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详细版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详细版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详细版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详细版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已经非常明确、清楚。危险因素在时间上比有害因素来的快、来的突然;造成的危害性比后者严重。

这里的因素应该理解为事故、作业过程、行为和环境,因为在不同的行业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差别较大。火灾、瓦斯爆炸、中毒、触电等属于事故;设备的检修、爆破作业、运输等属于作业过程;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属于行为;高温、雷电、雨雪等属于自然环境。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安全评价》第三版中将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两个方面。(1)存在危险有害本身具有的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①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②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③管理缺陷(6类)。

任何物质都具有相应的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物质、能量在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且失去控制造成一定的危险或伤害时才可以称为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

导致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三个方面多数说法比较笼统,例如: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冒进信号;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来自相关方风险管理的缺陷等。

相对与物质和能量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外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可能是外部条件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自身的变化引起的;管理的主角是我们人类自身,所以也应归结为外部条件。

外在条件很多,除了上面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最重要的外在条件之一,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温度、湿度、雾、冰雹、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企业在建设初期一般都会对本地的自然条件作一定的调查和了解,但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导致部分地区环境污染的加大,最终引发台风、洪水等导致事故的发生,2007年5月份我国因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旱灾和风雹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117人,失踪18人,直接经济损失86亿元人民币。所以,人类不应该对自然灾害掉以轻心。

所以说,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应该是物质、能量在外部条件或自身变化的情况下,失去控制造成伤害或事故的综合作用。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目前,在我国安全评价工作中,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3个标准,每个标准的具体分类情况详见表1。

分类标准

类别

具体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 GB/T13861-92)

6类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⑴设备、设施缺陷 ⑵防护缺陷⑶电危害⑷噪声危害⑸振动危害⑹电磁辐射⑺运动物危害⑻

明火⑼能够造成灼伤的高温物体⑽能够造成冻伤的高温物体⑾粉尘与气溶胶⑿作业环境不良⒀信号缺陷⒁标志缺陷⒂其它物理危险有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⑴易燃易爆性物质⑵自燃性

物质⑶有毒物质⑷腐蚀性物质⑸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⑴致病微生物⑵传杂病媒介物⑶致害动物⑷致害植物⑸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⑴负荷超限 指易引起疲劳、

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⑵健康状况异常 指伤、病期⑶从事禁忌作业⑷心理异常⑸辨识功能缺陷⑹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⑴指挥错误⑵操作错误⑶监

护失误⑷其他错误⑸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⑴作业空间⑵工具不合适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20类

?物体打击 ?灼烫 ?瓦斯爆炸

?车辆伤害 ?火灾 ?火药爆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锅炉爆炸

?起重伤害 ?坍塌 ?容器爆炸

这些标准的划分依据和划分类别差别较大,目前最常采用的标准是《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92)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通常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是综合这两个标准确定的。

表1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统计表的美女编辑们

各行各业的差别较大,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各不同,为了便于准确的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查找事故隐患,提出经济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应制定一个统一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标准,根据各行业本身特点,划分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本人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初步划分情况见表2。

表2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标准

类别

分类

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

险有害因素分矿山

煤矿

瓦斯爆炸、煤尘爆炸、冒顶片帮、中毒、窒息、电气设备、设施伤害、火灾、机械伤害、水灾、提升、车辆运输、高处作业、掘

进作业、采煤作业、顶底板灾害、爆破作业等

非煤

矿山

地压、粉尘、爆破作业、中毒、窒息、触电、设施伤害、火灾、机械伤害、水灾、提升、运输、坠落、噪声与振动危害、放射性危

害、起重伤害、沉陷、裂缝、坍塌、位移、管涌、流土等、滑坡、

物体打击、车辆运输、高温、冻伤等

石油化工

火灾、化学爆炸、中毒、化学腐蚀、物理爆炸、窒息、高温灼烫、低温冻伤、辐射、粉尘爆炸、高处坠落、开停车、检修、危险

品运输等

烟花爆竹

⑴药剂的热感度、火焰感度、机械感度、电能的敏感度、化学

能的敏感度等;

⑵明火引燃、引爆成品和半成品;⑶静电引起爆炸;⑷雷电

引发事故;⑸撞击或磨擦引发事故;

⑹温度、湿度引起的事故。

民用爆破器

高温、撞击摩擦、静电火花

建筑

倒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和挤压、电击、起重机械伤害、火灾爆炸、交通事故等

四、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原则

(1)科学性、(2)系统性、(3)全面性、(4)预测性。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借用科学的仪器设备和科学的态度进行;各行各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各有不同,必须熟练掌握运用系统工程原理,从物质、能量及其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全面的分析辨识;同时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对未知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

五、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1)直观经验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

a、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b、类比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C、案例法: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同或相似工程发生事故的原因和后果;相类似的工艺条件、设备发生事故的原因和后果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系统安全分析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六、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时应注意的问题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应主要以下4个方面:

(1)科学、准确、清楚: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它是预测安全状况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有害辨识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做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安全状况、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和事故发生的途径等,对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确描述并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用严密的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清楚。

(2)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相关危险:不同行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不同,同一行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中要根据企业的

实际情况,辨识企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体现项目的特点,对于其它共性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简单分析

(3)防止遗漏: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辩识时,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辨识开车、停车、检修,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

(4)避免惯性思维: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同一危险、有害因素由于物理量不同,作用的时间和空间不同,导致的后果也不相同。所以,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时应避免惯性思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七、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是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在安全评价过程中进行重大危险辨识主要的依据是《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但是这两个标准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别,详细情况见表3。

目前大多数安全评价机构在开展评价时依然依据以上两个标准。在涉及到物质的辨识时,如《重大危险源辨识》内明确有该物质,则参照该标准进行;其它则依据的是《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7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征求《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重大危险源(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和《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意见的函。该征求函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范围、辨识的标准和依据重新进行了规定,由于该标准暂时只是征求意见函,所以工作过程中可暂不考虑。

表3《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不同点统计表

不同点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2000)

《关于开展重大

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

的指导意见》(安监

管协调字[2004]56

号)

备注

定义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

产、加工、搬运、使用或

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

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

界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是指

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

产、搬运、使用或储

存危险物品,且危险

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

过临界量的单元。

⑴《知道意见》将加工归

为生产范围内;⑵《知道意见》

包括场所和设施。

适用危险物质的生产、使

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

①贮罐区(贮

罐);②库区(库);

⑴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强

调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危险

范围 或组织,不适用于: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军事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 ③生产场所;④压力管道;⑤锅炉;⑥压力容器;⑦煤矿(井工开采);⑧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⑨尾矿库。

物质”;⑵《指导意见》中规定了重大危险源不仅是物质也包含场所和设备。其中最大的变化是《重大危险源辨识》不适用于采掘业,而《指导意见》明确的包含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和尾矿库。

辨识 依据

《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标准中把重大危险源分为四类:①爆炸性物质②易

燃物质(包括液体和气体)③活性化学物质④有毒物质,列表给出了142中物质。

指导意见》中对重大危险源划分为9个类别,给出了每个类别的具体辨识依据。(详细的数据这里不列举)

⑴《重大危险源辨识》中①爆炸性物质②易燃物质(包括液体和气体)③活性化学物质的储存场所和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之比为10:1,④有毒物质的储存场所和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之比为2.5:1;⑵库区(库)与生产场所物质的临界量之比均为10﹕1。

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将其划分为有毒物质之列,其临界量分别是:40t(生产场所), 100 t (贮存区)。

《指导意见》则将其划分为可燃气体类(爆炸下限≥10﹪),其临界量分别是:2t(生产场所), 20 t 〔贮罐区(贮罐)、库区(库)〕。

氨,中文名称氨气、液氨,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易燃,有毒,具刺激性,爆炸

极限:15.7﹪~27.4﹪,LD50:

350 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危险货物编号23003 。 有毒物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

中对有毒物质的辨识列

举了61种物质,有氰化

氢、碳酰氯等剧毒品,根

据每种物品的不同,分别

规定了生产场所和贮存

区的临界量,贮存区和生

产场所物质比值均为

2.5:1。

《指导意见》中将毒性物质划分为剧

毒品,有毒品和毒害

品三类,根据每一类

物质规定了其临界

量,贮罐区(贮罐)

和库区(库)的临界

量相同,它们与生产

场所临界量的比值均

为10:1。

同一种物质在两个辨识依据中的临界量的规定值却不同,且相差较大,例如碳酰氯在《重大危险源辨识》给出的临界量的值分别是0.30t(生产场所), 0.75 t (贮存区);同样,《指导意见》中将划分为剧毒品,其临界量分别是100g(生产场所), 1㎏〔贮罐区(贮罐)、库区(库)〕。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知识3、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中可能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实际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相应地,控制它们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分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一般地,能量被解释为物体做功的本领。做功的本领是无形的,只有在做功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 (1)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 可以列举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表中列出了可能导致各类伤亡事故的第一类危险源。 ①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产生、供给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能量的装置、设备是典型的能量源。例如变电所、供热锅炉等,它们运转时供给或产生很高的能量。 ②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相当于能量源。例如起重、提升机械、高度差较大的场所等,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的势能。 ③能量载体 拥有能量的人或物。例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带电的导体等,本身具有较大能量。 ④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目前,在我国安全评价工作中,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3个标准,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健康”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 1.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负荷超限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 (2)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够造成灼伤的高温物体;能够造成冻伤的低温物体;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它物理危险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杂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职业安全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 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与GB/T 13861-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代码结构由“三层”改为“四层”; ——大类设置由六类改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环境因素”下的中类增加了“自然环境”。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艳琦,张惠军,刘骥,隋旭、郝银贵,李荣华。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3861-19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3术语和定义 3.1 生产过程 production process 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3.2 危险和有害因素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3.3 人的因素hominine factors 与生产各环节有关的,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4

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分类(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分类(通 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分类(通用版) 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 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

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直接原因分类 (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 2.防护缺陷(防护不当) 3.电危害(漏电) 4.噪声危害 5.振动危害 6.电磁辐射(X射线)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 11.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详细版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已经非常明确、清楚。危险因素在时间上比有害因素来的快、来的突然;造成的危害性比后者严重。 这里的因素应该理解为事故、作业过程、行为和环境,因为在不同的行业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差别较大。火灾、瓦斯爆炸、中毒、触电等属于事故;设备的检修、爆破作业、运输等属于作业过程;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属于行为;高温、雷电、雨雪等属于自然环境。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安全评价》第三版中将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两个方面。(1)存在危险有害本身具有的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①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②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③管理缺陷(6类)。 任何物质都具有相应的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物质、能量在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且失去控制造成一定的危险或伤害时才可以称为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 导致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三个方面多数说法比较笼统,例如: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冒进信号;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来自相关方风险管理的缺陷等。 相对与物质和能量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外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可能是外部条件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自身的变化引起的;管理的主角是我们人类自身,所以也应归结为外部条件。 外在条件很多,除了上面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最重要的外在条件之一,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温度、湿度、雾、冰雹、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企业在建设初期一般都会对本地的自然条件作一定的调查和了解,但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导致部分地区环境污染的加大,最终引发台风、洪水等导致事故的发生,2007年5月份我国因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旱灾和风雹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117人,失踪18人,直接经济损失86亿元人民币。所以,人类不应该对自然灾害掉以轻心。

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分类

危险危害因素: 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 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直接原因分类 (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 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 2. 防护缺陷(防护不当) 3. 电危害(漏电) 4. 噪声危害 5. 振动危害 6. 电磁辐射(X射线) 7.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 8. 明火 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 10.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 11. 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 12. 作业环境不良(缺氧) 13.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 14. 标志缺陷(无标志) 15.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1. 易燃易爆性物质 2. 自燃性物质 3. 有毒物质 4. 腐蚀性物质 5. 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1. 致病微生物 2. 传染病煤介物 3. 致害动物 4. 致害植物 5. 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标准

ICS ××××××× × ××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HRB03.11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 Basic dataset of behavioral risk monitor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 D00X-2009 目次 前言................................................................................ I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缩略语 (1) 3.1 术语 (1) 3.2 缩略语 (2) 4 数据集元数据 (2) 5 数据元目录 (2) 5.1 数据元属性 (2) 5.2 数据元值域代码表 (7) 6 数据元索引 (9)

WS D00X-2009 前言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是我国居民健康档案卫生服务基本数据集标准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标准旨在为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信息提供一套术语规范、定义明确、语义语境无歧义的基本数据集标准,以规范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记录内容,实现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信息在收集、存储、发布、交换等应用中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保证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信息的有效交换、统计和共享。 本标准以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记录表中各记录项为对象,以数据元为标识单元,按照摘要式目录格式编制。包含38个数据元,8个数据元值域代码表。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及其分类

危险、危害因素产生及其分类 职业安全健康网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概念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通常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因素。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因素。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 所有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危险、危害因素。 (一)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此所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1)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 例如,锅炉、爆炸危险物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温度和压力,高处作业(或吊起的重物等)的势能,带电导体上的电能,行驶车辆(或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等)的动能,噪声的声能,激光的光能,高温作业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各类辐射能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造成各类事故。静止的物体棱角、毛刺、地面等之所以能伤害人体,也是人体运动、摔倒时的动能、势能造成的。这些都是由于能量意外释放形成的危险因素。 (2)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例如,作业场所中由于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窒息性气体等有害物质的存在,当它们直接、间接与人体与物体发生接触,能导致人员的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简介如下。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为如下六类: 源自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成果事故分类标准研究所。 (1)坠落、滚落。指人从树木、建筑物、脚手架、机器、乘坐物、梯子、阶梯、斜面等处落下。包括与车辆式机械(如铲车)等一起滚落的情况。包括因坐立的场所动摇而坠落,以及因坐立的场所倒塌而坠落、不被掩埋而是碰到了其他物体(包括地面)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故。触电坠落算触电分类。 (2)摔落、翻到。指人因摔倒、绊倒、滑到而碰撞了物体致伤。之所以会摔倒,是因为人失去平衡、失去保持竖直状态的能力造成的人体运动。如倒在通道或工作面上,倒在、撞到物体上。碰撞点与人在大致同一水平面上。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等一起翻倒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故。因触电摔倒则归入“触电”分类。 (3)碰撞。指除上述两类外,以人为主动方面碰撞到静止物体或运动物体的情况,包括被推、被摔后与物体碰撞。例如人碰了起吊货物、机械部分。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的碰撞。不包括交通事故。 2)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化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①有足够的强度。 ②密封安全可靠。 ③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配套。 ④适用性强。 (2)机械加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可以根据以下的标准、规程进行查对: ①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 ②磨削机械安全规程。 ③剪切机械安全规程。 ④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⑤电机外壳防护等级。 ⑥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⑦热水锅炉安全技术检查规定。 ⑧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程。 3)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紧密结合工艺的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一般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识别: (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工作时,对电气设备的相应要求是否满足。 (2)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特别是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 (3)电气设备是否为国家颁布的淘汰产品。 (4)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 (5)电器火花引燃源。 (6)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场所、设备、设施、物料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可知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噪声、高温等。 1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1车辆伤害 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1.1.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机动车的照明灯、倒车灯和转向灯存在缺陷; (2)机动车在厂区内超速行驶; (3)机动车通过道口违章; (4)多辆汽车同时装卸,纵向、横向间距太小,或车辆与建筑物的距离太窄; (5)机动车装载大型、超长、超高、超宽、超重设备时,未遵守有关规定; (6)机动车辆客货混载; (7)机动车行驶中,有人站在车脚踏板或车帮上; (8)机动车停放在坡度较大的地段; (9)检修机动车辆底部,千斤顶支撑、木桩垫未同时使用; (10)酒后或疲劳驾驶; (11)道路(包括调车场)不符合规定要求; (12)厂内道路的交通标志、标识缺陷。 1.1.2 存在的地点或部位 车辆伤害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场内机动车运输过程中。运输原料的车辆及厂内叉车在装运现场,作业人员可能受到车辆的碰撞,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 1.1.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车辆伤害是企业厂内车辆在行驶、装卸等作业过程

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造成的伤害; (2)使用各种机动车辆,发生车辆伤害的因素较多,如果管理不善,将导致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 (3)车辆伤害一类危险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机动车辆本身的缺陷,也就是车况不好;二是道路(调车场、作业场地)状况不好,也就是路况不良;三是作业环境不良,比如夜间作业无照明或照明不好;四是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五是不当载人;六是违反劳动纪律,如酒后驾驶。 1.2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或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但不包括车辆、起重设备引起的伤害。 1.2.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跨越机械的部分,未设过桥或走台,行走路面不防滑; (2)作业场所光线不足; (3)各种设备的传动部分防护装置不合格或无防护装置; (4)设备在运转中发生故障,不停机检修设备或清理杂物,未执行停电挂牌制度和设专人监护; (5)人员跨越运行的设备、输送带、钢丝绳和链条。 (6)操作人员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长发不盘在帽内,穿裙子、高跟鞋、短裤、拖鞋、围巾或赤脚在现场作业; (7)设备安装检修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1.2.2 存在的地点或部位 切割机、刨床等设备和安装检修等作业过程,其存在的地点即作业地点,其部位主要是以上作业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运转部位。 1.3.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机械伤害是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 (2)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发生机械伤害的概率较高; (3)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四个方面,一是机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1)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1)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6类。 1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05 设备、设施缺陷 10505 强度不够 10510 刚度不够 10515 稳定性差指抗倾覆、抗位移能力不够。包括重心过高、 底座不稳定、支承不正确等。 10520 密封不良指密封件、密封介质、设备辅件、加工精度、 装配工艺等缺陷以及磨损、变形、气蚀等造成 的密封不良。 10525 应力集中 10530 外形缺陷指设备、设施表面的尖角利棱和不应有的凹凸 部分等。 10535 外露运动件指人员易触及的运动件。 10599 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110 防护缺陷 11005 无防护 11010 防护装置、设施缺陷指防护装置、设施本身安全性、可靠性差,包 第1页共5页

括防护装置、设施、防护用品损坏、失效、失 灵等。 11015 防护不当指防护装置、设施和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使用不当。不包括防护距离不够。 11020 支撑不当包括矿井、建筑施工支护不符合要求。 11025 防护距离不够指设备布置,机械、电气、防火、防爆等安全距离不够和卫生防护距离不够等。 11099 其他防护缺陷 续表 代码危险和有害因素说明 10540 操纵器缺陷指结构、尺寸、形状、位置、操纵力不合理及操纵器失灵、损坏等。 10545 制动器缺陷指结构不合理,装置损坏、失灵等。 10550 控制器缺陷 11520 静电 11525 电火花 11599 其他电危害 120 噪声 12005 机械性噪声声 12010 电磁性噪声 第2页共5页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危害辨识是确认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因此,危害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因素的辨识和分析,必须对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以按照导致事故的职业病的原因进行分类,或按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等。如根据(GB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三类。 1.物理性危险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等一切物理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物质等一切化学性危险因素。 3.生物性危险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等一切生物性危险因素。 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可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价的危险因素。危险评价的范围、复杂程度,同辨识的危险的数量和类型及需要了解的问题的深度成正比。 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包括经验分析法、分析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 以及应用危害评价方法等。. 1.经验分析法 包括对照分析法和类比方法。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对此,可采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作业条件的经验,以及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的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2.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 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害辨识的基础。危害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有:毒性、生物退化性、气味阈值、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性、燃烧及爆炸特性等。初始危害辨识可通过简单比较材料性质来进行,如对火灾,只要辨识出易燃和可燃材料,就可将它们分类为各类火灾危害进行进一步的评价。生产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加剧,例如,水就其性质来说没有爆炸危险,然而,如果生产工艺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了沸点,则存在蒸汽爆炸的危险。此外,分析生产条件也可使有些危险材料免于进一步分分和评价,例如,某材料的闪点高于400℃,而生产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这就可以排除材料引发重大火灾的可能性。在危险辨识时既要考虑正常生产过程,也要考虑生产不正常的情况,既要考虑现时的情况,还要考虑过去和将来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情况。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1周边环境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2.11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夏季温度较高,增加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易引发人员中毒、中暑事故。 2.本项目靠近长江,存在洪涝的危险。 3.该项目位于地震带,多发生地震危害,对厂区造成有一定影响。 4.本项目的原料及成品中大多数对环境有影响,如果物料发生小量渗漏,长期积累有可能造成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 2.12周边环境危险因素辨识 2.1.厂区北面为荣丰河,如果防护不当,可能造成淹溺危害。 3.2.厂区东面为重庆斯特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扩散过来,可能引发中毒的危害。 2.2厂区平面布置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企业由甲级设计单位重庆设计院有限公司按相关规范进行设计,企业在建设过程按图施工,各装置之间的间距符合《石油化工设计防火规范》及《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各装置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但由于本项目涉及到多种有毒有害物料,生产过程涉及聚合反应,液体物料大部通过汽车输送,因此存在如下危险。 1、本项目邻苯二甲酸酐、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乙酸乙酯、聚氨酯固化聚氨酯粘合剂在储存、装卸、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泄漏,扩散至其它作业场所对这些场所的人员及设施造成伤害。 2、本项目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毒性物质,且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剧毒品储罐如发生泄漏,形成的有毒易燃气团,扩

散至其它作业场所,可引起人员中毒及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3、本项目有多种物料由管道输送,如发生事故有可能通过管道扩散。 2.3场内运输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4主要建、构筑物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5生产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聚酯多元醇生产过程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 (1)聚氨酯粘合剂甲、乙组分生产包括计量、混合、加热升温、搅拌、检验、稀释等环节,原料MDI、TDI都具有毒性,特别是TDI为剧毒品,若发生泄漏,会发生中毒事故。 (2)在在转运、加料过程中操作不慎,可能造成人员中毒;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讲座 一、基本定义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索。 危险有害因素可拆分为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索。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大类。 危险源: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装置.、设备、设施和场所,就称做危险源。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直接原因 1、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和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客观存在的有害物质或超过临界值的能量。 有害物质是指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或者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物质。比如,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和窒息性气体等都是有害物质。 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能量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临界值),都是危险有害因素。比如,导致火灾、爆炸发生的化学物质、运动物体等都属于能量的范畴。 2、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先决条件,有害物质和能量不存在就没有事故。但存在有害物质和能量,并不一定就发生事故。因为,通常见到的有害物质和能量,一般都有防护措施,事故是被屏蔽的。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防护或屏蔽措施,有着强大的天敌,这就是: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防护或屏蔽措施与人、机、环境和管理缺陷进行斗争,前者胜,

则有害物质和能量继续被屏蔽,仍处于安全状态;后者胜,则有害物质和能量失去控制,有害物质和能量释放出来危及人员和财产安全,处置不力将产生损失,出现事故。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索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环境的因素包括: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环境因素将室内、室外、地上、地下、水上、水下等作业(施工)环境都包含在内。比如,作业场所狭窄、屋基沉降、采光不良、气温湿度、自然灾害、风量不足、缺氧、有害气体超限、建筑物结构不良、地下火、地下水、冲击地压等。 4、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从职业安全健康的组织机构、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投人、职业健康管理等方面考虑。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健康投人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安全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它是预防故障和人员失误发生的有效乎段。因此,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危害分类 除了以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之外,还可以利用事故分类和职业危害分类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分类标准

危险因素分类标准 企业危险因素辨识可参照下列标准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辨识 1 物的不安全状态 1.1 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 a) 设计不良 ——强度不够; ——稳定性不好; ——密封不良; ——应力集中; ——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 ——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 ——构成的材料不合适; ——其他。 b) 防护不良 ——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

——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 ——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 ——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 ——其他。 c) 维修不良 ——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 ——出故障未处理; ——平时维护不善; ——其他。 1.2 物料 a) 物理性 ——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粉尘与气溶胶; ——运动物。 b) 化学性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 c) 生物性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 1.3 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1.4 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1.5 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

——电离辐射(X射线、γ离子、β离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此外线等)。 2 人的不安全行为 2.1 不按规定的方法 ——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 ——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 ——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 ——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 ——机械运转超速; ——送料或加料过快; ——机动车超速; ——机动车违章驾驶; ——其他。 2.2 不采取安全措施 ——不防止意外风险; ——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 ——没有信号就开车;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 自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自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雷击、暴雨、地质、高气温和严寒等不良气象条件。 1.1 地震 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强烈的地震可能造成建筑物和设备装置的破坏,同时使生产系统中的CO、H2、N2、H2S、甲醇等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进而引发燃烧爆炸、中毒、窒息等灾害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 1.2 雷击 厂内有许多充满易燃易爆介质的大型贮罐、塔、反应器、换热器、高空排气管和金属管道、电力设施、设备等,有可能遭受雷电侵袭破坏,甚至引起火灾爆炸,伤害人员。 1.3 暴雨 该地区夏季多雨,年平均降水量824.4mm。最大日降水量207mm,存放危险品的建筑物和设备,因局部排水不畅,有可能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泄漏、污染环境。 1.4 地质 该地区处淮河冲积平原,黄土覆盖层较厚,建筑物、设备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坚实程度,如果地质基础不坚固,可能造成建筑物、设备基础下陷,导致设备事故,造成危险物质泄漏,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发生。 1.5 高气温及严寒 该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极端最高温度41.5℃,因此在夏季和烈日暴晒下,一些露天储存的贮罐内的甲醇等易燃易爆有害物质极易挥发泄漏,生产人员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易出现操作失误。 该地区极端最低温度-23.4℃,最大冻土深度为19cm。在严寒条件下,某些备用或停用的输水管道及水冷换热设备内的积水可能会因结冰胀破管道和设备,低气温也会造成人员冻伤。 2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特性 合成甲醇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给安全和健康带来危险危害的主要物质分布如下:煤气化、甲醇生产装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硫化氢气体、甲醇、硫等; 空分装置:氧气(液)、氮气(液) 冷冻装置:丙烯 火炬系统辅助燃料系统:液化气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知识点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知识点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与代码,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一、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1、人的因素 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2个方面(中类)。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6个方面(小类)。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4个方面(小类)。 2、物的因素 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

害因素等3个方面(中类)。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运动物伤害,明火,高温物体,低温物体,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其它物理危险有害因素等14个方面(小类)。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10个方面(小类)。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5个方面(小类)。 3、环境因素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室内作业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4个方面(中类)。 (1)室内作业环境不良 包括:室内地面湿滑,室内作业场所狭窄,室内作业场所杂乱,室内地面不平,室内楼梯缺陷,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房屋基础下沉,室内安全通道缺陷,房屋安全出口缺陷,采光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不良,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室内给、排水不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3861-200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3 术语和定义 3.1 生产过程 production process 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3.2 危险和有害因素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3.3 人的因素hominine factors 与生产各环节有关的,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4 物的因素material factors 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5 环境因素environment factors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6 管理因素management factors 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4 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 本标准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进行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本标准的代码为层次码,用6位数字表示,共分四层,第一、二层分别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中类;第三、四层分别用二位数字表示小类、细类。代码结构见图1。 ××××××代码 第四层细类 第三层小类 第二层中类 第一层大类 图1代码结构 5 分类与代码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实例)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根据给出的条件,以2个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标准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一)独立生产单元 (二)辅助单元 (三)设施设备装置 (四)作业场所――――――――――――――――――――――――――――――――――――――― 1. 某企业主要建筑物有冲压车间、装焊车间、涂装车间、板金车间、装配车间、外协配套库、半成品库和办公楼。 冲压车间设有三条冲压生产线。库房和车间使用6台5吨单梁桥式起重机吊装原材料,装配生产线上设置多台地面操作式单梁电动葫芦和多台小吨位的平衡式起重机,在汽车板材冲压线上设置4台大吨位桥式起重机。 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的涂装工艺,涂装运输采用自动化运输方式。漆前表面处理和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层涂层和面漆涂装采用地面运输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喷漆室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通风方式。喷漆室外附设有调漆室。 装车总装配采用强制流水线装配线。 车身装焊线焊机采用悬挂点焊机、固定焊机、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机等。车身装焊工艺主要设备包括各类焊机、夹具、检具、产生总成调整线和输送设备。 车架装焊采用胎具集中装配原则,组合件和小型部件预先装焊好与其它零件一起进入总装胎具焊接线。焊接方法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装焊设备主要包括焊机、总成焊接胎具、部件焊接胎具、小件焊接胎具以及输送系统设备等。 装焊车间通风系统良好。 该企业采用无轨运输,全厂原材料、配套件、成品和燃料等的运输采用汽车运输,厂内半成品运输以叉车为主。全厂现有小客车8辆,货车16辆,叉车15辆。厂区道路采用环形布局,主干道宽8米,转弯半径大于9米。次干道宽5米,转弯半径大于6米。厂区内主要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种植有草坪、灌木、松树和杨树。 该企业主要公用和辅助设施有变配电站、锅炉房和空压站。变配电站电压等级为35KV,内设5台变压器,总安装容量3900KV A。厂区高、低压供电系统均采用电缆放射式直埋或电缆沟敷设,厂区道路设路灯照明。锅炉房内设3台4t/h燃煤锅炉,为厂区生产和生活提供蒸汽。空压站安装有4台供气量为20m3/min的空气压缩机,为全厂提供压缩空气。 针对该厂情况,按照合适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标准,辨识出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引发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指出所辨识的危险因素存在于那些设备、设施或场所。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