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

4 导热系数检测方法

4.1 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

4.1.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保温隔热材料干燥匀质试件导热系数(被测试件的热阻应大于0.1 m2·K/W)的测定,且所测定的结果均为在给定平均温度和温差下试件的导热系数。

4.1.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GB 4132 绝热材料名词术语

GB 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GB 10295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

GB 10296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圆管法

GB 10297 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热线法

GB 3399 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护热平板法

4.2 仪器设备

4.2.1 量具

应符合GB6342规定。

4.2.2 导热系数仪

导热系数仪根据测试原理不同可分为分为防护热板式导热系数仪、热流计式导热系数仪等。防护热板式导热系数仪示意图见图4.2.2-1,热流计式导热系数仪示意图见图4.2.2-2。

a双试件装置b单试件装置

图4.2.2-1 防护热板式导热系数仪示意图

a 单热流计不对称布置

b 双热流计对称布置

c 双试件式装置

图4.2.2-2 热流计式导热系数仪示意图

4.3 检测程序

4.3.1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导热系数检测程序

EPS板导热系数的测定按GB 10294或GB 10295规定进行;仲裁方法时执行GB 10294。

1 状态调节

样品应去掉表皮并自生产之日起在自然条件下放置28d后进测试。样品按GB/T 2918中23/50二级环境条件进行,在温度(23±2)℃,相对湿度(45~55)%的条件下进行16 h 状态调节。

2厚度测量

试件厚度应为(25±1)mm。当仪器没有自动测厚功能时,建议在装置里、在实际的测定温度和压力下测量试件厚度。当测试采用双试件时,试件厚度应为两个试件的平均值。测量试件厚度的准确度应优于±5%。

3测试温度的选择

冷热板温差(15~20)℃,平均温度(25±2)℃。

4试件安装

安装试件前,确保试件表面干燥清洁。将试件放入试件腔内,通过夹紧装置将试件夹紧,施加的压力一般不大于2.5kPa。

5 环境条件

当检测设备对周边环境条件有所要求时,实验室应通过空调或其他方式将实验室环境达到相关要求。

6测试过程

设置相关的试验参数(冷、热板温度、过渡时间、测量间隔等),开启检测装置,进行试验。当试验进入稳定状态后,进行数据采样,试验结束。

4.3.2 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导热系数检测程序

XPS板导热系数的测定按GB 10294或GB 10295规定进行;仲裁方法时执行GB 10294。

1 状态调节

样品应自生产之日起在自然条件下放置90d后进测试。样品按GB/T 2918中23/50二级环境条件进行。

2厚度测量

当仪器没有自动测厚功能时,建议在装置里、在实际的测定温度和压力下测量试件厚度。当测试采用双试件时,试件厚度应为两个试件的平均值。测量试件厚度的准确度应优于±5%。

3 测试温度的选择

测定平均温度为:(10±2)℃和(25±2)℃,试验温差为(15~25)℃。

4试件安装

安装试件前,确保试件表面干燥清洁。将试件放入试件腔内,通过夹紧装置将试件夹紧,

施加的压力一般不大于2.5kPa。

5 环境条件

当检测设备对周边环境条件有所要求时,实验室应通过空调或其他方式将实验室环境达到相关要求。

6测试过程

设置相关的试验参数(冷、热板温度、过渡时间、测量间隔等),开启检测装置,进行试验。当试验进入稳定状态后,进行数据采样,试验结束。

4.3.3 喷涂聚氨酯硬泡体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检测程序

喷涂聚氨酯导热系数的检测按GB 10294规定进行。

1 状态调节

现场喷涂的样品应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72h后进测试。

2厚度测量

当仪器没有自动测厚功能时,建议在装置里、在实际的测定温度和压力下测量试件厚度。当测试采用双试件时,试件厚度应为两个试件的平均值。测量试件厚度的准确度应优于±5%。

3测试温度的选择

测定平均温度为:(23±2)℃。

4试件安装

安装试件前,确保试件表面干燥清洁。将试件放入试件腔内,通过夹紧装置将试件夹紧,施加的压力一般不大于2.5kPa。

5 环境条件

当检测设备对周边环境条件有所要求时,实验室应通过空调或其他方式将实验室环境达到相关要求。

6测试过程

设置相关的试验参数(冷、热板温度、过渡时间、测量间隔等),开启检测装置,进行试验。当试验进入稳定状态后,进行数据采样,试验结束。

4.3.4 建筑物隔热用硬质聚氨醋泡沫塑料导热系数检测程序

硬质聚氨醋泡沫塑料导热系数的测定按GB 10294或GB 3399规定进行。

1 状态调节

试样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45~55)%的环境中进行至少48h状态调节,要求进行陈化的试验,48 h的状态调节期可以包含在28天陈化期中。

2厚度测量

当仪器没有自动测厚功能时,建议在装置里、在实际的测定温度和压力下测量试件厚度。当测试采用双试件时,试件厚度应为两个试件的平均值。测量试件厚度的准确度应优于±5%。

3测试温度的选择

试验温差取(15~20)℃。

4试件安装

安装试件前,确保试件表面干燥清洁。将试件放入试件腔内,通过夹紧装置将试件夹紧,施加的压力一般不大于2.5kPa。

5 环境条件

当检测设备对周边环境条件有所要求时,实验室应通过空调或其他方式将实验室环境达到相关要求。

6测试过程

设置相关的试验参数(冷、热板温度、过渡时间、测量间隔等),开启检测装置,进行试验。当试验进入稳定状态后,进行数据采样,试验结束。

4.3.5 柔性泡沫橡塑绝缘制品导热系数检测程序

橡塑海绵导热系数的测定按GB 10294进行,也可按GB 10295或GB 10296或GB 10297进行;仲裁时执行GB 10294。

1 状态调节

样品的状态调节按GB/T 2918进行。

2厚度测量

当仪器没有自动测厚功能时,建议在装置里、在实际的测定温度和压力下测量试件厚度。当测试采用双试件时,试件厚度应为两个试件的平均值。测量试件厚度的准确度应优于±5%。

3测试温度的选择

测定平均温度分别为-20℃、0℃、40℃。

4试件安装

试件安装前,在冷板角(或边)与防护单元的角(或边)之间垫入小截面的低导热系数的支柱以限制试件的压缩。在确保试件表面干燥清洁情况下,将试件放入试件腔内,通过夹紧装置将试件夹紧,施加的压力一般不大于2.5kPa。

5 环境条件

当检测设备对周边环境条件有所要求时,实验室应通过空调或其他方式将实验室环境达到相关要求。

6测试过程

设置相关的试验参数(冷、热板温度、过渡时间、测量间隔等),开启检测装置,进行试验。当试验进入稳定状态后,进行数据采样,试验结束。

4.3.6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导热系数检测程序

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导热系数的测定按GB 10294进行,也可按GB 10295或GB 10296进行;仲裁时执行GB 10294。

1 状态调节

样品的状态调节按GB/T 5480.1的规定进行。 2 厚度测量

当仪器没有自动测厚功能时,建议在装置里、在实际的测定温度和压力下测量试件厚度。当测试采用双试件时,试件厚度应为两个试件的平均值。测量试件厚度的准确度应优于±5%。

3 测试温度的选择

测定平均温度分别为(70~75)℃。 4 试件安装

试件安装前,在冷板角(或边)与防护单元的角(或边)之间垫入小截面的低导热系数的支柱以限制试件的压缩。在确保试件表面干燥清洁情况下,将试件放入试件腔内,通过夹紧装置将试件夹紧,施加的压力一般不大于2.5kPa 。

5 环境条件

当检测设备对周边环境条件有所要求时,实验室应通过空调或其他方式将实验室环境达到相关要求。

6 测试过程

设置相关的试验参数(冷、热板温度、过渡时间、测量间隔等),开启检测装置,进行试验。当试验进入稳定状态后,进行数据采样,试验结束。 4.3.7 其他材料导热系数检测程序

其他保温、隔热、绝热材料导热系数检测程序可参照上述方法或其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

4.4 检测结果

4.4.1 防护热板法

防护热板法中导热系数λ按公式(4.4.1)计算。 ()[]21T T A Qd -=λ (4.4.1)

式中:

Q —— 加热单元计量部分的平均热流量,其值等于平均发热功率,单位为W ; d —— 试件平均厚度,单位为m ;

T 1 —— 试件热面温度平均值,单位为K ; T 2 —— 试件冷面温度平均值,单位为K ; A ——

计量面积(双试件装置需乘以2),m 2。

注:当双试件装置时,导热系数λ为两块试件的平均值。 4.4.2 热流计法

热流计法中导热系数λ按式4.4.2计算。

()21T T fed -=λ (4.4.2)

式中:

—— 热流传感器的标定系数,单位为W/(m 2·V);

e —— 热流传感器的输出,单位为V ;

f

T 1 —— 试件热面温度平均值,单位为K ; T 2 —— 试件冷面温度平均值,单位为K ;

d —— 试件平均厚度(双试件为两试件厚度的平均值),单位为m 。

注1:当采用单试件双热流传感器对称布置时, = 0.5( + );

注2:当采用双试件装置时,导热系数 为两块试件的平均值。

4.4.3 原始数据记录

1 样品名称及规格型号;

2 样品的制备过程;

3 样品的状态调节情况;

4 检测依据、检测装置的型式及运行情况;

5 测试条件下试件的厚度及夹持压力;

6 数据采集:达到稳定条件后采集的试验参数;

7 数据整理:检测结果的计算及表示;

8 检测时间、检测人员、审核人。

4.6检测报告内容

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委托和生产单位;

2 样品名称、规格、样品状态及状态调节的情况;

3 检测依据、检测设备、检测项目、检测类别和检测时间,以及报告签发日期;

4 检测参数:测定时试件的厚度、夹持压力、冷热面的平均温度、平均温差及加热功率或热流密度等参数;

5 检测结果:试件的导热系数;

6 检测、审核、批准人员签名;

7 检测单位;

8 其他需要注明的事项。

5 密度检测方法

5.1表观密度检测方法

5.1.1 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硬质泡沫塑料表观总密度和表观芯密度,半硬质、软质泡沫塑料和橡胶体积密度的测定,也适用于模制时形成表皮的泡沫材料表观总密度和表观芯密度的测定。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fe

11e f 22e f

GB/T 6342 泡沫塑料和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

5.1.2 仪器设备

1 天平

称量误差在0.5%之内。

2 量具

应符合GB 6342的要求。

5.1.3 检测程序

1 状态调节

材料制成后,应至少放置72h,才能进行测试。

试样应在下列任一种环境中至少进行16h的状态调节:

温度:23±2℃,相对湿度:(50±5)%;

温度:27±2℃,相对湿度:(65±5)%;

干燥器中23±2℃或27±2℃。

2检测步骤

测量试样的尺寸,按GB 6342的规定进行;

称重试样,精确到0.5%。

3 原始数据记录

检测报告原始记录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样品名称和样品编号;

样品规格型号、试验编号和检测依据;

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和设备状态;

记录说明。

5.1.4 检测结果

由公式(5.1.4-1)计算表观(体积)密度,取其平均值,并精确至0.1kg/m3。

6

10

?

=V

m

a

ρ(5.1.4-1)式中:

ρ

a——表观(体积)密度(表观总密度、表观芯密度、体积密度),单位为kg/m3;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g;

V ——试样的体积,单位为mm3。

密度低于30kg/m3闭孔泡沫材料的表观密度,应用式(5.1.4-2)计算:

()610

?

+

=V

m

m

a

a

ρ(5.1.4-2)式中:

ρ

a——表观(体积)密度(表观总密度、表观芯密度、体积密度),单位为kg/m3;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g;

m a——排出空气的质量,单位为g;

V —— 试样的体积,单位为mm3。

注:m a 指在常压和一定温度时的空气密度(g/mm3)乘以试样体积(mm3)。

其中,在气压101 325Pa (760mmHg ),温度23℃;或气压101 325Pa (760mmHg ),温度27℃时,空气密度为别为1.220×10-6 g/mm3和1.1955×10-6 g/mm3。

标准偏差估计值S 由公式(5.1.4-3)计算,并取二位有效数字。

1

2

2

--=

∑n X n X

S (5.1.4-3)

式中: S —— 标准偏差估计值;

X —— 单个测试值;

X —— 一组试样的算术平均值; n ——

测定个数。

5.1.5 检测报告内容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 委托单位和生产单位; 2 样品名称和样品状态; 3 检测依据; 4 检测参数; 5 检测结果;

6 检测、审核、批准人员签名。

5.2 湿表观密度检测方法

5.2.1 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及其他保温浆料湿表观密度的测定。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JG 158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 5.2.2 仪器设备

1 标准量筒

容积为0.001m3,要求内壁光洁,并具有足够的刚度,标准量筒应定期进行校核。 2 天平 精度为0.01g 。 3捣棒

直径10mm ,长350mm 的钢棒,端部应磨圆。 4其他

油灰刀、抹子。 5.2.3 检测程序

1 环境要求

标准试验室环境为空气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在非标准试验室环境下试验时,应记录温度和相对湿度。本规程试验方法中所述脱模剂是采用机油和黄油调制的,稠度大于100s 。

2检测步骤

将称量过的标准量筒(要加刷脱模剂,脱模剂采用机油和黄油调制,稠度大于100s ),用油灰刀将标准浆料填满量筒,使稍有富余,用捣棒均匀插捣25次(插捣过程中如浆料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填加浆料),然后用抹子抹平,将量筒外壁擦净,称量浆料与量筒的总重,精确至0.001kg 。

3 原始记录

检测报告原始记录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样品名称和样品编号;

样品规格型号、试验编号和检测依据; 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和设备状态; 记录说明。 5.2.4 检测结果

湿表观密度按公式(5.2.4)计算,结果取3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保留3位有效数字。

()V m m s 01-=ρ (5.2.4)

式中: ρs

—— 湿表观密度,单位为kg/ m3; 0

m —— 标准量筒质量,单位为kg ;

1

m —— 浆料加标准量筒的质量,单位为kg ; V ——

标准量筒的体积,单位为m3。

5.2.5 检测报告内容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 委托单位和生产单位; 2 样品名称和样品状态; 3 检测依据; 4 检测参数; 5 检测结果;

6 检测、审核、批准人员签名。

5.3 干表观密度检测方法

5.3.1 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干表观密度的测定。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JG 158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

5.3.2 仪器设备

1 烘箱:灵敏度±2℃;

2 天平:精度为0.01g;

3干燥器:直径大于300mm;

4游标卡尺:(0~125)mm;精度0.02 mm;

5钢板尺:500mm;精度1mm;

6 油灰刀,抹子;

7 组合式无底金属试模:300mm×300mm×30mm;

8玻璃板:400mm×400mm×(3-5)mm。

5.3.3 检测程序

1 环境要求

标准试验室环境为空气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在非标准试验室环境下试验时,应记录温度和相对湿度。

2 试件制备

成型方法:将3个空腔尺寸为300mm×300mm×30mm的金属试模分别放在玻璃板上,用脱模剂涂刷试模内壁及玻璃板,用油灰刀将标准浆料逐层加满并略高出试模,为防止浆料留下孔隙,用油灰刀沿模壁插数次,然后用抹子抹平,制成3个试件。

养护方法:试件成型后用聚乙烯薄膜覆盖,在试验室温度条件下养护7d后拆模,拆模后在试验室标准条件下养护21d,然后将试件放入(65±2)℃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3检测步骤

取制备好的3块试件分别磨平并称量质量,精确至1g。按顺序用钢板尺在试件两端距边缘20mm处和中间位置分别测量其长度和宽度,精确至1mm,取3个测量数据的平均值。

用游标卡尺在试件任何一边的两端距边缘20mm和中间处分别测量厚度,在相对的另一边重复以上测量,精确至0.1mm,要求试件厚度差小于2%,否则重新打磨试件,直至达到要求。最后取6个测量数据的平均值。

由以上测量数据求得每个试件的质量与体积。

4 原始记录

检测报告原始记录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样品名称和样品编号;

样品规格型号、试验编号和检测依据; 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和设备状态; 记录说明。 5.3.4 检测结果

干表观密度按公式(5.3.4)计算,结果取三个试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V m g =ρ (5.3.4)

式中:

ρg

—— 干表观密度,单位为kg/ m3; m —— 试件质量,单位为kg ; V —— 试件体积,单位为m3。

5.3.5 检测报告内容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 委托单位和生产单位; 2 样品名称和样品状态; 3 检测依据; 4 检测参数; 5 检测结果;

6 检测、审核、批准人员签名。

5.4 干密度检测方法

5.4.1 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保温砂浆干密度的测定。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GB/T 5486.3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密度、含水率及吸水率 GB/T 20473 建筑保温砂浆 5.4.2 仪器设备

1 试模:70.7mm×70.7mm×70.7mm 钢质有底试模,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并拆装方便。试模的内表面平整度为每100mm 不超过0.05mm ,组装后各相邻面的不垂直度应小于0.5?;

2 捣棒:直径10mm ,长350mm 的钢棒,端部应磨圆;

3油灰刀;

4电热鼓风干燥箱;

5天平:量程满足试件称量要求,分度值应小于称量值(试件质量)的万分之二;

6钢直尺:分度值1mm;

7 游标卡尺:分度值0.05mm。

5.4.3 检测程序

1 环境要求

拌和物拌和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养护室温度(20±3)℃,相对湿度(60~80%),或按生产商规定的养护条件。

2 试件制备

成型方法:

试模内壁涂刷薄层脱模剂。将按附录A.2制备的拌和物一次注满试模,并略高于其上表面,用捣棒均匀由外向里按螺旋方向轻轻插捣25次,插捣时用力不应过大,尽量不破坏其保温骨料。为防止可能留下孔洞,允许用油灰刀沿模壁插捣数次或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留下的空洞消失,最后将高出部分的拌和物沿试模顶面削去抹平。至少成型6个三联试模,共18块试件。

养护方法:

试件制作后用聚乙烯薄膜覆盖,在(20±5)℃温度环境下静置(48±4)h,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在(20±3)℃、相对湿度(60~80)%的条件下养护至28d(自成型时算起),或按生产商规定的养护条件及时间,生产商规定的养护时间自成型时算起不得多于28d。养护结束后将试件从养护室取出并在(105±5)℃或生产商推荐的温度下烘至恒重,放入干燥器中备用。恒重的判据为恒温3h两次称量试件的质量变化率小于0.2%。

3检测步骤

将试件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在(110±5)℃下烘干至恒质量(若粘结材料在该温度下发生变化,则应低于其变化温度10℃)然后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恒质量的判据为恒温3h两次称量试件质量的变化率小于0.2%。称量烘干后的试件质量G,保留5位有效数字。

在试样相对两个面上距两边20mm处,用钢直尺分别测量试样的长度和宽度,精确至1mm。测量结果为4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在试样相对两个面上距两边20mm处和中间位置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的厚度,精确至0.5mm。测量结果为6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根据上述测量计算试样体积。

4 原始记录

检测报告原始记录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样品名称和样品编号;

样品规格型号、试验编号和检测依据;

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和设备状态;

记录说明。

5.4.4 检测结果

试件的密度按公式(5.4.4)计算,精确至1kg/m3。

ρ(5.4.4)

=

G

V

式中:

ρ——试件的干密度,kg/ m3;

G——试件烘干后的质量,kg;

V——试件的体积,m3。

试验结果以6块试件检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1kg/m3。

5.4.5 检测报告内容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委托单位和生产单位;

2样品名称和样品状态;

3检测依据;

4检测参数;

5检测结果;

6检测、审核、批准人员签名。

11 吸水率检测方法

11.1体积吸水率检测方法

11.1.1 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的测定方法:通过测量浸没在水下50mm、96h后样品的浮力来测定。

本规程规定了样品体积变化的校正和样品切割表面泡孔的体积校正。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GB/T 8810 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的测定

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 6342 泡沫塑料与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

11.1.2 设备仪器

1 天平

天平应能悬挂网笼,准确至0.1g。

2 网笼

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大小能容纳试样,底部附有能抵消试样浮力的重块,顶部有能挂到天平上的挂架(见图11.1.2-1)。

1-网笼;

2-试样;

3-重块。

图11.1.2-1 网笼及试块示意图

3 圆筒容器

直径至少为250mm,高为250mm。

4 低渗透塑料薄膜

如聚乙烯薄膜。

5 切片器

切片器应有切割样品薄片厚度为0.1mm~0.4mm的能力(见图11.1.2-2)。

图11.1.2-2 切片机

6 载片

将两片幻灯玻璃片用胶布粘接成活叶状,中间放一张印有标准刻度(长度30mm)的计算坐标的透明塑料薄片(见图11.1.2-3)。

单位:mm

1-标准玻璃载片;

2-软胶布粘结;

3-空白盖片;

4-标准刻度尺。

图11.1.2-3 载片装置

7 投影仪

适用于50mm×50mm标准幻灯片的通用型35mm幻灯片投影仪,或者带有标准刻度的投影显微镜。

11.1.3 检测程序

1 试验原理

通过测量在蒸馏水中浸泡一定时间试样的浮力来测定材料的吸水率。

2 浸泡液

选用蒸馏后至少放置48h后的蒸馏水。

3 检测步骤

首先依次进行试验的基本步骤,包括如下内容:

按GB/T 2918的规定调节试验环境为(23±2)℃和(50±5)%相对湿度;

称量干燥后试样质量(m1),准确至0.1g;

按GB/T6342的规定测量试样线性尺寸用于计算V0,V0准确至0.1cm3;

在试验环境下将蒸馏水注入圆筒容器内;

将网笼浸入水中,除去网笼表面气泡,挂在天平上,称其表观质量(m2),准确至0.1g;

将试样装入网笼,重新浸入水中,并使试样顶面距水面约50mm,用软毛刷或搅动除去网笼和样品表面气泡;

用低渗透塑料薄膜覆盖在圆筒容器内;

(96±1)h或其他约定浸泡时间后,移去塑料薄膜,称量浸在水中装有试样的网笼的表观质量(m3),准确至0.1g;

目测试样溶胀情况,来确定溶胀和切割表面体积的校正。均匀溶胀用方法A,不均匀溶胀用方法B。

方法A

方法A 适用于当试样没有明显的非均匀溶胀时。

从水中取出试样,立即重新测量其尺寸,为测量方便在测量前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试样均匀溶胀体积校正系数S 0,其计算方法如式11.3.1-1至11.3.1-3:

()0010V V V S -= (11.1.3-1)

1000)(0b l d V ??= (11.1.3-2)

()10001111b l d V ??= (11.1.3-3)

遵照附录B 规定的方法,从进行吸水试验的相同样品上切片,测量其平均泡孔直径D ,按式11.3.1-4至11.3.1-5计算切割表面泡孔体积c V 。

有自然表皮或复合表皮的试样:

()50054.0b d d l D V c ?+??= (11.1.3-4)

各表面均为切割面的试样:

()50054.0b d b l d l D V c ?+?+??= (11.1.3-5)

式中:

c V —— 试样切割表面泡孔体积,单位为cm 3;

D —— 平均泡孔直径,单位为mm 。

若平均泡孔直径小于0.50mm ,且试样体积不小于500cm 3,切割面泡孔的体积校正较小(小于3.0%)可以被忽略。

方法B

方法B 适用于当试样有明显的非均匀溶胀时。

用一个带溢流管的圆筒容器,注满蒸馏水直到水从溢流管流出,当水平面稳定后,在溢流管下放一容积不小于600 cm 3带刻度的容器,此容器能用它测量溢出水体积,准确至0.5 cm 3(也可用称量法)。从原始容器中取出试样和网笼,淌干表面水分(约2min ),小心地将

装有试样的网笼浸入盛有水的容器,水平面稳定后测量排出水的体积(V 2),准确至0.5 cm 3。用网笼重复上述过程,并测量其体积(V 3),准确至0.5 cm 3。

溶胀和切割表面体积合并校正系数S 1由式(11.3.1-6)得出:

()00321V V V V S --= (11.1.3.6)

式中:

2V —— 装有试样的网笼浸在水中排出水的体积,单位为cm 3;

3V —— 网笼浸在水中排出水的体积,单位为cm 3; 0V —— 试样初始体积,单位为cm 3。

4 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样品名称和样品编号;

样品规格型号、试验编号和检测依据; 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和设备状态; 记录说明。 11.1.4 检测结果

1 方法A 吸水率(υWA )的计算

采用方法A 时,吸水率(υWA )按式(11.1.4-1)计算。

()[]%10002113?++-+=ρρρV V m m V m W A c v (11.1.4-1)

取全部被测试试样吸水率的算术平均值。 2 方法B 吸水率(υWA )的计算

采用方法B 时,吸水率(υWA )按式(11.1.4-2)计算。

()()[]%100021323?+--+=ρρV m m V V m W A v (11.1.4-2)

取全部被测试试样吸水率的算术平均值。 11.1.5 检测报告内容

1 本标准号;

2 泡沫塑料的种类和名称;

3 测试材料的型号、标号;

4 试样是否有表皮;

5 试样数量和尺寸;

6 浸泡时间;

7 采用的校正方法(A 或B ),校正系数用体积分数(%)表示; 8 各经校正的吸水率结果及平均值用体积分数(%)表示;

9 各试样的平均泡孔直径以及所有被测试样平均泡孔直径的平均值,用毫米表示; 10 观察到的样品各项异性特征; 11 观察到的与材料使用性能有关的现象; 12 试验日期;

13 检测、审核、批准人员签名。

7 压缩强度检测方法

7.1 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

7.1.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测定硬质泡沫塑料的压缩强度及其相对形变、相对形变为10%时的压缩

应力。

7.1.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 6342 泡沫塑料线性尺寸的测定

GB/T 8813 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7.2 仪器设备

7.2.1 压缩试验机

使用的压缩试验机力和位移的范围应满足本标准要求。需配有两块表面抛光且不会变形的方形或圆形的平行板,板的边长(或直径)至少为100mm,且大于试样的受压面,其中一块为固定的,另一块可按7.3所规定的条件以恒定的速率移动,两板应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7.2.2 力的测量装置

在压缩试验机的一块平板上安装一个力传感器,可连续测量试验时试样对平板的反作用力F,准确度为±1%,传感器在测量时所产生的自身形变忽略不计。

7.2.3 位移的测量装置

压缩试验机应装有一个能连续测量移动板位移量x的装置,准确度为±5%或±0.1mm,如果后者准确度更高则选择后者。

7.3 检测程序

7.3.1状态调节

试样状态调节按照GB/T 2918的规定,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至少6h。

7.3.2 仪器校准

应定期检查压缩试验机力、位移的测量装置和图形记录装置(适用时)。该装置力值用一系列准确度高于±1%并符合试验力值范围的标准砝码校对,位移用准确度高于±0.5%或±0.1mm的量块校准。

7.3.3 检测步骤

试验条件应与试样状态调节条件相同。

按GB/T 6342规定,测量每个试样的三维尺寸。将试样放置在压缩试验机的两块平行板之间的中心,尽可能以每分钟压缩试样初始厚度(h0)10%的速率压缩试样,直到试样厚度变为初始厚度的85%。记录在压缩过程中的力值。

每个试样按上述步骤进行测试。

7.3.4原始记录

检测报告原始记录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样品名称和样品编号;

2样品规格型号、试验编号和检测依据;

3 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和设备状态;

4 记录说明。

7.4 检测结果

7.4.1 压缩强度

压缩强度按公式(7.4.1)计算:

0310S F m m ?=σ (7.4.1) 式中:

m

σ —— 压缩强度,单位为kPa ;

m

F —— 相对形变ε<10%时的最大压缩力,单位为N ;

A 0 —— 试样初始横截面积,单位为mm2

。 7.4.2 相对形变

将力-位移曲线上斜率最大的直线部分延伸至力零位线,其交点为“形变零点”,测量从“形变零点”至用来计算形变的整个位移。图7.4.2给出了这种方法的三个图例。

图7.4.2 形变零点图例

相对形变m ε按公式(7.4.2)计算:

%1000?=h X m m ε (7.4.2)

式中:

m ε —— 试样受到最大压力时的相对形变,单位为%; X m —— 达到最大压缩力时的位移,单位为mm ; 0

h —— 试样初始厚度,单位为mm 。

如果力-位移曲线上无明显的直线部分或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形变零点”为负值,则不采用这种方法。此时,“形变零点”应取压缩应力为(250±10)Pa 所对应的形变。 7.4.3 相对形变为10%时的压缩应力

相对形变为10%时的压缩应力按公式(7.4.3)计算:

01031010A F ?=σ (7.4.3)

障碍物检测方法和设备的生产技术

本公开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障碍物检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车载激光雷达采集到的第一点云数据和第二车载激光雷达采集到的第二点云数据;其中,第一车载激光雷达和所述第二车载激光雷达装载在同一辆自动驾驶车辆上,所述第一车载激光雷达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第二车载激光雷达距离地面的高度且所述第一车载激光雷达的线束数大于所述第二车载激光雷达的线束数;基于所述第一点云数据进行地面估计;根据所述第一点云数据的地面估计结果,滤除所述第二点云数据中的地面点;基于滤除地面点之后的第二点云数据进行障碍物检测。该方法实现了更加全面、准确的障碍物检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障碍物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车载激光雷达采集到的第一点云数据和第二车载激光雷达采集到的第二点云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车载激光雷达和所述第二车载激光雷达装载在同一辆自动驾驶车辆上,所述第一车载激光雷达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第二车载激光雷达距离地面的高度且所述第一车载激光雷达的线束数大于所述第二车载激光雷达的线束数;

基于所述第一点云数据进行地面估计; 根据所述第一点云数据的地面估计结果,滤除所述第二点云数据中的地面点; 基于滤除地面点之后的第二点云数据进行障碍物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点云数据进行地面估计,包括: 将所述第一点云数据划分入预设的空间栅格,对每个栅格内的第一点云数据进行降采样,并在该栅格内拟合出地面; 基于各栅格内的地面拟合结果之间的差异、以及各栅格内拟合得出的地面与所述第一点云数据所在坐标系的坐标轴之间的夹角,修正地面拟合结果,得到所述第一点云数据的地面估计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点云数据的地面估计结果,滤除所述第二点云数据中的地面点,包括: 计算所述第二点云数据中的数据点与基于第一点云数据估计出的地面之间的距离,将所述第二点云数据中与基于第一点云数据估计出的地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数据点确定为地面点; 滤除所述第二点云数据中的地面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滤除地面点之后的第二点云数据进行障碍物检测,包括: 将所述第一点云数据与滤除地面点之后的第二点云数据融合后进行障碍物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激光雷达为单线激光雷达。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 一、启动条件 1、目的样出现坏包,若批次相同,取表现性状相同的任意一包进行细菌初步鉴 定。若批次不同则分别进行细菌初步鉴定。 2、随机样出现坏包,必须进行细菌初步鉴定。 二、胀包 1、记录批次。 2、及时用72%的酒精对样品的外表进行消毒,尽量不损坏封合待以后检查。在 超净台内以无菌操作剪开包装,再避开横竖封处剪开一个圆形或三角形。3、对样品进行微生物划线培养。 3.1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做细菌的划线培养36±1℃、48小时。 3.2分别吸取10毫升样品到两个无菌的小试管中,,分别在80和100℃的水 浴中加热10分钟,冷却用营养琼脂分别做芽孢(36±1℃、72小时) 和耐热芽孢(55±1℃、72小时)的划线培养。 3.3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或快速检测培养基做嗜冷菌/低温菌的划线培 养(4—6℃ 10天或21±0.5℃ 25小时)。 3.4 必须用高盐察氏或虎红琼脂培养基做霉菌和酵母菌的划线培养 (25—28℃ 5--7天) 4、对样品做感官检测。 5、用PH计检测样品的PH值。 6、将样品倒掉,进行包装密封性检查,并进行记录。 7、记录菌落特征。 8、选区不同形态的单一菌落进行坚定。 8.1 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鉴定: 8.1.1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或结晶紫染色、镜检、氢氧化钾拉 丝试验。 8.1.2革兰氏染色、结晶紫染色方法见《微生物检测》 8.1.3氢氧化钾拉丝试验 在微生物载物片上滴一滴3%氢氧化钾,用接种针从培养皿上的

菌落中挑取微生物,放在氢氧化钾溶液中用力搅拌。7—10秒后,抬 起针头,观察针头和玻片之间是否有丝状物,如果15—20 秒后二者 之间无丝状物,停止搅拌。 判定:无丝状物阳性;有丝状物阴性。 8.2 过氧化氢酶试验(或过氧化氢酶试纸)(产气试验): 试剂:10%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在微生物载物片上滴一滴10%过氧化氢,用接种针从培养皿上的菌落中挑取微生物,放在过氧化氢溶液中看是否有气体产生。 判定:产气阳性;不产气阴性。 8.3氧化酶试验 试剂:含1%四甲基双噻二胺和99%的乙醇溶液。 步骤:用上述试剂将一张滤纸浸透(或直接采用氧化酶试纸条),然后进行细菌培养物的涂片试验。 判定:30秒内使显色物质变为深蓝色阳性,不变色阴性。 三、酸包 1、发现酸包后,及时将料液快速转入无菌瓶中。 2、记录批次 3、其它项目检测同胀包。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 方法

摘要:微生物的检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生长量测定法,微生物计数法,生理指标法和商业化快速微生物检测简要介绍了利用微生物重量,体积,大小,生理代谢物等指标的二十余种常见的检测方法,简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概述: 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不断的吸收营养物质,并按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个体的生长现象。如果这是一种平衡生长,即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成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这可从其体积、重量、密度或浓度作指标来衡量。微生物的生长不同于其它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在科研上有一定困难,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实际意义。微生物是以量取胜的,因此,微生物的生长一般指群体的扩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其在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综合反映。因此生长繁殖情况就可作为研究各种生理生化和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

时,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各种应用或是对致病,霉腐微生物的防治都和她们的生长抑制紧密相关。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微生物生长情况的检测方法。既然生长意味着原生质含量的增加,因此测定的方法也都直接或间接的以次为根据,而测定繁殖则都要建立在计数这一基础上。微生物生长的衡量,能够从其重量,体积,密度,浓度,做指标来进行衡量。 生长量测定法 体积测量法:又称测菌丝浓度法。 经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测培养液(如10毫升)放在有刻度的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如5分钟)和转速(如5000 rpm),离心后,倒出上清夜,测出上清夜体积为v,则菌丝浓度为(10-v)/10。菌丝浓度测定法是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这种方法比较粗放,简便,快速,但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否则偏差很大,由于离心沉淀物中夹杂有一些固体营养物,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称干重法:

嗅觉障碍及其临床检测方法

·综述·嗅觉障碍及其临床检测方法 李楠徐心 嗅觉与视觉、听觉、触觉一样是人类重要的特殊感觉功能,嗅觉障碍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其中对危险环境的识别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可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嗅觉障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头部外伤及鼻-鼻窦疾病是最常见的原因。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亦表现有嗅觉障碍,嗅觉功能的研究对于神经内科的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Ansari等早在70年代就有研究证明嗅觉的功能障碍与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Down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特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IPD)等。在神经病学理论中,嗅神经的地位已由第一对脑神经跃居为脑的组成部分。关于嗅觉的检测,目前已有许多方法,包括主观嗅觉检测和客观嗅觉检测,但在神经病学临床查体中,嗅觉功能的检查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一、嗅觉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与神经系统的其他感觉通路传导相比,嗅觉传导具有其独特的解剖学特点,即嗅觉的传导只有两级神经元组成。嗅觉系统主要由嗅细胞、嗅神经、嗅球、嗅束及嗅皮质组成。鼻腔的纤毛上皮细胞组成的神经纤维穿过前颅窝的筛板达到额叶表面的嗅球,嗅球为嗅觉的低级中枢。嗅束为嗅球后部的条索状部分,它主要由僧帽细胞、簇状细胞的轴突纤维及皮层投射到嗅球颗粒细胞的纤维构成,还包括一些对侧嗅球与前嗅核(指在嗅球和嗅束的移行部有一小群散在的神经细胞)的传出纤维,嗅束为嗅觉信息的传入与抑制性传出的通路。嗅皮质为嗅觉的高级中枢,位于颞叶、杏仁核及梨状区皮质,它分为初级嗅皮质及次级嗅皮质。初级嗅皮质直接接收来自嗅球和前嗅核的纤维投射,有学者认为初级嗅皮质是气味的主观感觉区;次级嗅皮质接收来自初级嗅皮质的纤维投射,其发出的纤维主要投射到海马。此外,目前认为在鼻腔与嗅觉中枢之间不存在血脑屏障[1-5]。 二、嗅觉生理学研究 气味分子与鼻腔内可溶性气味结合蛋白结合后进入嗅上皮,与嗅觉感受细胞胞膜上的特异性传导受体相结合,通过活化一种特异性G蛋白α亚单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ATP转化为cAMP,从而提高细胞内cAMP浓度,使嗅神经纤维膜上的阳离子门控通道开放,主要引起Ca2+进入细胞内,使得Cl-外流,达到阈电位后产生动作电位,引发神经冲动沿轴突传向嗅球。嗅觉系统所含的多种神经介质和神经调节剂(如: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3.21.08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1541151) 作者单位: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通讯作者:徐心,Email: xuxinem@https://www.sodocs.net/doc/1112709651.html, 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5-羟色胺、多巴胺等)亦参与嗅觉的形成与传导[6-7]。 三、嗅觉障碍的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及受损性质,嗅觉障碍可分为:(1)外周传导性嗅觉障碍,指含有气味的气流受阻或改变方向不能达到嗅区,致使不能感受气味或者嗅觉敏感度下降,多见于鼻腔和鼻窦炎症、创伤、新生物等;(2)中枢神经性嗅觉障碍,指嗅神经系统的中枢结构损伤引起的嗅觉障碍,虽有气流到达嗅区,但嗅觉中枢病变,致使不能感受气味或者嗅觉敏感度下降,多见于颅内肿瘤、颅脑外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8-9]。 四、嗅觉障碍的临床表现 嗅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嗅觉察觉障碍、嗅觉识别障碍、嗅觉辨别障碍及嗅觉记忆障碍。嗅觉察觉障碍指嗅觉察觉的阈值提高,嗅觉察觉阈即人体所能感知到的最低嗅素浓度,反映嗅觉感知力。嗅觉识别障碍指嗅觉识别力下降,嗅觉识别力即识别阈上气味的能力,是准确鉴定出某种嗅素的能力。嗅觉辨别能力的下降反映嗅觉辨别障碍,嗅觉辨别力是受试者区别两种气味的能力,受试者可以指出两种气味相似或不同。嗅觉记忆障碍指嗅觉记忆力下降或丧失,嗅觉记忆力即受试者闻到某种嗅素的气味后,间隔一定时间后再辨认出所闻过的嗅素气味的能力。嗅觉察觉力和识别力都反映整个嗅觉系统的功能,察觉力受中枢支配,识别力受外周影响。 五、嗅觉障碍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关系 已知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认知功能障碍甚至是痴呆,而嗅觉障碍也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尤其在AD和帕金森病(PD)中多见。 AD的经典的组织病理学定义包括神经纤维缠结和神经炎性斑[10],而多年来的研究表明,AD患者早期可出现嗅觉功能减退,且嗅觉功能减退的出现可早于AD的典型临床症状[11-12],因此嗅觉功能的检查对AD的早期筛查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已知的发病机制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造成纹状体的多巴胺浓度下降。多巴胺大量存在于黑质纹状体系统、嗅球、边缘系统等部位,多巴胺的缺乏可引起嗅觉功能障碍[13]。随着对PD的深入研究,发现PD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出现了嗅觉功能的改变[14-15]。国外有文献报道,如果将PD患者的运动系统症状与全面的嗅觉检测相结合,可以提高PD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6]。且十余年前即有研究将嗅觉检测应用于PD的早期诊断[17-18],近期有学者通过鼻参数(鼻周期、鼻黏膜的pH值、鼻腔黏液纤毛清除时间)进一步研究嗅觉功能改变与PD早期诊断之间的关系[19]。 六、嗅觉的检测方法 1. 嗅觉的主观检测:主观嗅觉检测是指嗅觉的心理生理测

钯碳含量检测方法

钯炭的含量检测方法 稀王水溶液:盐酸∶硝酸∶水= 3∶1∶1 取供试品约5g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50ml盐酸溶液(1∶1)煮沸10分钟清洗其表面。再用水煮沸洗涤三次。将表面处理好的供试品转移到称量瓶内,放入干燥箱,110℃干燥1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放冷至室温。精密称取处理好的供试品1.0g,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20ml稀王水,置于带调压器的电炉上加热至近沸,直至供试品全部溶解,再继续加热,使溶液体积浓缩至约5ml,然后分三次加入浓盐酸(每次4ml),分别蒸至近干,加入14ml 10%氯化钠溶液,蒸至近干,加入200ml 7%(V/V)盐酸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加入20ml 1%丁二酮肟乙醇溶液。待沉淀完全后,用已在110℃干燥至恒重的四号石英砂芯漏斗抽滤,用7%(V/V)盐酸溶液洗涤至滤液无色,再用水洗涤至滤液呈中性。将石英砂芯漏斗抽干后,置干燥箱内110℃干燥1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冷却0.5小时称 重,直至恒重。 Pd含量按下式计算: Pd% = [(W1-W0)×0.3161/W]×100% W1为沉淀与四号石英砂芯漏斗恒重的重量,g; W0为四号石英砂芯漏斗恒重的重量,g; W为供试品重,g; 0.3161为丁二酮肟钯对钯的换算系数。 允许差: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不大于0.1%,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 结果。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 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医学检验--常用血清酶和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常用血清酶和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1.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 2.连续监测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总活性 3.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4.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5.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6.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中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7.淀粉酶(AMY)测定 8.比色法测定酸性磷酸酶(ACP)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 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 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即CK-BB(CK1)、CK-MB(CK2)和CK-MM(CK3)。 CK作用后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 CK需要镁离子激活。 1.原理 酶偶联反应测定CK活性浓度。 在340nm监测NAD(P)H的生成量,可计算出CK的活性浓度。 2.生理变异 年龄、性别和种族对CK含量都有一定影响。 CK含量和肌肉运动密切相关。 3.参考值 男性38~174U/L(37℃); 女性26~140U/L(37℃)。 4.临床意义 升高: (1)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生后2~4h此酶即开始升高,12~48h达最高峰值,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在2~4天降至正常水平。 (2)病毒性心肌炎。 (3)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骨骼肌损伤。 (4)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及一些非疾病因素如剧烈运动、各种插管及手术、肌肉注射冬眠灵和抗生素。 降低:甲亢,长久卧床者总CK(主要为CK-MM)可下降。 5.CK同工酶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 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

检测鉴定方案

检测鉴定方案 辛集市书香园小区4#楼 检测鉴定方案 一、工程概况: 辛集市书香园小区4#楼位于辛集市教育大道东侧,辛集市一中北邻。该楼为六层砖混结构,一层为储藏间,二至六层为住宅。工程于2006年4月份开工建设,2007年11月份竣工验收,建筑面积平方米。 该工程由辛集市博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河北天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石家庄中天监理公司监理,辛集市天久住宅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第七施工处施工。 现该4#楼已入住后多户住宅发现墙体裂缝,为了解该楼建筑工程质量状况,辛集市博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河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该楼工程质量现状进行检测鉴定。 二、依据标准 1、委托书 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3、《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50344-2004) 4、《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8、相关技术资料 三、检测内容 1、基础检测 对该建筑物基础各项工程做法进行检测,纵墙(○17~○18×○A轴处)与横量墙(○A~○B×①轴处)分别开挖一处基础测坑。为便于检测,测坑上部开挖尺寸宜控制在1000mm×1000mm左右,经放坡后测坑底部尺寸应控制在600mm×600mm左右,测坑开挖深度为基础灰土层下皮100mm,测坑内部需将余土清理干净,使基础垫层及大放脚轮廓鲜明,表面无积土。测坑开挖需避开雨水管附近,如测坑周围有堆积物不便开挖,经现场检测人员同意可调换适当位置进行,并做好记录。 检测基础工程实际做法,对其标高、尺寸、材料、损伤等逐一进行检测,检查结果绘制成图并详细记录。 检测工具:洋镐、大锤、铁锹、盒尺、钢尺、水平尺、数字测距仪、数码相机、记录簿等。 检测完毕后及时将测坑进行回填,回填时应分层逐一夯实,恢复表面散水及地面。 2、砌体砂浆强度检测 砂浆强度检测 对该建筑物砌体用砂浆强度进行实地检测,每层随机抽

血清α-淀粉酶(AMS)测定

血清α-淀粉酶(AMS)测定 1. 实验原理 AMS测定采用酶动态比色测定法。所用底物为4,6-亚乙基-α,D-麦芽七糖苷-对硝基苯酚(EPS-G7)。样品中α-淀粉酶分解底物EPS-G7,生成对硝基苯酚(PNP),在405nm处比色,吸光度的上升速率与样品中α-淀粉酶的活力成正比。 2 亚乙基-G5 + 2 G2PNP 5EPS-G7+5H2O α-淀粉酶 2 亚乙基-G4 + 2 G3PNP 亚乙基-G3+G4PNP α-葡萄糖苷酶 2G2PNP+2G3PNP+G4PNP+14H2O 5PNP+14G (反应式中PNP:对硝基苯酚;G:葡萄糖) 2. 标本采集与处理:

2.1 病人准备:无特殊要求。 2.2 标本类型:血清、肝素或EDTA处理的血浆、尿液。 2.3 血清分离血清或血浆应在收集后尽快分离出来。未酸化的尿液,随机或限时收取。 3. 标本存放:不要用嘴吸取标本或对标本吹气,以免唾液污染标本唾液中的淀粉酶使结果升高。血清淀粉酶在20~25℃稳定一个星期,避免微生物降解作用;在2~8℃时稳定一个月。尿液样品在2~8℃可稳定10天,在15~25℃可稳定2天。对于尿液,酸性pH值可使淀粉酶的稳定性减弱,因此,储存前pH值应调至大约7.0。 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溶血的不能做测定。 6. 实验材料: 6.1 AMS测定试剂盒(试剂1 6×64 ml +试剂2 6×16 ml) 6.1.1 试剂组成 试剂1: GOOD’S 缓冲液pH 7.1 100mmol/L

氯化钠50mmol/L 氯化镁10mmol/L α-葡萄糖苷酶≥23KU/L 试剂2: EPS-G73mmol/L 6.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6.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原试剂避光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试剂有效期为24个月。6.1.4变质指示:当试剂有浊度时,表明有细菌污染则试剂不能使用。 6.1.5注意事项:唾液和皮肤中含有α-淀粉酶,应避免用嘴吸取试剂,避免皮肤接触试剂。试剂中含叠氮钠,避免接触皮肤及粘膜。 6.2 校准品: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文件 6.3 质控品: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文件 7. 仪器:奥林巴斯AU2700生化分析仪 8. 操作步骤 8.1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奥林巴斯AU2700生化

生物检查法

1 1 0 0 生物检查法 1 1 0 1无菌检查法 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査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生物制 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试验环境必须达到无菌 检査的要求,检验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确认。隔离系统应定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日常检验还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的培养,也可用于 需氧菌的培养;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用于真菌和需氧菌的培养。 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条件 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 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或成品培养基。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C、避光

的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3 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用。 1. 硫乙酵酸盐流体培养基 胰酪胨 15_ 0g 氣化钠 2. 5g 酵母浸出粉5. 0g 新配制的0. 1 % 刃天 无水葡萄糖 5.0g 青溶液1.0ml L-胱氨酸 0. 5g 琼脂0. 75g 硫乙醇酸钠0.5g 水1000ml (或硫乙醇酸)(0_3ml) 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 解,调节p 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人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 H , 使灭菌后在2 5 ° C的p H 值为 7.1 土0.2。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灭菌。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C水浴加热至粉红 色消失(不释过2 0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除另有规定外,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 0〖3 5 C 培养。 2.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胰酪胨1 7 .0g 氣化钠 5.0g

构音障碍的检查方法

构音障碍的检查方法

构音障碍的检查方法 Frenchay构音障碍检查方法: 1)、询问患者、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观察、评价咳嗽反射、吞咽、流涎是否有困难及困难的程度。 咳嗽 提出问题:“当你吃饭或喝水时,你咳嗽或呛咳吗?”“你清嗓子有困难难吗?” a级——没有困难 b级——偶有困难,咳、呛或有食物进入气管,患者主诉进食必须小心。 c级——患者必须特别小心,每日咳呛1-2次,清嗓肯能有困难。 d级——吃饭或喝水时频繁咳呛,或有吸入食物的危险。偶尔不是在吃饭时呛咳, e级——没有咳嗽反射,用鼻饲管进食或在吃饭、喝水、咽唾液时,连续咳嗽。 吞咽

b级——吸气或呼气不平稳或缓慢 c级——有明显的呼气或吸气中断,或深吸气时有困难 d级——吸气或呼气的速度不能控制,可显出呼吸短促,比c级更严重 e级——患者不能完成上述动作,不能控制。 b 言语时同患者谈话并观察呼吸 闻患者在说话时或其他场合下是否有气短。下面的要求常用来辅助评价:让患者尽可能快的一口气数到20(10秒内),不应注意发音,只注意完成所需呼吸的次数,正常情况下要求一口气完成 分级: a级——没有异常 b级——由于呼吸控制较差,极偶然的终止平稳呼吸,患者可能申明他感到必须停下来,做一次外加的呼吸完成这一动作。 c级——患者必须说得快,因为呼吸控制较差,声音可能消失,可能需要4次呼吸才能完成这一要求。 d级——用吸气或呼气说话,或呼吸非常表浅只能运用几个词,不协调,且有明显的可变性。患者需要7次呼吸来完成这一要求。 e级——由于整个呼吸缺乏控制,言语收到严重障碍,可能一次呼吸只能说一个词。 唇的运动

淀粉含量检测方法

谷物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参考GB/T5009.9-2008《食品中淀粉的测定》的第二法酸水解法。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谷物原料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原理:试样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酸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糖,然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方法一 1 试剂和材料 1.1 酒石酸铜甲液:34.639g CuSO4溶于水,加入0.5mL浓H2SO4,稀释到 500mL; 酒石酸铜乙液:173g酒石酸钾钠,加50g NaOH,稀释到500mL; 1.2 氢氧化钠溶液:c(NaOH)=1mol/L; 1.3 硫酸铁溶液:50g/L(称取50g硫酸铁,加入200mL水后,慢慢加入100mL 硫酸,冷后加入稀释至1000mL); 1.4 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c(1/5KMnO4)=0.1mol/L; 1.5 乙醇溶液:85% v/v; 1.6 HCL:1+1和1+3; 1.7 NaOH溶液:40%; 1.8 乙酸铅溶液:20%; 1.9 硫酸钠:10%。 2 仪器设备 2.1粉碎磨:粉碎样品,使其完全通过孔径0.45mm(40目)筛。 2.2锥形瓶:250mL。

2.3回流冷凝装置:能与250mL锥形瓶瓶口相匹配。 3操作步骤 称取样品(粉碎过40目筛)2.0g~5.0g,准确至0.0002g,置于放有慢速滤纸 的漏斗中,用50mL石油醚分5次洗去样品中脂肪,再用150mL85%乙醇溶液 分数次洗涤残渣,以除去可溶性糖类物质,滤干乙醇溶液,将滤纸连同残渣一 并转移至250mL锥形瓶中。 加100mL水、30mL(1+1)HCl,在沸水浴上回流2h,回流完毕后,立即在 流水中冷却,待样品水解液冷却完全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先用NaOH溶 液(400g/L)调至黄色,再用(1+1)的HCl调至水解液刚变红色。若水解液颜色 较深,可用pH试纸测试,使试样水解液的pH值约为7,然后加20mL的乙酸 铅溶液(200g/L),摇匀,放置10min,再加20mL的硫酸钠溶液(100g/L),以 除去过多的铅。摇匀后,将全部溶液及滤渣转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锥 形瓶,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定容,摇匀,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滤液供 测定用。 吸取25.00mL滤液于三角瓶中,加25mL酒石酸铜甲液,再加25mL酒石 酸铜乙液,在电炉上加热(在3min内煮沸)并煮沸2min,取下过滤,并用60℃ 水洗涤烧杯和沉淀至洗液不呈碱性为止,将漏斗连同滤纸一同放至前面使用过 的烧杯上,向滤纸内加入硫酸铁(50g/L)40mL,使氧化亚铜完全溶解,摇匀溶液,再加25mL水,用玻璃棒搅拌到看不见Cu2O,以0.1mol/l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 液滴定至呈微红色,10s不褪色为终点。同样条件做空白。 方法二 1 试剂 1.1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04·5H2O)及0.050g亚甲蓝,加适量 水溶解,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检测鉴定报告范本

报告编号:××××共8页第1 页工程名称名称要与现有学校名称一致,如与原始资料不符要在括号内注明(原某某学校)工程地点现在名称 委托单位现在名称 鉴定时间×年×月×日至×月×日检验类别委托 鉴定项目安全及抗震鉴定 仪器设备检测所使用设备名称 鉴定依据详见附页 鉴定结论及处理意见 1.鉴定结论 1)有无影响结构安全性缺陷。 2)检测材料强度值是否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规定。 3)抗震构造措施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需说明哪里不满足什么标准或规范的要求。 4)安全性等级和试修性评估等级,并注明等级含义。(例:该工程的安全性等级为C su,(安全性不符合标准要求,显著影响整体承载),适修性评估等级为:B'r/ B r (稍难修,改造后的功能尚可达到现行设计标准要求,适修性尚好,宜予修复或改造)。) 2.加固建议 根据鉴定结论,需要加固的项目给出加固建议,如需拆除,则此条改为拆除;如满足各项要求,则无需此条。 (本页以下无正文) 单位名称(盖章) 年月日

报告编号:××××共8页第2 页 1.工程概况 包括建成年份,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层数,楼板形式,基础形式,基本尺寸;原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检部门,产权所有人等,如果没有资料可查,应注明。 写明鉴定原由。(例:为了保证河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按照国务院关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统一部署及《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的要求,依据《河北省中小学校舍鉴定实施细则》和《河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实施细则》,×单位接受委托于×年×月×日~×月×日对以上工程进行了建筑物抗震鉴定与安全性鉴定。) 注明当地设防烈度。 图1该项目正立面图(建筑实体照片) 2.抗震鉴定依据 2.1 该工程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及地质勘查报告; 2.2《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 2.3《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 2.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 2.6《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3.鉴定内容、要求及方法 3.1鉴定内容及要求 此次抗震鉴定包括下列内容及要求: 3.1.1搜集该工程的勘察报告、施工和竣工验收的相关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应根据鉴定的需要进行补充实测。 3.1.2调查该工程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普查相关的非抗震缺陷,工程现状调查又包括如下内容:1)该建筑的使用状况与原设计或竣工时有无不同;2)该建筑存在的缺陷是否仍属于“现状良好”的范围,并从结构受力的角度,检查结构的使用与原设计有无明显的变化;3)检测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

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1]

空气、食品接触面微生物检验方法、检验标准 1、目的: 检测生产车间空气、操作人员手部、与食品有直接接触面的机械设备的微生物指标,生产区域环境当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控,达到规定标准,以控制食品成品的质量。 2、参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1995、《HACCP原理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SN 0169-92/SN 0172-92/ SN 0170-92、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000四年《出入食品微生物检验培训教材》中《出入食品生产厂卫生细菌检验方法》、日本东京冷冻食品检验方法。 3、采样与检测方法: 3.1空气的采样与测试方法 3.1.1样品采集: (1)取样频率: 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采样,以便了解车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采样。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进行采样,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采样检验。 d)实验性新产品,按客户规定频率采样检验。 e)正常生产状态的采样,每周一次。 (2)采样方法 在动态下进行,室内面积不超过30 m2,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点,里、外点位置距墙1 m;室内面积超过30 m2,设东、西、南、北、中五点,周围4点距墙1 m。采样时,将含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的平板(直

径9 cm)置采样点(约桌面高度),并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打开平皿盖,使平板在空气中暴露5 min。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3.1.2菌落培养: (1)在采样前将准备好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平板置37℃±1℃培养24 h,取出检查有无污染,将污染培养基剔除。 (2)将已采集样品的培养基在6 h内送实验室,细菌总数于37℃±1℃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3)菌落计算: a) 记录平均菌落数,用“个/皿”来报告结果。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 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不可遗漏。 b)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 个或2个 以上菌落计数。 3.2工作台(机械器具)表面与工人手表面采样与测试方法: 3.2.1样品采集: (1)取样频率: 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擦拭检验,以便了解车 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全面擦拭检验。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可疑处进行擦拭,如有检验 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擦拭检验。 d)实验新产品,按客户规定擦拭频率擦拭检验。 e)对工作表面消毒产生怀疑时,进行擦拭检验。 f)正常生产状态的擦拭,每周一次。 (2)采样方法: a) 工作台(机械器具):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在被检物体表面(取 与食品直接接触或有一定影响的表面)取25cm2的面积,在其内涂抹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

构音障碍的检查办法

构音障碍的检查方法 Frenchay构音障碍检查方法: 1)、询问患者、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观察、评价咳嗽反射、吞咽、流涎是否有困 难及困难的程度。 咳嗽 提出问题:“当你吃饭或喝水时,你咳嗽或呛咳吗”“你清嗓子有困难难吗” a级——没有困难 b级——偶有困难,咳、呛或有食物进入气管,患者主诉进食必须小心。 c级——患者必须特别小心,每日咳呛1-2次,清嗓肯能有困难。 d级——吃饭或喝水时频繁咳呛,或有吸入食物的危险。偶尔不是在吃饭时呛咳,e级——没有咳嗽反射,用鼻饲管进食或在吃饭、喝水、咽唾液时,连续咳嗽。 吞咽 如有可能,亲眼观察患者喝下140ml温开水和吃两块饼干,要求其尽可能尽快的完成。并询问患者是否吞咽时有困难,记录有关进食的速度及饮食情况。 注意:喝一定量的水,正常时间是4-15s、超过15s为异常缓慢 流涎 询问患者是否有流涎,并在会话期间观察 分级: a级——没有流涎 b级——嘴角偶有潮湿,患者可能叙述夜间枕头是湿的(正常人也可发生),喝水时 轻微流涎。 c级——当倾身向前或精力不集中时流涎,略能控制。 d级——在静止状态下流涎非常明显,但不连续

e级——连续不断的过多流涎,不能控制。 呼吸 a 静止状态:根据患者坐时和没有说话时的情况,观察作出评价;当有困难时,需要向患者提出下列要求:让患者闭嘴深吸气,当听到指令后尽可能缓慢的呼出,并记 下所用的秒数, 分级:a级——没有困难 b级——吸气或呼气不平稳或缓慢 c级——有明显的呼气或吸气中断,或深吸气时有困难 d级——吸气或呼气的速度不能控制,可显出呼吸短促,比c级更严重 e级——患者不能完成上述动作,不能控制。 b 言语时同患者谈话并观察呼吸 闻患者在说话时或其他场合下是否有气短。下面的要求常用来辅助评价:让患者尽可能快的一口气数到20(10秒内),不应注意发音,只注意完成所需呼吸的次数, 正常情况下要求一口气完成 分级: a级——没有异常 b级——由于呼吸控制较差,极偶然的终止平稳呼吸,患者可能申明他感到必须停下 来,做一次外加的呼吸完成这一动作。 c级——患者必须说得快,因为呼吸控制较差,声音可能消失,可能需要4次呼吸才 能完成这一要求。 d级——用吸气或呼气说话,或呼吸非常表浅只能运用几个词,不协调,且有明显的可变性。患者需要7次呼吸来完成这一要求。 e级——由于整个呼吸缺乏控制,言语收到严重障碍,可能一次呼吸只能说一个词。 唇的运动

检验方法验证方案(含量测定)

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目的:证明所采用的检验方法适于相应的检测要求,具有可靠的准确度、精密度。范围:含量的检定方法的前验证 编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版及验证管理办法 职责:验证小组人员 目录 1.概述 2.验证目的 3.职责 3.1验证小组 3.2品质部 3.3化验室 4.验证内容 4.1验证的准备工作 4.2适用性验证 4.2.1准确度试验 4.2.2精密度试验 4.3拟订验证周期 4.4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5.附件

1. 概述 对小容量注射剂的含量测定,本公司采用福林酚测定法,该检验方法具有测量准确、精密度高、专属性强、定量准确可靠、方法简便易行的特点,可满足小容量注射剂含量测定的要求。检验方法标准操作规程。用本方法进行转移因子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2. 验证目的 为确认对转移因子注射液、胸腺肽注射的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适合相应的检测要求,特制订本验证方案,进行验证。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工作小组批准。 验证前,应首先对验证所需的仪器、设备进行验证,对所需仪器、仪表、量具等进行校正。 3. 职责 3.1 验证工作小组 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 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负责发放验证合格证书。 负责再验证周期的确认。 3.2 品质部 负责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负责组织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验证。 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 负责拟订检验方法的再验证周期 3.3 化验室 负责验证所需的标准品、样品、试剂、试液等的准备。 负责验证方案指定的试验的实施。 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报验证工作小组。 4. 验证内容 4.1 验证的准备工作 4.1.1 验证所需文件资料 品质部负责提供验证所需的文件资料,包括该检验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以及负责提供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验证报告以及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报告。 检查人:日期:

安全性鉴定方法及步骤

框架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法及步骤 一、检测鉴定依据 1.《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 9—87 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 GJ/T 23-9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5.《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99 6.《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 ECS 25:90) 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 ECS 03:88) 8.原工程相关资料:包括工程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施工记录、 地质勘查报告、使用功能及荷载变更、历次加固方案和修复 处理方案、改造的相关资料等 二、鉴定内容 1、调查及检测 ①结构基本情况勘察检查结构的布置形式、结构及其支承构造、构件及其连接构造、结构的细部尺寸及相关的几何参数。 ②结构使用条件核实:检查结构上的作用、建筑物的内外环境及使用历史。 ③地基及基础的检查:当无地基基础的相关资料时,应检查场地类别、地基土情况、地基稳定性及地基变形等情况,主要通过局部开挖,调查现有基础工作状态,观测其整体及局部变形(沉降)情况及其在上部结构中的反应。如有问题,需作进一步检测。 ④材料性能检测分析检测主体承重结构材料的强度:混凝土结构检测梁板、柱子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保护层厚度、钢筋分布情况等。

混凝土强度检测可采用拔出法、回弹法、取芯法及回弹超声综合法等,钢筋分布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用扫描仪扫描检测。 混凝土强度检测采用随机抽取的办法,抽检构件数量约为总体构件数量的30%(指主要构件),位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适当选取,钢筋分布检测选取有代表性的构件及重要的构件进行。 ⑤承重结构情况检查检查结构的体系,房屋的整体性连接、房屋局部易损部位的构造、检查框架梁、板、柱子的裂缝及承重砖墙的裂缝变形等。 2、理论计算分析 根据现场检测所得到的主体承重结构材料强度,结合原工程图纸和调查情况,进行整体结构计算,分析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等是否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计算分析时,结构构件材料按原设计(或设计变更)和现场实测指标两种情况综合考虑取用,几何参数按设计图纸(或设计变更)并结合现有建筑的实际情况取用。 3、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 安全性鉴定按照现行标准要求(《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分构件、子单元、鉴定单元三个层次进行,每一个层次又分为四个安全性和三个使用性等级,按照标准规定的检查项目和步骤,结合现场调查和原设计有关资料以及计算结果,逐层进行。最后,综合分析得出整个建筑的安全性评价。 4、结论及建议 根据鉴定结果,对结构的整体安全度作出评价。 当鉴定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时,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及结构的使用功能要求等提出加固处理方案,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推荐最优的加固方案。

肝功能-血清酶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监鏖出堡拯圭!塑!堡!旦箜!!鲞筮生蛸 I.肝功能——血清酶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宋国培 (吉林省肝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 【中图分类号lR57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I一5256【2呻3)04—0195—03 肝脏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如代谢、解毒、排泄、免 疫、凝血和纤溶因子的生成等。现有的各种肝功能 检查只能反映其中某个方面,各项肝功能检查结果 亦并非平行,肝脏的代偿功能很强,病变轻时,肝功 能检查可能难常,因此肝功能的判定必须结合临床 及其它影象学检查全面考虑、综合判断,才能较准确 地了解肝脏病变性质及程度。 J缸清酶学检查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细胞膜的通 透性增加,甚或肝细胞坏死,细胞内的酶释放人血液 循环,使血液中酶的水平升高,因此检测血清酶水平 可评估肝细胞受损的状况。目前为提高诊断率,从 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寻找更特异性、更敏感的酶; (2)观察两个酶的比值;(3)检测同工酶。 1氨基转移酶(转氨酶) 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测肝 功能之一。其中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 称GI,r),它存在于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脾、肺、 红细胞和血清中,以肝脏含量最高,主要存在于肝细 胞浆中,肝内含量约为血中的100倍,如果释放的酶 全部保持活力,只要1%的肝细胞坏死,可使血清酶 活力增加l倍。肝细胞内浓度比血清高1000一5000 倍,在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即使无坏死,肝细胞 内转氨酶亦可由如此明显的浓度梯度差而泄漏人m 中。血清ALT半寿期约47±10小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汀,曾称GoT)也广泛 存在于上述诸器官中,但以心肌含量最高,故血清中 AST活性升高应排除心肌病变后才考虑肝脏病变。 AsT在肝细胞浆内只占20%,其余80%存在于线粒 体内,在肝细胞浆内AST/ALT之比为0.6:l,而在整 个肝细胞内两者之比为3:1,因此AIJ是反映肝病 变最敏感的指标之一,而血中A明显著增高时,在 排除心肌病变后,应考虑肝线粒体大量破坏、肝细胞 坏死。|血L清AsT半寿期约17±5小时。 收稿日期:2002—1l18修订日期:2003一03一15 作者简介:宋国培(1934一),男,上海人,主任医师,教授,本刊主编 研究方向肝硬化防治。19, 血清转氨酶升高反映肝细胞受损,其增高程度 大致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平行。转氨酶下降可能是疾病恢复的标志,但也可能是肝细胞坏死殆尽的结果,此时转氨酶下降而胆红素升高,即所谓“胆酶分离”,是肝细胞大量坏死的表现,常为临终前表现,病死牢高达88.8%。但应注意药物降酶比降胆红素快的现象。 血清AsT/ALT比值还有助于鉴别诊断,急性肝炎时多小于l;慢性肝炎多大于l;酒精性肝病时常大于2,若能排除原发性肝癌则有助于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严重肝细胞坏死时,线粒体中的AsT释放入血,以致AsT/ALT比值升高。比值为o.3I~O.63者预后较佳,1.20~2.26者往往进展为暴发性肝衰竭而死亡。比值愈大肝损害愈严重。 A卵同工酶来自线粒体者为AsTh,来自胞浆中可溶性者为Asrs,肝细胞坏死时Asrm显著升高。A孵h长期升高表示病变转为慢性。 胆道疾病时,如胆石症引起梗阻,虽肝细胞无病变,仍可见ALT轻或中度增高,一般不超过3倍,且梗阻解除即于24~48小时大幅度下降,普合并Hf:细胞损害则可更高,因正常肝细胞内转氨酶①通过肝细胞膜到肝窦状隙进入血液;②通过溶酶体进入毛 细胆管至小肠,故胆道梗阻时,转氨酶升高。 原发性肝癌时A洲ALT>1(约半数>3),慢性肝病尤其ALT无明显升高,AsTIm处于高值者,麻疑及肝癌,凶某种癌性因子特异性损伤肝线粒体;吐土可能出现某种异常埘r同功酶所致。 2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是一组具有解毒和结合功能的同工酶,在肝细胞中主要分布于胞浆。人肝至少含8型以上Gsrr,曾被称为Y蛋白(连接蛋白,配体素,li帮画n)参与肝细胞对胆红素、胆汁酸、靛青绿(IcG)等的摄取、转运。苯巴比妥等可诱导肝脏增加(研,故临床试用于肝内胆汁淤积治疗。GsT分子量较转氨酶小,更易透过肝细胞膜,肝病时血清峰值出现比转氨酶早且高,因此测定(研’是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的极敏感指标。又由于其半衰期短(1.8小时),所以峰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