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资料】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学习专用

第二章细胞的构成

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

目标导航 1.结合材料分析,说出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2.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3.简述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一、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阅读P12-13)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

1.元素的分类

(1)大量元素:如C、H、O、N、P、S、K、Ca、Mg等。

(2)微量元素:如Mn、Zn、Cu、B、Mo、Ni等。

(3)半微量元素:如Fe。

2.构成细胞的元素的特点

构成细胞的这些元素都是无机自然界中常见的元素,说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3.存在状态

少数以游离状态存在,绝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二、构成细胞的化合物(阅读P13-15)

1.有机物的检测

2.作用

细胞中的化合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细胞内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3.化合物的种类

(1)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2)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4.化合物的含量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2)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3)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5.化合物与碳架

有机物都是由C、H、O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成的碳架作为分子的基本骨架,自然界的无机物都不具有碳架。

判断正误:

(1)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种。()

(2)Ca、Mg、Fe、Mn、Zn、Cu、B、Mo等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4) 元素绝大多数以游离状态存在。()

(5)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6)葡萄糖溶液与苏丹Ⅲ染液反应呈橘黄色。()

(7)蛋白质悬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8)还原性糖加入班氏试剂马上出现砖红色沉淀。()

(9)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0)不同细胞中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1)不同细胞中的元素含量基本相同。()

(12)微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少,作用不大。()

答案(1)√(2)×(3)√(4)×(5)√(6)×(7)√(8)×(9)√(10)√(11)×(12)×

一、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及其意义

1.分类依据

大量元素:含量占细胞总质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微量元素:含量占细胞总质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

2.各种元素归属范围

(1)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2)4种基本元素的含量

鲜重状态下,是O>C>H>N;

干重状态下,是C>O>N>H。

3.研究意义

4.组成细胞的元素的主要作用

(1)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如K+可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B可促进植物花粉管的伸长。

(2)组成化合物,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中都含有C、H、O三种元素。

1.微量元素含量很少,是不是说作用不重要,可有可无?

答案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均是生物必需的元素,微量元素含量虽然很少,但是对生物体一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可缺少。

2.细胞中的元素与自然界中的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细胞中的元素来自自然环境,从元素种类看,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生物体所特有。从元素含量看,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差异很大。

1.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甚微,但是对人体的健康却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各组元素全部是微量元素的是()

A.Na、K、O、S B.B、Mo、Cu

C.N、H、O、P、C D.Ca、Cu、C

问题导析(1)大量元素:C、H、O、N、P、S、Ca、Mg、K等。

(2)微量元素:Mn、Zn、Cu、B、Mo、Ni等。

答案 B

一题多变

土壤缺硼(B)时,植物会表现出一定的病症,在有该病症的植株叶面上喷施很少量的一定浓度的含硼溶液后,该病症消失,这说明硼是植物体的________(大量/微量)元素。

答案微量

二、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1.化合物的种类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2.化合物的含量

(1)鲜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水。水是生命之源,缺少了水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2)如果是在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3.有机物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由C、H、O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成的碳架作为分子的基本骨架而形成的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

(2)特点

①组成:碳架和官能团。

②碳架形式:线形、分支、环状等。

1.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其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什么?

答案水。

2.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什么区别?

答案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主要看它们的分子组成中是否有碳元素,如糖类是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水是无机化合物,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吗?

答案不能。组成细胞的元素都可以在无机自然界找到,化合物不能。

2.大海中的水母、海带,陆地上的蜥蜴、小草等都是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A.水分B.蛋白质C.脂质D.糖类

问题导析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分,构成生物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质、糖类。

答案 B

一题多变

上题选项中各化合物的含量,按下图①②③④顺序排列,依次是________。

答案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

1.葡萄糖检测时的颜色变化及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检测

(1)葡萄糖检测时的颜色变化

实验组:葡萄糖+班氏试剂――→沸水浴

1~2min 砖红色沉淀 对照组:清水+班氏试剂――→沸水浴

1~2min 蓝色(试剂本身颜色) (2)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检测

选材:含糖量较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

制备组织样液:洗涤、去皮、切块→研磨→过滤(用一层纱布)→收集滤液 显色反应

结论:生物组织样液中含有还原性糖

2.脂肪检测时的颜色变化及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 (1)脂肪检测时的颜色变化

实验组: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对照组:清水+苏丹Ⅲ染液―→红色(试剂本身颜色) (2)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

方法一:植物油2mL +苏丹Ⅲ染液4~5滴―→橘黄色 清水2mL +苏丹Ⅲ染液4~5滴―→无变化。 方法二: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4h),将子叶切成薄片 制作装片 显色反应

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已着色的花生子叶最薄处,然后用高倍镜观察,视野中有橘黄色颗粒 结论:生物组织中含有脂肪

3.蛋白质检测时的颜色变化及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 (1)蛋白质检测时的颜色变化

实验组: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对照组:清水+双缩脲试剂―→蓝色(试剂本身颜色) (2)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

选材与制备组织样液:蛋清或黄豆(浸泡1~2d)

操作:

显色反应

结论:生物组织中含有蛋白质

1.该实验在材料选择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1)因为此类实验要根据显色反应进行有机物的检测,故选取的材料颜色要浅或基本无色。(2)相应有机物的含量相当丰富,这样显色反应效果会更明显。

2.查阅资料回答:含糖量高的甘蔗(含蔗糖)、甜菜(含蔗糖)和马铃薯(含淀粉)能否作为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检测的实验材料。

答案不能。因为蔗糖、淀粉为非还原性糖。

3.检测蛋白质时,向待测液中滴加的NaOH溶液是2mL,而滴加的CuSO4溶液仅仅是4滴,试分析原因?

答案CuSO4中的Cu2+是蓝色,滴加过多时,会掩盖颜色反应。

3.下列对生物体中有关化合物的检测实验不正确的是()

问题导析(1)淀粉遇碘变蓝色。

(2)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4)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与班氏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在以上四个颜色反应中,只有还原性糖的检测需要加热。

答案 C

一题多变

常温下进行下列处理,没有颜色变化的是()

A.用苏丹Ⅲ染液处理动物的皮下脂肪

B.用碘液处理淀粉溶液

C.在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D.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班氏试剂

答案 D

解析常温下,脂肪遇苏丹Ⅲ染液即被染成橘黄色;淀粉溶液遇到碘液变蓝色;豆浆中含有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变紫色;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班氏试剂,经沸水加热后才出现砖红色。

1.某维生素片中含Ca、Fe、Zn、Se等元素,其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的是() A.CaB.FeC.ZnD.Se

答案 A

解析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

2.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对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似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还原性糖的检测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检测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检测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检测的动物材料

答案 A

解析利用颜色反应检测化合物时,对材料的要求是:颜色为白色或近似于白色,待检测化合物含量高。甘蔗和甜菜都富含蔗糖,蔗糖是非还原性糖。

3.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A.C元素能组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

B.C元素是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

C.C元素是各种大分子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C元素比其他元素重要

答案 B

解析生物体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C元素是一种主要元素,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有机物的基本骨架,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而这些化合物又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碳元素,就不能形成各种有机物,也就不能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因此,C元素是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

4.下表为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请填写有关内容。

答案①还原性糖班氏试剂砖红色

②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③蛋白质双缩脲双缩脲紫色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

B.在同一种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同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依其含量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D.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碳是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

答案 B

解析生物体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始终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有选择地吸收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生物的种类不同,组成它们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却是大体相同

的,但各种元素的含量是不同的,由此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碳是最基本的元素,其含量占细胞干重的48.4%。所有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细胞中不存在特有的元素。

2.保证生物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A.K、Mn、Zn、CuB.Mn、Zn、Cu、B、Mo

C.Ca、Mn、Zn、Cu、MoD.Mg、Mn、Zn、B、Mo

答案 B

解析A项中的K属于大量元素,C项中的Ca属于大量元素,D项中的Mg属于大量元素。3.如下图,胡杨生活在西北干旱地区,水母生活在水中。这两种生物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

A.蛋白质水B.水蛋白质

C.蛋白质蛋白质D.水水

答案 D

解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4.在组成水草的各种化学元素中,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和化合物分别是()

A.H、水B.C、蛋白质

C.N、蛋白质D.O、水

答案 B

解析在水草的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C,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5.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D

解析葡萄糖等还原性糖可与班氏试剂沸水浴加热后呈现砖红色沉淀;淀粉不属于还原性糖,但可与碘液反应呈现蓝色;脂肪可与苏丹Ⅲ染液反应呈现橘黄色;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6.碳元素作为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的原因是()

A.碳原子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存在

B.碳原子能够形成各种有机物的骨架

C.碳原子在生物体中的化学性质活泼

D.碳原子在生物体内能够提供大量能量

答案 B

解析碳元素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生物体中的有机物都是由C、H、O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成的碳架作为分子的基本骨架。

7.在检测还原性糖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的葡萄糖溶液和水的量必须相等

B.向两支试管中滴加的班氏试剂的量必须相等

C.两支试管水浴加热的时间必须相等

D.若没有葡萄糖溶液,则可以用蔗糖溶液代替

答案 D

解析蔗糖是非还原性糖。

巩固提升

8.几十年前,新西兰有一个牧场的大片牧草长势很弱,有的甚至发黄枯萎,即使施用了大量氮、磷、钾肥也无济于事。后来,人们偶然发现牧场内的一小片牧草长得很茂盛。经观察和研究后才知道这附近有一座钼矿,矿工上下班总是抄近路走,他们的鞋子上黏有钼矿粉,正是矿工鞋子踩过的地方牧草才长得绿油油的。经过科学家的化验和分析,一公顷牧草只需150克钼就足够了。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钼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

B.钼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

C.钼是一种高效肥料,植物有了钼就能正常生长

D.钼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可以替代的

答案 A

解析一片长势不良的牧草,被钼矿矿工踩过后才长得茂盛,这一方面说明矿工经过后留下了矿粉,另一方面说明钼矿粉对牧草的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植物必需的。由一公顷牧草只需150克钼可知,钼是一种微量元素。

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检测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花生种子切片中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

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C.还原性糖的检测可用酒精灯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D.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班氏试剂则不用现配现用

答案 D

解析班氏试剂也需要现配现用。

10.青苹果汁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班氏试剂发生显色反应。这说明()

A.青苹果汁中含有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汁中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性糖

D.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答案 C

解析由题干可知,青苹果含有较多的淀粉,而熟苹果含有较多的还原性糖,但并不排除含

有淀粉的可能。苹果转熟时,根据颜色变化,可推断淀粉水解为还原性糖,该还原糖可能是麦芽糖,也可能是葡萄糖。

11.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可以检测某些物质的存在。在植物和动物体内,存在着许多物质,用班氏试剂可以检测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医学上,可用这两种试剂检验尿液以进行疾病诊断。请分析这两种试剂能够诊断的疾病应该是()

A.糖尿病、肠炎B.胃炎、肾炎

C.糖尿病、肾炎D.胃炎、肠炎

答案 C

解析糖尿病患者尿中有葡萄糖,可用班氏试剂检测;肾炎患者的尿中会出现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12.洋葱在欧美被誉为“蔬菜皇后”,其肥大的鳞茎中含糖类8.5%,每100克含维生素A5毫克、维生素C9.3毫克、钙(Ca)45毫克、磷(P)50毫克、铁(Fe)8毫克,以及18种氨基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那么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有的糖类是淀粉还是还原性糖?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研究报告。

(1)实验目的

探究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的糖是淀粉还是还原性糖。

(2)实验原理

淀粉可用________来检测,还原性糖可用________试剂来检测。

(3)实验器材

洋葱、所需试剂和仪器等。

(4)实验步骤

Ⅰ.检测还原性糖

①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mL注入试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颜色变化。

Ⅱ.检测淀粉

①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mL注入试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颜色变化。

(5)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答案(2)碘液班氏(4)Ⅰ.②加入新制的班氏试剂1mL,混匀,将试管置于沸水浴锅中加热2min

Ⅱ.②加入2滴碘液

(5)①砖红色沉淀蓝色

②出现砖红色沉淀不出现蓝色

③步骤Ⅰ不出现砖红色沉淀,步骤Ⅱ出现蓝色没有还原性糖只有淀粉

解析(1)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目的是探究洋葱鳞茎中所含的糖类是淀粉还是还原性糖。

①向洋葱组织样液中加入碘液,若出现蓝色,说明含有淀粉;

②加入班氏试剂,水浴加热2min后,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还原性糖。

(2)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时,注意有三种不同情况:

①同时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

②只含有还原性糖;

③只含有淀粉。

走进高考

13.(2019·江苏卷,1改编)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B.人体缺铁和缺钙都会引起相关的疾病,故两者均为大量元素

C.C、H、O、N、P等均属于大量元素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答案 C

解析不同的元素有不同的作用,在细胞内不能被别的元素替代;铁是微量元素;C、H、O、N、P等均属于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极少,但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也非常重要。

14.(2019·上海卷,3改编)下列食物营养成分与检测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淀粉:碘液,蓝色

B.还原性糖:班氏试剂,砖红色

C.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D.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黄绿色

答案 D

解析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呈现紫色。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我参加几年的中小学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现在回顾这几年来的学习经历,感慨颇多、受益匪浅。 通过远程培训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总结起来,我觉得我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由施与者转变成引路者,从讲坛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因而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首当其冲者具有非凡的意义。从前倡导的换位思考、思维平等、理解学生等观念,在今天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行为。 二、教学策略的转变 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探索长假、短假、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学生的作业从昨天的复习知识、巩固加深这一学习的延伸阶段变成产生疑问、探求解答这一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活动。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生趣盎然、主动积极,创造力得到了培养。 四、教学管理的转变。 粗放的、散漫的、自由的管理已经落后,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人文化管理方式应该成为主流,在向管理要成效的今天,作为教师必须知法遵法守法用法,自觉依法执教,对学生进行人文化的管理。用一颗博大的爱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用爱去塑造他们纯洁的心灵,用爱去陶冶他们的情操。 通过继续教育学习,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了专业水平。我深切感觉到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教师专业成长(精神成长)的新陈代谢就要不断地反思,而反思需要不断地与他人交流,当今网络教研顺应了当代教师的这一需求,它给我们提供了对话平台,大家一起共享教育资讯,在专业引领下平等民主交流,促成了教师团队合作。 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也让我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我决心脚踏实地干活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科学继续教育培训心得

小学科学继续教育培训心得 夏慧 在这次继续教育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座。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在短短的几天的学习活动中,我受益匪浅,感慨颇深。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感受到了身为一名教师自己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通过这次培训,收获丰富,下面我浅谈一下我的感受。 首先,我对技术改变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虽然我国中小学教师在不同程度上也接受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但一方面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支持教与学的工具层出不穷,它所能够提供的支持已不仅仅在于提高教学效率,更能支持学习体验、知识建构和知识创新,可以说,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这条路上学无止境;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们以前常说的“技术过于昂贵”“没有发现适用工具”“技术操作复杂”等问题已一个一个迎刃而解。然而信息技术如何进学科、如何有效地改进教学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究其关键,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学习与实践过于薄弱,承担着教学直接指导工作的教研员与骨干教师等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不够专业,缺乏足够的信心与动力,大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着视野有限、止步于通识技术、应用效果对教学目标达成的贡献度不高等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各位教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其次,技术改变教学有很多应用,主要有微课程,翻转课堂,Moocs,虚拟实验,电子书包。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微课程。老师详细讲解了微课程的制作方法和特点。通过微课程可以让学生很明了的掌握课堂知识,对突破难点的教学很是有用。但是在科学的教学中ppt及微课的使用效果都不及学生亲身经历效果明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充分备课,为学生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让每一位学生都亲生经历实验过程,正真做到“从做中学”。 再次, STEM教育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它指的是教育出具有(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素养的人才,并称其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又增加了Art,变为STEAM 。其中,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是解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

这是自己从一大本的教综中整理出来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带星的是重点,是需要背诵的。本人就是靠这份资料成功上岸啦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分开解释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形式 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3)教育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和民族性等。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有助于)和负向功能(妨碍)。 3、按教育作用显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相吻合)和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持这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我国和苏联。 四、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状态下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具有原始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线考试试题与答案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线考试试题与答案(一) 1、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案是写好教案。(x) (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案交叉备课,加德纳提出) 2、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x)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体力,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3、开放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y) 4、优质教学即有效教学,但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y) 5、教师把实物、教学器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演示法。(y) 6、研究型学习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学习模式,将极大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x) 7、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合作。(y) 8、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讲演法。(x)(讲授法) 9、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x) 10、教材的思想性主要指教学知识内容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y) 11、研究学生主要是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认知的前提特征和情感的前提特征。(y) 12、教案反思研究不必有序进行,也不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学科。(x) 13、课堂讲授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x) 14、备课就是要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个最近发展区。(y) 15、教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x)(发展) 16、备学生时必须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x)(发展性原则) 17、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的教学方案(y) 18、备学生的过程就是深入研究学生的过程(x)(了解学生) 19、一般来说,新教师最好写略案,一边可以更好的随堂发挥。(x) 20、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制约着备课的质量。(y) 21、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小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y) 22、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可以按照如下基本环节进行设计:问题情境-求解与解释-建立模型-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x) 23、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是求同存异。(y) 24、集体备课的有效保证是制度建设。(y) 25、集体备课的功能应该定位为解决问题。(y) 26、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是网上资料的多少。(x)(个人研究) 27、集体备课并不是将各任课教师各自所写的教案装订成册(y) 28、开放教学是现代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y) 29、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y) 30、注入式教学的本特征是以讲授法为主。(y) 31、教学中心环节是运用知识。(x)(上课) 32、公开课是探讨课堂教学问题的集体教研活动。公开课包括测评课、观摩课与展示课。(x)(示范课)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熟读精思”,“学思结合”“教学相长”是孟子的思想。(x)(孔子) 34、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获得的外部信息进行内部重组,以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等综合素质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性学习。(y) 35、传统教学手段可分为两在:一是基本教学手段,即教师凭借其自身的身体器官就能完成的,二是教学器具。(y) 36、单一的教学手段可以独立用于解决细节问题,但不能解决教学过程的全部问题或整体问题。要完整地解决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教师必须交叉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这反映了教学手段的协调性。(x) 37、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的“温故而知新”教学要求,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则。(y) 38、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欧阳歌谷创编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欧阳歌谷(2021.02.01) 篇一: 一、指导思想: 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学习,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始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计划目标: 通过自我学习教育热爱教育事业,熟悉《课标》、教材,掌握教学常规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新教学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力求达到: 1)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2)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案规范,符合基本要求。熟悉所任学科《课标》,教学工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3)熟悉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管好课堂,完成学校分配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

4)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5)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6)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三、措施及方法: 1)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政治业务学习。 2)积极参加县组织的新课程培训。 3)按学校继续教育指南,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 4)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 5)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等。 6)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考核登记。 以上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只是目前我的初步设计,未尽之处将在学校具体工作安排下,自主学习、集体集中学习过程中加以完善和弥补。 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坚持“遵循规律抓好基础,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全面育人,形成特色”的基本思路。以“养成习惯,激发情趣”为切入点,着眼于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着手于均衡,公平,和谐的教育结构,着力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夯实常规管理,突出教育教学中心,深化课程改革,

教育学主要内容整理

第一章 1、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论者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之,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2、教育的历史 原始教育的特点 1. 非独立性一一与当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2?无阶级性一一教育机会具有原始均等性 3、原始性一一形式、手段和内容极为简单,水平低下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阶段的教育。 第一、岀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一学校。 第二、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实际。 第四,机械性与刻板性。 近代教育的特点: 第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控制,公立教育崛起。 第二、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第三、教育的世俗化。 第四,教育立法的实施。 3、教育的定义,广义狭义。 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习者的身心发展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德育”是同义词。 4、教育的八个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 2、教育的生产性 3、教育的历史性 4、教育的继承性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6、教育的长期性 7、教育的民族性&教育的阶级性 5、教育的要素与作用 1、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学校教育,教育者则主要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 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影响源,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层于主导地位。 2 ?学习者 第一,学习者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第二,学习者具有独特个性,身心不断发展完善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教育综合知识梳理

教育学基础知识 一、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 广义: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有哪些属性? 1、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四、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个体(本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派生)功能 2、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与反向功能 3、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五、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代表:朱熹) 2、生物起源(代表:利托尔诺、沛·西能) 3、心理起源(代表:孟碌) 4、劳动起源(代表:马克思主义)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 (3)教育具有原始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1)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 (2)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3、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1)古代中国 萌芽:夏(学校的设置:序、校) 商(有文字记载又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朝) 西周:“学在官府”有国学与想乡学之分。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特点学术自由) 两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时期:科举制 六学(国子学、大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在线考试试题及答案 (2)

[判断题] 1: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的对国民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这些基本素质的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因而它发挥着指导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功能。 A : 正确 2:学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课程进行合理地调整,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二是自己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发挥学校的特色,保证学生的发展。 A : 正确 3.通过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程度等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课程。学生课程的选择性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己"设计"学习课程,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自主的选择。 A : 正确 4: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内容涵盖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具体地说来,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学校的组织与管理、课程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学校环境与办学条件等。 A : 正确 5: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积极主动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扩展,使得课程标准和教材成为支持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束缚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绳索。 A : 正确 6: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A : 正确 7:在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应突显地方课程资源的特色,促进学生的发展。 A : 正确 8:地方课程是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 A : 正确 9:社区课程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以形成学校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促进课程实施的条件性课程资源。 A : 正确 10:教学过程是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应把学习看成是意义建构的过程,避免按照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机械地进行教学。 A : 正确 11:普通高中校内课程资源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课程标准和教材。 A : 正确 12: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发展方向等情况有明确的评估,使课程资源开发有明确指向,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效益。 A : 正确 13:课程资源是广泛多样的,它们的存在方式与各地域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没有紧密的联系。 B : 错误 14: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个根本性目的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提高其自身的能力及社会适应性。 A : 正确 15: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完整再现教学设计而已,而是师生共同建设、互动对话的过程。

小学老师继续教育学习个人计划2020

小学老师继续教育学习个人计划2020 【篇一】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学习与日常工作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身为教师肩上背负的重要责任。人们常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祖国要振兴,教育是基础。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今时代的不断进步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逐渐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迎接时代的挑战。 通过学习,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始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为此,特拟定个人继续教育学习计划如下: 1、积极参加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结合教师教学经验和案例分析,掌握新课程下教材的使用与创新技能、课堂教学情景创设技能、课堂上提问技能、课堂调控技能并做出相应的创新与发展。 3、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和自学,掌握新课程下备课与教案生成技能、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技能、课堂拓展技能。 4、在相互尊重,友爱宽松的环境中,提出问题并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体会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乐趣、提升自我发展的意识,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校本培训的方案。 5、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6、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案规范,符合基本要求。所任学科,教学工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7、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管好课堂,完成学校分配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

8、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9、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10、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11、按学校继续教育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的学习。 12、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 13、积极撰写继续教育论文或心得体会等。 14、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15、认真做好专题研究,及时学好教学反思。 16、积极跟踪听课,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篇二】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便成为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 为切实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从而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要求,在学校的指导下,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加强学习和自修,争取在短期内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特作如下计划: 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当今世界,社会高速发展,知识瞬息更新,我们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只有不断补充自己,更新自己,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和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之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 学校教育虽说是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我重点学习《校本教研面对面》《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等,教师只有读那些能唤醒灵魂、令人感动、发人深省、让人精神沉醉的书籍,才能真正与自己的思想相碰撞,相融通,才能不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学习材料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旧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旧称教学大纲)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广义课程的内容是更广泛的,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的内容。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 “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往以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要求详答)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

(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要求详答)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 (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本知识摘要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学习教育基本知识摘要 1、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1)进一步坚定思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2)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3)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4)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行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5)进一步提升党员意识,铭记党员身份,增强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绥宁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解决那些突出问题? (1)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主要是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组织、参加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等。(2)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主要是不学党章、淡忘党章,在党不言党、不忧党、不为

党、不爱党;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阳奉阴违,当“两面人”,口无遮拦、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等。(3)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主要是群众感情缺失,利己主义严重,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等。(4)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主要是工作消极懈怠,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敢担当、逃避责任,不作为、不敢为、不会为、不善为,不起先锋模范作用等。(5)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主要是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注意个人品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沉迷低级趣味、生活作风不检点等。 3、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2)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3)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4)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5)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 4、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学党章党规。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党内法规、学习先进典型。(2)学系列讲话。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3)做合格党员。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5、新时期合格党员的标准是什么? 新时期合格党员的标准就是“四讲四有”,即讲政治、有信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总结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知识 100道常识性知识点总结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着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着;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着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着。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着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着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着作是(大教学论)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着作是(教育漫画) 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着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36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 37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 3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庠、序) 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宫廷学校) 40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古代希腊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 4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42、(西周)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张学教育) 43、希腊6世纪形成了着名的(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体系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考试题目和答案 一:[判断题] 1、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 2、全面发展即均衡发展。× 3、一位教师只要能上好课就是合格教师。× 4、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不能随便在学生面前流露自己的情绪。√ 5、的职责可以简单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而传道是指传授知识。√ 6、教学关系是静态的、固定的。× 7、现代教学理论主张分学科教学。√ 8、教育的多元化就是指教育思想的多元化× 9、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而非命令学生。√ 10、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行为需要规范的教育才能达成。√ 11、好班主任应该让班里每个孩子是自由的,有活力的。√ 12、如果教师不能容忍学生的错误,那么几乎就剥夺了学生成长的权利。√ 13、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而非命令学生。√ 14、双基的内涵要以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而不能仅以学科需要 和发展来定位。√ 15、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教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16、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17、终身教育主要指成人教育× 18、无论教学手段如何先进,教学媒体仍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19、热闹的课一定是好课× 20、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21、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得到赏识。”所以教师要毫不吝啬地赞赏和表扬学生。√ 22、班级管理中的民主就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商量。√ 23、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24、批评双基意味着否定双基。× 25、教师是行动研究的主体√ 26、关注人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28、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资源。√ 29、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 30从学生角度来说,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 31、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平台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32、教师保持乐观心态其实很简单:停止抱怨,学会赏识,内心平静而有激情地生活。√ 33、有“深度描写”的教育叙事所描写的故事背后隐含了相关的教育道理或教育理论。√ 34、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35、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可以为教育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36、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所以,在教学中学生自己没有做主的资格和权力。× 37、“行为跟进”是将校本研修活动中建构性反思的成果付诸行动的过程,是校本研修的后续阶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笔记

大理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全员培训 ——学习笔记 第一讲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 热爱祖国体现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一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国家)之间关系的政治原则、法律规范,也是道德要求。热爱祖国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一、热爱祖国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深厚感情和为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1 、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一个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的,自己的日常平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而是像陶行知那样把教育事业当作“一大事来”,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有了这种认识,才能自觉担负起这份责任和接受这样一种重托。 2 、教师要树立为祖国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一位教师不仅要怀有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持有深沉的爱,还要把为祖国献身教育事业作为一生的目标和追求,树立为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一位教师只有认识到、体验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崇高,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从而树立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处处为事业着想,呕心沥血,矢志不渝地为培养一代新人而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为当代和后世树立了一个光辉典范。 案例:陶行知的教育追求 陶行知自觉选择教育专业,放弃政治专业,与其共和国实现之途径——教育救国、教育建国、教育治国的社会观念不无关系。他不想跻身政界,选择教育为自己的立命之所,安身之处。陶行知的理想是建立民主共和国,途径就是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的素质。 二、热爱祖国使教师获得无穷的内驱力和创造力 跳蚤效应的启示道理很简单,跳蚤调节了自己跳的目标高度,而且适应了它,不再改变。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梦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为心里就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使他们受限,看不到未来确切的努力方向。 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支柱,是一种动力源泉。一个教师只有对祖国的爱,才能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前途和命运统一起来,才能充分认识到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有着血肉一般不可分割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祖国,没

202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必备复习资料

202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必备复 习资料 一、新的教学观 1、教学目的的新演变——新的教学目的观 (1)双基观: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 (2)智能观: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3)素质观:加强基础,增强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 2、教学本质的新定义——新的教学本质观 (1)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即相当于老师的“教”,是教学实 践中教师这一方的行为。 (2)将“教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并且两者不可分割。 (3)华东师大施良方教授指出,从关注教师的行为的角度来说,“教学(教)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现代的 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实现 学生的某些内在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3、教学价值的新内涵——新的教学价值观

(1)重外在价值轻内在价值。教学的外在价值,即教学服务于社会 的价值。教学的内在价值,即教学具有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2)内外价值并举。教学不能仅仅只注重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还 应关注人的情感智慧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人的精神世界。 4、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新的教师观 (1)教师的职责定位:传授文化知识;教师的角色定位:知识的传 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员、社会的代表人等。 (2)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新生一代灵魂的塑 造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学习者和学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 学的领导和管理者。教师职责的新定位: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5、对学生的新认识——新的学生观 (1)潜能观——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 人的潜能分为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心理潜能又分为智慧潜能、情感潜能和创造潜能。教师所要做的,就在于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潜能。 (2)发展观——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资料封面汇总

2018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资料之1-1 文件资料 规范整理上级党组织下发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关文件以及自产文件

×××党总支 2018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资料之2-1 安排部署 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把《全县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意见》和《天水市农村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等七个实施方案(即:1+7方案)分领域转发到各基层支部,党总支、党支部通过分别召开支委会或党员大会的形式,就全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行动员部署

×××党总支 2018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资料之3-1 制订计划 1.党总支和党支部根据县委组织部印发的《乡镇党委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责任清单等三个责任清单的通知》(×组发〔2017〕17号)文件,结合实际分别制定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责任清单 2.党总支、党支部结合实际制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意见和推进计划

3.党支部分领域制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 4.以党总支和党支部为单位,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时间进度、学习方法、考核方式和领导责任,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5.党员制定个人自学计划,主要负责人审核把关 6.党支部采取“9+3”模式制定本年度“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计划并报党委备案 7.党支部每月“党员固定活动日”前制定备案表,报上级党组织审核 ×××党总支 2018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资料之4-1 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

对所在党组织党员进行全面排摸,包括在职党员、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要安排专人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按时推送学习内容 ×××党总支 2018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资料之5-1 党员签到簿

最新版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决定受教育权 决定教育目的 决定教育内容 决定教育体制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 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有: ①培养人才 ②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经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3.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制约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④制约学校专业设置 ⑤教育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4. 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主要有: 教育独立论 教育万能论 人力资本理论 筛选假设理论 劳动力市场理论 社会化理论 6. 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7. 社会化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功能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个性品质,与现存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序相适应。 8. 科技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9. 科技对教育的作用表现为: ①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②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③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④影响教育技术

10. 教育的科技功能: ①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②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11. 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是指 ①教育是文化的构成体 ②教育是文化的传递,深化和提升的手段 12.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③影响教育教学方法 13. 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 ②传播和交流文化 ③选择和提升文化 ④更新和创造文化 14. 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华勒 15.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无话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16. 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 17. 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主要有四种成分组成:认知,情感,价值,理想。 18. 规范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 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19. 物质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20. 学校文化的特征: ①是一种组织文化 ②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③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④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