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青岛版)

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青岛版)

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青岛版)
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青岛版)

青岛版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算法基础知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青岛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内容,本节课内容包括算法的概念、算法的描述、算法的优化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取问题形成算法描述、掌握流程图的概念,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算法意识,能够运用算法相关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看商品猜价格”的游戏或者其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入手,提炼出算法的概念,即解决问题的方法。算法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教师在讲解时,不可简单地一句带过,可以多举实例或利用课件的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引导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出来。其中,自然语言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流程图,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烧水泡茶”的实例,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理解算法优化的意义。这样,学生在对算法已有了充分的理解之后,更容易掌握算法的优化。这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出算法优化的例子,引导他们做个细心的人,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能力以及通过算法优化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最后给出两个练习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描述算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利用算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2) 能够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3) 能够对算法进行择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设计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算法分析的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算法的理解。

难点: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看过《幸运52》,其中有个游戏“看商品猜价格”找位同学来说说这个游戏规则。

生:主持人给出一款商品,由游戏者来报价,如果给出的价格高出实际的价格,主持人就说高了,游戏者继续报价,直到报出正确的价格。

师:今天我们也来玩下这个游戏,找两位同学分别来扮演主持人和选手

出示商品,价格在0~8000元之间

解决这一问题有哪些策略?哪一种较好?

解:第一步:报4000

第二步:若主持人说“高了”,就说2000,否则,就说6000

第三步:重复第二步的报数方法,直至得到正确结果

二、新授

1、算法的概念

这一系列活动实际上就包含了算法,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括号内后括号外、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

出示课件趣味数学题:

两个大人和两个小孩渡河。渡口只有一条小船,一次只能渡过一个大人或两个小孩。他们四人都会划船,都不会游泳。

师:同学们现在都想一想,怎么渡过河去?请写一写你的渡河方案。

三分钟后,找学生回答

师:有谁设计好了方案?

学生回答

总结概念

师:我们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称之为算法。

2、算法的表述方法

师:如何去设计算法呢?设计的算法又怎么表示呢?大家看到了,算法的设计分两个内容,一是寻找一种方法;二是描述一下实现这个方法的步骤。刚才我们已经用语言的形式描述过了渡河的算法。我们把这种通过语言描述的方法称为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师:同学们思考下语言描述法有什么优点?又有哪些缺点呢?

生答

师总:自然语言描述算法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问题,描述的方式简单

自由,语言描述详尽清楚,让人易于理解。但也有缺点,描述的越详尽,就显得越繁杂,不够直观简洁。

师:为了更直观的描述算法,人们设计了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出示算法的流程图描述元素。

师:我们来看一例子

放幻灯片,并简单分析求一元二次方程算法流程图。

3、算法的择优

师:处理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算法,采用什么样的算法更简单、方便呢?

放幻灯片,出示例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烧水泡茶”。

师:根据你自己的日常经验,请设计一个算法让客人最快的喝上茶。

三、练习(大显身手)

题目:如果你家在舜泰苑小区,你要外出购物,需要到红星菜市场买肉、菜,到赛玛特超市采购副食,到太东服装店买衣服。请你讲一个购物的算法。并用流程图来表示。

四、小结:

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依赖于算法。只有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即算法,并用计算机能够接受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计算机才能够解决问题。

第2课利用E语言解决高斯问题

教材分析

很多计算机编程语言涉及大量的计算机英文术语,在学习的时候势必会感到吃力。可喜的是,我们有自己的汉语编程语言——E语言,可以用汉语语言来书写代码,解决算法的编程问题。初二下学期开始接触E语言编程问题,开始可能会有点困难,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逐步了解和使用E语言。

本节课利用E语言程序解决高斯问题,是学生在了解和认识E语言开发环境后,以高斯问题这个典型例子作为载体,让学生掌握E语言控件的添加与删除操作,熟悉E语言基本输入输出语句。通过对用E语言编写程序的了解,学会使用国产软件,支持民族产业,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和认识E语言开发环境。

2、技能目标

①掌握E语言控件的添加与删除操作;

②熟悉E语言基本输入输出语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E语言是国产软件,通过对用E语言编写程序的了解,学会使用国产软件,支持民族产业,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利用E语言设计高斯加法器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示范操作法、成果展示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E程序作品范例、导学稿;

学生:1、预习导学稿;

教学过程

课前大屏幕出示:课件首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相信同学们对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计算的1+2+3……+100累加和这个问题都很熟悉,谁能告诉大家高斯当时是如何计算的吗?

大屏幕出示:看看谁算的最快?

1+2+3+4+......+15= 1+2+3+4+ (43)

1+2+3+4+......+69= 1+2+3+4+ (81)

师:(生回答结束之后)同学们刚才计算的很正确,速度也很快!看得出来,同学们数学学的很好。谁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用E语言开发一个简单的计算器,让它帮助我们解决计算高斯问题。

大屏幕出示:学习任务利用E语言设计高斯计算器

< 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师简要介绍利用E语言设计好的高斯计算器使用方法。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与探究

一、高斯问题的分析与流程图表示

1+100=101

2+99=101

3+98=101

4+97=101

……

49+52=101

50+51=101

101×50=5050

下面先找同学演示一下启动E语言开发环境的方法。

认识E语言程序操作界面。请同学说一下各个部分的名称。师强调:工作夹、组件箱、程序窗体、状态夹的作用。

二、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1、任务分析

根据高斯数学问题流程图确定所需组件。

两个编辑框(放自然数N、累加和S)

一个按钮(被单击时激发代码)

两个标签(注明自然数N和累加和S)

2、设计界面

标签组

编辑框组

按钮组件

修改各个组件名称。单击各组件,然后在开发窗口工作夹中单击属性页面。

标签1的名称和标题分别为“自然数N文字”、“自然数N”

标签2的名称和标题分别为“累加和S文字”、“累加和S”

编辑框1的名称为“自然数N”,编辑框2的名称为“累加和S”

按钮的标题为“计算”

换命令

到数值(): 将非数值型的数据转变成数值型数据

到文本(): 将非文本型的数据转变成文本型数据

= 赋值号

在E语言中,乘法运算符号是“*”,除法运算符号为“/”

3. 书写算法代码

双击“计算”按钮为按钮1被单击书写响应代码,即算法代码。

4、运行程序验证计算结果

单击工具条上的按钮或菜单栏上的运行命令,程序就会运行。

师强调如出现错误,程序会在状态夹中提示。

三、实践与创新

根据自己的喜欢,设计一个自己满意的窗体界面。并在窗体内放臵一幅你喜欢的图片,运行看看效果。

四、本课小结

1、认识E语言开发环境

2、掌握E语言控件的添加与删除操作

3、熟悉E语言基本输入输出语句

4、理解转换命令:到文本()、到数值()的含义

练习题

1、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一个满意的窗体界面,并在窗体内放臵一幅你喜欢的图片,运行看看效果。

2、阅读E语言开发环境自带的E语言知识库,尝试自己写一个简单的四则运算程序。

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开始学生学习E语言这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可以用汉语语言来书写代码,解决算法的编程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但由于刚刚接触E语言,因此在理解算法代码上有一定困难。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这就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多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逐步了解和使用E语言解决一些算法的编程问题。

第3课 E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来自《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1单元《算法思想初步》,第3课:E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教材上是以设计计算“1+2=?”为例,介绍的简单E程序的制作过程。通过这个最简单的程序制作让学生了解变

量、常量及数据类型;学会赋值语句的输入、输出的方法;并会使用“到文本()”、

“到数值()”程序语句转换数据类型。

课本设臵这个简单程序,由简单到复杂,但是发现大部分学生感到1+2=?还用编程序算吗?感觉很滑稽。所以我就巧妙更改了本课题为“E 语言开发简单计算器”,详细的剖析例子,向学生作具体的演示、讲解和分析,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增加感性认识。或许有些夸奖,但能充分引导学生去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电脑操作技能已经比较熟练了,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但采用“加法器(即计算任意两个数相加)”作为入门的例子的实例。这个实例学生数学中熟悉,又很简单,所以对于学生设计一个“加法器”的应用程序的难度已经不高,已经适合练习。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适当增加一些有难度的思考题,让他们去主动探求答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加法器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互相讨论、教师加以辅导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变量、常量及数据类型;

2.学会赋值语句的输入、输出的方法;

3.学会使用“到文本()”、“到数值()”程序语句转换数据类型。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设计加法器并逐步完善成简单计算器,培养学生知识知识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及协作精神。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尝试设计小程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习E语言的兴趣与信心。

重点、难点: 设计加法器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示范操作法、成果展示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E程序作品范例、下发导学稿;学生:1、预习导学稿; 2、启动E语言。

教学过程

课前大屏幕出示:课件首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组图(从古至今人类使用的各种计算方式)

引出课题:用E语言开发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大屏幕出示:课件 1、课题 2、学习目标 3、闯关游戏

4、颁奖台

5、顺利闯关方法

二、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一)编写加法器

1、问题分析

加法器:A+B=C 任意两个数相加,求结果。

据算法,绘制流程图。确定所需要的组件:生说:

师:适当点评鼓励!(颁奖)。

2.界面设计

这里我们做一个非常简单的界面,三个标签,三个编辑框,一个按钮。

全体上机实践探索小组协作学生示范、师评价鼓励

师讲解:变量、常量、数据类型、转换命令、赋值语句的概念。

com:vml"/>

3.加法器代码编写

①插入变量表:如右图:

②程序代码的意思:

逐行分析程序代码的含义。

4.小结:程序设计的实现步骤

(1)分析问题,理解任务;

(2)确定界面所需组件及每个组件的作用,设计出程序界面;

(3)确定关键代码;

(4)确定关键代码应该写在什么组件的什么事件里。

(二)开发计算器

1、举一反三、分组研发

分组研发减法器、乘法器、除法器

提示:开发计算器是在加法器的基础上,同理设计中来的。操作方法相似,在代码编写上,改下代码编写中的运算符号即可。

2、学生演示并解说其操作:

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在操作如有错误,找其他同学指出并提出建议。

找生示范减法器的制作过程,师评价鼓励,再分别找生示范其它组成员的程序作品乘法器、除法器。

3、应用方法、解决问题(规范操作)

大屏幕出示:课件简单计算器的各个代码;

并在演示中解说操作过程,强调注意的地方。

请同学们继续完善自己的计算器。通过实践,反复领会,突破重难点。

全体学生上机实践,教师巡视,并做个别辅导。

4、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选学任务:开发计算圆面积的小程序

5、作品评价、颁奖

谁愿意把开发的计算器展示给大家?评价作品。(颁奖)

6、小结:很好,我们已经成功开发了简单计算器。

鼓励示范学生并颁奖,评出程序设计最棒小组和“小小程序设计师”!

四、课后探索:开发计算圆面积的小程序

五、课堂小结

(一)知识归纳:

1、变量、常量与数据类型;

2、赋值语句、输入、输出的方法;

3、转换命令:到文本()、到数值();

4、简单计算器的编写。

(二)程序设计时的实现步骤:

(1)分析问题,理解任务;

(2)确定界面所需组件,设计出程序界面;

(3)确定关键代码;

(4)确定关键代码应该写在什么组件的什么事件里。

六、教后记:_

第5课循环结构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出版社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1单元算法思想初步第5课循环结构的内容。循环结构与顺序结构、分支结构是E语言中很重要的编程结构,能大大提高程序的效率,减少运算次数。

很多计算机编程语言涉及大量的计算机英文术语,在学习的时候势必会感到吃力。可喜的是,我们有自己的汉语编程语言——E语言,可以用汉语语言来书写代码,解决算法的编程问题。初二下学期开始接触E语言编程问题,开始可能会有点困难,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逐步了解和使用E语言。

本节课利用E语言程序解决九九乘法表中计算和输出问题,是学生在了解和认识E语言开发环境后,以九九乘法表问题这个典型例子作为载体,让学生掌握E语言程序的循环结构,利用循环结构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对用E语言编写程序的了解,学会使用国产软件,支持民族产业,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循环结构在算法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

①学会在程序设计中利用循环结构有效地解决问题;②理解算法优化的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待同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一、概述:

本课是青岛出版社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1单元算法思想初步第5课循环结构的内容。循环结构与顺序结构、分支结构是E语言中很重要的编程结构,能大大提高程序的效率,减少运算次数。

很多计算机编程语言涉及大量的计算机英文术语,在学习的时候势必会感到

吃力。可喜的是,我们有自己的汉语编程语言——E语言,可以用汉语语言来书写代码,解决算法的编程问题。初二下学期开始接触E语言编程问题,开始可能会有点困难,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逐步了解和使用E语言。

本节课利用E语言程序解决九九乘法表中计算和输出问题,是学生在了解和认识E语言开发环境后,以九九乘法表问题这个典型例子作为载体,让学生掌握E语言程序的循环结构,利用循环结构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对用E语言编写程序的了解,学会使用国产软件,支持民族产业,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目标分析

4、知识目标

了解循环结构在算法中的应用。

5、技能目标

①学会在程序设计中利用循环结构有效地解决问题;②理解算法优化的基础知识。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待同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初二学生,对多媒体大屏幕环境下的课堂环境非常熟悉;

2.学生在学习本课以前,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及简单的赋值问题等E语言的基础知识。

3.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思维活跃,对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这一课程兴趣很高;

4.初二学生形象思维、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抽象认识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学中宜选择学生熟悉的,易懂的实例引入。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纳入知识系统。主要体现在两部分:

1、循环结构的概念分析和框图的得出过程,主要为启发探究的教学方式完成。

2、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及对引例的分析过程,主要由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完成。

另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框图的书写节省时间,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电子白板环境。

六、教学过程实录:

教学流程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九九乘法表,个别学生回答。再让学生阅读“阅读与思考”,让学生知道九九乘法表的来历。提出中心任务——用语言程序编写九九乘法表。

教学处理: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心任务,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引导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定义变量、常量、运算符、公式、赋值知识进行复习。

(二)发现问题,探究新知

1、循环结构定义:在算法中,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过程。

2、观察分析九九乘法表的排列特点,指导学生分类:一行、第1行,第9行、进而到第1列进行全面分析。

教学处理: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学生合作探究方式完成流程图绘制、程序界面的创建、代码的生成。

每四人为一组,教师参与到学生研究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点拨帮助,最后由学生展示自己的流程图。然后教师展示正确流程图: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及协作沟通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画流程图的能力。

3、循环结构概念的理解:

(1)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循环初始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

(2)循环结构的算法流程图

(3)当型循环与直到循环的区别

教学处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刚刚得到的程序框图,给学生2分钟讨论交流时间,让大家互相沟通,从而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最后由学生说出以上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对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同时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创建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4、变式探究:

探究1:再观察列,如第1列等如何编写程序。

探究2:中心任务的逼近。

(三)、类比探究,拓展知识

变式1:结合练一练2探究。

此例可由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师生共同点评完成。

设计意图:

①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值

②确定循环体

③确定循环终止条件。

(四)、同伴互助,沟通发展

实践创新——大显身手。

设计意图:通过同伴互助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沟通发展,有助于及时查漏补缺,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五)总结归纳

鼓励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其他学生补充。

设计意图:是帮助同学认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精神。

七、总结与评价:

1、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本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课后,通过作业来评价反馈。

2、教师的教学反思

(1)内容的安排与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

(2)教法的安排是否恰当?

(3)目标完成情况如何?

(4)成功的地方

(5)不足与问题:

(6)想法:

练习题

1、如果被乘数是9,那么这行是怎样输出的呢?现在我们把这一行的输出变成一列的形式输出,又会得到近似于表中的哪一部分呢?

2、分析表中第9行被乘数和乘数的关系。注意观察如何通过行与列的变化以及被乘数和乘数位臵的变换来输出九九乘法表里的其它部分。

3、能不能把九九乘法表中的数字其他图案,并利用循环体和画板定位写出方法,通过计算机编写程序实现输出呢?

4、请在屏幕上输出以★为基本图案的三角形,参考图案如下图所示。

★★★

★★★★★

★★★★★★★

第6课《枚举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枚举法求解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重点是如何从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构造枚举的框架,使学生能真正消化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本课就通过“张邱建百钱买百鸡”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用枚举法解决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枚举法在算法中的应用,学会利用枚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并能对枚举的范围进行优化;进一步理解算法优化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用易语言的循环语句实现穷举策略,编写解决问题的程序并编译通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待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案的问题,尝试使用枚举法来实现问题的求解,并尽可能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优化。

(二)内容分析

重点:枚举策略算法的理解,循环嵌套语句的使用

难点:枚举策略的现实。

(三)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完了第一单元程算法思想初步,对易语言编程环境,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的使用已经有所了解。对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也有所了解。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了循环语句后,应用循环语句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目的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循环控制流程“变量循环首”命令的用法。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易语言的一些命令的使用,但前面的学习,学生更侧重语法的学习,因此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基本语法后,培养学生应用易语言的这些命令来实现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任务驱动、讲授、探究、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生讨论-----探究问题;师生一起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练习-------巩固——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中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他的《算经》中提出了著名的“百钱买百鸡问题”:母鸡每只3元,公鸡每只2元,小鸡每只0.5元,计算一下,如何花100元钱买100只鸡,并保证公鸡、母鸡、小鸡都要有,各买多少只?(学生思考)(二)小组协作,自主探究

教师:同学都很棒,现在我们先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一位代表来讲解一下你们如何分析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问题(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小组协作完成)

我们不能一下子就能得到100元如何买100鸡。但是题意给出三种鸡的单价已知,总的钱数已知,那么要满足百钱买百鸡,就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即

1、母鸡数量+公鸡数量+小鸡数量=100只。

2、3*母鸡数量+2*公鸡数量+0.5*小鸡数量=100元。

所以此问题可归结为求这个不定方程的整数解。

[提问]:这解确定吗?(学生:不确定,有多个答案)

教师: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枚举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什么是枚举法呢?

给出枚举法定义:枚举法是把问题的所有可能结果逐一试验,筛选出符合条件要求的结果的方法。枚举法是利用计算机速度快,精确度高的特点,对要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情况,一个不漏地进行检验,从中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三)利用枚举解决办法,根据“百钱买百鸡”程序流程图,用易语言写出循环嵌套结构程序代码,求解。(小组协作,教师引导,完成任务)核心程序段:

变量循环首 (1, 100, 1, 公鸡)

变量循环首 (1, 100,1, 母鸡)

变量循环首 (1, 100,1, 小鸡)

如果真 (母鸡×3 + 公鸡×2 + 小鸡×0.5 =100 且母鸡+公鸡+小鸡=100)

列表框1.加入项目(“母鸡有”+到文本(母鸡)+ “只;”+“公鸡有”+ 到文本(公鸡)+“只;”+ “小鸡有”+ 到文本(小鸡)+“只;”)

变量循环尾 ()

变量循环尾 ()

变量循环尾 ()

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展示“百钱买百鸡”程序运行结果。

[提问]上面的程序段,循环体条件语句要执行多少次?能不能在此程序中加上循环计数结果输出到屏幕上?

(学生交流,小组积极探讨)

最后学生回答:

(四)优化程序

教师:利用枚举策略编制的程序,其运算量一般是很大的,因此如何提高算法效率是穷举算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提问]1、上面的程序段,循环体条件语句执行的次数是惊人的,能否根据题意更合理的设臵循环控制条件来减少这种枚举和组合的次数,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分析呢?

(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若全买公鸡最多买50只,显然公鸡的值在0~50之间;同理,母

鸡的取值范围在0~33之间,小鸡的数量=100-公鸡-母鸡,引导学生思考还能更优化程序吗?

变量循环首 (1, 50, 1, 公鸡)

变量循环首 (1, 33,1, 母鸡)

小鸡=100-公鸡-母鸡

如果真 (母鸡×3 + 公鸡×2 + 小鸡×0.5 =100 且母鸡+公鸡+小鸡=100)

列表框1.加入项目(“母鸡有”+到文本(母鸡)+ “只;”+“公鸡有”+ 到文本(公鸡)+“只;”+ “小鸡有”+ 到文本(小鸡)+“只;”)变量循环尾 ()

变量循环尾 ()

[提问]优化后的程序,循环体语句执行多少次?与优化前减少了多少次?

学生分组修改程序,解决问题:

总结学生程序编写的情况,给予适当评价!

(五)总结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枚举法”概念.和基本步骤

概念总结:有些问题的解可以用公式,或者按一定的规则、规律求出时,只要把这些规则用计算机的语言写出,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但也有些问题,像“百钱买百鸡”问题一时难以找到规律或公式,或者根本没有公式可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运算的特点,用枚举策略来解决。

所谓枚举策略(也称枚举法)指的是从可能的解的集合中一一枚举各元素,用题目给定的检验条件判定哪些是无用的,哪些是有用的。能使命题成立,即为其解。

基本步骤:分析要素关系——》抽取数学模型——》建立解析式——》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结果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将指导学生如何从特殊现象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六)课后提高

编程求下列各式的值:

1、101+102+….+1001

2、1+(1+2)+(1+2+3)+....+(1+2+3+. (2009)

(八)教学评价

练习

编程求下列各式的值:

1、101+102+….+1001

2、1+(1+2)+(1+2+3)+....+(1+2+3+. (2009)

教学反思

1.本课主要锻炼学生对于循环语句的理解程度,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程序的初二的学生来说,要灵活运用编程语言,选择优秀的算法,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本节课最重要的是分析问题思路要清晰,总结出穷举策略。算法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本课重点是算法的讲解,对程序的实现,易语言的操作没有做重点讲解。当然算法的现实也很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对易语言的一些基本操作和语法比较熟练,才能保证本课目标的实现。

第2单元 vb程序设计

第1课大熊猫的两个愿望

教材分析

本教材在本堂课中讲解过于笼统,在课程安排的第二步“运行程序”中,它要求打开“现存”中的“大熊猫的两个愿望.vbp”工程,其实,在我们教学安装的VB程序中没有这个工程。而且后来又继续讲解各种控件,笼统,其实不如运行范例教学法,教给学生制作一个“大熊猫的两个愿望”的程序,既讲解了各种控件,而且让学生在简单实例中制作程序的乐趣,我本节课就是这样设计的。

阅读与思考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也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憨态可掬的模样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你知道大熊猫的两个愿望吗?我们用VB编程将这两个愿望展示出来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VB界面,能说出窗口中构件的名称。

2.了解常用的控件,会添加、删除控件。

二、技能目标:

1、学会对Label控件、CommandButton控件的字体属性进行设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认识WPS文字处理软件 【教学设计思想】:在初一年级中,已经学习了《用计算机写作》(写字板),同学们已经树立起了文字处理的相关知识。这一节再来学习另一种文字处理软件——WPS。在学习WPS软件时,应该让学生对WPS有整体的认识,树立学生热爱国产软件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WPS软件的启动、退出及窗口的组成。 (2)了解WPS中的菜单的简单使用。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启动、退出WPS的技能 (2)培养学生使用WPS进行文字排版技能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的兴趣 (2)提高学生对国产软件的热爱之情,树立爱国之心 【教学重点】:(1)WPS的启动、退出 (2)WPS窗口的组成 【教学难点】:WPS的菜单及快捷工具的使用 【教材及学生分析】:在初一年级中,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文字处理软件,比如写字板,具有了文字处理的相关概念。而WPS作为一种国产文字处理软件,更应该让学生掌握。所以这节课要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的相关知识,同时树立热爱国产软件的信心。 【教学媒体】:教学文档、WPS软件、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内容及教法设计】:老师以引导、提示为主,层层深入,讲述WPS软件相关知识、启动、退出。

第二课用WPS写作 【教学设计思想】:在上一课,已经学习了WPS的启动和退出,对WPS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在用WPS进行写作时,还有很多的细节知识还有待进一歩学习。所以在这一节中,就来学习WPS中文字的录入、编辑、排版操作。在学习这一节知识时,有的知识学生比较熟悉,就略讲,重点在学生感到陌生的地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WPS软件中文字的录入、编辑 (2)掌握WPS中文档的排版操作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熟练地输入文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文字排版的技能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 (2)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WPS软件中文字的录入、编辑 (2)WPS中文档的排版操作 【教学难点】:WPS中文档的排版操作 【教材及学生分析】:在第一节中,已经学习了WPS的启动、退出等相关知识,但学生对WPS中的许多知识还不了解。这一节的内容比较繁琐,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学起来也许没有问题,但对于较差的学生,也许就很吃力。所以,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的内容作为重点讲授,甚至还可将此节内容分作两节课来讲解。 【教学媒体】:教学文档、WPS软件、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内容及教法设计】:老师以引导、提示为主,层层深入,讲、练相结合。讲述WPS中文字的录入、编辑、排版。 【教学过程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为了打造特色课堂,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四川版初中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课型】新授课(本班教室) 【教学内容】 1. 分析本册教材,明确学期计划及学习内容。 2.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本学科的学期计划及学习内容。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4.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分类。 ※技能目标: 1.根据学期内容,确定自己操作提高的方向。 2.根据网络概念及组成要素,知道组建网络要做哪些事。如果身边碰巧有这种需要,自己可以参与其中。 3.能恰当地将身边的一些网络进行归类。 ※情感目标: 1.激发兴趣,让自己的学习能够有的放矢。 2.通过网络的功能及发展,明白分享与合作对学习工作的影响。 3.科技领先是一个国家、民族决定其国际地位的重要砝码,激励学生要有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期计划及内容介绍,让学生知道要学些什么,应该怎么来学。 2.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要素。 3.能列举出身边的网络环境并恰当归类。 【学生分析】 对“网络”这个词,更多的同学会把它的概念缩小理解为“互联网”,我们这一节课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概念,知道其功能和分类。相对于其它知识、技能,本课内容应该有90%以上的学生是在同一起跑线。 【教学过程】 同学们,欢度了一个祥和的春节,在春暖花开的新春季节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学期。让我们翻开这本崭新的教科书,先来了解一下,这学期,《信息技术》课会做些什么? 一、学期内容及计划 (通过引导,浏览目录,明确学习内容) 计算机是我们信息技术课上必不可少的工具,对它的使用和操作我们也相当的熟悉了。可是,在现代的信息社会,分散在各处的孤立的计算机就好像一个“光杆司令”,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我想请问一下,你们有听说过“地球村”这个名词吗?“地球村”就是比喻人和人之间、城市和城市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突破了时间、空间距离,就好像同处于一个小小的村落一样。 这是如何办到的呢?真是要感谢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日益增长的今天,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快速、经济的信息交换手段。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呢? 二、计算机网络 我们处在信息社会,信息的来源也很多,我想请同学们就自己听说的,看到的,想象的相关内容来谈一谈自己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罗春花

第一课小海龟画正三角形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small basic语言,了解其基本的操作使用方法。 2、理解什么是对象及其属性、操作方法。 3、认识“Turtle”对象,掌握其属性、操作方法。 4、掌握使用small basic命令(语句)画正三角形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使用对象的属性、操作的方法; 难点:理解对象及其属性、操作。 教学方法: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Small Basic 二、命令的分析 三、实例教学(教师演示) 四、学生动手实践 1、经过自主练习,同学们能够成功运行程序吗?最终画出什么图形呢? 2、不成功的话,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呢?为什么呢?该如何解决呢? 五、深入学习

1、思考问题: A、小海龟能不能在窗口的任意位置画三角形? B、小海龟能不能“爬”快点? C、小海龟开始“爬”时,头能否不垂直向上,能否改变方向? 2、属性、操作的学习 3、实例教学 六、自主练习 任务: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习的Turtle属性和操作,自己动手试一试,画出各种图形。 七、学生演示 八、总结

第二课小海龟画彩色正五边形 教学目标: 1、理解变量及其命名规则 2、掌握变量的赋值及变量的应用 3、认识”GraphicsWindow”对象及常用属性设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变量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赋值语句,不要将赋值语句和数学中的等式混为一谈。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1、小海龟画一个正三边形。 2、小海龟画正五边形 命令:命令: 2、疑问? ◆小海龟画正五边形的方法与画正三边形的方法相似:画一条边,旋转一定的角度,然后 再画一条边,旋转一定的角度……直到画完。然而,两者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边数和旋转的角度。假如小海龟要画正N边形,需要修改旋转的角度,以及画的边长的大小,这时候一个一个地修改,会不会很麻烦呢?为了简化工作,对于边长的大小和旋转的角度,我们能否分别用代表未知数的“符号”来表示呢? ◆比如:Turtle.Move(100)中的“100”能否用未知数“Length”来表示呢? 二、变量 1、变量: ◆1、我们将程序中代表某个值的符号称为“变量”。 ◆2、变量是程序用来保存数据的。

2018新青岛版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初识WPS文字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我们常常做黑板报,那大家会做电子板报吗?先来欣赏下列电子板报作品,看看都用到哪些素材? 2.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一个制作电子板报的软件《WPS文字》,先来学习第一节课《初识WPS文字》。 (课件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启动WPS文字 法一:单击系统桌面上的“”按钮,从弹出的列表

找到“WPS 文字”。 法二:双击桌面上的“”图标 2.认识《WPS文字》界面 《WPS文字》界面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编辑栏等部分组成。 3.输入文本 (1)输入英文 (2)输入汉字 按主键盘上的“+”键和“-”键可向后向前翻页选取汉字。 (3)输入符号 (4)输入大写字母 4.保存文档 单击“WPS文字”按钮,在下拉列表中选择“保存”或“另存为”命令。 5、退出程序 单击标题栏右侧的“”按钮,关闭程序。 三、巩固提升 使用《WPS文字》编辑文档时,我们可以使用“开始”选项卡中的“拼音指南”命令给文字添加拼音。

四总结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第2课文字编辑有妙招

一、谈话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WPS 文字,输入文本,并保存起来,实际上保存的文本还可以再打开。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WPS 文字,《文字编辑有妙招》。 (课件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打开文档 单击“WPS文字”,选择“打开”命令。找到文档所在的位置,选择并打开文档。 2.编辑文字 (1)插入文字 将光标定位在要插入文字的位置,用键盘输入文字。 (2)选中、删除文字

(3)复制文字 选中要复制的文字,单击“开始”选项卡中的“复制”按钮。 (4)查找、替换文字 三、巩固练习 1、将光标定位后,按退格键可以删除()的字符;按删除键可以删除()的字符。 2、要删除一段连续的文字,可以()。 3、怎样实现文字的移动?文字的移动和复制再操作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四总结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初中二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初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 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 人工处理 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 三、小结: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 四、学生练习: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 1、通信技术的应用 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 科学处理 数据处理 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

办公自动化 人工智能 多媒体应用 网络应用 三、小结: 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练习: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由那些技术组成? 什么是通信技术? 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那些领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目的:了解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通信技术的发展 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小型化 网络化 4、生物计算机 三、小结: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四、练习: 1、计算机发展经历了那几代? 2、计算机向什么方向发展? 3、我国计算机发展的情况怎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及其基本结构,知道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教学过程: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下)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 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

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初步掌握网页制作(frontpage2000)的一些基本操作,学会制作简单的网页。 3、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的技能。 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及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三、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本计划针对八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powerpoint、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2)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是使用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编写组出版的八

青岛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际。 三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及其具体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该课在多媒体教室上. 五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比喻法 六教学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板书)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在初中我们学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从现在起我们要继续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请看(蓝底白字投影) (教师)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世纪之交,千年更迭,人类进入了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 哪我们看一下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打出投影片,此投影内容的说明如下)谈到信息技术那我们就要谈“信息” 一:什么是信息?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从上到下打开)

1、什么是信息? 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 比如我有一个科技成果,它是以文字或语言的方式表示的,是一条信息,知道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信息是一种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但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不同的是物质和能源使用后减少,信息使用以后却不会减少,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 就越大,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B: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信息不存在的例子(设问)。不论你说不说话,睡不睡觉,你都给别人一个信息。由于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信息是事物运的状态和方式,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C:信息也会过时 (提问)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总结: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及时获得和利用信息,这样才能体现信息的价值。 D:信息离不开载体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不是事物本身,因此,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借助某种符号和物体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同一信息还可以借助不同的载体来表现。比如新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来表现。信息离开载体就不能存储和传递。掌握了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对信息进行观察、了解和利用这就是信息活动,它与我们的是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二:信息活动(板书)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递(板书)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以百叶窗形式打开) 在此可以让一位同学上来指出计算机的各个部位。(检测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 计算机从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处理各种声音及影像信息,从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计算机向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3:计算机网络请看(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同时配解说) 可通过作图加比喻法。讲述此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完整word版)2018青岛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备课

第1课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一.探究学习 1.了解“机器人”一词的起源。 2.了解机器人的定义。 3.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4.了解机器人的种类。 5.寻找身边的机器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机器人文化。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机器人技术是人类伟大的发明。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机器人技术。2.要点点击 初识机器人 问:机器人的英文怎么说? 机器人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捷克科幻作家小说中。 中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一名学生朗读定义内容。 教师对个别词语解释。 学生理解概念。 问: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你知道是哪三部分吗? (大脑、身体、动作) 交流分享: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实践应用:动手画出你想象中的机器人的样子。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问:机器人的发展是怎样的呢? (迅速了不起) 认识三代机器人。 第一代:示教再现型机器人。 特点:固定路线重复动作 第二代:感觉型机器人。 特点:获取简单信息做出简单判断和调整动作 第三代:高级智能机器人。 特点:充分识别功能根据指令和判断结果自动确定适应的动作交流分享:学生看书,问:你从插图感觉到了机器人的更新换代了吗?实践应用:说一说你了解的机器人。 机器人的种类 学习机器人的分类方法,然后分别静心学习。 学生翻开信息技术课本第6页,学习按用途分类。 交流分享:机器人可以怎样分类? 实践应用:未来世界,机器人还可能出现哪些类型呢? 3.总结

第2课机器人的组成 一.探究学习 1.了解机器人的组成部分。 2.了解Arduino机器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Arduino机器人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机器人的组成部分大致相同。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2.要点点击 机器人的组成部分 师:机器人也和人一样拥有器官。 学生看第10页图片。 机器人的“大脑”-------主控制器。 机器人的“眼、耳、触角”-------传感器。 机器人的“手”--------执行器。 机器人的“足”--------驱动器。 阅读第11页红色区的内容。 教师解释。 交流分享。 实践应用:说说你见过的机器人组成和功能。 解剖我们的小机器人 问:Arduino机器人是什么? 学生看图片,感知。 师:想要自主制造机器人,可以从Arduino开始。 学习信息技术课本12--13页,Arduino机器人的各部分。Arduino的主控制器(大脑)。 传感器(眼、耳、触角)。 执行器(手)。 驱动器(足)。 交流分享:Arduino的主板由哪些部分组成? 实践应用:尝试拼装Arduino。 3.总结 给Arduino一个评价吧!

八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 (2)

第一单元担任健康观察员 活动1:收集健康数据 课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和沟通能力。 (2)学会简单的编辑、修改工作表。 (3)正确输入数据,保存文件。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信息收集的过程。 (2)掌握一定的电子表格规划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同学们严谨的学习和工作作风,认真他细地完成活动任务。 (2)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相互了解,学会关心同学。 (3)引导学生关注和重视健康,及早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体育锻炼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对应问卷调查的数据项目,设计好电子表格的栏目名称,正确无误地输入班级同学的各项身体健康数据。 2、教学难点: 复制、修改第一单元保存的“班级评比表”,建立本单元需要的班级同学名单表。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从儿童时期迈入青春期的黄金阶段,这一阶 段的成长和发育状况,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在班级中,稍微留 心就会发现,许多同学都有了一些生长方面的变化。有的同学

明显长高了,也更健壮了;也有些同学因为营养结构不合理,又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形态很不令人满意;也有的同学因为用眼不卫生,不知什么时候就配上了眼镜……上节课给每位同学发放了身体健康调查表,这节课要求同学们把上节的调查的各项数据输入到Excel电子表格中,这节课任务的完成影响到后面我们几节课的完成。 【新知探求】: 任务一:建立班级名单表教师演示:教学步骤: 1、打开上一节课的检查统计表,复制上一节课的编号和姓名两列; 2、新建工作簿,粘贴编号和姓名; 3、修改工作表:双击左下角的位置的sheet1表名,改为“身体健康数据收集表”; 4、删除一些不要的行; 5、排序:按编号进行排序,完成班级编号和名单表的建立; 6、保存所做的“身体健康数据表”。 任务二:设计统计项目 学生按照课本上加工坊的内容操作: 1、为“身体健康数据表”添加项目,在编号和姓名的列后添加性别、左眼视力和右眼视力,身高、体重,如: 2、在第一行前插入一行,为了添加标题; 3、用常用工具栏上的“合并居中”按钮合并A1:H1的所有单元格,输入表题“八(3)班同学身体健康数据收集表”; 4、选中整个工作表,设置单元格文字居中。 5、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保存工作薄。教师演示: ? 插入行和列,删除行和列的操作(鼠标右击,快捷菜单中进行操作)。? 设置单元格文字居中(鼠标右击,快捷菜单中进行操作)。 任务三:输入调查数据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将班级同学各项身机健康数据输入到“身体健康数据收集表”中。注意点: 1、输入数据的准确性;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缤纷的信息技术王国 学习目标: 了解什么是信息。 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应用。 学会开关机和鼠标单机操作。 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开关机和鼠标单机操作 难点:开关机和鼠标单机操作 教具、学具:学生机、演示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什么是信息技术 要想了解信息技术,还得先说说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象、动画等方式所表达的实际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信息处理的工具与手段也在不断进步,由此带来了6次与信息息息相关的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形成。 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信息革命: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应用。 第四次信息革命:电报、电话技术将信息由物质传播转化为电传播。 第五次信息革命: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第六次信息革命:多媒体信息和网络化信息。 生活中处处都是信息,如我们每天都要听的广播、看的电视、读的报纸等等都是信息。 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就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相互里和应用的技术。简单地说,信息技术就是专门研究信息的一门技术。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信息技术都有哪些家庭成员。1、微电子技术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计算机越来越小;使用了微电子技术的指纹锁。 2、计算机技术 如自动取款机;全国联网的火车计算机售票。 3、通讯技术 如可视电话;网络可视电话。 4、传感技术 如机器人的身上有多种传感器;带红外传感功能的无线防盗技术。

认识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它主要用于为美国军队计算弹道曲线,它的体积足足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 练习:课本P4做一做。 认识鼠标 右键 1、鼠标的构成 滑轮 左键 2、握鼠标的姿势。 做一做,学习用鼠标关闭计算机。(P5) 步骤1:手握鼠标移动,屏幕上有一个随之移动的小箭头 ,这就是鼠标指针。大家要通过学习操作鼠标来控制屏幕上鼠标指针的移动。 步骤2:移动鼠标,将鼠标指针指到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上,按一下鼠标左键(这就是单击操作),弹出“开始”菜单。 步骤3:再将鼠标指针移到“开始”菜单“关机”命令上,单击鼠标的左键,出现一个“关闭Windows”对话框。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计算机就关闭了。 拓展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史。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五代: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智能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练习:做一做P7。 板书: 课题 操作步骤和要点 教后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的兴趣,让学生说话。 第二课鼠标一点真奇妙 学习目标: 练习鼠标的单击操作。 学习鼠标的双击操作。 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网络与生活 第一课我看网络 第二课上网准备 第三课我的E世界 第四课因特网探源 第五课因特网的未来 第二单元网上交流 第六课电子邮件 第七课e鸽传书 第八课邮件好管家 第九课各抒己见 第十课直面你我 第三单元网上安家

第十一课我看网站 第十二课制定建站计划 第十三课为网站搜集素材 第十四课建立网站站点 第十五课用表格定位网页 第十六课充实主页 第十七课建立分页面 第十八课建立超链接 第十九课让网页有声有色 第二十课发布我的网站 第二十一课综合实践——制作班级网站第一单元网络与生活 一、本单元课程简介

本册教材围绕探究因特网与人类生活关系这一主线,介绍了因特网的发展历程及各项应用。本单元是一个准备阶段,让学生初步了解因特网;以学生的视角看待网络的发展;初步掌握上网所必须的软硬件设备;收集各类资料了解因特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完成一篇小报告。 第1课我看网络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网络,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了解网络的分类和连接方式,理解信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2课上网必备 了解让计算机连接上因特网的几种方式,了解各种上网方式分别需要哪些硬件和软件。 通过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访问,了解我国目前因特网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第3课我的E世界 通过对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因特网应用的分析,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网上多媒体等,了解因特网的主要功能。 第4课因特网探源 了解因特网的发展历程,认识因特网的发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掌握利用网络进行探索、以及自主学习的方法。 第5课因特网的未来 通过对因特网未来发展方向及现状的探讨,加深对因特网的认识,为进入未来因特网世界做好准备。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部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青岛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克、千克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八 年 级 信 息 技 术 教案执教:乔飞虹

第1课我看网络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网络的基本概念。 2.网络的分类。 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计算机网络、画网络结构图,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网络和结构,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 情感目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和了解,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神秘感,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机网络以及各种网络设备 教学难点:认识计算机网络以及各种网络设备 三、环境与素材 1.计算机房 2.准备好几段网线,一只交换机(或HUB)。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的引入阶段可以安排学生的讨论活动,结合课本中的图例,以学生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网?,想一想这些?网?形成以后会有哪些好处?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出?网?的特点,就是资源的融会贯通、相互共享。然后再把思路从广泛的、现实生活中的?网?引申到计算机网络,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介绍网络设备时,不妨准备几段网线,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网线的内部结构,也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他所看到的网络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建议教师给学生留一个思考题:为什么网线内部还有好几种颜色的线,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交换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本课并不要求对交换机有很深的了解,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它是一种网络连接设备,是用来做数据交换用的?就可以了。建议教学中,把一台交换机实物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减少甚至消除对计算机网络的神秘感。最后在随堂练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把计算机教室网络结构示意图画出来。 五、练习实施建议

青岛版信息技术六上全册教案2018.10

第一课救援车动起来 环节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救援车机器人吗?它有很多神奇的功能,大家知道吗?它是由开源硬件组装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让《救援车动起来》。 二、探究新知 (课前发放硬件工具箱,学生对照认识各个硬件) 1. 认识救援车 ●控制器:“大脑”,用来加工信息、下达指令。 ●传感器:“感觉器官”,能感知外部环境。 ●执行器:““运动器官”,用于执行动作、完成任

务。 (伴随教师讲解,学生从工具箱中找到相应硬件,初步认识各种硬件及作用) 2. 连接救援车。 (1)先将救援车的电机连接到电机驱动模块上,再将驱动模块与Arduino控制板连接。 (师介绍Arduino控制板的各个驱动模块和功能,学生简单了解) 3. 救援车动起来。 (师先讲解并演示,然后学生自主操作,在此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双击图标,打开Arduino程序。 (2)用USB数据线与救援车相连并打开救援车电源。 (3)单击Arduino主界面的“工具”并选择“Arduino Uno”,选择相应的COM口连接。 (4)在“工具”列表选择“ArduBlock”打开“ArduBlock Untitled”窗口。 (5)编写救援车前进程序。

(6)单击工具栏的“”,待上传完毕即可。 三、拓展练习 1、改变电机速度的数值,救援车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2、尝试自己组装救援车。 四、总结收获 本节课最有趣的内容 本节课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我还想学习… 第二课警报灯闪起来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让救援车动起来了,接下来它就要去执行第一次任务了,可是,为了让它更快赶往现场,需要开启警灯,这节课我们一起让“警报灯闪起来”。 2. 揭题《警报灯闪起来》。 二、探究新知 1.连接元件 (师介绍LED灯,它是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电子元件。) (教师模拟演示连接LED灯和Arduino控制板。) 注意:LED灯的短针脚连接Gnd,长阵脚连接D3. 2.警灯亮起来 (1)编写LED灯亮起及熄灭来的指令程序。数字端口为高电平,警报灯亮起;低电平则熄灭。 LED灯亮起 LED灯熄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