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推荐精选】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板块一 专题突破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三讲 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学案

【推荐精选】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板块一 专题突破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三讲 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学案

【推荐精选】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板块一 专题突破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三讲 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学案
【推荐精选】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板块一 专题突破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三讲 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学案

第三讲 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答案] (1)x =v 0t 、y =

2gt 2

、v x =v 0、v y =gt

(2)合力与速度不共线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4)线速度v =ΔL Δt 、角速度ω=ΔθΔt 、周期T =2πω、频率f =1T

、向心加速度a =ω2

r

=v 2r 、向心力F =m ω2

r =m v 2r

考向一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归纳提炼]

解决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一般思路

1.明确合运动或分运动的运动性质.

2.确定合运动是在哪两个方向上的合成或分解.

3.找出各个方向上已知的物理量(速度、位移、加速度等). 4.运用力与速度的关系或矢量的运算法则进行分析求解.

(2017·河北六校联考)如图所示,AB 杆以恒定角速度ω绕A 点在

竖直平面内顺时针转动,并带动套在固定水平杆OC 上的小环M 运动,AO 间距离为h .运动开始时AB 杆在竖直位置,则经过时间t (小环仍套在AB 和OC 杆上),OM 杆水平,此时小环M 的速度大小为( )

A.

ωh cos 2

ωt B.ωh

cos ωt

C .ωh

D .ωh tan ωt

[解析] 经过时间t ,∠OAB =ωt ,则AM 的长度为h

cos ωt

,则AB 杆上与小环M 的接触

点绕A 点的线速度v =h ω

cos ωt ,将小环M 的速度沿AB 杆方向和垂直于AB 杆方向分解,垂直

于AB 杆方向的分速度等于速度v ,则小环M 的速度v ′=v cos ωt =ωh

cos 2ωt

,故A 正确.

[答案] A

(1)常见关联速度分解模型及方法

(2)速度投影定理:两个物体在不可伸长的绳(或杆)的连接下沿不同方向运动,则两物体沿绳(或杆)方向的分速度相等.

[熟练强化]

1.(2017·衡水中学月考)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用轻绳经过滑轮连接,物体A 、

B 的速度向下,大小均为v ,则物体

C 的速度大小为( )

A .2v cos θ

B .v cos θ C.2v

cos θ

D.v

cos θ

[解析] 将物体C 的速度分解,沿左边绳子方向速度大小等于物体A 的速度大小,而沿右边绳子方向的速度大小等于物体B 的速度大小,且绳子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相等,根据平

行四边形定则,则有v C =

v

cos θ

,故选项D 正确.

[答案] D

2.(2017·山西大学附中期末)如图所示,悬线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 点,另一端穿过一张CD 光盘的中央小孔后拴着一个橡胶球,橡胶球静止时,竖直悬线刚好挨着水平桌面的边缘.现将CD 光盘按在桌面上,并沿桌面边缘以速度v 匀速移动,移动过程中,CD 光盘中央小孔始终紧挨桌面边缘,当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小球移动的速度大小为( )

A .v 1+sin 2

θ B .v sin θ C .v tan θ D.

v

tan θ

[解析] 小球在水平方向以速度v 匀速移动,在竖直方向向上运动的速度等于悬线的下半部分收缩的速度.易知悬线收缩的速度为v 线=v sin θ,故小球运动的速度为v 1+sin 2

θ,A 正确.

[答案] A

考向二 平抛运动和类平抛运动

[归纳提炼]

研究平抛运动的常用方法 1.分解速度

设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 0,在空中运动时间为t ,则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为:v x

=v 0,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 y =gt ,合速度为:v =v 2

x +v 2

y ,合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θ满足tan θ=v y

v x

.

2.分解位移

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为:x =v 0t ,在竖直方向的位移为:y =12gt 2

,相对抛出点的

位移(合位移)为:s =x 2

+y 2

,合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φ满足tan φ=y x

.

3.分解加速度

对于有些问题,过抛出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把重力加速度g 正交分解为g x 、g y ,把初速度v 0正交分解为v x 、v y ,然后分别在x 、y 方向列方程求解,可以避繁就简,化难为易.

如图所示,A 、B 两质点从同一点O 分别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 0沿x

轴正方向抛出,A 在竖直平面内运动,落地点为P 1,B 沿光滑斜面(已知斜面倾角为θ)运动,落地点为P 2,P 1和P 2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

B 两质点的运动时间相同 B .A 、B 两质点在x 轴方向上的位移相同

C .A 、B 两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同

D .A 、B 两质点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同

[思路点拨] (1)B 质点做类平抛运动,加速度大小不是g . (2)落地速度应为水平速度与竖直速度的合成.

[解析] 对A 、B 两质点的运动进行分解,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 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 1=g ,B 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 2=g sin θ,选项C 错误;设O 点与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为h ,A 质点的运动时间为t 1,B 质点的运动时间为t 2,则由h =12gt 21

可得t 1=

2h

g ;由h sin θ=12g sin θ·t 2

2可得t 2=1sin θ

2h

g

,故t 1

质点在x 轴方向上的位移为x 1,B 质点在x 轴方向上的位移为x 2,则有x 1=v 0t 1,x 2=v 0t 2,因t 1

0+

a 1t 1

2

,v B =v 20+a 2t 2

2

,代入数据可解得v A =v 2

0+2gh ,v B

=v 2

0+2gh ,所以v A =v B ,故选项D 正确.

[答案] D

类平抛运动是平抛运动的变形形式,同样具有合外力恒定且合外力垂直于初速度的特征.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仍然是平抛运动的解题思路,即将物体的运动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初速度方向上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然后运用相关物理规律进行处理.类平抛运动模型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问题中最为常见.

[熟练强化]

迁移一 平抛运动与斜面组合

1.(2017·广东华南三校联考)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相同斜面紧靠在一起,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它们的竖直边长都是底边长的一半,现有三个小球从左边斜面的顶点以不同的初速度向右平抛,最后落在斜面上,其落点分别是a 、b 、c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三小球比较,落在a 点的小球飞行时间最短

B .图中三小球比较,落在c 点的小球飞行过程速度变化最大

C .图中三小球比较,落在c 点的小球飞行过程速度变化最快

D .无论小球抛出时初速度多大,落到两个斜面上的瞬时速度都不可能与斜面垂直 [解析] 图中三个小球均做平抛运动,可以看出a 、b 和c 三个小球下落的高度关系为

h a >h b >h c ,由t =

2h

g

,得t a >t b >t c ,又Δv =gt ,则知Δv a >Δv b >Δv c ,A 、B 项错误.速度

变化快慢由加速度决定,因为a a =a b =a c =g ,则知三个小球飞行过程中速度变化快慢相同,C 项错误.由题给条件可以确定小球落在左边斜面上的瞬时速度不可能垂直于左边斜面,而对右边斜面可假设小球初速度为v 0时,其落到斜面上的瞬时速度v 与斜面垂直,将v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则v x =v 0,v y =gt ,且需满足v x v y =v 0gt

=tan θ(θ为右侧斜面倾角),

由几何关系可知tan θ=12,则v 0=12gt ,而竖直位移y =12gt 2,水平位移x =v 0t =12gt 2

,可以

看出x =y ,而由题图可知这一关系不可能存在,则假设不能成立,D 项正确.

[答案] D

迁移二 平抛运动与圆面组合

2.(2017·河北六校联考)如图所示,AB 为竖直放置的半圆环ACB 的水平直径,O 为半圆环圆心,C 为环上的最低点,环半径为R ,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分别从A 点和B 点以初速度v 1和v 2水平相向抛出,初速度为v 1的小球落到a 点所用时间为t 1,初速度为v 2的小球落到B 点所用时间为t 2,a 点高度大于b 点高度,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两小球的初速度一定有v 1

B .两小球落到圆环上所用的时间满足t 1>t 2

C .不论v 1和v 2满足什么关系,两小球都不会垂直打在圆环上

D .若两小球同时水平抛出,不论v 1和v 2满足什么关系,两小球都能在空中相遇 [解析] 两小球平抛,由图可知落在a 点的小球的水平位移大于落在b 点的小球的水平位移,落在a 点的小球的竖直位移小于落在b 点的小球的竖直位移,由x =vt ,h =12

gt 2

,得

t 1v 2,选项A 、B 错误;从抛出点开始,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必过水平位移的

中点,由此可知落在a 、b 点的小球的速度反向延长线不会过圆心,选项C 正确;若速度过小,初速度为v 1的小球落到C 点左侧,初速度为v 2的小球落到C 点右侧,两球一定不会相遇,选项D 错误.

[答案] C

迁移三 平抛运动与竖直面组合

3.如图所示为一同学制作的研究平抛运动的装置,其中水平台AO 长s =0.70 m ,长方体薄壁槽紧贴O 点竖直放置,槽宽d =0.10 m ,高h =1.25 m ,现有一弹性小球从平台上A 点水平射出,已知小球与平台间的阻力为其重力的0.1倍,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

.

(1)若小球不碰槽壁且恰好落到槽底上的P 点,求小球在平台上运动的时间; (2)若小球碰壁后能立即原速率反弹,为使小球能击中O 点正下方槽壁上的B 点,B 点和O 点的距离h B =0.8 m ,求小球从O 点出射速度的所有可能值.

[解析] (1)小球恰好落到P 点,设小球在O 点抛出时的速度为v 0,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1,则有水平方向:d =v 0t 1

竖直方向:h =12gt 2

1

解得v 0=0.2 m/s

设小球在平台上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 ,则0.1mg =ma 解得a =1 m/s 2

设小球在A 点出射时的速度为v A ,在平台上运动的时间为t 2,则从A 到O ,由运动学公式得v 2

A -v 2

0=2as ,v A -v 0=at 2

解得t 2=1 s.

(2)水平方向:2nd =v 0t (n =1,2,3…) 竖直方向:h B =12

gt 2

解得v 0=0.5n m/s(n =1,2,3…).

[答案] (1)1 s (2)0.5n m/s(n =1,2,3…)

考向三 圆周运动

[归纳提炼]

1.解决圆周运动力学问题的关键

(1)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向心力的来源,确定圆心以及半径.

(2)列出正确的动力学方程F =m v 2r =mr ω2

=m ωv =mr 4π2

T 2.结合v =ωr 、T =2πω=2πr v

基本公式进行求解.

2.抓住“两类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1)模型1——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由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

(2)模型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绳球模型和杆球模型),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速度常利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来建立联系,然后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动力学分析求解.

(多选)如图甲所示,轻杆一端与质量为1 kg 、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相

连,另一端可绕光滑固定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经最高点开始计时,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小球的水平分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A 、B 、C 三点分别是图线与纵轴、横轴的交点、图线上第一周期内的最低点,该三点的纵坐标分别是1、0、-5.g 取10 m/s 2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轻杆的长度为0.5 m

B .小球经最高点时,杆对它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C .B 点对应时刻小球的速度为3 m/s

D .曲线AB 段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为0.6 m [思路路线]

[解析] 由题可知,A 、B 、C 三点分别对应圆周运动的最高点、最右边的点和最低点.设杆的长度为L ,小球从A 到C 机械能守恒,有12mv 2A +2mgL =12mv 2C ,所以L =v 2

C -v 2

A 4g =-2

-12

40

m =0.6 m ,选项A 错误;若小球在A 点恰好对杆的作用力为0,则m v 20

L

=mg ,临界速度v 0=gL

=6.0 m/s>v A =1 m/s.由于小球在A 点的速度小于临界速度,所以小球在最高点时受杆竖直向上的支持力,选项B 正确;小球从A 点到B 点有12mv 2A +mgL =12mv 2B ,得v B =v 2

A +2gL =13

m/s ,选项C 错误;由于y 轴表示的是小球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所以曲线AB 段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小球从A 点到B 点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大小等于杆的长度,即0.6 m ,选项D 正确.

[答案] BD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思路

(1)定模型:首先判断是轻绳模型、轻杆模型还是外轨模型;

(2)过最高点的条件:轻绳模型中物体在最高点的速度v ≥gR ,轻杆模型中物体在最高点的速度v ≥0,外轨模型中物体在最高点的速度v ≤gR ;

(3)研究状态:通常情况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只涉及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运动情况; (4)受力分析:对物体在最高点或最低点时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F 合=F 向;

(5)过程分析:应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将初、末两个状态联系起来列出方程. [熟练强化]

迁移一 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1.(多选)(2017·河北六校联考)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着用细线相连的质量均为m 的两个物体A 和B ,它们分别位于圆心两侧、与圆心距离分别为

R A =r ,R B =2r ,两物体与圆盘间的动摩擦因数μ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

圆盘转速加快到两物体刚好未发生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细线张力大小为3μmg

B .此时圆盘的角速度为

2μg

r

C .此时A 所受摩擦力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外

D .此时烧断细线,A 仍相对圆盘静止,B 将做离心运动

[解析] 由题意可知,两物体刚好未发生滑动时,A 受背离圆心的静摩擦力,B 受指向圆心的静摩擦力,其大小均为μmg .设此时细线的张力为T ,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ω,由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A 有:T -μmg =m ω2

r ,对物体B 有:T +μmg =m ω2

·2r ,两式联立可解得T =3μmg ,ω=

2μg

r

,选项A 、B 、C 正确;烧断细线时,A 所需向心力大小为F =m ω2r

=2μmg >f m ,所以物体A 将相对圆盘发生滑动,选项D 错误.

[答案] ABC

迁移二 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杆模型”

2.(2017·河北保定一模)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细圆管(管径可忽略)内壁光滑,竖直放置,一质量为m 直径略小于管径的小球可在管内自由滑动,测得小球在管顶部时与管壁的作用力大小为mg ,g 为当地重力加速度,则( )

A .小球在管顶部时速度大小为2gR

B .小球运动到管底部时速度大小可能为2gR

C .小球运动到管底部时对管壁的压力可能为5mg

D .小球运动到管底部时对管壁的压力为7mg

[解析] 小球在管顶部时可能与外壁有作用力,也可能与内壁有作用力.如果小球与外

壁有作用力,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2mg =m v 2

R

,可得v =2gR ,其由管顶部运动到管底部的

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有12mv 21=2mgR +12

mv 2

,可以解出v 1=6gR ,小球在底部时,由牛顿第二

定律有F N1-mg =m v 21

R

,解得F N1=7mg .如果小球与内

壁有作用力,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在最高点小球速度为零,其由管顶部运动到管底部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有12

mv 2

2=2mgR ,解得v 2=4gR ,小球在底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N2-mg =m v 22

R

,解得F N2=5mg .C 对,A 、B 、D 错.

[答案] C

迁移三 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绳模型”

3.(2017·广东汕头二模)如图甲,小球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绕固定点O 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此时绳子的拉力大小为T ,拉力T 与速度v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图象中的数据a 和b 包括重力加速度g 都为已知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数据a 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B .数据b 与圆周轨道半径有关

C .比值b a

只与小球的质量有关,与圆周轨道半径无关 D .利用数据a 、b 和g 能够求出小球的质量和圆周轨道半径

[解析] 在最高点对小球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T +mg =m v 2

R ,可得图线的函数表

达式为T =m v 2R -mg ,图乙中横轴截距为a ,则有0=m a R -mg ,得g =a

R

,则a =gR ;图线过点

(2a ,b ),则b =m 2a R -mg ,可得b =mg ,则b a =m R ,A 、B 、C 错.由b =mg 得m =b

g

,由a =gR

得R =a g

,则D 正确.

[答案] D

高考答题规范——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的组合

[考点归纳]

处理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组合问题应做好以下两个分析

1.临界点分析:对于物体在临界点相关的多个物理量,需要区分哪些物理量能够突变,哪些物理量不能突变,而不能突变的物理量(一般指线速度)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运动过程分析:对于物体参与的多个运动过程,要仔细分析每个运动过程做何种运动.若为圆周运动,应明确是水平面的匀速圆周运动,还是竖直平面的变速圆周运动,机械能是否守恒;若为抛体运动,应明确是平抛运动,还是类平抛运动,垂直于初速度方向的力是哪个力.

[典题示例]

(20分)(2016·全国卷Ⅱ)轻质弹簧原长为2l ,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 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 .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端与物块P 接触但不连接.AB 是长度为5l 的水平轨道,B 端与半径为l 的光滑半圆轨道BCD 相切,半圆的直径BD 竖直,如图所示.物块P 与A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用外力推动物块P ,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 ,然后放开,P 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1)若P 的质量为m ,求P 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AB 上的位置与B 点之间的距离;

(2)若P 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 的质量的取值范围.

[审题指导]

第一步 读题干—提信息

?

????弹簧竖直放置与水平放置压缩量一样?E p 相同 由压缩量最大到B 点过程能量守恒

?

???

??v B

由B 点到D 点过程机械能守恒

?

?????v D

D 点抛出至落地,是平抛运动?落回到AB 上的位置与B 点之间的距离.

?

???

?

能滑上圆轨道?到达B 点

时速度不能小于零,仍能 沿轨道滑回?P 在圆轨道

上上升高度不超过C 点位置?P 的质量取值范围.

[满分答案] (1)依题意,当弹簧竖直放置,长度被压缩至l 时,质量为5m 的物体的动能为零,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弹簧长度为l 时的弹性势能E p =5mgl ①(1分)

设P 的质量为M ,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B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E p =1

2

Mv 2B +μMg ·4l ②(2分)

联立①②式,取M =m 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 B =6gl ③(2分)

若P 能沿圆轨道运动到D 点,其到达D 点时的向心力不能小于重力,即P 此时的速度大

小v 应满足mv 2

l

-mg ≥0④(1分)

设P 滑到D 点时的速度为v D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 2B =12mv 2

D +mg ·2l ⑤(2分) 联立③⑤式得v D =2gl ⑥(2分)

v D 满足④式要求,故P 能运动到D 点,并从D 点以速度v D 水平射出.设P 落回到轨道AB 所需的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得2l =1

2

gt 2⑦(1分)

P 落回到AB 上的位置与B 点之间的距离为s =v D t ⑧(1分)

联立⑥⑦⑧式得s =22l ⑨(2分)

(2)为使P 能滑上圆轨道,它到达B 点时的速度不能小于零.由①②式可知5mgl >μMg ·4l ⑩(2分)

要使P 仍能沿圆轨道滑回,P 在圆轨道上的上升高度不能超过半圆轨道的中点C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

Mv 2

B ≤Mgl ?(2分)

联立①②⑩?式得53m ≤M <5

2m ?(2分)

[答案] (1)6gl 22l (2)53m ≤M <5

2

m

必要的文字说明的目的是说明物理过程和答题依据,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

说明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尤其是要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求解的题目,一

定要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和转化问题

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过程的示意图. 说明所设字母的物理意义. 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面

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

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及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 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有时需要讨论分析

[满分体验]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的右端与竖直面内的用光滑钢管弯成的“9”形固定轨道相接,钢管内径很小.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 0=6 m/s ,将质量m =1 kg 的可看作质点的滑块无初速地放到传送带A 端,传送带长度为L =12 m ,“9”字全高H =0.8 m ,“9”字CDE 部分圆弧半径为R =0.2 m 的3

4圆弧,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取重

力加速度g =10 m/s 2

.

(1)求滑块从传送带A 端运动到B 端所需要的时间; (2)求滑块滑到轨道最高点D 时对轨道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滑块从“9”形轨道F 点水平抛出后,恰好垂直撞在倾角θ=45°的斜面上的P 点,求P 、F 两点间的竖直高度h .

[解析] (1)滑块在传送带上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ma 解得:a =μg =3 m/s 2

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的时间t 1=v 0

a

=2 s 2 s 内滑块的位移x 1=12

at 2

1=6 m

之后滑块做匀速运动的位移x 2=L -x 1=6 m 所用时间t 2=x 2v 0

=1 s 故t =t 1+t 2=3 s

(2)滑块由B 运动到D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H =12mv 2D -12

mv 2

在D 点:F N +mg =m v 2D

R

解得:F N =90 N ,方向竖直向下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90 N ,方向竖直向上 (3)滑块由B 运动到F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 (H -2R )=12mv 2F -12

mv 2

滑块撞击P 点时,其速度沿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v y =v F

tan θ

竖直方向有:v 2

y =2gh 解得:h =1.4 m.

[答案] (1)3 s (2)90 N 方向竖直向上 (3)1.4 m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专题定位 本专题解决的是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问题.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有:①对各种性质力特点的理解;②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条件的应用.考查的主要物理思想和方法有:①整体法和隔离法;②假设法;③合成法;④正交分解法;⑤矢量三角形法;⑥相似三角形法;⑦等效思想;⑧分解思想. 应考策略 深刻理解各种性质力的特点.熟练掌握分析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各种方法. 1. 弹力 (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F =kx 计算;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 (2)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 摩擦力 (1)大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静摩擦力0

(1)大小:F洛=q v B,此式只适用于B⊥v的情况.当B∥v时F洛=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总不做功.6.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合=0或F x=0,F y=0. (3)常用推论:①若物体受n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 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1.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或隔离法)→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或作讨论. 2.常用的方法 (1)在判断弹力或摩擦力是否存在以及确定方向时常用假设法. (2)求解平衡问题时常用二力平衡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图解 法等. 3.带电体的平衡问题仍然满足平衡条件,只是要注意准确分析场力——电场力、安培力或洛伦兹力. 4.如果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和磁场三者组成的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F洛⊥v. 题型1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例1如图1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P 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m=4 kg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3,三个物块重均为50 N,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 N,整个系统平衡,g=10 m/s2,则以下正确的是() 图1 A.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B.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考点网络化、系统化 通过知识网络结构理解知识内部的联系。因为高考试题近年来突出对物理思想本质、物理模型及知识内部逻辑关系的考察。 例如学习电场这章知识,必须要建立知识网络图,从电场力和电场能这两个角度去理解并掌握。 二、重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够重视错题本的建立,都是在最后关头才想起要去做这件事情,北京新东方一对一的老师都是非常重视同时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三、跳出题海,突出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

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 四、提升解题能力 1、强化选择题的训练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在选择题上的失手将使部分考生在高考中输在起跑线上,因为选择题共48分。所以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盛海清老师老师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会的题目都拿到分数,不错过。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应试能力 2019年北京高考命题将加大落实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通过对解题过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来甄别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物理运动过程、条件、特征,要有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结构功能分析等。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是一般要定性分析可能情景、再定量分析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条件、运动特征。 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选择题满分专练

选择题满分专练(四)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7·石家庄市毕业班一模) 如图所示,实线为不知方向的几条电场线,从电场中M 点以相同速度垂直于电场线方向飞入a 、b 两个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则( ) A .a 一定带正电,b 一定带负电 B .a 的速度将减小,b 的速度将增大 C .两个粒子的动能,一定一个增加一个减少 D .两个粒子的电势能,一定都减少 解析:粒子做曲线运动,所受力的方向指向轨迹的内侧,所以能判断a 、b 一定带异种电荷,但是不清楚哪一个是正电荷,哪一个是负电荷,故A 错误;粒子做曲线运动,所受力的方向指向轨迹的内侧,从图中轨迹变化来看电场力都做正功,动能都增大,速度都增大,故B 、C 错误;电场力都做正功,故电势能都减小,故D 正确. 答案:D 15.(2017·黑龙江省五校高三4月联考)如图甲所示为某实验小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他们将光滑的长木板固定在桌面上,a 、b 两小车放在木板上并在小车上安装好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且在两车相对面上涂上黏性物质.现同时给两车一定的初速度,使a 、b 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运动,发生碰撞后两车粘在一起;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a 、b 两车质量(含发射器)分别为1 kg 和8 k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车碰撞前总动量大于碰撞后总动量 B .碰撞过程中a 车损失的动能是14 9 J C .碰撞后两车的总动能比碰前的总动能小 D .两车碰撞过程为弹性碰撞 解析:设a 、b 两车碰撞前的速度大小为v 1、v 2,碰后的速度大小为v 3,结合题图乙得 v 1=2 m /s ,v 2=1 m /s ,v 3=2 3 m /s ,以向右为正方向,碰前总动量p 1=-m a v 1+m b v 2=6 kg ·m /s , 碰后总动量p 2=(m a +m b )v 3=6 kg ·m /s ,则两车碰撞前总动量等于碰撞后总动量,A 错误; 碰撞前a 车动能为E k =2 J ,碰撞后a 车动能为E′k =2 9 J ,所以碰撞过程中a 车损失的动能 是16 9 J ,B 错误;碰前a 、b 两车的总动能为6 J ,碰后a 、b 两车的总动能为2 J ,C 正确;两车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发生的是完全非弹性碰撞,D 错误. 答案:C 16.某行星的同步卫星下方的行星表面上有一观察者,行星的自转周期为T ,他用天文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天体运动专题练习(含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天体运动专题练习(含答 案) 天体是天生之体或者天然之体的意思,表示未加任何掩盖。查字典物理网整理了天体运动专题练习,请考生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4武威模拟)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神舟十号航天员首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太空授课和天地互动交流等科 普教育活动,这是一大亮点.神舟十号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指令长聂海胜做了一个太空打坐,是因为他不受力 B.悬浮在轨道舱内的水呈现圆球形 C.航天员在轨道舱内能利用弹簧拉力器进行体能锻炼 D.盛满水的敞口瓶,底部开一小孔,水不会喷出 【解析】在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万有引

力充当向心力,飞船及航天员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聂海胜做太空打坐时同样受万有引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A错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的液体将以圆球形状态存在,所以B正确;完全失重状态下并不影响弹簧的弹力规律,所以拉力器可以用来锻炼体能,所以C正确;因为敞口瓶中的水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即水对瓶底部没有压强,所以水不会喷出,故D正确. 【答案】 A 2.为研究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需要知道太阳的质量,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太阳与地球中心间距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T.则太阳的质量为() A.B. C. D. 【解析】地球表面质量为m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即G=mg,对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有G=m.解得M=,D正确.

【答案】 D 3.(2015温州质检)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命名的神舟星和杨利伟星的轨道均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已知神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74109 m,杨利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45109 m.假设两行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星相比较() A.神舟星的轨道半径大 B.神舟星的加速度大 C.杨利伟星的公转周期小 D.杨利伟星的公转角速度大 【解析】由万有引力定律有:G=m=ma=m()2r=m2r,得运行速度v=,加速度a=G,公转周期T=2,公转角速度=,由题设知神舟星的运行速度比杨利伟星的运行速度大,神舟星的轨道半径比杨利伟星的轨道半径小,则神舟星的加速度比杨利伟星的加速度大,神舟星的公转周期比杨利伟星的公转周期小,神舟星的公转角速度比杨利伟星的公转角速度大,故选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 命题题型变化和趋势 1.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趋势。新课改要求应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因此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然成为高考考查的一大趋势。 2.主干部分的基本知识的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力学、电学的主干知识依然是新课改后高考考查的重点部分,由于新课改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是更加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仍应是今年考查的重中之重。 3.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在物理试题中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考生应在今后的复习中更加重视各部分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轮备考策略和方法 1.依托考纲,回归课本。在后期的复习中考生应回归课本,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尤其是加入很多与生活、生产实际和新科技相联系的知识,学生可以依照考纲的考点,有针对性地回归课本,一一对照,对于考纲上的考点,全面复习,做到各个击破。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太注意

的边缘知识,必须认真阅读课本,做到心中有数。 2.利用针对性的专项练习,突破重点知识,清除知识死角。 高中物理中有一些普遍的重点知识,例如必考部分功能关系、 电学实验中仪器的选择、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选 考部分的碰撞问题、理想气体状态的变化等。同时也有一些 同学们各自的重点知识,就是那些同学们在历次练习过程中、 模拟考试中“丢分”比较集中的知识点。对这些重点知识, 我们要进行定点清除。如果觉得哪部分知识中有很大问题, 在每次做题过程中只要碰到就感到十分棘手,应尽快加大投入,定点攻破,不应再留有此类死角。因为物理题直观性很强,如果在考试中浏览试卷的时候,发现有极为害怕头疼的 知识或图形,就会影响考试的信心,因此必须现阶段及早清除,做到迎难而上,尽快扫除障碍。考生可以针对自己在综 合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为自己设置专项训练。例如:如 果自己选择题的失分率较高,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20分钟选择题专项训练。如果实验题没把握,可以进行实验题 专项练习等等。通过集中大量的专项练习,可以定向突破, 调整做题心态,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同时。将以往做过的 习题加以整理回顾,尤其是当时做过的错题应做到温故知新, 重点回顾方法。 3.规范解题过程,以提高计算题的得分率。物理计算题在考 试过程中规范性是很重要的。很多同学平时做题不计步骤,

2018年高考物理大二轮总复习:全套试卷(含答案)

专题一力与运动 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 一、明“因”熟“力”,理清一个“网络” 二、两种思维方法,攻克受力分析问题 方法一整体思维法 1.原则:只涉及系统外力不涉及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条件:系统内的物体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 3.优、缺点:整体法解题一般比较简单,但整体法不能求内力方法二隔离思维法 1.原则:分析系统内某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2.优点:系统内物体受到的内力外力均能求 三、确定基本思路,破解平衡问题

高频考点1 物体的受力分析 1.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 (1)整体法;(2)隔离法. 2.物体受力分析的技巧 (1)分析受力的思路: ①先数研究对象有几个接触处,每个接触处最多有两个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 ②假设法是判断弹力、摩擦力是否存在及方向怎样的基本方法; ③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时,要采用整体(隔离)的方法. (2)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确定受力分析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 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 按顺序分析力―→一般先分析场力、已知力,再分析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 ↓ 画受力示意图―→每分析一个力就画出它的示意图,并标出规范的符号 ↓ 检查是否有误―→受力情况应满足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否则就有漏力、多力或错力 1-1. (多选)如图甲、乙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置一滑块M ,在滑块M 上放置一个

质量为m的物块,M和m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 B.图乙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 C.图甲中物块m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图乙中物块m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 解析:对题图甲:设m受到摩擦力,则物块m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而重力、支持力平衡,若受到摩擦力作用,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方向水平,则物体m受力将不平衡,与题中条件矛盾,故假设不成立,A、C错误.对题图乙:设物块m不受摩擦力,由于m匀速下滑,m必受力平衡,若m只受重力、支持力作用,由于支持力与接触面垂直,故重力、支持力不可能平衡,则假设不成立,由受力分析知:m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B、D正确. 答案:BD 1-2. (2017·内蒙古集宁一中一模)如图所示,A和B两物块的接触面是水平的,A与B 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固定粗糙斜面匀速下滑,在下滑过程中B的受力个数为() A.3个B.4个 C.5个D.6个 解析:先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B的竖直向上的支持力,B对A没有摩擦力,否则A不会匀速运动.再对B研究,B受到重力、A对B竖直向下的压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共4个力,B正确. 答案:B 1-3.(2017·南昌三中理综测试)如图所示,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的小球A、B连接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杆与水平面成θ角,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绳与杆的夹角为θ,OB绳沿竖直方向,则正确的说法是() A.小球A可能受到2个力的作用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练习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练习题及答案 1.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且用扭秤装置测出了引力常量 B. 伽利略最先验证了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真空中下落快慢相同 C. 奥斯特为了解释磁体产生的磁场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 贝克勒尔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电子电量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B. 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理想实验法 C. 探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D.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2012 x v t at =+是利用微元法推导出来的 3.下列关于科学家对电磁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安培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B.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总结出安培定则 C.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由纽曼、韦伯在对理论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后总结出的规律 D. 楞次总结出了楞次定律并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4.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德布罗意大胆的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了实物粒子,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的假设. B.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D. 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就是高速氦核流 5.下列关于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 A. 麦克斯韦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B. 安培提出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的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 C. 奥斯特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D. 玻尔提出任何物体都有波动性,宏观物体表现不明显,微观物体则表现很明显 6.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首次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分别是( ) A. 牛顿、卡文迪许 B. 开普勒、卡文迪许 C. 开普勒、伽利略 D. 伽利略、卡文迪许 7.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 高考物理模型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 高考物理模型 方法概述 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 (1)选择题中一般都包含3~4道关于振动与波、原子物理、光学、热学的试题. (2)实验题以考查电路、电学测量为主,两道实验小题中出一道较新颖的设计性实验题的可能性较大. (3)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 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有些问题在高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面专题中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 热点、重点、难点 一、斜面问题 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在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 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 θ. 图9-1甲 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 (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 (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 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见一轮书中的方法概述). 图9-1乙 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9-2所示): 图9-2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物理在绝大多数的省份既是会考科目又是高考科目,在高中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知识板块:以小综合为主,不求大而全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都是以单元,章节为体系。侧重全面弄懂基本概念,透彻理解基本规律,熟练运用基本公式解答个体类物理问题。综合应用程度不太高。实际上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是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因势利导把知识进行适当综合。但要循序渐进,以小综合为主,不求一步到位的大而全。 所谓小综合,就是大家一眼就能审视出一个问题涉及那两个知识点,可能用到那几个物理公式的。譬如: 1.力和物体的运动综合问题(力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问题; 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4.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5.气体性质问题; 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往复运动),曲线运动(类平抛、圆周运动); 7.直流电路分析问题:①动态分析,②故障分析;

8.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①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单根、双根、U形导轨、形导轨、O形导轨;导轨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等各种情景),②闭合线圈穿过有界磁场(线圈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有边界单个磁场,有分界衔接磁场)、(线圈有竖直方向穿过、水平方向穿过等各种情景); 9.物理实验专题复习:①应用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探究性实验; 10.物理信息给予题(新概念、新规律、数据、表格、图像等) 11.联系实际新情景题(文字描述新情景、图字展现新情景、建物理模型,重物理过程分析); 12.常用的几种物理思维方法; 13.物理学习中常用的物理方法。 二、方法板块:以基本方法为主,不哗众取宠 分析研究和解答物理问题,离不开物理思想,这种思想直觉反应是思维方法。平时学习中大家已经接触和应用过多种方法,但仍是比较零乱的。因此,有必要适当地加于归纳总结,能知道一些方法的适用情况,区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其中要以基本方法为主。即必须掌握,熟练应用且平时用得最多的几种方法。 如受力分析法:从中判断研究对象受几个力,是恒力还是变力;过程分析法:能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分析成若干简单的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2滑块—木板模型学案

热点2 滑块—木板模型 [热点跟踪专练] 1.(多选)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 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 A .当F <2μmg 时,A 、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 μg 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 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 μg [解析] 当03μmg 时,A 相对B 向右做加速运动,B 相 对地面也向右加速,选项A 错误,选项C 正确.当F =52 μmg 时,A 与B 共同的加速度a =F -3 2 μmg 3m =13μg ,选项B 正确.F 较大时,取物块B 为研究对象,物块B 的加速度最大为a 2=2μmg -32μmg m =12 μg ,选项D 正确. [答案] BCD 2.(2017·江西模拟)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叠放着质量均为M 的A 、B 两块木板,在木板A 的上方放着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C ,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A 、B 、C 之间以及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若用水平恒力F 向右拉动木板A ,使之从B 、C 之间抽出来,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拉力F 的大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A .F >μ(2m +M )g B .F >μ(m +2M )g C .F >2μmg D .F >2μ(m +M )g [解析] 要使A 能从B 、C 间抽出来,则A 要相对于B 、C 都滑动,所以A 、C 间与A 、B 间都是滑动摩擦力,对A 有a A =F -μmg -μM +m g M ,对C 有a C =μmg m ,B 受到A 对B 的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μ(M +m )g 和地面对B 的摩擦力f ,由于f ≤μ(2M +m )g ,所以A 刚要从B 、C 间抽出时,B 静止不动,即a A >a C 时,A 能从B 、C 间抽出,得F >2μ(M +m )g ,D 对. [答案] D 3.(2017·广州模拟)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2m 和3m 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2m 和3m 的木块间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 0;质 量为m 和2m 的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2 F 0.现用水平拉力F 拉质量为3m 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一起加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为2m 的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 .当F 逐渐增大到F 0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C .在轻绳未被拉断前,当F 逐渐增大时,轻绳上的拉力也随之增大,并且大小总等于F 大小的一半 D .在轻绳被拉断之前,质量为m 和2m 的木块间已经发生相对滑动 [解析] 质量为2m 的木块受到5个力的作用,重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则选项A 错误;对三者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6ma ,对质量为m 和2m 的木块整体,同理有,轻绳拉力T =3ma =F 2,隔离质量为m 的木块,有f =ma =F 6 ,可知在轻绳未被拉断前,当F 逐渐增大时,轻绳上的拉力也随之增大,并且大小总等于F 大小的一半,则选项C 正确;当F 逐渐增大到F 0时,轻绳拉力T =F 0 2,轻绳没有达到最大拉力不会被拉断,则选项B 错误;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doc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对高中毕业生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物理基本能力要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并以这五种基本能力的考查作为普通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高考物理就是通过考察学生的物理知识,间接的考察学生的能力。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考点网络化、系统化 通过知识网络结构理解知识内部的联系。因为高考试题近年来突出对物理思想本质、物理模型及知识内部逻辑关系的考察。 二、重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够重视错题本的建立,都是在最后关头才想起要去做这件事情,老师都应是非常重视同时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三、跳出题海,突出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 四、提升解题能力 1、强化选择题的训练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在选择题上的失手将使部分考生在高考中输在起跑线上,因为选择题共48分。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应试能力 现今高考命题一般都将加大落实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通过对解题过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来甄别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物理运动过程、条件、特征,要有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结构功能分析等。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是一般要定性分析可能情景、再定量分析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条件、运动特征。 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磁场、重力场(复合场)中再次出现,能力不够的学生就会束手无策。 3、提高应试能力 (1) 注重每次考试,参加考试过程很重要,但如何让你的答卷赢得更高的分数,这是很多同学没有思考的问题。学生要换位思考,当学生面对一张答题卷进行“假如我就是阅卷场的评卷人”的换位思考时,站在评卷人的角度审视他或同学的答卷时,他会发现许多过去没有发现过的失分之处,这些失分之处正是将来高考中得分的增长点,这一增长点会给你的高考带来丰厚的收获。 (2)不要跳步,逐步求解。每天进行2到3个计算题的规范化训练。每天做2到3个计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各专题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运动的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一)第1讲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时间/40分钟 基础达标 图K1-1 1.[2018·杭州五校联考]智能手机上装载的众多APP软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K1-1所示为某地图APP软件的一张截图,表示了某次导航的具体路径,其推荐路线中有两个数据:10分钟,5.4公里.关于这两个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 B.10分钟表示的是某个时刻 C.5.4公里表示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 D.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2.[2018·河北唐山统测]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中,速度大小恒定 B.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恒定不变 C.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D.速度变化率很大时,加速度可能很小 3.如图K1-2所示,哈大高铁运营里程为921公里,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某列车到达大连北站时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第5s内的位移是57.5m,第10s内的位移是32.5m,已知10s末列车还未停止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1-2 A.在研究列车从哈尔滨到大连所用时间时不能把列车看成质点 B.921公里是指位移 C.列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25m/s2 D.列车在开始刹车时的速度为80m/s 4.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改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速度变化最大,加速度最大 B.②的速度变化最慢 C.③的速度变化最快 D.④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 5.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先均匀增大,然后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图K1-3 6.如图K1-3所示,一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从A点开始向右运动,经过3s与距离A点6m的竖直墙壁碰撞,碰撞时间很短,可忽略不计,碰后小球按原路以原速率返回.取小球在A点时为计时起点,并且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在7s内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A.2m,6m B.-2m,14m

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模型讲解 斜面模型

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之模型讲解 斜面模型 [模型概述] 斜面模型是中学物理中最常见的模型之一,各级各类考题都会出现,设计的内容有力学、电学等。相关方法有整体与隔离法、极值法、极限法等,是属于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模型之一。 [模型讲解] 一. 利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斜面上的平衡问题 例1. 相距为20cm 的平行金属导轨倾斜放置(见图1),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θ,现在导轨上放一质量为330g 的金属棒ab ,它与导轨间动摩擦系数为50.0=μ,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2T 的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导轨所接电源电动势为15V ,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可按要求进行调节,其他部分电阻不计,取2/10s m g =,为保持金属棒ab 处于静止状态,求: (1)ab 中通入的最大电流强度为多少? (2)ab 中通入的最小电流强度为多少? 解析:导体棒ab 在重力、静摩擦力、弹力、安培力四力作用下平衡,由图2中所示电流方向,可知导体棒所受安培力水平向右。当导体棒所受安培力较大时,导体棒所受静摩擦力沿导轨向下,当导体棒所受安培力较小时,导体棒所受静摩擦力沿导轨向上。 (1)ab 中通入最大电流强度时受力分析如图2,此时最大静摩擦力N f F F μ=沿斜面向下,建立直角坐标系,由ab 平衡可知,x 方向:

)sin cos (sin cos max θθμθ θμ+=+=N N N F F F F y 方向:)sin (cos sin cos θμθθμθ-=-=N N N F F F mg 由以上各式联立解得: A BL F I L BI F N m g F 5.16,6.6sin cos sin cos max max max max max == ==-+=有θ μθθθμ (2)通入最小电流时,ab 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此时静摩擦力N f F F '' μ=,方向沿斜面向上,建立直角坐标系,由平衡有: x 方向:)cos (sin 'cos 'sin 'min θμθθμθ-=-=N N N F F F F y 方向:)cos sin ('cos 'sin 'θθμθθμ+=+=N N N F F F mg 联立两式解得:N mg F 6.0cos sin cos sin min =+-=θ θμθμθ 由A BL F I L BI F 5.1,min min min min === 评点:此例题考查的知识点有:(1)受力分析——平衡条件的确定;(2)临界条件分析的能力;(3)直流电路知识的应用;(4)正交分解法。 说明:正交分解法是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用代数运算来解决矢量运算。正交分解法在求解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多个力的合力时显示出了较大的优越性。建立坐标系时,一般选共点力作用线的交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并尽可能使较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这样可以减少需要分解的数目,简化运算过程。 二. 利用矢量三角形法处理斜面系统的变速运动 例2. 物体置于光滑的斜面上,当斜面固定时,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1a ,斜面对物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知识点精讲:全反射问题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知识点精讲:全反射问题 一、.全反射 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完全消逝,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全反射临界角:〔1〕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当折射角变为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2〕光从折射率为n 的介质射向真空时 临界角的运算公式: n A sin 1= 产生全反射的条件: 〔1〕光必须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2〕入射角必须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二、光导纤维 利用光的全反射,可制成光导纤维。光从光导纤维一端射入后,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多次全反射,最终从另一端射出。由于发生的是全反射,因此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专门小。用光导纤维传输信息,既经济又快捷。 029.连云港200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12、〔3〕一个等腰直角三棱镜的截面如下图,一细束绿光从AC 面的P 点沿平行底面AB 方向射入棱镜后,经AB 面反射,再从BC 面的Q 点射出,且有PQ ∥AB 〔图中未画光在棱镜内的光路〕.假如将一细束蓝光沿同样的路径从P 点射入三棱镜,那么从BC 面射出的光线是_ _ A .仍从Q 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AB B .仍从Q 点射出,出射光线不平行于AB C .可能从Q '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AB D .可能从Q ''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AB 答:C ;〔3分〕 061.北京西城区2018年5月抽样15.如下图,一束单色光沿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半径垂直ab 面入射,有光线从ab 面射出。以O 点为圆心,将玻璃砖缓慢转过θ角时,恰好没有光线从ab 面射出。那么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 B ) A .21θ sin B .θsin 1 C .θsin 21 D .θsin 21 054.08年北京市海淀区一模试卷16.彩虹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大量小水珠对阳光的色散造成的,如下图为太阳光照耀到空气中的一个小水珠发生全反射和色散的光路示意图,其中a 、b 为两 束频率不同的单色光。关于这两曙光,以下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B 〕 A .单色光a 比单色光b 的频率高 B .由水射向空气,a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b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C .在水中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 光的传播速度 D .假如b 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那么a 光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036.江苏泰州市07~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联考10.〔2〕如图为一平均的柱形透亮体,折射率2n =。 ①求光从该透亮体射向空气时的临界角; a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天体运动专题卷(全国通用)

专题1 第4讲 1.(2017·全国卷Ⅲ)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C ) A .周期变大 B .速率变大 C .动能变大 D .向心加速度变大 解析 组合体比天宫二号质量大,轨道半径R 不变,根据GMm R 2=m v 2R ,可得v =GM R ,可知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速率不变,B 项错误;又T =2πR v ,则周期 T 不变,A 项错误;质量变大、速率不变,动能变大,C 项正确;向心加速度a =GM R 2,不变,D 项错误. 2.(2017·全国卷Ⅱ)(多选)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 为近日点,Q 为远日点,M 、N 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T 0.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 经M 、Q 到N 的运动过程中( CD ) A .从P 到M 所用的时间等于T 04 B .从Q 到N 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 C .从P 到Q 阶段,速率逐渐变小 D .从M 到N 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解析 在海王星从P 到Q 的运动过程中,由于引力与速度的夹角大于90°,因此引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速度越来越小,C 项正确;海王星从P 到M 的时间小于从M 到 Q 的时间,因此从P 到M 的时间小于T 04 ,A 项错误;由于海王星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太阳引力作用,引力做功不改变海王星的机械能,即从Q 到N 的运动过程中海王星的机械能守恒,B 项错误;从M 到Q 的运动过程中引力与速度的夹角大于90°,因此引力做负功,从Q 到N 的过程中,引力与速度的夹角小于90°,因此引力做正功,即海王星从M 到N 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D 项正确.

2018-2018高考物理动量定理专题练习题(附解析)

2018-2018高考物理动量定理专题练习题(附解 析)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小编准备了动量定理专题练习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动量改变,一定是速度大小改变? B.物体的动量改变,一定是速度方向改变? C.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 D.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 2、在下列各种运动中,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增量总是相同的有( )

A.匀加速直线运动 B.平抛运动 C.匀减速直线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 3、在物体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动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运动? B.动量大小不变的运动,可能是变速运动? C.如果在任何相等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冲量相等(不为零),那么该物体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D.若某一个力对物体做功为零,则这个力对该物体的冲量也一定为零? 4、在距地面高为h,同时以相等初速V0分别平抛,竖直上抛,竖直下抛一质量相等的物体m,当它们从抛出到落地时,比较它们的动量的增量△ P,有 ( ) A.平抛过程较大 B.竖直上抛过程较大 C.竖直下抛过程较大 D.三者一样大

5、对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其动量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初动量成正比;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末动量成正比; 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动量变化量成正比;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成正比 6、质量为m的物体以v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t,达到最高点,速度变为0,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动量变化量和重力的冲量分别是( ) A. -mv和-mgt B. mv和mgt C. mv和-mgt D.-mv和mgt 7、质量为1kg的小球从高20m处自由下落到软垫上,反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m,小球接触软垫的时间为1s,在接触时间内,小球受到的合力大小(空气阻力不计 )为( )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要点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要点 整理解题思路 在第一轮复习时,因为是一个一个知识点复习的,所以解题方法比较单一,但是一到多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后,就会觉得见到题目不知从何处着手,也就是解题思路不清晰。 所以,在第二轮复习中不在于做题的多少,而是要充分利用好每一道题,在做每一道题时都必须要整理解题思路,回忆和整理一下,解这类问题共有几种方法,而每一种方法又各有什么适用条件,对这个具体问题,是只能用某种方法呢,还是各种方法都能用,但有的方法较简便而有的方法较繁。有时会碰到某个习题形式和以前做过的某个题很相似,但解题方法却大不相同,这时就应把原来那个题找出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看两道题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地方又是不同的,因而解题方法上就会有不同之处。 有时又会碰到一些习题形式上各不相同,但是解题方法又是极其相似,这时也应把这些题都找出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 另外,还必须掌握各种规律应用时的注意点,这实际上就是易错点。拿到题目就有解题思路,这保证了每道题都能得分,而搞清易错的地方就能多得分。 攻下几个难点 这些难点却又是近几年高考中的热点。所以第二轮中必须重

点攻克。主要难点有以下几个: -新型题 新型题共有四种,即评价题、阅读材料题、建模题和提问题。当然近几年这种题的量有所减少。 这些新型题都是考查能力的,对能力要求较高,但是每种题型也都有一些解题的技巧。在复习中应该通过解题来归纳和掌握这些技巧。 -设计实验和故障或数据分析 设计实验和故障或数据分析教材上是没有的,所以最难,近年高考中失分最多的就是这里了。但是实验的设计也是有思路可循的,数据分析更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在复习中应该通过解题来掌握这些思路和方法。 -图线卫 主要是能理解图线及其特殊点或斜率等的物理意义,能根据所给信息作出有关图线和能根据图线所给的信息解决问题。特别要指出的是,图线是处理实验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有着很多其他方法代替不了的优点。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注意这一重要方法。 -可能情况的分析 可能情况的分析不是直接代公式计算,而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对这类问题常会漏掉一些可能情况,所以一般对这类问题可采用分类讨论的办法。当然怎么分类也是有一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