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多目标决策分析中的目标关联分析法_汪晓程

多目标决策分析中的目标关联分析法_汪晓程

多目标决策分析中的目标关联分析法_汪晓程
多目标决策分析中的目标关联分析法_汪晓程

层次分析法论文

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城市购房决策中的实例分析 濮长飞 南京晓庄学院04数本2班 摘要:本文针对消费者购房这一具体问题,基于高等代数矩阵内容,立足于数学建模, 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详细描述了采用层次分析法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为 消费者的购房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办法。 关键词:成对比较矩阵;特征根;特征向量;层次分析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房的要求也在增加。目前多数消费者购房有的因为工作,有的是为了改善居住环境,还有的是为了投资。不管是什么原因,由于涉及金额巨大,购房需慎之又慎,以免花钱买后悔。 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房地产开发商也在不断地推出新的楼盘。这些楼盘往往各有各的特点,这使得消费者经常因选房而筋疲力尽,生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究其原因,主要是考虑的因素太多,价格、交通、环境等等。如就价格而言,甲比乙便宜;而就交通而言,乙又不如甲,这就使得购房者难以做出孰优孰劣的判断。但是,所有的购房者都想买到物美价廉的房子,这是总目标,如果我们能够对备选房源“物美价廉”的程度进行量化,就能通过简单的数值比较做出决策。运用统计学中的层次分析法就能轻松解决这一决策难题。 一、层次分析法概述 1 简介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是把复杂的决策按照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方案层的顺序表示为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人们的比较判断,计算各种决策方案在不同准则及总目标之下的相对重要性权重,从而把难以量化的各种方案定量化,以得到各种方案的相对优劣的排序值,并据此做出最后的决策。 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提出一个总目标。将目标逐层分解为几个层次,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最新复杂系统决策模型与层次分析法

复杂系统决策模型与层次分析法

费用居住饮食交通例3?科研课题 科研课題 承徳 可行性 实用价值学 术 意 义 人 才 培 养 §3.4复杂系统决策模型与层次分析法 Analitic Hierachy Process (AHP) T. L. Saaty 1970* —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问题举例 1.在海尔、新飞、容声和雪花四个牌号的电冰箱中选购一种。要考虑品牌的信誉、冰箱的功能、价格和耗电量。 2.在泰山、杭州和承德三处选择一个旅游点。要考虑景点的景色、居住的环境、饮食的特色、交通便利和旅游的费用。 3.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数学教育中选择一个领域申报科研课题。要考虑成果的贡献(实用价值、科学意义),可行性(难度、周期和经费)和人才培养。 -?模型和方法 1.层次结构模型的构造 步骤一:确定层次结构,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出层次结构图。 最高层: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最低层:决策时的备选方案。 中间层: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 对于相邻的两层,称高层为目标层,低层为因素层。 例1.选购冰箱迭购冰箱步骤二:通过相互比较,确定下一 层各因素对上一层目标的影响的权重,将定性的判断定量化,即构 造因素判断矩阵。 例2.

步骤三:由矩阵的特征值确定判别的一致性;由相应的特征向量表示各因素的影响 权重,计算权向量。 步骤四:通过综合计算给出最底层(各方案)对最高层(总目标)影响的权重, 权重最大的方案即为实现目标的最由选择。 2. 因素判断矩阵 比较n 个因素y 二(y“兀,…,yJ 对目标z 的影响. 采用两两成对比较,用弘表示因素y :与因素力对目标z 的影响程度之比。 通常用数字r 9及其倒数作为程度比较的标度,即九级标度法 Xi/Xj 相当 较重要 重要 很重要绝对重要 Si ; 1 3 5 7 9 2, 4, 6, 8 居于上述两个相邻判断之间。 当弘> 1时,对目标Z 来说Xi 比X :重要,其数值大小表示重要的程度。 同时必有3二1/氐<1,对目标Z 来说X :比血不重要,其数值大小表示不重 要的程度。 称矩阵A = ( aij )为因素判断矩阵。 因为>0且a.i =1/ 故称A 二(% )为正互反矩阵。 例.选择旅游景点Z :目标,选择景点 y :因素,决策准则 如果a £j a jk =a ik i, j, k=l, 2,n.则称正互反矩阵A 具有一致性.这表明对 各个因素所作的两两比较是可传递的。 —致性互正反矩阵A=(如)具有性质: A 的每一行例)均为任意指定行(列)的正数倍数,因此wnk (A )二1. A 有特征值九二n,其余特征值均为零. 记A 的对应特征值九二n 的特征向量为w 二(w : w 2,…,wj 贝IJ a £j 二w, w ;1 如果在目标Z 中n 个因素y= (yi, y 2,…,yj 所占比重分别为w 二(w 】w?,…,wj, 则 =1,且因素判断矩阵为A=(w i w ;1) o 因此,称一致性正互反矩阵A 相应于特征值n 的归一化特征向量为因素 y= (yi> y?,…,yJ 对目标z 的权向量 4. 一致性检验与因素排序 定理1: n 阶正互反矩阵A 是一致性的当且仅当其最大特征值为n. 定理2:正互反矩阵具有模最大的正实数特征值九,其重数为1,且相应特征向量 为正向量. 为刻画n 阶正互反矩阵A=(如)与一致性接近的程度,定义一致性指标(Consensus index): 1 2 7 5 5 1/2 1 4 3 3 4 = 1/7 1/4 1 1/2 1/3 1/5 1/3 I 1 J/5 1/3 3 1 1 yi 费用, 景色, ys 居住, 3.—致性与权向量 yi 饮食,ys 交通

数学建模算法--复杂系统决策模型与层次分析法

数学建模算法--复杂系统决策模型与层次分析法 §3.4 复杂系统决策模型与层次分析法 Analitic Hierachy Process (AHP) T.L.Saaty 1970’ 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一. 问题举例 1. 在海尔、新飞、容声和雪花四个牌号的电冰箱中选购一种。要考虑品牌的信誉、冰箱的功能、价格和耗电量。 2. 在泰山、杭州和承德三处选择一个旅游点。要考虑景点的景色、居住的环境、饮食的特色、交通便利和旅游的费用。 3. 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数学教育中选择一个领域申报科研课题。要考虑成果的贡献(实用价值、科学意义),可行性(难度、周期和经费)和人才培养。 二. 模型和方法 1. 层次结构模型的构造 步骤一:确定层次结构,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出层次结构图。 最高层: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最低层:决策时的备选方案。 中间层: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 对于相邻的两层,称高层为目标层,低层为因素层。 例 1. 选购冰箱 例2. 旅游景点 例3. 选购冰箱 品牌 功能 价格 耗电 海尔 新飞 容声 雪花 旅游景点 居住 景色 费用 饮食 交通 泰山 杭州 承德 科研课题 贡献 可行性 实 用 价 值 学 术 意 义 人 才 培 养 难 度 周 期 经 费 基础 应用 教育

步骤二: 通过相互比较,确定下一层各因素对上一层目标的影响的权重,将定性的判断定量化,即构造因素判断矩阵。 步骤三:由矩阵的特征值确定判别的一致性;由相应的特征向量表示各因素的影响权重,计算权向量。 步骤四: 通过综合计算给出最底层(各方案)对最高层(总目标)影响的权重,权重最大的方案即为实现目标的最由选择。 2. 因素判断矩阵 比较n 个因素y=(y 1,y 2,…,y n )对目标 z 的影响. 采用两两成对比较,用a ij 表示因素 y i 与因素y j 对目标z 的影响程度之比。 通常用数字 1~ 9及其倒数作为程度比较的标度, 即九级标度法 x i /x j 相当 较重要 重要 很重要 绝对重要 a ij 1 3 5 7 9 2, 4, 6, 8 居于上述两个相邻判断之间。 当a ij > 1时,对目标 Z 来说 x i 比 x j 重要, 其数值大小表示重要的程度。 同时必有 a ji = 1/ a ij ≤1,对目标 Z 来说 x j 比 x i 不重要,其数值大小表示不重要的程度。 称矩阵 A = ( a ij )为因素判断矩阵。 因为 a ij >0 且 a ji =1/ a ij 故称A = (a ij )为正互反矩阵。 例. 选择旅游景点 Z :目标,选择景点 y :因素,决策准则 y 1 费用,y 2 景色,y 3 居住,y 4 饮食,y 5 交通 3. 一致性与权向量 如果 a ij a jk =a ik i, j, k=1,2,…,n, 则称正互反矩阵A 具有一致性. 这表明对各个因素所作的两两比较是可传递的。 一致性互正反矩阵A=( a ij )具有性质: A 的每一行(列)均为任意指定行(列)的正数倍数,因此 rank(A)=1. A 有特征值λ=n, 其余特征值均为零. 记A 的对应特征值λ=n 的特征向量为w=(w 1 w 2 ,…, w n ) 则 a ij =w i w j -1 如果在目标z 中n 个因素y=(y 1,y 2,…,y n )所占比重分别为w=(w 1 w 2 ,…, w n ), 则 ∑i w i =1, 且因素判断矩阵为 A=(w i w j -1) 。 因此,称一致性正互反矩阵A 相应于特征值n 的归一化特征向量为因素y=(y 1,y 2,…,y n )对目标z 的权向量 4. 一致性检验与因素排序 定理1: n 阶正互反矩阵A 是一致性的当且仅当其最大特征值为 n. 定理2: 正互反矩阵具有模最大的正实数特征值λ1, 其重数为1, 且相应特征向量为正向量. 为刻画n 阶正互反矩阵A=( a ij )与一致性接近的程度, 定义一致性指标(Consensus index) : CI=(λ1-n)/(n-1) CI = 0, A 有完全的一致性。CI 接近于 0, A 有满意的一致性 。 Saaty 又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T n 1 2 3 4 5 6 7 8 9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当CR = CI / RI < 0.1 时, 认为A 有满意的一致性。 ????????????????=1133/15/11123 /15/13/12/114/17/133412/155 721A

第十七章 多目标决策法

第十七章多目标决策法 基本内容 一、多目标决策概述 多目标决策:统计决策中的目标通常不会只有一个,而是有多个目标,具有多个目标的决策问题的决策即称为多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的方法有多属性效用理论、字典序数法、多目标规划、层次分析、优劣系数法、模糊决策法等。 多目标决策的特点: 1、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即众多目标之间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2、目标之间的矛盾性。某一目标的完善往往会损害其他目标的实现。 常用的多目标决策的目标体系分类:单层目标体系;树形多层目标体系;非树形多层目标体系。 多目标决策遵循的原则: 1、在满足决策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目标个数。 2、分析各目标重要性大小,分别赋予不同权数。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是用于处理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一)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在最低层次通过两两对比得出各因素的权重,通过由低到高的层层分析计算,最后计算出各方案对总目标的权数,权数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假设:层次之间存在递进结构,即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递进。 (二)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1、明确问题,搞清楚涉及的因素以及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决策问题层次化,划分为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和方案层。 2、通过对各层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3、由各层判断矩阵确定各层权重。用特征向量法中的和积法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 4、对各层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一致性检验通过后,按归一化处理过的特征向量作为某一层次对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的排序加权值。否则,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决策理论和方法习题

<决策理论和方法>习题 第一章概论 一、什么是决策? 什么是决策分析? 决策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决策问题有哪些要素? 二、用决策树表示下列问题: 1. 火灾保险 2. 易腐品进货问题 3. 油井钻探问题: 某公司拥有一块可能有油的土地, 该公司可以自己钻井,也可 以出租给其它公司开采; 若出租土地,租约有两种形式,①无条件出租,租金45万元②有条件出租,租金依产量而定: 产量在20万桶或以上时,每桶提成5元; 产量不足20万桶时不收租金. 设钻井费用为75万元,有油时需另加采油设备费25万元,油价为15元/桶.(为了简化,可以将油井产量离散化,分为4种状态: 无油,产油5万桶, 产油20万桶, 产油50万桶) 三、* 设油井钻探问题如下: 每次钻井费用10万元,有油时售油收入100万元,有油 的概率为0.2, 无油的概率为0.8.问无油时该继续钻井否? 若该, 钻几次仍无油时停止钻井? 第二章主观概率和先验分布(Subjective Probability & Prior Distribution) 一、为什么要引入主观概率? 试比较主、客观概率的异同. 如何设定先验分布? 二、1. 阅读<决策分析> §6.3.4 2. 两人一组,一人充当决策人, 一人充当决策分析人, 就来年国民经济增长率 的先验分布进行对话,并画出对话所得的图形曲线. 互换角色, 就就来年通 涨率的先验分布进行对话. 三、设某个决策人认为产品售出400件的可能性是售出800件的可能性的1/3, 是售 出1200件的可能性的1/2, 与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相同, 售出800件的可能性售出1200件的可能性的两倍, 是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的3倍; 售出1200件的可能性比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的大2倍. 求该决策人关于产品销售量的主观概

多目标决策方法

多目标决策方法 一.多目标决策方法简介 1.多目标决策问题及特点 (1) 案例 个人:购物;买房;择业...... 集体或社会:商场,医院选址;水库高度选择...... (2) 要素 行动方案集合X;目标和属性;偏好结构和决策规则 (3) 多目标决策有如下几个特点: 决策问题追求的优化目标多于一个;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指标量纲的不一致性; 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混合:有些指标是明确的,可以定量表示出来,如:价格、时间、产量、成本、投资等。有些指标是模糊的、定性的,如人才选拔时候选人素质考察时往往会以:思想品德、学历、能力、工作作风、市场应变能力等个性指标作为决策依据。 2.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描述 )}(),(),({21x f x f x f DR n 0)(,0)(,0)(.21 x g x g x g T S p 决策空间:}0)({ x g x X i 目标空间 })({X x x f F 两个例子:

离散型;连续型 3.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劣解与非劣解 非劣解的寻找连续型有时较难 4.多目标决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化多为少法:化成只有二个或一个目标的问题; (2)直接求非劣解法:先求出一组非劣解,然后按事先确定好的评价标准从中找出一个满意的解。 (3)分层序列法:将所有目标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排序,先求出第一个最重要的目标的最优解,然后在保证前一目标最优解的前提下依次求下一目标的最优解,一直求到最后一个目标为止。( (4)目标规划法:对于每一个目标都事先给定一个期望值,然后在满足系统一定约束条件下,找出与目标期望值最近的解。(5)重排序法:把原来的不好比较的非劣解通过其他办法使其排出优劣次序来。 (6)多属性效用法:各个目标均用表示效用程度大小的效用函数表示,通过效用函数构成多目标的综合效用函数,以此来评价各个可行方案的优劣。 (7)层次分析法:把目标体系结构予以展开,求得目标与决策方案的计量关系。 (8)多目标群决策和多目标模糊决策。 (9)字典序数法和多属性效用理论法等。

施工管理多准则决策模型实例分析

施工管理多准则决策模型实例分析 摘要本文概述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决策问题。对施工中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进行了鉴定,并讨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施工管理决策模型是基于多准则管理方法建立的,并实际案例中进行应用。基于层次分析法与专家选择法原理编写程序,依据实例模型验证程序的可行性。 关键词施工管理;实例分析 引言 施工管理和技术是影响建筑业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在过去的40年中,虽然一些新的和先进的技术已应用于建筑项目,但该行业的效率仍然很低。先前的研究人员认为数字技术能让项目组织形式更加快速、灵活。今天,移动硬件、云计算和集成软件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存储和检索、自动搜索、原型机制造和仿真模拟这些领域。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完成一个可执行项目,项目需要在可接受的风险、质量、安全和安全级别范围内满足预算和工作进度的要求[1]。 1 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承包商是施工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从当今市场上提供的大量申请人中选择合适的承包商对客户来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塞纳拉特纳和塞克斯顿强调,在信息时代,组织理论把解决问题当成一种信息处理活动。然而,在这个时代,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观念的实现,共同解决问题越来越被视为是知识创造的触发器[2]。 2 施工管理中的多准则决策模型 2.1 多准则方法和施工管理 多准则决策是指在存在多个标准的决策,而这些决策通常是冲突的。每一个不同的标准可能有不同的测量单位、质量特性和相对重量。使用低价中标法选择承包商的业主应意识到几种可能的后果。首先,竞标过程假定所有的公司(包括总承包商、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投标成本低,这通常意味着这些投标者的详细设计和图纸成本很低。其次,对于不了解真实行业状况的从业者通常存在这样误解,即投标过程的专业化设计可以保证每个参加竞标的承包商每个承包商必须提供与其他投标人相同质量的竞标结果,其设计将会满足业主的最终期望。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设计过程中并没有承包商实际的投入,最终的低投标金额指到设计完成和投标结束后是无法确切得知的。因此,业主和建筑师只能在设计阶段和投标阶段完成之后才能知道他们的项目是设计在预算内的,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超过预算。 2.2 多准则决策模型的建立

多目标决策方法20页word文档

多目标决策方法 一.多目标决策方法简介 1.多目标决策问题及特点 (1) 案例 个人:购物;买房;择业...... 集体或社会:商场,医院选址;水库高度选择...... (2) 要素 行动方案集合X;目标和属性;偏好结构和决策规则 (3) 多目标决策有如下几个特点: 决策问题追求的优化目标多于一个;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指标量纲的不一致性; 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混合:有些指标是明确的,可以定量表示出来,如:价格、时间、产量、成本、投资等。有些指标是模糊的、定性的,如人才选拔时候选人素质考察时往往会以:思想品德、学历、能力、工作作风、市场应变能力等个性指标作为决策依据。 2.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描述 决策空间:}0)({≤=x g x X i 目标空间 })({X x x f F ∈= 两个例子: 离散型;连续型 3.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劣解与非劣解 非劣解的寻找连续型有时较难

4.多目标决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化多为少法:化成只有二个或一个目标的问题; (2)直接求非劣解法:先求出一组非劣解,然后按事先确定好的评价标准从中找出一个满意的解。 (3)分层序列法:将所有目标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排序,先求出第一个最重要的目标的最优解,然后在保证前一目标最优解的前提下依次求下一目标的最优解,一直求到最后一个目标为止。( (4)目标规划法:对于每一个目标都事先给定一个期望值,然后在满足系统一定约束条件下,找出与目标期望值最近的解。 (5)重排序法:把原来的不好比较的非劣解通过其他办法使其排出优劣次序来。 (6)多属性效用法:各个目标均用表示效用程度大小的效用函数表示,通过效用函数构成多目标的综合效用函数,以此来评价各个可行方案的优劣。 (7)层次分析法:把目标体系结构予以展开,求得目标与决策方案的计量关系。 (8)多目标群决策和多目标模糊决策。 (9)字典序数法和多属性效用理论法等。 二、几种常见方法简介及应用 1.加性加权法 (1)基本假设:1.属性描述用基数定量描述,且相互独立; 2.价值函数的形式是加性的。

层次分析法在决策中的应用

数学在决策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 学习应用数学后,我结合海运学院的相关专业,寻找数学应用的相关领域时,被利用数 学进行决策的层次分析法吸引住了,现在将所学习到的和所想到的做了总结,并将我学习层 次分析法的心得分享一下。 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 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 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 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1]。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化的决策方法。它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实 践经验导入模型,并进行量化处理,体现了决策中分析、判断、综合的基本特征。该方法首 先将复杂问题按支配关系分层,然后两两比较每层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最后确定各个因素 相对重要性的顺序,按顺序做出决策。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2]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通过深入分析实际问题,将问题分解成三个层级,即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方案层 , 同一层次的因素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层因素。目标层是最高层,通常只有 1 个 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措施,要素层可以不止一层,当要素过多时( 譬如多于 9 个) , 可以进一步分解出子要素层,并建立关联,见图1。 2. 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从第二层开始,把同一层级的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一定比较尺度构造判断矩阵 A ,直到 最后一层。 ji j i ij n n ij a a a a A 1,0,)(=>=?,其中i ,j=(1,2,3,……,n ) 矩阵 A 中,aij 表示因素 i 与因素 j 对上一层因素的重要性之比,aij 表示因素j 与因素i 的重要性之比,且aij= 1 / aji 。对于aij 的值,Saaty 等建议引用数字 1 至 9 及 其倒数作为标度,见表1。

层次分析法决策问题中的应用

浅析层次分析法在多目标决策问题中的应用 周欣欣 [摘要]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很实用的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多因素复杂系统的决策问题,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本文先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以及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问题时的基本步骤,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进一步证明了层次分析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决策;一致性 [Abstract] AHP is a very practical method to solve multi-objective decision problems. This method can solve decision problems in multi-factor and complex system, and integrate the judge of decision-maker effectivel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HP and the basic steps to solve decision problems at first, and then using AHP resolved a multi-objective decision problem successfully, evidenced the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AHP. [Key words]AHP; decision; consistency 1 引言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Saaty教授于1971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1982年11月,在我国召开的能源、资源、环境学术会议上,美国Nezhed教授首次向我国学者介绍了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从此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展开[1]。该方法是一种综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多属性决策方法,能够模拟人的决策思维过程,解决多因素复杂系统特别是难以定量描述的社会系统的决策问题,有效地分析目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随着层次分析法应用范围的扩大,它的理论也得到了发展并逐步完善。 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处理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决策问题时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以层级架构来组织决策元素,进而融入专家与实际参与决策者的意见,帮助决策者作评估判断的思维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即把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子目标、评价标准直至具体措施的顺序分解为不同层次

多目标决策

单目标决策问题前三章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从合理行为假设引出的效用函数,提供了对这 类问题进行合理分析的方法 和程序。 但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的决策分析问题, 却常常要考虑多个目标。 这些目标有的相互联系,有的相互制约,有的相互冲突,因而形成一种异常复杂的结构体系,使得决策 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总之,多目标决策问题正愈来愈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经济、管理、系统工程、控制论和 运筹学等领域中得到了更多 的研究和关注。 13.1基本概念 多目标决策和单目标决策的根本区别在于目标的数量。单目标决策,只要比较各待选方案的期望效 用值哪个最大即可,而多目 标问题就不如此简单了。 例13.1房屋设计 某单位计划建造一栋家属楼,在已经确定地址及总建筑面积的前提下,作出了三个设计方案,现要 求根据以下5个目标综合 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低造价(每 平方米造价不低于 抗震性能 建造时间 结构合理 造型美观 这三个方案的具体评价表如下。 表13.1 三种房屋设计方案的目标值 具体目标 方案1 (A 1) 方案2 (A 2) 方案3 (A 3) 低造价(元/平方米) 500 700 600 抗震性能(里氏级) 6.5 5.5 6.5 建造时间(年) 2 1.5 1 结构合理(定性) 中 优 良 造型美观(定性) 良 优 中 由表中可见,可供选择的三个方案各有优缺点。某一个方案对其中一个目标来说是最优者,从另一 个目标角度来看就不见得是最优,可能是次优。比如从造价低这个具体目标出发,则方案 1较好;如从 合理美观的目标出发,方案 2就不错;但如果从牢固性看,显然方案 3最可靠等等。 1.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基本特点 例13.1就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多目标决策问题除了目标不至一个 这一明显的特点外,最显 着的有以下两点: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和目标间的矛盾性。 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 是指各个目标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因而难以直接进行比较。例如房屋设计 问题中,造价的单位是元/平 方米,建造时间的单位是年,而结构、造型等则为定性指标。 500元,不高于 700元); (抗震能力不低于里氏 5级不高于7级); (越快越好); (单元划分、生活设施及使用面积比例等) ; (评价越高越好) 1) 2) 3) 4) 5)

多目标决策

第13章多目标决策 单目标决策问题前三章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从合理行为假设引出的效用函数,提供了对这类问题进行合理分析的方法和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的决策分析问题,却常常要考虑多个目标。这些目标有的相互联系,有的相互制约,有的相互冲突,因而形成一种异常复杂的结构体系,使得决策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总之,多目标决策问题正愈来愈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经济、管理、系统工程、控制论和运筹学等领域中得到了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13.1 基本概念 多目标决策和单目标决策的根本区别在于目标的数量。单目标决策,只要比较各待选方案的期望效用值哪个最大即可,而多目标问题就不如此简单了。 例房屋设计 某单位计划建造一栋家属楼,在已经确定地址及总建筑面积的前提下,作出了三个设计方案,现要求根据以下5个目标综合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1)低造价(每平方米造价不低于500元,不高于700元); 2)抗震性能(抗震能力不低于里氏5级不高于7级); 3)建造时间(越快越好); 4)结构合理(单元划分、生活设施及使用面积比例等); 5)造型美观(评价越高越好) 这三个方案的具体评价表如下。 表三种房屋设计方案的目标值 具体目标方案1(A1)方案2(A2)方案3(A3) 低造价(元/平方米)500 700 600 抗震性能(里氏级) 建造时间(年) 2 1 结构合理(定性)中优良 造型美观(定性)良优中 由表中可见,可供选择的三个方案各有优缺点。某一个方案对其中一个目标来说是最优者,从另一个目标角度来看就不见得是最优,可能是次优。比如从造价低这个具体目标出发,则方案1较好;如从合理美观的目标出发,方案2就不错;但如果从牢固性看,显然方案3最可靠等等。 1.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基本特点 例就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多目标决策问题除了目标不至一个这一明显的特点外,最显着的有以下两点: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和目标间的矛盾性。 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是指各个目标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因而难以直接进行比较。例如房屋设计问题中,造价的单位是元/平方米,建造时间的单位是年,而结构、造型等则为定性指标。 目标间的矛盾性是指如果选择一种方案以改进某一目标的值,可能会使另一目标的值变坏。如房屋设计中造型、抗震性能的提高可能会使房屋建造成本提高。

层次分析法数学建模

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谈层次分析法在就业中的应用 系数理信息学院专业数学081 班学生孙徐炜余再星马燕燕 指导教师胡金杰 日期2011年7月15日

谈层次分析法在就业中的应用 摘要 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传来消息,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许多大学生处于就业十字路口,茫然不知所措。这种心态下的种种决策难免造成失误,所以需要一种可靠的定量的容易操作的,并且具体的有说服力的方法来帮助做出决策。本文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步骤,构成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各因素重要程度比较与计算,最终确定出了6个具体指标在该体系下的权重并排序,这样在分析某种工作的满意程度时就可以按此权重进行衡量。为此我们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做成对比较矩阵: 正互反矩阵为?????????? ????? ? ????=wn wn w wn w wn wn w w w w w w w wn w w w w w w w A /......2/1//2........3/22/21/2/1........3/12 /11/1M M M M 通 过 Matlab 等 数 学 工 具 , 得 到 特 征 向 量 T w )083.0,201.0,139.0,154.0,076.0,347.0(1=,且∑==508.6)(max i i nw Aw λ,通过一致 性指标得出1016.0) 1() (max =--=n n CI λ,1.0082.024 .11016 .0<=== RI CI CR , 如果有CI 偏差,那偏差是否在满意的一致性范围,引进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 。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数值 通过比较,最后得出一致性检验通过。

多目标决策问题

第十五章多標準決策問題本章內容: 15.1 目標規劃:建立模式及圖解法 15.2 目標規劃:解更複雜的問題 15.3 計分模式 15.4 層級分析法 15.5 用AHP建立優先權 15.6 用AHP建立整體優先順序

線性規劃的基本假設: 1.可加性(Additivity):目標函數或限制式變數之衡量單位必須相同,如此才能相加減 2.比例性(Proportionality):就限制式而言,每單位產出所需之資源投入數均為固定,一定倍數的投入可以得到相同倍數的產出 3.確定性(Determinitic):目標函數係數及限制條件中之技術系數以及擁有資源數量等均為已知且確定的數字,而不含

任何機率分配 4.可分割性(Divisibility):線性規劃模型解答不一定是整數,可以是任意實數 ▓15.1 目標規劃:建立模型及圖解法 例: 尼可投資顧問公司考慮某顧客有80,000元要投資,投資組合限於以下兩種股票: 美國石油$25 $3 0.50

休伯不動產 50 5 0.25 這個顧客第一目標是風險最高水準為700,第二目標是要年回收至少9,000元,試以目標規劃找出最接近滿足所有目標的投資組合。 根據優先順序的說明,本例題“目標”可表示如下:主要目標(優先等級1) 目標1:找一個投資組合,它的風險在700以下。 次要目標(優先等級2) 目標2:找一個投資組合,它所提供的年回收至少9,000元。 建立限制式及目標方程式 1.先決定決策變數 X1=購買美國石油股的數目 X2=購買休柏不動產股的數目

2.建立限制條件 25X 1+50X 2≦80,000(可用資金) 3.建立目標方程式 (1)目標1之目標方程式(組合風險): 風險指標可小於等於或大於目標值700,目標方程式如下: 0.5X 1+0.25X 2-d 1+ +d 1- =700 d 1+ =組合風險指標超過目標值700的部份 d 1- =組合風險指標少於目標值700 的部份 (2)目標2之目標方程式(年回收): 年收入指標可大於等於或小於目標值9000,目標方程式如下: 9000532221=+-+- +d d x x

层次分析法(20210228083421)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本世纪70 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 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

多目标决策作业

多目标决策理论及应用作业

1.1 多目标决策方法发展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多目标决策理论发展 综合评价是多目标决策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在工程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普遍存在性,因而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如投资决策、项目评估、方案选优、工厂选址、产业部门发展排序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等等。 多目标决策问题是对具有多个目标的有限方案进行排序与优选的问题。人们常常要对有限个方案集的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进行施工导流,由于导流方案直接影响着施工导流工程的规模、主体工程施工安全、施工总工期及工程投资,因此,要考虑工程所在河段的地形、地质条件、河流水文特性等自然因素和主体工程枢纽布置特点、施工导流方式选择要求、施工工期限制条件、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及物资、资金等等。众多工程因素,确定一个合理的导流方案,可见,多目标决策作为一个工具在解决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军事和系统工程等众多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但是多目标决策作为一门学科,还是在近五十多年来才真正形成为一门完整独立的的科学体系。最早是在1896年,V.Pareto 提出的向量优化的概念涉及到了多目标概念,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把本质上不可比较的多个目标化成单个目标进行优化求解,即现在使用的Pareto 最优概念。直到1944 年,多目标决策的理论和方法才逐步发展起来,J.v.Neumaee 和0.Morgenstem 从对策论角度提出了彼此矛盾情况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标志着近代意义

上多目标决策的诞生。1951年,美国经济学家Koopmans从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问题中提出了多目标决策问题,首次使用了有效向量的概念,这就是现代多目标决策非劣解概念。1961年,Chames 和CooPer 引入了目的规划法,其准则是使目标值和实际值两者之差的绝对值达到最小。1964年,Aumann对多目标决策问题提出了效用函数的概念。1968年,多目标学科自学者Johnson 系统地提出了多目标决策模型的研究报告以后开始迅速发展。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72 年第一次多目标决策会议在美国South Carolina大学召开,会议出版的论文集成为多目标决策研究的经典文献;1976年,R.L.Keeny 和H.Raifats对发展多属性效用理论做了很大贡献;与此同时,美国学者Satty提出了著名的层次分析(AHP)法,多目标决策技术的发展加快,为这一学科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1.1.2 多目标决策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多目标投资决策是目前决策活动中人们经常遇到的一类决策问题。方案决策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各投资目标能否实现,也直接关系到方案实施的综合效益。目前多目标决策大多采用的方法为模糊数学法、目标规划法、AHP 法、属性评价、灰色理论等方法。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又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粗集理论的决策方法。如1993年 C.M.Fonseca 在第五届国际遗传学会议上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属性决策问题;YangJ.B.和WangJin等人提出了用证据推理理论来处理不确定性混合多属性决策问题的重要方法,即ER法;2002年,

(完整版)层次分析法步骤

层次分析法实例与步骤 结合一个具体例子,说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层次分析法问题提出 市政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对修建一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是修建通往旅游区的高速路(简称建高速路)或修建城区地铁(简称建地铁)。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即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要分析决策的问题,并把它条理化、层次化,理出递阶层次结构。 AHP要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目标层(最高层):指问题的预定目标; ●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 ●措施层(最低层):指促使目标实现的措施; 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首先明确决策的目标,将该目标作为目标层(最高层)的元素,这个目标要求是唯一的,即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 然后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作为目标层下的准则层因素,在复杂问题中,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可能有很多,这时要详细分析各准则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即有些是主要的准则,有些是隶属于主要准则的次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关系将准则元素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组,不同层次元素间一般存在隶属关系,即上一层元素由下一层元素构成并对下一层元素起支配作用,同一层元素形成若干组,同组元素性质相近,一般隶属于同一个上一层元素(受上一层元素支配),不同组元素性质不同,一般隶属于不同的上一层元素。 在关系复杂的递阶层次结构中,有时组的关系不明显,即上一层的若干元素同时对下一层的若干元素起支配作用,形成相互交叉的层次关系,但无论怎样,上下层的隶属关系应该是明显的。 最后分析为了解决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有哪些最终解决方案(措施),并将它们作为措施层因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面(最低层)。 明确各个层次的因素及其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在市政工程项目决策问题中,市政管理人员希望通过选择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使综合效益最高,即决策目标是“合理建设市政工程,使综合效益最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准则有三个,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问题绝不这么简单。通过深入思考,决策人员认为还必须考虑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方便日常出行、方便假日出行、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面貌等因素(准则),从相互关系上分析,这些因素隶属于主要准则,因此放在下一层次考虑,并且分属于不同准则。 假设本问题只考虑这些准则,接下来需要明确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可以有哪些方案。根据题中所述,本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即建高速路或建地铁,这两个因素作为措

如何做决策:层次分析法 Thomas L. Saaty

如何做决策:层次分析法 Thomas L. Saaty 人们通过做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判断来表达事物的重要性、偏好性和可能性,并用它们在环境、社会、政治和其他影响中选出最好的方案。他们通过学过的知识或者通过分析利润、成本以及风险来做出判断。从过去的知识当中,我们又是能够想出一套对于优秀和拙劣方案的评价标准并用这些标准来一次次地评价各个方案。这在录取学生和涨薪水等类似的情形下是很有用的,它们必须与建立的标准相一致。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人们将方案相互比较,而不是为它们评级。这些比较必须在可接受的一致性范围内进行。层次分析法包含评级和比较两种方法。要达到合理性,必须包括对于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和决定最好选择的决策方案的不同种类的标准。 组织中不同决策水平上的政策制定者们使用各种标准来分析他们所遇到的复杂问题。多准则思维通常被用来辅助他们进行决策。通过权衡过程,在风险和不确定环境下的各个政策选择的优势和劣势得以弄清。它同样也是形成有效竞争中所需要的共同策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工具。几乎所有的人,通过一种或者另外的方式,已经逐步相信面对和解决问题的唯一确定的方式就是清醒头脑做出的逻辑思考。我们也会相信我们的感觉和判断必须经过逻辑(推断)思考的严格验证。但是经验告诉我们,逻辑(推断)思考是非自然的。实际上,在我们能够做的很好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必须不断实践。由于复杂的问题通常有着很多的相关因素,传统的逻辑思维对于想法做出的排序一般是很混乱的,因为要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困难的。 当我们的直觉不能够帮助我们决定哪个选择是最合适的或者最不好的时候,当逻辑和直觉都不起作用的时候,缺少明晰的决策过程是很麻烦很不好办的。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方式来决定哪一个目标比另一个更好,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由于我们关心的是实际生活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更好服务于共同利益的权衡的重要性。因此,这一过程也应当允许一致性的构建。 在关于组织的福利和生活质量的决策方面,个体知识和经验略显不足。个体之间以及相关组织之间的参与和讨论是非常必要的。这里需要考虑群体决策的两个方面。第一个不是特别的复杂,即,群体内为了达到对于给定问题的一致而进行的讨论和意见交换。第二个方面就要困难的多。给定问题的整体特性需要将问题分解成小的方面然后研究每个方面如何影响整个问题。如果过程成功的话,那么可以重建最初的问题并审查提议的解决方法。最后的也是对很多决策方法来说主要的缺陷就是它们需要专业知识来设计出合适的结构然后将决策过程嵌入其中。 决策制定方法应当有以下特点: ?结构简单, ?无论是群体决策还是个体决策都适用, ?对于我们的直觉和一般思考来说都是很自然的, ?鼓励促进一致性的达成, ?掌握和沟通不需要专业化。[Saaty 1982] 此外,过程的细节决定了决策过程应该是易于审查的。 问题的核心是,我们的方法的地址(addresses)是需要进行分析利润,成本以及建议解决方案的额风险。我们必须回答以下问题:哪一结果相对其他的来说有更高权重?什么更可能发生?我们应当为什么而计划?我们如何让它发生?这些以及其他一些问题要求必须有多重逻辑。多重逻辑对于这些问题比其他逻辑来说通常会给出不同的更好的答案,也更有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