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解读

“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解读

“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解读

[摘要]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产物,是關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现实基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我们党和国家转变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质量具有重大的引领作用。“五大发展理念”从哲学的角度诠释应为:创新引领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规定了发展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五大发展理念”;治国理政;深化改革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并结合时代发展做出的重要决策,是我们党关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化与总结[1]。“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一方面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即尊重对象、尊重历史、尊重规律,通过科学方法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另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认识论与价值论的高度统一,并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共同价值诉求。总体而言,“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创新”得以实现的根本之路在于人;“协调”的关键是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绿色”的目标是为了人能更好地生存;“开放”的

归宿是人类之间的互利共赢;“共享”的应有之义则指向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看,“五大发展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新引领发展。“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矛盾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革命的时代就来了。”[2]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还将长期存在。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了攻坚克难的阶段,面对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深化改革、继续创新仍旧刻不容缓。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办事情要把握主要矛盾,抓住关键。同时,要正确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看问题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2]。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增长放缓、下行压力增大,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不断创新。因此,将创新置于发展理念的首位,强调创新引领发展的巨大动力作用,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问题的表现。

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降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将迫使我们反思目前的发展模式问题。在这个反思过程中,经济发展地区和行业不平衡、发展动力亟须转换、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亟须优化等问题就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唯物史观认为: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因此,创新发展要求我们用新体制、新理念、新技术取代老旧的不适合时代发展的东西。因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