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家具产业结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我国家具产业结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我国家具产业结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我国家具产业结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家具产业结构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姓名: 冯静

专业: 产业经济学

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号: 2008020360

目录

一引言 1 (一)我国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1

1.曲折缓慢前30年 1

2. 快速发展的后20年 2

2.1家具产业产值发展现状 2

2.2家具出口贸易现状 2

2.1.1出口总量 2

2.1.2出口市场 3

2.3结构调整现状 3 二文献综述 4 三家具产业范围界定 5 四实证分析 6 (一)数据说明 6 (二)实证分析 6

1.贸易竞争指数 6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8 3.市场占有率9 4.进出口价格比10 五结论与建议11 (一)结论11 (二)建议12 1.开拓国内市场12 2.培育品牌意识,提高技术含量12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国际市场竞争12

我国家具产业结构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冯静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中国家具产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我国家具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近五年,中国家具出口快速增长.平均每年以30%的高速递增。已成为世界家具生产和出口大国。本文按照裴长洪教授产业国际竞争力显示性与分析性指标体系中的几个代表性指标如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及进出口价格比来衡量我国家具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得出我国高端家具产业竞争力整体较弱,家具产业优势体现在低端产品的结论。并提出了几个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家具产业、产业国际竞争力

一、引言

(一)我国家具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建国50年来,我国家具行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曲折缓慢的前30年和快速发展的后20年两个时期。

1、曲折缓慢的前30年

从1949年到1978年,我国家具工业的发展缓慢,经历了坎坷不平的发展道路。1949至1957年,家具业从业人员已达到32.4万人,产量达4500万件,产值15.8亿元(张蒂树,2001)。但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家具行业生产的发展受到制约。大跃进时,家具产值急剧下滑,家具企业转业,花色品种也从1957年的2100种,减少到1960年的1450种(钟佳,2003)。到1963年跌到了低谷,产值还不及1957年的1/4。1965年后由于中央政策方向的调整,家具产业得以恢复发展。1966年的“文革”时期,又有大批的家具厂改行转业。到1970年,全国家具的产值仅为1966年的2/3(张蒂树,2001)。由于生产下降,市场家具供应长期处于严重短缺状态。

2、快速发展的后20年

2.1家具产业产值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家具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的家具消费量年平均增长4.4%,同期发展中国家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2%。据统计,我国家具工业产值1978年为13亿元,1985年增加到29亿元,平均年递增12%(钟佳,2003)。从1985年到1995年,家具产值猛增到446.21亿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2%。短短的10年,家具总产值增长了14.38倍,产量按件计算增长了12倍,从业人数增加了1.7倍,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张蒂树,2001)。从最近几年来看,我国家具年产值平均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本世纪初,我国家具年产值只有1450亿元,出口近40亿美元;到2003年,产值已经达到2040亿元,出口额达到137亿美元,分别增加41%和242%;到2006年,年产值激增到2800亿元.出口总值更是高达170亿美元,稳居全球领先水平,把连续多年世界家其出第一的意大利抛在身后(后者年出口90亿美元)。我国家具产业无论从生产总值或是出口价值看,其增长的幅度都已经远远超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价值的增长率。成为我国诸多产业中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2.2家具出口贸易现状:

2.2.1出口总量:

从1997年开始,中国家具出口几乎保持着30%左右的增长率,出口增速更高达34-

35%。200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家具生产第六大国,占全球家具生产的7.9%;从2003年到2007年,连续四年,中国家具产品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超过30%。2003年出口总额为73.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4%;2004年出口总额为103.53亿美元,首次全年出口超过1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3%,成为仅次于意大利的第二大出口国。2005年至2007年出口总额分别为135亿美元,171.29亿美元和221.46亿美元,分别以每年30.4%,26.9%,29.3%的速度进行增长(如图1)。2005年超过了连续10年居世界家具出口首位的意大利,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2006年,我国家具出口已占全球家具贸易总额的1/5,为世界第一位。2007年中国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具生产国和第一大家具出口国。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家具产品进出口贸易也由近几年的平均增幅30%左右下降到增幅20%多。据海关统计,我国家具产品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288.06亿美元,同比增长21.42%。其中,出口金额达275.828亿美元,同比增长21.94%;进口金额12.23亿美元,同比增长10.7%。据米兰轻工业信息中心(CSIL)统计:2008年,世界家具贸易额增长了4%(2007年增幅为16%),达到1110亿美元。2008年中国家具出口276亿美元,中国的家具生产总量占世界的25%,出口占22.6%。

1999-2008我国家具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变化图

图1 我国家具出口总额增长率变化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s://www.sodocs.net/doc/0f4052943.html,/,2008年数据来自中国家具协会https://www.sodocs.net/doc/0f4052943.html,/。

2.2.2出口市场:

世界家其市场的进出口格局呈现下特点:中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波兰为世界主要的家具出口国。出口量约占世界家具总量的32%。其中中国占约18%。而且中国家具出口占了家具产值的1/3。(如表1)。

中国出口市场主要在美国。约一半都出口到了美国,出口市场比较单一(表2)。2007年全年对其出口99.98亿美元,占我国家具全部出口的42.97%,同比增长1 8. 77%。美国家具市场对中国家具的出口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其次,香港地区是中国家具出口第二大市场,但其份额呈下降趋势。日本也在中国家具出口市场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份额在不断下降。这说明我国家具出口市场比较单一,这对我国家具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是不利的。加上美国又利用其关税绿色壁垒,对我国家具出口实行种种限制;08年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冲击,引起国际市场家具需求减少,家具价格走势不容乐观;而且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因素为我国今后家具出口提出极大挑战。特别是后配置时代的到来,国际上我国

出口市场的发达国家又开始以新的方式限制我国家具出口。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s://www.sodocs.net/doc/0f4052943.html,/。2008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家具协会https://www.sodocs.net/doc/0f4052943.html,/

资料来源:中国轻工业网https://www.sodocs.net/doc/0f4052943.html,/

2.3结构调整现状:

我国家具制造呈现出集约化趋势,逐步形成四大产区: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东北家具工业区;以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华北家具工业区;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中心的华东家具工业区;以广州及周边的顺德、中山、深圳及东莞为中心的华南家具工业区。我国家具生产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广东省为我国第一家具生产大省。

多年以来,一般贸易方式一直是家具出口的主要方式。2007年一般贸易出口达161.53亿美元,占全部贸易方式的62.97%,所占比重比去年增长52.16%;其次是进料加工贸易73.92亿美元,占全部贸易方式的31.77%,同比增长11.6%;易货贸易及来料加工贸易为负增长。这种贸易方式对我国的木材需求量大,我国林业资源短缺,对于家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2008年以来,家具市场受物价通涨、金融低迷、楼市摇摆等因素的影响,内销市场下滑;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增加,对家具标准要求的提高以及美国经济滑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家具出口增速也变缓,同比下滑约5个百分点。面临这种状况,如何使得我国家具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提升附加价值,提高国际竞争力,十分重要,因此研究我国家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文献综述

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学术界研究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论文很多,具体到研究家具产业的不是很多,大部分为定性的研究。定量的研究更少。根据他们的研究,大体

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用国内外的竞争力模型进行分析。金晶(2007)从产业规模能力、国际贸易能力、产业聚集能力等方面来对中国家具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提出提升中国家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应该加强原创设计和提高工艺水平及加快家具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曹康(2008)利用Michael Porter的钻石模型分析了我国家具制造业的竞争力现状,并指出要实现家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在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重视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提升家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王波、张春霞、戴永务使用优势变差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四个指标,对1992-2006年的中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马来西亚和美国的家具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得出中国家具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一结论,并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影响中国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开拓国外木材市场,加快森林认证,狠抓创新等提升竞争力的建议,从而实现中国家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王石、蔡珍贵(2007)分析了会展对中国家具竞争力的影响。认为会展可以广泛联系客户、搜集行业信息。引导消费积极培育市场、展示企业集群形成群聚效应。以此来提升我国家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二,具体分析某一家具产品的竞争力。张寒、杨红强、聂影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和出口价格等指标对1992-2006年的我国木质家具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并同意大利、德国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升木质家具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有走专业化道路,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培育自主的国际知名品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非关税壁垒等。李富(2007)分析了我国家具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企业规模小、管理滞后;创新能力低,缺乏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所以要走集团化、专业化协作的道路,倡导“绿色家具”,注重环保安全才能提升我国家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顾晓燕(2008)分析了我国木质家具出口贸易的SWOT,指出从木质家具材料的循环利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提高企业规模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积极通过相关认证等方面来提出对策。第三,以某地区或某案例分析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李冉、宋维明运用钻石模型对影响广东乐从家具产业竞争力形成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的经营战略、结构与竞争方式、机会和政府6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分别讨论了政府对模型中各因素的干预和影响,指出了政府在乐从家具产业的竞争力形成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并对钻石模型的这种特殊运行机制以及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庞亚娜(2005)分析了广东家具出口面临的五大问题:国内森森资源减少、国外绿色环保壁垒、国外反倾销、国内家具原创性低品牌少、国外家具进口快速增长抢占国内市场。提出了一些建议。

从上面的归纳来看,我国学者对家具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我国家具整体或其分类产品的竞争能力及面临的国内外问题和对策建议,具体到家具产业细分每一小类的竞争力分析的很少,对于我国家具产业结构竞争力的研究就更少了。本文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1996年六位数海关统计编码的家具产品数据,用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指标如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市场占有率、进出口价格比等对我国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相信这会对更细分的家具产品竞争力有一定的分析借鉴意义。

三、家具产业范围界定

家具产业产品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如下:中国家具协会把家具分为木家具,金属家具,塑料家具,竹藤柳条及类似材料制家具,其他材料制家具及家具零件,坐具及其零件,牙科,理发椅及其零件,医用家具,床垫、家具零件等中国轻工业网把家具分为:卧室家具、办公家具、客厅家具、酒店玩具、餐厅家具、户外家具、厨房家具、公共场所家具、儿童家具、沙发、书房家具、家装建材、门厅家具、家饰用品。按家具派系分为京式家具、苏式家具与

广式家具。按照材料分可分为实木家具、金属家具、藤和竹家具、软体家具、塑料家具,这是我国统计局一般统计家具的分类,也是学者分类研究的依据。还有按家具材料分类的:玻璃家具、聚酯家具。按家具的结构分类:折叠式家具、框架式家具、板块式家具、支架家具、组合家具、插接式家具。也有按功能分类的:环保家具(绿色家具)、不环保家具。从家庭装修的角度分:入墙式家具、可移动家具。结构分类与装修分类一般不做为统计分析的分类法。由于本文要分析的是家具产业结构的竞争力,所以本文根据海关合作理事会(CCC)制定的《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来具体分析我国家具产业相关产品。《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最近版本有HS1996、HS2002和HS2007,因为本文有研究2000年数据,因此采用HS1996版本。另外本文的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并同时根据我国海关统计习惯,把本文研究的家具产业产品范围定义如表3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家具协会https://www.sodocs.net/doc/0f4052943.html,/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说明

本文家具各种产品国际竞争力指标的计算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采用的数据为2000、2002及2004-2007年的数据来分析我国家具产业发展状况;同时采用00年之前的数据可以与我国加入WTO之后比较,分析入世对中国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由于中国海关数据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中还没有列出。08年的数据暂时没有分析。

(二)实证分析

1.贸易竞争指数

把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相关数据代入贸易竞争指数公式,得到如表4的结果。其中总体值的计算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来计算,权数为每个编码1中包含的编码2的个数即为:

TC=

()()()()()

24

392630

940401

9403

9

9402

2

9401

11TC

TC

TC

TC

TC+

+

*

+

*

+

*

表4 中国家具产业产品贸易竞争指数

资料来源:由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https://www.sodocs.net/doc/0f4052943.html,/)计算所得。

从表4可以看到所选的24种产品2000年贸易竞争指数9402(医用家具))与940310(办公室用金属家具)小于0外,其余均大于零,说明我国大部分家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为净出口国。其中贸易竞争指数值最大的为940410(弹簧床垫)为0.936。说明我国弹簧床垫出口竞争力较强。而像办公室用金属家具属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而弹簧床垫的技术含量就低些。这与我国家具近年来出口的快速增长并逐步成为生产出口大国相符。02年加入WTO后与00年比较,我国家具产品每个细类的竞争指数都是上升的,这也是加入WTO为充分发挥我国家具产业优势,如劳动力价格低等参于国际分工的结果。而且从2003年之后原本之前贸易竞争指数一直为负的9402(医用家具),贸易竞争指数也开始为正。特别是05年后配额时代的

到来,我国家具每类产品均较2004年有所提高。加上家具年出口量的迅速增加,不可避免造成国内家具产业的过度投资。如我国玩具厂商由从2000年的2万家迅速增加至2007年的8万家,8年增长4倍,这种速度是惊人的,而且这些企业多数集中于我国东部的中小企业中,设备相对比较简单,加上目前我国家具行业标准不规范,虽然集中度比较高,但是发挥不了规模效应。因此虽然我国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强,但体现在低劳动成本优势上,是劳动成本低的优势,而不是体现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上,处在低层次的竞争优势上。

从总体趋势来看,2001年较2000年贸易竞争指数有所下降,但不是很明显。2002~2007年贸易竞争指数总体上升的,且均大于2000年的指数值。特别是2005年之后,上升的更加明显,说明后配额时代的到来,便得发达国家对我国家具产品出口的数量限制减少,为我国更自由地发挥劳动力,资源原材料的比较优势是有利的。笔者认为这也是近几年我国家具出口以每年平均30-40%的速度增长的一个原因。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美国是世界上的家具消费大国,其国内市场每年均有几百亿的供需差额空间,市场竞争相对而言比较充分,而且我国大部分家具产品出口到美国,比如2002年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家具有28.22亿美元,占我国家具出口总量的52.5%。因此我国家具产业在美国市场的竞争能力也能反映我国家具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把相关数据代入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公式,结果如表5。

表5 中国进口家具产品出口美国的RCA指数

资料来源:由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https://www.sodocs.net/doc/0f4052943.html,/)计算整理所得。

注:2008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各类家具产品额在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中已能找到。故也计算了08年的RCA值。

一般认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2.5表示该类产品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

从表5可以看到,从整个行业的总体指标来看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所分析年份在美

国市场上,2000年我国家具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小于2.5但大于1.25,可见加入WTO 之前我国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已经较明显。且入世后2002年、2005~2007年总体指标大于2.5,说明我国家具产业在加入WTO之后国际竞争力有所提高,在美国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力极强。特别是940320(其它金属家具)与940380(其他材料家具)每年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都在4之上。这其中的原因是我国具有家具产业劳动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加入WTO充分释放了我国这一比较优势。但是940310(办公室用金属家具)与392630(塑料制家具)不少年份的相对比较优势指数在0.8以下,这与上文提到的办公室用金属家具技术含量高些的产品竞争力弱是相符的。表明我国目前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低技术附加值的产品上面。以量大求得出口额的增加。

08年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07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不仅总体上如此,家具产品大类9401,9402,940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08年均比值7年有所提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家具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这得益于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因此产品具有成本优势。而且,我国在世界劳动分工格局中,聚集了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家具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比较优势的分工格局也是我国家具出口竞争力强的原因之一。

从发展趋势来看,2005~2007,我国家具产品在美国市场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相比9401(坐具)与9402(医用家具)上升趋,9403(其它家具及其零件)是略有下降的,具体下降的有940320(其他金属家具)940350(卧室用木制家具)及940380(其他材料家具)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逐年下降的,虽然这些产品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这一趋势也给我国目前这种小规模的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

3.国际市场占有率

下面来分析我国家具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由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https://www.sodocs.net/doc/0f4052943.html,/)算得。

注:由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目前没有提供2008年中国家具各类产品的出口值,所以08年数据没有计算。

从表6可以看出,除940360(非卧室用其他家具)及392630(塑料家具)2007年的国

际市场占有率比2006年略有下降外,其余产品市场占有率均逐年上升。而且比加入WTO之前的2000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如9402(医用家具)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从2000年的0.766%上升至2007年的7.961%可以说是从有到无的大的进步。但是其市场占有率与其它产品比起来还是比较弱的。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是940320(其它金属家具)2000年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10.195%,到2007年市场占有率已上升至32.307%,占了同类产品全球市场的1/3。940380(其他材料家具)与940320的情况一样,00年商场占有率已达到13.236%,到2007年市场占有率达到29.917,同样也占到国际市场的1/3。但是在上个显示性比较优势表中,我国这两类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值虽然比较大(4左右)但值是逐年下降的。这也表明我国这两种优势家具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后劲不足。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东南亚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崛起,我国出口家具面临挑战。我国改变家具产业目前靠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取胜的模式必定不会持续太久。所以怎么样改变这种竞争的态式是目前家具产业要解决的问题。

4.进出口价格比

把相关数据代入进出口价格比公式算得我国玩具产品进出口价格比如表7所示。这里是用某种产品的t年出口总额除以出口总量,得出口产品单位价格,应该说这是出口产品平均单位价格,进口产品单位价格同理。

表7 中国玩具产业产品进出口价格比

资料来源:由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https://www.sodocs.net/doc/0f4052943.html,/)算得。

注1: 9401 9402 9403编码的进出口价格比分别是它们子类下的价格出的加权平均值。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2007年940380我国出口世界无数量,所以价格指数没有计算在内。当年9403总体价格指数也不包括940380产品价格指数。

注2:本文中进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出口价格。

从表7可以看到,在2000年进出口价格比仅有940410(弹簧床垫)一种产品小于1,说明当时大部分出口家具产品具有较低的质量和附加价值。在另外23种产品中,进出口价格比最高的是940120(皮革或再生皮革制面的机动车辆用坐具),高达25.688,其次为940171(皮革或再生皮革面装软垫金属),为14.067。这两种产品均是皮革类或再生皮革制品坐具,说明我国此类产品在国际出口时附加值低,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竞争力很弱。2002年入世第一年,进出口价格比小于1的又多了一种产品940390(家具的零件),为0.94。加上940410(弹簧床垫),这些产品一般都是加工贸易产品,有些产品的设计和材料都是由进口方提供的,生产的产品专门出口到欧美市场,因此进出口价格比体现出较高的附加价值。其它产品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均大于1。同时940410(弹簧床垫)也是2000-2007年进出口价格比在家具产品中唯一一个边续小于1的产品。2004-2007年940120(皮革或再生皮革制面的机动车辆用坐具)、940179(其他金属框架的坐具)、940210(牙科及类似用途的椅及其零件)、940320(其它金属家具)这四种产品进出口价格比边续减小,附加值有所增加。虽然其中940120(皮革或再生皮革制面的机动车辆用坐具)进出口价格到2007年依然高达18.181。说明这些产品每年的竞争力都有所提升。

从趋势看,2007年家具产品进出口价格比小与1的上升到了四种产品:940290(其他医疗,外科,兽医用家具及零件)、940310(办公室用金属家具)、940320(其它金属家具)与940410(弹簧床垫)。与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相比,有八种产品的进出口价格比增加,说明加入WTO之后,这八种产品的贸易环境恶化。在加入WTO之后,我国家具产业大部分产品的进出口比在下降,这些出口产品的质量或附加价值与进口产品的差距在缩小。

在总体指标上,我国家具产品的进出口价格比在加入WTO之前与之前都大于1,但是逐年在下降,说明我国家具产品在入世以来,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和质量与进口产品的差距在缩小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家具产品出口比重较大,出口数量在逐年增长,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也很大,竞争力也较强。但是也能看出我国家具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取胜在于其低价格优势,有竞争力的产品多是一些低端产品。与我国许多家具企业中小规模、无品牌优势、低附加值相符。贸易竞争指数、在美国市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在逐年上升。进出口价格比也在逐年降低。这些说明加入WTO以来,我国家具产品出口实现了量的显著增长,出口产品的价值和附加值,以及科技含量也有所提高,但在世界市场上相比较而言并没有价格上的优势,中国家具出口可以说是一种外延式的出口增长方式,不是内涵式的出口增长方式,这与我国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方式是一样的。而且近几年在面

临东南亚中国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如印尼、越南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劳动力成本远低于中国,说明我国走低成本优势道路行不久。

(二)建议

目前我国林业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由于用量大原材料也相对紧缺,特别是对于那些珍贵的木材品种更是要大量进口,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各种贸易技术壁垒出现、广大新兴国家挤入国际家具市场特别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发达国家市场需求减少,国际出口市场缩水等使得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家具这种外延式的出口增长方式遇到很大的挑战。那么,如何提高我国家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其以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结合上文的分析,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1.开拓国内市场

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消费支出目前不足GDP(国内生产总值)的40%,而其他较大的经济体的消费支出大多占GDP的65%左右。在家具产品消费方面,美国人均年家具消费为236美元,而中国仅为5.48美元,相差甚远。所以中国家具市场的潜力是具大的。在目前国际市场整体低迷并且国际经济复苏态式不明朗的情下,力足于国内市场是一个比较明智的做法。而且中国经济相对于世界经济来讲,回升速度较快。开发国内需求是可行的。而且中国近几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迅速,家具消费势头迅猛。开拓国内市场要注意质量口碑,企业也要提升家具产品的创作水准,追随消费者的品味生产产品。

2.培育品牌意识,提高技术含量

由于我国许多中小型家具企业在家具的生产过程中,很多都是模仿、甚至抄袭国内外名牌家具产品的款式设计,产品缺乏原创性新颖性。这也是我国家具出口产品的价格始终处于中低价位的原因。所以我国家具出口企业必须要及时了解国外家具生产设计理念,重视中西双方在设计方面的相通之处,使家具在结构设计、款式造型、材料应用、色彩搭配、功能组合、品牌等方面,都受到中外客户的青睐,特别是可以将我国特色的中华文化元素加入家具设计中,创作出有中国风特色的品牌价值,提升我国家具国际出口价格及其附加值。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国际市场竞争

后配额时代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家具产品的非技术壁垒更加严格,加上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缩水,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全行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应苦练内功,依靠科技增强企业御寒能力,积极寻找机会,蓄势待发。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家具标准,所以建立我国家具产业标准对于出口有重要影响。用先进的标准来指导我国家具生产。同时规范家具产业投资壁垒,减少过度投资,提高企业的集中度,发挥规模效应是以后我国家具产业要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曹康.钻石模型下我国家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探讨[J]. 发展纵横,2008,(1).

[2]王波,张春霞,戴永务.中国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 林业科学,2008,(9).

[3]陈立敏,谭力文.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方法研究-兼与波特指标及产业分

类法比较[J]. 中国工业经济,2004,(5).

[4]金晶.中国家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 家具与室内装修,2007,(6).

[5]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6]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

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 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改善。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是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方面和核心内容。下面我将通过对《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认识,来分析一下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 一、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产比重持续降低,三产比重明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相对有限。就业结构变化远大于收入结构变化。 2.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导力量,并呈现出内部结构升级特征。。我国出现了明显的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点,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意味着产业向高加工度方向升级。 3.高增长产业交替出现,当前的高增长产业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和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三轮以高增长行业推动经济进入高增长周期的过程,形成了结构变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这三次结构转变都与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相关,形成了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规律。 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三次产业结构失衡。第三产业比例偏低,而且近几年在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的水平上出现了比重增幅趋缓,甚至近两年出现比重下降。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着结构低水平。 2.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 3.产品的附加价值明显偏低,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工业处在低端位置。在许多工业领域,我国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加工组装环节,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附加价值难以较大幅度提高,相应地实现经济增长投入的物耗、能耗也比发达国家高得多。中国工业的技术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十一五期间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和升级战略措施。 “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内容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要任务,以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目标,以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环节,以体制改革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管理体制为基本保证。 1.加快发展服务业,以服务业的结构升级作为“十一五”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针对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纲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独立成篇,这是历次五年规划中的第一次。总的要求是: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具体战略:(1)把服务业当作产业对待。(2)优先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以服务业的结构升级作为“十一五”期间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3)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这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根本动力。 2.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 任务。 《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

产业结构协调理论综述

产业结构协调理论综述 1引言 产业结构协调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之一。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既意味着产业结构本身的协调和优化,也意味着区域之间在产业发展上合理的分工。以区域的协调发展为例,区域是为管理社会、经济等活动的应用性整体,作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区域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彼此相连,相互之间存在各种关系。区域之间或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和谐则会对区域经济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摩擦和冲突。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但是,国民经济却并不等于各区域经济的简单累加。区域经济协调则会产生“1+1>2”的效果,反之,若区域经济之间摩擦和冲突不断则结果往往是“1+1<2”[1]。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一直较大,改革开放以来非平衡发展模式的实施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地区协调来实现。目前正处于转轨期的我国经济改革,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的干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产业结构区际矛盾的具体表现就是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以及由此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地方利益抬头、产品的过剩与短缺并存、产业过度竞争等,所有这一切都使得我国各种经济资源的配置远未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研究探索产业结构协调的理论,以减少或协调产业发展的矛盾,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产业结构协调的重要性 2.1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任何社会,只要存在社会化大生产,在客观上都要求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对一国来讲,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国民经济要实现持续稳步增长,产业之间的发展必须协调,即在再生产过程中,应经常注意保持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这种内在联系和数量的比例关系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各个部门和行业之间;每个部门和行业内部各环节之间;同类产品生产的各部门和行业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等,产业结构协调意味着从产业的角度看这些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是协调的。 2.2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的背景下,市场上的中间产品需求日益增多,产业部门之间彼此依赖程度日渐增大,结构效益的权重日益上升,以至于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支点。这种来自结构聚合的经济效益,其意义已大大超过个体劳动生产率提高对效益增长所带来的影响。 现代经济增长应该是速度与效率的统一,只有产业结构协调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否则社会商品要么是短缺与过剩并存,要么是以周期性的波动甚至经济危机爆发出来。对第二次产业而言,由于三次产业之间存在着供求关系和一系列数量比例关系,因此其发展必须与第一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发展相适应。只有产业结构合理,才能保证各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 这篇文章是宝鸡文理学院的一个学生在我们这边买的一篇文章,完成后他把钱又从淘宝要走了,特此曝光下。文章大家可以自己使用。姓名什么的我就不提了只是把文章的使用权收回,钱既然您要回去了,文章我们要自行上传到百度文库。 题 目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 学生学号 编号

年月日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产业结构调整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越来越体现出来,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己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动,结构调整又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当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时,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产业结构由无序到有序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研究和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具有紧迫性,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调整对策

Abstract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always been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and its influence on economic growth is increasingly reflec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come the endogenous variable of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growth will inevitably bring about the change of economic structure,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further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Whe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must be adjusted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is industrial structure from disorderly to orderly spiral rising process. Therefore,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t is not only urgent, but also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guide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十分严峻的挑战。就国际市场而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融合,国内外市场界限逐步消失。面对着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发展、产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中国要主动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就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发展机遇与增长空间、争取在新的世界分工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产业结构的转换成本,同时降低结构转换风险。 就国内市场而言,目前需求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变动:消费需求从满足一般的生活日用,逐步向高档次的生活日用转变。这使国内的投资需求也随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而产生变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投资需求增长迅速。面对这种国内市场经济形势,中国实现经济增长,只能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适应新的需求结构,并由此产生投资品产业的生产技术结构升级。 一、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中,科技创新特别就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原创性意义的自主创新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发挥各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一)自主创新就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必由途径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在90%以上,我国只有45%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到3倍,而我国只有80%。因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全面提高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整体素质。 (二)自主创新能加快第二产业调整 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就是第二产业方面的问题。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特别在真正的高新技术方面,我国多数企业还不具优势。因而,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工业结构调整为主,其关键在于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三)自主创新能促进传统产业高级化 传统产业仍就是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主体,但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各经济区域中传统产业的发展不能走过去的老路,必须同新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走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经济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经济结构的及时合理调整又是经济总量获得增长的必备条件。经过20余年的改革发展,湖南经济在发展速度及总量扩张上虽有很大突破,但经济结构尚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体制痕迹与传统内陆封闭型经济烙印;同时,由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经济结构调整又碰到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属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国际背景下的开放性调整,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的升级性调整,短缺经济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后的需求导向型调整,经济发展实现阶段性转变和体制转轨进入攻坚阶段后的战略性调整。尽管机遇和挑战并存,但结构调整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认清和掌握我省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对加快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效应对加入WTO后的各种挑战尤为重要。本文就我省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作初步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 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层次就越高。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则随工业化的推进呈现倒U 型曲线,即当一国工业化由初级阶段进入加速阶段,其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当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其比重则趋于缓慢上升继而停滞、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目前我省产业结构总体上处于升级优化阶段,其演变的主要特点: 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6.99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3983亿元,年均增长8.8%,比全国同期平均速度高0.7个百分点。伴随而来的是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继续得到相应发展;工业落后的局面得到基本的扭转,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使湖南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迈进。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7:40.7:18.6,演变成2001年的20.7:39.5:39.8(见表1)。第一产业大幅下降20个百分点,且90年代下降的幅度大大高于80年代;第二产业的比重80年代有所下降,由1980年的40.2%下降到1990年的33.6%,但90年代又回升了近6个百分点,2001年为39.5。第三产业比重一路攀升,大幅上升近20个百分点,2001年达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献综述》论文纲要

论文纲要 题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理论综述 张晨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2010级世界经济研究生) 学号:20100210018 一、文章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始于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的研究,目前,在世界金融危机蔓延之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缺乏动态性研究,优化升级基准与指标体系不相匹配等问题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研究现状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归纳、分析。以期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对维持经济持续增长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归纳以后,我们认为进行基础理论再研究,开展优化升级,进行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和培育支持体系研究,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二、研究背景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根据产业结构的特征,结合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优化升级出最佳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有效的战略行为。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都纷纷提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各自的龙头产业。尤其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之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重点研究课题,很有必要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的回顾,查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分析,从而促进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进一步研究。 三、国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发展回顾 国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主要是以国家层面的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在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一)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Walt Whit man Bristow ,1916 — 2003) 曾经出版过《经济成长的阶段》。他通过研究各国经济发展效率之中存在的差异,发现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某种行业部门,在每个阶段,甚至在一个比较成熟并继续成长的发展阶段中,都存在一些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结构发展的部门,并称这些部门为行业领头羊,从而描绘出经济成长阶段的依次更替与部门依次变化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罗斯托同时认为,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这些在产业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行业迅速扩大的结果。 (二)美国人赫希曼(A.O.Hir schman)是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也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资源的稀缺性,企业家缺乏和平衡增长的不可行性等原因,从而提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资本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重点发展一部分拳头品牌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结构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三)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在对发达国家与政府的各个经济成长阶段进行研究时,发现产业结构的存在,并对产业结构的特征和作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优化

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

重庆通信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队别 22 年级 06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同组姓名 一、题目 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二、设计课题要求 1、按照教务处的有关规定,按时按规定完成论文 2、毕业论文要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完整性。 3、论文内容要完整,概念要准确。 4、论据要充分,方法要可行,措施要得当,结论要有创新性。 5、每篇论文(正文)不得少于1万字。 三、设计课题所需的主要设备和资料

有关市场营销学的文章、书、刊较多,可以从以下方面广泛查阅:1、各书店、2、图书馆、Internet。另外,还可以做一些市场调查,并结合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经验总结。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四、设计说明(论文)应包括的内容 1、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房地产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的研究 3、房地产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分析 4、房地产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5、提出解决方法及其创新研究的策略 6、结论 五、参考文献 [1]吴伟良.房地产企业策略管理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洪瑞云等译.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3]中国房地产经营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房地产经营管理全书[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1. [4]董潘总主编,于颖、周宇编著. 房地产市场营销[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中国地产商,CS策略与房地产营销[M],2006. [6][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洪瑞云等译.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潍坊市产业结构研究

潍坊市产业结构研究 产业结构是指劳动力、资金、生产资料在不同产业部门的配置比例和相互关系, 包括三次产业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农业、工业等国民经济各行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这一决策,是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所做出的重大调整。对全国而言,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核心内容,也是增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潍坊市而言,也是创新优势,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根据我市产业结构历史演变及现状,结合当前产业发展的态势,从多方面进行探讨,对我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对产业结构研究的基本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根据世界各国的统计数据建立了投入产出多国模型,模拟了结构转变同收入水平的关系。多国模型的标准模式表明,结构转变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些规律性联系,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地区生产总值中工业所占份额上升,农业所占份额下降,而就业结构中,农业所占份额下降,工业所占份额变动缓慢,大部分从农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为第三产业吸收(见表1)。

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是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这表现为三次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所处地位的变化。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三次产业结构有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种趋势主要反映在劳动力结构、产业 结构及产业内各行业结构等方面。当然,由于受到地域、时期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一个地区来说,上述理论不一定完全适用,但大体的发展趋势应当是一致的。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产业结构演变状况 (一)我市产业结构的发展轨迹 建国以来,我市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严重失衡到基本合理的发展轨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变更是贯穿始终的关键所在。 纵观从1978年到2006年二十多年间我市的产业结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1978-1984年。这一阶段,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劳动效率,有力的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1978-198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从10.38亿元增加到26. 83亿元,年均增长10.8%;随着计划经济的逐步转型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对吃穿用等生活消费品的需求也快速增长,从而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一阶段,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7%,比GDP高8.7个百分点。因此, 第一、三产业比 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是第一阶段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见表2)。 2、第二阶段为1985-2002年。从1985年开始,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因此这一阶段我市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是:第二、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1985-2002年,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和%,而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仅增长%;第二、三产业比重则分别由33.3%、19.5% 上升到47.9%和34.5%,第一产业比重由47.3%下降到17.6%(见表3)。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20002013年全国25个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对科技水平、国有经济比重、开放程度等影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是: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国有经济比重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负面作用,但影响程度较小。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面板数据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有关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在西方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以库茨涅兹(1989)为代表的收入决定论和以罗斯托(1988)为代表结构决定论。学术界支持罗斯托结构论的文献如David B. Audretsch等(2002)对欧盟国家19931997年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偏离度关系的研究;Peneder.Michael(2003)通过对28个OECD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总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相关变量建立的增长模型等。与之相对应,Masakazu Katsumoto (2004)和Chihiro Watanabe(2005)对100个国家近20年来的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变量进行分析,证明了库茨涅兹收

入决定理论的有效性。B.Sharma(2003)对澳大利亚制造业对R&D投入策略依赖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Josef C. Brada 对美国制药业发展与东西部技术流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B. Asgari和A. Nagamatsu(2003)认为R&D活动、功能开发与同化能力良性循环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能够帮助企业增强竞争与决策能力,从而促进日本高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学术界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自杨治(1985)将西方产业经济学引入国内以后,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内的产业结构研究文献才逐渐增多起来。 李国璋和武玉洁(2008)对于个别省份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赵春艳(2008)对我国各省19962005年人均GDP及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关系的研究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显著。周叔莲和王伟光(2001)认为具体有促进劳动分工、产业劳动生产率差异影响需求结构以及优胜劣汰;隋广军等(2005)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模仿型技术。盛昭瀚和高洁(2007)与唐德祥和孟卫东(2008)分别应用演化经济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R&D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依赖。陈国宏和邵?S(2001)运用AHP方法对产业结构给予量化后对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因

最新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理论可根据是否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为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 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一般不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即在封闭的情况下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主要有:配第-克拉克定律、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技术集约化规律、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配第-克拉克定律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发现并由克拉克经济实证研究而系统归纳,其基本结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增加,亦即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转移。配第-克拉克定理适用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域,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三次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次序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转变。 霍夫曼定律揭示的是工业结构演变的重工业化阶段,消费资料与资本资料工业之间的增加值的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他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部门的增加值与资本货物部门的增加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他把工业化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发展迅速,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资本资料工业则不发达,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较小。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有:巴西、印度、新西兰等。

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发展较快,消费资料工业虽也有发展,但速度减缓,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仍远不及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日本、荷兰、加拿大、匈牙利) 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与资本资料工业在规模上大致相当。(英国、美国、德国、法国) 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将大于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处于这一阶段的当时还没发现。 技术集约化规律,即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的资源结构呈现出向以技术为主题的结构演进的趋势。在工业化初期,工业资源结构中劳动力的数量占据突出地位,形成以劳动集约型工业为主的阶段。工业化中期,工业资源结构中的资本积累及积累能力居突出地位,形成以资本集约型工业为主的阶段。后工业化时期,技术资本品的质量和劳动力质量为工业资源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从而进入技术集约化阶段。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把人均收入开始增长,并伴随有不同形式的经济进步的时期称为“经济时代”,把其后的经济发展称为“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不是指狭义的经济增长,而是指经济时代以后的经济全面发展。库兹涅茨的现代增长理论不仅证实了配第-克拉克定理,而且更广泛更深入探导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雁行模式”,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的。该理论模式认为,在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制约下,落后国家的产业结构要经历三个阶段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经济理论研究 7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 杨国庚1 杨奇2 (1.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学院,浙江长兴313100; 2.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24) 摘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始于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的研究,目前,在世界金融危机蔓延之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缺乏动态性研究、优化升级基准与指标体系不相匹配等问题凸显出来,进行基础理论再研究、开展优化升级,进行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和培育支持体系研究,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综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根据产业结构的特征,结合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优化升级出最佳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有效的战略行为。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都纷纷提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各自的龙头产业。尤其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之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重点研究课题,很有必要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的回顾,查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分析,从而促进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进一步研究。 一、国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发展回顾 国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主要是以国家层面的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在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Walt Whit man Bristow ,1916—2003)曾经出版过《经济成长的阶段》。他在分析经济史料的基础上,将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并通过考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世界经济和历史普遍的经济成长与发展的一般模式,即人们所说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他通过研究各国经济发展效率之中存在的差异,发现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某种行业部门,在每个阶段,甚至在一个比较成熟并继续成长的发展阶段中,都存在一些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结构发展的部门,并称这些部门为行业领头羊,从而描绘出经济成长阶段的依次更替与部门依次变化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罗斯托同时认为,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这些在产业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行业迅速扩大的结果。这种扩大作用是通过主导行业部门的扩散效应,包括前项效应、旁侧效应和回顾效应来实现的。主导行业部门正是通过所表现出的这三种效应的产业结构关联作用,使其带动的作用远远超过其本身发展的作用,并能在整体上带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全面增长。罗斯托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系统性总结研究,奠定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坚实理论基础。 美国人赫希曼(A.O.Hirschman )是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也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资源的稀缺性、企业家缺乏和平衡增长的不可行性等原因,从而提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资本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重点发展一部分拳头品牌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结构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在投资上不均衡,使得供给与需求上也不均衡,从而对重点产业行业部门进行重点性投资,并带动关联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进而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达到整体发展。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在对发达国家与政府的各个经济成长阶段进行研究时,发现产业结构的存在,并对产业结构的特征和作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实质上是一种总结。美国人赫希曼对产业结构研究的贡献在于他对产业结构关联效应的研究。他们都没有明确提出怎么样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但正是他们对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结构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注意,并吸引了专家学者们的眼球,引起各级地方政府领导重视,从而要求专家学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的再深入研究。 上世纪50年代,日本为实现赶超战略梦想,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编撰了《产业结构论》一书,首次对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升级进行了研究,明确提出了二个基准条件,“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他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率先在生产率上升快的主导产业中优化升级。同时又他认为,在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应优化升级需求增长快的产业作为龙头产业或主导产业。此理论是以非均衡发展理论作为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这对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的产业结构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日本政府政策研究部门在筱原三代平的产业结构理论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营销策略研究

经济管理学XXXXXXX毕业论文 XXXX 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 XXX公司营销策略研究学生姓名 ZorroFox 学号0000002 专业市场营销指导教师XX年 XX 月 XX日 XXXXXXX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1.选题的理由或意义一、研究背景自2000年开始,随着中国加入WTO,政府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以及客户对如见需求的增加,中国的软件市场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市场对软件的需求量飞速增长。1至10月我国软件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902亿元,占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6%上升到18%,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仅次于计算机制造行业的第二大产业。伴随着这样的发展,软件市场出现了很多问题:(一)软件价格战,竞争中相互价格下调。价格问题成了营销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经销商进行价格的直接目的是争夺客户,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但是靠这种变相价格吸引用户,长此以往企业的利润必然降低,而且市场的混乱还会使消费心理扭曲,使企业现实利益受损,核心竞争力与持续发展能力也得不到增强。(二)软件盗版问题,盗版无疑是软件在中国销售所面临的一大顽症。从软件盗版的既得利益来看,给软件公司带来了既得利益上的巨大损失。二、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通过对软件企业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进行研究,对于探讨软件企业的营销模式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二)实际意义。本论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市场营销学相关理论为支撑,分析了XX公司科技的营销策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优化的营销策略,让XXXX公司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在软件领域超越价格战和盗版软件的威胁;提高公司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 XXXXXXX毕业论文2、国内外研究现状(或文献综述)一、软件产业与技术的发展趋势1软件设计生产工厂化和软件工程项目外包化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作为未来软件开发的发展方向,将引起软件产业的深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 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 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 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 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西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广西的经济发展正经历一个黄金机遇期,把握这一机遇,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广西经济发展的重点。本文对有关广西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众多论文进行综述,供大家参考。 广西是一个后发展地区,城市化水平低,资源压力大。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广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广西产业结构存在许多问题,现将各个问题总结如下: 一些学者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认为广西的产业结构层次低,盲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产业结构缺乏效率,并且投资项目小型化,丧失了规模经济效益。【1】2009年,广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8.9%;43.9%,37.2%。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大,但发展落后,农业基础脆弱,且内部结构明显不合理,第二产业中工业比重偏低,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基础工业与基础设施落后于加工业,第三产业总量不足,新型服务业落后于传统行业。在广西14个城市中,把建材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有14个,将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和食品加工业列为支柱产业的有11个,而将电子,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却非常少,广西产业结构雷同现象严重,而且大部分仍走传统的老路。产业结构严重缺乏效率。广西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低,至使企业成本高,经营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下滑,许多企业亏损。 另一些研究者注意的是三大产业内部结构中的问题,重点分析农业,工业,服务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对于农业比重过大,工业效率低下,服务业比重过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 对于这些问题,为实现广西产业结构优化,许多学者提出了对策,众人观点不同,现总结其中比较重要的几点: 有学者认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可以推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实质是遵照公平竞争的原则,通过择优淘劣的过程选择产品和企业,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源不断从旧产品移向新产品,从效率低的企业移向效率高的企业。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也可以说是区域内资源向具有较强竞争力产业中的强优企业聚集的过程,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国有企业是经济组织,据统计,2006年广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52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8.04%,国有企业在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骨干重点企业仍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国有企业在广西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1)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带头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发展高新技术进行投资,在技术改造,推广运用新技术,推广运用现金管理手段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先导作用。(2)国有强优企业利用品牌效应提高了产业关联度,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柳州汽车产业生产规模的逐年上升,有力的带动了相关零配件业的发展,提高了协作生产能力。(3)国有强优企业拥有一批技术研究院,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等技术创新机构,他们在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然是推动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微观基础,而要加快推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现实可行的路径就是要继续抓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特别是要支持和发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营销策略研究

XXXXXXX毕业论文 XXXX经济管理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XXX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学生姓名 ZorroFox 学号 0000002 专业市场营销 指导教师 XX年 XX 月 XX日 XXXXXXX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一、研究背景 自2000年开始,随着中国加入WTO,政府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以及客户 对如见需求的增加,中国的软件市场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 来临,市场对软件的需求量飞速增长。1至10月我国软件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 万亿元,达到10902亿元,占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6%

上升到18%,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仅次于计算机制造行业的第二大产业。伴随 着这样的发展,软件市场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软件价格战,竞争中相互价格下调。价格问题成了营销企业的一个重 要因素。经销商进行价格的直接目的是争夺客户,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但是靠这 种变相价格吸引用户,长此以往企业的利润必然降低,而且市场的混乱还会使消 费心理扭曲,使企业现实利益受损,核心竞争力与持续发展能力也得不到增强。 (二)软件盗版问题,盗版无疑是软件在中国销售所面临的一大顽症。从软 件盗版的既得利益来看,给软件公司带来了既得利益上的巨大损失。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通过对软件企业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 略、促销策略)进行研究,对于探讨软件企业的营销模式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本论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市场营销学相关 理论为支撑,分析了XX公司科技的营销策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产品、价格、 渠道、促销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安徽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

安徽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 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决定了其经济实力、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文章在分析安徽产业结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安徽产业结构的对策。 标签:安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1 安徽三次产业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一定进展。尤其从1995年以来的17年时间里,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经历了由“二、一、三”演进到“二、三、一”的过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95年分别为32.26∶36.46∶31.28,2011年分别为13.37∶54.44∶32.19。二、三产业已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安徽作为中部地区,虽没有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迅速,但通过工业强省战略等一系列以依靠自身为主的政策也迅速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明显,且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经济结构有明显改善。三次产业发展变动情况及所占GDP的比重如表1: 从三次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1995-2011年17年安徽国内生产总值上升趋势明显,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810.66亿元,2011年即上升为15110.3亿元,增长了8.35倍,增长快速。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增速最快,增长了12.46倍,其次是第三产业,增长了8.58倍,第一产业增长相对比较缓慢,仅增长了3.46倍,但总体仍属增长态势。 从表1看出1995年三次产业在总值中所占比重相差不大,但第一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则逐年下降,1995年到2011年下降了18.8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三次产业比重在不断上升,但在2002-2004年3年间有小幅的波动,2004年后又逐年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1995-2011年17年间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这17年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仅上升了0.91个百分点,不到一个百分点。 从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1995年三次产业处于“二、一、三”的状态,从1995-2005年11年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有着一定的交替,但到2005年后,三次产业的结构比较稳定,工业增长强劲,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GDP 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按照发展经济学产业发展三阶段规律,即第一阶段:传统社会经济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农业和服务业,该阶段主要表现为大量低效率劳动力停滞在农业部门;第二阶段:高速增长的工业阶段,经济增长主要由急速上升的工业制造业支撑;第三阶段:经济进入发达阶段,工业制造业的贡献率下降,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贡献逐步提高。从近几年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来看,其正处于第二阶段。 2 安徽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发展模式粗放,高耗能行业比重偏高目前全省煤炭开采和洗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和炼焦及核燃料和有色金属加工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有10%左右。“粗加工、低技术”比重较大。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占加工工业比重仅为1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力量较为薄弱,其增加值仅占工业比重的4%左右。物耗高、能耗高、污染高的“三高”问题依然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