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通用技术1教案全套(共32个课时)

通用技术1教案全套(共32个课时)

通用技术1教案全套(共32个课时)
通用技术1教案全套(共32个课时)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通用技术教案

年级:高二年级

教师:周玉伟

2011年8月23日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师生、学生间互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2、教师构建互动,让学生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教学难点:

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 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身边,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通用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如何学好通用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使大家明确了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天我们就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展开讨论。

[创设情景]:木条、铁钉、鎯头是制作家具修理家具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属木工。

下面请一位同学帮同学们在教室里做一个挂雨具的架子。

1、首先钉一枚铁钉到木条上(任选一件工具)

习惯上学生一般选择铁鎯头。

【提问】为什么选择铁鎯头,而不钳子?

因为铁鎯头专门用来敲的,而钳子是用来剪和钳东西的。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2、如果出现铁钉钉弯、钉错位置时需要拔出铁钉。(学生也会很自然用羊角铁鎯头)

【设置问题】为什么要用羊角铁鎯头?

因为(1)钳子拔钉时,直接用平嘴去拔很吃力。(2)一般采用物理上的杠杆平衡原理把剪金属丝用的斜口处作为铁钉阻力点进行拔钉,由于钳子在设计时是为了剪较细的金属丝而用,因此它的动力臂较短力矩较小,拔较长较粗的铁钉较困难,并且拔钉时钳子斜口也用力紧紧卡住钉子,容易损伤铁钉,钳子头部(支点)也容易压损木材表面。而羊角铁鎯头设计时动力臂较长,省力。

5、总结:钉、拔铁钉,羊角铁鎯头比其它工具使用方便,满足了人们木工上钉与拔铁钉和敲、砸等需要,因此它是一种技术。而平嘴钳又是另一种技术。

一种技术具有它的合理性、规范性、应用性等,但不一定是完美的。比如羊角铁鎯头只适合于木工,而不适于钳工、金匠工、鞋匠工或其它工种。你又能发现些什么问题?提些什么建议或改造它吗?(课后思考)

【由次引出技术的涵义】技术是什么?

[课件展示]:技术的涵义

技术就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对大自然的改造和利用。

[设问]:技术在我们身边可谓无处不在,谁来说说你所知道或周边有哪些技术?[学生]……

[观看幻灯图片]:衣服、灯、建筑、汽车、电话机、航天飞船、基因工程等。[实物展示]:穿针引线工具,收音机,MP3等。

[讨论]:

如果没有技术,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回到原始社会,成为赤裸的人)

[小结]:体现了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

由此引出本课学习内容:一、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

[展示课件]: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得出假设,然后教师总结。

(1)人类对于光明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学生回答)(2)案例又说明了些什么?

[总结]:1、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人类便产生了技术。人类的需求不断增长、提高,促使技术不断地发展。

2、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改变和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讨论】:照明技术的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能源,自然能源是有限的,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更大的效益?

【拓展知识】介绍合理运用核能技术的“人造太阳”

教师根据本节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初步形成假设,然后全班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1)分析下列技术的产生分别满足了人们的那些需求?

[课件展示]:

(A)印刷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

(B)农耕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

(C)摄像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

(D)B 超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

(A)学习文化知识。

(B)吃饱穿暖

(C)把美好的东西留存下来

(D)检查和了解身体内部奥秘

[思考1]:

(1).原始人最初为什么要选择穴居或者在树上居住?

抵抗不良环境,防止野兽、病菌等侵害的方法和手段

(2).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肉以外,还有什么用途?

人为了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生存下来,需要依靠技术来保护自己。于是产生了技术。(3.)疟疾、天花、鼠疫、肺结核等疾病曾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什么现代人对它们不再恐慌?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疫苗),医学技术克制了这些疾病。

(4)结合自己身边(眼镜、鞋子等)

【结论】:1、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

[思考2]:以下技术怎样解放人?

取火技术熟食,人类脱离野性,营养改善,大脑发育健全,智慧提高

工具制造解放了人的双手 , 扩大了人的能力

医疗技术战胜了疾病,延长了寿命

车船制造技术解放了双脚 , 缩短了旅途时间,方便出行

电子技术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结论】:2、技术具有解放人的作用

【讨论】: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们的出行便捷、舒适 , 但是也可能使人们过分依赖现代交通工具而缺乏锻炼, 以致影响身体健康,还造成交通事故隐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运用现代技术你有好的建议和方法吗?

【总结、提示】合理安排时间,坚持科学锻炼。生产、使用建身器材,在汽车上安装感应或传感系统。(比如:汽车与人、其它机动车间的距离报警提示,超速提示,应急逃生装置,油门与刹车传感系统(以免采错)等)

[阅读]:爱迪生的故事

介绍我国小发明家张今是如何发明太阳能热水器

【结论】:3、技术具有发展人的作用

[本节课总结]:

1、技术与人

(1)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2)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人类便产生了技术。人类的需求不断提高,技术也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3)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4)技术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造福人类。

五、作业:(准备下节课集体讨论和辩论活动)

1、调查或网上查找当今社会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

2、有人认为, 技术发展导致失业 ; 也有人认为, 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请就次问题展开辩论。(分两大组,一组为正方,一组为反方)

六、教学反思

由于本堂课的重点在于去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实验或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和学生切身的体会为例子,激发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他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技术、应用技术的习惯和素养。再通过形式多样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课本内容充实但多,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不能面面俱到,可以不完全照搬课本的案例,可以找些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出发,最好是可以以学生互动、回答的例子作为切入口。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理解和对具体问题的讨论、思考等活动来加深对技术的价值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了解技术、尊重技术、热爱技术的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技术价值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准备:

“都江堰”视频片断,典型案例及图片的搜集,课件制作等。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复习上节内容:技术与人

二、新课进行

1、技术与社会

探究:结合矾山矾矿与当地经济发展

师生探讨:结合矾矿的生产流水线(曾经有研究性小组参与矾矿生产的调查)学生阅读案例“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讨论: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

学生辩论:有人认为,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也有人认为,技术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

教师总结: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案例分析: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

思考: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其劳作方式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

比较技术使人们的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哪些改变?教师总结: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讨论: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哪些改变?

教师总结:技术的发展使得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和方便程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

思考分析:中美日之间技术水平

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强弱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作为新世纪一代的你们任务是艰巨的。

教师归纳:技术对社会作用

①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③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2、技术与自然

问题:技术对大自然又有哪些作用呢?

教师:播放水利工程“都江偃”视频片断、“荷兰风车”图片

讨论:都江堰的建造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灾水患”变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并使直接受益的成都成为“天府之国”;抽水风车的转动使得荷兰从大海中取得近 1/3 的国土,这些都依赖于什么?注意了什么?教师总结:

依赖于技术,并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注意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思考:让学生举出来自生活中常见到的相关于利用技术的实例

如: 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输、退耕还林。

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大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六、课后作业―――分组讨论: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同学分组讨论并列举出对我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很大的技术,然后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出全班同学公认的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

讨论规则:

1、自由发言

2、不对别人的发言作任何评价

3、观点越多越好

4、可以对别人发言作进一步的阐述

5、每小组10人左右,时间为10分钟左右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创设一种开放、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使技术课程的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技术的性质包括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等;

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了解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不同;

3、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4、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5、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内化技术的目的性即是“因人而生,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具体表现;

2、通过讨论及案例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作用;

3、通过讨论分析身边的常用物品感受技术活动具有跨学科性质;

4、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交流、讨论培养技术意识,破除对技术及创新的神秘感;

2、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技术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知道创新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我们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在个维度阐述了技术的价值体现,同时也了解到技术的重要性,那么技术究竟是什么?它涉及哪些知识呢?今天我们将来讨论技术的特征!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

我们知道技术的价值是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推动社会发展,合理利用自然等。这也正是技术的目的。

1.技术的目的性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它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案例分析:P11助听器的发明。

讨论:P11助听器的发明的具体目的、具体问题、具体需要。

马上行动:电动助力车怎样体现技术的目的性?

引导:电动助力车出现超过三年,其新的功能不断出现。如001电动车有自发电技术,绿源有EABS技术、磁控型防盗技术等。

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

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出现,说明技术具有创新性: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成果,闪烁着创新的光芒。

讨论:P12有人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项发明的第一次应用。你是否赞同 ? 说说你的理由。

创新分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案例分析:P12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讨论:瓦特对技术和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

说明技术创新对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案例分析:P13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

思考:P13电视机的创新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技术革新阶段 ?

(1 球面电视机 2 平面电视机 3 纯平电视机 4 液晶电视机 5 等离子电视机等)

说明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有时一个产品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进化过程,需要不断的更新换代。技术的不断革新是通向技术发展之路的重要机制。

案例分析:高压钠灯是一种发光效率很高的电光源,但在钠蒸气放电时产生1000℃以上的高温,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玻璃灯管根本没法耐受,所以高压钠灯一直没能问世,直到有了透明陶瓷,高压钠灯才得到实际应用。

讨论:从高压钠灯的发明应用中大家能得到什么启示?

说明一个新技术产品的创新或发明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而且技术的创新不是一个方面的创新,它是多个方面。

3.技术的综合性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马上行动:P14分析制作一个小板凳需要综合运用哪些知识,在左图中的小椭圆形空白处填写这些学科的名称。

阅读P14“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科学研究为技术发展拓展空间,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马上行动:P14分别举出3个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实例。并填在课文中。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

(第2课时)

课题:技术的两面性和专利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两面性

2、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理解技术的两面性

2、理解知识产权及专利制度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资料展示讨论,理解技术的发展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冲击

2、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视频欣赏、理论解析,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练习探究等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危害性以及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冲击

2、技术专利申请方法以及知识产权的作用

难点:知识产权及专利制度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我们知道了技术是人们有意识的结果,它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进行创新来满足人们的需要,那么技术还会带来什么呢?

辩论: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越来越普遍。据英特尔公司调查2004年我国有七成学生玩网游,每年花费超过一千元!对学生而言玩网游好?不好?

引导:我们发现技术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危害。因此我们说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引导:我们发现技术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危害。因此我们说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新课:

4、技术的两面性

学生阅读课本P15技术两面性内容第一段。

马上行动:P15请你列举几项常见的技术,并分析其正反两面性。

(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提出一项技术,并说出它的正面,另一组说出它的反面,两组间可进行反驳。)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 , 技术也不例外。)

阅读:课本P16信息技术带来的困扰信息技术使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更方便快捷,同时也产生种种利用信息技术从事犯罪活动。

讨论:你认为信息技术发展有错吗?请说明理由。

说明技术本身没有对错,合理运用就表现出它的实用性,盲目追求功利性就

会违背技术的本义走向它的反面。

现代技术的发展,也挑战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由技术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反思。如克隆技术。现在已经可以为人换心、换肝、换脸,那将来如果可以克隆人的思想的话,会出现什么问题?

案例分析:P16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

讨论:你对“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是支持还是反对,请展开讨论。分别说出各自的理由。

说明对技术本身要予以支持,但是要建立相应的“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即要表现技术的实用性,抑制它的另一面。

设问:是否技术都能人为控制表现实用性呢?

案例分析:据统计,飞机的事故率,比其他交通工具小得多,但空难事件还是有的,如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2007-08-20早上从台北飞抵日本冲绳岛首府那霸机场后,发生一连串爆炸,引发大火,全机付诸一炬。

讨论:你对以上的爆炸事件如何评价?它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决定技术负面影响的必然性。

以上事例说明,由于技术设备的工作环境、几乎系统的复杂和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决定了技术本身存在脆弱的一面,这是它必然产生技术负面效应的内因。当然,技术的负面效应也有的是人为的,比如:核战争的威胁、“黑客”的攻击等等,但这是技术负面效应的外因。

引导学生对“技术的两面性”进行小结

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它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

技术作为人类使用的工具和物品,不具有正面和负面。技术具有两面性,一是“技术应用的两面性”,即技术由什么人使用及使用的目的而出现的“两面性”现象。二是由于技术的“不可控性”所决定的技术负面影响。

从“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导的,这一面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一个有用的技术项目或产品,只要它存在价值,尽管它还存在某种危机和隐患,我们仍然要使用它,这就是我们对待两面性的正确态度。

相信人类的理智和智慧,定能找到解决技术两面性问题的办法,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案例引导:某同学自己就圆珠笔设计出了一个从未有过而又非常漂亮而实用的笔架,但这个笔架被一个工厂拿去仿造销售。

讨论:你是这位同学你怎么办?

5、技术的专利性

阅读P16“技术的专利性”

专利:一是指专利权;二是指受到专利权保护的发明创造;三是指专利文献。专利法中所说的专利主要是指专利权。专利有三种: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权: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技术发明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凝结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专利权是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

案例分析:P17复印机的专利壁垒

讨论:结合案例谈谈专利有什么作用。

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继续新的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问题:如果借其它同学的书复印后自己看,算不算侵犯著作权?

案例分析:案例1:我国对乙二醇,聚乙烯醇和丙烯腈三个引进项目中,其列入39个外国专利,支付专利使用费高达750万美元和718万人民币,但据确查乙二醇生产中的22个专利,在签合同时已有7个专利超过了专利有限期,而我们还在高价支付专利费。

讨论:外企在转让中有哪些违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说明专利具有时效性、地域性、独占性。应用专利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我们先来看一看专利权如何取得。

专利权不能自动取得,对于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必须履行《专利法》所规定的专利申请手续,向国家专利局提交必要的申请文件,经过法定的审批程序,最后审定是否授予专利权。

马上行动: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分别扮演某项专利的申请方和专利授予方,模拟对映学生收集的盗版物品的正版进行专利申请。

专利申请的程序:1、提交申请阶段。2、受理阶段。3、初审阶段。4、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5、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6、授权阶段。

马上行动:模拟持有正版物品专利的同学对自己进行保护!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一系列案例和探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技术,技术发展的因素,技术的作用和技术的保护等问题。现今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着重大影响,将日益成为引导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大家应该加强技术修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讲了前三个性质: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第二课时讲技术的两面性和技术的专利性。本节课在技术的两面性中进行辩论,一正一反,学生发言热烈,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性浓。技术项目有“网络技术”、“汽车技术”、“克隆技术”、“电技术”、“电池技术”、“农药技术”、“B超技术”、“核能技术”等,一班和四班的辩论很激烈,兴趣较高。二班和三班也很不错,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参加到课堂讨论活动中来。在讨论“汽车技术”、“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网络技术”和“克隆技术”时学生的兴趣较高,都各抒已。讲到技术的专利性用的时间相对少一些,通过几个案例分析,可见同学们还是有一定的法律意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求知欲。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三节技术的未来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的态度。

2、了解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看待技术。

(二)能力方法目标

1.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加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3、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理性看待技术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互动交流为主,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图片和教具、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老师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学习;课外活动实践。

2.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无线通信飞速发展,新的技术和标准层出不穷,但是,孤立的网络连接在未来通信中是毫无意义的。在未来无线通信中,用户更希望能通过手中的多模终端,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意地接入合适的网络进行通信,融合与可切换性成为未来无线通信主旋律。

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人类社会将继续发生重要变化,技术将日益成为引导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面对技术对人类、对社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人们常常会问:未来的技术将走向何处?出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幻灯片)

(二)提出问题:

(1)结合日常生活中自己所知道的某项技术,大胆设想该项技术的未来。

(2)平时我们所说无线技术是什么?:

【案例分析】

“无线家庭”的“无线生活”:

就“无线家庭一天的无线生活”,根据自已所知道的技术,,口头续编文莉一家

晚上的生活

“月球城市”:(采用两人对话:)

甲:月球城市”有多大?

乙:那时,你会到“月球城市”去吗?

甲:你乘什么上月球?

乙:宇宙飞船

甲:听说:乘“天梯”更好呢?

乙:“天梯”是什么呀?

甲:通往太空,连接空间站和地球的铁路、缆绳,将航天器和旅游者带到太空去。乙:奥,这么神奇呀。那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乘上“天梯”呢?

甲:科学研究所爱德华兹说:“2019年”。天梯研发报告称:“建成少则15年,多则50年后”。(不过得是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

背景资料:

近年来,科学家提出的有关天梯的设想,以其诱人的前景和较现实的可行性,吸引了整个航天界。因为,天梯一旦建成,它就像高速公路一样可以24小时运转,将航天器和旅游者带到太空去。由于天梯的运输费用将比火箭小两个量级,从而,人类将进入真正的“太空时代”。

从幻想到现实

这种大胆的设想首先是俄罗斯著名的航天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895年提出来的,他被巴黎的艾菲尔铁塔所激动,提出建造一个塔通向太空。他设想在一个纺锤形的缆绳的终端放置一个太空城堡,这个城堡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爱德华兹博士在过去数年里一直都在潜心研究“天梯计划”。他介绍说,第一步,把一个携带天梯半成品的飞船发射到地球静止轨道的卫星上,使其和地球同步飞行;第二步,把这个半成品的天梯从飞船上放下来,落到位于赤道海面的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类似一般的海上发射卫星的平台;第三步,把半成品的天梯锚定在平台上;第四步,用一个由激光束提供能量的爬升器在这个天梯的半成品上上下移动,并把更多碳纳米合成纤维缆绳拧在天梯半成品上,进一步完成天梯。整个制造过程大约要用两年半的时间。另外,根据专家设想,天梯也可由电磁能驱动。电磁能驱动技术目前已在日本和欧洲的高速列车上得到应用。建成后这个爬升器就可以沿着天梯把物资和成吨重的卫星甚至人,缓缓运送到离地面约36000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时间大约需要7天半左右,回来也大约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对爱德华兹来说,建造天梯最大的技术挑战,就是找到制造缆绳的材料。它必须异常坚硬又要异常轻巧,还要能抵抗任何腐蚀。为了这个曾被称为“无法得到”的材料,科学家们足足等待了几十年。 1991年,日本科学家发明了碳纳米管,这种材料比钢轻6倍,而韧度要比钢高出几百倍。但这种材料的生产成本太高。美国休斯敦赖斯大学的史密斯和他的同事们正在研究一种专利——碳纳米钢索材料,据说,他们可以将碳纳米钢索的生产成本降到每克1美元以下。

目前航天飞机运送每千克物品需要2万美元的成本,而天梯一旦建成,可将运送每千克物品的成本降到10美元。可以相信,由于天梯的出现,天地往返运输费用将会大大降低,太空探索也变得简单很多,从而,能够把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跨越式地向前推进。

引导学生通过“无线家庭”的“无线生活”、“月球城市”、太空旅游、水

上住宅、海上度假乐园、海底隧道、进行概括: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技术的未来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如何看待技术的未来

(三)自主学习:当确定了要探究的问题以后,不是告诉学生如何去解答这些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获取信息,从而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阅读:爱因斯坦《告后人书》

爱因斯坦《告后人书》告诉我们什么?

问题提出:为什么爱因斯坦在《告后人书》中写到:“一想到未来 , 大家都忧心忡忡。”

讨论:互联网技术、基因食品等高科技未来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四)协作学习:学生分组阅读课本,解决原先确定的探究问题以后,互相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选派一位代表发言,共享讨论、交流后的结论。

注:小组成员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拿出一份有代表性的方案作总结性的发言。

(五)课堂活动:分组展开辨论,在这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加深巩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不仅能扩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质疑、推理和批判性地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

辩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还是带来灾难?

正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进步。

反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灾难。

(如学生辩论时有困难,引导学生从克隆、核能等方面进行辩论)

辩论引导:

对“技术的未来”,既不需要旷世悲怆,也不需要盲目乐观。应当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探究技术,并共同建构协调的未来的技术世界。

(六)课堂小结: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是技术发明与创新的动力,而技术的发展解放和发展了人类,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对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同时也隐含威胁;我们应理性对待技术的未来发展。

五、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的学生对未来技术的畅想和交流,给了学生展示知识面、锻炼表达和交流、学习信息的机会,效果很好。在笔记本上续写文莉一家晚上生活的时候,学生都有内容可写,而且在交流时很有自信,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这样实实在在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情和学习理性都调动了起来。因为时间很紧,交流的时间和人数有限,所以设计了笔头续写,视续写情况选择学生代表交流,既人人参与过程,又人人都有更多的收获。

整节课安排的学生活动比较多,教师要控制好,既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畅所欲言,又要很好地控制课堂适可而止,尤其是辩论部分,有时学生的言辞会出现偏激甚至错误,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引导到正确轨道。

看视简单的、不起眼的一节内容,其实是很有意义的一节内容,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也很值得研究。

第二章技术世界是的设计

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学会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2.了解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

3.理解设计的丰富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打破设计神秘感,形成正确的技术设计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技术与设计的辨正关系和技术革新对设计的影响

2、难点:理解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侧重点的不同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探究式学习

2.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

3.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第一章我们已经学习了技术及其性质,已经清楚的知道了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而要产生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设计这一个手段,因为通过设计,人们可以把自己或他人的创造性想法具体化,制定出可供实施的具体技术方案。在我们身边处处可以看到的设计,请大家看几幅产品:(课件展示几幅经典的产品设计图,几幅不成功的产品设计图)

二、讲授新课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设计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设计就像说话走路一样自然,也和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设计带给人类生活意义与快乐,并直接冲击着个人与环境”。从本质上说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就拿我们最熟悉的自行车的发展为例,我们来看看设计是如何促进自行车技术的发展。(课件展示“自行车的发展史”)讨论:现在又哪种形式的自行车

让学生快速阅读书上的案例:“书写工具”和“电动剃须刀”。

结论:一项技术的创新需要设计,一个技术产品的更新需要设计,一项新工业的改进也需要设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2、技术的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

思考:人类经过了几千年,知道1888年才设计出这种“安全”自行车,为什么以前没有设计出来呢?

归纳总结:安全自行车的成功有赖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从1880年开始了大量生产无缝钢管,这使坚固的轻型框架的生产成为可能。因此说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

请同学看书的上案例:“达芬奇的飞行器”

总结: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可以使人们的设计得以实现。

请同学举出有关这方面的例子(打包的思考、登月计划)。

当人们没有掌握航天技术时,人们通过嫦娥奔月的神话幻想中登上月亮,它虽在当时是不现实的,但它鼓舞人们用科学技术把想象变成现实。

总结: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设计的主题更加丰富,设计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设计的效率更高。

让学生快速阅读书上的案例,并让学生回答所了解的灯具的品种有哪几种,大胆设想所在的多媒体教室还可以安装什么样的灯具。并举例我们日常生活中有那些特殊的技术更新的例子。

总结:技术进步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应该说,人从早晨睁开眼睛就开始设计,例如早上起床,是先把衣服穿好呢还是先刷牙?那么,这是不是我们这本书里指的设计呢?

①技术设计的概念

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指的是综合设计,它涉及广阔的领域,而技术世界中设计指的是技术设计。它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设计不同。技术设计是具有本领域的独特性,是根据技术的根本目的而展开的。具体领域设计包括技术设计、艺术设计等。

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等

艺术设计侧重于欣赏、审美,更强调感觉的需要

课件展示电饭煲、候车亭、雕像、首饰等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不是技术设计。

②总结: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是紧密联系的。现在产品的设计既要考虑到实用的价值,也要考虑到美观的需要,本书涉及的设计侧重于技术产品的设计。

五、课后反思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融入了技术的世界,形成了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以及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对技术未来的美好畅想,本章要为学生开启设计的大门。那么技术与设计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学生会注意到身边一些设计在不断的更新完善,比如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也注意到有些设计现在很难实现,虽然我们已经规划出来了,但苦于技术达不到。身边这样的事例很多,学生有所了解,但没有进行归纳总结,去深究技术与设计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此前,学生对设计的认识是粗浅的,也不太可能有意识地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并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述二者关系,能用此分析案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3.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机关系进行简单分析,掌握一些设计分析方法的知识,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机关系的分析,从中体会到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并形成认真严谨的态度,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树立起正确的设计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理解人机关系。

2、难点:

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是隐含在产品的设计中,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反映的是一种理念,一种较为重要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上一节课对《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的学习,懂得设计推动技术的发展,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技术是设计的基础,技术与设计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作用。技术世界的设计,重点是技术产品设计,在设计中,我们所设计的产品都是为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为人服务的。因此,在设计活动中,人与物(环境)关系是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一)人机关系

1、什么是人机关系

同学们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中的“机”是什么呢?

2、机的含义

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机器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劳动保护用具以及人所处的环境等。

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观察一下并说出与周围什么物品构成了人机关系?

学生观察、讨论并回答:(身边笔、桌椅、书、衣服、教室及环境等)

马上行动p28页:找出下列活动中的“人”与“机”,体会其人机关系。

a、教师拿着粉笔板书

b、农民用锄头助地

c、渔翁在河边用钓鱼竿钓鱼

d、司机手握方向盘

e、妈妈拿着拖把拖地

通过分析学生对人机关系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那么人与产品存在有哪些方面关系?

3、人与产品存在的人机关系

案例分析(一):以教师进门为例,讲述人与门、人与手把、人与门板、人与门框及环境构成的人机关系。说明人与产品构成多方面的关系。

案例分析(二)讨论教材p29页人与电梯存在哪些方面的人机关系。

人乘电梯到某一楼层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人机关系:①人与电梯门;②人与电梯外按键;③人与电梯厢体之间;④人与电梯内按键;⑤人与厢体内的照明、高度、宽度等的人机关系。进一步说明多方面的人机关系。

针对教材p29页马上行动的例子,教师坐在椅子上,让学生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人体的哪一些部位与椅子构成哪些人机关系。

教师小结导引:通过人机关系内容的学习,同学知道,人与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我们在设计中考虑人机关系时需要实现哪些目标呢?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实例分析(三):组织前后排同学互换穿鞋子,坐高低不同的椅子体验鞋子、椅子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为什么穿别人的鞋子不舒服,坐在高低不同椅子上感觉不自在?

学生讨论思考:教师总结,得出要达到高效,舒适、健康、安全等要求。

1、高效:

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还应考虑人机所在的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如温度、湿度、噪声、照明、振动污染和失重等也影响人的效率和行为。

案例分析(四)教材p30页:铁锹的作业效率。实验改进哪些具体的人机关系而使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主要改进了铁锹的运载量与人的负荷强度的关系,装载强度、次数、与人的疲劳的关系)

2、健康:

是指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不会对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我们使用的产品如果使用不合理,就使人处于不恰当的作业姿态,长时间的操作或使用它,不仅使人感到疲劳,而且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指出教材p31页马上行动图片中设计不合理、有损人体健康的地方。

教师举例提出问题并分析

(1)互穿鞋:

问:穿不合脚的鞋,对人有害吗?

(2)教室的灯光

问:长期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对人的眼睛会造成危害吗?

3、舒适:

是指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当考虑的目标。

苏教片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全套教案(最完整版)

高一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全 册 教 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一)教材分析“技术的”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技术人类需求技术的。使学生感受技术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直观图片、详实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用技术课程介绍 1.何为是通用技术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为何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技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成为引起和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3.如何学好通用技术课程? ⑴在学习中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学中做,做中学,积极参与技术活动和亲身经历、体现设计过程。 ⑵学习中要采取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升。 ⑶注意运用教材,明确“学习目标”,注重技术思想与技术方法

的学习,注重探究和实验。教学内容 [板书](一)技术的含义[板书]1.技术的产生创设情境 归纳总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004页内容 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于是有了建筑技术的产生;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有了车船制造技术的产生;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 结论: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阅读教材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板书]2.技术的发展创设情境 案例分析: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阅读教材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 归纳总结讨论: 1.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没有发明灯,那么世界将会是怎样的? 2.人类对光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发展? 总结: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讨论并回答案例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容。由于这个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高中通用技术 1.3《技术的未来》(2)教案

技术的未来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技术的未来 章节: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第三节技术的未来 课时:共1课时 作者:刘洪艳(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畅想中,在交流讨论中,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和神奇,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了解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看待技术。 (3)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技术的未来进行畅想交流、案例分析和技术对未来的发展的辩论,初步掌握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等思想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加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3)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技术的未来发展形成积极的情感和理性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通过总结和联系,使学生对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和技术的未来有整体的认识,把学生快乐地、理性地带进技术世界。 四、教学方法 讨论、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章作为《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既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也是全套教材的逻辑起点,因此不仅对全书具有引领作用,对全套教材也具有引领作用,他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章通过引领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理解技术的基本知识,感悟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从而为学生进行其他模块的技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对于

(2020年编辑)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完整全套教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一)教材内容分析 “技术的价值”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其中包括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技术与人体现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价值。 技术与社会体现技术促进社会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涵和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价值。 技术与自然体现技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价值。 教学重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难点: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和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通用技术课程,虽然他们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其内涵并不是很清楚。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再加上所学到的知识都是理论性的,所以学生很难把理论知识与技术产品有机地联系起来。特别是学生对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比较陌生,难于理解。因此教师要当好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的领路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 ⑵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案例分析和探究讨论的过程,理解技术的含义和技术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技术价值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技术,理解技术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有巨大的作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了解技术、需要技术和掌握技术的迫切需求。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 策略:选择贴近生活、便于理解和鲜活有趣的案例。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讨论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知道技术的发展过程,感受技术的价值所在。 方法: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直观图片、详实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分配:2课时 (七)教学流程: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教学重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3、信息的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三、信息社会”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四、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电话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 三、全课总结 四、练习:1、什么是信息?2、信息技术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3、为什么有人称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呢?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通用技术一教案全套(加实验34课时)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师生、学生间互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2、教师构建互动,让学生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难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1、模式: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策略: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身边,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通用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如何学好通用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使大家明确了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天我们就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做个实验:《钉、拔木条上的钉子》 器材:木条、铁钉、平嘴钳、圆头铁鎯头、羊角铁鎯头。 [创设情景]:木条、铁钉、鎯头是制作家具修理家具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属木工。 下面请一位同学帮同学们在教室里做一个挂雨具的架子。 1、首先钉一枚铁钉到木条上(任选一件工具) 习惯上学生一般选择铁鎯头。 【提问】为什么选择铁鎯头,而不钳子? 因为铁鎯头专门用来敲的,而钳子是用来剪和钳东西的。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套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考试内容:技术对人类的价值;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②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与社会(考试内容: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②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技术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④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⑤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劳动力结构产生变化;⑥技术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技术与自然(考试内容:技术对自然的价值;考试要求:应用(c)) ①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②人类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4.技术的两面性(考试内容:技术的两面性;考试要求:了解(a)) ①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②技术的两面性,正面在于其实用性,反面在于其过分功利性及其对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动摇。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目的性 ①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②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考试要求:理解(b)) ①创新性是技术的灵魂所在,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创新;②技术创新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I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II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③一些重要的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技术的综合性(考试内容: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考试要求:理解(b)) ①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技术发明者在技术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法律保护;②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并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专利申请过程:1、提交申请;2、受理;3、初审;4、公布;5、实质审查;6、授权。 三、技术的未来(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考试要求:理解(b))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①设计成为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②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③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改进产品的性能。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①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做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②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③技术进步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①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②技术设计侧重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实用等,围绕技术的目的而展开;③艺术设计侧重欣赏、审美、色彩、造型、视觉效果、包装等,强调感觉的需要

高一通用技术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第一节技术的巨大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技术产生源自于目的性,即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技术的性质之一) (2)了解技术的发展史 (3) 能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技术各方面的影响,即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性质之一)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技术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技术的人文精神的理解。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知识点: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两面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难点:1。对技术史上某一事件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 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手段: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系统的介绍了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知道了什么是通用技术,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以及怎样学好通用技术这门课程,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通用技术的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技术的世界。 (展示各种技术的图片)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产生了无数的技术发明,这些技术发明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世界里,可以这样说,生活离不开技术。那么人类的技术活动源自于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一、技术源于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3页的内容,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归纳出技术的第一个性质是什么。(学生回答)技术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 (教师)没错,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且从课本的叙述中我们可知,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在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要。所以技术的性质之一就是技术具有目的性。 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技术是如何满足人的需求的,其目的性是如何体现的。 (1)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皮兽肉外,还有什么用途? 答:人类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筑技术可以使人们免受风雨、野兽的侵袭; 车船制造技术可以使人们很方便的到达想去的地方,不必那么辛苦; 引导学生回答:技术满足了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需要。

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1全套精品教案(共32个课时)

范文 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1全套精品教案(共32个课 1/ 8

时) 2020 年高二年级通用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第 1 课时) 《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以师生、学生间互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2、教师构建互动,让学生探究。 从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教学难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 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3/ 8

1、教学模式: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身边,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通用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如何学好通用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使大家明确了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今天我们就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展开讨论。 [创设情景]:木条、铁钉、鎯头是制作家具修理家具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属木工。 下面请一位同学帮同学们在教室里做一个挂雨具的架子。 1、首先钉一枚铁钉到木条上(任选一件工具)习惯上学生一般选择铁鎯头。 【提问】为什么选择铁鎯头,而不钳子?因为铁鎯头专门用来敲的,而钳子是用来剪和钳东西的。 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2、如果出现铁钉钉弯、钉错位置时需要拔出铁钉。 (学生也会很自然用羊角铁鎯头) 2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公开课教案 课题:认识结构授课人: 课程标准: 1.了解结构的涵义概念,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3.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报告。4.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5.难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结构的涵义,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是如何承受应力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过程感受结构的受力情况,体验结构所受不同类型的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科学的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 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涵义;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案例,充分让学生参与讨论、动手实验、演示实验等多种方法教学关键: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教学辅助: Ppt课件、教材、多媒体教室 教学流程设计: 引入 前段学习了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了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年将进一步学习技术设计的几个重要思想与方法,包括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 一、了解结构 过渡: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结构。这些结构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物体中,也存在于人类创造的各种物体中。 多媒体展示:选取蜂巢、雪花、贝壳、桥梁、长城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结构的形态,它们的共同点是: (1)各自都有组成部分 (2)是有序的搭配和排列 生活中常见的结构都要承受一定力的作用。那么结构与力有什么关系呢? 多媒体展示:选取桥梁和椅子有受力来分析两者有受力情况。 二、结构与力 通过分析椅子和桥的共同之处; (1)这些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形状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1.1.3技术与自然(教案)

3、技术与自然 自然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资源。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如技术使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成为可能,在保证自然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合理地实现了自然为人所用的目的。 案例分析 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前后建 造的一座运用水动力学原理,采用无 坝引水建筑形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 程。其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配合巧妙,联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完整、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 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它既有灌溉、排水功能,又是水运通道,为成都和周边城镇的供水、水运、环保和防洪发挥了多种效益,还衍生了多种文化现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活’的水利博物馆”。 荷兰风车 荷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 1/3的土地在海平面6m以下,是 一个“低地之国”。几千年来,荷 兰的土层持续缓慢下降,荷兰人不 仅要防止海水吞没国土,还要围海 造地,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 修筑堤坝和围海造地都需要大量 排水,古代没有电力,荷兰人便利用当地极为丰富的风力资源。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后来还创造了高达9m的抽水风车。风车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强有力的武器,大小风车日夜转动,起到了排出海水、灌溉田地的巨大作用,在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斗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时,风车还被广泛用于榨油、脱谷等生产劳动中,为荷兰历史上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在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帝创

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 讨论 都江堰的建造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灾水患”变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并使直接受益的成都成为“天府之国”,抽水风车的转动使得荷兰从大海中取得近1/3的国土。请结合案例体会技术在人类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联系实际,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承受人类永无止境的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能源技术的发展,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而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更大的效益。人类和自然应该成为朋友,人类要改造和利用自然,更要爱护自然。 马上行动 分析技术给我们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问题,与同学交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填入下表。 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阅读 造就“绿色”的技术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1》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1》教案课题: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性质 教学内容分析:技术的五个性质是指技术的基本特性。创新是设计的核心,创新源于核心技术的革新,技术发明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技术的专利性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鼓励学生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享有知识产权。 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辩论、马上行动等活动,使学生:(1)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3)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5)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6)形成对待技术的积极的情感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创新、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难点)理解技术的5个性质,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我校学生关于申请专利的材料。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及检查作业

1、讨论及提问:技术的价值主要讲了哪些问题? 2、上节课的作业完成统计及分析。 介绍: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有什么危害?面对温室效应我们能做些什么?参考答案(多媒体课件) 3、上节课的两个链接查阅的同学请谈体会。 二、新授课 1、技术的目的性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他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2、案例分析:助听器的发明 3、讨论 助听器的发明: ①、从什么具体目的出发————。 ②、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 ③、满足了什么具体需求————。 总结: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 4、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

高中通用技术教案 常见的技术图样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一) 一、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方法和规律等。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语言,在设计活动过程中,经常用以表达设计观点、呈现设计方案,是表达设计思想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是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具体应用,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形式,是整个技术产品设计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的关键,它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等组成了设计过程。所讲的内容都是在空间思维层面上的,对学生的思维提出挑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创造力的机会。内容包括正投影与三视图、形体的尺寸标注、机械加工图、剖视图和线路图。这一节的线索是:正投影与三视图―――形体的尺寸标注―――机械加工图、线路图。 由于技术图样能准确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并能提供生产所需的技术资料,绘图简便,适合于交流。采用正投影法得到的正投影图,既能如实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且作图方便。三视图、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是较常见的技术图样,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多,本节对这些图样作了介绍。技术图样中都有尺寸标注,所以本节将形体的尺寸标注列入课文内容。由于机械加工图中,通常利用剖视图表现零件的内部,所以本节也介绍了剖视图的基本知识。以使学生能够掌握一般技术图样的投影方法,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并能了解一般机械加工图、电子线路图中的符号的含义及表达方法,并能识读它们。在本节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态度,注重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立体几何,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形体的表达能力,通过对三视图形成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平面的三视图与实物的立体图之间自由的转换,并且能够表达出来。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 2)让学生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学会标注简单的尺寸。 3)让学生了解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电子线路图所用符号的意义及表达方法,能识读一般机械加工图和线路图。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形成感受设计交流中三视图的作用;养成细致、严谨的良好习惯。 2)学会运用机械加工图、电子线路图所用符号的含义及表达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培养形成在设计活动中用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2)通过学习逐渐掌握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电子线路图所用符号的含义及表达方法,能识读一般机械加工图和线路图。 四、重点、难点: 重点: 正投影与三视图,形体的尺寸标注,机械加工图、剖视图和线路图的识读。 难点: 三视图与轴测图相互转化。

高中《通用技术一》教案全套

高一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全 册 教 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师生、学生间互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2、教师构建互动,让学生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难点: 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 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1、模式: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策略: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身边,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通用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如何学好通用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使大家明确了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天我们就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做个实验:《钉、拔木条上的钉子》 器材:木条、铁钉、平嘴钳、圆头铁鎯头、羊角铁鎯头。 [创设情景]:木条、铁钉、鎯头是制作家具修理家具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属木工。 下面请一位同学帮同学们在教室里做一个挂雨具的架子。

信息技术课程教案设计

文档 信息技术课程教案 (年级) 第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知道个字母在键盘中的排列。 .知道、、、退格键、空格键的用法。 [操作领域] .熟悉个字母在键盘中的排列。 .掌握正确的指法。 [情感领域] .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个字母排列顺序和正确的指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指法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大家知道哪一个是键盘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键盘。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广播用课件演示“键盘和鼠标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先介绍几个常用的按键: (大小写字母锁定键)按一下之后,如果发现键盘右上角的灯亮起来就表示现在是属于大写状态;再按一下这个键,如果灯灭了就表示现在属于小写状态。 (上档键)有两个符号的键表示输入上面的符号,而不按则表示 输入下面的符号。 (回车键)表示确认和分段 空格键按一下就表示输入一个空格 (退格键) 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 教师:对键盘的认识,最主要是认识个英文字母在键盘中的排列。 问:我们知道英文字母有多少个?(个) 问:到底他们是用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大家先来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出这两个字母?请大家观察一下它们与别的字母有什么不同?[突出表现] 介绍:为什么它们有突出呢?因为他们这样突出表现是方便我们的两只手的食手记得它,其他的手指就可以按时规律放在键盘上,这样我们以后用键盘的时候就不需要用眼睛盯着键盘。(教师示手指在键盘中的正确放位。) 、正确的指法如下: 第一组是左手食指负责的按键:;右手食指负责的按键:; 第二组是左手中指负责的按键:;右手中指负责的按键: , ;

技术与设计全套教案通用技术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无处不在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了解结构的含义。 (二)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三)通过学习椅面、简易桥梁的受力分析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结构”的第一课时。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本课时要通过放映蜂窝、蜘蛛网、大树、动物的身体与器官等结构图。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

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结构概念 教学难点:应力概念 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纸板承受压力试验需要废旧纸盒的纸板和给纸板加压的重物,由于是第一个课时,不要求学生准备材料,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材料。 四、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学生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比较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利用模型演示形变的情况,分析说明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等。 五、教学策略 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一)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和提问法,让学生共同讨

(完整版)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欢迎来我家

奇妙的组合 【教材分析】 《奇妙的组合》是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第一册(下),第六课的内容。属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的第三个模块的——用计算机画画。本课主要介绍了“选定”工具的使用方法,教材采用组合图形的活动展开教学,通过组合汽车、机器人等图形,使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亲自动手得到提高。本课将选定工具独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选定工具的使用方法,能用选定工具对图形进行移动、裁剪等修改。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他们对“画图”软件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掌握了基本的绘画工具,能够制作简单的电脑绘画作品。“选定”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修改绘画作品,因此学生掌握“选定”工具的使用方法时,可以在一些简单的图画中进行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矩形选取工具和移动图形。 2.掌握对选定图形进行移动、裁剪等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请小动物吃午餐的情境,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使用画图中的选定工具,对作品进行合理的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请小动物吃午餐情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的意识。 2.通过“大家来动手,打扮小书房”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 掌握选定图形的使用方法,并能对选定图形进行移动、裁剪等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用选定工具进行合理构图。 【教学法设计】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启发教学法、问题解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练习用图,学生自学使用提示卡文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如果小熊猫和小猴子来做客,你们知道要拿什么食物招待它们吗?(学生回答)大家掌握的知识可真丰富!太棒了!你们这么热情,我相信小熊猫和小猴子来了一定能饱餐一顿。老师这里有一幅小熊猫和小猴子的图画,它是在“画图”程序里绘制而成的,你能用画图程序把它打开吗?(学生说操作步骤,教师操作,打开图片) 师:这幅图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情境?(学生回答) 师:小熊猫和小猴子面前各放着一个空盘子,怎样才能把它们最爱吃的食物准确的放进空盘子里呢?

高考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1》复习指导教案4 必修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必修)高考复习指导(专题四) 专题四 设计成果的展现与创新 一、知识网络框架: 二、重难点突破 1、材料及其材料的选取 【例1】在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上,出现了一座体现环保意识、全部采用了________材料制成的展馆建筑。A .竹质 B .木质 C .纸质 D 塑质 【解析】正确、合理选择材料应用于是设计工作中一个重要而实际的问题。体现出设计者对材料的认识和先进的技术水平,包括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工艺知识、设计的原则等。世博会举办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世博会的主题。世博会筹建本身应与周围环境、资源之间建立一种“友好关系”。 纸质展馆建筑既节约了材料又减少了垃圾保护了环境。【答案】C 【例2】第一届英国伦敦世博会的展厅建筑“水晶宫”, 整个建筑外表看上去晶莹剔透,室内光线明亮.。在当时是当之无愧的建筑界创举。遗憾的是,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后来毁于一场大火,不复存在了。“水晶宫”的主要建筑材料是________。 A 水晶和金属 B 木材和水晶 C 木材和玻璃 D 玻璃和金属 【解析】“水晶宫”的设计要求材料质地明亮,展厅建筑规模巨大,用水晶建造实现困难。4、材料的选择原则:根据设计产品的需要、材料的特性、材料与人、材料与环境的有机联系、产品性能、工艺性、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效果、市场效果、标准件等多个层面思考材料的选用。 2、材料的性能可以分为: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加工性能等。 1、常见材料的分类: 、 、 三种。 5、制作模型或原型需要的工具、设备、工艺常识 3、目前几种常用的材料:木材、 、 三种。 展 现 设计 成果 技术试验方法的分类:优选试验法、模拟试验法、虚拟试验法、强化试验法、移植试验法等。 创新设计的特征: 、 、 。 设计成果的创新 创新设计的类型:原理创新、结构创新和外观创新。 技术试验的分类 产品说明书: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等。 根据应用范围:农业试验、工业试验、国防试验、科学技术试验等 根据目的不同: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根据试验的性质:物理性能试验、化学性能试验、生化性能试验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