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英汉汉英翻译学习 译后感

英汉汉英翻译学习 译后感

英汉汉英翻译学习  译后感
英汉汉英翻译学习  译后感

至今为止,已经学了一个学期的翻译基础。虽说未涉及汉译英的学习,但从过去这一学期对英译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我深知翻译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对我来说,学好翻译这门课程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任重而道远。

在未上翻译课之前,每每听人提及翻译,以为就只是单纯的两种语言的转换;谁知经过一个学期的翻译课学习,才知道自己竟是大错特错了。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及其语言六大功能(表达功能、信息功能、祈使功能、人际功能、审美功能、元语言功能),我国翻译家严复的“信、达、雅”三大翻译标准等,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什么是翻译。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在进行翻译活动时,除了要遵循翻译的两大原则(忠实、通顺)外,还要注意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等翻译技巧的运用。否则,翻译时,容易出现“翻译腔”。如;And so you shall be my darling----when l tell you! 译文一:当我告诉你的时候——我的宝贝,你会知道的。译文二:那你等着吧——等到我告诉了你,你就懂得了!这两种翻译中,第一种机械地模仿原文,不知变通,是典型的“翻译腔”。而第二种摆脱了原文的结构束缚,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再现了原文的意义和精神。

此外,对一些翻译技巧(如:词类转换法、重复法、正反反正翻译法、抽象与具体转换法、抽词拆译法、增词语省略法、物称人称转化法、形合意合转换法、视点转换法等)的学习及反复练习,也让我在学习的同时发现并总结出一些翻译时常出现的问题。如:的、地、得的正确使用(美丽的太阳花、吃力地行走、高兴得手舞足蹈);量词的正确使用(一只小熊、一头大熊、一个熊妈妈);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注意句子的停顿);“so·····that”不能译成“如此·····以至于”可译成“那样·····因此or所以”;“when·····”不能译成“当······时”;人的mate译成“伙伴”,动物的mate译成“配偶”,而人的“配偶”是spouse;“go down the wind”译成顺着风走,“go up the wind”译成逆着风走;定语从句的译法:分片——逐个译出——理解大意——调整语序。

另外,长句的翻译也是一大难点。像顺序法、分译法、逆序法、综合法等长句翻译方法都可用于翻译中,才能译出更好的译文。

与汉语习惯不同,在英语中,为了避免重复,通常用同义词、近义词代替前文出现过的词。同时,英语中通常用大量的连词,是句子更紧凑,而汉语恰恰相反。因此,在英译汉时,要尽量避免将关联词“和、所以、因此、而且····”翻译出来。

我深知自己基础比较薄弱,因而在学习时也比较吃力,但我不会因此而自暴自弃,相反,我会加倍努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好翻译这门课程。

新四级汉译英段落翻译技巧

新四级汉译英段落翻译技巧 新四级汉译英段落翻译解题技巧 ?题型简介?基本要求?翻译技巧 题型简介 ?自2013年12月考次起,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翻译部分将由原单句汉译英调整文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题材。 140~160词 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以词、句的翻译为基础,扩大到对整体段落的翻译的把握,段落内容相对完整、结构相对独立。翻译时要把整个段落当作一个有机的语篇,注意各句子之间的衔接和段落间的过渡。 翻译技巧 (一) 词的翻译 (二) 句的翻译 (三) 段落翻译 (一) 词的翻译 1. 词义选择 2. 词类转换 3. 词的增补 4. 词的省略 5. 词的替代 1.词义选择 (1)语境词?汉语有些词语的含义会因语境而发生微妙的变化,称之为“语境词”,应紧密结合上下文译成相应的词,不能按照原词的字面意思来译。?原文:手机刷新了人与人的关系。?译文:Cell phone have alter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 ?分析:“刷新”此处实际是指“改变”,而并非是我们平常所指的含义,因此不宜译成refurbish或renovate,翻译为alter或 change更恰当。 (2) 表意模糊的词?原文:这所全国重点大学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译文:The national key university has prepared batches of qualified graduates for the society. ?分析:“输送”在句中是一个模糊笼统的词,具体说来是指“培养出”。“人才”笼统,译为qualified graduates比较确切。 (3) 比喻词汇?汉语有许多比喻词汇,表面意义和喻指含义完全不同,英译时应跳出机械对应的思维定式,动态地译出其潜在含义。?原文:老师答应给这几个学生“吃小灶”。?译文:The teacher has promised to give these students special tuition. ?分析:“吃小灶”在这里指的是“个别辅导”。 2.词类转换 (1)动词?名词?英语动词受到形态变化规则的严格限制,大量本应该由动词表达的概念,常需借助于名词,因为名词不受形态规则的束缚,使用相对灵活、方便。?原文: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不绝口。?译文:You"ll be full of praise while eating the first two main courses. ?分析:英语中有大量抽象名词表示行为或动作意义 advice,agreement,inheritance,knowledge,praise,use等。以上例句借助抽象名词表达了特定的行为动作,译文也显得较为地道。 (2)动词?介词?介词与名词密切相关,英语名词的广泛使用使得介词也频繁出现,而且英语中有些介词本身就是由动词演变来的。汉译英时,有些动词可以用介词来表达。?原文:人们常用剪纸美化环境。?译文:People often beautify their homes with paper cuttings. (3)动词?形容词?汉语的一些动词常常用形容词来表达,这些形容词通常是与动词同源的词(如dreamful,doubtful,sympathetic 等),这样的译文有时会更地道、标准。?原文:在明朝和清朝时期特别流行。?译文:It was widesprea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英汉翻译过程中的反译

英语知识 在英译汉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原词所表达的并不是其字面意义,而是其字面意义的反义,或者说是对其字面意义的否定,可这种否定又往往不出现否定词,这种情况并不很少,给翻译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下面是常见的两个词组,请注意它们的汉语意思: ①riot police 防暴警察(即anti-riot police,而不是暴乱的警察) ②crisis law 反危机法案(即anti-crisis law) 这两个词组的翻译采用的就是反译法,译文都是其字面意思的否定或反义,这样既表达了原文的真正含义,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人一看就懂。 另外,英文报刊文章标题的翻译有时也采用反译法。如《中国日报》China Daily)1995年1月16日头版刊登一则新闻,题目是Inflation is target of bank’s new policy,主要说的是银行在1995年将来取有力措施制止通货膨胀。但题目的字面意思恰恰相反。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必须把inflation看成是anti-inflation,使之文题一致。这样的标题在英文报刊中比较常见,目的是为简练及醒目,我们在翻译时要格外注意,切勿望文生义。 再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1)Sidney Simon called the college grading system "archaic, prescientific, bureaucratic invention",and "about as accurate as police estimates of crowds of peace marches." 如果按字面翻译,这句话是这样的: 西德尼?西蒙称这种大学评级制度“是过时的,缺乏科学验证的”,而且还是“官僚主义的产物”,“同警察估计的和平示威人数一样准确。” 既然前面已说了这个评级制度“过时无用,缺乏科学验证”,而

汉译英的几种翻译技巧

汉译英的几种常用技巧(一)常用的翻译技巧1. 增译2. 减译(省译)3. 重复 4. 转译 5. 语序(词序/句序)调整(倒置) 6. 拆句与合并7. 正说反译, 反说正译8. 语态变换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 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1.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holidays. 我们等待假日的到

2.Much of our morality is customary. 我们大部分的道德观念都有习惯性。 3.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精确。 4.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5.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He who makes no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has no right to speak. (No investigation, no right to speak.) 6. 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Modesty helps one to go forward, whereas 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 7.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 So long as green hills remain, there will never be a shortage of firewood. 8. 班门弄斧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9. 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英汉翻译法7——正反译法

?在翻译时,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某些否定句犹如陷阱,稍有不慎,就会掉入其中。鉴于此,我们在翻译某些含有否定意义的句子时,应当把握两点:一、英语里有些从正面表达的词或句子,译文可从反面来表达,即正说反译法;二、英语里有些从反面表达的词或句子,译文可从正面来表达,即反说正译法。例如: ?1) Only five customers remained in the bar. ?酒吧间只有五个顾客还没走。 ?(原文从正面表达,译文从反面表达。如译成“还留着”,或“还呆在那里”,则不如“还没有走”更符合汉语习惯。) ?2)Anyone wants to get out? Over my dead body! ?只要我活着,谁也别想出去。(the original English sentence implies “nobody can get out unless you kill me). ?3) Mother said Father would come soon, but Mary knew better. ?妈妈说爸爸很快就会来了,玛丽知道不会。(“know better” implies that Mary thoug ht differently or disagreed with Mother, it means “think otherwise”) ?5) A radar screen is not unlike a television. ?雷达荧光屏跟电视荧光屏一样。 ?(如译成“雷达荧光屏不是不象电视荧光屏一样”则不符合汉语习惯。) ?我们可以看到,正面译不顺,不妨从反面译;反面译不顺,不妨从正面译,因为同一个概念,一个民族正面说,认为是合乎表达习惯的,而另一个民族则认为反着说才顺嘴。 ?下面从正说反译和反说正译这两个方面来探讨英语否定结构汉译的一般原则 ?一、正说反译法(Affirmative in English, but Negative in Chinese) ?英语中的含蓄否定词或含蓄否定短语一般都要译成汉语的否定词组。下面按词性列举它们的翻译方法。 ?1.名词 ?1) There was a complete absence of information on the oil deposit in that area. ?关于该地区的石油储藏情况,人们毫无所知。 ?(absence可译为“不在”、“毫无”、“不在……时间”等。) ?2) Her child was in a terrible state of neglect. ?她的孩子简直没人管。 ?(neglect可译为“不留心”,“没人管”。) ?3) All international disputes must be settled through negotiations and the avoidance of any armed conflicts. ?一切国际争端应通过谈判而不是武装冲突来解决。 ?(avoidance 可译为“不采取”。) ?作为名词用的含蓄否定词还有:defiance (不顾,无视),denial (否认,否定),exclusion (排除),anything but (根本不,决不),lack (无,缺乏),failure (不成功,不足,不履行),refusal ( 不愿,不允许),loss (失去)等。

翻译技巧总结

翻译技巧总结 个人认为,翻译题很重要!考研是个充实自己的过程,只要你还需要英语,就离不开翻译,所以大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首先个人推荐一本书,XDF唐静老师的《拆分与组合翻译法》,我听过他的课,他的方法很实用,感觉很象下面介绍的第四种方法。 翻译题里考察三方面内容: 1、专有名词(如operational research expert)、习惯用法(如depend on)及多义词的翻译(如school、set的多义) 2、一般性翻译技巧:包括词义选择,词序调整,词性转换和增词法等等 3、具体句型(定从、状从、主从、宾从、表从、同位从、强调结构、并列、比较、倒装、插入、被动、否定等) 其中2、3是大考点,具体内容可在论坛下XDF的翻译笔记来看,在此不赘述。 可看出,应对翻译题的主要武器是翻译技巧,下面正式进入正题(常用方法、被动语态译法、形容词译法、举例详解) 一、常用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翻译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 (1) 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2) 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省译名词) 3转换法: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具体的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短语。在句子成分方面,把主语变成状语、定语、宾语、表语;把谓语变成主语、定语、表语;把定语变成状语、主语;把宾语变成主语。在句型方面,把并列句变成复合句,把复合句变成并列句,把状语从句变成定语从句。在语态方面,可以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如:

英语B级考试翻译技巧.

翻译技巧 英译汉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的原则 1. 翻译时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符合汉语的习惯 2. 翻译不可太拘泥。拘泥、刻板的翻译因死守原文语言形式而损害了原文思想内容。好的译文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 能够直译尽量不要意译 4. 翻译的过程应该是先理解后表达。 二、翻译技巧详解 1.结合英文写作特点对语言进行整体理解 首先,英文段落的首句一般为topic sentence,然后展开说明。展开的写法有多种,可分可总,可下定义,可同义重复,可以代词复指等。利用这一技巧,先通读全文,便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在翻译时就能在上下文中确定词义,从而进行准确的翻译。其次,就具体而言:(1对词的理解可以从构词法、词的搭配关系和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方面入手(2对句子的理解可以从句子的内在逻辑、成分之间的从属关系和句子的语法组成等方面来实现(3对于长句,可采用如下译法: 顺译法:按照原文顺序译 逆译法:顺序与原文顺序相反 重复法:重复前一个词 分译法:一个句子分成几个部分来翻译 括号法:在译文后加括号进行解释和说明等

终合法: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2. 表达正确理解原文后,还要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用规范的汉语表达出来。 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 意义。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 无主句的时候,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在汉译英时 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在汉译 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介词和冠词。另外, 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 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 (1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2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3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增译名词 (4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译物主代词

实用翻译表达技巧:英汉翻译中的反译

实用翻译表达技巧:英汉翻译中的反译 在英译汉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原词所表达的并不是其字面意义,而是其字面意义的反义,或者说是对其字面意义的否定,可这种否定又往往不出现否定词,这种情况并不很少,给翻译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下面是常见的两个词组,请注意它们的汉语意思: ① riot police 防暴警察(即anti-riot police,而不是暴乱的警察) ②crisis law 反危机法案(即anti-crisis law) 这两个词组的翻译采用的就是反译法,译文都是其字面意思的否定或反义,这样既表达了原文的真正含义,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人一看就懂。 另外,英文报刊文章标题的翻译有时也采用反译法。如《中国日报》China Daily)1995年1月16日头版刊登一则新闻,题目是Inflation is target of bank’s new policy,主要说的是银行在1995年将来取有力措施制止通货膨胀。但题目的字面意思恰恰相反。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必须把inflation看成是anti-inflation,使之文题一致。这样的标题在英文报刊中比较常见,目的是为简练及醒目,我们在

翻译时要格外注意,切勿望文生义。 再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1)Sidney Simon called the college grading system “archaic, prescientific, bureaucratic invention”,and “about as accurate as police estimates of crowds of peace marches.” 如果按字面翻译,这句话是这样的: 西德尼•西蒙称这种大学评级制度“是过时的,缺乏科学验证的”,而且还是“官僚主义的产物”,“同警察估计的和平示威人数一样准确。” 既然前面已说了这个评级制度“过时无用,缺乏科学验证”,而且还是“官僚主义的产物”,后面又怎么能说它“准确”呢?这显然自相矛盾,西蒙所表达的真正含义绝非如此。 以上译文,忽略了说话人的语气。其实,西蒙是在抨击大学评级制度。他说话时,前面直接用了archaic,prescientific和bureaucratic几个贬义词,而后面的褒义词accurate实际上是一个反语。因为我们知道,警察在估计示威人数时只能说出大概,往往和实际人数出入很大,极不准确。所以说话人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是not accurate,或inaccurate。这样,可理解成about as inaccurate,as police estimates of crowds of peace marches,译成汉语就是:

汉译英翻译十大技巧

汉译英翻译技巧1:了解中英文区别,避免机械对等翻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差异比较大的语言。在汉英双语互译时,其差异具体体现为词汇、句式、衔接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对于备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考生,了解中英文两种语言的以下主要区别,对段落汉译英答题很有帮助。 1.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强调意义上紧密结合,主要靠词义手段连接,讲究“意境美”,所以有时候语法是不完整的;英语则注重句法、词汇手段等形式上的紧密结合,讲究“结构美”,强调句式完整和上下文的衔接。因此,汉译英需要通过对汉语句子进行句型变换,使用逻辑衔接词、从句等来显现句中的逻辑关系,从而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2.汉语多短句,英语多长句。汉语侧重语义,多用短句、分句来表达;英语多用长句及复合句,其结构通过时态、标点符号及关联词来表达。因此,汉译英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合译、增补词汇等。 3.汉语多重复,英语多替代。汉语由于结构较松散,常对名词进行重复,使语义更加清晰,对动词进行重复起增强语气的作用:而英语常使用代词、名词及do,do so或so do,so,as或其他词组来代替重复出现的部分。

4.汉语多用主动,英语多用被动。 5.汉语用词多动词,英语用词多名词和介词。汉语句子多用动词,具有动态性和具体性的特点;英语句子则喜用名词和介词,体现静态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这一不同的特点决定了汉译英过程中常常需要转换词性。 6.汉语句中的定语通常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前,英语中定语的位置却可前可后。因此,汉译英时往往需要调整语序,如汉语中定语过多,英语可使用介词短语、分词、不定式、从句等后置定语以求句子结构上的平衡。 7.汉语重心在后,英语重心在前。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汉语一般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英语则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例1】九寨沟气候宜人,夏季凉爽,冬无寒风。 译文: Jiuzhaigou enjoys a favorable climate which is cool in summer but free from cold wind in winter. 解析:原句含三个汉语短句,但都是对“九赛沟”的描述,存在逻辑上的联系,译文中将第一个短句处理成主句,后两个短句则处理成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既能体现三个句子间的逻辑联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四:拆句法和合并法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四:拆句法和合并法 4.拆句法和合并法:这是两种相对应的翻译方法。拆句法是把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拆译成若干个较短、较简单的句子,通常用于英译汉;合并法是把若干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一般用于汉译英。汉语强调意合,结构较松散,因此简单句较多;英语强调形合,结构较严密,因此长句较多。所以汉译英时要根据需要注意利用连词、分词、介词、不定式、定语从句、独立结构等把汉语短句连成长句;而英译汉时又常常要在原句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主谓连接处、并列或转折连接处、后续成分与主体的连接处,以及意群结束处将长句切断,译成汉语分句。这样就可以基本保留英语语序,顺译全句,顺应现代汉语长短句相替、单复句相间的句法修辞原则。如: (1) Increased cooperation with China is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同中国加强合作,符合美国的利益。(在主谓连接处拆译) (2)I wish to thank you for the incomparable hospitality for which the Chinese people are justly famous throughout the world. 我要感谢你们无与伦比的盛情款待。中国人民正是以这种热情好客而闻明世界的。(在定语从句前拆译) (3)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commonwealth, who see Britain’s membership of the Community a guarantee that the policies of the community will take their interests into account 英联邦各国尤其如此,它们认为英国加入欧共体,将能保证欧共体的政策照顾到它们的利益。(在定语从句前拆译) (4)中国是个大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从事农业,但耕地只占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其余为山脉、森林、城镇和其他用地。

汉译英翻译技巧分析解析资料讲解

汉译英翻译技巧 一、分清主从(Subordination) 汉语句中各分句关系比较松散,所以在动笔前应认真分析句子要旨所在。句中重点往往在后。英译时,要突出重点或主句,其他部分可分别用介词短语,非谓语动词形式或各种从句表示。 1、没有农业,人们就不能生存,社会生产就不能继续下去。 Without agriculture, people cannot exist, neither can social production proceed. 2、他们一听到“反霸”就火冒三丈,这充分暴露了他们那霸权主义的蛮横嘴脸。 The fact that they fly into a rage at a mere mention of the expression“anti- hegemony”is enough to reveal their true colours as a domineering hegemonists. 3、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哪有这个事? Some believe that socialism is just perfect, without a single flaw. How can that be true? 4、但是,象我们常说的那样,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 But as we have often said, while the road ahead is tortuous, the future is bright. 二、选词用字(Diction) 在汉译英时应特别注意选找与原文中在意义上和风味上尽可能都类似的词语。 1、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 Every nation has its own strong points. If not, how can it survive? How can it progress? 2、树雄心,立壮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Foster lofty ideals, set high goals and march forward for the revolution of modern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一个国内安定团结, 天下大治的局面。 For it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China needs a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peace and a domestic situation of stability, unity and great order. 4、论技术,她那时还不如我,但思想却比我高得多。 Professionally she was then not yet my equal, but ideologically she was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 me. 三、增益(Ampification) 汉译英时的“增益”技巧的运用,有时是为了使英美人理解原文的精确含义,有时是为了遵循英语的行文习惯。 1、交出翻译之前,必须读几遍,看看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Before handing in your translation, you have to read it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see if there anything in it to be corrected or improved. Only then can you do your work well. (英语行文时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用得较多) 2、她挑水,生炉子,洗东西,忙个不停。 Fetching water, building the fire, washing --- she had her hands full every minute. (增益为了意译) 3、他们一听说有新任务,就坐不往了。

奈达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奈达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汉语言文学 奈达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梁林歆许明武 摘要:以国内1979至2013年共35年来发表的关于奈达及其翻译理论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硕博学位论文等共2688篇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研究数量、年度统计、文献分布及所依理论等方面对国内关于奈达研究的历史概况和发展轨迹进行系统回顾与梳理,并结合统计数据探讨其在中国的接受与融合,力图揭示奈达及其翻译理论在中国得到广泛接受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奈达翻译接受 一、引言 尤金·奈达(Eugene Nida,1914~2011)是西方翻译理论界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长期供职于美国圣经公会翻译部,任执行秘书。奈达著述极丰,据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在奈达所著Language and Culture(《语言与文化》)一书的封底介绍,他单独或合作出版书40多部,发表论文250余篇(张经浩,2005:59)。奈达及其翻译理论在国内产生影响最大,受重视程度最高,国内译界对其可谓“家喻户晓”,以至出现“言必称奈达”的“奈达现象”。南开大学刘士聪教授曾这样评价奈达:奈达的观点,你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但是奈达的名字你不可能不知道(林克难,2012:81)。然而,奈达及其翻译理论在中国学术界和社会的接受与影响,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也在发生微妙变化。如何更加准确把握“奈达现象”传承流变的过程,厘清奈达翻译理论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轨迹,有必要对奈达及其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

受进行一番探究,以揭示奈达及其翻译理论在中国得到广泛接受的主要原因,从而为中国大量接受西方翻译理论的现象提供分析方法。 二、奈达翻译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据知网检索,国内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奈达及其翻译理论的文章是郑南渡刊载于《语言学动态》1979年第2期上的《奈达》(郑南渡,1979:44)。距其代表性著作《翻译的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问世已有15年之久。但随后直至1986年以前,国内发表的关于奈达及其翻译理论的文章每年也只有两三篇,至2005年突破百篇,2012年达至374篇,创下历史之最。 笔者于2014年3月20日以“奈达”为主题并含“翻译”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以下为各个时期奈达及其翻译理论在国内的研究数量、年度统计、文献分布及所依理论。 (一)研究数量分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译界对国外翻译理论的引介与吸收有了较大的发展与变化,融合了更多的西方翻译理论与思维元素。为便于文献梳理及分析,奈达及其翻译理论在国内的传播与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979到1999年头21年的平缓期(共发表论文148篇)和从2000到2013年后14年的上升期(共发表论文2540篇)。如图1所示,从论文年度发表数来看,在平缓期内,1980年出现空缺,1979至1986年每年发表的论文也只有两三篇,共计14篇,表

英语翻译技巧实例

英语翻译技巧 5.拆句法和合并法: 这是两种相对应的翻译方法。拆句法是把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拆译成若干个较短、较简单的句子,通常用于英译汉;合并法是把若干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一般用于汉译英。汉语强调意合,结构较松散,因此简单句较多;英语强调形合,结构较严密,因此长句较多。所以汉译英时要根据需要注意利用连词、分词、介词、不定式、定语从句、独立结构等把汉语短句连成长句;而英译汉时又常常要在原句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主谓连接处、并列或转折连接处、后续成分与主体的连接处,以及意群结束处将长句切断,译成汉语分句。这样就可以基本保留英语语序,顺译全句,顺应现代汉语长短句相替、单复句相间的句法修辞原则。如: (1) Increased cooperation with China is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同中国加强合作,符合美国的利益。(在主谓连接处拆译) (2)I wish to thank you for the incomparable hospitalityfor which the Chinese people are justly famous throughout the world. 我要感谢你们无与伦比的盛情款待。中国人民正是以这种热情好客而闻明世界的。(在定语从句前拆译) 6.倒置法: 在汉语中,定语修饰语和状语修饰语往往位于被修饰语之前;在英语中,许多修饰语常常位于被修饰语之后,因此翻译时往往要把原文的语序颠倒过来。倒置法通常用于英译汉, 即对英语长句按照汉语的习惯表达法进行前后调换,按意群或

进行全部倒置,原则是使汉语译句安排符合现代汉语论理叙事的一般逻辑顺序。有时倒置法也用于汉译英。如: (1)At this moment, through the wonder of telecommunications, more people are seeing and hearing what we say than on any other occasions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world. 此时此刻,通过现代通信手段的奇迹,看到和听到我们讲话的人比整个世界历史上任何其他这样的场合都要多。(部分倒置) (2)I believe strongly that it is in the interest of my countrymen that Britain should remain an active and energetic member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我坚信,英国依然应该是欧共体中的一个积极的和充满活力的成员,这是符合我国人民利益的。(部分倒置)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全部倒置) 7.倒置法: 在汉语中,定语修饰语和状语修饰语往往位于被修饰语之前;在英语中,许多修饰语常常位于被修饰语之后,因此翻译时往往要把原文的语序颠倒过来。倒置法通常用于英译汉, 即对英语长句按照汉语的习惯表达法进行前后调换,按意群或进行全部倒置,原则是使汉语译句安排符合现代汉语论理叙事的一般逻辑顺序。有时倒置法也用于汉译英。如: (1)At this moment, through the wonder of telecommunications, more people are seeing and hearing what we say than on any other occasions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world.

奈达翻译理论初探

第27卷第3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5月Vol. 27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5 奈达翻译理论初探 尹训凤1,王丽君2 (1.泰山学院外语系,山东泰安 271000;2.唐山师范学院教务处,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奈达的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从语法分析角度来讲,相同的语法结构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逆转换将表层形式转化为相应的核心句结构;翻译含义是翻译成败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奈达;分析;转换;重组;核心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5)03-0034-03 尤金?奈达是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也是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被誉为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之父”。他与塔伯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对翻译界影响颇深。此书说明了中国与西方译界人士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别:前者是静的,崇尚“信、达、雅”,讲究“神似”,追求“化境”;后者是动的,将语言学、符号学、交际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当中,提倡“动态对等”,注重读者反应。中国译论多概括,可操作性不强;西方译论较具体,往往从点出发。他在该书中提到了动态对等,详细地描述了翻译过程的三个阶段:分析、转换和重组,对于翻译实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笔者拟结合具体实例,从以下角度来分析其理论独到之处。 一 一般来说,结构相同的词组、句子,其语法意义是相同或相近的。然而奈达提出,同样的语法结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名词+of+名词”这一语法结构可以对此作最好的阐释。如下例: (1)the plays of Shakespeare/ the city of New York/ the members of the team/ the man of ability/ the lover of music/ the order of obedience/ the arrival of the delegation 在以上各个词组中,假设字母A和B分别代表一个名词或代词,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在the plays of Shakespeare 中,Shakespeare是施事,plays是受事,用公式表示就是“B writes A”;在the city of New York中,city和New York是同位关系,用公式表示就是“A is B”;the members of the team中,members和team是所属关系,即“A is in the B”;在the man of ability中,“B is A’s characteristic”;在the lover of music中,lover表示的是活动,即动作,music是它的受事,因此可以理解为(he/she)loves the music, 用公式表示就是“X does A to B”(X施A于B)或“B is the goal of A”(B为A的受事);在the order of obedience中,obedience表示的是活动,order是它的受事,因此用公式表示就是“X does B to A”(X施B于A)或“A is the goal of B”(A为B的受事);在the arrival of the delegation中,arrival表示动作,而delegation是动作的发出者,所以是“B does A”。 因此它们的结构关系如下所示: the plays of Shakespeare——Shakespeare wrote the plays. the city of New York——The city is New York. the members of the team——The members are in the team. the man of ability——The man is able. the lover of music——(He/She) loves the music. the order of obedience——(People) obey the order. the arrival of the delegation——The delegation arrives. ────────── 收稿日期:2004-06-10 作者简介:尹训凤(1976-),女,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外语系教师,现为天津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200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 34 -

英语四六级翻译的技巧篇 新题型

第四章翻译的技巧篇 “技巧”,按照《辞海》的释义,指“较高的技能”。《高级汉语大词典》指“巧妙的技能”。在《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六版)中,technique指“a particular way of doing sth, especially one in which you have to learn special skills”。所谓的翻译技巧,说到底就是对语言差异的“灵巧”处理(孙致礼,2003:81)。译文要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就必须讲究表达的技巧和方法。翻译技巧,是一种熟练而巧妙的技能。它是译者熟练而巧妙地运用各种翻译手法,完美地表达思想内容的技能。普通心理学认为,技能是在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自动化的行动方式,是一些巩固了的概括化的系统,它以操作训练的方式为人所掌握,是后天获得的东西。它可以在长期反复的“操作训练”中为人所掌握。 总结归纳各种翻译教科书里的翻译技巧,其最基本的有如下几种:拆译、词性转译、精简、增补、倒置、反译、虚译和实译、词语褒贬翻译、被动式翻译、数字倍数翻译等。这些翻译技巧互相穿插,互为补充。同一个句子的翻译,可以用几种技巧加以解释或运用,即它可以是拆译、词类、句法转换、增补等。试以下面段落翻译为例,说明翻译的各种技巧是紧密结合的。 “Her presence brought memories of such things as Bourbon roses, rubies, and tropical midnights; her moods recalled lotus eaters and the march in …Athalie?; her motions, the ebb and flow of the sea; her voice, the viola.” “看见她的神情,就叫人想起布邦玫瑰、鲜红的宝石和热带的中夜;看见她的意态,就叫人想起食莲人和…亚他利?里的进行曲;她的步伐就是海潮的荡漾,她的声音就是中提琴的幽婉。”—张谷若译文 评析:译文打破了原文形式的框架,重新组织句式,变动词性,增减词语。通过这些技巧,译文达到了神似,并使之具备了一种对偶的语言美。再比如: On one of those sober and rather melancholy days in the latter part of autumn, when the shadows of morning and evening almost mingle together, and throw a gloom over the decline of the year, I passed several hours in rambling about Westminster Abbey. There was something congenial to the season in the mournful magnificence of the old pile; and, as I passed its threshold, it seemed like stepping back into the regions of antiquity, and losing myself among the shades of former ages. 时方晚秋,气象肃穆,略带忧郁,早晨的阴影和黄昏的阴影,几乎连接在一起,不可分别,岁云将暮,终日昏暗,我就在这么一天,到西敏寺去散步了几个钟头。古寺巍巍,森森然似有鬼气,和阴沉沉的季侯正好调和;我跨进大门,觉得自己已经置身远古,相忘于古人的鬼影之中了。 评析:译者没有拘泥原文的语序、用语,而是充分发挥译语的语言优势,如句读短,用语简洁等,并综合运用增词、减词、词类转换等技巧,将原文的意义和神韵,通过铿锵的音调,肃穆森然的气氛,传达得淋漓尽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