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链结构-形态和远程相互作用

链结构-形态和远程相互作用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水平直杆OP 右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O 点,长为2L m =的轻绳一端固定于直杆P 点,另一端固定于墙上O 点正下方的Q 点,OP 长为 1.2d m =,重为8N 的钩码由光滑挂钩挂在轻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则轻绳的弹力大小为( ) A .10N B .8N C .6N D .5N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几何关系得到两边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再根据竖直方向的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详解】 设挂钩所在处为N 点,延长PN 交墙于M 点,如图所示: 同一条绳子拉力相等,根据对称性可知两边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设为α,则根据几何关系可知NQ =MN ,即PM 等于绳长;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1.2sin 0.62 PO PM α= ==,则α=37°,根据平衡条件可得:2T cos α=mg ,解得:T =5N ,故D 正确,A 、B 、C 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 2.内壁光滑的球体半径为R ,一长度小于直径的轻杆两端固定质量分别为m A 、m B 的小球A 、B 。将轻秆置于球体内部后。最终静止在图示位置不动,球心O 与轩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过球心O 竖直向下的半径与杆的交点为M ,2 R O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B m m < B .球体内壁对A 球的支持力A A 2N m g = C .轻杆对B 球的支持力有可能小于B 球的重力 D .若增大m A ,θ角会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假设两球质量相等,则杆应处于水平位置,现A 位于B 的下方,可知m A >m B .故A 错误; B .以A 球为研究对象,A 球受到重力m A g 、球体内壁对A 球的支持力N A 、杆的压力F 。由平衡条件知,m A g 与F A 的合力与N A 等大、反向。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的合成图如图。 根据三角形相似得: A A N m g OA OM = 由OA =R ,OM 2 R =,解得 N A =2m A g 故B 正确; C .以B 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如图。根据几何知识有 β>α,则在图中,一定有 F B >m B g ,即轻杆对B 球的支持力一定大于B 球的重力,故C 错误; D .若增大m A ,A 球下降,θ角会减小,故D 错误。 故选B 。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和力的图示 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 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 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 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 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 7、四种基本作用 (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 1、性质:接触力 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 3、弹力产生条件

(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5、常见弹力 (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 F=kx k 劲度系数N/m x 伸长量 三、摩擦力 产生条件: 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 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大小:0≤f≤Fmax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有相对滑动 大小:f=μN 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 N可能等于G 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 4、合力最大值F=F1+F2 最小值F=|F1-F2| 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 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找分力的方法: 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 2、形变效果

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作者:杨婷, 宋力, 朱炳寅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 相似文献(4条) 1.学位论文李威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2008 大量的理论分析和研究表明,考虑地基一基础一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其地震响应将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且对于不同的土层组成,不同的上部结构形式,相互作用体系所表现的受力和变形特点也不尽相同。 抗震规范在考虑结构相互作用时规定,剪力和层间位移可以进行折减。但折减方法是基于弹性条件提出的。同时抗震规范又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必须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但简化的变形验算方法是在地基刚性假定下得出的,考虑相互作用体系弹塑性特性后,对于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建造场地,折减方法是否合理,简化弹塑性变形验算是否恰当,是一个仍值得研究的问题。而且目前对罕遇地震作用下土一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很少,考虑土一结构相互作用的弹塑性变形验算的成熟的研究成果更少。桩基础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深基础,在基础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ANSYS分析程序对桩-土体系以及桩-土-结构体系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其地震反应方法及规律,具体工作包括: (1)通过对文献的概括,评述了国内外开展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桩-土-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2)确定了适合于桩-土-结构体系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建立了一种桩-土-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解决方法,包括非线性动力方程的求解方法,土体边界的模拟,网格大小的划分,阻尼的考虑等。 (3)建立了一种桩-土相互作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充分考虑了材料的非线性和接触的非线性,并利用APDL语言实现了粘弹性边界在ANSYS中的二次开发,对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粘弹性人工边界予以修正,分析了桩-土体系在Ⅱ、Ⅲ类场地上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 (4)分别对上部为5层、10层或者20层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在Ⅱ、Ⅲ类场地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对其内力和变形的反应特性进行了归纳对比。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2.期刊论文董正方.陈兴冲.DONG Zheng-fang.CHEN Xing-chong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桩基础桥墩的地震响应-山 西建筑2008,34(8) 分析了整体法在求解土-结构相互作用问题时, 其粘弹性人工边界如何设置以及如何在ANSYS里实现的问题,对桩基础桥墩分别采用考虑土 -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模型进行了地震响应的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为桩基础桥墩的设计提供参考. 3.期刊论文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人工边界的动力反应与分析-力学季刊2009,30(3) 在结构-地基相互作用(SSI)体系的动力分析中人工边界的模拟与选取是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影响SSI体系的动力分析结果.人工边界模拟方法众多,目前对于不同人工边界在各种计算条件下模拟效果的比较研究所见不多.采用数值方法集中比较了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几种人工边界在SSI体系分析中的动力反应,详细分析了一维柱体在各种人工边界及输入的冲击荷载及正弦周期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边界的动力模拟效果与输入震源的动力特性及分析介质的弹性常数存在密切的关系,即较高的输入震源频率需要较高的介质弹性波速,才能保证人工边界的稳定性与适用性.结合上海地区土体及地震波特性,指出本地区SSI体系的动力计算宜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 4.学位论文李彬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2005 本文对地铁等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理论及其工程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土-结构相互作用问题的静-动力联合分析模型,研究了高烈度区内多个地铁工程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而提出了适用于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Push-over方法。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 (1)为了突破动力人工边界不能兼顾静力效应的局限,基于现有的粘弹性动力人工边界,结合半无限空间中静力问题基本解,提出了可以进行静-动力联合分析的粘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 (2)研究了粘弹性人工边界上的波动输入方法,给出了粘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上静力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进而探讨了粘弹性人工边界的数值模拟技术,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编制了辅助程序VSBC。 (3)基于粘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及相应波动输入方法,建立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静-动力联合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考虑结构材料非线性、土动力非线性等因素的影响。 (4)以伊朗德黑兰市地铁一号线北延线工程、北京市地铁五号线工程和阪神地震中严重破坏的大开地铁站为背景,对地铁地下车站及区间隧道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总结了地铁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研究了影响地下结构动力反应的控制地震动参数,建议将地面峰值相对位移作为一种针对地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参数。 (5)基于土-结构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议了一种新的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拟静力方法,进而提出了适用于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Push-over方法 ,并结合实际工程与基于粘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的静-动力联合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证明了地下结构Push-over方法的可靠性及其良好的模拟精度。 (6)基于粘弹性人工边界实现了Rayleigh波的有效输入,解决了Rayleigh波的时域输入问题,初步研究了Rayleigh波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动力反应特性。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109552070.html,/Conference_7084666.aspx 授权使用:深圳大学图书馆(szdxt),授权号:e88329ff-4710-4cd6-b80c-9e38017a83e6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4日

北师大版七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观察和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模仿、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2、能力目标 (1)、学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检索、收集和整理有关显微镜技术发展的资料,撰写小综述报 告,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绝大多数生物(除病毒外)都是有细胞构成的,从而加强学生的物质统一性和特殊性的唯物辨证观教育。 (3)、通过阅读小资料,是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认识和使用显微镜。 (3)、临时装片的制作。 2、难点 (1)、有关细胞结构的基本概念,如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等。 (2),使用显微镜。 (3)、制作临时装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2、简介: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要求学生观察教材p33图3-1形形色色的细胞。 讲述科学研究表明,在生物圈中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图3-1a所表示的衣藻,草履虫,这类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如图3-1b,c所表示的血管中的红细胞和玉米叶的下表皮细胞,这类生物称为多细胞生物。可见,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那么,怎样观察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有没有同学肉眼看过细胞? 出示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并撕取下表皮,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肉眼进行观察,问到:你们看清楚细胞了吗? 问:为什么肉眼看不清楚细胞? 对,大多数细胞很微小,肉眼根本看不见。科学家们常常使用显微镜来研究细胞(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光学显微镜。 板书: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演示:教师举着一台显微镜,用手指着每一部件,要求学生对照教材p34图3-2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说出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粗、细准焦螺旋的旋转方向与镜筒的升降关系。 准焦螺旋顺时转动时:镜筒下降。 准焦螺旋逆时转动时:镜筒上升。 4、练习使用显微镜。课前已将学生分组,由于第一次作实验,教师先给学生将实验室的规则及注意事项。 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操作。 (1)、取镜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偏左的位置,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5cm;从镜箱中取出目镜和物镜,分别安放在镜筒和转换器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成白色为止。(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时比较反光镜两面的差异,想一想是否能用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的变化;转换遮光器上不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复习:第三章相互作用 知识点总结: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同时产生一对力 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和力的图示 5、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 (1)、大小G=mg (2)、方向:竖直向下(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二、弹力 1、弹力产生条件 (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2、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3、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4、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 a、k 劲度系数 N/m ;b、x 伸长量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 3、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 4、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a、接触面粗糙;b、有相对滑动 大小:f=μN 静摩擦力分析 1、条件:①接触且粗糙②相对运动趋势 2、大小 0≤f≤Fmax 3、方法:①假设法②平衡法 滑动摩擦力分析 1、接触时粗糙 2、相对滑动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计算中,通常是将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三者分开来考虑,作为彼此离散的独立结构单元进行静力平衡分析计算。在上部结构的设计计算中,不考虑基础刚度的影响;而在设计基础时,也未考虑上部结构的刚度,只计算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在验算地基承载力和进行地基沉降计算时,亦忽略了基础的刚度,而将基底反力简化为直线分布,并视其为柔性荷载,反向施加于地基。这种设计方法在50年前大型、高层建筑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可以说是适用的。但随着高层、大型、复杂建筑的修建,地基相对上部结构来说相互柔性,因而,地基刚性的假设不再成立,在设计结构时,就必须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耦合分析。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理论研究已经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分为静相互作用和动相互作用。 土与结构静力相互作用理论主要有: Meyerhof G G博士提出估算框架等效刚度的公式以考虑共同作用,在计算箱型基础土与结构共同作用时,按箱基抗弯刚度与上部框架结构考虑柱影响的有效刚度比例来分配总弯矩。 Cheung Y K应用有限元研究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为共同作用的发展提出了另一发展方向。 Haddain M J利用子结构分析方法研究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为利用有限元分析高层建筑结构打下基础。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 Lsymer和Richart 提出了解决土与结构动力共同作用的集中参数法,为解决土与结构动力共同作用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Paramelee 率先对土和结构系统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力学模型:将地基理想化为半无限空间,上部结构理想化为带刚性底板的单自由度刚架,其刚性底板搁置在地基土表面。这一力学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土与结构动力共同作用的研究进入深化阶段。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一固定的细直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5°,一个质量忽略不计的小轻环C套在直杆上,一根轻质细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直杆上的A、B两点,细线依次穿过小环甲、小轻环C和小环乙,且小环甲和小环乙分居在小轻环C的两侧.调节A、B间细线的长度,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β=45°.不计一切摩擦.设小环甲的质量为m1,小环乙的质量为m2,则m1∶m2等于( ) A.tan 15°B.tan 30°C.tan 60°D.tan 75°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小球C为轻环,重力不计,受两边细线的拉力的合力与杆垂直,C环与乙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0,C环与甲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0,A点与甲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0, 乙环与B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0,根据平衡条件,对甲环: ,对乙环有:,得,故选C. 【名师点睛】小球C为轻环,受两边细线的拉力的合力与杆垂直,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得到A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然后分别对甲环和乙环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力的合成和分解列式求解. 考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弹力. 2.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设小滑块所受支持力为N,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缓慢增大B.F缓慢减小C.N不变D.N缓慢减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F N、水平力F.已知小滑块从半球形容器最

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我们可以看成小滑块每一个状态都是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应用力的合成得出: G F tan θ= N G F sin θ =,由于小滑块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所以θ减小,tanθ减小,sinθ减小.根据以上表达式可以发现F 增大,F N 增大.故选A. 【点睛】 物体的动态平衡依然为高考命题热点,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一是要认清物体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受力环境是分析平衡问题的关键;二是要学会利用力学平衡的结论(比如:合成法、正交分解法、效果分解法、三角形法、假设法等)来解答;三是要养成迅速处理矢量计算和辨析图形几何关系的能力. 3.如图所示,水平直杆OP 右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O 点,长为2L m =的轻绳一端固定于直杆P 点,另一端固定于墙上O 点正下方的Q 点,OP 长为 1.2d m =,重为8N 的钩码由光滑挂钩挂在轻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则轻绳的弹力大小为( ) A .10N B .8N C .6N D .5N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几何关系得到两边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再根据竖直方向的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详解】 设挂钩所在处为N 点,延长PN 交墙于M 点,如图所示:

北师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

相关资料 第3章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 1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细胞 B .组织 C.器官 D .系统 2.下列除哪项外其他都是单细胞生物( A.衣藻 B .草履虫 C.变形虫 D .玉米 3.下列可以调整光线强弱的是( 遮光器和载物台 B .反光镜和通光孔 C.遮光器和反光镜 D .反光镜和镜臂 4.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的标准是什么() 用眼睛瞄一瞄 - 低倍物镜和通光孔对齐 -转到一定的角度 D.转动时,看到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且有“咔”的响声 5.对光以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有直接阳光的 B .白亮的 C.暗灰色的 D .黑暗的 6.怎样在显微镜视野内寻找洋葱表皮细胞() A.在镜筒上升过程中用右眼寻找 B.在镜筒上升过程中用左眼寻找 C .在镜筒下降过程中用右眼寻找 D .在镜筒下降过程中用左眼寻找 7.显微镜的视野中,发现物像位于右下方,要想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 )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A.左上方 B .左下方 C .右上方 D .右下方 8.在玻片上有一“ p”字母,则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应该是() A . p B . d C . b D . q 9.显微镜的目镜为5X,物镜为40 X,该显微镜放大倍数是() A . 5 倍 B . 40 倍 C . 45 倍 D . 200 倍 10 .要想换用显微镜上的另一个物镜,必须() A .转动准焦螺旋

B.使镜筒先下降 C.转动转换器

D ?卸下原来的物镜 11.实验结束后,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的目的是()? A .防止他人看 B.以免压坏显微镜 C.防止灰尘落人物镜 D.以免压坏物镜 12.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用纱布擦 B .用手擦 C.用纸巾擦 D .用擦镜纸擦 1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滴加 0. 9%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A .杀菌观察效果好 B.易盖盖玻片 C.易染色 D.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14.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漱口的目的是() A .清除口臭 B.冲刷下口腔上皮细胞 C.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 D.防止口腔发炎 15.在低倍镜下看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是() A .方形 B .扁平圆形 C.立方形 D .圆柱形 16.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是() A .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上 B.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快速盖上 C.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上,推向中央 D.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 17.在植物细胞中,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结构是() A.细胞膜 D .细胞壁 C.细胞质 D .细胞液 18.动物细胞同植物细胞明显的区别是() A.呈圆形 B .有细胞间质 C.没有细胞壁 D .细胞形态差别很大 19.下列结构属于植物细胞特有的是()

第三章相互作用总结大全(知识点+试题)汇总

第三章相互作用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要点: (1) 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 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 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只有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②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物体,他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相互作用。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的存在,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存在形态等都随时在发生变化。在物理学中把这种相互作用称之为:力。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部分,本章又是力学部分的基础。本章的重点在于学习几种非常典型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难点在于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试的要求: 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Ⅰ: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素、静摩擦力、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要求Ⅱ: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知识构建: 新知归纳: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对物的作用。 2、力的相互性: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①直接接触②不直接接触 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 5、力的三要素: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 ●力的作用效果 ①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例如用脚踢足球时,用力的大小不同,足球飞出的远近不同;用力的方向不同,足球飞出的方向不同;击球的部位不同,球的旋转方向不同。 ●力的示意图 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这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力的分类 1、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分类 ①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等。 ②效果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等。 2、按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力(如支持力、压力等)和场力(如重力等)。 3、按研究对象可分为内力和外力。 4、按力的关系可分为:共点力、共面力、平行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也叫重量,常用符号G表示。 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其本质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②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重力与运动状态和接触面均无关。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3、重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共同决定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理论

第34卷 第5期2008年10月四川建筑科学研究S i chuan Bu il d i ng Sc ience 收稿日期:2006 04 10 作者简介:吴怀忠(1981-),男,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巨型框架结构与砂卵石土相互作用分析。E -m a i :l w hz_433@163.co m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理论 吴怀忠,王汝恒,郭 文,初文荣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 摘 要:论述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理论的研究方法及其计算理论 整体数值分析法、子结构法、集中参数法。关键词: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子结构法;集中参数法 中图分类号:TU 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933(2008)05-117-03 The t heory of soil struct ure i nteracti on WU H ua izhong ,WANG Ruheng ,GUO W en ,CHU W enrong (South w est U n i versity o f Sc i ence and T echnology ,M ianyang 621010,China)Abstrac t :Introduc i ng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m ethods and computi ng theo ry of so il t he struct u re interacti ons s uch as the i ntegra l nu m erical ana lysism e t hod ,the substructure m ethod ,the s uperpositi on m ethod .K ey word s :soil the structure i n teractions ;t he substruc t ure m e t hod ;the superpositi on me t hod 1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简介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计算中,通常是将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三者分开来考虑,作为彼此离散的独立结构单元进行静力平衡分析计算。在上部结构的设计计算中,不考虑基础刚度的影响;而在设计基础时,也未考虑上部结构的刚度,只计算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在验算地基承载力和进行地基沉降计算时,亦忽略了基础的刚度,而将基底反力简化为直线分布,并视其为柔性荷载,反向施加于地基。这种设计方法在50年前大型、高层建筑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可以说是适用的。但随着高层、大型、复杂建筑的修建,地基相对上部结构来说相互柔性,因而,地基刚性的假设不再成立,在设计结构时,就必须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耦合分析。 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研究包括2个主要课题:即静力共同作用研究和动力共同作用研究。静力共同作用是研究结构在常规荷载下(建筑物自重及其使用荷载)的共同作用问题。对这一问题,国 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1 3] ,在理论上做了系统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与数据[4 10],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静力共同作用研究基本上可归结为界面处分布接触应力的确定,应该说较之动力共同作用研究所需考虑的 问题要少一些。动力共同作用研究广泛存在于大型 动力机械基础、核反应堆、海洋平台、高层建筑、桥梁、大坝等领域中,动力激励则来自于机器扰动、地震、风、波浪及其他冲击等。由于土与结构动力共同作用问题十分复杂,涉及到土的动力特性、基础形状、上部结构体系以及动力反应等,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试验数据及实际工程数据的检验,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也最为持久。从本质上来说,考虑土与结构动力共同作用最符合结构在动力作用下的特性,它对认识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在反应,进而控制或利用这一反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有比较深远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作为一互联的整体,会产生相应的变形,三者按各自的刚度对相互的变形产生制约作用,因而,制约整个体系的内力、基底反力和结构变形及地基沉降发生变化。在三者共同工作时,应同时满足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两个条件,在以静力分析为主,以变形控制为辅的设计原则中,同时考虑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的刚度对整体和相互间的影响。 共同作用理论的研究方法有,理论研究、模型试验、实测方法。其中,以理论分析方法最为重要。它实际上是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在时域或频域上的解析解和数值解。其中,解析解的主要代表是弹性半空间理论及弹性波绕射理论,这些解析解都是在经过简化和假设的基础上得到的,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因而很少被应用。而数值方法由于假设少,与实际情况相接近,而且,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计算, 117

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案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4.知道重心的含义。 5.了解四种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并通过重心的概念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引入: 在足球场上,守门员大脚开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球时,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方向改变了。用劲折木条,木条弯曲了,这些都是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引入新课 一、力和力的图示

演示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学生观察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呢? 演示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变化呢? 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由于这些物体受到了其他物体的力的作用的结果。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吗? (1)、力的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不分先后。在研究某物体时,我们把它叫做受力物体,对它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不是有生命的物体才能作为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绝对的,在研究不同问题时,同一物体有时是受力物体,有时是施力物体。 问题:我们用手拍打桌子时,是手给桌子一个力,可为什么我们的手也会感到疼痛呢?(让学生用力打桌子,体会手的感觉) (2)、相互性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甲对乙有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问题: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的方向拖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一样吗? (3)、矢量性 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其大小有关,也与方向有关。 问题:力的作用效果有那些?举例说明。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演示:关门时,在不同的地方施加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力,产生的效果不一样,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1、力的三要素 大小、作用点、方向 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把力的三要素完整的表示出来呢? 2、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例:一物体重150N,画出绳子对物体的拉力的图示。 有时只需要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3、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 演示:竖直上抛一粉笔头,结果它会落在地上,粉笔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二、重力 抛向空中的物体会落回地面,地球在自转而海水不会洒向太空,都是地球与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作用。 1、重力的产生: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3.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第三章第1 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北师大版) 教学目的 1、察和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方法; 3、模仿、练习制作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尝试绘制细胞结构间图; 4、检索、收集和整理有关显微镜技术发展的资料,撰写小综述报告。 教学重点 1、动、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 2、认识和使用显微镜; 3、临时装片的制作。 教学难点 1、有关细胞结构的基本概念,如线粒体、叶绿体、染色质等; 2、使用显微镜; 3、临时装片的制作。 课时安排 4 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自学、讨论、交流、实践、 板书设计 第 1 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活动“练习使用显微镜”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2、学习使用显微镜 二、构成动物体的细胞——活动“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 胞质、细胞核 三、构成植物体的细胞——活动“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 质、细胞核、细胞壁 四、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学生学校情况

学生在小学时没有使用过显微镜,对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材料具有很大的兴起。但由于显微镜的数量有限,无法人手一台,始终是缺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以活动“练习使用显微镜”为中心,利用学生学习的兴起,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敢于尝试。课前预习。完成下表: 复习提问:1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2、其中说生物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这个结构基础 般指什么?(细胞)

引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命的奥秘,就必须认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怎样观察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绝大多数细胞微小,不能用肉眼观察,科学家们常常使用什么来观察研究细胞呢?(显微镜)下面我们来认识和学会使显微镜。 自学:学生分组,合作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并以书p34的内容和显微镜结构图进行自学。逐一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以此检验自学过程,尔后,学生1---2人上讲台进行演示,一问一答,其余学生进行评价。 接下来,练习使用显微镜。学生以书p35的内容观图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每一步骤,并逐一动手实践,进行操作练习。例如,如何调节光线强度,如何调节低倍物镜,如何调节高倍物镜等等,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显微镜的有关结构,并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可请同学上讲台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注意显微镜的保护,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最后,讲评。 第二课时以活动“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中心,复习显微镜的使用并练习制作临时装片,还要学会绘图。课前预习。完成下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知识点总结 典型例题 专题训练 模拟试题

第三章力物体的平衡 本章内容是力学的基础,也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本章从力的基本定义出发,通过研究重力、弹力、摩擦力,逐步认识力的物质性、力的矢量性、力的相互性,并通过受力分析,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或从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物体的受力分析法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析方法。由于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决定了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知识的考查重点是:①三种常见力,为每年高考必考内容,明年乃至许多年后,仍将是频繁出现的热点。②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在高考中或单独出现或与动力学、电磁学等相结合,或选择或计算论述,或易或难,都要出现。 核心知识课标解读 力的概念1理解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会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4知道力的分类. 重力的确概念5知道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 的. 6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7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弹力的概念8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9能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弹力的方向. 10知道如何显示微小形变. 胡克定律11知道在各种形变中,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12知道胡克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 13对一根弹簧,会用公式f=kx进行计算. 摩擦力的概念14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15会利用公式f=μN进行计算,知道动摩擦因数跟什么有 关 16知道静摩擦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17知道最大静摩擦力跟两物间的压力成正比 二力平衡18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 19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力的合成和分解20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公式法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3熟悉力的三角形法. 24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 25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逆运算, 26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教学提纲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一、三种性质力 1、 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G=mg ,重力加速度:从赤道到两极g 值 ,在极地G 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 值 。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 (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 (4)物体的重心: 确定重心的方法:悬吊法,支持法。 2、 弹力、胡克定律: (1)弹力是物体接触伴随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是接触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有挤压或拉伸作用。 常见的弹力:拉力,绳子的张力,压力,支持力; (2)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形变程度越重,弹力越大。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是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结论:两物体接触发生形变,弹力方向: 面面接触: 点面接触: 点点接触: (4)胡克定律: 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F=kx (x 长度改变量:'='-x x x x x 现长原长00,) 3、 摩擦力 (1)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摩擦力是接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存在。(含盖了产生弹力的条件)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从而找到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既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 (3)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f N =μ·,N 为正压力 静摩擦力是一组值,其中有一个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 擦(使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静摩擦力)。不能用f N =μ·来 计算,只能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平衡条件或牛顿二定律求解。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正压力、滑动摩擦系数有关,而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思考: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吗?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1)F F 12,同一直线情况同向反向()F F F F F F F F =+=->??? 121212 (2)F F 12,成θ角情况: ①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或者三角形法则 ②应用方法作图法:严格作出力的合成图示,由图量出合力大小、方向。计算法:作出力的合成草图,根据几何知识算出大小、方向。F ????? ?? 2、二力合成合力取值范围:2121F F F F F +≤≤-合 3、三力合成合力取值范围:321max F F F F ++= F min ???-+==最大) F F F F (0321 4、力的正交分解法: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 (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的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问题来确定。 (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x 轴和y 轴上各力的投影的合力F x 和F 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