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回族女性经济研究概述

回族女性经济研究概述

回族女性经济研究概述
回族女性经济研究概述

回族女性经济研究概述

摘要:人类的经济活动在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基石。这是因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基于这一原因,经济分析从一开始就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在力图解释某一族群的社会组织的方式和机制的过程中,展示出经济活动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人类;社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271-02

当前,我国正在全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这一历史进程也同样必须建立在经济活动的基础之上。现代化进程、城市化进程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着有力的注脚,女性在此过程中应当扮演怎样的社会角色、发挥怎样的社会作用,这也是经济人类学所关注的重要课题。著名的女性研究者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女性所拥有的身体和心理都是被建构出来的,女性所面临的社会和文化也是被建构出来的,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原因共同强化了女性在两性社会中的从属地位,而女性则遭受着巨大的束缚甚至于失去人性。波伏娃的观点正是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每一个人自出生起

关于回族语言发展情况的研究

关于回族语言发展情况的研究 概要: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 对回族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是回族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回族语言以地域为界限, 形成了若干个方言区. 又以民族为中心, 形成了一些民族内部支流语言。回族语言的民族个性主要表现在: 其一, 民族语言的传承, 其二, 民族选择用语, 其三, 民族专有词汇, 其四, 特殊的语言组合, 其五, 富有民族特色的方音。回族话的形成和民族母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并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和汉语的区别, 有着丰厚的民族语言基础。本文在考察学界关于回族用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力图概述回族用语研究的现状及尚需深入拓展的问题, 并探寻回族用语研究的重要意义。 回族话形成过程中的语言整合 回族话就是回族使用的汉语。关于回族话的界定, 人们向来说法不一。回族话并不是简单的汉语方言现象, 回族话是超越了地域界线而形成的特殊语言现象。回族话虽然不属于独立的民族语言, 但回族话和先民母语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回族话形成的历史和回回民族形成的历史是同步的。人们一般认为, 回族先民是唐宋元时期来自中亚、西亚的穆斯林。至公元十三世纪初叶, 由于成吉思汗的西征, 大批中亚细亚各族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被迁徙到中国来。他们中, 有被签发的军士、工匠, 也有一些学术人士和社会上层分子。他们到了中国, 也把自己原有的语言文字带到了中国。元时, 波斯文是社会上通用的“蒙古、回回、汉字”三种官方文字之一。从当时人们把波斯文称为“回回字”来看, 波斯语言文字在元代回回的语言文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是代表性的回回语言文字。这当然是由于波斯距中国最近, 进入中国的波斯人最多的缘故。但是, 元时在回回中使用流行的语言文字, 决不只是波斯文一种。当时, 迁徙中国的, 也有不少阿拉伯人,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元代回族石刻, 有很多是用阿文书写的,说明阿文在当时回回人中也很流行。以此类推, 回族先民的语言成分, 自然也是相当复杂的。回族由先民的语言, 发展为现在的回族话, 必然经历了一个语言整合的动变过程。 人们一般认为, 回族先民最初使用的语言不下四五种,主要有阿拉伯语、波斯语、中亚各国语及中国境内一些民族的语言。这应该是回族话尚未形成时的民族母语阶段。回族先民

试论回族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2011年10月刊 改革与开放 试论回族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马伟王白中(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830054) 摘要:文化是撑起民族精神的脊梁,也是统领民族精神的灵魂。研究具有民族特点的民族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是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透过回族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的了解,对于我们客观准确地认识回族产生形成的历史及发展过程,理解回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Abstract:culture is propped up national spirit is the backbone,and the soul of national spirit.Research with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of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history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The Hui nationality culture the connotation and basic features of understanding,for our objective and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of history and the developing process,understand the basic spirit of Hui culture has the important theory significance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关键词:回族文化和谐社会 Key words:Hui culture in Harmonious Society 作者简介:马伟(1983-),男,(回),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专业方向宗教文化 王白中(1985-),男,(汉),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宗教学研究生宗教史方向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10-0136-02 文化是撑起民族精神的脊梁,也是统领民族精神的灵魂。它既是时代精神的客观表现,又是民族精神的客观表现。只要世界上存在民族,文化就必然要带有民族的传统和特色。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回族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经过数百年的融合而由多种民族成分重新建立的一个“新民族”。从唐代起,第一批阿拉伯人把自己信仰的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开始定居,直到元明时期回族作为民族而最终确立。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先后又有汉、蒙、维吾尔等民族成员加入进来。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民族成员虽然风俗各异,语言不一,但对伊斯兰教的共同信仰使他们的观念在融合的基础上趋于一致,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回族文化。1 一、回族文化的基本内涵 关于回族文化基本内涵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关于回族文化的界定尚无一致的观点,但已经有许多人根据自己的研究学科和视角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兹就有代表性的观点列举如下: 第一种观点认为回族文化是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大量吸收融合中国传统的汉文化,即融两种文化为一体的新型文化,充分体现了回族文化民族性的鲜明特征。2第二种观点是从文化学角度提出“:回族文化是世界两大文化—— —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相当恰当,相当充分,相当全面的合和。”3第三种观点从回族史的角度讲“:回族的形成属于一种特殊的模式,因此,回族文化的形成也属于一种特殊的模式。伊斯兰教在回族及其文化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她从起源上和本质上决定了回族的命运,决定了回族文化的性质。”“以宗教为纽带和核心将民族穆斯林凝聚在一起,铸成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广泛汲取文化并将两者融合起来,酿造了一种新的文化—— —回族文化”。4第四种观点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回族文化基本上是世界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本土文化通过双向交流,在渗透过程中形成的。而这种文化,在当时以其各自独特的风貌,丰厚的积淀,现实的价值,历史的地位雄踞于世界文化的巅峰。两个高度发展的文化,俱是源远流长,在这个新的社会共同体中,它们融会成一种新的民族文化。”5第五种观点从多维视野的角度提出“:在文化上,回族文化是在伊斯兰文化(含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波斯伊斯兰文化、突厥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蒙古文化、藏文化等交流、融合,并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但回族文化不是以上几种文化的简单堆积和叠加,而是以一定的结构和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程度。”6 综上所述,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回族产生、发展、形成的历史过程中相互碰撞、交流、渗透、吸收与融合的历史产物。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回族作为民族所形成的四方面条件,不仅决定了回族的民族性格与属性,而且还决定了回族文化的本质及其特征,反映了回族文化的全部内容,是一种具有较高文化起点、高度发展、自成体系的民族文化。其中,回族文化中有很多和谐理念,它是回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回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和谐理念 (一)饮食文化中的生态和谐思想 回族的饮食文化是伊斯兰文化和当地文化交融的产物,它的饮食严格遵守伊斯兰教关于饮食方面的规定。所以,饮食文化有利于回族聚居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古兰经》等宗教经典中对穆斯林饮食—— —可食之物与不可食之物有较为明确的界定,一般禁食猪、驴、骡、狗等家畜和狮、虎、狼、豹等野生动物;可食的动物有牛、羊、鸡、鸭、鹅等,其中以牛羊为主。对于可食的植物与不可食的植物,著名的回族学者刘智在其《天方典礼》中写到:“果、谷、瓜、蔬菜之属,均属无论;草木之属,毒甚者不食。”回族更注重从“是否清洁”的角度而不是从“是否有营养”的角度来选择食物,那些通常被很多人视为美味佳肴的山珍海味,在回族家庭的餐桌上很难见到。这种饮食习俗在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回族饮食习惯中的可食之物一般处于食物链的较低等级,数量多;不可食之物多处于食物链的较高等级,数量少,是需要加以保护的珍稀动、植物。这种饮食文化客观上体现了回族人注意保护生态平衡,体现了他们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二)回族人尊崇“孝文化” 孝意识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起点。回族的孝文化是回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回族家庭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回族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汉族民俗风情 一、教学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能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灌输,,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原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增长出新知识。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在适当的时机引出引导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是本教学设计的主线。在内容的组织上,则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认识规律。加强生生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回族民族组成和形成的过程。 2.能够说出回族三大节日的时间以及活动内容。 3.能够知道回族服饰、建筑、饮食的特点以及问候语。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1.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总结回族节日的活动与特点 2.能都在导游词创作中概括回族民族服饰、建筑等特点进行写作与讲述。(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于回族文化习俗的学习了解,能够正视少数名族在中华民族的地位与价值,提高作为一个导游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 2.能够正确的认识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从那个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三、学情分析 在前期《旅游文化》两个项目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华的历史文化以及汉族的民族特色,对于中华民族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对于少数民族的学习奠定基础。 但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形象思维的特征,对于文字,讲授兴趣不大,喜欢大量具体的案例和丰富的图片作为载体的上课形式。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尽量避免“满堂灌”的形式,在内容上注意难度,配合案例,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热烈的良好氛围中传授知识。使同学们自主投入到回族文化的学习

中去。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旅游文化》项目三:纯朴自然的民俗风情。是任务三:回族、维吾尔族民俗风情。该任务对于回族民俗的学习是整个民俗风情项目中的一部分。中华民族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精彩丰呈,对于中国旅游文化的学习必须要了解中华民族的特点与组成,因此本项目在教材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本任务又是该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具代表性和特色的民族,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回族节庆习俗活动以及服饰、饮食、问候的独到之处。 (二)教学难点 回族的民族形成、节庆活动、以及服饰、建筑、饮食的特色。 六、教学方法 (一)教法 情景模拟法、问答法、演示法、讲授法。 (二)学法 合作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七、设计思路 八、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温故导新举一反三1.询问同学们上节 课我们学习汉族 的文化都包括哪 些内容? 2.询问同学们回族 在他们心中的印 象,从衣着、外 貌等方面。 1.认真回顾上节课 学习到的汉族文 化习俗并且回 答。 2.回忆自己印象中 的回族文化并且 积极回答。 通过回顾旧知识 增加记忆,并且导 入新课。 环节二以貌取人1.请同学们看一段 视频,请问同学 1.认真观看视频。 2.寻找PPT中的回 1.通过简短视频 能吸引学生注

浅谈少数民族在中国文化发展方面的贡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29782470.html, 浅谈少数民族在中国文化发展方面的贡献 作者:李璐言 来源:《丝绸之路》2013年第22期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唯一一个文明发展进程没有遭受重大破坏的国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是由各个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 各民族政权内部稳定和向外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中国的统一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 献。 [关键词]少数民族;思想文化;法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2-0058-02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国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正是以文化为纽带,以法律为保证,共同推动了中国历史文明的进程。 一、思想文化方面:丰富儒学思想意蕴与共同缔造大一统 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形成的。每一个民族都对我国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以各自独特的创造和表现形式丰富着我国的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凝聚、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颗颗明珠,并且作为特殊的思想和文化纽带,维系和托动着各民族统一的中国历史的发展,使得各民族间长期相互融合、密切交流、长期依存、不可分离。 (一)少数民族文化丰富了儒学的思想意蕴 儒学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这种密切关系是双向的,即儒学对少数民族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少数民族对儒学的发展也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1. 促进了儒学的流传 纵观儒学思想发展史,它之所以能不断演化、发展,原因有多种,自身的或外在的,政治的或思想的,现实的或历史的。但各兄弟民族在儒学流传过程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功不可没。少数民族在儒学流传中的作用是指其传播、提倡儒家文化、崇孔读经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文人、思想家传播、宣扬并阐发儒学思想,如办学授徒宣讲儒家经传,翻译、注释儒家典籍,著书立说阐发儒家思想,乃至将儒学思想融汇于乡规民约、宗谱家训之中;二是少数民族统治阶层的传播、崇尚、提倡,主要是汉朝以后少数民族陆续建立的政权,其存在期间统治阶

回族女孩的名字秘密

阿迪莱(平等,公平)阿法芙(贞洁)阿菲法(贞洁的)阿海德(誓约,知识)阿依德(探访,回复)阿依莎(活泼,幸运)阿里耶(高贵)阿里娅(高贵)艾玛丽(希望)艾麦拉(希望)艾玛尼(信誉)艾米娜(忠实的)艾米尔(公主)阿娜妮(云)阿布拉(芳香,龙涎香)艾妮塞(温柔的)艾乃哇尔(光线)艾斯玛(艾布拜克尔之女)爱资哈尔(花)阿齐兹(高尚的)拜玲耶(摹画的圆月)拜黑拉(灿烂耀眼的,灿烂明亮的)拜黑耶(美丽的,极漂亮的)拜莱盖丝(希巴女王之名)拜娜妮(指尖)巴丝玛(微笑)拜希麦(含笑者)拜什热(佳音的信使)拜丝麦(微笑)拜图拉(处女)布什拉(吉兆)朵哈(上午)法依则(优胜者)法德耶(来源于用自己作牺牲祭品的名称)法莱克(天文、天体)法丽德(独一无二的)法丽哈(幸福,欢乐)法图麦[ 先知穆罕默德之女名(字面意思为断奶的幼畜)] 法蒂妮(很有魅力的)法图娜(很有魅力的)法尔杜丝(伊甸园)俄丽娅(芬芳)俄松[ (树)枝] 海迪耶(礼物)哈米德(值得赞扬的) 海娜(幸福) 哈娜妮(仁慈宽恕) 哈丽麦(和缓,忍耐) 海妮耶(高兴的,幸福的)哈丝娜(美丽) 哈娅特(生命) 黑法(苗条柔弱,美丽的体形)海拜哈(礼物) 海达(专名) 霍达(正确的向导) 胡玲耶(仙女) 哈桑(美丽)依布蒂哈吉(快乐) 依克拉姆(荣誉,款待,慷慨) 依丽哈姆(直觉) 伊玛尼(信仰,相信)依穆蒂萨丽[(诚恳地)遵从]依娜姆(善行,祈福,馈赠)依娜丝(和气) 阿娜耶(关心,挂念) 英蒂萨尔(凯旋) 依兹迪哈尔[(花朵)繁茂,旺盛]哲俩阿(明白,清楚) 贾米拉(美丽) 哲娜妮(心灵或灵魂) 哲玛妮(银色珍珠) 卡米拉(完美) 克里麦(慷慨大方,高贵) 考克布(星空) 考塞尔(天国之河)

回民的文化

一、回族由来简述 今天,回族遍布中华大地,人数众多,我国无一省无回族。对于回族的渊源,主要是13世纪蒙古人 3次西征后,大批东迁的“回回”人,以及远在唐宋时期侨居中国东南沿海的穆斯林“蕃客”。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回族的族源比较复杂,就构成的成份来看主要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人。就迁入我国的时间来看主要有两个时期:早期的是从唐初至宋末的五六百年间,从海上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商,最后留居在广州、泉州、杨州等地的阿拉伯人。后期的,也是最主要的是十三世纪中叶被蒙古人先后征服的葱岭以西、黑海以东中亚和西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除阿拉伯 人、波斯人外,还有其他一些民族。这些民族,由于各种原因随蒙古军从陆上 经过新疆来到中国。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被蒙古人征调过来的“西域亲军”中的

“回回军”。 元朝建立前后,蒙古人屡次西征,成吉思汉征调大批阿拉伯人、中亚人组成“西域亲军”入侵我国,参加灭宋战争的“多达数十万人”。蒙元百余年间来华的回回人从人数上讲已经远远超过了“土生蕃客”,他们在元代称为“色目人”,在政治地位上优于汉人.据《元史》载,“西域亲军”中的许多工匠、军士,按战争需要,分配全国各地从事屯、垦、牧、养等活动,主要在甘肃、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地,他们是穆民又是伊斯兰教宣传者。这些人娶中国妇女,繁衍后代。《明史.西域传》中谓:“元时回回遍天下,及时居甘肃省尤多。同时,大批回回在蒙元朝廷做官,被派驻到全国各地。周密《癸辛杂积续集》说:今回回皆以中原为家,江南尤多。”从北方到南方,从内地到边疆,从农村到成镇,到处都有穆斯林,全国各地据估计有200万人。元时穆斯林助蒙灭宋,功劳显赫,在科学、宦、荫叙等方面得以发展,许多穆斯林享受官禄。到了元末明初,回回民族在多种民族,成分融合的情況下形成了。 明代回回人仍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土。有的回回“寄住”于甘肃一带后,进而“附籍”于京师、南京、德州、杭州等地。明朝还从甘州(今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迁徙数以百千计的维吾尔人到江南各卫,这些人大部分也成了回族。明永乐年间,东南亚古苏禄国(今菲律宾)东王巴都葛、叭哈刺来华,病卒于德州,其次于安德鲁、三子温哈刺留德州守墓,遂成为德州北营安、温二族回民的先祖。因此,有明一代回族的聚合过程仍然在继续。清代回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回族居住区域的进一步扩大和人口增加上。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全国无一省份无回族居住,西北回族人口增加尤其明显。乾隆时西安城内回族不下数千家,而陕西回族居住较其他省为多,宁夏至平凉千里尽系回庄,甘肃临夏、天水、西宁及河西走廊,远至新疆昌吉、焉耆等地,都是回回居住地;东

从清真女学的兴起谈回族妇女的文化自觉

从清真女学的兴起谈回族妇女的文化自觉 ———以宁夏同心县城区女学为个案 马燕 清真女学发轫于中国的中原地区,是一种特殊的回族文化。女学的始兴、形成在明末清初,大约是16世纪和17世纪之交,首先是在河南省兴起,后来扩散到中原地区各个穆斯林社区。近年来,对回族清真女学的研究相继见诸报端。以玛利亚·雅绍克和水镜君两位女士的《中国清真女寺史》为代表的相关研究扑面而来,研究范围不断扩展,从河南到全国各地,包括临夏、西安、兰州、山西长治、青海西宁等地,研究区域也呈现出由省—市—州—社区等由面到点的精致化。可见,学者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清真女学和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女学的存在、形成和发展。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清真女学由城市向乡村世界的回族穆斯林社区扩散的进程中,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城区为个案,继续探讨清真女学在回族乡村社区中的兴起,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各方专家。 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回族社会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国人民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热火朝天地建设现代化中国的时候,素有商业传统的回族人也迅速地融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走南闯北打天下。而在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在文化上,回族社会的小传统与社会大传统一样面临着现代化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人们对物质的极度渴求和精神信仰的羸弱必然导致道德观念的滑坡和文化传统的失衡,长此以往,民族文化将淹没于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巨大洪流之中。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回族社会面临着经学不倡,后继乏人的严峻考验。据笔者多次的调查发现,清真寺里满拉人数不济,而且大多数求学者来自山区,学历也不高。礼拜的人数除了斋月,其他时候都很稀少,只有一些老者坚持在寺里礼拜。面对这种文化危机,回族社会也作着不同的调适与反应。笔者认为,女学倡兴离不开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在某种意义上说,女学的产生是文化挑战的必然产物,是文化自觉的创新”①。 一、同心县回族概况及清真女校简介 同心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地处山川结合部,属吴忠地区管辖。位于东经105?17' 106?41'、北纬36?34' 37?32'之间。东临宁夏盐池和甘肃环县,南接固原,西连中卫,北接中宁、灵武。是宁夏面积最大的县,为全国贫困县之一。2004年年末,有32.87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83%。同心县的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世界两大派系中属逊尼派,在回族8个教派中有6个教派。同心县的韦州镇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有女学,据《同心县志》记载,1931年,韦州大寺曾开办了同心县历史上第一所女子经堂学校“韦州中阿女子师范学校”,课程设置有国文、算术、《古兰经》、教义、教律等,当时有校舍17间,教员3人,招收学生近百人。后来改为“韦州女子短期小学 104

回族文化 回族著名作家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 回族文化 回族著名作家简介 导语:李珣(约855930)是唐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穆斯林词人。字德润。祖籍波斯,也称“李波斯”。生于四川梓州。擅长诗词,精通医学。其词作最早 李珣(约855—930)是唐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穆斯林词人。字德润。祖籍波斯,也称“李波斯”。生于四川梓州。擅长诗词,精通医学。其词作最早见于后蜀赵崇祚辑的《花间集》里,共收其词37首。清人彭定求等编的《全唐诗》又收录54首。其词以抒人生哀愁、爱情之怨和描写山乡水色为特点。词牌多用《南乡子》 。著有《琼瑶集》今已遗失。 李舜弦,唐代中国第一位穆斯林女诗人。为李珣之妹。五代十国时前蜀第二主王衍在位时(919—925)选入宫中,立为昭仪。善诗,现存《随驾游青城》、《蜀宫应制》、《钓鱼不得》三首,收入《全唐诗》。其诗情景交融,富于想象。如七绝《钓鱼不得》即蕴含哲理:尽日池边钓锦鳞,芰荷香里暗消魂。依稀纵有寻香铒,知是金钓不肯吞。 萨都刺(1271—1355),元代回族著名诗人。字天锡,号直斋。原籍西域(今新疆)。13世纪祖父迁居内地,后定居于雁门(今山西代县)。元泰定四年(1327)取进士。官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南御史台掾、燕南宪司经历等职。一生著述颇多。有《雁门集》、《萨天锡诗集》、《萨天锡逸诗》、《石林集》、《西湖十景词》等诗集留传。其中《雁门集》收其诗808首,不乏佳作。尤以《早发黄河纪事》、《上京杂咏五首》、《过居庸关》、《鬻女谣》、《织女图》、《金陵怀古》等脍炙人口。其文辞雄健,流丽清婉。多写自然景物和边塞风光,同情民间疾苦。 迺贤(1309—1368)元代著名回族诗人。也称“乃贤”,汉姓马,字易易。

民族社会学视野下的回族女性研究

民族社会学视野下的回族女性研究 2010-12-08 22:50:36 作者:骆桂花来源:《青海民族研究》浏览次数:147 摘要:回族女性研究是中国妇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回族女性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本文着力于回顾既往回族女性研究中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展开历史追溯与反思,就回族女性研究的内涵、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意义与作用、研究的方法、理论构建、学术素养等学术界较为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在追溯中反思我们今后研究的拓展方向,力求为未来回族女性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女性研究是西方国家中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的产物,它最先形成于美国,并快速传播到北美和欧洲的其他国家,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妇女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8 世纪80年代,但直到90年代妇女研究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论及人们对少数民族女性的研究,尤其是对回族女性的研究,则是近十年或者说是近五年以来才逐渐有所触及,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亦不断扩大,开始从以往比较关注的婚姻家庭、教育等范畴,向社会、经济、政治等层面拓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亮点,同时相关研究的专著、论文相继问世,如2002年水镜君女士的《中国清真女寺史》一书,从清真女寺这一宗教视角,阐释了中原回族女性的宗教信仰、社会地位、文化教育等不同层面的文化内蕴,拓展了回族妇女研究的视域。但总体而言,回族女性研究成果在学术研究领域,仍可谓少之又少,究其原因种种,可概括为三;中国回族文化背景下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问题;与实际操作相关的方法及研究梯队问题。 一、回族女性研究的文化背景 回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回族文化的内涵中,伊斯兰教以其幽玄的哲理、

回族的形成和发展

回族的形成和发展 回回民族即今回族。关于回回民族的形成问题,学术界目前尚无一致看法。有的认为形成于元代,有的认为形成于明代,也有的说形成于16世纪中叶。下面所述,即以第三说作为依据。有关回回门宦制度问题,附带一并阐叙。 一、回回族称和族源 “回回”一词,原是“回纥”、“回鹘”音转,最早见于沈括《梦溪笔谈》卷五的“凯歌”词中。据沈括自己说,其词原是“市井鄙俚之语”(大众语)。徐霆《黑鞑事略》云:“霆考之,鞑人本无字书,然今之所用则有三种……行于回回者则用回回字,镇海主之。回回字只有21个字母,其余只就偏旁上凑成……燕京市学,多教回回字。”这里所说的“回回字”,显然是指“回鹘字”。成书较早的《蒙鞑备录》说:“今鞑之始起,并无文书……其俗既朴,则有回鹘为邻,每于西河博易贩卖于其国。迄今于文书中,自用于他国者,皆用回鹘字。”可见“回鹘”、“回回”,原是一名异译。 但在《黑鞑事略》中,“回回” 一词,有时也被用以泛指西域各国:“霆在草地,见其头目民户,车载辎重,及老小畜产,尽室而行,数日不绝……问之则云,此皆鞑人调往征回回国……回回诸种,尽已臣服。”所述明指窝阔台时遣兵征中亚各国事。徐霆之所以将西域各国均称为“回回”,显然是认为他们都是“回鹘”引起的。但随着蒙古国统治范围的扩大,与中亚各国人民往来的频繁,“回回”一词的含义不久又有所变化。在蒙古国的官方文书或诏令中,一般都以其指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而将“回鹘”称之为“畏兀儿”或“委兀儿”。例如1265年(元至元二年),忽必烈在一份诏谕中就说:“今拟黄河以南,自潼关以东,直至蕲县地面内百姓、僧、道、秀才、也里可温、答失蛮、畏吾儿、回回……应据官中无身役人等,并不得骑坐马匹。”①又如元《至顺镇江志》在载述其地侨居户时说:“蒙古二十九(户),畏兀儿十四(户),回回五十九户,汉人三千六百七十一(户)。”②这里所说的“回回”与“回鹘”显然已不相干。按当时使用情况看,其涵义已与“穆斯林”大致相当,主要是指来自中亚的各国人。 14世纪中叶,明代元而兴,“回回”一词的使用,基本上仍因袭于元。《明史·哈密传》引马文升奏疏中就有:“哈密故有回回、畏兀儿、哈刺灰三种,北山又有小列秃、乜克力相侵逼……”许进《平番始末》:“哈密之人凡三种:曰回回、曰畏兀儿、曰哈刺灰,皆务耕织。”均可为证。但又派生出“汉回”一称,主要是指长期生活于内地的回回人。例如严嵩《议处甘肃夷贡疏》:“缘汉回通事,实本非我族类……今后如遇回夷入贡,伴送通事,亦用中国精通回语之人,不得差委汉回,致生奸弊。”③ 在清代,由于存在以伊斯兰教作为划分民族的倾向,故又常将“回回”和维吾尔人俱称为“回”。但为了区别,有时也称“回回”为“汉回。或“熟回”,称维吾尔族人为“缠回”或“生回”。因其中夹杂着民族歧视因素,故现代广大

回族女性论文:回族女性宗教文化现代女性家庭价值观

回族女性论文:西宁市回族女性婚姻家庭观研究 【中文摘要】社会变迁与国民教育的提高,使我们个人的认识世界和价值观念都发生着转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政府主张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回族是所占人口比重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而回族女性担当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对建立和睦家庭和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她们婚姻家庭观的转变,既反映出时代所赋予的特殊性以及转型期带来的深刻变化,也反映出未来回族家庭和民族发展方向。在我国,回族女性的思想意识形态受双重文化的塑造,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她们除了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还受到伊斯兰独特的宗教文化渲染。她们自幼便接受家长的宗教思想教育,回族自出生后就有虔诚接受宗教洗礼的义务。随着社会发展,各民族之间不断相互同化和融合,呈现出难得的和谐局面。如今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的并存,竞争机制带来的负面影响,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让回族女性的婚姻家庭观自然受到社会大局势变迁的冲击而发生转变,根深蒂固的宗教价值观是与之抵抗、顺应时势,还是融合变通?个人行为面对宗教、道德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又会坚定怎样的立场?社会提倡性别平等的呼声是否有助于她们个人婚姻家庭观的正确树立?对这一系列问题笔者期望通过调查研究,探析今日西宁市回族女性婚姻家庭观所呈现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 【英文摘要】Our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happening all ideas and values has been transformated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national education rise.As a multi-ethnic country, our government advocated ethnic equality and unity and common prosperity. The Hui nationality is the largest part in chine by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The women of hui nationality play the important role in family and society.They are willing to establish harmonious family and society. The change of their values about ma... 【关键词】回族女性宗教文化现代女性家庭价值观 【英文关键词】Hui women religious culture modern women family values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西宁市回族女性婚姻家庭观研究摘要3-5Abstract5-6 第1章绪论9-21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9-111.1.1 研究目的 9-101.1.2 研究意义10-1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1.2.1 国内研 究11-141.2.2 国外研究14-15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5-171.3.1 研究思路151.3.2 研究方法15-171.4 概念界定17-181.4.1 回族女性171.4.2 价值观171.4.3 婚姻家庭观17-181.5 理论视角18-21 第2章西宁市回族女性婚姻家庭观调查分析21-492.1 调查地点基 本状况21-232.2 样本基本情况23-242.3 调查内容分析24-492.3.1 婚恋观24-402.2.2 家庭观40-432.2.3 生育观43-462.2.4 亲子教 育观46-49第3章回族女性婚姻家庭观的特点49-573.1 择偶标准 世俗化49-503.2 外族通婚逐渐被接纳50-513.3 反对父母包办婚姻

浅谈回族的形成

以回族形成为例谈对民族形成一般规律的理解 说起民族,不得不说说其形成。因为,民族不是本来就存在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形成的。人类最早的社会集团是原始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才结成稳定的集体——氏族。当时最现实、最方便的纽带是血缘关系。几个亲属氏族又结合成部落。但随着二次社会大分工破坏了氏族部落内部的血缘关系,在更大规模上以地缘关系结合成规模更大的共同体——民族。从氏族发展到民族就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以下我将从回族的形成进程中理解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从相关文献和资料上查得,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回族称为,只有回民称呼。回民泛指一切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众,无论昰中国人、外国人,无论你是汉族人、维吾尔族人、满族人、蒙古族人统称为回民。这与伊斯兰教的古时称谓有关。在中国,伊斯兰教称谓回教,信仰回教的人就称为回民。过去是别人这样称呼,慢慢的,穆斯林也就称呼自己昰回民。例如,蒋介石就曾说过“回民昰信仰伊斯兰教的汉民”。观点偏颇,但昰含有一定的道理,新中国成立后,在五十年代,当时的政务院明令行文,认为回教的称谓与世界各国的称谓不同,要改。所以,伊斯兰教在此才成为官方的称谓。还是五十年代,国家在统计民族時,将信仰回教的民众统统划成回族。回族才正式称为所谓56个民族的一员。

回回人随着全国统一的实现而出现大分散、小聚居局面。例如河西地区,包括今宁夏、张掖、酒泉一带,回回人就很密集。因为这里在元代既是重要的镇戍、屯田区域、又是从西域进入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故落籍的回回人便越来越多。忽必烈时虽曾下令签发过这一带的“回回军”,但终元一代并未见减少。元代著名政治家赛典·赡思丁长子纳速刺丁晚年任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其子孙就有分别落籍宁夏和陕西的。云南昆明、大理一带,也是回回人分布较集中的重要区域。他们大都是蒙哥至忽必烈统治时移入的。及赛典赤·赡思丁供职云南后,又不断增多,后遂蔚为大族。此外,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也有较集中的分布。 散居在各地的回回人,因信仰伊斯兰教关系,他们往往自成村落,聚居于礼拜寺附近,形成大量的回回村、回回营、回回屯。在城市中,则逐步出现回回人居住的街区。从而使人口分布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各地回回人正是依靠着这样的格局维持着彼此间的联系。他们实际上仍然有“共同地域”。由于回回人长期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又都共同信仰伊斯兰教,随着岁月的推移,往来更加密切,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也不断得到加强,并逐步产生共同的利害关系,形成共同的心理素质。所谓“天下回回是一家”,“回回见面三分亲”,回回“行责居送,千里不持粮”的说法,就是这种心理状态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反映。回回

谈回族文化的历史贡献

谈回族文化的历史贡献 【摘要】回族文化内容极为丰富,在中国历史上作出了诸多贡献,回族文化与所有的文化一样,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包括了信仰体系、社会意识、语言文字、科学文化成就等非常广泛的内容。 【关键词】回族;文化;贡献 回族,从其形成发展至今虽然仅有700多年的历史,但却是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起到了非常重要角色的民族。回族的先民最早可上溯到唐宋时期泛海东来经商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元代时,蒙古帝国率军西征中亚地区,大批当地回人随元军进入中国,落籍在华夏大地。回族文化与所有的文化一样,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包括了信仰体系、社会意识、语言文字、科学文化成就等非常广泛的内容。 一、在自然科学史上的贡献 1.医药学:回族在中国医药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阿拉伯药材、药方、医药知识和书籍的引进、编写及不断发展的医疗实践活动。 2.天文历算:明代“回回科推验西域九执历法”,推出了当时最为精确的“回回历”,所以,清代《历代职官表》指出:《九执历》是中国“回回星学”之始。在元代的《元史·百官志》中,就有回回司天监37人,他们将大批“回回书籍”从西域带到中国。札马剌丁等人不仅带来一批阿拉伯天文仪器,还亲手制造了许多新颖的天文仪器。元代穆斯林修订了较完善的历法。一是札马剌丁的《万年历》,一是可马剌丁的《回回历》。他们的影响延到明清。 3.建筑学:主要表现在唐代以穆斯林宗教建筑及元代穆斯林亦黑迭儿丁对大都(北京)的最早建筑设计。清真寺、教经堂、道堂、穆斯林公墓的建造都显示了回族的建筑造诣。他们在建筑设计、构图原则、工种工程技术、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突破,丰富了中国建筑文化宝库,对中国传统建筑曾起到一定的影响,促进了中国木结构建筑及砧石建筑的发展。 4.造船、航海术:以郑和这一举世闻名的云南回族航海家为代表的造船术,及他率队七次下西洋的航海成功之举及“郑和航海图”的绘制,开辟了中国远洋及航运之先河。据《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统计,郑和下西洋走的航道,仅重要的出航点就有20余处,主要航线达42条之多。 5.回回炮:元初,两名穆斯林制炮专家——西域要发里人阿老瓦丁和旭烈人亦思马因,为中国的兵器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元世祖格外赏识这两位造炮专家,

回族女孩的名字秘密

阿迪莱(平等,公平) 阿法芙(贞洁) 阿菲法(贞洁的) 阿海德(誓约,知识) 阿依德(探访,回复) 阿依莎(活泼,幸运) 阿里耶(高贵) 阿里娅(高贵) 艾玛丽(希望) 艾麦拉(希望) 艾玛尼(信誉) 艾米娜(忠实的) 艾米尔(公主) 阿娜妮(云) 阿布拉(芳香,龙涎香) 艾妮塞(温柔的) 艾乃哇尔(光线) 艾斯玛(艾布拜克尔之女) 爱资哈尔(花) 阿齐兹(高尚的) 拜玲耶(摹画的圆月) 拜黑拉(灿烂耀眼的,灿烂明亮的) 拜黑耶(美丽的,极漂亮的) 拜莱盖丝(希巴女王之名) 拜娜妮(指尖) 巴丝玛(微笑) 拜希麦(含笑者) 拜什热(佳音的信使) 拜丝麦(微笑) 拜图拉(处女) 布什拉(吉兆) 朵哈(上午) 法依则(优胜者) 法德耶(来源于用自己作牺牲祭品的名称) 法莱克(天文、天体) 法丽德(独一无二的) 法丽哈(幸福,欢乐) 法图麦[先知穆罕默德之女名(字面意思为断奶的幼畜)] 法蒂妮(很有魅力的) 法图娜(很有魅力的) 法尔杜丝(伊甸园) 俄丽娅(芬芳) 俄松[(树)枝] 海迪耶(礼物)

哈米德(值得赞扬的) 海娜(幸福) 哈娜妮(仁慈宽恕) 哈丽麦(和缓,忍耐) 海妮耶(高兴的,幸福的) 哈丝娜(美丽) 哈娅特(生命) 黑法(苗条柔弱,美丽的体形) 海拜哈(礼物) 海达(专名) 霍达(正确的向导) 胡玲耶(仙女) 哈桑(美丽) 依布蒂哈吉(快乐) 依克拉姆(荣誉,款待,慷慨) 依丽哈姆(直觉) 伊玛尼(信仰,相信) 依穆蒂萨丽[(诚恳地)遵从] 依娜姆(善行,祈福,馈赠) 依娜丝(和气) 阿娜耶(关心,挂念) 英蒂萨尔(凯旋) 依兹迪哈尔[(花朵)繁茂,旺盛] 哲俩阿(明白,清楚) 贾米拉(美丽) 哲娜妮(心灵或灵魂) 哲玛妮(银色珍珠) 卡米拉(完美) 克里麦(慷慨大方,高贵) 考克布(星空) 考塞尔(天国之河)

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本文是关于传统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的九月举行。斋戒期满,十月一日为开斋节。这天,男性穆斯林凡年满12岁以上的多数到清真寺聚会、礼拜、互道“色兰”举行大团拜,然后,各自到坟地为祖先举行祈祷。上坟一毕,亲朋邻里相互祝贺,家家炸油香、馓子等传统食品互相馈送。古尔邦节阿语意为“献牲”。节日在开斋后七十天,即伊历十二月九日。届时,除往清真寺参加“会礼”(集体礼拜)外,有条件的人家还要宰杀牛羊,将肉分送亲朋邻里。 古尔邦节 又叫宰牲节,在每年的斋月后70天举行,即伊历12月10日。古尔邦节源于宗教典故:相传古代阿拉伯圣祖易卜拉欣年老无子,他向“安拉”许愿,如晚年得子,愿将爱子杀死以祀礼,后来他果然晚年得到了一个儿子,“安拉”为考验他的忠诚而令他还愿,他虽悲痛万分但仍举刀砍向儿子,“安拉”及时制止了他,并送给他一只羊替为祭品。从此以后,穆斯林们每到这一天都要宰牲献祭,以示效仿易卜拉欣忠于“安拉”。而宰杀后的牲畜肉是不能出售的。也不能独家享用,要把一部分献送给村里的清真寺,一部分送给邻舍、亲友及村里的穷人,只剩余一小部分自己准备家宴。 圣纪节 是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节日。传说穆罕默德诞辰和逝世

都在伊历3月12日这一天,这一天也就成为穆斯林们缅怀和纪念这位伟人的节日,圣纪节也称为“圣诞节”。为了更广泛传扬“穆圣”的丰功及精神,巍山21个回族村过圣纪节的时间并不一致,而是前后相继,在回历3月前后,一村过了一村过。每个村举行圣纪节时,全村村民都会聚于清真寺,听“吾师台”讲读《古兰经》,讲穆罕默德的传教精神,鼓励回民们团结进取、艰苦创业。这一天,全村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其他回族村也都派出代表到该村庆贺。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少数民族历史文化

选修课论文 论回族历史文化及现状 摘要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回族这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现状,并针对作者家乡的回族生活提出了回族在现代生活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部分解决办法。

关键词 回族历史文化、回族现状、回族风俗、宗教禁忌 正文 一、前言 转眼间这学期的选修课激将结束,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很有感触,因为家乡在山东省,接触的回族人比较多,因此想联系回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特点以及接触的回族人生活的现状讨论一下回族目前面临的问题,关于解决办法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回族历史起源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 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三、回族文化 1 回族各方面成就 文化科技方面,元代,回回不仅带来了西亚的天文学、医学、建筑学、音乐等方面的科学文化成就,而且在学习和传播汉族科学文化技术方面也十分突出。中国的重大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都是经回回商人的介绍传播到欧洲大陆的。回族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于至元四年(1267年)向元世祖忽必烈撰进《万年历》,颁行全国,并在北京建立观象台,制造浑天仪、叙纬仪、平伟仪、地球仪、方位仪、天球仪和观象仪等七种天文仪器,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代在钦天监里仍设有“回回历”专科。回回人亦黑迭儿丁是元代著名的建筑学家,他是元大都(北京)宫殿和宫城的设计者和工程组织者,为以后北京故宫以及整个北京的城市建筑发展奠定了基础。明代回族穆斯林航海家郑和,7次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先后到过亚非37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世纪。航行中绘制的《郑和航海图》,是早期海洋地理学的珍贵地图。 医学方面,回回医术在外科和药物使用上都有显著疗效。其医药也有自己的体系,回回医学家收集改订名医药方,著有《瑞竹堂经验方》5卷,“以惠斯世”,流传至今。 才外在文学、哲学、音乐、书画方面,回族也有许多创造。元代著名回回诗人、词人,著有《雁门集》、《萨文锡逸诗》、《西湖十景词》等诗、词集,在当时十分有名。 元代学者赡思不仅通经学、文史,还钻研天文、地理、水利、算学等,被当时称为百科式的学者。李贽是明代著名的回族大哲学家、思想家。他在哲学上认为世间都是实在的,宇宙以物质性的阴阳二气为基础·经过无数变化,生出万物来,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社会伦理道德上,他公开向封建伦理挑战,批评男尊女卑思想,反对道家宣扬的“伪道统”。在文学上还提出“童心说”理论,主张创作抒发己见,反对复古摹拟。李贽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代大家。回回的音乐,在元代十分流行。回回乐与西夏乐、中国乐一起,构成了元代宫廷音乐。在发展中,回回音乐成为中国音乐的一部分。元代著

回族女性头饰的艺术研究

回族女性头饰的艺术研究 摘要:回族文化是萌生在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大舞台上茁壮成长,是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的交融。回族女性头饰在回族服饰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既传承了伊斯兰教遗留下来的装饰特点又融入了各民族的文化经典,故而形成了现有的头饰风格。它具有丰富的文化性、宗教性以及实用性。本文试图通过对回族头饰的来由、用途、形成原因以及发展现状的研究从而探讨回族女性头饰的艺术美学、民族美学和艺术价值。同时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乃至更近一步本土化的介绍回族女性头饰。 关键词:回族文化、回族女性头饰、艺术研究、宗教信仰。 一、宗教信仰对回族女性头饰的影响 (一)回族的来由以及它对回族头饰的影响 关于回族的来由,有称回族是由一些波斯人到中国经商后两种文化的碰撞产生的,它可以说是诞生在中国文化中的穆斯林,回族的饮食习惯和服装风格方面也就沿袭了伊斯兰国家的特色。另一种说法是回族源于唐宋时期的西北回纥①、回鹘②、大食③,元世祖忽必烈攻灭大理后任命回回人赛典赤④为行省长官以后大量迁入并与各民族交融后形成的。从而形成了现有的回族服饰文化和回族女性头饰特色。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围寺而居,生活习惯固守穆斯林的传统,讲究卫生喜于白色装饰,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就曾说过:你们穿白色的衣服吧!它是你们最好的衣服。因此回族女性头饰也多以白色为主。 (二)回族圣典对回族女性头饰的影响 追根溯源,伊斯兰宗教文化在回族头饰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古兰经》中,头发、耳朵、脖颈被认为这是妇女的羞体,必须全部护严。《古兰经》中说:“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露出来的,叫她们用面纱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饰,除非对她们的丈夫,或她们的父亲,或她们丈夫的父亲,或她们的儿子,或她们的丈夫的儿子,或她们的兄弟,或她们的弟兄的儿子,或她们姐妹的儿子,或她们的女仆,或她们的奴婢,或无性欲男仆,或不懂妇女之事的儿童… ” 回族女性戴盖头的习俗另一方面是因为阿拉伯国家风沙大,水源较少,人们平时难以及时沐浴净身。为了防风沙、讲卫生,而制作的头巾,慢慢由一种社会习惯演化为一种社会习俗。 回族女性遵守这些信条,虽然已弃用面罩,但也以头巾护头面。一般把头发、耳朵、脖子都遮掩起来,把头面露在外面,就认为是失去“依玛尼”⑤,所以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回族妇女戴盖头的习惯。回族在戴盖头前,有的将头发盘在头顶,有的留把把头,将头发盘在脑勺后,戴上帽子,尔后再戴盖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