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养老居住对策及建设方向探讨

中国养老居住对策及建设方向探讨

中国养老居住对策及建设方向探讨
中国养老居住对策及建设方向探讨

中国养老居住对策及建设方向探讨

■ 周燕珉1 王富青2 柴建伟3 ■ Zhou Yanmin Wang Fuqing Chai Jianwei

作者单位: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 · 100084)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住宅与社区研究所(北京 · 100084)

3 冶金人才资源开发中心(北京 · 100062)

收稿日期:2010-10-28

Discussion on Policies and Construction Trends in Senior Housing

[摘 要] 当前,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政府针对老年人居住问题出台了多项养老居住政策,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本文对多种养老居住建筑类型分别进行列举和分析,并对促进养老地产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居住 建设类型 养老地产 [Abstract] Currently, China has already become an aging society, and the aging population situation is severe. Focusing on the issue of senior hous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carried out many policies which will guide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in senior housing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separately lists and analyzes the multi-constructional types of senior housing,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senior housing real estate.

[Key words] Aging, Senior housing, Construction type, Senior housing real estate

一、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国情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的老龄化呈现出老龄人口多、增速快,老年人及其家庭未富先老,高龄人口群体庞大等特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发布的信息,截止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与上年度相比,老年人口净增725万,增长了0.5个百分点。8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1 899万,占老年人口的11.4%。

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国情,妥善考虑老人的居住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多项养老居住政策

根据实际国情,中央政府出台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居住政策,并提出了“9073”的养老引导方针,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正逐步推动老年福利事业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一些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与当地特点及经济实力相对应的养老政策,如北京市在2009年出台了旨在惠及全市居家老年人(包括残障者)的“九养”政策,内容主要包括子女对老人的赡养、政府对养老资金的补助、社区居家养老硬件设施的配备、养老服务内容配置等方面。北京市政府还出台了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政策,如每个新建床位补贴8 000~16 000元,根据每位老人的身体情况每月补助100~200元不等的经济支持。

随着老龄化逐步加剧,当前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出台政策支持、引导养老产业的发展,主要包括前期开发资金的金融支持、建设用地的供给、法律责任的明晰等方面。

三、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探索解决养老居住问题

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截至2009年末,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的数量已达到38 060个,床位数量共有266.2万张,其中包括政府建设的养老福利机构以及社会力量兴建的各类养老住宅和养老设施。

政府建设的公共养老设施主要面向高龄、生活较困难、不能自理的老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政府加大了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全国各地普遍增加了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等福利性机构的建设,同时也建设了部分面向大众的养老公寓。

由社会力量建设的养老设施主要面向中高收入老人。随着老年群体的逐渐庞大,社会对养老居住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养老地产开始逐渐成为社会投资的新热点,目前,养老地产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图1)。

近年来,养老设施及养老床位的数量虽然逐步增长,但是与社会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空缺。虽然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但是由于当前相关的法律尚不完善,支持政策也不够明朗,所以多数计划进入养老地产行业的投资者尚处于观望阶段。四、目前中国的养老居住产品类型及特点

根据目标人群、开发主体、依托资源以及经营模式的差异,目前中国的养老居住产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首先,从大的分类来看,养老建筑可以分为养老住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公寓、养老护理机构四大类型。养老住宅指的是面向老年人家庭、适合其居家养老的住宅产品,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融入于普通住宅区中的配建型和集中建设的专业型两种。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指的是建设于社区之中、面向老年居民提供专项服务的社区配套设施。养老公寓指的是适应于老年人集中居住、集体生活、并提

1 养老产业链包含的主要行业

城市建筑|主题专栏|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Feature-Theme

供相关各类服务的居住设施。中国目前有一些大型养老设施实际上是专业型养老住宅与养老公寓的混合体。养老护理机构是指面向失去或部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护理及医疗服务的设施。

笔者从目标人群、建设状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三个方面对上述养老项目类型做了分析,并列举了实际的建设案例(表1)。

当前,我国主要养老建筑处于起步阶段,对老年人群养老居住需求的认识有待深化和提高,开发和建设经验也需要总结和积累。但是随着社会对老年人居住需求越来越重视,以及对老年人群的进一步细分,养老居住产品也将随之出现更加多样化的形式。

五、促进养老地产开发健康发展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中国需要逐步加快养老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养老设施的建设有赖于养老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需要有关部门制定标准体系对开发和设计进行规范和引导。对于需要较高护理水平以及处于“夹心层”的老人,需要有关部门出台支持政策,以促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适合其需要的养老设施。

表1 中国养老居住对策及建设方向探讨

类型面向人群

购房者多数希望和父母相邻而

居,购房时越来越多考虑父母

的养老居住需求。这类居住产

品适应面较广。

主要有三种需求类型:改善型

养老,看重养老社区较好的自

然环境;依托型养老,希望有

专业的养老生活照料;置换型

养老,城区的房子留给子女,

为其工作居住提供方便。

面向所有居家养老的老人。

适应人群类型广,目前更多面

向富裕阶层。

多依托城区较好的医疗资源进

行建设,主要面向生活半自理

或者不能自理的老人。

目前尚只有少数大型房地产

企业开始在项目中实践。预

计未来将逐步普及。

在一线城市的城郊或自然环

境优越的城市已开始出现。

虽然目前数量尚少,但增长

速度较快。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

开始在社区中配建社区养老

服务中心,有望成为法定的

社区建设配套设施之一。

是目前开发形式最为多样的

养老居住产品。根据所处地

理位置不同可又分为以下几

种类型:城区护理型养老公

寓;城郊照顾型养老公寓;

远郊养生型养老公寓;景区

度假型养老公寓。

因其专业技术门槛较高,目

前多为政府建设的带有福利

性质的机构。私人建设多仅

为日常照护,但医疗照护设

施较为不足。

要以良好的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

目前社会资源有待整合,如医疗急

救、上门护理服务、社区居家养老

配套设施建设等。

医疗配套设施建设及运营难度大,

因此多数项目只面向健康老人。由

于缺少经营经验,公建配套的功能

组成及建设量往往难以很好把握。

有待整合多方面的社会资源,如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系统以及居

家养老服务公司等。

产品形式及经营模式多样。但是目

前有部分项目因前期定位缺少合理

论证,实际运营空置率较高,需要

吸取现有经验,改进开发思路。

相关法规标准尚不完善,民营资本

进入的条件不够成熟,多在观望。

普通社区配

建养老住宅

(图2)

专业型养老

社区

(图3~图5)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图6~图8)

养老公寓

(图9,图10)

养老护理机构

(图11,图12)

其他类型

如老年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等设施也陆续成为建设的热点。这类建筑由于对医疗水平的要求更

高,政府管理得更加严格和规范,所以目前多为公共力量建设。

建设状况

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应推进养老产业链的形成,从而促进养老地产的开发和建设。完善的养老产业链条是促进养老地产项目开发和建设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链条尚处于形成过程中,如建设用地提供、建设资金投入、运营管理引进、设施设备配备、适老化用品购置等环节都有待进一步衔接。只有这些环节的顺利衔接,才能有效促进养老地产的顺利发展。目前既需要建设良好的信息平台来衔接各个环节,同时也需要政府出台支持政策来培育各环节的成长。

其次应制定标准体系,引导养老地产健康发展。目前,中国养老居住产品已趋向多样化,但由于缺乏经验,且现行的政策及法规对各类问题也缺少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实际建设中,各地养老项目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出现了各种问题,如前期定位不够准确、建设规模过大、适老化设计程度低以及建造质量难以保证等。面对未来的大量建设,需要有

关部门制定政策和标准以加强规范和引导养老地产

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应出台支持政策,培育更多服务大众的养

老项目。由于对医疗及照护设施的要求高,目前对

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如智障、身体残障等),可

接纳其入住的养老设施极为不足。同时由于中国所

处的发展阶段,多数老人家庭经济水平一般,他们

既不符合条件入住福利性的养老机构,同时也较难

支付较高的费用入住私人养老设施。这种处于“夹

心层”的老人,当他们生活较难自理需要入住养老

机构时,很难找到适应其支付能力的设施。

上述类型的老人在我国占绝对多数,但目前相

应的养老居住设施还十分缺少。在未来建设中,需

要有关部门出台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建设相应的

养老设施来服务大众老人,从而使养老机构的类型

可以覆盖所有需要的人群。

六、结语

面对严峻的老龄化国情,各级政府已出台各类

政策以应对养老居住问题,社会各方力量也开始积

极探索建设养老居住设施,以适应中国未来大量的

养老居住需求,目前国内已出现了针对各类老人群

体的多种养老居住产品。但由于养老产业各环节还

未形成有机整体,养老项目的开发和运营面临着许

多挑战。同时由于缺少相关的规划及设计经验,养

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思路还不够清晰,设计品质也

难以保证。

针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和相关协会加强

研究,出台支持政策,建立标准体系,以促进包括

养老地产在内的养老产业健康发展,从而为构建和

谐的老龄化社会打好基础。

关于长沙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方案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以长沙县居民小区为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目前,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于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它尚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老龄化;居家养老;社区服务; 一、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的日趋严重,养老工作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采取更好、更便捷的养老方式,是各级政府,特别是社区必须面对的课题。而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在目前的条件下,较符合国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沙县居民小区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居住区,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达到了30%以上,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街道的指导下,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并形成了以志愿服务为特色的医疗保健养老服务。为了进一步追踪了解近期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现状,特别是老年居民的需求,长沙县居民小区开展了一次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调查对象: 依据目前居家养老工程的定义,本次调查的重点对象为:(1)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确需帮助的老人。(2)70周岁以上的低收入家庭老人、80周岁以上的“空巢”老人。(3)70周岁以上需要社区、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4)少部分70岁以下的老年人。 为了便于抽样操作,同时也兼顾广大老年人的需求,我们将“老年人”操作性定义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其中居家养老工程的对象占多数(约70%),另有30%为60-69岁老年人。 2.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入户填答问卷的方式进行。抽样框架以各社区计生名单为基础,在70岁以上老年人中随机抽出70%的样本,然后再抽30%的60-69岁老年人,在抽样中兼顾居家养老的重点对象。 3.调查内容 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这是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社会交流、精神慰籍。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长沙市第一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14个试点社区为抽样总体,将社区类型分为:城市社区(含“村改居”社区)、农村社区二种,从14个试点社区共随机抽取120份样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1、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集中在60-80岁 在448位老年人中,调查对象的年龄多数介于60-80岁,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的潜在需求者。具体来看,年龄在60-69岁的老年人占41.8%,70-79岁的老年人占33.5%, 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相对较少,仅占24.7%。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被调查者所占比重为46.4%,女性被调查者占53.6%,以女性老年人居多。 图1 调查对象各年龄段分布情况 2、调查对象未与子女同住现象比较普遍 在448位被调查的老年人中,99.5%的老年人拥有一个及以上的子女,其中一个子女的占34.6%,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占64.9%,无子女的情况较少,仅为0.5%。但是调查显示,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未与子女同住现象比较普遍,如64.3%的调查对象表示未与子女同住,仅有35.7%

中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及出路

中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及出路 一、中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及问题是什么 目前做养老的生存现状是,超过60%左右亏损,10%左右微利,30%左右持平。养老运营的“二八定律”,入住率达到80%的时候,净利率一般在8%左右。这样一个收益现状的产业怎么样往下做? 中国的基本养老策略是“9073”,即90%居家养老,7%社区服务,3%机构养老。按照3%入住机构的判断,目前2亿多老人,已经拥有670万张床位,应该是达到了标准,当然空置率的问题、失能床位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按照每年新增老年人口1000万的速度,到2023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应该突破3亿。3亿老年人如果仍然按照3%入住机构的需求,那时的总床位数应该达到900万张左右,大概还有

230万张左右的增量。由此判断,床位数增加的空间有限,失能床位比例需要增加、空置率的问题需要解决。否则,继续加大投入建设床位是没有意义的。 从养老产业发展看,2013年之后最先杀入的是养老地产。上千亩地、上千张床来做养老的项目随处可见,大型养老综合体、大型CCRC 社区等。这些远郊大盘、近郊养老综合体、CCRC,以及城市中养老机构、老年公寓、康养结合机构、护理院等涵盖了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养老项目类型。在地产开发商、险资、国企央企和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下,中国大陆的养老床位数一路高歌猛进,从几年前的不足300万迅速增加到了670万张,但同时伴随着48%的高空置率。市场开始困惑,这些床位到底是为谁准备的?尤其是夹心层老年群体,不够政府保基本,企业高大上的又住不起?而这些中等收入群体、尤其是失能、半失能、失智、高龄、空巢老人的问题又是中国最急需解决的,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中国养老产业。 1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问题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分析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现状分析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分析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机构养老弊端的显现,以及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相继出台,如何更好地发展居家养老已成为解决当前养老问题的热点。以最早步入老龄化城市之一的南京市为例,通过对鼓楼区、秦淮区和建邺区政府工作人员和老年人的走访调查,探索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实施现状和需求现状,并根据分析结果为当前南京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时,则该国家或地区就步入老龄化社会。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13年末我国人口总数达136 027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达13 16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增高到%,远超过老龄化临界标准[1]。就南京而言,其老龄化继上海、北京、天津之后成为全国第四,比全国进入老龄化早了近十年。2013年末,南京市65岁及以上人口达万人,占总人口%,且年增长4%~5%,预计到2015年全市老人将近130万人。 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机构养老弊端显现等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我国养老形式严峻。面对上述挑战,南京市政府已在部分地方发展居家养老服

务,其中,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为主要模式,在缓解养老压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好了解南京特色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把握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现状,本文以南京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研究对象,探求其最新供需现状,从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后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指政府与加盟企业或非营利组织之间就居家养老服务的购买问题签订合同,作为契约双方,由政府出资,加盟企业或非营利组织管理并提供服务,同时,政府通过一定的方式对购买的服务进行评估并进行付费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2]。南京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取得了显着成果,鼓楼区“居家养老服务网”被称为“中国式城市养老的南京鼓楼样本” [3]。 (一)服务对象 《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中规定具有南京户籍且常住的五类老年人: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人员、低保及低保边缘的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70周岁及以上的计生特扶老人、百岁老人可以申请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经民政部专业评估员按照能力评估指标对老年人进行能力等级划分后,确定其享受养老服务的资格条件及养老服务的等级,方可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二)养老服务社会组织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浅析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浅析 中 国社 区居 家养 老服 务 模 式 浅析 齐婷 婷 ( 内蒙古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07 ) 10 0 【 要】 摘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和 日 益严峻的养老问题, 在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基础 上形成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充分 b5E2RGbCAP 满足 老年人 需求、 高其生命及生活质量和建立 中国特 色的养老服 务体 系的基础上 得到不断地发展 。 提 本文通过对居家养老服 务模 p1EanqFDPw 式的 内涵 、 特征、 发展状 况进行研究分析 , 并运用 比较研 究的方法, 归纳总 结相 关理论 , 同时针对该模式存在 的具体 问题提 出相应 DXDiTa9E3d 的 解 决措 施 。 【 关键词】 家养老服务; 区照顾 ; 居 社 资源整合; 分类补贴 一 、 居家养老服务概述 活质量 , 解决养老服务 的难题 。 () 4 有利于加快服务业 的发展 , 拓宽就 业渠道 , 促进经济社会 的稳定和谐 。 二、 中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状况探析
RTCrpUDGiT
( 相关概述 一) 1 内涵 。居 家养老服务是指政 府和 社会力量依托 社 区 , . 为 居家 的老年 人提供 生活 照料 、 家政服务 、 复护理和 精神慰藉 康 等方面服务 的一种服务形式。 5PCzVD7HxA () 1 相关规定及政策溯源 。我 国的居家养老服 务起源于社 区养老服务, 9 7年 , t8 民政部提 出了发展城市社 区服 务的思路 , 2 .特征 。() 1 以社 区为服务载体。() 2 服务对象 的公众化 。 各地积极探 索 ,逐 步形成 了包括 为老服务在 内的社 区服务系 () 3 服务 内容和方 式的多 样化 。 () 4 服务提供主体 的多元化 , 福 列 ;0 1 6月 民政 部 在 全 国广 泛 推 行 “ 区 老 年 福 利 服 务 星 20 年 社 利 性与服务 性相 结合 。 jLBHrnAILg ( ) 位 和 作用 二 地 光计划 ” ,决定用 2 ~3年时 间利用 全国福利彩 票资金 总额 的 8% 在此背 景下 , 0, 开始 在全国各地推行依托社 区的居家养老服 xHAQX74J0X () 1 有利 于继承 和发扬 中华 民族的传统 美德 , 充分尊 重老 务模式 ;0 8 年 1 , 国老龄委 办公室 、 20 月 全 民政 部等 1 O部 门联 年 人的需求 。() 2 有利于促进家庭和 谐、 际和谐和邻 里和睦 , 合下发 《 代 关于全面 推进 居家养 老服务工作的意贝-, = 对居家养老 》 推 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 () 3有利于 提
1/7

中国养老机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养老机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014年5月25日,忆百孝心网携手深圳市罗湖义工协会走进了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颐养院,在那里我们贴身体验了颐养院老人们的生活以及居住环境;感受了老人们的快乐与忧愁。作为忆百孝心网的主编,在与老人们的闲谈与相处中,有四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一个是颐养院的生活设施不够完善,二是颐养院一床难求;三是老人们的精神需求无法达到满足;四是农村养老何去何从。 我们把中国的养老院一般被简单的划分为两种,公办的养老机构和民办的养老机构。这两种养老机构都存在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民间出资的的民办养老机构设施完善,服务全面,管理健全,但民办的养老机构瞄准的是养老市场这块蛋糕,在提供服务的目标群体上,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部分老人上,大多数收入水平比较的低的老人只能望而止步。普通民众无法享受该项待遇,无法符合社会的需求,并不是适合中国养老行业的现状。 公办办养老机构有着门槛低、数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但因为中国老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存在养老机构设施欠缺、一床难求、服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一、生活设施不够完善 中国大多数的养老机构占地面积十分有限,住进去的老人虽然生活上有保障,但是,一些生活设施和娱乐设施却不到位,国家示范的养老机构政策表示:房间入住率和集中供养率达到了85%以上,生产用地人均面积不少于亩,院区绿化不低于可绿化面积的50%。很多的养老机构连租地都是一种困难,更何况是这样的标准呢!国家示范的养老机构包括了“十六个一”的建设。:一片绿地、一片果林、一片菜地、一口鱼塘、一群鸡鸭、一圈肉猪、一间娱乐活动室、一间阅览室、一间理发室、一间医务室、一间室内洗衣房、一个小卖部、一座太阳能浴室、一个沼气池、一处室外活动场地、一项院办支柱经济项目。就上述标准而言,普通的公办养老机构是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标准的。除非是一些民办的高级养老机构,但这些高级养老机构入住的门槛却十分高。 另外,据忆百孝心网调查了解,养老机构内存在专业人员队伍严重缺乏的现象,特别是中高级养老护理员、心理咨询师、康复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基本上是空白。现有养护员基本上是下岗职工或外来打工人员,没有工作技能,年龄偏大,虽然经过简单培训,但接受能力差,观念陈旧,与老人多元化需求相比差距很大。 目前解决所有养老机构生活设施不完善问题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中国老年人口庞大,并不是所有老人的需要如此完善的生活设施,我们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分成中、低、高档次以及三个档次都有的混合型服务的同时,还要考虑老人需要照顾的程度不同分为健康自理型、需要部分护理型和需要全面护理型的养老设施,使老人能有目的地选择。例如需要全面护理型的老人在营养、护理等方面的需求较大,而在娱乐设施方面的要求较小。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养老院的设施可以有偏重,这样既利于老年人的需求,又有利于资源的高度利用。

中国养老院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院现状分析 在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但养老护理人员不论是规模还是专业水平都不能适应这种严峻的现实,目前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人员。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1.69亿,养老床位250万张,仅占老年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中国1000名老人中只有15人拥有养老床位,而发达国家是70人。 公立养老院入院难民营养老院生存困难。民营的养老院为什么会生存困难?第一,它门槛高,这样就导致大量的民营养老院处在灰色地带,因为他没法拿到那个资质证明,按照床位数、人均居住的平米数以及人员相关硬件的门槛,如果投资,是很难达到的,尤其是在社区一级的地带里,他就不能拿到相应的补贴,因为补贴也是按照规模来的。比如50张以上床位,才能够一个床位一年拿到3000块钱的补贴,而且这个补贴更多的也都是在公立养老院里才能拿到,所以相对来说,优势的资源都集中在公立。 现在面临的就是公共服务的短缺问题。整个的社会化养老呈现出三个短缺:第一,是相关法律短缺,仅仅一个就是1999年民政部出台的《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全国的养老床位短缺。在发达国家,床位跟老人的比例是5%到7%,我们是1.5%左右;第三是护理人员非常少。按照老龄化程度,目前我们最少需要护理人员1000万,但是真正的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员只有22万,在这22万里,

真正持证上岗的只有2万人,这个缺口比例是相当大的。那么在人员缺失、法律缺失、机构缺失的情况下,这些老人也没有别的选择。 兴办养老院的入门标准太低国家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够。民办养老机构从建立之初,基础就不是特别牢靠,养老院入门的标准太低,或者说在入门时的执行力度不够,有很多资质、条件、管理水平都没有达到的情况下,就进入了养老行业。养老机构在运行的时候,由于经费的紧张,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落实不够,造成了它们低成本的运行,所以本来应该达到一个较高的服务水平,结果现在因为经费的问题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养老院就达不到这个标准。 据预测,2014年全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每7个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让老人安然养老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养老的社会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按照专家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真正进入到所谓的重度老龄化的阶段,到这个阶段以后,中国的老龄人口是4个多亿,这在全球人口里排第三位了,而且基本上3个人里有1个是老人。到这个阶段以后,如果单纯依靠家庭来养老,肯定是不现实的,那么养老的社会化是一个大趋势,而且是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 让人有尊严的活着,特别是让老人有尊严的活着,是发展经济和社会存在的一个最根本的目的。联合国有一个专门的老年人的基本原则,其中有两个基本原则非常重要,第一个是照顾原则;第二就是尊严原则。

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四是开展“导学”活动。社区党委除专门制作“两学一做”学习记录本外,还组建了专门的微信群,定期传达社区党委的安排和部署,为党员干部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搭建平台,同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LED显示屏、简报、展板、QQ群等形式,全面宣传《准则》和《条例》内容,扩大影响面和知晓率,积极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浓厚氛围,为社区党委开展“两学一做”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社区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将对无锡市崇安区崇安寺社区的有关实践探索做以总结和阐述。 一、崇安寺社区老年人口现状 通过调研,委员们共同认为,全市各级城管机关在抓班子、带队伍、练业务、强素质等方面采取了得力措施,取得

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随着城镇规模的急剧扩大,进城农民数量的日趋增加,城镇市民的数量在成倍增加,城管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不能适应城镇快速发展的要求,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崇安寺社区现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区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岁-69岁的老人有779人,70岁-79岁老人有452人,80岁-89岁老人有206人,90岁-99岁老人有32人,100岁老人1人,老人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空巢老人有52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二、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源。老年人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

社会化居家养老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一、社会化居家养老的概念 社会化居家养老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养老的方式看,是居家养老,它区别于机构养老,也就是说,老年人是在自己的家里养老,而不是在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养老;二是从养老资源提供的主体看,居家养老除了需要家庭照料外,还需要来自社会的帮助,主要是来自社区的照顾。社会化居家养老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简而言之,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二、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这些负担或压力非常之大,以至于如果没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支持,他们很难继续提供这种照顾。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

全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政府投入

全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发展老龄事业,立足中国国情,推动和普及城乡社区居 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是顺应民意、惠及亿万老年人的伟大创举。 1居家养老服务, 是指由社区和社会帮助家庭成员为在家里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 理和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形式。其定义包含 几层意思:就其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看,既有家庭成员的照顾,也有社会的帮 助,尤其强调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重要作用。就其享受服务的客体看,主 要是在家里居住的众多老年人,而这部分老年人目前几乎囊括了老年群体的全 部(确切地说是99%左右)。就其提供的服务内容看,门类众多、丰富多彩,既 有养和医等物质生活方面的服务,也有文化娱乐、情感慰藉、心理疏导等精神 文化生活方面的服务。就其提供的服务形式看,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既有请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为老服务机构中享受自己所需要的多种服务,也有 派专业为老服务人员走进家庭为行动不便和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提供的多种包护 服务。因此,可以说居家养老服务实际上是在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 会化服务体系,它具有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 服务队伍专业化等特点。“居家养老”服务相对过去传统的“家庭养老”而言,虽一字之差,但却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和解释,它把社会化的为老服务引入家庭,是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创新。我国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 体系,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正是这一体系的基础工程。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是 我国目前破解巨大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也是依据中国国情,尊重民族传 统,更新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途径。它对 于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2000年开始,各地陆续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探索。2008年 上半年十部委《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颁布和年初杭州居家 养老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后,各地的居家养老服务更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杭州、宁波、南京、上海、北京、天津、青岛、大连、广州、哈尔滨等地走在了全国 的前面,创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宝贵经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各地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还创造和形成了一 些各具特色、多种多样的服务模式。我这里结合调研掌握的材料,对几种最主 要的基本模式做一个简要地归纳、比较和分析,以便使各地在今后深入开展居 家养老服务时能够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吸收和借鉴,学其所长,避其所短。2政府主办,层级联动模式。 这种模式在我国中、西部许多城市开展得居家养老服务中被较为普遍地采用。 它主要是采取各级政府和街居社区运用行政强制力进行推动的办法,运用各级 财政资金扶持和各级行政组织的自筹资金,相应在城区、街道、社区居委会等 几个不同层面分级建立起规模有别、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有别、服务对象有别 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站点,并建立区、街、居三级管理机构,为本辖区内的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5月

目录 成熟国家典型养老金体系介绍与我国三支柱发展不充分的现状 (3) 强制储蓄、税免政策引导居民养老投资,多层次养老金体系成国际主流 (3) 成熟制度代表:美国政府、企业、个人养老三支柱体系充分发展保障居民退休养 老收入 (4) 解决老龄化增速过快问题的成功代表:新加坡强制雇员养老储蓄,并投入国家发 展建设 (5) 解决老龄化程度严重问题的成功代表:瑞典融合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统筹管 理养老金 (6)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发展第三支柱缓解养老金压力迫在眉睫 (7) 中国老龄人口占比较高,老龄人口增速名列世界前茅,社会整体养老压力不断增 大 (8) 当前中国严重依赖养老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发展不充分,而第三支柱建设尚处于 起步阶段 (9) 养老第三支柱承载着破局使命,而养老目标基金是其重要组成 (11) 养老目标基金国内外发展历史与现状:初期皆小,规模增长依赖市场积累 (11) 养老目标基金1990 年代在美国诞生并迅速发展,当前已成为第三支柱的重要组 成部分 (11) 中国养老目标基金规模276 亿元,诞生初期规模虽小但承载破局使命,对标国 际前程远大 (12) 中国各基金公司在养老产品上的布局:结合市场现状,同时考虑长远需要 (14) 目标风险基金以一年持有期稳健型和三年持有期平衡型产品为主 (14) 目标日期基金到期日覆盖未来30 年,易方达到期日设计丰富了产品序列满足差 异化需求 (15) 中国养老目标基金诞生一年多以来业绩良好,适合长期持有 (17) FOF 业绩优于同期普通公募及股指,而养老目标基金是我国FOF 的主体 (17) 目标风险基金通过权益上下限控制风险,半年、一年业绩统计皆获正收益 (18) 一年持有期稳健型权益上限不超30%,三年期平衡型权益上限不超60% (18) 目标风险基金受益于波动率控制策略在今年极端行情下表现出明显的抗跌特性 (19) 目标日期基金面对巨幅波动有效控制短期风险,长期持有价值经受住考验 (20) 持有期越长,到期年份越远,目标日期基金下滑曲线起点越高期初权益比重越大 (20) 极端市场行情目标日期基金通过调整权益比重控风险,近期市场回暖配置机会进 一步凸显 (22) 市场提示 (24)

居家养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预计至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古语云:“老人安,天下安。”做好养老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各地开始对养老福利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那么,居家养老的内容和模式到底是什么?服务形式有哪些?它能有效地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这两个老人最基本的需求吗? 居家养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策划:本刊编辑部 指导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高利平 整理:李衍/张小林 【记者手记】 《联合国老人原则》强调:“老人应尽可能地居住在家里。”这与我国当前提倡居家养老如出一辙。居住在家里,不用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老人生活上有很多方便之处,但同时也需要面对多方面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医疗健康方面,多数老人都有慢性病,如果独处,对疾病的监控、紧急情况的处置都存在很大的隐忧;其次,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有所下降,存在购物、打扫卫生等生活上的不便;还有,很多老人精神生活也比较匮乏,特别是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常常找不到人说话,无法与人交流,成为老年人心理疾病的隐患。 那么,为什么要提倡居家养老?上述问题怎么解决?如何让老人更好地“居住在家里”? 采访对象: 高利平: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人口老龄化及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 高教授告诉记者,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其形式主要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高利平研究员认为,中国人口正处在急剧老年化时期。近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逐渐提高,但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预期寿命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如何在当前国情下养老,并且以最好的水平、最大限度地为老年人提供支持和服务、保障老年人的权益,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而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势在必行。 空巢现象突出 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上,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介绍,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调 查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调查研究小组 2015年9月

目录一、研究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社区居家养老的影响 四、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五、研究的方案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调查过程 六、调查对象及地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地点 七、调查结果分析 八、小结 (一)社区居家养老调查结果 (二)小组意见措施 九、参考文献 十、附录

摘要 本文主要从目前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老人生活所存在的需求入手对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结合问卷法与访谈法从对居家养老的了解程度、日常生活照料状况、医疗卫生需求方面进行了困境分析,并以社会工作的视角从政府、社区和社会三方面提出了关于推进金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点建议。 翻译: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uhua distri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and the existing needs of the elderly living in Wuhua District, Kunming distri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status were vestigated, combined wit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me are, daily life care, health needs analysis, and social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ment, community and social three aspects of the Jinhua city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s.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五华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背景

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提速,养老服务已经成为老龄化社会的基础性公共服务。“十二五”时期,我国养老服务取得了显著成就,养老服务的体系框架、目标和任务逐步清晰,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十三五”时期既是中国老年人口达到峰值的平台期,也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点,必须认真检省问题,并以前瞻性视角探寻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可行路径。 一、值得肯定的成就 站在“十二五”收官之际,与前一个五年相比,中国养老服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成就是显著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数量大幅增加 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有3.88万家、床位数320.8万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17.8张;到2015年9月,上述指标数量扩张的幅度较大,分别达到4.67万家、654.9万张、32.3张。从中央到地方用于养老机构、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公办养老机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大增。同时,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中,社会资本渐趋活跃,目前社会办养老机构达到了1.37万家,对机构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 (二)养老服务政策蓄势连发 2013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将长期以来对养老服务发展中形成的共识和实践探索上升到了法律,使得这部法律成为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务实政策和改革举措。既涉及养老机构的设立、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也涉及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与发展以及鼓励和引导社会参与等各个方面。这五年养老服务政策出台的密度之大、措施之实可谓前所未有。 (三)各方共担的责任框架基本形成 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关系是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前提。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意识到,政府在养老服务发展中肩负责任,是因为政府是公共权力的代表,市场则是现阶段实现社会资源高效配置的核心机制,而社会和家庭显然不能置身事外。因此由谁来提供、提供哪些养老服务绝对不能“一刀切”。养老服务说到底是由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一项事业。与21世纪头五年“养老服务社会化”的理念相比,“十二五”时期对于各方责任的认识显然有了质的飞跃,政府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边界,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各方责任架构。 (四)社会投资由普遍观望转向有效行动

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精)

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和现实意义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 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养老的场所是在自己家中, 除需要家庭照料外,还依靠社会帮助。它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养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开展日常照料、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二开展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1、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 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乌雀尚能反哺,靠子女养老的做法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天经地义。但是在现代高节奏的生活状态面前,时间地域等的限制使得完全靠子女在身边尽孝的选择越来越变为一种奢求。一方面,子女在亲情上割舍不开、不愿父母离开,另一方面从社会舆论上更难以接受背负不赡养老人的骂名,可是自身的工作不允许长期分心,自己的体力也不允许兼顾老人和事业,往往是病榻上老人身体未好,病榻

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摘要: 21世纪,全球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由于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特点,老龄化问题则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居家养老模式,以合肥市为例,介绍了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首个居家养老项目—太阳湾老年公寓,最后提出在居家养老模式推行过程中的创新性建议。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global aging problem is more serious. because of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becom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 in china, aging iss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y drawing on the family endowment mod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by taking hefei city as a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family endowment in hefei city and the first family endowment item:the taiyangwan apartment for the elderly,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proposal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family endowment mode. 关键词:老龄化;居家养老;合肥市 key words: aging;family endowment;hefei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327-03 0 引言 全球人口快速老龄化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挑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和模式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双重挑战。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1.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1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是在人均GDP84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社会,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截至2010年11月,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已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拥有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养老床位总数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

养老产业现状及中医养老模式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与中医药养老事业的发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凡60 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 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7%, 满足上述任何 一个条件, 则证明该国进入老年化。 参照这一规定, 1999 年, 我国60 岁以 上人口1.3 亿, 占人口总数的10%, 65 岁 以上人口l 亿, 占人口总数的7.3%,这标 志着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且随着 时间的发展,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 加剧。到2011 年, 我国60 岁以上的人口 将达到1.9 个亿;到2030 年我国的老年 人口的比例将会达到23%,这个数字将会 与美国持平,之后我国的老年人日的比例将会超过美国。 据有关专家预测,60 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按下表增长,中国人口老龄化高潮将在未来二三十年到来。 年份总人口 (亿) 60 岁以上65 岁以上80 岁以上人口 (亿) 占总人 口比例 人口 (亿) 占总人 口比例 人口 (亿) 占总 人口 比例 2010 年13.76 1.7312.57% 1.158.36%0.21 1.53% 2020 年14.72 2.4516.64% 1.7411.82%0.30 2.04% 2030 年15.24 3.5523.29% 2.4416.01%0.43 2.82% 2040 年15.43 4.0926.51% 3.2421.00%0.64 4.15% 2050 年15.21 4.3828.80% 3.3221.83% 1.00 6.57% 虽然我国已经步人了老年化的行列, 但目前, 我国以老年人养老为核心的老年产业的发展程度还极为不足,对于新型老年产业的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 中国是“未富先老”,同西方发达国家“先富后老”是截然不同的, 加上中国传统的家庭消费观念,老人的财产多数都用于子女身上, 所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东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引言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社区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阳光雨家政服务中心对长治市东街社区的居家养老有关调查做以总结和阐述。 二、东街社区老年人口现状 东街社区现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区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岁-69岁的老人有779人,70岁-79岁老人有452人,80岁-89岁老人有206人,90岁-99岁老人有32人,100岁老人1人,老人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空巢老人有52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三、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源。老年人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 四、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根据调查了解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年人日常生活。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开始出现头脑不清晰、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听力有障碍、手抖、腿脚不方便、咀嚼困难以及其他健康问题。这种机能衰退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行动,且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存在两种以上的症状,这损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