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生,能力,大学]95后大学新生独立能力培养浅谈

[新生,能力,大学]95后大学新生独立能力培养浅谈

95后大学新生独立能力培养浅谈

【摘 要】一个人从依赖别人到自己独立生活,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一个人的独立能力关系到其一生的发展和成功。95后大学新生群体中,缺乏独立能力的同学比比皆是,值得深思。如何培养95后大学新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以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大学生活以至社会,就成为高校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使他们实现自我人格完善,增强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95后大学新生;独立能力;养成对策

奥地利著名作家、思想家茨威格说过:“世界上最辉煌最宏伟的事业就是使个人站起来。”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个体用自己的双脚在这个世界上站起来,这既是家庭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民族的需要。

95后新生个性都很突出,且想法也很超前,也就是他们心理年龄明显超出生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很多,但在面对实际的生活和学习时,他们又缺少责任感、担当,缺乏独立能力,从这一点上来说就急需高校辅导员对他们加以引导和教育。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走向自立发展的重要时期,提升大学生独立能力应重视新生的自立教育和培养,使他们达到三种年龄的完美统一。大学生自立教育是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需要,加强高校新生自立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95后大学新生普遍缺乏独立能力的状况

(一)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

刚刚从高中升至大学,很多大一新生都对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而应接不暇。闲暇时间多了起来,但是他们对于如何自主安排课外时间显得迷茫和无奈。除了有少数学生能够有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外,其余大多数同学都是在电脑游戏、电视剧和闲聊中打发着时间。以前所有的课都是指向高考的,各科老师也是全程陪同,告诉他们该学什么、该怎么学。对于大学自由的学习,如何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目的,困扰着大一新生们,让他们感到不知所措。

(二)缺乏客观认识自我的能力

没来大学之前,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唯一评价标准是学习成绩。这是大一新生社会年龄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虽想在大学里锻炼自己,但是在现实中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不够准确,又显得力不从心,盲目自信或者盲目自卑也会导致他们在学校的社团组织和活动的面试和选拔中受挫,以致影响他们在今后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性,95后大学新生对自身认识缺乏客观性,使得他

们行动上无所作为和思想上有所作为的矛盾更加凸显。

(三)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从个体成长的角度来说,在个体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乃至今后的一生中,具备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实际上比读书、成绩更重要。独立生活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生的基础。95后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因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比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就有学生将脏衣服全部打包拿去干洗店;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月底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问我一个月为什么2500元生活费都不够花;有的大学生每天循环往复于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觉得那和自己没有关系了等。大学新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有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从开学到现在班上至少有30名学生向我倾诉了他们入校以来的种种不适应。

二、大学生缺乏独立能力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与家庭原因

95后的大学新生,他们是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善于表现自我也敢于表现自我。但也有不少令人忧虑之处。多数的95后在上大学之前就只有一个任务们就是学习,父母把所有的大事小情都包揽起来。这些学生们普遍缺乏独立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学生一旦走上社会,需要独立处理自己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时,就会力不从心,这一现象折射出长期以来我们教育体制的弊端和严重的社会心理畸形,这一现象的出现,家长、社会和教育机构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学校原因

高校在对大一新生的课程安排和教育方法上没有做出更加科学的调整和探索,这是当今很多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教授和老师因为在大学里教课几十年他们对大一新生依然会用同样的语气和方式教课,不会过多的考虑新生的接受程度。大一新生对大学生课程的期望值是很高的,如果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他们今后的学习都将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有些明明是选修的课程,却和必修课一起排在了课程表上。很多学生明明对此不感兴趣却还要硬着头皮去上。这样的设置确有其不合理之处。高校应督促教务部门积极组织教师对各学年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以及实际需要进行调研,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制定符合各学年的大多数学生能够且愿意接受的课程排布和讲授方式。

(三)自身原因

由于中学时期养成的‘被动’学习、生活模式,很多大一新生都有各种被动的习惯和依赖心理。另外,当大一新生怀着美好的理想

步入大学时却发现,大学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也会拉关系等不良现象,他们的心灵就会遭到撞击,动摇、歪曲,缺乏主动适应大学生活的动力和能力。

三、95后大学新生自立能力培养的对策

95后终究会长大,他们将来必定要走向社会,教会学生们独立的本领,比凡是都告诉他怎么做更为宝贵。面对当前95后大学新生令人堪忧的独立能力的现状,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应积极采取一些有关独立能力教育和培养的有效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们进行培养。

(一)引导95后新生做自我导师,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引导大一新生树立自信、独立的人生观在学生迷茫的时候,高校辅导员要加强案例教育和对社会(下转第247页)知识的探讨,为学生指点迷津,帮助他们成为自己的人生导师,正确规划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社会化进程。作为学生工作者,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使他们建立自信应该是工作的重点,所以学生工作者应该保持心灵的高贵、独立,拥有自信的心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个性化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大学阶段是个体接受专业教育、为成就未来事业打基础的最佳时期,也是人格重塑期。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团队活动中,利用团队辅导训练的可操作性,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稳定乐观的情绪,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学生工作者应采取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正性相结合的教育策略,通过一对一交流(QQ,微博,微信,飞信),结合社会现实,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重建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帮助其尽快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他们能有效地应对在校期间乃至以后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

(三)加强责任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独立能力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形成负责的情感态度和独立的人格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后,社会就不会再把他当成一个未成熟青年看待,而是把他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和行为的成熟个体看待,要求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学生工作者要明白,过于周全的呵护、包办和替代式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明白,作为独立的个体,要形成自立、自强、自我负责的生活态度,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教育


养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的独立创新意识,学生工作者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教育,提高他们的独立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专业知识是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载体,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学生工作者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潜能开发创造自由宽松的氛围,通过社会实践、个体反思和团体沟通,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工作者应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引导95后的大一新生独立,原动力该在于他们自己,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搭建锻炼的平台,帮助大学生尽快健全人格,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增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