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 (郭著章) 第二章 翻译过程及词义确定 本章内容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 (郭著章) 第二章 翻译过程及词义确定 本章内容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郭著章)

第二章

翻译过程及词义确定

本章内容概述:

翻译过程:

1. 理解原文

2. 译文表达

3. 校核阶段

翻译过程:理解原文

?1. 理解语言现象

a.词汇现象

b.语法现象

?2.理解逻辑关系

?3.理解所涉及事物

理解原文:理解语言现象

译者必须上下有联

系地理解原文的词汇含

义、句法结构和惯用法

理解原文:理解语言现象

a.词汇现象: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

?Eg.1. Life is full of ups and downs.

人生充满了欢乐与痛苦。

?He has seen the ups and downs in the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他经历了两国关系史上的分分合合。

a.词汇现象: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Eg. 2. The wedding ,which Heyward still remembered with pride ,was attended by a who's who of Boston Society.

赫华德仍然记得,参加婚礼的人中有波士顿的一位社会名流,这使他感到十分得意。

a.词汇现象: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Eg.3. There was no lady about him. He was what the woman would call a manly man. That was why they like him.

他这人没有一点女人气。他是女人们称之为男子汉的那种人。这正是他们喜欢他的原因所在。

a.词汇现象: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

4. My handwriting was so bad that after taking dictation, I couldn’t translate it.

辨识、辨

a.词汇现象:根据词性确定词义Eg.5. On his way home he bought some apples at a fruit stand.

摊位他回家时,在路上的水果摊上买了些苹果。

a.词汇现象:根据词性确定词义Eg.6. I think, however, that, provided work is not excessive in amount, even the dullest work is to most people less painful than idleness.

因此该句可译为:“然而,我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工作量不是太大,即使所做的事再单调也总比无所事事好受。”

a.词汇现象:根据词性确定词义

◆Eg.7.The ship righted

itself after the big wave

had passed.

◆大浪过后,船又平稳

了。(动词)

a.词汇现象:根据搭配习惯确定词义Eg.8. He once again imparted to us great knowledge, experience and wisdom.

我们又一次领受了他的广博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无穷的智慧。

1.Her whole attitude had had a subtle change.

2.There are subtle differences in meaning between these two words.

3. I fall for that subtle plot every time!

4. An artist has subtler awareness of color values than an ordinary person.

5. The old craftsman has subtle fingers.

微妙的细微的诡秘的敏锐的

灵巧的a.词汇现象:根据搭配习惯确定词义

Eg.9. subtle

a.词汇现象:根据搭配习惯确定词义Eg.10. …yet, as it sometimes happens that a person departs his life, who is really deserving of the praises the stone-cutter carves over his bones; who is a good Christian, a good parent, a good child, a good wife or a good husband;who actually does have a disconsolate family to mourn his loss; …

……不过偶尔也有几个死人当得起石匠刻在他们朽骨上的好话。真的是虔诚的教徒,慈爱的父母,孝顺的儿女,贤良的妻子,尽职的丈夫,他们家里人也的确绵绵地追悼他们。……

a.词汇现象:根据感情色彩确定词义Eg.11. It was mid-August and the subject for discussion was the future of Rommel and his African Corps.

当时是八月中旬,他们讨论的题目是隆美尔及其非洲军团的下场。

They became less discouraged when they realized they themselves can make a better future.

当他们意识到他们可以创造更美好的前程时,他们不在灰心丧气。

理解原文:理解语言现象

a.词汇现象:根据词形变换确定词义

◆要注意的是,英语中有些名词单复数形式

的意思大相径庭。试比较下面名词两种形式的不同含义:

◆1.work工作,works工厂、著作。

◆2.time时间,times时代。

◆3.letter字母、信,letters文学。

◆4.force力量,forces军队。

理解原文:理解语言现象

a.词汇现象:根据词形变换确定词义

◆5.paper纸,papers文件、证件。

◆6.air空气,airs做作的姿态。

◆7.manner方式,manners礼貌。

◆8.return归还,returns利润。

◆9.authority权力,authorities当局。

◆10. ground地、场地,grounds理由。

理解原文:理解语言现象译文:“当您认识您的杰出事业是如此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赏

时,您就会为

自己增添力量

。”

Eg.1.It will strengthen

you to know that your

distinguished career is

so widely respected

and appreciated . b.语法现象

理解原文:理解语言现象

b.语法现象

Eg.2. John is now with his parents in New York City; it is already three years since

he was a bandmaster

译文:约翰现与父母同住在纽约市;他不担任乐队指挥已经三年了。

理解原文:理解语言现象:

语法

3.With two young children and a husband…,

I took a chance. (Para: 8)

我接受了这份工作。took the chance

b.语法现象我只能先接受这份工作

,以等待更好的机会。

考博英语翻译英汉互译方法汇总

考博英语翻译英汉互译方法汇总 在翻译中,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音译、直译、改编、意译。 1、音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成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如:[汉译英]磕头(kowtow),荔枝(litchi);[英译汉]、engine(引擎),motor(马达),sofa(沙发),logic (逻辑) 2、直译:papertiger(纸老虎),loseface(丢脸),Seeingis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Outofmind,outofsight.(眼不见,心不烦) 3、改编: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如意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 比如,汉语的“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Thisislikeshowingoffone’sproficiencywiththeaxebeforeLuBanthemast ercarpenter 其中,“鲁班”变成了“LuBanthematercarpenter“否则鲁班究竟是什么人,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这类译法在英译中比较常见,如巧克力糖(chocolate),鸦片烟(opium),高尔夫球(golf),来福枪(rifle),尼龙布(nylon)。 4、意译法: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采用“并行法”即意译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如果某一语言观象,在译文语言中只的用意义相同的不同语言形式即“并行”的词汇来翻译时,那么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空缺”。比如,有许多词以及由这些词代表的思想概念,最先只存在于某种语言中,当把这些词或概念介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时,我们可采取音译,直译法,同时也可采用意译法,而且意译译文可从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合乎译文语言的规范,因此最易为读者接受。比如:communism,democracy,和proletariat 等外来词变成“共产主义”“民主”和”无产者”时,可以说最先是意译的结果。同时,由于“共产主义”,“无产者”等完全是按我们汉语的构词规则,用汉语的构词材料构成的。因此,这种意译只不过是属于一种概念的借鉴而已。 2013中科院考博突破秘诀:https://www.sodocs.net/doc/1013204581.html,/product/PR000076 2013中科院考博英语复习必备:https://www.sodocs.net/doc/1013204581.html,/goods.php?id=2980 2013中科院考博英语真题:https://www.sodocs.net/doc/1013204581.html,/goods.php?id=2689 2012中科院考博分数线:https://www.sodocs.net/doc/1013204581.html,/201203/kaobo_558210.shtml

翻译技巧总结

翻译技巧总结 个人认为,翻译题很重要!考研是个充实自己的过程,只要你还需要英语,就离不开翻译,所以大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首先个人推荐一本书,XDF唐静老师的《拆分与组合翻译法》,我听过他的课,他的方法很实用,感觉很象下面介绍的第四种方法。 翻译题里考察三方面内容: 1、专有名词(如operational research expert)、习惯用法(如depend on)及多义词的翻译(如school、set的多义) 2、一般性翻译技巧:包括词义选择,词序调整,词性转换和增词法等等 3、具体句型(定从、状从、主从、宾从、表从、同位从、强调结构、并列、比较、倒装、插入、被动、否定等) 其中2、3是大考点,具体内容可在论坛下XDF的翻译笔记来看,在此不赘述。 可看出,应对翻译题的主要武器是翻译技巧,下面正式进入正题(常用方法、被动语态译法、形容词译法、举例详解) 一、常用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翻译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 (1) 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2) 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省译名词) 3转换法: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具体的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短语。在句子成分方面,把主语变成状语、定语、宾语、表语;把谓语变成主语、定语、表语;把定语变成状语、主语;把宾语变成主语。在句型方面,把并列句变成复合句,把复合句变成并列句,把状语从句变成定语从句。在语态方面,可以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如:

商务英语翻译英汉词汇大全

商务英语翻译技能等级考试英汉词汇表 (以英语字母顺序排序) 翻译员(五级)所要掌握的词汇为5 高级翻译员(四级)所要掌握的词汇为5+4 助理翻译师(三级)所要掌握的词汇为5+4+3 翻译师(二级)所要掌握的词汇为5+4+3+2 A 4 权力委托 5 旷工,旷职 2 绝对配额 3 绝对值 5 吸收,减轻(冲击、困难等)作用或影响 3 吸收游资 5 ; 摘要 2 承兑费 2 不记名承兑 3 承兑信用证 3 抽样认可 4 ; 承兑银行 4 进入市场(的机会) 5 意外事故 3 无法控制的意外事故 3 意外事故保险 4 意外损坏 4 设施;住宿;欠单 3 顺民意;合民情 5 会计帐目 4 账户结金 5 账本(账册、账簿) 3 客户经理(常指广告公司) 5 解释;说明 4 账目编号;账户号码 2 结欠清单 5 账户名称 5 会计工作;会计行业 5 会计 5 会计长 5 会计学 3 会计档案 5 往来帐目 2 账目不清

3 应付账 4 应收账 2 ; ; 应付费用 4 累计资本 3 资本积累 2 累计佣金 5 收购 5 行动计划 2 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 5 畅销 3 出口加工贸易 5 成交活跃的股票 3 ; 贸易顺差 5 业务类型 3 实际成本 4 实际交货 4 时价;实际价格;实价 4 实际全损 2 ( ) 从价税 3 ; 附加费用 4 额外投资 2 附加保险费 2 追加税 2 ;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2 充分需求 4 核算 3 海损理算书 5 ; 实施,经营,行政 4 行政预算;管理预算 2 行政开支;办公费 4 行政保护 5 预付费用 2 a 预付定金 4 预计货样 5 预付工资 4 预收货款 4 规模经营优势 3 贸易逆差 5 公布;做广告 5 广告业 3 通知行 3 信用证转让通知 3 吁请团,游说团体

中英颜色词汇的对比与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道德观 2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比较 3 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 4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5 从美国梦看美国社会流动机制 6 探析《老人与海》的主题 7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8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生态主义解析 9 An Analysis of The Bible’s Influence o 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10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 A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12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 13 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对中美商务交流的影响 14 汉英姓氏文化差异 15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 16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 17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18 19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 20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 21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 22 象征主义视角下《致海伦》中的意象美 23 A Brief Analysis of Willy Loman’s Traged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24 中式英语成因之分析 25 The Use of Symbols in A Farewell to Arms 26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 27 论汉语新词语的英译 28 丁尼生《鹰》与休斯《鹰之栖息》的对比分析 29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30 寻找真正的自我 31 浅析库尔特?冯尼古特《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 32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33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34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35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36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 37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 38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 39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40 A Contrastive Study on Language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41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in Gone with the Wind

如何解决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

如何解决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 一、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 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atergate, 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看来Watergate 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回难,给回译造成障碍。为此,研究有关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 二、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 1、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 我们知道,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缺。 比如: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

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词,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 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没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 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e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所谓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问题,还涉及到特定语言文化中的人或物。每一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只同使用该语言的人物密切相关的表达法。

MBA英语翻译常用技巧总结

MBA英语翻译常用技巧总结 MBA英语翻译考察三方面内容: 1、专有名词(如operational research expert)、习惯用法(如depend on)及多义词的翻译(如school、set的多义) 2、一般性翻译技巧:包括词义选择,词序调整,词性转换和增词法等等 3、具体句型(定从、状从、主从、宾从、表从、同位从、强调结构、并列、比较、倒装、插入、被动、否定等) 一、常用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 1. 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翻译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 (1)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2)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3) 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增译名词) (4) 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译物主代词) (5)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While the magistrates we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 the common people were forbidden to light lamps. (增译连词) (6) 这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又一个共同点。 This is yet another common point between the people of our two countries.(增译介词) (7) 在人权领域,中国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In the field of human rights, China opposes the practice of the big oppressing the small and the strong bullying the weak.(增译暗含词语)

中学生如何选择英语词典(含各词典比较)

中学生如何选择英语词典 ——各主流学习词典详细比较 Q:什么是英语学习词典? A:英语学习词典是为母语不是英语的学习者编写的英语词典,有以下基本特点:选词精当、释义简明、例句丰富、用法搭配详尽。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有《中学英汉双解多功能学习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汉双解)》、《朗文中阶英汉双解词典》。本文将对这几本学习词典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看看中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词典。 Q:词典收词量是否越大越好? A:词典的收词量并非越大越好,够用就好!对于中学生而言,集中精力学《新课标》里的单词,

牛津中阶英汉双解

说明: ?英语单词总量有百万之巨,而英美大学毕业生所掌握的词汇量不过三五万,日常核心词汇 也就五千左右。对于中国中学生而言,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更不可能无限制地掌握生词,过多强调扩大词汇量(即学很多超纲词),会得不偿失,难以有效提升学习成绩。 ?从科学和实用的角度来看,中学生精准掌握《新课标》要求的单词(大约3,500个)即算 大功告成,可以解决平时学习和考试中的绝大部分问题,因为这些词本身是英语词汇的核心,又是高考的考试范围。 Q:精学考纲词很好,但练习或考试中碰到超纲词,怎么办? A:用词根词缀或上下文推测生词的意思。 说明: ?练习中碰到超纲词很正常,但既然是超纲词,就不会作为测试的重点,对解答练习影响不 大。其实,练习中的多数超纲词,学习者都可以利用已有的词根词缀知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其含义;而无法根据上述方法推测出含义的超纲词,一般会给出中文注释。请注意:熟练掌握词根词缀对英语学习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在阅读中碰到过于生僻的词,则可以查手机或电子简明英汉词典,重在了解这些词的词义, 不需过多关注其用法。 Q:是选择“英英词典”、“英汉词典”还是“英汉双解词典”? A:中学生要尽可能用英汉双解词典来学习生词含义。 说明: ?通过生词的英文释义来学习其含义具有很多好处,如:多看英文可以培养语感;重读英文 释义里出现的已学单词,可加深记忆;有些英文释义比中文更精确。 ?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可以看懂大多数生词的英文解释,特别是专门为学习者编 写的简明英文解释。但是也要注意到:中学生理解英文或多或少会有偏差,这时候,汉语对应词就可以帮助学习者进一步精确理解单词的意思。所以,中学生使用英汉双解方法来学习生词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专升本英语翻译方法

常用翻译技巧总结 w个人认为,翻译题很重要!考研是个充实自己的过程,只要你还需要英语,就离不开翻译,所以大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首先个人推荐一本书,XDF唐静老师的《拆分与组合翻译法》,我听过他的课,他的方法很实用,感觉很象下面介绍的第四种方法。 翻译题里考察三方面内容: 1、专有名词(如operational research expert)、习惯用法(如depend on)及多义词 的翻译(如school、set的多义) 2、一般性翻译技巧:包括词义选择,词序调整,词性转换和增词法等等 3、具体句型(定从、状从、主从、宾从、表从、同位从、强调结构、并列、 比较、倒装、插入、被动、否定等) 其中2、3是大考点,具体内容可在论坛下XDF的翻译笔记来看,在此不赘述。 可看出,应对翻译题的主要武器是翻译技巧,下面正式进入正题(常用方法、被动语态译法、形容词译法、举例详解) 一、常用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翻译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 (1) 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2) 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3) 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增译名词) (4)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译物主代词)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语法性研究 文献综述 一、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语法性研究与分析对于词典的编纂提供了很好的向导,也对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带来了帮助。英语词典吸收了新的语言学理论,出现了许多新的释义方式,词典编纂者应时刻掌握使用者需求动态与认知习惯要求,编纂出更适合需求的词典。 (一)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Hornby A S于1978发表了“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The complete Guide to Written and Spoken English ”的文章,从而对词典的研究打开了序幕,将词典的功能扩大化、细致化。 《牛津高阶》是历史悠久的字典,许多字典的标准是由它所建立,可以称为字典的大哥大。针对读者学习需求,不收古语、罕语,也不收字源。以国际音[IPA]为准,兼收英国音和美国英;英文定义简明;例句丰富;动词分及物和不及物,名词分可数和不可数。作为ESL词典的开山鼻祖,OALD确立了很多词典编写的标准,这些标准广泛的被其他出版社采用。OALD也一直把发行量第一作为广告来宣传自己。 A.P.Cowie于200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名为“English Dictionaries for Foreign Learners: A History”也描述了英语词典对于外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且对其历史也作了详细的研究。同年,Rundel L.M. 也发表了一篇名为“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的论文,他主要是针对一些进阶的学习者做的一些研究,他是用麦克米伦英语词典来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麦克米伦词典的研究来达到研究出增进人们学习英语的最佳途径以及编辑英语词典的方法等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词汇空缺

好狗和坏狗--谈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atergate, 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看来Watergate 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回难,给回译造成障碍。为此,研究有关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 1. 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 我们知道,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峡。 比如: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同,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设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 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e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所谓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问题,还涉及到特定语言文化中的人或物。每一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只同使用该语言的人物密切相关的表达法。比如,汉语中有“盘古开天地”之说,其中“盘古”为中国传说中人物,该名字所具有的含义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幻象。只存在于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同样,作为西方文化源泉的《圣经》也为西方所独有,而且《圣经》中的人物Cain(该隐)现已引申为“骨肉相残”,为世人所接受,所有这些都已成为欧美人的文化邀产。对中国人来说,这些都是欧美文化的个性,与中国文化互不相融。在翻译此类作品时,译者往往要借助文中补充说明或加注解的方法,才能把原意解释清楚。 比如,如果把“东施效颦”简单地译成"Dongshi imitates Xishi,"原文的含义就没译出来。东施是谁,西施又是什么样子,只有中国读者理解。如果译文读者也明白“东施效颦”指的是“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istort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 se”,那么就得对译文进行解释性加工。 2.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各语言之间常出现相对的词汇空缺现象。 中国人把娶媳妇、贺生日称为“红喜”,把老人过世称为“白喜”。对于没有接触过我国文化的欧美人来说,把要熄妇说成”红喜”并不费解,英语就把喜庆问称为“red-letter day”。但把上年纪人的去世也当成一大“喜事”,这就令他们奇怪了。因此,与欧美文化相比,把死人称作“白喜”是我国文化的个性。 3.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现象。 欧美人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一切安排也都是上帝的旨意,且基督教在欧美历史上曾一度占统治地位,教会的势力往往凌驾于国王,君主之上。而在中国,人们心目中只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上帝和老天爷所代表的东西截然不同,含义也不大一样。尤其是“上帝”这个概念,具有较浓的基督彼色彩,是欧美文化的个性。再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龙”的字眼,但“龙”在英语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令人们恶的象征,在汉语中则恰恰相反。在我国古代,“龙”就是皇帝的象征,后来又引申为珍异、高贵的象征,语言中也就相应出现了“龙颜”,“望子成龙”,“乘龙快婿”,“龙凤皇祥”等褒义表达法。从这种意义上说,“龙”是我国文化的“特产”,是一种文化个性。 4.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也会使语言产生词汇空缺现象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内涵。如汉语和英语中“狗”的含义就大不一样。在西方,狗是忠诚的伴侣动物;但在我国,人们通常对狗有种厌恶的心理。中西方人对狗所持的不同态度,自然而然也在各自的语言中反映出来。 (一)汉语表示法狗腿子(lackey),狗崽子(son of bitch),狗急跳墙(a cornered beast will do sth. desperate),狗嘴吐不出象牙(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 (二)英语表示法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lucky dog (幸运儿),dog-tired(筋疲力竭),to lead a dog's life(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从以上汉英表示法来看,我们发现二者在语义上很不相同。在英语中,虽然“dog”间或含贬义,如”this/that dirty dog”(这/那个狗东西),“They say English is going to dogs”(人们说英语糟糕得快完蛋了)。但一般说来,这个词或含有这个词的各种说法大都含褒义。或是含

英语翻译技巧

01英汉语言结构对比和翻译中的转换 形合与意合 定义及理论知识 1 英语是语法型语言,重语法结构:其语义通过形式表达出来。比如用and 表示并列关系,用if 表示条件关系,用because 表示因果关系等。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靠关联词等显性连接。 汉语是语义型语言,通常汉语各分局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逻辑纽带或语序之间接地表现出来,句子成分之间靠隐性连贯。 实例分析 2 ①Dear dear, think of me, if you won't think of yourself. When should I do when you die? 哎呀!你就是不为自己着想,也得我我想想,你死了我怎么办呀? (译文中省略介词of和连词when、if) ②爹,你就是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我想想,也得想到......俺娘。 Dad, think of me... and my mummy, if you won't think of yourself. (译文中增补介词of和连词if) ③I may be wrong and you may be right, and by an effort, we may be nearer to be the truth. 也许我是错的,你是对的。我们做出努力,就会更接近真理。 (译文中省略了连词and) 举一反三 3 1. 听到这个消息,他满眼是泪。 2. 中国将努力促进国内粮食增长,在正常情况下,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 02 英汉语言结构对比和翻译中的转换 形合转为意合 英译汉——形合转为意合 1 在英译汉时,要摆脱原文形合结构的束缚,尽可能采用意合方法,才能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流转自如,明白晓畅。 另外,英语中除了多用关联词外,还有其他连接手段,包括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各种语法概念。 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对“好的翻译”所下的定义是:“原作的长处完全移注在另一语文里,似的译文文字所属的国家的人能明确地领悟,强烈地感受,正像用原作的语文的人们所领悟的,所感受的一样” 实例分析 2 ①Some delighted films made by the late Dr. Arnold Gesell of Yale University show little creatures who can barely talk investigating problems with all the zeal and excitement of explorers, making discoveries with the passion and absorption of dedicated scientists.(Gilbert Highet, The Pleasure of Learning )

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与第六版释义与注释的比较看词典发展的变迁

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与第六版释义与注释的比较看词典发展的变迁 崔彬彬 《牛津高阶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以下称OALD)最早是由已故AS霍恩比先生编纂的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在1948年出版。此后,凭借其精湛的编纂技术,高度的敬业精神等因素,牛津辞典很快成为词典界的权威及英语学习者心目中的首选,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一版再版,并被陆续翻译成各种语言。为了紧随时代的步伐,满足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迫切需要,我国引进了《牛津高阶词典》并对其进行翻译使之成为适合于中国读者使用的英汉双解词典。第一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以OALD 第二版为底本编译,于1970年出版,之后二版三版……一发不可收。至今在中国已有六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每一版都见证着中外词典编纂人世世代代不懈的追求与辛勤的耕作,才使得词典发展到了今天的成熟与多姿。这些版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仅仅是时间上的差异,单词量的差异还是产生了其它微妙的变化?本文拟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与第六版释义与注释的比较来看不同版本词典的发展与变迁。《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以下简称牛津)第四版出版于1997年9月,共1910页。第六版出版于2004年6月,共2166页,与第四版出版的时间相隔不到七年。下面将就释义与注释为例阐述两版之间的差异。 一、释义的变化 释义的变化首先体现在前言中。在牛津第四版的前言中,没有对释义进行单独介绍。但在第六版中不仅包含此项内容,并有“释义说明”一项,占据两页的篇幅。可见第六版的编纂者已经赋予释义新的内涵及重要性并对此加强了阐释力度。编者在序言中指出“所有释义均用不超过3000的词汇解释。释义中所用词汇在附录8中给与列出。”(见牛津第六版序言)3000的词汇量已控制的非常小,接近高中生的词汇水平,也就是说连中学生都可以看得懂,可见编纂者在释义上所下的功夫与其独具匠心。下面主要以forgive及frenetic为例,具体看一下与第四版相比,第六版在释义方面有哪些改进。为清楚起见,释义将逐条列出。 forgive: 1. [Tn, Tn·pr, Dn·n]~ sth, ~ sb (for sth/doing sth) stop being angry or bitter towards sb or about sth; stop blaming or wanting to punish sb原谅;宽恕;饶恕(4版) 1. ~ sb/yourself (for sth/for doing sth)to stop feeling angry with sb who has done sth to harm, annoy or upset you; to stop feeling angry with yourself原谅;宽恕(6版) 从这一释义对比中,可以看出第六版有很大改进:如在释义之首用介词to开始,使表述更加严谨;在释义的措辞上也更注重科学性,更加易懂,如改being angry 为feeling angry;删除了词义中所没有的义项,如stop blaming or wanting to punish sb,取而代之的是stop feeling angry with sb who has done sth to harm, annoy or upset you。尽管只是一个简单的改变,却使得词典使用者更加清晰明了forgive所能应用的情景。原谅只是说明一个人已不再对别人或自己生气,而并不能表明此人还有要责备或惩罚别人的意思;另外,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在第四版具体释义前面出现的[Tn, Tn·pr, Dn·n]在第六版中已消失不见,这更利于英语学习者的使用。另外,在第六版中增加了to stop feeling angry with yourself,使得语言学习者

英汉对比与翻译期末论文 (2)

英汉对比与翻译——词汇三境 [摘要]:本文将英汉语言中词语分布做了对比,并就词汇翻译提出了“意译”、“义译”、“化境”三个要求,从而得知,词汇翻译的地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的还原程度。 关键词: 译意、译义、臻化、词汇、语境 正文: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W ilk 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在翻译时,即使一个译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与句法,还是会遇到总不能够突破的瓶颈,这个障碍往往是由词汇,甚至是简单词汇所引起的。例如:“He is a perfect stranger in the city.”这里对于什么是一个“perfect stranger”的理解与处理会造成译文层次的不同,同时也是考量一个译者的水平。如果仅翻译字面意思,翻译成“完美的陌生人”,译文显得晦涩难懂;当我们进一步理解“perfect”这个词的含义,并进入意义层面, “perfect”就是“完完全全”的意思,那么“perfect stranger”该译为“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他是这城市中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意思准确但是和全句契合不够完美,同“in the city”在搭配上略有滞涩;所以,我们将其转化,将“完完全全的陌生人”这一名词词组转化为动词词组,意为“对……完全陌生”,这句话就可译为“他对这城市完全陌生”,这样的搭配显得协调,不但译出了源语言想表达的意思,“疏离”这一

语境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了。 以上例子就体现了英汉互译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即词性转换。世界上的语言,不管其各有多少词类,名词和动词都占最大的比例;不管有多少句型,都能归纳为静态与动态两类。总的来说,汉语呈动态特征,英文呈静态特征。在词汇的使用上,汉语的动态表现为:汉语的动词丰富,使用频率高;而英语中,名词、介词等非动词性此类的使用频率很高。据周志培(2003:390)统计显示截选如下:(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及英译 语言总 数名 词 介 词 动 词 助 动 非限 定动 词 代 词 形容 词 副 词 数 词 连 词 量 词 冠 词 汉语词数636 167 11 186 27 41 70 70 39 17 8 % 26% 2% 29% 4% 7% 11% 11% 6% 3% 1% 英语词数907 238 99 105 19 30 98 104 43 28 5 84 % 26% 11% 12% 2% 3% 11% 11% 5% 3% 7% 9% (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欢迎宴会上的讲话”及汉译文 语言总 数名词介词动词助动非限定 动词 代词形容 词 副词数 词 连词量词冠 词 汉语词数324 99 9 72 5 36 22 42 15 13 2 % 31% 3% 22% 2% 11% 7% 13% 4% 4% 0.6% 英语词数366 91 49 41 1 9 39 50 22 13 23 28 % 25% 14% 11% 0.2% 2% 10% 14% 6% 4% 6% 8% 上述结果表明,若要在英汉互译中,若要翻译出地道的T arget Text,就应当尽量符合Target Language的表达习惯。这必然包含必 要的词性转换。在进行英译汉时,根据需要将英文中的名词,介词等

英汉互译技巧

韩刚B2A“译点通”笔译独家秘笈之:汉译英十大技巧 一、中文结构“三步走”。主要是指涉及政府外宣类题材的句子结构划分技巧。所谓“三步走”,具体是指:中文长句中,第一步给出理念、指导方针或原则,第二步具体阐述在这种方针原则的指导下都做了什么或者要做什么,第三步给出结果或者要实现的目标。在具体行文时,可以按照“每一步”信息的多少进行“逐步”切句或者灵活整合。有了“三步走”原则,长句一点儿都不可怕!这一汉英句式逻辑分析技巧在实操训练中非常实用也极易掌握!详见各循环相关实例分析。 二、“孰轻孰重”要分明。主要是指中英句子结构差异:中文结构“前轻后重”,中文结构事实、背景在前,表态、判断、结论在后,英文恰恰相反,是“前重后轻”。结构差异了然于胸,“表态判断为主,事实背景为从”,在翻译时有了这样一个主从句框架搭建原则,逻辑一目了然,译文自然“行云流水”!详见各循环相关实例分析。 三、结构搭建“三剑客”。主要是指汉译英时结构搭建常用的三个功能词或形式,即as, ing, with。译文结构好不好,它们说了算!可以不夸张地说,谁尽早熟练掌握了这三个功能词或形式,谁就能尽早步入汉英翻译的殿堂!详见各循环相关实例分析。 四、同义重复“并译”行。主要是指中文具有前后呼应、信息重叠的特点,经常使用四字甚至八字表达同一意思,英译时必须压缩合并减译,提取核心意思,力求简洁、流畅,如:骄傲与自豪,千山万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等等。中文还有一个典型特点,即“双动词现象”,如:调整和优化,提高和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完善。以“调整和优化”为例,这两个词在具体上下文中往往属于同义动词,调整的目的就是优化,而优化就是一种调整,直接取同义翻译即可。详见各循环相关实例分析。 五、“千变万化”增张力。主要是指中英翻译要“千变万化”,“同义发散”,选取不同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诠释,使用同义词进行替换等等,以此来凸显英文语言的多变性。这与平时大家学习英文写作的要求完全一致,即,同义词替换多多益善!要从写作的高度看翻译!详见各循环相关实例分析。 六、具体、概括“不相容”。主要是指汉英翻译的原则之一“舍宏观概括、取微观具体”。中文里往往会在具体信息后添加概括信息,如:“以人为本”的理念、“先到先得”的韩刚B2A“译点通”: 90天攻克CATTI三级笔译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