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罗田县三里畈初中何慧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自然环境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面对目前存在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作为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我们都有义务和责任去关注和改进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大自然与生俱来的美和人为破坏环境后的丑,组织了这个《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感受式学习活动

二、活动目的意义:

为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我、对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有更深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走进自然、关心自然、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初步形成环保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发动学生课前对当地环境状况作广泛的调查以及收集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2、老师制作精致的:“智慧之星”、“表达之星”、“表演之星”、“收集之星”等若干个。准备两张奖状如‘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创意奖’

3、电脑。投影仪。

4、有关环境污染和优美的风景图片等

5.准备以环保为主题的小品。故事。广告词等活动内容

6.歌曲《we are the world》

四、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地球母亲的美。

1、播放地球优美的风景图片。

2、师配乐描述:我们生活在这蔚蓝色的地球上,是地球妈妈孕育了一切生命。看看我们的周围多美!蔚蓝色的天空,清澈的湖水,茂密的树林,小鸟在歌唱,花儿在微笑,小朋友们正在大自然的环抱中尽情的嬉戏(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欣赏直观、生动的地球优美的风景图片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动物、植物之美,让他们在这种具有导向性的情感氛围中激起环保的参与意识——课伊

始,情也生。同时,随着优雅的轻音乐充分放松学生的身心,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为课堂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有些人只顾着为自己谋私利,不顾对地球妈妈的保护,导致出现了一些不堪入目的画面。

(二)导语引入,激起对环境污染的恨意。

1、播放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

2、师描述:河流干枯,荒芜土地,垃级成堆,浓烟滚滚.野生动物频临灭绝这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让我们仿佛听到了破碎的地球妈妈在伤心地哭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怎能忍心看到她备受摧残而伤心呢?我们破坏了唯一的家园何以生存?!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关爱自然,保护好环境吧!

(三)组织活动。

(根据学生爱表现,喜欢各种文娱活动的特点,在课前,我就让他们事先自由组合小组—信息组、采访组、摄影组、问卷组;编写环保小报、制作环保宣传牌、拍照等节目,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汇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在欣赏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升华。)

1、请出四个自由组合的环保行动小组。

a .信息组 b.采访组

c.摄影组

d.问卷组。

2、展示成果。

a .信息组(组长汇报收集的环保知识和信息)-------师:适时问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任务。

其他组员评价:收集之星、表达之星……

(评价是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积极的评价,正面的肯定,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增强参与活动的信心。)

b.采访组(组长汇报采访的内容。)——师:采访时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

其他组员评价:表达之星、创意之星、……

c.摄影组(组长展示拍摄到的照片。)——师:看到这一切你们有什么感想?

d.问卷组(组长出示问卷内容。)——师: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交流,达成共识。

我们行动起来,保护学校周围环境:首先,要热爱大自然,做保护大自然的小带头人和小宣传员。我们要爱护校内外的一草一木,争当绿化园地的小卫士,还要向同学、社会、家庭宣传爱护自然环境的道理。其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周围的环境卫生。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摘花,不破坏树木,不随便浪费纸张等。虽然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每个人能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那么我们的环境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再次,我们现在认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从小立下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志愿,长大以后,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治理废水、废气、废渣,去治理荒山和沙漠,去改良土壤和水质,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相信我们的家园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五、分组表演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策划以环保为主题的小品。故事或广告词,然后上台表演选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创意奖。

六、针对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存在的环境问题,请大家想想制止和改进的办法!

a.写建议书

b.写信发宣传单

c. 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

d. 建立相关的惩罚条例 e制作警告牌 f摄影展

七在一首环保歌曲《we are the world》中结束本节活动课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课较好地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即有知识技能目标,又有能力培养目标,同时还有非常重要的情感目标(快乐教育),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活动前的准备很重要,尤其是学生方面的有关环保资料的准备和对学生小组活动的指导,只有谁备好这一切,才能成功。因此,在活动前的准备上还是要花一些功夫。在活动一开始,我利用激情导入,让学生感受现在环境之美。随即播放有关环境污染的录相,形成一种反差,从而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然后请出活动小组,汇报活动成果,由小组汇报,其它小组成员当评委,给予评价,教师是参与者,适时得当参与其中,点拨指导。这样做既重视儿童的认知心理及认知特点,又符合教学规律,最大限度地优化了课的教学。在活动中

不仅让学生知道如何参与社会活动,关注社会的环保问题生做自由组合,团结协作、,还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以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同时最大限度地给予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快乐。活动中,把一切权利交给学生——学生汇报,学生当评委、学生出点子这一环节的设计经历知识获得过程,经历深思熟虑的思维形成过程,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重新撞击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去获取新知,体验运用知识的快乐。学生能在活动中交流环境知识,宣传环保思想,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充分地体验到爱护环境的快乐。

自我评价:

1、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本次活动课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方式恰好注重了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

2、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如本次活动课就以我们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为活动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可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活动之后,同学们都真诚地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以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3、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以往的传统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采用的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无需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与信息。久而久之,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日趋淡漠。而在这次活动课进行的过程中,各小组为了完成各自调查的对象,绞尽脑汁利用多种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摄像机、绘画等),通过多种途径(如随机采访、实地考察、讨论研究等)获取信息,完成各组的课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和强化。

此文获省级三等奖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特征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特征 摘要: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使我们在哲学层面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认为在哲学自然观和生态科学发展的过程中, 产生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历史的必然。并从唯物论、辩证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特征, 对其自然观进行了多维度的 阐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维度 1、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承认自然界的先在性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意义上的自然界,进而把社会及其发展过程看成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强调了社会实践意义上的自然界的重要性。“因为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即人对人说来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说来作为人的存在,已经变成实践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所以,关于某种异己的存在物、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问题,即包含着对自然界和人非实在性的承认的问题,在实践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1]马克思、恩格斯从实践唯物主义的原则出发,认为有主观意识和目的的人所参加的社会历史活动并没有遮盖住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社会及其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样就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变革。 2、科学的辨证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基础上论证了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形成是在劳动中完成的,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与人对社会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生产。”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对立和统一与人和人的关系密切。在阶级社会,自然异化的深刻原因要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去寻找。马克思说“这种自然宗教或对自然界的特定关系,是受社会形式决定的,反过来也是一样。这里和任何其他地方一样,自然界和人的同一性也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决定着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又决定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这正是因为自然界几乎还没有被历史的进程所改变。” [3]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号召人们要真正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仅仅有认识还是不够的。为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改革。” 3、人文关怀的可持续发展的视野。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资产阶级社会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庞大惊人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人们纷纷为工业文明的成就而赞叹。生态环境问题被暂时地掩盖起来。马克思、恩格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现实出发预见到未来发展的趋势,充分显示了前瞻性的意识和远程的眼光。

生态自然观

三、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一)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 (2)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生态化,从非生态型人工自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北生”,“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3)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1)全球性。它是以生态视角,代表地球人类(包括后代人)的利益,研究全球生态或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观。 (2)批判性。它从生态视角或人类的视角,反思和批判人类的理念和行为及其后果,强调人与自然界是和谐统一的生命共同体。 (3)和谐性。它强调科学技术与自然界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二)生态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1. 古代生态自然观思想。 (1)古希腊阿那克西曼德等主张人来源于自然界,亚里士多德主张人和具他有机体共存于自然界系统中。 (2)中国古代贤哲们“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论语》《荀子》和《吕

氏存秋》等典籍都提出了“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界要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2.近代生态自然观思想。 (1) 斯宾诺莎等主张人来源于自然界,卢梭指出了人类征服自然界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后果。 (2)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与自然界相和谐;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促进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共产主义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三)生态自然观的基础 1. 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1) 生态科学认为人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者;人和生物共同遵守“物物相关”“相生相克”“协调稳定”等生态规律。(2) 生态科学主张以整体、循环、平衡和多样性的生态理念,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作用、生态系统的存在和演化,研究人和生态系统之间的辩证关系。 2.生态自然观的技术基础。(1) 生态技术是包括环保技术在内的一类“持续技术’的总称,它被用于对风能、太阳能、地热和水资服的,刚用和对发物的再利用以及造林、治沙、滴灌等。(2)生物技术不仅包括传统生物技术,还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冶金技术(细菌浸矿)、环境生物技术(生物降解)等现代生物技术。 (3)生态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对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生态自然观的作用 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2. 有助于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1)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它们旨在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内外联动问题和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它们彼此“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2)生态自然观强调人和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有助于人们“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综合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综合实践小型活动《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体验自然,感受并分享大自然带给自己的乐趣。 2、对宇宙、动植物等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列举出一些简单自然现象,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3、能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并自觉形成环保行为。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材料 1、20年前我国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图片和视频短片 2、近几年我国环境所遭受到的破坏的图片和视频短片 3、学生课前调查的身边环境受污染的现状 三、活动形式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周围的环境情况。学生通过上网搜索资料,查看图片,录像纪录片,详细了解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 2、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了解自然的详细资料。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 确定以“关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 理由如下: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你最想了解环境中

哪一方面的情况呢?” 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展开讨论,他们提出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接下来根据问题研究的价值、可行性,以及每一问题选择人数的多少确立可能的子课题,如: 1、森林植被现状的调查。 2、树木保护现状的调查 3、耕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4、河流保护现状的调查。 5、动物保护现状的调查。 6、垃圾投放处理现状的调查。 随后师生共同商讨,将《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确立为为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第二阶段:开展活动 子课题确立后,同学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子课题,学生根据兴趣自愿结合小组并确定小组名称。接下来各小组共同交流、设计制订本组的活动方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本小组事先选定的子课题,利用综合实践课、课间休息以及课后调查的形式开展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相应的思想和方法指导。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1、收集、整理资料。 小组根据自己所调查到的情况列出详细的表格,并及时、详细的记录本小组观察和调查到的具体资料和数据,写成小组调查报告。

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看环境保护.

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看环境保护【摘要】现如今, 绿“色生活”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各种环保技术也在高速发展。然而与此相对的却是现实中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08 年的雪灾,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 台湾88 风灾,西南干旱,舟曲泥石流, 俄罗斯大火持续肆虐、巴基斯坦持续强降雨、中欧多国暴雨成灾、阿根廷寒流冰冻,, 在这些自然灾害的背后多多少少都有着人类行为的影子,让我们在用低碳平息地球的不满的同时,也需要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论述人与自然相处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践 一、马克思自然观研究的历史沿革 目前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论著和论文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但这些论著和论文在讨论认识论、实践论、生产关系等问题时都毫无例外地会从各个角度和层面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国外论著中, 对中国学界影响较大的有早期的普列汉诺夫、斯大林、布哈林,后来的法兰克福学派、海德格尔、施密特、岩佐茂和贝拉米·福斯特等;我国学者肖前、李秀林、陈先达、陶德麟、黄楠森、吴晓明、俞吾金、张一兵等从本体论认识论角度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自然理论的评价和发展;许多学者从社会历史角度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地理环境理论, 焦凤贵等对地理环境是否属于社会存在进行了讨论, 陶富源、郁越祖等就地理环境对生产力、社会制度、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历史发展进程起何种作用有什么影响作了探讨, 王荫庭、安延明等着重分析了普列汉诺夫地理环境理论的特点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学说的贡献等问题。在世纪之交,由于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受社会广泛的关注, 反映在研究领域是马克思的自然理论、环境理论重新受到学界的重视, 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生态主义、女性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等思潮结合, 不仅在生产力和生产

从生态自然观谈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生态自然观谈谈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关键词:人自然生态自然观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得到创新与应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强大。过分的自信与片面的发展观使得人类在物质财富涌入、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态危机、环境恶化的惨重代价,而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恶化的生态环境对人类一次次无情的惩罚。如何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双赢,人们在不断反思探究,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生态自然观应运而生。而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观提供了必要的哲学依据。有了主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便肩负起了这样的伟大使命,那就是不仅要把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付诸实践,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完善这一主旨。 一、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概念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 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生物圈所以被称为生态圈,就是因为它普遍存在着生命现象。在整个生物圈中,森林、草原、海洋等地带有大量的生物生存,即使“死寂”的沙漠或冻土带中,也有生命存在,也分别构成

了沙漠生态系统和苔藓生态系统。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物质来进行的。生态系统的活力是生态系统本身所固有的。 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就是各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有机构成的一张生命之网,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生态系统伪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了非生物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环境,生物就不能生存,就无所谓生态系统;二是每一种生物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生存。 其三,生态系统是组织织的开放系统。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的输人维持。外来能量的输入及其在系统内的流动、消耗;转化,形成了生态系统复杂的反馈联系,使系统具有自我调控、保持平衡的能力。 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系统内的物质和输入系统的能量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循环和转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无机元素合成的有机物质,经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一级一级地转移,组成食物链,物质和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最后被微生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和元素,再回到环境中。这种循环和转化构成了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

综合实践《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体验自然,感受并分享大自然带给自己的乐趣。 2、对宇宙、动植物等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列举出一些简单自然现象,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3、能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并自觉形成环保行为。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材料 1、20年前我国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图片 2、近几年我国环境所遭受到的破坏的图片和视频短片 3、学生课前调查的身边环境受污染的现状 三、活动形式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周围的环境情况。学生通过上网搜索资料,查看图片,录像纪录片,详细了解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 2、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了解自然的详细资料。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 确定以“关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

理由如下: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你最想了解环境中哪一方面的情况呢?” 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展开讨论,他们提出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接下来根据问题研究的价值、可行性,以及每一问题选择人数的多少确立可能的子课题,如: 1、森林植被现状的调查。 2、树木保护现状的调查 3、耕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4、河流保护现状的调查。 5、动物保护现状的调查。 6、垃圾投放处理现状的调查。 随后师生共同商讨,将《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确立为为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第二阶段:开展活动 子课题确立后,同学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子课题,学生根据兴趣自愿结合小组并确定小组名称。接下来各小组共同交流、设计制订本组的活动方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本小组事先选定的子课题,利用综合实践课、课间休息以及课后调查的形式开展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相应的思想和方法指导。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1、收集、整理资料。

爱护大自然演讲稿大全

爱护大自然演讲稿大全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保护环境是不容推御的责任 各位同学们: 今天我要讲的是保护环境的演讲稿,题目是《保护环境是不容推御的责任》, 让我们想一想,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一切的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有哪一样离得开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然而地球并不是有我们生存,还有很多很多的动物植物,所有生物的生存,又有哪一样离得开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襄、草原呢?地球就是由所有的生物组成了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 然而,就是这样供人类生存的环境,却总是被人类自己所破坏。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却从来不曾想到对哺育人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我们人类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对自然的掠夺却使得我们所生存的地球满目疮疤,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 地球上人类、生物和气候、土壤、水等环境条件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就好比我们人体的各个器官、各种机能之间都是需

要保持平衡是一样的,你想想,我们人类身上的某个器官坏了,人就会生病,就会痛苦不已,其实地球也是如此,一旦失去了生态平衡,便会产生种种不良后果。因为人类的侵害,如今地球面临了很多的环境问题,比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有毒废弃物,野生生物灭绝,以及大气、水污染等等,这些都是令人类头疼不已的事情,保护环境的演讲稿,推荐一篇小学生安全演讲稿。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虽然我们现在还只是个学生,没有能力去改变那些环境不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春天到了,植物开始生长,我们可以积极参与植树节,保护身边的花草树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爱护身边的环境卫生,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饮料杯、饭盒、塑料袋,用纸盒等代替,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减轻垃圾处理工作的压力。这一切,看起来不是很平凡的事情吗?只要我们愿意,很轻松就能完成,很轻松就能参与到保护环境的重大工作当中。 亲爱的同学们,你还在犹豫什么呢?从此刻起,就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一起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我相信,有了每一个人的参与,我们的校园更美丽,我们的祖国更美丽,让我们时刻谨记保护环境是不容推御的责任。 我的演讲完毕,相信大家!您此刻正在无忧演讲稿阅读演讲稿《保护环境的演讲稿:保护环境是不容推御的责任》 天天都是环境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机械学院内燃机六班 2014201045 汤琛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的永恒主题。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成为全球的焦点。严峻的生态环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类的生存方式,马克思的自然观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和一些新发展,并论述了其对于解决中国生态问题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问题 一、自然、自然观的含义 自然概念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自然界是指整个宇宙,大至宏观星系,小至微观粒子。包括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又包括非人类生物界和人类生物界两个子系统。人类社会及其历史不过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和延续。“马克思主义更重视狭义的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人类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人类物质生产中的要素。”糙种狭义的自然界范围小于广义的自然界。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深入,其范围会由小变大,程度会由深变浅。只有作为与人的实践活动相关、被人打上人的印记的自然界,才在这种讨论中具有意义。同样,可持续发展、保持生态平衡,首先就是要恢复被人直接和间接破坏了的生态平衡,并且力争不再造成新的危害。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将这种狭义理解的自然观称为人化自然,而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自然也正是这种人化自然。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其中主要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构成,自然界的生成与演变等等,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是贯穿于自然观中的一根主线。不同的人会根据各自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不同的自然观。一个完整的自然观应该涵盖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对自然界的存在状态,内部构造和演化规律进行科学语意上的描述。二是对自然观发展演进规律进行哲学语意上的描述,即如何从自然界的角度去理解人和从人的角度去理解自然界。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发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的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及其人类的总观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一切旧自然观的局限性,从实践的角度去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出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相分离、相对立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中介。“`外部自然界为实践所中介’的含义是人通过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 使外部自然界与人统一在一起。”’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实践的中介作用在于:它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历史、个体与类发生联系的现实途径。正是通过实践(生产和交换)才使人超越自身,达到与社会、历史以及日益走向整体化的人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人不是离群索居,而是生存于现实的社会历史关系之中。 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以实践为媒介,人与自然紧密联系。一方面,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实践。自然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它的存在是人的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从而也是人得以存在和发

论自然生态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意义

论生态自然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可 行性及意义 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 学号:201209425 姓名:徐鑫

摘要:生态自然观在西方学者看来,以环境伦理学的形式展开的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提倡自然权利论和内在价值论。恩格斯的辩证自然观在批判机械自然观的基础上,论证了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强调从自然优先角度,用辩证思维方式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去分析和处理生态环境问题,努力维护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使人与自然协调一致发展。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无疑会为我们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提供一种全新的思想认识和有力的理论支持。它不仅对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也有重要的启发。而“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人类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和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自然观;可持续发展。 1.概述 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随着人类干预自然能力的增强,在创造了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挑战。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生产总值而不顾环境代价的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和规模庞大“征服自然”活动,这既破坏了宝贵的地球自然资源,又向环境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从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生物多样性锐减、资源匾乏等全球性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充分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对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吸取养分,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自然观中有关人与自然的辩证思想。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美丽中国”的观念: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也为了让中国更好的了解世界。也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文神韵的丰富文化内容。将带领大家穿越中华大地的时间和空间经纬度;追寻中华文明传承文化历史的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行进轨迹;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表现华夏文明的独特景观、风俗、娱乐、审美和思辨。展示中国各地的,各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引领观众体验和领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展示中国最精华的民族瑰宝。为世界展示一个最美丽的中国。

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罗田县三里畈初中何慧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自然环境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面对目前存在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作为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我们都有义务和责任去关注和改进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大自然与生俱来的美和人为破坏环境后的丑,组织了这个《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感受式学习活动 二、活动目的意义: 为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我、对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有更深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走进自然、关心自然、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初步形成环保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发动学生课前对当地环境状况作广泛的调查以及收集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2、老师制作精致的:“智慧之星”、“表达之星”、“表演之星”、“收集之星”等若干个。准备两张奖状如‘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创意奖’ 3、电脑。投影仪。 4、有关环境污染和优美的风景图片等 5.准备以环保为主题的小品。故事。广告词等活动内容 6.歌曲《we are the world》 四、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地球母亲的美。 1、播放地球优美的风景图片。 2、师配乐描述:我们生活在这蔚蓝色的地球上,是地球妈妈孕育了一切生命。看看我们的周围多美!蔚蓝色的天空,清澈的湖水,茂密的树林,小鸟在歌唱,花儿在微笑,小朋友们正在大自然的环抱中尽情的嬉戏(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欣赏直观、生动的地球优美的风景图片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动物、植物之美,让他们在这种具有导向性的情感氛围中激起环保的参与意识——课伊

始,情也生。同时,随着优雅的轻音乐充分放松学生的身心,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为课堂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有些人只顾着为自己谋私利,不顾对地球妈妈的保护,导致出现了一些不堪入目的画面。 (二)导语引入,激起对环境污染的恨意。 1、播放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 2、师描述:河流干枯,荒芜土地,垃级成堆,浓烟滚滚.野生动物频临灭绝这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让我们仿佛听到了破碎的地球妈妈在伤心地哭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怎能忍心看到她备受摧残而伤心呢?我们破坏了唯一的家园何以生存?!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关爱自然,保护好环境吧! (三)组织活动。 (根据学生爱表现,喜欢各种文娱活动的特点,在课前,我就让他们事先自由组合小组—信息组、采访组、摄影组、问卷组;编写环保小报、制作环保宣传牌、拍照等节目,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汇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在欣赏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升华。) 1、请出四个自由组合的环保行动小组。 a .信息组 b.采访组 c.摄影组 d.问卷组。 2、展示成果。 a .信息组(组长汇报收集的环保知识和信息)-------师:适时问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任务。 其他组员评价:收集之星、表达之星…… (评价是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积极的评价,正面的肯定,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增强参与活动的信心。) b.采访组(组长汇报采访的内容。)——师:采访时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 其他组员评价:表达之星、创意之星、…… c.摄影组(组长展示拍摄到的照片。)——师:看到这一切你们有什么感想? d.问卷组(组长出示问卷内容。)——师: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绿色环保教育《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主题班会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班主题班会 一.情境导入 看了这一组图片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二、初步感知 1.水资源现状调查 地球有水球之称,因为它表面有70%的面积被水覆盖,但其中海洋咸水占了97.5%。如果除去两极的水山,人们容易得到淡水的只是地球总水量的0.26%。 生活污水主要指洗衣、洗菜、洗澡、洗脸等废水。这类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成分,是湖泊和近海海域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 中国专家说,到2030年中国人口达到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低到1760立方米,接近国际承认的1700立方米“用水紧张”标准。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李锐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中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严重的水危机。 联合国2004年公布的全球不适宜人类居住的20个城市中,16个在中国。 生活中各种浪费现象也是随处可见:自来水龙头跑、冒、滴、漏,

全国2亿多自来水用户累加起来相当惊人;家用电器平时处于待机状态。每户相当于一盏15瓦到30瓦的长明灯,全国1年浪费掉100多亿元电费,买卖购物不用篮子不用包,使用塑料袋后乱扔乱抛,浪费了资源,还造成污染;上海市一年用在洗车上的自来水超过1500万立方米,相当于3个北京昆明湖的湖水。 2.大气资源现状调查 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对流层的大气质量下降,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大气是一种多种气体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物,由恒定气体、可变气体和不定气体组成。 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3.森林资源现状调查 中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森林质量不高,林龄以幼龄林、中龄林、人造林为主。 我国现有森林资源状况是: 森林覆盖率13.92%,世界平均为22%,我国列121位 活木总蓄积117.85亿立方米

浅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浅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摘要: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环境是哺育人类的摇篮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内在的依存、保护、改造和利用的关系。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是人类同自然界关系的内在要求。目前,由于人类不顾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任意损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其后果必然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无疑为今天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和启示。 关键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地球上高级生物的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的“母亲”。然而,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人类不顾自然界自身的发展规律,对其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最终,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这不仅阻碍人类的发展,更危及人类的生存。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更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指导下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并在其指导下将这一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用独立的篇幅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地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1、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现实基础 从资源上讲,一方面:我国资源总量有限,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愈显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利用方式不合理,存在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与此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土地沙化、草场退化、河流的水功能严重失调,特大洪涝灾害频发;土壤污染、废气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污染物持续增加。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资源浪费和短缺、环境破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改变“高消耗、高污染、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模式变得尤为必要和必须。 2、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 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危害,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不争的事实,全世界联合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日益成为共识。生态文明、生态保护、低碳生活成为全球性话语。

2021年八年级政治下册《关爱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学案 鲁教版

2021年八年级政治下册《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学案鲁教版第一框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 教师寄语: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自觉保护环境 2、能力:能用实际行动美化大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3、知识:懂得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理解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意义 学习难点:认识怎样为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作贡献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初步感悟 [温故知新] :1、大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与影响? 2、环境问题与危害(学习小组内检查) [预习提示]:本节课有三个层次 1、 2、3、。 (二)自主探究全面理解 (阅读教材41页-48页,预习完成学习探究部分,划线部分应填上)

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1----43页,思考: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1)正确理解“珍贵物种消失“损失的不仅是钱财,更严重的可能是人的生命”? (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和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我们。 (3)我们该如何对待自然界的各种生物? (4)阅读:拒把“朋友“端上桌。思考:为什么要拒食野生动物? 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第43---45页,思考: 1、西藏人民是如何对待大自然的?大自然又是如何对待西藏人民的? 2、我们该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①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是生命的,是我们共同的。 ②如何善待自然善待自然就要,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就要;就要 ③人类善待自然的意义共同归纳: 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善待自然就等于善

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6篇)

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6篇) 【第1篇】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 老师告诉我们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不乱扔垃圾,不乱砍伐树木,不破坏森林。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蓝天变的污烟瘴气,黯然失色,浓烟滚滚的好像没有擦过的镜子一样。大地开始荒无人烟,千疮百孔,伤痕累累,绿树也像患了病一样,痛苦的呻吟着。 如果我们保护环境,蓝天会变得很明澈,湛蓝湛蓝的,白云自由自在的飘荡,空气非常清新,大地生机勃勃起来,垃圾堆一瞬间变成了花园,长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绿树成林,朵朵的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污水变得清澈了,叮咚叮咚地流淌着。 保护地球,留住最美好的环境……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让我们一起来保护环境吧! 【第2篇】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 环保是我们每个人要做的事情,使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你一旦生活在地球,你就要保护环境,因为我们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给他们一个好的身活环境,而不是去破坏环境,危害我们的子孙。 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而有的人却说:这是一个重任,我们

是个小人物,这应该给大人物去办,我们不破坏就行了。面对这种说法,很多人都同意,而我就反对。其实,环保不止是大人物的事情,还是我们这些市民的事情,而他们就去治理大事,我们就治理我们的事情,管好自己的小事,因为环保是从一件小事做起的。 保护环境其实是一件小事,不扔一件垃圾、不砍一棵树、不用一次性用品……也许,你有条件的话,就回收一件垃圾、种一棵树、再次用一件物品……这都是保护环境的行为,就是如此简单,不用你做更难的事情了,环保只是这么简单。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与子孙,你也不希望2012年是世界末日吧,那你也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吧! 【第3篇】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 最近我看到了一则幽默的漫画,而正是这幅漫画,启发了我很多,现在地球面临生态危机,有人还在无情的砍伐树木,于是,便有很多人呼吁人们保护地球。这则漫画讲了:一名伐木工手拿斧子,嘴刁烟卷,正起劲的一下一下的砍伐着身旁的树木。这是,一只啄木鸟飞了过来,停在了伐木工的脖子上,摇了一下脑袋,便啄起了伐木工的木头脑袋,便啄还边想:“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这漫画形象的讽刺了不保护环境的举止,与作者呼吁保护环境成鲜明的对比。 伐木工脑袋的形状可以充分的表现出伐木工不开窍。这则漫画主要中心思想是让人们保护好身边的一草一木,早晨人们晨练时将腿搭在树上;小孩子随手拔下一朵花,在树上刻下字体……这些事例都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现实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改善,充分显示了人类的智慧和能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它的不当使用和负面效应也使人类因此陷人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困境,产生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马克思自然观是以实践视角和辩证思维方式体现人们构建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他的人与自然理论强调人们应该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调整人类的行为方式,重申马克思自然观无疑对人们走上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自然观、人与自然、辩证、可持续发展 纵观人类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人类文明的全部观念几乎都是在人对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人类的文明程度变化彰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因此文明的发展也就理应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状况的参照,即文明程度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尺度。“文明产生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并且文明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实践过程”1。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明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部类:科学文明与人文文明。就现阶段而言,文明的发展明显是一种裂变了的文明,即重物质文明而轻精神文明。生态危机表现为文明危机,其实质就是指文明发展的危机,即人文的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无疑也就是建设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一种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文明。 一、生态文明的定义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 1萧扬.文化学导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59.

中国传统自然观与生态文明教育

2007年3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Mar.,2007 第25卷第2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25No.2 中国传统自然观与生态文明教育 1 张传辉,赵金玲 (东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 要]当今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事关整个人类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人类要想继续的安定详和的在地球生存下去,就必须从现在开始,重视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因此,生态文明教育在此情况下顺应而生。但是在我国生态教育的思想并不是近代的产物,我国早在两千年前有了儒道文化的时候就有了关于自然生态的理论和思想,这些思想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道家;儒家;自然观;生态文明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07)02-0114-03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生态思想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国传统的自然观中包含着我国古人对自然的深刻慧解和在人与自然关上的颖悟觉识,他们用非凡的智慧塑造了东方传统生态精神意蕴的典型。中国古人的这些优秀生态思想和积极的理念给现代生态文明教育以巨大启示。在环境不断恶化,生态日益失衡的今天,对中国传统自然观的借鉴与学习是现代生态文明教育的需要,是深化人们生态思想意识的重要途径。 一、中国传统自然观的内涵1.道家自然观的内涵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0。这是超乎人类的,又是人的最朴素的心境。在这里/法0的意思,是指学习、效法、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并按规律、规则行事,同时还有与之和平共处之意。所谓/人法地0,其中的/地0就是指环境,地就是大地,/大地0这个概念指的是狭义的自然环境。因此,/人法地0就是说:人应该效法或遵从自然环境的法则,正确的认识生物圈和维生体系的法则,并根据这些法则来生存,而不是去加以破坏。在/地法天0一语中的/天0,是指广义的自然,指整体宇宙及其中的法则。换言之,在我们存在的自然环境与生物圈,只不过是整体宇宙中一个非常渺小的角落而已,必须完全遵循整体宇宙的法则,因为宇宙的法则也规定并影响大地。天体的运行,不论是太阳系、银河系或是整个宇宙的运动,都对于大地都有影响。所以,/地法天0一语,就是表明大地环境不是唯一的判准,因为大地环境最后也还要遵从宇宙的规则,以整体宇宙为法。/天法道0这话的意思是说,整体宇宙的运行是来自于/道0生生不息的存在活动。所谓/道0就是生生不息的存在活动。天之所效法、 所依循的规则,是来自于道。按照老子的看法,道在自我分化和复杂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宇宙万物。所以/天0是以/道0为法。/道法自然0所表示的,并不是在/道0上面又设立另一个/自然0的概念。/道0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存在活动,就应该是由道生发一切,主宰一切。所以在此/自然0一词,应该是/自其本然0之意。/道0是/自其本然0,是表示/道0的法则是来自于它自身。老子关于自然及其本质的认识,是一种全新的自然观。老子第一次把宇宙间的一切都看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人在自然面前应该作的就是/无为0,即尊重自然的自身规律,顺应自然的自在发展。后来,庄子又升华了老子的学说,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0的生态观念,将人与自然融合到了一起。不以人为中心来看待自然,却又显示人与自然的亲切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道家其他一切思想的出发点和基础,可以说是道家哲学自然观的基本特色。 2.儒家自然观的内涵 儒家把天地的自然演化当成一个生生不息的自然过程。它认为,天道刚健流行,是原始的创造力之源,它统摄万物,维持整个世界的正常秩序;地道柔顺宽容,顺承天道的创造性,养育、辅助和成就万物,具有厚德载物的慈善品格。人与万物都来源于天地,人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产物,是自然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董仲舒在其5春秋繁露6中写到:/人之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0很明显儒家把自然界当作是一个生命有机体,认为自然界不仅有生命,而且不断创造新生命。对于人来讲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的来源,而且还是人生命价值的来源。人和万物皆具有价值,但人同时还具有为万物所缺乏的道德品格和智慧,因而人不仅能够沟通天地,而 ) 114)1[收稿日期]2007-01-20 [作者简介]张传辉(197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经济管理学院博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