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

(一)基本概念

1.为什么说加紧不等于定位?

解:工件的定位就是使同一批工件逐次放置到夹具中,都能占据同一位置。为了保持工件在定位过程中获得既定的位置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工件受到力的作用(如切利力、惯性力及重力等)而不发生移动,就必须把工件夹紧。因此定位和夹紧有不同的概念。工件被夹紧而不动了,并不能说它已定位了,还要看是否在夹具中都能占据同一位置.

一般来说,定位是在夹紧之前实现的,但也有在夹紧过程中同时实现的,即边定位边夹紧,如三爪卡盘等定心夹紧机构。

2. 为什么说六点定位原理只能解决工件自由度的消除问题,即解决定与不定”的矛盾,不能解决定位精度问题即不能解决“准与不准”的矛盾?

解:六点定位原理是把工件作为统一的整体来分析它在夹具中位置的确定和不确定。而不针对工件上某一具体表面。因此六点定位原理只是解决了工件自由度的消除问题。由于一批工件中,每个工件彼此在尺寸、形状、表面状况及相互位置上均有差异(在公差范围内的差异)。而在加工过程中某一工序加工要求都是针对工件的某一具体表面而言的。因此工件即使六点定位后,就一批工件来说每个具体表面都有自己不同的位置变动量。即工件每个表面都有不同的位置精度。这就是说定位后,还存在准确与不准确问题,还要进行定位精度的分析与计算。

3.试述基准不重合误差、基准位置误差和定位误差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解:基准不重合误差:设计基准相对定位基准在加工方向上的位置最大变动量。基准位置误差;定位基准本身相对位置的最大变动量定位误差:由于工件定位所造成的加工面相对其设计(工序)基准的位置误差。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一是基准位置误差(由于定位元件和定位基准本身有制造误差而引起);另一个是基准不重合误差(是由于定位基准和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

4.为什么计算定位误差就是计算设计基准(一批工件的)沿加工要求方向上的最大位置解:由于采用调整法加工时,夹具相对刀具及切削成形运动的位置,经调定后不再变动。因此可以认为加工面的位置是固定的。(因只研究定位误美。实际上由于在加工一批工件过程中须多次重调以及工艺系统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加工面的位置会有变化。这在加工过程误差中予以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加工面对其设计(或工序)基准的位置误差必然是设计基准的位置变动所引起的。所以计算定位误差就是计算设计(或工序)基准(一批工件的)沿加工要求方向上的最大位置变动量。

5.工件装夹在夹具中,凡是有六个定位支承点,即为完全定位,凡是超过六个定位支承点就是过定位,不超过六个定位支承点,就不会出现过定位。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解:凡是有六个定位支承点即为完全定位。对于这句话是否正确要作具体分析。完全定位是指消除了工件中的全部六个自由度。因此有了六个定位支承点。还心须分析每个定位支承点是否独立消除一个自由度,经分析,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若没有全部被消除。就不能说完全定位。可能是欠定位或是过定位。不超过六个定位支承点就不会出现过定位。这句话也要具体分析。经分析若不发生重复限制某一个自由度的现象。这句话就对了,否则就是错的。

6.不完全定位和过定位是否均不存在?为什么?

解:不完全定位和过定位并不是不允许存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完全定位:有些工序中,按照加工要求有时并不要求工件完全定位,而只要求部分定位(即消除部分自由度),这是允许的。如果定位点少于加工要求所应消除的自由度数。因而实际上某些应予消除的自由度没有消除,工件定位不足,这是不允许的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定位点多于应消除的自由度数目。因而实际上有些定位点重复消除了同一个自由度。如果在定位基准的精度和定位件精度(包括位置精度)都很高的情况下,重复消除自由度不影响工件的正确定位,这是允许的。否则过定位将造成下列不良后果:(1)使接触点(定位点)不稳定,增加了同批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不同一性;(2)增加了工件和夹具的夹紧变形;(3)致了工件不能顺利地与定位件配合。因而,这种过定位是不允许的。

7. 什么是辅助支承?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举例说明辅助支承的应用。

解:辅助支承用来提高支承零件刚度,不是用作定位支承点。辅助支承在定位支承对工件定位后才参与支承,因此不起任何消除自由度的作用。所以各种辅助支承在每次卸下工件后,必须松开,装上工件后再调整和锁紧。

8.什么是自位支承(浮动支承)?它与辅助支承的作用有何不同?

解:自位支承是指支承本身在定位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是随工件定位基准面位置的变化而自动与之适应。由于自位支承是活动,因此它与辅助支承不同,尽管每一个自位支承与工件可能作三点或二点接触,但是一个自位支承一般来说实质上仍然只起一个定位支承点的作用。而辅助支承不起定位支承点的作用。

9.在夹具中对一个工件进行试切法加工时,是否还有定位误差?为什么?

解:定位误差共两项,基准位置误差和基准不重合误差。逐件试切法,一般来说,能消除定位误差,因为试切法可以设计(或工序)基准为测量基准来进行试切测量及调刀。消除了用调整法加工时所造成的定位误差。

10.有一批工件,如图所示,采用钻模夹具钻削工件上Φ5mm和Φ8mm两孔,除保证图纸尺寸要求,还要求保证两孔联心线通过Φ600-0.10mm的轴线,其对称度允差为0.08mm。现采用如图(b)、(c)、(d)三种定位方案,若定位误差不得大于加工允差1/2。试问这三种定位方案是否都可行(α=90°)?

11.有一批直径为d0-Td轴类铸坯零件,欲在两端面同时打中心孔,工件定位方案如图所示,试计算加工后这批毛坯上的中心孔与外圆可能出现的最大同轴度误差,并确定最佳定位方案。

12.一批 d=的轴件,欲铣一键槽,工件定位如图所示,保证b=、h =55.5 0-0.05mm,槽宽对称于轴的中心线,其对称度公差为0.08m。试计算定位误差。

解:图示,εh=0(因为基准重合)

13.有一批不同直径和公差的轴类工件,外径均已加工完毕,本道工序欲在轴端钻削一个小孔或铣削一个槽,试问图(a)~(f)的定位误差是否相同,为什么?(方框为本道工序要保证的尺寸,V形夹角a—90°)

解:因为定位误差大小就是被加上尺寸的设计(工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而图中设计(工序)基准均为零件外圆最低点,而加工尺寸方向为垂直方向,因此设计(工序)基准的最大变动量计算公式为:

Td:零件外圆公差;α:V形块夹角(α = 90°)。本例因α角均为90度,若Td相同,则定位误差ε必相同。

因为图(a)、(b)、(d)、(e)Td均为0.1,所以定位误差均相同(ε≈0.071),而图(c),Td为0.12;图(f)Td为0.2,因此定位误差与图(a)、(b)、(d)、(e)就不相同,分别为:ε≈0.085,ε≈0.141

14.有一批直径为上的d 0-Td 的轴件.欲铣一键槽,工件定位方案如图所示,保证m和n。试计算各种定位方案尺寸m和n的定位误差。

解:图(a)

εn=0(因为基准重合)

εm=Td/2(因为基准不重合)

图(b )εn =Td/2(因为基准不重合,此为定心定位,定位基准为轴心线0);εm =0(因为基准重合)

图(c )εn =0(因为基准重合);

εm =Td/2(因为基准不重合,设计基准为轴心线O )

15.有一批圆柱形工件,直径为,欲在其一端铣槽,要求槽对外圆轴心线对称,定位方案如图所示,试计算三种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V 形块夹角a =90°)。

解:图(a )方案Ⅰ

图(b )方案Ⅱ 图(C )方案Ⅲ ε=0

说明:铣刀位置按工件平均直径调刀。一霎果农定位误差是对称度误差。

16. 有一批套筒类工件,以圆孔在圆柱心轴上定位车外圆,如图所示。要求保证内外圆同轴度公差为Φ0.06mm 。如果心轴圆柱表面与中心孔同轴度公差为Φ0.01mm ,车床主轴径向跳

动量为0.01mm ,试确定心轴的尺寸和公差(已知圆孔直径为mm )。

解:(如图所示)

设工件内孔公差为T D ;心轴公差为T d ;配合最小间隙为△min 册则 T D +T d +△min ≤0.06一0.01一0.01;已知T D =0.021, 所以T d 十△min ≤0.019

0.020

0.05325mm φ-

-0.530.020

0.02320.7071

2sin

2

d T εα

-=

=

≈??0.0530.0200.016522

d T ε-=

==0.021030

φ

若考虑工件与心轴装配方便起见,需要最小间隙,则心轴的尺寸和公差选Φ30g6

()。

17. 有一批套类工件,定位如图所示.欲在其上铣一键槽,试分析计算各种定位方案中,尺寸H 1、H 2、H 3的定位误差。

(1)在可涨心轴上定位〔图(b )〕。

(2)在处于垂直位置的刚性心轴上具有间隙定位(定位心轴直径为) 。

(3)在处于水平位置的刚性心轴上具有间隙的定位(定位心轴直径为、图(c ))。

(4)如果计及工件内外圆同轴度(同轴度为t),上述三种定位方案中,尺寸H 1、H 2、H 3

的定位误差又各为多少?

解:(图示)

(1)εH1=T d /2(因为基准不重合);εH2=T d /2(因为基准不重合);εH3=0(因为基准不重合)

(2)由于孔和心轴间隙配合 所以基准位置误差为T D 十ei

εH1=T D +ei +T d /2 (其中T d 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εH2=T D +ei +T d /2 (其中T d 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εH3=T D +ei (因为基准重合,只有基准位置误差)。 (3)分两种情况讨论

1)单边接(心轴固定在机床上,而工件因其自重而始终使圆孔壁与心轴上母线接触) εH1=εH2=(T D +ei )/2+T d /2,(既有基准位置误差,又有基准不重合误差)。 εH3=(T D +ei)/2(只有基准位置误差) 对一批各种不同直径(由D 到D +T D )的圆孔和各种不同直径(由d —ei 到d —es )的心 轴相配而言,最小间隙量es 始终是不变的常量。这个数值,可以在调整刀具尺寸(即决定对刀元件到定位心轴中心的尺寸)时预先加以补偿,则es 的影响便可消除。因此最后得出的定位误差为:

εH2=εH2={(T D +(es -ei )}/2+T d /2 εH3={T D + (es —ei)}/2

2)任意边接触(若每次装卸工件时都得从机床上取下心轴,装上工件后连同心轴一起装夹到机床上人)。

εH1=εH2=T D +ei +T d /2;εH3=T D +ei 。 任意边接触的基准位置误差为单边接触时的2倍。

任意边接触时和固定单边接触不同,ei 无法在调整刀具尺寸时预先予以补偿,故要考虑ei 的影响。

(4)将上面所得的定位误差值都加上t (除H 3外)。

18. 工件定位如图(a )所示。试分析计算由于定位引起的被加工平面A 与两轴颈轴心连线O1-O 2的平行度误差。若定位方案不能满足平行度要求时,请提出合理的定位方案,并绘制简图表示。(α=90°)

0.0010.00230mm φ--cs

ei d --cs

ei

d

解:图示,当两轴颈中心距为最小时,且轴颈O 2为最大(或最小),而轴颈O 1为最小(或最大)时,定位误差最大

若定位方案不能满足平行度要求时,定位方案改进如图(b )。

19. 在V 形块上定位,铣一批轴的键槽如图所示。工件定位部分为中φ0-0.05mm 外圆。现已知铣床工作台面与纵导轨的平行度公差为0.05/300,夹具两V 形块的轴线与夹具体底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1/150。若只考虑机床、夹具及工件定位三项误差的影响时。试问键槽底面与工件两端Φ200-0.05mm 轴心线的平行度误差为多少?

解:图示,最大的平行度误差是三项误差因素的累积。

20. 在阶梯轴上铣键槽,要求保证尺寸H 、L 。毛坯尺寸D =Φ160 0-0.14mm ,d =Φ40 0

-0.1mm ,

D 对子 d 的同轴度公差为 0.04mm ,定位方案如图所示。试求 H 、L 尺寸的定位误差(α=90°)。

0.150.1

0.106;0.05

2sin 452

0.1060.050.1560.195

800.1279.88100εεε=

===?≈

- 平行+==0.14

300sin 150300?∑?????定位夹具机床=++0.050.010.05 =

++=150245

解:图示,右边第一项为外圆D 轴线的定位误差,第二项为D 对d 的同轴度引起的误差,第三项为外圆d 轴线与H 尺寸设计基准不重合误差:

21. 一批工件以圆孔(Φ20H7)用心轴(Φ20g6)定位,在立式铣床上用顶尖顶住心轴铣槽。定位简图如图2-19所示。其φ40h6外圆、φ20H7内孔及两端面均已加工合格,而且Φ40h6外圆对Φ20H7内孔的径向跳动在0.02mm 之内。今要保证铣槽的主要技术要求为:

(1)槽宽b =12h9(0

-0.043);

(2)槽距一端面尺寸为 20h12(0-0.21); (3)糟底位置尺寸为34.8hll (0,-0.16);

(4)槽两侧面对外圆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10mm 。 试分析其定位误差对保证各项技术要求的影响。

解:图示,现逐项分析如下:

(1)槽宽尺寸,由铣刀的相应尺寸来保证。 (2)尺寸20h12(0-0..21),其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重合,且又是平面定位,故定位误差ε=0。

(3)槽底位置尺寸34.8hll (0,-0.16),其设计基准是外圆最低点,而定位基准是圆心,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不重合,有基准不重合误差。由图可知,其值为φ40h6(0-0.016)公差之半,即0.016/2=0.008。

0.042

2sin

2

0.140.1

0.040.189

2sin 452

0.16d D H H H T T εα

εε=

++

?=

++≈??=所以:

(基准不重合误差)

由于心轴与定位孔是间隙配合,故有基准位置误差,其值为最大间隙量:

心轴

;孔 配合最大间隙量为0.021+0.020=0.041

又因为定位基准是内孔中心,设计基准是外圆最低点,故外圆对内孔的径向跳动,也会引起设计基准的位移而产生定位误差为0.02。

故ε=02008+02041+0.02=0069

(4)槽两侧面的理论对称中心线,就是外圆的轴线,这是设计基准。定位基准是内孔的轴线,由于外圆对内孔有径向跳动,便是基准不重合误差,引起槽对称中心线的偏移为式(a );由于心轴与孔为间隙配合,其最大间隙为基准位置误差,引起槽对称中心线的偏移为式(b ):

22. 工件尺寸如图(a)所示,Φ400-0.03与Φ350

-0.02同轴度公差为Φ0.02mm 。欲钻孔O ,并保

证尺寸300

-0.1mm 。试分析计算图示各种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加工试工件轴线处于水平位置,V 形块α均为90°)。

解:如图示

图(b )定位基准为Φ35外圆最低点,而设计基准为Φ40外圆的最低点,引起基准不重合误差:

图(c )设计基准为Φ40的最高点而Φ40外圆与Φ35外圆以轴线的同轴度相联系,而以Φ35外圆在V 形块上定位,引起定位误差为:

0.0070.020606()g φ--0.021

0206()H φ+0.0210.020

0.021

22

0.0210.020

0.021

22==+==最大配合间隙+

最大配合间隙40350.02φφε外圆公差

外圆公差

+同轴度公差+

2

2

0.03

+0.02+=0.04522

ε=Φ40直径公差/2+同轴度+φ35轴线的定位误差=0.03/2+0.02十0.02/(2*sin45°)=0.039

图(d)同图(c)ε=0.039

图(e)设计基准为φ40外圆最低点,而定位基准为φ35轴线(定心定位),一起定位误差为:ε=φ40直径公差/2+同轴度=0.03/2+0.02=0.035

图(f)设计基准为φ40外圆最左母线而设计尺寸方向是水平线,定位基准为φ30外圆轴线(水平方向定位元件为V形块),φ30轴线沿着水平方向的定位误差为0,所以定位误差为:ε=φ40直径公差/2+同轴度=0.03/2+0.02=0.035

图(g)(h)若工件因其自重而始终使外圆下母线与孔壁接触,属于单边接触,其定位误差为:ε=φ40直径公差/2+同轴+φ35轴线定位误差=0.03/2+0.02+(0.02+0.05)/2=0.07

若考虑到最小间隙量始终使不便的常量。这个数值,可以在调整刀具尺寸时预先加以补偿。其影响便课消除,则定位误差为:ε=0.03/2+0.02+0.02*(0.05-0.01)/2=0.065 图(j)属于定心定位,上述第三项误差为0,则定位误差为:ε=0.03/2+0.02=0.035。

30.工件定位如图所示,欲加工孔O,保证B±T B/2和D±T D/2,设M、P面互相垂直,试计算定位误差。

解:如图所示

εB=基准位置误差+基准不重合误差=0+T A

εD=基准位置误差+基准不重合误差=0+T C

31.工件定位如图所示,加工M面要保证A0-TA,工件定位基准为底平面和孔O2,试计算其定位误差。(孔O2直径的公差为T D2,销边直径公差为T d2,孔2和销最小配合间隙为X2min)。

解:如图,孔O2配合间隙引起在A 尺寸方向的定位误差ε1=(T D2+T d2+X 2min )cos β L ±ΔL 引起在A 尺寸方向上的定位误差:ε2=23(T L /2)cos β L ±ΔL 引起在A 尺寸方向上的定位误差:ε3=23(T h /2)cos α 因此总的定位误差(在A 尺寸方向上):ε=ε1+ε2+ε3=(T D2+T d2+X 2min +23T L /2)cos β+23(T h /2)cos α。

32. 加工如图所示零件,已加工好底面、侧面及大孔Φ200

+0.023mm 。本工序加工两空Φ100+0.03mm ,保证尺寸30±0.05mm 、25±0.05mm 及两孔中心联线与A 面平行度为0.1/100mm ,若定位误差应控制在公差的1/3时,试分析计算图示三种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并确定哪种方案可行。

解:如图:

图(b )对尺寸30及25来说,设计基准为Φ20孔的轴线,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重合,但因销和孔为间隙配合,故有基准位置误差。

对于两孔中心线与A 面平行度方面的定位误差,只要按图(e )连接O1O2,并假想成一面二销定位,求算α角。

当A 面与Φ20孔距离为最小时(40-0.05),而夹具上圆销与支承钉距离为最大时(40+0.02),间隙为Δ2max ,因为工件要接触支承钉,必然绕O1顺时针转,反之逆时针转。

图(c )对于尺寸25来说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重合,因有配合间隙,故有基准位置误差。

30251

0.0230.0220.0450.1

31

0.0230.0220.0450.1

3εε=+=>?=+=>?1max 2max (0.0230.022)/2(0.050.02)

2525

0.3710.1

1003100tg εα?+?+++>?

平行==

0.0925 ==25251

0.0230.0220.0450.1

3

ε+

对于尺寸30来说,设计基准为Φ20孔轴线,而定位基准为A 面,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不重合,而定位基准为已加工过的平面。其基准位置,可认为0。因此

对于平行度来说,基准重合。因此ε平行=0。

图(d )对于尺寸25来说,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重合,虽然有配合间隙存在,但因工件A 面的定位元件始终时使工件Φ20孔壁与圆柱心轴下母线接触,因此在尺寸25方向,设计基准变动量为:ε25≈0。

对于尺寸30来说,也由于Φ20孔壁始终与圆柱心轴下母线接触,因此在尺寸30方向的设计基准变动量为最大配合间隙的一半。

对于一批各种不同直径的圆孔和各种不同直径的圆柱销相配而言,最小间隙(Δmin =0.008),始终是不变的常量。这个数值,可以在调整刀具尺寸时预先加以补偿,则最小间隙的影响便可消除。因此最后得出的定位误差为:

对于平行度来说,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因此ε平行≈0。

即第三种方案可行。

33. 加工如图(a )所示零件,在工件上欲铣一缺口,保证尺寸80

-0.08mm 。现采用图(b )、(c )所示两种定位方案。试分析哪种定位方案定位精度高。若不能满足图纸要求,定位方案应如何改进?并绘草图说明。

30120.050.100.10

3

ε?>?==300.0230.0221

0.02250.1

23ε+=

=

0.0185

2ε++=

=

解:如图

图(b )设计基准为尺寸8的左端面,而定位基准为尺寸50的左端面,基准不重合,定位基准又为已加工的平面,基准位置误差可认为零,因此

ε8=20尺寸的公差+50尺寸的公差=0.2+0.15=0.35>0.08

图(c )设计基准为尺寸8的左端面,而定位基准为尺寸5O 的右端面,基准不重合,位置误差可认为零,因此

ε8=20尺寸公差=0.2>0.08

由上述可见,图(c )方案定位精度高,但仍然超差.改进定位参考方案:定位元件结构类似图(c ),但不用尺寸20右端面而用其左端面来定位,则基准重合了,此时理论定位误差应为0,如图(d )。

34.工件定位如图所示。在钻模中加工连杆两孔,若只计及定位误差的影响。 (1)试分别求出两端孔的最大壁厚差各多少?(对一个零件而言)

(2)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两端V 形块都改为可移动式,实现自动定心定位,则两孔的最大壁厚差为多少?

解:设两个钻套之间距离以及其中一个钻套与V 形块的位置均按工件平均尺寸调定 (1)孔1外圆毛坯轴线的偏移量为:

孔2外圆毛坯轴线的偏移量为:

因求两端孔的最大壁厚差,故应为:孔1:

1/22sin

2T εα

=

1/22

2sin

2

L T T εα

=

+

, 孔2:

(2)孔1和孔2外圆毛坯轴线的偏移量为:

其壁厚差为其偏移量的两倍。即

1122sin 2T εα

?=

1222sin

2

L

T T εα

?=

+12122

2sin

2

L T T T εε-==

+

121222sin

2

L

T T T εε-==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答案: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1.3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什么是基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答案: 基准是指用以确定生产对象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 设计基准是指在零件图上标注设计尺寸所采用的基准。 工艺基准是指在零件的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在加工中或加工后,用以测量工件形状、位置和尺寸误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在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上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

感谢你的观看配基准。 1.6什么是六点定位原理?什么是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什么是欠定位与过定位?各举例说明。 答案: 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6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称为完全定位。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举例在课本page12、13)。 1.10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套装、组装、部装、总装和装配? 答案: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 套件是在一个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 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而构成的。 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部件在机感谢你的观看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 试卷一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 2.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 3.成批生产轴类零件时。机械加工第一道工序一般安排为铣两端面、钻中心孔。 ( ) 4.箱体零件多采用锻造毛坯。 ( ) 5.采用试切法加工一批工件,其尺寸分布一般不符合正态分布。 ( ) 6.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 ( ) 7.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 ) 8.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 9.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 ( ) 10.成组技术的主要依据是相似性原理。 (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基准是( )。 A .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 B .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 C .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 D .工件的运动中心 2.ES i 表示增环的上偏差,EI i 表示增环的下偏差,ES j 表示减环的上偏差,EI j 表示减环的下偏差,M 为增环的数目,N 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的上偏差为( )。 A .∑∑==+N j j M i i ES ES 11 B .∑∑==-N j j M i i ES ES 11 C .∑∑==+N j j M i i EI ES 11 D .∑∑==-N j j M i i EI ES 11 3.精加工淬硬丝杠时,常采用( )。 A .精密螺纹车床车削螺纹 B .螺纹磨床磨削螺纹 C .旋风铣螺纹 D .普通车床车螺纹 4.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 )。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重点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一 个工序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 2.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 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 一部分工艺过程。 3.安装: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 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内容 称为一个安装。 4.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或位 移)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 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容称 为工位。 5.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 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称 为一个工步。 6.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 成的工步内容,称为一次走刀。 7.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一道工序所需 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 8.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 在内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 9.生产批量:指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或 零件的数量。 10.生产类型可按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 11.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的装夹方法有三种: 直接找正装夹(比较经济,定位精度不易保 证,生产率低,仅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划线找正装夹(生产效率低,精度不高,适 小批生产中的复杂铸件或铸件精度较低的粗加工工序); 夹具装夹(生产率高,易于保证加工精度要 求,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 生产,形状复杂件)。 12.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 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实现完全 定位。 13.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 定位。 14.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的定位,都是合 理的定位方式。 15.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 际生产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16.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同时被两个或两个 以上约束点重复限制的定位,一般来说也不 合理。 17.用一个短V形块定位可以限制工件2个移动 自由度。两个短V形块或长V形块限制2 个移动、2个转动。短圆柱销限制2个移动。 长圆柱销限制2个移动、2个转动。一个矩 形支承板限制1个移动、2个转动。一个条 形支承板限制1个移动、1个转动。一个支 承钉限制1个移动。采用大端面和短销组合 定位限制5个。 18.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工序基 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19.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应以不加工 面为粗基准。 2)保证加工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 应选择该表面的毛坯面为粗基准。 3)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4)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准不重合误差。 2)基准统一原则,在生产线上使用统一基 准使各工序定位简单一致。 3)互为基准原则,提高加工表面间的相互 位置精度。 4)自为基准原则,使加工余量均匀、提高 精度。 5)便于装夹原则。 20.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 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2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步骤:图纸分析;工艺审 查;确定毛坯;确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确 定满足各工序要求的工艺装备;确定各主要 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确定各工序的 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确定切削 用量;确定时间定额;填写工艺文件。2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夹具、辅具; 是生产计划、调度工人操作和质量检验等的 依据; 车间厂房的设计依据。 2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原则:好(可靠保证 图纸和所有技术条件的实现);快(满足生 产纲领的要求,劳动生产率高);省(加工 成本低);轻(劳动条件好,劳动强度低)。 24.时间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 成一道工序所需消耗时间。 25.工艺顺序的安排原则:先面后孔;先主后次; 先粗后精;先基准后其他。 26.工序集中:工序集中就是将工件的加工集中 内完成。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较多。高效的自动化机床(主要是加工中 心)27.工序分散:将工艺路线中的工步内容分散在 更多的工序中去完成,因而每道工序的工步 少,工艺路线长。主要有传统的流水线、自 动线、组合机床、大批量生产。 28.加工余量:指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 差。 29.入体原则:对被包容尺寸(轴的外径、实体 大加工尺寸就是基本尺寸,上 偏差为零。对包容尺寸(孔的直径、槽的宽 度)其最小加工尺寸就是基本尺寸,下偏差 为零。毛坯尺寸公差按双向对称偏差形式标 注。 30.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计算法;查表法; 31.工序余量的影响因素:上工序的尺寸公差; 上工序产生的表面粗糙度;上工序留下的空 间误差e a;本工序的装夹误差εb。 32.机床夹具基本组成:定位元件;刀具导向元 件;夹紧装置;联接元件;夹具体;其他元 件或装置。 33.夹具的功能: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扩大机床加工范围;减轻工 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 34.装夹分为两个步骤:定位和夹紧 35.机床夹具的分类:具、可 调整夹具和成组夹具、组合夹具、随行夹具。 36.夹具上常用的定位元件(特点P261):固定 辅 助支承在工件定位后才参与工作,不起定位 作用)、心轴、定位销、套筒或卡盘、V型 块。 37.一面两孔定位中,定位元件为什么采用短圆 柱销,为什么采用一个短圆柱销和一个短削 边销?削边应从哪个方向削?答:当采用两 个圆柱销与两个定位孔配合时,两销在连心 线方向限制的自由度发生重复,发生过定 位,可能妨碍部分工件的装入,所以在设计 制造两销时,将一个销的直径进行削边,以 补偿孔销间中心距误差,使工件满足装卸条 件,同时又不增大转角误差,所以削边应在 两销连心线方向进行。 38.定位误差:由于工件在夹具上(或机床上) 定位不准确而引起的加工误差。包括基准不 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P268 39.在采用调整法加工时,定位误差实质:工序 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40.工件夹紧力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1.夹紧力选用原则:方主要夹紧力方向应 垂直于主要定位面;尽量和切削力、工件重 力方向一致;工件变形尽可能小。作用点: 应正对支承元件或位于支承元件形成的支 承面内;避免支承反力与夹紧力构成力偶; 夹紧力应作用在刚度较好部位,以减少工件 的加紧变形;夹紧力作用点应尽可能靠近加 工表面,以减少切削力对工件造成的翻转力 矩。大小:根据切削力F(刀具课讲)按静力 平衡求得;根据切削力、工件重力的大小、 方向和相互位置关系具体计算 42.常用夹紧机构:斜楔夹紧机构:斜楔夹紧的 1)结构简单,但操作不方便。 2)有增力作用,扩力比 i = FW / FQ ; 3)夹紧行程小, tanα= h/s=tan6°=0.1 , 故 h 远小于 s ; 4)能实现自锁。 其自锁条件为:Φ1+Φ2≥α 式中Φ1——楔块与工件间的摩擦角; Φ2——楔块与夹具体间的摩擦角; α——斜楔升角 螺旋夹紧机构:1)结构简单,多数用在手 动夹紧的夹具中; 2)具有良好的自锁性,夹紧可靠; 3)具有较大的增力比,约为80,远比斜楔 夹紧力大; 4)夹紧行程不受限制; 5)但夹紧行程大时,操作时间长。夹紧动 作较慢,效率低。所以通常使用一些快撤 装置; 偏心夹紧机构: 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动作迅速。 缺点:圆偏心轮夹紧力小,行程小,自锁性 能较差,用于切削力小,无振动,工件尺寸 公差不大的场合。铰链夹紧机构;定心夹紧 机构;联动夹紧机构。 43.机械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尺寸 参数的符合程度。 44.加工误差: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对 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45.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 46.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 单因素分析法 研究某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统计分析法 以生产中一批工件的实测结果为基础, 47.影 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有: 48.误差敏感方向:把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 刃的加工表面的法线方 向。 49.车床的敏感方向水平,刨床垂直,镗床圆周 50.工艺系统刚度:指工件加工表面在切削力法 向分力的作用下,刀具相对工件在该方向上 位移的比值。 51.误差复映: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使加工 表面的原始形状误差将以缩小的比例复映 到已经加工的工件表面。 52.误差复映系数: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修 正误差的能力。 (a)工件的刚性较差,机床、刀具的刚度很大 (b)机床的刚性较差,刀具、工件刚度很大 (c)镗孔时,镗杆的刚性较差, 53.引起工艺系统变形的热源:内部热源(指切 削热和摩擦热,产生于工艺系统内部,其热 量主要是以热传导的形式传递)和外部热源 (工艺系统外部的、以对流传热为主要形式 的环境温度和各种辐射热)。 54.热的传递方式:导热传热、对流传热、辐射 55.控制热变形的措施: 1)减少发热和隔热 2)用热补偿方法减少热变形(均衡温度场) 平面磨床补偿油沟 3)采用合理的机床部件结构及装配基准 4)加速达到热平衡状态 5)控制环境温度 56.切削热:是切削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热源。 57.加工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常值系统误差和 和随机误差。 常值系统误差是加工原理误差 58.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中机床、夹具、刀具 完整的系统。 59.工序能力:指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 差正常波动的幅度。 60.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一)合理采用先进工艺与设备 (二)消除或减小原始误差 (三)转移原始误差 (四)均分原始误差 (五)均化原始误差 (六)就地加工(自干自) (七)自动测量补偿、恒温控制等 二、误差补偿技术 1.在线检测 2.偶件自动配磨 3.积极控制起决定作用的误差因素 61.加工表面质量:包括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和 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62.研究表面加工的目的是:要掌握机械加工中 各种工艺因素对加工表面质量影响的规律, 以便应用这些规律控制加工过程,最终达到 提高加工表面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的目 的。 63.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包括表面粗糙度、表 表面缺陷。 64.表面层的力学物理性能产生的变化有:加工 表面层的冷作硬化;表面金属的金相组织变 化;表层金属的残余应力。 65.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 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 晶粒被拉长,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强 度提高的现象。 66.影响切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PP T第 四章.第三节) 67.工件材料的塑形越大,冷硬倾向越大,冷硬 程度越严重。 68.(PP T第四章.第三节) 69.磨削淬火钢时,在工件表面层的瞬时高温将 使表层金属产生回火烧伤、淬火烧伤、退火 烧伤等三种金相组织变化。 70.磨削烧伤:对于已淬火的钢件,很高的磨削 温度往往会使表面金属层的金相组织产生 变化,使表层金属硬度下降,使工件表面呈 现氧化膜颜色,这种现象称为磨削烧伤。 71.减少残余应力的措施:增加消除内应力的热 程;改善零件结 构,提高零件的刚性,使壁厚均匀等均可减 少残余应力的产生。 72.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分为强迫振动和自 激振动。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四套全)

一、是非题(10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二、填空(30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

(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8.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 9.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和R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 0 分) 1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或同时对 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尺寸链:相互联系,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和尺寸封闭图形。 3.基准: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4.过定位:几个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5.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各表面的实际形状与表面理想形状之间的附和精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 小题,每空1 分,共 2 0 分) 6.牛头刨床的主运动是(刨刀)的直线往复移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 间歇移动。 7.工时定额是完成某一(零件)或(工序)所规定的时间。 8 .刨削和插削都是(间断)切削,刀具易受到(冲击),因此(切削速度)不宜太高。 9.电火花加工是在一定的(介质)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的(脉冲放电)的电蚀作用,对工作进行加工的方法。

I 0 .切削用量是在切削加工过程中(V )(F )和(ap )的总称。 II .装夹是工件在加工前,使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获得(正确而固定位置) 的过程,它包括(定位)和(夹紧)两部分内容。 12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 三、不定项选择(本大题共 1 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 0 分) 1 3 . 车床主轴的纯轴向窜动对(B 、C )加工有影响。 A 、车销内外圆 B 、车销端面 C 车销螺纹 1 4 . 制定零件工艺过程时,首先研究和确定的基准是(C ) A 、设计基准 B 、工序基准 C 、定位基准 D 、测量基准 1 5 .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 B 、D ) A 、设计基准 B 、工艺基准 C 、装配基准 D 、定位基准 E 、测量基准 16 .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常采用( B )来保证 A 、基准重合 B 、互为基准 C 、自为基础 D 、基准统一 17 .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 的过程为( C ) A 、生产过程 B 、工艺过程C、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训报告

百度文库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训报告传动轴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实训任务:制定以下零件小批量试制的加工工艺规程 材料:45#钢热处理:调质处理 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由实训题目可知,该轴是减速器的一个传动轴。传动轴与机构中的其他零件通过间隙配合相结合,具有传递力矩,转矩和扭矩等作用。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轴类零件,结构比较简单,结构呈阶梯状,属于阶梯轴,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要求均较高。其主要加工的面有Φ45mm、Φ56mm、Φ67mm、Φ55mm、Φ44mm和Φ35mm的外圆柱面及2个键槽。 (二)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①两个Φ45r6的圆柱面μm; Φ55k7的圆柱面和Φ35h7的圆柱面Ra均为μm且Φ55k7外圆轴线和Φ35h7外圆轴线均与基准轴线同轴 ②Φ56左端面、Φ67右端面、Φ55右端面和Φ44右端面的Ra均为μm ;其中

Φ56左端面和Φ55右端面均对Φ55k7和Φ55k7的轴线端面圆跳动公差为。Φ67右端面和Φ44右端面均对Φ55k7和Φ55k7的轴线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③键槽16和10:IT9;侧面μ m ; ④材料40钢,热处理:调质处理。 毛坯的选择 轴类零件最常用的毛坯是棒料和锻件,只有某些大型或结构复杂的轴(如曲轴),在质量允许下采用锻件。由于毛坯经过加热,锻造后能使金属内部的纤维组织表面均与分布,可获得较高的抗拉,抗弯及抗扭强度,所以除光轴外直径相差不大的阶梯轴可使用热轧棒料或冷轧棒料,一般比较重要的轴大部分都采用锻件,这样既可以改善力学性能,又能节约材料,减少机械加工量。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毛坯的锻造方式有自由锻和模锻。自由锻多用于中小批量生产。模锻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而且毛坯制造精度高,加工余量小,生产效率高,可以锻造形状复杂的毛坯。 故综合考虑本设计实际情况,选用冷轧圆钢作为毛坯。 (一)毛坯形状及尺寸的确定 分析零件图可知,轴为阶梯轴,没有斜度,传动轴的外圆直径相差不大(最小端为35mm, 最大端为67mm),故选用棒料。从生产类型来看为小批量试制生产,因此综合考虑选用Φ75mm 的,长度为307mm的冷轧圆钢作为毛坯。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①粗基准的选择:按照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应选择次要加工表面为粗基准。又考虑到台阶轴的工艺特点,所以选择外圆端面为粗基准面。 ②精基准的选择:按照基准重合原则及加工要求,以Φ55k7外圆轴线和Φ35h7外圆轴线为基准,加工内孔时的定位基准为Φ35h7外圆中心。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当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往往不可能用一道工序来满足要求,而要用几道工序逐 步达到所要求的加工质量和合理地使用设备、人力。 零件的加工过程通常按工序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 ③加工阶段:其任务是切除毛坯上大部分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零件成品,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率,去除内孔,端面以及外圆表面的大部分余量,并为后续工序提供精基准。此零件即加工Φ45mm、Φ56mm、Φ67mm、Φ55mm、Φ44mm和Φ35mm的外圆柱面。 ④半精加工阶段:其任务是使主要表面达到一定的精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此零件即加工Φ45mm、Φ56mm、Φ67mm、Φ55mm、Φ44mm和Φ35mm的外圆柱面、孔等。 ⑤精加工阶段:其任务就是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规定的尺寸精度,留一定的精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并可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如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主要目标是全面保证加工质量。 基面先行原则 该零件进行加工时,要将右端面先加工,再以右端面、外圆柱面为基准来加工,因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12要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十二) 一、是非题(共20分,每题2分) 1.六点定位原理只能解决工件自由度的消除问题,不能解决定位的精度问题。() 2.在夹具中对一个工件进行试切法加工时,不存在定位误差。() 3.自位支承和辅助支承的作用是相同的。() 4.加工长轴外圆时,因刀具磨损产生的工件形状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5.装配精度与装配方法无关,取决于零件的加工精度。() 6.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远离加工部位,以防止夹紧变形。() 7.斜楔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只取决于斜角,而与长度无关。() 8.工艺过程包括生产过程和辅助过程两个部分。() 9.在装配尺寸链中,封闭环一定是装配精度。() 10.圆偏心夹紧机构自锁性能好、生产效率高。() 二、填空(共30分,每空1分) 1.磨削烧伤的形式主要有: 、和。 2.生产类型分为、、。 3.利用分布曲线研究一批工件的加工精度时,最主要的二个参数是、和。 4.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通常有、、。 5.在选择精基准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 6.工序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方向,而毛坯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分布。 7.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 8.工艺系统是指机械加工中由、、和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 9.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要求不高,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10..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

11.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 而在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小。 三、解释概念(共20分,每题5分) 1.工艺系统刚度 2.加工精度 3.原始误差 4.定位基准 四、工艺分析题(共10分) 车削一批轴的外圆,其尺寸要求为Φ20010-.mm,若此工序尺寸按正态分布,均方根差σ=0.025mm,公差带中心小于分布曲线中心,其偏移量△=0.03mm(如图),试指出该批工件的常值系统性误差及随机误差,并计算合格品率和废品率?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 题及参考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答案: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什么是基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答案: 基准是指用以确定生产对象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 设计基准是指在零件图上标注设计尺寸所采用的基准。 工艺基准是指在零件的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在加工中或加工后,用以测量工件形状、位置和尺寸误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在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上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

什么是六点定位原理什么是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什么是欠定位与过定位各举例说明。 答案: 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6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称为完全定位。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举例在课本page12、13)。 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套装、组装、部装、总装和装配 答案: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 套件是在一个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 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而构成的。 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部件在机器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用。 将零件装配成套件的工艺过程称为套装。

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而欠定位则不允许。(√) 机床的热变形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毛坯误差造成的工件加工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磨削淬火钢时,影响工件金相组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磨削热。(×) 加工长轴外圆时,因刀具磨损产生的工件形状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采用合适的切削液是消除积屑瘤、鳞刺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值的有效方法。(√) 喷丸加工,工件表面产生拉应力。 ( ×) 所有金属表面的精加工均可采用磨削加工方法得到。(×) 误差复映系数ε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加工次数的多少。(×) 常值系统性误差不会影响工件加工后的分布曲线形状,只会影响它的位置。(√) 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的定位称为(完全定位) 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预期(大小)(长短)(数量)(组合)有关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机械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 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完整系统。 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型运动)或(近似的切削刃轮廓)的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机床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分解(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倾角摆动)。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有(直接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所组成 产品的装配精度,一般包括(相互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相互配合精度) 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D)。 A生产过程;B工艺过程;C工艺规程;D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C)。 A工步;B工位;C工序;D安装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B) A设计基准;B工艺基准;C装配基准;D定位测量基准 零件的生产纲领是指( C )。 A.一批投入生产的零件数量B.生产一个零件所花费的劳动时间C.零件的全年计划生产量D.一个零件从投料到产出所花费的时间 在生产中批量愈大,准备与终结时间摊到每个工件上的时间就愈( A ) A、少; B、多; C、无关 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持套筒外圆镗孔时,若三爪卡盘与机床主轴回转中心有偏心则镗孔时影响:( D) A、孔的尺寸变大 B、孔的尺寸变小 C、孔的不圆度误差 D、孔与外圆的不同轴度误差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 D ) A.之和 B.之和的倒数 C.倒数之和 D.倒数之和的倒数 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 D )按实体所估算的刚度。 A 大于B等于 C 小于 D 远小于 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 B ) A正比B反比C指数关系D对数关系

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

机 械 制 造 工 艺 学 学 习 报 告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13机械本2 姓名:黄宇 学号:20130130815

机械制造过程是机械产品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之间各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毛坯制造、零件机械加工、热处理、机器的装配、检验、测试和油漆包装等主要生产过程,也包括专用夹具和专用量具制造、加工设备维修、动力供应(电力供应、压缩空气、液压动力以及蒸汽压力的供给等)。 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机械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涂装等。其中与原材料变为成品直接有关的过程,称为直接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而与原材料变为产品间接有关的过程,如生产准备、运输、保管、机床与工艺装备的维修等,称为辅助生产过程。 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机床夹具设计原理、机械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机器装配工艺基础、机械设计工艺基础、现代制造技术及数控加工工艺等部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包括零件加工和装配两方面,其指思想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达到高生产率、经济型。课程的研究重点是工艺过程,同样也包括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工艺是使各种原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为机械制造工艺 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单因素分析法、统计分析法 加工表面质量: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和表面层材料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质 几何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纹理方向表面缺陷。表面材料力学的物理化学性能:表面层金属的冷作硬化、表面层金属金相组织变化。冷作硬化:机械加工中因切削力产生的塑性变形使表层金属硬度和强度提高的现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根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进行生产准备(包括技术准备)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生产计划、调度,工人的操作、质量检查等的依据 3.新建或扩建车间,其原始依据也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 (1)可靠地保证零件图样上所有技术要求的实现 (2)必须能满足生产纲领要求 (3)在满足技术要求和生产纲领要求前提下,一般要求工艺成本 最低 (4)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 通过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学习我对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知道了工件的装夹与夹具的基础、机械工艺规程的制定典型模具与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装配工艺、还有刀具的相关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习题解答

“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习题解答(2015-5-31) 2-10 何谓毛坯余量?何谓工序余量?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毛坯余量即加工总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尺寸之差。 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基本尺寸之差。 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有: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a ,上工序产生的表面粗糙度Ry 和表面缺陷层Ha ,上工序留下的空间误差ea ,本工序的装夹误差εb 四个部分。 2-13 在图4-73所示的工件中,0.02510.05070L --=mm ,020.02560L -=mm ,0.153020L +=mm ,不便直接测 量,试重新给出测量尺寸,并标注该测量尺寸的公差。 解:尺寸链如左图所示,图中L3为封闭环,L1, L2, L4 为组成环,且 L1 为减环,L2, L4 为增环。 求L4的基本尺寸,由L3=(L2+L4)-L1 得 L4=L3+L1-L2=20+70-60=30mm 由ES3=ES4+ES2-EI1 得 ES4=ES3-ES2+EI1=0.15-0+(-0.05)=0.1mm 由EI3=EI4+EI2-ES1 得 EI4=EI3-EI2+ES1=0-(-0.025)+(-0.025)=0mm 故测量尺寸应为0.14030L +=mm 。 2-14 图4-74为某零件的一个视图,图中槽深为+0.305m m ,该尺寸不便直接测量,为检验槽深是否合 格,可直接测量哪些尺寸?试标出它们的尺寸及公差。 解:[第一种方法] 测量键槽的槽低到外圆最远素线的距离,尺寸链如左图(a)所示; 槽深L0为封闭环,外径L1为增环,测量尺寸L2为减环。 L2的公称尺寸为:L2=L1-L0=90-5=85 由ES0=ES1-EI2 得 EI2=ES1-ES0=0-0.3=-0.3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与答案(四套全)

一、是非题(10 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 二、填空(30 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

(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6.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 7.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样卷

浙江科技大学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 A 卷 考试科目 机械制造工艺学 考试方式 闭 完成时限 120分钟 拟题人 吴瑞明 审核人 批准人 2020年 1月 5 日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9 年级 机制、材料成型 专业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加分人 复核人 得分 签名 命题: 一、单选题。正确答案填入表格,填表格外无效。(15×2分,共3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D C D D C A C 序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D B A 1.装夹工件时应考虑 。 A 专用夹具 B 组合夹具 C 夹紧力靠近支撑点 D 夹紧力不变 2.基准是 。 A 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 B 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 C 又称为机床原点 D 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 3.在下面孔的加工方法中,加工精度最高的方法是 。 A 钻孔 B 铰孔 C 扩孔 D 锪钻 得分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4.在下面几种车床导轨误差中,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小的是。 A 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误差 B 导轨在水平面内的误差 C 两导轨之间的平行度误差 D 主轴回转精度 5.对于相互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大孔孔系的精加工(例如车床主轴箱箱体孔系的精加工),应该采用加工工艺。 A. 扩孔 B. 钻孔 C. 镗孔 D. 铰孔 6.分组装配法适用于的机器结构。 A 大量生产,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多 B 小批生产,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多 C 大量生产,装配精度要求不高,组成环少 D. 大量生产,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少 7.在下列夹具元件中,不限制自由度的是。 A 可调支承 B 自位支承 C 辅助支承D气动支承 8. 磨削薄板时,由于工件的热变形,工件的,加工误差就越大。 A 材料热膨胀系数小 B 长度和厚度小 C 长度大并且厚度小 D 长度和厚度都大 9. 工件装夹时,决不允许的情况发生。 A 欠定位 B 过定位 C 产生夹紧变形D不完全定位 10.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主要措施。 A 减少误差复映和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B 消除残余应力和工艺系统热变形 C提高系统刚度,减少载荷及其变化

华农2010年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09学年第二学期考试科目:机械制造工艺学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07机制()班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评阅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下面表格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在每一工序中确定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 A.设计基准B.装配基准C.定位基准D.测量基准 2、工件材料的塑性越大,冷作硬化倾向(),冷作硬化程度() A.越小,越轻微B.越小,越严重C.越大,越轻微D.越大,越严重 3、分组选配法是将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通过分组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 的一种装配方法,因此它适用于组成环不多,而装配精度要求高的()场合。 A.单件生产B.小批生产C.中批生产D.大批大量生产 4、下列孔加工方法中,属于定尺寸刀具法的是()。 A.钻孔B.车孔C.镗孔D.磨孔 5、基准是()。 A.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 B.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 C.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 D.工件的运动中心

6、零件配合性质的稳定性与()的关系较大。 A.零件材料B.加工表面质量C.载荷大小D.接触刚度 7、大批量生产强度要求较高的形状复杂的轴,其毛坯一般选用()。 A.砂型铸造的毛坯B.自由锻的毛坯 C.模锻的毛坯D.轧制棒料 8、如果使扁形镗杆能够产生消振作用,需要()。 A.选择合适的削扁值和刀头相对削扁方向的位置B.选择合适的镗杆长度 C.选择合适的削扁值D.选择合适的刀头相对削扁方向的位置 9、冷态下塑性变形经常在表层产生()。 A.拉应力B.不定C.压应力D.金相组织变化 10、机床夹具中需要考虑静平衡要求的是哪一类夹具()。 A.车床夹具B.钻床夹具C.镗床夹具D.铣床夹具 11、常用的夹紧机构中,自锁性能最可靠的是()。 A.斜楔B.螺旋C.偏心D.铰链 12、工件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一次装夹车削外圆及端面,加工后检验发现端面与外圆不垂直,其 可能原因是()。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B.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与纵导轨不平行 C.车床主轴轴向窜动D.三爪卡盘装夹面与车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13、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 其主要原因是()。 A.刀具受力变形B.刀具热变形C.工件热变形D.工件夹紧变形14、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 A.矩形B.鼓形C.梯形D.鞍形 15、机械加工时,工件表面产生波纹的原因有()。 A.塑性变形B.切削过程中的振动C.残余应力D.工件表面有裂纹16、在切削加工时,下列哪个因素对表面粗糙度没有影响?() A.刀具几何形状B.切削用量C.工件材料D.检测方法 17、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是()。 A.要保证的装配精度B.精度要求最高的环 C.尺寸最小的环D.基本尺寸为零的环

机械制造工艺学 第5版 重点问答

1什么是自位支承?自位支承限制工件几个不定度? 自位支承是指定为支承点的位置在工件定位的过程中,随工件定位基准位置变化而自动与之适应的定位元件。自位支承限制1个不定度。 2.什么是辅助支撑?它与可调支承在作用上有何区别? 在工件定位时只起提高工件支承刚性或辅助定位作用的定位元件,称为辅助支撑。在工件装夹中,为实现工件的预定位或提高工件的定位稳定性,常采用辅助支承。在夹具中定位支承点的位置可调节的定位元件,称为可调支承。可调支承主要用于工件的毛坯制造精度不高,而又以未加工过的毛坯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的工序中。 3.定位基准为“一面两孔”组合定位时,为什么采用短削边定位销? 避免重复定位 4.工件夹紧时,夹紧力方向和作用点应考虑哪些问题? 夹紧力的方向:夹紧力的方向垂直于主要定位基准面、夹紧力的方向应有利于减小夹紧力。夹紧力的作用点: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能保持工件定位稳定,不致引起工件产生位移或偏转、夹紧力的作用点应使被夹紧工件的夹紧变形尽可能小、夹紧力的作用点应 尽量靠近切削部位,以提高夹紧的可能性。若切削部位刚性不足,可采用 辅助支撑。 5.试述部分定位和欠定位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有不定度不被限制 不同点:欠定位会影响加工精度,不可以采用,部分定位可以采用。 6.斜楔自锁条件什么? 楔角应小于斜楔与工件以及斜楔与夹具体之间的摩擦角∮1与∮2之和。 1“.为遵守基准统一原则,最初工序中采用的粗基准在后续工序中尽可能多次重复使用。”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精基准。 2.选择毛坯应考虑哪些因素? 应考虑生产规模的大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采用某种毛坯制造方法的经济性 应考虑工件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 应考虑零件的机械性能的要求 应从本厂的现有设备和技术水平出发考虑可能性和经济性 应考虑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可能性 3.什么叫粗基准?选择粗基准应遵循哪些原则? 在最初的工序中只能选择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表面称为粗基准。 原则: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某重要表面的余量均匀,应选择该表面做粗基准 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浇口,冒口或飞边等缺陷,以便定位可靠 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即不应重复使用,以免产生较大的位置误差。 4.什么叫精基准?选择精基准应遵循哪些原则? 原则:基准重合,基准统一,自为基准,互为基准 5.什么是经济加工精度?钢件要求获得IT9和Ra= 6.3的外圆用车削和磨削那种加工方法较为经济? 任何一种加工方法能获得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有一个相当大的范围,但只有在某一个较窄的范围才是经济的,这个范围的加工精度就是经济加工精度。磨削较为经济。 6.选择零件加工方法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