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校教学信息

高校教学信息

高校教学信息
高校教学信息

高校教学信息

2016年第9期(总第150期)

高教所责任编辑:李桂红

教务处 2016年12月25日

〓〓〓〓〓〓〓〓〓〓〓〓〓〓〓〓〓〓〓〓〓〓〓〓〓

本期要目

瞿振元:离开人才培养,大学将不成为大学

高校教师兼职兼薪如何规范

大学评教:让学生发出真实的声音

清华自主招生政策变化推出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

大学里的好老师该是什么样

目录

教学改革

瞿振元:离开人才培养,大学将不成为大学 (2)

建议全面启动大学职员制改革 (3)

教师教学

高校教师兼职兼薪如何规范 (4)

规范兼职要筑牢制度“防火墙” (5)

教学管理

大学评教:让学生发出真实的声音 (6)

招生考试

清华自主招生政策变化推出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 (8)

上海高考外语增设听说测试在全国率先建成标准化考场 (10)

相关资料

大学里的好老师该是什么样 (11)

瞿振元:离开人才培养,大学将不成为大学

“如果没有人才培养,你搞科学研究,它的名字一定叫科研院所;如果没有人才培养,你搞社会服务,它可能是企业,也可能是农业推广站等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今天在呼和浩特出席人民网2016大学校长论坛时表示,大学的使命和责任虽然越来越丰富,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培养人才,立德树人。离开人才培养,它就不是学校。

本届大学校长论坛的主题是“坚持立德树人,建设一流大学”。来自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70所高校书记校长参会。

瞿振元强调,建设一流高校必须坚守立德树人这一立身之本。我们的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时代要求,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要解决我国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必须加强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工作。高校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带动其他工作,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要围绕这个核心点来展开。

瞿振元表示,坚持立德树人就要珍惜珍爱青年期。青年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指数式增长的最后阶段,这个时期,给他们一点教育,多一点养分,他们就可能成长得很快,长得很高。就像小麦,在我们幼儿园、小学的时候,它可能就是幼苗,中学的时候就是拔尖,到大学应该是灌浆期,这个时候,需要阳光、需要水分、需要养分,如果这个时候荒废了,他们就会耽误一季的收获。所以,青年期作为一个特殊时期,我们的校长、书记、老师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关爱,珍惜、珍爱青年期,使得他们更好的成长。

瞿振元表示,引领青年就要坚持知识教育和道德人品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很多学校有些校训,讲的是非常全面的。但是,在很多院校确实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教育,轻道德人品教育的情况。同时,我们在知识教育方面,也有很多短板需要深化改革,积极地加以推进,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引领青年,立德树人,就应该把思想政治工作予以加强,道德、人品教育要加强,同时,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知识教育,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德、才两个方面,当然还应该包括他们的身体、心理,以及审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摘自人民网)

建议全面启动大学职员制改革

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按照国家部署,北京大学去年起开始制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教育体系、人事体系、治理体系、学术体系和资源配置体系5个方面进行。北大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效果开始逐步显现。

北大此举,可谓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进而实现大学去行政化的又一个破冰之举,是对教书育人、培育人才这一大学之道的彰显,对正在创建“双一流”的各级各类大学颇具启迪意义和示范效应。

北大校长林建华日前表示,在人事改革方面,北大未来将尝试取消院系行政领导行政级别,并采用聘用方式进一步弱化行政级别,加强人员流动。目前,北大不同单位和部门都正按照综合改革总体部署推进工作。据了解,取消行政级别以后,北大会采用聘用方式上岗,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聘任方式,而“过去是用行政的方式来要求的,有一套管理处级干部的规矩”。如果这个职员序列建设做得好的话,北大将尽量弱化行政级别,让人员能上能下,在不同岗位之间流动。

其实,从政策和制度安排上,将我国的大学分为固定不变的行政等级以及在大学内部各部门院系规定各种行政级别这种做法,可以说本来就不应该,如今也是完全可以改变一下的。在笔者看来,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加速大学去行政化的步伐,至少有件事情应该加快去做,不能再贻误时机,那就是让曾经“搁浅”的大学教职工职员制改革再次启动,并下定决心,坚定推行,以期取得普遍性、全局性和实质性的成效。

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大学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读书为上;回归本分,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培养人才;回归梦想,实现“双一流”的教育梦。

大学本身就是应该以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的。现代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诸多使命,这是大学的本真或者说是本位。作为教育机构的大学,本来就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机构有着极大的不同,本来就压根不是一幅机构层叠、官员云集的场景。所谓的“校级领导一走廊、处长一礼堂、科长一操场”的戏说,也不应该大学应有的情状。

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在华中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五所大学启动了大学职员制度改革试点。这项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愈演愈烈的大学“官本位”体制,形成教师就是教师,管理人员就是管理人员,一人不能身兼两种角色的新体制、新格局。这项改革启动后,因多种原因并未沿着既定目标推进,更无从谈起在全国各大学推而广之了。

当下,应该趁北大吹响去行政化的“集结号”之际,让曾经“搁浅”的大学职员制改

革再次启动,并下定决心,坚定推行,以期取得普遍性、全局性和实质性的成效。通过这项改革,或能使得大学的“教职员工”从此都有各自明确的身份、福利、待遇以及职称系列;而不是像现在的大学里普遍存在的“教职”互兼和大家争着要弄个“一官半职”当当的状况。通过实行职员制,逐步建立起一支优化、精干、高效的职业化管理队伍,促使学校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精兵简政”,也可真正打破职务终身制,进而推进用人制度改革。

“北大是常为新的”。这一回,北大推出取消院系领导行政级别,逐步全面实施聘用制,最终彻底终结大学的“官场现象”,这体现了北大让大学回归本真、回归本位的胆识与气魄,体现了北大在创建“双一流”大学征程上敢为人先的责任与担当。北大的这项“破冰之举”值得国内所有的大学学习、借鉴和跟进。

(摘自上海教育新闻网)

教师教学

高校教师兼职兼薪如何规范

允许高校教师兼职兼薪的新政出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的高校教师表示终于不用再“藏着掖着”了。但是,“广告学教授一堂课出场费过万,超出其月工资收入”等抓人眼球的消息频频爆出,也让人们担忧高校教师兼职兼薪会带来负面影响,应该如何让高校教师“适度”兼职兼薪?

不必过于担忧教师兼职过度

对高校教师兼职兼薪,社会应尽可能减少对高校及其教师过度规划和价值过度介入,给公平、自由市场环境以足够耐性,并相信承担育人使命的高校教师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这才是社会大众对此项政策的善意表达;高校也应变革创新相应的评价机制,合理正当地评价教师的智力价值和知识价值,复归学术本身以价值与魅力,这当然也是考验大学管理智慧和经营哲学的良好时机。

事实上,无论是广告学教授的出场费,还是建筑学大师的设计费,抑或是管理大咖的讲座费,再或是工程类博导的专家咨询费,其金额数目自然不菲,想必社会大众也早有耳闻。究其原因,自然由于这些人员数量相对稀缺和社会需求的相对旺盛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基于自由市场的“默契”和知识价值的“互认”。

应当讲,这些高校专家教授的“高薪”既在高校内部的分配体系中占优,又在旺盛的外围社会需求中抢眼,本就是一件无何厚非之事,与允许高校教师兼职兼薪这项政策关联也似乎不大。只因现实社会并非那么完美无缺,人们担心新政策会助推学术权力向现实利益赤裸转化,忧心教师追逐利益而丢掉学术本真,这恰恰是对政策预设有所顾虑的一种本能反应。

其实,回归到高校教师兼职兼薪这件事情的本原上看,社会大可持更加宽容、更为开放

的态度。从政策理想视角来看,高校教师从事兼职兼薪活动要么同科学研究相关,要么与学

术职业发展相连,均是一项学术增益活动。对研究型大学而言,高校教师兼职兼薪无疑有助

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对教学型高校而言,教师在兼职中所收获的经验也能

有效反哺本职教育教学工作;就应用技术大学来说,倒逼了教师与行业行会、企业界建立更

加紧密的联系,自觉牵手业界精英而提升技术应用水平,真正成为具备“双师”素养的合格

教师。

同时,大学是有独特的逻辑及场域的特殊社会组织。一方面,大学的运行逻辑应然在价

值无涉的自治状态下,充分保障教师学术自由,允许教师自由流动。其实,学术并非仅存在

于大学之内,学术生产力与驱动力恰恰存在于以知识为基础的广阔社会天地之间。因而,高

校教师有勇气、有担当地从事兼职兼薪,难道不是对学术本身的最佳“营养补给”吗?另一

方面,在大学的学术场域中,学术共同体的力量足以把教师在适当时机引向学术专注、安心

从教,自然不必过于担忧一些教师因兼职过度而迷途难返。

(摘自上海教育新闻网)

规范兼职要筑牢制度“防火墙”

要让这一新规既规范科研人员、教师兼职,不因兼职耽误本职工作,又让兼职发挥增加

知识价值的作用,就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要求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现代治理改革,建

立现代学校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兼职兼薪,并非新鲜事,也一直存在争议。这次的《意见》提到的

是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兼职的价值和意义不用赘述,而做到“适度”很重要,但也很难。目前,很多舆论对此的最大忧虑,就是无法做到适度。如果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没有完成本

职工作,却去兼职,或者兼职不是让知识价值增值,而是进行利益输送,那兼职兼薪的负面

效应是无法忽视的。

要让这一新规既规范科研人员、教师兼职,不因兼职耽误本职工作,又让兼职发挥增加

知识价值的作用,就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要求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现代治理改革,建

立现代学校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实行基于教育和学术为本的管理和评价,不能任由行

政和利益因素干扰教育和学术决策,影响知识价值的创造和服务。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和教师(包括兼职科研人员和教师)建

立科学的职务考核、评价体系。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高质量完成本职工

作,是科研人员和教师兼职的前提。只有在高校内建立和完善基于教育和学术本位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引导教师专注本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在此基础上,才去进行兼职。而机构聘请兼职人员,也有必要明确兼职的权利和责任。这需要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本职所在机构与兼职机构,都公开兼职情况,以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监督。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科研人员、高校教师是有不同资源的。有的在高校里担任行政领导,有的是院系、学科负责人,还有的担任研究生导师。那么,兼职会不会产生利益输送等问题,也需要防患。近年来,拿学校资源,包括教育资源、学术资源,在招生、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中,与校外资源进行交换的情况时有发生,由此滋生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如果高校和科研机构不能完善学校现代治理,建立遏制个人权力可以影响招生、学位授予的防火墙,那么,兼职可能会变为一个利益输送管道。

由于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获得的兼职空间不同,假如在推进兼职兼薪政策后,高校以兼职来解决教师待遇问题,那么,不同学科教授的待遇差距还会拉大,教师的很多精力会用到搞社会服务挣钱上,兼职兼薪会带来一系列管理教师队伍的难题。其实,让每个科研人员、教师在本职岗位上,乐于工作,人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是发挥知识价值的最重要途径,对此,高校和科研机构,应该致力于提高科研人员和教师的待遇,探索年薪制,让他们可以过一个体面的生活,而不是想着通过兼职兼薪挣钱养家糊口,政府部门也不能想着通过允许兼职来提高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待遇。像香港大学,学校给教师很高的薪酬,但要求不能兼职,而需全心投入本校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工作,这也是很多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6-11-28)

教学管理

大学评教:让学生发出真实的声音

“老师不为难我,我也不为难老师”,这样的表述反映了高校学生评教过程中师生微妙的博弈。临近期末,一般在期末考试之前,各大高校又将启动学生对教师的评教。从早先手写分数、机读卡到如今的网上评分,学生评教程序越来越便利,标准越来越规范。但是,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美国高校的学生评教制度能否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否全面体现学生意志,一直存有争议,其公允性和科学性也备受质疑。

年关岁末,又到了总结绩效、反思不足的时刻。在以人才培养作为根本目标的大学,这种总结与反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教师一个学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学生评教制度是这个评价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学生评教制度源自美国。美国高等教育的突出特点,是注重服务社会需求、倾听

受教育者声音、嵌入高度发达的市场文化。对于大学与市场、大学与社会的这种紧密互动,身处其中的学者们向无定论。上世纪初,制度经济学家凡勃伦专门写了本《学与商的博弈》,抨击商业利益侵蚀象牙塔、商业运作理念渗入大学的制度建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若要把评教制度归结为一种“消费者主权”或“顾客至上”的市场评价机制,又未免失之偏狭。它有着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现代大学发端于中世纪,而中世纪的大学本身是一种行会组织。以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为代表的“学生主导型”大学是最早的模式,学生组成行会,制定教学管理规范,并聘请教师,教师是被雇佣者。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的办学经费不再紧张,大学教师作为管理者的地位凸显,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教师主导型”大学成为主流。但教学自由与学生自治的传统都沿袭至今,学生评教制度就可视为两者互动形成的固定机制。

中国的大学引入学生评教制度始于上世纪末,至今已有20年左右的实践历史。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我认为这项制度至少有两点作用和意义:

第一,学生评教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直观标尺。大学不是知识生产的工厂车间,教学过程不是《摩登时代》中的机械搬运,因而教学效果无法立竿见影。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也很难直接归功或归罪于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了解自身教学设计有无疏漏、教学重点是否厘清、教学过程是否连贯,单凭“自我感觉”是没用的,必须要赋予学生一定的评价权限,创设一种评价的“场域”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大学评教系统一般由一系列复杂程度不一的量表组成,涵盖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个指标,最终呈现为量化图表,供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自身参考。

第二,学生评教是师生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当下的大学课堂教学中,一名教师面对几十上百名学生的状况很普遍。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实现广泛深入的师生互动,就是师生之间混个脸熟都不太容易。而教学评价系统一般都有开放性的书面评价或留言的功能,学生可以将自己对课程和教师授课过程的想法和建议,提交到这一系统。由于学生是匿名评价的,因而可以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发出真实声音。

当然,我也认为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大学的学生评教制度应当在以下三方面加以完善。

其一、应当在时间安排上创造更加宽松、自由和非功利的评教氛围。笔者先后在两所高校任教,据我有限的了解,大部分高校的学生评教时间集中在期中考试至期末考试之间。这一时间安排的微妙性有二:

一是由于学生评教结束时考试尚未进行,因而学生可能会有一种隐秘的考虑,不敢对老师进行客观评价,避免老师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后续的制约手段。即便是在完全匿名、确保信

息不泄露的情况下,学生与老师之间似乎也形成了这种基于“恐怖平衡”的“默契”。

二是评教与下学期选课同步启动,而很多学校将是否完成评教作为进入选课系统的门槛。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一些学生并非出于自愿和主动,仅是为了尽早选课(否则可能选不上)而不得不评教。可想而知,这种评价结果是仓促和不负责任的。回想起我自己这一届的不少同学十几年前在大学阶段的评教经历,就是按着键盘上的“Tab”键一路切换下来(自动延续上一个选项),目的只是为了快点完成评教,开始选课。因而,我以为,在评教时间的安排上,应当设计得更加合理,让学生少些顾忌,更加大胆直接地表达意见。

其二、应当建立尊重学科特点的,科学化、精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学生在评教时,是将整个学期所上的课同时进行评价的。这就涉及不同课程之间能否以及如何进行横向比较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从不同的同事口中所了解到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毫无疑问,应当建立一种包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既避免“关公战秦琼”的笑话,也避免所属院系的亲疏远近对学生评价造成扰动。

其三、应当向师生双方及时反馈教学评价结果并加以解释。教学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改进也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而,教学管理部门不应只将其作为自身的常规性业务,借以应对各种检查评估,抑或只是将数据作为人事部门进行教师岗位聘任的一个必备条件;而要回归引入这一制度的初心,将之用好、用活,把评教结果和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双方,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这才可能形成一种制约机制,形成教、学、管之间的合力,实现大学治理的共治共赢。

(摘自人民网)

招生考试

清华自主招生政策变化推出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16年11月12日,清华大学在其召开的全国重点中学校长会上吹风,清华大学的领军计划-自主招生将进行以下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学生个体,对学生家长,对中学办学都有很大影响,值得重点关注。以下就重点分析一下清华此次变革的意义。

第一部分:清华广义自主招生改革内容

▌第一.构建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将在2017年1月15号进行首次测试,以后将会组织多次测试,测试科目包括阅读与表达(中英文)、数学、文综\理综;

▌第二.领军计划动态分批审核制。领军计划的审核提前到高三上学期。

▌第三.推出人文社冬令营,冬令营会与领军-自主招生挂钩。推出由工科院系(建筑、

土木、机械、自动化、汽车、工业工程)举办的学科特长人才选拔,测试结果与清华自主招生挂钩。

▌第四.借新高考政策为机会,建立中国高考招生录取的标准化考试,未来不仅面向清华本身,面向其他大学提供考试结果分析报告,学生凭成绩单进行相应的申请(类似申请美国大学的SAT、TOEFL)。

第二部分清华大学广义自招四项变革的具体分析

▌第一.领军计划的审核与筛选开始时间提前到高三上学期。

领军计划的认定标准仍然将以年级排名为基准(前5%),选拔重点高中内最优秀的学生给予优秀认定。获得领军计划认定的学生,参加领军计划后能获得最低30分加分,而且如果学生加分上线将极大程度地保障专业。

▌第二.增加人文冬令营和工科挑战性课程,时间在1月中旬,模式非常类似北大暑期课堂(学科营)。

其中人文冬令营覆盖清华的人文社科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取得清华自主招生/领军计划的资格。挑战性课程覆盖建筑、土木、机械、汽车、工业工程、自动化等热门工科专业,在原有的工程物理营的基础上,完善招生选拔体系,成绩优秀的学生取得清华自主招生资格。

▌第三.清华将在2017年1月15号举行首次中学生标准能力测试,并且是多次测试,学生可以凭成绩单进行相应申请。

特别注意两点:

1.提前在1月15日进行第一次测试,学生需要凭借此项测试的成绩申请清华的领军、自主招生项目。

2.清华认为目前清华测试两个科目的体系(理科:数学物理,文科:数学语文)不能满足清华筛选综合优秀学生的要求,同时认为高考后马上进行机考,2天后出成绩并决定面试资格,2天后马上面试的时间安排非常仓促,不能有效考察学生。

▌第四.清华标准能力测试中,增加理综/文综,和英语阅读与表达科目,还是可以与北大博雅计划类比。

▌第五.清华推出的中学生标准学术测试的分析报告将提供给其他大学作为参考。在其他大学认可该项成绩的情况下,该分析报告或将影响学生的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的录取和优惠资格。

事实上,从清华2015年联盟解散后,开始在自主招生和领军计划当中实行异地机考。2016年,清华又在浙江实现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三位一体“招生模式的全面并轨,再到

昨天的新政策推出,清华试图从自主招生-领军计划入手,构建中国版的标准学术测试,以满足一流大学对选拔学生的要求。

(摘自搜狐网)

上海高考外语增设听说测试在全国率先建成标准化考场根据上海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17年上海高考外语科目首次实行一年两考,选择参加春季高考的考生,其外语考试成绩同时作为2017年统一高考外语科目的一次考试成绩。2017年上海春季高考还首次设置外语听说测试,备受社会瞩目。12月20日下午,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专程前往向明中学视察上海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考务准备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已准备就绪。

外语听说测试全部在标准化考场进行。翁铁慧在向明中学的听说测试考场内,细致观摩学生模拟答题的情况并亲自戴上耳机进行体验。据介绍,向明中学标准化考场在建成后已进行了多次模拟测试和实战演练,运行稳定。翁铁慧说,听说测试不同于笔试,对考场要求更高,考务工作唯有精细到位,才能让考生、家长和社会放心。

从2017年起,上海高考外语科目考试除笔试外,首次增设听说测试,旨在引导外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在全国各省市中尚属首次。上海在全国率先将听说测试引入高考外语科目考试,各区县均已建成外语听说测试标准化考场,并用于日常教学、口语实训等方面,从而加强了学校英语听说教学的针对性,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加多元,课堂的变革也更加主动,此举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

2016年12月17日,2万余名中职校考生在标准化考场参加中职校学业考外语听说测试,全天考试非常顺利,为春季高考外语听说测试的考试组织流程、考试系统及评卷等工作进行了全方位演练。

2017年上海春季高考外语听说测试将于1月9日8:00起分批进行,每场测试时间为20分钟。目前,各考区正陆续安排全部报名考生进行模拟考试,模拟考试完全达到全真模拟,即严格按照春季高考标准和流程进行,每个考生均在自己即将考试的考场和机位进行模拟,模拟测试覆盖到所有的春季高考标准化考场和设备。目前,长宁、杨浦等8个区已经完成模拟测试,结果显示,系统运行平稳,设备使用良好,技术保障到位。其他各区也将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模拟考试。

据了解,本市各区自2015年起陆续开展外语听说测试标准化考场建设,共建成81个考点225个考场。2016年11月7日至11月21日期间,市教育考试院组织专家对全市所有外

语听说测试标准化考场建设进行验收,各区依据建设标准对考场软硬件环境做了全面的测试和完善。验收结果显示,本市外语听说测试标准化考场设备运行正常,全部验收合格。考生、家长完全可以放心。

(摘自上海教育新闻网)

相关资料

大学里的好老师该是什么样

期末将至,各大学的大考小考接踵而至,除了老师精心准备试题考查学生,也迎来了学生评价老师的关键期。

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美国高校的学生评教制度,已运行近百年。作为一项基本的教学评价制度,伴随时代而不断完善、演进,大学生评教已不单单是工具,更成为了一种思维方式。即通过大学生评教制度的能动作用,有效确立教师教学的价值地位,切实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持续形成良好的专业发展内生动力机制。但是,不少师生以“讨好趋利”应对评教制度,乃至彼此达成“默契”,失掉了这项制度本身的优越性,甚至助推了师生的不诚信。

那么,究竟是大学评教制度失灵了,还是大学生不会辨识好老师?其实,制度本身是相对完备的,但大学生在如何辨识好老师问题上,确实存在较为普遍的含糊不清。因此,这里不妨对普遍意义上的“大学好老师”做一全面剖析。

首先,好老师应当具有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此处所言国际视野,并非讲外语能力有多强,或出国研修时间有多长,而是更多体现为对国际高等教育形势及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以一种“开眼看世界”的积极姿态与学生开展对话。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家国情怀。大量高校评选出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不乏海归才俊,但他们身上却都有一个共同印迹:对家国情怀的倾心尊崇,内生性地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和对大学生的满心关爱。同时,往细微处看,大学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场所,是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大学老师也应有一种家校情怀,一种以校为家的敬业和爱生如子的情感,以及别具一格的教学眼光和专业立场。

此外,好老师还应同时弘扬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博大精深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瑰宝,更是厚植之沃土,绵延之血脉。韩愈在《师说》中早已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现代大学语境来解读,“传道”即以师德为最要,充分发挥对大学生的铸魂领航作用,有着扑面而来的思想感染力;“受业”即以育人为本真,真正体现对大学生的知识牵引作用,有着入木三分的知识穿透力;“解惑”即以教化为旨归,切实唤起对大学生的“本我”意识作用,有着拨云见日的创新驱动力。改革创新的中国大学时代精神是动力,更是超越之力量,

强大之能量。教师在当今信息智能文明时代背景下,要发挥好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所产生的裂变效应,不断丰富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教练”变成“伙伴者和引路人”,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方法,让传授的科学知识更具还原性、审美性和哲思性,才能以真理之力量在大学生的心里扎下深根,并有机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理想和精神生活中去,进而也便形成了当代大学情境中特有的好老师素养:怀有教学育人之雅致。

高校中的两大主体是教师和大学生,教师的“教”与大学生的“学”天然凝合为“教学”一词,并占据了高等教育活动的大部分。可见,大学的好老师,应怀有作育天下英才之自然情愫,穷究学理以振科工之术业专攻,以深刻的文化自觉、博大的人文关怀、高远的价值取向,富于创造性地通过教学来深度唤醒大学学子的自我实现需要。

一代学术大师,学生心仰之、敬之;一名大学好老师,学生心念之、效之。期待能涌现更多高校好老师,把他们带来的教育影响传递下去,让学生们不断触摸到教育的美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

(摘自上海教育新闻网)

学校如何实施教务管理信息化

学校如何实施教务管理信息化 教务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直接实施环节或职能,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因为教务管理的实质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组织教学人员和教学条件进行教学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一、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对准确度要求很高,却又非常繁琐的工作。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用手工来完成所有的教学计划、教务排课、成绩管理、考试管理等已经明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进现有的教务管理模式,开展科学高效的管理教务工作。为了保证教学工作能稳定、高效、经济地运行,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成为必然。使用信息化管理教务,将会有以下优点。 1.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现在的教学相关数据网上输入,直接存储进数据服务器中,过程不再经过其他人,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2.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方便了教师、学生及时查询教学信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全体教师、学生和教务人员在任何时间地点,根据自己的权限,查看相关教学信息和数据,使得教学工作更具有及时、方便和高效性。 3.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减轻了教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随着日常教务管理工作的日益繁重,使用信息化管理后,把很多原来需要手工操作的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结算交由计算机来完成。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减少不必要的差错,使教务人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管理中去。 4.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信息的交换。原有的教学管理所涉及的各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所拥有的教学信息也是单独的,信息的交互、反馈、处理需要经过繁杂的人工传递,对于紧急的事务难以及时处理,现在实现教务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网络的灵活性、交互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可以解决了各部门对数据的共享要求。 二、教务管理系统的建立 1.系统设计的特点和目标。系统应基于WEB技术平台而构建,选择以B/S 体系结构作为基本框架。通过SQL数据库来实现,教务人员、教师、学生直接通过浏览器进行网上查询信息和输入信息。不需要开发用户端界面。其中数据库用于存储教学、教师、学生的各种信息,并采用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选择B/S 体系是因为:由于客户服务器两层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升级困难、维护工作量大等缺陷,已较难适应当前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WEB技术的日益成熟,B/S结构已成为取代C/S结构的一种全新技术。采用该结构软件的优势在于:(1)无需开发客户端软件,维护和升级方便;(2)可跨平台操作,任何一台机器只要装有WWW浏览器软件,均可作为客户机来访问系统;(3)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4)可采用防火墙技术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有效地适应了当前用户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新需求。因此该结构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领域中获得飞速发展,成为应用软件研制中一种流行的体系结构。教务管理系统应能实现教务管理的自动化,实现实时信息发布,实现个性化、交互式的教学管理,涉及教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学生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可移植性

对高校教学管理实现信息化的一点思考

对高校教学管理实现信息化的一点思考 国内高校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近年来不断扩招,以培养更多的人才。因此,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这关乎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本文针对国内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分析了实现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节省教学资源,还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标签: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 我国为了向社会提供更多人才,普及大学教育,各大高校纷纷响应政策号召,招收更多学生。由于高校教学管理方面涉及的信息广泛,教学资源众多,在这一背景下,教学管理的工作难度大,形势严峻。因此,必须及时对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保证完成日益繁杂的工作量。而信息化的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可以满足学校教育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现存问题 1.缺乏系统规划 当前社会进入全面信息化建设阶段,高校教学管理实现信息化应适应当前的环境,学校的整体规划中应当涵盖这一点,科学进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缺乏大局观,信息化管理部门分散,没有从整体出发,实施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方案具有局限性,发展规划未能立足长远,没有全局意识[1]。 2.整合协调不科学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过程需要长时间才能够完成,过程中涉及面广,对各方面都有新的要求,必须大幅度大面積地进行整改。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分配和责权范围都会改变,由此促使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但现阶段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比较差,不能很好地互相配合。 3.教学管理软件多外包 当前各大高校已经不同程度使用教务管理系统软件,但是,大多数高校更愿意通过外包的方式,引进一些常用的教学管理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的客户端等,因此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自主研发与教学管理相关的软件。 4.经费投入少,教师队伍素质不一 要实现教学管理系统全面信息化,要求有巨大的资金投入来支持,不仅仅是配置硬件设备,也是对原有软件资源的更新[2]。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没有这个经济实力进行基础建设,全面信息化难以实现。其次,部分高校教师思想保守,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总结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混合式教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得教育的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教学的兴起促使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内在规律。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的要求。教育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网络辅 助教学已经逐渐从边缘化的教学内容展示工具转变为促进 教学和学习方式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我们常常听到自主式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说法。那么什么是混合式教学呢?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是由斯密斯J与艾勒特马西埃将传统学习理念与E-learning纯技术学习理念相结合提出的。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其中混合式教学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很大。布鲁纳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地接受知识,是接受信息的加工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习者能够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发现。这也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特点极为符合。混合式教学是对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的 混合,以其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混合式教学模式引起

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国内首次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概念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他的观点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利用网络在线教学的优势来增强学 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网络资源建设是面授教学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延伸。 一、构建网络平台 在网络技术、虚拟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学网络平台的搭建应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创造学习的网络环境。首先建立起教学资源库,将教学内容碎片化,以知识单元为单位,例如微视频的视频库,构建起网络平台的素材资源库。其次,设计教学网络平台的结构框架。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跟踪服务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设计为一个模板,每个模板要实现网上教学互动与学员互动。最后,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源服务网络的技术支持,使学员可在家中、上班路上、休闲场所等场所都可以随时登录资源服务平台开展自主学习。 二、建立学习内容技术支持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水平及效率。本文主要根据湖南工业大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管理信息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决定了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教学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规划》中明确表明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建设是我国目前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所谓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信息化应用在学校的各个方面,比如:日常的行政管理、学生及教学管理。在这么庞大的数据信息化管理中,管理人员发现大数据价值密度低,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其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即在教学管理信息化时,在教师及学生管理或服务中产生的数据经常都是未经过处理的“碎片数据”。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目前,湖南工业大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高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通过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高等院校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共享性。在教务系统管理中,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处理技术,整合了统计、传输、检索这些优势,得出的数据既及时可靠又完整。 (2)有利于减轻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教学管理工作标准化与规范化。跟传统教学管理相比,新的处理方法在教学工作方面实现了4个统一,即数据打印格式、查询方式、处理方式与存储标准的统一。这有利于目前教学工作有序稳定的运转。 (3)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公平性、透明度。例如: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试题卷库管理系统根据用户提供的章节范围、题型、难度、知识点等配题,要求自动选题、自动制作标准化试卷。考试用卷由试卷库中自动抽取,避免教师对试卷确定的问题,实现了教考分离,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考试管理的透明度。 (4)有利于加强教务管理部门与师生的联系,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及师生的满意度,提升学生选课的效率和各方面师资力量的利用率。 2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 湖南工业大学设有16个教学院(部)及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有21个硕士学位点,51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34 50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52人,有教职员工2 581人。要对这么多师生的教与学实施有效管理,工作量是十分大的。目前,其使用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采用外包和内建相结合的信息化建设方法,外包是高校购买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体系结构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与C/S(客户机/服务器)相结合的三层体

教育信息化在标准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改革发展的大趋势。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及教学管理,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我旗教育网站建立及各校校园网开通已有一段时间,这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教学理念都是一种新的挑战。结合我旗的教育实际,我觉得教育网站建立及校园网开通在促进教育管理、教师成长、学生学习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给教育教学管理带了了诸多便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教育网站加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社会及各学校的沟通 我旗教育网站资源丰富,覆盖教育发展、党建之窗、政务公开、教育教学、教育科研、队伍建设、政策法规、教学资源等教育平台。还包含了教育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学校展示、名师在线等许多丰富的内容,也是教育行政部门与社会各界进行沟通、增进了解的桥梁,是发布政务信息,落实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通过它,更多的人了解了我们的教育管理思想、最新教育动态、名师名校。二、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交互功能,实现网络交流 网络环境下多向互动的多种传输系统为信息交流创造了条件,网络是学习的平台,也是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我旗通过网络视频多次与深圳宝安区进行视频交流,把优秀的教师、新鲜的教学理念从“网”上请进来,自己也努力从“网”上走出去。通过网络把我们的教育现状、学校面貌、师生状况展现给外界,让外

界来了解我们地区的教育教学、民族风情。 三、利用教育网站实现教育全过程的具体管理 由于网络的快捷和方便,我们可以及时掌握教师和学校的相关信息,能够快速的收集整理各种数据材料,同时能够更迅速的上报和交流信息材料。我们在进行各种管理工作时,真正实现了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化。 四、利用校园网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发展需要一种氛围,而网络的交流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空间。我旗各校校园网开通之后,对教师们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们改变了备课方式,由“备教材、备教法”转变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媒体和网络”。教师们变得善于思考了,学会了反思和交流,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就在这样的追寻中有了深刻的变化。 综上所述,从我旗教育网站建设及校园网开通的管理作用中看到,现代教育技术已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教育教学管理及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实效。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好的开发网络应用功能,我认为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提高师资水平,突破作秀意识 教育部门应重视网络教学。教师们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和带动学科教学。并鼓励更多的人参加进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真正为信息化找到切实可行的路。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顺利整合,教育部门与各校应建起网络资源

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现状 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处在逐渐深入阶段,但信息化管理系统与校园实际情况存在误差,因此,系统的适用性与功能性均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程度也亟待提升。同时,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设速度存在过快现象,无法与现有教学资源对接,出现信息孤岛的问题。高校在信息化教学管理中,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却无法得到相应回报。在实际应用角度来看,教学管理体系服务与校园教学工作,若系统脱离教学环境,将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真正的辅助功效。可见,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应进一步提升[1]。 二、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1.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组织 构建一支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可为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提供保障。该组织应保证具有整体性、完善性、权威性,且其中应包括学校信息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小组、内部信息化教学技术职称服务部门等。该组织机构应立足于校园整体,同时,该组织机构应为校园最高决策机构,以此构建完善的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促使其与校园实际接轨。

2.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有关规范 高校应准确定位信息化教学,并对其保持清晰的认知。将信息化教学在校园有关政策中体现出来,并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规范的内容应包含机构、工作规范、人员管理规范等。机构规范主要包括对信息化教学管理性质的定义,职责权限定义等。而工作规范则主要针对信息化教学所承担的主要责任,如硬件资源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校园实践等。总之,规范应立足长远目光,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价值,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有关规范。 3.构建科学的信息处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结合的根本手段。信息化教学管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为实现教学管理网络化、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利用该系统,构建更加先进、可靠、完善的技术平台。 (二)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实践路径 1.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的主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并运用当代教学方法、理念进行学习。传统思想观念认为信息化教学管理仅表现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信息化教学管理不再仅局限于技术的使用方式,还要包括当代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利用。因此,要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转变思想观念,进而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实践途径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研修总结

为贯彻落实党的XXX大精神,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重塑教育教学形态,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 培养新模式,学院组织组织全体专职教师参加为期3个月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网络 培训。 本次培训围绕信息化教学入门、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践、信息化课程开发、信息安全防护等设置内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信息化教学是大势所趋 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个人的挑战。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 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

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师要拥有新课程观 信息化教学环境集音视频技术、网络应用技术、存储与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于一体,以网络为基础,从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到教学活动、教学服务等全部都是信息化,这就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环境提供的一切便利条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将新课程观落到实处。 (二)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 怎样让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踏入社会,就能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那么,在教育中就必须要融入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 (三)教师要学会合理选用教学策略 如何在备好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学会合理地选用教与学的顺序,采取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好教学媒体,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策略。在职业学校,为了实现职业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对接、岗位技能与教学内容的对接、德育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对接、信息化环境技术方法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48521638.html,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作者:陈永贵朱玉香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12期 摘要在大数据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究应用成为热点话题。本文以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为基础,阐述了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构建路径,希望给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教学高校教育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信息化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之一。科学的、系统的信息化教学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和结构,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效能,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1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1.1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高校实行信息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融入教学中,不仅可以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同时还可以实现不同教学模式相融合,在开放性课堂中将学生带入学习中,保持学生的主动性,确保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1.2满足个性需求,培养创新人才 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校重要的培养目标。科技与教育的统一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封闭性,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信息资源平台,满足学生间差异化需求。信息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参与到各种创新活动中,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发展过程中了解自己,培养自己的爱好,发挥自己的特长。 1.3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全面发展 信息化教学可以为评价机制的改革提供平台。以往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而且,教学评价大多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参考,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一座新的、无限开放的平台将在这个环境中架起,所有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沟通,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将要在这个平台上产生并得以运行。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如果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有相应的科学理论和新的观念做支撑,现代教育技术又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和讨论,让大家明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现代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大家常说,“要给学生一勺水,自身先有一桶水”。然而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却应该是“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需要长流水”。信息技术培训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培训,更注重于实际操作。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教师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掀起了学电脑用电脑、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热潮。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挖掘潜力按需施教的原则,操作为主讲授为辅、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使教师学以致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并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 三、强化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园本研究的整合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即创新人才)的目的。随着教师驾驭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最终受益的是受教育者。教师应积极运用多媒体组合手段开展教学 信息化教育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回顾过去,反思有哪些成绩值得发扬,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

教学资源与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

宁乡县职业中专学校教学资源与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 总则 为了保障校园网络系统安全、促进校园数字化应用和发展、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为我校师生提供一个先进、可靠、安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科研和办公环境,促进学校与外界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科研合作,制定本管理条例。 第一章管理组织机构 第一条校园网管理小组由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处和信息办等组成,下设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小组。 第二条校园网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制定我校计算机校园网及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2、统筹入网部门与校园网中心主结点的联接; 3、监督校园网的运行及网络安全、保密事宜; 4、研究和审定校园网建设和运行中的重大决策。 第三条校园网信息安全小组由分管副校长牵头,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本室的网络安全责任人。 第四条信息办在校园网管理小组指导下开展具体工作,负责校园网的短期规划、建设、日常技术运行管理。 第五条校园网的信息安全稽查工作由校长办公室负责。 第二章应用安全管理 第六条校园网信息安全由校园网信息安全小组负责。 第七条学校任何室和个人不得利用校园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安全。 第八条校园网出口处应安装防火墙以便对有害连接和有害信息进行记录和过滤。所有提供公开服务的计算机上均应安装病毒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连接进行记录。 第九条校园网用户必须自觉接受并配合电教组网络中心进行的监督检查以及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第十条配备的防病毒软件必须是经过公安部门认证的产品。对防病毒软件必须及时进行升级和更新。

第十一条任何连入校园网络的计算机均须安装病毒防火墙。重要部门的计算机,如财务用机、图书管理系统、应当做到专人、专管、专用,避免交叉使用。 第十二条严禁使用来历不明的光盘、软盘、硬盘及其它移动存储器。对外来光盘、软盘、硬盘及其它移动存储器,使用前要进行病毒检测,确认无病毒方可使用。 第十三条如用户发现计算机感染病毒,必须马上将受感染的计算机与校园网隔离,防止病毒扩散,同时上报信息技术组,以便迅速对网络和所有工作站进行查毒。 第三章信息管理 第十四条校园网用户不得利用校园网及互联网查阅、复制和传播危害国家、破坏安定、有碍社会治安和伤风败俗的各种不良信息。 第十五条学校各室对上网信息进行审查,严格把关,凡涉及国家及学校机密的信息严禁上网。校园网用户不允许在网络上发布不真实的信息。 第十六条校园网及子网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信息数据要实施保密措施。信息资源保密等级可分为:(1)可向Internet公开的;(2)可向校内公开的。 第四章网络教学应用 第十七条学校重视和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各科室应根据履行职能,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在校园网平台上开展信息开发、应用与研究工作,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科学化,以信息化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十八条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正确地使用计算机,独立完成常规事务,开发网络教学课程,将计算机更好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 第十九条学校将积极引进一些制作质量好,学科内容精,教学设计特色鲜明的优秀的网络教学课程。供广大的教师和学生们共享。积极引进和开发制作平台,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开发环境和技术支持。 第二十条学校鼓励各教研组、各科组利用网络集体备课,并制作出内容充实、版面活泼、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化的网络教学课程。 第五章违约责任与处罚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学校及校园网管理部门可提出警告、停止其使用网络,情节严重者,提交校行政部门或有关司法部门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管理条例若与国家或上级部门的有关管理法规相抵触,则以后者为准。

浅谈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一)

浅谈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一)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之后论述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最后提出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多数高校的在校生人数都达到万人以上,甚至达到数万人的规模,设立的学科、专业也达到了十几个乃至几十个之多,从而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高校教学管理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走信息化的道路,建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使教学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 1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教学和教学管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核心部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既具有现实性,又带有超前性、开拓性的课题,对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实现对学生和社会的优质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纷纷通过丰富培养层次、增加专业类型和方向、扩大招生规模等手段提高综合竞争力以谋求发展。同时也在逐步实施更加灵活和富有弹性的学分制改革。教学管理工作也因此导致各种事务和相应数据急剧增多。在有限的资源下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大。为此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完善的信息工作平台,进行高效率、高质量、高准确度的信息采集、存储、分析、处理、传播和反馈,对于高校自身发展也是很有必要的。 1.2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的必要途径 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灵活性、交互性和及时性,对包括教师、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实验室、教学资料、教学经费等在内的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特别是在发展进程中,大多数高校经常遇到资源紧张而经费有限的情况。可以通过科学的统筹规划和调度进行安排。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并且及时做出改进和修正的决策。 1.3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后,把很多原来需要手工操作的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结算交由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减少不必要的差错,使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和管理研究中去。同时,信息化的教学管理要求全体人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工作和学习,促使全体人员积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 2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益中的一个环节,系统运行和使用的效果并不能立竿见影,还有整体教学要素、体制、学校文化、规章制度等其他环节的影响。近几年来,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虽取得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机制尚需完善 目前部分高校各级领导对教学管理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内容上着眼局部,没有整体规划;在管理投入上重硬件、轻软件;在管理观念上习惯用传统方法进行信息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只强调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作用。而忽视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层面的现代化。很多学校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与运行机制,具体表现为组织不健全,协调没力度;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甚至无管理。 2.2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计算机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系统及信息资源等软件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初期资金投入较大,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但目前许多学校的办学经费比较紧张,无法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较大的经费投入,硬件和软件建设都不太

高校信息化建设教学文案

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教研、提升服务水平。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 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1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所有高校都接入了Internet,绝大部分高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主干网络达到100M甚至1000M或万兆,高校信息化体系初现规模;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人、财、物各方面的投入很大;制定了中长期规划,信息化的内容建设逐渐丰富。但经过十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后,下一步的投入方向、整体目标不明,暴露出不少隐患,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 展。 1.1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 教务、办公、财务、图书、后勤、保卫、科研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1.2服务粗糙,缺乏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毫无疑问,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基于高质量的校园网络,但仅依靠传统的WWW、FTP、E-mail、BBS、电子教室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短信平台、消息中心、招生就业数据仓库、知识库、评估系统等增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却没有充分实现。 1.3重设备购置,轻软件投入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趋势表现得非常明显,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网络利用率低,教师、学生、管理方面的许多资源没有及时整合,信息服务粒度大。 1.4缺少有力的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虽然各高校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 小组,但往往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估计不足,当把1000M校园网建立起来后,接下来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虚拟大学、无纸化办公、管理决策智能化等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成熟的方案,致使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所适从,甚至停滞不前。 2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结构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硬件环境(包括设备、教室、办公室)、教学资源(如图书杂志库、教案讲义库、软件课件库、试题成绩信息等)、到教学活动(包括上课、学习、辅导、答疑、作业)、最后到管理(检查、督促、考核、评比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总结-如何提高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融入社会的各行各业,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改革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将信息技术全面系统地应用到高校教学中,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当前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现代教學理论为指导,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全球资源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活动。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应用能力和教学实践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教学认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和监督评价能力,这些能力的有机组合,就构成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信息化建设促进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信息化教学已成发展大趋势,然而高校与高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在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和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信息化教学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第一,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第二,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第三,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理念认识不足。第四,软件建设的重视程度与投入不足。第五,网络教学存在问题,成果不显著。

如何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第一,完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提高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高校的信息化教育改革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在职责明确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下,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信息化组织管理计划,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全力贯彻信息化管理的政策,提高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 第二,建立健全高校教师信息化培训体系。针对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信息化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加强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建立健全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体系至关重要,这关系到高校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要培养高校教师树立信息化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教师的专业、年龄等因素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对信息化硬件软件设施的应用能力,熟练掌握信息化的教学技能。同时,要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反馈评价机制,调动教师信息化培训的积极性,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确保信息化教学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三,高校教师要有信息化教学理念,注重自身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只有深化高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意识到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才能促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成果研修论文9851

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信息化教学能力是现代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一支具有高信息化素养和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第一,完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提高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高校的信息化教育改革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在职责明确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下,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信息化组织管理计划,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全力贯彻信息化管理的政策,提高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 第二,建立健全高校教师信息化培训体系。针对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信息化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加强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建立健全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体系至关重要,这关系到高校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要培养高校教师树立信息化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教师的专业、年龄等因素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对信息化硬件软件设施的应用能力,熟练掌握信息化的教学技能。同时,要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反馈评价机制,调动教师信息化培训的积极性,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确保信息化教学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三,高校教师要有信息化教学理念,注重自身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只有深化高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意识到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才能促使高校教师自觉在日常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最主要的还是教师自身的努力。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提升自身信息化能力的途径很多,通过继续教育、参加培训、互动交流、网络资源共享学习等多渠道提升自己的信息化能力,从而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四,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软件硬件协调发展。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化教学全面开展的基础,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要顺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加强硬件设施、软件资源的建设,实现教学信息获取途径的多样化,创造有利于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4]。同时要注重软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维护,确保硬件设 施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第五,完善网络教学机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互联共享。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可以丰富高校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时间来选择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日益复杂化,要求高校必须建

浅谈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浅谈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1-02-25 13:41:00 ] 作者:岳东梅王海霞编辑: 【摘要】本文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分析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指出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化现状措施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化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教学管理信息化对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创新人才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充分考虑教育教学的内外因素,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开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过程。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于教学规模的扩大,学科类别的增多,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的事务更多,任务更重。新的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如果还采用过去的手工作业方式,很难满足学校扩招后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现行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学环境、教材体系、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刻变革。在高校中,只有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更新教学管理手段,建立现代教学管理模式,加大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力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二当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院校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实行的时间短,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素质有待提高,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完善,影响了教学质量与人才发展。 1.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管理观念较陈旧。在教学管理上,习惯于传统的理论和方法,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信息收集、管理、反馈和交流,甚至有的教学管理人员认为,只要在办公室摆上几台电脑就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由于教学管理思想落后,不注重信息化综合技能的提高,导致教学管理工作仍然陷于繁琐、复杂、混乱的状态中。 2.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硬件建设,系统使用效果不显著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更新周期短,但许多高校在硬件设施方面投入不足,不能及时更新计算机硬件设施和网络硬件的配置,同时各教学管理岗位彼此孤立,没有实现教学管理数据的充分共享,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同时也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

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

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 信息化管理学校之一:学校管理软件的合理应用 学校信息管理软件是以学校繁杂的校务管理为整体设计思想,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为目标而开发的。一般包括学生档案管理、教师档案管理、课程表、收费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原本极复杂的保存、查询、比较和统计工作都极大的简化了,学校繁杂的事务变得轻松多了。 1学生档案管理: 1)在学生档案管理中,可以录入学生姓名、性别、籍贯、出身年月、 入团时间、政治面貌、所在年级、所在班级、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且在学生档案中附有学生照片的管理功能。可以对学生的数码照片加入到学生档案中。 2)具有多重条件查询学生档案的功能。 3)具有学籍处理功能,比如调班,休学,开除等的处理。 2教师档案管理 1)在教师档案管理中,可以录入教师姓名、性别、学历、职称、出身年月、工作时间 毕业院校、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2)具有多重条件查询,打印等功能。 3课程表管理: 1)可以录入每一个班级的课程表情况 2)可以查询所有班级的课程安排情况,一目了然。 4收费管理: 1)在基础设置中录入各年级的收费名称以及收费标准后。在收费管理中,只要先录入 学生的学籍编号,则系统会自动查询出此学生所处的年级,自动在收费标准中查询 此学生的应收学费情况。自动生成对应的收据。操作简单,明了。 2)查询的功能:具有多种复合条件的查询功能。 5,学生成绩管理:具有录入学生的成绩,按单科,按总分排序分析等功能。查询结果 方便,全面,直观。并且可以将所有学生的所有学科成绩全部永久保存。 信息化管理学校之二:校园网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校园网的开发利用对教育教学的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我校从2002年开始开通学校校园宽带网,并相继建立了学校自己的网站回顾我校走过的这些年历程,我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有幸参加兰州大学组织的线上《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网络培训》,给我们这些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我日常主要从事的是麻醉临床及本科生教学带教工作,虽然没有太多机会面授本科生理论课程,但仍然承担着本科及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带教。作为一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手”,通过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聆听了专家、学者和教授的专题讲座,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使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此次通过网络培训学习思想上得到了提升,知识水平得到了充实拓宽,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使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课程培训中听取了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副教授冯瑞玲老师所讲授的《教与学共同改进的炼“金”之法》,引发了我对教学的一些思考,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自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以来,教育部再次明确提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要打造“金课”,因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生大学里受益的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是课程。随着大家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后,“金

课”“水课”成为了职业教育领域的热词,深受职教战线和社会媒体所关注。那么,什么是“金课”?什么是“水课”呢?2018年12月,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所谓“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所谓“创新性”,是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所谓“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备课和学生课下有较高要求。相反,“水课”是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现阶段如何打造“金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议题。 我个人对于打造“金课”谈谈自己的看法,打造“金课”应当做到如下几点:一、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现代教学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而,高校教师应在传授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掌握所需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强调结果本身;在适度掌握知识数量和精确程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