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俄狄浦斯王》与《雷雨》两剧的主题比较

《俄狄浦斯王》与《雷雨》两剧的主题比较

《俄狄浦斯王》与《雷雨》两剧的主题比较
《俄狄浦斯王》与《雷雨》两剧的主题比较

《俄狄浦斯王》与《雷雨》的两剧主题

摘要: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构成了一个永不衰歇的传统主题。而检阅古希腊悲剧,索福克勒斯的名作《俄狄浦斯王》乃称得上真正的“命运悲剧”。许多评论家认为曹禺的剧作《雷雨》也是一部命运悲剧。无庸置疑,《雷雨》也是一

部真正的悲剧,但命运却不是它的主题。《俄狄浦斯王》和《雷雨》同样关注人的命运,重视人的生存意识。这两部剧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我们称之为“悲剧的精神”)是一致的:身处生存困境,人(无论是古希腊人还是“雷雨”人)奋

力抗争,力图摆脱所遭受的种种生存困厄。悲剧的魅力在于洗涤每个人的灵魂让其得以净化及至升华。

关键词:命运观;生存困境;悲剧的精神

戏剧是一种艺术,属于人类精神文化的一部分。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往往很不平衡,然而,同在精神生产领域之内,作为艺术种类之一的戏剧与人类

精神文化的总体状态应该是一致的。戏剧是人类文化创造的宝贵成果,它的状况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象征。古希腊戏剧尤以悲剧著名,其悲剧作品就是表现了古希腊人对人生、对世界的一种神话式的古朴、崇高、

神圣的情怀。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他的名作《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命运悲剧,所表现的人在命运的笼罩下的含血带泪的奋争是震撼人心的。曹禺的剧作品《雷雨》也是一部悲剧,但它不是命运悲剧,所写的是普通人的悲

剧。

“命运”

《俄狄浦斯王》之所以成为真正的“命运悲剧”,“命运”确实贯穿了全剧,“命运”就是全剧的灵魂。“命运”被看作是主宰人的一切的神秘力量,人类的渺小和盲目使人无法主宰自身的命运。杀父和乱伦在原始时代社会不足为奇,在古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跨进“文明的门限”时,俄狄浦斯的“弑父杀母”行为不再为文明人所接受,于是他成为了罪人。为替俄狄浦斯洗罪,把这一切都归咎于神的指示,归咎于命运。古希腊人就是这样把一切不能理解的事及人为的过失都归咎于命运,使不能理解的事成为可能,使不合理的事化为合理。

所谓的“命运悲剧”,其内容是人的自由意志与命运抗争,结局则是谁都无法逃脱命运而归于毁灭。命运给俄狄浦斯带来的不只是个人的毁灭,而是整个忒拜家族的毁灭。“弑父杀母”的命运经由俄狄浦斯之手而实现了,俄狄浦斯也因此刺瞎自己的双眼后自我流放,而俄狄浦斯的儿子们手足相残而死,他的女儿也自杀身亡,忒拜家族最终彻底地毁灭了。命运的威力如此之大,任何力量都不是它的对手,命运才是最终的胜利者。俄狄浦斯和希腊人不得不相信命运,这种命运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和避免的。神谕俄狄浦斯会杀父娶母,这是命定的,也就

是一种必然。但是,俄狄浦斯是在偶然中实现这个命运的。这多么可笑!可是,在笑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应该是可悲的俄狄浦斯:他竭力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相反使自己陷入更为悲惨的命运中去。如此结局,是任何人都没法想象得到的。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希腊人悟出的一条真理:命运就是命运,希腊人改变不了命运还任由它压制,命运自始至终掌握着人的生杀大权。肖四新副教授认为,在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中的确具有命运观念,“然而他笔下的命运,其实真正是人类尚无认识和主宰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象征,并不是不可抗拒和无法解释的,主宰人的神秘力量”,“而只有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狄浦斯和伊阿涅拉的结局真正体现了他们的命运来自一种超越于人之外的而人对之不可抗拒和无法解释的,主宰人的力量”。肖四新比较赞同“命运是某主宰人乃至神的神秘力量”的观点,同时,他又认为这种认识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它泯灭了人的主动性,过于悲观,陷入到神秘主义的泥淖中”。他对此观点作了另一种的解释:它是希腊人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反思,对人的有限与世界的无限性的形象表达,对人的悲剧性处境的理解;俄狄浦斯与命运抗争的失败以及作者对他积极行动精神的肯定昭示着古希腊人神性意识和神性拯救的萌芽。从他自己的论述中,他得出了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念:包含着神性意识,是一种超越于人之外,主宰人的力量,但它并不神秘,是可以解释的;它其实就是人的有限性和世界的无限性,是人越是企图自我拯救,就越是陷入毁灭和虚无的深渊。而我是比较赞同他的观点的,因为我认为他已经从本质上对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作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正如他所说,希腊人在反思自身和世界关系中,已经认识到人的有限性和世界的无限性。而这种认识只是还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因而,“命运”在希腊人眼里看来是那样的神秘和不可解释。处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生存状态中的古希腊人,他们对人自身的认识是有限的,而面对无限的世界时,自然是无法解释自身所遭受的种种生存困惑。正因为人是有限的,而世界是无限的,所以人是很难超出世界之外生活。

曹禺的成名作《雷雨》自1934年发表以来,倍受关注,历演不衰,剧本也是一版再版,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重视。而命运观作为一种神秘主义观念,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更有评论者认为《雷雨》就是一出“命运悲剧”。无可非议,《俄狄浦斯王》是一部真正的悲剧,说命运也就是说宿命。然而,不管是命运还是宿命,都不是《雷雨》所要阐明的主题。以往学者谈《雷雨》的命运观,多是从鲁侍萍与周朴园在周公馆偶然遇见后所说的那段话找依据,凭侍萍口中的“命”来判断此命即是希腊悲剧中的命运。我认为此命非彼命。曹禺本人有没有在《雷雨》中表现命运观的思想呢?可能会有,但绝不是《俄狄浦斯王》剧中的宿命观。

鲁侍萍和周朴园之间曾有这样的一段台词:

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侍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

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里来了。

侍(悲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有碰见你。

侍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

如果把这段台词里的“命”,“天”当成是古希腊悲剧的“命运”,我想这肯定是错的了。不错,鲁侍萍口口声声说是“命”让她再遇到周朴园,而四凤在周家伺候周朴园的少爷们确实是她的“报应”。但这只是侍萍不相信三十年后还会遇到当初的恋人,这对她来说是很惊讶的。我能不能把侍萍口中的“命”、“天”看作是她的惊叹符号呢?有时,当我们听到某件出乎意料的事,我们也会像她一样惊呼“天”“天哪”。实际上,鲁侍萍从未相信过“宿命”这个东西,因为宿命论者不会像她这样活着。由此看来,侍萍口中的“命”并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命运”,她的“命”只是她的一种生活际遇,而这际遇是不公平的,仅此而已。虽然从侍萍竭力离开周家,远离周家而又回到周家的行为与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想极力避过厄运定数而又逃避不了的行为有相似之处,但是,侍萍的命运遭遇并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给她事先设计好的并晓喻于她的定数。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巧合,都是按照作者所设计好的走下去。

如果说《雷雨》这出悲剧是关于宿命的,当然也就是说这是作者的宿命思想在其中的体现。实际上,曹禺根本就不相信有上帝的存在,更不会相信会有什么是由上帝来安排命运的。曹禺在《雷雨》序中曾提过“命运”、“上帝”:“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自己来主宰着。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机遇的,或者环境的捉弄”,“我是贫穷的主人,但我请了看戏的宾客升到上帝的座,来怜悯地俯视着这堆蠕动的生物”。曹禺也曾无奈地感叹道:“他(周冲)的死亡和周朴园的健在,都使我觉得宇宙里,并没有一个智慧的上帝做主宰。”很明显,曹禺所表述的“命运”与《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是不同的,而另有深意。应该说,曹禺是带着他对人的感情来发表这一番言论的。具体地说,是曹禺关注人的生命情感,完全是用一种怜悯的心情来写这个悲剧的。曹禺在同田本相的谈话中讲到:“有人说《雷雨》表现了作家的宿命论的思

想,这是不对的。宿命论,或者说‘天意’,周朴园也许会有这种思想,这是不奇怪的。……生和死,对人来说是逃避不了的问题,人到晚年,更容易想到它。”

③周朴园在戏中总共两次提到天,一次表述为“天意”,一次表述为“天命”,而从字面的意思看它们没有根本的区别,与命运是不尽相同的。周朴园对侍萍的突如其来产生了一种不详的预感,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道:“有些事简直是想不到的。天意很---有点奇怪,今天叫我感悟到人太冒险,太荒唐。”侍萍的身份在周萍繁漪等人面前公开后,周朴园向周萍解释说:“(沉重地)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到这儿来。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侍萍的突然出现令周朴园措手不及,他和侍萍一样惊讶。他只能想到是天在作怪,而又为之前同周萍撒的谎做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这完全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找了个借口。“天”、“天意”、“天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天意”的含义是一个超出人的生活经验之外且具有主体意志和重大威慑力的存在,显示出一种欲想干预人的寻常生活秩序的意向;“天命”除了有“天意”的本质特征外,还有两层含义:第一,它有在冥冥中安排世间人事的功能;第二,世间人事的安排带有道德惩罚的倾向。

至此,我们已经看到, 《雷雨》中的“命”、“天”与《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是不一样的。

生存的困境

《雷雨》固然是曹禺对生命的一种阐释,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其中的人物是为着些什么而走向终点的。周萍、周冲、繁漪和四凤这四个人最终走向毁灭,活着的人虽在,却是疯的疯呆的呆,清醒着的人永远守着孤寂。这是怎样的一种生存境况呢?人该如何面对?生存还是毁灭?

《俄狄浦斯王》一开场就是一个宗教仪式场面:用缠着羊毛的情愿树驱除城邦正在遭受的瘟疫。瘟疫是繁殖力衰竭的象征:土地颗粒无收,女人不育,一场恶病带来的生灵的大量死亡。瘟疫被看成是一种严重的污染,实质上就是一种陷于重大危机的生存困境,人的生存的正常进程受到了严重大的威胁。而俄狄浦斯在剧中是以“罪恶”“污染”的面目出现的。为了拯救城邦,使它重新纯洁,为了生存得到延续,必须像赶走一只“替罪羊”一样将他驱逐。自然给忒拜城带来了瘟疫,忒拜城邦人民的生命遭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改变这种生存处境,老国王拉伊俄斯外出寻求神谕,不想却被人杀害了。

瘟疫还是没有被消除,直至俄狄浦斯的出现,这种境况才得以改变。瘟疫被消除了,自以为成功的俄狄浦斯却陷入了另一种困境:瘟疫的消除是以杀父娶母为代价的。俄狄浦斯为了逃脱命运的追赶,处处小心,却想不到恰恰是

在与命运的抗争中跳进了命运的圈套。这是一种比瘟疫更让俄狄浦斯感到可怕和痛苦的困境---人的自由意志总是受到命运的抑制,不管人的意志有多坚强力量有多大,最终还是敌不过命运。俄狄浦斯的悲剧过失不在于他是否有过失,而在于他在生存困境中不可避免的牺牲。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悲剧就是一种生存困境。俄狄浦斯从他自身的生存困境中编织出悲剧,同时他又无可选择地置身于生存的陷阱中。随着人和社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会陷入不同的生存困境。生存就像一道魔圈,任何人都无法跳出去的。“《雷雨》是一种情感的憧憬,一种无名的恐惧的表征。”我们可以把“情感的憧憬”解释为曹禺对生命的憧憬或生命的冲动,而这种情感冲动所引起的“无名的恐惧”又是什么呢?曹禺在其《雷雨》序中这样表述:在《雷雨》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这黑暗的坑。恐惧感恐怕就来自这口“残酷的井”吧。实际上,曹禺所说的这口“井”就是人的一种生存困境。“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地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泽沼里的羸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情感的火坑”不就是一种情感的困境吗?“口”“泽沼”不也像“残酷里的井”、“黑暗的坑”是一种生存困境吗?“死亡的泥沼”更是人无法避免的生存困境。《雷雨》里的人们为着自己活着的目的在苦苦挣扎着,无论如何都无法使自己从生存困境中逃脱出来,他们只能象俄狄浦斯那样屈从命运,不是生便是死。繁漪不顾一切抓住周萍的手不放,周萍就是她的生命她的一切。她凭着一颗强悍的心,满腔的热情,做了一次困兽的斗。繁漪在与周萍情感的禁区里不能自拔,又长期困扰在母亲、情人、妻子的角色里。这种精神上的困扰,让她越来越神经质,变得忧郁而阴鸷,最后还变疯了。这是一个可悲的女人:生命本来灿烂如花,在现实里却慢慢地凋谢。周萍是爱过繁漪的,只是起初的热情随着理智慢慢地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忏悔。周萍接受过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但又无法摆脱旧有传统道德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当激情过后他慢慢地清醒了。周萍也是一个可怜的人,他一样承受着理性和感情、灵与肉分裂的痛苦。这种痛苦无时无刻不在他身上发作着,他厌恶与继母暧昧的关系而摆脱不了她的阴影。他移情于四凤,既是对健全爱情生命的渴求,更是希望在四凤的身上寻找拯救自己肉体和灵魂的力量,无奈却使自己掉进更为悲惨的困境中,自杀最终让他得以解脱。封建伦理道德压抑着周萍的人性,周朴园也是其受害者之一。作为封建大家庭的一家之主——周朴园,他不能逃脱责任,曾经犯下的罪让他受到了惩罚:儿子周萍给自己戴了“绿帽子”,妻子繁漪背叛了他,最后,他守着两个女人孤寂地度过他的余生。周朴园受到了惩罚,而我们似乎也恨不起这人来。面对这样一位老人,还有谁会不产生怜悯之情呢?尽管周朴园是一个“恶

人”,在他身上同样有他的苦痛。年轻时的他受过平等、博爱、自由的西方民主思想的熏陶,他能爱上侍萍并与之生活了两年就是明证。在获得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在封建主义精神文明的浸染下,周朴园失去了爱的自由和幸福。因此,周朴园的生存也是痛苦的。曹禺认为周冲“最无辜,而他与四凤同样遭受了残酷的结果”,“这样的人即不为‘残忍’的天所毁灭,他早晚会被那绵绵不尽的梦给掩埋了到与世隔绝的地步”。周冲的梦就是他的理想。他企图藏在理想的堡垒里,做他的白日梦。四凤是他理想爱情的象征,青春期的儿子对母亲的那一点憧憬,在丑恶的现实面前被一点一点地攻破了。当理想成幻灭,他的生命也随之成泡影。幻灭的悲哀袭击着他的心,梦醒了就无路可走了。曹禺曾说过:《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至此,我们可以知道,“天地间的残忍”实质上是指人的生存境况处在一个相当残酷的状态。

悲剧的精神

什么叫做“悲剧的精神”呢?悲剧精神包括这几方面的内容:严肃的情调、崇高的境界和英雄的气概。严肃是一种人生态度,它正面肯定与守卫人生价值,为此而敢于承担责任,经受磨难,直至牺牲,这意味着沉重和悲壮。俄狄浦斯毁灭的直接原因既不是“命运”也不是“神”,招致他毁灭的是他自己的力量和勇气,他对忒拜城的忠诚,对真理的真诚。他奋力与命运抗争,一直坚持到底,以自残和自我流放的方式对自己所犯过的罪做了补偿。若非有这样的勇气和对自己的真诚,他是做不出如此残忍的事来的。我们看到了命运对俄狄浦斯的不公,对命运产生了不可抑制的厌恶和恐惧感,然而,我们的感情被真正地提升是在俄狄浦斯身上所显示出来的崇高感。俄狄浦斯的肉体虽遭到毁灭,但他的精神是永存的,他的情感体验与精神生活始终激励着我们向前。俄狄浦斯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命不只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整个忒拜城和忒拜城的人民。他的悲剧表明,英雄的气概总是以失败、苦难甚至死亡,昭示着真理正义与历史的必然规律。《俄狄浦斯王》写的是一位英雄人物的悲剧,而《雷雨》展示的则是现代普通人的悲剧遭遇的。在现代社会里,更多的普通人甚至“小人物”成为了悲剧的主人公,悲剧的英雄气概也越来越趋向内心化,精神化,不再像古典悲剧那样叱咤风云,赴汤蹈火出生入死了。普通人的悲剧不再像古代英雄悲剧那样令人敬畏,所以,人们对它的崇高感也更多地被怜悯之情所置换。曹禺是以一种悲天悯人的心情来作《雷雨》的。他在《悲剧的精神》中说到“悲剧的精神,使我们振奋,使我们昂扬,使我们勇敢,使我终于看见了光明,获得胜利”;而我们不能忽略他在附记里的话“但我在原话来里说‘悲剧的精神是要极端的’”。“人们会时常不由自主地,更归回原始的野蛮的路,流着血,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

都是走向极端,要如电如雷地轰轰地烧一场,中间不容易有一条折衷的路。”

《俄狄浦斯王》和《雷雨》用它们独特的感受告诉我们:人生很多时候会陷入到生存困境中去,人的意志往往会遭到压抑甚至摧毁,但是人毫无畏惧地予以还击,用尽全部的生命力量去挽救自己以获得生存的权利。现代社会更需要一种悲剧的精神:虽不像俄狄浦斯那样要牺牲生命才能以示对生命的忠诚,不像《雷雨》的人们走一条极端的路,至少,我们要像他们那样不屈从自己的命运,积极地与命运抗争,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胜利。我坚信,现代的人们是有能力让自己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改变现有的生存处境的。

参考文献:

[1]赵林:论希腊悲剧中的命运意象[M],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1998年4月,第20卷第2期

[2]湖明权:命运之门---古希腊悲剧导论[M],康定学刊,1998年6月,第7卷第2期(总第22期)

[3]吴碧华:《俄狄浦斯王》:英雄神话破灭的经典寓言[M],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8月,第22卷第4期

[4]龚北方:无奈与反抗---《俄狄浦斯王》命运悲剧典型性探微[M],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4月,第21卷第2期

[5]黄昌龙:“给你一个完整的感情”:《雷雨》主题试解[M],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10月,第19卷第5期

[6]千玲玲:生存的悲剧—浅谈《雷雨》的悲剧性[M],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4月,第22卷第2期

[7]童伟民:《雷雨》研究60年[M],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2月,第16卷第1期

[8]陈晓涛、方霞:人性的生存悲剧---重新解读《雷雨》[M],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2月,第16卷

[9]曹书文;生命、情感与人性的悲剧---论曹禺剧作的家族医药卫蕴[M],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月,第3期

[10]周海燕:“自然的法则”的自然之源---《雷雨》中周朴园命运悲剧探索[M],湖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1994年6月,第11卷第2 期

[11]肖四新:神性意识与神性拯救的萌芽---一种对古希腊“命运悲剧”的阐释[M],《戏剧杂志》(2000年第三期)

[12]曹禺著,傅光明主编:悲剧的精神[J],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年(感悟名家经典散文)

[13]高浦堂:命运·天意·上帝---《雷雨》的神秘主义思想本体破译[M],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月,第25卷第3期

最新浅谈《俄狄浦斯王》中的人物形象演示教学

浅谈《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的人物形象 【摘要】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分别是古希腊时期的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而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和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则被称为“三大悲剧”。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被公认为希腊悲剧的典范,该剧本描述了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赞颂人的不屈不挠的积极斗争精神。这对于我们理解古希腊悲剧以及古希腊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俄狄浦斯,古希腊悲剧,人物形象 1.引言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悲剧发轫于酒神颂歌,“悲剧”一词在希腊文原意是“山羊之歌”。《俄底浦斯王》属于古希腊悲剧类型上“命运悲剧”,在剧作中宣扬民主精神,反对政治,同时讴歌人的伟大,描写人与命运的冲突。亚里士多德认为《俄底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悲剧贯穿着命运观念,命运凌驾于人、英雄乃至神之上,甚至连宇宙之王宙斯也对此感到无可奈何。 2.杰出悲剧中的英雄人物 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可勒斯同名杰出悲剧的英雄人物。他道德高尚、聪明机智、处事公正,虽然他还没有出生就被打上“弒父娶母”的原罪印记,但是他敢于同悲剧命运抗争。 2.1敢于同悲剧命运抗争的俄底浦斯王。

俄底浦斯王是人力的代表,得知自己弑父娶母的恶运后,对于这个与生俱来的宿命,他从逃避、抗争到坦然承受,力图避免犯下这可怕的罪过。很可悲,他始终没有逃出命运的摆布,抗争归于失败,但是在俄底浦斯同命运的关系上,却体现了他积极的思想。 2.2正直善良,敢于承担责任的俄底浦斯王。 俄底浦斯在剧中的正面主人公,作为一名开明君主,以民主和法制治国,关心人民疾苦,处事公正,执法如山。在忒拜发生瘟疫之时,他亲自走出王宫,倾听乞援人,为了拯救城邦他坐立不安。得到神示后,发现矛盾越来越集中到自己身上时,他为了拯救民众,又残酷地惩罚自己,并自我放逐。用这种悲壮的斗争的照亮了人生阴暗的一面,命运可以剥夺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却不能贬低他们的精神;可以把他们打倒,却不能将他们征服。因此,在俄狄浦斯身上,已经可以看出英雄人物正从传统的神的家族体系中分离出来,走向人化,超人的色彩在渐渐淡化,俄狄浦斯真正成为敢于承担责任,依靠自我力量的“人”的典型。 3.悲剧人生与命运 面对命运,俄狄浦斯越是真诚地避免犯罪,却越使自己陷入罪恶之中;而且他越是为人民排忧解难,却越使自己临近毁灭。悲剧对命运问题的处理,表现了雅典正直的公民对已经显露衰颓趋向的城邦政治的惶惑心理。悲剧对命运的谴责,实际上是表现了对越来横行无忌的社会邪恶势力的抨击,这种势力是社会美的摧残者。索福克勒斯处理的主题是伟大人物的悲剧命运,他一方面哀叹人类的命运多舛,一方面又

《雷雨》的主题

周扬最早提出反封建主题。他认为生产上周朴园是一个懂得榨取、压迫和欺骗工人的方法的资本家,但在家庭里他是一个顽迷专制的的家长,而“反封建制度是这剧本的主题”。杨晦也认为周朴园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人物”,属于所谓的“官商”:“官”者,“自然是一种封 建势力,不过却往往到国外镀过金的”;“商”者,“却多半是洋商,或准洋商的买办之流”。 朱栋霖从周朴园“这个伪善而又专横冷酷的封建家长”日常生活中对妻儿感情上、心灵上的压迫与控制,看到了封建主义对人和人性的毒害与扼杀。在朱栋霖的论述中,繁漪、周冲、侍萍、四凤等对周朴园的反抗都是反封建的个性解放,不同的是前两者是精神上人性与个性解放的追求,而后两者是作为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人的生存追求,“无论是人的精神要求的遭扼杀还是人的自然本性遭贱视,其源盖出于罪恶的封建势力”,“(《雷雨》里)响彻着对封建主义的悲愤控诉和对个性解放的热烈响应与追求”。 钱理群进一步说,“一切恶果都是封建主义造成”,除了四凤、周萍、侍萍、繁漪、周冲,甚至周朴园本人也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反封建”主题,相对于“资产阶级罪恶说”更有依据一些。首先,从曹禺的生平来说,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封建家庭中,他的父亲对孩子们非常严厉,“我在家最感到害怕的,就是吃饭。父亲总是在饭桌上教训子女”,“整个家沉静得像坟墓,十分可怕”。其次,曹禺本人的创作谈也支持这一点。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曹禺就说“暴露大家庭的罪恶”这一说法“可以追认”,“周朴园自然是当做一个万恶的封建势力代表人物而出现的,我也着力描写那些被他压迫的人们”,他在1980年杭州讲学时也说“写《雷雨》是为了反封建”,在构思时“只有一个反封建思想”,“我心中反封建主题思想是十分明确清晰的”。后来他虽然说他写《雷雨》时并不是从反封建主题出发,也没有“明确要通过这个戏去反封建”,但评论家说《雷雨》有反封建主题时,他也“承认他们说得很对”。最后,无论是“资产阶级罪恶说”还是“反封建”说,依据的主要是周朴园及周家的阶级划分,周家在经济上是资产阶级,然而在思想统治上却是封建家长制。从文本来看,他极力用封建淫威来压制繁漪的个性,要求她做一个“服从的榜样”,对他所谓“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的维持,都是封建性的体现。相对于从经济上来划分周朴园为无恶不作的资产者,将他当做封建大家长来看待,更能够深入的揭示他的本质。 《雷雨》中的命运观也是自从文章诞生以来就有人不断关注的。研究者围绕着《雷雨》是否有着命运观念或宿命论思想以及这种是何种命运观念、该如何评价等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部雷雨全都是巧合”,曹禺在叙述自己的创作时说,“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

说不尽的《雷雨》——浅谈对《雷雨》主题的认识

说不尽的《雷雨》 ---------浅谈对《雷雨》主题的认识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9级中基班200900051046 沈诗萌 古往今来,人们对《雷雨》的主题一直众说纷纭,虽然曹禺自己也在《<雷雨>序》中表达过自己的点:?《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大地间的‘残忍’。??这背后的‘主宰’,它太大,太复杂,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宇宙这一方面的憧憬。?①但是,很多人仍旧因雷雨的主题问题而争执不休。我认为,或许《雷雨》的魅力也就在此。它主题相对的模糊性和多重性表现出作者不受任何一种教条的约束与规范,而是关注情感的表达和拓展,从而使《雷雨》的主题有着某种难以说尽的意蕴。 一、社会悲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许多人都按照“社会问题剧”的思想来理解《雷雨》的主题。“田汉在《暴风雨中的南京艺坛一瞥》一文中就赞成予倩先生把这一有点‘时代错误’的‘命运悲剧’修正为近于‘社会悲剧’的东西,而不赞成无批判的演出。此后对《雷雨》主题的理解就一直延续着社会悲剧的视角,尤其是张庚在《悲剧的发展——评<雷雨>》论文中更是进一步指出:他底创作竟部分地有了反封建的客观意义”。②当然,我并不是十分赞同这种观点。《雷雨》是作者二十三岁时的作品,作为一个青年作家他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但人处于环境之中就必然会被环境所影响,所以《雷雨》体现出的反对家庭伦理的罪恶甚至是反封建的意识并不是作者刻意为之。曹禺曾在《<雷雨>序》中澄清:?但是很奇怪,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因此,有些评论家们的观点似乎的确有些“过火”了。但是我有注意到《<雷雨>序》中又有这样一句话:?有人已经替我下了注释,这些注释有的我可以追认——譬如‘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也许写到未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窟,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周朴园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家长专制蛮横,他逼迫繁漪喝药,为了体现自己

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原因和语言特色 2

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原因和语言特色2010级汉语言文学(1)班章文瑶学号:1005019059 摘要:《俄狄浦斯王》是文坛史上一颗璀璨的“悲剧之星”。本文将研究《俄狄浦斯王》,并结合作品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从“人物命运”、“悲剧意义”和“语言特色”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阐释俄狄浦斯人生悲剧的形成原因以及这部悲剧作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格里高尔、命运、性格、悲剧性 悲剧是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1]。在古希腊传统悲剧中,命运的超现实性、神秘性和必然性,更有着令人生畏的力量,以至于人们常常会从中得出人生是命中注定的结论。的确,古希腊悲剧在诞生时,就与命运结下了不解之缘。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观念是与人类天才之歌颂交织起来的,人是在生活派给他的范围中一切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之创造者与建树者,他对命运是信而存疑,因而他创造了一位命运悲剧下的英雄式人物——俄狄浦斯。接下来,将阐述悲剧的形成原因并分析这部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一、无法逃脱的命运成就了俄狄浦斯的“英雄式” 1、“神”们的态度是造成俄狄浦斯命运悲剧的原因之一。正因为阿波罗神曾经预言拉伊俄斯会死在他儿子手里,拉伊俄斯才会将儿子俄狄浦斯仍在喀泰戎山上;当俄狄浦斯成人后,听说自己不是波吕玻 [1]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本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语丝》周刊第十五期。

斯的亲生子而去求阿波罗神谕时,阿波罗只告诉他命中注定会杀父娶母。俄狄浦斯很害怕,于是出走,并导致后来的一系列悲剧。阿波罗神明知道事情发展的走向,却没有给予俄狄浦斯明示;16年后,忒拜城爆发瘟疫,克瑞翁去求神谕,阿波罗答,只有驱逐杀害先王的凶手,忒拜城才能脱离灾难。就这样,俄狄浦斯自始至终都未停止过对命运的反抗——他离家出走,他凭自己的聪明才干登上王位,达到了生命巅峰,却又与此同时一步步走向命运给他设定的圈套。从这可以看出,俄狄浦斯的人生无疑是一个悲剧。 2、英雄的人格是造成俄狄浦斯悲剧人生的原因之二。他是英雄,却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英雄”。由于命运的坎坷,他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虽然,英雄形象是突出形象:不屈、勇敢、聪慧。但他内在的性格也很明显:焦躁、忧虑、胆怯、恐惧。因此一个非脸谱化的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他让我们明白,英雄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样的英雄更加真实可信,更能引发观众对于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怜悯”。他勇敢,却也莽撞——在三岔路口,与老人发生冲突,并失手将他杀死,为自己的悲剧命运埋下了第一个伏笔;他聪明——在忒拜城外,他猜中了斯芬克司之谜,并由此得到城邦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娶了先王的妻子,继承了王位,也第二次印证了自己不幸的命运;他智慧并且雄才大略——做国王16年来,城邦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如果不是那场注定出现的瘟疫,他将是一个完美的君主;他充满了责任心和道德感——在终于得知自己身世之谜,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他用已经自缢身亡的王妃所用之胸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因为他无颜在自己犯

中俄戏剧《雷雨》和《大雷雨》的主题学比较

中俄戏剧《雷雨》和《大雷雨》的主题学比较五幕正剧《大雷雨》作于1859年,是俄国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诞生标志着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创作的成熟。而四幕正剧《雷雨》写于1932年,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开山之作、成名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这两部剧作的问世,均在其诞生国度引起了巨大反响,而且享誉至今,成为世界剧坛熠熠发光的两颗明珠。这两部同名戏剧的创作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经历不尽相同,他们却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中刻画出同样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而且两部作品在戏剧情节、人物形象、典型环境等方面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和深入探讨之后,我们却发现它们的相同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不同之处。从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领域衍生出来一些具体的方法体系,逐步构成了比较文学的学科分支,其中文类学、主题学和比较诗学占着显著的地位。主题学着重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的跨国或者跨民族的流传和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获得的不同处理,重 点在于研究对象的手段和形式。主题学研究的是“各国文学互相假借着的题材”,是“打破时空的界线来处理共同的主题,或者,将类似的文学类型采纳为表达规范”,它讨论的主要内容是母题、主题、题材、情境以及意象、套语等。我国学者将主题学的研究分类划分为:母题研究、主题研究和情境研究。而主题研究关注的对象不是个别作品的主题,而是主题的相互取舍、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即同一主题在文学史上的不断重复和演变,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的接受和处理。本文运

用了比较文学中比较普遍的平行比较的方法,以相关的文学理论和戏剧理论为基础,从比较文学、戏剧艺术以及深层创作心理方面重新解读这两部同名戏剧,发掘戏剧的多层次、多角度的主题,以探求它们的相同主题从内容到形式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构成。除绪论和结论部分之外,正文部分共包括三章八节,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戏剧主题进行平行比较,其中包括了性格与命运的主题、压迫与反抗的主题、婚姻道德与情爱人性的主题。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比较文学理论中主题学的基本概况、研究内容和研究分类,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意图以及方法,概括了其理论与实践意义。在第一章中我们分析了这两部戏剧中性格与命运的主题,认为决定主人公悲剧性命运的关键因素是社会环境以及由社会环境决定了的家庭环境。与此同时,男女主人公的个人性格和个性也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在命运面前,女主人公们在沉默中的爆发是鲜明个性的勇敢无畏,而男主人公们在沉默中的灭亡则是孱弱性格的悲哀无奈。在第二章中我们探讨了压迫与反抗的主题,总结出两部戏剧的主人公们面对残酷压迫的三种反抗形式:女主人公全都以自我毁灭主动抗击,“站着死”的勇敢无畏让她们虽死犹生;男主人公无一例外地逃避现实消极对抗,“跪着生”的懦弱卑怯让他们成为活着的死人;而戏剧的“非主角”都选择了“出走”的方式来反抗压迫以追求解放和自由,成为新生力量的优秀代表。在第三章中我们研究了婚姻道德与情爱人性的主题,发现两部戏剧中的“情”与“理”都无法两全:婚姻与爱情的碰撞、理性与感性的交锋以及道德与人性的冲突成为爱情悲剧、婚

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原因和语言特色2

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原因和语言特色 2010级汉语言文学(1)班章文瑶学号:1005019059 摘要:《俄狄浦斯王》是文坛史上一颗璀璨的“悲剧之星”。本文将研究《俄狄浦斯王》,并结合作品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从“人物命运”、“悲剧意义”和“语言特色”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阐释俄狄浦斯人生悲剧的形成原因以及这部悲剧作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格里高尔、命运、性格、悲剧性 悲剧是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在古希腊传统悲剧中,命运的超现实性、神秘性和必然性,更有着令人生畏的力量,以至于人们常常会从中得出人生是命中注定的结论。的确,古希腊悲剧在诞生时,就与命运结下了不解之缘。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观念是与人类天才之歌颂交织起来的,人是在生活派给他的范围中一切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之创造者与建树者,他对命运是信而存疑,因而他创造了一位命运悲剧下的英雄式人物——俄狄浦斯。接下来,将阐述悲剧的形成原因并分析这部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一、无法逃脱的命运成就了俄狄浦斯的“英雄式” 1、“神”们的态度是造成俄狄浦斯命运悲剧的原因之一。正因为阿波罗神曾经预言拉伊俄斯会死在他儿子手里,拉伊俄斯才会将儿子俄狄浦斯仍在喀泰戎山上;当俄狄浦斯成人后,听说自己不是波吕玻斯的亲生子而去求阿波罗神谕时,阿波罗只告诉他命中注定会杀父娶母。俄狄浦斯很害怕,于是出走,并导致后来的一系列悲剧。阿波罗神明知道事情发展的走向,却没有给予俄狄浦斯明示;16年后,忒拜城爆发瘟疫,克瑞翁去求神谕,阿波罗答,只有驱逐杀害先王的凶手,忒拜城才能脱离灾难。就这样,俄狄浦斯自始至终都未停止过对命运的反抗——他离家出走,他凭自己的聪明才干登上王位,达到了生命巅峰,却又与此同时一步步走向命运给他设定的圈套。从这可以看出,俄狄浦斯的人生无疑是一个悲剧。 2、英雄的人格是造成俄狄浦斯悲剧人生的原因之二。他是英雄,却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英雄”。由于命运的坎坷,他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虽然,英雄形象是突出形象:不屈、勇敢、聪慧。但他内在的性格也很明显:焦躁、忧虑、胆怯、恐惧。因此一个非脸谱化的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他让我们明白,英雄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样的英雄更加真实可信,更能引发观众对于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怜悯”。他勇敢,却也莽撞——在三岔路口,与老人发生冲突,并失手将他杀死,为自己的悲剧命运埋下了第一个伏笔;他聪明——在忒拜城外,他猜中了斯芬克司之谜,并由此得到城邦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娶了先王的妻子,继承了王位,也第二次印证了自己不幸的命运;他智慧并且雄才大略——做国王16年来,城邦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如果不是那场注定出现的瘟疫,他将是一个完美的君主;他充满了责任心和道德感——在终于得知自己身世之谜,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他用已经自缢身亡的王妃所用之胸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因为他无颜在自己犯下如此错后在黄泉之下面对父母。 3、“不知者亦有罪”这是俄狄浦斯的悲剧原因之三。俄狄浦斯在得知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走上被诅咒的命运的轨迹的时候,他抱着既是自己母亲又是自己妻子的尸体,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然后悲叹:“你们再也看不见我所受的苦灾难,我所造的罪恶了。”这算是对他自己被诅咒的命运的控诉,他一生光明磊落、正直贤明,却因为被诅咒的命运,令他做下最为人所不齿的行为,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并生育了四个儿女。对于这一切,他一直是要逃避的,只是无从逃脱,而且也无力挽回或者补救什么,这让他感觉自己甚至连自杀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他无颜面对已逝的父母,唯一能做的只有刺瞎自己的双眼、流放自己来洗涤自己所犯下的罪恶。俄狄浦斯本身是没有罪的,他也不想“弑父娶母”,但是命运却让

关于《雷雨》的主题

关于《雷雨》的主题,曹禺有过这样一段阐释:“《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的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而我始终不能给它(神秘诱惑)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相。因为它太大,太复杂”。 他感到人类“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使用它的管辖。这主宰,希伯莱的先知们赞它为‘上帝’,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运',近代的人撇弃了这些迷离恍惚的观念,直截了当地叫它为‘自然的法则’,而我始终不能给它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因为它太大,太复杂。我的情绪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宇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剧中人物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1898年不到10岁左右,从周冲年龄判断,嫁给周不超过18年,不晚于1905年左右) 周萍——其前妻生子,年二十八。(生于1896年)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1895年20岁左右,和周一起是17岁左右)

鲁大海——侍萍前夫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1897年左右)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剧本所涉及的时间 光绪二十年(1894年) 1923年剧本时间 1933年序幕和尾声及写作时间 《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防雷雨主题班会课件

防雷雨主题班会课件 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雷电”安全,谐、安全的学习氛围,避免自然灾害对学生造成伤害.下面是xx为大家推荐防雷雨主题班会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主题:“防雷电”。 时间:星期五下午第3节 地点:XX班 班主任:毕秋梅 主持人:陈珂、任淑娜 参加人:六(1)班全体学生 指导思想:在班会上,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雷电”安全知识的宣传。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避免自然灾害对学生造成伤害.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相关的救生与自救知识,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使广大同学更加认识到“安全无小事,事事有安全”。 活动目的: 1利用防雷电知识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2重视防雷,防溺水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我

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形式:以讨论为主 班会过程: 一、什么是雷电?什么是闪电?雷电(闪电)的发生频率与特点 案例讲述:时间:晚上地点:贵州省贵阳市 这天晚上,天气闷热、乌云密布,贵阳市花溪麦坪乡彭关页岩砖厂承包人樊世成和周小平、何灼青等七人围坐于该厂工棚内吃晚饭。 8时10分左右,突然一声炸雷响过,靠在门方一侧的樊世成应声倒地。见此情景,民工们一边将他抬到床上,一边打电话向医院求救。两小时后医护人员赶到,樊世成不治身亡。事后有关部门的现场调查资料显示:民工工棚高仅3米,无防雷装置,电视机室外天线高出屋面5米。天线安装点距离灾害点直线距离为2米。发生雷击事故时樊世成身穿湿衣站于门侧,电视机天线连线正好位于身后上部。 二、雷电的危害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是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

俄狄浦斯人物形象分析

俄狄浦斯人物形象分析 1.引言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悲剧发轫于酒神颂歌,“悲剧”一词在希腊文原意是“山羊之歌”。《俄底浦斯王》属于古希腊悲剧类型上“命运悲剧”,在剧作中宣扬民-主精神,反对政治,同时讴歌人的伟大,描写人与命运的冲突。亚里士多德认为《俄底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悲剧贯穿着命运观念,命运凌驾于人、英雄乃至神之上,甚至连宇宙之王宙斯也对此感到无可奈何。 2.杰出悲剧中的英雄人物 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可勒斯同名杰出悲剧的英雄人物。他道德高尚、聪明机智、处事公正,虽然他还没有出生就被打上“弒父娶母”的原罪印记,但是他敢于同悲剧命运抗争。 2.1敢于同悲剧命运抗争的俄底浦斯王。 俄底浦斯王是人力的代表,得知自己弑父娶母的恶运后,对于这个与生俱来的宿命,他从逃避、抗争到坦然承受,力图避免犯下这可怕的罪过。很可悲,他始终没有逃出命运的摆布,抗争归于失败,但是在俄底浦斯同命运的关系上,却体现了他积极的思想。 2.2正直善良,敢于承担责任的俄底浦斯王。 俄底浦斯在剧中的正面主人公,作为一名开明君主,以民-主和法制治国,关心人民疾苦,处事公正,执法如山。在忒拜发生瘟疫之时,他亲自走出王宫,倾听乞援人,为了拯救城邦他坐立不安。得到神示

后,发现矛盾越来越集中到自己身上时,他为了拯救民众,又残酷地惩罚自己,并自我放逐。用这种悲壮的斗争的照亮了人生阴暗的一面,命运可以剥夺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却不能贬低他们的精神;可以把他 们打-倒,却不能将他们征服。因此,在俄狄浦斯身上,已经可以看出英雄人物正从传统的神的家族体系中分离出来,走向人化,超人的色彩在渐渐淡化,俄狄浦斯真正成为敢于承担责任,依靠自我力量的“人”的典型。 3.悲剧人生与命运 面对命运,俄狄浦斯越是真诚地避免犯罪,却越使自己陷入罪恶 之中;而且他越是为人民排忧解难,却越使自己临近毁灭。悲剧对命运问题的处理,表现了雅典正直的公民对已经显露衰颓趋向的城邦政治的惶惑心理。悲剧对命运的谴责,实际上是表现了对越来横行无忌的社会邪-恶势力的抨击,这种势力是社会美的摧残者。索福克勒斯 处理的主题是伟大人物的悲剧命运,他一方面哀叹人类的命运多舛,一方面又 感叹人类的可怕力量。 以上是对命运安排下悲剧人生的俄狄浦斯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于 我们理解古希腊悲剧以及古希腊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俄狄浦斯人物形象分析[篇2] 俄狄浦斯是《俄狄浦斯王》是希腊三大悲剧家家之一的索福克勒 斯的代表作中的人物,这部神话是他剧中最具作震撼力的一部。也是希腊命运剧的代表。《俄狄浦斯王》讲述了是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

当心雷雨天主题班会修订稿

当心雷雨天主题班会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泸县梁才学校三年级三班主题班会 当心雷雨天 康雪超 设计意图: 雷雨是四川省主要气象灾害之一。2007年5月23日,重庆开县一小学遭受雷击,造成7人死亡,多人受伤的重大雷电灾害事故。所以,让学生了解雷雨天存在的危险并学习如何躲避是很有必要的。整个班会课的设计是按照“认识雷雨天存在哪些危险,学习雷雨天怎样躲避危险,防雷雨安全知识”进行。 主题目标: 1、了解雷雨天可能存在的危险,增强学生的避险意识。 2、学习掌握雷雨天基本的避险方法和防雷雨知识。 主题重难点: 掌握基本的雷雨天避险方法。 主题教学: (一)导入 师:(出示雷雨天气过程:狂风、暴雨、闪电,妈妈关窗户)孩子们知道这是怎样的天气吗妈妈为什么要关窗户 生:下雨了,打雷了,很危险,所以要关好窗户。 师: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怎样让自己在雷雨天里更安全。 (二)认识危险

师:(播放一些雷雨天气过程中存在危险的图片)同学们思考一下,在图片中存在哪些危险? 生:(观看图片)自由回答。师总结。 师:和同桌讨论讨论,还有哪些行为在雷雨天是很危险的? 生:(同桌前后讨论)自由汇报。师总结。 (三)躲避危险 师:(播放一些因为雷雨天而发生的事故,使学生意识到雷雨天隐藏着危险)既然雷雨天会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危险,那我们有什么办法进行躲避呢? (老师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讨论室内避险办法,一组讨论室外避险办法)生:(先分为两大阵营,分别讨论室内和室外,然后再在各自的阵营里分为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自由汇报。师总结。 师:作必要的补充。 (四)防雷雨知识 师:今天同学们讨论了雷雨天有哪些危险,以及怎样在雷雨天躲避危险,其实在我国对雷雨天的预备还有一些信号标识呢。(师为同学们介绍雷电预警信号:分三级,黄色、橙色、红色预警。) 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工作; 2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雷电橙色预警信号

俄狄浦斯悲剧的特征与根源

俄狄浦斯悲剧的特征与根源 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悲剧的典范,它充分代表了古希腊悲剧的不朽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思考。本文旨在分析俄狄浦斯悲剧的特征与根源。索福克勒斯通过俄狄浦斯的不幸遭遇揭示了导致其悲剧的原因是无处不在又无时不在地主宰着人的不可知的“命运”。探讨俄狄浦斯悲剧的特征及根源有利于更加深入、客观地了解古希腊文化,激发对古希腊文化的兴趣,启示我们正确理解悲剧的本质,引导我们对人生命运的终极思考。在命运的强大力量面前,人的力量是那么渺小。人虽解不开命运之谜,但却勇敢地行进在茫茫的人生征途上,去挑战命运,反抗无涯的苦难。 关键词: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特征根源 一、俄狄浦斯悲剧的特征 1. 主人公命运的特征 ①主人公命运的独特性 《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腊古老的传说。故事情节极其特殊,骇人听闻:传说俄狄浦斯出生后,其生父忒拜王拉伊俄斯从神谕中得知他长大后将会杀父娶母,因而用铁丝穿其脚踵,令一个仆人把婴儿抛到荒郊野外。仆人怜惜这个无辜的孩子,把他送给科林斯的一个牧羊人。科林斯国王因为没有儿子,于是就收养了他。成年后,当俄狄浦斯从神那里得知自己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时,他为了躲避神示的厄运降临,就逃离了科林斯,因为他以为科林斯国王和王后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可是俄狄浦斯万万没想到正是这种刻意的躲避加速了他人生悲剧的步伐。他离开养父母,朝忒拜城走去,在逃离的路上俄狄浦斯受到了一伙路人的凌辱,一怒之下杀了四个人,其中就有他微服私访的亲生父亲——年迈的忒拜国国王拉伊俄斯。不久之后,俄狄浦斯以其非凡的聪明才智除掉了危害忒拜民众的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拥戴为王,并且娶了前国王的王后——他的生母为妻,还和她生育了两个孩子。俄狄浦斯就这样成为了杀父娶母的罪人,可他自己对此却毫不知情。为了平息忒拜国内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的指示,俄狄浦斯寻找杀害前王拉伊俄斯的凶手,结果发现要找的凶手就是自己,而杀父娶母的命运还是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忒在悲痛中自尽,来洗净自己的罪孽。俄狄浦斯在百感交集中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然后自我放逐眼,然后自我放逐,与他的两个女儿远离了忒拜城,到处流浪,以求忏悔。在《俄狄浦斯王》之前,希腊悲剧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神,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俄》剧把主人公锁定为不具备任何神力的凡人,其独特命运更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绝无仅有。 ②.主人公命运的典型性 俄狄浦斯的命运是独特的,骇人的。但是作者索福克勒斯又赋予这个独特的悲剧英雄以一定的典型性。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其他主人公一样,俄狄浦斯出身高贵。所不同的是,他虽然是神的后代,但是他已经是人间的英雄。索福克勒斯对俄狄浦斯充满赞赏,赋予他非凡的智慧,性格刚毅勇敢,敢于承担责任,一心要解救他的城邦于困苦之中,可以说是集人类理想的出众品质于一身。为了逃避可怕的

谈谈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兼谈《雷雨》的主题

谈谈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兼谈《雷雨》的主题 曹禺先生在他的《雷雨》中成功地塑造了周朴园、鲁侍萍、繁漪、周萍等等人物。历来评论家都认为周朴园冷酷、自私、具有专横的统治心理,而且还十分虚伪,深谙假道德。我在了解作品以后,也很同意这一观点,但谈到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这一点上评论家却认为是假的,作者不应该使周朴园有忏悔的心理出现;认为这一点与作者思想上的弱点是直接联系的,是作者作品中的弱笔。 我对这个论断持怀疑态度。在对侍萍的怀念上,我认为是一种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情感,是周朴园的一种心理需求。这并非我想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一鸣惊人,我相信持我这种观点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我们都知道人是复杂的、多变的。周朴园的冷酷、自私、专横、虚伪、假仁义、假道德,并不能说明他没有一点人性,不存在一点真情实感。恰恰相反作为一个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而又到德国留过学、而今又是一家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受到社会上一般人尊敬的人,描写他的性格的多面性,方才显

得血肉丰满、令人信服。并且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也并不能说明他具有温情、是个善良的人,只能说明他还有一点未泯的人性罢了。 周朴园是一个相当矛盾的人。他年轻时到外国留过学,因此可能还有点浪漫,所以他会或者说敢于同侍女相爱。他与侍萍曾应该产生过真正的爱情,仅从这一点上看,周朴园就可能会对侍萍怀念。因为感情这种东西是很古怪的,失去了的才会觉得它可贵我们自己不也是如此吗?何况他失去 的是一个曾经爱恋过的、有血有肉的、美丽柔顺的女子呢? 周朴园既然敢于同侍萍相爱,为什么最后却“忽然不要她了”呢?这就要从周朴园的阶级本质来说了,任何一个阶级,在阶级社会里,他们的任何一种情感都必须服从本阶级的利益,离开了现实的利害关系来奢谈感情,不过是骗人的鬼话。即使是侍萍自己也清楚地知道:他们其实是完完全全两样的。周朴园的内心或许真心爱着侍萍,但同时他也有着自己的苦衷:社会舆论、整个统治阶级势力以及封建社会思想的压迫与侵蚀,他的家庭,这一切都使他恐慌,使他矛盾,因此正如鲁大海揭露周萍所说的“你(周萍)就可以一面表

从俄狄浦斯王来看悲剧的美学特征

从俄狄浦斯王来看悲剧的美学特征 摘要:古希腊悲剧巨匠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可以视作人类文艺史上悲剧美学诞生标志。《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中最知名的,也可以视作命运 悲剧的代表作。他一方面描述了俄狄浦斯王勇于对抗杀父娶母的残酷诅咒,却最终倒 在命运之神的无情诅咒之下的痛苦、无奈,另一方面又歌颂了人性中不畏艰难险阻的 可贵品质,以及无怨无悔甘于接受命运残酷安排的勇气与从容。本文拟从《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质和悲剧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来阐述悲剧美学的特征。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悲剧美学;悲剧形象;特征 弗·施莱格尔说古希腊悲剧是整体的和谐的美,是最高级的美,而希腊悲剧则被他 释为“人类与命运的一切必然冲突,不过这种冲突在和谐之间得到解决。”黑格尔把 古代悲剧看作是类型悲剧,把近代悲剧看作是个性悲剧,古代悲剧强调的是两种带有 实体性的理论力量的冲突,是两种义务的冲突,而近代悲剧强调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俄狄浦斯王》作为古典悲剧的经典之作,无疑具有古典悲剧的共同的美学特征“命运感”。整部悲剧呈现在一种静穆中,看不到激情的骚乱和痛苦的扭曲,使得“怜悯与恐惧”摆脱情欲的冲动,升华到澄静的心灵之中,最后达到彻底的净化,这 就是古典的和谐,与古典悲剧的美学特征相一致。 一、俄狄浦斯的悲剧形象分析 1、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索福克勒斯认为俄狄浦斯的悲剧不在于他有罪,而是因为他极力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而俄狄浦斯的斗争乃至失败,曲折反映了当时雅典人既相信自己的力量,但又 面对复杂的各种社会矛盾不能理解的矛盾困惑心理。就认为命运具有不可抗拒性、不 可逃避性、神秘性。进一步可以认识到,俄狄浦斯处处在反抗命运的摆布。尽管失败了,但是他还是保持着“困兽之斗”的反抗精神,这种反抗精神使得失败英雄俄狄浦 斯的更高大、更高贵。也使得他的悲剧更能引起人们“怜悯和恐惧”的情绪,从精神 上得到陶冶。这也是处于强盛繁荣时期的希腊人对待命运对待生活的一种积极自信的 态度,这也是俄狄浦斯悲剧的现代性价值七十之一。 2俄狄浦斯的困惑和人性复杂性 他是忒拜的拯救者,又是忒拜灾难的制造者:一心想追查杀害过国王的凶手,凶犯却是自己。他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追求正义的人,可能会成为一个制造罪恶的人;高尚和卑鄙、正义和邪恶、天使和魔鬼往往互为因果。这里人本身的复杂性被描绘了 出来。可以说,俄狄浦斯的故事是西方文学史上揭示人的复杂性的无穷魅力的作品之一。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人物分析

索福克勒斯(Sophokles)的《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讲的是一个永恒的矛盾:人的貌似自由的选择,在神(或者历史、后人)看来,却是宿命的。当人处于命运的十字路口,必须作出一个选择时,无论他是多么的明智,他都不可能掌握与这选择有关的所有的前因后果。深思熟虑的决定,在更多的时候,带来的是匪夷所思的遭遇。这是个人的有限的理智与无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矛盾。无论是古是今,是中是外,是上智还是下愚,都不可能解决这个矛盾。《俄狄浦斯王》把这一矛盾典型化了,集中化了:恰恰是人的为躲避厄运而作的选择,把他无可挽回地推向这一厄运;而且,俄狄浦斯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是一个才智出众的“解谜者”,恰恰是他的运用自己的超人才智的“自由”行动(去发现杀死前任国王的凶手),迫使他最终面对杀父娶母的人伦惨剧!在今天,如果我们还要沿用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的说法,认为悲剧人物必须为他的行动所规定,那么古希腊之后,大概就不可能再有悲剧了。解释很多,就说一条与中国有所对比的吧。古希腊人认为,对神的最虔诚的牺牲,是本族的伟大英雄;只有他们,才有足够的价值换取神的福佑。俄狄浦斯就准备牺牲自己,以换取女人的怀孕和谷物的生长。在英雄慷慨牺牲的这一刻,生命的壮美,同时体现在旧生命的毁灭和新生命的诞生中。希腊的古典悲剧,是在祀神时表演的,它起源于对神和英雄的双重颂歌,逐渐地发展成熟。所以,古希腊人看《俄狄浦斯王》,会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感发出历经痛苦(旧生命的毁灭)而得到欢愉(新生命的诞生)的感情升华(Catharsis)。这样的悲剧,显然不必强调时代的限制或性格的缺陷。在古中国,牺牲两字,从的就是牛旁,要宰人也是宰奴隶,而不是自我牺牲,《俄狄浦斯王》式的悲剧,或许从来就没有产生的机会。(文人的自由创作,在我们后人看来,却是为社会条件所命定的∶ˉ)。但是,即使我们承认,就其深刻性而言,《俄狄浦斯王》根本就是一切悲剧的顶峰,是不可超越的;在顶峰之下,仍然可以有群峰簇簇。其中的一座,就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本人曾经在SCC两次介绍这个故事,第二次近在今年的三月份。这是幼年时听评弹听来的,这个故事从小就刻在脑袋里了,要说它不算悲剧,感情上难于接受∶ˉ)。杜十娘的命运,是时代的悲剧。明代市民社会的发达,引入了新的价值取向:仗着她的财富,杜十娘自以为可以获得幸福。但是,社会却不接受女人的法人地位。杜十娘的财富,只能算作私房钱。她既无股票、债券可购买,也不能占有房产田产,因为她一无丈夫二无儿子。她的财富,没有法律上的保障,也没有经济上的保障。她甚至不能为自己赎身,而只能让别人买下她,用她的钱!杜十娘的投江,未必单是为了爱和恨,而根本是她赖以安身立命的整个价值系统的崩溃:她的财富保障不了她的幸福!沉掉的是百宝箱,也是它所象征的市民社会的幻想。鲤鱼要改动《杜十娘》的结尾,让她把财宝送给出卖她的书生后再跳水。愚意以为,那就过分强调了人性的善恶之争,相对地削弱了对那个社会的控诉。如果说,《俄狄浦斯王》那样的由人类生存的“本征方程”所描述的悲剧是第一等的悲剧,那么由时代的限制所引起的、它的呼号(财富与幸福的关系)至今还在人们心中回荡的悲剧,可算是第二等的悲剧。而善变的人性,只能编造第三等的悲剧。现在每天在生活中上演的,都是“负心女子痴心汉”的故事,要是我们把《杜十娘》只是看作一个爱情悲剧,对于今天的在变化了的男女关系中不知如何定位的男人,它还有什么感染力?

曹禺《雷雨》赏析

曹禺《雷雨》赏析 《雷雨》是曹禺的话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范之作。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出生于天津。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蜕变》、《家》、《明朗的天》、《黑字二八》、《王昭君》等。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周蘩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 在这八个人物中,最具性格特色的是周朴园和周蘩漪。 周繁漪:是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 资产阶级教育使她具有个性解放要求,她不甘心于无爱的婚姻的约束,敢于与周萍相爱,在夜深人静之时与恋人在封建家庭的“客厅”中演出“闹鬼”的把戏;她不屈服于周朴园的“命令”,拒绝丈夫虚伪的体贴,拒绝喝药,拒绝成为“服从的榜样”。她虽处封建家庭的深处;却能洞察其伪善、虚弱的本质,她以自己的怪戾控诉了这个“家庭”的罪恶。但与封建思想的联系使她的反封建要求具有先天的不彻底性。她虽能明察周朴园的罪恶与伪善,但却不能与之决裂,不能敢于走出家庭;到新的天地里寻找新生活。她虽能明白周萍也在玩弄她,却仍然死守着这个“枯萎灵魂”。希望有朝一日这个花花公子能把她带出家庭。她受到周家父子两代人的蹂躏是她人生悲剧中最为惨重的部分,人伦的重压,反抗的乏力,环境的黑暗,使她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繁漪是个情感浓烈的女人,她的身上具有“原始的蛮性”——“爱起来是一把火,恨起来是一把刀”。但偏偏一个情感情欲浓烈的人遭受了超常的压抑,这就更加是能量蓄积起来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她的性格被扭曲,使她成为一个暴戾的女人。当最后她身上或性格中蓄积的能量以非正常的状态爆发后,那么就会产生毁灭的力量,导致自己和他人死的死,亡的亡。因此,她的性格具有爆发性,也具有毁灭性。因此,作者曹禺说,她是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女人”。 繁漪的悲剧充分揭示了中国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及其生活的罪恶,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被摧残的历史命运。 周朴园,是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家长的形象。 从身份上来说,他是个残酷的资本家。他曾留学德国,深谙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方式。回国后靠克扣小工的卖命钱发家,为了私吞工人的工钱曾放水淹死修江桥的三千小工。双手沾满了劳动者的鲜血。在矿上,他盘剥镇压工人的吸血鬼。对工厂实行封建把头式的管理,欺压鱼肉工人。 他是个控制欲极强的家长。在家庭中他是封建“老爷”,独断专权。他控制自己的妻子,也控制自己的儿子,不允许他们有任何的自由。他表面上很是关心繁漪,实质上他是要他做“服从的榜样”。用封建家长式的手段来控制她,驯服她。 自私、伪善是他的本质特征。他表面怀念旧情人,把家具都按侍萍“生前”的样子排列,但她真的出观,他又恐惧,害怕有损于他“模范家庭”的好名声;他似乎很疼爱自己的妻子繁漪,为他请医看病,实质上却不愿意理解她,爱她。总之,无论是对待工人,还是对待情人,妻子还是子女,他—切皆为了自己。

俄狄浦斯王人物分析

俄狄浦斯王人物分析 俄狄浦斯是《俄狄浦斯王》是希腊三大悲剧家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中的人物,这部神话是他剧中最具作震撼力的一部。也是希腊命运剧的代表。《俄狄浦斯王》讲述了是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的王子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弑父淫母,真相大白后自挖双眼行乞涤罪的故事。索福克勒斯通过这个故事,似乎想告诉人们命运固然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俄狄浦斯并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展开英勇的斗争,他的品德,他那种完全不顾自己痛苦的行动,他那种不惜任何代价去寻求真相的决心,本身就是可歌可泣的。可以说,这是一曲人与命运作殊死斗争的悲歌。在这个层面上确实有他的进步性,但是从剧我们似乎仍能感觉到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俄狄浦斯越是伟大,越是无畏的与命运的抗争,他最终的失败就越惨烈,命运也就越神圣不可违抗,对一个英雄来说命运都是如此容不得丝毫逆行,那对我们寻常百姓来说呢?其中充分反映了古希腊人强烈的命运观,索福克勒斯的进步在我眼中可以理解为对人与命运抗争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人们意识上的紧箍咒,无形中告诉人们这个世界上没有逆天改命一说。 俄狄浦斯在出生之后,父母想起了神谕,为了逃脱神的裁定,他们刺穿了刚出生三天的婴儿的脚脖子,拴好后让人把这个孩子抛到喀泰戎荒山里去。但执行这个命令的人不忍这样做,于是把孩子交给了另一个在同一座山里为另一个国王波吕玻牧羊的人,国王夫妇以为孩子就已经死掉了,神谕不会实现了,于是他们过上了轻松愉快的日子。牧羊人解开婴儿脚上的绑带把孩子送给了他的主人泼吕波斯国王,国王很同情婴儿,把他交给自己的妻子当亲生儿子抚养。宫里和全国都把这个孩子当做国王的亲生儿子对待。他长成一个青年王子以后,一直被视为最高尚的公民,自己也在幸福的生活中确信自己是国王的亲生儿子,要知道国王除他之外在没有别的子女。但他最终知道自己的身世,不是国王的亲生儿子,便自己悄悄离开了王宫,也没有告诉父母,只身一人去寻找得尔福的神谕,二在路上发生的一切都好像是在朝着神谕的方向走,最终的结局就真的是他杀父娶母。 弗洛伊德,他所提出的“俄狄浦斯情节”即“恋母情节”,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节”是各种心理症的本源。由于婴儿时代和童年早期的环境状况,每个孩子都渴望从与自己异性的父亲或母亲身上得到欲望的满足,而怨恨与他同性的父亲或母亲。原始的社会和文明的社会都有反对乱伦的原理禁忌,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禁忌;因此这些渴望在暗中被感觉到,却一生永远地埋藏在潜意识深处。有时候,潜意识压抑的俄狄普斯情结突破潜意识的封锁,溜到意识里来以伪装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例如:某个男人与一个年纪大他许多的女人结婚,一个女孩为了某种原因杀害了她的母亲。有的人畏惧婚姻,有的人又表现出太过分想结婚(或离婚)。这些例子都是社会提供给我们的表现形式。“俄狄普斯”情结想其他精神分析原理元素一样,暗示着一般人有极为原始的感觉存在身上。对多数人而言,这种存在观念对于他们的道德背景简直是一种侮辱,他们很不容易接受这种感觉。即使有人只是稍微暗示到“乱伦”这两个字,他们马上就会产生很强烈的厌恶。正是在这种厌恶导致的罪恶感下俄狄浦斯的母亲兼妻子约卡斯塔上吊自杀,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