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校园提示语设计

赵湾乡中心学校王文涛

一、活动分析:

校园提示语设计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综合能力系列单元,活动从学生最熟悉、最贴近的校园开始,通过考察,启发学生联想,让学生为某一区域设立校园提示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合作、竞争、创新的意识。

二、德育渗透点: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德育渗透目标要求,我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学生关心集体、爱校如家的责任感,用实际行动为学校设计校园提示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观点。

三、实施设计:

本课内容与学生最熟悉、最贴近的校园紧密联系,学生倍感亲切。

1、通过课前分组考察,了解校园哪些地方需要设立提示语,为什么要设立,设立的必要性,设立以后可能产生什么好的影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生活环境,善于发现不良的现象。

2、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提出解决实际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为学校设计校园提示语,通过此项活动增强学生热爱学校、关心集体的的责任感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合作、竞争、创新的意识和审美观点。

2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文、数学、美术、劳动、思想政治等学科知识与技能设计制作校园提示语的综合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特点及其作用。

五、活动重难点:

针对校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提示语。

六、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材料:纸、笔等

学生准备:

1、课前调查学校校规、校训和其他提示语的设置情况,并观察了解师生的在校行为。

2、彩笔、尺子、铅笔、剪刀等学习用具。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育效果预测:

预计学生通过本系列实践活动能够做到以校为重、关心集体,积极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让学生知道如何自律等。

九、活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 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从这种定位出发,我们通过考察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置情况,以及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存的问题,指出了应对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活动类的综合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的新型产物,它与其它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科课程与知识类综合课程的一种补充形态。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已经在实验区的中小学全行,并得到普遍的认可与欢迎,但是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理论定位与研究取向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澄清,还需要进一步的反思与追问。 毋庸置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我们国家的特有产物,它是世界课改趋势下许多国家的必然选择。既然如此,我们就有必要审视世界各国开设综合活动实践课的背景与现状,从而明晰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的来由,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近代社会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课程综合化的浪潮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各种举措,推出各种形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法国强调“动手做”,美国推行“设计学

习”和“应用学习”,日本实施“综合学习时间”,我国的台湾则开设了“综合学习活动”。当然由于各国改革的背景与要求不一样,它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也各有侧重,美国中小学“设计学习”与“应用学习”的总体目标体现为:满足个人需要,为其改进个人生活,适应社会发展提供可能;关注社会问题,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培养研究意识,掌握研究的一般技术与能力,为其从事学术工作做好准备;形成开放的、多样的职业意识与素养。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以及作为国际社会中生存的日本人的意识;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回归生活世界,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台湾的“综合活动”则强调培养学生十种基本能力: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欣赏表现与创新;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表达沟通与分享;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规划组织与实践;运用科技与资讯;主动探索与研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名称尽管各不相同,目标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但是有一点大家是共通的,即通过开设此类课程使学生摆脱“象牙塔”的制约,走向社会、走向真实的生活场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传统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虽然在系统的传递人类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

发展特殊教育的意义[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分析]

发展特殊教育的意义[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和价 值分析] 摘要:从一般性质上来考察综合实践课,其不但能满足学生专 业技能的形成。同时,也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增强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比重,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特殊教育意义价值 从一般性质上来考察综合实践课,其不但能满足学生专业技能 的形成,同时,也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在实践中,不断地产生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人又通过主体客体化的活动来指导实践。关乎这一过程,将促进人本身适应社会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所谓“特殊教育”可以理解为: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 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

有用的人才。因此,增强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比重,就直接体现了上述概念中,关于“特别设计的课程”这一要求。 综上所述,本文以“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分析”为题,目的就在于对特殊教育教学环节中,有关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法乃至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探讨。这里指出,本文关于特殊教育所针对的学生为:智力残疾的学生。 一、特殊教育的特点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是适用的,但特殊教育也有它的特殊的一面。它不仅像普通教育那样,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还特别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例如,教盲童学习盲文和定向行走,对聋童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对弱智儿童进行感知觉和动作能力的教育训练等。特殊教育更重视早期教育,因为儿童年龄愈小,可塑性愈大,也可以及早保护残疾儿童的残余视力和听力,开发儿童的智力和语言能力,错过了最佳期,往往事倍功半。如对聋童没有进行早期语训,就会给今后语言的发展带来很大困难。特殊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也更重视个别教育,更强调在教育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特殊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和社会教育、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材〔2017〕4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 2017年9月25日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进行方法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进行方法指导 乌当区新九学校韦华 方法指导课是为了确保所实施的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开展而派生出来的一种辅助课型,是教师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科学的研究方法,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实践活动而进行的方法论方面的指导课型。方法指导课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主体目标的达成、学生实践活动成效与水平的提高以及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有着非常重要 的意义。 纵观时下的方法指导课,存在着太多的“剑走偏锋”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片面追求方法指导的“专业性”,而让学生望而生畏;过于关注方法指导的“知识性”,却让学生缺少体验;过分强调方法指导的“程式化”,而让学生兴趣缺失。不少老师还在活动方法指导的时机上随心所欲;内容上蜻蜓点水;方式上简单枯燥,导致实际指导效果的不尽人意。 那么,如何使方法指导课更具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呢?以下六方面可供老师们参考: 一、激发内驱,让方法指导更具趣味性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只有当学生觉得需要了解和掌握某种实际的方法时,方法的指导对于他们才是有意义的。这种“需要”就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内驱力。在方法指导课中“激活内驱,引发需要”尤其显得重要,教师行为的着力点应放在“通过自己精心预设并智慧实施的组织引导,有效引发上”。 对于年级较低、实践活动经历相对较少的学生,教师可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直接引导学生关注方法。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采访”的方法指导课时。大部分老师一开课,都会播放一段学生正在采访的视频,成功或不成功都行,趁机引出“如何进行采访”的方法指导。 通过情境创设能非常有效地引发学生后继学习的强烈期待,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方法学习的最佳状态。 对于实践活动经历相对丰富的高年级学生,可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对某种活动方法的原有认识或初步经验来进入方法学习的情境。 二、关注学情,让方法指导更具层次性 方法指导就是为了服务学生,服务于活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中必须关注学情,尽可能抓准学生学习的起始点、兴趣点、困惑点、生长点,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饮食与健康》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饮食与健康》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饮食与健康》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一门多学科多资源整合的课程。课程实践氛围宽松,思维活跃,个性张扬,使活动过程呈现开放性、丰富性、多样性、创造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淀知识、体验阻力、品尝失败、享受快乐、学会合作、触动心灵,从而催生坚强的意志品格,实现师生在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中的教学相长。 本节课是阶段性成果汇报调查方法的指导课,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指导调查方法。如何利用好活动前的指导,提高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一直是我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三四年级的时候,在活动前讲解过调查方法,学生很快就接受并使用了,但在实践活动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上,老师再给予调查方法技巧上的指导效果会更好,便于下一步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孩子们的能力是无限大的,每次他们带给我的惊喜与震撼都是无以言表的。这些都来自我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以来学生"段性成长'螺旋上升式'发展"。 肉蛋海鲜小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比较突出。他们小组的资料可真是够丰富的,值得称赞是的他们搜集资料都是针对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找到的,并且都经过了小组内的学习,每页都都有很多勾画的痕迹,还添加了页码。当组员们为确定研究什么问题时大家争论不休时,他们想出了好办法,每个组员把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课上一起讨论,留下了大家共同关注的内容,去掉了一些不适合于小学生研究的问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在三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针对他们小组的资料比较丰富,我进行了文献法的讲解,向学生推荐了一张内容摘要卡。这种方法学生掌握起来并不是特别容易,因为有些资料本来就没标题,同学们需要自己总结归纳标题。 水果小组汇报的两名同学声音洪亮,合作的非常完美。语言表达能力比上学期进步很多。汇报中还展示了他们小组制作的手抄报和采访记录。 营养小组的同学做了很多调查问卷,还进行了统计分析。 食品安全小组汇报时制作了幻灯片,他们在做问卷的时候还进行了小范围的测试,发现了问卷的存在问题,又对问卷进行了修改。 小食品饮料组同学的资料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他们是从小食品饮料的好处入手的,这样学生们研究起来的积极性很高。 学生汇报的进步,是与我的鼓励分不开的。阶段性汇报课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很重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不可缺少的过程性评价。不要用一种标准去衡量学生,要多看学生们的进步和与自身相比能力的提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评价体系才具有

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doc

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一 为了使孩子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而富有意义的春节,学校组织开展“体验在春节”的寒假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亲身感受“欢乐中国年”的文化氛围。通过了解春节,体验春节,充分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及魅力,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 本次实践活动从检查上来看,家长非常支持和配合,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收集的春联数量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孩子们充分利用剪贴、图画等形式将收集的资料设计成精美的手抄报。周于涵、王冠华、董思丹、史佳荟等同学的手抄报令人耳目一新;好人好事方面大家做得也非常不错。主动为乘车有困难的人让座已经成为孩子们心照不宣的事。见到路上的塑料袋自觉帮助环卫爷爷清理、看到小弟弟妹妹摔倒赶紧扶起来、主动参与到家庭除尘的行列;在活动中学生们对传统节日春节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春节的由来”“春节的讲究”,为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 基于二年级孩子年龄小,实践能力和方法有限的实际情况,也存在一些不足。个别家长较忙,出现代笔的现象,使孩子在活动中走了过场,没有收获;日记的内容有的记流水账,没有体验感受;个别学生的假期时间不会合理安排。从家长的反馈情况来看,本次活动开展的还是比较理想,孩子们能从中有所收获。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

另一方面,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相信孩子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要突出学生主体。当然,要在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必须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有效指导。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课程,因而,必须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果离开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会沦为认知性的课程了。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2、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完全是设计者预设的发展路径,学生也不是完全地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

收集资料的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教案 罗向敏

我爱我的家乡 —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收集资料)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培养收集资料的一些基本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2、训练目标:学会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资料收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之情。 二、教学重点:能力目标的达成。 教学难点:实践能力目标与情意目标的达成。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家乡绿色的精美图片及视频等。 2、多媒体。 学生准备: 1. 给自己收集到的植物拍照。 2. 在家长的帮助下,访问当地的植树者,收集当地植被种类信息等。 四、教学过程描述 (一)激情导入:感受自己家乡的绿色之美 1、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你们的家乡在哪?家乡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2、老师也有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湖北黄冈。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老师的家乡呢?(利用投影播放家乡绿色的精美图片及视频) 思考:1、同学们,当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有怎样的心情呢? 2、为什么乡村的空气比城市清新? 生:因为有大量的树木种植。 师: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家乡的树》实践活动,老师要求大家收集一些关于家乡树的种类、价值等方面的资料,有两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了这样两份资料,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从中能够得到哪些信息?(展示学生自己村子里树的照片并进行照片内容的介绍。交流这些树木的价值。) 小结:从XX同学拍摄的照片中我知道了家乡树木的种类和生长环境,从另一个同学的采访和资料中知道了我们家乡的树的经济价值和种植原因。 师:这两份资料都符合要求,我们能够从中较为准确的获取我们想要得到的资料,这样的调查资料我们称之为有效资料。今天我们看到的其中一份是图片资料,另一份是文字资料。 3、师:你们从他们的资料中能不能找出他们是用了什么方法来对我们需要的信息进行调查与收集的呢? 师:对,刚刚同学们说的都是收集资料的方法,生活中收集资料还要很多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综合活动实践课不是老师教给你知识而是做中学。 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国培学习和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在教研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使我在教学中得到很多启发。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 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始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甑别,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给学生较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并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评价,学会求同,学会补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

二、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 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这一次实践活动孩子们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正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得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善于思考了, 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就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与体验也不断地加深, 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调查成果有多具体, 而是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 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小学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小学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 的意义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小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课程论,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性课程,与以知识为中心的分科课程、结构化知识化的综合课程、分科化的实践课程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多元性、发展性、灵活性、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整合性和全程性等明显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教师从单纯传授书本知识,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而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能够主动地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的主动者。 具体来说,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以下意义: 第一,激发兴趣,养成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景、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验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程,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养成自主探索求知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形成民主,鼓励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教师和学生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有利于形成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

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的课程价值。在教学中,学生在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和互相理解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就善于思辨、敢于质疑、勇于争论,这样,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也就能够充分迸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营造了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便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对于转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引导操作,培养能力。小学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理解要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而使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学生自觉参加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尝到成功带来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进行实际操作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四、提供舞台,充分发展。这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础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它超越文本,超越课堂,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立体式地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多位的展示能力,发展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能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的过程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潜能,提高能力。它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材料.4复习过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材料 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1、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2、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 (1)、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5)、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3、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街道实际情况,我们在选择实验的课程内容时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指导意见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指导意见 总体要求: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单纯的教学过程,而是师生在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共同建构活动的课程。二、是要求教师成为生活的探究者、指导者,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综合能力。 三、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每一个主题活动的过程有准备阶段、实践阶段和总结阶段。教师的指导应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对学生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方案制定的指导、活动过程的指导及总结和实施交流阶段的指导。 具体实施如下: 一、活动准备阶段的指导 活动准备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确定和解剖活动主题,分组制定子课题活动方案。 1.指导学生确定和解剖活动主题 从理论上说,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有五种基本思路:一是依托社区资源、设计与社区生活和文化相关的主题;二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的主题;三是设计密切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主题;四是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生发的主题;五是以不良问题作为主题。 选择活动主题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 (1)指导学生寻找主题研究的切入点。如某校开展主题为《中秋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中秋节的内容和话题。在选题指导课的开始,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

了十几个研究问题。 (2)指导学生按照“有价值、可操作”的原则筛选、整合研究问题。如上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十几个问题中筛选、整合出四个子课题:①各科教材中有关中秋节的内容分析;②月饼的制作;③中秋节的传统; ④中秋节的社会现象。 2.指导学生合理组织活动小组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可以按主题临时分组,也可以按学期定期分组,以学生自愿结合为主、教师适当调配为辅,组合结构合理、具有责任性的活动小组。 (1)确定活动小组的核心成员。 (2)确定活动小组组长,制定小组活动规章。。 3.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一般包括:活动主题、本组的课题、本组承担的问题、活动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方式、活动过程的设计、搜集资料的方法、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教师、活动时间、活动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及应对的策略等。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计划书式等。在指导学生制定小组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先给学生做一些提示或示范,然后,叫学生去模仿,让学生通过多次实践与讨论,学会自主制定完善的研究方案,熟悉制定研究方案的过程。 4.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活动资料

(完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 李秀兰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是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基于自身兴趣来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门学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可以说很好地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自体验来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的小课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与学生充分协作,一起来开展好各项调查研究工作,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互助,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利用好综合实践课这块教学阵地,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通过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实践,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要求教师指导的多样化。 1、在资料收集中学会与人分享。 在如何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利用书本、网络,收集资料并与人分享。老师指导学生利用电脑课、回家上网、读报刊或利用假日到图书馆收集资料等方法,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各组重点收集的资料进行班级交流,最后请同学将小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分组粘贴在布告栏上,让全班同学阅读。这样的活动,所有的资源都是共享的,通过活动,学生把收集到社区环境美好的图片和资料,与人合作完成任务,并与人合作中分享学生的快乐。 2、从“教师中学”到“学生中心”。 中学综合实践课的目标是通过亲身体验,激发观察发现与探究问题和创新 的兴趣,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努力钻研的态度,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感意思。因此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感,都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主张 “以学生 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注意正面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努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多样化,要求我们的思想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课为培养现代化人才奠定了好的基础,是教育改革的好举措。让 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进行多样化指导,建立开放型的评课,开展个性化的学习,这是开放式综合实践课教学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要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今天,你节约了吗》 一、教学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资源在不断减少,我国每年在冬季和夏季都会出现大面积的电力紧张状况,在最近的新闻和网络中,最流行的词语就是“节约型社会”。如今我们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极其深远的目的和意义。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建设“节约型社会”,更多的是建设“节约型学校”。这就要求我们从每个人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说: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节约用笔、节约用墨、节约粮食等等,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节约。这样不仅能使我们从小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能给国家节约大量的资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模拟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创新想象,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2.通过调查,了解家庭用水用电的情况。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生活实际的分析,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携手共创美好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讨论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互助合作的习惯与能力。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联系实际,体验活动。 (三)汇总数据,分析比较。 1、导入。 2、小组合作填写汇总表,统计整理数据。 3、反馈。 (四)计算分析,感受电浪费的巨大。 1、由学校的水电费导入。 2、学校日光灯耗电的计算。 3、学生汇报。 4、对比信息。 5、小结。 (五)交流节约用电的方法。 1、小组交流。 2、汇报。 3、师小结。 (六)设计口号,宣传环保。 四、活动记录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电。有了电,机器可以转动,能织布,能灌溉;有了电,电灯会亮,收音机会响,电视机屏幕能出现图像;有了电,就能通电话、发电报……电的用处这么大,那你知道电是从哪儿来的吗? 你们知道一度电的作用吗?一度电的需求越来越大。尽管电力工业发展很快,发电量大幅度增长,还是赶不下需要。那怎么来解决这处问题呢?一方面电业工人日夜历战,多发电多供电,另一方面要大力节约有用电。 同学们该怎样节约用电呢?首先要养成人走关灯的好习惯,不论是学校的还是家里的电灯,不用就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锻炼自己,亲身实践,体验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自从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来,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迅速成长起来。 1、培养了各种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小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片面倾向,表现在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偏重认知领域的认知性学习,以及受教材左右的机械的决定性教学等方面。这种在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难以

发展学生的重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主体和社会生活主体的必经途径。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和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哪些特性,请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2.综合实践课程的特征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活性、生成性等诸多特性。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生活、基于直接经验的经验性课程。它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课程,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指向实践,以实践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技术实践,等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践活动的亲历和体验。 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学科局限的综合性课程。它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性,在活动空间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所在的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具有高度开放性和自主性的三级管理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地方的特点,来加以规划和指导,学校根据学校的客观的条件和学校的课程规划,来进行校本的开发和实施。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级管理的一个具体表现。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活性以及生成性等构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和核心的理念。这些特性的把握,是我们判断什么样的课程才是真正的、理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点。

小学综合实践方法指导课--走进采访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综合实践采访指导课 一、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采访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正确进行采访。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团结协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3、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及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采访的技巧,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难点:设计采访问题。 三、活动准备:课件、采访计划表等。 四、活动年级:四年级 ;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每个小组的子课题。(大屏显示) 一组:学校学生浪费水现象调查二组:家庭水浪费现象调查 三组:河涌水污染现象调查四组:公共场所水浪费现象调查。 师:我看了一下每个小组的活动方案,发现方案里都提到了一种方法,那就是采访。你们要采访谁你们的采访目的是什么下面请各个小组长汇报一下。 生汇报: 师:每个小组的采访目的都非常明确。采访的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采访,学习采访。 (二)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1、采访前 @ 师: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段录像。注意看他们是怎样采访的。 (大屏播放录像) ①师:要想采访成功,想一想在采访之前我们还要做些什么 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计划当中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纳为这么几条:合理分工、预约时间地点、提出问题、准备工具。这些都是采访前要做到的。

②师:同学们,采访要想顺利进行,做好采访前的计划很重要。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一 生交流: ③师:这张表当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设计好采访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关系到采访的成功与失败。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最有效的呢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些同学的采访。他们的采访有效吗注意:这些同学本次采访的目的是了解学校学生学习用品的浪费现象。要特别注意他们采访时提出的问题。 (大屏播放录像) 2、采访中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小组的采访达到目的了吗为什么 生交流: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录像你了解到哪些有关采访的知识 生交流: ·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这些可以概括为这么几条:礼貌提问、注意倾听、及时记录、得体回应。这些都是我们在采访中要注意的问题。 师:咱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一定不要太空洞,太笼统,要紧紧围绕自己的主题来提出具体、明确的问题。像这个组的同学就应该紧紧围绕学校学生学习用品浪费现象提出问题。 师:明白了这个问题,相信你们的采访计划一定会制定的非常成功。下面每个小组开始制定你们组的采访计划。 生制定计划,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上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采访计划其他同学认真听,重点观察他们提出的问题怎样 生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讲解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整合学科知识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出现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得到了结构性的突破。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有区别,也有联系。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因此,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学生获得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学生将这些技能和知识运用出来,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学科教学:侧重“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指导性的活动;教师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听从指令;外在的学习动机很重要;教师提出学生的不足。综合实践活动:侧重“四基”的获得和运用(“四基”: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做人);自主性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自由选择;重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构建学生的能力。 我区从2002年4月开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课改突破口进行了实验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探索和实践,大家都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性。小学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引起了省市教研部分的关注。中学起步比较晚,同时又是区域性推进的必要组成部分。从局到学校和教师都比较重视,积极做好了准备。加上从2003年秋开始中学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