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产房工作制度

产房工作制度

产房工作制度
产房工作制度

产房工作制度

1、产房应24小时值班,值班者不得私自离开岗位。

2、产房应常备产程中所需物品、药品和急救设备,固定位置,专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

补充更换。未经科领导同意,不得外借。

3 、工作人员进产房,必须穿专用衣、裤,换拖鞋,戴好工作帽、口罩。待产妇也应更换衣、裤、鞋方可进入产房。

4 、产包打开1小时,产妇未分娩者,应更换产包再进行接生。

5 、严密观察产程。产妇在待产和分娩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不能处理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6、严格交接班制度。接班者要测血压、听胎心、观察宫口开放情况,做好各种记录。

7、产妇产后留观2小时,无特殊情况方可送回病房。新生儿处理完毕应抱给产妇辩认性别,

全身检查,验留脚印、手圈,点眼等,及时进行母婴皮肤接触,30分钟后送至母婴同室,护士及时进行母乳喂养指导。

8 、接产后,接产人员应及时、准确填写产程、临产、新生儿和出生等记录。

9 、每次分娩结束,均应及时整理用物,产床、被服行常规清洁消毒,各种物品归原位。

10、保持产房清洁,每日清扫并行紫外线消毒,每周大清扫1次,每月细菌培养1次。有传染病的产妇,分娩时应采取隔离措施,产后及时消毒处理。

11、各种消毒灭菌物品每周定期灭菌1次。敷料桶,无菌镊罐,无菌器械盒每周清洗消毒并更换消毒液。

待产室工作制度

1、做好待产室清洁卫生工作,每天拖地两次,通风一次,紫外线消毒一次。

2、待产妇入待产室后观察血压、胎心、宫缩,正常待产每四小时测一次血压,半小时听一次胎心,宫口开全后十分钟听一次胎心,适时进行肛门检查。遇有异常情况,增加监测次数并及时汇报医生。

3、详细填写各项观察记录及表格,初产妇宫口开大7-8厘米,经产妇宫口开大3-4厘米,应做好分娩的一切准备工作。

4、保持待产室安静,关心、体贴产妇,耐心解释,消除紧张情绪,指导产妇做适当的活动及正常进食,掌握第一产程中产妇的全身状况。

5、擦洗乳头,做好早吸吮准备,认真执行各项医嘱。

产房班岗位责任制及质量标准、周工作程序

(一)产房班岗位责任制

1、按要求穿好专用衣、裤、拖鞋,戴好工作帽及口罩,并协助待产妇按规定更衣。

2、严格交接班。认真查对值班记录及各类登记,检查药品、器械备用情况并签名以示负责。

3、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密切观察产程及产妇全身情况,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

4、协助医师做好安全预防措施,认真对待胎位不正及各种难产的处置,并做好记录。

5、新生儿娩出后认真给予初步处理,全身检查,并抱与产妇辨认性别,验留脚印、手圈等,及时进行母婴皮肤接触。

6、产妇产后留观2小时,无异常送回病房并及时给予母乳喂养指导。

7、接产后,认真填写产程及新生儿有关记录,及时整理用物并按常规清洁消毒。

8、保持产房清洁,定期清扫灭菌,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二)产房护士工作质量标准

1、交接班应做到产妇产程及一般情况清楚;急救药品、器械备用完好状况清楚;各类登记、记录交接清楚。

2 、穿戴整洁、态度热情,工作严谨、解释耐心,产妇及家属满意率达95%以上。

3 、岗位职责及规章制度执行严格认真,各项记录清晰及时,配合接产熟练准确。

4 、抢救药品、器械齐备、性能良好,合格率达100%;熟知急救药品的剂量以及毒副

作用;做好新生儿护理及标记;严格查对制度,安全无差错。

5 、产房清洁安静、空气新鲜,温度24-26摄氏度,相对湿度55%-65%。

6 、产房空气消毒符合要求,空气细菌培养数不超过200个/立方米,无菌物品定期消

毒并有效,工作人员保持清洁,无长指甲,及时更换衣裤。

7、有传染病或可疑感染的产妇用过的物品,除使用一次性物品外,其他相关物品均应

先消毒,再送供应室清洗消毒。产房应以0.2-0.5%过氧乙酸彻底消毒。

8、指导母乳喂养有效,新生儿护理及有关标记到位、完整、准确。

9、各类物资使用保管良好,无丢失、无损坏、无故障,定点放置,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修。

(三)产房护士周工作程序

周一:检查急救药品、器械完备情况并登记签名,更换消毒液。

周二:产房卫生彻底清扫、消毒并做相关监测培养。

周三:消毒各种已用物品,并进行补充、维修检查。

周四:检查补充产妇、新生儿等产房用物。

周五:清理擦拭产床、治疗车、监护仪、操作台等仪器。

周六、周日:按岗位责任标准认真履行职责

消毒隔离制度

毒隔离制度?消 1. 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 2. 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4.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后备用。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 5.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6.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可消毒。 7.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8.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9.治疗室、换药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凉干,

定期消毒。 10.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用物按感染性疾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随意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就诊。 12.护理部、院感科、各科院感控制小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大问题提交院感委员会研究解决。 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2.进入室内时应衣帽整洁,带口罩,操作前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防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4.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5.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名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6.碘酊、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7.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8.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室内每天空气消毒两次,有记录。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地面湿式清扫,清洁用具要专用,除工作人员及治疗病人外,其他人员不许在室内逗留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1.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2.进入病人的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3.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操作时必须带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4.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5.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形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6.用后的敷料等感染性废物应及时清理、密闭、焚烧。

产房工作流程图[1] 2

产房工作流程图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前在更衣 室穿戴产房专用的帽子、口罩、鞋垫和工作服 初产妇公口开大3cm, 经产妇宫口开大2cm, 更换拖鞋, 送入接待室 发现异常请示大夫决定分娩方式,必要时 术前准备,备好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 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开大4cm,送入产房,持续胎心监护。严密观察产程,必要时 持续胎心监护并做好生 活护理。 详细了解待产妇的胎心、 胎位、宫缩、孕周、宫口 扩张程度并详细记录 发现胎心异常及 时请示大夫尽抉结束分娩.^,准备好新生儿复苏设备。常规外阴消毒,核对产包外 包装、有效日期和灭菌指示 带.按照外科手术严格刷手 及戴无菌手套。 负责正常产妇的接产工 作,协助医师进行难产的 接产工作,保护好会阴防 止撕伤,必要时行侧切术。 填写新生儿登记及婴儿病案.产程观察记录和分娩登记,遇有紧急抢救情況,必須在抢救结束后,医生护士立即据实补记。胎儿娩出后清理呼吸道、断脐、处理脐带、擦干全身、Apeer评分、交母亲看过新生儿。系新生儿腕条表明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母亲姓名及床号,标明同样内容的腰牌系在婴儿包被上,严格执行母乳喂养“三早”工作制度。 产后产妇在产房观察两小时,密切注意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新生儿情况,无异常送回母婴病房,和病房护士床头交接班母婴情况。更换待产床及产床上的一切物品,接产使用的器械浸泡消毒,清洁后打包高压消毒。污物送洗衣房洁洗、消毒。用消毒液擦拭产床、各操作台面、仪器和手术灯的表面。地上血迹或污染物用含氮消毒剂擦拭消毒。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消毒备用、氧气湿化瓶使用后终末消毒干燥保存备用,使用前加蒸馏水。保持待产室整洁,并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冲洗会阴的大便器一用一消毒。 离开产房时,应脱去产房专用着装,更换外初衣和外出鞋,再次进入时必须穿戴新更换的着装

感染管理制度-隔离产房消毒管理制度

隔离产房消毒管理制度 1、按照医院隔离相关规定,安排到有隔离措施的待产室或待产床。 2、如果在待产室接产不合适,可以将病人转移到隔离分娩室或分娩床。 3、按照污染手术规定,剖宫产要安排在指定的手术间。 4、根据感染种类和医院隔离相关规定,进行产后的物品与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5、根据医院条件,产后将病人转入原待产室或隔离病房,并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6、产妇的一切物品单独使用,分娩后所有物品用消毒液浸泡单独处理,一次性物品放入医疗废物袋送医院医疗废物堆放点处理。 7、产妇分娩离开产房后,用0.2%含氯消毒液擦洗分娩室物品表面,彻底终末消毒处理。 8、助产时按规定操作,胎儿娩出后,必须更换手套再处理新生儿,新生儿用无菌巾包护直接送隔离新生儿室(隔离床)。 9、已患或疑患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在产科进行隔离或送传染病室隔离。 10、患有其他流行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肝炎等,应单间隔离或在传染病房隔离,母婴应隔离。 11、发热待查的产妇,应酌情隔离,母婴不必隔离。 12、常规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必要时随时消毒,并记录在册,

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如不合格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消毒处理。 13、病婴离开后,一切物品终末消毒,方能启用。 14、卫生用具不得与普通新生儿室用具相混。 15、需保护性隔离者,所用的衣物、尿布、食具需灭菌后使用,集体护理操作时,先护理保护性隔离的患儿,再护理其他患儿,一切操作按隔离制度施行。 16、HBsAg 阳性母亲患儿的隔离要求。 (1)一律按血液、体液隔离要求,每护理完一个患儿后必须洗手,床头要有隔离标志。 (2)先护理正常婴儿,后护理患儿。 (3)禁止母乳喂养。 (4)常规注射乙肝疫苗或乙肝免疫球蛋白。 17、由于尿道感染、静脉炎、子宫内膜炎和乳腺炎所致的发热,不需要隔离。 18、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产房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产房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第一节产房工作制度 一、工作制度 (一)助产人员必须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二)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值班人员应严密观察流程,并肌瘤观察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请示汇报上级医师。 (四)严格交接班制度,接班者要测血压、听胎心,了解孕妇一般情况及产程进展情况,做好记录。 (五)做好各类抢救物品、机械和准备,急救机械、设备、药品必须定位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保证急用。 (六)产后,接产人员要及时准确填写分娩记录及新生儿情况记录。新生儿送产妇辨认性别,并记录。 (七)实行产后早吸吮,产后半小时内帮助新生儿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高危新生儿除外)。 (八)分娩后产妇在产房常规观察2小时,观察血压、脉搏、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并做好记录。 二、消毒隔离制度 (一)产房应包括待产室和分娩室两部分。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产前病房和母婴同室病区相临近,便于管理。室内布局合理,严格区分限制区(无菌区),半限制区(清洁区)、非限制区(污染区)。各区有明显标志。产房内不

得挂窗帘。分娩室内不得放置与分娩无关的物品。 (二)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要跟换专用衣裤、鞋、帽,不佩带戒指及带附耳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产房每日二次常规空气消毒,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学监测并作好监测记录。产房接产后立即进行清洁和消毒。 (四)接产所需大器械应行高压灭菌,一人一份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专柜存放,消毒标记清楚并标明消毒日期及有效日期。 (五)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各种导管、接头、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等接触皮肤和粘膜的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持。 (六)地面应采用湿式清扫,随脏随扫。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病原菌污染时,立即以含氯消毒剂拖洗(浓度500mg/L)。每周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产房专用的拖鞋,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七)对患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用的物品、器械等应按相关规定严格进行处理。 第二节产科抢救制度 一、成立以院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抢救小组,其成员由以产科为主的多学科业务骨干组成,保证抢救小组的技术力量,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二、抢救室内必须配有规范的抢救车、必备抢救设备和药品。抢救室的日常工作有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监督检查。 三、一切抢救物品、药品、设备应有专人管理,定点放置,功能完好,标志醒目。每日坚持、核对、交接班清楚,账物相符,不得有失效药品及过期无菌药品。 四、抢救工作要做到按岗定位,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遵守各种抢救常规和程序,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每天都要对各个科室进行消毒,那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关于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 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 2. 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

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4.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后备用。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 5.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6.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可消毒。 7.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 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8.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9.治疗室、换药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凉干,定期消毒。 10.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用物按感染性疾病管理的有关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随意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就诊。 12.护理部、院感科、各科院感控制小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大问题提交院感委员会研究解决。

(完整版)隔离预防控制制度

隔离预防控制制度 一、隔离预防的目的 隔离预防,旨在防止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是针对外源性感染,切断其传播途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一项重要的保护性措施。一是对感染源的隔离,包括感染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及周围污染环境的隔离;二是保护性隔离,对免疫受损、高危易感者的隔离。 二、医院建筑布局的隔离要求 1.医院建筑区域划分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应将医院分为4个区域。低危险区域(清洁区)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中等危险区域(半污染区)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高危险区域(污染区)包括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极高危险区(重点保护区)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 2.隔离区域分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区)、病人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两通道)、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问(两缓冲) 并有实际屏障和隔离标志。 三、隔离感染源的基本原则 1.传染病人与普通病人严格分开安置。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区/室安置。 3.感染病人与高度易感病人分别安置。 4.同种病原体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5.可疑特殊感染病人(包括可疑传染病人)应单间隔离。

6.根据疾病种类、病人病情、传染病病期分别安置病人。 7.成人与婴幼儿感染病人应分别安置。 四、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基本原则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针对多种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4.各种隔离的颜色标志: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五、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1患者的隔离 1.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1.2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2医务人员的防护 2.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

产房管理制度

K1+478~K1+568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 产房管理制度 1、产房助产士必须持证上岗,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熟练掌握产时三个产程的处理,做好产时保健。 2、分娩室人员要定期培训并进行抢救练习,遇有突发情况时,能当机立断,妥善处理,以保护母婴安全。 3、凡入室者必须在指定地区更换内进衣、戴口罩、帽子及产房专用鞋。患有呼吸道感染及皮肤感染疾病的工作人员暂调离产房。非本科室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产房。 4、分娩室的用物、器械、药品、敷料,应由专人负责保管,用后随时进行补充。器械定期上油和维护。 5、每次分娩结束,应及时整理、清洁消毒产床及使用后的物品,按常规处理,室内通风换气,保持整洁。 6、待产室应经常保持安静、整洁,产妇入待产室必须更换病人衣裤和鞋。 7、产包打开超过四小时,产妇未分娩者需要重新更换产包,再行接生。 8、产妇合并传染病者,应在隔离产房分娩,器械均用消毒液浸泡处理后,再清洗包装,所有布类按消毒灭菌常规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双袋包装),密闭后运送,焚烧处理。产妇离开分娩室后,必须用消毒液擦拭室内所有物体表面及地面,并进行空气消毒,然后通风。 9、产时严密观察三产程进展,注意监护孕妇及胎儿情况。分娩后产妇在分娩室常规观察2小时,注意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子宫收缩情况,防治产后出血,做好新生儿护理,若无特殊情况可送回爱婴区休息。 10、新生儿出生后,必须抱给产妇看性别,如有畸形或其他异常特征,也须向家属交待清楚,作好详细记录,并印新生儿双脚印和产妇右指模。在婴儿右腕系上手圈,并注明母亲姓名、床号及新生儿性别等,量体重、身高等检查后,裸体与母亲皮肤接触30分钟,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及时填好产时记录及新生儿出生证明材料。 11、设温馨产房及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使孕妇在分娩时得到助产士和亲人更多的抚慰、关怀和鼓励,达到顺利分娩的目的。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1页脚内容

产房管理制度

产房管理制度 1.产房助产士必须持证上岗~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熟练掌握产时三个产程的处理~做好产时保健。 2.分娩室人员要定期培训并进行抢救练习~遇有突发情况时~能当机立断~妥善处理~以保护母婴安全。 3.凡入室者必须在指定地区更换内进衣、戴口罩、帽子及产房专用鞋。患有呼吸道感染及皮肤感染疾病的工作人员暂调离产房。非本科室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产房。 4.分娩室的用物、器械、药品、敷料~应由专人负责保管~用后随时进行补充。器械定期上油和维护。 5.每次分娩结束~应及时整理、清洁消毒产床及使用后的物品~按常规处理~室内通风换气~保持整洁。 6.待产室应经常保持安静、整洁~产妇入待产室必须更换病人衣裤和鞋。 7.产包打开超过四小时~产妇未分娩者需要重新更换产包~再行接生。 8.产妇合并传染病者~应在隔离产房分娩~器械均用消毒液浸泡处理后~再清洗包装~所有布类按消毒灭菌常规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双袋包装,~密闭后运送~焚烧处理。产妇离开分娩室后~必须用消毒液擦拭室内所有物体表面及地面~并进行空气消毒~然后通风。 9.产时严密观察三产程进展~注意监护孕妇及胎儿情况。分娩后产妇在分娩室常规观察2小时~注意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子宫收缩情况~防治产后出血~做好新生儿护理~若无特殊情况可送回爱婴区休息。 10.新生儿出生后~必须抱给产妇看性别~如有畸形或其他异常特征~也须向家属交待清楚~作好详细记录~并印新生儿双脚印和产妇右指模。在婴儿右腕系上

手圈~并注明母亲姓名、床号及新生儿性别等~量体重、身高等检查后~裸体与母亲皮肤接触30分钟~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及时填好产时记录及新生儿出生证明材料。 11.设温馨产房及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使孕妇在分娩时得到助产士和亲人更多的抚慰、关怀和鼓励~达到顺利分娩的目的。 产科 2012年03月

产房消毒隔离措施

产房消毒隔离措施 产房作为孕妇生产的地方,也是新生儿降生的地方,要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避免空气中的细菌对新生儿造成伤害。那么产房消毒隔离措施有哪些呢?以下是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产房消毒隔离措施1.产房包括办公室、一般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急诊手术间、无菌物品存放间。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各区有明显标志,严格执行“三关”管理。 2.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前,必须在工作人员通道的指定地点更换帽子、口罩、鞋子(或鞋套),洗手或消毒手后更换衣裤方可进入半限制区,进入半限制区后须进行二次更鞋更衣后方可进入限制区,外出必须更换外出衣、外出鞋,非工作人员一律不得随意进入,参观者应严格按照以上规定执行。 3.产妇进入产房需更换病员服、拖鞋(或鞋套)后经病人通道进入,个人物品不应带入产房。陪伴进入待产室,须戴口罩、帽子、更换衣裤、拖鞋(或鞋套)后方可进入。 4.产房清洁由专人管理,墙面和地面每天采用湿式清扫,随脏随扫。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病原菌感染时,立即用含氯(500mg/L)消毒剂拖洗。刷手池、水龙头、产床、对接车、辐射台、母婴监护仪等仪器设备的物表每天进行擦拭,无菌物品存放间、待产室、分娩室及急诊手术间每日进行一次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每月进行空气培养、

物表细菌学监测一次。产房专用的拖鞋,每天清洗消毒。 5.氧气湿化瓶、吸引瓶、各种导管、接头、雾化器、暖箱等接触皮肤和粘膜的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产妇使用后的软尺、骨盆测量仪用含氯(5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干燥保存备用。 6.每周一进行袖带清洗、仪器保养各一次,每周更换消毒液、消毒消毒器械二次。 7.产房的清洁用品(如拖布、抹布)严格按照分区使用,并作好标志。 8.待产或分娩后的床单元及物品严格按照出院病人终末消毒处理,对患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安置在隔离待产室或分娩室,在待产或分娩过程中所用的物品、器械等按感染性医疗废物严格处理。 9.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标准预防执行职业防护,接生时须穿防护服、戴防护罩。 10.胎盘等病理性垃圾严格按相关规定处理,医疗废物经污物通道转运。 11.无菌物品存放在无菌物品间的无菌物品柜内,消毒标记清楚,并标明消毒日期及有效期,班班交接。产房所需器械进行高压灭菌,一人一用一灭菌。 12.抢救新生儿后的用物(如喉镜、气管插管等)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后备用。 13.使用后的LEEP刀器械由产房助产士严格按照清洗流程执行后,戊二醛浸泡消毒备用。使用后的床单元按照终末消毒处理。

产房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产房工作制度岗位 职责

目录 一、产房工作制度 产房工作制度----------------------------------------------3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方法及要求---------------------------4 医疗废物运送程序示意图------------------------------------6 产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7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8 促进母乳喂养管理制度--------------------------------------9 二、产房岗位职责 产房护士长岗位职责-------------------------------------- 10 助产士岗位职责-------------------------------------------11 主班助产士岗位职责---------------------------------------12 早晚班助产士岗位职责-------------------------------------13中班助产士岗位职责---------------------------------------13 付班助产士岗位职责---------------------------------------14

一、产房工作制度 产房工作制度 1、产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医生助产士(师)不得擅离职守。 2、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戴产房专用的帽子、口罩、鞋子和工作服。 3、检查产妇前、后要做好手卫生。接产和手术助产按常规刷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4、严格观察产程,严格遵守各产程处理常规和助产技术规范。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医生,立即处理。 5、严格做好产程图、分娩记录。产程图、分娩记录由接产人员及时、准确填写各项记录。遇有抢救情况必须在抢救结束6小时内,医生、护士立即据实补记。 6、产妇分娩后子在产房留置观察二小时,观察情况记入分娩记录。如无异常护送回母婴同室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进行床头交接。 7、胎儿娩出后应由助产士、医师(士)清洁呼吸道、断脐、处理脐带、擦干、Apger评分、交母亲看过新生儿、称体重、量身长、打新生儿右足印和母亲大拇指印于新生儿病历上、在新生儿双手腕系标明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母亲姓名及床号的手腕带,并用标明同样内容的胸牌系于包被外面。

产房人员工作流程

产房人员工作流程 1.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在更衣室穿戴产房专用的帽子、口罩、鞋和工作服。 2.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度,做到助产人员待产室床边交接班,详细了解待产妇的各种情况,对胎心、胎位、宫缩、孕周、宫口扩张程度,产程进展及高危因素进行认真检查,并做详细记录和签字。 3.严密观察产程、必要时持续胎心监护,严格遵守各产程处理常规和助产技术规范。负责正常产妇的接产工作,协助医师进行难产的接产工作,做好接产准备,注意产程进展和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立即处理。对高危妊娠的产妇应严密观察产程变化,并详细记录,密切配合医师进行工作。 4.严格执行无菌、消毒、隔离等技术操作常规。无菌包在使用前,必须经巡回护士核对包装原样、有效日期和灭菌指示带。接生前,应严格刷手及戴无菌手套。手套被刺破及处理脐带和缝合伤口时,更换新的手套。注意保护会阴及母婴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发生。接产中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活动和进出。 5.胎儿娩出后由助产士清理呼吸道、断脐、处理脐带、擦干全身、Apger评分、交母亲看过新生儿。给婴儿油浴、称体重、测量身长及头部各经线、打新生儿左右足印和母亲右手食指手印,印于新生儿病历上,系新生儿腕条标明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母亲姓名及床号,标明同样内容的腰牌系在婴儿包被上。严格执行母乳喂养“三早”工作制度。 6.接产人员准确及时填写新生儿登记及婴儿病案,产程观察记录和分娩登记。遇有紧急抢救情况必须在抢救结束后,医生护士立即据实补记。 7.产后产妇在产房观察两小时,密切注意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新生儿情况,无异常送回母婴病房,和病房护士床头交接班母婴情况。 8.接生后必须更换待产床及产床上的一切物品,(包括产床上的油布和臀垫)。接产使用的器械浸泡消毒-清洗后打包高压消毒。污物送洗衣房清洗、消毒。用消毒液擦拭产床、各操作台面、仪器和手术灯的表面。地上有血迹或污染,立即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消毒备用、氧气湿化瓶使用后终末消毒干燥保存备用,使用前加蒸馏水。保持待产室整洁,并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9.检查补充分娩室的用品、药品和设备,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及时上报维修。 10.接生前后,产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开窗通风30分钟两次,并登记签字。 11.产妇的拖鞋用后刷洗消毒,工作人员的拖鞋每日刷洗、消毒,并登记签字。 12.治疗车和病人的推车等的轮子,各白班要保持清洁,去除污物缠绕。 13.冲洗会阴的大便器一用一消毒。刷手池每日清洁、消毒,保持光洁。 14.离开产房时,应脱去产房专用着装,更换外出衣和外出鞋,再次进入时必须穿戴新更换的着装。

消毒隔离制度 (3)

消毒隔离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制定消毒隔离制度,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消毒隔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2、定期组织对各类医护人员进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培训考核工作;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3、监督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及隔离等技术操作规程。 4、监督医疗用品、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消毒隔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要求。 5、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6、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迅速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指导消毒灭菌及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不带首饰,指甲不能超过指尖,穿工作服不得进入食堂、宿舍、会议室和医院以外的环境。进入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介入中心等重点部门应按重点科室管理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及要求更衣。 2、医务人员诊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诊疗工作中应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严格执行手卫生。

3、地面、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4、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介入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区域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采用500mg/L有效含氯消毒液至少消毒1次,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6、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应一用一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7、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 8、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确保消毒效果的可靠。 9、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宜采取机械通风;重点部门和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每日至少1次对室内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 10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同类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传染病(疑似)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

隔离产房工作制度

隔离产房工作制度 一、产房应24小时值班,值班者不得私自离开岗位。 二、产房应常备产程所需物品、药品和急救设备,固定位置,专人保管 , 定期检查、维修 , 补充更换。未经科室领导同意,不得外借。 三、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专用衣、裤,换拖鞋,戴好工作帽、口罩。待产妇也应更换衣、裤、鞋方时进入产房。 四、产包打开1小时,产妇未分娩者,应更换产包再进行接生。 五、严密观察产程。产妇在待产和分娩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不能理处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六、严格交接班制度。接班者要测血压、听胎心、观察宫口开放情况等,做好各种记录。 七、产妇产后留观2小时,无特殊情况方可送回病房。新生儿处理完毕应抱给产妇辨认性别、全身检查、验留脚印、手圈、

点眼等,及时进行母婴皮肤接,30分钟后送至母婴同室,护士及时进行母乳喂养指导。 八、接产后,接产人员应及时、准确填写产程、临产、新生儿和出生证等记录。 九、每次分娩结束,均应及时整理用物,产床、被服行常规清洁消毒,各种物品归原位。 十、保持产房清洁,每日紫外线消毒,每周大清扫1次,产后及时消毒处理。 十一、各种消毒灭茵物品每周定期灭菌1次。敷料筒、无菌镊罐、无菌器械盒每周清洗消毒并更换消毒液。泡手消毒液每日更换1次。

产房工作流程 一、孕妇进入待产室,由助产士进行产前宣教,做产前准备; 二、足月待产妇,予以备皮、胎心监护、乳房擦洗、观察宫缩及有无破水; 三、无宫缩者,通知主管医师,孕妇回产休室休息,助产士定时观察胎心与宫缩; 四、有宫缩者,予以肛诊,检查宫口情况,按照操作程序处理,进行分娩、早吸吮、早接触,在产房观察2小时后,送产妇回产休室; 五、破水且有宫缩者,抬高臀部,按医嘱执行分娩; 六、破水但无宫缩者,报告医师,按医嘱抗感染治疗,等待分娩。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手术衣裤,戴一次性口罩、帽子。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规程。 二、分娩室要求无尘,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清洁、无血迹。每周大扫除,室内空气、家具、用品彻底消毒,对空气进行消毒前、后培养进行对照,物品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每月作细菌监测,并记录。物

产房与新生儿家属交接制度与流程图

关于印发《产房与病房孕产妇转接制度与流程》等 九项制度的通知 各科室: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加强产科安全管理的十项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产房与病房孕产妇转接制度与流程》等九项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对照规定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10月16日

产房与病房孕产妇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产房与病房转接制度 1、严格实施腕带识别制度,对神志不清、危重和无自主能力的孕妇使用“腕带”识别。 2、急诊产妇由急诊医生和护士负责护送至产房并与产房护士进行交班。 3、产妇出现临产表现时,病房护士应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及时将病人和病历送入产房;接班人员应及时检查胎心、宫缩、胎方位和宫口开大情况。 4、入产房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宫缩情况、胎膜是否已破、羊水量和阴道血量,产妇的治疗情况和卫生处置情况及其他特殊情况。 5、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后由产房护士护送回病房,和病房护士进行床旁交接。 6、出产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会阴伤口情况、母乳喂养(早吸吮、皮肤早接触)情况、治疗情况、卫生处置、皮肤情况和产后宣教的情况。 7、入产房和出产房交接后,病房护士和产房护士在交接本上双签名。 (二)产房与病房转接流程 对产妇实施腕带识别--→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急诊或病房医生和护士护送产妇至产房--→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

--→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产房护士护送产妇回病房--→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 产房与新生儿家属交接制度 1、新生儿出生后,当班护士应认真做好出生记录,并让产妇本人确认新生儿性别,同时建立新生儿身份识别记号。 2严禁在家属不在场的情况下交接新生儿,新生儿交接时须由交接双方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新生儿检查、治疗需要离开病区的,必须有家属陪同。 3、婴儿交接时严禁各种形式的母乳代用品推销和宣传。 4、交待家属带新生儿做血常规检查及两苗接种,出生后20天内做新生儿疾病筛查。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婴儿姓名(包括产妇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体重)、性别与出生记录是否一致。 6、做好新生儿交接登记,确认无误家属与交接护士签名于记录中。 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 1、为准确识别新生儿身份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产房新生儿出生后佩戴“腕带”注明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做为确认新生儿身份的依据。在使用“腕带”时,必须进行双核对。出生后在出生记录单固定位置采集新生儿脚印。 2、对新生儿的身份确认,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

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

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消 毒隔离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待产室、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待产室、产房、手术室要更换手术衣、口罩、帽子、鞋子。 2、待产室、产房整齐清洁,地面无污迹,每天用3-5%来苏尔液拖地,墙壁、无影灯与桌面等处,每日擦抹一次,晨晚均要开窗通风,避免室内空气污浊。 3、消毒液浸泡,每周更换一次,各种消毒液浓度要达到要求。 4、待产室、产房每周彻底清扫一次,每日用紫外线或电子灭菌灯定时消毒,一周要用乳酸或甲醛薰蒸一次,每月作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5、物品排列有序,消毒与未消毒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标志。 6、污染手术后随时消毒,被污染的器械用3%来苏尔溶液浸泡,处理后送高压灭菌,乙肝患难夫妻者手术后器械等待高压灭菌后清洗消毒。 (二)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日一次,备有紫外线消毒时,作出院终末处理。 2、室内日常清洁消毒,湿式打扫,病房地面与走廊每天用含氯制剂拖扫,上下午各一次。

3、工作人员注意手的清洁,治疗操作及接触产妇、新生儿前后洗手,必要时消毒液浸泡。喂哺前帮助母亲清洁手、乳头。 4、护士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避免多人次接触产妇及婴儿而引起交叉感染。 5、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淋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 5 6、工作人员如患传染病及时调离。 7、隔离病房收住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如HbeAg阳性孕产妇)。 8、产妇与婴儿用物分开,直接接触新生儿的布类需经高压消毒后使用,换下的尿布要放在固定的容器内。 9、控制陪护探视人员,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产房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目录 一、产房工作制度 产房工作制度----------------------------------------------3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方法及要求---------------------------4 医疗废物运送程序示意图------------------------------------6 产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7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8 促进母乳喂养管理制度--------------------------------------9 二、产房岗位职责 产房护士长岗位职责-------------------------------------- 10 助产士岗位职责-------------------------------------------11 主班助产士岗位职责---------------------------------------12 早晚班助产士岗位职责-------------------------------------13中班助产士岗位职责---------------------------------------13 付班助产士岗位职责---------------------------------------14

一、产房工作制度 产房工作制度 1、产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医生助产士(师)不得擅离职守。 2、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戴产房专用的帽子、口罩、鞋子和工作服。 3、检查产妇前、后要做好手卫生。接产和手术助产按常规刷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4、严格观察产程,严格遵守各产程处理常规和助产技术规范。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医生,立即处理。 5、严格做好产程图、分娩记录。产程图、分娩记录由接产人员及时、准确填写各项记录。遇有抢救情况必须在抢救结束6小时内,医生、护士立即据实补记。 6、产妇分娩后子在产房留置观察二小时,观察情况记入分娩记录。如无异常护送回母婴同室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进行床头交接。 7、胎儿娩出后应由助产士、医师(士)清洁呼吸道、断脐、处理脐带、擦干、Apger评分、交母亲看过新生儿、称体重、量身长、打新生儿右足印和母亲大拇指印于新生儿病历上、在新生儿双手腕系标明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母亲姓名及床号的手腕带,并用标明同样内容的胸牌系于包被外面。 8、执行交接班制度,助产人员做到床头交接。对胎心、产程进展及高危因素进行认真检查,并做详细记录和签字。 9、所有用品、药品和设备,做到专人保管,定期检查、补充更换和

产房工作流程

产房白班工作职责 1.打开层流、整理产房物品,湿式打扫,要用500%含氯消毒液拭 所有物表、地面。 2.查对产房抢救药品、有效期、数量做好交接登记 3.备品、查对产房物品、有效期、否符合要求,处于备用状态, 数量充足。 4.器械,设备维护并登记。 5.清洗防风过滤网并登记。 6.协助主班工作。 7.新生儿洗澡。 8.每日打扫处置室、换药室确保物品充足、在有效期范围内,浸 泡科室全部氧气湿化瓶,更换消毒标签。 9.处置室、换药室、产房无菌包、消毒整理(节假日期间由夜班 负责) 10.引产、流产、死胎登记、查对证明是否符合要求,证明是否齐 全,反馈后的出生缺陷进行登记。 11、围产儿季报表上报统计。

产房夜班工作职责 1、交接班,针对特殊患者、规律宫缩患者、静点缩宫素患者、危重患者实行床头交接。 2、夜班所用无菌包,处理、打包,交由供应室。 3、按照医嘱给予住院患者,听胎心、做胎心监护、吸氧。 4、完成夜班,剖宫产、引产等工作(引产患者负责要证明复印件)。 5、协助线板工作(配合线班进行双人接产工作) 6、负责夜间住院、急诊患者的处置工作。 7、记录夜班患者收费、药品使用等详情,做好交接。 8、完成夜班病例、护理文件书写、感控登记本、避免漏登。 9、负责夜间19:00-20:00,7:00-8:00处置室、换药室紫外线消毒。 10、负责夜间处置室、换药室、产房卫生、负责更换棉球缸、碘伏缸。 11、负责自然分娩产后观察2小时,负责早接触、早开奶、母乳喂养的宣教工作。 12、做好产科病房和产房交接,新生儿科和产房的交接工作。 产房主班工作职责

1、于夜班做好、药品、物品、交接,针对特殊患者、规律宫缩患者、静点缩宫素患者、危重患者实行床头交接。 2、根据缩宫素静点流程、静点缩宫素。 3、按照医嘱给予住院患者,听胎心、做胎心监护、吸氧。 4、完成白天,剖宫产、引产等工作(引产患者负责要证明复印件)。 5、负责白天住院、急诊患者的处置工作。 6、记录白天患者收费、药品使用等详情,做好交接。 7、完成白天病历、护理文件书写避免漏登。 8、协助线板工作(配合线班进行双人接产工作) 9、做好产科病房于产房交接,新生儿科于产房的交接工作。 产房线班工作职责 1、初产妇宫口开大3cm,经产妇规律宫缩进入待产室监测产程

产房管理制度(部分)

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制度 1.建立高危门诊,由高年资有经验医生接诊,从早孕开始进行高危初评,利用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化验检查及特殊检查等手段发现高危因素。 2.制定高危孕产妇管理及诊疗常规,明确各级人员职责。 3.对查出的高危因素对照“高危妊娠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分时间至每次产前检查中发现高危因素随时评定,将评定的分数填在手册上。 4.在孕12 周、28 周、36 周临产前进行评分小结,了解高危动态,根据孕产妇不同的高危因素,给予相应的健康营养指导和医学处理。5.将评出的高危孕产妇进行专案管理登记,并在孕产妇保健手册上做出“高危”标志,这样有利于掌握高危情况,突出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6.建立高危孕产妇随访制度,定期预约复诊进行系统管理,失约者按病情采取电话或家访等形式进行追访。 7.在孕晚期指导孕妇记数胎动次数,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以便及时纠正,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8.实行孕37 周专家进行高危鉴定,根据鉴定结果预测分娩方式及分娩地点。 高危产妇管理制度 1.进入产房的高危妊娠产妇,应有专人护理,严密观察产程、宫缩、勤听胎心及各项生命体征。 2.随时备好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如氯丙嗪、异丙肾、哌替啶、开口器、压舌板等。

3.备好床档,防止产妇坠床。 4.宫口开全后的产妇应有专人守护,不得离开。 产科门诊健康教育制度 1.门诊孕妇学校,定期播放孕产妇保健科普知识,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2.利用科普指示宣传牌宣传母婴保健医学知识。 3.医护人员应根据孕妇不同情况进行母婴保健知识宣讲和心里咨询指导,让孕妇了解妊娠及分娩自然过程,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4.需要时为孕妇开健康教育处方。 宣教室工作制度 1.进入产科门诊工作人员的医护人员,均应警醒进行母乳喂养宣教的技术培训,使其认真落实。 2.产科门诊工作人员首先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及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教,并指导孕妇乳房护理的操作。 3,认真对待每一位孕产妇,平等待人、文明服务。 4.对所有孕产妇进行必要的培训,为产后纯母乳喂养4-6 个月打下坚实基础。 5.保持室内卫生,为孕妇创造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 6.禁止一切母乳代用品的商业宣传。 7.每周定期播放:“孕期保健及母乳喂养知识”。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衣帽要整洁,不带手饰、耳环、不留长指甲,下班、外出时应脱去工作服,不许穿工作服进入会议室、图书室、食堂等。 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前应洗手、带口罩、帽子,操作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巾、消毒液抹手。 三、地面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每天湿拖1~2次,当地面、物体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应使用消毒剂消毒。治疗室、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四、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布套扫床,一床一套(巾),病房内用品(桌、椅、床头柜等)每天擦拭(一桌、一巾、一消毒)2次,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保持清洁,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五、病人用过的服药杯应浸泡于含氯消毒溶液中,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体温计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500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专人负责测量消毒液浓度;使用过的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然后进行清洗、灭菌;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分开放置。 六、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特殊病房等,每天进行通风、换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2次,每次照射时间大于30,紫外线灯管每周须用95%酒精擦拭一次,并做好记录。每月应做好环境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工作。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有记录。 七、医疗用品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各临床、医技科室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包交由医院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使用后不再回收,直接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八、凡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能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器械,应使用低温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个小时,容器每周更换一次;干置的无菌容器及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1次。 九、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十、物品放置正确,无菌物品专柜专放,有效期内使用,灭菌包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标签明显。 十一、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玻璃瓶每周灭菌2次;小包装皮肤消毒 液开启后注明开瓶日期,有效期为7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