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科学探究2

科学探究2

科学探究2
科学探究2

实验探究练习二

1.2009年7月22日9:40左右,我市许多市民有幸观看到百年难

遇的天文奇观——日全食现象,部分航模爱好者利用此难得的机会,

进行了一项“日全食对伞降火箭模型留空时间有无影响”的科学探

究。(伞降火箭发射上升到约100m 高空后,降落伞会自动打开带着

箭体返回地面,从发射到落地时间为留空时间)

(1)本次科学探究的假设是 。

(2)他们选择5枚“长征二号”伞降火箭模型,使用同种规格的发动机(充填有等量火药)和降落伞,选择日食前、日全食时、日食后三个时间,在宁波大学分别进行三次发射。得到

对实验结果有如下解释,你认为合理的一个是 。

A .三次发射时间不同,太阳位置不同

B .日全食发生时,气温突然下降,空气中上升气流减弱

C .日全食发生时,日、地、月处于同一直线,伞降火箭受到的引力减小

(3)推动伞降火箭上升的动力,其施力物体是 (填“燃气”、“空气”或“地球”)。

2.一项研究表明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如表所示:

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两个主要结论是:

结论1: ; 结论2:

3.6时20分,温州气象台发布暴雪黄色预警信号:预计到今天上午,我市有中到大雨夹雪或雪,局部暴雪。这是我市自2005年实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制度以来,首次发布暴雪预警信号。

(1) 雪是水的_______态,它属于___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小妍同学说“下雪的时候倒不觉得怎么冷,化雪时好象更冷一些。”你认为这仅仅是她的心理作用还是确实化雪时气温较低?并请用一、二句话说说科学依据。

(3)两天后是星期六,小妍乘汽车去看望奶奶,在路上,看到山南边的雪已融化了,而山北面却仍有好多白雪。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图1-35 0 5 10 15 20 25 30 时间(秒) 4.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1)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由什么组成的?它

是怎样形成的?

(2)分析“大水池”对发射台起到保护作用的道理。

5. -般烫发常用两种药水先后加在头发上使头发变成波浪状,第一种药水是碱性物质,第二

种是酸性物质。为了研究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对发质的影响程度,小明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一)用水、盐酸、氢氧化钠配制pH 分别为1、2、……、14的溶液各50毫升。

(二)从理发店收集同一个人的若干根基本相同的头发,每组3根分别浸泡在配制的14

种溶液中。

(三)3小时后取出头发,用纸巾吸干头发上的液体,用测力计测出头发的拉力值(头发

被拉断时的拉力大小)。

(四)记录实验数据求得平均值,绘制图像如下:

(1)为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中小明对哪些变量进行了控制? (列举两个)。

(2)通过实验,小明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

6.条:

信息二: 信息三: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2课时)教案(沪科版初三)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2课时)教案 (沪科版初三) 教学目标: 1、明白得欧姆定律,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运算有关咨询题。 2、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3、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行。 重点难点: 欧姆定律是重点,应用是难点。 教学预备: 实验器材:略。.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明引入新课 找一生回答上节实验的两个结论。 启发学生将那个结论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指出这确实是欧姆定律。摸索回答 也能够通过具 体的题目回忆 上节的结论。 〔一〕欧姆定律〔板书〕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此规律第一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得出,因此叫欧姆定律,让学生熟练把握定律的内容,并阅读信息窗内的内容,学习欧姆执着的探究精神。 〔二〕欧姆定律的公式:I=U/R〔板书〕 教师强调 〔1〕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A,U—V,R—Ω〔3〕对变形式U=IR, R=U/I的明白得。〔三〕运用欧姆定律运算有关咨询题〔板书〕 例1 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Ω,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灯的电流。教师启发指导。 找一生板演,师生讨论补充完成。 投影练习: 练习1 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3Ω,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练习 2 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熟记定律内容,阅读?欧姆?的事迹 用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讨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认知并领会。 读题,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数值,并依照公式运算 :R=807Ω,U=220V,求:I。 解:I=U/R=220V/807Ω=0.27A 按解题规范读题做题。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掌门1对1 基本要求: 1.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价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 会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 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并能说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4. 会测量一些物质的密度。 5. 会应用物质的密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教学难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 密度概念的引入 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水、泥土、石头、铁、铜等等。每种物质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色、软硬、气味等这些就是物质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鉴别物质。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气味鉴别它是水还是酒精,可以根据它们的颜色及锈迹,鉴定是铜还是铁。如果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我们要怎样判断它们是什么物质呢? 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它特性呢?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些实验: A. 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 B. 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 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密度。 二. 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现在我们只知道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知道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实验来研究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则的小木块和小铁块,然后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计算第一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下表:

1.4尝试科学探究

1.4 尝试科学探究 学习目标 1. 经历科学探究,认识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 2. 归纳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初步体验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3. 能把钟摆问题与生活中的钟表联系起来,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一、情景引入 爱因斯担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从寻疑到解疑,你有没有尝试过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什么?让我们来学会科学探究,以小见大,直至发明创造…… 二、教材研究 问题1 ――你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现象吗?尝试提出问题。 很多探究活动都是从生活当中的现象开始的,课本中小慧观察到张师傅的举动之后能够想到:影响摆的准确性的因素有什么?那么你在生活当中肯定会看到下列现象,你提出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①吃苹果时,有的甜些,有的不甜。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 ②晾晒衣服时,有时干得快,有时慢。你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 ; ◎上体育课时,掷实心球,远近不同。你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 ; 问题2――猜想与假设是胡猜乱想吗? 在科学探究,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它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要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除了对小慧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合理的猜想外,任选探究1中的三个问题作一猜想: 。 问题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可以忽略吗?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做好实验的基础,是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小慧看见张师傅将摆钟下面的螺母拧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小慧和同学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 ①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球的轻重有关; ◎摆动的快慢可能跟偏角的大小有关; (1)为了探究第一个问题,他们选择的器材和工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第二个问题,他们选择的器材和工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第三个问题,他们选择的器材和工具是: ; 你能选择探究2中,你所提出的猜想中的一个进行探究,写出所需器材和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4――怎样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填入记录表格。要学会设计表格。 把你所测量的结果填入下表 表一控制悬线长

第1-2课时 教育研究及其意义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目的与要求:阐明科学研究与(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特点;了解教育科研的研究对象与定位。 重点:(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特点。 难点:“科学”与“研究”的内涵、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研究及其意义 一、科学研究 (一)“科学”与“研究”的词义分析 1、什么是“科学”:(1)“科学”的词义:①合符科学的:如“科学种田”、“这种态度不科学”;②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科学”。一般认为,“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它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系统性,是真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方法,是实证的方法,要用实验观察来证实;是理性的方法,要用归纳逻辑、演绎逻辑来推理的。科学方法是实证的,理性的。 科学又是一种社会建制,是组织科学活动的社会建制,像科学院、研究所、大学、学会等。在这套社会建制里面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规范。 总之,科学的含义有3个方面。(1)科学的知识体系,(2)科学方法,(3)科学的社会建制。前两个方面,科学作为知识体系、一种方法,是科学哲学讨论的内容。关于科学的社会建制,是科学社会学讨论的内容。 (3)科学的分类。科学可以按层次进行分类,位于科学分类最高层次的是哲学,第二层次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精神科学(心理思维科学),数学则是这三门科学体系的数量化规律的连接纽带和说明与计算的工具。 2、“研究”: (1)“研究”的词义:①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如“研究语言”、“学术研究”; ②考虑或商讨(意见、建议、问题),如“这个问题领导正在研究”。③日常生活中的推诿之词,如“你的问题我们还要研究一下”。 (2)什么是“研究”?在学术研究层面,“研究”的基本特征应是“有发现的”(研究结果)、“有贡献的”(研究意义)、“可重复的”(研究方法)等。美国学者认为,教育研究的性质包括以下几点:研究是经验的;研究是系统的;研究是有效的;研究是可靠的;研究可能有多种形式。这里,把“研究是经验的”放在第一条,可见对它的重视程度。需要指出的是,在原文中,“经验的”一词用的是,意思相当于中文“实证的”,意为非思辩的、从实际中来的。 简单地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因此,在工作中,只要不安于现状,时刻思索钻研,并善于捕捉自己思思想火花和智慧的灵感,研究便开始了。研究和三个关键词紧密联系着的,即“搜集数据(collection of data)”、“分析数据(analysis of data)”、“诠释数据(interpretation of data)”。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发现新知和解决问题。 (二)科学研究的含义 1、科学研究的含义: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其一般程序大致分五个阶段: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巾》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巾》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纸巾力气变大的办法,感受纸巾的神奇。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3.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纸巾、装有半桶水和不同重量的彩色水的油桶、筐子、拧好的纸绳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纸巾、装有半桶水的油桶,引导幼儿结合经验,大胆猜测。(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你觉得纸巾能把这半桶水提起来吗?为什么?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巾提起半桶水的方法,初步感受纸巾的神奇。(探索操作,尝试验证) (1)提出任务与要求:想办法用一张纸巾把油桶提起来。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大胆尝试,重点观察幼儿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 (3)交流分享:你用纸巾把油桶提起来了吗?(教案出自:教.案.网)你是怎么做的? 3.幼儿再次探索用纸巾提起油桶的多种办法。(自主探索,分享交流)

(1)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探索如何让纸巾变更有力气,把水瓶提的更久。 (2)交流分享: ①你想出什么不一样的办法? ②发现那种办法纸巾更有力气,水瓶提的更久。 4.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的办法,鼓励幼儿挑战提起更重的油桶。(再次探索,提升经验) (1)出示装有彩色水的油桶,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想办法让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可以用多张纸巾或与朋友合作。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大胆尝试各种办法。 (3)交流分享:你发现那种办法使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 5.迁移经验,初步感受团结起来力量大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引导幼儿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多种办法。

实验室研究简介

1. Ping Wang, Chunsheng Wu, Ning Hu, K. Jimmy Hsia, 《Micro/Nano Cell and Molecular Sensors》, Springer, Singapore, 2016 2. Ping Wang, Qingjun Liu, Chunsheng Wu, K. Jimmy Hsia, 《Bioinspired Smell and Taste Sensors》, Springer, Germany, 2015. 3. 胡宁,王君,王平译著,《智能传感器:医疗、健康和环境的关 键应用(Michael J. McGrath, Sensor Thenologied: Healthcare, Wellness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4. 陈星,刘清君,王平译著,《生物医学传感技术(Iniewski. K, Biological and Medical Sensor Technologies)》,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5. Ping Wang, Qingjun Liu, Chunsheng Wu, C. C. Liu, 《Biomedical Sensors and Measurement》, Springer, Germany, 2011,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12. 6. 王平,刘清君,《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7. Ping Wang, Qingjun Liu, 《Cell-based Biosensor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Artech House Press Inc., USA, 2010. 8. 王平,《细胞传感器》,科学出版社,2007. 9. 王平,叶学松,《现代生物医学传感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2005. 10. 王平,《人工嗅觉与人工味觉》,科学出版社,2000.

走进科学课程 开展科学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19799254.html, 走进科学课程开展科学探究 作者:谭杰月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2期 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科学课程 一、科学探究过程中要明确教师、学生间的分工与合作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需要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我认为教师和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都应该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学工作达到满意的效果。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引导的主体,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角色,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什么都不管。课前,教师的准备要十分充分,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材料”单元时,教师要准备充足的各类研究材料,同样也应布置学生收集相关材料。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探究问题进行分组,让他们合理分工、合作共同去探究。 探究过程中通过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积累一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当然,这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达到。 二、合理安排教材,有选择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教学中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意识,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形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材。另外,科学探究过程有7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并不是所有探究过程都要完成这7个要素,有时,只有部分内容适合科学探究,并且只涉及部分要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形式。 现在的《科学》教材的设计也体现了“用教材教”的观念,给了教师、学生很大的自主权。如“生命”单元对动植物的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熟悉的或能找到的动植物作为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神奇的纸巾》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神奇的纸巾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纸巾力气变大的办法,感受纸巾的神奇。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3.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纸巾、装有半桶水和不同重量的彩色水的油桶、筐子、拧好的纸绳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纸巾、装有半桶水的油桶,引导幼儿结合经验,大胆猜测。 (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你觉得纸巾能把这半桶水提起来吗?为什么?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巾提起半桶水的方法,初步感受纸巾的神奇。 (探索操作,尝试验证) (1)提出任务与要求:想办法用一张纸巾把油桶提起来。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大胆尝试,重点观察幼儿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 (3)交流分享:你用纸巾把油桶提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幼儿再次探索用纸巾提起油桶的多种办法。 (自主探索,分享交流) (1)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 探索如何让纸巾变更有力气,把水瓶提的更久。b5E2RGbCAP (2)交流分享: ①你想出什么不一样的办法? ②发现那种办法纸巾更有力气,水瓶提的更久。 4.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的办法,鼓励幼儿挑战提起更重的油桶。 (再次探索,提升经验) (1)出示装有彩色水的油桶,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想办法让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可以

用多张纸巾或与朋友合作。p1EanqFDPw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大胆尝试各种办法。 (3)交流分享:你发现那种办法使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 5.迁移经验,初步感受团结起来力量大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引导幼儿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多种办法。

序言 体验科学探究教案

体验科学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 在《科学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突出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探究被列入课程的重要目标;在课程实施的建议中,科学探究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苏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引言》下的《体验科学探究》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有关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物理原理、物理方法的时候进行的。作为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初二学生大多充满好奇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包括预习和自己动手小实验的能力。为了体现新课改的思想理念,本节课抓住学生活动为核心,体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实验中体现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对后面的学习起到基础前提的作用。 根据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节课可分为两个环节:(1)通过阅读“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2)通过让学生经历“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探究活动,感受探究的乐趣,初步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出猜想,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不失时机的引导同学们讨论研究,启发学生对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只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并产生追根究底的欲望,获得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体验,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教学流程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验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通过探究装满水的杯子里能放多少回形针,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热爱科学、积极探究的欲望,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幼儿园教案:《科学探究》

下载后可编辑可打印 Kb023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科学领域中班科学探究教案 学习方向: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科学的学习中,尝试引导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认识和发现周围事物。 教育建议: 1.这个阶段的孩子看起来对很多事情、事物、现象感兴趣,但是有些时候,他 们的关注点又很难捕捉,老师该怎样观察儿童的“观察”呢? ●了解孩子观察的目标性和无意义性的两种情况,这样才能准确引导。 ●孩子对新环境总是好奇,老师可以在活动开始前先让他们充分熟悉环境。 ●孩子对老师的引导的回应,老师应该捕捉,然后再进一步引导。 2.中班的孩子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有哪些典型的现象呢,你知道你的孩子们属于哪一种吗? ●投入型——专心致志地观察,沉浸其中。 ●犹疑型——不停的问老师,期待共同关注。 ●合作型——关注同伴所关注的,与同伴共同“探讨”。 ●游离型——心不在焉,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3. 孩子观察自然现象的时候,经常会通过自己的幻想改变一些有逻辑的传统科学常识,这个时候,老师该怎么回应呢? 尊重孩子的想象,引导他们探索更多的未知,短期内“不求甚解”。但是要给孩子预备相关领域的必备的认知材料,给他们探索的空间,在他们反复观察之后,引导孩子发现、了解合理的科学常识。

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标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江苏省小学实验室装备标准 一、 二、实验室建设 (一)实验室设置要求

(二)实验室数量要求(包括探究室) 说明:3~4轨参照4轨,5~6轨参照6轨,7~8轨参照8轨。8轨以上的学校应适当增加实验室个数。 新建实验室及新建学校在实验室规划上应充分考虑学校办学规模,并根据课程改革对实验教学的要求,适当增加实验室个数。 (三)实验室通用要求 1、使用面积:为86㎡/间,生均不小于1.8㎡。探究实验室使用面积建议在96㎡以上。 2、位置:实验室(楼)应保证最佳建筑朝向,室内避免直射阳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的左侧。实验室(楼)要建造在地面较高处(或垫高地平)。 3、照明:采用自然光及辅助照明。教师演示台及学生实验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300 Lx,书写板宜设局部照明,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应低于200 Lx,实验台面与书写板面上的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室内无可见眩光,宜安装窗帘。 4、噪声控制: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60分贝。 5、温度:室内温度以不高于30℃为宜,室温过高宜采用器械降温。 6、供电:用电负荷应留有余地,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需要;按规范敷设强、弱电线,空调专线敷设,安装漏电过载保护器和可靠的接地保护。

7、水源:设置给排水系统。教师演示台设防锈水嘴,防堵、防臭水池;学生用水嘴、水池设置有两种方式:一种设在学生实验桌旁,一种设置在教室周边,提倡后一种设置方式。供水指标:供水水压不低于2×105Pa。冬季室温低于00C 地区的管道应有防冻措施。 8、安全条件:配备防火、防潮、防盗等设施设备。 9、实验室的平面设计要求:第一排实验台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坐的学生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0。最后一排实验台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200mm,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000mm。 10、环保: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选用材料应符合相关环保要求,避免甲醛、苯、氡等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污染。 11、环境:环境布置应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营造探知科学的氛围,做到生动活泼。 (四)实验室专用要求 1. 实验室功能要求

《科学探究》教案

第7节《科学探究》教案 一、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往往都有一种好奇心,对一些事情不再满足于了解是什么,而想了解为什么、怎么去探究。但由于缺乏基本的探究方法,学生在探究中往往会受到挫折。科学探究对于学生比较陌生,因此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需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并有初步体验的实例入手,结合学生初步具有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本节中由于学生对“灯为什么不亮”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这问题学生能进行口头上的探究,而后获得探究的一般过程。然后,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认识黑盒实验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本质。通过本节课可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 (2)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关的技术。 (4)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合作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喜悦; (2)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积极思考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会协作与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五、教学策略:

引导-探索-实践 六、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台灯、插座、灯泡、磁铁、刻度尺、天平、多个黑盒(内置桔子、时钟、铁圆 柱体、回形针、矿泉水、糖果若干颗); 2、CAI课件演示 3、分小组:按4人一小组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并确定一位记录员,一位发言员 七、教学过程设计:(见后) (一)一般流程: (二)具体过程:

科学探究、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

科学探究、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 一. 教学内容: 科学探究、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 1. 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 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 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4. 认识常见的九种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5. 初步学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与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6. 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7. 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知识要点] (一)化学之旅 1.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2.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3.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它必须保证实验的公正性。 4. 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二)走进化学实验室 1.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

2. 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①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 般取最少量,即液体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 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②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③使用后的镊子或药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胶头滴管:“悬空” ②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 3. 量筒的使用: (1 )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低。 (2)量取液体体积的操作。 4. 酒精灯的使用: (1)外焰、内焰、焰心。 (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 (3 )先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分加热,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4)使用试管夹时,从底部往上夹,长柄。 (5 )仪器外壁擦干 5. 玻璃仪器的洗涤 6. 仪器的连接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 【典型例题】 例1. 仔细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现象。某同学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火焰上方,杯壁上出现水珠,一会儿火焰逐渐微弱,移开烧杯后火焰又恢复正常。他想了想,于是用一氧化碳做了相同的实验(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除杯壁上没有水珠出现外,火焰变化的情况基本相同。 (1)你认为火焰变微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他用一氧化碳做相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1)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或者说热的二氧化碳聚集在烧杯内)。 (2)排除水蒸气对实验的干扰。

在探究“摆的秘密”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课探究学习案例 在探究“摆的秘密”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 课例撰写邹秋菊(密云县第一小学) 评析李伟臣(密云县教研中心) 《学做科学(一)》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自主探究摆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做科学,了解科学探究。为保障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正常进行,避免以往自然课上教学《摆的秘密》一课时常出现的计时不准确、计时误差大等问题,除准备各种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外,我还特意用演示文稿精心设计了一个电脑计时器。 上课时,我首先出示一个制作好的摆,并让它动起来。学生一下子被这个以前没见过的装置吸引住了。然后,我请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像它一样运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想起了“玩过的秋千、在奶奶家见过的钟摆、邻居家小孩躺的摇篮……”接着,我又给学生讲了一个“伽利略研究吊灯摆动”的故事。当学生的探究热情被调动起来后,我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操纵摆,师生共同数摆的摆动次数。连续数了三次后,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规范操纵摆,学会了数摆在10秒钟内的摆动次数,而且还发现了摆的一个秘密——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一定的。 有了上面的基础,我鼓励学生利用桌上的材料自己制作一个摆,亲自数一数自己制作的摆在10秒内能摆动多少次。当各组学生汇报完自己制作的摆在10秒内摆动的次数后,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的喊了起来:“摆动次数怎么不一样呢?” 有的学生认为摆的快慢可能和摆线长短有关,因为他看到各组的摆线长短不同;有的学生认为摆的快慢和摆锤的轻重有关,因为他看到旁边几个组的摆锤有的是木块、有的是塑料块,而他们小组的重物是铁块;有的学生认为…… 怎样证明你们的解释是否正确呢?我的话音还没落,各组学生便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咱们先用长绳试一试,再把摆线变短试一试,看它分别摆动多少次; 我们用现在的摆线试一试,再把摆线在木棍上绕几圈试一试; 我们用现在的摆线,用铁摆锤试一试,然后换成塑料摆锤试一试; …… 在学生表达交流的过程中,我适时介入他们的讨论,使学生逐渐明确了做对比实验的方法和记录要求。此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便正式开始了(具体过程略)。通过实验,学生们搜集到大量的数据,还把数据进行了比较,一致认为摆的快慢和摆线的长短有关。由于“摆的快慢和摆锤的轻重无关”这个结论和他们最初的设想不同,学生们一时无法接受。有些学生还坚信改变摆锤的轻重,会改变摆的快慢。面对学生的疑惑,我及时引导他们再次进行反复的实验、思考,最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第二课时)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科学课不能只教给学科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怎么做科学,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应该怎样么学着科学家的样子做科学。本课“像科学那样”的教学内容指向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专门训练,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多种方法录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 随着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发展的进程,探究活动从三个环节进一步扩展到六个环节,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本册重点要关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进阶性要求,并对制订计划、搜集证据、表达交流做出具体指导。主要指导学生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学情分析】 通过二年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科学有不同领域,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分别研究什么。 2.知道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体验”、“亲历”、“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了解科学发展史,知道科技在不断发展、进步。 科学探究: 1.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 2.知道科学探究六个环节,结合已有的经验和证据作出假设,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假设。3.在对比实验中观察变量带来的变化,结合证据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的好习

幼儿园教案:《科学探究》

Kb023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科学领域中班科学探究教案学习方 向: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详尽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奇怪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科学的学习中,尝试引导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认识和发现周围事物。 教育建议: 1.这个阶段的孩子看起来对很多事情、事物、现象感兴趣,但是有些时候,他们的关注点又很难捕捉,老师该怎样观察儿童的“观察”呢? 了解孩子观察的目标性和无意义性的两种情况,这样才能确凿引导。 孩子对新环境总是奇怪,老师可以在活动开始前先让他们充分熟悉环境。 孩子对老师的引导的回应,老师应该捕捉,然后再进一步引导。 2.中班的孩子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有哪些典型的现象呢,你知道你的孩子们属于哪一种吗? 投入型——专心致志地观察,沉浸其中。 犹豫型——不停的问老师,期待共同关注。 合作型——关注同伴所关注的,与同伴共同“探讨”。 游离型——心不在焉,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3.孩子观察自然现象的时候,经常会通过自己的幻想改变一些有逻辑的传统科学常识,这个时候,老师该怎么回应呢? 尊崇孩子的想象,引导他们探索更多的未知,短期内“不求甚解”。但是要给孩子预备相关领域的必备的认知材料,给他们探索的空间,在他们反复观察之后,引导孩子发现、了解合理的科学常识。

走进实验室 学习科学探究教案 教科版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

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doc

课题、体验科学探究 【目标要求】 通过阅读“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并激励他们像科学家那样,不畏艰辛,勇于探索。 通过让学生经历“装江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知道自然界存在着无穷的奥秘,科学有是通过科学探究去认识它们的。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并有实际操作的技能 重点、难点: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器材:玻璃杯、回形针、足量的水、摆球、细绳、铁架台、秒表等 【预习导学】 1.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在解剖青蛙时得到意外发现,此时.在他脑中产生一个问题 应该是,为此,他做了大量的试验得到的结论O 2.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需要做这样一些事: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 和,制定计划与,通过来收集证据,然后作出 ,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在此过程中和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 3.意大利科学家伏打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结论:只要有两种不同的金属与某种潮湿的 物体或导电的液体接触,就会有电产生.下列给出的现象不支持伏打这一观点的是() A.天空中的雷电,能劈倒地面的大树 B.将两种金属丝接成一根弯杆,一端含在嘴里,另一端接触眼皮,眼睛有光亮感 C.用金币和银币夹住舌头,金币与银币相碰时,舌头有酸苦感 D.钩在蛙腿上的铜钩与铁盘接触,蛙腿发生痉挛 【问题探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平时见到过哪些物理现象?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 你们对这些物理现象是怎么思考的?又是怎样怎样的?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就是要学会科学探究,那么科学探充的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 [读一读]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 [想一想]要探索自然界存在的无穷奥秘,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科学家是通过科学探索去认识它们的,科学家是如何研究的呢?请大家一?边阅读,一边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1)问题是怎样被发现和提出来的?(2)对偶然发现的问题,伽伐尼做出什么样的解释?(3)伏打通过哪些有代表性的实验来收集证据的?(4)伏打的实验证据说明了什么?(5)生物电探究的成果产生了何种影响?(6)了解了他们的探究过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归纳]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当然上述步骤中贯穿着交流和合作的过程. [体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 1、猜想:将一个回形针轻轻的放入水中,水是否会溢出?(先猜再做) 2、猜想: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能放入多少个回形针?(先猜再做) 3、猜想:放入回形针的个数与什么因素有关? 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猜想

§1—7科学探究第1课时

§1—7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1.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2.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关的技术 3.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 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难点: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演示用具:台灯,插座,灯丝烧断的灯泡,灯泡。螺丝刀,磁铁,多个黑盒(内置铁球、苹果或香蕉等) 学生准备:第一课时后准备“人的脚印与身高的关系”探究活动 【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引导、探索 【教学思路】 1、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是全人类,特别是科学家们探究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出天花和牛痘的故事,通过故事首次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台灯不亮)的解决引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原来科学探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并不神秘,从具体的例子概括出探究的基本过程 3、从玻璃箱实验过渡到黑盒子实验,从具体的实物出发,进行探究,简洁,明了,再次完成科学探究基本过程的学习,深入理解黑盒子探究这类模型的含义。 4、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可以利用脚印判断身高,并找出脚印长和身高的比例关系。引导学生主动地设计实验方案。训练学生科学实验方法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七节科学探究(第一课时) 1、科学家的探究活动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发现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收集事实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3、黑盒子实验模型 附:黑盒子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学生填写的表格

科学探究课教学反思

科学探究课教学反思 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科学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在探究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学具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形成完整形象,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本学期初,我校成立了科学探究实验室,于是,除了从事正常的科学教学外,每周五下午我还负责指导科学探究特色小组的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接近一个学期的科学探究特色小组的指导工作,我反思如下: 1 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虽然教学对象是小学学生,但总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用。探究室里的各类仪器,的确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一样仪器都看似简单好玩,但是要在玩的过程中,将其中蕴藏着的一个个并不简单的科学道理跟学生讲懂讲透却并非易事。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充电,使学习跟上发展的步伐。通过不断的学习,

广泛地收集资料,认真的备课,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2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科学探究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相比较,科学探究课在学习的方式上更强调对科学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更注重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思考与猜想,敢于怀疑,主动观察与动手实践等等。在刚开始的科学探究特色课程教学指导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转变观念,自我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好。经过许多天绞尽脑汁的思考,我改革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试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评价交流”的学习方法。例如:以往我在探究教学前,经常会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向学生交代清楚,也就是说,在开始的课堂探究活动中,自己往往占据着主动地位。经过反思,我明白了,恰恰是这样“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