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宁波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宁波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宁波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宁波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宁波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1991至2011年之间21年的经济数据,使用计量经济学有关方法和eviews软件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后进行了ARMA模型的建立,对宁波进出口贸易总额与GDP增长之间的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总体而言,二者之间确实存在长期显著的经济关系。

一、宁波进出口贸易和GDP增长情况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宁波经济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宁波 GDP 为 20.17 亿元,2008年达到3964.10亿元,30 年间增长了 195 倍;1985 年宁波自营对外贸易额为 1029 万美元,2008年达到6784037万美元,23 年增长了6951倍;三十年来,宁波市 GDP 和外贸保持了快速的增长。1978 年浙江省 GDP 为 123.72 亿元,2008 年 21486.92亿元,30 年间增长了 172 倍;1986 年浙江省对外贸易额为12.9亿美元,2008年达到 2111.5 亿美元,22 年增长了 162 倍。1978 年我国 GDP 为 3645.21 亿元,2008年为300670亿元,30年间增长了81倍;1986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为 696万美元,2008 年达到 25616 亿美元,22 年增长了36倍。相比之下,浙江省和全国外贸平均增长速度低于宁波市相应指标增长速度。

进一步比较对外贸易额和 GDP 增长的幅度数据可知:从1978年到 2008年的 30 年间,宁波 GDP 额年均增长 18.2%,同期,浙江省和全国的 GDP 年均增长 17.7%和 14.7%;1985 年到 2008 年的 23 年间,宁波市对外贸易额均增长 49.0%,同期浙江省和全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 25.0%和 17.7%。从增长率来看,宁波市对外贸易额和 GDP 的年均增长率均高于浙江省和全国的年均增长率,宁波市GDP 增长率分别是浙江省和全国的 1.03 倍和 1.24 倍;宁波市对外贸易额增长率分别是浙江省和全国 GDP 增长率的 1.96 和 2.77 倍。从对外贸易额增长率和 GDP 的增长率的角度看,宁波市、浙江省和全国的年均对外贸易额增长率都高于相应的 GDP 增长率。宁波市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率是GDP 年均增长率的2.69 倍,而浙江省和全国的相应值是 1.41 和 1.20。

透过这些数据可以明显感受到宁波的GDP增长速度是与宁波进出口贸易总额有一定的关系的,而本文着重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探讨宁波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宁波经济发展之间增长关系的金融实证问题。

二、实证分析:

1.数据输入

根据宁波统计网上的资料,汇总了从1991年到2011年21年来宁波生产总值GDP 总额和进出口总额之间的数据,我选取了因变量是GDP,自变量是进出口贸易总额。为了消除对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相关数据先进行了对数化,变化后不改变原序列的协整关系。

2.单位根检验:

对于loggdp进行单位根检验,如上图,表明在在10%显著水平下,不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表明loggdp是非平稳的,所以loggdp是非平稳序列;同理证得

logzonge(进出口总额)也是非平稳序列。由于两者都是非平稳序列,为防止虚假回归,经过反复测算,发现loggdp的一阶差分序列在只带截距项,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如下图

所以loggdp序列是一阶单整的。即loggdp~I(1)。

用同样的方法对logzonge进行单整性检验,发现logzonge的一阶差分序列只带截距项时,在1%显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绝存在单位根检验。所以logzonge也是一阶单整的。即

logzonge~I(1),如下图。

故原有的时间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

3.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是指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间序列变量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某种现行组合缺表现出平稳性,则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协整关系。协整检验中主要应用E-G 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log 0log t t t gdp zonge αβε=++

log 2.23710.648log gdp zonge =-+

2R =0.934 DW=0.26

可以看到,各个系数的T 值均在5%的检验水平下显著,R2 值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由此初步认定loggdp 与logzonge 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对残差进行ADF 检验后,我们从检验后结果来看,残差的ADF 检验统计量为-3.950小于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3.929,所以拒绝单位根的单位根的原假设,即认为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由协整方程可以看出宁波市的GDP 与宁波贸易进出口总额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外贸易总额对GDP 产生积极影响。宁波市的进出口总额增加1%,宁波市的GDP 将增加0.648%.

4.ARMA 模型

由于loggdp 和logzonge 两序列是非平稳的,因此不宜直接建立它们的ARMA 模型。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却是平稳的,因此可对差分序列建立ARMA 模型:

1

log log t t Y gdp gdp -=-1log log t t t X zonge zonge -=-

序列Yt 在一阶滞后后,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迅速趋于零,表明它是ARMA(1,1)的平稳序列,因此原序列loggdp为ARIMA(1,1,1)序列

即有 Yt=0.1727+

t u 其中

121log 0.08460.5115(log log )0.4528t t t t t gdp gdp gdp εε---=+-+- 则11(10.5115)0.17290.51150.4528t t t t Y Y εε--=-?++-

所以有121

log 0.08460.5115(log log )0.4528t t t t t gdp gdp gdp εε---=+-+-

四、参考文献:

1.《计量经济学》 李子奈 潘文卿 2004年

2.《宁波统计年鉴》 宁波统计局 2013年

3.《进出口总额与GDP 增长的联动关系》 张氏晴 陈文政 2009

4.《宁波港口发展与宁波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胡彬彬 胡亮2010年

5.《进出口总额与经济发展的协整关系研究》江彬 2010

6.《外贸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李冀申 2010 .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教学提纲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08-10 点击数:3339 【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对宁波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宁波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一、今后三年是决定宁波转型升级命运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未来五年关键在前三年。当前,宁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受着市场格局既有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又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考验,要素资源既有供给瓶颈又有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不断推高的双重困扰,节能减排既要完成硬指标又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态权益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既要压“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上“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宁波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经受住这一系列挑战与考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转型升级不

能是局部性、策略性、缓慢性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转型升级。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倒逼和机遇 宁波经济出口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十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今后5年外贸要达到年均20%的增速非常困难。 上述情况对高外贸依存度和货物贸易占主体的发展方式形成倒逼。宁波必须要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新机遇、国际市场新变化孕育的新机遇,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做“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转变。 (二)劳动力对象、利益等形成的成本倒逼和机遇 长期以来,宁波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现在这种比较优势越来越成为劣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

2019年宁波经济发展趋势报告7页word文档

2019年宁波消费特点报告 一、2019年宁波消费趋势的基本特点 2019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紧紧围绕“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攻坚克难,负重作为,商贸流通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态势。前三季度,我市累计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4亿元,同比增长9.6%,位居全省第七,比上半年前进一位;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6211.9亿元,同比增长7.5%,位居全省第六,比上半年前进一位。 一、消费品市场强势反弹。 今年前八个月,我市零售增长持续低迷,除4月份略有冲高外,其他月份的涨幅均低于去年同期,而刚刚过去的9月份却出现了强势反弹,限上社零比去年统一时期增长19.2%,高出去年同期13.2个百分点。从城乡看,9月份城镇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8亿元,比重达95.8%,同比增长20.2%,乡村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同比下降0.8%。分行业看,9月份批发业零售额同比增长79%,比去年同期提高45.8个百分点,零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5.2%,比去年同期提高11.9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依然未能“脱贫”,零售额分别下降13.5%和增长1.7%。 图1:2019-2019年限上社零情况(亿元) 二、主要商品增长提速 9月份,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的强势增长成为亮点,支撑消费市场回暖。去年同期由于钓鱼岛事件使得日系汽车销售直线下降,从而导致我市限上汽车类零售同比下降8.9%,在季节性因素和去年同期基数偏低等多重因素作用下,9 月份限上汽车类同比增长25.8%,拉动限上社零增长9.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49.7%。石油及制品类也成为本月热点,同比增长36.8%,拉动限上社零增长4.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3.5%。生活必须品类已回到平稳增长的通道,同比增长10.9%。 表1:限上主要类值零售增长对比情况(%) 三、连锁超市难脱困境

行政区划调整对宁波经济发展的促进

行政区划调整对宁波经济发展的促进 孔航挺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 摘要: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内在的联系,行政区划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宁波发展的历史中,已经进行了几次行政区划的调整,例如鄞县撤销设立鄞州区等。在发展至今,“老三区”的位置狭隘,制约了宁波中心城区的发展。近来,又有各方面消息传出宁波市区各区之间的区划将进行调整,包括了鄞州区,江东区,江北区,北仑区和海曙区之间的辖区的互相调整。本文试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探究区划调整中所需要注意的重点和所需遵循的原则,能够从原理上对此次的区划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宁波行政区划区域经济 一、引言 1.1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划的概念 经济区域是一个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在生产流通等方面存在分工和协作,各类经济资源具有较强聚集性和辐射性的经济区域综合体。经济区的主要特征是“中心一外围”市场结构和市场自发配置资源的高效性(集聚经济),所以经济区在空间上必然是非均衡分布的。(刘君德,1996 )。[1] 而所谓行政区划,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国家行为,则是国家根据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遵循有关的法律规定,充分考虑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口、民族、文化、风俗等因素,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并在各级行政区域设置相关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刘君德,1996 )。[1] 1.2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划的内在联系 行政区和经济区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行政区是内向的、封闭的,而经济区是外向的、开放的。行政权力只能在一定的边界范围内起作用,经济活动却不直受到任何边界的限制(周振鹤,1990 )。一般来说,行政区划应该保持相对稳定,而经济区则会不断发生变化。行政区划跟经济区往往存在一些矛盾,随着经济区的不断演化和发展,对行政区划进行适当调整是必要的,但是,不可能依靠行政区划调整从根本上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 一般来说行政区划的作用主要有三个:巩固基层政权、促进经济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行政区划的最初起因主要是国家统治的需要,是从政治方面考虑的,经济的因素只占极少的分量。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行政区划的划分越来越多地考虑经济发展的要求(张德江,1991 )。而我国作为单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行政区划的经济功能更加突出。行政建制的撤设、行政区的规模等级、行政区范围的合理性及行政中心的设置等,影响着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与配置、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2] 因而,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行政区划的调整不仅涉及地方市场范围的调整,也影响着地方政府行政和财政管理。近年来,地级市的行政区划的调整频繁的进行,例如厦门调整市内行政区划调整,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划,这些调整也都是出于经济发展上的需求。[2] 二、宁波发展历史与前瞻 赵艳莉等研究者从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城市功能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他们认为宁波未来的城市功能应趋向“服务型城市”、“宜居型城市”和“生态人文型城市”。宁波作为一个滨海的港口城市,以国际性港口城市转型案例来看,国际先进港口城市在经历港口大工业的发展阶段后,大多都将重心转移到了城市功能的综合发展,注重港口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其

宁波发展模式研究

宁波发展模式研究 宁波发展模式研究2007-02-10 16:46:23 一、宁波模式的内涵 与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宁波模式是一种复合型的模式,它将经济子系统与文化子系统有机地整合为一个经济文化大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宁波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是指遵循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以经济文化活动为载体,以一系列经济文化特色工程为主要内容,以形成先进生产力的时代形态——经济文化力为目的,实现经济资源与文化资源、经济优势与文化优势、经济力与文化力紧密结合、整合同构的一种区域发展模式。 (一)主导思想 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与“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经济科技一体化”主张,构成了宁波模式的主导思想。 (二)基本思想 一种发展模式的形成离不开长期以来形成的基本发展思路、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人本新发展观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观构成了宁波模式的基本思路。可持续发展观是国际社会提出的、邓小平大力倡导的一种发展观。按照联合国的解释,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主要内容是:坚持以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为前提;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为出发点;以发展的可持续为重点,以公正、公平地处理代际、区际、人际关系为保障;追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和谐发展。可见,可持续发展观重在社会诸要素包括经济与文化两大要素的兼容互补、良性循环和全面发展,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

紧密结合。宁波模式正是上述思路影响之下形成的。而与可持续发展观有密切联系的以人为中心(人本)的新发展观,强调以人的素质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尽力提高人的创造能力,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最终实现人力资本增值,通过人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而在人的发展中,科技素质与人文(文化)素质占据重要地位,要我们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忘记文化的发展。这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发展中的文化含量、借助于文化力的内源式发展。这种思路同样对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可以说,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是遵循并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观与人本新发展观的区域发展模式。至于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观,是在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潮流中形成的,主张经济与文化、经济资源与文化资源相互作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一种发展观。它反对经济与文化“两分”、隔离,主张二者的联合、一体,主张经济文化系统整体观,从而

宁波经济转型之路

宁波经济转型之路 宁波,简称“甬”,是浙江省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利的较大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当今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宁波历来是一座商贸名城,在唐宋时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商舶往来,物货丰衍”的对外三大通商口岸之一,至清初则形成“百货咸备,商号林立”的繁荣景象,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宁波的钱庄、南北货号、鱼行遍布于市,世人称“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而今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宁波这座历史悠久的商贸都会再一次迸发了活力,成为长三角南翼一颗闪亮的明珠。 民营经济高度发达是商城宁波的最大特色,宁波民营经济创造的GDP接近全市总量的80%,创造的利税约占全市的70%,创造的就业岗位接近全市的85%,其经济活力指数在全国位居前列。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宁波已经成为东部沿海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并在众多行业中创造了辉煌,成为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经济发展历史 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公私合营”的完成,国有和集体企业成为计划经济的主体,民营经济在中国大地几乎绝迹。宁波也不例外,这段时期以国有大中型纺织企业和集体轻工业企业为主,经济总量小且分布零散。 在改革开放初期,宁波市民营经济呈现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到1987年宁波的个体户已从1978年的187户发展到10.57万户,乡镇企业已从1978年的7712家上升到47527家,同时股份制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开始出现。宁波也逐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行业为龙头、出口外贸为导向的经济体系,现在宁波的大型民营企业如雅戈尔集团、杉杉集团和金田铜业等企业大都创办于这一阶段。宁波的经济总量开始稳步增长,但还是存在规模小、底子薄等问题。 在1987年宁波跻身计划单列市,特别是1998年大规模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开始后,宁波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大量由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形成的大型股份制企业纷纷形成,如由和丰纱厂改制成的维科集团、二轻局改制成的富邦集团等,民营经济整体数量不断增长。这一时期宁波建成了北仑深水港区,成功引进外商投资并接受国家直接投资,北仑保税区和镇海炼化片区相继建成,临港产业蓬勃发展,经济规模开始井喷式爆发,形成了电、汽、水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六大支柱产业。 近期宁波进入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有三大重大动态; 1.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市域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是一片因桥而谋、与桥同兴的发展大平台。2009年11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决定》,在整合慈溪出口加工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基础上,设

2015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波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 2016年2月1日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扎实推进“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态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质量效益逐步提升,社会民生继续改善,为“十二五”发展划上圆满句号。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2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3924.5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3801.8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之比为3.6︰49.0︰47.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247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6453美元)。 2010-2015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2010-2015年宁波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财政收支。2015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0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6.4亿元,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52.6亿元,增长17.3%。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支出分别增长56.6%、38.4%、24.2%、23.5%和13.0%。 就业和再就业。2015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8万,7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1.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1%。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全年完成技能人才培训22.4万人;各级投入农民培训资金共3943.1万元,完成各类农民培训11.1万人次。 市场价格。2015年宁波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比全国、全省城市平均水平分别高0.3和0.4个百分点。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列第10位。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同比涨跌呈“七升一降”格局:食品类上涨4.5%,烟酒类上涨3.1%,衣着类上涨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9%,居住类上涨1.0%;交通和通信类下降4.8%。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7.6%。12月宁波新建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3.4%,同比涨幅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排第9位。 2015年宁波居民消费价格分月变化情况 2015年宁波新建住宅价格分月变化情况

宁波历史、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简介(新)

宁波历史、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简介宁波简称“甬”,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目前,宁波设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六个区,下辖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和象山、宁海两个县。全市陆地总面积981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71.02万。其中市区面积2462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21.83万。 宁波历史悠久,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 宁波这个优良港口,自古以来是一座人文荟萃、商机无限的商贸名城。唐代,宁波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时列为对外贸易三大港口重镇。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在繁荣的商事活动中,逐渐孕育发展并形成了举足轻重的“宁波帮”,比如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世界船王”包玉刚、董浩云,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王宽诚,“影视大王”邵逸夫,“棉纱大王”陈廷骅,“毛纺大王”曹光彪等等。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 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连续数年跻身全国十强,所辖县市悉数进入全国百强。2005年被授予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08年成功蝉联。2007年、2008年、2009年宁波连续三次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并获2009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截止2010年宁波已经实现地区GDP生产总值5125.8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059.2 亿元、2848.2亿元和2059.2亿元。如今的宁波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和14个中央计划单列市(副省级)之一,宁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 位于长江黄金水道貌岸然和黄金海岸线“T”型交汇点上的宁波港,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深水良港,可从事10万吨级以上矿石、原油、木材等大宗散货和国际集装箱远洋中转运输。2009年宁波港区货物吞吐量达到3.8亿吨,集

浅论宁波发展模式的崛起与创新(一)

浅论宁波发展模式的崛起与创新(一) 作者:王志新王菲陈洪波周琳琅 论文关键词: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创新 论文摘要:研究宁波发展模式的含义和特征,总结提升了宁波发展模式的经验特色。今天,宁波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要实现宁波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率,实现宁波发展模式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及发展重点的创新。 宁波人多地少,资源缺乏,基础薄弱,国家投资很少,直至改革开放初期,宁波基本上还是东南沿海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商埠小城。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社会经济发展抓住深水大港的优势,争取国家区域发展倾斜政策的政策支持,在宁波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性行为的作用下,释放出宁波民众艰苦创业的伟大力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实现了宁波经济社会的高速度、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446.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733元人民币(人均GDP超过4700美元),财政收入455.5亿人民币。2005年中国社科院等单位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宁波在全国200个主要城市中,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6位。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被称为“宁波模式”、“宁波现象”和“宁波活力”等。 一、宁波发展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模式”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范畴,一般认为是指一个“模型”或“格式”,是某种相对来说已经定型的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们可以照搬照套的标准式样。宁波发展模式是指充分利用宁波特有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凭借宁波人民开放、开拓、开明的精神品格,紧紧抓住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建立起来的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反映宁波特色的一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宁波发展模式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是: (一)以民为本,藏富于民是宁波发展模式的根本特点 富民优先,是一种以民为本的发展观。留利于民、藏富于民、放水养鱼,使宁波人民无阻碍地实现自主创业,使宁波企业无障碍地实现自主发展,一直是宁波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改革开放实际工作中贯彻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放水养鱼、藏富于民”的扶持政策,全市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2005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10元,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城乡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 (二)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是宁波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 宁波城乡互动有三个特点:一是宁波的中心城市与卫星县市互动发展。一般而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是单极中心城市不对称的发展模式,区域的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代表了区域经济总量的主要部分。而宁波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并不突出,卫星县市惊人强大,余姚、慈溪、奉化、宁海、象山都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二是宁波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宁波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宁波的城市化快速发展,2001年在全国率先实行了户籍制度改革,通过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和撤县建区、撤镇建街、撤村建居,2004年城市化率达到55%。三是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农村劳动力及被征地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全面推开;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基本覆盖到城镇各类企业和职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有36.5万人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341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宁波20多年的实践表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把经济实力“排位”的提高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工业与农业、服务业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近年来,宁波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二、三、一”产业格局稳固。2005年,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5.3:55.3:39.4,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制造业比较优势突出。宁波市委、市政府也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旨

2016年宁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综合-宁波统计局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化精准服务和精准决策,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补短板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效益效率稳步提升,新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地区生产总值。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41.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4.6亿元,增长 2.1%;第二产业增加值4239.6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3996.9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之比为 3.6︰49.6︰46.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880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6380美元)。 2016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波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 2017年2月21日 一、综 合

财政收支。2016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145.8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4.5亿元,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9.3亿元,增长2.8%。城乡社区、文化体育与传媒、科学技术、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分别增长46.2%、20.2%、19.7%、11.0%和9.8%。 就业和再就业。2016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0万,7.1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1.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1%。全年完成技能人才培训25.8万人;完成各类农民培训8.0万人次,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9万人次,实际新增农村实用人才9078人。 市场价格。2016年宁波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持平、高于全省城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列第15位。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同比涨跌呈“七升一降”格局:食品烟酒类上涨4.4%,衣着类上涨2.0%,居住类上涨1.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5%,医疗保健类上涨3.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7%。2016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0%。12月宁波新建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12.0%,同比涨幅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排第21位。

宁波市域经济的重点区域开发与发展对策

宁波市域经济的重点区域开发与发展对策 宁波市域经济各个重点区域已经日益显示出强劲的潜在组合发展优势,然而由于各个区域之间仍未真正达成共识,联动发展的制度建设踯躅不前,各个区域的产业布局与分工、城市功能定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的分歧。由于重点区域已经成为且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成为市域经济开发的重要区域,因此,从以下把各方面入手,消除分歧并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发挥本地优势,促进区域产业合作和发展方面就大有所为。 1、淡化行政区划色彩,强化经济区域功能。打破部门、地域界限,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效益优先”的原则联合起来,推动各个重点区域之间的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交通联动和政策法规联动,通过整合区域资源,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壮大跨区域的龙头产业,以较低的成本促进产业优势的形成。 2、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利益调整机制。政府的区域经济政策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保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制定发展政策,最终达到驾驭区域经济发展、控制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科学管理区域经济的目的。 3、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整合。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必须重视培育与市域经济重点区域开发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注意按照统一的战略部署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按照市域经济发展各个不同阶段的需求来形成各种人力资源发展措施。 4、加强市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确立市域经济重点区域城市化发展战略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在发挥中心城市经济功能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现代区域城市群经济理论,积极发挥城市群经济“增长极”作用,使城市经济的地域生产力构成更趋向合理化和可应用性;其次要积极、有效、合理地发挥工业开发区的“增长点”功能,划分几个重点区域来重点开发,调动重点区域的积极性、适应不同要求。但实际中要克服不正常的“重点区域热”,要周密规划并逐步推进,不能一哄而上,今后各个重点区域的开发与建设必须注意到合理分工,加强合作,保证重点。 5、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当前,应着重制定并实施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并将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纳入市域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以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因为制度和政策的缺陷。目前宁波市还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系统考虑制定和实施区域规划与政策,没有健全的执行区域政策与区域规划的有效工具。因此,建立规范区域政策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6、加强区域规划导向。 ①、利用土地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协调。②、建议遵循“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实效为目标,打破地区封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和合作交流,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的思路,以重点区域开发为主体框架,逐步构建新的经济区划体系及其规划体系,以指导各地区开展健康、规范、有序、高效的竞争与合作。③、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和完善信息服务网络,形成功能互补、共同享用的公共设施体系。加快建设覆盖整个区域、联接国际国内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体系。④、实施城市化战略,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区域经济协调。积极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经济整合,培育区域经济核心增长点,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有效聚集和发展。 7、协调短缺资源的空间配置。随着宁波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速推进,一些诸如淡水、电力、耕地等自然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由于各重点

宁波三大产业集群现状与发展

宁波三大产业集群现状与发展 区域行业经 宁波三大产业集群现状与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宁波迅速崛起, 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位居 国内前列.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成效显 着.已初步进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宁波 已经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 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宁波经 济持续,快速和高效发展.除了市场先发 和民营经济的体制优势外I.传统优势产 业,临港大工业和高新技术三大产业集 群的崛起和竞争优势的确立,奠定了宁 波在长江三角洲和全国的经济地位. 一 ,三大产业集群现状 1,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服装产业集 群.宁波市服装企业主要集中在鄞州区 段塘镇,奉化市江口镇,以西服,衬衫生 产为龙头.配以羊毛绒服装,童装,针织 服装,丝绸服装,皮革服装等系列.宁波 市共有2O0O余家服装企业.在浙江省的 服装行业中.宁波的服装产量占40%左 右.宁波服装出口占全省的30%,总资产 占到全省的50%.塑机及塑料加工产业 集群.宁波注塑机产量,销售额均占全国

市场的三分之二.目前宁波具有塑机整机制造的企业大约100多家.协作配套厂大约1000多家.这些企业主要分布于江北,江东,北仑,鄞州等区.如果考虑到协 作配套企业.整个注塑产业产值近百亿元.宁波己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基地.宁波塑机企业与其协作配套企业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宁波塑机产业集群.家电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主要集中慈溪市.家电行业已经成为慈溪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宁波市己经成为与广东顺德,山东青岛齐名的中国第三大家电制造业基地.慈溪的家电整机装配,制造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汽车配件产业38 口宁波陈健毛霞 集群.20世纪9o年代中期.一些五金,塑料企业开始进入汽车行业生产注塑通用件.20世纪末,随着国内汽车工业迅速 发展,汽车零配件业得到迅速发展,宁 波生产汽车零配件的200多家.成为国内非整车生产的主要集群地区.文具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宁海县,其文具行业在国内文具业中也处于龙头地位.在国内市场上形成"基地在 宁海,供销遍全国"的销售网络;在国 际市场上千种文具产品出口到欧美,中东,东南亚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形成 了宁海文具产品"三分销国内,七分销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