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张应勤)

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张应勤)

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张应勤)
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张应勤)

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

楚雄市八角镇中心小学张应勤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东汉时的许慎说:“教,上所施,下所欲也”,“育,养子始作善也”,许慎的定义,包含了上对下、成人对儿童的一种影响,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善”,无论是古代教育还是现代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人”。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果要让学生这道“渠”更“清”,就离不开老师的孜孜不倦的教育。而老师这个浇灌给学生知识的“源头”就应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具体来说是要有以下几个“灵活”:

一、灵活的适应能力

现代教育是从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和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现实出发,借鉴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课程改革的经验,针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的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能灵活地适应改革发展需要。本次教育改革中将教育工作者熟悉的“教学大纲”改成了“课程标准”这不仅仅是词语的置换,而是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课程实施;从刚性管理转向弹性管理;从只关注成绩到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我们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人才。

怎样才能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点:

1、多阅读有关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书籍;数学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行动,在行动中不断调整自己,提高自生教学能力。

2、从思想深处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3、多与其他老师探讨方式方法;“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中,不同的教师有他自己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认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并积极参加培训;

5、做好个人总结反思工作。

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我们不能总把观念停留在一处,应该向前看,往远处看。以灵活的方式适应改革的发展。

二、灵活的教法运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手段。他解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再不加重课业负担的情况下使学生获得牢固而系统的知识技能。说到教法,我国近代教育家俞子夷曾说过:“我们教学生,若没有科学的依据,好比盲人骑瞎马,实在危险。但是,只知道科学的根据而没有艺术的手腕处理一切,却又不能对付千态万状、千变万化的学生。所以,教学法一方面要把科学做基础,一方面又不能不用艺术做方术。”他既说方法也是有原理的,你可以把方法归成若干条做法,但实际运用起来,仍要靠教师临场发挥,要靠教师的天才和修炼。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

《教育学》中提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复习法以及指导小学生自学等各种方法。我觉得好的教学方法就像看病一样,得对症下药。新理念提倡让学生轻松学习、愉快接受所学内容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1、数学教学中的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便于教师控制教学过程。例如:数学中一些定义性的内容像“什么叫长方体,什么叫正方体”等,就需要老师的讲授。讲授法的局限性是学生以听教师讲授为主,没有充分的机会对所学内容作出反馈,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易充分发挥。

2、数学教学中的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通过口头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判断、推理获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谈话法能够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它传授新课比较费时间,不易使全体学生都参加到谈话中来。为此,运用谈话法应注意只在最需要谈话法时,并且要尽量吸引全体学生都参加到谈话中来,谈话的最后老师应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总结。

3、数学教学中的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个认识问题交换看法、互相启发以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的具体方式有成对交换意见、分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三种。讨论法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全班讨论

时,教师要引导讨论,不要当裁判阻碍讨论。

在上课时,我们要把讨论法、谈话法和讲授法结合起来用。

4、数学教学中的观察演示法

观察演示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可以被感知的材料,使用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生角度来说,它是一种直观的学习材料的方法。

观察演示的内容可以使实物、标本、模型,图片、教师的示范动作、幻灯、教学电影、录像等。数学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图片、模型和课件。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中有:小猪帮小兔盖房子、野生动物园、小猴吃水果、叠纸鹤、看谁拿得对、喂小鸡、快乐的周末、郊游、堆雪人等,这些插图提供的情景具有联系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提供了方便。

5、数学教学中的练习法

数学教学离不开练习。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学会新知识、运用知识、才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练习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任何技能、技巧,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形成。学习过程中任何一种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具体能力只有通过实践练习才能提高。练习要有针对性,数学教材上每个例题后面的练习就很有针对性,再经过老师的认真精选,练习就更能发挥它的作用。

6、数学教学中的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数学教学中,实验法、复习法、指导学生自学法也是很常用的。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就可用实验法,让学生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出三角形或梯形拼成长方形,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这个过程就需要学生动手去试验。

复习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材料进行再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使学生单独进行的一种学习方法。运用复习法时,要尽量让学生有新鲜感,应用新的形式呈现旧的知识,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好的记忆方法。

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包括培养小学生自学兴趣、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的方法,指导小学生读书、做作业、自我检查的方法。

三、灵活的学法指导

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

作交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新课标教材为我们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是,教师就要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或数学活动使学生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在教学《时分秒》时,我们可以这样指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知识:“时钟家里有三兄弟,老大时针矮胖子,老二秒针瘦高子,老二分针排中间,三兄弟,真团结,你走我也走。老大跨一大格,老二就得走一圈,老二走一小格,老三也得走一圈。”运用打油诗把时针、分针和秒针的关系记住,比起反复练习相比,学生记得更牢,学得更轻松。

四、灵活的知识筛选

我这里所说的知识筛选就是抓住重点、难点。学生容易掌握的画的时间就少一点,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的就花的时间多一些。每项知识都有主次之分,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头发胡子一把抓,应灵活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筛选,分清主次。

五、灵活的实践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要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因此,在教材中就安排了实践活动的内容。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中,实践活动内容安排了投掷、跳绳、赛跑、踢球、出版报等这样既给学生以亲切感,也有利于逐渐培养学生从实际活动中提出书学文艺的意识。同时也说明一点,就是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数学就是为了要用数学。

总之,在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具备灵活的适应能力、灵活的教法运用能力、灵活的学法指导能力、灵活的知识筛选能力、灵活的实践运用能力,才能让数学教育这条“渠”有“活”水。

论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论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话,总是能将深刻的道理寓于浅显的言词比喻之间。其实,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理解的过程,古诗词教学更是如此。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鉴赏诗词,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继承中华经典的传统文化呢?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初探,我积累了些许浅薄的方法与技巧,与大家共同探讨。 1明确诗词所写内容 这里的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呢? 1.1注意诗歌的题目。诗歌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定了诗歌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个标题就交代了是一次春天的出行,地点、时令等都很清晰,一看标题就知道是一次春游,我们还可以猜测到春游的情景与诗人的心情等。 1.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即诗眼。诗眼往往是指诗中最凝炼、最传神的词语,是诗歌内容的凝聚点,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中心思想。如“夜半钟声到客船”,从其中的“客”,就能看出本诗写的是漂泊其在外的游子的羁旅愁

思;“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从“离人”二字,即可读出其主旨是离愁别恨。 1.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诗词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表面上讲的是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谢了,实际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留念和惜别。 1.4调动知识积累。提到王维和岳飞,你就会想到诗中的有画和精忠报国。提到杜甫与李白,你就会展现出心忧天下、忧国忧民与洒脱、豪放、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2注意诗词的形象、意境与作者的情感 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词中的形象不外乎三种:人物形象(包括英雄、名流、亲戚、友人等)、自然形象(包括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和诗人自我形象(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在这里我只谈人物形象的鉴赏。 鉴赏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性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归纳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典型意义。还要结合诗词人的身世和写作背景,分析诗词中的内容,从中体验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诗人的形象和特征。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

作文指导(一):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文指导(一):为有源头活水来 〖写作启示〗 材料口袋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写诗又快又好。有一次,他坐船去汴梁,同船的人聚在一起对对子,写诗,大家都羡慕梅尧臣出口成章,落笔生花。 不久,人们发现梅尧臣有个奇怪的现象:他坐在船上观看沿途的景物时,或上岸游玩时,甚至吃饭、睡觉时,身上总带个小口袋,不时地在纸条上写着什么,然后赶紧塞在口袋里。同船的人都迷惑不解。一天梅尧臣有事离船,有人偷偷打开那个布袋,看见布袋里有无数个小纸条,上面全写着诗句,有半联的,有一联的,有只写几个字的。秘密原来在这里,这个布口袋,就是梅尧臣写诗的材料仓库。 蒲松龄的茶棚 蒲松龄在传世名作《聊斋志异》的写作过程中,为了搜集创作素材,在他别号得名的柳泉边,搭了一个茶棚。来往的行人只要讲个故事,就可以免费喝一盏茶。由于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他创作了近500篇短篇小说,在谈狐说鬼中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被郭沫若誉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广泛搜集素材,才能文思泉涌,这就是蒲松龄留给我们的写

作成功的启示。 〖密码解读〗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再聪明的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写文章也是如此,要想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作支撑。如果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或手中的材料陈旧贫乏,考场作文则不能给人以眼睛一亮的印象,结果可想而知。俗话常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积累的诗句多了,自然也就能写诗了。古人言:泰山不辞寸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首先必须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断地从生活中摄取有用的养料,日积月累,素材仓库自然丰富。大自然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包罗万象。人事物事,天文地理,花草虫鱼,书籍刻绘……可谓纷繁,这样的“厚积”,对于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表明,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越是丰富、深厚,便愈容易诱发灵感活动,就如同夏日厚积的云层,极易有正负电荷相撞击而产生雷电一样。平时,我们阅读名家名篇时常常看到:作者们临晨风夕月,而文思萌动;观花草岩泉,而触绪成章。凡是有成就的作家,总是不辞寸壤、不弃涓滴地,像一个“守财奴”那样地“攫取”着各种知识,把它们储存于自己的“仓库”中去,以备

唯有源头活水来

唯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苏州蕴含着丰富的吴文化资源,教师在职教语文课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传承发扬地域优秀文化,有助于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职教语文课堂,推动职教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职教学生及早生动、深入体会和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其职业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在陌生的文本阅读中理解、体会基于语言所描述的抽象事物所蕴含的文化,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亲身体验、感受具象存在的现实文化。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地域文化是语文课程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来源,并积极开发与利用,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现代课程论也认为,课程是在学校指导下学生获得的全部经验,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国家颁发的大纲和教材,也不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内容,而是包括所有能够促进学习和发展的学习内容、活动和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因此,开发建设关于地域文化的语文课程资源,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有助于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职教语文课堂,有利

于职教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一、将苏州吴文化引入教学,是拓展职教语文课程新取向的必然选择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从生活教育理论出发,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语文是为了“向前向上”的生活。一位美国教育家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这与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由此可看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具有最广阔的学习环境,即从语文课堂大到整个社会,是课外有课。职教语文教学有别于当前应试体制下的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原因在于它是践行这种教育理念的最佳平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以适应本地区的发展和产业现代化的需要。职教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没有高考的指挥棒,主要侧重于学生综合性文化素养的培育。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大部分教师还习惯于按部就班,从书本到书本的讲解教材,导致学生觉得语文学习越来越狭隘,语文教材越来越远离生活现实,对语文学习和语文教材越来越排斥。因此,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积累的多少来衡量人的智力与才能高低的传统语文教学观迫切需要扭转和更新,从而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和职教学生个性特质的职教语文课程新取向。 (一)多元并呈的语文课程总取向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性共识 课程取向,简而言之,就是一门课程的教学价值与目的所在。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发展大背景下,课程取向都会有不同的偏好与侧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用“活”教材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一、引言 21世纪的中国与国际接轨日益紧密,外语已经成为交流工具和时尚潮流。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教材,如何处理好教材中各板块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资源,在有限的条件下更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质量呢?这是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选用教材整合教材 1、目前我市使用教材的特点分析 农村小学正在普及英语教学,农村英语教学选用的教材应当适于农村小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适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例如我市主要使用新标准英语。 《新标准英语》学生用书色彩鲜艳,图文并茂,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编者力图体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教材内容和语言材料的取舍和安排上能以学生生活(包括个人生活,学校课内外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外国人的相处等)的题材为主要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所选教学内容大量运用了歌曲、诗歌、韵句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大量的TPR活动。可以十分肯定的是,这是一套优秀的教材。可在使用《新标准英语》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1)、学生用书和活动用书中有关字母、单词的书写和抄写的练习较少,这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马承教授说过,我们不能盲目地照抄外国人学母语的思路,不能用一种模式学习英语,尤其不能一味

模仿不见文字的英语学习,“哑巴英语”“文盲英语”应引以为鉴。 (2)、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周围英语学习氛围极其缺乏,话题材料篇幅偏长、词汇量偏大、偏难,无疑是增加了学习难度。如Book 4 Unit 1, It’s More Expensive.一课中,powerful、expensive等词偏难,不易掌握,句型形式又较多。 (3)、《新标准英语》学生用书中的编排还不够合理,各模块之间好像没有太大的关系,好像是一个个孤立的模块。其实,在教学中我们也能发现,有些模块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第五册Module 1和Module 3还是有一定联系的,他们都是一般过去时,为什么不能将这两个模块放在一起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或是在师生互动中)走向教材”。 3、整合教材、活用教材 教材的重要性及教学的特殊性表明教师要善于合理地使用教材,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科学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应在选用合适教材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对教材做出合理的选择、组合和删改,从而优化教材内容,让教学内容与生活环境,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整合教材资源,实现由“教材”过渡到“学材”呢?笔者谈谈自己个人的一些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教学重点不丢弃的情况下,联系生活,补充更改 现今英语教材中不少单词都是以其书面形式出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单词已经不用或少用了。对于这些单词,我们可以在简单介绍之后,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廉政文化进机关成果丰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廉政文化进机关成果丰硕 近年来,xx国税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紧密结合国税工作实际,加大廉政文化建设力度,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之路,开创了“以文化促廉政、以廉政兴税收”的新局面。先后被授予“xx”等荣誉称号。 一、教育倡廉 组织开展了“学廉、讲廉、考廉、诺廉、评廉”等一系列廉政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增强了机关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使反腐倡廉教育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一是学廉,收集整理党风廉政建设的先进典型、违法违纪案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相关党内法规,发给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为他们学习党纪法规提供方便。二是讲廉,组织开展“一把手”讲廉政党课活动,通过一把手率先学廉、现身说廉、自觉行廉,以身示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宗旨观念、纪律观念。三是考廉,组织开展全系统廉政知识测试,并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先评优的标准,将廉政教育与激励机制相结合,达到以考促学,以学促廉的良好效果。四是诺廉,系统内层层签订了廉政责任状,“一把手”代表各单位、各部门向上级作出廉政承

诺。市局将廉政责任状执行情况作为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形成了层级管理,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五是评廉,通过定期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税务人员向纳税人述勤述廉活动,组织对市局领导班子及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领导干部述廉进行民主测评,对述勤述廉的税务人员进行综合测评,有力促进领导班子和税收执法人员的整体廉洁。 二、制度保廉 充分发挥制度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性作用,把廉政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制度,构筑从源头上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长效工作机制。结合国税部门的工作职能,制定了《廉政工程规划》等制度,修订和完善了行使职权、选人用人、经费开支等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包括机关工作规则、机关考勤、效能建设过错追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在内的机关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度、办事公开制、岗位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一系列为民服务制度,并把相关的廉政制度、规范渗透到为基层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作风和行为之中,更好地做到了为民、务实、清廉, 三、环境促廉 按照办公室有牌匾、会议室有阵地、走廊有字画、公共环境有显示,网络系统有专栏的标准,全力构建廉政文化建设阵地,

1984年高考满分作文《为有源头活水来》_高中生

1984年高考满分作文《为有源头活水来》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每逢作文,学生常常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大讲空话套话;作文批阅后发下来,学生又往往只看分数,不找问题,结果水平总提不高。我认为造成这种恶劣情况的根源就是:缺乏生活,孤陋寡闻。由于缺乏生活,写的文章干巴巴,没有实际内容,面目可憎;由于孤陋寡闻,写的文章平板单调,毫无生动之感。宋代理学家朱熹写过两句很有名的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就是说,我们要写好作文,就得深入生活,广泛阅读。 为文之首,首先是要占有一定的材料。没有材料,就好比一台没有原料的机器,不能生产出产品。要占有和搜集作文的材料,就必须深入生活,仔细观察,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一个作文的“仓库”。一到需要时,就能信手年来拈来,思路也就开阔了,这样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积累材料的过程,就是不断丰富自己的作文仓库的过程。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有了充分的事实论据,就宛如人有了坚实的骨架,就能站稳脚跟,从而说服读者,感动读者。历来的名篇佳箸,没有不是经过生活的提炼而写出的。蜚声中外的名著《红楼梦》,几乎就是曹雪芹的亲自经历;吴敬梓亲睹社会污浊,官场黑暗,写了愤世嫉俗的《儒林外史》;关汉卿鉴于当时不法横行,人民受屈,写下了脍灸人口的《窦娥冤》……由此看来,任何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对生活的深刻体察。因此,我们要做好作文,就必须深入生活,

抑恶扬善,把自己的爱憎情感注入作品中去。 如果说作文材料及其所说明的中心是文章的骨架,那么语文词汇可以说是文章的血肉。要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掌握一定的词汇,使文章生动、有趣。如果只是干瘪瘪一套学生腔,就会使人产生憎恶之感。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认为作文难写,没有话说,这正是由于没有做到以上两点。普遍的填鸭式教学夺去了他们大量的时间,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生活大门却是向我们敞开的,只要我们潜心观察,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日积月累,就能为写作文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为写好作文奠定基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从事而发,要写出感人至深的好作品,就必须深入生活,生活,广泛阅读。只有这样,“源头活水”才能汨汨不绝,写出的文章才能扣人心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发表时间:2017-11-03T11:28:39.21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月下作者:吴文斌[导读] 在生活中如何提升教师的修养素质,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教师良好的修养及品质,促进其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使教师能够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而在生活中如何提升教师的修养素质,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爱生;宽容;读书;反思在当前的教育生态中,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发生的频率渐高,而激烈程度也渐强,时常听到教师之间讨论网络时代裹挟下学生的教育难问题。作为教师,有些人已经难以获得自在的幸福感,忘记了“学高为师、行为世范”的铮铮誓言,他们的行为已经发生偏离,变得追名逐 利、世故鄙俗,仅以分数多少武断定论学生成败,粗制滥造设计教学流程,甚至将无名之火演化为对学生的冷嘲热讽。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不能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马斯洛在人类五层需求理论中指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这是一种高度的精神需求,作为教师只有让自己倾心于事业,不断提高教师的修养素质,和学生共成长才能获得强烈的幸福感。 一、师道精神爱先行 提到教师的情怀,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些熟悉的字眼,“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燃烧的蜡烛”“吐丝的春蚕”等。确实,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平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职业之路,默默无闻。虽然精神可佳,但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发现他们特有的品质;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去探索、观察、创造,让孩子去观察与探索,而且还应尊重他们,用爱心与信任使他们拥有光明的未来!我们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读懂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个性,维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自信,丰富学生的情感,这就是一个教师应有的情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和谐地发展,才能造就一个出色的孩子,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也许我们没有力量让身边的孩子都幸运地拥有一个完美的家庭,也无从改变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却应竭尽所能在另一个领域带给孩子们幸运。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上帝在为一个人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他开启另一扇门。用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用爱为孩子们创造美好校园。身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大可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作出一些于学生自身有益、于社会发展有益的教学。不是吗? 二、民主自由宽为德 中国自古尊师重教,学生对教师有敬畏之情,有些教师便自以为高高在上,学生固然该尊敬教师,但教师也该体恤学生,二者于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真诚关爱学生,学生是教师呕心沥血培养的对象,也是教师最伟大的成就。然而,只有真心实意地关爱学生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我们总习惯于替孩子打点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套用到他们身上。孩子们难道就不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孩子们要学会适应社会,适应难道就意味着个性的泯灭?所幸的是,我们正在改变着长久以来,呆板、公式般的教学,正在向人性化、自然化的趋势发展。 当面对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们时,如果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被父母遗弃的孩子,那么我们尚不具备宽容精神。素质教育下,优秀学生的评判标准已不仅仅局限于成绩各方面的人才都是未来的国之栋梁。因此,顺应学生的个性显得十分重要。而我们的思维方式却总要使丰富多姿的生命体凝固在统一的模子里,似乎只有这样才算完成了用于衡量每个人的尺度我们才安心。这才是教育的大忌啊!把性格各异的孩子放进一个模子里培养既扼杀了学生的天赋也造成了人才的损失。允许多样化的存在才能创造出绚丽的图景。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迈入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进入这个世界的资格就是具备宽容精神。宽容不仅在面对异己时有用,对自己的冲突着的人性而言,宽容意味着造福于自己。宽容会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我们每一天都很自由。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因为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宽容不易,才使宽容成为美德。让我们教师学会宽容,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学生自己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省。 三、一路前行书为伴 教师读书是生命成长的需要,以前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只有不断地学习,只有在“教学相长”中才能发展自己。 毋庸置疑,我们要读教育经典著作。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掩卷深思,我们能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它滋养、渗透着我们同为教育者的心灵。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的过程,即与过去教育家对话的过程,也是吸收教育思想的营养的过程。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还要与时俱进,精选研读中外现当代的教育名家作品。闲暇之余常阅览教育实践者们在教育过程中的独到感悟,感受到他们对奋斗在前线、深知其甘苦的现代教育者们的崇敬与肯定!字里行间透出深厚的修养,有着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充满着教育的激情与梦想,视角新锐而独特,有些文字直剖当下的教育现状,直言不讳,一吐为快,予人启迪。 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沉下心来,在教学之余读一些真正提升自身内在修养的图书,这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哲学著作、美学著作、史学著作等。语文、历史等文科教师可以阅读先秦诸子散文、唐宋传奇、明清小说等著作,理科教师可以选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和他们的经典著作,一方面为教育教学提供素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最后,为了拉近我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我们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学生喜欢的时尚流行书籍。读这类书,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四、凝神静气思中求

为有源头活水来 初中作文【800字】

为有源头活水来初中作文【800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自然以博大的胸怀哺育了世间的万物。在淮安这块土地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俭朴的淮安人民。 记忆中的家乡水 美丽富饶的淮安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成长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中领略了无限的风光美景。 水流清澈见底,有一种“小桥流水人家”之意。夕阳下的小河,星星般的闪烁着点点波光,那河里的嬉闹声,与哗哗的流淌声,是那光屁股的孩子用纯真与活泼奏响的乡间小唱。 大人们在河边洗衣物,淘米、洗菜等;小河还是孩子们的“乐园”。河里的鱼虾都是他们的玩物。尤其是在夏天,天气炎热,“扑通、扑通”的跳下水像鸭子似的游泳。享受着河水的温柔。据调查与统计那时的水资源量达到了467。44亿立方米。 眼眸中的家长水 面对着小康生活,人们也开始了铺张浪费的行为。“泉水无声惜细流,树荫照

水爱晴柔”这样优美秀丽的画面哪儿去了。 水流污浊不堪,有一种肮脏的像嚼过几千遍地口香糖,令人恶心。数不尽的飞虫围着转圈,更肮脏到连飞虫都不想靠近。垃圾堆满了河道口,清澈的水流进不来,肮脏的水流出不去。面对这种景象没有人搭理,每一位丢垃圾的人都无奈的摇了摇头走了。 晚上,村庄一片的寂静,再也听不到蛙鸣,虫叫了。我渐渐的进入了梦乡,突然间我听到了河水的哭诉。“我要新衣服,我的血液已经被堵住了,心脏也跳得很慢了,沉重的呼吸让我再也不知道明天将怎样。肮脏的垃圾阻碍了我看到那蔚蓝的世界,谁能懂得呀?” 后来才得知水流被污染后,我市的水资源逐渐下降到77。98亿立方米,相当于我市水资源的16%。 找回大自然的风采,找回青春的生命。我呼吁:爱惜生命之源,关注滴滴点点,让汩汩的清泉重新流进人们的心田吧

第章_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篇

第一章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篇 [写作启示] 材料口袋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写诗又快又好。有一次,他坐船去汴梁,同船的人聚在一起对对子,写诗,大家都羡慕梅尧臣出口成章,落笔生花。 不久,人们发现梅尧臣有个奇怪的现象:他坐在船上观看沿途的景物时,或上岸游玩时,甚至吃饭、睡觉时,身上总带个小口袋,不时地在纸条上写着什么,然后赶紧塞在口袋里。 同船的人都迷惑不解。一天梅尧臣有事离船,有人偷偷打开那个布袋,看见布袋里有无数个小纸条,上面全写着诗句,有半联的,有一联的,有只写几个字的。秘密原来在这里,这个布口袋,就是梅尧臣写诗的材料仓库。 蒲松龄的茶棚 蒲松龄在传世名作《聊斋志异》的写作过程中,为了搜集创作素材,在他别号得名的柳泉边,搭了一个茶棚。来往的行人只要讲个故事,就可以免费喝一盏茶。由于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他创作了近500篇短篇小说,在谈狐说鬼中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被郭沫若誉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广泛搜集素材,才能文思泉涌,这就是蒲松龄留给我们的写作成功的启示。 [探密]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M之炊”。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M一样。再聪明的媳妇没有M,也做不出饭来。写文章也是如此,要想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作支撑。如果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或手中的材料陈旧贫乏,考场作文则不能给人以眼睛一亮的印象,结果可想而知。俗话常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积累的诗句多了,自然也就能写诗了。古人言:泰山不辞寸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首先必须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断地从生活中摄取有用的养料,日积月累,素材仓库自然丰富。大自然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包罗万象。人事物事,天文地理,花草虫鱼,书籍刻绘……可谓纷繁,这样的“厚积”,对于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表明,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越是丰富、深厚,便愈容易诱发灵感活动,就如同夏日厚积的云层,极易有正负电荷相撞击而产生雷电一样。平时,我们阅读名家名篇时常常看到:作者们临晨风夕月,而文思萌动;观花草岩泉,而触绪成章。凡是有成就的作家,总是不辞寸壤、不弃涓滴地,像一个“守财奴”那样地“攫取”着各种知识,把它们储存于自己的“仓库”中去,以备随时之用。 古人论文,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里的“薄”是“厚之至变至化”,如同“金之至精,炼之至熟,刃之至神”一句话,这种“薄”,乃是深厚经验,经过至精至纯的提炼,而形成的尖锐和深透。所以同学们只有广采博取,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知识的营养,灵感才会频繁而活跃。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文思泉涌。 作文材料基本有三类:一是语言材料,二是生活材料,三是知识材料。那么,中学生如何积累以上三类材料呢? 1、从观察中积累。要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参加远足、郊游。多看电视、电影,及时捕捉其中的动情点,闪光点。观察事物的动态和静态;观察大自然的各种色彩;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观察事情发生的环境、场面。总之,处处留心皆学问。 2、从阅读中积累。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何下笔如有“神”?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据有关调查得知,我国广大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特别是农村学生更谈不上有多少阅读时间和数量。从我所教的班级调查结果显示,积极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仅有13%,阅读是“源”,作文是“流”。没有“源”哪有“流”呢?因此农村中学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绝非易事。 众所周知,作文几乎占据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但中考的内容甚多,我们不可能花费近一半的时间来进行作文训练。近几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当中,我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就是坚持利用课前的几分钟,美文欣赏。 一、让美文走进学生的生活 只有读书破万卷,才会下笔如有神。在我的强烈推介之下,课余时间,《读者》《意林》《散文》等是他们常读的文学杂志,《中学生满分作文选》是他们必读的书刊。为了让农村的孩子节省金钱,我建议学生在网上购买过时的杂志,例如购买过去一整年的12本杂志大概只需要二十元。学生觉得很划算,于是对书籍就有了“买,买,买!看,看,看!”的欲望了。我还会让学生每人尽量拥有不同版本的书目,看完自己的书籍,再交换阅读,增大阅读量。 二、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写读书笔记 为了防止学生阅读美文时走马观花,我要求学生每天写简短的读书笔记。 (一)初始积累阶段 刚开始写读书笔记时,会有点难度,因此前一段时间降低要求,只要求记录优美的语段,并简单分析好在哪里。如,有人说:“生活是没有加糖的咖啡,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但是仔细回味起来,又觉得有一种醉心的清香。”又如:“当然,’苦’还有很多。不过’苦’又像雨后的阳光,被折射成七色,据称一道道快乐的彩虹。” (二)鉴赏积累阶段 学会了最基本的积累,就开始提高要求,从结构,选材,语言,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积累赏析。 三、利用课前几分钟,美文共赏 首先,争取全班同学都加入美文共赏的行列里面,可以采取小组内各自分享或者在全班同学前共同分享等形式。 此外,不同层次的学生,赏析的要求也随之不同。

中考语文 满分作文解读 第1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一章为有源头活水来 ——积累篇 [写作启示] 材料口袋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写诗又快又好。有一次,他坐船去汴梁,同船的人聚在一起对对子,写诗,大家都羡慕梅尧臣出口成章,落笔生花。 不久,人们发现梅尧臣有个奇怪的现象:他坐在船上观看沿途的景物时,或上岸游玩时,甚至吃饭、睡觉时,身上总带个小口袋,不时地在纸条上写着什么,然后赶紧塞在口袋里。 同船的人都迷惑不解。一天梅尧臣有事离船,有人偷偷打开那个布袋,看见布袋里有无数个小纸条,上面全写着诗句,有半联的,有一联的,有只写几个字的。秘密原来在这里,这个布口袋,就是梅尧臣写诗的材料仓库。 蒲松龄的茶棚 蒲松龄在传世名作《聊斋志异》的写作过程中,为了搜集创作素材,在他别号得名的柳泉边,搭了一个茶棚。来往的行人只要讲个故事,就可以免费喝一盏茶。由于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他创作了近500篇短篇小说,在谈狐说鬼中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被郭沫若誉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广泛搜集素材,才能文思泉涌,这就是蒲松龄留给我们的写作成功的启示。[密码解读]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再聪明的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写文章也是如此,要想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作支撑。如果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或手中的材料陈旧贫乏,考场作文则不能给人以眼睛一亮的印象,结果可想而知。俗话常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积累的诗句多了,自然也就能写诗了。古人言:泰山不辞寸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首先必须建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社会讲民主、讲人权,那么学生的作文也应该是一个姹紫嫣红、个性飞扬的百花园,但现实的作文课往往是这样:学生没有写作激情、缺乏创作欲望。面对作文题目:学生叫苦不迭,虽搜肠刮肚亦无话可说;面对千篇一律的文章,老师犹如置身在茫茫沙漠之中,虽精批细改也难寻到令人身心为之一爽的绿洲。学生教师都苦不堪言。究其原因虽有很多,但普遍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机械地把“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是作文教学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纵观古今中外,所有文学大师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博览群书。杜甫就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中进行写作训练易激起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描写、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要使作文教学走出困境,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充实学生的语言库存。 一、阅读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在他们的思维习惯中,形象思维还占主导地位。与其空洞地讲一些写好作文的道理、意义、方法,不如用文学作品中那些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唤起他们的写作兴趣。鲁迅先生最初爱上写作,并不是因为“三味书屋”中先生的板子、戒尺,而是因为一本木刻的《山海经》吸引了他。 二、阅读的过程就是厚积薄发、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时说:“《水浒传》到底只是小说,子弟极要看,及至看了时,却凭空使他胸中添了许多文法。”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当学生阅读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对其中的形象进行塑造,其中的一些写作技巧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学生自身的能力。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 大量的阅读和欣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了写作素材,让学生写作的源头有活水涌动。 所以阅读这一环节是写好作为的基础,是第一步。只有把这第一步走好走实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作文枯燥无味的现状。那么,如何将写作训练融入阅读的过程呢? 第一立足课内。有效地利用现有教材,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精读细品中学习写作技巧。叶老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教师要在对这个例子的深入剖析中渗透写法,让学生学会: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 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发表时间:2011-07-29T08:41:17.56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春兰 [导读] 吕叔湘先生说他的语文能力三分得之于课内,七分得之于课外,是“三七”开的,课外阅读最为重要。 ——阅读,一个永不衰老的话题 李春兰(虞城县第二实验小学河南虞城 476300) 【摘要】(1)以本为本,抓好阅读训练。(2)利用早读,狠抓古诗词诵读。(3)搭建平台,激发阅读积极性。(4)水到渠成,学生作文不再愁。 【关键词】语感;学习主动性;读中感悟;自主课堂;阅读的实效;立足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对学生的阅读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引领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阅读显得犹为重要。 1.以本为本,抓好阅读训练 我们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所以,对于课文中的段落、句子或词语,即使学生已经读通读顺,也不妨再读几遍。因为只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才可能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生动。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抓住了读,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再往深处分析,一个人的语文水平的高低是看他的“语感”的。语感强则语文能力强,语感弱则语文能力弱。而“读”则是增强语感的不二之法。如我在教《匆匆》一课时,曾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描写时间的语句。再读课文,说说哪些语句生动、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时光逝去之快的?品读课文,细细感受作者珍惜时间,对时光飞逝的无奈之情,从而激发自己对时间的珍惜感。第一个环节的“读”,是为了“找”;第二个环节的“再读”,是为了“想”;第三个环节的“品读”,是为了“品”。这些环节中都有读的安排,但都不是虚读,而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水到渠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利用早读,狠抓古诗词诵读 吕叔湘先生说他的语文能力三分得之于课内,七分得之于课外,是“三七”开的,课外阅读最为重要。因此,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把每个早读时间利用起来,坚持让学生诵读学校配发的统一课外读物《古诗词70首》。因为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学生语文素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体要求为每生每天背一首古诗词,还要做到会默写,了解诗意,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等。由于在2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只学习了一首古诗词,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大,大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很快就完成了诵读任务。由于老师在早读时间是放了手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了主人公意识之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强,学习起来才会更带劲,更有效。 在整个早读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因为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对于早读这个自主课堂,学生个人、生生之间,张扬了个性。他们可以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可以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畅所欲言。彼此交流作为个体独有的见解,展示了自我,发展了群体。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着古典诗词的无限魅力。教育家于漪说:“哪一门学科能有语文那样的灵动蕴藉;哪一片天地能有语文世界的五彩斑斓。”的确,语文世界是美的,而欣赏、诵读古典诗词的美则是语文百花园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我班学生王晓丽,以前提起背书就头疼,但自从升入六年级,上了古诗词诵读课以后,感觉背诵文章也不再是难事了。她说:“以前背书的时候,也许是因为课文太长,时间又太紧,思想压力大,老是背不会。现在,每节早读课,老师只安排了一首诗词的诵读,时间多了,任务轻了,轻松上阵,轻而易举就背会了。现在,一学期下来,《古诗词70首》这本书我早以背会了。这不,我又让妈妈给我买了《弟子规》,我要每天坚持诵读,用知识武装头脑,力争做一个博学多识的人。”孩子是幼小的,其心灵正是借助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的滋养,才得以纯净,感情才日渐丰富,兴趣爱好才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能力才日渐增强。 3.搭建平台,激发阅读积极性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水平,增强阅读的实效,我特意把我们班定格为“书香班级”。每星期的星期五下午第三节课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每次会议都有专题内容。如在开学第二周的星期五下午,我们班准时召开了“我是小小演讲家”活动。活动内容要求切合学校工作实际,从安全、纪律两个方面谈起。由于这个工作在周一的班会上已经做了布置,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准备稿子。有的同学到学校图书室查找资料,有的同学选择在网上查询。筹稿、背诵、演讲。同学们忙得是不亦乐乎!通过演讲比赛,同学们既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演讲水平,同时明白了“安全重于泰山”的道理,何乐而不为呢?开学的第三个周,我们班定期召开了“名人故事会”的专题活动。通过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了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愿望。学生们为了写稿子,一有空闲便忙于搜集资料,乐此不疲,读写能力也在无形之中得以增强。针对每个星期召开的活动内容,我还一一评出了各个奖项。如“小小演讲家”、“讲故事大王”、“红色经典诵读奖”、“我是书香小少年”等。每个获奖学生既有物质奖励(本子一个),又有精神慰藉(颁发奖状),鼓励先进,树立榜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争先创优的热情,营造了浓郁的读书的氛围。 4.水到渠成,学生作文不再愁 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阅读教学更应是追求美的过程。老师应当时刻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及准确精当,并通过造句、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内化这些语言,积累下来。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必须要立足文本,让学生多读、多背文本的语言,掌握语言的丰富性,认识更多的语言现象,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阅读是写作的通道,指向写作的阅读,本质上是一种寻找,寻找内容,寻找思想,寻找表达思想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还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写作。事实上,我们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学生读得多了,词汇量大了,写作材料多了,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无从下手了。是阅读,在无形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近年来,由于我所带的班级班风正,读书兴趣浓,阅读量大,已有几十位学生的作文在国家教育部“十一五”创新作文比赛中获奖。二十多位学生在省级、市级作文比赛中获奖。我本人也曾因此荣获国家级作文辅导奖金奖。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思,深邃的哲理,使我们的学生增长了见识,开启了心智,陶冶了情操,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了“我阅读,我快乐”的梦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愿我的学生们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让阅读与他们永相伴!

问渠哪得清如许作文800字

问渠哪得清如许作文800字 问渠哪得清如许 梁洪汀 当圣诞节情人节裹着西方文化席卷中国大地;当网络语火星文冲击着文化传统;当快音乐电子书刺激着感官神经。我们疑惑着对它们的取舍,也反思着自己的 行为。 比之丰碑式的大唐诗歌,兴起于市民之中的宋词可谓难登大雅之堂,词体在唐 末就已出现,传唱于百姓之间,为文豪名士所不屑。可时至今日,唐诗宋词却 并列为传统文化中两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承受住了历 史的淘洗。其实同为经典的元曲和明清小说莫不如此。因为新,所以初期受到 怀疑甚至鄙夷。但也正因为新,才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为后人留下宝 贵的财富。 以节日庆祝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传入是世界开放的产物,我们不能采取抵制的 态度也无需为这所造成的冲击而惊恐。历史告诉我们面对新生事物必须以海纳 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去接受,并加以引导使之与时代相适应。 第六版汉语字典收录众多新生词汇,这表明了政府对现代文化的认可和接受甚 至一向以严谨传统为尚的《人民日报》也使用了“给力”一词,相信只要正确 引导,意蕴丰富的网络词汇必会为汉语文化增添活力。新文化运动中掀起的白 话文热潮一度受到打击,这种适于平民百姓的浅显文词与今日的流行词语是如 何相似啊!不可否认白话文的推广冲击了古典文化,但如今汉语的繁荣及众多 堪称宝藏的白话小说证实了年前先驱们作出了正确的历史选择。若是紧抓古文 晦的字词不放,不为之增添时代精神,我想珍贵的中华传统文化也许会像许多 文明一样泯灭在历史的尘埃中吧! 文艺领域的创新对其发展更是必不可少,纵观中国的音乐发展,从庄重严肃的 美声到名具特色的民歌唱腔,从通俗易懂的流行金曲到风靡网络的电子音乐。 如今已形成多元共存的繁荣局面。不管是当年开创哼唱之风的周杰伦,还是如 今当红的许嵩或汪苏泷,我们姑且不论其艺术成就究竟如何,单看他们的敢于 创新就值得肯定。很难想像没有周杰伦类的歌手如今的乐坛将是何等模样。 无需担心经典传统会因创新发展而消失,因为传统文化的江河必会因源头活水 而奔流不息;不必纠结新生事物的良秀不齐,因为历史的长河必会淘尽渣滓, 只有丰碑才能屹立。张开双手,勇敢迎接时代风景。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文中对如何让企业报走向创新之路提出三点建议。 标签:企业报创新工作 0 引言 企业报作为企业的宣传媒体,是企业党委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企业员工了解企业方针、获取企业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彰显企业精神,传扬企业文化舆论工具之一,是企业营造和谐团队、提高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载体。由于企业报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企业建立了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蕴育、滋养、给予它阳光甚至使它每一个细胞充满活力,且最终结成一枚硕果的是企业,是企业的每一位员工。然而,要使企业报真正办出特色、办出风格,成为宣传和反映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成为广大职工喜爱、许多职工不可缺少的一份精神食粮,作为一名编辑,总结自己多年实践经验后发现:只有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使企业报走上创新发展之路。 1 以人为本,努力打造一支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全面的通讯员队伍 企业是企业报赖以生存、延续生命的土壤,广大通讯员(其中包括企业领导、员工)是企业报诞生的母体。忽视了这一点,企业报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走向消亡,这并非危言耸听。 做了七年企业报的责任编辑,随着厂网分开、运检分离等改革,笔者发现:构成企业报的素材也来越少的可怜,仅仅二万多字的四开小报由于稿件数量的缺少、质量的下降,使得组版相当费力气不说,月报正在滑向青黄不接、难以维系的境地。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企业报无论形式上的创新还是内容上的多样,其高质量、高品味、有血有肉的鲜活素材还是来源于广大通讯员。基于此,我们亟需建设一支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的通讯员队伍。在这一方面,主管企业宣传的负责人要分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经常耐心细致地征询领导的意见建议,增强领导与编辑齐心协力办好企业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报刊的媒体性质,使它天然地成为企业沟通和文化建设的桥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报刊不仅扮演了沟通内外、上下的重要角色,更重要的是启发、引导员工多了解自己的企业,不断认识和提升自身的价值。它可以让企业外的人多了解企业内部的动态,也可以把外面的情况介绍给员工,拓宽员工的视野。企业报刊可以将领导层的决策、思想传达到最基层,将员工的意见反馈到企业的最高层,思想的火花经过碰撞、沉淀之后,将会变为员工行动的准则;企业报刊还是宣传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的一个舞台。企业报刊给客户、供应商、经销商以至潜在的合作者、社会公众,提供了了解企业管理水平、状况的良好机会。它也可以传播企业的信息,为企业客户和用户提供专业知识、技术指导、产品信息,形成更忠实的客户群;它还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反馈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