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乙肝调查报告

乙肝调查报告

乙肝调查报告
乙肝调查报告

关注乙肝 2009年中国乙肝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2009年8月2日的新闻报道,国内权威乙肝专家,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病

毒肝炎室主任崔富强在成都首次透露,卫生部将出台政策——常规体检表(含入学、入

托、就业、健康证申请等)的待选“菜单”中,将统统取消乙肝“两对半”这个项目!消息

刚出来不久,网上立刻响起了一片反对之声。一天之后,再有报道,卫生部表示“这只是专

家的观点,并不代表政府的官方意见。”据调查显示,全国超过1亿人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但由于乙肝知识宣传力度薄弱,大部分人对乙肝的传播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一些机构为了

利益而过度渲染、歪曲乙肝的危害??使现在一般人都谈乙肝色变,乙肝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

受到广泛而公开的歧视。乙肝歧视,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不仅使一个庞大的群体受到被不公

平对待的伤害,丧失了平等的入学、就业、社交、婚嫁的权利;甚至带来了社会群体之间的

分化和隔阂,给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造成了负面影响。要消除乙肝歧视,首先,对乙肝知

识需要更多了解,对乙肝歧视需要更多关注。

乙肝的现状调查报告如下:

一、乙肝病毒携带者基本情况

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庞,但无隐私

超过90%的人表示知道自己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

在参与调查的非乙肝病毒携带者中,表示知道自己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有好几

个的占了49%;知道自己身边有一两个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占41.2%;表示自己身边没有乙

病毒携带者和不知道有没有的人只占1.1%和8.7%。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堪称“肝炎大国”。根据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乙型肝

炎的现患率为277/万,是美国的40多倍,年发病率为95/万。在法定传染病中,其发病

仅次于感染性腹泻与流行性感冒而居第三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至少有8亿人感

染过

乙型肝炎,而我国人群中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高达10.34%,也就是说,我国约有1.2 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球感染人数的1/3。

另外,由数据可见,大部分人知道身边的人谁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所知数量较多,

除了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乙肝病患群体的众多之外,更反映出这一项健康隐私并没有

得到

信息保护,反而成为了广泛流传的“公共信息”。专家指出,这一数据正反映出我国对乙

病毒携带者的隐私保护几近不存在的现状。即使乙肝病毒携带者被告知其患病信息不会

露,现实中其信息还是会以各种方式流传出去。这种信息的公开,无疑会对乙肝病毒携

带者

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

强制体检为治疗还是为了区别对待?

超过五成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强制体检中发现感染

在参与调查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通过入学或入职体检发现自己感染乙肝病毒的,占了

50.5%;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感染的占23.7%;通过婚检发现的占3.6%;而从小就知道自己感染

的人占14.5%;还有7.7%的人是通过其他途径发现感染的。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是通过入

职或者入学体检的形式获知自身情况的,而强制婚检是从2003年才开始取消的,因此可以确

定通过强制体检这一形式获知乙肝病情的携带者超过五成以上。

部分观点认为,通过强制体检让患者知道自己患有乙肝,有利于指导患者治疗,并促使患者更注意身体健康和主动避免传染,对我国的乙肝传染状况有积极作用。但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专家认为,对某种情况而言,不知道自己是否患上乙肝,对乙肝患者并没有坏处。

毕竟现在通过强制体检而获知患病情况,并不是以治疗为原意的,其目的是通过强制体检进行筛查淘汰,为患者治疗着想只是冠冕堂皇的表面,实质是应用于区别对待,歧视便由此形成。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乙肝患者,可能一辈子都没什么事,知道了之后,却带来更严重的后续问题。再者,关于乙肝的患病危害和治疗理念,大部分国人都所知甚少,社会的不法医疗机构夸大宣传的情况非常混乱,容易误导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不必要的或者过度的治疗。

同时专家也提倡群众进行自愿体检,主动去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也能更好保障自己的隐私。

治乙肝花钱花时间为何还治不好

5%的人花10年以上时间治疗乙肝

对于治疗乙肝的时间,有5.1%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示治疗时间在10年以上,一直在治;有6.2%的人表示坚持治疗了5-10年;治疗时间在3-5年以及在3年以下的人分别占7.3%和14.1%;有36 %的人有时会吃药,断断续续治疗;31.3%的人表示没有接受过治疗。

慢性乙肝是个非常复杂的疾病,不少患者,在治疗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有些人治疗乙肝在10年以上,有些人干脆不治疗。那么如何判断乙肝是否需要治疗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科关玉娟教授认为,慢性乙肝如果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有问题,就需要治疗。尤其是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dna含量比较高,病毒复制比较强的这些病人,是需要治疗的。如果是小三阳,肝功能不正常的话,还要注意有没有其他的病因,需要针对病因进行积极的治疗。还有一部分患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了,但肝功能却正常,这个时候是否需要治疗得取决于他体内乙肝病毒的含量,如果乙肝病毒dna含量比较高,还是需要治疗的。而如果肝功能正常,即使是大三阳,也是暂时不需要治疗的。所以说,得了慢性乙肝,并不一定都要吃药。

但是,对于很多人断断续续治疗,有时会吃药,有时停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高志良教授认为,在治疗乙肝的过程中断断续续吃药,这叫“依从性差”,是不对的,这是治疗过程中的很大一个难点。尤其是抗病毒药,如果吃吃停停,耐药性会很高。患者什么时候该停药,这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进行,绝对不能擅自停药。如果抗病毒药还未达到治疗终点就停药了,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二、人群对乙肝常识的了解度

乙肝传染真有那么危险?

接近40%的人认为接吻能传染乙肝

调查显示,对于乙肝传染的途径,84.7%的人认为输血可能传染;72.6%的人认为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会造成传染;45.1%的人认为父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67.1%的人认为不洁性生活会传染;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吻可能会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占39%;还有30.3%的人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餐有可能感染;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握手拥抱可能造成感染的人占4.7%。

乙肝只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不会通过空气、水或食物传播。关玉娟教授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行一般的接触,是不会被感染的。接吻、吃饭、性交、握手、拥抱等接触方式也不会传染乙肝。但是,如果在接触过程中,对方的皮肤、粘膜有破损,他的血液流到健康人体内的话,就有可能造成传染。比如说接吻的时候,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牙龈出血,而对方刚好口腔也有伤口(比如说口腔溃疡之类),此时,乙肝病毒携带者带病毒的血液就有可能进入到对方的体内,从而使他(她)感染乙肝。握手、拥抱、

性交等都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说接触双方要有伤口,有血液的传播,才有可能感染。而接吻、

吃饭,就算有病毒被健康人“吃到”,它最终也会被胃液和胃酸消化掉的。篇二:乙肝调查报

关于乙肝与营养学情况调查报告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堪称“肝炎大国”。根据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乙型肝炎的

现患率为277/万,是美国的40多倍,年发病率为95/万。在法定传染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

感染性腹泻与流行性感冒而居第三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至少有8亿人感染过乙型肝

炎,而我国人群中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高达10.34%,也就是说,我国约有1.2亿人为乙

肝病毒携带者,占全球感染人数的1/3。

乙肝歧视,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不仅使一个庞大的群体受到被不公平对待的伤害,丧失

了平等的入学、就业、社交、婚嫁的权利;甚至带来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分化和隔阂,给社会

安定、团结与和谐造成了负面影响。要消除乙肝歧视,首先,对乙肝知识需要更多了解,对

乙肝歧视需要更多关注。(转载于:乙肝调查报告) 乙肝的现状调查报告如下:

一、乙肝病毒携带者基本情况

超过90%的人表示知道自己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

在参与调查的非乙肝病毒携带者中,表示知道自己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有好几个

的占了49% ;知道自己身边有一两个乙肝病

毒携带者的占41.2%;表示自己身边没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不知道有没有的人只占1.1%

和8.7%。

另外,由数据可见,大部分人知道身边的人谁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所知数量较多,

除了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乙肝病患群体的众多之外,更反映出这一项健康隐私并没有得到

信息保护,反而成为了广泛流传的“公共信息”。专家指出,这一数据正反映出我国对乙肝病

毒携带者的隐私保护几近不存在的现状。即使乙肝病毒携带者被告知其患病信息不会透露,

现实中其信息还是会以各种方式流传出去。这种信息的公开,无疑会对乙肝病毒携带者造成

许多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

强制体检为治疗还是为了区别对待?

超过五成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强制体检中发现感染

在参与调查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通过入学或入职体检发现自己感染乙肝病毒的,占了

50.5%;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感染的占23.7%;通过婚检发现的占3.6%;而从小就知道自己感染

的人占14.5%;还有7.7%的人是通过其他途径发现感染的。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是通过入

职或者入学体检的形式获知自身情况的,而强制婚检是从2003年才开始取消的,因此可以确

定通过强制体检这一形式获知乙肝病情的携带者超过五成以上。

部分观点认为,通过强制体检让患者知道自己患有乙肝,有利于指导患者治疗,并促使

患者更注意身体健康和主动避免传染,对我国的乙肝传染状况有积极作用。但事情总是有两

面性的,专家认为,对某种情况而言,不知道自己是否患上乙肝,对乙肝患者并没有坏处。

毕竟现在通过强制体检而获知患病情况,并不是以治疗为原意的,其目的是通过强制体

检进行筛查淘汰,为患者治疗着想只是冠冕

堂皇的表面,实质是应用于区别对待,歧视便由此形成。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乙肝患者,

可能一辈子都没什么事,知道了之后,却带来更严重的后续问题。再者,关于乙肝的患病危

害和治疗理念,大部分国人都所知甚少,社会的不法医疗机构夸大宣传的情况非常混乱,容

易误导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不必要的或者过度的治疗。

同时专家也提倡群众进行自愿体检,主动去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也能更好保障自己的

隐私。

治乙肝花钱花时间为何还治不好

5%的人花10年以上时间治疗乙肝

对于治疗乙肝的时间,有5.1%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示治疗时间在10年以上,一直在治;有6.2%的人表示坚持治疗了5-10年;治疗时间在3-5年以及在3年以下的人分别占7.3%和14.1%;有36 %的人有时会吃药,断断续续治疗;31.3%的人表示没有接受过治疗。

慢性乙肝是个非常复杂的疾病,不少患者,在治疗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有些人治疗乙肝在10年以上,有些人干脆不治疗。那么如何判断乙肝是否需要治疗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科关玉娟教授认为,慢性乙肝如果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有问题,就需要治疗。尤其是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dna含量比较高,病毒复制比较强的这些病人,是需要治疗的。如果是小三阳,肝功能不正常的话,还要注意有没有其他的病因,需要针对病因进行积极的治疗。还有一部分患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了,但肝功能却正常,这个时候是否需要治疗得取决于他体内乙肝病毒的含量,如果乙肝病毒dna含量比较高,还是需要治疗的。而如果肝功能正常,即使是大三阳,也是暂时不需要治疗的。所以说,得了慢性乙肝,并不一定都要吃药。

但是,对于很多人断断续续治疗,有时会吃药,有时停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高志良教授认为,在治疗乙肝的过程中断断续续吃药,这叫“依从性差”,是不对的,这是治疗过程中的很大一个难点。尤其是抗病毒药,如果吃吃停停,耐药性会很高。患者什么时候该停药,这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进行,绝对不能擅自停药。如果抗病毒药还未达到治疗终点就停药了,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二、人群对乙肝常识的了解度

乙肝传染真有那么危险?

接近40%的人认为接吻能传染乙肝

调查显示,对于乙肝传染的途径,84.7%的人认为输血可能传染;72.6%的人认为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会造成传染;45.1%的人认为父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67.1%的人认为不洁性生活会传染;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吻可能会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占39%;还有30.3%的人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餐有可能感染;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握手拥抱可能造成感染的人占4.7%。

乙肝只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不会通过空气、水或食物传播。关玉娟教授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行一般的接触,是不会被感染的。接吻、吃饭、性交、握手、拥抱等接触方式也不会传染乙肝。但是,如果在接触过程中,对方的皮肤、粘膜有破损,他的血液流到健康人体内的话,就有可能造成传染。比如说接吻的时候,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牙龈出血,而对方刚好口腔也有伤口(比如说口腔溃疡之类),此时,乙肝病毒携带者带病毒的血液就有可能进入到对方的体内,从而使他(她)感染乙肝。握手、拥抱、性交等都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说接触双方要有伤口,有血液的传播,

才有可能感染。而接吻、吃饭,就算有病毒被健康人“吃到”,它最终也会被胃液和胃酸消化掉的。

为避免传染 7%的人不愿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

对于切断乙肝传染最有效的方法,80.2%的人认为是注射乙肝疫苗;7.4%的人认为是不跟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密接触;10.3%的人则认为要注意个人卫生;有2.1%的人表示不清楚要如何才能切断乙肝的传播。

高志良教授认为,要切断传染,主要是打预防针。打针后去检查一下是否产生了抗体,只要身体产生了抗体,就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很少有人注射了乙肝疫苗之后还感染乙肝。除非他注射疫苗之后5年都没去检查抗体滴度,结果抗体浓度不够了,甚至消失了,失去了保

护作用,结果被感染。所以说,打了乙肝疫苗之后要注意几点:一是检查一下,看体内是否

产生了抗体;二是如果产生了抗体,5年后再去检查一下,看抗体的滴度够不够,如果抗体

滴度低于10,就需要打一次加强针;三是如果5年后检查抗体消失了,建议用20ug/支的疫

苗,还是要按照“0、1、6”的方案,打三针。

是否能治愈一部分人并不清楚

41

%病毒携带者为乙肝不能治愈“发愁”

乙肝是否能治愈,在参与调查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群体中,有10.5%的人表示有信心,认

为只要坚持就能治好;有10%的人认为能否治愈是看运气;40.7%的人觉得发愁,因为听说乙

肝是治不好的;21.9%的人则表示不在意,只要控制好就行;其余16.9%的人表示自己也不太

清楚。篇三:2010国企乙肝歧视调查报告

2010 北京益仁平中心

2011年2月国企乙肝歧视调查报告

目录

要 ............................................................................. (3)

第一章引

言 ............................................................................. (5)

第二章研究设

计 ............................................................................. . (7)

一、概念界

定 ............................................................................. (7)

(一)乙型肝

炎 ............................................................................. . (7)

(二)平等就业

权 ............................................................................. (7)

(三)歧

视 ............................................................................. (8)

二、研究方

法 ............................................................................. (8)

(一)网络调查

法 ............................................................................. (8)

(二)电话访问

法 .............................................................................

(9)

(三)文献

法 ............................................................................. .. (9)

三、调查内

容 ............................................................................. (9)

四、样本情

况 ............................................................................. . (10)

(一)样本的类型分布情

况 (10)

(二)样本所从属的行业分布情

况 (10)

第三章研究结

果 ............................................................................. .. (11)

一、国有企业在入职体检时对乙肝项目的检测情

况 (11)

(一)国有企业检测乙肝项目的总体状

况 (11)

(二)不同类型国有企业检测乙肝项目的情

况 (12)

(三)不同行业国有企业检测乙肝项目的情

况 (13)

二、国有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的乙肝歧视状

况 (14)

(一)国有企业招聘过程中对乙肝携带者的态度 ...................................

14

(二)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招聘时对乙肝携带者的态度 (15)

(三)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招聘时对乙肝携带者的态度 (16)

三、国有企业检测乙肝项目和歧视乙肝携带者的总体状况 ..........................

17

第四章国企乙肝歧视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

议 (19)

一、国有企业乙肝歧视的原因分

析 (19)

(一)部分法律法规的滞

后 (19)

(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宣传不

足 (21)

(三)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过

低 (21)

(四)对乙肝常识缺乏正确的认

识 (22)

(五)无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舍“义”取

“利” (23)

(六)反乙肝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困难重

重 (23)

二、消除国有企业乙肝歧视的对策建

议 (25)

(一)提高企业违法违规的成

本 (25)

(二)建立政府与民间的合力监管机

制 (25)

(三)加大对乙肝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 (26)

(四)鼓励反乙肝就业歧视的公益诉

讼 (27)

摘要

目前我国约有9300万乙肝携带者,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长期面临着

严重的就业歧视问题。

为了保护乙肝携带者的平等就业权利,自2007年起,国家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

2010年2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

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这是一部维权范围

更广、禁查项目更全、监查力度更大的文件,同时也寄托了广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社会公益

人士们的殷切希望。

为了考察《通知》公布一年期间的贯彻执行情况,国内民间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

心特组织了本次调研活动。本研究从全国范围内选取180个国有企业作为样本,其中中央企

业96个,地方企业84个,共涉及十八个行业类别。本调查以国有企业的招聘活动为切入点,

主要通过电话调查的方法,向国企的招聘人员询问以下两个问题:(1)企业的入职体检中是

否包含了乙肝项目检测?(2)企业在招聘时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聘的态度如何?然后通过

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我国就业领域中国有企业的乙肝歧视状况进行考察。

尽管三部委下发的《通知》中已经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在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

乙肝项目检测”、“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由予以拒绝招(聘)用或辞退、解聘”,

但是调查发现,目前国有企业中违规检测乙肝项目的做法仍然比较普遍,拒录乙肝携带者的

现象仍然较多存在。由此可见,我国国有企业中的乙肝歧视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具体研究结

果如下:

第一,入职体检时“是否检测乙肝项目”:调查发现,61.1%的国有企业明确表示要“检

测乙肝项目”,23.3%的国有企业表示“不会检测乙肝项目”,另有15.6%的国企招聘人员表示

“不清楚”、“没有正面回答”或者“拒绝回答”,这其中存在暗查乙肝项目的可能。从国企类

型来看,中央企业中违规检测乙肝项目的现象多于地方企业。就行业类别而言,军工、石油

和天然气开采、食品以及其它等4个行业的国企对乙肝项目的违规检测率最高,均为100 %,

旅游业的检测率最低,为0”。

第二,招聘时“是否歧视乙肝携带者”:调查表明,35%的国有企业均明确

表示“拒绝乙肝携带者”,另有10%的国有企业“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存在隐性歧

视的可能,仅有42.2%的国有企业表示“不会歧视乙肝携带者”。此外,地方企业中的乙肝歧

视现象多于中央企业,但中央企业中隐性乙肝歧视的现象多于地方企业。从行业类别来看,

明确表示“歧视乙肝携带者”的比例最高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此行业100%的被调查企

业都表示拒绝录用乙肝携带者,并且这些企业还都是央企,比例最低的是旅游业(0.0%)。

第三,乙肝项目检测和乙肝歧视的总体情况:调查表明,有31.1%的国有企业明确表示招聘时会“检测乙肝项目”并且“拒绝录用乙肝携带者”,这其中包括32家中央企业和24家地方企业,另有21.1%的国有企业表示既“不检测乙肝项目”也“不歧视乙肝携带者”,前者比后者高出10个百分点。就行业类别而言,明确表示招聘时会“检测乙肝项目、拒绝乙肝携带者”的比例最高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检测率和拒绝率都高达100.0%,次高的是“食品”和“医药”行业,其理由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乙肝携带者不能从事(食品或药品的)生产岗位”,而表示招聘时“不检测乙肝项目、不歧视乙肝携带者”的比例最高的是“旅游”业。

通过分析可知,国有企业中存在乙肝就业歧视的原因主要有五个:(1)部分法律法规的滞后;(2)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宣传不足;(3)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过低;(4)对乙肝常识缺乏正确的认识;(5)无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舍“义”取“利”;(6)反乙肝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困难重重。

针对上述原因,本研究提出了消除国有企业乙肝就业歧视的四点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

(2)建立政府与民间的合力监管机制;

(3)加大对乙肝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

(4)鼓励反乙肝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篇四:1例接种乙肝疫苗后偶合其他疾病死亡调查报告

1例接种乙肝疫苗后偶合其他疾病死亡调查报告

作者:蒙艳琼

来源:《医学与法学·综合版》2012年第06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偶合

2012年3月29日9:55,西畴县疾病预防控制心接到某卫生院报告1名1月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不明原因死亡,疑似aefi,接报后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立即上报县卫生局,县卫生局立即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调查处置组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置,经及时有效调查处置,事件得到妥善解决,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死婴情况

婴儿,女,2012年2月25日在西畴县保健院出生,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2.5㎏,一般情况好,按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后无异常反应。居住于云南省西畴县。

2接种单位及接种人员情况

接种单位某卫生院具有接种资质,接种人员持有执业医师证和卫生局颁发的免疫预防接种资格证、上岗证。

3疫苗及接种情况

疫苗情况:重组乙肝疫苗剂型(hepb)10ug/支,批号201102027,有效期2014-02-24,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冰箱保存:贮藏温度 5.2℃;使用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批号110402,有效期201403,规格0.5ml/支,安徽省天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疫苗、注射器均属省、州、县统一配送的国家一类疫苗,由省、州、县逐级下发。此批次乙肝疫苗在本县内接种128人,丘北县接种500余人,其它县市接种此批号疫苗儿童均未报告发生异常反应。接种情况:2012年3月28日11:00家长带婴儿到某卫生院防保科接种门诊进行建卡建证、预防接种并体检。接种前防保科医生按照《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问诊无接种禁忌症;出生时接种过卡介苗、乙肝疫苗均无异常反应;患儿母亲在产前检查时查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曾在孕期7月龄开始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每月接种1针次剂量

作者单位:西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西畴663500)

作者简介:蒙艳琼(1968-),女,大专,副主任医师,疾病预防控制

100iu/ml共3次,接种后均无异常反应。给予婴儿右上臂肌内接种1剂乙肝疫苗,接种后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离开。

4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和死亡情况

接种后白天未发现婴儿有何异常,吸奶2次(奶粉),当日23:00家长发现婴儿出现哭闹、不吸奶、嗜睡,未给予任何处理,3月29日8:00父母发现婴儿死亡,于是报告卫生院,卫生院于2012年3月29日9:55报告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

5报告与调查情况

县疾控中心、县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县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专家小组召开讨论会,于10:30分县级诊断小组在卫生局领导下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置,州疾控中心抽调州级专家、乡党委政府抽调乡、村两级工作人员协调调查处置。调查情况:婴儿,女,1月零3天,2012年2月25日在西畴县保健院出生,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时2.5㎏,出生后24小时内给予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各一剂,接种后无任何异常反应。3月25日该乡乡村医生通知婴儿家长,该婴儿已满1月龄,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应接种第二剂乙肝疫苗。2012年3月28日11:00,该婴儿家长带婴儿到某卫生院接种门诊接种1剂乙肝疫苗,接种后留观30min无异常反应后回家。接种后白天未发现婴儿有何异常,吸奶2次(奶粉),当日23:00家长发现婴儿出现哭闹、不吸奶、嗜睡,未给予任何处理,3月29日8:00父母发现婴儿死亡,于是报告卫生院,卫生院于2012年3月29日9:55报告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

既往史:家长诉既往婴儿身体健康,曾接种过卡介苗、乙肝疫苗均未发生异常反应。无药物过敏史,无精神病史。

家族史:家长双方不属于近亲结婚,无癫痫、脑病、无惊厥、过敏史,婴儿母亲在产前检查时查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曾在孕期7月龄开始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每月接种1次,共3次,接种后均无异常反应。

查婴儿尸体:接种部位无红肿、硬结及感染。左上臂三角肌中部发现一卡疤,婴儿头面部、耳后、颈部、胸部、双下肢大腿外侧红紫,大小不等,双上肢无特殊表现,阴部红紫,有大片湿疹(用尿不湿),婴儿死亡时所用尿不湿上有大便约50g,大便上有少量血丝。6诊断与处置

6.1根据国家《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该婴儿属于国家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对象,实施接种单位、人员资质合法,接种方法、部位、剂量正确,疫苗质量无问题,接种操作符合国家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史调查:婴儿曾于1月前出生时接种过同等剂量、规格、同厂家的乙肝疫苗,均未发生异常反应;

6.2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不符合接种乙肝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

6.3根据乙肝疫苗的说明书,以往接种乙肝疫苗的临床经验,此批次疫苗在其它地方的接种情况,均未发现任何异常反应的报告;

6.4根据疫苗接种史:虽疫苗接种时间存在关联,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接种疫苗的时间间隔,不符合接种乙肝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县级专家组作出初步诊断:接种乙肝疫苗后偶合其他疾病死亡。

由于死亡婴儿家属不服县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专家组作出的接种乙肝疫苗后偶合其他疾病死亡的结论,后与死婴家属协商一致进行尸体解剖以明确死因,故委托云南鼎丰司法鉴定中心作死因鉴定:委托日期2012年3月30日,受理日期2012年3月30日,尸体剖验时间2012年3月30日16:20-17:40,收到死因书时间2012年7月17日,儿童死因鉴定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基础上发生局灶性、间质性肺炎,继发肺、肝、脑等重要器官淤血、

水肿,终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7结论

根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现场调查报告、县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家组诊断结论书,结合云南鼎丰司法鉴定中心出示的尸体剖验结果,2012年7月18日县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专家组仍作出诊断:接种乙肝疫苗后偶合先天性心脏病基础上发生局灶性、间质性肺炎,继发肺、肝、脑等重要器官淤血、水肿,终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并将诊断结论上报州疾控中心。

根据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的通知(云卫发〔2011〕188号),该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偶合其他疾病死亡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范围,但由于接种时间存在关联偶合其它疾病死亡,经州、县、乡政府部门积极组织协调: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尸体剖验费(人民币7000元),从人道上给予死婴家庭(人民币8600元)的精神抚慰金。篇五:乙肝患者的营养与膳食调查报告

乙肝患者的营养与膳食调查报告

班级:09全科班学号:09412031 姓名:汤磊磊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堪称“肝炎大国”。根据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乙型肝炎的现患率为277/万,是美国的40多倍,年发病率为95/万。在法定传染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感染性腹泻与流行性感冒而居第三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至少有8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而我国人群中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高达10.34%,也就是说,我国约有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球感染人数的1/3。因此,了解乙肝与营养学的相关情况,对于乙肝的预防有着很好的作用,具体调查报告如下:

调查目的:探讨合理的营养与膳食在保肝疗法中的意义。

调查方法:对乙肝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进行相关分析,并根据中医的相关治疗措施,总结目前临床上治疗乙肝患者的饮食治疗原则。结果:大多数的乙肝患者能够认识到合理的膳食行为在保肝治疗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日常的饮食生活中不能很好的坚持与应用。调查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对乙肝患者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膳食调养的正确引导。

关键词:发病机制;治疗原则;饮食疗法;合理膳食

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是维持肝脏正常结构与功能的物质基础,肝脏作为参与物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对营养与膳食的要求也很高[1-2]。迄今为止在临床上尚无治疗肝炎的特效药物,因此,膳食调养在保肝疗法中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营养治疗可以为受损肝细胞提供恢复功能的物质基础,有助于患者康复。

1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急性传染病,在临床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胀、黄疸、肝

大、肝区不适、右上腹胀痛或隐痛[3-4]。严重的重型肝炎,发病急,病情复杂多样,全身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严重,肝细胞损坏严重,肝功能迅速下降,出现神经功能失调和代谢紊乱,最后进入昏迷状态,甚至肝脏功能衰竭或严重出血死亡。

2乙肝患者的饮食疗法

2.1合理膳食

由于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所引起的病变几乎涉及各个器官系统,而且还有个体的差异[5]。因此,临床上要用一种特效药或单一的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是不太可能。中医上讲“三分治七分养”、“药补不如食补”,对乙肝患者来说,养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保肝、护肝措施。

2.2营养治疗原则

营养治疗是肝炎治疗的基本措施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乙肝患者主张用高蛋白,低脂肪,

适量碳水化合物和能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治疗原则[2,6-7]。

2.2.1供应优质、量足的蛋白质高蛋白饮食可提供足够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恢复血浆蛋白水平、改善蛋白热能营养不良状态,高热能饮食可减少组织蛋白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维持正常血糖水平[8]。乙肝病人由于消化吸收障碍,蛋白质摄入减少,而肝细胞发炎、坏死,蛋白质分解加强,出现腹水等增加了蛋白质的丢失。因此,膳食中蛋白质的供给量要比正常高些。总之,对于乙肝患者的饮食来说,应采用生物价值较高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及其制品、蛋类、鱼类及瘦肉类、豆腐及其制品,以满足身体需要的充足蛋白质、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提高免疫力,增强肝功能。

2.2.2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对于乙肝病人来说要严格控制脂

肪的摄入量。脂肪中所含的脂肪酸和维生素是修复肝细胞,维护肝功能所必需,而且脂肪能增加食物美味,促进食欲有益于疾病的恢复,这对厌食患者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脂肪过高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则沉积于肝内,影响肝糖原合成,使肝功能进一步受损[9]。因此,乙肝患者每日膳食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50 g以下,注意少吃脂类食物,多采用易消化吸收的脂肪食品,如全奶、奶油、人造奶油和以含必需脂肪酸较高的植物性脂肪为主,尽可能不食或少食动物油脂,鱼肝油除外。

2.2.3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要适量充足的糖原储备可增强肝细胞的解毒功能,保护肝脏。但由于肝细胞受损伤,肝糖原的储存与降解均受到损害,如果过高摄入糖类,则导致舌苔厚腻,口臭腹胀以致脾呆湿阻、消化不良,反而影响营养素的吸收。此外,由于乙肝患者休息多运动少,高糖、高热量饮食造成营养过剩,促使体内脂类物质增多而易发生高血脂与脂肪肝从而加重肝炎病变。所以,肝炎患者不宜过高摄入糖类。建议糖类占总热量的60%-65%为宜,总热量控制在每日2 000-2 500千卡[10]。

2.2.4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维生素是肝细胞新生和保持正常机能必要的营养成分,而多数乙肝患者常伴有维生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而维生素的营养状态关系到肝功能,肝细胞的解毒、再生和修复,以及对提高免疫力具有重要意义。微量元素储存于肝脏,而肝炎患者由于肝细胞受损,肝功能下降,往往导致微量元素的不足或缺乏。例:维生素c能加速糖原的合成,增强肝细胞抗感染能力,改善肝功能,降低胆固醇和胆红素,缩短病程,并帮助铁和叶酸的吸收和利用,促进生血功能。微量元素锌能增加病人食欲,提高免疫力,增强解毒功能。因此,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于肝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2.2.5其他饮食禁忌肝炎患者在日常膳食中应以清淡为主,少食多餐,在三餐之间加2-3次点心。食欲转好后不可多吃,以免过饱会增加恢复肝细胞的负担。肝炎患者应禁酒戒烟,不食用油炸食品和有强烈刺激性的调味品,同时应大量饮水每日1 500 ml以利于促进代谢并加速胆红素的降低和毒素的排除。

3.某中年男子患者一日食谱举例

早餐:

大米粥(粳米标三50 g),蜂糕(富强粉50 g,白糖5 g),咸菜丝(咸水疙瘩25 g),卤鸡蛋(去壳87 g或小的两个)。

午餐:

清蒸鱼(草鱼150 g),炒菠菜粉丝(菠菜100 g,干粉丝15 g),西红柿豆腐汤(西红柿50 g,豆腐25 g),馒头(富强粉125 g)。

晚餐:

炒猪肝加胡萝卜(猪肝100 g,胡萝卜50 g),清炒土豆丝(125 g),小白菜虾米汤(小白菜50 g,干虾米5 g),大米饭(粳米标三125 g),全日花生油(20 g),食盐(5 g)。

加餐:

甜牛奶(鲜牛奶200 g,白糖10 g),饼干(50 g)[11-12]。计算该食谱全日热量及营养素:热量2338千卡;蛋白质95.7 g,脂肪50.5 g,碳水化合物375 g,维生素a当量624.6 mg,维生素b11.49 mg,维生素b22.96 mg,烟酸33.3 mg,维生素c 107 mg,维生素e 20.95 mg;钾2 299 mg,钠3 843.1 mg,钙691 mg,锌15.5 mg,铁40.1 mg[13]。该食谱中各种营养素已经达到上述乙肝患者在日常膳食的需要量,但是由于乙肝患者的食欲差,在平时的烹饪加工过程中要考虑患者的口味,增加食物的多样化,提高患者的食欲,从而提供全面而丰富的营养素,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加

强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恢复肝脏功能,以利于乙肝的治疗。

4.结束语

目前针对治疗病毒性肝炎没有特效药这一原因,因此,乙肝患者的膳食疗法显得极为重要,合理而营养的膳食对乙肝病人的恢复起着关键作用[14]。几千年来我国传统医学就比较注重饮食调理,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谷肉果蔬,尽养尽之”的记载,唐代《千金方》还专列了“食治”一门讨论,饮食调理对疾病的治疗。饮食疗法作为治疗乙肝的一种手段,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上述的饮食治疗原则,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辅助于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加快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以利于乙肝的治疗。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0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0—1995 前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 人群感染率高,是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秀玉、徐道振、王勤环。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对乙肝患者的诊断及处理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 能性。 GB 15982—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1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动态观察予以诊断。 3.2 诊断标准 3.2.1 急性肝炎 3.2.1.1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 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标志,详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2。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附录B。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考条件。疑似病例:符合以上诸条中b)+d)。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 3.2.1.2 急性黄疸型肝炎 a)同3.2.1.1.a)。 b)指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消化道症状及尿黄。 c)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ALT升高,血清胆红素(Bil)大于17.1μmol/L(大于1mg/d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分析

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分析 以下资料由乙肝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0f17946630.html,提供,仅供参考!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大多数患上乙肝的患者都希望多多了解其传染及治疗问题,但是也有不少患者想要更清楚的了解乙肝,甚至是乙肝病毒。那么对于患者咨询的“乙肝病毒的心态、结构是怎样的?”问题,武汉东方肝泰肝病医院专家作出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够从最基本的了解做好病情的有效控制,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首先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乙肝病毒的形态: 乙型肝炎病原是一种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它与土拨鼠肝炎病毒、地松鼠肝炎病毒和鸭肝炎病毒同属嗜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族。这类病毒具有感染的种族特异性,彼此不发生交叉感染。如乙肝病毒只对人、猩猩及恒河猴有易感性,能在猩猩体内传代,各种组织培养尚未成功。鸭肝炎病毒只能感染鸭,对人及其它动物无传染性。并且要知道的是,在电子显微镜观察下该病毒有3种不同形态,主要如下: 1.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大小形态不一,平均直径为22 纳米(nm )。 2.管形颗粒(或丝状、柱状颗粒):其长度与形态不一,直径与小球形颗粒相同,长度为100~1000 纳米(nm )。小球形颗粒及管状颗粒,均与HBV包膜有相同的脂蛋白(即HBsAg)组成,不含核酸。 3.大球形颗粒:即丹氏(Dane )颗粒或称完整的乙肝病毒,大小较为一致,直径为42 纳米。分为外壳与核心两部分,脂蛋白外壳厚7nm,用去污剂将外膜剥脱后暴露核心。核心为o 面体的对称结构,符合病毒构型,核心直径为28nm,核壳厚2nm。内含核心蛋白(HBcAg)、部分环状双链HBV-DNA和HBV-DNA多聚酶。 所以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乙肝病毒为双层结构,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由7 纳米外膜和27 纳米的内核组成。不管是小球形、管形、丹氏颗粒的衣膜均由表面抗原组成,不含核酸。丹氏颗粒外层为表面抗原衣膜,内直径为27 纳米的双链去氧核糖核酸核心,呈均一的20 面体,被称谓独特的乙肝核心抗原(HBcAg )。从中可分离出核酸,即病毒的基因组成。并且在感染者的血清中,3 种形态的颗粒数量相当悬殊口乙肝表面抗原颗粒为3.35 x 1013个/毫升;管形颗粒的数量与表面抗原差不多;而丹氏颗粒多为每毫升103~9

乙肝诊断标准

急性乙肝疑似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1. HBsAg阳性+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 2. HBsAg阳性+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和AST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急性乙肝确诊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1. 疑似乙肝+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 2. 疑似乙肝+抗-HBc IgM阳性1:1000以上。 3. 疑似乙肝+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4. 疑似乙肝+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慢性乙肝疑似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1.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掌和肝、脾肿大等+ 急性HBV感染超过六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2.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掌和肝、脾肿大等+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 3.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 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 慢性乙肝确诊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1. 急性HBV感染超过六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 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 2. 急性HBV感染超过六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 3.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 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 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 4.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 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

精选-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胶体金法SOP)标准操作程序

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胶体金法SOP) 测定标准操作程序 编写者:宿金涛 日期:2012年3月1日 一. 原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技术、将五个诊断意义相关的试剂通过一个包装组合在一起,同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检测,在不影响各自性能的情况下,便于客户的储存和使用。 HBsAg检测试剂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试剂含有被事先固定于膜上测试区(T)的抗体。 测试时,标本滴入试剂加样处,标本与预包被的胶体金颗粒结合的抗HBsAg抗体反应。然后,混合物随之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如是阳性,胶体金抗体在层析过程中先于标本中的HBsAg结合,随后家何物会被固定在膜上的抗HBsAg抗体结合,在测试区内(T)会出现一条紫红色带。这条带是HBsAg抗体-HBsAg-HBsAg抗体金标粒子的复合物在膜上结合形成的。如是阴性,则测试区内(T)将没有紫红色带。无论HBsAg是否存在于标本中,一条紫红色带都会出现在指控内(C)。质控区内(C)所显现的紫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标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 HBsAb检测试剂双抗原夹心法,试剂含有被事先固定于膜上测试区(T)的乙肝表面抗体。 测试时,标本滴入试剂加样处,标本与预包被的胶体金颗粒结合的HBsAg反应。然后,混合物随之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如是阳性,胶体金抗体在层析过程中先于标本中的HBsAg结合,随后结合物会被固定在膜上的HBsAg抗体结合,在测试区内(T)会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这条带是HBsAg-HBsAb-HBsAg金标粒子的复合物在膜上结合形成的。如果阴性,则测试区内(T)将没有紫红色条带。无论HBsAg是否存在于标本中,一条紫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质控区内(C)所显现的紫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标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 HBeAg检测试剂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试剂含有被事先固定于膜上测试区(T)的乙肝e抗体。 测试时,标本滴入试剂加样处,标本与预包被的胶体金颗粒结合的HBeAg抗体反应。然后,混合物随之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如是阳性,胶体金抗体在层析过程中先于标本中的HBeAg结合,随后结合物会被固定在膜上的HBeAg抗体结合,在测试区内(T)会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这条带是HBeAg抗体-HBeAg-HBeAg抗体金标粒子的复合物在膜上结合形成的。如果阴性,则测试区内(T)将没有紫红色条带。无论HBeAg抗体是否存在于标本中,一条紫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质控区内(C)所显现的紫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标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 HBeAb,HBcAb检测试剂才有竞争抑制法,试剂含有被事先固定于膜上测试区(T)的抗体。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2015年10月22日 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 一、术语 1.慢性HBV感染 (chronic HBV infection)—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2.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3.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4.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5.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inactive HBsAg carrier)—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 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6.乙型肝炎康复 (resolved hepatitis B)—既往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HBsAg阴性,HBsAb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ALT在正常范围。7.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 (acute exacerbation or flare of hepatitis)—ALT升至正常上限10倍以上。 8.乙型肝炎再活动 (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常常发生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或乙型肝炎康复者中,特别是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时。在HBV DNA持续稳定的患者,HBV DNA升高≥2 log10 IU/mL,或者基线 HBV DNA 阴性者由阴性转为阳性且≥100 IU/mL,或者缺乏基线HBV DNA者HBV DNA≥20 000 IU/mL。往往伴有肝脏炎症坏死再次出现,ALT升高。 9.HBeAg阴转 (HBeAg clearance)—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消失。10.HBeAg血清学转换 (HBeAg seroconversion)—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消失、抗-HBe出现。 11.HBeAg逆转 (HBeAg reversion)—既往HBeAg阴性、抗-HBe阳性的患者再次出现HBeAg。 12.组织学应答 (histological response)—肝脏组织学炎症坏死降低≥2分,没有纤维化评分的增高;或者以Metavir评分,纤维化评分降低≥1分。 13.完全应答 (Complete response) 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 14.临床治愈 (Clinical cure):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ALT 正常、肝组织学轻微或无病变。 15.原发性无应答(Primary nonresponse)-核苷类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治疗12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1 log10IU/mL或24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2 log10 IU/mL。 16.应答不佳或部分病毒学应答(suboptimal or partial virological response)-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治疗24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1 log10 IU/mL,但仍然可以检测到。 17.病毒学应答 (virological response)—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8.病毒学突破 (virological breakthrough)—核苷类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在未更改治疗的情况下,HBV DNA水平比治疗中最低点上升1个log值,或一度转阴后又转为阳性,并在1个月后以相同试剂重复检测加以确定,可有或无ALT升高。19.病毒学复发(Viral relapse)-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停药后,间隔1个月两次检测HBV DNA均大于2 000 IU/mL。 20.临床复发(Clinical relapse)-病毒学复发并且ALT>2 x ULN,但应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ALT增高。 21.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off-treatment virological response)-停止治疗后血清HBV DNA持续低于检测下限。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诊断的依据除病人症状,体征外,须根据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检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诊断。 1.急性型肝炎 1)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 2)症状: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3)体征:A. 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B. 皮肤,巩膜黄染。 4)肝功能检查:A. 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B. 血清胆红素(Bil)大于17.1μmol/L(大于1mg/d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5)HBV标记物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抗HBc-IgM高滴度(1:1000稀释仍阳性),两项阳性或仅后者阳性。 疑似病例:1-2)+ 1-3)+ 1-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三)1-5)如患者皮肤,巩膜无黄染,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正常,尿胆红素阴性为急性无黄疸性乙型肝炎,反之为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 2.慢性迁延型肝炎(简称慢迁肝) 1)急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者:如无急性乙肝史,乙肝病程超过半年未痊愈者;病情较轻不足以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者 2)肝功能检查ALT持续或间歇异常 3)HBV标记物检查:符合慢性乙肝的病原学指标,抗HBc-IgM滴度低于1:32或阴性,血清HBsAg或HBV-DNA任何一项阳性,病程持续半年以上。 4)肝脏病理组织检查可出现三类情况:慢性小叶性肝炎主要是肝小叶内的炎症和肝细胞的变性及坏死;慢性间隔性肝炎主要是汇管区有纤维细胞向小叶内伸展形成间隔;慢性门脉性肝炎门脉区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致使门脉区增大。 疑似病例:2-1)+ 2-2)+ 2-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2-4)或2-3)+ 2-4)。 3.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有明显的肝炎症状。 1)体征: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痔,脾肿大或黄疸(排除其他原因) 2)肝功能检查:ALT反复和/或持续升高,血浆蛋白降低,A/G蛋白比例失常,r-球蛋白升高和/或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异常。 3)HBV标记物检测:同2-3)。 4)肝脏病理组织学特征:临床上慢活肝轻型与慢迁肝很难区别,确诊须借助病理组织学特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加以鉴别。慢活肝的病理改变以碎屑状坏死为主要特征,小叶内点状或灶状坏死,甚至灶性融合性坏死以及变性和炎症反应。并依据坏死程度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慢活肝。 疑似病例:3-1)+ 3-2)+ 3-3)+ 3-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3-5)或3-4)+ 3-5)。 4.重型肝炎 1)急性重肝 A.既往无乙肝病史,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并在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II度以上的肝性脑病),黄疸迅速加深,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B.体征:肝浊音界迅速缩小等。

乙肝的诊断标准

乙肝得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得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诊断得依据除病人症状,体征外,须根据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与/或肝活检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诊断。 1、急性型肝炎 1)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她医源性感染,生活中得密切接触,尤其就是性接触。 2)症状:近期出现得无其她原因可解释得持续一周以上得明显乏力与消化道症状。 3)体征:A、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B、皮肤,巩膜黄染。 4)肝功能检查:A、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B、血清胆红素(Bil)大于 17、1μmol/L(大于1mg/dL)与/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她疾病所致得黄疸。 5)HBV标记物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抗H Bc-IgM高滴度(1:1000稀释仍阳性),两项阳性或仅后者阳性。疑似病例:1-2)+1-3)+1-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三)1-5)如患者皮肤,巩膜无黄染,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正常,尿胆红素阴性为急性无黄疸性乙型肝炎,反之为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 2、慢性迁延型肝炎(简称慢迁肝)

1)急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者:如无急性乙肝史,乙肝病程超过半年未痊愈者;病情较轻不足以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者 2)肝功能检查ALT持续或间歇异常 3)HBV标记物检查:符合慢性乙肝得病原学指标,抗HBc IgM 滴度低于1:32或阴性,血清HBsAg或HBV-DNA任何一项阳性,病程持续半年以上。 4)肝脏病理组织检查可出现三类情况:慢性小叶性肝炎主要就是肝小叶内得炎症与肝细胞得变性及坏死; 慢性间隔性肝炎主要就是汇管区有纤维细胞向小叶内伸展形成间隔;慢性门脉性肝炎门脉区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致使门脉区增大。 疑似病例:2-1)+ 2-2)+ 2-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2-4)或2-3)+2-4)。 3、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有明显得肝炎症状。 1)体征: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痔,脾肿大或黄疸(排除其她原因) 2)肝功能检查:ALT反复与/或持续升高,血浆蛋白降低,A/G 蛋白比例失常,r-球蛋白升高与/或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异常。 3)HBV标记物检测:同2-3)。 4)肝脏病理组织学特征:临床上慢活肝轻型与慢迁肝很难区别,确诊须借助病理组织学特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加以鉴别。慢活肝得病理改变以碎屑状坏死为主要特征,小叶内点状或灶状坏死,甚至灶性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2015年10月22日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 B和C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分级修订)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

一、术语 慢性HBV感染(chronic HBV infection) —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 个 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chro 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 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血清HBsAg阳性,HBeAg 阴性,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 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 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乙型肝炎康复(resolved hepatitis B)—既往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HBsAg阴性,HBsAb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HBV DNA氐于最低检测限,ALT在正常范围。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 作(acute exacerbati on or flare of hepatitis) —ALT 升至正常上限10 倍以上。 乙型肝炎再活动(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常常发生于非活动性 HBsAg携带者或乙型肝炎康复者中,特别是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时。在HBV DNA 持续稳定的患者,HBV DNA升高》2 log10 IU/mL,或者基线HBV DNA阴性者由 阴性转为阳性且》100 IU/mL,或者缺乏基线HBV DNA者HBV DN侔20 000 IU/mL。 往往伴有肝脏炎症坏死再次出现,ALT升高。HBeAg阴转(HBeAg clearanee)—既往HBeAg 卩日性的患者HBeAg?肖失。 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 seroconversion)—既往HBeA?日性的患者HBeAg?肖失、抗-HBe出现。

(整理)乙肝病毒DNA概述

乙肝病毒DNA知识概述 乙肝病毒DNA(HBV-DNA)是乙肝病毒的核心物质和病毒复制的基础(在医学上,病毒的繁殖被称之为“复制”)。病毒的复制是靠DNA的复制来完成的(DNA指的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浓度越高,病毒的复制越活跃。乙肝病毒DNA检测是判断乙肝病毒复制的常用手段。一般把数值大于10的3次方为阳性,把3-5次方认为是低量复制,5-7为中等量,大于7次方为大量。乙肝两对半并不能准确的判断病毒复制情况,DNA弥补了两对半的不足。不过由于DNA检测技术要求严格,容易受到干扰,因此,一次结果不足以说明问题,遇到阳性,可以换医院再次检查。

HBV-DNA在病毒DNA携带的遗传基因发出的“指示”下,分别复制出新的病毒外壳和DNA核心,随后重新组装,形成大量的新病毒,释放出来继续感染其他肝细胞。 乙肝病毒DNA是HBV感染最直接、特异性强和灵敏性高的指标,HBV-DNA阳性,提示HBV复制和有传染性。HBV-DNA越高表示病毒复制越厉害,传染性强。中国及亚太地区乙肝治疗指家均指出: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是乙肝致病的根本原因,乙肝治疗的根本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 复制过程 不同于一个真正的生物体,病毒并不通过生长和分裂等方式繁殖自身,而是像铸造机器零件一样,按照一定的 (乙肝病毒DNA复制过程) 模具拷贝出来的。病毒DNA中包含有一些程序,指导病毒的遗传物质和其它一些结构蛋白组分增殖。另外,病毒

DNA中还包含有一些信息,使得单一组分能够在细胞因子的帮助下,自发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 在复制的过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催化剂,另一个是模板。没有这两个因素,乙肝病毒就不能复制。乙肝病毒复制的“催化剂”就是乙肝病毒DNA(即HBV-DNA)聚合酶。没有这种聚合酶的作用,乙肝病毒的复制就会停止。 乙肝病毒的基因组(HBV-DNA)是由两条螺旋的DNA 链围成的一个环形结构。其中一条较长负链已经形成完整的环状;另一条长度较短的正链,呈半环状。在感染肝细胞之后,这条半环状的DNA链就会以负链为模板,在催化剂──HBV-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延长,最终形成完整的环状。这时的乙肝病毒基因组就形成了一个完全环状的双股DNA。把这种DNA称做共价闭合环状DNA(即cccDNA),可以把它看作是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模板形成后,病毒基因会以其中的一条cccDNA为模板,利用肝细胞基因中的酶和DNA 聚合酶的“催化”,一段基因又一段基因地复制,形成负链和正链。最后再装配到一起形成新的HBV-DNA颗粒。 详细复制过程 复制的第一步:黏附

2015版乙肝防治指南全文V3.0

题目待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2015年10月22日 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 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 级别详细说明 证据级别 A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不大可能改变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 B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有可能使我们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产生重要影响 C低质量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

推荐等级 1 强推荐充分考虑到了证据的质量、患者可能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成本而最终得出 证据价值参差不齐,推荐意见存在不确定性,或推荐的治疗意见可能会 2 弱推荐 有较高的成本疗效比等,更倾向于较低等级的推荐 一、术语 慢性HBV感染(chronic HBV infection)—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 阳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 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 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乙型肝炎康复(resolved hepatitis B)—既往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HBsAg阴性,HBsAb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ALT在正常范围。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acute exacerbation or flare of hepatitis)—ALT升至正常上限10倍以上。 乙型肝炎再活动(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常常发生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或乙型肝炎康复者中,特别是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时。在HBV DNA持续稳定的患者,HBV DNA 升高≥2 log10 IU/mL,或者基线HBV DNA 阴性者由阴性转为阳性且≥100 IU/mL,或者缺乏基线HBV DNA者HBV DNA≥20 000 IU/mL。往往伴有肝脏炎症坏死再次出现,ALT升高。HBeAg阴转(HBeAg clearance)—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消失。 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 seroconversion)—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消失、抗-HBe 出现。 HBeAg逆转(HBeAg reversion)—既往HBeAg阴性、抗-HBe阳性的患者再次出现HBeAg。组织学应答(histological response)—肝脏组织学炎症坏死降低≥2分,没有纤维化评分的增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最全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最全版)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新指南》)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于2019年底正式发表了!面对《中华传染病杂志》上总共26页篇幅的《新指南》,如何在"抗疫"的同时快速领会要点、正确指导线上线下的抗乙肝病毒诊治,成为当务之急。 《新指南》的第三至第八部分,虽未产生任何推荐意见,却为临床诊断、治疗部分提供坚实支持,灵活、精准诠释这六部分内容是为患者提供精准诊治的依据。《新指南》第二部分(流行病学和预防)产生了第1至5条推荐意见,为新生儿、无应答、意外暴露和未完成全程接种者的预防接种提供可靠依据。《新指南》第十七部分则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因篇幅所限,本文对上述部分不做详细讨论。 《新指南》第九部分(第7至9页)介绍"临床诊断",第十部分明确抗病毒治疗的"治疗目标",从第十一至第十五部分(第9至13页)则阐释了"临床诊断"各不相同患者的疗法、疗程、监测方法,产生了第6至15条推荐意见,为慢性HBV感染后各阶段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第十六部分(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第13至17页)则关注于10类特殊患者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选择、疗程、监测等,产生了第15至26条推荐意见,可谓"多学科会诊"时的必备"宝典"。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新指南》)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于2019年底正式发表了!面对《中华传染病杂志》上总共26页篇幅的《新指南》,如何在"抗疫"的同时快速领会要点、正确指导线上线下的抗乙肝病毒诊治,成为当务之急。 《新指南》的第三至第八部分,虽未产生任何推荐意见,却为临床诊断、治疗部分提供坚实支持,灵活、精准诠释这六部分内容是为患者提供精准诊治的依据。《新指南》第二部分(流行病学和预防)产生了第1至5条推荐意见,为新生儿、无应答、意外暴露和未完成全程接种者的预防接种提供可靠依据。《新指南》第十七部分则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因篇幅所限,本文对上述部分不做详细讨论。 《新指南》第九部分(第7至9页)介绍"临床诊断",第十部分明确抗病毒治疗的"治疗目标",从第十一至第十五部分(第9至13页)则阐释了"临床诊断"各不相同患者的疗法、疗程、监测方法,产生了第6至15条推荐意见,为慢性HBV感染后各阶段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第十六部分(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第13至17页)则关注于10类特殊患者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选择、疗程、监测等,产生了第15至26条推荐意见,可谓"多学科会诊"时的必备"宝典"。 依据临床信息,确定临床诊断 及时恰当的抗病毒治疗的依据是精准的诊断。而慢性HBV感染者的正确诊断,则依据患者的无创检查(血常规、生化学、病毒学、血清学、影像学)和肝脏病理检查结果。对于无创检查结果无法准确判断的临床情况,肝脏病理检查结果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慢性HBV感染者可诊断为:慢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乙肝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其核酸由不完全双链DNA组织,约3200个核苷酸,能引起人类乙型病毒性肝炎。 2.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HBV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之一。 2.3 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是HBV前C区和C区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分子量约15kD,是HBV DNA 复制的标志之一。 2.4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HBc 是HBV感染后核心抗原(HBc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提示HBV的现症感染或既感染,其中抗HBC IgM阳性表明患者为急性HBV感染,抗HbcIgG阳性,但抗HbcIgM阴性或低水平表示慢性或既往感染。 2.5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 是HBV的基因组,含有HBV的全部遗传信息,是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 2.6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的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高,当肝细胞炎症、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ALT可释放入血,使血中该酶的活性显著升高,故此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血清生化指标。 3 诊断原则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 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h、煮沸10 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cccDNA半寿(衰) 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2, 3]。 HBV已发现有A~I 9个基因型[4, 5],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HBV 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关。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 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6-9];并且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患者高于D基因型[10-12]。 二、流行病学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3, 14]。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15, 16]。

慢性乙肝介绍

慢性乙肝介绍 慢性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慢性乙肝的临床表现是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表现在肝部的是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而较为严重的患者会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等,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 慢性乙肝潜伏期一般是3-6个月,这个的长短与受传染的途径及感染病毒多少与人体的抵抗力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即使是在潜伏期,血液的检查还是可以查出来的。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乙肝,大家可以去做乙肝两对半的检查,是可以查出来的。 在感染乙肝的初期,也会出现腹胀、腹痛或腹泻等,还会出现尿黄,这时候检查应该先排除肝病,然后再考虑是否是乙肝。 常常胃痛的人也要注意了,因为肝上面的问题也可能会导致胃不舒服,常常感觉胃痛、吐酸水或苦水,也要提高警惕。 慢性乙肝传染吗 慢性乙肝是会传染的,慢性乙肝患者身体所携带的乙肝病毒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它主要通过母婴、血液、体液等传播。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最重要的途径,我国就有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导致的。 生活中的一些接触也会传播乙肝病毒,这也是在一些地方乙肝患者遭受排挤的主要原因,因为密切的生活接触会导致乙肝病毒通过血液、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等传播到健康者的身上,在亲密的生活中难免会有这些体液的接触,所以就有被感染的可能。 另外,性传播也是其中一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因为性过程中也会有体液的传播。同时接吻等也会传播乙肝病毒,尤其是最里面有粘膜破损,就会被传播乙肝病毒。 除了这些直接接触的传播以外,在医疗过程中,一些手术器材、针管等,如果携带乙肝病毒,都可能传播给下一个接触的人,这些传播方式都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 慢性乙肝能治好吗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新标准

?综述与讲座?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新标准 ——— 解读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王 磊 (山东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山东济南250012)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266X (2007)2620119202 2004年6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启 动编写《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 (简称《指南》),并于2005年12月正式公布。该《指南》体现了循证医学的原则, 所引用的数据和资料均有文献依据;体现了先进性,既尽量与国际接轨,又密切联系我国实际。现结合慢性乙型肝炎 (CHB )的诊治进展,对《指南》解读如下。1 临床诊断 《指南》将慢乙肝的临床诊断分为HBe Ag 阳性CHB 和 HBe Ag 阴性CHB 两类。与HBe Ag 阳性CHB 相比,HBe Ag 阴 性CHB 病程较长,年龄较大,男性多见;常有持续或间歇性病毒复制(即HBV 2DNA 阳性);病情自发缓解者较少见,肝组织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明显,更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故HBe Ag 阳性和阴性CHB 的分类不是一般意义的病原学分型,而是临床分型。虽然我国目前仍以HBe Ag 阳性CHB 为主,但HBeAg 阴性 CHB 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故应重视HBe Ag 阴性CHB 的诊断 和治疗,若指证适合,更应积极抗病毒。 《指南》将以往称之为“慢性HB s Ag 携带者”分为“慢性 HBV 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 s Ag 携带者”。“慢性HBV 携 带者”是指血清HB s Ag 和HBV 2DNA 阳性,但在1a 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转氨酶均正常,肝组织学基本无明显异常,一般为免疫耐受期。而“非活动性HB s Ag 携带者”是指血清 HB s Ag 阳性,而HBV 2DNA 低于最低检测限,1a 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转氨酶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无明显传染 性,一般为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其非活动是指无活动性 HBV 复制和活动性炎症。由于我国HBV 母婴传播率和婴幼 儿时期感染率较高,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V 携带者多见,故将慢性HB s Ag 携带者区分为“慢性HBV 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 s Ag 携带者”两类,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更便于临床上区别对待。 在HBV 感染及CHB 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可出现HBe Ag 消失,抗HBe 阳转,称之为HBe Ag 血清学转换。此时若 HBV 2DNA 同时阴转、肝脏生化学(肝功)指标复常,通常提示 对HBV 的长期抑制和临床预后的改善,若随访观察或停抗病毒药物后,此状态保持1a 以上,则进入非活动性HB s Ag 携带状态。若HBe Ag 血清学转换后、HBV 2DNA 仍然阳性,病情常持续不愈、甚至恶化,则成为HBeAg 阴性CHB 。 HBeAg 阴性CHB 和非活动性HB s Ag 携带状态的区别主要在 于HBe Ag 阴性、CHB HBV 2DNA 阳性、转氨酶持续或反复异常;而非活动性HB s Ag 携带状态则反之。故临床上遇到 HBeAg 阴性的慢性HBV 感染,应进一步做HBV 2DNA 和肝脏 生化学指标的检测,以明确诊断,便于针对性治疗和处理。 2 临床治疗和处理 该《指南》指出,“CHB 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表明CHB 治疗的最终目的就是防止和减少失代偿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是最大限度的抑制或消除HBV,通过减轻肝细胞炎症及肝纤维化这样一个过程,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CHB 的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降酶、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211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对慢性HBV 感染进行抗病毒 治疗,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血液或肝脏中存在HBV;其二,肝脏有较明显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增生,表现为血清转氨酶(ALT 或AST )的升高或肝脏的组织学变化。该《指南》提出的一般适应证为,HBeAg 阳性和HBe Ag 阴性、CHB HBV 2 DNA 应分别≥105 拷贝/m l 和≥104 拷贝/m l;ALT ≥2ULN (正常值上限),若采用干扰素则ALT 应≤10ULN,总胆红素 应<2ULN 。ALT 的升高间接反映了机体清除HBV 的能力,有研究表明ALT 愈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愈好,HBe Ag 血清学转换率愈高,故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应选择ALT 明显升高的时机,如此抗病毒药物的外因通过机体清除HBV 状态的内因方可更好地发挥作用。当然还应排除药物、酒精等因素所致的ALT 升高和降酶药所致的ALT 暂时性正常。 按照以上的一般适应证,慢性HBV 携带者,暂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需定期复查,必要时应进行肝组织学检查;非活动性HB s Ag 携带者一般不需要治疗。对于HBe Ag 阳性和 9 11 山东医药2007年第47卷第26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