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土壤的种类完整版

土壤的种类完整版

土壤的种类完整版
土壤的种类完整版

土壤的种类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临沂朴园小学教学设计

土壤类别

土壤类别: 一,定义: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 定额分类普氏 分类 土壤及岩石名称 天然湿度 下平均容 重 极限压碎 强度 用轻钻 孔机钻 进1m 开挖方法及工具紧固系数 Kg/m3 Kg/cm2 min f 一、二类土壤Ⅰ 砂1500 --用尖锹开挖0.5~0.6 砂壤土1600 腐殖土1200 泥炭600 Ⅱ 轻壤土和黄土类土1600 -- 用锹开挖并少数 用镐开挖 0.6~0.8 潮湿而松散的黄土, 软的盐渍土和碱土 1600 平均15MM以内的松 散而软的砾石 1700 含有草根的密实腐殖 土 1400 -- 用尖锹开挖并少 数用镐开挖 0.6~~0.8 含有直径在30MM以 内根类的泥炭和腐殖 土 1100 掺有卵石、碎石和石 屑的砂和腐殖土 1650 含有卵石、或碎石杂 质的胶结成块的填土 1750 含有卵石、碎石和建 筑料杂质的砂壤土 1900 三类土壤Ⅲ 肥粘土其中包括石炭 纪、侏罗纪的粘土和 冰粘土 1800 -- 用尖锹并同时用 镐和撬棍开挖 (30%) 0.81~1.0 重壤土、粗砾石、粒 径为15-40MM的碎石 或卵石 1750 干黄土和掺有碎石或 卵石的自然含水量黄 土 1790 含有直径大于30MM 根类的腐殖土或泥炭 1400 掺有碎石或卵石和建 筑碎料的土壤 1900

定额分类普 氏 分 类 土壤及岩石名称 天然湿度 下平均容 重 极限压 碎强度 用轻钻 孔机钻 进1m 开挖方法 及工具 紧固系数 Kg/m3 Kg/cm2 min f 四 类土壤Ⅳ 土含碎石重粘土,其中包括石 炭纪、侏罗纪的硬粘土 1950 -- 用尖锹并 同时用镐 和撬棍开 挖 1.0~1.5 含有碎石、卵石、建筑碎料和 重达25kg的顽石(总体积10% 以内)等杂质的肥粘土和重壤 土 1950 冰碛粘土,含有重量在50kg 以内的巨砾,其含量为总体积 10%以内 2000 泥板岩2000 不含或含有重量达10kg的顽 石 1950 二,土壤类别的影响: 土方类别是基础土方的性质,影响到放坡和套用定额子目项。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

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

四年级《土壤的种类》

土壤的种类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8课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的信息源;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并掌握三种类型土壤的特点。 4.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乐于用所学科学知识、技能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的种类 难点:掌握三种土壤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砂质土、黏质土、壤土、去底的塑料瓶、沙布、玻璃杯、支架。 学生:集不同地点的土壤,搜集、查阅关于土壤种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不同质地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为了更好的发挥土壤的作用,我们就要更多的去研究土壤。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土壤的成分,都有什么?其中,砂和黏土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质疑: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预测:我们想知道土壤的种类。 预测:我们想知道土壤的特点。 预测: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 ,,,, 质疑:同学们,你们玩过土,摔过泥吧?那你们都玩过什么样的土或泥? 预测:沙土、黄胶泥, 谈话:同学想知道的还真不少,但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在课后通过读书,上网来研究,我会支持你们的。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土壤的种类》。(板书课题:土壤的种类)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采集来了许多土壤,那么各种土壤有什么不同特点呢?我们可以运 用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呢? 1.猜想假设。 学生分组猜测,然后让学生汇报猜想结果。 2.制定方案。 教师参与到各小组中,鼓励学生想方法去比较土壤的不同,学生想的方法越多越好:如 用眼睛看、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摸、捏、捻、在纸上涂抹、加水搅拌后沉淀、用滤网过滤,, 3.课件出示操作提示: ①分组观察桌上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 ②用放大镜看一看? ③用鼻子闻一闻? ④用手捏一捏? ⑤加水沉淀后看一看? ⑥用滤网过滤后看一看? ,,, 4.实施探究。 小组同学分别采用一到两种方法探究土壤的特点,引导不同小组同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探 究土壤的特点。教师巡视。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汇报土壤的特点 质疑:同学们分别用什么方法,探究到土壤有什么特点? 预测1:用手捻一捻,感觉有些土壤颗粒大,粗糙,疏散;有些土壤颗粒小,细滑,黏重。 预测2:用眼睛看,颜色不同。用放大镜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不同,腐殖质含量不同。 预测3:用鼻子闻,泥土的味道不同。 预测4:用手捏,有些土壤容易捏成团,有些无法捏成团。 预测5:加水沉淀,有的土含沙多,有的土含沙少。 预测6:用滤网过滤,有的土壤颗粒大含沙多,有的土壤颗粒小含沙少。 2.给土壤分类 (1)依据土壤的性质对不同的土壤进行分类。

小学科学教案8、土壤的种类

课型(新授)课题8、土壤的种类 主备教师周怡辅备教师周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土壤的种类,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并初步知道这三种土壤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初步具有观察土壤、做分析土壤不同性质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我国土壤资源的丰富。 教学重点 学会根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土壤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认识不同种类的土壤在保水、渗水及透气性能方面的不同,进而知道土壤的种类。 教学难点 样品选择要能保证对比实验的效果明显的土壤,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的学习。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三类土壤,3个同样大的去底塑料瓶、特制的支架(或3个铁架台)、粗纱布、3个同样大的烧杯、水。 2、分组观察材料:三类土壤标本。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教学引入 师生谈话:你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什么了?(教师出示三类土壤) 教师:大家知道我国的土壤资源非常丰富,中山公园的“五色土”都去过吧?你们知道“五色土”表示什么含义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土壤的知识。(板书课题:土壤的种类)(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比较三类土壤的不同的质地 (1)师生谈话:现在每人面前都有三包土壤,我们要认识它们,就要比较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呢? (2)学生每个人先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比较、观察的方法。 (3)学生每个人进行观察、比较。 (4)学生汇报观察、比较的方法。 (5)师生共同归纳观察、比较的方法。 (6)师生谈话:观察土壤时,可以先用手捻一捻,按在纸上搓一搓,感觉它们颗粒的大小;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比较它们的颗粒。 (7)学生再次自行进行观察。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2)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一、新闻体裁的总特点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新闻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及时;语言:简洁准确。 1、广义新闻和狭义新闻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2、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详细说明如下: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所有这些与新闻有关的体裁,都是网络新闻资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它们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共同建构了网络新闻资源的组织形式。体裁属于新闻资源内部形式的基础层次。各类新闻资源都有适应自身定位和表现内容需要的常用体裁,要从资源性质和体裁的固有联系出发,在把握体裁特点和及其表现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挥多种体裁相互配合的互补效应,恰当调动、巧妙运用各种新闻体裁。

工程类别、环境类别、场地类别和土壤类别

工程类别: 一,工程类别的标准 一、建筑工程类别划分标准 项目一类二类三类四类 工业建筑单层厂房跨度m >24 >18 >12 ≤12 檐高m >20 >15 >9 ≤9 多层厂房面积㎡>8000 >5000 >3000 ≤3000 檐高m >36 >24 >12 ≤12 民用建筑住宅层数层>24 >15 >7 ≤7 面积㎡>12000 >8000 >3000 ≤3000 檐高m >67 >42 >20 ≤20 公共建设层数层 >20 >13 >5 ≤5 面积㎡>12000 >8000 >3000 ≤3000 檐高m >67 >42 >17 ≤17 特殊建筑 I级 II级 III级 IV级 构筑物烟囱高度m >100 >60 >30 ≤30 水塔高度m >40 >30 ≤30 砖水塔 筒仓高度m >30 >20 ≤20 砖水塔 贮池容量m3 >2000 >1000 >500 ≤500 注: 一、名词界之: 1.跨度:指按设计图标注的相邻纵向定位轴线的距离。 2.檐高:指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至檐口滴水的垂直距离。 3.面积:指按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计算的单位工程建筑面积。 4.层数:指建筑物的分层数(不含地下室)。不计算建筑面积的建筑层和屋顶水箱间、楼梯间、电梯机房也不计算层数。 5.公共建筑:指医院、宾馆、综合楼、办公楼、教学楼、候机楼、车站、客运楼等为公众服务的建筑物。 6.特殊建筑:指影剧院、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为公众服务的建筑物。 二、工程类别标准的说明: 1.以上各项工程分类均按单位工程划分。 2.住宅及公共建筑符合表中两个条件方可执行本标准,其余符合表中的任一个条件即可执行本标准。 3.室外管沟、化粪池、围墙、按四类标准执行,挡墙按市政定额的划分标准执行。 4.单层多跨厂房应以最大跨度或檐高作为确定类别的依据。与单层厂房相连的附属生活间、办公室等均随该单层厂房的标准执行。 5.单位工程檐高不同时应以其最高檐高作为确定类别的依据。 6.一个单位工程具有不同使用功能时,应按其主要使用功能(以建筑面积大小区分)确定取费标准。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知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 拓展性目标:调查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去底瓶(3个,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个)、杯子(3个)、三类土壤、水,图表。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动手。 (3)观察,汇报。 二、学习新课1、认识土壤的种类(1)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 ①分组观察桌上三个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②用放大镜看一看?③用手握一握?④在纸上涂一涂?(2)学生实验。 (3)学生汇报。 (4)在各组的实验桌上有三个去底瓶子,瓶口用布蒙住,把这三个倒立在支架上,在每个瓶口下面放一个杯子,往三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内倒进同样多的水。

观察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都停止渗水的时候,三个杯子的水量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积水情况有什么不同?分组实验汇报观察结果。 (5)讨论:为什么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样呢?(6)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7)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来认识它们的特征?2、把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记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二、新授1、实物展示三类不同的土壤。 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根据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的叫砂质土,含粘土多的叫做粘质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 我们知道砂质土渗水快,粘质土渗水慢,壤土居中。 砂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差,粘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好,壤土积水比砂质土多,比粘质土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 板书。 2,调查我们家乡的土壤。 先制定出研究的计划,然后再做实验。 用图表来展示我们调查的结果。 观察方法:用放大镜看用手捻在纸上涂抹放进水里搅动后汇报观

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暗棕壤: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寒棕壤(漂灰土):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褐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黑钙土: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栗钙土: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棕钙土: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黑垆土: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荒漠土: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大。 高山草甸土: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高山漠土: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济南市土壤类型依地形、水文、气候、植被、母岩、母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及人为生 产活动的影响,在全市范围内由南到北、从高到底,依次分布着显域性土壤棕壤、褐 土,隐域性土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13个亚类,27个土属, 72个土种。 一、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是在暖温带湿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下形成的地 带性土壤。全市共有39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壤面积的9.1%。集中分布于长清、 历城、章丘三县南部砂石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在200~988.8米之间。此土体通体无 石灰反应或表层有微石灰反应,PH值为6.5~7,一般呈微酸性,有明显的的淋溶作 用、粘化作用和生物积累作用。在酸性岩山区,从上到下分布着两个亚类:(一)棕壤 性土是棕壤发育处于最年幼阶段的亚类。分布于济南市南部由酸性花岗岩、片麻岩等 组成的低山、丘陵的中上部,母质为酸性岩的残、坡积物。土壤的主要特点是层薄质 粗,一般厚度仅10~30厘米,下部为半风化的母岩。土壤呈微酸性,无石灰反应,颜 色随岩性不同而异,质粗砾多,孔隙大,疏松,不抗旱,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贫瘠, 是山地丘陵区最瘠薄的土壤。土壤无剖面发育,只有在荒草坡或林地有厚约5~10厘 米的草根层(A层),其下即为母岩的半风化物(C层),故剖面构型多为A-C型。因山 高坡陡,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一种侵蚀类型的土壤。现状一般是林地与荒草

土壤分类

試驗五土壤分類 (一)試驗目的 由粒徑大小分佈曲線、液性限度及塑性指數等試驗結果,做土壤分類,以作為工程之參考。 (二)試驗說明 土壤分類法包括: (1)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USDA)。 (2)美國州際公路官員與運輸協會土壤分類法(AASHTO)。 (3)美國統一土壤分類法(USCS)。 (A)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 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其步驟如下: (1)經土粒大小分析試驗可得: 礫石百分比 G = 100-通過4號篩百分比。 砂土百分比 S = 100-G-通過200號篩百分比。 粘土百分比 C = 粒徑小於0.002mm之百分比。 沉泥百分比 M = 100-G-S-M 有礫石(G>0.00%)之情況應修正成三個量: S = S/(S + M + C) M = M/(S + M + C) C = C/(S + M + C) (2)以砂土百分比為左上方之座標繪左上到右下之直線。(↘) (3)以沉泥百分比為下方之座標繪左下到右上之直線。 (↗) (4)以粘土百分比為右上方之座標繪左到右之水平線。 (←) 在三角座標圖上繪出交於一點,即可知此試樣土壤為何類土壤。註: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礫石>50%需加註高礫石質。 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礫石>=15%需加註礫石質。 本分類法適合農業土壤之分類用。

圖 5-1 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 (B)美國州際公路官員與運輸協會土壤分類法: AASHTO土壤分類法其步驟如下: (1)由土粒大小分析試驗蒐集: 通過10篩百分比,通過40篩百分比,通過200篩百分比 n (2)由阿太堡限度試驗蒐集: 液性限度LL,塑性指數PI 依AASHTO土壤分類表,即可查出土樣初步為何種分類符號。 (3)另需計算分組指數(Group Index)GI: a = n - 35 b = n - 15 c = LL - 40 d = PI - 10 GI = 0.2 a + 0.005 a c + 0.01 b d (4)一般AASHTO土壤分類法之分類符號以A-X-Y(GI)表示之。 本分類法適合公路工程路基、基層及底層土壤之分類用。

各类新闻体裁的主要特点

各类新闻体裁的主要特点

————————————————————————————————作者:————————————————————————————————日期:

各类新闻体裁的主要特点 消息 消息的定义: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新闻文体。 消息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或者狭义的新闻。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的具体特点不一,因此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我们这里所讲的消息,指的就是狭义新闻。 新华社的每天发稿中也绝大多数都是消息。 消息种类 常见分类 (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其他分类 1.简讯(包括一句话新闻、要闻、快讯)。即用三言两语,简要地报道新发生或新发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比如一些报纸上辟有“简明新闻”、“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各地零讯”等栏目,刊登的消息都属于这一类。对这些栏目报道的内容要求单一,一般不分段落。既没有导语,又不必交代背景,只要求简单明了地告诉读者某地某时发生了某个事。 2.短消息。即用简洁的文字,把最新最重要而又有意义的事实报道出来。一般此类消息,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有的短消息也没有导语,一气写下去。但是,它比简讯、快讯都要写得具体、完整些。 3.长消息。即用较多的笔墨,详细地报道新闻价值较高的重大的事实。这类消息的写作有导语,还要交代必要的背景,有的写出事件的全过程或工作经验的主要内容。一般说来,长消息主要报道重要的会议、重大的事件或成就及介绍先进经验等。因为这些报道的内容重要又丰富,如果只写简讯或短消息就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当然,有些重要的会议或事件,也可以先发一个短消息,然后写长消息或通讯作 4.特写消息(也称目击式消息或情景消息)。即对事情的发生或人物活动的现场,给予准确、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土壤的种类》说课稿

《土壤的种类》说课稿 我的说课内容是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的《土壤的种类》。本节课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地的土壤》之后,进而发展为对土壤类型(观察、学习、研究)的课。《土壤的种类》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三种类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感受 认识土壤的各种类型的慨念。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土壤的保护》提供感性认识和理性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科学概念):学习了解土壤的种类,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理解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土壤鉴别类型的实验的过程,观察和描述相关实验的现象,能做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鼓励学生乐于用所学科学知识、技能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2、引起对家乡的关注; 3、通过中长期观察培养学生的坚持性。 难点:能够做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实验。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 1、小组器材:上节课所采土壤、笔、记录纸、种子、花盆、不同类型的土壤 2、演示器材:上节课所采土壤、笔、记录纸、种子、花盆、不同类型的土壤 五、说学情、教法和学法 1、说学情:三年级年级的学生对于土壤有浅显的认识,在学习本课之前经历了分离土壤的方法,初步了解了土壤的成分,对土壤的分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敢于动手探索,乐于从中得到科学知识。 2、学生的困难在于区分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怎样不同的土壤里。本课期望学生通过学习发展对土壤的种类和特性的理解与认识。 3、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土壤的种类》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a、探究研讨法 b、分组讨论实验法 c、观察实验法 d、多媒体辅助法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一)、砖红壤 Ⅰ、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Ⅱ、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二)、赤红壤 Ⅰ、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Ⅱ、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三)、红壤和黄壤 Ⅰ、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Ⅱ、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Ⅲ、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四)、黄棕壤 Ⅰ、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Ⅱ、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Ⅲ、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五)、棕壤 Ⅰ、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Ⅱ、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Ⅲ、一般特征→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六)、暗棕壤 Ⅰ、分布地区→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Ⅱ、形成条件→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Ⅲ、一般特征→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土壤的种类

土壤的种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知识与技能 ●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具有探究土壤的热; ●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土壤的种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难点】: 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认识三类土壤的性质。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烧杯的使用方法 案例背景分析: 土壤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着的物体,大多数植物赖以生长,土壤与人类关系密切。分析土壤的成分及土壤的种类所用的实验分析法,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者要对教材、学生作较深入得了解和分析,从中思索教学要求的不同层面,教学中又注意把个别学生的智慧,及时转变为全体学生的认识,所以教学适应学生的各个层面,这对落

实义务教育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有益的探索,也是教学“弹性”要求实施的一次实践。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他们去讨论预测,设计方案,教师作为实验伙伴参与其中,提供学生需要的工具。本课的内容紧紧结合儿童的实际,研究自己周围的土壤,增加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识,更热爱她。在前一课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上奠定了土壤的概念,对认识某一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会用利用各种感官去认识研究对象。 根据学生的经验我们这样处理教材:让学生通过查阅课外书或其它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土壤种类的资料,以便它们带着对土壤不同的经验来到课堂进行交流。《标准》提出:参观访问应是科学课必要的教学活动,是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极好活动形式。在学习本课之前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土壤展览馆等。如果没有条件,就放映一段介绍有关各种土壤标本的录像。 在材料设计方面,我们准备几种土壤的标本,黏土、砂土、腐殖土、学生生活周围的土壤。这些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设定的知识目标。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不同的植物选择不同的土壤生长,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处于便于操作和开放性原则,决定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研究,教师除了提供材料,不做任何指导,让学生感到“自己学科学、做科学”更有乐趣。所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要被纳入到儿童科学活动的整体中。此外还需要为学生准备:玻璃杯(水)、玻璃棒、白纸、漏斗、塑料杯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 、白纸(3张)、烧杯、水、搅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 学生准备:自己采集的土样、纸巾、抹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描述: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录像,提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 (学生简单汇报) 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评析】导入新课不仅是导入知识,而且还要注意唤起儿童潜在的智力和情绪。在丰富的视觉画面给学生带来感性认识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提出需要了解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自己问题的“指引”下,自觉地投入新课的学习,既简洁,又能使知识与情感同步调动起来,效果好,有新意。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小学四年科学下册《土壤的种类》教学应用实录

《土壤的种类》教学应用实录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从不同的地点采集土壤,都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请各小组将采集到的土壤先在组内归类、整理,准备集体交流。看哪个小组采集的土壤种类多,对土壤观察地更全面、更细致。(学生小组内展示交流采集的土壤以及活动发现,把采集到的土壤归类、整理) 2、哪个小组先上台展示你们采集的土壤,告诉大家这些土壤是从什么地方采集的?有什么不同?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是从花坛里、工地上采集的。花坛里的土壤颜色深,工地上的颜色浅。 生:我们组是从 生:…… 师:同学们采集到这么多的土壤,还有了这么多的发现,真不错!请再仔细观察、比较这些土壤,你有什么问题想进一步研究? 生:土壤为什么不一样? 生:可不可以给它们分类? 生:不同的土壤有什么特点? 生:……

师:既然同学们对土壤为什么不同很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土壤的种类(板书课题)。 二、认识各种土壤有什么不同特点 (一)认识土壤的特点 1.组内制定观察探究土壤的方法。 师:要研究不同土壤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由小组长记录在你的科学记录本上,准备发言。 2.交流研究方法。 师:请小组长把你们组设计的探究方案向同学们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要认真听取发言,等待做补充性展示和发言。 生:我们想用眼睛看他们的颜色。 生:我们想用手捻一惗。 生:我们想加水观察。 生:我们想看里面含沙量多少。 生:…… (师课件呈现小结) 3.进行观察研究活动。 师:同学们已经想出了这么多好的研究方法,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吧!注意要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做好记录,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记录表,内容如下:(课件呈现记录单)

世界各地的土壤类型0001

世界各地的土壤类型 主要土壤类型 亚、欧大陆: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山地土壤 占1/3 ,灰化土和荒漠土分别占16%和15%,黑钙土和栗钙土占13%。地带性土壤沿纬度水平分布由北至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高寒土—红壤—砖红壤。但在东、西两岸略有差异:大陆西岸从北而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褐土荒漠土;大陆东岸自北而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 红、黄壤—砖红壤。在灰化土和棕壤带中分布有沼泽土。 半荒漠和荒漠土壤中分布着盐渍土。在印度德干高原上分布 美洲:北美洲灰化土较多,约占23% 。由于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呈南北走向伸延,从而加深了水热条件的东西差异,因此,北美洲西半部土壤表现明显的经度地带性分布。北美大陆西半部(灰化土带以南,95° W 以西,不包括太平洋沿岸地带)由东而西的土壤类型依次为湿草原土—黑钙土—栗钙土—荒漠土;而在东部因南北走向的山体不高,土壤又表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布,由北至南依次为冰沼土 灰化土—棕壤—红、黄壤。北美灰化土带中有沼泽土,栗钙土带中有碱土,荒漠土带中有盐土。南美洲砖红壤、砖红

壤性土的分布面积最大,几乎占全洲面积的一半,主要分布 于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呈东西延伸。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土壤类型逐渐转为南北延伸,自东而西依次大致为:红、黄壤—变性土—灰褐土、灰钙土,再往南则为棕色荒漠土。 安第斯山以西地区土壤类型是南北向排列和延伸的,自北向 南依次为:砖红壤—红褐土—荒漠土—褐土—棕壤。——洲:非洲土壤以荒漠土和砖红壤、红壤为最多,前者占37%, 后两者占29% 。由于赤道横贯中部,土壤由中部低纬度地区向南北两侧 成对称纬度地带性分布,其顺序是砖红壤—红壤 红棕壤和红褐土—荒漠土,至大陆南北两端为褐土和棕壤。但在东非高原因受地形的影响而稍有改变。在砖红壤带 中分布有沼泽土,在沙漠化的热带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带 分布有盐渍土。澳大利亚:土壤以荒漠土面积最大,占 44%,次为砖红壤和红壤,占25% 。土壤分布呈半环形,自北、东、南三方面向内陆和西部依次分布热带灰化土—红壤 和砖红壤—变性土和红棕壤—红褐土和灰钙土—荒漠土。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土壤名称分布地区形成条件一般 特征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C,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

最新四年级《 土壤的种类 》

土壤的种类 1 2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8课 3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的信息源;选择自4 5 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6 2.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7 3.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并掌握三种类型土壤的特点。 8 4.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乐于用所学科学知识、技能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9 教学重点和难点: 10 重点:了解土壤的种类 11 难点:掌握三种土壤的特点。 12 教学准备: 13 教师:课件、砂质土、黏质土、壤土、去底的塑料瓶、沙布、玻璃杯、支架。 14 学生:集不同地点的土壤,搜集、查阅关于土壤种类的资料。 15 教学过程: 16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7 谈话:同学们“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18 的源泉。不同质地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为了更好的发挥土壤的作用,我们就要更多的去研究土壤。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土壤的成分,都有什么?其中,砂和黏土是 19 20 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质疑: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1 22 预测:我们想知道土壤的种类。 23 预测:我们想知道土壤的特点。 预测: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 24 25 ………… 26 质疑:同学们,你们玩过土,摔过泥吧?那你们都玩过什么样的土或泥? 27 预测:沙土、黄胶泥… 28 谈话:同学想知道的还真不少,但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在课后通过读书,上网29 来研究,我会支持你们的。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土壤的种类》。(板书课题:土壤的种30 类) 31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32 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采集来了许多土壤,那么各种土壤有什么不同特点呢?我们可以运用33 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呢? 34 1.猜想假设。 35 学生分组猜测,然后让学生汇报猜想结果。 36 2.制定方案。 37 教师参与到各小组中,鼓励学生想方法去比较土壤的不同,学生想的方法越多越好:如用38 眼睛看、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摸、捏、捻、在纸上涂抹、加水搅拌后沉淀、用滤网过滤…… 3.课件出示操作提示: 39 40 ①分组观察桌上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https://www.sodocs.net/doc/155620896.html, [2007-10-27] ·作者:西南大学刘洪斌·来源: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 水稻土紫色土新积土红壤 黄壤黄棕壤棕壤黄褐土山地草甸 石灰(岩)土粗骨土 土 水稻土是在长期的周期性淹灌种稻过程,即水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土体构型和物质循环的特殊耕种土壤。重庆市水稻土面积为1257963.74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27%。由于水稻土是以栽培水稻为中心发育而成的土壤,因而其分布范围决定于水稻的分布。重庆市的水稻土广泛分布于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平坝及溶蚀槽坝内(图1)。从图1可见,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水稻土的面积急剧减少。这与水稻是喜温作物,在其生育期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有效积温和充足的水源的特点有关。

图1 不同海拔高度水稻土的分布面积 重庆市水稻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所处部位光热条件好,是粮食生产,特别是稻谷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在农业利用上,主要以稻—麦、稻—油等农业组合。但重庆市水稻土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水利条件差,地形地貌复杂,致使区域排水不畅,冬水田面积比重大,湿害严重,潜育化突出,农业生产水平低等生产问题十分明显。因此,针对性的改造这类土壤和农业生产环境是充分利用水稻土壤为农业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庆市水稻土按土壤水分的运行情况,土壤发育阶段及附加成土过程,划分为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和漂洗水稻土5个亚类。 表1 水稻土各亚类耕层理化性状 分析项目潴育水稻 土 淹育水 稻土 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 漂洗水 稻土 土层厚度(cm) 18.1 17.9 19.1 19.9 18.4 物 理性质>2mm石砾(%) 2.35 / 0.77 2.27 2.68 颗粒组成 (粒径:mm) (%) 2~0.2 9.21 14.66 10.32 8.82 9.33 0.2~0.02 25.37 37.74 28.53 28.96 24.87 0.02~0.002 36.76 26.36 35.10 38.96 36.36 <0.002 28.97 20.07 25.39 23.29 28.24 容重(g/cm3) 1.31 1.31 1.28 1.10 1.31 总孔隙度(%)50.59 50.72 51.28 57.48 50.86 化 学性质有机质(%) 2.08 1.34 2.15 3.50 2.98 全氮(%)0.121 0.083 0.128 0.187 0.123 全磷(%)0.033 0.040 0.052 0.052 0.028 全钾(%) 1.74 1.95 1.84 1.77 1.67 速效磷(mg/kg) 3.7 4.3 6.6 5.6 5.5 速效钾(mg/kg)78 76 84 72 74 pH 6.3 6.9 7.1 7.2 6.1 碳酸钙(%) 1.78 2.75 2.94 3.69 /

最新小学科学《土壤的分类》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土壤的分类》教学反思

《土壤的分类》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学生自主互助学习。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科学课程强调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经历,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在对周围世界进行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土壤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对于不同土壤的特点,学生们大多没有认真研究过。丰富的材料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是进行对比实验的必要条件。课前我指导学生到不同的地方采集不同的土壤,做好采集记录,同时,指导学生从书刊及其他途径搜集查阅关于土壤种类的资料。为研究不同的土壤种类打好基础。这样,将课内活动延伸到课外,将学生的目光引入校内外广阔、奥妙无穷的自然界,吸引他们踊跃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二、体现学生自主性 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体行为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做了什么,学生是一个主动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当问题提出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你们想研究土壤的那些方面呢?用什么方法呢?”于是就会出现“捏、捻、吹”等方法,下面的活动才能按其方法一一去探究;在“给土壤分类”这一活动时,学生分别制定出不同的分类标准,真是百花齐放。接着,让学生按各自的标准进行活动,科学地给土壤分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超出老师的预料,有时他们的讨论、争议竟那么激烈,让你真是不忍心打断他们……学生全身心的经历和体验过程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地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和领悟到什么是观察,观察和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确定观察内容和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学习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交流汇报。学生在活动中通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