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最早提出阴阳五行说的是()。

A、邹衍

B、《尚书》

C、《周易》

D、《老子》

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B.分封制C.谪长子继承制D.以上答案都正确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B.甲骨文C.金文D.石鼓文

5.佛教约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借()之风获得大发展。

A.儒学B.道学C.玄学D.经学

6.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 )族的著名史诗。

A蒙古族B藏族C维吾尔族D白族

7.《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明代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B.《官场现形记》C.《红楼梦》D.《初刻拍案惊奇》

8.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渊薮,经学典籍主要是“五经”,即()。

A、《诗》、《书》、《礼》,《乐》、《易》

B、《书》、《礼》,《乐》、《春秋》、《左传》

C、《书》、《诗》、《礼》,《大学》、《论语》

D、《易》、《书》、《诗》、《礼》、《春秋》

9.宋明理学改变汉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讲求四书的义理,探讨身心性命修养,成为渗透着佛道思想的新儒学。宋代理学理气论、心性论的集大成者是( )。

A.程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10.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

A.日本B.朝鲜C.越南D.上述三国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狭义的文化

2、“五经”

3、家国同构

4、“今文经”

三、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2.中国本土第一种人为宗教是道教,其创始人是老子。()

3.中国古代“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没有被列入“二十四史”。()

4.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历朝历代一直都把儒家哲学尊崇为官方哲学。()

5.在汉字的六种组字方法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构造的条例,转注、假借是文字运用的条例。()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2、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什么能达到中国文化的颠峰状态?

3、简述道家的学派特征。

五、论述题(每题15 分,共30 分)

1、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2、试述少数民族的文化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战国诸子中,对自然科学及逻辑分析比较注重的是()

A、道家

B、名家

C、法家

D、墨家

2、中国古代重视史书修撰,对修史者有很高的要求,唐代()提出史学家须具备才、学、识三种素质。

A、刘禹锡

B、吴兢

C、刘知己

D、杜佑

3、《永乐大典》是明代修撰的一部最大的(),原书22937卷,可惜因历史浩劫,散毁殆尽。

A、典制书

B、丛书

C、类书

D、史书

4.北朝时,寇谦之改革道教,创立()。

A.天师道B.正一道C.北天师道D.全真教

5、中国历史上曾有多种外来宗教流行,其中()宣扬光明与黑暗的斗争,曾被宋、明两代的农民起义所利用。

A、基督教

B、白莲教

C、景教

D、摩尼教

6、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提出“法、术、势‘的是()。

A、韩非

B、商鞅

C、申不害

D、李悝

7、元杂剧作者可知姓名者约有200人,可知剧目700多种,其代表则是“元曲四大家”,即()。

A、关汉卿、马致远、尚仲贤、王实甫

B、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C、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纪君祥

D、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廷玉

8、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在晋、唐、宋、明各有不同,大致说来,唐人()。

A、尚意

B、尚态

C、尚法

D、尚韵

9.“知行合一”、“致良知”是()提出的颇有特色的学说。

A.朱熹B.程颐C.王守仁D.张载

10.佛教中国化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华严宗B.天台宗C.法相宗D.禅宗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诸子百家

2、“乐府”:

3、政体

4、玄学

三、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汉唐时代。()

2.在古代小说中,唐传奇是文言短篇小说,宋话本则是白话短篇小说。()

3.古代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至清代光绪31年废止,共实行了1300多年。()

4.古代宫殿建筑与帝王陵墓建筑的风格是一致的,都显示出高、大、深、庄的特征。()5.宋明理学在宋、元、明、清四朝一直是官方的意识形态。()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周代的文化维新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内容是什么?

2、明清时期对古典文化进行了哪些大总结?

3、简述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进行交融的途径。

五、论述题(每题15 分,共30 分)

1、试述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

2、论述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

A.般若学

B.涅盘学

C.禅宗

D.密宗

2.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

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

5."以物比德"属于(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

6.佛教的创始人是(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

7.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

8.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

9.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

A.炎帝

B.黄帝

C.仓颉

D.孔子

10.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广义的文化

2、书同文

3、《西游记》

4、虚实相生

三、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国文化是封闭的文化,西方文化是开放的文化。()

2.中西文化应该趋同。()

3.汉文化是古老的华夏文化与其他周边文化混血而成。()

4.造成中国古代出现“千年田八百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出现资本主义。()

5.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是易经。()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艺术的整体风貌。

2.经学的地位及对文化的影响。

3.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五、论述题(每题15 分,共30 分)

1.试述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中国古代对天人关系的主要认识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提出“法、术、势‘的是()。

A、韩非

B、商鞅

C、申不害

D、李悝

2、元杂剧作者可知姓名者约有200人,可知剧目700多种,其代表则是“元曲四大家”,即()。

A、关汉卿、马致远、尚仲贤、王实甫

B、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C、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纪君祥

D、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廷玉

3.()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创造出来的景观

A、自然景色B、文化景观C、奇异地貌D、沙漠绿洲

4.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在()以前,主要表现在()的不断扩大上,其后则表现在对外文化交流上。

A、周思想B、魏晋思想C、唐疆域D、汉疆域

5.()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A、儒家治理B、家国同构C、宗族关怀D、宗产继承

6.()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A、贵族制B、世袭制C、宗族制D、宗法制

7.中国古代“法治”形式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考试选官,即()。

A、科举制B、文官制C、九品中正制D、分封制

8.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朝的()。

A、魏九品中正制B、秦三公九卿制

C、唐三省六部制D、宋三省六部制

9.将对一类事物的理解整理出来,形成模式,用来理解尚不可知的事物,这种推理方式,叫做()。

A、合理外推B、逆向推理C、循环推理D、以大观小

10.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时代。

A、殷周B、近代C、宋明D、先秦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散曲

2、汉赋

3、四大发明

4、焚书坑儒

三、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属于严密逻辑型的知性思维。()

2.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儒家和道家是最有名的,被时人称为“显学”。()

3.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形成由地理环境决定。()

4.中国传统艺术中所说的“虚”即“什么也没有”。()

5.中国古典音乐“六音不全”,因此不好听。()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

3.简述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五、论述题(每题15 分,共30 分)

1、联系中国农耕经济的特征,说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2、举例说明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表现何在?

2017年电大年最新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2年最新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_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西汉。“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纹理__。“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文明_____与__精神文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 _____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 其二,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其三,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五伦说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本框架,以“君权神授”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以及“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精神、“人本主义”精神、“人为”“天人合一”与“天人和谐”精神。 12.中国气候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季风气候明显,二是大陆性气候强,三是气候类型丰富多样。 13. 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是我国文化史的一大主题。不仅是农耕与游牧长期对垒的界标,也是二者之间通过战争、迁徙、和亲、互市等中介形式,实行经济互补和民族融合的纽带。 14.中国自然经济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15.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专制主义严密是其典型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形成了“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 16.中国传统哲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17.现在一般把中国传统哲学划分为七个阶段,即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乾嘉朴学。 18.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和重势三派,分别以商鞅、申不害、慎到为代表。战国末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形考作业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形考一 1、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B.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C.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D. 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 2、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易经》 B. 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 C. 楚辞 D. 《诗经》 3、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 代文化的是( ) 选择一项: A. 书法

B. 钟鼎 C. 诗歌 D. 舞蹈 4、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图书典籍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康熙字典》 B. 《永乐大典》 C. 《本草纲目》 D. 《四库全书》 5、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 ) 选择一项: A. 轴心时代 B. 鼎盛时代 C. 蜕变时代 D. 黄金时代 6、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长江流域

B. 黄河流域 C. 西南地区 D. 沿海地区 7、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 选择一项: 对 错 8、宋代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是()的发明。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印刷术 B. 造纸术 C. 火药武器 D. 指南针 9、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 选择一项: A. 两汉之际 B. 西汉时期 C. 秦汉之际

D. 先秦时期 10、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 ) 选择一项: A. “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 B. “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C. “和”不利于文化特质的保存 D. “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 11、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 ) 选择一项: A. 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 B. 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 C. 南方成为政治中心 D. 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 12、李白的著名诗篇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蜀道难》 B. 《丽人行》 C.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答案 (1)(1)(1)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答案 1 【多选题】(2分) 书法的三要素是(ABD ) A. 结字 B. 笔法 C. 意境 D. 章法 2 【多选题】(2分) 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的(BC ) A. 忠孝节义观念 B. 易和变的观念 C. 阴阳对立统一观念 D. 礼义廉耻观念 3 【多选题】(2分) 《祭侄文稿》表现了颜真卿(AD )的情绪。 A. 悲愤 B. 欢快 C. 平静 D. 沉痛 4 【多选题】(2分) 构成书写节奏感的元素有(ABCD )

A. 笔画的轻重 B. 结字的疏密 C. 书写的快慢 D. 字形的大小 5 【多选题】(2分) 书法的章法要(ACD ) A. 有秩序感 B. 整齐划一 C. 气息贯通 D. 有节奏感 6 【多选题】(2分) 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要(ABD ) A. 纵收得体 B. 主次分明 C. 左右均等 D. 穿插避就 7 【多选题】(2分) 以下关于书法用笔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CD ) A. 用笔要笔笔藏锋 B. 用笔要笔笔中锋 C. 用笔要方圆兼备 D. 用笔要藏露互现

8 【单选题】(2分) 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C ) A. 圣人无常心 B. 上善若水 C. 治人事天莫若啬 D. 物壮则老 9 【单选题】(2分) 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A ) A. 推己及人 B. 居善地 C. 处众人之所恶 D. 善利万物而不争 10 【多选题】(2分) 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 A.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B.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 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11 【单选题】(2分) 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 C ) A. 怀疑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 一、名词解释 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 及乡村、城市等。 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创造出来的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是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起一成文说:创造这种浅说法的人是宋代的郑樵,他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来的,他的唯一根据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五百四 十个部首“始一终亥”的排列顺序,即第一个部首是“一”字,第 个五百四十个部首是“亥”字。因此,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 提出“一”字可做五种变化,用以概括汉字形体的各种结构。 二、简答题 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生存、繁衍、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历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它是人类在生活、生产、生存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各种形态的事物所组成的有机复合体,它标志着一定社会区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即政治、法律、知识、信仰、艺术、道德等)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结构(如政府、政党、社团、法庭和学校等)。2:简述汉语的特点 (1)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汉语中,形态变化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很少。有的词类虽然具有某种形态上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所有的同类词都具有,也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通用。 (2)汉语十分重视词序和虚词 (3)繁多的量词 (4)庞杂的补语 (5)单双音节对组词造句也有相当的影响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答:构成四字成语的“字”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语素。它们集形、音、义于一体,具有独立的较完整的含义,可以自由或较自由地运用,参与构成各种词语,信息容量较大。例如“实事求是”由四个语素构成,各个相对独立的语素意义有机联系起来,表达一个丰富完整的含义。特别是象“黔驴技穷”、“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成语,由四个语素记述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再由此作比喻引申,使成语在字面意义之外蕴含更丰富更深刻的寓意。这无疑是凭借了汉语单音节语素表义容量大这一有利条件。 汉语是非形态语言,语言单位的构成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来组合。其中以语序为手段的直接组合,与四字格成语言简意赅特点有密切关系。凡是进入成语的各个语素,只要在语义上能相互搭配,同时又符合逻辑事理和语言习惯,就可以不借助其它语言成分而直接依靠语序来灵活组合,构成并列、主谓、偏正、述宾、述补等复杂多样的语法关系,并以此表达丰富的意思。汉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的一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答案

1 【多选题】(2分) 书法的三要素是() A. 章法 B. 笔法 C. 意境 D. 结字 2 【多选题】(2分) 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的() A. 忠孝节义观念 B. 礼义廉耻观念 C. 阴阳对立统一观念 D. 易和变的观念 3 【多选题】(2分) 《祭侄文稿》表现了颜真卿()的情绪。 A. 欢快 B. 沉痛 C. 悲愤 D.

平静 4 【多选题】(2分) 构成书写节奏感的元素有() A. 结字的疏密 B. 字形的大小 C. 书写的快慢 D. 笔画的轻重 5 【多选题】(2分) 书法的章法要() A. 有秩序感 B. 气息贯通 C. 整齐划一 D. 有节奏感 6 【多选题】(2分) 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要() A. 主次分明 B. 穿插避就 C. 左右均等 D.

7 【多选题】(2分) 以下关于书法用笔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用笔要藏露互现 B. 用笔要笔笔中锋 C. 用笔要方圆兼备 D. 用笔要笔笔藏锋 8 【单选题】(2分) 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A. 圣人无常心 B. 上善若水 C. 物壮则老 D. 治人事天莫若啬 9 【单选题】(2分) 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A. 处众人之所恶 B. 推己及人 C. 善利万物而不争 D.

10 【多选题】(2分) 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D.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 11 【单选题】(2分) 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 A. 祭神如神在 B. 无神论 C. 怀疑论 D. 未知生,焉知死 12 【多选题】(3分) 中国的汉字() A. 是意象字 B. 是书法的载体 C. 是象形字 D.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 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P3页) 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P12页) 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P16页) 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三、论述题 1、请简要论述文化的特性。(P4—P5页) 答:(1)普遍性。人是以社会化形式存在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化产物,是人类长期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它为人类的社会成员所共有和分享。 (2)时代性。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色彩。 (3)地域性。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文化自然就具有地域的特点。 (4)民族性。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参考期末测验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参考期末测验

————————————————————————————————作者:————————————————————————————————日期:

内容有点多,给大家整理一下吧,,谢谢了,, 涛哥整理,侵权必究 1.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 A ) 春秋左氏传 B 国语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 B )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仁、礼 B 法、术、势 C 兼爱 D 无为 .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 C )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家族观念 B 忠君观念 C 个体人格 D 社会群体 .清代时,清儒推尊汉儒,而攻击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呼其学为( D ),以示与汉学区别。 理学 B 道学 C 考据学 D 宋学 .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 A ) 德 B 道 C 君子 D 仁 .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 C )就开始的。 先秦 B 秦 C 西汉 C 东汉 ."阴阳"是一对中国古代哲学中范畴,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在阴阳理论中,中国人是(A )为本的。 阴 B 阳 C 阴阳互动 D 阳胜于阴 .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如此稳定地延续二千多年,与( B )的哲学思想渗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是密切相关的。 天人合一 B 中庸 C 阴阳 D 无为 .《史记》中所记秦汉时期的游侠之士,多为( A ) 违法犯禁之徒 B 循规蹈矩之士 好学谦虚之人 D 仁慈善良之辈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的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是( B )的象征。 仁义、忠诚 B 正义、正气 C 万物有灵 D 驱邪逐怪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一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唯一没有间断 2、中国西汉纹理《易·贲卦·象传》 3、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4、儒家文化 5、起源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成型多元化发展与融合繁荣继续 发展沉暮总结 6、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7、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 8、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甲骨文与金文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周礼”“仁”“仁”五伦四德 10、阴阳五行说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天不变,道亦不变 1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主义人文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12、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 13、农耕文化游牧文化长城纽带 14、多元结构包容性 15、宗法制度专制主义家国同构 16、夏商周春秋战国 17、子学经学玄学佛学理学实学 18、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 19、如家学说佛道程朱陆王 20、韩愈李翱朱熹 21、先秦天人 二、选择题 1、1.2.3.4 2、1.2 3、1.2.4 4、2.3.4 5、3.4 6、1.3.4 7、2.3 8、1.2.4 9、1.3.4 10、1.2.4 11、1.2 12、1.2.3.4 13、2.3.4 14、2.3.4 15、1.2.3.4 16、1.2.3 17、1.2.4

18、1.2.4 19、1.2.3.4 20、1.2.3 21、1 22、1 23、1.2.3.4 24、1.2 25、1.2 26、1.2.3.4 27、1.2.4 28、1.2 29、1.2 30、1.2 31、1.2.3 32、1.2.3 33、1.2.4 34、1.2.4 35、1.2.3 36、1.2.4 37、1.2.4 38、1.2.4 39、3 40、1.2.4 三、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P2 2、狭义文化P3 3、中国文化P3 4、中国传统文化P3 5、宗法制度P26 6、分封制P26 7、宗庙祭祀制P27 8、家国同构P28 9、君主专制制度P27 10、先秦子学P31 11、玄学P32 12、隋唐佛学P32 13、宋明理学P32 14、明清实学P33 15、乾嘉朴学P33 16、五行说P34 17、天道观P43 18、人道观P44 19、古今观P44 20、名实观P44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形考作业三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形考三 1、儒家所谓的“智”是指( ) 选择一项: A. 科学地分析世界的手段 B. 带有一定的伦理色彩的认知手段 C. 客观的分析事物的能力 D. 明智的政治态度 2、在“忠”、“信”、“诚”三者之间,“诚”更表现出( ) 选择一项: A. 与“信”的观念相同 B. 有外在约束的意味 C. 跟“忠”的意思较近 D. 更注重主体性 3、“恕”的本意是指 ( ) 选择一项: A. 严格地要求别人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原谅别人的过失 D. 严格地要求自 4、我们现在“恭敬”连用,古代“恭”、“敬”二者的关系应该是( ) 选择一项: A. 恭、敬二者的意义完全相反 B. 恭是内在根本,敬是外在表现 C. 敬是内在根本,恭是外在表现 D. 恭也就是敬 5、与儒家相比,佛教所谓的孝是指( ) 选择一项: A. 为自己的法身尽孝 B. 给父母尽孝 C. 为师父尽孝 D. 为自己尽孝 6、侠文化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 ) 选择一项: A. 侠作为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墨家影响大而增加了影响

B. 自古以来就是侠士的天下 C. 侠文化有着特殊的土壤 D. 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的良好愿望 7、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 ) 选择一项: A. D、博爱 B. 术 C. 兼爱 D. 仁 8、中国古代的仕官文化虽然一度表现了其先进性,但最终却显得落 后了,而且还有许多负面效应,下面所列不属于仕官文化负面效应的有( ) 选择一项: A. 不利于封建制度的稳定 B. 不利于法制的建设与完善 C. 不利于政治家的培养 D. 不利于国家的强大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的“文”是指()。 (1)占星术(2)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3)祭天的文字(4)天文知识 2.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的“文化”一词的书是()。 (1)《文选》(2)《尚书》 (3)《史记》(4)《说苑》 3.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 (1)文字(2)花纹 (3)以文教化(4)学历 4.在文化定义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分为()。 (1)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2)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3)物质文化和物质文明(4)文化事像和文化产品 5.“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的积淀,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被称为()。 (1)狭义文化(2)广义文化 (3)文化内涵(4)文化事像 6.狭义的文化侧重的是()。 (1)物质财富(2)事物的复合体 (3)能力与习惯(4)人类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创造 7.由人发明和创造出来的一切器物,既是有形的文化部分,亦是()。 (1)审美文化(2)精神文化 (3)观念文化(4)物化的精神文化 8.符号作为文化的载体,最主要的特征是()。 (1)具有表意性(2)具有语言性 (3)具有储存性(4)具有图形性 9.“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商末周初的()。 (1)甲骨文上(2)铜器铭文上

(3)竹简上(4)丝织品上 10.在国际文书上第一次使用“中国”为国家名称是在()。 (1)战国(2)唐朝 (3)明朝(4)清朝 11.“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是谁提出的()。 (1)齐桓公(2)秦始皇 (3)朱元璋(4)孙中山 12.中国独特的大陆海岸型半封闭式的自然环境,具有中国地理环境的大陆整体性特点,决定了中国文化()。 (1)历史悠久性(2)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的道路 (3)历史封闭性(4)超稳定结构 13.人类存在和人类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是()。 (1)地理环境(2)生活环境 (3)政治环境(4)社会环境 14.中国的万里长城最早修筑于()。 (1)春秋战国(2)秦汉 (3)隋唐(4)明清 15.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后来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南方经济赶上甚至超过了北方是在()。 (1)汉代(2)南北朝 (3)唐代(4)宋代 16.中国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强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在()。 (1)秦汉时期(2)隋唐时期 (3)宋元时期(4)明清时期 17.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中,人们被长期束缚在土地上,养成了()。 (1)崇尚科学的态度(2)迷狂幻想的习惯 (3)因循守旧的心理(4)敢于冒险的精神 18.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政策需要是()。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复习资料

填空 1.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是指从氏族社会晚期到“五四”运动以前约5000年历史中在中国范围内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 2.从文化的结构层次看,制度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中层。 3.从文化的结构层次看,精神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深层。 4.中国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了农业活动。 5.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是“家国同构”。 6.河姆渡文化区产生了“水稻文化”。“小米文化” 7.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建立在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农耕经济和商品经济)生产的土壤里。 8. 宋明时期,理学兴起,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陆九渊),他建立了以“理”为本的天人合一宇宙观。 9.儒家经典所谓十三经是在唐宋代形成的。 10.“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最早出自《大学》(《论语》)。 11.“轴心时代”概念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斯卡尔·马克思提出的。 12.“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出自《论语》《孟子》 13.“性善论”是孟子韩非子思想的基础。 14. “尚贤”、“尚同”反映了道家墨家的政治理想。 15.春秋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子产,在执政期间,进行了法制改革,其最大贡献在于“铸刑鼎”。 16.“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希腊文religare,意思是“联系”。 17. “日神崇拜”现象在世界原始宗教崇拜中很突出,中国也不例外,古代中国把日神(即太阳神)叫羲和望舒。 18.藏传佛教“喇嘛”一词,藏语意为上师大师。

19.唐代武则天时期曾经责令各州府设大兴善寺大云寺。 20.中国古代被称为“谪仙人”的古代诗人是李白王维。 21.古代餐具有匕、叉、箸,其中箸就是今天大众普遍使用的筷子,汤匙 22.古代饮食器具中,“甑”是一种用来蒸饭盛饭的器具。 23.唐代陆羽陆机撰写的《茶经》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之前的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 24. 秦汉时期,男子以袍服为贵,秦始皇时期规定官至三品以上着绿袍,平民穿白袍青袍。 25. 明清时期官服实行“补子”制度,其中一品文官补子纹饰为仙鹤孔雀。 26.布达拉宫始建于明初清初,是著名的藏式宫殿建筑。 27.纳征礼是是古代婚礼程序之一,所用礼物在各代规定不完全一致,民间多用首饰、细帛,后演变为财(彩)礼。 28.一般认为,在十二生肖中,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随遇而安。 29.古琴曲《潇湘云水》是宋代音乐家郭楚望姜夔的代表作。 30.王羲之完善了楷、行、草今体书法,而被奉为“书圣”。 判断正误 1.从结构学角度看,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中层。错 2.剪纸艺术不属于物质文化范畴。错 3.服饰属于物质文化范畴。错 4.文化研究必须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对 5.制度文化是以社会制度的形式呈现的文化现象。对 6.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风俗、习惯、情感、信念、思想倾向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对 7.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对 8.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应该继承发扬的精华,也有应当剔除的“糟粕”。对 7.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对 8.龙山文化是海岱文化区的代表文化。错 9.与自认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相比,图腾崇拜是比较高级的宗教形式。

2020年新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有题目)1名师精品资料.

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以巫史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为神本文化,人本文化的载体是士。 2、诸子之中,“显学”主要有儒家和墨家二家。 3、人本文化成熟最初的表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 5、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以德陪天”。 6、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是仁。 7、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 8、玄文化乃是士文化的一种表现。 9、从某种意义上讲,封建宗法社会的结构形态,正是儒内法统治术的必然产物。 10、从文化形态上讲,隐逸文化是主体个性自由的产物。 二、单项选择题 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A) 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 B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 C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 D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是(D) A当时的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 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3、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C) 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B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C政治上的大一统D汉武帝独尊儒术 4、道教的出现是在(D) 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 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 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 6、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 A《论语》B《老子》C《庄子》D《周易》 7、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B) A太宗对道教的崇奉D科举制的实施 C武则天的圆融三教D韩愈的排佛8、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 (D) A敦煌B洛阳C河北D长安 9、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 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B) A诗歌B钟鼎C书法D舞蹈 10、"心性本觉"是(C)佛教的思想 A印度B西藏C中国D南亚 11、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 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 A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兴起B唐代的"安史之乱 " C永嘉之乱D靖康之难 12、宋型文化格调雅,神韵超然体现在(D) A宋画的淡远B宋诗的浅易C宋词的俚俗D 宋文纡徐委备 13、元朝灭亡南宋,导致了(C) A东部文化的西移B西部文化的东移 C江南文化的大量北移D北方文化的南移 14、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A) A唱B念C做D打 15、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 征是(B) A更加浓墨重彩B更重意趣与心境 C更显富丽堂皇D以人物素描为主 16、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 可以称之为(C) A轴心时代B黄金时代C蜕变时代D鼎盛时 代 17、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 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B) A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 B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 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 C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D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18、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A) A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 伏笔 B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 C南方成为政治中心D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 方 19、《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的历史背景 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B) A清王室急于向历史学习,以便掌握汉人的 统治之术 B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借修书以 毁书 C用修书的办法表示清统治者已经完全汉化 D为了跟明代的《永乐大典》比较,显示清 廷的强大 20、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 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 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A) A汉代朴学的倾向B明代王阳明心学倾向 C佛学化的倾向D道教化的的倾向 三、简答题 1、龙的形象说明了什么? 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 东西,而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 在众多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上,已 经出现龙的形象,但不同地区的龙,其形象 并不相同,有的似龟,有的如鹿,有的似猪, 显然它们都是不同氏族图腾之物。而最初龙 的形象的多样化,也昭示着最初氏族文化的 各异。但是,这多元的文化在后来的发展中, 又是向心的,而不是彼此分散的。2 2、西周时期,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神本文 化转向人本文化? 这种文化转变,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来。第 一,从当时青铜器的制式和纹样看出。第二, 从卜筮之法看出。第三,从社会风尚看出。 第四,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4 3、“百家”学派共同的文化特征是什么? 诸子百家虽然形态各异,但却有着许多共同 之处,概之有三:其一,诸子百家的学术渊 源都是六经。其二,从总的哲学观点上看, 各家都奉行道一元论之说。其三,各家学说 有一个共同的指归,那就是治道。12 4、从现代人的目光看来,礼的积极影响是什 么? 礼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规定了最基本的生存权 利,它规定每个社会成员在获得一份生活资 料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将责 任和义务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维护社会的 安定、和谐奠定基础。P27 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题 1、所谓名士是指界于“仕”与“隐”之间的一批 知识分子。 2、宋人“内敛”的文化品格使酒文化趋向于“中 庸”。 3、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承载者是士。 4、唐诗是唐文化的最集中体现。 5、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有僧侣的士大夫 化倾向,也有士大夫的僧侣化倾向,其中士 大夫僧侣化常被称之为居士。 6、宋学的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开创 期、发展期、集大成期,其开创期的代表人 物是周敦颐、邵雍,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 是朱熹。 7、1126年,靖康之乱,给文化中心的南移以 最后的推动力,完成了文化中心的南移。 8、词的柔美细腻,正是宋型文化的特征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简答论述大全一 本科考试复习资料

简答题 1、龙的形象说明了什么?p2 答题要点: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在众多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上,已经出现龙的形象,但不同地区的龙,其形象并不相同,有的似龟,有的如鹿,有的似猪,显然它们都是不同氏族图腾之物。而最初龙的形象的多样化,也昭示着最初氏族文化的各异。但是,这多元的文化在后来的发展中,又是向心的,而不是彼此分散的。2、西周时期,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神本文化转向人本文化?p4 答题要点:这种文化转变,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来。第一,从当时青铜器的制式和纹样看出。第二,从卜筮之法看出。第三,从社会风尚看出。第四,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3、“百家”学派共同的文化特征是什么?p12 答题要点:诸子百家虽然形态各异,但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概之有三:其一,诸子百家的学术渊源都是六经。其二,从总的哲学观点上看,各家都奉行道一元论之说。其三,各家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指归,那就是治道。 4、从现代人的目光看来,礼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答题要点:礼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规定了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它规定每个社会成员在获得一份生活资料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将责任和义务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奠定基础。P27 5、简要概括秦汉时期出现中华文化大一统的局面的原因。p71 答题要点:第一,学术原因。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呈趋于融合之势。第二,政治原因。秦王朝在极短的时间里,统一六国,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为文化的一统,准备了政治上的条件。第三,从文化形态上讲,秦朝是法家思想一统天下的时期。 6、为什么说“孝”在现代社会里还有提倡的必要?p87 答题要点:孝是儒学伦理中重要的内容,它具体规范了封建时代子女必须对父母及其他长辈履行的义务。“孝”作为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还是应该提倡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如此。“孝”作为传统美德,在维护亲情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7、中国酒文化的特征有哪些方面?p98 答题要点:(1)酒文化与原始宗教和政治统治结合起来;(2)理性化特征;(3)士文化特色。 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p128 答题要点:第一是在融合道教、佛教的基础上产生了区别于先秦及两汉经学的玄学。第二是民族文化的融合,即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间的胡汉文化融合。 9、我国文化南移的三大过程是什么?p150 答题要点:南宋以来,文化中心的南移,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第一是学术中心的南移。第二是政治人物的南人化。第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 10、中国画的两大特色是什么?p188 答题要点:(1)写意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2)散点构图是中国画的另一特色。 11、试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特征?p192 答题要点:(1)中国茶文化的地域特性。从地域上讲,可以将茶归于南方亚文化圈。南方多山,终年云雾缭绕,有所谓的“瘴气”,是茶生长的优良环境,江

国开-5075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学前专业形考作业一--学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学前专业形考作业一-学习资料 特别提醒:本课程每道题的出题顺序可能会被打乱,请仔细逐一搜索每道题在作答,请确保 本材料是您需要的资料在下载!! 第1题提出文化是“某个人类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整套的‘生存式样'”著名观点的西方人类学家是 a. A.爱德华?泰勒 b. C.克莱德?克鲁克洪 c. D.菲力浦?巴格比 d. B.柏拉图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C.克莱德?克鲁克洪 第2题中国的一位著名学者,把文化比喻为人的生命,认为文化是国家或民族生活的绵延。这位学者是 a. D.梁启超 b. B.李泽厚; c. C.辜鸿铭; d. A.钱穆;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A.钱穆; 第3题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型迟滞的一个原因是 a. 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b. B.自然地理方面的原因; c. C.明末清初的农民战争和满汉民族战争; d.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C.明末清初的农民战争和满汉民族战争; 第4题历史上,文明古国一般都出现在大河流域,中国文化也是如此,它的发祥地是在()流域。 a. B 淮河 b. A 黄河 c. D长江 d. C 珠江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A 黄河 第5题中国文化的重心向南迁移最早出现在 a. B 魏晋时期 b. C 秦代 c. A 南北朝时期 d. D汉代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B 魏晋时期 第6题在历史上,最早提出把整个中国的疆域分为“九州”的说法出现在下列哪部著作中 a. B 《尚书》 b. A 《国语》 c. D 《史记》 d. C 《山海经》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B 《尚书》 第7题战国时期改革军事制度,实行“胡服骑射”的国家是 a. C 秦国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期末复习考点及答案

xx 传统文化与社会期末复习考点及答案 1.古代中国人想象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答: 第一,自己所在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第二,天下的大地仿佛一个棋盘,或者像一个回字形,由中心向四周不断延伸;第三,地理空间越靠外缘,就越荒芜、越野蛮,文明的等级也越低。 2?什么是“ xX”五服”。 九州”就是在《尚书禹贡》中邹衍提出来的关于把天下分成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个州的说法。“五服”即甸、侯、宾、要、荒,也是在《尚书禹贡》中提出来的。具体是说除了王”所在的洛阳一带“中心”以外,围绕着中心的“王畿”的,是方方正正的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以及遥远的荒服,这就是古代中国人想象中的一个类似于“回”字形的大地。 3 .为什么佛教的天下观没有对中国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第一,古代中国的“国家”是中心明确、边界模糊的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现代的国家的概念。第二,中国的文明史非常悠久,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只有出现另一种高度发达、可以与华夏文明相对抗的“文明”,才可能对中国的传统产生根本的影响。第三,佛教有三条理论与观念是中国文明不能兼容和接纳的,其中有一条就是“天下之中心在印度”。第四,后来,佛教中国化了,变成了“三教合一”中的一教,甚至屈服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与儒家学说。 4.西方传教士到中国后,中国人的天下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 明代万历年间,利玛窦来到中国,向万历皇帝进献《坤舆万国全图》,这幅地图告

诉中国人—— 第一,在这幅地图中,人生活的世界不再是平面的(这针对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而是一个圆形的。 第二,世界非常大,而中国只居亚细亚十分之一,亚细亚又只居世界五分之一(这瓦解了“天下”的传统观念),中古并不是一个浩大无边的唯一大国,反而很小。 第三,古代中国的“天下”、“中国”、“四夷”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中国不一定是世界的中心,四夷则有可能是另一些文明国度,而在他们看来,中国可能是“四夷”。 第四,应该接受“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的想法,承认世界各种文明是平等的、共通的,而且真的有一些超越民族、国家、疆域的普遍真理。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传统中华帝国作为天下中心,中国优于四夷的的预设就被渐渐打破。到了18 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渐渐开始被迫接受一个痛苦的事实: xx 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5.为什么古代xx 人特别重视葬礼。 简单地说,就是为了通过对死者的追悼仪式,维护活着的家庭、家族的秩序。 在这个仪式中,它包含和传递的文化信息非常丰富,在古代中国它不仅仅是与死者告别,而是给生者以暗示和教育的一种象征性仪式。从丧礼上的一些礼仪,就包含着构建中国古代社会伦理和政治的起点与基础,这里包含着: 关于家、家族、宗族的亲疏与差异的认识;其次这些亲疏与差异里又包含着并衍生出社会的等级和秩序,通过这种对死者的祭祀仪式,也把亲族的秩序制度化了;最后,这里的等级和秩序甚至规定了家族共同体乃至国家的基本机构。 6.“三亲”指的是什么 第一就是“宗亲”,就是自己同一祖先的亲人,以及他们的配偶,是最亲近的血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 A. 正确 B. 错误 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2.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2.颜渊问仁,子曰:(B)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 谓仁矣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D)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 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D)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辩证逻辑 D. 天人合一 6.天的涵义包括:(D) A. 神性义 B. 道德义 C. 自然义 D.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 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董仲舒 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社会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 A. 尽心 B. 慎独 C. 仁礼的统一 D. 穷理 10.荀子提出过:(B) A. 天人交相胜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尽心、知性、知天 D. 不以人灭天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 A. 史官 B. 祭司 C. 司马 D. 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B) A. 和静清寂 B. 清虚卑弱 C. 仁义礼智 D. 恭宽敏惠 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 A. 祭神如神在 B. 未知生,焉知死 C. 无神论 D. 怀疑论 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 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B ) A. 善利万物而不争 B. 推己及人 C. 居善地 D. 处众人之所恶 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A) A. 治人事天莫若啬 B. 圣人无常心 C. 上善若水 D. 物壮则老 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BC ) A.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 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7.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 确的是(ABD ) 的 是 观 当 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