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萧峰形象论

萧峰形象论

萧峰形象论
萧峰形象论

萧峰形象论

阿拉尔中学胡小波

摘要:萧峰是中国武侠小说史上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他武功盖世,才略非凡,人格高尚,情感美好。然而,他流着契丹人的血,却喝着汉人的奶水长大,这就造就了他的悲剧命运。萧峰虽是小说中虚构的形象,但这种形象却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作者所宣扬的思想和内涵永远值得我们深思:萧峰的美是一种绝世的、悲戚的、悲情的、悲壮的美。

关键词:萧峰武功智慧情感悲剧

金庸是武侠小说界公认的大师。他的武侠小说既是地摊上受读者青睐的读物,又是文学殿堂供人研究的经典文本。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有广泛的读者群,主要是因为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能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益匪浅。我读过他的几部作品,觉得最有韵味的就是《天龙八部》。它是部小说,更似一部禅书,如露如电,一切如梦幻泡影。

金庸的小说中有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忠厚老实的郭靖,嗜酒如命的令狐冲,处处留情却最是痴心不悔的杨过等。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曾无数次在这些英雄中筛选最令人心折的英雄,筛选出来的结果就是最具魅力的萧峰。本文就从武功和智慧、情感世界以及悲剧命运三个方面来分析独具魅力的萧峰形象。

1、萧峰的武功和智慧

萧峰自幼拜师于玄苦大师,修炼少林武功。那少林武功乃天下武学正宗,少林派为武林泰山北斗,以此雄厚资本,配以萧峰天生异禀,他的武功高深我们可以想象。后来他拜中原第一大帮丐帮帮主汪剑通为师,又得“降龙十八掌”等高深武功,再加上常年奔波劳碌实战的历练,其武功可以数一数二了。当然,在书中,我们可以这说:萧峰的内力肯定不是第一,比他内力高深的不下五人,如扫地僧等。萧峰的武功招数精妙也不是第一,也有不少人的招数比他更为繁复和精妙,比如逍遥派的天山折梅手和天山六阳掌等。可他的武功却为天下第一。武功天下第一,非以内力而论,非以招数而论,是以其运用之妙,以其神乎其技而论。萧峰对武功的运用之妙,肯定地说:天下第一。

萧峰的武功几乎没有痕迹可见,似乎完全是萧峰自己的威力,什么招数到了他手中都变得厉害无比。作者描写萧峰出招情况,也往往不提招式名称,总之这个人一举手、一投足,皆是无不如意、无不别具威力,能人所不能。金庸在书中这样说的:“他天生异禀,实是学武的奇才,授业师父玄苦大师和汪帮主武功已然甚高,萧峰却青出于蓝,更远远胜过了两位师父,任何一招平平无奇的招数到了他手中,自然而然发出巨大无比的威力。熟识他的人都说这等武学天赋实是与生俱来,非靠传授与苦学所能获致。萧峰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觉什么招数一学即会,一会即精,临敌之际,自然而然有诸般巧妙变化。他生平罕逢敌手,许多强敌内力比他深厚,招数比他巧妙,但一到交手,总是在最要紧的关头,以一招半式之差而败了下来,而且输得心服口服,自知终究无可匹敌,从来没人再去找他寻仇雪耻。”

我们可以看出,上文说的并不是萧峰的内力如何登峰造极,而是讲他对武功的运用之妙,当真是匪夷所思。若把《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请出,他的武功也断难达到萧峰的地步。从上述描写完全可以看出,萧峰虽然内力不是最深,招数亦不是最精,但他对武功的领悟力与运用之妙是任何人都无可匹敌的。他的这一个特点,在金庸全部的作品中只其一人而已。如此的武功,这样的英雄,实在令人心折神往。

当然,萧峰不仅武功高强,智慧也非同凡响。首先,看他在平息丐帮叛乱中的体现。叛首叫全冠清,外号“十方秀才”,为人足智多谋,武功高强,可他面对萧峰时,智谋、武功毫无用处。书中描写道:“全冠清武功之强,殊不输于四大长老,岂不知一招也无法还手,便被扣住。乔峰手上运气,内力从全冠清两处穴道中透将进去,循着经脉,直奔他膝关节的‘中委’、‘阳台’两穴。他膝间酸软,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诸帮众无不失色,人人骇惶,不知如何是好。”

原来萧峰察言辨色,料知此次叛乱,全冠清必是主谋,若不将他一举制住,祸乱非小,纵然平服叛徒,但一场自相残杀势所难免。丐帮强敌当前,如何能自伤元气?眼见四周帮众除了大义分舵诸人之外,其余似乎都已受了全冠清的煽惑,争斗一起,那便难以收拾。因此故意转身向四长老问话,乘着全冠清绝不防备之时,倒退扣他经脉。萧峰素知全冠清能言恶辨,若有说话之机,煽动帮众,祸患难泯,此刻危机四伏,非得从权以断然手段处置不可。他制住全冠清,让他垂首而跪,大声向张全祥道:“由你带路,引导大义分舵蒋舵主,去请传功、执法长老等诸位一同来此。你好好听我号令行事,当可减轻你的罪责。其余各人一齐就地坐下,不得擅自起立。”这段话将萧峰这位英雄人物的智谋表现的淋漓尽致。

萧峰的智慧从他师从玄苦习武时就显出了,他的天资让少林方丈玄慈和汪帮主吃惊,所以后来汪剑通又收他做徒弟,就是看中了他的资质。汪剑通老帮主立萧峰为天下第一大帮(丐帮)的帮主不是只看中了他的武功,更看中了他的谋略,深信他能使丐帮发扬光大。这些也向我们说明萧峰智勇双全,精明过人!

当然,武功高、智慧高不一定就是大侠。而作者把萧峰塑造成一个高智慧、高武功的英雄人物,我想可能就是金庸先生本身的侠客梦。为什么这么说呢?武侠的事要由文人来说,这多少有点滑稽。文人和武侠,至少看起来是一对矛盾。习武的少有文化,学文的难免孱弱。有没有文士也会武呢?有,但不多,多数是手无缚鸡之力。所以,武侠就成了文士的梦了。可文士也是士,实际上,所谓“侠”,原本就是“士”,是“士”的一种——侠士。而文士也是“士”的一种,他们有相同之处:为国效力。只是“侠”得不到朝廷认可才成为行侠仗义的“侠士”,文士得不到朝廷的启用就变成百无一用的书呆子了,他不像“侠”可以行侠仗义,只能靠文笔做武侠梦。在文士的骨子里也有行侠仗义的根源,包括为民请命,替人消灾,也包括“清理门户”,剪出士人中的败类,更包括为民族,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为国家分忧解难的侠士才是真正的大侠。因此,金庸先生作为文士,他就用笔墨来表达他的侠士梦。金庸老先生之所以把萧峰的武功和智慧写得如此之高,不是光图热闹,估计是要完成他心中的侠客梦,用萧峰来寄托自己的为国效力而未果的情感。我想这有可能源于他在1950年曾抱着一腔热血来北京谋求外交上的发展,但坐了一年的冷板凳这件事。因此他在书中写萧峰时,在“勇”“智”这两方面对他格外眷顾,把萧峰写成是天生的英雄,从而用自己的智慧和一身的武功为国家、人民做了许多实事。萧峰确实能称得上大侠,因此他具有无穷的人格魅力。

2、萧峰的情感世界

萧峰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最具人格魅力的一个人物,我认为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光月霁日,义薄云天。古人认为“聪明秀出为英,胆气过人为雄”。但我认为,一个英雄除了勇敢机智之外,还应该包括胸襟气度,果敢节操,他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宽广的胸怀,当然还要有卓越的才能,这几个方面萧峰都具备了。书中四十三回“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有一段话,最能表现萧峰的人格境界。那就是:慕容博要与萧峰父子谈一笔“交易”,用他的命,换萧峰侵宋,说得萧远山都有些动心了,然而萧峰却不答应。他说“杀母之仇,岂可当做买卖交易?此仇能报便报,如不能报,则我父子毕命于此便了。这等肮脏之事,岂是我萧氏父子所屑为?”接下来一段话说:“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上面这段话,是萧峰的高尚精神境界的体现。少林寺无名老僧也夸他“宅心仁善,如此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具有高尚精神的大侠萧峰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金庸在塑造萧峰这个人物的时候,很注意人物性格上的复杂性,比如萧峰有的地方很聪明,他在处理帮务,谋划策略,用兵打仗便显得很精明的一面。有些方面又显得大手大脚,十分粗豪。他对感情的反应就未免有些迟钝。金庸似乎有意将他写成一个在情感上不解风月的人,但又不是那种完全意义上的感情冷血动物。他只是感知的比较晚,反应比较慢,了解比较浅而已。但萧峰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绝对是深沉弘阔的,他一旦明了阿朱对他的一片真情,就把一个伟大男人的爱,一个真正男子汉大丈夫英雄豪杰的爱全给了阿朱。所以尽管后来阿紫对他芳心可可,但他始终不为所动。那么早年在洛阳百花会上,他对天姿国色的康敏视而不见,并非他天生对女色反感,而是他的兴趣点和注意力在政治上,在事业上,在江湖上的风风雨雨上。其实以萧峰的性格和志趣,他根本就不是一个适合谈恋爱的人,所以他在感情上注定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作为一代武侠大师的萧峰,在看待情感上显现了一种旷世的绝美。因为自己失手错杀了心爱的阿朱,便当场发下毒誓:永远不会再爱除了阿朱的第二人。萧峰也最终坚守了自己的诺言,即使很

多时候阿朱的妹妹阿紫对他表现出了超过正常的姐夫情感,即使大辽皇帝对着众多部下,亲自劝说萧峰接纳阿紫,萧峰也没有动心。

萧峰与阿朱的情感,可以说是建立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之上,完全没有太多的世俗的因素。萧峰生前最快乐的事,就是和阿朱一起到塞外牧马,过平凡人的、正常的生活。即使在故事的最后,当西夏公主招驸马,宫女再一次试问萧峰最快乐的时光和最爱的人时,他依然面带愁容地说:“我一生最快乐的事是和阿朱一起在塞外牧马,最心爱的人就是阿朱。”这样的回答让我们汗颜,在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像萧峰一样如此执著专一地对待感情者能有几人,能够一生只爱一人者又有多少?

这就是萧峰,这就是萧峰的情感世界,他像一座矗立在冥冥黑暗中的闪烁着微弱光芒的灯塔一样,成了站立在“世界边缘”的一尊旷世绝美的雕塑!

萧峰对爱情的忠贞令我动容。阿朱虽然是一个丫头,但她的真心令萧峰感动,而阿朱对萧峰的深情厚意时常溢于言表,特别是阿朱见到萧峰时那种爱慕的神情就知道他们之间肯定有故事发生。阿朱的柔情和萧峰的豪迈在大家眼里看来确实是天作之合、十分般配。可就是他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时常让我思索,我觉得他们的爱情是完美的,但爱情不等同于生活,生活也会如此的甜蜜吗?我觉得他们只是处于感情的热恋期,以至于阿朱死在心爱的萧峰手里后,萧峰依然对她恋恋不忘并发誓终身不再娶,也许是失去的东西是最美好的原因,萧峰再厉害也避免不了如此的俗套。对于萧峰来说,一掌击毙一个弱女子的事实来说,幸亏是自己的爱人,否则,以他的性格无论如何也会当场自毙其身或废掉自身武功来以此谢罪。所幸的是自己的爱人,从人情上来说,他最多的是懊恼,对自己的痛恨,所以发出“终身不娶”的誓言,可见用情之深。没用自毙或自废武功来谢罪,关键是自己还有许多未完成的愿望,此时去死想必也不是爱人阿朱想看到的。但是我们要反思一下当时的情形以及他们二位当时的处境,尽管萧峰不理会也不嫌弃阿朱的丫环身份,但是他们后来能走到一起吗?以阿朱的性格只是一个和平时期的居家小女人,面对萧峰所处的大风大浪,她能是一位称职的家庭主妇吗?萧峰毕生奔走于战斗和纷争之间,可以说居无定所,身边如何可以容下一个女人,不可否认,女人在某些时候可能会成为男人的绊脚石,一心寻仇的萧峰更不能被任何的外界因素所分心,当然更包括儿女私情。

所以我认为,阿朱只是金大师笔下的一个转折,捧出这个女人与萧峰上演生死离别的目的,实际就是为了使萧峰这个角色更加的完美。人生本身就是在亲情、爱情、友情之间周旋,作为一个男人如果不拥有自己的爱情是不完整的。但一个豪放的汉子身边穿插一个柔情的女人,在当时争锋于武林之中的萧峰是极不相配的,所以金大师选择了让她消失,消失在萧峰的视线之中而又深埋在他的记忆深处。如果借他人之手下刀,所起到的作用也只是萧峰天涯海角找到行凶人后一掌击毙,那么故事的情节就变了味道,成了为情奔波一生的剧情。当然,金大师不会犯如此低级的失误,最完美的办法就是借萧峰之手,让他永远在内心记着这个女人,这样,更显得萧峰重情重义!或者说,英雄就不该有家,在他们的生命里只有纷争和搏斗!不管怎么说,在情感方面萧峰也是完美的,为自己的心爱的女人保留着内心最深处的位置,试想,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当然萧峰除了对爱人的执着专一永怀深情外,还有对养父母的无限怀念,对阿紫这位亲人无微不至的照料,对朋友的宽容肝胆相照,与结义兄弟的同生死,共患难,这无不反映萧峰这位天生的英雄美好崇高的内心情感世界。

3、萧峰的悲剧命运

萧峰虽是小说中虚构的形象,但这种形象却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作者所宣扬的思想和内涵永远值得我们深思:萧峰的美是一种绝世的、悲戚的、悲情的、悲壮的美。

萧峰的悲剧命运在他出生时就开始了,他是胡人,却为汉人养大。如果他的身世一辈子不被揭开,也就没事,可他的身世在他事业有成时却被揭开了,这就开始了他的悲剧命运。因为当时他的民族正和把他养大的民族在发生冲突,以至于后来在聚贤庄杀死中原武林好汉,从而加强了他命运的悲剧性。

萧峰天生就是一个政治人物,而且是一个悲剧型的政治人物。他是胡人,却为汉人养大,父母被汉人杀死,而且是一场误杀,而作为他的养父养母的汉人乔三槐夫妇又被他的亲生父亲萧远山杀死,他却成为了犯罪嫌疑人。他的思想情感倾向于汉人,可汉人又不接受他,辽国接受他,却又逼着他去进攻汉人。他的一生始终处于巨大的矛盾之中,他无论怎么选择都是错的,进攻大宋是对于他有养育之恩的汉人的不义,不进攻大宋则是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不忠,乔三槐夫妇间接地因他而死。在客观上已陷他不孝,而他追查真正的凶手恰恰又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方是血缘之亲,一方是养育之恩,怎么做都是不孝。聚贤庄一战,大批汉人江湖豪客被他杀死,又造成他的不仁。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这些罪名恰恰落在本来忠孝仁义俱全的萧峰身上。另外除了个人的恩怨,还有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利益之争,这使他的人格严重分裂。他必须做出选择,在个人价

值取向上,如果他是一个大奸大恶之辈,必然会使江湖陷入血雨腥风之中;如果他是一个仁义志士,他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死。而萧峰最后的选择是以个人的毁灭换取了大宋和大辽两国几十年的和平相处。所以每当我读到最后一章《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时总不免扼腕叹息。

萧峰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以他的禀赋,机缘,才智,胸襟,品格,完全应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可他失败了,事业失败了,爱情失败了,而且都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了,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其实如果我们考察一下历史上的英雄无一不是失败的英雄,岳飞,于谦,文天祥,项羽等,很少有成功的英雄,成功了的都不是英雄,这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历史规律,就是说在英雄的身上总有一种悲剧色彩。

当然,对于民族冲突的问题,又可从人性和历史两个角度来评价。从人性角度来说,它直接造成了人民的极大苦难,造成了人性的严重扭曲;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它有可能完成两个民族的融合(尤其是文化的融合)。萧峰便是两个民族冲突重压之下的受害者。他本是一个人人瞩目的英雄人物,但一夜之间,便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契丹孽种”。这种命运的落差,使他的心灵受到严重的伤害,使他有了他人所没有的沉重的命运困惑。中原好汉心灵的伤害则表现为偏激和偏见。他们要联手围剿萧峰,并不仅仅因为萧峰的“灭师杀父”,而是从知道萧峰是个契丹孽种开始。这种民族的偏见在汉族中尤为严重。萧峰要证明自己,要洗刷自己的清白而不可得,于是血的冲突必然发生。血是让人伤心惨目的,但不打破瓶瓶罐罐,人们不知道什么是瓷器。萧峰在民族矛盾的夹缝中如孤魂野鬼,养他之地的中原好汉遗弃了他,驱逐了他,生他之地的辽国,其实也容不下他。他回到了辽国,又与辽国的最高人物耶律洪基结为兄弟,看来是找到了安身之所,但这只能是暂时的安稳,他与耶律洪基的矛盾早晚要爆发。萧峰不但身受民族冲突之害,而且亲眼看到了辽宋两国士兵“打草谷”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的独特经历使他与汉、女真和契丹人都有过真诚的交往,因而他的视野能够超越民族的樊篱,他不想再让任何人遭受他那样的灾难,这是他虽不十分强烈但却十分坚实的社会理想,这理想不是别人教给他的抽象道德观念,而是他苦难经历的升华。

萧峰与郭靖不同,郭靖最后有着与他血肉相连的同胞作依托。萧峰则不然,做辽主的马前之驱和塞上牛羊,对于他都是不可能的。前者他不愿,后者环境不许。他也不能回归中原或远避女真,因为在不可避免的民族冲突中,他不可能协助别人去杀同胞,或者看着同胞去杀汉人,他都不能置身事外。这就造就了他的悲剧命运。萧峰之死,最根本的不是它与任何人的恩怨和矛盾所致,而是他的理想相对于现实的绝望。萧峰之死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历史的悲剧。

显然,萧峰的处境和陈家洛、郭靖等人在众人面前一呼百应的场面完全不同了:这里有了一种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姿态”。在此,我们不难看出,对萧峰形象的叙说,就在有意无意之中迎合了现代文学对时代先觉者和抗争者的言说方式:一方面是抗争命运的孤独和彷徨,一方面又在彷徨中义无返顾地抗争。最终就使得萧峰获得了这样的一个姿态,一个以超越卑怯的世俗规范、不断同原有的狭隘宗法意识作孤独的斗争的名义而确立起来的姿态。因此,弥合民族文化对立的裂缝,达于一种伟大的人类和平境界,成为作者赋予萧峰的“意义”。萧峰用死亡证明这种意义的价值,显示出一种具有内部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英雄的境界,从而成为侠之大者。

参考文献

1、《天龙八部》,金庸著,广州出版社,2003年版。

2、《金庸小说论稿》,严家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陈墨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4、《破译金庸》,贾耕耘著,农村读物出版社,2004年版。

5、《易中天品中国书系》,易中天著,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6、《看金庸小说中的人文性》,孔庆东著,学苑出版社,2007年版。

一路走向凄凉

一路走向凄凉 --简析冷清秋、凤喜、月容的命运 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4班曾娴静学号:07 内容摘要:《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啼笑因缘》中的沈凤喜、《夜深沉》中的月容,是张恨水笔下三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她们的命运都非常凄凉,让人感叹不已。造成她们悲剧的原因,有社会大背景,也有她们生活圈的小背景。同时他们的悲剧,还与其自身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金钱与感情中,她们没有把握好其中的平衡度,最终陷入魔窟而不能自拔,使自己的一生一路走向凄凉。 关键词:凄凉;清高;情深意志薄;夜深沉;幸福 正文: 张恨水先生的三部传世精品《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夜深沉》为我们塑造了冷清秋、沈凤喜、月容这三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三个身上背负着一个共同的字眼——凄凉。清秋命薄,始嫁薄情郎,终是分离,带着孤儿清苦一生;凤喜命凄,始弃有情人,终是受虐,被逼成疯,红颜薄命;月容命凉,始跟负心汉,终是被骗,回不来原来的安定平和生活,逃不出虎狼之口。三人的命运,使读者暗生爱怜之心,催人泪下! 清秋:清高女士凄凉命 冷清秋是张恨水笔下一个典型的女学生形象,她的命运主线是恋爱-仓促结婚-逃离。她之悲哀,集中体现在与金燕西的婚姻中。冷清秋与金燕西结合,一方面是金燕西对冷清秋的热烈追求,另一方面却是冷清秋性格中尚未根除的一点虚荣心。清秋依恋于金燕西的甜言蜜语以及金家之财势。但是,清秋性格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清高,而金燕西纨绔子弟的本性,花钱如流水的习惯等使冷清秋在婚后生活中倍受委屈。 金家是有人喜欢清秋的,比如金铨、道之三姐妹。然而,金铨一语道破其命运主线。初见清秋照片,即曰:“可惜命薄了些。”仅是面相,就已被认为福浅。果不其然,豪门深似海,清秋在金家如屡薄冰。她在金家的小心翼翼,低调行事却换不来妯娌之间的和睦相处,反而不经意间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对丈夫的宽容与谅解,却换不回夫妻之间的相敬如宾,反而纵容了金燕西的花天酒地、胡作非为。婚姻前期的容忍,让清秋身心疲惫,在后期,更是倍受煎熬。 夫妻间性格的迥异,是悲剧产生的重要原因。金燕西从小生活在一个纸醉金迷的世界,本无珍惜生活之心,更无为生活奔波之志,更倚仗其家庭背景,伙同胞兄,结交一群狐朋狗友,置新娶之妻清秋于不顾。金燕西的花费,自是极度奢侈,玩票、捧角等世家子弟该沾染的恶习,无一不精通。清秋之清高,却也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她不愿被人怜惜,她“觉得一个人生存现在的时代,只应该受人家的钦仰,不应该受人家的怜惜。人家怜惜我,就是说我无用”。【1】当纨绔子弟与清高女士相撞,清高女士自是伤痕累累。金燕西自是欣赏冷清秋的清纯,但他性喜热闹,又怎会放弃那灯红酒绿的场所,陪着冷清秋吟诗作对呢?因此,婚后不久,金燕西常深夜不归,冷清秋只能独守空房。偏又是满腹诗书的才女,因此那些个断肠诗词在此时就回荡于脑海中,更感自己命运的凄楚,只能独自垂泪,思索以后的生活道路。 金铨在世时,夫妻感情已是逐渐冷淡,金铨死后,金家破败,树倒猢狲散,一家人分崩离析。金燕西分得一笔财产,却不会算计过活,纨绔子弟的本性毫无收敛。而清秋,问不了管不着,只能眼睁睁看他把家财一点点散尽。在这样的环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学号:120917280162 浅析《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年级班别:2010级姓名:闫浩洋 指导教师:王慧刚 2014年4月

目录 内容摘要 (3) 前言 (3) 一、《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世界 (4) 书生现实世界的处境 书生精神世界的坚守 书生精神世界的堕落 二、蒲松龄与书生形象的联系 (7) 蒲松龄的人生境遇与书生形象 蒲松龄的创作动机与书生形象 三、书生形象的塑造方法 (8) 故事情节的奇幻化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人物形象的对比化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1)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片小说中一座屹立的高峰。书中塑造一系列生动的形象,有鬼怪、有妖仙、有书生、有农民、有道人僧侣。一直以来,人们对其中的各种奇闻怪事,狐妖花精印象最深,但其中的“书生”群体,也是极具代表性,他们才是蒲松龄创作的重点,这些“书生”传达了蒲松龄追求仕途而又不得的苦闷,也从不同视角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科举制度的弊端。本文将联系蒲松龄的一生境遇,浅析一下书中书生形象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科举意识,从而有助于大家对像蒲松龄这样古代知识分子所遭受不同际遇的认识。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科举制度;书生形象;写作手法 The Scholar Image Analyses "Liao Zhai Zhi Yi" Abstract:"liao zhai zhi yi" the ancient Chinese classical Chinese short story standing in the peak. Shaping a series of vivid image in the book, ghost, demon fairy road flyover, scholar, farmers and monks. For a long time, people of all kinds of strange news, fox demon flower essences impressed, but the "scholar" group, is also very representative, they are pu songling created a key, convey the "scholar" pu song-ling pursuing official career and shall not be depressed, also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to reveal the darkness of society at that time as well as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Will contact pu songling life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ooks in the scholar image and the imperial consciousness of that age, to help everyone to like pu song-ling diference suffered by ancient intellectuals. Key Words:pu songling ;"liao zhai zhi yi" ;Scholar image technique;writing techniques 前言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格的文言短篇小说,文中的人物主要是以书生官吏及狐仙鬼神为主,其中的“书生”形象各异,他们有的敢于为爱痴狂,有的敢于直面强权,有的沉迷酒色,有的忘恩负义,有的痴迷科举。这些书生既有温文尔雅的一面,也有甘于沉沦的一面。每一个书生形象都塑造得栩栩如生,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性格决定命运,作品中的书生形象之所以会各有不同,是因为他们性格上的差异。有些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有些是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到不平,还有一些是对贪官污吏的强烈反抗,整个作品带有强烈

乔峰的英雄形象

乔峰的英雄形象 教学目标: 1. 了解多种文学形式 2. 学习人物塑造 3. 理解金庸小说的内容和境界 教学重点: 人物的刻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班级:初二(9) 教学时间:2005年12月20日 课时安排 1课时 新拍国内版的电视剧《天龙八部》,已在数家电视台热播。由胡军扮演的乔峰形象深深打动着我,吸引着我,令我屡看不厌。正如金庸先生所言,他认为一生所创英雄,惟乔峰最为满意。我并无攀附金先生之意,因为原著遗憾地实未曾拜读过,仅观赏电视剧,《天龙八部》就已令我心驰神往,赞叹不已啦! 乔峰形象中寓含着较深的历史意义,社会意义和人本主义意义。宋,辽,金,元,西夏时代,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关系错综复杂,相互撕杀,又相互同化,融合,是非正邪难于分清的一个混乱时期。尤其从现在的中华多民族国家角度去分析,就更为复杂了。 金庸先生塑造的乔峰,正是生于乱世,起于草莽的,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能为朋友,为下层人两肋插刀,对恶棍,对小人,对阴谋诡计疾恶如仇的那种大英雄。乔峰的英雄形象,不同于以往和一般的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他不仅仅是武艺超群,也不光凭正义报打不平,铲奸除恶。这些一般武林英雄所具备的品格,他当然具备。乔峰有着区别于他人的特殊性格。 乔峰是一个异族,一个非我族类的英雄。在历史主义角度,两个对立,仇视的民族,能够产生这样的英雄实在是难能可贵!他的典型意义就在于他的历史性和超历史性。乔峰生活的那个历史时期,他能撇开民族偏见和偏私,从普遍人性的角度,宽容大度的对待一切,把所有人都看作自己同类,不计前嫌,以德报怨。这是何等可贵的

伟大品质!他是一个真英雄,大英雄。英雄所在就是他的超历史性。乔峰的典型性格,不是他的身份被揭发之后才突变的。在他的性格深处,能发展到那一步,似乎是天经地义,水到渠成。最感人至深的就是他用自己的血和生命,来化解两个敌对国家民族间的征伐杀戮。这一点是任何其他武侠英雄所望尘莫及的。 乔峰是一个悲情英雄,一个悲剧结局的英雄。一个异族,在中华国土上演艺了一番惊天事业。把乔峰放在一个特殊历史时代,特殊的民族关系中描写和塑造,悲凉英雄更显英雄,苍凉侠气铮铮傲骨更令人折服。难怪金先生沾沾自喜于乔峰的塑造,而对于人们耳濡目染,异常熟悉的扬过,郭靖都未能出乔峰其右,就不足为怪了。 乔峰是一个平民英雄。他的平民性格是他有别于其他英雄的又一长处。他从不把自己看作救世主,也从不拿自己当高人一等的贵胄。为人平和,善良,宽厚诚实,对落魄,落难者的深切同情和怜悯,是他又一过人之处。乔峰不是先知先觉,十分聪明的英雄。他在凶险江湖和叵测人心中,往往后发制人。不识则以,一招致胜。乔峰的同情和爱是有原则的。对阿紫的关心爱护和对她的心狠手辣的厌恶,集中在他一身。对幕容复的先佩服而后厌恶,都集中反映了这一点,反映了他的鲜明爱憎。英雄多情但原则不改。 乔峰是一个人性中的英雄。他对阿朱感情之厚重,对她的死无与伦比的歉疚,对父爱的追寻及对大恶人的仇恨,都体现在一身。他的英雄形象是有血有肉的,是真实感人的。他不贪恋权势,有近乎凄凉的自卑;同时也有简单的轻信。他的形象是人性化的,是非模式化的;他具有活生生的普通人的性格和情感。这非但没有冲淡他的形象,反而加重了他的生活性和社会性。 乔峰是一个坦荡君子,大度英雄。他不念旧恶,不揣偏见。尤其没有阶级和种族的偏见。这是乔峰英雄形象更提升一步的重要所在。他是重义气的,但他更讲是非。他有民族意识,但却独无民族偏见,更没有民族歧视。在当时那个历史时期,这一点是十分难得的。因为汉民族的人称契丹等为胡,而他们又叫汉人为狗汉。真可谓“胡汉不归路”,最后英雄只能以血谏,以命谏。悲壮之极,感人之极! 乔峰是一个超历史的英雄。《天龙八步》是小说不是历史。英雄也是艺术形象而非历史形象。民族偏见和仇恨把乔峰欺辱到何等地步,而他仍屡次三番伸出援手,救助曾经伤害自己的人。这是何等超历史,超民族的真英雄!比一比那些只想吃胡虏肉,饮胡虏血的民族英雄;看一看那些只为博取功名,封妻荫子的,替封建帝王舍身拼杀的英雄,那一个能与乔峰相比?因此,英雄形象的高大感人,缘出于情感性格的超历史性,超民族局限性以及强烈的现实感。这种人性的共鸣,起到震撼灵魂的巨大作用。在一个为民族仇杀,为民族偏执情绪,为所谓的正邪,对错掌控和愚弄的社会环境中,乔峰无疑是石破天惊,发聋振聩的英雄,是一个超群脱俗的,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真英雄! 乔峰英雄形象的人性意义是巨大的,深远的。民族有可能泯灭,但人性是长存的。民族不是区分是非的界限,更不能以民族划分优劣。站在狭隘民族主义立场,不管以什么理由,其理由多么动人,仇视并屠戮另一个民族都是错误的。人性中最伟大的核心部分是生命。英雄何尝不爱惜自己?但将生命换取两个民族的相安和平,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一、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是一个较浅易的思维过程,但考虑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细节: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主要的描写方法。 2、要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 3、关注具有双关意义或较含蓄 (具有深层含义 )的描写词语。 二、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但这三者之间实际上不是并列的,从某个角度而言,情节与环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它们对人物性格的补充作用有时候会体现得相当重要。 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它们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应该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人物性格的分析为人物形象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就如同要造一幢楼房,结构上的大多数建材都已具备,就只等着将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了。 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是一个 (人物性格 )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 )形象。概括时,如果能够确定人物身份的,则以“工人” 、“农民” 、“小市民” 、“手工业者”??概括。 四、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 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

张恨水笔下女性形象分析

张恨水笔下女性形象分析 引言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恨水”这一笔名取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张恨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通俗文学大师,是二三十年代国内最走红的作家之一,“他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这些在当时风靡全国的小说皆是张恨水的代表作品。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造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以作品多产出名,总字数近三千万言的数字,堪称著作等身。在他大量的小说创作中,各式各样的女性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众多女性当中,有《金粉世家》中的白秀珠及《啼笑因缘》中的何丽娜这样出身于富贵之家的时尚小姐,也有《金粉世家》中冷清秋这样饱读诗书的平民女性,有《啼笑因缘》中关秀姑这样充满侠气的传奇女子,也有《金粉世家》中白莲花姐妹这样出身低微的风月场女子。并且张恨水笔下的女性往往和婚恋联系在一起,或是婚恋的当事人,或是婚恋的旁观者。爱情与婚姻是张恨水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在张恨水的长篇小说中,他着力塑造各种阶层各种类型各种年龄的女性形象,关注她们的日常生活、婚姻和恋爱,从各个方面或直白或隐晦的描述她们的社会境遇。“张恨水的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独特的男权社会的女性命运图。”我们知道,作家的作品与作家本身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张恨水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多或少带着作家自身对女性的认知、期待以及作家自身的婚姻观念、作家身处时代的社会影响。在这里,我以《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为例,浅析张恨水笔下的女性形象,以了解女性的生存状态。 一、张恨水笔下的“红颜”形象 张恨水少年时便熟读《红楼梦》,《红楼梦》对张恨水的创作影响不可谓不深刻。早在40年代,有人就称誉《金粉世家》是“民国红楼梦”。如同《红楼梦》中出场的众多女性人物一样,张恨水很擅长女性的刻画,在《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中塑造了大量身份性格各异的“红颜”。如同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说出的年轻女孩儿是珍珠,光滑美丽惹人喜爱。张恨水笔下的女子,不论身份背景,不论社会地位,不论性格特征大都是青春的,美丽的,富有生命力的。我称这些美丽的女子为张恨水笔下的“红颜”。 (一)“不新不旧”的雅致女子冷清秋 《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就是一个集古典淑雅和现代清新于一身的美丽女性。“不新不旧的女性”这是文中金燕西追求冷清秋时对她的一段评价。冷清秋无疑是小说中美丽的女性之一。首先,她的名字就颇具古典诗词美,冷清秋是取自柳永的《雨霖铃》中“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还是李煜的《相见欢》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呢?我个人偏向后者,清秋婚后并不幸福,她的人和幸福都被锁在了金家的深宅大院里,或者说是锁在了当时那个男权社会的牢笼里。无论是取自那种解释,冷清秋在名字上就被预示了其悲剧的命运。其次,我们再来看她的外貌。人如其名,冷清秋的出场和她的名字一样典雅清致。“只见那女子挽

聊斋志异女性人物形象浅析

聊斋志异女性人物形象浅析 摘要:《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不下百人的人物形象,这在古典小说中是较为少见的。在这一群人物中,又以女性形象占大多数。由她们引发的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感人的部分。这些女性形象,在作者的笔下,她们几乎个个美得令人眩目。除了外表美,最可贵的是她们有着美丽的心灵,她们或温柔或聪慧,或天真或无邪,或行侠仗义。在《聊斋志异》描写女性的篇章中,既体现了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女性美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才能,这些人物形象丰富了古代小说的人物画廊。本文选取数位耳熟能详的女性人物加以分析。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浅析性格特点 追求爱情的女性人物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把女性打入与“小人”同类的行列,“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奉行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给女性套上了难以解脱的精神枷锁。同时。在《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再被笼罩在男性的阴影之下,丧失了自身的意义,而是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主动性,充满了进取精神,她们在爱情婚姻的追求上表现得大胆热烈,毫不顾及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敢于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义无返顾地去追求,忠贞不渝地去爱,直到实现与所爱的人的幸福结合。爱情背景下聊斋女性的代表主要有: (一)敢爱敢恨的狐妇 《武孝廉》中的狐妇在石某病时救了石某,也不嫌弃他的落魄嫁给他,并且帮助他走上仕途,但石某不知恩图报,百般侮辱、谋害狐妇,狐妇在得知石某要杀死自己后决然收回自己赠给石某的丸药,让石某旧病复法而亡。作者让那些负心汉一个个不得好死,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对这些被侮辱女性的同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鞭笞。不难看出,这些被侮辱的女性她们虽然普遍命运悲惨,都是为男子所遗弃所侮辱,但是她们都有坚决的反抗精神,最终都惩罚了那些负心汉。 (二)外貌丑而心灵美的乔女 乔女在丈夫穆生死后,志不二嫁。后来孟生不嫌其“黑丑”,欲要迎娶,乔女不嫁,然而她却认为孟生不嫌自己丑陋,是自己的知己,所以孟生死后,她为了酬报知己挺身而出,急其家难,抚其遗孤,撑其门户,增殖其产,自己却廉洁自守贫贱以终,表现出“士为知己而死”的美德。仇大娘则是在娘家面临破产时,挺身而出担起重担使家庭得以重新振兴。作者在这里着重肯定的是传统女性那种善于治家的天性。不畏困难、勇挑重担是她们所共有的美德。 (三)要独立,只要婚姻实质而不要名分的侠女 侠者是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的人,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侠女》中的侠女却是大家闺秀,但她同样具有“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特点。主要是为报父仇。更为特别的是她为报答顾生的养母之德,甘心情愿地未婚生子,给顾家传宗接代却不接受明媒正娶。侠女的婚姻观在讲贞节,讲究婚姻是“终身大事”的社会中,像她这样只讲求婚姻实质,而不讲表面的礼法和名分的表现,可以说是极其解放的思想。 更值得注意的是,《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但敢于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当爱情遭到背叛时能果断采取行动,毅然离开曾爱过的人,去寻找新的真正的爱情。《云翠仙》中的云翠仙母女为梁有才的苦苦追求和百般表白所打动,应允了他的

萧峰形象论

萧峰形象论 阿拉尔中学胡小波 摘要:萧峰是中国武侠小说史上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他武功盖世,才略非凡,人格高尚,情感美好。然而,他流着契丹人的血,却喝着汉人的奶水长大,这就造就了他的悲剧命运。萧峰虽是小说中虚构的形象,但这种形象却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作者所宣扬的思想和内涵永远值得我们深思:萧峰的美是一种绝世的、悲戚的、悲情的、悲壮的美。 关键词:萧峰武功智慧情感悲剧 金庸是武侠小说界公认的大师。他的武侠小说既是地摊上受读者青睐的读物,又是文学殿堂供人研究的经典文本。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有广泛的读者群,主要是因为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能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益匪浅。我读过他的几部作品,觉得最有韵味的就是《天龙八部》。它是部小说,更似一部禅书,如露如电,一切如梦幻泡影。 金庸的小说中有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忠厚老实的郭靖,嗜酒如命的令狐冲,处处留情却最是痴心不悔的杨过等。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曾无数次在这些英雄中筛选最令人心折的英雄,筛选出来的结果就是最具魅力的萧峰。本文就从武功和智慧、情感世界以及悲剧命运三个方面来分析独具魅力的萧峰形象。 1、萧峰的武功和智慧 萧峰自幼拜师于玄苦大师,修炼少林武功。那少林武功乃天下武学正宗,少林派为武林泰山北斗,以此雄厚资本,配以萧峰天生异禀,他的武功高深我们可以想象。后来他拜中原第一大帮丐帮帮主汪剑通为师,又得“降龙十八掌”等高深武功,再加上常年奔波劳碌实战的历练,其武功可以数一数二了。当然,在书中,我们可以这说:萧峰的内力肯定不是第一,比他内力高深的不下五人,如扫地僧等。萧峰的武功招数精妙也不是第一,也有不少人的招数比他更为繁复和精妙,比如逍遥派的天山折梅手和天山六阳掌等。可他的武功却为天下第一。武功天下第一,非以内力而论,非以招数而论,是以其运用之妙,以其神乎其技而论。萧峰对武功的运用之妙,肯定地说:天下第一。 萧峰的武功几乎没有痕迹可见,似乎完全是萧峰自己的威力,什么招数到了他手中都变得厉害无比。作者描写萧峰出招情况,也往往不提招式名称,总之这个人一举手、一投足,皆是无不如意、无不别具威力,能人所不能。金庸在书中这样说的:“他天生异禀,实是学武的奇才,授业师父玄苦大师和汪帮主武功已然甚高,萧峰却青出于蓝,更远远胜过了两位师父,任何一招平平无奇的招数到了他手中,自然而然发出巨大无比的威力。熟识他的人都说这等武学天赋实是与生俱来,非靠传授与苦学所能获致。萧峰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觉什么招数一学即会,一会即精,临敌之际,自然而然有诸般巧妙变化。他生平罕逢敌手,许多强敌内力比他深厚,招数比他巧妙,但一到交手,总是在最要紧的关头,以一招半式之差而败了下来,而且输得心服口服,自知终究无可匹敌,从来没人再去找他寻仇雪耻。” 我们可以看出,上文说的并不是萧峰的内力如何登峰造极,而是讲他对武功的运用之妙,当真是匪夷所思。若把《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请出,他的武功也断难达到萧峰的地步。从上述描写完全可以看出,萧峰虽然内力不是最深,招数亦不是最精,但他对武功的领悟力与运用之妙是任何人都无可匹敌的。他的这一个特点,在金庸全部的作品中只其一人而已。如此的武功,这样的英雄,实在令人心折神往。 当然,萧峰不仅武功高强,智慧也非同凡响。首先,看他在平息丐帮叛乱中的体现。叛首叫全冠清,外号“十方秀才”,为人足智多谋,武功高强,可他面对萧峰时,智谋、武功毫无用处。书中描写道:“全冠清武功之强,殊不输于四大长老,岂不知一招也无法还手,便被扣住。乔峰手上运气,内力从全冠清两处穴道中透将进去,循着经脉,直奔他膝关节的‘中委’、‘阳台’两穴。他膝间酸软,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诸帮众无不失色,人人骇惶,不知如何是好。”

论金庸武侠剧中悲剧英雄人物萧峰

论金庸武侠剧中悲剧英雄人物萧峰 我非常喜欢金庸先生的作品,认为它厚重,历史感、社会性强,人物性情真实、鲜明,情节波澜壮阔、出人意表,再加上优美的语言,读到精彩处,令人荡气回肠、如遇电击,实是为武侠作品中的珍品。 在金庸先生塑造了众多的武侠英雄人物,如仁厚善良、抵抗外辱的郭靖,为了爱情而冲破礼教的种种束缚的杨过,重情重义的张无忌,惩恶扬善的洪七公等等,但使我震撼最深的却是《天龙八部》中的萧峰。 为英雄者,其一必有浩然正气,其次有救危扶弱、不畏强权之心,并能付诸于行动,再次还要功力超凡、能量惊人。《天龙八部》中的主人翁萧峰,便是其典型的代表,但不同于其他英雄人物的是他是一个悲剧英雄人物形象。 萧峰,原名乔峰,原丐帮帮主,武功盖世,在武林中具有极高的社会声望。江湖人称:“北乔峰、南慕容”,如果把以前的武林比作现在的娱乐界,就相当于现在的大哥成龙,但他却没有成龙那样的好运气。萧峰刚一开始,就被陷害为弑师杀父母的凶残之徒。为丐帮作出了巨大贡献却被丐帮帮众所仇视、遗弃,称之为野蛮、凶残的“契丹人”。(我国民族史上一直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加之宋朝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时地对宋民进行掠夺和杀戮,所以汉人对契丹人恨意极深,认为是野蛮和凶残的一类人。客观上讲,食肉的游牧民族确实比食草的耕种民族更富有暴力倾向。)就这样的一个人,在层层的误会、冤屈和寻找自己仇人的过程中进行着他的人生历程。 为什么说他是个悲剧人物呢?纵观人生轨迹,亲情、爱情、事业这三大项几乎把人生涵盖,暂且从这几点上分析一下。 一、亲情。萧峰自幼母亲被杀,被乔氏夫妇收养,拜少林高僧玄苦为师,后乔氏夫妇被杀,玄苦被害,世人皆认为是萧峰所为,就连玄苦临终时也认为是萧峰杀了自己。由此背上了弑师杀父母的罪行。他为了洗清冤屈,苦苦寻找这个陷害他的大仇人,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仇人终于被找到,原来这个人就是他的亲生父亲。 二、爱情。萧峰大战聚贤庄,用他的…蛮劲?,即本性中的坚毅、刚强、扶助弱小,虽万千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保护和救助着一个柔弱的女子—阿朱,因此也获得了阿朱爱。以后,爱情愈加浓密,就是现在说的热恋进行时,刚强的汉子在阿朱水般的柔情和细腻的关怀与理解中尝到了另一种温暖。在此时,正当他们在甜蜜中规划美好未来生活的时候,命运和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由于误会。他用他生平的绝技——降龙十八掌,打死了他深爱的、深爱他的唯一的女人,雷声轰鸣,雨声大作。在黑夜的呜咽中,英雄的心被他自己撕成了碎片。曾几何时,在他受尽冤屈、耻为契丹人、被世人遗弃的时候,阿朱给了他心灵温暖的港湾,引导他走出困境。他们彼此深深相爱。但他却打死了自己最深爱的人,永远毁灭了自己情感的归宿。 三、在事业上。萧峰身为丐帮帮主,武功盖世,地位崇高。但被丐帮帮众所驱逐,成了众矢之的。从个人的角度上,他从高高在上的伟岸英雄变成了弑师杀父的无耻小人。在民族利益上,萧峰生于契丹,养于北宋,在汉人和契丹人的交战中,他将如何自处?萧峰重情重义、血性男儿、正气浩然,他若帮契丹打宋朝,就是无情无义,非英雄所为,他若帮宋打契丹,则是数典忘祖,这也正是他所不耻的,正是这种两难的处境,决定他的死亡。在雁门关外,强迫契丹皇帝在有生之年永不侵宋的情况下,两军之前,他用箭穿透了自己的心脏,飘飘然寻阿朱而

阅读理解技巧之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之分析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从人物的正面描写入手 所谓正面描写即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1.1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心理,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品质。 记叙文阅读中,大多依据人物的事件来分析人物性格及品质。所以,在概括人物形象时,大家要紧紧抓住事件,从中体会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及品质。 1.2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注意区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前者刻画人的长相和衣着等,是一种先天的和经常性的状态;后者是指某一具体情境下人物的神情状态。 1.3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从人物的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入手 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耍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人物的细节描写入手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场面、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4.从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入手 不同人物形象的対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 二、做题步骤和思路 1.人物形象分析一般可按以下四步进行步骤一:找出描写或评价人物的语 句。步骤二:概括文章人物形象特点。 步骤三:品味相关语句的艺术手法(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及作

浅析《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

浅析《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 内容摘要:冷清秋是张恨水推崇的一个典型完美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她是《金粉世家》中的女主人公,在她身上既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的道德品格,又有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其身上有着知识分子常见的宁折不弯的精神,她还追求独立的人格尊严,体现了不同于旧式妇女的新思想。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浅析了冷清秋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金粉世家》冷清秋现代女性气质反抗意识悲剧色彩 张恨水先生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史上的集大成的作家,他寄身翰墨50年,笔耕不辍,创作了100多部长、中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作品富有传奇性而十分畅销,深受读者喜爱。著名的作家老舍曾发自内心地称誉张恨水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在《张爱玲传》一书中不难发现,张恨水是张爱玲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十分熟悉旧中国的市民生活,对底层社会小人物的举手抬足、情趣追求描写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成功塑造了很多形象,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其《金粉世家》是他早期新闻生涯积累的生活素材的一次集中,是其社会言情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创作于1926—1932年间,作品一经刊出,就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自1927年2月中旬至1932年5月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这也是张恨水小说在报刊上连载时间最长、最为轰动的作品之一、更是一部以新闻学的写法精心构思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巨制。上自官僚政客,下至妇媪百姓,都觉得一睹而后快。特别深受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妇女的喜爱。 《金粉世家》以北洋军阀时期的国务总理金铨一家的兴盛衰败史为经,以平民女子冷清秋和金家七少爷金燕西的恋爱、结婚、反目、离散故事为纬,还描写了金铨及其妻妾、四子四女和儿媳女婿的精神面貌和寄生虫似的生活。通过家庭折射社会,又通过社会反映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作品成功地把爱情悲剧与声名显赫的贵族大家不可避免的衰败融合在一起表现,用全新的视角和手法,描绘了一幅封建大家族摧残爱情、毁灭人性的生活画卷,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鞭挞了腐朽的封建意识,讴歌了人性中的真善美思想,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小说中的冷清秋是张恨水笔下的经典女性,在她身上聚集着传统女性的优良道德,也有现代女性自尊、自信的意识,追求自由、爱情平等,冷清秋的命运不仅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豪门之家金玉其外、

【课外阅读】《婴宁》分析

【课外阅读】《婴宁》分析 一、思想内容分析 这篇小说的主旨是肯定青年男女的不畏礼教,冲破封建桎梏,真诚相爱,自由结合。在青年男女没有恋爱自由的封建社会中,这样充满美丽幻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真正爱情的向往和憧憬,有很强的进步意义。小说中作者塑造的独特的异类狐女形象——婴宁,她住在原生的山野中,爱花爱笑,一派纯真的天性,天真到似乎不懂得“葭莩之情”与“夫妻之爱”的差别,有知道还该有生活的隐私。她大胆而少人间礼教的拘束,永远天真地笑个不停,嬉闹玩耍,绝无顾忌,丝毫未受到人间文明法则的污染。婴宁的爱笑戏嬉和钟情,表明她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的,具有冲破礼教规范,反抗封建势力的积极意义。而当她进入了人世后,便不得葆其天真、无拘无束了,她不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作者写她的美貌天真,超凡脱俗,有高洁的情操,在她身上,倾注有作者的激情爱憎,寄托了作者的情趣和追求。而写她的天真与笑的被扼杀,则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沉重”的深入思考。这样一来,就把爱情故事与其它诸多社会问题结合了起来,扩大并加深了主题的思想意义。 二、艺术特色分析 作者在表现这一爱情主题时,大胆运用浪漫文义手法,将幻异境界与现实社会联结在一起,通过狐女与人的恋爱故事塑造个性鲜明的反抗封建势力的人物形象。故事既可自由驰骋,离奇瑰丽,又立足现实,蕴含有深厚的生活内容。写来恢奇变幻,诞而近情,抒发胸臆,

表达理想,更富有诗情画意。正如鲁迅所言:“出于幻域,顿入人间”。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继承唐传奇笔法,采用传记体,以人物为中心来写作,故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极为成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感情丰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婴宁外憨内慧,天真爽朗,纯洁善良,自由放纵,不受礼法的拘束。为了塑造此形象,作者精心采用了一系列创作手法:如描绘生活细节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婴宁与其他某些少女一样具有天真烂漫的性格,但其个性表现为爱笑,于是小说便全篇以笑作点染,将她的性格风貌从内到外写得栩栩如生,在爱笑的细节描写中,使婴宁漠视封建礼教的思想获得了个性化的表现;又如渲染生活环境,以衬托人物形象。作品中用花作烘托,以一种优美的艺术气氛和意境,使人物显得更加美丽可爱。婴宁所在的幽僻山村、鸟语花香的院落、明亮洁泽的居室,作者对环境的描绘美洁如画,诗意盎然,这一切与她的美丽容貌、天真性情和谐一致,相映生辉,妙笔天成,格外优美动人,且带有象征意义;再如通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表现其性格特征。在《聊斋》中,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古代文学语言,同时又大量提炼和融入当时的方言俗语,两者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既典雅工丽,又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其中尤其是人物语言,在体现人物情态时能抓住其主要特征,笔墨简练而内涵丰富,生动传神。如婴宁说王子服:“个儿郎目灼灼似贼”,以及她一系列近乎童稚无知的话语。

论文,萧峰形象

论《天龙八部》中萧峰艺术形象 摘要: 《天龙八部》的横空出世,无疑为武侠小说界的晴天霹雳。无论就其思想性或艺术性而言都成为中国新武侠小说派一个绝对的异数。而本书中的第一主人公——萧峰,更是将武侠小说人物的形象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从其侠义精神、武功人品、爱情观念等各个角度都折射出崇高的人格魅力,体现了金庸笔下第一英雄的天人般的风采,也为新中国文学画廊里增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悲剧人物形象。 关键词:金庸萧峰英雄形象人格魅力

引言: 金庸是中国新武侠小说派的旗手,在其笔下的十五部武侠小说篇篇异彩纷呈。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展示了刀光剑影变幻莫测的武林风云,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行侠仗义、叱咤风云的真英雄、真豪杰,到人面兽心、卑鄙龌龊的伪君子、真小人,从粗犷豪迈的大漠莽汉到特立独行的江南怪人,从倾国倾城的绝色美女到调皮可爱的市井无赖,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击节称赞。就英雄人物而言,塑造得最成功的,无疑是《天龙八部》的主人公萧峰。作者在萧峰的形象塑造中,不断将其拔高,最终成就其金庸武侠小说中第一英雄形象,并赋予其崇高的人格魅力。本文将通过萧峰的武功与智谋、性格特征及其命运悲剧三个方面去探讨这一艺术形象所具有的英雄气质及其人格魅力。 一、萧峰的英雄形象 关于英雄,自古以来无数文学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形象方式诠释了它,从古西腊传说中的阿喀琉斯到中国宋代的梁山好汉,英雄的话题始终是人类所追问不休的。同样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不乏英雄形象的存在,萧峰正是金庸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所成功塑造的英雄形象。 1.萧峰的武功与智谋 萧峰是金庸笔下的一个异数,十五部武侠小说所塑的主人公虽各具特色,然总少不了历经一番磨难,唯萧峰是一个例外。从萧峰一出场,就赋予了他非常人的姿态。且看第十四章“剧饮千杯男儿事”: “西首座上一条大汉回过头来,两道冷电似的目光霍地在他脸上转了转。段誉见这人身材甚是魁伟,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① 在这短短的几十字里,就足可表现出萧峰大气磅礴、神威凛凛之气势,萧峰的形象也就印入人心。接下来的“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可以说是对萧峰的一个概括性的综述。论及武功与智谋都得到很好的讲述,智擒十方秀才,义服四大长老,都可以说是极力煊染了萧峰的武功才智和应变能力。当时一场针对萧峰的有预谋的叛乱一触即发,而他尚不知情。从部属的种种异常行为中,他察觉到形势严峻,但又镇定自若,处变不惊。通过冷静的分析,他认定变乱的主谋是自己的得力下属——能言善辩、工于心计、办事干练的大智分舵舵主全冠清。于是他不动声色,故意与丐帮四大长老说话,趁全冠清毫无防备之际,突然向他发起攻击,封其膝关节穴道和哑穴,令他下跪,不能说话。这一下兔起鹘落,举手

金庸笔下人物的性格色彩分析

金庸笔下人物的性格色彩分析 先分析作者。 金庸大侠:蓝色,非常聪明的蓝色,琴棋书画、儒释道法,金大侠无一不通、无一不精,他构思的小说情节巧妙,逻辑严密,成书以后又专门拿出时间来修订,都是蓝色的典型特征。 他笔下的东邪黄药师,其实就是自己的影子。蓝色的人认为凡是有果才有因,所以金大侠笔下的人都不是天生的高富帅,反而是要经历诸多的磨难才能有所成就。 对比古龙先生,红色性格就非常明显,好酒随性,作品里的人,主人公天生都是高富帅,情节更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完全体现红色性格的无限创意。 分析一下金大侠笔下的人物。 《射雕》 东邪黄药师:蓝色,非常聪明的蓝色,(不是说蓝色就聪明)他的成就是因为聪明和坚持,他的邪体现的是蓝色愤世嫉俗的正义,而不是红色的随性无拘。他是最“邪”的,他做的是又都是最正的,他批《孟子》,不守规矩,只是希望表现自己的聪明才华和与众不同,但不会希望所有人都跟他一样胡闹,所以他希望女儿聪明更希望女儿乖巧,希望女儿能像他一样做一个聪明的蓝色,可惜黄蓉不是蓝色。黄药师对妻子的爱更体现蓝色对爱情的忠诚。 西毒:黄+蓝 北丐:红 南帝:绿+蓝 中神通:蓝,循规蹈矩、死板教条的蓝。他其实是非常喜欢林朝英的,蓝色的他很喜欢、甚至羡慕林朝英的活泼、聪明、古灵精怪,但是非得死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信条,让两人孤独一生。也因为他是蓝色,所以他事事想的周全,临死还设计欧阳锋一回。 林朝英:红,聪明的红,她非常喜欢王重阳的理性、有责任感、忠诚,所以王重阳和林朝英是互相吸引、互相喜欢,可惜了被王重阳的死板蓝给害得难成正果。周伯通:红,无拘无束的红,不负责任的红,调皮捣蛋的红。 黄蓉:黄色,非常聪明的黄色,(不是说黄色就聪明),就是那种希望自己掌控一切的黄色,坚决反对父亲掌控一切,所以是让蓝色的黄药师不喜欢的,她也不喜欢蓝色的黄药师。黄蓉利用自己的聪明来反抗父亲黄药师,跟黄药师唱反调,以至于借跳海自杀逃跑。她喜欢郭靖是因为郭靖听她掌控。她为了向洪七公学艺做漂亮的菜,其实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性。 对比一下赵敏,同样是因为爱人和父亲站到对立面,黄蓉是因为和父亲闹翻,所以和郭靖在一起;赵敏则是因为和张无忌在一起,才站到父亲的对立面;而且黄蓉更多是认为黄药师不对,自己选择的“傻”哥哥很对,对于父亲的不支持她没有多少愧疚;而赵敏是对父亲有很深的歉意的。赵敏是蓝色。. 83版射雕是经典,因为演黄蓉的翁美玲就是黄色,因为爱汤镇业却无法得到,所以殉情,这是就是黄色的极端表现,如果是蓝色,会满足和享受追求真爱的过程。张纪中版的射雕,周迅是内向的绿色,所以再怎么努力也不是黄蓉的感觉,反倒是画皮2的她是更像本色演出,虽然是妖,却有人一样柔软的心。 郭靖:蓝色,蓝色的他能坚持,所以虽然笨,但是却学会了好多厉害武功,因为知道自己笨,所以愿意听黄蓉的,这是蓝色不讨厌黄色,难得的一个例子,他愿

析冷清秋人物形象

析冷清秋人物形象 冷清秋理性出走原因 作者:王小西准考证号:040912100012 摘要:冷清秋人如其名,端庄娴静、知书达理,同时也如秋月般皓洁冰冷,这样一个出生于没落书香世家的清贫女子。她在嫁入豪门之后开始了她坎坷的一生,而她后来又为何出走。关键词:张恨水冷清秋理性出走 引言:冷清秋是张恨水笔下最具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的一个典型形象.既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的道德品格,又有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以及卓越的知识才华.三者的完美结合,构成了冷清秋人物形象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冷清秋,人如其名,清丽秀雅、端庄娴静、知书达理,同时也如秋月般皓洁冰冷,这样一个出生于没落书香世家的清贫女子,生于书香门第的她,给人一种素雅的美,也许正如她喜欢的百合花一样,给人以纯洁、自然。但是这样一位可亲的女子却没有好的宿命。 正文:《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先生小说代表作之一。女主人公冷清秋是作品鼎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的女性,她不同于传统的女性形象,她有自主的现代意识并符合现代的审美意蕴,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冷清秋人如其名,端庄娴静、知书达理,同时也如秋月般皓洁冰冷,这样一个出生于没落书香世家的清贫女子,看中了一个富家公子金燕西,嫁入豪门,从此开始了她坎坷的一生。冷清秋这个角色不同于传统的悲剧人物形象,她的身上既有现代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婚姻的理想,又有传统女性渴望嫁入豪门的庸俗愿望。既有自觉的反抗意识,又有梦醒后的无路可走的迷惘与无奈。冷清秋的命运不仅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豪门之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奥秘,而且也传达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和人生的酸楚与无奈。 一、冷清秋是现代知识女性的典范 冷清秋可以说是20世纪初现代知识女性的代表人物。也许以当代人的眼光看来,冷清秋的人物形象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的描写还不够深刻,她和金燕西的爱情经历也是通俗小说常见的一见钟情的模式,但是小说的重点脱离了在经历磨难上挖掘它的悲剧意蕴,而是把重点放在大团圆后如何能够通过内在感情的冲突显现人生的无常上。在冷清秋身上,凝聚了传统女子的诸多美德,有人把《金粉世家》比作民国的《红楼梦》,同时把冷清秋比作薛宝钗,又把冷清秋与林黛玉相比。作为一个传统女子,冷清秋具有与林黛玉一样的聪慧,喜静,好读书,多愁善感,忍辱落泪;同时冷清秋又具有薛宝钗的宽厚、大度和较强的处事能力。事实上,冷清秋不仅融合了二者的性格特

浅析《聊斋志异》中婴宁的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f17787155.html, 浅析《聊斋志异》中婴宁的形象 作者:李玲 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06期 内容摘要:本文以《聊斋志异》中婴宁的形象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她爱花、爱笑、单纯天真而又细心沉稳、聪明狡黠的性格特征,突出了环境改变对她性格变化的作用。 关键词:婴宁爱花爱笑《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风姿绰约的女性,其中自己最喜欢的,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婴宁,她的形象活灵活现,丰采动人,其他任何花妖狐魅都不及,不愧为《聊斋》小说的压卷之作。 《婴宁》在《聊斋》中虽是篇幅最长的,也不过两千九百二十个字,但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纯净、天真憨直而又不失聪明狡黠的完美的少女形象,对其刻画极为新颖大胆,故事情节极为简单少曲折,主要写王子服与婴宁的爱情故事,突出了婴宁的特殊性格,同时揭露和鞭笞了罪恶的封建社会。 在分析人物形象之前,我们先看看“婴宁”这个名字到底有没有深层含义。一位大家曾提到,“婴宁”取“撄宁”之意,源出《庄子·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吾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所谓“撄宁”,就是心神宁静,外界一切事物,人世间迎来送往,成功失败,都不能扰动其心,这是到家追求的境界。这样究根寻源的分析不无道理。蒲松龄创造与“撄宁”谐音的形象本意大约想宣扬“撄宁”式得失不动于心的精神状态,小说中的婴宁的确是这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在这里,婴宁只不过是生命力的象征,自由的象征,是用来寄托作家的美好愿望的。那么,《聊斋》到底塑造了怎样一个婴宁的形象呢? 婴宁身世非常奇特,本是狐女,由鬼母养大,从小生活在一个绝迹人少,山光悦鸟性的深山,没有人事纷繁,没有社会桎梏,缺人间教化,只有山月松风,没有尔虞我诈,只有绿树红花,过着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中,形成了婴宁盎然的生命力、纯洁的灵性。她在山中的十六年,沐浴着大自然的光波,花草树木是自然而生、自然而长、自然而衰落的;鸟兽虫豸是任性而飞、任性而走、任性而鸣叫的;和鬼母、狐婢相处也是融融然充满了无私的情爱。所以,她忍不住要从心里发出天真的笑声,整天笑容可掬、笑语不休。笑,把她满腔真情抒发的纵阔汪洋;笑,将她的思想纯洁表现得淋漓尽致;哪里有婴宁,哪里就荡漾着笑声;哪里有笑声,哪里就是一片未经污染的纯净欢乐。笑,出于真情,源于纯净,它只有在那个特定的典型环境中才能得以产生,得以形成。 全文有二十多处写笑,上元踏青,偶遇王生,婴宁一出场便笑容可掬,王生注目着这位容华绝代的少女,她却跟婢女小荣戏之以赋,“个儿郎目灼灼似贼”、“笑语自去”,身后撒下一串串笑声。人物随笑出场,显示了她天真烂漫、诙谐真率的性格端倪。第二次露面是王生来到西南山中的时候,她正赏花,见到墙外的王生,便“含笑而入”,想笑没有笑出声,而是把“咯咯”笑声忍在了唇边、留在了腹中。婴宁与王生在秦媪引见后,更是笑声不断。第二天,王生至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