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全部) (DEMO)11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全部) (DEMO)11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全部) (DEMO)11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全部) (DEMO)11

中考复习纲要(七年级部分)

七年级上册 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另外: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附近。 4.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如右图,写出A 、B 两点经纬度: A : (10°N,150°E ) B:( 40°N,170°E ) A 在B 的西南方。 (二)地图 5.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与相对高度: 例1:(1)图中黄村位于杨庄的西南方向。 (2)图中A 、B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500 米。 (3)量算A 、B 两地的实际直线距离 9千米。 6.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AB :山谷 CD :山脊 甲:陡崖

7: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8.在地图山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种运用地图的习惯。

9.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地图等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二、世界地理 (一)、海洋和陆地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如图1-3):大洲名称:①北美洲②

A 200 300 400 100

1400 1500 1600 1700 B

南美洲③非洲④欧洲⑤亚洲⑥大洋洲⑦南极洲

大洋名称:A 北冰洋_B 大西洋_C_太平洋_D_印度洋_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分成六个板块,各个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卫星云图上白色代表云区,蓝色代表海洋,

绿色代表陆地。

3. 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4.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向两极气温降低);同纬度,夏季

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山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气温的日变化:最低温在日出前后,最高温在午后2时左右(14时左右)。 5.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8月,最

低温在2月。(南半球相反)

6. 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赤道向两极降水越来越少;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山地地区,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7. 学会绘制和分析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三)居民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人口越来越多。人口分布特点:人口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地区、近海地区、平原地区。

饥饿贫困、上学难就业难等。

4.知道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6.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8.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人类的无价之宝。如不加以保护,导致无法挽回额损失。

(四)地区发展差异

1.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分布特点: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2.用实例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如汽车生产。

联合国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联合国是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五)认识区域——七年级下册

1.认识大洲

(1)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亚洲的海陆位置:在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纬度位置:从东西半球来看,大部分在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大部分在北半球。

(2)归纳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亚洲: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气候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河流分布受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的影响,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3)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亚洲人口最多,占全球总人口61%,亚洲众多的人口给资源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同时亚洲经济发展极不平衡。2.认识地区(在地图上找到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1)日本。在我国的东面,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岛屿和海域组成,首都是东京。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日本的经济是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原料和燃料从国外进口,产品出口。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为主,具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首都是东京。

(2)东南亚。在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处在亚洲与大洋州、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本区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东南亚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使水稻成了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中南半岛的山脉和河流相间南北延伸,纵列分布,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同时,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本区旅游资源丰富,比如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越南的下龙湾,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花园城市新加坡。

(3)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南亚最大的国家,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印度水旱灾害频繁,20世纪60年代,实行“绿色革命”改良生产技术,粮食自给有余,主要的粮食作物

是水稻和小麦。印度的核技术、软件工业和卫星发射技术居世界前列。首都新德里。印度著名建筑泰姬陵。

(4)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亚欧两洲,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短而温暖,冬季长而寒冷。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交通部门齐全,货运以管道和铁路为主,客运以铁路和公路为主。首都莫斯科是最大的城市,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5)中东。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是联系亚非欧三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位置,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出口到西欧、美国、日本等地;这里的热带沙漠气候,导致这里的水资源及其匮乏,成为战争的导火线;中东的主要人种是白色人种,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它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6)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本区的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叫欧盟,目前有27个成员国,统一的货币是欧元。欧洲西部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受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平原为主的地形、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这里畜牧业发达,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本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比如雅典的巴特农神庙、西班牙斗牛、荷兰风车、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英国伦敦的塔桥、挪威的峡湾风光等。

(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气候为主,南北对称分布。黑种人为主,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受长期殖民统治的影响,本区经济是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本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首位,加上自然条件的影响,粮食不足成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8)澳大利亚。南半球的国家,三个称谓“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国徽上的两种动物是袋鼠和鸸鹋。首都堪培拉,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是悉尼,墨尔本是第二大城市。

(9)美国。西半球国家,印第安人是其土著居民,目前白种人为主。美国农业实现了地区专业化;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但是,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基础上,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首都华盛顿,最大的城市纽约。

(10)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西半球国家。印第安人是其土著居民,目前白种人为主,是一个民族的大熔炉。这里有世界水量最大的河——亚马逊河,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以及世界已建成的水电站和规模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还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是一个发展种的工农业大国,有“咖啡王国”的美称。首都巴西利亚,最大的城市是圣保罗。

(11)极地地区。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风库”、“白色沙漠”的称号。南极的代表是企鹅,北极的代表是北极熊。我国于1985年2月在南极建立长城站,1989年2月在南极建立中山站。

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

4、五带位置:大部分地区处北温带。

二、国土辽阔

1、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

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管

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端:

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

道中心线上;

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东: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

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3、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与我国

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的

6个国家。

4、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我国濒

临的海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

和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其中渤海

和琼州海峡是内海。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1、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

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

族乡、镇)三级。

2、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共有34个,其中23个省,

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3、(1)我国的5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

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2)我国的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4、必须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课本第10页)

5、广东省轮廓像象鼻;云南省轮廓像孔雀;山东省轮廓像一只骆驼,位于黄河入海口。

6、有两个简称的省:四川省(川或蜀)、贵州省(贵或黔)、云南省(云或滇)、陕西省(陕

或秦)、甘肃省(甘或陇)。

7、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跨经度最大的省(区)—

—内蒙古自治区;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约13亿,占世界

人口的1/5。

2、目前,我国年增长人口1200万左右。

3、我国的人口现状是: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增长速度快。

4、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人口稠密和稀疏分界线是: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

6、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密度大(94%),西部人口密度小(6%)——东多西少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92%);其他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8%)

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壮族

3、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2000

人)

4、500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壮族、满族、

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蒙古

族、藏族、彝族

5、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

一律平等。

6、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

部最为集中。

7、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

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8、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9、我国分布民族数目最多的省是——云南省。

10、维吾尔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傣族——主要分布云南——泼水节;

藏族——西藏自治区——佛教,喇嘛教,集体舞;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摔跤,骑马,那达慕大会;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歌会。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1.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

部以平原、丘陵为主。

3.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出三级阶梯的

界线:

1)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

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2)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

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

山。

4. 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

上,地形主要是青藏高原,号称世

界屋脊。

5. 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1000——

2000米左右,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

主。

6. 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7. 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有山地(占33%)、高原(占26%)、

盆地(占19%)、平原(占12%)、丘陵(占10%)

8. 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国山脉走向:

1)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北向南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自西向东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贺兰山。

4)弧形山系有喜马拉雅山。

9. 在我国的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 分析“中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回

答:

1)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的漠

河镇。

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气

温相差大,主要原因是——受纬度影

响,我国南北跨纬度大。

3)1月0 o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

河一线分布。

2. 分析“中国7月份平均气温”图,回

答问题:

7月份,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除青

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我国7月份气温最高在新疆的吐鲁番,人称“火洲”;7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在青藏高原地形区。

3.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

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向南可以

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

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

原气候区。

4. 按温度带划分,我所生活的南京

地区属于亚热带;北京地区属于暖

温带。

5. 苹果、梨——暖温带

柑橘——亚热带

芒果、香蕉——热带

6.分析“中国年降水量”:

1) 我国降水分布的规律是从东南

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 我国8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与中国1月0o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相近。

3) 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7.分析“中国干湿区划分”

根据降水和蒸发的对比关系,划分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四个干湿地区。按我国干湿程度分,南京属于湿润区,北京属于半湿润区。

8.

9.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划分,

习惯上除青藏高原外,以大兴安

岭——阴山——贺兰山为界。

10.我国东部是典型的季风气候

分布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非季风区

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

约,全年降水稀少,气候比较

干旱,主要在我国西北内陆地

区。

11.我国南方雨季来得早,结束的

晚,时间长;北方雨季来得晚,

结束的早,时间短,降水都比较集中。

12.我国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13.我国东部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14.我国的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气象灾害,例如洪涝、干旱、寒潮、台风。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2.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夏季容易形成汛期。

3.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属于外流湖,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属于内流湖,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京杭大运河。

4.京杭运河全长1800千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

5.流入北冰洋的是——额尔齐斯河,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

6.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内蒙古河口以上为上游,河南孟津以下为下游。黄河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高。长江在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

7. 利用黄河水的灌溉在黄河的上游形成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称为“塞外江南”)。

8 .黄河泥沙含量很高的原因是:⑴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2)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旦遇到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9 .黄河下游变成地上河的原因是:

⑴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

⑵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淀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10 .根治黄河的方法是,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11.长江从湖北枝城到湖南的城陵机一段称荆江被誉为“九曲回肠”。

12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

的一半。长江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13. 中国水量最大的河流——长江;中国汛期最长的河流——珠江;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4 .塔里木河的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每年7至9月份为汛期。

15. 我国外流区河流的基本特点是河流多而长,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秦岭--淮河以

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16. 我国内流区河流的基本特点是河流少,水量少,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沿途蒸

发和渗漏严重,多季节性河流。

17.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咸水湖),五大淡水湖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18 .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自然资源按照可循环利用的情况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资源等。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和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有:⑴土地资源总量丰富;⑵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3.土地资源的不利条件有:

⑴人均土地占有量小;

⑵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

⑶分布不均匀;

⑷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 .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耕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地形),耕地资源南少北多;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地形)。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7.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8.全国土地日是6月25日。

第三节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人均为世界水平的1/4。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之一。

3.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每年的3月22日到28日。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时间上——夏秋季多,冬春季少;解决季节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长江上的三峡工程、黄河上的小浪底)

2)空间上——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的南水北调工程等。

5.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

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

6.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

2.人们把交通运

输比喻为经济

发展的“先行

官”。

3.我国交通运输

网的特点:东部

密度大,西部密

度小。

4.我国高速公路

密度大的地区

是:环渤海地

区、长江三角洲

地区、珠江三角

洲地区。

5.铁路是我国重

要的交通运输

方式。

6.我国的铁路干

线分布:(“五纵三横”)

五纵:①京沪线、②京九线、③京哈——京广线、④焦柳线、⑤宝成——成昆线

三横:①京包——包兰线、②陇海——兰新线、③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7.铁路枢纽:郑州——陇海线和京广线交汇;徐州——陇海线和京沪线交汇。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部门有: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

2. 我国的农业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部和西部的农业分界线是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分布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西部畜牧业为主有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由于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3. 我国东部的农业类型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4 .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农作物的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和小麦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特点;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5.农业生产除受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外,还受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

需求量、交通条件、农业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6.我国农业生产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因此我国农业还要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的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1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2. 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

是重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

的工业是轻工业。

3. 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是:

⑴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

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

工业基地;

⑵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

工业带;

⑶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

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

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⑷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

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

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4.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征是: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核心城市是上海);辽中南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核心城市是沈阳、大连);京津唐使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核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核心城市是广州)。

5.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是北京的中关村。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6.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它的基本特点有:

⑴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比例较大;

⑵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

⑶产品更新换代快。

7.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息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

⑴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⑵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发展以贸易导向型的产业;

⑶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有自然区域,如长江三角洲,热带;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农业区,经济特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活动1: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400mm 等降水量线,接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所以界线A 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活动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800mm 等降水量线,0℃等温线,与秦岭淮河的分布大体一致,界线B 确定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活动3:界线C 与我国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 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和南方地区是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的,秦岭-淮河以北(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年降水量低于800mm ,主要地形是高原,平原,山地,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流流量小;秦岭-淮河以南(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年降水量高于800mm ,主要地形是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流量大。

人文差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大豆,花生,糖料作物甜菜,耕地类型旱田,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传统交通以陆路为主,汽车马车,传统民居墙体厚,屋顶坡度小,传统运动滑雪,园林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北方人吹唢呐,抬头瞪眼;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耕地类型水田,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传统交通以水运为主,传统民居墙体高,屋顶坡度大,传统运动游泳,赛龙舟,园林小巧玲珑,南方人吹萧,低头眯眼。

南方的橘树移到移栽到淮和河以北,就会变成不能吃的枳是因为气候因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A

B

C

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等),河流多内流河,里面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有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有由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的边缘是绿洲。

西北干旱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另一方面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导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从东向西的景观变化: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是我国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

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其中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屋脊”,这里冰川广布。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其中拉萨被称为“日光城”,青藏地区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

西北和青藏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牧区,但由于自然条件不同,牧场和畜种各有特色。

除了畜牧业外,还有(1)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利用黄河水的灌溉。河西走廊,天山山麓是利用高山的冰雪融水灌溉。(2)河谷农业:分布在青藏地区的藏南谷地湟水水谷地,因为那里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河谷农业主要种植青稞和小麦(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大致位于40oN 、116oE 。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

2.天安门广场是世界名城中最大的广场。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3.课本P19,活动题答案:

第1题:地势特点——西北高,东南低。

第2题:地理位置优点:北京西面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南面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是联系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重要通道。东部出海便利。

4.北京的名胜古迹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

5.课本P23,活动答案:

第1题:北京城址在空间上变化——以旧城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大。

第2题: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有密切关系。

6北京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是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兴建了许多新区,还建设了一批卫星城。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快速路系统,将城区和郊区连在一起。

7为了增加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技术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景观大道等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1.香港澳门按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属于南方地区,按干湿状况属于湿润地区,按温度带属于亚热带。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2.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和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于1997年7月1日回归;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

3.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多地狭是港澳地区的最大特点。

4.香港区旗中的花是紫荆花,澳门区旗中的是莲花。我国政府在港澳地区施行“一国两制”政策。

5.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方式——(1)“上天”——建设高层建筑(2)“下海”——填海造地。

6.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澳门则是以博彩旅游业为中心。香港与祖国内地是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香港与澳门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密切,香港的表现最为明显: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可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

钓鱼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2.看下图及课本P33,活动题:

台湾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

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

湾岛的中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

台湾省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最高的山是

玉山;最大的湖泊是日月潭。行政中心是台北

市。

面积、人口:台湾省面积约为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万

台湾的气候是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

森林资源:约1/2以上的土地覆盖着森林,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地;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省的美称有: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主要农产品:台湾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主要矿产:煤、铁、石油、铜

3.课本P34,活动题答案:

与祖国大陆的关系:

(1)地缘关系:几百万年前,台湾岛与大陆相连。

(2)血缘关系:台湾省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是广东、福建两省移民的后代。

(3)历史与文化渊源:历史上台湾一直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和福建等省许多居民

都共同尊奉妈祖。

5.台湾省的经济类型是:出口导向型。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以新竹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6.、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丰富廉价的高素质劳动力;优越的自然条件,海岛多港口,交通运输便利;政策的强力支持。积极吸收外国资本,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7.工业分布的城市及其共同特点: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的少数城市,台北,高雄、基隆、台中、台南等。这里地势平坦、人口分布集中、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

读图题:从图6.28中,分析得

出:台湾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以

前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出口

农业产品;从60年代开始,重点发

展出口加工工业,工业产品在出口

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工业的发

展带动了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

8.号称“台湾硅谷“的是台湾新竹科

学园区。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新疆的地形特点是——

“三山夹两盆“,由北向南依次

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

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脉。

2.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我

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以维吾尔、

汉族为主体。省会城市是乌鲁木

齐,位于准噶尔盆地。

3.新疆气候干旱,盆地边缘分布

绿洲,绿洲边缘地区环境脆弱,

对植被的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

理利用,将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并逐步成为荒漠。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4.课本P42,活动题答案:

(1)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特点是分布在绿洲里,因为绿洲有充足的水源。

(2)新疆的绿洲相互之间距离遥远,不利于当地资源、物质、信息的交换,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加强绿洲之间交通、信息的联系和沟通。

(3)荒漠化最容易在绿洲边缘发生;人们在生产、生活时要注意保护植被、禁止乱砍滥伐,防止荒漠化,注意合理灌溉,节约用水以防止土地盐碱化。

5.新疆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分布在绿洲里,新疆的农业是绿洲农业。新疆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高粱。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

6.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新疆是我国优质棉花(长绒棉)生产基地;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是坎儿井。

7.新疆油气资源丰富,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新疆油气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

8. .课本45页活动题:

农业发展除技术上的改进和提高外,还应朝着:农产品的深加工,葡萄沟的品牌效益,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业等。既要获得经济效益,又要获得生态效益。

课本P46,活动题答案:

第1题:“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是新疆的轮南,终点是上海。

意义:对西部来说——(1)能够使本地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2)使天然气产品大量运输

到东部市场;(3)可以

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

入;(4)可以带动其他

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

就业机会。对东部来说

——(1)能够缓解东部

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2)天然气是清洁能

源,对于东部地区的环

境改善十分有益。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的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南临南海,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是我国著名的侨乡。

2.1980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的深圳、珠海就位于珠江三角洲;深圳靠近香港,珠海靠近澳门。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点是外向型经济。珠江三角洲的外资主要来源于我国的港澳地区。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4.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扮演“厂”的角色。

5.课本P53,活动题答案:

第1题(1)珠江三角洲GDP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全国增长速度;(2)原因——是由于,80年代中期以后,改革开放的优势大大显露出来。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1.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境内,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雨林植物有:望天树、板状根、独木成林、绞杀植物。

3.西双版纳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4.西双版纳是我国以傣族为主体的地方,傣族的风俗文化——竹楼、竹筒饭、菠萝饭、孔雀舞、象脚鼓舞、泼水节。

5.课本P60,活动题答案:

第1题:西双版纳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

6.从图

7.16中,可以看出:西双版纳的旅游业成为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当地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上升,促进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有陕西、山西、甘肃省东部以及宁夏大部分地区。

3.黄土高原的形成学说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

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

4.黄土高原的景象是千沟万壑,主要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导致。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一)自然因素有:(1)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2)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3)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4)从地形上看,该地区平地少,斜坡多,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二)人为因素:(1)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2)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6.黄土高原的地形景观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高原的特色民居是窑洞。

7. 水土流失的影响:(1)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2)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3)还向黄河下游输送了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8.黄土高原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自然灾害频发,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9.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有:(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1.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

2. 长江沿江地带地势总的看来比较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水运便利。

3长江沿江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于1000mm。

4.课本P75—P76,活动题答案:

第1题:地形差异——上游多为盆地和山地,流经第一阶梯,江面狭窄,滩多流急,峭壁高耸,雄伟壮观;中下游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流经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江面宽阔,水量大,水流缓慢,两岸多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5. 长江沿江地带以长江为轴线,沟通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一个“H”型的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6. 长江沿江地带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把经济技术优势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7. 长江沿江地带的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8. 长江沿江地带形成四大城市密集区:上游以重庆为中心的城市群;中游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群;下游以南京为中心的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9.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归纳上海具有哪些方面条件?答:(1)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2)最大的商业中心;(3)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的港口;(4)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5)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6)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放区。(见课本P81)。

10.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自东向西已经形成四大工业基地:(1)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2)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3)以武汉为中心工业地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4)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1.“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组成;

“汽车工业走廊”——上海、南京、武汉汽车工业基地和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

并形成了“石油化工工业走廊”和“轻纺工业走廊”。

12. 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问题——上游是水土流失;中下游是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地区;还有长江流域的水污染和长江流域及其附近的酸雨。13.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频发的原因及其相应对策:

原因——(1)水土流失是导致中、下游地区洪涝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2)天然湖泊面积减少,蓄洪能力降低;(3)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相应对策——(1)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区,加强河道整治;(2)退田还湖,提高蓄洪能力;(3)建设水利工程,加固长江堤坝。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1.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平原;“三北”防护林——位于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用来防止风沙。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是联合国

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