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

会宁四中高二(4)班学习兴趣小组

20 世纪神经科学发展

?国际学术动态?20世纪神经科学发展中 10项诺贝尔奖成就简介 韩济生 神经科学(Neuroscience)一词开始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泛指与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知识和研究,也称“脑科学”。人类对脑的了解落后于对其它器官的了解,这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高级中枢———脑的结构的高度复杂性(上千亿个神经细胞按不同层次组合),和功能的高度复杂性(下至简单的反射活动,上至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人类对自身脑的了解走过的漫长道路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复习这一过程有助于了解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推动未来科学的发展当有所助益。但必须指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发仅有100年历史,此前的历史人物不可能包括在内;诺贝尔奖规定只颁发给现存的科学家,而许多科学家在作出贡献的当时可能并不被同时代人所理解,只有在时间的考验中才逐渐得到公认,而那时其本人可能已经谢世。因此可以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工作看作是科学发展的某些里程碑,而并不反映科学发展的全过程。 自1901年首次颁发生理学或医学奖以来,100年来共授予98个奖项,其中与神经科学有关的将近20项。为了做到“用获奖工作将神经科学发展的轨迹粗线条地展示出来”,我们从百年来与神经科学有关的30余位获奖者中选出24位科学家加以介绍,并列表加以展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生(卒)年份、获奖年份及主要成果。  一、了解神经系统结构,为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构成脑的最小单元是神经细胞(神经元),要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必先将其染色。意大利细胞学家C.G olgi(高尔基)于1879年将脑徒手切成薄片,用铬酸盐-渍银法染色,在显微镜下看到了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这是神经科学史上一项重大突破。 西班牙神经组织学家Ramon y Cajal(卡哈尔)在马德里大学毕业后,迅速学习了G olgi的方法并加以改进,1903年建立了还原硝酸银染色法,能显示最细的神经末梢,用此法对脊神经在脊髓内的分布作了大量的系统研究,提出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没有原生质联系,仅有接触关系。这种二个或多个神经元之间的“接触”,后来被英国学者谢灵顿命名为“突触”。高尔基和卡哈尔先后配合,提出了“神经元学说”,为尔后对神经系统的功能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从而获得1906年诺贝尔奖。 二、功能研究由整体实验走向单纤维记录 C.S.Sherrington(谢灵顿),英国牛津大学生理学教授,通过详细分析研究膝跳反射,认为反射是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形式。他首先提出突触的概念,认为传入神经纤维的末梢在脊髓中与运动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形成突触,完成一个脊髓反射。并指出脊髓中管理伸肌的运动神经元发生兴奋时,管理屈肌的运动神经元必然发生抑制,才能保证运动顺利进行,即兴奋与抑制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一个动作。由此,把神经系统的活动看作是有客观规律指导,而不是神秘不可测的,对生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E.D.Adrian(艾德里安),英国生理学家,剑桥大学生理学教授,在单根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电活动,即神经冲动。证明这些传入神经冲动可以到达大脑,引起脑电变化,也可以通过中枢联系经传出神经支配肌肉收缩,从而把谢灵顿的反射学说具体化了。换言之,Adrian把谢灵顿的生理学概念用电生理方法加以证实。 这两位英国学者共同获得1932年诺贝尔奖。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培训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培训方案 1.班级一般设置8人组6个。 1、二人组(同位组):以互助互查为主的组织形式。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方式尤为必要。使用学案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查与落实,一般问题的交流互动,发挥兵教兵的学习方式等,都可以采用二人组(同位组)的组织形式去解决。 2、四人组(合作小组):以合作探究为主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创新研究都可采用四人组的形式去活动;需学生讨论的疑难问题、生成问题的筛选,展示交流学生的推荐也可利用四人组的形式去完成。 3、八人组(合作大组):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八人组讨论解决。 2.小组建设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形式建组阶段。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几项任务:小组名称、自荐组长、小组口号、小组成长目标、小组行为守则。讨论并形成文字,做成海报,张贴上墙。一般学生都会热情高涨,有利于小组的建设。组员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形成小组意识,同时也是明确或认同本组的目标。 第二阶段为精神建组阶段。通过活动前的小组口号、成

长目标、小组纪律的宣读,强化团队意识、目标意识与纪律意识。使小组精神内化成每个组员的信念,并指导其行为。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强化小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和班干认同本小组并逐步形成小组荣誉感。在这一阶段非常关键,要趁火打铁把小组建设落实到每个人的心中。 第三阶段为荣誉建组阶段。这个阶段其实真正的小组(集体)已经形成,学生之间有互助意识。小组的一些特征开始慢慢体现出来:组员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促进性的互动;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3.精神建组阶段非常关键,如何促进小组形成? 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发言的规则是弱者先说,强者补充。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学习小组的分组方法

附件一: 学习小组的分组方法 学习小组的科学编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学习小组采用“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法,这种分法便于班级管理、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班级的良性发展。“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法要考虑的因素:学习成绩、性别平衡、通校生和住校生比例、班干部的分布、学生性格、特长等等。 新班级组建方法: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组8~9人。一般先以学生的入学成绩为最初分组标准,第1第6依序分到六个小组,然后以“S”形分法,将第7至第12名依次从第六组分到第一组。分完之后,再根据性别、是否住校、班干部的分布等因素进行微调。 一个班级组建后,同学之间相互了解不断增强,班主任对班级学生也不断熟悉和了解,这个时候应该采取更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编组,如考虑学生的性格,一个小组不能有太多的性格外向的学生,也不能有太多纪律、习惯不好的学生;还要考虑学生的特长,既包括学习方面,也包括艺术、体育等方面,使一个小组内各种人才基本都有,确保每个小组实力相当;同时,还有兼顾学生的意愿,使学生尽量能如愿以偿,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分完组后进行组内编号,编号一般按学生的综合成绩依次排序,便于开展组内展示,对子帮扶。 小组内部座位的编排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如果暂时不考虑其他因素, 5号(B)2号(A)1号(A)3号(A)4号(B) 10号(C)7号(B)6号(B)8号(C)9号(C) 这样的编排,便于AA结成学习对戏进行对学、互学;同时又便于AB、AC、BC之间的师徒结对,开展兵教兵、兵帮兵、兵强兵活动。当然,原始座位编排完成之后,再根据小组成员的性格、纪律习惯、学习所长进行合理的调配。为便于管理,个学习小组的座位摆放,也做如下要求: 座位摆放要整齐,如果每组由11张桌子,第11张摆放在靠后门方向的位置。各组之间的间距要合理,便于站位、展示、活动。

小组合作如何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案及管理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讨,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思考成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小组共识,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当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组成合作小组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另一种是由老师进行分组。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时,往往会出现学习困难生、纪律不好的学生组合困难的现象。由老师进行分组,教师为学生分组时,通常是有意识地把不同学习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分在同一组,以期达到相互带动、相互影响、各有所获、共同提高的目的。但如果小组成员差别过大,往往会适得其反,进一步拉大小组成员之间的差距,使善于表现的学生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从而处于支配地位;使原本寡言的学生更加沉默,从而处于服从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组长对组员进行合理分工,使每一个组员都有事干;在小组讨论时,要给每个组员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小组代表汇报时,要使每个组员都有相对均等的机会。 综合两种分组特点,我们学校对进行实验的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是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基本原则。具体步骤是先拟定小组概况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 1.小组规模 小组的组建,一般是三至五人,而且要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平衡,组内成员的差异互补。分组完毕后,不再随意调换组内成员,尽量保证小组的完整性和持续性。有研究证明:4人组成的小组最为灵活高效,它便于随时调整配对形式及人员搭配,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确定小组人数后,将班上的学生总数除以四得出班上的小组数,如果能被4整除,那么商数就是班上的四人小组数,如果用4

神经经济学-迈向脑科学的决策科学

神经经济学:迈向脑科学的决策科学 Ξ 刘长江1,2,3 李 纾ΞΞ1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2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沈阳,110034)(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 要 神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神经科学技术来确定经济决策的神经机制的新兴学科。文章首先概述了神经经济学这一学科,说明了经济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与神经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并主要介绍决策与奖惩系统和情绪在神经经济学中的研究发现及相关理论。文章最后评价了神经经济学在发展中的问题。关键词:神经经济学 决策 大脑 决策(decision -making )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也是心理学乃至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经济学传统上认为,决策最大化是理性的、自我利益驱动的、非情绪化的,而心理学思想扩展了经济行为的模型,并严肃地质疑了经济学的理性决策假设[1]。尽管如此,人们为什么要做出决策,又是怎样做出决策的,决策的神经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依然面临严峻挑战[2]。神经经济学借助于神经科学所提供的客观可测量的研究工具应运而生,本文对神经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进行初步介绍。 1 神经经济学简介 神经经济学(Neuroeconomics )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 它运用神经科学技术来确定与经济决策相关的神经机制[3]。这里的“经济”应该更广义地理解为(人类或其他动物)在评价选项(alternatives )所做出的任何决策过程。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Vernon Smith 在颁奖大会上做了题为“经济学中的建构主义和生态理性”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到,“新的大脑影像技术激发神经经济学研究去探索大脑的内在秩序及其与人类决策(包括固定赌博的选择,也包括由市场和其他制度规则 所中介的选择)之间的关系”[4] 。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学科。 神经经济学综合了经济学、心理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等诸多学科。经济学试图用一个单一的、逻辑上统一的形式来整体描述所有的选择行为;心理学则考察价值在主观估计和客观估计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方式,并提出种种心理模型来解释这些观察到的行为偏好。神经生物学着眼于最简单的、可能存在的神经回路来解释最简单的可测量的行为元素。由此看来,这些学科解释人类的选择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操作的水平不同[5]。此外,当前,脑成像技术成为神经科学最盛行的工具。许多脑成像技术比较人们在执行不同任务(包括实验任务和控制任务)时的脑区差异。借用脑成像技术,神经经济学可以直接测量思维和情感,从内部观察人的行为,探讨“黑箱子”问题,从而促进我们对大脑与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正如Camerer 等经济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所言, “新的工具定义了新的科学领域,并消除了旧有边界”[6],神经经济学借助 于脑成像等神经科学技术,打破了这三大学科的界线。 神经经济学研究主题分为两大类[3]:1)确定决策过程中的神经过程,此时,标准经济学模型能很好地预测行为;2)研 究“异象” (anomalies ),此时,标准模型不能很好地预测行为。然而,这门新兴学科似乎并没有明确规定其研究内容,大凡在其定义框架之下的研究都可以归结为神经经济学的研究课题。在我们所查到的综述中,所涉及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例如,Zak [3]提到1)奖赏获得,2)确定性、模糊性和满足延迟,3) 学习和策略;4)合作;K enning 等[7] 提到1)偏好,2)效用和奖赏系统,3)公平、利他和信任,4)学习、记忆和知识,5)经济决策。 2 神经经济学的研究发现 神经经济学不仅从神经角度证实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一 些发现,更有意义的是,其研究结果从内在机制上解释传统研究中出现的一些异象。尽管这一学科在近两三年才得到发展,但是研究者当前已经在一些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下面回顾经济学研究中两大主题在神经经济学研究中的发现。2.1 决策与奖惩系统 研究者认为,奖赏过程和惩罚过程是决策过程的重要成分[8] 。神经成像研究已经确定了一些与奖赏过程相关的脑区[9],包括前额叶皮层(含不同的子区,也就是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前额脑区底部)、杏仁核、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较外侧的壳核和苍白球)以及腹侧被盖区。 研究进一步将奖赏区分为预期奖赏和实际奖赏,并发现不同的脑区负责不同类型的奖赏。例如,Knutson 等[10]让9名被试通过按钮对标有不同颜色的线索做出反应。实验任务是,对黄色线索快速按钮获得$1奖赏,对绿色线索按钮不会得到奖赏,对红色线索不要求做出反应。每个试验之后,主试告诉被试他们在这一试验中赢了多少,以及总共赢得多少。在被试收到奖赏反馈或没有奖赏反馈之前与之后,研究者获得被试的fMRI 信号。奖赏预期产生富含多巴胺受体的腹侧纹状体脑区的活动(包括尾状核和壳核),而通知赢得奖赏则产生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 区)的活动。Knutson 等[11]进一步增加了奖赏量($5),结果表明,当通知货币奖赏时在MPFC (BA 10/32),后扣带回皮质(BA 26/30)以及顶叶皮质 ΞΞΞ通讯作者:李纾,男。E 2mail :lishu @https://www.sodocs.net/doc/148144976.html, 本文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 :70671099)资助。482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30(2):482-484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提高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一、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2、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分组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互补、互助),根据班额大小,分成4—6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2人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3、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教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现代脑科学理论与技术在脑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项目简介

《现代脑科学理论与技术在脑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项目简介立项背景:各种脑病(或脑损害)如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AD)及药物成瘾等,常会导致运动、认知、言语、精神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也带来沉重社会负担。常规康复手段大都是针对脑功能障碍本身进行“训练-再训练”,很少对导致功能障碍的原因如受损的脑神经环路和脑加工机制去促进其重塑和功能重组。申请人发挥兼具脑科学、康复医学学历背景优势,带领团队利用多模态脑成像、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认知神经心理评测等技术揭示导致脑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即神经环路受损及脑加工(模块/路径)受损机制,采用基于机制的优化康复训练和精准协同神经调控方法,突破了常规康复方法的疗效瓶颈,在国内外康复医学界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主要贡献:1、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首次通过手动作观察训练促进镜像神经元激活,改善脑卒中失语症和偏侧忽略症,通过功能性磁共振(fMRI)证明其神经机制。2、神经调控技术的优化和改善药物成瘾的创新性应用:(1)整合经大脑皮质、经皮质-脊髓束、经外周支配神经及神经肌肉接头的同步/连续非同步多靶区电磁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核心运动与认知训练等康复技术,在脑功能障碍康复中取得明显效果。(2)首次发现0.25/0.5Hz的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较常规1Hz rTMS更能促进脑重塑和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3)5Hz rTMS刺激的同时进行肌肉最大收缩较单纯rTMS更能兴奋运动皮质;(4)连续θ节律TMS可引起双侧半球皮质抑制;(5)在国际上首次应用10Hz rTMS兴奋海洛因成瘾者左背外侧前额叶,应用tDCS阴极刺激左右半球“额-顶-颞”交界区,显著降低患者对药物的渴求度。2篇论文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IF>10),被Cell、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Brain等期刊正面引用。3、利用神经环路交互联接和相互促进机制,

认知神经科学脑成像技术简介、当前应用及展望

2、认知神经科学脑成像技术简介、当前应用及展望 答: CT、MRI——癫痫的病因 SPECT——脑血流灌注 PET——脑代谢 MRS——脑内生化物质的改变 fMRI——血氧水平依赖(BOLD)描述大脑内神经元激活的区域 脑电图—主要体现在对于癫痫源或者功能区的定位帮助,并不能用于诊断病人是否患有癫痫 【以上是一个课件中得到的,我不是很明白说的意思。】 下面是关于fMRI的应用发展 1. 功能核磁共振的概念、特点及工作原理 (1)概念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利用超快速的成像技术,反映出大脑在受到刺激或发生病变时脑功能的变化。它突破了过去仅从生理学或病理生理学角度对人脑实施研究和评价的状态,打开了从语言、记忆和认知等领域对大脑进行探索的大门。 传统的磁共振成像(MRI)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它们所测量的磁共振信号有所不同。MRI是利用组织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核处于磁场中发生的核磁共振现象,对组织结构进行成像,而fMRI所测量的是在受到刺激或发生病变时大脑功能的变化。根据所测量的脑功能信号的不同,磁共振功能成像主要有以下四种工作方式:①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fMRI,BOLD-fMRI),它主要是通过测量区域中氧合血流的变化(或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实现对不同脑功能区域的定位;②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perfusionfMRI),又称为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这种成像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局部脑血流和血容积;③弥散加权功能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fMRI),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测量水分子的随机运动;④磁共振波谱成像(MRIspectroscopy),该方法用于测量脑的新陈代谢状态以及参加到新陈代谢中的某些物质(如磷和氧)的含量。目前,临床上和脑科学研究中一般都是用第一种方式,文献中出现的fMRI,如果不做特别说明,一般都是指BOLD-fMRI,简称为fMRI。 (2)工作原理 BOLD 技术是fMRI 的理论基础。当大脑在执行一些特殊任务或受到某种刺激时,某个脑区的神经元的活动就会增强。增强的脑活动导致局部脑血流量的增加,从而使得更多的氧通过血流传送到增强活动的神经区域,使该区域里的氧供应远远超出了神经元新陈代谢所需的氧量,导致了血流中氧供应和氧消耗之间的失衡,结果造成了功能活动区血管结构中氧合血红蛋白的增加,而脱氧血红蛋白的相对减少。脱氧血红蛋白是一种顺磁性物质,其铁离子有四个不成对电子,磁距较大,有明显的T2缩短效应,因此在某一脑区脱氧血红蛋白的浓度相对减少将会造成该区域T2。信号的相对延长,使得该区域中的MR信号强度增强,在脑功能成像时功能活动区的皮层表现为高信号,利用EPI快速成像序列就可以把它检测出来。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

寨里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刘侠 2014.11.3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提高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一、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2、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二、分组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互补、互助),根据班额大小,分成4—6组,每组6—8人。 座次安排: a b c ——︱——︱—— a b c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每组学生编好座位后,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学生成为特优生,b类学生称作优秀生,c类学生称作待优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3、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一名常务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本组每个成员都要有分工,如根据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负责1—2门学科,可以指导本组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对本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也可以把桌椅摆放、桌面整理、卫生保持、公物保管、习惯养成等分别

脑科学与外语学习策略

由词来产生相应的概念。二、大脑两半球言语机能特点与外语 学习策略 语言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心理活动。语言学家乔姆斯基1984年以后的惯用提法是“心理——最终是大脑”,把心理称为心理/大脑。把语言学视为一种心理学,最终是生物学,是研究人类这一最高等生物大脑机制的科学。实验证明,人类的语言主要由大脑的左半球承担,它承担言语的接收、分析、理解、加工、储存、生成、表达等功能,是依靠语言为主的分析、判断和抽象概括的中枢,是科学脑,俗称“智能脑”。大脑右半球以形象思维为主,是直觉思维的中枢,是艺术脑,也称“情感脑”。相比之下,大脑右半球的言语功能薄弱,它们既具有各自相异的重要机能,又有互为补充的内在联系。但科学家们预言,两脑相比,右脑存在的潜力约为左脑的10万倍。实际上,中国人在汉语学习时,右脑就积极地发挥着作用。汉字的象形表意特征使中国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左右脑同时并用,产生双脑效应优势。外语教学的改革要设法开发右脑参与学习的巨大潜能。 神经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发展和使用的神经学基础,力图构成大脑支配说和听过程的模式”(David Crystal,1983)。在了解学生如何学习外语,哪些因素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促进或阻碍学习,教师就可以从心理学上充分把握。调动学生两半球的某些行之有效的优势或侧重化的范畴, 培养学生对外语的逻辑思维理解和形象思维感知能力。我们提出以下外语学习策略试图在刺激或训练学生不同的神经言语传导径路反面有所突破。 1.在外语教学中探求开发右脑参与学习的巨大潜能。可试用以下方法:1)想像法:表象联想可使需要经过左脑才进入右 脑科学与外语学习策略 李春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450001 脑科学的研究进展与人类进步是紧密相连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教育工作的最终机理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揭示出人脑潜能的丰富性、无限性和可开发性,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供了坚实科学的生理和心理基础。教育工作者应重视运用脑科学的知识来探索学习方法,尤其是第二语言的学习。 一、脑神经工作原理与语言习得 高度综合性的脑科学研究将成为本世纪的主导科学。我们对大脑发育和活动规律等有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为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如今,脑的总体工作原理至少在以下几点是比较确切的:1脑的基本运作主要是在分立的脑区进行。2神经信息的处理兼有串行和平行方式。3在神经网络中,不同信号单元通过交互方式相联系,并进行相互作用。4 脑的高级认知功能是由广泛分布的神经元网络来实现的。语言信息的处理主要通过三群相互作用的神经结构进行。第一群包括左、右半球众多的脑区,对机体和环境的非语言性相互作用形成表象,脑对这些表象进行归类,在分类基础上形成另一水平的表象,直至形成概念。第二群主要在左半球,形成音素、音素组合和词的句法规则的表象。这些系统把词集合起来,并形成句子,或对听到、看到的语言信号作初始处理。第三是中介性的,主要位于左半球,它能由概念来激发词型的产生,或 脑的信息,从一开始就直接记忆在右脑里。2)大声法:对声音和韵律的加工主要是右脑的功能,大声的言语刺激可强化右脑对言语活动的参与。3)强化学习法:可使左脑里的信息变得重要而向右脑传递。4)音乐入静冥想法:利用轻音乐、心理暗示或冥想,可使身心入静,从而诱导右脑活跃。5)活动表演法:是左肢动觉法可使右脑兴奋。 2.发挥情感脑对智能脑的积极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在保持原有智能脑积极加工的基础上,强化情感脑, 优化智能脑与情感脑的协同作业。通常所说的“智商”和“情商”就是对“智能脑”和“情感脑”水平高低的测量。非智力因素的主要成分,如需要、兴趣、动机、情绪、情感等与情感脑密不可分。离开了情感脑参与的学习活动,会变得枯燥乏味,效率低下,容易疲劳,记忆不牢。外语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脑对智能脑的积极促进作用, 使英语学习趣味化和游戏化。 3.在保持原有大脑积极加工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小脑潜能,优化大小脑协同作业。大脑(有人泛称大脑皮层)是人所具有的智能中心。研究发现,大脑是用映像、概念或观念之类的东西进行认识、思考的中枢,其最大特点是具有智能性和创造性。小脑是指本能脑,是用身体进行记忆的中枢,其最大特点是具有适应性,分管塑造大脑活动的模型、反射行为、动作调控、技能熟练、自动化、无意识化、类型化、控制误差、迁移等。最近研究发现,小脑在说话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小脑协调教育能有效地培养适应与创新能力,减轻学习负担。外语教学过程中,激活小脑参与大脑学习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模拟交流及实地与外国人交流。在活动中学英语,不仅可激活右脑,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语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提高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一、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2、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分组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互补、互助),根据班额大小,分成4—6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

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2人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3、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教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案及管理措施_百度文库

班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案及管理措施 班主任: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 (一)组建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合理搭配 4人一组。 (二)分组依据 1、全脑偏好图 2、学生成绩 3、男女搭配 (三)组建步骤(全班有40人) 1、以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总分为根据,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分成三个大组。前十名为第一组,最后十名为第三组,第十一名到第二十九名为第二组。 2、分别从第一组(前十名和第三组(最后十名中各抽出一位出来并在一起(注意并不一定是最高分和最低分的组合,而是尽可能不同性别、性格、兴趣和爱好、文理课爱好不同。 3、从中间组的20位学生(第十一名到第二十九名)中以2人一组分配到已搭配好的十个二人组中,组成四人小组。各有不同的强项和弱项的四位同学放在一起。这两位同学也应当是尽可能不同性别、性格、兴趣和爱好。组成后一定计算每个四人小组的总分,应当十个组都基本一样,总分只相差±5分。就是说,要让10个小组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4、指导全班40位同学画出“全脑偏好图”,把每个四人小组的四张“全脑偏好图”放在一起,如果有两张基本一样,就需要调走一位。

5、调整到4人小组内4人的“全脑偏好图”不相同,必须要有一位十个最高分之一,一位十个最低分之一,有男有女,若出现全女组,则要让其中有像男孩子性格的女孩。 6、在总分基本相同(相差±5分)之后,就指定成绩最好的学生当四人小组的带头人。 7、四人小组确定后,请各小组自行选出一位组长,小组选出谁就是谁,老师不要干预,一般情况下,小组长都不会是老师指定的带头人(发言人,而是一位比较活跃、比较有组织能力的学生。 分组名单如下:(略) 8、分好组后教师要在全班正式宣读各个四人小组组长与带头人的名字,并且要郑重其事地逐个送给每位小组长一本小组记录本,拜托他们记录小组活动情况。并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加以指导和批阅。 9、各小组讨论订出自己小组的下一阶段的目标,并且提出主要措施,然后教师以合同形式印发给全班每个小组一份。 10、根据成绩、性格、爱好的不同,每个小组中的四位同学,要分别结成二个帮扶对子,开展组内帮扶活动。 (四)、小组重组 学习小组一般要求按以上步骤每学期开学时进行重新组合(也可每半个学期组合一次),并对上学期(半个学期)学习小组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提出新成立小组的奋斗目标和措施,给成绩后进学生以清零的机会。 二、学习小组的任务 (一)制订目标措施 1、学习小组一经成立,则要求各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制订好本组的目标和措施并张贴在教室指定位置。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要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基本原则。具体步骤是先拟定小组概况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小组的组建,一般是三至五人,而且要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平衡,组内成员的差异互补。分组完毕后,不再随意调换组内成员,尽量保证小组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具体步骤如下: 1、为每个小组制定小组概况表。 注:A、B、C、D、E代表小组成员的姓名 1、2、3、4等数字代表小组序号 2、将学生分类。把班上的学生按以往的表现及成绩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待进生三大类,尽量要分的客观、准确。

3、确定小组数目。将班上的学生总数除以四得出班上的小组数,如果能被4整除,那么商数就是班上的四人小组数,如果用4除不尽,多余的可能是1、2、3、人,那么可以使一个、两个或三个小组分别是5人或3人。 4、将学生分到小组中。在将学生分到小组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各小组之间保持平衡。 第一,每个小组都应该包含以上三类学生,应使全班各小组的文、理科水平大致相同; 第二,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象; 第三,应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 第四,每小组各设小组长1名,每两周轮换一次。个别小组还可增设副小组长。 5、明确组内分工。 组内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组内设小组长一名,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对小组长人选的确定,既要考虑组内成员的意见,还要看个人能力。为使全体成员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小组长实行轮换制,同时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工作。由谁组织,以哪种方式发言,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由谁进行归纳总结,由谁记录,同学记录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等等,总之,要求小组各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现在该做什么。只有细致明确的分工,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养,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为使全体成员都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建立组内成员的平等关系,组内各角色实行轮换制,还要注意各角色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要遵循科学分组

小组合作要遵循科学分组 、合理搭配的原则 在我们学校里这几年来,常采用的分组方式是六人面面相对而坐,形成一个自然组。这样和传统的排排坐形成光鲜的对比,这样就扩大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增加了学习的信息量,更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作用,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很严重。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例外特质,例外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在小组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大凡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一组长,负责本组同学的一天表现进行定性或定量记录,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量化等,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本组每个成员都要有分工,如根据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每名学生负责1—2学科的作业收发,还可以辅导本组学生对应学科的学习,也可以对本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过关”督查。小组内相对的两个人有又形成一个更小的学习单元,这两个人相互监督,相互督促,相互提高,目的是这两个人进行捆绑式评价,做到一荣俱荣。 小组人员的座位也是有一定的讲究,把小组人员,按成绩进行编号,让层次接近的同学坐在一个小的学习单元里,便于在课堂学习中进行探究交流。 讲台 地理6 政治43 外语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一、分组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做到让学生思维最大化,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地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展开,发挥组员彼此督促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关注课堂,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尤其是后进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在成绩上取得进步。 二、分组原则 1、根据学生的基础、爱好特长、性格特点、性别等方面,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分成4人小组(或6人小组,就具体情况而定),每两位学生“师徒结对”坐同位,便于合作学习。 2、分组本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使组与组之间的成绩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每小组成员成绩平均,实行分层帮助。例如,不及格,分数较低的同学由90分左右的同学辅导;90分左右的同学由100多分的同学辅导,让组内成员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老师。 3、在小组内选出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各司其职。每小组有责任心,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纪律组长,以确保

组内纪律。成绩优异的同学担任学习组长。 每一大排选一位大组长,不定时抽查大组内组员和组长的作业完成情况、合作情况等。 4、小组分工要明确,除小组长外,组内其他成员也要有事做。比如其他人可以是本次合作的发言人、或记录、或收集资料等,每次合作的角色可以改变,这样也可以培养学[本文来自]生在不同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对于分工合理的小组给予表扬,对小组成员也要给予肯定。用这种评价激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培养小组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 三、考评及激励制度 良性的竞争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在组与组之间,定期实行评比制度。严格实行加、减分制度。 1、老师给每一小组同一基数(如100分)。上课时,小组讨论及回答问题积极者,加分,反之减分。如主动积极且正确回答问题的+1,答错不加分,但要对其勇敢的站起来回答问题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2、对于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申请外援,由其他组帮忙解决,帮助其他组成员解决问题的+2;若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则由全班同学大范围的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一对一”小分队中,“小徒弟”有明显进步

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方式

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方式 进入21世纪,合作学习更成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思想之一。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合作学习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真正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并不多见。因此我早教学中注重分组方法的不断研究摸索,总结出几种较为有效的分组方法: 1、“异质组” 这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分组方法。我们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2、“两人组” 两人组就是同桌或邻座就近“两两配对”,不考虑其他任何因素。这是一种最快组成合作小组的方法。在思品课上,有一些内容相对简

单,操作相对容易的学习任务需要同伴两两配对合作完成,如讲故事、手工制作、表演等学习任务。这时候,我们就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同桌、邻坐侧个面或转个身就可以进行合作,既方便又快捷。正是由于它的方便、快捷,“两人组”成了我们常用的合作小组形式。 3、“自由组” 这是由学生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而成的自由组合型小组,它不受人数限制。这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组合方式,但不宜用得太多,多了易形成小团体,不利于学生多向交流。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思品课教学中用得不多,在组织外出活动时偶尔使用。 4、圆桌会议式, 顾名思义,就是每个小组4-6人围成一圈而坐,进行讨论、记录,每次一个同学先围绕学习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当听众,然后一个个按顺时针轮流进行,就如开圆桌会议。 5、磨盘评价式 磨盘评价式可以激发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教师出示要求后,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根据学生所持观点不同,把学生分成两组。让两组学生围成内外两个圆圈,两个圈的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面对面辩论或比赛。然后外圈的同学向左跨一步,面对内圈的另一位同学交流,依此类推,直到学习活动结束,整个状态像一个大磨盘在转。 6、拼盘式合作学习, 就是先给每个合作小组成员根据学习程度编序号,如4人小组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