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专业讲义

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专业讲义

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专业讲义
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专业讲义

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

收专业讲义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一)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与内容

1.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从内容上看,文教卫生支出仅指财政用于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经常性支出,不包括财政向这些部门拨付的基本建设支出、科教三项费用等投资性支出。

【注意】这里可能出题。

2.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的负债与物质财富的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贡献越来越大。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分类:

(1) 按支出的部门划分:文化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卫生事业费、体育事业费、通讯事业费、广播电视事业费及出版、文物、档案、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事业的事业费支出。

(2)按支出的用途划分: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其中,公务经费有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业务费。

(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管理

1、定员定额管理

(1)定员管理

确定依据:一是国家规定的定员比例;二是机构的等级。

(2)定额管理

分为收入定额和支出定额两类。收入定额包括补偿性收入定额、生产性收入定额和代办性收入定额。支出定额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支出用途分为人员经费定额和公用经费定额;按定额的范围划分,支出定额可分为单项定额、综合定额和扩大综合定额。

2、预算管理

(1)现行的预算管理办法。

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3. 预算管理办法改革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收支管理,保证事业单位各项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第二,进一步明确了国家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改变国家包办事业单位的传统观念。

第三,强化了预算约束性,进一步增强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责任。

三、财政投资性支出

(一)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1、政府对投资的调节方式

所谓间接调控,就是通过税收、财政补贴、折旧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来制约非政府投资的条件,并通过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来调控非政府投资的方向、规模和结构。

所谓直接调控,就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结合非政府投资的状态,安排政府自身投资的方向、规模和结构,从而使全社会的投资达到优化状态。

2、调控内容:

第一,直接调节自身的规模,间接调节非政府投资规模,使两者加总起来的总量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所要求的投资总量相吻合;

第二,调节自身的结构,纠正非政府投资结构的偏差,使全社会的投资结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各自的特点

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的支农资金主要包括:农林、水利、气象等方面的基础建设投资支出;农林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农林部门科技三项费用;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支援农业生产支出。

此外,政府支援农业生产发展的手段:信贷、价格、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支援农业发展。

2、财政农业投资的重点:是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业科研、科学技术推广、农户教育等方面的投资。

第二节转移性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概念与内容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保障生活确有困难的贫困者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

社会救助具有的两个主要的特点:全部费用由政府从财政资金中解决,接受者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受保人享受社会救助待遇需要接受一定形式的经济状况调查,国家向符合救助条件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救助。

(3)社会福利;(4)社会优抚。

(二)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与筹资模式

1.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从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看,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取得工资收入的职工和职工的雇主各交纳一半的社会保障税;二是财政支出中的转移性支出资金。

2.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模式

筹资模式大体有三种:

(1)现收现付制。即社会保障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不为以后年度的保险支出作资金储备。

特点:开始实施时,保险费率较低,但要随支出水平的上升经常做出调整。

(2)完全基金制。即为社会保险设立一种基金,这项基金在数量上能够满足今后向投保人支付保险津贴的需要。

特点:实施初期缴费率较高,以建立基金,但缴费水平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

(3)部分基金制。即缴费水平在满足一定阶段支出需要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

特点:缴费率在保险举办初期较低,以后随支出的提高分阶段提高。

对于筹资模式的选择问题,不同的保险内容选择的筹资模式有很大差异。

现收现付制——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疾病保险等;

部分基金制——养老保险。

我国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部分基金制。

3.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由于各个国家情况的差异而明显不同:

(1) 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如英国、新加坡)

(2) 分散管理模式

(3) 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大都是发达国家,如美国。

【注意】:理解概念及各自的优缺点。

社会保障筹资、管理方式的发展趋势:

一是社会保险管理上,总的趋势是从分散管理向统一集中管理方向发展。

二是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三是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在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险都采取“基金式”积累,独立管理和保值、增值的运作模式。

四是社会保险机构都越来越重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1.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思考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面临着更加深刻的改革,改革着眼于以下七个方面:

(1) 实行社会保障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保证经济运行稳定和社会生活的安定;

(2) 在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上,强调个人参加保险费用的筹集;

(3)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4) 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5) 设立统一的全国性的专门机构负责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和社会保障事业的管理;

(6) 建立各项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顺利实施的保证;

(7) 处理好政府财政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关系问题,适时开征社会保障方面的税收,以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二、财政补贴支出

(一)财政补贴的性质与内容

1.财政补贴的性质

财政补贴的主体——国家;财政补贴的对象——企业和居民;财政补贴的目的——贯彻一定的政策,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财政补贴的性质——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补助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财政补贴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异同点:

相同点:从政府的角度,都是无偿的;从补贴领取者的角度,都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会较以前有所改善。

不同点:体现在同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上。财政补贴总是和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而社会保障支出与价格不发生直接联系;财政补贴因为与相对价格结构有直接联系,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影响,社会保障支出很少有这种影响。

2.财政补贴的内容

财政补贴的内容,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分类。通常财政补贴的分类有如下几个方面:(掌握各项具体形式的含义)

(1) 按财政补贴的项目和形式分类,主要有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外贸补贴、房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财政贴息、减免税收。除了上述之外,政府还提供一些较为隐蔽形式的财政补贴,如税收支出和税前还贷等等。

价格补贴与企业亏损补贴的区别:价格补贴直接与市场零售商品有关,而企业亏损补贴主要与工业生产资料有关;价格补贴的直接受益人是居民,企业亏损补贴的直接受益人是相关企业;价格补贴是在流通环节上的补贴,而企业补贴是在生产环节上的补贴;价格补贴的对象是商品,而企业亏损补贴的对象是企业。

(2) 按补贴的环节分类,可以分为生产环节的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工矿产品价格补贴、生产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流通环节的补贴(农副产品价格补贴、商业和外贸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分配环节的补贴(财政贴息和税收支出)和消费环节的补贴(职工副食品补贴)。

(3) 按补贴的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生产补贴和生活补贴。

中经济师考试金融精讲讲义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精讲讲义(1) 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一)金融市场的涵义(了解) 金融市场指有关主体,按照市场机制,从事货币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或营运网络。是由不同市场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是各种金融交易及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 简而言之,是资金融通的场所。 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掌握) 包括金融市场主体、客体、中介和金融市场价格 1、金融市场主体——参与者 从资金角度看:资金的供给者和资金的需求者 从主体性质分:家庭、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及监管机构 (1)家庭——重要的资金供给者 提供资金方式——存款,购买债券、股票和基金等金融工具。 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 (2)企业——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 资金需求: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 资金供给:生产经营中的闲置资金;在金融市场上购买金融产品。 (3)政府——通常是资金需求者 资金需求方式:发行国债或地方政府债 (4)金融机构——最活跃的交易者 分为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储蓄机构和信用合作社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养老金、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 金融机构既是资金的供给者又是资金的需求者。 (5)中央银行——既是交易者又是监管者 交易者:是各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因此是资金的供给者;而且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供应量(既是供给者又是需求者。 监管者:代表政府对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进行监督,防范金融风险,使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2、金融市场的客体——金融工具 是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或交易标的物。 (1)金融工具分类 银行承兑汇票、同业拆借 按期限货币市场工具商业票据、国库券CDs、回购协议 不同分资本市场工具—股票、债券、国债等 按性质不同分:债权凭证和股权凭证。 债权凭证是依法发行,约定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债权债务关系——债券等。 股权凭证是股份公司发行,证明投资者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券——所有权——股票等按与实际信用活动的关系分:

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讲义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经 济讲义汇总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一章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前言 一、学习方法 1.把握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 2.多做习题和历年考题 二、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从历年考题来看,本章主要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主要考察现代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等内容。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第一节现代农业 考试内容: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与主要类型,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所谓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由现代知识型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的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从农业以外投放大量的能源和物质,因而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例题: 1.现代农业基本特点是()。

A.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高效益 B.技术高度密集 C.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D.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 『正确答案』D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世界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三类道路选择:第一类,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发展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如农业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二类,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发展土地节约型技术(如精耕细作和作物品种改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三类,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如法国和德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 总结国内外现代农业经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 第一,农业技术的先导性:现代科学技术 第二,农业要素的集约性:现代科技、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 第三,农业功能的多元性:食品供给、农业环保、农业观光、文化传承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 础知识讲义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 一、税收的基本涵义与特征 (一)税收的基本涵义(掌握)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对税收内涵的理解: 1.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 2.税收的征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或者说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 4.征税的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给国家的过程。 5.从税收征收的直接结果看,国家以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 【例题1·单选题】(2007年)税收是国家凭借其( )取得的财政收入。 A.经济权力 B.信用 C.政治权力 D.经济实力 [答案]C 【例题2·单选题】税收的征收主体是()。 A.国家 B.财政部 C.中央银行 D.税务局 [答案]A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掌握) 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税收的强制性 指征税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2.税收的无偿性——无直接偿还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税收对具体纳税人而言具有无偿性,但是对于全体纳税人而言由具有返还性。 3.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特征是指税收的确定性和征收标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例题·多选题】(2004年、2006年、2007年)税收的基本特征有()。 A.自觉性 B.强制性 C.无偿性 D.有偿性 E.固定性 [答案]BCE 二、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一)税制要素 税收制度基本构成要素主要有: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加成和减免、违章处理等。 1.纳税人(掌握) 纳税人:指税法规定享有法定权利、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负税人: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与纳税人可能是合一的,也可能是分离的。在存在税负转嫁(如流转税税种)的情况下是分离的,在不存在税负转嫁(如所得税税种)的情况下,二者是合一的。 【例题·单选题】(2005年)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

经济师考试讲义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愿意购买而且能够买的数量。 2、需求的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缓慢变化)②消费者个人收入(社会人均收入,正向变化)③产品的价格(反向变化,最重要因素)④替代品的价格(正向变化)⑤互补品的价格(反向变化)⑥预期(正)⑦其他因素。 3、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将这种关系用曲线D表示出来,这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横轴Q表示需求,纵轴P表示价格。 4、市场供给: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①产品的价格(正)②生产成本(反)③生产技术(正)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 6、供给规律:市场上的商品的供给量以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将这种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S被称为供给曲线。以横轴Q表示供给量,纵轴P表示价格。 7、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达到的价格水平。需求曲线DD和供给曲线SS交叉点E叫均衡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此刻市场价格P0通常称为均衡价格。 9、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价以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这样会导致刺激了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只宜在短期、局部地区实行。 10、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属于市场干预行为。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1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Ed= △Q/Q÷△P/P,。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2、需求价格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小的场合。弧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13、当Ed>1需求富于弹性,降价——需求增加——销售收入增加。Ed=1需求单一弹性,降价——销售不变。Ed<1需求缺乏弹性,降价——销售收入减少。 1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4、需求交叉弹性:是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i、j两种商品为替代品,越接近于1越说明两者的替代性越强;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负,i、j两种商品为互补品;Eij=0表明两种商品无关。 15、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引起消费者收入变动之比。Ey=1收入变动与需求变动成相

[资格考试]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个人收入,3产品价格,4替代品价格,5互补品价格,6预期,7其他因素。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总和。 1产品价格,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4预期,5相关产品价格,6其他因素。供给曲线: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在我国,保护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保护价格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价格和需求量呈相反方向变化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叫需求单一弹性,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叫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1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2商品的重要性,3商品用途的多少,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凡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则称为“必需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变化总是同方向的。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师讲义讲义

第七章宏观经济运行分 析 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考试内容:熟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和区别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例题1·多选题】(2006年)下列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B.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C.GDP包含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 D.提出“绿色GDP”概念是为了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E.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答案】BDE 【例题2·单选题】(2007年)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A.不变价格 B.现行价格 C.平均价格 D.预期价格 【答案】B (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1.劳动的投入数量 2.资本的投入数量 资本的投入数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3.劳动生产率 4.资本的效率 【例题·多选题】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 A.消费需求 B.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C.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生产要素的效率 E.投资需求 【答案】CD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考试内容:熟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模型的含义和内容。 1.两因素分解法

2020年经济师《中级工商管理》章节讲义:公司治理及其运行机制

2020年经济师《中级工商管理》章节讲义:公司治理 及其运行机制 知识链接一: 按照法律形态来划分,企业的组织形式有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类型。 公司制企业,即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投资主体(特殊情况为一个投资主体)依法集资联合组成,具有独立的注册资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 公司法人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资合的性质。公司是由股东或出资人拥有所有权的企业,亦即投资者所有的企业。②承担有限责任。除无限责任公司以外,一般公司的股东或出资人都以其拥有的股权或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③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公司的经营业务由自己的组织机构来执行,与股东或出资人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我国,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是特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知识链接二: 狭义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公司内部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包括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存款人和社会公众等)之间的关系。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由四个部分组成: 1.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由公司股东组成,所体现的是所有者对公司的最终所有权;

2.董事会,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 经营活动做出决策,维护出资人的权益; 3.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公司的财务和董事、经营者的 行为发挥监督作用; 4.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是经营者、执行者。 第一节公司治理及其运行机制 公司制企业的本质特征 公司制企业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是,即使委托人和代理者在签订合约之前对相关合约的信息是 了解的,但是对合约签订后将发生情况的预见是不完全的。在不完全 信息条件下,风险分担的不对称性就可能产生道德风险。 二是,即使委托人能够通过与代理人签订合约来约束代理人的道 德风险,但合约的谈判、合约的签订和合约的履行都要花费成本。 一、公司治理的内涵 公司治理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机制来解决公司各类成员之间的利益 冲突,也就是要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固有矛盾:①谁在公司的决策中 收益;②谁应该从公司的决策中收益。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合理地分配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即分配合约中 没有规定的那部分控制权。 企业控制权主要包括企业经营决策权、监督权和企业剩余索取权。由此,公司的治理能够归结为以下三部分内容:①如何配置和行使公 司的控制权;②如何评价和监督董事会、经理层和员工;③如何设计和 实施公司的激励机制。 现代公司的治理机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二是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

2021年经济师考试讲义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应与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期间和条件下,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乐意购买并且可以买数量。 2、需求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缓慢变化)②消费者个人收入(社会人均收入,正向变化)③产品价格(反向变化,最重要因素)④代替品价格(正向变化)⑤互补品价格(反向变化)⑥预期(正)⑦其她因素。 3、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关系,就叫需求规律,将这种关系用曲线D表达出来,这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横轴Q表达需求,纵轴P表达价格。 4、市场供应: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乐意并也许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数量。市场供应是生产者供应总和。 5、影响供应因素重要有:①产品价格(正)②生产成本(反)③生产技术(正)④预期⑤有关产品价格⑥其她因素。 6、供应规律:市场上商品供应量以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将这种描述供应量和价格之间关系曲线S被称为供应曲线。以横轴Q表达供应量,纵轴P表达价格。 7、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应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应力量和需求力量互相抵消时达到价格水平。需求曲线DD和供应曲线SS交叉点E叫均衡点,供应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此刻市场价格P0普通称为均衡价格。 9、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种详细价格,市场价以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目:保护消费者利益,减少某些生产者生产成本。这样会导致刺激了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只宜在短期、局部地区实行。 10、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目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支持某一产业发展。属于市场干预行为。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1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动反映限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相对变动/价格相对变动,Ed= △Q/Q÷△P/P,。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2、需求价格点弹性合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小场合。弧弹性合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

2018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专业精讲讲义完整版 可以替代教材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激励 知识点框架 ◆ 3个概念 1.需要 2.动机 3.激励 ◆ 7个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2.双因素理论 3.ERG理论 4.三重需要理论 5.公平理论 6.期望理论 7.强化理论 ◆ 3个应用 1.目标管理 2.参与管理 3.绩效薪金制(斯坎伦计划) 知识点:三个概念 一、需要 需要:当缺乏或者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包括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 课堂思考:缺乏的东西一定是期待的吗? √渴,就需要喝水; 饿,就需要吃东西; 没钱,就需要挣钱…… →物质需要 √应届毕业生长期在家待业,内心渴望到企业就业; 广场舞大妈,希望得到组织归属感…… →社会需要 二、动机 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课堂思考: 有需要就一定有动机吗? √物质需要: 口渴、饥饿→产生动机:到处找水、找能吃的东西。

缺钱→产生动机:想方设法去挣钱。 √社会需要: 长期待业→产生动机:通过各种途径找工作。 宅男宅女→产生动机:陌陌等交友软件追求存在感…… 【案例分析】: 1.沙漠口渴:一个人越渴,动机越强烈,行为越不择手段,越努力,越坚持。 2.就业迷茫:越迷茫,社会压力越大,会采用自我诊断、咨询他人(算命),越趋于努力和坚持。 课堂总结 √某人感觉口渴,需要喝水,这是“需要”; √想找水喝,这是“动机”; √通过什么方式找到水;找到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找不到,是否坚持不懈;是动机的“三要素”。 课堂总结 √内在动机:动机来源于自己的内心。 例如: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等。 √外在动机:动机来源于外界的给予。 例如:荣誉、地位、金钱、表扬、批评、惩罚等。 课堂思考: ◆小王:喜欢管理本身给自己带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所以愿意做管理者。他的动机属于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 ◆小张:他做管理者就是为了多挣一些钱,满足自己的物质追求。他的动机属于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 常见考点: 1.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 2.动机的类型。 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区别。 【2013】:外源性动机强的员工看重的是()。 【2015】:关于动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讲义汇总

第一章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前言 一、学习方法 1.把握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 2.多做习题和历年考题 二、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从历年考题来看,本章主要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主要考察现代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等内容。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第一节现代农业 考试内容: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与主要类型,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所谓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由现代知识型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的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从农业以外投放大量的能源和物质,因而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例题: 1.现代农业基本特点是( )。 A.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高效益 B.技术高度密集 C.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D.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 『正确答案』D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世界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三类道路选择:第一类,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发展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如农业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二类,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发展土地节约型技术(如精耕细作和作物品种改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三类,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如法国和德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 总结国内外现代农业经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 第一,农业技术的先导性:现代科学技术 第二,农业要素的集约性:现代科技、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 第三,农业功能的多元性:食品供给、农业环保、农业观光、文化传承 第四,产业经营的一体性:生产、科研、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 第五,农业效益的综合性:经济效益、生产效益、社会效益 第六,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例题: 1.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提高土地生产率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提高资源利用率 D.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并重 『正确答案』B 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包括()。(2009年真题) A.农业技术的先导性 B.农业要素的集约性 C.农业功能的多元性 D.农业效益的单一性 E.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正确答案』ABCE 三、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特征是商品化(面向国内外市场的高度商品化);方向是持续化(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产业化(产供销和贸工农的一体化产业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学化。第二,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良种化、化学化、机械化。第三,农业生产经营市场化:农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中级) 2008年4月8日 17:45 阅读次数:1604 第一部分经济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试目的 本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客观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掌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含义和原因;掌握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熟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及其作用。 (二) 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 熟悉资源配置的含义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掌握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与计划经济的区别;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和构成要素。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掌握现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 考试目的 本章阐述了所有制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内容。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上述理论的掌握、熟悉和了解的程度。 考试内容 (一) 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 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实质和内容及其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与财产所有权的关系;了解财产所有权的内容;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或财产所有权的基本形式;掌握公有制的基本形式和实现形式;熟悉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和集体所有制的特征;掌握混合所有制的性质和特征。 (二) 市场经济和现代产权制度

掌握产权的含义、内容和特征;掌握现代产权制度的含义和特征;掌握产权制度的作用。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考试目的 本章阐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问题。通过本章的考试,使考生加深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 考试内容 (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特征和内容;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熟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 (二) 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 掌握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内容和目标;掌握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 四、收入分配制度与收入分配政策 考试目的 本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通过本章的考试,使考生了解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知识,使考生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和政府的收入调控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试内容 (一) 收入分配的过程和收入分配的调控 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分配的过程和机制;掌握政府在收入分配过程中的作用;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控方式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含义。 (二) 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的结构 掌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 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特点和性质;掌握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他分配方式的含义和方式。了解居民收入的来源结构的变化趋势。 (三)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掌握效率与公平的含义;熟悉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指标和方法;熟悉洛伦茨曲线的形状和基尼系数的含义;掌握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的意义和内容。了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框架。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讲义(全套)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讲义(8章全) 第一章 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 本章基本框架 第一节 企业战略概述 ● 企业战略的特征与战略管理的方法 ● 企业战略的制定 ● 企业战略的实施 ● 企业战略的控制 一、企业战略的特征与战略管理的方法 (一)企业战略的特征与层次 战略的定义:企业战略是企业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 1.企业战略的特征 2. 企业战略的层次(掌握) 企业战略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总体战略、企业业务战略、企业职能战略。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安索夫,1976年提出 定义: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战略的分析与制定、评价与选择以及实施与控制,使企 二、企业战略的制定

【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愿景:“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二)使命:“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 “创无限通信世界”是中国移动通信追求的理想境界,突出了中国移动通信在无限通信新世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强调了中国移动通信作为骨干和支撑力量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做信息社会栋梁”体现了中国移动通信在信息化、促进社会进步中担当的作用和责任。 (三)战略目标: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目标体系三年一滚动) 从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客户、创新、管理和财务四个各有侧重、互相影响的方面出发,从这四个方面的业绩评价来沟通企业战略目标、战略管理和经营活动的关系。 指标说明: 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户平均收入 MOU(minutes of usage):平均每户每月通话时间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P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 础知识预习讲义P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考试内容:掌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独立经济利益实体的存在。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与其他社会的市场经济一样的共同特征:①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②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③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④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⑤经济运行依据法律规范进行。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制度。 ②在分配制度上,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起作用。 【例题1·单选题】(2004、200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作用。 A.统治性 B.决定性 C.辅助性 D.基础性

[答案]D (2007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应起( )作用。 A.基础性 B.辅助性 C.主导性 D.统治性 [答案]A (2008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机制起( )作用。 A.辅助性 B.先导性 C.基础性 D.平衡性 [答案]C 【例题2·多选题】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主要有( )原因。 A.独立经济实体的存在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分工 D.社会化大生产 E.按劳分配 [答案]AC 【例题3·单选题】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的经济规律是( )。

最新中级经济师考试精华讲义《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汇总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精华讲义《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

(四)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 1.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商标法》关于禁用标志和不恰当使用三维标志的规定,或者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由商标局撤销该注册商标;其他单位或个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 2.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商标法》关于侵害他人驰名商标,或者代理人擅自注册他人商标属于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情况的,以及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或者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的,自商标注册之日起5年内,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5年的时间限制。 3.除以上规定的情形外,对已经注册的商标有争议,可以自该商标经核准注册之日起5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裁定,但对核准注册前已经提出异议并经裁定的商标,不得再以相同的事实和理由申请裁定。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维持或者撤销注册商标的裁定后,应当书面通知有关当事人。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五)注册商标使用的管理 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局主管总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地方的商标管理工作。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使用注册商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商标局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注册商标:自行改变注册商标、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注册人名义及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自行转让注册商标、连续3年停止使用的。 (六)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注册商标专用权是注册商标主体对其注册商标依法享有的自己在指定商品或服务项目上独占使用的权利。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地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 【例题21:2007年多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注册商标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注册商标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限为10年 B.注册商标转让,受让人自签订转让协议之日起享有商标专用权 C.连续2年停止使用注册商标,商标局可以撤销其注册商标 D.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 E.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报商标局核准 【例题22:2004年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 B.转让注册商标,受让人自转让协议签订之日起享有商标专用权 C.我国商标注册遵循申请在先原则 D.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 E.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注册 第二节反垄断法律制度 学习要求: 1、掌握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 2、掌握垄断行为的种类 3、了解反垄断调查机制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p完整版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7p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一)物质资料生产 考试内容:了解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例题1·多选题】(2008年)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文化条件 B.人的劳动 C.生产关系 D.劳动资料 E.劳动对象 [答案]BDE 【例题2·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 )。 A.原料 B.辅助材料 C.燃料

D.生产工具 [答案]D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考试内容:熟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熟悉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注意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财政支出的规模--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二章第三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职业培训教育网 职业人的网上家园 https://www.sodocs.net/doc/109802706.html,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二章第三节讲义 财政支出的规模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可以用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来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常用财政支出的相对量作为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的指标。 用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衡量财政分配的规模,反映了财政分配的真实规模,也反映了财政分配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程度,更能反映财政分配的真实状况。 我国选用的衡量指标:财政支出/国民收入。而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大多选用国民生产总值或者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分母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 了解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 用国民生产总值作分母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好于用国民收入作分母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的原因在于: 1.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忽略第三产业的产值无法反映国民经济的全貌。 2.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应将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统计在内。 3.随着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很难扣除折旧。 【例题1·单选题】(2008年)衡量财政分配规模应采用的指标是( )。 A.财政收入/国民收入 B.财政支出/国民收入 C.财政收入/国民生产总值 D.财政支出 /国民生产总值 [答疑编号50255602020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衡量财政分配规模应采用的指标是财政支出/国民生产总值。 【例题2·多选题】用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主要原因是( )。 A.产业结构变化 B.世界经济一体化 C.技术进步 D.分配结构的调整 E.分配形式的改变 [答疑编号502556020202]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用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主要原因是:(1)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忽略第三产业的产值无法反映国民经济的全貌。(2)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应将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统计在内。(3)随着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很难扣除折旧。 二、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 掌握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财政支出无论是从绝对量上还是从相对量上来看,在世界各国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熟悉西方财政经济理论界对财政支出规模趋势的分析: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一)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因“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导致公共支出增长。 (二)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 观点:公共支出的增长只是由于公共收入的增长而造成,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原因造成的。并将导致公共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讲义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五章其他法律制度 一、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一)工业产权概述 工业产权:人们依法对应用于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创造发明和显著标记等智力成果,在一定期限和地域内享有的专用权。 工业产权和著作权统称为知识产权,在我国工业产权主要是指专利权和商标权。 工业产权的特征: (1)专有性 (2)地域性 工业产权只在产生的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地域范围内有效,不具有域外效力。 (3)时间性 (二)专利权 1.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人 类型规定

【例题·单选题】(2006年)某研究所工作人员甲在工作之余自行完成了一项发明,但其利用的辅助物质条件来源于其所在的研究所,该发明( )。 A.属于非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属于甲 B.属于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属于甲 C.属于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属于某研究所 D.属于非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属于某研究所 『正确答案』A 2.专利权的客体——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专利法》不予保护的对象包括: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动物和植物品种,但对于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可以依法授予专利权;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3.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4.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 (1)专利权人的权利

(2)专利权人的义务——缴纳年费 (3)专利权的期限和终止 专利权的期限 专利权的终止

(4)专利的强制实施许可 5.专利权的保护 (1)专利侵权行为 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了生产经营目的,侵害专利权人的实施权和标记权的行为。 (2)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注意:②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③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式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⑤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3)专利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专利权人发现侵权行为以后,可以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对于专利管理机关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专利权人发现侵权行为以后,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是2年,自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得知或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例题·单选题】(2009年)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自( )起计算。 A.申请之日 B.登记之日 C.公告之日 D.授予之日 『正确答案』A (三)商标权 1.商标权的取得

2010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精讲班讲义之-(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 精 讲 班 讲 义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一节市场结构的类型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1.市场结构的含义:所谓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也可以说,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2、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 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是市场的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 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三个: (1)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一个行业内企业数目越多,其竞争程度就越高,垄断程度就越低。本行业只有一家企业,为完全垄断市场;有少数几家大企业,为寡头垄断市场;企业数目很多,为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市场。 (2)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3)进入障碍的大小一个行业进入障碍越小,竞争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低。根据这三方面的不同特点: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种市场类型。 (二)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1.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完全竞争又叫纯粹竞争,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特征为: (1)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者和卖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 (2)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差别。 (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4)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符合这些特征的市场,某些农产品如小麦、玉米等市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成因和特征 含义: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 成因: (1)政府垄断; (2)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 (3)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而形成的完全垄断; (4)自然垄断。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地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时,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1)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他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