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抗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单抗制备及初步鉴定

抗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单抗制备及初步鉴定

抗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单抗制备及初步鉴定
抗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单抗制备及初步鉴定

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及诊断

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及诊断 支原体肺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大小为200nm.无细胞壁,仅有由3层膜组成的细胞膜,常与细菌的L 型相混淆,两者的菌落相似,可在无细胞的培养基上生长与分裂繁殖,含有RNA和DNA,经代谢产生能量,对抗生素敏感。支原体为动物多种疾病的致病体,目前已发现8种类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中只有肺炎支原体肯定对人致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在20%马血清和酵母的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初次培养于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呈圆屋顶形桑椹状菌落,多次传代后转呈煎蛋形状。支原体发酵葡萄糖,具有血吸附作用,溶解豚鼠、羊的红细胞,对美蓝、醋酸铊、青霉素等具抵抗力。最后尚须作血清鉴定。它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引起散发和小流行的呼吸道感染,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现在发现在成人中亦非少见,秋冬季较多。呼吸道感染有咽炎和支气管炎,少数累及肺。支原体肺炎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或各种肺炎的10%. 肺炎支原体在发病前2~3天直至病愈数周,皆可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它通过接触感染,长在纤毛上皮之间,不侵入肺实质,其细胞膜上有神经氨酸受体,可吸附于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和破坏上皮细胞,同时产生过氧化氢进一步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致病性可能与患者对病原体或其代谢

产物的过敏反应有关。感染后引起体液免疫,大多成年人血清中都已存在抗体,所以很少发病。 衣原体肺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沙眼衣原体肺炎 1975年有人开始报告新生儿衣原体肺炎,继发于包涵体脓性卡他之后。本病多由受感染的母亲传染可眼部感染经鼻泪管传入呼吸道。症状多在出生后2~12周出现,起病缓慢,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多不发热或偶有低热,然后出现咳嗽和气促,吸气时常有细湿啰音或捻发音,少有呼气性喘鸣。胸片显示双侧广泛间质和肺泡浸润,过度充气征比较常见,偶见大叶实变。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从鼻咽拭子一定要刮取到上皮细胞。也可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DFA)、酶免疫试验(EIA)检测鼻咽标本沙眼衣原体抗原。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诊断标准为双分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或IgM>1:32,IgG>1:512.也可应用PCR 技术直接检测衣原体DNA. 2、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来源于家禽接触或受染于鸟粪,是禽类饲养、贩卖和屠宰者的职业病。人与人的感染少见。病原体自分泌物及排泄物排出,可带菌很久。鹦鹉热衣原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在单核细胞内繁殖并释放毒素,经血流播散至肺及全身组织,引起肺音质及血管周围细胞浸润,肺门淋巴结肿大。潜伏期6~14d,发病呈感冒样症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有38~40.5℃的发热,咳嗽初期为干咳,以后有痰,呼吸困难或轻或重。有相对缓脉、肌痛、胸痛、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协助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MPP患儿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并对MPP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肺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2例MPP患儿的胸部DR表现为肺实变22例,肺间质改变14例,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双肺纹影增多11例等。48例患儿急性期行肺功能检查,有3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在恢复期复查肺功能,有5例存在小气道通气功能障碍,其余恢复正常。MPP患儿急性期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PEF、FEF25、FEF50、FEF75、FEF25-75)与恢复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患儿影像学表现呈现多样化,肺功能急性期改变有临床意义,应定期监测肺功能,预防哮喘发生。 标签: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肺功能;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尽管多数MPP可以治愈,而且有一定的自限性,但重症MPP仍可导致患儿肺不张、胸腔积液、闭塞性支气管炎等,且近些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有逐步增加的趋势[1]。所以有必要了解和掌握MPP的临床表现,但是针对MPP患儿的影像学特点及肺功能改变报道较少。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52例MPP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内科住院确诊为MPP的患儿。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及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3]。患儿有咳嗽、发热、肺部闻及罗音等呼吸道感染表现,有胸部影像学改变证据,MP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临床上对青霉素、头孢类药物无效。根据参照标准选取52例MPP患儿,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4~10岁,平均(6.93±1.58)岁。所有患儿均因呼吸道感染就诊,以发热、咳嗽为主,其中7例出现喘憋,2例合并肺外表现,其中1例合并溶血性贫血,1例合并川崎病。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胸部DR检查及肺功能检查。胸部DR检查:采取拍摄后前位胸部正位片,其中12例行胸部CT检查。肺功能检查:采用德国JEAGER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n Paed肺功能仪器,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FEF25,FEF50,FEF75,FEF25-75)指标。常规肺功能检查均在入院后72 h内进行,对于肺功能

2019年肺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2019年肺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重症肺炎 【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HAP)。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和健康护理(医疗)相关性肺炎(healthcare–associatedpneumonia,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地讲,是住院48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CAP临床诊断依据包括: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④WBC>10 99×10/L或 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的表现: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min③PaO2<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④血压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素者,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2001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①需要机械通气;②入院48h内肺部病变扩大≥50%;③少尿(每日177μmol/L(2mg/dl)。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 PaO2/FiO2<250③病变累及双肺或多肺叶;④收缩压< 12kPa(90mmHg);⑤舒张压<8kPa(60mmHg),符合1条主要标准或2条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测SOP

B10.2【实验原理】 用肺炎衣原体抗原固相硝酸纤维素膜,应用渗滤式间接法原理,检测血清中肺炎衣原体抗体。 B10.3【样本要求】 血清样品不能溶血,应为新鲜血清或2℃~8℃条件保存不超过3天。高脂血症血清不能使用。 B10.4【样本采集】 不抗凝血2ml,避免溶血、混浊、或脂血标本 B10.5【试剂盒主要组成成份】 斑点反应板:40块(或20块) 试剂A: 1瓶, 约10ml 试剂B: 1瓶,约8ml, 胶体金标记物 B10.6【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产品应储存在2℃~8℃条件中,不能冷冻;有效期8个月。 B10.7【检验方法】 滴入二滴试剂A于反应板中央孔中,待完全渗入; 滴入150μl血清于反应板孔中,待完全渗入; 滴加三滴试剂B于反应板孔中,待完全渗入; 渗入三滴试剂A于反应板孔中,待完全渗入。 B10.8【结果解释】

阳性:反应板孔中出现红色圆斑和清晰的红色质控线,为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 阴性:反应板孔中只显现清晰的红色质控线,为肺炎衣原体抗体阴性; 失效: 反应板孔中未显现红色质控线,为操作失误或试剂失效。 B10.9【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本试剂试验仅用于检测肺炎衣原体抗体而非直接检测肺炎衣原体,因而阳性结果并不能确诊是肺炎衣原体感染。对患者状况的诊断应结合患者临床体征与症状和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 抗体含量低的血清样品,不能被检测出来是可能的。部份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患者,不产生抗体或产生少量的抗体。此时,可能显示阴性结果。 试验结果可疑时,应用培养基进行培养确诊。 B10.10【产品性能指标】 批内精密度: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应≥95%,反应斑点颜色深浅程度应接近。 批间精密度: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应≥95%。 B10.11【注意事项】 1.本产品仅用于体外诊断。本产品的检测结果仅可作为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鹦鹉热为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肺炎是最常见表现。该病原体寄生于鹦鹉、鸽、鹰、鸡、鸭、孔雀等百余种家禽或野生鸟类体内。鹦鹉为最常见的宿主,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人通过与上述禽类接触或吸入鸟粪或被分泌物污染的羽毛等而得病,故家禽饲养员和有关实验室工作人员均有受到传染的可能,患者在急性发病期偶可因咳出的痰内带有衣原体,通过飞沫方式传播。肺内病变常开始于肺门,血管周围有炎症反应,并向周围扩散引起小叶性和间质性肺炎,以肺叶或肺段的下垂部位为明显,细支气管及支气管上皮引起脱屑和坏死。 二病因病源为鹦鹉热衣原体,鹦鹉为主要传染源。本病可通过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或通过排泄物污染尘埃而间接传染。 三临床表现1.症状 鹦鹉热潜伏期为1~2周,临床症状可以是轻度的或一过性的流感样症状,也可以是急性发病,伴有高热,剧烈的头痛和肺炎,寒战,头痛,出汗和许多其他常见的全身和呼吸道症状,如不适,关节痛,肌痛,咯血和咽炎。 2.体征 肺部很少有阳性体征,偶可闻及细湿啰音和胸膜摩擦音,双肺广泛受累者可有呼吸困难和发绀,躯干部皮肤可见一过性玫瑰疹,严重的肺炎可发展为谵妄,低氧血症甚至死亡,鹦鹉热累及心脏时,心电图呈心肌炎改变,另外,鹦鹉热临床表现还可有贫血,反应性肝炎,肝脾肿大,蛋白尿等。四检查1.细菌培养 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鹦鹉热衣原体的培养,取鼻咽部或咽后壁拭子,气管和支气管吸出物,肺泡灌洗液等标本培养,分离物可用鹦鹉热衣原体。 2.心电图检查 鹦鹉热累及心脏时,心电图呈心肌炎改变。 五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鹦鹉热衣原体的培养可以作出诊断。 六治疗1.抗生素应用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可有效地治疗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但四环素不能用于孕妇和儿童。首选治疗为四环素,或用氯霉素口服。亦可用红霉素口服。新生儿和婴儿的用量为红霉素。应注意鹦鹉热的治疗

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衣原体(chlamydia)家族仅有1个属,即衣原体属,包括4个衣原体种,即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肺炎衣原体(C.pneumoniae)和家畜衣原体(Cpecorum)。目的:讨论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确诊完全依赖实验室检查。鹦鹉热肺炎主要根据有关职业史、接触史及血液和支气管分泌物做细胞培养发现病原体进行诊断。 衣原体肺炎诊断 衣原体(chlamydia)家族仅有1个属,即衣原体属,包括4个衣原体种,即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肺炎衣原体(C.pneumoniae)和家畜衣原体(Cpecorum)。沙眼衣原体引起人类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非淋球菌尿道炎、宫颈炎等。如果母体有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则分娩时胎儿可受染,表现为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和包涵体性结膜炎。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人类的鹦鹉热,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或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全身性感染。牛衣原体仅感染牛和羊,尚无引起人类疾病的报道。肺炎衣原体是近年才确定的衣原体新种,是肺炎、支气管炎和鼻窦炎的重要病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通常较温和,但恢复时间较长。与鹦鹉热不同的是,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患者没有疫鸟的接触史。肺炎衣原体所致的人类感染远远比其他衣原体种常见。

(一)肺炎衣原体肺炎 1.概述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为一种新定名的衣原体,主要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2.流行病学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类的肺炎衣原体感染具有世界普遍性,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有一半以上出现过肺炎衣原体感染,即血清存在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抗体。我们研究发现,国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迅速上升,且没有性别差异;儿童感染率在20%左右,青壮年可达50%~60%,老年人则高达70%~80%,考虑到人群中肺炎衣原体阳性率很高,感染后抗体逐渐下降,估计所有的人一生某个时候都有可能感染肺炎衣原体,且再感染也很常见。肺炎衣原体年发病率在5~9岁和10~14岁年龄组分别为9%和6%,是整个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两个年龄组。肺炎衣原体是严格的人类衣原体,不存在动物中间宿主,传染途径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经人一人传播。家庭、学校、军队及其他人口集中的工作区域都可存在局部的流行或一般的流行。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传播速度较慢,即使在上述的人口密集区域。另有研究显示,肺炎衣原体的感染者不一定是传染源,而无症状的携带者则可能是传染源。肺炎衣原体肺炎占所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10%左右。 与肺炎支原体不同的是,大多数肺炎衣原体感染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或未引起患者注意的轻微全身性感染,肺炎衣原体肺炎在成年及老年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 治专家共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发布时间:2010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鉴于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且近年来发现我国肺炎支原体在体外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成员经过充分讨论并征求了部分学组外专家意见后,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形成了如下共识,特整理发表,供临床医生参考。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属于柔膜体纲中的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最初曾被称为Eaton媒介(Eaton Agent),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被确认为支原体属的一个种。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以间质病变为主的急性肺部感染,由于此类肺炎在临床表现上与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肺炎有明显区别,且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等治疗无效,因此临床上又将其与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及立克次体等其他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统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1]。 一、流行状况 肺炎支原体肺炎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多为散发病例,约3~6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1年,流行年份的发病率可以达到非流行年份的数倍,容易在学 校、幼儿园及军队等人员比较密集的环境中集中发病[1]。最近的一项包括亚洲地区在内的全球性CAP病原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占CAP的12%,在所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所导致的CAP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2]。与大多数国外地区相比,我国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可能更高。一项专门针对亚洲地区CAP中非典型致病原流行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亚洲地区CAP中肺炎支原体肺炎占%,而我国上海和北京两地CAP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比例却分别高达%和%[3-5]。在不久前完成的一项7个城市12家医院参加的全国性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