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与邻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取决于周边关系的稳定,而周边关系的稳定将取决于一些敏感问题的解决。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原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非常复杂,周边的问题也很棘手。朝鲜核试爆就是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基于“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处理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推进了一些周边问题的解决,中国的周边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

但是,由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复杂性,加之安全机制尚未成形,有些地区甚至仍深陷在冷战阴影的影响之中,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解决好周边出现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紧迫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与新变化,对此应高度重视,并应将其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制定通盘对策。

一、吉尔吉斯斯坦发生政变教训深刻。3月24日,吉尔吉斯斯坦政局急转直下,阿卡耶

夫政府陡然垮台,反对派取得政权。吉尔吉斯斯坦果然如此前预言所说,成为了独联体国家中继格鲁吉亚、乌克兰之后第三个发生“彩色革命”的国家。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所发生的“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可与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的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相提并论,前者(“彩色革命”)是后者的余波与延续。当年东欧国家的剧变比较彻底,彻底向西方靠拢,而前苏联解体后的各国则变化不大,大部分国家仍保持着原来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模式,故一旦其积弊过大,加之内外因共同起作用,时机一到,就会再次爆发所谓“革命”,以彻底摆脱前苏联体制。

吉尔吉斯斯坦政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阿卡耶夫政府的腐败无能与软弱无力,导致该国政治僵化、经济落后,民怨沸腾遂激起民变;外因则是美欧西方国家政府长期对该国进行渗透,尤其通过非政府组织渠道,如美国的“自由之家”等,以经济援助与推广民主自由为手段,对其和平演变,导致该国人心思变,最终颠覆原政权。总之,尽管冷战早已结束,但西方国家对独联体国家的冷战思维依旧,认为其“革命不彻底”,将其视为“非我族类”,并欲将所谓“彩色革命”进行到底,对其逐一按西方模式加以改造。因此,独联体国家的“彩色革命”并未结束,极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独联体中的其他中亚国家以及白俄罗斯均有可能爆发此类“革命”,难逃被西方彻底改造的命运。

二、日本不遗余力争当新常任理事国。由于安南秘书长在其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日本很有可能当选为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再加上美国国务卿赖斯、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访日期间均明确表态支持日本成为“新常”,日本一时得意洋洋,并正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意欲一举拿下“新常”席位。日本在此问题上的策略是“远交近攻”,企图回避矛盾、拖延主要问题、“迂回制胜”。具体来讲,一方面,日本不惜在历史问题与领土争端上得罪作为其近邻国家的中国、韩国与朝鲜,不与中韩两国就此协商、打交道,对拥有否决权的中国不予理睬,不与中国就此协商谈判;另一方面,则是联合德国、印度与巴西,组成所谓“四国集团”,力图联合叩开安理会“新常”大门。与此同时,还以经济援助开道,大力收买其他发展中国家对其加以支持。日本的如意算盘是先取得无否决权的新常任理事国席位,日后再图否决权,并最终成为“名正言顺”的大国。

三、台湾当局借反“反分裂法”继续搞台独。在中国大陆通过“反分裂法”并进一步取得对台斗争主动权后,台湾当局惶惶不可终日,自觉“法理台独”已被完全堵死,但并不甘心失败,而是改变策略、玩弄手腕、继续台独路线。对内,台湾当局于3月26日发动所谓百万人大游行,煽动岛内民众情绪,操纵民意,并挟民意以自重;对外,台“行政院长”谢长廷投稿美国《华盛顿邮报》,宣称“有权自由”,企图以所谓台湾民意争取美国舆论及政府的同情支持,以价值观分歧来分化离间中美关系。

总之,中国大陆虽取得台海两岸关系主导权,但仍面临来自岛内岛外的严峻挑战:因此,在较长时期内,中国大陆仍将以反对与阻止所谓“法理台独”为主,首先应继续确保维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与“法理统一”的台海“现状”,继续巩固现有斗争成果,待时机成熟再逐步迈向两岸最终的统一。

四、东北亚局势错综复杂。其一,韩日关系因独岛(竹岛)主权争端与历史问题而急剧恶化,韩国民众的民族主义、爱国热情与反日情绪不断高涨,并使得一度好转的韩日关系发生逆转,韩国在历史问题、领土争端、日本成为新常任理事国、日本军事扩张等问题上挺身而出,坚决说不,成为制约日本野心的一大主力;其二,中日关系继续停滞不前,日本继续对我强硬。日本在历史问题、安理会扩大、钓鱼岛及东海大陆架、台湾问题上与我作对,对我崛起与统一之势极为惶恐,并极力对此加以阻拦;其三,日本的“恶邻”外交业已产生负面效果,日本战略态势已经处于被动;其四,美日军事政治同盟继续深化。美日相互利用、相互借重,日本欲做远东英吉利,充当美国霸权的帮凶;其五,朝核危机久拖不决。朝鲜如已经拥有核武器将对中国甚为不利:一是美国对中国的压力将可能增大,如把朝鲜拥有核武的责任归咎于中国,甚至怀疑中国无意或无力阻止朝鲜实现核武装;二是朝鲜将以此提出六方会谈复谈的更高条件,使得美朝之间政策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夹在美朝之间,左右为难;三是可能在中国周边地区产生核扩散连锁效应,恶化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五、欧盟对华军售解禁被迫推迟。最近刚结束的欧盟首脑会议未能提及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其原因是:其一,欧盟内部对此分歧严重,难以达成一致。其二,美国极力从中作梗,日本与台独势力也加以阻拦。对此,我们一方面应继续积极争取欧盟早日解禁,并与其巧妙周旋;另一方面也不要对解禁时间乃至解禁本身抱过高期望,因为解禁的实质意义有限,其以政治象征意义为主,欧盟要真正对中国出口先进武器在较长时期内没有可能。最后,我们反独促统与国防现代化固然需要先进武器,但这些任务的完成在根本上来讲不是靠进口武器,而是靠中国自身科技进步与军工强大。

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目前,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国内的影响与作用正越来越大,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际关系与地区稳定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对此,我们应作一分为二的分析:一方面正视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及其大发展的趋势与潮流;另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非政府组织的工具性与两面性,它可以并已经成为西方大国对外扩张的利器,因为通过非政府组织进行对外干涉扩张要比赤裸裸的武装入侵隐蔽得多,也比较容易被被干涉国家的民众接受。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非政府组织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认真吸取上世纪苏东剧变与近年独联体有关国家“彩色革命”的教训,一方面对国外非政府组织严加监管,另一方面顺应潮流,加大投入,大力培植本土非政府组织的成长,发挥其积极作用。

最后,对于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如孤立的看,似乎问题不大;如联系起来看则不然,即国际形势正在进一步复杂化。应看到我国安全环境既有积极好转的一面,也有消极恶化的因素。中国的统一与崛起仍面临长期而艰巨任务,需长期保持头脑清醒并作出艰苦努力。

解决好周边的问题,既需要谨慎克制,也需要勇于面对。这就要求外交手段的不断创新。我们应坚持“斗智斗勇不斗气”,用更高的智慧、更巧妙的手段及时加以解决,以最有效地维持中国的利益。

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和平发展之路,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一味地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中国是个大国,实力又处于迅速增强之中,周边“事多”很正常,只有遇事不怕事,才会使自己占据主动。

解决好周边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好周边的难题,难题解决好了,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国只有妥善解决好周边的难题,才能巩固并不断增强良好的国际信誉,才能真正树立起地区大国应有的威信。有了这样的威信,一些小问题就不会演变成大问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在中国的和平发展过程中,周边将会不断出现一些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产生,难度也将不断加大。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中国来说,可能意味着政治智慧的考验,而对亚洲乃至于整个世界来说,则会增进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理解。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取决于周边关系的稳定,而周边关系的稳定将取决于一些敏感问题的解决。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原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非常复杂,周边的问题也很棘手。朝鲜核试爆就是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基于“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处理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推进了一些周边问题的解决,中国的周边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但是,由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复杂性,加之安全机制尚未成形,有些地区甚至仍深陷在冷战阴影的影响之中,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解决好周边出现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紧迫挑战。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与新变化,对此应高度重视,并应将其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制定通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在200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也引来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 从大的格局来说,冷战结束,终结了中国与邻国间的政治分割。各国之间都基于各自长远战略利益与现实实际利益加以考、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在东北亚,历史问题迄今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日本不能在彻底深刻地反省、总结近代侵华战争的前提下早日面向未来,成为我国与日本建立互信的一条鸿沟。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这是时隔7年中国总理对日本的首次访问,也是中日打破政治僵局之后的“融冰之旅”,使中日关系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然而2010年9月7日,我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遭日本巡逻船两次冲撞,并遭日方登船检查,还抓扣中国渔船船长。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东海海底资源开发问题更为凸显,引起了两国民众的“口水之战”,两国的经济交往、民间往来倍受影响。中日关系出现了严重危机。但中日两国始终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是搬不开的邻居。作为世界上两大举足轻重的经济体,中日两国的矛盾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影响着世界的和谐稳定。对于俄国,俄罗斯是世界主要力量之一。我们将按照中俄两国元首达成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共识,努力维护和发展两国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合作、安全上相互信任的新型睦邻关系。 在西南方,我们与周边中小国家的友好关系历经时势变迁考验,具有强大生

论文: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中国应和平崛起了 当今的世界局面,是和平与战争交织一起的时代,因为经济的发展,不得不营造出大范围的和平,但又因为利益的纷争,局部地区的冲突又时有发生。中国正处于这样的时代。但中国是可以和平崛起的! 和平崛起不仅需要有强大的国力做后防,而且需要妥当的外交方针。依我看来,中国目前应更积极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就以周边国家为范围,可以划分为北部的俄罗斯、蒙古,东北部的南北韩、日,东南部的东南亚等国,西南部的南亚等国以及西北部的前苏联分出来的西亚等国家。 依目前来说,东南亚地区对中国最为重要,是中国的战略命脉。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东南亚地区对我国安全的重要意义更加突出,从国家安全形势的新要求及国际形势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国迫切需要创新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思路,迅速开创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新局面。 近年来,日本、印度、美国、俄罗斯都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这个区域,世界主要大国对东南亚控制权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使原本异常复杂的东南亚地区情况更加充满变数,甚至有朝对我国极为不利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印度出于地区霸权的野心,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将自己的触角努力向东南亚各个方面延伸,以期望在东南亚建立自己的霸权,并妄图以东南亚为基地挑战中国。日本对东南亚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日本近年来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通过有事法案,并以各种借口,在美国的支持下向海外派遣自卫队,军国主义阴魂不散,霸权欲望蠢蠢欲动。俄罗斯插手东南亚主要是希望在摆脱美国的战略围困的同时,制衡中国。美国则希望通过对东南亚地区的控制,以实现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并进而威慑俄罗斯。更令人担忧的是,东南亚区域内外的相关势力不断加强了相互勾结的力度。俄罗斯从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不遗余力地帮助印度强大,一方面使在南亚的利益主体复杂化,避免美国或者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是希望以印俄结盟为平台,将自己的影响渗入南亚。东南亚地区国家对中国缺乏区域认同感更值得我们深思和引起高度重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东南亚国家普遍信奉佛教和崇尚儒家文化,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具有彼此认同的文化基础。但现在,一些国家无法正确对待中国的崛起,面对中国的日益强大,周边国家普遍感到“压力”,甚至敌视中国经济的发展。 和平崛起必须遵循的原则:尊重历史,与邻为善,着眼未来,和平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与东南亚国家建立积极的新型军事关系 首要的是应该开拓国防思路,基于国界的防御国防理念应该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将东南亚纳入到自己的国防纵深范围,将国防前沿推移到东南亚以远直至海洋腹地。战略纵深在现代战争模式下显得更加重要。此外,基于国界的防御国防理念的最初出发点是以邻国为防御对象的。中国国防前沿的推移,并不会必然导致东南亚国家的敌视。实际上伴随中国国防前沿的推移,东南亚国家也相继置于我国国防的保护之下。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不但为东南亚国家提供

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与邻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取决于周边关系的稳定,而周边关系的稳定将取决于一些敏感问题的解决。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原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非常复杂,周边的问题也很棘手。朝鲜核试爆就是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基于“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处理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推进了一些周边问题的解决,中国的周边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 但是,由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复杂性,加之安全机制尚未成形,有些地区甚至仍深陷在冷战阴影的影响之中,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解决好周边出现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紧迫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与新变化,对此应高度重视,并应将其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制定通盘对策。 一、吉尔吉斯斯坦发生政变教训深刻。3月24日,吉尔吉斯斯坦政局急转直下,阿卡耶

夫政府陡然垮台,反对派取得政权。吉尔吉斯斯坦果然如此前预言所说,成为了独联体国家中继格鲁吉亚、乌克兰之后第三个发生“彩色革命”的国家。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所发生的“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可与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的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相提并论,前者(“彩色革命”)是后者的余波与延续。当年东欧国家的剧变比较彻底,彻底向西方靠拢,而前苏联解体后的各国则变化不大,大部分国家仍保持着原来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模式,故一旦其积弊过大,加之内外因共同起作用,时机一到,就会再次爆发所谓“革命”,以彻底摆脱前苏联体制。 吉尔吉斯斯坦政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阿卡耶夫政府的腐败无能与软弱无力,导致该国政治僵化、经济落后,民怨沸腾遂激起民变;外因则是美欧西方国家政府长期对该国进行渗透,尤其通过非政府组织渠道,如美国的“自由之家”等,以经济援助与推广民主自由为手段,对其和平演变,导致该国人心思变,最终颠覆原政权。总之,尽管冷战早已结束,但西方国家对独联体国家的冷战思维依旧,认为其“革命不彻底”,将其视为“非我族类”,并欲将所谓“彩色革命”进行到底,对其逐一按西方模式加以改造。因此,独联体国家的“彩色革命”并未结束,极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独联体中的其他中亚国家以及白俄罗斯均有可能爆发此类“革命”,难逃被西方彻底改造的命运。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在200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也引来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 从大的格局来说,冷战结束,终结了中国与邻国间的政治分割。各国之间都基于各自长远战略利益与现实实际利益加以考、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在与我国相邻或隔海相望的东亚国家中,最为复杂的当属中日关系,其次为中朝与中韩关系。中国与日本关系之间,既有每每引起矛盾和冲突的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紧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现实关系。钓鱼岛、参拜晋国神社、历史教科书、慰安妇、日军遗留毒气弹、南京大屠杀等等的历史遗留问题。近几年,日本经济持续萎靡不振,而我们在今年年内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引起了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不满与敌视,也使日本政府对我国的态度更加捉摸不定。同时伴随着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中日关系在发展中又存在着许多隐患。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日之间关系的友好一面。现如今,中国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商品出口国,索尼、东芝、丰田、本田、马自达,在我们的大街上随处可见,我们的产品也大量销往日本。这都可以说明,我们同日本之间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这要求我们对待中日关系是要理智、客观、冷静。 我国和朝鲜、韩国之间的关系,虽不如与日本那样复杂,但也是扑朔迷离、纷繁复杂。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抗美援朝,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将“联合国军”赶出了三八线,保卫了自己和朝鲜人民的家园,挫败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可以说,我们与朝鲜本应有着革命战友般的友谊,但是朝鲜核问题也使我们与朝鲜兄弟之间有些不愉快的小矛盾。我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多变。历史上,虽然我们帮助朝鲜军民抵御了侵略,但在韩国人眼中,我们却是造成朝鲜半岛分裂现状的凶手之一。两国关系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但改革开放后,现如今,我国境内现有超过一百万的韩国公民居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韩国人海外居住地。我国的白菜、葱、蒜等农产品大量销往韩国,我国大量持有着韩国国债,持有量位居前三。同时韩国也向我国大量出口汽车等工业产品,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同日本一样,我们与韩国也日益成为联系密切的利益共同体。 近年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要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代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界线,我国北方边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国家,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问题和安全隐患。同时,我国和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性状态,并且不会在短期内长生重大动摇。

如何看待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议题:如何看待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发言提纲如下: 一.开场叙述(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叙述): 在西方列强来扩张到东方前,中国与周边地区和民族形成了一个和谐共处的关系,史称华裔秩序。在西方列强到达东方以后,先是以坚船利炮打开了周边国家的大门,在那里实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然后以这些地区为跳板,对中国进行侵略和蚕食。 新中国成立前后,大部分邻国也获得独立,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起点。 改革开放后,中国通过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中国的国内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逐步改善了与东盟、蒙古、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关系,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周边环境。 进入新世纪,中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思想,积极落实“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化解热点,参与或促成一些多边机制,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 但是近年来,中国与邻国关系中连续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纠纷,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二.分析中国周边国家中的不利因素 1.中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的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整个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2.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 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一种

中国与邻国关系的转变与思考

中国与邻国关系的转变与思考 外语系11级9班罗文婕学号:11680913中国与邻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建立了悠久而密切的联系。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对亚洲国家实行殖民统治,中国也沦为半殖民地,许多历史的联系被削弱或者扭曲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与邻国发展新的关系,但是,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形势,中国与邻国的关系经历了许多反复和曲折。 与邻国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居于特殊的和首要的地位,处理好周边关系是改善中国国际环境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周边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周边邻国成为中国创建长期和平发展环境,构建和谐世界和地区的首要之地。 中国有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14个国家接壤,还有近2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国家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几个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因此,世界上像中国这样的有着如此多邻国的国家实属少见。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保卫国家安全,由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在相当一个时期里,中国与邻国的关系都是被置于捍卫国家安全的被动应对型架构。比如,为了国家安全,中国被迫卷入朝鲜战争,全力支持越南抗法抗美,中苏分裂后,又不得不实行国家动员进行备战,甚至不惜以武力惩罚越南。与邻国的关系的发展都逃不脱这些大事件的阴影。 20世纪50年代,中国周边地区的总体关系结构是受两极格局和意识形态制约的,几乎在所有地区都形成阵营分野,造成阵线分明的对峙或对抗局面。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不得不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即与苏联结盟,即抵御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压力与遏制。由于“一边倒”,除了极少数例外,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也被划分为对立的两个阵营。中国与从属于西方阵营的邻国的关系处于隔离或对峙状态,而与那些从属于东方阵营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得到迅速发展。朝鲜战争爆发后,这种分隔就变得更为突出。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到60年代末,两国发生严重对抗,甚至爆发了边界武装冲突,苏联从中国的盟友,变成了最危险的敌人。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与邻国关系的结构也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比如,与越南、印度和蒙古的关系逐渐恶化,甚至转向敌对。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化解来自苏联的安全威胁,中国开始采取与西方和解的战略,积极推动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并且建立反苏合作阵线。中美关系的发展也改变了中国与邻国关系的结构,使得中国与属于西方阵营的邻国,如日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的关系逐步实现了正常化。 然而,尽管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被动应对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变。从总的来看,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总是被动的处理与邻国的关系,因此,这使得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不时把中国卷入对抗甚至战争的旋涡之中,像朝鲜战争,由于中国直接大规模卷入,对中国的周边环境与邻国关系产生极大地影响。在被动应对的架构下,中国无法建立起一个符合自己发展利益的,且能够发挥主导性影响的周边环境。这里有国际大格局的影响因素,其中主要是冷战大格局的影响;也有自己本身的因素,比如经济不发达,实力弱所产生的对外部安全威胁的畏惧;意识形态之上,不切实际的“世界革命”外交(尤

中国近年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2010年9月7日发生的“中日钓鱼岛事件”将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推向了今年来最紧张的时期,同时也使世人再次开始关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84万公里,另有岛岸1.4 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超过3.2 万公里。同时我国有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14个陆上邻国,还有日本、韩国、菲律宾等6个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海上邻国,是世界上邻国数目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 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关系。经过3O年改革开放,中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关系在近20年的全面改善和发展之后,正在步人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东亚篇 在与我国相邻或隔海相望的东亚国家中,最为复杂的当属中日关系,其次为中朝与中韩关系。中国与日本关系之间,既有每每引起矛盾和冲突的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紧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现实关系。钓鱼岛、参拜晋国神社、历史教科书、慰安妇、日军遗留毒气弹、南京大屠杀等等的历史遗留问题,就像中日关系航船所在航道之中的暗礁,每当甜蜜航行之时,必然要跳出来搅局,给中日关系蒙上层深深的阴影,引起抗议与反抗议、制裁与反制裁,成为最为中日两国首脑头疼的症结。就像这次的“中日钓鱼岛事件”,就是历史遗留问题和东海石油资源问题同时引爆的一颗水雷,险些将这艘大船掀翻。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右翼势力的抬头,一次又一次的跳梁小丑般的举动,成为中日之间友好关系最大的障碍。近几年,日本经济持续萎靡不振,而我们在今年年内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引起了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不满与敌视,也使日本政府对我国的态度更加捉摸不定。同时伴随着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中日关系在发展中又存在着许多隐患。日本政府对周边国家,特别是对中国的时而强硬时而温和的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局势。在历史遗留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了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再次激化了两国之间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日之间关系的友好一面。现如今,中国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商品出口国,索尼、东芝、丰田、本田、马自达,在我们的大街上随处可见,我们的产品也大量销往日本。中日

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对亚太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所以,我国必须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近几年,我国与周边国家展开了大量的贸易合作,但在合作中又存在着冲突。由此,便引发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思考。与所有的周边国家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一直是我国对外政策之一。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近些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外交成效显著,全方位的改善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国家的不安,特别是与我国一些相邻的国家,虽然我国与邻国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但他们的不安也会时时的表现出来,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周边国家对我国的海洋资源垂涎不已。而向来南海都是一个敏感的地区。原因就是出于此,菲律宾想要霸占我们的黄岩岛,他们认为黄岩岛离他们国家近就属于他们,其实他们时看上了黄岩岛的资源,黄岩岛的土地资源,海洋资源,鱼类资源以及天然气资源。面对菲律宾的无理取闹,我国比没有与他们正面交锋,而是列举出一系列的证据,证明黄岩岛是属于我们国家的。同样的,越南也跟我们国家有海洋领土的争端,据路透社北京时间12月12号,中国与越南再次因为南海问题起冲突。但是,长期以来,在实际行动方面越南在整个南海方面都是非常的激进的,越南试图霸占大半个南海的资源,其在南海的油气田开采量也是

遥遥领先其他的南海沿岸国家,不少油气井多是处于争议海区。甚至有一些位于我国的海域内,但我国对于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是丝毫不会手软的,也会退步得。在我国与越南的争议的海域内,我国推出了985钻井平台,以此来捍卫我国的合法权益,然而越南方面却不知悔改,继续在我国的海域内窃取我国的海洋资源。对此,我国政府丝毫不会手软。所以,问题会不断的出现,我们也会不断的解决问题。 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越来越重要,因此,他们不仅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关,更与我国的和平稳定发展相关,所以,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二.我国与我国北部周边国家的关系 位于我国北部的大国俄罗斯,我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不错的。但是,虽然是这样,俄罗斯也像一颗定时炸弹,只要你对他稍有不顺,俄罗斯就有可能与我们翻脸。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密切,我国除了煤炭,什么都要进口,特别是在因为在能源和原材料领域。例如,我国要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所以,我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要比其他国家好的多。 位于我国北部国家还有蒙古。我国与蒙古的关系将在?我国与其他国家关系?中阐述。 三.我国与我国东部周边国家的关系 相比之下,我国与日本的关系就要比俄罗斯的关系差多了,我国与日本关系历史悠久,在封建时代,日本向我国学习,然而日本强大以后,却想我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因此,我国与日本的关系跌落到冰

中国与邻国间的关系

中国与邻国间的关系 国家安全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重点对象,其国家安全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的学习、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 2010年,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我们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是强盛了,但并未获得应有的尊重。我们提倡和平,但不是一味的忍让。 日本的存在对于中国来说如芒在背,让我们不得不时时警惕,鸠山由纪夫表现得再亲善,他也不会主动归还钓鱼岛;如果你觉得日本对我们犯下的罪行不以为然,请去看看大屠杀纪念馆;如果你还憧憬着中日友好的不远未来,请去看看靖国神社。我认为有的仇恨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去,而会因为血脉的传承而越发浓烈。不是我们偏激,凡事必有其代价。当然,和谐是我们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只是现在看着日本打着“两栖登陆舰”“护卫舰”的幌子大肆建造微型航母,而我们却却喊着造航母的口号无动于衷时,感触颇多。 中俄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双方高层交往密切并已实现机制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发展迅速不断深化,在国际和

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与配合。在中俄关系中,经济领域的合作一直滞后于政治和军事合作,这与其他大国双边关系的发展轨迹呈反向形状。其中,能源合作进展不畅是重要原因。只有这方面加快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才能走向全面化。随着《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以及边界问题的解决,为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前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俄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巨大。双方已经商定,要努力使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与历史上的两国关系不同,目前的中俄关系既没有强烈的针对性,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既有现实的互利考量,也有缔造长久和平的长远打算。两国共同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理性国家关系,因此有理由相信,这种关系将得到长久的发展.。中俄应共同努力打造理性国家关系,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对于一级世界造成的重心倾斜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对于中俄两国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安全和经济价值。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化和发展,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希望双方加倍努力,密切配合,推动中俄战略协作在今后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而后君子。中华毫无疑问是礼仪大邦,君子之国,但欲立国必先立威,欲立威必先立武。在这点我们不得不仔细审视台湾问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所以把台湾问题归入国际形势,应为它的的确确还没有真正归入中国。尽管从个人来说我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但它却明摆在那儿,而且牵一发动全身。最近日本又在钓鱼岛上蹦弹,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也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论文

“唇亡齿寒”,“远亲不如紧邻”,这是中国与周边邻国关系历史经验的写照和总结。 在西方列强来扩张到东方前,中国与周边地区和民族形成了一个和谐共处的关系,史称华裔秩序。在西方列强到达东方以后,先是以坚船利炮打开了周边国家的大门,在那里实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然后以这些地区为跳板,对中国进行侵略和蚕食。 新中国成立前后,大部分邻国也获得独立,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起点。新中国成立之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有三种不同的状况:一是新中国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精神,对周边正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提供政治、道义和物资的支持。 二是差不多与中国同时获得民族独立的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与中国面临共同的处境,具有有共同的愿望。缅甸和印度分别是第一个承认和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民族主义国家。中国在解决与印度之间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过程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与印度和缅甸共同向世界各国倡议。 三是反对超级大国利用周边对中国的威胁。在新中国成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面临着一个或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威胁。这种威胁都直接来自中国的周边:最初是美国的威胁,首先来自东北的朝鲜半岛,其次来自东南的印度支那。后一段时期则来自苏联来自南北的战略包围和武器威胁。中国先是派出志愿军赴朝鲜进行的抗美援朝的斗争,支持印度支那人民反对美国支持法国恢复殖民统治的斗争,随后则进行了持续时间最长的援越抗美的斗争。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反对苏联来自周边的威胁则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矛盾。 随着中国安全问题得到解决,边界问题的解决日益提到议事日程。中国的边界线总长4万多公里,是世界上边界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其中陆上边界线长2.2万公里,海上边界线1.8万公里,与周边15个国家接壤(苏联解体前为12个国家)。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与大部分国家的边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 1957年,中国提出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政策:以“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便于进行建设”为目的,以“双方真正在平等、互利、友好的基础上加以解决”为原则,既要照顾过去的历史背景,又要照顾已经形成的实际情况和双边关系的大局,在解决之前,维持现状。 根据这样的原则,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与缅甸、尼泊尔、阿富汗、蒙古、朝鲜等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但是,并非由于中国方面的原因,中国与印度、苏联、越南等国家的边界在同一时期内没有得到解决,有些此后还引发了战争。 改革开放后,中国通过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中国的国内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逐步改善了与东盟、蒙古、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关系,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周边环境。 冷战结束后,面临西方的压力,中国外交从周边着手,本着顾大局、讲友善、有克制,增信释疑、增进友好精神,与周边各国达成或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协定。根据睦邻友好、维护和平与稳定,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与一些国家解决了尚未解决边界问题,或者达成了协议实现了边界的和平,或者即使问题还存在,也达成一致将问题搁置起来,中国的周边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进入新世纪,中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思想,积极落实“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化解热点,参与或促成一些多边机制,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 首先是东南。中国政府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的政策,以及采取克制的态度对待同个别国家的领土主权争议,改变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看法。在政治上,中国通过参与东盟地区论坛(ARF),增加了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信任,通过ARF框架内的多边对话与合作,达成了一些具有具体内容的协议。如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谈爱国主义

就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谈爱国主义 【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要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国周边国家爱国主义 新世纪,中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思想,积极落实“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化解热点,参与或促成一些多边机制,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但是近年来,中国与邻国关系中连续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纠纷,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们要密切关注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加强对全体国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象我国历朝历代的许多仁人志士那样,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一定会使我们的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实现伟大复兴。 中国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成绩,尤其是近十多年来,中国飞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大多数人都对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自豪,也都有一腔爱国的热血。 而中国人的爱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有蒙恬抗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击退匈奴;岳飞的“精忠报国”;杨家将抗击辽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概论 中国有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14个国家接壤,还有近2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国家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几个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世界上像中国这样的有着如此多邻国的国家实属少见。 历史 中国与邻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建立了悠久而密切的联系。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对亚洲国家实行殖民统治,中国也沦为半殖民地,许多历史的联系被削弱或者扭曲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与邻国发展新的关系,但是,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形势,中国与邻国的关系经历了许多反复和曲折。 分论 1.与日美韩的关系 中国由于历史原因与日本之间积怨较深,又加之领土争端所引起的对抗行为,将日本转化为伙伴的可能性不大,只能求一个缓和并从中取得我们的利益。而美国又和社会主义中国之间存在之根本性对立,还有在朝鲜与越南的正面交锋,美国自然不会与中国完全和解,我们也只能尽量避免与美国的争端,谋求美国不介入中国事务。韩国同中国有着相同的被侵略的历史,相似的国家分裂状况,但韩国因为历史原因亲近美国,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与中国合作空间不大,但可以和韩国在其他方面进行合作,加强中国影响力。 2.与俄罗斯的关系 中俄的关系就目前来看是很紧密的,但国与国的交往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现在中俄都需要对方所以关系密切,这种关系并不是永远牢固不可破灭的。 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市场和原材料,俄罗斯本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而且本国并不重视基本生活物质的生产,所以中国廉价的商品很容易打入俄罗斯市场;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军火和技术,虽然俄罗斯军工实力没有以前那么强了,但不可否认,在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军事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军火和技术是最好的选择;中国和俄罗斯在政治上是好伙伴,因为这样可以很好的抵御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正营的压制,使各自在国际舞台上都有更高的话语权。这样看来,在这三点上,俄罗斯也需要中国。 俄罗斯和中国目前关系都比较友好,虽然领土争端也已经解决,但在政治上、军事上都视对方为假想敌,我国部署的精锐部队都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俄罗斯也时时刻刻担心中国向俄罗斯提出归还以前侵占领土的要求,在远东地区部署精锐部队。当然,随着中国和俄罗斯交往的增多,两国经济上的矛盾也越来越多,但就两国整体的关系来说,并不会影响中俄两国传统的友谊。 3.今年是我国的俄语年,去年好像是俄罗斯的汉语年,可见中俄两国交流的重要性。 相信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中俄关系会走得更加紧密,更加有利于两国人民。 俄罗斯和美国有着历史上的纠纷,近年来在经济和军事上存在着较大问题,中国在其军售中也得到了较大好处,但俄罗斯近年来也宣传中国威胁论,转而扶植印度,缓和俄美关系,对中国渐渐疏远,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与俄罗斯的关系仍旧是战略伙伴,

中国与邻国关系

中国与邻国关系 不好的: 1.越南、马来西亚:将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列为外大陆框架,其实就是要将该范围(中国领海)变为公海,为此,中国将上述两国起诉到联合国,经联合国有关部门裁决,责令两国不得作出此举,不得将中国领海公海化,至此,两国关系恶化。 2.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是菲律宾起的头,联合西方公司蚕食我国主权领海的石油,好在及时被中国政府发现,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警告菲律宾政府:这将视为侵犯中国主权,将会导致地区关系再度紧张。 3.澳大利亚:力拓事件发生后,中澳关系降低,电影节事件更是一个导火索,两国关系降入十年内最差,外交部原定于本月中旬由何亚非副部长率领中国团体出席在澳北部城市凯恩斯举办的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改为中国驻该论坛特使出席,原定于本月中旬何亚非副部长访问澳大利亚亦被取消,导致两国关系紧张,而这两天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被紧急调回国内,外媒称澳大利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怎样转暖中澳关系,但被澳大利亚政府否决,澳政府说只是驻外大使的例行会议。但表示将考虑中澳关系怎样转暖,因为澳大利亚在中国存在很重要的经济利益。 中国有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14个国家接壤,还有近2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国家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2] 此外,还有几个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因此,世界上像中国这样的有着如此多邻国的国家实属少见。[3]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保卫国家安全,由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在相当一个时期里,中国与邻国的关系都是被置于捍卫国家安全的被动应对型架构。比如,为了国家安全,中国被迫卷入朝鲜战争,全力支持越南抗法抗美,中苏分裂后,又不得不实行国家动员进行备战,甚至不惜以武力惩罚越南。与邻国的关系的发展都逃不脱这些大事件的阴影。 中国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促进领土争端的妥善解决。对于领土、资源争端,邓小平提出:“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对于南沙群岛和中日钓鱼岛等争端,中国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搁置争议,并不是不承认争议,而是把有争议的主权问题暂时放在一边,避免激化双方矛盾。共同开发,是从经济利益入手,用经济利益的共同纽带将争议中的各方连接起来,使各方共同获益,为合理解决争端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氛围,最终实现消除争端的目的。 理智对待 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这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1】。历史上,与邻国的关系常常对中国有着重要 的影响,与邻国关系的结构和模式常常被视为反映中国盛衰的一面镜子。

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由于中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还有许多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难以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不时显现出紧张的氛围。中国一直奉行“尊重历史,与邻为善,着眼未来,和平发展”的准则处理与世界国家的关系。 一.中国的周边形势 从大的格局来说,冷战结束,终结了中国与邻国间的政治分割。各国之间都基于各自长远战略利益与现实实际利益加以考、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在东北亚,历史问题迄今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日本不能在彻底深刻地反省、总结近代侵华战争的前提下早日面向未来,成为我国与日本建立互信的一条鸿沟。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这是时隔7年中国总理对日本的首次访问,也是中日打破政治僵局之后的“融冰之旅”,使中日关系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然而2010年9月7日,我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遭日本巡逻船两次冲撞,并遭日方登船检查,还抓扣中国渔船船长。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东海海底资源开发问题更为凸显,引起了两国民众的“口水之战”,两国的经济交往、民间往来倍受影响。中日关系出现了严重危机。但中日两国始终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是搬不开的邻居。作为世界上两大举足轻重的经济体,中日两国的矛盾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影响着世界的和谐稳定。对于俄国,俄罗斯是世界主要力量之一。我们将按照中俄两国元首达成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共识,努力维护和发展两国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合作、安全上相互信任的新型睦邻关系。 在西南方,我们与周边中小国家的友好关系历经时势变迁考验,具有强大生命力,他们是我们靠得住的朋友、信得过的伙伴。2010年12月15日至19日,温家宝总理应邀对印度、巴基斯坦进行正式访问。此访是我国着眼于加强周边睦邻友好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南亚重要国家,也是我国重要邻邦,中印、中巴关系的发展对南亚、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有着重要影响。温总理也称:“中巴永远是兄弟,中巴友谊根深叶茂,生机勃勃,中巴关系坚如磐石,历久弥新。”我们重视巩固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的传统友谊,将继续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东南亚,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也得到持续发展。1997年12月15日,首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东盟各国和中日韩3国领导人主要就21世纪东亚地区的前景、发展和合作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取得了广泛共识。我们以东盟和中日韩的合作(10+3)为东亚合作的主要渠道,继续尊重和发挥东盟的重要作用,在深化经济融合的同时,以非传统安全领域为切入点,推动10+3逐步开展政治和安全对话,丰富其合作内涵,引导其全面发展。在目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快速发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东盟市场有更多有利的发展机遇。具体说到与越南的关系,2010年是中越两国建交60周年,同时也是中越友好年和滇越铁路通车100周年。中越两国举办了一系列友好的交流活动,掀起了中越关系的一个小高潮。但是,中越之间也存在一些纷争,比如边境问题、北部湾划界问题…… 再说到与中国远隔一个太平洋的美国的关系,美国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一直以来都喜好掌控世界、干涉他国经济政治。虽说中美关系在近十年已经有了 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总体说来,双边关系仍然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美国一直就人权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给中国施加压力,并不断干涉台湾问题,企图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中美关系时好时坏,扑朔迷离。但我认为,中美双方始终是一种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的关系。中美

中国周边环境与邻国关系

中国周边环境与邻国关系 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总的说来中国当前周边安全形势是良好的,暂无大的危机。但是又不可掉以轻心,只有巩固的国防,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人民安居乐业。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主要面临以下几点问题: (一)中朝关系 朝鲜与中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注定了我们两国大的相同利益。而且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朝鲜又不得不在很多地方依赖中国。然而当下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各方国家都为自己利益出发,朝鲜与中国的关系也不再那么单纯。以至于2006年时期双方关系下降到冰点。其实在70年代,中国走的还是是情意路线,倾尽全力去帮助友邦国家。但经过越南的“背叛”后,开始了国际利益路线。现在对于朝鲜,我们还是在各方面进行援助。因为朝鲜是中国与韩国日本美国的一道屏障,如果没有了朝鲜中国将与这些势力直接接触,这对中国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但是,如果现在美国再次对朝鲜发动侵略战争,中国是否还是会援助?这答案肯定与70年代不同了。 用一个比方来形容中国与朝鲜这般般磕磕碰碰的关系就如两个各怀心思的又尚有旧情的商人,将何去何从一切都用利益说话。 (二)中韩关系 自去年7月份以来,韩国与美国联合军事演习在黄海和日本海海域多次进行,演习中出现航母及远程战场监视机等高端军事设备。在中国反对黄海演习后,演习被推迟。此系列军演对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形势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韩国对朝鲜的军事压制,据称演习和去年韩国的天安号护卫舰事件有密切关系韩朝关系恶化,半岛局势僵化严重;其次,美国干涉亚洲的国际关系,无论是钓鱼岛事件支持日本,还是与韩国的联合军演,其主要目的就是压制中国,挑战中国的战略底线。相关事件表明,中国与韩国的关系需要引起双方的共同重视。 对韩国来讲,中国是个特殊的国家,一方面有源于历史的亲切感,另一方面又想有自己独立的风格。从政治外交上讲,中国是对朝鲜影响最大的国家,但是韩国单独的力量对中国不会构成较大影响;从经济上讲,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市场巨大。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交往越来越密切,中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对象国,双方相互依靠,相互影响。从文化上讲,中韩文化同根同源,随着中

中国与邻国关系

不好的: 1.越南、马来西亚:将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列为外大陆框架,其实就是要将该范围(中国领海)变为公海,为此,中国将上述两国起诉到联合国,经联合国有关部门裁决,责令两国不得作出此举,不得将中国领海公海化,至此,两国关系恶化。 2.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是菲律宾起的头,联合西方公司蚕食我国主权领海的石油,好在及时被中国政府发现,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警告菲律宾政府:这将视为侵犯中国主权,将会导致地区关系再度紧张。 3.澳大利亚:力拓事件发生后,中澳关系降低,电影节事件更是一个导火索,两国关系降入十年内最差,外交部原定于本月中旬由何亚非副部长率领中国团体出席在澳北部城市凯恩斯举办的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改为中国驻该论坛特使出席,原定于本月中旬何亚非副部长访问澳大利亚亦被取消,导致两国关系紧张,而这两天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被紧急调回国内,外媒称澳大利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怎样转暖中澳关系,但被澳大利亚政府否决,澳政府说只是驻外大使的例行会议。但表示将考虑中澳关系怎样转暖,因为澳大利亚在中国存在很重要的经济利益。 中国有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14个国家接壤,还有近 2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国家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2] 此外,还有几个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因此,世界上像中国这样的有着如此多邻国的国家实属少见。 [3]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保卫国家安全,由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在相当一个时期里,中国与邻国的关系都是被置于捍卫国家安全的被动应对型架构。比如,为了国家安全,中国被迫卷入朝鲜战争,全力支持越南抗法抗美,中苏分裂后,又不得不实行国家动员进行备战,甚至不惜以武力惩罚越南。与邻国的关系的发展都逃不脱这些大事件的阴影。 中国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促进领土争端的妥善解决。对于领土、资源争端,邓小平提出:“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对于南沙群岛和中日钓鱼岛等争端,中国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搁置争议,并不是不承认争议,而是把有争议的主权问题暂时放在一边,避免激化双方矛盾。共同开发,是从经济利益入手,用经济利益的共同纽带将争议中的各方连接起来,使各方共同获益,为合理解决争端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氛围,最终实现消除争端的目的。 理智对待 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这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1】。历史上,与邻国的关系常常对中国有着重要 的影响,与邻国关系的结构和模式常常被视为反映中国盛衰的一面镜子。 中国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相应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中国外交政策中,与邻国的关系特别重要。冷战结束以来,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