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字学(裘锡圭)期末复习要点

文字学(裘锡圭)期末复习要点

文字学(裘锡圭)期末复习要点
文字学(裘锡圭)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文字形成的过程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

(一)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二)文字形成的过程

1.前文字阶段:

A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B记号:硬性规定的符号

红河哈尼族的契约木刻

原始人的图画与文字的区别:用图画代表事物,没有用它们来记录事物的名称——语言里的词.

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

确定——记数符号。

2.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假借字——形声字

(1)表意字、记号字

表意字:凡是字形本身跟所代表的词的意义有联系,跟词的语音没有联系的字,我们都称为表意字。

局限:语言里有很多词是很难或完全不可能给它们造表意字的。

记号字:有些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词没有在的联系,只是作为硬性规定而确定关系的,称为记号字。

局限:记号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词没有在联系,难记难认,不容易被接受。不论哪一种独立创造的文字体系,在形成过程中都极少造记号字。

(2)假借字:借用某个字或者某种事物的图形作为表音符号来记录跟这个字或者这种事物的名称同音或音近的词,称为假借字。

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

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

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3)形声字:由表音的符号和指示字义的符号一起组成的字,称为形声字。a假借字上加表意字符;

翌小官

b表意字符上加声符。

凤早

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

二、原始文字如何发展成为文字体系?

在增加新字的同时,需要进行以下改进:

1.摒弃文字画式的表意手法

2.简化字形并使之趋于固定

3.使文字的排列逐渐变得与语序完全一致把蛋抛

第二章汉字的性质

第一节意符音符文字或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说

(从字符看汉字的性质)P10

一、区分两个概念:P9

1.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有音也有义)

花: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明:明亮

日:太阳

2.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字符

花:由两个字符“艸”和“化”构成。

明:由两个字符“日”和“月”构成。

日:由一个字符“日”构成。

备注:独体字的字符只有一个;合体字的字符是它的偏旁。

二、文字的性质由字符决定

某种文字的性质,指的是这种文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属性。

字字符字符对应的语义项字符对应的语音项英语sun s+u+n s[s] u[ ?]

n[n]

汉语梅木+每木:树木每

三、文字字符的分类:意符、音符、记号P10

1.意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

A形符:作为象形符号使用,通过自己的形象来起表意作用。

B义符:由已有的字充当的表意偏旁,它们就依靠本身的字义来表意。

歪——有“不+正”2个义符松——有“木”1个义符

2.音符: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P11

(1)假借字——音符

吴/公(蜈蚣)犹/豫

巧/克/力c h o c o l a t e['t??k l?t]

奥/林/匹/克O l y m p i c s[??'l?m p?k s]

(2)形声字的声旁——音符

A单纯借来表音,如:“花”的声旁“化”。

B音符兼意符。如:“珥”的声旁“耳”。

3.记号:P12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

记号字的类型:P12-15

A由于汉字字形的演变,独体表意字的字形大都丧失了原来的表意作用。独体表意字成为记号字。如:“电、月、山、水”

注意:独体表意字成为记号字后,仍然作意符或音符的情况:

a.用作合体字的偏旁时:

晴:“日”为意符

驲rì:“日”为音符(驲:古代驿站专用的马车)

b.假借来表示其它词时

日瓦的“日”:“日”为音符。

巧克力的“力”为音符。

B 准合体字:有不少变成了记号字。如:立、并、射

C 合体表意字:少数也变成了记号字。

表:由“衣、毛”二字合成。本义是罩在皮衣外面的衣服的名称。从衣在毛上示意。

D形声字:偶尔也也会演变成记号字。

“年”:《説文解字》:秊,穀孰也。从禾,千声。《春秋傳》曰:“大有秊。”

特:从牛寺声,本义为公牛。

E假借字:也可能变成记号字。

对根本不认识借字的人来说:假借字实际上只是个记号字。

我:像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

F 半记号字:即由记号和意符或音符组成的文字。P14

春——半记号半表意字(《説文解字》: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恥——半记号半表意字。从心耳声。

耻——半记号半表音字

笨——半记号半表音字(本义:竹子里的白色薄膜。形声字,从竹,本声。后借为愚笨的“笨”)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原来的意符和音符有很多已经变成了记号。相应地,很多表意字、形声字和假借字,也就变成了记号字或半记号字。

而:本像颊毛,借为连词。——记号字

泉:甲骨文像石洞里细流涓涓。造字本义:出水的石洞,水流的源头。楷书变为从白水。——半记号半表意字

布:从巾父声——半记号半表意字

急:从心及声——半记号半表意字

诛:从言朱声,本指用言语谴责,后指诛杀。—半记号半表音字

球:从玉求声,本义指一种美玉。后借为“毬”意。半记号半表音字

汉字的性质:结论P15

1)意符音符文字(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大体是西周以前)——意音文字

2)意符音符记号文字(隶书的形成是个转折点)——后期意音文字

第二节语素—音节文字(从语言结构的层次看汉字的性质)语言是个层级体系:下层是语音层,分为音素和音节两级;上层是音义

结合的语言符号层,分为语素、词、词组、句子。

一、区别几个概念

1.拼音文字(表音文字):

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

a音素文字: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素。如英文。

sun[s ?n] pen [p e n]

b音节文字: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如日语的假名。

日文片假名:カ、キ两个字符表示两个音节[ka]、[ki]

2. 语素文字:字符跟语素这个层次发生关系,而跟音素、音节这两个层次没有关系的文字。如:休歪拿

二、汉字的性质:语素—音节文字P16

1.定义:既使用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又使用表示音节的字符的文字。

森:字符3个“木”属于语素层次,起提示意义作用。

卡车:字符“卡”属于音节层次,起提示读音作用。

2.“语素——音节文字”的类型

(1)汉字里的独体、准合体、合体表意字、记号字、半记号表意字——语素字(字符包括意符和记号)

笔、明——意符+意符

月、牛——记号

春、急——记号+意符

(2)假借字——音节字(每个字只表音节)如:达鲁花赤仓庚花(3)形声字——介于语素字跟音节字之间的文字(每个字既表意,又表音)如:肌惜斧珥露袋肝勇

三、汉字的音符和拼音文字的音符的区别P12

汉字的音符是借音符。1.拼音文字的音符是专职的;汉字的音符是借现成文字充当的,如“梅”的声旁“每”,“珥”的声旁“耳”。2.一般拼音文字所使用的字母数量都相当少(如英语只有26字母);汉字的声符数量很大(古今用作声旁的字估计在一千左右),同样的字音往往借不同的字来表示。媚——梅思考:汉字为什么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答:汉字的意符和记号都不表示语音,前者只跟文字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有联系,后者只能起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的作用。它们都是属于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所以汉字里的独体、准合体和合体表意字以及记号字、半记号半表意字,都可以看作语素字。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

《文字学概要》复习资料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 1.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本书采用的立场)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 前文字阶段 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 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 亖鹿——数字 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如方(口) ◆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 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 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P4------------形声字 4、表意字 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 (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 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 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 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 (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 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 5、假借字 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 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 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

古代汉语第二章笔记

第三章、文字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1981 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1981 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 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概说二、汉字结构三、汉字形体演变四、古书用字 一、汉字概说 文字的含义 文字的起源 汉字的创造者 汉字的创制时间 汉字的性质 (一)文字的含义 文字是记录()的书写符号系统。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是…… 语言 《说文·文部》:文,错画也,象交文。 《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 《水浒传》十一回: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 《说文·宀部》: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p379 《周易·屯》:“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许慎《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其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简言之,“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 (二)文字的起源 文字起源于图画 汉字起源的传说 结绳说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契刻说、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起一成文说 仓颉造字说 (三)汉字的创造者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 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 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 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并引起反馈。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B.区别: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 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1)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 (2)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一宽一大) (二)信息 1、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最广义的信息概念。一切表述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社会信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3、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结合的传播概念: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1、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独有—多人共有。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①“传播和社区有共同词根,彼此不可分。”(施拉姆) ②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也可是横向的。 ③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其社会角色和地位。 ④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任何传播都是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 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否则传而不通,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 3、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一)传播学及其类型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2、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一切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社会传播同样具有系统性。 4、社会传播五种基本类型: A.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具有典型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由相互联系、制约的各部分构成,能对个人信息进行处理的有机整体(完整的信息系统 B.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们通过信息的授受,保持着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 C.群体传播——(主指自然发生的社会群体,如家庭、亲友、社交圈等)是更大的系统,它不仅存在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群体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在社会化完成之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13级汉语言文字学王昆20130589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摘要 《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本书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化与合并,字与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 关键字:文字汉字字形 一作者简介 裘锡圭先生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汉部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从事先、汉史的研究。曾参加望山楚简、曾侯乙墓文字资料、郭店楚简、银雀山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和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字资料的整理考释工作。著有《文字学概要》、《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古文字论集》、《裘锡圭自选集》、《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等,学术论文汇编《裘锡圭学术文集》于2012年出版。二读书笔记 第一章文字形成的过程 (一)文字定义 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文字”可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文字系统。

(二)文字的产生 文字产生前,人们曾用文字画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阶级社会形成前夕,原始文字才有了产生的可能。在原始文字阶段,文字和图画是长期混在一起使用的。 首先产生的是跟图画有明显界限的文字,如“大”;人、鹿这一类具体事物的象形符号随后产生,这二者称为表意字。然后使用跟所表示的对象没有在联系的硬性规定符号的记号字产生。随后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的假借字应运而生。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最后,为了克服假借引起的字迹混淆现象,又造了形声字。 第二章汉字的性质 (一)意音文字 文字的性质取决于它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称为“字符”,可分意符、音符、记号三类。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汉字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语音、字义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前者可以称为意音文字,后者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而记号大都是由意符音符演变而来,且大部分字仍由意符音符构成,也称此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音文字。 (二)语素-音节文字 意符只跟文字所代表的的语素意义有关,记号只能起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的作用。它们都不表音,都是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所以,汉字里的独体、准合体、合体表意字以及记号字和半记号半表意字,都应看作语素字。汉字既使用表音节的符号,也使用语素层次的符号,所以汉字不应简单地称为语素文字,而应该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传播学教程核心知识点

沉默的螺旋理论 1、提出 2、观点 3、评价 1、提出 该理论是德国传播学者诺利—纽曼于1972年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首次提出的,1980年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社会的皮肤》中给予全面的概括。她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影响公众意见的方面有强大的效果,她把舆论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称为"沉默的螺旋" 2、观点 (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个人在表明观点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 (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意见增势,受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优势意见越来越强,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的人继续保持沉默或者既而转变态度追随支配意见。(3)媒介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制约影响舆论,大众传媒以三种方式影响沉默的螺旋: a. 对何者是主导意见形成印象 b. 对何种意见正在增强形成印象 c. 对何种意见可以公开发表而不会遭到孤立形成印象 对人们确定多数人的意见是什么,大众传媒起重要的作用。 3、评价 意义: 1)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认为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2)强调社会心理机制在舆论形成种的作用,是一个突破。 3)强调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来自传媒营造的"意见环境" 局限: 1)其理论前提"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以及由这种"恐惧"所产生的对多数或者有时意见的趋同行为,仍有待于推敲。 2)对社会孤立恐惧,对优势意见趋同行为的动机不应该是一个绝对的常量,而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 3) "多数意见"的压力强弱受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制约,对于不同性质、类型的问题。多数意见压力不同。 4)过于强调"多数"或者"优势"意见的压力,忽略了舆论的变化过程何少数派的作用。实际上,少数派的"中坚分子"往往可以对多数派产生影响。 知识沟假说 1、背景 2、提出

文字学概要笔记详细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P1~P9) 1.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本书采用的立场)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 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 前文字阶段 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 文字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P1:通常要到阶级社会形成前夕, 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 亖鹿——数字 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如方(口) ◆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 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 ×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 ×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 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 象形字 假借字P4 形声字 ◆表意字 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 (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 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 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 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 ◆假借字 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 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

【重点】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 1、信息的定义 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 4、社会传播的类型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6、双重偶然性 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能是否正常。 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在是必然的。 第二章 1、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 —用手写字。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 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诞生。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提出。

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c.贸易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 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哈特关于媒介系统的分类 A.哈特,根据传播媒介的发展史分类: 手段; 摄影等; —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日趋丰富,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的过程。 4、《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和《第三次浪潮》 D.贝尔。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分为前“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生产商品的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三大阶段。 A.托夫勒。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两次变革浪潮,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目前正迎来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必然会极大地改变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 5、二战后信息社会发展过程 50—80年代中期):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得到高度普及,个人媒介日趋多样化;②高度信息化阶段(80年代末—今):大众传媒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时代;微型电脑普及,成为个人综合信息处理的媒介;以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发展,使不同媒介出现融合的新趋势。 第三章 1、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2、象征符的特性 通过传统、学习继承;④可自由创造,与指代对象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3、意义的定义 4、符号意义的分类 ;③指示性和区别性。 5、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符号本身之外) 使得不同的受众对同一种符号构成的信息会有不同的理解;

裘锡圭著作

裘锡圭著作 去年也就是2012年10月,号称收录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先生全部学术成果的六卷本《裘锡圭学术文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而在古城西安的图书市场上见到这本书的时间已经是当年的12月中旬了。纵观全书,完全可以把《文集》理解为裘先生平生学术文章的一个总集,而具体文字如《内容简介》所称:“(全书)共六卷:第一卷《甲骨文卷》,第二卷《简牍帛书卷》,第三卷《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第四卷《语言文字与古文献卷》,第五卷《古代历史、思想、民俗卷》,第六卷《杂著卷》。全书三百万字,繁体横排,其中多数文章有作者根据新材料及最新研究成果所加‘编按’,为目前裘先生论著中收文最为完备而编校最为精审的文集。” 在《文集》正式发行问世之前,曾先后有不止一位书友通过电话或QQ向我进行咨询;在《文集》出版问世之后,则又有不少书友因为《文集》中没有收录已通行于世间达二十五年的《文字学概要》一书而表示遗憾或不满。虽然如此,但我仍在与某位李姓书友的交流中,意外获得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文字学概要》的PDF格式打印本。凡此种种,最终于无意间把《文字学概要》这本书的大名留在了我这个于古文字研究基本还“一窍不通”者的记忆之中。 转眼间,大半年的时间又一闪而过了,而商务印书馆新近出版的《文字学概要(修订本)》又一次于无意间唤回了我的记忆。当我在癸巳年中秋节过后、从位于古城西安小寨十字东南角的嘉汇汉唐书城三楼的文学区的书架上拿起一本同名著作时,意外发现此前一直以影印本问世的《文字学概要》竟然出版排印本了。于是,按捺不住兴奋心情的我,脑海中从此也就留下了这样的记忆,即《文字学概要》如今已有三个不同的版本并行世间:一个是商务印书馆1988年8月出版的影印版,又一个是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5年4月出版的繁体排印本,另一个则是商务印书馆2013年7月出版的简体排印本。与此同时,根据排印本出版后影印本将不再重印的个人推断,我又不仅当场“慷慨解囊”买下了这本定价48元的新书,而且还专门到距离嘉汇汉唐书城不远、位于小寨十字以东的万邦图书城,把先前已经出版的、定价35元的影印本也从速购回。 事后,在我对上述两个同样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文字学概要》“走马观花”似的大致翻看了几天之后,鉴于其中的变化已不止一处,遂草草决定从封面、排版、内容等几个方面,对照根据电子版打印而成的繁体字版,对我所知道的这三个版本做一个简单的比较:首先,我们以商务印书馆1988年8月出版的影印本为例,对《文字学概要》的基本情况予以简介: 当我们打开影印本时,按照相关文字的安排,可知其具体内容的排列以及所占页数大致如下:正文之前,依次为《前言》(1页)、《凡例》(1页)和《目录》(3页);而287页正文之后,又依次为《重印后记》(在正文的283-287页中)、107套图版(52页)、附图目录(5页)、《勘误表》(2页)和《补正》(3页),合计全书共分为9个部分、354页。以下,即一一略述之: 《前言》,其相关文字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写于1984年6月29日,另一部分写于1985年12月23日:前者主要交代了这本书的写作缘起以及成书工程中所得到的诸多帮助,其中既提及朱德熙、启功、王福堂所给予的不同帮助,又详细说明了出版过程中其他的各种帮助,“胡平生同志协助准备本书图版,李家浩代为摹写铜器铭文,商务印书馆的郭良夫、赵克勤、郭庆山、刘玲等同志,为了本书的出版费了不少精力,尤其是郭庆山、刘玲同志先后担任本书的责任编辑”;至于后者,则主要说明了以下两点:“朱袖清同志为本书抄写影印的全部清稿,朱德熙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 《凡例》,其相关文字合计述及了七点内容:第一点主要交代了本书行文“之前”、“之后”的用法与“以前”、“以后”的具体不同,即“说某一时期之前,不把这一时期包括在

2019年北京语言大学文字学经验(语用文字都适用)

2019年北京语言大学文字学经验(语用文字都适用) 写在前面: 我本科是普通一本,汉语言文学专业,初试成绩分数不高,本来没打算写经验贴也没啥经验,但是有小可爱强烈“抗议”文字学资料太少,所以希望能够帮到考文字学的小伙伴。当然我只是提供参考,形成自己的复习体系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专业课: 因为没有明显的分期,就直接一起来,可能就比较乱,因为我的时间真的很乱。 其实说开始准备的时间的话是大三上的寒假前开始的,也就是1月差不多,我把参考书都从图书馆借了过来,每本书的重点也标注了一下,这期间完成的是北语两位老师的讲义都看了一遍了,现汉的书翻了一遍,古汉文选大概就三四篇,因为本科是上过现汉,翻一下大概调动一下思路,然后2月就回家了,在家就不学习的哈哈~再开始是3月中旬,开始认真看现汉的书,这时候是无压力的看,就把书上所有的字都看过去,包括下面的小字,像修辞不考的我就没看。后来去重新听了我们现汉老师的课。看完一遍其实是没啥感觉的,我看的也算快的,大概一周看完了。第二遍是把书和程娟老师还有郑贵友老师的讲义结合着看的,其实是会有很多问题,会摘抄出来,我当时报了新祥旭一对一60课时的通过班,有不懂的问题就课后问教我的学姐。

4月的时候把古汉加进来,我用的是崇文书局的辅导集,翻译我就是看着原文一句一句翻下来,不会的就看注解、辅导书,通假字、异体字这种就用特殊符号标一下,活用是画在注解上,前期自己乱来,后来听了学姐的就用铅笔画出来,第二遍再擦掉再来,保持一天一篇的速度,碰到准备面试,写论文期间就暂停了。到6月我才过了文选第一册。 4月的时候也看了复旦大学出版的《古代汉语教程》,通论很详细,会自己把重点的挑出来记一下,也看了陆俭明老师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从开始到句子分析,是跟着b站上陆老师的视频一起进行的,自己先看一遍书,再跟着视频过一遍,当然整理出了笔记。符淮青老师的词汇我就看了语素,语素义那一块。总结一下就是暑假前,我把现汉书看了三遍,讲义看了两遍,知识点理解的差不多了,还没碰过真题,古汉第一册,《古代汉语教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我这个进度应该还算慢的,建议文选早点开始,不要拖后腿,书一定要多看几遍,真的去理解,参考书这两本我还是建议看的,古汉还是注重积累) 7、8月是暑假了,就非常规律了。 6:45-7:15 英语单词, 7:45-9:00 政治, 10:00-11:30 古汉第二册, 13:15-14:00 前期是语纲教材,后来教材看完了就是沈阳老师的《十五讲》,这本书也建议看吧,会把语纲一些知识点讲的很清楚,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详细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美—库利 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 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 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二、传播与信息 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 传播活动

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 并引起反馈。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区别 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 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 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 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一 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 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一.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 二.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一宽一大)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文字学(裘锡圭)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文字形成的过程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 (一)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二)文字形成的过程 1.前文字阶段: A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B记号:硬性规定的符号 云南红河哈尼族的契约木刻 原始人的图画与文字的区别:用图画代表事物,没有用它们来记录事物的名称——语言里的词. 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 2.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假借字——形声字 (1)表意字、记号字 表意字:凡是字形本身跟所代表的词的意义有联系,跟词的语音没有联系

的字,我们都称为表意字。 局限:语言里有很多词是很难或完全不可能给它们造表意字的。 记号字:有些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词没有内在的联系,只是作为硬性规定而确定关系的,称为记号字。 局限:记号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词没有内在联系,难记难认,不容易被接受。不论哪一种独立创造的文字体系,在形成过程中都极少造记号字。 (2)假借字:借用某个字或者某种事物的图形作为表音符号来记录跟这个字或者这种事物的名称同音或音近的词,称为假借字。 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 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 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3)形声字:由表音的符号和指示字义的符号一起组成的字,称为形声字。 a假借字上加表意字符; 翌小官 b表意字符上加声符。 凤早 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篇一: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13级汉语言文字学王昆 20130589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摘要 《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本书结 合传世文献、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 化与合并,字与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 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和 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 关键字:文字汉字字形 一作者简介 裘锡圭先生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从事先秦、秦汉史的研究。曾参 加望山楚简、曾侯乙墓文字资料、郭店楚简、银雀山汉简、马王堆 汉墓帛书和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字资料的整理考释工作。著有 《文字学概要》、《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古文字论集》、《裘 锡圭自选集》、《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等,学术论文 汇编《裘锡圭学术文集》于2012年出版。 二读书笔记 第一章文字形成的过程 (一)文字定义 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文字”可以指一个 个的字,也可以指文字系统。 (二)文字的产生 文字产生前,人们曾用文字画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阶级社会形成前夕,原始文字才有了产生的可能。在原始文字阶段,文字和图画是 长期混在一起使用的。首先产生的是跟图画有明显界限的文字,如“大”;人、鹿这一类具体事物的象形符号随后产生,这二者称为表 意字。然后使用跟所表示的对象没有内在联系的硬性规定符号的记 号字产生。随后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的假借字应运而生。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

传播学笔记整理

《大众传播学通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传播与传播学 一、什么是传播 1、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的行为总称。 2、三种定义类型 (1)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传者”对信息的分享。指人们在传播时,总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代表人物是美国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但是,共享说无法概括拒斥、不通、误解、独处等传播现象。(“心有灵犀一点通”可谓是对信息共享过程中最佳状态的描述。) (2)交流说:强调传播是“用语言交流思想、观念、情感,已建立和巩固人际关系的过程”。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 E.T·霍尔。交流说忽视了除语言之外的其他符号系统的重要性。 (3)信息说:即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信息是人们对接触到的讯息,“排除不确定因素”后,从中选择出自己所需要的那部分内容,而语言就是这些内容的载体。忽略传播过程的“环生态”现实而留下的遗憾。代表人物是C.E·申农和W·韦弗。 3、传播层次: (1)自我传播:指不起交际作用的内部信息交流过程,是个人处于感知和理解时的言语活动。表征是“不出声”。(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自我互动”的理论、“内省式”思考——郭书P78) 特点:“传播者”与“受传者”角色重叠,往往表现为矛盾的统一体;所传信息不与人分享;由大脑储存信息量的多少决定自我传播的活跃程度,同时,自我传播的自觉程度也决定着大脑对有效信息的储存状态。 (2)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直接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 作用:A教化作用;B联系作用;C协调作用 特点:信息交流渠道多、形式多样,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也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通讯媒体“准间接交流”;交流符号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言语或非言语符号交流,甚至是多种符号复合式使用;人际传播构成一种双向的动态系统,传者与受传者的角色可以在相互作用中随机互换,反馈非常及时。 (3)群体传播:群体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团体。分为正式群体(组织传播)和非正式群体(群体传播)。正式群体是指人们在共同利益制衡和理性认知基础上自觉建立的社会组织。非正式群体指以个人好恶、兴趣、认知水平为基础,自发形成的无固定目标、成员间无地位差异、彼此同情、价值观趋同的舆论群体。(郭书P89-98)特点:A群体传播对成员保持一种亲和力和凝聚力,个人参与群体传播会受到影响。 B、成员之间的关系靠传播过程中的心领神会、彼此认同来维系和发展。 C、成员往往会承认群体中的权威和个别人的威望。 D、群体传播是一种开放形式,成员可以自由进出。 补充知识点: 1、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2、群体规范:指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群规不仅对群体内的传播活

《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笔记与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 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 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 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 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 1.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②在第 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 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②战后大 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3.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 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4.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 彩纷呈。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 念。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 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①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②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③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结构。④从 区域性角度到国际性角度。 ①媒介制度。 ②媒介机构(机构关系)。 ③媒介内容(功能关系)。 ④媒介活动(角色关系)。 对传播学有重要贡献的学科: 社会学、心理学、“三论”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社会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 ①传播学借用许多社会学研究范例。 ②传播学利用社会学方法进行研究。 心理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 ①传播学借用许多心理学研究范例。②传播学从心理学中借鉴了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 一、国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传播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著作: 1922 李普曼《舆论学》 1927 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44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两级传播” 1948 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

《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试大纲知识点整理 潘晓 2009年8月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 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 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 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 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 1.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 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 进行了总结分析。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 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 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 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3.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新媒介在推动社 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 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4.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 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随着 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此时大众传 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 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①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②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 ③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结构。④从区域性角度到国际性角度。 ①媒介制度。 ②媒介机构(机构关系)。 ③媒介内容(功能关系)。 ④媒介活动(角色关系)。 对传播学有重要贡献的学科: 社会学、心理学、“三论”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社会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 ①传播学借用许多社会学研究范例。 ②传播学利用社会学方法进行研究。 心理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 ①传播学借用许多心理学研究范例。②传播学从心理学中借鉴了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北大中文系考研参考书目

汉语言文字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40法、241德任选一门 623汉语言文字学 85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基础 618包括“现代汉语”和“汉语史及古文字学”两个部分,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做。 839包括大综合50分(一级学科命题,考试内容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及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知识)和语言学基础100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基本参考书目(现代汉语类方向)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沈阳、郭锐《现代汉语》 朱德熙《语法讲义》 朱德熙《语法答问》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专题教程》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

李小凡、项梦冰《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 郭锡良《古代汉语》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参考书与资料,供众考生参考。专业名称、代码: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专业所属门类、代码:文学(05)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中国语言文学(0501) 所属院系: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或 253 法语或 254 德语 ③625 汉语言文字学 ④836 语言学基础 研究方向: 01.现代汉语 02.汉语方言 03.汉语史 04.古文字学 05.中文信息处理 06.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参考书目: 1.《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 2.《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一、选择题: 1、符号的基本功能。 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2、二战以后美国把传播学最发达。 3、把关人是库尔特·卢因(美)提出的。 4、哈特把有史以来的媒介划为三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2)再现的媒介系统;(3)机器媒介系统。 5、赖特的第四种功能。提供娱乐。 6、20世纪30年代研究传播的效果的核心。“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7、首次从科学的角度整理总结以往传播学的学者。施拉姆 8、控制论模式有几种代表性。(???) 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 9、拉斯韦尔的5W模式 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10、麦克卢汉电视是冷媒介,报纸是热媒介。 11、“知沟”理论导致人类知识沟不断扩大的原因。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 12、主我客我提出者。G.H.米德(美) 13、镜中人提出者。C.H.库利(美) 14、拉斯韦尔提出被赖特把什么改成社会化。文化传递功能 15、传播的螺旋的核心观点。效果观。(???) 16、麦克罗汉理论的中心点。媒介即讯息。 17、反馈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哪一模式。控制论模式。 18、新闻框架的四种功能。 (1)提供问题定义;(2)阐释事件原因;(3)提供道德评价;(4)示意解决方案。 19、通过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可将传播过程分为哪三种主要模式? (1)线性传播模式;(2)控制论传播模式;(3)系统论传播模式。 二、名词解释: 1、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议程设置功能:关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影响源。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4、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5、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理论,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 6、个人的社会化:大众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人的社会化过程既是在家庭、学校等群体中进行的,也是在特定的大众传播环境中进行的。 7、大众传播的麻醉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8、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