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溶液复习学案

溶液复习学案

溶液复习学案
溶液复习学案

《溶液》复习学案

知识回顾

1、在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叫做溶质。_______________叫做溶剂。如糖水或食盐水中的水是_________,糖或食盐是________。可见,溶液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能溶解很多物质,是应用最广泛的溶剂,如果溶液没有指明溶剂,一般指______作溶剂。

2、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石灰

糖水

食盐

硫酸铜

溶液

稀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恰好

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

稀硫

溶质

溶剂

3.除去难以清洗的油污我们一般用___________进行清洗,因为它有_________作用,可以将油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仪器清洗干净。

4.在物质溶解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放热和吸热现象,其中NaOH、浓H2SO4在溶解时__________,NaCl在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____,而NH4NO3在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

5.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对一般物质而言)

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

6.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状态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溶解度/g 一般称为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1~10

微溶易溶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____________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查阅某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

②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③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

④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7.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压强: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溶解度_______

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溶解度_______

8. 溶液的配制:步骤:①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9.溶质的质量分数:

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和溶液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的稀释计算: 溶液的稀释计算是根据稀释前后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例题精讲

1.下列四个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

2、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g ,则在50℃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等于 ( ) A.1∶2∶3 B.2∶3∶1 C.3∶1∶2 D.1∶3∶2

3、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食盐 B.熟石灰 C.蔗糖 D.硝酸铵 4. 如右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 、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冰块 D.硝酸钾

5. 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右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右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右图中_______区域(选填“Ⅰ”、“Ⅱ”、“Ⅲ”、“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6. 下图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的0.9%生理盐水的全过程: (1)请找出图中的错误:

编号

A B

C

D 实 验 内 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 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三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巩固

1. 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D.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2. 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 A.加蔗糖 B.加水 C.升温 D.增大压强

3. 小欣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时,听到“啵”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水中冲出。有关此现象的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因压力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B.因压力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 C.因压力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D.因压力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

4. 夏天,实验员在实验室里配制了一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并密封放置,到了冬天发现瓶底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 A.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 B.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C.温度下降,硝酸钾溶解度减小 D.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5. 一个封闭的池塘,水体受大量生活污水的污染,出现富营养化,则其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曲线是 ( )

A. B. C. D.

6. 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质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7. 盛夏,当天气又闷又热时,大气压较低,鱼池中常常出现鱼儿“浮头”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叙原因:

溶解氧含量

溶解氧含量

溶解氧含量

溶解氧含量

t t t 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实验室要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现有Ⅰ.托盘天平,Ⅱ.量筒(10mL 、50mL 、100mL ),

Ⅲ.药匙,根据要求填空(水的密度可以近似看成1g/cm 3

):

(1).具体配制步骤可概括为 。

(2).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是: 。

(3).本实验取水应选用 mL 的量筒。量水读数时,如果视线俯视(其他操作无误),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5%。

10. 一定温度下,将12克硝酸钾溶于48克水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将此溶

液分为三等份:

⑴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高(无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⑵取第二份溶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2倍,需加入硝酸钾晶体_______克,或者蒸发 _________克水

⑶取第三份溶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入

_______克________。

11.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加压, 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 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 化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填入下列空格。

溶质的质量 (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海水

淡水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教案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导入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溶质、溶剂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2.溶液粗略地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同学们有哪些办法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学生讨论) 学生1 可以尝,根据味道的重轻(无毒的溶液). 学生 2.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粗略地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追问:谁最可行? 学生3.化学药品一般不能尝,哪怕无毒,此方法不常用,学生2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区分溶液浓和稀 二.新课探究 活动一: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克、1克、2克无水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结论:有色溶液可根据颜色来粗略地区分,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教师引课:有色溶液可通过颜色粗略区分溶液的浓稀,无色溶液显然不行,有没有更好的、较准确的方法来判断溶液是浓还是稀?数学上可用什么? 学生:有数字。 师:太好了,数字可较准确知道溶液地组成,这个数字叫百分比,化学上可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看书42页,找概念 学生:(齐读)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活动二:将实验9-5,9-6中计算填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溶液是浓还是稀,感受数字的好处,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观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观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了解与掌握什么问题,提高对什么问题的认识,有什么样的收获与启示。 学习本次课,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问题: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认识论中的地位 学习本次课,学生需要提高认识的问题: 一、认识论中的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论路线,一条唯心主义认识论路线;一条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 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基础及认识论的特点。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的观点,实践的作用, 本次课,学生可有如下收获和启示: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和体会实践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和观念;同时让学生增强在实践中不断获得认识并推动认识向前发展的责任感,注重实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认识论中的地位 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教学难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对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的回答不同,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授课思路】 突出重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手段:通过比较,说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消极、直观性的缺陷,讲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实践为基础把认识看成是能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在思考,都在进行着具体的认识活动,但我们对有关认识的来源和要素,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规律等问题的了解并不一定很清楚。实际上,诸如人的认识是怎样来的人的认识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怎样证明我们思维的内容与客观现实的一致性等问题早就被人们注意到了,且思想家们对上述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反映论和先验论、经验论和唯理论。在这一节里,我们将对人的认识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并着重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讲授内容: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先验论,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唯物主义反映论相左。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亦称先验主义、唯心主义先验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指出: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的经验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回忆起来。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指出:赋予知识

9.1溶液的形成学案设计(无答案)

辅导课题:红地笔记: 一、溶液 1.溶液的形成:生活中有许多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如食盐、蔗糖、纯碱等,溶于水后得 到的液体,化学上称为溶液,溶液是混合物。 观察蔗糖或食盐溶于水的实验,蔗糖或食盐“消失”了,说明蔗糖或食盐以分子(或离 子)形式分散到了水分子中间,得到了澄清的蔗糖溶液(或食盐水溶液)。 2.溶液的特征 当外界的条件不变(指温度和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食盐、蔗糖等不会与水分离 开来,说明溶液有稳定性;取出蔗糖溶液中任一部分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组成完全相 同(甜度相同,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 3.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 合物。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①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②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③溶液是混合物。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而溶剂只有一种。 (2)溶质、溶剂都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因此,空气、合金等都可以看做是溶液。 (3)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一般习惯上把固体或气体看做是溶质,液体看做是溶剂。 (4)当状态相同的两种物质混合形成溶液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5)其他物质与水混合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多少,一般都把水看做溶剂,水是常见的溶剂。 (6)若加入的溶质没有完全溶解,那溶质是实际溶解的那部分,未溶解的不是该溶液的溶质。 (7)如果是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那么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物。如把氧化钙投入水中:22()CaO H O Ca OH +=,故溶质是2()Ca OH ,而不是CaO ; 将足量的Zn 粒溶于稀H 2SO 4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ZnSO 4,而不是Zn 。 (8)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无水部分作溶质,结晶水作溶剂,如将CuSO 4·5H 2O 溶于水形成的 溶液中溶质是CuSO 4,而不是CuSO 4·5H 2O 。 5.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6.溶液的命名:某物质(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如:蔗糖的水溶液、碘的酒精溶液。 7.溶液的用途:(1)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得很快,生产某些产品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 以缩短生产时间。 (2)溶液对于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也有很重要的意义,植物吸收的养料 必须是溶液,在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也是溶液。 二、探究影响溶解的因素 1.物质的溶解性 (1)探究碘和高锰酸钾都易溶于水和汽油吗? 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解在水中。 (2)探究水和乙醇能互溶吗? 水和乙醇可以互溶。 2.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三个因素 有关。例如: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蔗糖 在热水中溶解的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多。 3.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溶液浓度学案

课题3 《溶液的浓度》导学案 寿光市洛城一中吕海平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掌握一种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含义 2.过程与方法:掌握简单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1.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习难点 溶液的稀释问题 课前复习 1.溶液由和两部分组成,溶液的质量= 。 2.20℃,NaCl的溶解度为36g,是指在20℃时, g 中最多溶解 g氯化钠,此时,该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3. 课堂探究 一、动脑想一想——构建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 材料一:植物杀菌、防治病虫害离不开溶液:硫酸铜是配制杀虫剂波尔多液的一种重要原料,不同的蔬菜种类和生育阶段,应使用不同浓度的药液,如何判断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呢? 细心观察并思考问题: 实验1.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约0.5 g、1.0 g、2.0 g固体硫酸铜,然后各加入10 mL水, 实验2.观察两个烧杯中盛有的氯化钠溶液,能不能判断其浓度的大小?把一个鸡蛋分别加入到两个烧杯中,有什么现象?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43,找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完成下列内容。 1.定义: 2.公式:

3.思考图片中给出的数字有什么意义? 【多识一点】 用作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是75﹪,就是指每100ml医用酒精的溶液中含有75ml的乙醇。 二、动手算一算—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材料二:氯化钠溶液除了在医疗中有重要作用之外,在农业中也广泛应用,例如:植物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农业选种等,常用到氯化钠溶液。 1.两份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方案如下一、二所示,请计算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1.第三种配制方案中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如何计算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已知:20℃,NaCl的溶解度为36g) 2.归纳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学以致用 用这一节课你所学到的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150Kg这种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2)从中取出一半的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剩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呢?(3)取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各为多少? 2.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

唯物论和认识论专题-江苏省扬州市高二政治复习学案(无答案)

高二政治“唯物论和认识论专题复习”导学案一、体系构建 二、重、难点突破 唯物论[来源:Z+xx+https://www.sodocs.net/doc/0f16847571.html,][来源:https://www.sodocs.net/doc/0f16847571.html,][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㈠关于物质:[来源:学。科。网] 1、判断并改错 ⑴物质是对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概括。 ⑵客观存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来源:学科网ZXXK] ⑶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来源:https://www.sodocs.net/doc/0f16847571.html,][来源:学#科#网Z#X#X#K] ㈡关于意识: 2、判断并改错: ⑴意识起源于实践;是大脑的特有机能。 ⑵意识是一面镜子,是对客观存在如实的反映。 ⑶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能直接作用于物质。 ⑷意识能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区分意识的A.起源 B.生理基础 C.本质 ⑴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意识是。 ⑵从水滴石穿、根系沃土,到犬吠非主,再到敬德保民正确反映了意识的历史演顺序。这表明意识是。 ⑶据统计,有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源于动物。2020年1月,19名院士学者联名呼吁杜绝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和食用,建议全国人大紧急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这一呼吁体现。

㈢关于意识的能动作用: 4、区分意识的特点:A.目的性 B.自觉选择性 C.主动创造性 ⑴国务院要求各地方和有关部门采取4项举措,以做好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的复工复产和调度。这些举措体现意识具有。 ⑵俗话说“眼见为实”,但疫情防控中,也有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错误的判断和感知,使得“眼见不一定为实”。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艺术创作也是重要的力量。科普系列海报《我们不是餐桌上的食物》脱颖而出,其寓意尊重自然、远离野味。该创意体现意识活动具有。 5、区分意识的反作用:A.意识对生理活动调控作用 B.意识对改造物质世界指导作用 ⑴面对疫情,不要恐慌,恐慌是负面情绪,会导致体质下降,反而更容易感染。这表明。 ⑵采取人员管控措施以及全国各地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措施有利于防止疫情扩散蔓延。这表明。 ㈣关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6、判断并改错: ⑴规律是客观的,因此,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⑵可认识和利用规律,可创造、改变、控制和消灭规律。 ⑶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相互制约的。 ⑷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7、A.侧重尊重客观规律 B.侧重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⑴截止2020年2月,迈克生物公司已完成新型肺炎病毒(2019-nCoV)核酸三重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及三批次试产,抽检合格,目前正在三个临床点进行验证。这侧重说明。 ⑵野生动物身上存在病毒是物种进化繁衍的结果。一些病毒可能在动物身上没有显性表达,一旦传染给人,就造成了疾病流行。我们必须学会敬畏自然,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不要轻易地让病毒从其原有的宿主中释放出来。这侧重说明。 ⑶量办而行,尽力而为。这个观点说明。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课题1溶液的形成(1)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的内容,是介绍一些关于溶液的初步知识。溶液是一种常见的混合体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初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溶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前面学习的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的分类,也为认识溶液打好了理论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综合运用对比、分析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建立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能够为今后溶质质量分数、复分解反应的学习做好铺垫。 虽然学生对溶解现象并不陌生,但是将溶解这一宏观现象提升到微观角度去理解分析,就显得比较困难。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模拟,使学生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稳定的、均一的混合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可以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系统且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辩证关系。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及其原理,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课题内容因为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有一定的难度,故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并注意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体会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从微观去分析才能从根本上真正把握化学问题的实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 (2)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用途; (3) 认识乳浊液,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溶液教学案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溶液教学案 【考点归纳】 一、常见的溶液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固液混合物,且不稳定,易分层。如:黄河水,豆奶,石灰浆。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液液不稳定混合物,易分层。如:植物油滴入水中经振荡后而形成的水油混合物。 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特点:一种可长期稳定存在的分散体系。它不一定是无色,但一般透明。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呈气、固、液三态。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一般为液体,也可以为气体。 4.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5.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6.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二、溶解度和质量分数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克数。 (1)理解溶解度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状态:必须是饱和溶液,且溶剂固定为100克 ①条件:某固定温度下 ①单位:克 (2)计算公式: 2.质量分数 (1)任一溶液中溶质所占的质量百分含量,溶液可为饱和,也可为不饱和。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①降温②加溶质③蒸发溶剂 ①加溶剂②升温 溶解度 100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2)计算公式:质量分数= ×100% 。 3.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问题探究】 【例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碘晶体与酒精B.硫酸钡与水 C.煤油与水D.氢氧化铁与水 审题与思路:煤油和水互不相溶则形成乳浊液;BaSO4和Fe(OH)3不溶于水,则形成悬浊液;碘晶体溶于酒精,即得碘酒。答案:A 总结: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混合物之间的关系,我们一定要理解透彻,掌握其本质(见前所述) 【例2】:今有t①时A物质的溶液100克,向该溶液中加入10克A物质后,结果完全溶解,则下列说法中肯定正确的是() A.t①时该溶液中加入5克A物质后溶液还未达饱和 B.原溶液是一种稀溶液 C.t①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克 D.原溶液不能通过降温的方法达到饱和 审题与思路:t①时溶液中加入10克A溶质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只加入5克A,溶液一定不饱和,并且100克溶液中溶剂量小于100克,所以可以判断t①时A的溶解度大于10克。答案:A、C

8、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教学案)

本专题的知识复习分为三部分,哲学的基本知识、唯物论和认识论。从宏观上把握“一个基本问题”、“两条线索”、“三个意义”、“四对概念”、“五大关系”。 【知识络】 【复习点睛】 一个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两条线索: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按客观规律办事;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三个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四对概念:哲学和世界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 五大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哲学及其基本派别 1.哲学的内涵

2.几组概念的比较 (1)哲学与世界观 联系:①二者对象相同,即都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②二者属于意识范畴,都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都对人们的行动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区别:世界观人人都有,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而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CD 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为B。 6.(2018年江苏卷)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 A.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B. 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 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D. 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答案】C

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 课题1:溶液的形成主备人:备课组长审核: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液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一般应用。 2、能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区别溶液和非溶液。 【课前导学】 1、阅读课本P26-30,从课文中找到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仔细研读溶液的概念,回答下列问题: ⑴溶液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属于_______。(选填“混合物”、“纯净物”) ⑵溶液的特征是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_是指溶液形成以后,各处的密度、性质均相同;______是指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不管放置多久,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⑶某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而溶剂一般是一种且只能是水,对吗? 2、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______是溶质,_____是溶剂。两液体互溶时, 量多的是_____,量少的一种是_____,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多少,一般将水作______。 3、为什么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升高?而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 温度降低?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 【课堂反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 B、少量CO2通人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 C、稀盐酸 D、少量植物油滴入水后的液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均一、稳定、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C、某溶液任意分成两份,两份溶液的浓度、密度、化学性质均相同 D、一杯食盐水溶液,在温度不变、水分不蒸发时,过一会食盐会析出 来 3、把少量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制成溶液,其中____是溶质,____是溶剂,这种溶液叫____的_____溶液;把少量氢氧化钠溶于水中时,其中____是溶质,____是溶剂,叫做_______溶液,简称为_______溶液。 4、用化学式表示:硫酸溶液中溶质是_____,碘酒中溶剂是_____,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____,硝酸钾溶液中溶质是_____,消毒酒精中溶剂是_______。【巩固练习】

【世纪金榜】(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2.能够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学会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自主研学 1.溶液的组成: (1)从质的方面来讲,溶液是由和组成的。 (2)从量的方面来看,溶液的质量等于和质量的和。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 合作探究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活动一]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0 g、1.5 g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编号溶液颜色清水量硫酸铜的质量溶液质量 1 2 3 [活动二]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 与之比。 2.计算关系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100% 3.推导关系式: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4.填一填: 溶质质量/g 溶剂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 200 96 100 150 10% 50 100 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1]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50 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例2]化学实验室现在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 巩固应用 1.某温度时,将15 g硝酸钾溶液蒸干后得到1.2 g硝酸钾,计算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配制500 mL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 g·mL-1),需要氢氧化钠和水各多少克? 3.把10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需要水多少克? 学以致用 1.在一定温度下对某溶液进行稀释时,下列各物质的量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液质量 D.溶剂质量 2.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 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从而得到 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液质量不变 C.溶剂质量减少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将15 g氯化钠溶液蒸干,得到3 g氯化钠和12 g水。试计算原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1节水溶液学案

第1节水溶液学案(一) [考纲要求] 1、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 2、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方程式书写。 [知识梳理]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水的电离是一个________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达到电离平衡,平衡常数为________。 2、[H+][OH-]=K[H2O],在一定温度下,K与[H2O]都是常数,其乘积也必然是常数,因此[H+][OH-]也是常数,我们可以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中K W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 说明:①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酸碱盐溶液,常温下K W=[H+]·[OH-]=10-14mol2·L-2。②K W是温度的函数,与[H+]、[OH-]的变化无关。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水的电离是________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降低温度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 (2)加入酸或碱:使溶液中[H+]或[OH-]增大,________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 (3)加入能水解的盐:由于盐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能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OH-生成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了水的电离。 例1、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mol/L,则此时水的c(OH-)=_______,保持温度不变,加入稀H2SO4,使c(H+)=5×10-6mol/L,则c(OH-)=________ (跟踪练习1)纯水在25℃和80℃的氢离子浓度,前后两个量的大小关系为()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能肯定 (跟踪练习2)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1.0×10-14mol/L-2,K(35℃)=2.1×10-14mol/L-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在35℃时,[H+]>[OH-] C、水的电离百分率α(25℃)>α(35℃)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学案-【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无答案)

第一单元第2课导学案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预习案 【预习指导】 独立研读文本,依据导学案要求,做好标记和勾画。 【学习目标】 1、学习用事理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2、能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例证、对比论证及引证法,能说明这些论证方法的使用特点及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3、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及其实际的观点 【重点难点】 1、事理论证 2、明确几个基本观点⑴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第一的基本观点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情景导学】 班级要举行读书会,交流:你认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一、导读说明 1、明确学习要点:论证方法——事理论证。本册的重点是议论文,本单元的重点是论证方法。议论主要是靠讲道理,写议论文难的也是从事理上进行论证。本文正是从事理上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很有说服力。 2、内容:生活、工作中有些人精明能干,“点子”很多,这“点子”从何而来?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哲学上找答案。 3、本文简要地解说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科学道理。 二、画出思维导图:

【学习目标】 1、认识并掌握议论文阅读与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模式。 2 、正确分析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逻辑层次。 3、明确完成正确认识的全过程,理解实践对于改造世界、检验真理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明确几个基本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第一的基本的观点;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③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难点:理解实践和认识,存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情景导学】 小组开个讨论会,你认为人的正确思想应该从哪里来。 【学习活动】 活动一:这篇课文分哪三部分?各部分论述的内容是什么? 活动二:课文为什么要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这样的标题? 活动三: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溶液的形成(两课时)导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共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定义、特征和组成; 2.记住溶质、溶剂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溶液形成过程的实质 【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实验9-1:蔗糖溶解。并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形成过程的实质。 蔗糖溶于水后,蔗糖会,水会变味,是因蔗糖以的形式均一地到水分子中,形成一种的混合物。食盐(或氯化钠)溶于水后,食盐(或氯化钠) 会,水会变味,是因氯化钠以和形式向水中,形成稳定的氯化钠溶液。溶解属于变化。 知识点2:溶液的定义和组成、特征 【思考1】结合蔗糖溶解、食盐溶解的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外界条件不变,烧杯中的蔗糖与水会不会分离?。这体现溶液的性。 (2)如果把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那么它的浓度、密度与原溶液相比是否一样?。这体现溶液的性。 (3)如果向盛有食盐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小勺高锰酸钾。搅拌后,还能看到高锰酸钾吗?。这说明同一液体中可以溶解(填“一种”或“多种”)可溶性物质。 小结: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的。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做,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 做。因此,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和组成的。 溶解在中形成溶液。 【思考2】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溶液的体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若将50g碳酸钠粉末溶于4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还剩余了6g碳酸钠没有溶解,则此时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g,溶剂质量为 g,溶液质量为 g。 知识点3: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关系 【讨论】结合实验现象记录,阅读P28,完成下列习题。 问题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吗?溶液都是无色的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问题2.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水是唯一的溶剂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问题3.分析实验9-2,讨论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也。 问题4.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那么区分一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或。一般是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是溶质,是溶剂;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量少的一种叫做。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叫做溶剂。 【知识拓展】当物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为水。 例如: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溶液,溶质是,溶是。若把足量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溶液的浓度导学案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学习目标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 初步学会根据需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溶质质量分数概念; 难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情境导入——鸡蛋在水中的沉浮 取一个烧杯,加入250 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按 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分析,在此过 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 什么? 次序清水量加入的食盐量鸡蛋小结 1 250 g 不放食盐沉?浮? 2 250 g 1匙(约5克)沉?浮? 3 250 g 2匙(约10克)沉?浮? 4 250 g 3匙(约15克)沉?浮? ………… 学习研讨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自主学习】 【活动与探究一】 【实验9-7】在三个小烧杯中各加入2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1 g、0.5 g、2 g无水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填写下表

【交流讨论】如何区分溶液的浓稀? 【归纳小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3,知道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式: 【交流讨论】 1、实验9-7中,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 2、表达式的几种变形 【巩固练习】课后习题1 【交流讨论】 【活动与探究二】:【实验9-8】

3【设问】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这样的溶液,我们会配制了。那如果告诉你一定量的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你会配制吗? 【交流讨论】欲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该如何操作?请你试一试。 【活动与探究三】:P47【实验活动5】 【小结】 1.配制溶液的步骤: 、 、 、 、 。 2.实验仪器:所需仪器: 溶解: ; 。 3.注意事项: 学情分析 1、判断题(正确打“√”,不正确打“×”) (1)在100 g 水里加入20 g 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 ) (2)“10%的食盐溶液”表示100 g 水中溶解了10 g 食盐( ) (3) 10 g 硝酸钾完全溶解于90 kg 水中,得到10%的硝酸钾溶液( ) (4) 40 g 20%的NaCl 溶液等分成四份,则每一份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 ) 2.在用固体氯化钠配制一定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必须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 .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酒精灯 B . 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酒精灯 C . 量筒、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烧杯 D . 烧杯、药匙、漏斗、玻璃棒 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 ,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高考政治热点知识专题复习认识论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热点知识专题复习认识论学案新人教版 一、【知识整合】 复习线索——以认识论(世界的可知性)为线 人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个特点,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由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和永无止境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考查方式】 1、小综合 ①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某种认识的发展过程; ②运用与实践有关的知识分析…… ③运用与真理有关的知识分析…… ④运用与认识有关的知识分析…… 2、单一原理 ①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②真理的特点原理 ③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个过程)原理 3、小切口 ①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 ②为什么说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③根据实践的特点的知识回答 ④根据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回答 三、【答题模板】 1、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㈠常用观点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我们要立足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真理的客观性和条件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发现、追求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发现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㈡另外注意点 ①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21年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形成》学案

2021年九年级化学 9.1《溶液的形成》学案 课型:新授课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能理解这三者间的关系; 2.知道乳浊液、悬浊液、溶液之间的区别,理解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3.会运用溶液及乳浊液的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生活常见现象。 二、自助内容: 请阅读书本第26-30页(一、溶液)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把少量蔗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蔗糖不见了,是由于扩散到中间去了,使水有了甜味。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2.溶液是一种或物质分散到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溶质,叫做溶剂。

溶液是由和组成。是最常用的溶剂之一。 3.溶质可以是、或是气体。 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_____ 的一种叫做溶剂,__ ___的叫做溶质。 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_______叫做溶剂。 4.在洗涤有无较多的碗时,常常会滴加,它具有作用 三|、课堂补充练习: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3)将蔗糖溶液和NaCl溶液混合后的液体不是溶液。() (4)溶液里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 2.说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名称或溶液名称。

课后作业: 一、自我检测题(“体检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溶液一定是()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豆浆 B.牛奶 C.稀饭 D.糖水 3.一瓶NaCl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A.上面跟下面不相同 B.完全不相同 C.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D.完全相同

《溶液的浓度》学案2

9.3溶液的浓度(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溶液稀释的关键,能进行简单计算。 2.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与步骤。 【课前预习】将1g 食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mL 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再 向上述烧杯中加入10mL 水,搅拌。 【情境导入】煲粥稠了,要变稀可加 ,但是加水前后粥中的米保 持 。 二、自主探究: 【思考】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 1.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 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m 浓溶液x 浓%==m 稀溶液x 稀%; 2.加水使浓溶液变为稀溶液,溶液质量变 m 稀溶液—m 浓溶液==m 加水 所以:m 浓溶液x 浓%= m 稀溶液x 稀%=(m 浓溶液 + m 溶剂增加)x 稀% 例题1: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 要把50g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 少克水? ⑴若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 ,请列出方程式并计算。 ⑵若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请列出方程式并计算。 练习:1.把200g 20%的食盐水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2.把3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g。求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例题2: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g 20%的盐酸,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 g·cm-3)多少毫升? 解析:1.已知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你能否写出求溶质质量的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2.根据上述公式和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原则,列出方程式: 【知识拓展】溶液的浓缩 例题3:有Ag质量分数为15%的NaNO3溶液,若想将其质量分数变为30%,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溶剂的1/2 B.蒸发掉(1/2)Ag溶剂 C.蒸发掉溶剂的15% D.加入(3/20)Ag NaNO3 E.加入(3/14)Ag NaNO3 解析:⑴设蒸发掉的溶剂质量为χ,据定义公式: ⑵设加入溶质的质量为y,据定义公式: 则正确选项为 【小结】此类计算常有两种题型:一是已知稀溶液蒸发掉溶剂的质量或向稀溶液中加入溶质的质量,求浓溶液的质量分数;二是已知稀溶液质量分数和要求达到的浓溶液质量分数,求算需要蒸发掉的溶剂或应加溶质的质量。 练习:把4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溶液。需要加水() A、100g B、200g C、400g D、800g 知识点四: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与步骤 例题1:在实验室如用食盐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0g。【讨论】

2018溶液复习 学案答案

溶液复习 一、中考考点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组成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了解结晶的常用方法。 3、了解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二、必备知识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t℃时,甲为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溶剂析出晶体,余下的溶液是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1蒸发出的溶剂和析出的晶体在t℃时_____配成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结晶可视为取出部分饱和溶液”)””或“否(填“能1 2、t℃时,甲为饱和溶液,降温到t℃时析出晶体,余下的溶液是t℃时的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121 3、t℃时,甲溶解度为50g。t℃时,甲的饱和溶液都有溶质:溶剂=_________。11 4、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5、饱和溶液转为不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二)、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结晶质量的比较 1、溶质、溶剂质量比较(溶质、溶剂质量任意一个改变,溶液质量才会变) (1)、甲、乙溶液质量都为100g,甲的质量分数为20%、乙为10%,甲中的溶质质量____乙中的溶质质量(填“大于”或“小于”)。 质量相等的溶液,质量分数大者所含溶质________溶剂归纳1:两份或两种_____(填“多”或“少”) (2)、甲、乙溶液质量都为100g且在t℃时都饱和,甲的溶解度为100g,乙的溶解度为50g,甲中的溶质1质量____乙中的溶质质量;两种溶液各自改变温度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的质量(填小于”)“溶”(填“大于或“质”或“溶剂”或“溶液”) 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大者所含溶质________2:两份或两种溶剂_____ 归纳温度不需要相同)(注:改变温度后一定不变的是 ________的质量(填“溶质”或“溶剂”或“溶液”)”(填“多”或“少)2、结晶质量比较 (3)、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解度为50g,t℃时乙的饱和溶液溶解度为30g,各自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21水,甲析出晶体多(填“甲”或“乙”) 3 ) 50/100=x/10 30/100=y/101、(提示:看必备知识(一)饱和溶液,各自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溶解度大者析出晶体归纳3:两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