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印刷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表征求意见稿

印刷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表征求意见稿

印刷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表征求意见稿

《印刷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表》(征求意见稿)

意见和建议回函单

提出单位:日期:

提出人:电话:邮箱:

说明:幅面不够可另附纸。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行业智能制造系统都还处于局部应用阶段,只有少数大企业单项业务信息技术覆盖面较高,关键业务环节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了一定的协同和集成。从制造企业生产力水平来看,大量企业处于工业2.0要补课,有些企业处于工业3.0待普及,有个别企业处于工业4.0要示范。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发展趋势 据行业专业人士分析,今后国内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将面临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大趋势:智能制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活跃。 智能制造发展具有复杂性、系统性,涉及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涉及执行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企业层、云服务层、网络层等企业系统架构,需要实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限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研发周期较长以及工艺壁垒等因素,单个系统解决方案商很难满足各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需要,企业间将不断加强协同创新,以强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 第二大趋势: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将进一步完善,工业软件领域的集成与发展将成为重点。 从企业系统架构来看,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打通整个架构体系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商,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不断完善架构体系。智能制造系

统解决方案主要依托于软硬件产品及系统,实现制造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交互、信息集成。从硬件层面来看,基于成本大幅降低的现实需要,硬件中通用性强的部分将日趋模块化、标准化发展。从软件层面来看,工业软件存在于智能制造的每个角落,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将更加倚重于与硬件层关系密切的软件部分(SFC、MES、ERP、PLM)的集成与发展,其中MES是软件层中最核心部分。 我国智能工厂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智能制造热度高企,石化、钢铁、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飞机制造等行业纷纷开始探索建设智能工厂。《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这必将加速智能工厂在工业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广。预计未来3-5年,全国将涌现出一批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的内涵及建设重点 智能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主要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企业基于CPS和工业互联网构建的智能工厂原型,主要包括物理层、信息层、大数据层、工业云层、决策层。其中,物理层包含工厂内不同层级的硬件设备,从最小的嵌入设备和基础元器件开始,到感知设备、制造设备、制造单元和生产线,相互间均实现互联互通。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可测可控、可产可管”的纵向集成环境。信息层涵盖企业经营业务各个环节,包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物流配送等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众创、个性化定制、电子商务、可视追踪等相关业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横向集成环境,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流通和交换。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模板】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18年版) 2018年7月

目录 前言 (1) 一、总体要求 (2) (一)指导思想 (2) (二)基本原则 (2) (三)建设目标 (3) 二、建设思路 (4) (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 (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8) (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9) 三、建设内容 (11) (一)基础共性标准 (11) (二)关键技术标准 (14) (三)行业应用标准 (30) 四、组织实施 (32) 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附件2: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映射及示例解析 附件3: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

前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 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落实“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5年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按照标准体系动态更新机制,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装备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396号)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针对智能制造标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体系,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等三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快创新技术成果向标准转化,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深化智能制造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标准对制造业的整体支撑作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基本原则 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中提出的“统筹规划,分类施策,跨界融合,急用先行,立足国情,开放合作”原则,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全面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加快标准制(修)订,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全面推广。同时,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

2018年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目录 一、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升级的核心 (2) 1、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 (2) 2、政策春风拂面,市场前景可期 (4) 二、平台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关键 (6) 1、不同分类下,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平台一览 (6) 2、三类平台的比较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9) 3、他山之石:GEPredix——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典型11 三、工业软件应用构成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资源 (15) 1、工业软件丰富程度决定工业平台整体竞争力 (15) 2、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软件企业打开发展空间 (20) 四、投资标的 (21) 五.风险提示 (26) 一、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升级的核心 1、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构建链接机器、物料、人、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实现工业数据的全面感知、动态传输、实时分析、形成科学决策与智能控制,提供制造资源配置效率,正成为领军企业竞争的新赛道、全球布局的新方向、制造大国竞争的新焦点。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是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工业互联网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链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分为4个部分:1>边缘层:通过协议转化和边缘计算形成有效的数据采集体系,从而将物理空间的隐形数据在网络空间显性化。2>IaaS层:将基础的计算网络存储资源虚拟化,实现基础设施资源池化;3>工业PaaS层:工业操作系统,向下对接海量工业装备、仪器、产品,向上支撑工业智能化应用的快速开发和部署;4>工业APP:通过调用和封装工业PaaS平台上的开放工具,形成面向行业和场景的应用。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来说,数据采集、工业PaaS、工业APP是核心三大要素。 1>数据采集是基础。工业大数据有三类:生产经营相关业务数据、设备物联数据、外部互联网数据。其中,设备物联数据采集受制于传感器部署不足,装备智能化水平低,数据采集颗粒度不足,无法支持上层应用。随着兼容多种协议的技术产品构建,此类问题将得到改善。同时通过部署边缘计算模块,实现数据在生产现场的轻量级运算和实时分析。可以缓解数据的云端计算压力。 2>工业PaaS是关键。现有的通用PaaS平台尚不能满足工业级应用需要。未来通过对通用PaaS的深度改造,构造满足工业实时、可靠、安全需求的云平台,将大量工业技术原理、行业知识、基础模型模块化,并封装成为可重复使用的API,降低应用

印刷行业ERP解决方案

印刷行业ERP解决方案 作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印刷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是极为诱人的。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人类最早的印刷术。时至今日,我国印刷产值达2400亿元,从业人员达500万,印刷厂家多达12万家,是不折不扣的“印刷大国”。印刷企业处于空前竞争的前沿,竞争的成败最终决定三点:先进的印刷设备与照排软件、科学的管理手段、畅通的供销链渠道,这三点归结为一点就是企业信息化的竞争。 1、印刷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作为信息产业中的印刷及图像传播业正在全面贯彻、执行“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订联动”16字方针和“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优质、系列化”28字方针。同时,印刷业向高精度、高效率、高色别的“三高”,和无水胶印、无轴传动、无缝橡皮布的“三无”新技术发展,印后加工及装订流程将向高速度、多功能、高精度的表面整饰自动化方向发展。在进入数字化印刷时代,落实这些重大方针及推动印刷业的发展必须以实施ERP为突破口。 人们眼里,印刷业属于传统产业,从毕升以明的印刷术,到今天的电了出版,印刷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

真正有革命性变革的机会是很少的,当计算机在印刷获得生产应用的时候,印刷业也没有改变真止意义上的印刷原理。印刷业一直成为远离ERP的行业,印刷业老板一直在冷眼旁观。然而,近年印刷业技术自动化、照排技术的电子化,印刷厂老板开始乞求信息化来将先进设备转化为真正的效益,ERP在印刷业开始悄然升温,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残酷的竞争。印刷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利润却越来越薄。印刷业正经历着激烈竞争的时代。活源不足、价格持续走低、品种大幅增加、印数普遍下降、周期越来越短、贷款回收困难,所有这些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据了解,一些地区原来每色令工价约30~40元,而现在降到25元左右,低的甚至已降到15元左右,据业内行家分析,15元的印刷工价已无利可图。这个时候,印刷这个传统产业,似乎在一夜之间突然想起来,必须从信息化寻求节约成本的空间、追求更大利润化。在印刷业近两年从传统印刷改造为现代电子印刷,从手工排版到电脑排版,走过了从传统手工到现代的过程,必然在管理上有一个飞跃的要求,这就是ERP在印刷业普及的必然进程。 过往几年,不泛有多个印刷管理软件,但大多数处于帮助企业报价管理、适应于传统印刷管理的小软件,对于小型印刷厂的应用有过很大的帮助,但始终只能进行粗旷的管理,未提升到ERP管理的高级阶段。真正意义的适合现代印刷管理的ERP软件却还不多见。

【CN109948916A】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67455.5 (22)申请日 2019.03.06 (71)申请人 浙江中普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开发 区东方南路50号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 园孵化器5号楼4楼407室 (72)发明人 徐显暑 徐一梦 林成瑶 唐爱克  (51)Int.Cl. G06Q 10/06(2012.01) (54)发明名称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57)摘要本发明涉及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包括综合服务器,综合服务器上电性连接有用户管理模块,且用户管理模块还和用户配置模块电性连接,综合服务器上电性连接有数据库模块,综合服务器上还电性连接有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上电性连接有综合评定模块,综合评定模块一侧上电性连接有数据处理模块,且综合评定模块另一侧上电性连接有资源数据库存查询模块,资源数据库存查询模块还和评定流程模块进行电性连接,综合评定模块上还电性连接有评定管理模快。本发明能够实时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转化、存储和统计分析,能够提高智能制造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提高智能制造的工作效率。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109948916 A 2019.06.28 C N 109948916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948916 A 1.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包括综合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服务器上电性连接有用户管理模块,所述用户管理模块通过将不同的功能权限授予不同工作性质的人员,从而使系统分工明确,通过对网络用户进行划分,且所述用户管理模块还和用户配置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用户配置模块配置需要呈现的规则数据与标准数据及规则数据与标准数据的显示方式,提取对应的规则数据与标准数据,所述综合服务器上电性连接有数据库模块,所述数据库模块还提供数据查询端口,并将操作数据以分表的形式进行存储,所述数据库模块还提供数据查询端口,并将操作数据以分表的形式进行存储,所述综合服务器上还电性连接有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上电性连接有综合评定模块,所述综合评定模块一侧上电性连接有数据处理模块,且所述综合评定模块另一侧上电性连接有资源数据库存查询模块,所述资源数据库存查询模块还和评定流程模块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综合评定模块上还电性连接有评定管理模快,且所述评定管理模还电性连接在界面显示模块上,所述显示模块可通过显示的数据源、数据名称、图表长度、图表宽度、数据起始统计日期、数据终止统计日期、需要统计的数据类别、图表样式和最小统计周期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界面显示模块上电性连接有输出打印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上电性连接有数据收集模块,所述数据收集模块上电性连接有数据转化模块,所述数据转化模块还和数据存储模块电性连接,且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上电性连接有数据分析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集模块是用于收集人工录入的数据以及收集自动采集的数据,并对收集到的模块进行处理并传送至数据转化模块,所述数据转化模块是将收集到的分散、不规则的数据分别转化为统一格式的带有数据标记信息的规则数据,方便了进一步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贮,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可对存储的数据一一进行分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是将规则数据与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每一个规则数据是否合格,对不合格的规则数据做异常标记,对合格的规则数据做合格标记,实现了快速的检测和标记,提高了评定的效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定流程模块包括工艺评定模块,所述工艺评定模块上还电性连接有设备评定模块,所述设备评定模块上电性连接有人员评定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定流程模块提供基于评定指标的在线考核功能,包含有各种智能制造需要进行评定的项目流程,并依据评定管理的策略对过程进行监管,考核内容包括智能制造的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结果指标以及过程指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定管理模快上电性连接有结果生成模块,所述结果生成模块上还电性连接有数据存储模块。 2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15年版) 2015年12月

目录 一、总体要求 (1) (一)指导思想 (1) (二)基本原则 (1) (三)建设目标 (2) 二、建设思路 (4) (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 (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 (11) (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13) 三、建设内容 (15) (一)基础共性标准 (15) (二)关键技术标准 (18) (三)重点行业标准 (28) 四、组织实施 (30) 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附件2: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落实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制造强国的战略举措,更是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当前,“智能制造、标准先行”,为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以及交叉重复等问题,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 性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聚焦智能制造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领域,建成覆盖5大类基础共性标准、5大类关键技术标准及10大领域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 准体系。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建立动态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智能制造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智能制造有哪些应用领域

智能制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将智能装备通过通信技术有机连接起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并通过各类感知技术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通过工业以太网等通信手段,上传至工业服务器,在工业软件系统的管理下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与企业资源管理软件相结合,提供最优化的生产方案或者定制化生产,最终实现智能化生产。应用于很多领域。 智能制造技术源于人工智能研究,涵盖了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智力系统进行实际操作的制造技术,它由人、智能机器和人类相关专业的知识权威共同作用的人际一体化智能系统。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的更新过程更快,种类也越来月多样。而传统的大批量产出和细分工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已经在满足市场需求的环境下逐渐吃力。对此,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工业机器人为智能系统核心,辅之以必要的计算机技术,形成新型的柔性制造系统,打破了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从而将智能机械在实际操作中的作用最大化。这就极大解决人工操作中存在的难题以及人工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可抗力因素,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当前,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速度日益增长,这对于生产制造行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管理者想要与新时代背景下的工业发展接轨,实现工控自动化,智能制造技术的充分应用必然是不二选择。 智能制造技术包括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和智能化四个层次,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

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 目前很多产业都依赖于智能化制造比如说一些需要自动化生产线的工厂企业:电子组装、烟草、化工、制药、食品饮料、芯片加工制造、汽车和零部件制造等等行业。而这些行业实现自动化加工装配和检测。 在家电、轨道交通、电子器械等行业对于生产制造、装配的、智能化改造需求也十分的旺盛,有很多企业把关键的工位和高污染、高危险性的工位使用机器人来进行人工操作。 除此之外进入21世纪,企业对于人事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也越来越精细。所以很多企业都在引入ERP系统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工作,而且直到现在ERP系统仍然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以销定产是ERP最基本的思想,MRP(物料需求计划)是ERP 的核心。 上海惠和化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微反应器连续工艺开发及工业化的创新性高科技公司。公司于2015年6月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成立,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于2019年10月整体搬迁至上海化学工业园内。公司上海本部实验室配备十余套微反应器,并与梅特勒托利多共建化学过程联合实验室、与沈阳化工研究院和上海化工研究院共建过程安全联合体、与南大淮安高新技术研究院共建特殊反应实验室等。公司主要服务于国内外精细化工企业,

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 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前茅,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一)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 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 2、全球智能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的主要体现载体智能制造装备涉及的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等主要行业,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19%-21%之间。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规模达12233亿元。据此测算,2016年,全球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在8687亿美元左右。 1、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概况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是工业机器人强国。日本号称“机器人王国”,在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出口和使用方面都居世界榜首;日本工业机器人的装备量约占世界工业机器人装备量的60%。 (2)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统计,1998年以来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达9%。金融危机影响后,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5.4万台。

方正印刷ERP解决方案

方正印刷ERP解决方案 针对印刷企业的ERP系统为印刷企业提供管理方面的解决方案,为不同产品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印刷企业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借助信息管理技术,我们帮助印刷企业在实施各种应对挑战的策略时,可以极大的提高这些策略的成功率及效能的发挥。以集成化的方式,提供整合的企业资源规划方案,我们致力于帮助印刷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消除重复工作,降低单位成本,获取竞争优势。 一、提高企业运营信息的实时透明度 方正印刷ERP可以在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提供实时、详尽的数据,通过访问物料和产品库存状态、订单信息、生产进度、交货应收状态的实时数据,不同岗位的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做出决策,并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获取更高的利润。 二、优化供应链,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 如何在无需拥有大量库存的情况下,满足生产计划的物料需求,进而对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响应?ERP系统针对印刷行业供应链的特点,以集成化的整体理念,管理预测与订单并行驱动的供应计划,帮助管理者更加全面地了解需求、库存和生产能力信息,以获得必需的预见能力,从而降低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大幅度降低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率。 三、数据采集流程化,工作职责明晰化 方正印刷ERP针对印刷行业的生产特点,以流程化的工作理念,把管理延伸到了每一个工作细节。通过职责和权限的划分,明晰了人员的责任,并能通过系统的流程管理真正的体现“下道工序为上道工序把关”管理模式。从而使数据采集真实、准确和及时。 四、信息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方正印刷ERP通过数据库方式,把前端录入的数据按照不同工序,不同权限发布给后端,并能让相关人员在原有的数据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加工,从而减少了多方重复录入的麻烦,提供人员的工作效率。例如某企业,运用了方正印刷ERP 的企业,月末核算成本比原有手工模式节省2人/天。 五、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化资源配置 通过方正印刷ERP的实施和上线,可以帮助企业重新优化工作流程,明晰工

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发展白皮书

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进展白皮书 (2015版)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展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 二○一五年四月

本文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安琳研究员 转载引用需注明“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

前言 2014年,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多个国家先后部署了相应的制造业进展战略。工业软件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连续了自2012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但由于受到全球经济进展形势持续低迷,企业投资能力受限的阻碍,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在此背景下,多数企业视当前时期为宝贵的“战略调整窗口期”,面向下一代智能制造的进展要求,纷纷加快了企业的战略定位、业务、产品和技术的优化调整,产业进展呈现出“蓄力凝神”的突出特征,产业创新活跃,投融资动作积极。工业软件当前的进展情况,可视为以后智能制造进展的风向标。工业软件产业的调整,体现了全产业对以后智能制造进展趋势的预判。 在此形势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展研究院编写了《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进展白皮书(2015版)》,全面梳理2014年全球和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的进展情况,从创新进展、应用推广、企业进展、投融资、政策环境等维度总结工业软件的进展特点,分析我国工业软件进展面临的问题,展望2015年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进展态势,并分不对政府、用户企业、工业软件企业和行业协会提出进展对策建议。

目录 一、全球智能制造进展状况 (1) (一)智能制造与智能制造系统 (1) (二)全球智能制造进展情况 (2) 1.美国将智能制造作为战略重点 (2) 2.日本大力进展工业机器人 (2) 3.欧盟多国部署智能制造相关进展战略 (3) (三)我国智能制造进展情况 (3) (四)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进展的风向标 (3) 二、全球工业软件进展状况 (4) (一)市场规模 (4) (二)市场结构 (5) (三)要紧特点 (5) 1.市场规模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 (5) 2.数据驱动业务进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5) 3.工业云服务市场迅速升温 (6) 三、我国工业软件进展状况 (7) (一)市场规模 (7) (二)市场结构 (7)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 (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 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前端,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例如,欧盟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战略,在2010年制定了第七框架计划(FP7)的制造云项目,并在2014年实施欧盟“2020地平线”计划,将智能型先进制造系统作为创新研发的优先项目。加拿大制定的1994-年发展战略计划,将具体研究项目选择为智能计算机、人机界面、机械传感器、机器人控制、新装置、动态环境下系统集成。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 19%-21%之间。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规模达12233亿元。据此测算,2016年,全球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在8687亿美元左右。2017年,全球智能制造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2017年全年产值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 ◆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报告,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29.0万台,同比增长14%。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9万台,同比增长31%。IFR预测,未来十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2%左右。预计2017全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在33万台左右。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发展前景及趋势 2017年,具有连接和感知能力的机器人继续引领智能制造发展,随着AI 技术的进步,工业机器人也变得更加智能,并能够感知,学习和自己做决策。前瞻产业研究院结合当前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到2023年全球智能制造的产值将达到23108亿美元左右。 (三)面对智能制造发展的迫切需求及市场空间,国内各领域企业纷纷进军系统解决方案领域 国内智能制造改造需求迫切,系统解决方案市场需求广阔。一是随着国内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以及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企业迫切需要实施机器换人战略,就工业机器人来看,201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售同比增长了56%。二是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日趋多样化、定制化,企业订单呈现出小型化、碎片化的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 (2016-2020)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智能制造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特编制本指南。 一背景 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与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深度融合,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加紧谋篇布局,纷纷推出新的重振制造业国家战略,支持和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并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当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用缓慢等突出问题。

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制造工程作为政府引导推动的五个工程之一,目的是更好地整合全社会资源,统筹兼顾智能制造各个关键环节,突破发展瓶颈,系统推进技术与装备开发、标准制定、新模式培育和集成应用。加快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对于推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 加快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总体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主线,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施策、需求牵引、问题导向、企业主体、协同创新、远近结合、重点突破”的原则,将制造业智能转型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步骤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重点聚焦“五三五十”重点任务,即:攻克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夯实智能制造三大基础,培育推广五种智能制造新模式,推进十大重

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阶段 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样也是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而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年收入小于5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50%的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采用自有资金,25%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各占11%。而企业收入规模大于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其智能化升级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67%,银行贷款占比25%。整体而言,中小微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 不过,智能制造水平较低,意味着夯实发展基础的必要性,同样也意味着后续发展潜力的巨大。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都在谋划智能制造发展,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安徽、重庆、河南、辽宁、四川、青岛、北京、广东、黑龙江等省市都在摩拳擦掌,或成立机器人、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联盟,或出台具体产业规划。 二、智能制造行业运行特征 (一)制造强国战略出台并实施,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地区规划政策落实 我国制造业步入新常态下的攻坚阶段,制造强国战略开始推进实施。经过多年迅猛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但随着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档和结构调整阵痛的关键节点,制造业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多挑战、新动力为特征的新常态阶段。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出台制造强国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以《中国制造2025》为总纲,各地方陆续出台智能制造领域的扶持政策。在《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陆续出台相关行动计划,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江苏、广东、福建、四川、安徽等省份借助《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点,分别出台了《江苏行动纲要》、《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福建省实施行动计划》、《四川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等政策,以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制造强省的建设步伐。佛山、南京等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以及省级行动计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析产业特色,陆续制定与《中国制造2025》相衔接的制造业发展计划,找准转型升级基础,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二)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理念加快渗透,制造企业着手推动商业模式、组织方式等多方

包装印刷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包装印刷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治理信息化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印刷企业猛烈竞争的今天,设备逐步同质化,经营能力是企业生存和进展的动力源泉。本文依照印刷企业经营部门的具体特点,为印刷企业的经营治理提供解决方案,介绍了包装印刷企业经营治理系统的设计要点和关键实现技术。 引言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差不多是现代企业中除人力、物力、财力之外的另一重要资源,企业治理的信息化是企业治理进展的必定趋势。 在印刷企业猛烈竞争的今天,设备逐步同质化,你能干的活我也能干,一个企业的经营能力是竞争能力在市场上最直截了当的表达。经营部门在印刷企业的供需链中处于市场与企业的接口位置,要紧职能是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的资金转化并猎取利润,为企业提供生存与进展的动力源泉,并由此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印刷企业的报价过程比较复杂,要求也比较高。包装印刷业务零活多,品种多样,报价是一个最繁重的工作。报价业务员既要熟悉客户,又要熟知印刷品的材料属性和各道工序工艺流程,报高了失去业务,报低了可能工厂亏本,是印刷行业一道人材最缺、最繁重的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印刷企业适应高节奏、高效率的现代信息化社会,更好地为用户提供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产品,开发本包装印刷企业经营治理系统。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设计的目标 a. 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抗干扰(人为的和机器的故障)和保证正常工作的能力。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系统设计时,应对系统运行时所有可能发生的外界干扰都有所考虑,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b. 系统的可爱护性 系统的可爱护性是指系统被修改和爱护的难易程度。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爱护性,系统设计时就应采取结构化设计方法,使系统的结构清晰,使系统中的模块可读性强、便于修改和爱护。 c. 系统的用户友好性 用户友好性是指系统操作使用方便、灵活、易被用户所同意和乐于使用的能力。 d. 系统的工作效率 系统的工作效率是指系统的处理能力、处理速度、响应时刻等与时刻有关的指标。 e. 系统的合法性 系统的合法性是指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要考虑代码设计原则、数据处理过程、

智能制造的基本内容诠释

智能制造的基本内容诠释 2014-11-10 摘要:介绍了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人工智能与 IMT 、IMS 的关系, IMS 和 CIMS , 智能制造的物质基础及理论基础,智能制造系统的特征及框架结构,并简要介绍了智能加工中心 IMC ,智 能制造技木的发展趋势,以及智能制造系统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 智能制造, IMS , IMC , IMT 。 一、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从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历程来 看,经历了由手工制作、 泰勒化制造、 高度自动化、 柔性自动化和集成化制造、 并行规划设计制造等阶段。 就制造自动化而言,大体上每十年上一个台阶 :50?60年代是单机数控,70年代以后则是CNC 机床及由 它们组成的自动化岛, 80 年代出现了世界性的柔性自动化热潮。与此同时,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但与 实用化相距甚远。 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与发展,机械制造大体沿两条路线发展 :一是传统制造技术的发展,二是借助计算机和自 动化科学的制造技术与系统的发展。 80 年代以来,传统制造技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存在着很多问 题。 (1) 集成化离不开智能 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中有多年积累的生产经验,生产过程中的人—机交互作用,必须使用的 智能机器 (如智能机器人 ) 等。脱离了智能化,集成化也就不能完美地实现。 (2) 机器智能化比较灵活 可以选择系统智能化, 也可以选择单机智能化 ;单机可发展一种智能, 也可发展几种智能 ;无论在系统中或单 机上,智能化均可工作,不像集成制造系统,只有全系统集成才可工作。 (3) 智能化的经济效益较高 现有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 ,CIMS) 少则投资数千万元, 多 则投资数亿元乃至数十亿元,很少有企业能承担得起,而且投入正常运行的很少,维护费用也高,还要废 弃原有的设备,难以推广。 (4) 白领化使得有丰富经验的机械工人和技术人员日益缺少 ,产品制造技术越来越复杂,促使使用人工智能 和知识工程技术来解决现代化的加工问题。 (5)工厂生产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生产管理和生产自动化 先 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向产品、 工艺和系统的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管理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现代制造系统中所出现的问题, 这就 促使我们借助现代的工具和方法, 利用各学 科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集成传统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一种新型的制造 技术与系统,这 便是智能制造技术 (IntelligentManufacturingSystem (IntelligentManufacturingTechnology , IMS)[1] 。 传统的设计和 ,IMT) 与智能制造系统 90 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竞相大力发展 IMT 和 IMS 的深层次原因有 :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 (一)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 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 2、全球智能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的主要体现载体智能制造装备涉及的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等主要行

业,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19%-21%之间。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规模达12233亿元。据此测算,2016年,全球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在8687亿美元左右。 1、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概况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是工业机器人强国。日本号称“机器人王国”,在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出口和使用方面都居世界榜首;日本工业机器人的装备量约占世界工业机器人装备量的60%。 (2)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统计,1998年以来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达9%。金融危机影响后,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5.4万台。 (3)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分析

瑞禾印刷公司印刷订单跟踪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瑞禾印刷公司印刷订单跟踪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了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我国有部分印刷企业采取了ERP管理方式,对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如生产、人员、资源等进行管理,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但是,由于书刊的印刷制作具有订单数量多、生产工艺长、参与人员多等特点,对订单的有效跟踪管理十分必要。而目前的ERP系统普遍缺乏对订单的跟踪管理功能,仅仅具有订单的统计功能,因此管理效果不明显。本课题对印刷企业的信息化进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印刷企业利用ERP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主要途径,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以瑞禾印刷有限公司为代表中小型书刊印刷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了需求分析;介绍了本课题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技术;对印刷订单跟踪管理系统进行了总体分析,应用UML建立了需求用例、类图、整体活动图及序列图等模型;对订单管理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确定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对系统各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利用MySQL平台进行了数据库设计;编制程序实现了该系统中用户管理、订单信息管理、部门管理等功能;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与部署。该订单跟踪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生产部门间的实时传递,取代当前由电话或文件传递信息的方式,无需使用Excel表格来统计各类订单,避免了订单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跑单、漏单等问题;还可以对各订单的生产状态直接进行监控并实时更新。对于中小型印刷企业而言,该系统消除了生产订单管理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订单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自动化,不仅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更为重要的是将原来的使手工录入作业转化为计算机管理,使分散管理转化为自动化管理,生产进度的监控更加准确。从业务订单的接受、生产任务的安排、到制版、印刷、装订以及发货等各个环节都可以实现实时跟踪,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智能制造有哪些关键步骤

智能制造有哪些关键步骤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按照《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现开展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工作。其中明确了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工信部是如何判定智能制造的要素条件,或者说智能制造是怎样具体呈现的。 智能制造模式要素条件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 1、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 3、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超过70%,并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自动上传,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等管理功能。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功能。 6、建立工厂内部通信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过程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信息互联互通。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