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数学“四步教学法”研究探究

高中数学“四步教学法”研究探究

高中数学“四步教学法”研究探究
高中数学“四步教学法”研究探究

高中数学“四步教学法”研究探究

摘要

针对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数学教学应加强学生对数学问题敏感性及数学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我国数学教学改革趋势与经验的分析,在相关教学理论的启发下,结合我校自身多年来的中学数学实践探索经验,吸收并整合情境教学与问题教学等国内同行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高中数学“读、议、讲、练”——四步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由四个环节组成:(1)学生借助语言的指导来感知,初步了解课本内容,并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解,以便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有利于更好掌握新知识;(2)教师不仅对重点、难点进行充分讲解,化难为易,而且对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疑点进行释疑解惑;

(3)在讲的基础上,由教师提出问题,以师生共议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4)课堂练习。学生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掌握知识。

本文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五步法”教学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指导下,分析了“读、议、讲、练”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具体阐述了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和策略。

在高中数学“读、议、讲、练”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基础上,本文还着重讨论了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数学情境的方法和原则;深入分析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方法和原则,讨论了如何由教师提出问题转变为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合作与交流;解决问题后适当地进行反思,逐步形成反思性思维品质。

本文的最后给出了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1 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1.1.2 新课程对数学教师的要求

1.2 主要教学模式

1.2.1 国外有影响的教学模式

1.2.2 国内有影响的教学模式

1.3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概述

2.1 高中数学“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基本结构2.2高中数学“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特征

第三章:“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3.1“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策略研究

3.2“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

3.3 实例

3.4“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教学的实施

3.4.1集体备课

3.4.2利用学案实施教学的程序

3.4.3案例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改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改革措施。现在已有将近20个省从初中到高中全面推开。本次课改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而高中课程改革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更是难点。新课程的根本理念是关注人的发展,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员发展和个性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经过这几年的课改实践,全新的理念带来可喜的变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是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1.1.1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目前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虽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组织形式,但绝大多数课在深层次上还是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抓好课堂教学教学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是实现学生发展的主阵地,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探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状况,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必须改变学生原有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课改理念。

1.1.2新课程对数学教师的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地推进和深入,对中学数学教育和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关系着中学数学课改的成败.所以新课程要求数学老师实现几个转变:一是转变教学观念和素质教育新理念;二是改变教学方式,提倡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三是构建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四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毫无疑问,学生的发展必须依靠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教师必须做好准备,以便给在能力、需要、经验和学习各方面不同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

1.2主要教学模式

1.2.1 国外有影响的教学模式

西方出现的有影响的教学模式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行为取向的教学模式:行为取向的教学模式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上,主要代表模式是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有两个关键条件,首先是程序教材的编制。斯金纳主张将教材分成若干个小单元,把这些小单元按逻辑顺序组织起来,使各单元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这样,学生可以按教学程序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同时,在每次学习后,立即得到强化。第二个关键条件是教学机器。教学机器既用来呈现教材,又使学生每一次的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正确性和学习效率。显然,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关注教学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兴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强调学生的积极反应,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因此程序教学模式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尤其在远程教育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前景。然而,程序教学中对学生合作意识的、科学研究意识等方面的关注太少,限制了这一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人格取向的教学模式:人格取向的教学模式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代表模式是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旨在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容易看出,人格取向的教学模式过于依赖学生自己的成长,过分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感受,而不关心他本人过去的情感体验,过分强调情感而忽略了教学情境等客观因素。所以,这一教学模式对目前我国的班级授课制而言不合适宜,大多数西方国家也称其为是一种激进的、浪漫的、理想的教学模式。

认知取向的教学模式:认知取向的教学模式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基础上,主要代表模式有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凯洛夫的五环节综合教学,奥苏泊尔的讲解式教学,加涅的信息加工教学、布鲁纳的认知发现法和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等教学模式。

第一、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模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四个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赫尔巴特在每一阶段都提出了教学的具体任务和活动方式,同时划定了学生心理活动的范围和内容,使各个教学环节与各种必要的心理活动配合起来。赫尔巴特的四环节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对班级授课制表现出了大容量、高效率等优势,所以活跃在相当长一个时期的教育教学中,而且派生出许多新版本的认知取向教学模式,但是仍摆脱不了“以学生接受学习”为主的倾向。

第二、凯洛夫的“五环节综合教学”模式。凯洛夫的“五环节综合教学”模式,要求每堂课必须按照五个阶段进行实施,分为:组织教学一复习旧知一讲授新知一巩固新知一布置作业,这一教学模式对我国的班级授课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广泛活

跃在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某种程度上说,凯洛夫的“五环节综合教学模式”是赫尔巴特四阶段模式的继承和发展,但它仍然没有摆脱“学科中心”以及学生以接受为主的禁锢。

第三、奥苏伯尔的讲解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旨在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发展。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将教学内容按照“逐渐分化原则”和“综合贯通原则”进行编排,保证教材内容的逻辑性。为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既可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变成一种可操作的变量,又可用于教学设计技术。所以,奥苏伯尔的教学模式也被概括成为“先行组织者模式”。这一模式有助于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适合于高年级学生以及概念教学。

第四、加涅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教学安排既要以这种加工为依据,又要影响这一过程。因此,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都是相对应的。加涅将人的学习分为八个阶段,依次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阶段,相对应的教学阶段依次为:激发动机一把目标告诉学生一知道注意一刺激回忆一提供学习知道一增强保持一提供学习迁移一提供反馈。与奥苏泊尔相比,加涅关注的中心不是教学的内容,而是教学方法。他强调教学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强调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因此加涅的教学模式也被称为“指导教学模式”。另外,这一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相对于学生主体性而言,似乎体现的不够充分,这与教学活动的“双主题性”、“以人为本”等教学理念仍有较大距离。

第五、布鲁纳的认知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是20世纪60年代学科结构主义代表人物。受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影响,布鲁纳认为,教学不应该象传统教学那样,仅把现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新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得到知识,而且也获得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他认为,学习中的“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所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模式注重“发现”的价值和意义,即一切真知都是学习者自己发现的。发现行为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有助于记忆的持久。这种教学模式在知识激增的今天,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生学会学习,提出了新的方向。可问题是,布鲁纳仍然忽视了杜威、皮亚杰理论中的关于“儿童思维方式的质的差异”这一事实。据里奇(J.M.Rich)在1971年的报告中说,美国约半数的高中生对于“发现法”学习感到十分困难。他认为,无视学生的才能、素质、能倾的多样性、差异性,要求所有学生都运用发现、探究方法进行学习是非人格化,不现实的。

第六、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德国的范例教学模式,同样是

新技术革命对传统教育冲击的产物。瓦根舍因认为,为了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有教养的一代新人,首先要改革教材,要充实基础性、根本性和本质性的内容,使学生借助精选的教材,通过与范例的接触,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范例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中做到四个统一:教学和训育的统一,即类似于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问题解决与系统学习的统一;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范例教学模式弘扬学生主动性、提倡问题教学方面有较多考虑,而且能突破学科界限,主张课题性学习,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无疑吸收了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积极因素,但在强调教师用“教”来统领学生学习方面,有很浓厚的德国传统教育思想。进步主义教学模式: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和杜威的“五步法”教学模式。克伯屈在《设计教学法》中,不仅提出了设计教学法的具体模式,而且揭示了注重自发活动与丰富经验的新教育运动理念,具有历史意义。设计教学法由四个阶段组成:(1)目的。即设计教学法的目的,是需要师生协作制定的。(2)计划。(3)实施。设计教学法重心是实施过程本身,强调学习的性格是在实施过程中形成的。(4)评定。即审视设计的整个过程,看该计划是否落实,并分析原因,作出结论。不难看出,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目的在于:将学生的活动设计成有意义的课程。在设计中考虑到了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活动本身必须要价值;活动过程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因素。

杜威的“五步法”教学:杜威将人类的思维过程分为五步,联系课堂教学提出了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l)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即一个令学生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3)他要占有一定的知识信息,从事必要的观察来对付这个问题;(4)他必须有条不紊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5)给他机会应用他的理论,从而检验他的结论的有效性。这一教学模式受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批判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无视学生经验、置学生于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等学科中心思想。杜威特别关注“活动”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要求教育内容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基本活动,儿童在学校生活中通过接受指导,获得社会经验和生活能力,使学校成为一个“雏形社会”。对国外学者提出的教学模式,还有另外一种归纳:“问题一发现式”,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法;“程序一调控式”如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整体感悟式”,如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等等。

1.2.2 国内有影响的教学模式

我国学者结合我们中小学教学实际,总结出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如“传递一接受式”、“自学一辅导式”、“引导一发现式”、“情境一陶冶式”、“示范一模仿式”和“集体教学模式”。前述我国中学数学教学30年改革历程中出现过的种种模式或策略,有不少是受

其中一些模式的影响,或者是对其中几种模式的综合。如卢仲衡主持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研究,最初受到程序教学影响,然后自成一体,成为“自学辅导”式模式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员;“情境一问题”数学学习,则综合了“情境一陶冶式”、“问题一发现式”和“引导一发现式”各自的优点。在中学别的学科,如语文教学方面,也出现了不少有名的教学模式代表,如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魏书生的“中学语文教学实验”等等,这些来自一线的辛勤探索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繁。近些年来,逐渐发展演变出如下趋势:教学模式的总体趋于多样化;教学模式的理论趋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形成趋于演绎化;教学模式中师生主体地位趋于合作化;教学模式的目标趋于情意化;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趋于灵活化;教学模式中的技术手段趋于现代化。

1.3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高中数学“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教学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1. “四步教学法”可激发数学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也是学习的最大动机,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2. “四步教学法”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评价策略。自我监控与评估是数学学习者必须获得的学习策略,也是数学学习者自主式学习意识的高度体现。因此教师首先就必须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习数学的目标,明确自己学习数学的需要,并能根据需要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创造和把握学习机会,积极参与课内外学习活动,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学习者本人能不断对自己的学习效果予以反思、评价,主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能不断调整学习过程,进一步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实践反复证明,具有自主意识的数学学习者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监控能力和评估的习惯。

1.4 研究方法

我们主要通过文献法、实验法、问卷法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达到论文撰写的进程不要和他人有重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的目的。同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以高一年级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了解高中数学教师、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相关认识,探求影响自主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障碍因素和解决办法,为有效实施自主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并探索出根据不同教学任务采用不同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实验法对我探索出的自主学习教学策略进行实验研究,以达到对本研究的可实施行进行检测。为在高中课堂教学更全面落实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提供实践支持。

1.5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当前的教育模式,重视应试能力当前的教育模式,重视应试教育却忽略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却忽略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尽管我们提素质教育提了好多年,但是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大部分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数以讲授为主,控制着学生学习的过程,调整着整个班级学习的步骤。教师平时注重的是知识本身而不是指导学生怎样去学习知识。在这种教师控制课堂并以讲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模式下,学生没有把数学学习的责任落实到自己的肩上,不会把数学学习当作自己重要的工作,更不要说反思、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了。

本论文针对当前教育体制下高中数学教育的教学现状,将“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相结合,总结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章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概述

2.1 高中数学“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读、议、讲、练”四步教学模式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上,在现代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哲学指导下,以初中数学基本知识和数学基本思想为目标,形成相对稳定的、循环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有四个环节,(1) 阅读课本、教学案;(2) 学生讨论;(3) 教师精讲;(4) 课堂练习。

第一环节,学生借助语言的指导来感知材料,初步了解教学内容,并能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与同学讨论,听老师讲解,以便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有利于更好掌握原理。

为了读有所思,读有所获,教师可设计问题加以引导。设计问题要依据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的系统性,要依据启发性、兴趣性、量力性、循序渐进等原则。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充分开动大脑机器,边读边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并用铅笔(好修改)将自己考虑的结果写出来或在书上标出来。教师进行巡回指导。依据控制论的观点,这阶段对生而言,是初步接受来自教材、教师等的信息输入,将信息存贮下来,进行初步的信息加工处理;对师而言,既是初步发出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又是初步取得信息反馈的过程(检查预习准备情况)。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

第二环节,教师提出问题,以师生共议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

讨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通过讨论学生自己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教师发现本节课所有要解决问题的关键,为后面精讲作准备,同时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会学习,也改变了“教师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台下当观众”的局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就指出:“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会学生主动寻求真知。课堂讨论把教师奉送真理改变为教给学生发现真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任。”当然在讨论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反应不积极,缺乏讨论气氛;参与讨论的同学,很容易努力维护自己的观点,把讨论变成辩论;受到知识面的限制,而产生“冷场”;以及一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学生成为“旁观者”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做好准备,应付可能出现的情况,要精心准备好材料。

第三环节,教师精讲。教师不仅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要充分讲解,化难为易,还应当

对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疑点进行释疑解惑。

学生阅读课本,教学案及讨论后,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有些观点(答案)是不够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或者对一些难点无法理解等,这都要求教师进行评讲。评讲时一定要精讲,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解决。精讲主要指的是教师讲述的内容要精要、教学方法要精巧、语言板书要精练、教学反映要精灵。要做到精讲,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教材,还要了解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只要这样,教师才能根据教材的重难点,调整教材内容结构,进行关键性教材内容的选择,重点突破。对不重要的过程或学生已经掌握的史实进行大胆割舍,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破。对思维的关键问题要画龙点睛,同时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精讲时最好是讲问结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评讲。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经过读、议、讲三个阶段,对所学的知识是否掌握,认识水平达到何种程度,需要做出检验;教师也需要了解其教学效果如何,能对此作出最及时反映就是“练”。“练”具有检验和信息反馈两种功能。其中,更重要的是学生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的有效方法。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作为教师不能把“练”仅仅当作检验和反馈的手段,应当把着眼点放在训练和培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上。设计的训练题质量要高,坚持少而精、活而巧的原则,最终达到练有所得。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应做到三点:一是需要运用的知识点,教者在讲课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划在书上,这样做起题来能够得心应手。二是对某些问答题的题型则采取变换方式进行提问,使之掌握其灵活。三是能够运用书中正确观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终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读、议、讲、练”四段式教学法的优点是有着严谨而完整的系统。它的每一段都有明确具体的目的和要求,同时又有密切的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系统,而无松散零乱只弊端。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要目的,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四段式教学则注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避免了满堂灌,避免了照片宣科,使学生眼、耳、手、口、脑并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寻求知识,使智力也逐步得到开发和培养。当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在采用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而定,不能千篇一律。

2.2 高中数学“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特征

高中数学“读、议、讲、练”四步教学模式具有问题性、探究性、循环性和开放性特点。

首先,高中数学“读、议、讲、练”四步教学模式带有较强的问题性。设置情境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创设他们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能适当地提出问题,然后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高中数学“读、议、讲、练”四步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探究性。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仅要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书本上的问题,更要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学生从问题出发,经过思考、讨论与合作交流,主动提取数学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探讨并检验问题的结论。因此,该教学模式自始至终体现着明显的探究性。

第三,高中数学“读、议、讲、练”四步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本模式的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学生主体层面看,“读、议、讲、练”教学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作导向,但由于学生的个人兴趣、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差异,对情境中呈现的数学信息的识别和分析的角度也不同。因而,学生提出的问题会灵活多样,甚至会提出超前的、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从教师主导层面看,每堂课的结构和形式因课堂上师生的活动情况而不断变化;时间分配和教学进度因课堂的生成而需要适当调整。所以,一节课可以以提出问题、讨论、或者反思后带来的新的数学问题等任何一个环节结束,下次课当然以后面的相应环节开始。这样使本教学模式从内容到形式均具有明显的开放性。

第三章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在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要求下,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应树立新的学生观,一改往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知识主体的建构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读、议、讲、练”教学法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显示其开放性的特点,要将教学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引导,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各种能力。四步教学法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数学课堂成为激发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乐园。

2.4.1数学新授课课型中的运用

(一)课前导学

第一环节,学生借助语言的指导来感知材料,初步了解教学内容,并能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与同学讨论,听老师讲解,以便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有利于更好掌握原理。

为了读有所思,读有所获,教师可设计问题加以引导。设计问题要依据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的系统性,要依据启发性、兴趣性、量力性、循序渐进等原则。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充分开动大脑机器,边读边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并用铅笔(好修改)将自己考虑的结果写出来或在书上标出来。教师进行巡回指导。依据控制论的观点,这阶段对生而言,是初步接受来自教材、教师等的信息输入,将信息存贮下来,进行初步的信息加工处理;对师而言,既是初步发出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又是初步取得信息反馈的过程(检查预习准备情况)。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

第二环节,质疑讨论。学贵有疑,无疑则不进。学生在完成第一环节过程中,一般问题可以边学边探究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勇于提出问题,当然教师也可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自己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然后由全班同学或小组讨论解答疑问,如果学生不能圆满解决,则由教师适当点拨、适度归纳,完成对问题的探究和挖掘。

1、对教材设疑,以疑导思的导入环节后,教学便进入到核心阶段——新授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导”师,不是“教”师。作为导师,应视学生为“演员”、是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服务,创设体验知识生成的学

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相互合作中钻研,在探索过程中有创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效载体。

2、质疑、释疑阶段是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师生平等民主讨论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把学生预习阶段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拓宽思路。对小组代表提出的质疑,教师可让其他小组的代表解答、补充,在全班学生的讨论下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质疑,教师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答辨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导和点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3、在学生相互辩论、质疑问难、师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总结归纳概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巧妙地转化为板书提纲,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有序的认识,形成知识点——知识链(线)——知识板块(面)。

第三环节,教师精讲。教师不仅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要充分讲解,化难为易,还应当对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疑点进行释疑解惑。

学生阅读课本,教学案及讨论后,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有些观点(答案)是不够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或者对一些难点无法理解等,这都要求教师进行评讲。评讲时一定要精讲,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解决。精讲主要指的是教师讲述的内容要精要、教学方法要精巧、语言板书要精练、教学反映要精灵。要做到精讲,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教材,还要了解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只要这样,教师才能根据教材的重难点,调整教材内容结构,进行关键性教材内容的选择,重点突破。对不重要的过程或学生已经掌握的史实进行大胆割舍,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破。对思维的关键问题要画龙点睛,同时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精讲时最好是讲问结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评讲。

第四环节,反馈矫正

1、训练要体现“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特点。教师要精心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力求题型多样,难易适度,即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教师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进行课堂点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分歧疑问较大的问题要重点分析,注重渗透基本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训练和引导。

3、及时反思巩固,组织学生对一堂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反思梳理,明确知识要点和技能要求,理清学习思路和思想方法,辅之以一定的基本练习和变式训练加以巩固,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简单的说,备课就是知教材,知学生,知自己的过程,是对教材再创造,或者说是对教材的第二次开发.课质量的高低,则往往影响着你这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集体备课:主要通过教研组、年级组的备课会议来进行,坚持定时、定内容、定重点发言人的制度,做到教学内容同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我国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自由发挥的状态.然而教师面对学生履行的是公职,课堂不是教师随意发表个人意见的地方,从教学的一般情况看来很难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另外一般说来,由于教师的教学经历不同,敬业程度与业务能力参差不齐,集体备课如果得法,可能起到集思广益、相互交流、以老带新的作用.尤其在社会变革与新课程改革时期,教学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课题,迫使教师重新学习,重新适应,重新探索.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往往无能为力,特别需要得到集体力量的支持与帮助.在这种背景上形成的集体备课制度,曾经在促进教学规范化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案例 尤溪五中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将课程与学习融为一体,要展示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上述说法表达了数学教学的新理念,即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使学生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案例1: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在教学时,我选择了这样一道例题: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 、B两点,求线段AB的长。 1.尝试解决: 方法1: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A、B两点坐标,再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 方法2: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A、B两点横坐标,再运用抛物线定义,推出本题的解法。 学习程度中上的学生大都选用方法二,学习程度中下的学生大都选用方法一。然而仅仅就题论题,显然不能充分体现该题的教学价值,所以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2.问题探究: 问题1:同学们能不能不求坐标就可以求出线段AB的长? 方法3:在方法2的基础上由韦达定理可实现不解方程就能解决问题。 问题2:将上题变为“斜率为K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 两点,求线段AB的长。” 探究结果: ①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公式 ②当直线垂直于x轴时,|AB|=2p,此时|AB|叫抛物线的通径。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通径的几何意义。 ③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问题3;在方法一中能不能不求出点的纵坐标?(此问题由学生提出.相对问题一要难一点。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3-03-14T14:50:22.85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2013学年21期供稿作者:盖玉顺 [导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 山东省东营市陈庄镇中学盖玉顺 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心理学认为“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又可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属于下位学习了.下位学习所学知识“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牢固地固定新学习的意义,”即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 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第二,有利于记忆.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怪乎有人认为,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第三,学习基本原理有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布鲁纳认为,“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曹才翰教授也认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对于新学习是有利的,”“只有概括的、巩固的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先掌握原理,形成类比,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2.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层次 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材中明确给出的,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在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 深层知识蕴含于表层知识之中,是数学的精髓,它支撑和统帅着表层知识.教师必须在讲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才能使学生的表层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教学超脱“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到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3.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而对有些数学思想不宜要求过高.我们认为,在中学数学中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思想主要有三个: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其理由是: (1)这三个思想几乎包摄了全部中学数学内容; (2)符合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掌握; (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些思想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比较多; 4.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 数学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教学中的辩证统一性.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给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一个教学模式: 操作——掌握——领悟。对此模式作如下说明: (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教师较好地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2)“操作”是指表层知识教学,即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操作”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基础; (3)“掌握”是指在表层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表层知识的掌握.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数学表层知识,是学生能够接受相关深层知识的前提; (4)“领悟”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掌握的有关表层知识的认识深化,即对蕴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所悟,有所体会;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这种“惧怕”高中数学的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65-01 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这种“惧怕”高中数学的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引起重视。 一、学习下滑的原因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2、不重

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3、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改进学习方法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

专题讲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专题讲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刘美伦(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学数学教研室原主任) 一、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一)实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 当前,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需要认真研究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研究什么是一节好课,怎样上好每一节课。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真正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体现的新课程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 从总体教学目标来看,就是要有一切为学生的意识,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这是高中数学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的第一条说:“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谈谈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的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它是一节课的整体性目标,既要全面,又要准确,还要适度。要特别指出的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适合班级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 从当前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学目标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从目标内容、呈现方式、语言表述、行为动词等方面多有不当之处。有的教学目标笼统空泛、形式主义,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很难落实。 还应该注意,即使同一个教学内容,对不同学校班级的学生要求就应有所不同。要重视和加强教学目标的制定,这也是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2.揭示数学的本质——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作用 从教学过程来说,就是要讲出数学味,体现深刻性。要重视打好基础,它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对于基础知识——强调联系;对于基本技能——强调熟练;对于基本思想方法——强调策略。 对于体现数学学科特点:课堂教学要关注以下3个方面 (1)数学思维活动的设计 课堂设问有思维价值 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 设问的语言准确富于启发性 注重教学过程的质疑与反思 (2)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清楚 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到位 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深刻 数学思想方法应用落实 (3)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史料运用得当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社会的进步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学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学习提供新的学习方式。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其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近半个世纪来,中国的教育受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极深,注重认知,忽略情感,学校成为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这就导致了教育的狭隘性、封闭性,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影响了情感意志及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情境教育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创设有利于当今素质教育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函数基本性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壮观的烟花片段。“菊花”盛放,制造时,一般期望它达到最高点时爆炸。那么,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如果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 之间的关系就为h(t)=-4.9t2+14.7t+18。烟花冲出,什么时候是它爆裂的最佳时刻?这时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是非常有趣的,数学不只存在于课堂上、高考中,数学的价值是无处不在的。情境教学能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不断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新异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以满足,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 拓展教与学的资源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7篇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7篇 第一篇 一、高中生具备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从高中数学学习内容来看,必修2的内容以几何为主,且立体几何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学生能否在过去知识的基础上,尽快地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其学习好几何内容的关键之一. 1.有利于创建数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尽管在实际的学习中,数学知识与图形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但由于知识逻辑之间的跨越性,需要学生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在数与数学知识之间建立关系,这就需要学生首先在数与图形之间建立关系,再继续运用其他的知识在图形与特定的数之间建立关系,由此实现知识的衔接与理顺逻辑关系.如在教学“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时,就需要把表示距离的数字图形化,如建立坐标系等,由此建立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而学习并掌握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其推导过程.通过这种数字与图形之间练习训练的加强,让学生学会根据生活中场景运用相关的知识,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如建筑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等,都需要计算空间两点间的距离.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关系是双向的,既可以从数字到图形,也可以从图形到数字,即以图形为空间想象的基础展开学习与应用. 2.有利于创建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建立图形之间的关系,是高中生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无论是平面图形之间、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立体图形之间,都需要学生真正地展开想象,且是有针对性的空间想象,才能在较多的点、线、面与数字之间,发现较为关键的解题线索.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方程应用”时,就需要在两个平面图形之间建立关系,根据教材中例4与例5,学生可以采用坐标法,用坐标和方程来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把直线与圆都纳入一个特定的空间内,去发现其中存在的必然联系,进而把空间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用数学运算解决.通过这种空间想象,看似走了弯路,却把抽象的数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转变为较为直观的图形之间关系,为学生数学学习与解题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突破口. 二、高中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方法

四步教学法结题报告

四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结题报告 四川威远中学吴茂良 内容提要:为了扭转教师登台就讲,独霸课堂,学生少数表演,多数陪读的状况;为了打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写,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受益。我们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构建了“阅读质疑,自主探究“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训练检测,目标探究——迁移应用,拓展探究”四步教学法——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训练检测,目标探究——迁移应用,拓展探究”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上实施了八项策略。这一模式的实施,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四川威远中学校虽地处县城,但学生65%以上来自农村。学校条件、学生基础、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较差,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念、学生写,学生跟着老师思维转;受陈腐教学观念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课堂成了学生少数表演的舞台,学生横排就座、被动静听。教师备课流于形式,不动脑、抄参考,教案本上大都是知识点的罗列,或例题搬家,缺乏教法设计,对上课几乎没有用,备课归备课,上课归上课,备课上课两张皮。 学生作业成了摆设,作业常常是做一遍誊一遍,每一本作业都

写得整整齐齐,老师判作业大都是一对到底,正确率几乎可以说是100%。无效作业掩盖了学生学习的差异,起不到反馈作用。 教师的教学艺术跟不上,一样的面孔,一样的表情,一样的方法,一样的套路,今天重复着昨天,明天重复着今天,课堂用时少,收效甚微。 经过对教学现状的反思,我们认为:(一)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和家长不能代替,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二)课堂不是展示教师表演风采的舞台,而是体现驾驭能力和教学智慧的领地;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每个学生都应在课堂得到发展。(三)要去掉无效备课和无效作业,解放老师的手脚,做到备为教用,作业反馈教学。(四)改革教学模式,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自主发展搭建平台。(五)学习借鉴兄弟县校的先进经验,转变教与学行为,但不可照搬现成模式。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和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借鉴学习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全体教师转变观念,实践探索新模式。 二、课题研究意义及价值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训练检测,目标探究——迁移应用,拓展探究”教学模式作为学与教的创新模式,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提纲引导之下,主动、自觉、独立的自学。能有效地促进课堂优化,使学生拥有迅速学习掌

谈高中数学的几种有效教学方法

谈高中数学的几种有效教学方法 在现在的高中课堂教学中,常常是老师负责的讲解,而学生是被动的听。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如何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往往被忽略。所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办法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改变被动听课的局面,提高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例如笔者在上“立体几何”导言课时,利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让所有立体几何图形都动起来”课件。 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二、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另外,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上石桥一中刘成丽 摘要:21世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各个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大胆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发展。为此,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上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学生教学方法 对教师来说,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要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总结,自己摸索前进。当然,这里的放手绝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不完善的知识。所以,我们在相信学生的同时,还要在引导上多下工夫,讲究“导”的艺术,构建“有效”课堂。在此,我们进行了一种新的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短”、“快”的学习热身运动,是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凝聚学生注意力,缩短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其中,具体的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情境导入、温故导入、设疑导入、悬念导入、活动游戏导入等等。其中,根据各种不同的课型,适当的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二.明确教学目标 是学生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同时,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每个环节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既不降低也不拔高,同时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引导学生认真看,牢记于心,长期坚持,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明确学习内容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必须给指导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己学习,通过老师给的指导学习的方法自己去掌握方法,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要层次分明,意思明确清楚。同时老师给予的指导在注意内容的多少,内容多的需要分几次进行学习,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给予其方法,例如看书如何看,重点知识如何分解开来让学生便于理解识记和运用,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是运用知识的同时也是规范解题步骤的典范。学生必须要注重。所有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老师给予的自学指导中都应给予体现,以使得学生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牢记在心。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轻易不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答案,而应该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自己去解决问题,在相互的争论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动脑动手的能力。 四.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课堂板演,一种是课堂作业。 要选择适合的检测题,如何设计检测题呢?操作要领(三点): 1.检测题实际就是例题的变形,其题型,难度应与例题相当,题量不宜过大,一般以 两三道为宜。 2.检测题要紧扣教材,尤其要用好课后题。课后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例题 类似的难度较小的题,另一类是综合性较强的,需要联系和运用过去学过的旧知识 才能做的题。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一:四步教学法”学习及实施之心得体会 我学习了营山县教学质量工程相关文件,对文件中提出的“四步教学法”也进行认真的反思,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尝试,把近期学习和实践之心得记录如下: 一、出示教学目标 教授同年级段学科的教师,共同就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与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合作设计,达成共识,师师互动,利用教师间知识差异,通过相互切磋,达到互补累积,形成最佳教学方案,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九年级所有教学班在学科课堂上所出示的目标基本做到一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与重难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在教材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个别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通过随后的课堂交流与教师总结得到解决。 二、活动探究 交流包括生生互动交流和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展开活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师生互动交流是教师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演示等时,主要是单项交流方式,即师→生,它有利于教师对信息进行整体控制,并将信息同时传递给尽量多的人。在课堂交流这个环节中以生生互动为主。在具体的课堂交流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该采取先进的教学方式。

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在课堂上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变为“引导者、导演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老师“给水喝”的局面,使学生学会“找水源”进行喝水。这样,师生就有可能实现良好的交流。 2、设计好师生交流的有效对话。 师生交流必须有话可谈,即必须有共同的“话题”,也就是不断向对方质疑问难。设置有效的对话主题,提出有效的问题是师生能够较好交流的前提。否则,师生就无法正常交流。于是,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设计好对话,切不可“没话找话”地设计一些“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无疑而问。 3、教师要找准位置。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是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的,要实现师生的相互交流,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 4、激励是师生交流的助推器。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师必须激励学生,用教师情感的推动、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流而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课堂小结

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 发表时间:2018-04-17T16:21:23.6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0期作者:吴鹏 [导读] 传统教学会削弱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朝邑中学715102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总少不了学生面对老师在台上讲课时疑惑的表情。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总是跟着老师走,老师走“一步”,学生永远也不知道原来他们可以走“两步”。同样,若没有了老师的讲解,面对课本,学生就不懂得思考,最后做题的时候便不知所措。传统教学的弊端就是忽略了谁占学习的主导地位,不是老师,而是学生。除此之外,传统教学会削弱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在班级里,的确存在敏而好学的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们的回答有条理性,但也隐匿着条条框框对束缚,所以他们能提出有建设性、有价值的问题也不多,这正是他们缺少独立思考的表现。无可厚非,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接受为主的。但是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目标明确。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锻炼其创新思维。并且该类教学法课上营造了探究性的氛围,课下学生自主探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 1.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探究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实施所取得的效果是取决于学生汲取知识的有效程度和有效汲取知识的途径。增添课堂的活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才能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学起来非常困难。教师便可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建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层层深入教学。 例如:在数学必修5的第一章将学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课本的教学顺序是先解释定理的内容,再延伸到应用,然而教师可以大胆转变其教学顺序,也就是说先应用后解释。 首先,在课堂一开始就提出现实生活中使用这两个定理的测量实例,并向同学提问:“怎么制定一个可行的测量方案?”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在这节课就有了学习的目标,注意力也能相对集中,而且在整节课中学生都在思考,这样便有利于锻炼其数学思维和思考的能力。所以,这种逆序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对知识的有效吸收率也会有所提高。 2.从兴趣出发进行教学 兴趣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导师,能最大限度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学习而不知厌倦。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借助兴趣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实用性。 除此之外,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从他们所认识的、熟悉的东西出发,再引进他们不熟悉但想了解的东西,紧紧抓住学生的求奇心理,把学生引进急于探究的状况中。 例如:课本第二章的内容是数列,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社会的热点进行教学。数列是与购房贷款问题相联系的,利用数列知识可以算出一笔经济账。教师应好好利用课本的每一个有用的模块,而不只是关注定理与公式。在教科书第二章中有一个“探究与发现”的模块,正是关于购房问题,教师可以好好利用本模块,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数列知识探究其中的奥秘和判断选择出更好的方案。 3.设问质疑,引导思考 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注重“问题”在数学中的重要性,没有了“问题”,数学便失去了其意义;课堂上没有了“问题”的提出,也就没有了求知的方向。教师要一改以往“老师提问老师回答”的枯燥方式,应该让学生在老师所设的问题情境中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提出问题并同全班同学一起探究解疑。虽然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非都有探究价值,但是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的敏感度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能达到理想中的程度。 4.课堂分享并总结 经过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具有混乱的特点,这一点是避免不了的。因为,在数学课堂中信息量太大了,而且数学科目要求的逻辑思维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所以,建议教师用下课前的5~10分钟来进行本节课的课堂分享和总结。 首先让学生思考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并进行有条理的梳理。 然后,教师遵循自愿原则请学生分享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这样既可以让他们整理自己的思路,也可以让站起来分享心得的同学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除了这个分享方式之外,还可以建立小团队。世界上不会出现同一片叶子,每一个团队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都不一样,如果他们能够将自己团队得到的结论分享出来供大家探讨,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与矫正,对于好的给予赞扬和肯定,对于不足的地方也要提出修正,同时也要注意课堂中的民主氛围,做到一视同仁。 总之,由于探究式学习法可以使得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缜密的逻辑思维,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高中数学中函数教学方法探讨论文对高中数学中函数教学方法的探讨

高中数学中函数教学方法探讨论文:对高中数学中函数教学方法的探讨 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在学习了集合的含义和表示之后,很快就进入了对函数的学习,函数的内容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同时又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定理之后,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以便深入学习函数的其他知识,从而准确掌握函数知识的本质和规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学好函数,为将来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1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函数学习从高一开始,面对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学习基础都不一样,理解能力也有不同,教师要及时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将要进行的函数教学做好准备,进入函数的教学时,要注意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各有不同这一现状,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充分挖掘每名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课堂认真听讲的同时,课后要多做练习、勤于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由潜入深,由易入难,逐步培养他们对学习函数的兴趣,建立起学好函数的信心.例如在讲解函数表达式时,教师可以举出两个例子:

例1 已知:f(x+1)=x-5x+2,求f(x). . )x(f,求一次函数=9x+1))x(f(f已知:2 例 可以让学生思考:有几种解法?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遇到的问题,再根据学生的疑惑去有针对性的解答,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成功的双向互动,一方面让教师及时掌握了备课时忽视的教学盲点,能够及时为学生答疑;另一方面又让学生进行了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在面对求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时,觉得很困难,容易产生退缩心理,认为自己不会就放弃了,教师在面对这种状况时,应该采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把题目设计成: (1)求出下列函数在n∈[0,3]时的最大、最小值:y=(n-1)2+1;②y=(n+1)2+1;③y=(n-2)2+1. (2)求函数y=n2-2an+a2+a,n∈[0,3]时的最小值. (3)求函数y=n2-2n+2,n∈[k,k+1]的最小值. 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知道知识是如何一步步由简入难递进的,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调动积极性. 2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交流――训练巩固提高――总结升华深化”四步教学法

摘要:本人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探索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交流――训练巩固提高――总结升华深化”四步教学法。真正落实了课堂教学中要求做到的减少“讲听”比例,增加“说做”环节,尝试“教评”改革,学生的参与度与自主学习的效益大大的提高,他们在学习探究活动中也体会到了真正作为学习主人的乐趣。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引导成果交流展示总结升华深化角色转化教学效益提高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改革阵地,结合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本人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探索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交流――训练巩固提高――总结升华深化”四步教学法。现将这一教学模式操作步骤与方法介绍如下: 一、载体:设计科学合理实用的导学提纲 “导学提纲”是“四步教学法”课堂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载体,它是在老师的适时指导和点拨下,让学生通过自主、互助和交流完成学习任务的教与学的工具。文本结构上主要包括“自学预习”“导领展示”“拓展迁移”“巩固提高”四部分,它是对传统的“学习讲义”或者“学案”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其中“自学预习”包括:“课标要求”“重点难点”“预习要求”等内容,“预习要求”一栏中既有知识性的规划,又有学习方法的点拨引领。落实“自学预习”,学生可自主高效有序地整体感知每一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并在“导领展示”导引下,高效自主地合作学习,达到“三个基本”目标要求:较为熟悉地掌握基本知识点、基本解决所要学习的重点问题、基本理清本课的难点与疑点问题以备课堂讨论交流解决。“导领展示”部分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本课基础知识的回顾,可以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或者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可因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选择。第二部分为“思考探究”题,“思考探究”题的设计要本着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进行,一方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辅助学习的“润滑剂”。“巩固提高”中题目的设计可适当增加部分情境实践性的题目,如可设计情境让学生当“演员”,用“演”的方法“演”活历史知识。 导学提纲设计编写的原则应体现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即在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前提下,使提纲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尽量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并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编写提纲时应注意的事项: 1.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从深度、广度等方面把握所要教授的内容,力争在设计提纲时做到灵活自如游刃有余地处理有关知识,达到宏观知识把握与微观知识处理的有机结合; 2.要善于创设利于挖掘学生潜力的“闪光问题”,也就是设计有探讨价值的“思考探究”题或“合作探究”题: 3.在导学提纲的设计理念中要体现学法和学习策略的导引。 4,强调导学提纲的产生应是“集体研究”的成果。 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教学感悟与体会,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教学成果,鼓励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经验 我是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普通的班主任。十几年来,我只是默默的为我的学生做着该做的一切,感觉并没有什么“经验”,有的只是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严格而又灵活的方法。当然要想取得好成绩,这和平时心血的付出是成正比的。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为经验,权当与老师们探讨和交流吧。 一、投身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实践 作为一名教数学的我来说,学习是首当其冲的事情,只有不断学习,在业务上过关,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从自身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提高着手,严格要求自己,从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抓起,对我来说还远远不够,我还常把困惑的问题记录下来,利用课余时间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寻找问题的最佳方法,直到问题解决的清晰明了。 二、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会听讲,会学习,会做作业。我经常告诉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法代替。 会听讲:即做好课前准备,细心倾听老师的讲解,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观察,认真做事,善于总结,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习,自我评价,高效率做事情等。我用自己的实践经历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了就会有用,不学就会落后,因此要经常提醒自己,要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从生活中学习。同时还要求学生做数学题时要准备演草纸,准备一次两次是件简单事,谁都能做到,关键是每次做题时养成习惯。 会做作业:先复习再做作业,不乱涂乱画,尤其对于计算题,学生往往容易出错,很多家长说”他会做,就是粗心”或”他很聪明,就是计算容易出错”等等,而我认为不只是单纯的粗心问题,而是计算方法掌握不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于是我采取每次只做2-4道计算题,一天一次,要求书写规范力争全对,这样量少学生做起来也不觉得困难,开始,学生每次做完我都批改, 表扬全对的学生,慢慢的学生逐步养成做题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计算出错率也基本没有了. 三、建立良好班风、学风,赏识激励,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发表时间:2013-01-25T16:59:06.42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2013学年8期供稿作者:庹延华[导读] 从新课程的实施以来,高中数学新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 重庆酉阳一中庹延华 从新课程的实施以来,高中数学新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新教材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亲和力”。用“问题与矛盾”来引导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问题性”。本套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随处可以见到“观察”“思考”“探索”以及用“问号性”图标呈现的“边空”等栏目。例如《数学4》中,仅“思考”栏目就设置了32处,“探究”栏目设置了23处。 使用新教材,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我们教师更是要在如何上好探究课上下功夫。 首先:为了能够落实好新课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这是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揉合。 其次:现代的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新型的课堂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线,精心设计各种教案,尽可能多让学生尝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更多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似真的学习与探索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同时,探究性学习无疑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手段。那么我们怎样实施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为学生营造“乐学、趣学”的思维环境。创设良好的问题环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让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二、创设一个平等、自由的思维情景空间 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教学必须为发展做准备,或至少给一点发明的尝试,无论如何,教师不能压制学生中间发明的萌芽。”比如在讲授集合的概念时,可以为学生列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集合的例子,更多让学生列举许多现实生活中集合的例子。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契机,接着讲授集合的定义,概念给出后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集合的实例,将评价权也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言大胆发表个人的见解,老师适时的给同学们的发言做个点评。教师还能从学生那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极大的丰富了以后的教学素材,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当今教育所希望达到的。 三、深化理解,引申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操作法等方法。而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要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在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学习知识。总之,“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四、打破定式 解决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方法,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打破定式,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的问题探究式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所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均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索能力是长期的、日集月累的,应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索能力,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处理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和培养与之相关的各种能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提问题,提,好问题,提好问题。数学的教学是思维的教学通过一个具体事例让我们也不得不去想我们究竟教了多少思维的方法给学生。人云亦云不会思考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