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唐代乐工歌妓与诗人交往考

唐代乐工歌妓与诗人交往考

唐代乐工歌妓与诗人交往考
唐代乐工歌妓与诗人交往考

唐代乐工歌妓与诗人交往考

摘要

唐代是诗歌繁荣鼎盛的时代,诗歌的发展与传播离不开乐工歌妓们的精心演唱与辛勤的创作。本文试图通过对歌妓与诗人交往的概况的述论,知道歌妓为什么会与诗人之间有往来,他们之间往来链接的桥梁纽带是什么,最终会产生哪些影响?诗人私募家伎的意图是什么,私家歌妓依靠怎样的方式来对诗歌进行传唱?诗人为别家声伎写诗的缘由及影响等等,本文以元稹和白居易为诗人代表,通过与乐工歌妓等交往活动为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述论,以更好的把握唐代的诗歌总体概况,这可以更好的为研究整个唐朝历史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

本文共分为三章进行述论。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前人研究的概述和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进行简要的述论;第二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所在,主要是对唐代歌妓与诗人的交往事迹进行分析,分别从杜牧与歌妓的交往,市井歌妓与诗人元稹交往;营妓与白居易交往等为素材;以及诗人为别家声伎写诗的四个角度进行述论,通过对其的分析述论可以发现唐代乐工歌妓的生活点点滴滴,从而更好地把握唐代社会的诗歌集社会真实面貌。第三章主要论述唐代歌妓对唐诗发展的影响,主要是歌与诗结合这一音乐形式来渲染诗的内容,丰富了诗的音乐性,也赋予音乐的内容性。作为一种音乐和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歌诗在唐代有了很大发展,音乐与诗歌之间的联系通过歌妓的中介作用,得以相互渗透补充;同时乐工歌妓的传唱也极大地促进了边塞诗的盛行。

第四章是对全文的总结。通过对唐诗于歌妓们的生存状况与价值实现过程的考证,进一步揭示出诗歌借助于音乐进行传播的运行机制及其对唐诗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印证了唐朝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为更好地研究唐朝提供有益的参

考价值。

本文主要采取对文献阅读,分析整理,归纳总结的方法来进行本文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唐代乐工歌妓诗人交往研究

一、引言

(一)对前人研究的概述

目前,学术界对唐代乐工歌妓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很丰富,除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日本学者岸边成雄著《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一书,其中对太常寺乐工、教坊和梨园中的诗人、北里娼妓都进行了细致考察。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出现了专门性研究论著如王书奴著《中国娼妓史》一书,在第五章“官妓鼎盛时代”中列出七节来论述唐代的娼妓。以及毛水清的《唐代诗人考述》,另外还有柏红秀的三篇文章,《元稹与诗人交往考》《白居易与诗人交往考》以及《略论中唐诗人与诗人——兼析唐诗与音乐之关系》中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李昌集《唐代宫廷诗人考略》一文专考“太常寺”、“教坊”、“梨园”等机构的诗人,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出处。较为有名的是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九章中专列“著名燕乐艺人及其创造和贡献”一节,列出了将近百人的名单,并对许和子、任智方四女、康昆仑、何满子等人进行了简要介绍。此书歌妓与诗人没有直接碰撞的交往。

与此同时,毛水清的作品《唐代诗人考述》是从微观上把握唐代音乐家、歌手、民间艺人的生平事迹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前言、唐代越人小传、附录。毛水清教授分别对唐代130余位诗人(包括宫廷音乐家、文人音乐家、民间音乐家三大类)的生平、音乐成就等逐个进行具体的考索,尽可能全面地勾勒出其特点。此书对唐代歌妓与诗人的交往事迹,也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基本上都是借诗词来形容诗人的形象、成就等。另外就是柏红秀的三篇文章,《元稹与诗人交往考》中提到元稹与营伎、官妓、家伎以及市井歌妓之间的交往,所写之人均为女性,《白

居易与诗人交往考》文中提到白居易交往过的诗人约45位,可考者约45 位,其中宫廷诗人8 位,府县诗人22位,家乐13 位,青楼歌妓2 位。这两篇文章研究元稹、白居易与唐代歌妓的交往比较深入。

由以上研究状况可以得出:除了王书奴《中国娼妓史》、毛水清《唐代诗人考述》中系统的研究了唐代歌妓的生活,其他文章均是研究个人与歌妓的关系,但是考察唐代歌妓与诗人的交往的著述和文章,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显得略显不足,研究的空间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大,亟需提升研究的水平与力度。

(二)本文主要研究目的

我们知道,诗歌属于文学艺术的范畴,它是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唐代是诗歌繁荣鼎盛的时代,诗歌的发展与传播离不开乐工歌妓们的精心演唱与辛勤的创作。本文试图通过对市井歌妓与诗人交往的概况的述论,知道市井歌妓为什么会与诗人之间有往来,他们之间往来链接的桥梁纽带是什么,最终会产生哪些影响?诗人私募家伎的意图是什么,私家歌妓依靠怎样的方式来对诗歌进行传唱?诗人为别家声伎写诗的缘由及影响等等,笔者乐工歌妓为视角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述论的同时就可以更好的把握唐代的诗歌总体概况,这可以更好的为研究整个唐朝历史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

1.通过对乐工歌妓的具体考证来窥探唐朝社会的状况

唐代乐工歌妓数量很大,但留有姓名、事迹可考者不多。刘再生《唐代的“音声人”》一文中曾说:“流传至今有姓名可查的唐代音声人不下二百余,其中多是歌者和乐手。”虽然相关的记载十分零散,研究者们还是爬梳搜罗,进行了一些具体考证。[1]杨荫浏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九章中专列“著名燕乐艺人及其创造和贡献”一节,列出了将近百人的名单,并对许和子、任智方四女、康昆仑、何满子等人进行了简要介绍。[2]

2.进一步加深对唐朝歌妓分类研究的水平

在研究唐妓或娼妓史的著作中,一般都会对当时的宫妓、官妓、营妓、家妓、巿井妓女、女冠等有所论及,大多采用列举事例的方式,描述其来源、特点、待遇、结局等,或详或略,不一而足。有些研究者还注意到了各类乐妓之间的相互转化。宋德熹说:“宫妓、家妓和官妓之间,尚有互相流通的现象。”[3]廖美云说:“唐代各类型娼妓之角色身份并非一成不变。例如:民籍妓入乐营就成为官

妓营妓;若被财富权势者拥有则为家妓,而色艺俱佳者被朝廷选入教坊成为宫妓,但是宫妓因天子将之赐兴臣僚、裁汰冗员、年老色衰放还出宫,或乱世流离等因素,仍有可能再度成为家妓、民妓或女冠。”这对于进一步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唐代乐工歌妓对唐诗发展的影响也颇受人们的关注。在上一部分所提到的那些著作中,有些已论及乐工歌妓的诗歌创作及其对唐诗发展的影响。乐工歌妓对唐诗发展的突出贡献是传播诗歌。王书奴《中国娼妓史》,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程蔷、董乃斌《唐帝国的精神文明》,修君、鉴今《中国乐妓史》,徐有富《唐代妇女生活与诗》,等等均有论述。

3.更好地了解与理解乐工歌妓对唐诗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

总体上来说,目前学术界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认为其大大地刺激了文人的创作。乐工歌妓与文人的交往“触发了文人士子们的创作激情”,使他们写下了大量的诗篇。在研究过程中,如果能把问题进一步细化,才可能导引出一些新思路。如前文所述,研究者已注意到了各类妓女的身份转化,但这种转化对诗歌的传播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我们仔细排比每个乐工歌妓的经历,会发现他们大都经历了一个相同的路线,即“民间─宫廷─民间”。从民间进入宫廷,会把一些民间歌曲带入宫廷,而从宫廷流落民间,又把宫廷歌曲传至民间。在这个过程中,乐工歌妓充当了诗歌在社会上下层传播的使者。同时,乐工歌妓的流动也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歌妓是唐代社会文化领域一个颇具规模引人瞩目的社会群体”[4]白由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青作浪漫的十林风尚,构成了歌妓存在并发展壮大的现实基础.传统道德的相对松驰,使得以色艺为角色定位的歌妓们获得了更多的与文人交往的机会,因而也就成为文人关注与表现的对象.

4.是揭示歌辞与乐舞之间互相促进的关系以及对唐诗繁荣的贡献。唐诗的繁荣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音乐与歌辞创作的繁荣也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去人们也看到了这一点,但究竟是怎样促进唐诗的繁荣的则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我们看到唐代除了有大量的合乐的歌辞外,还有大量的并不是以合乐为创作目的的乐府旧题和新乐府诗。同时,由于唐代的歌辞多数并非直接为乐曲所写,而多半是乐工歌妓采文人之诗入乐,把诗人之诗转化为歌辞。故从理论上说,唐代的所有诗歌都可以是歌辞。从前人和今人所辑录的唐代歌辞总集看,其数量也是相当大的。这些诗歌与歌辞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对唐诗的繁荣到底有什

么作用。

5.是探讨唐代音乐的演变轨迹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文学的衍变痕迹。唐代是一个新旧音乐交替,中原音乐与边地音乐、外来音乐融合的重要时代,新兴的燕乐最终取代汉魏以来的清商乐,成为音乐的主流,但华夏遗声作为燕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未消失。而随着燕乐的兴盛,长短句的曲子词也开始产生并发展起来。唐代歌诗有歌诗之乐,歌长短句有歌长短句之乐,并不是后世学者谈词的起源时所说的诗乐弊而词乐兴,或两者分镰并骋,没有先后。那么,从歌诗如何向歌长短句过渡,乐府与声诗、词曲之间有没有关系,关系究竟怎样,与其它的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怎样,历来鲜为人所注意。这无疑截断了乐府与后世词曲之间的血缘关系。本论文拟在全面研究唐代乐舞与歌辞的基础上对唐代乐府作一个全面而多角度、多层次的把握,冀对唐代乐舞与歌辞的实际状况做出比较客观的审视,勾勒出歌辞繁荣与深化的历史轨迹,以期对唐代合乐歌辞的基本面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为唐代文学的全面构建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这无疑对乐府研究、音乐文学和词曲学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

二、唐代歌妓与诗人的交往事迹研究

(一)杜牧与歌妓的交往

1.杜牧对歌妓不同流俗的审美与情。正如在自己的诗句缩写的那样,“楚腰纤细掌中轻”——喜好身姿轻盈的女性。所谓“燕瘦环肥”,是说汉代崇尚赵飞燕般的纤瘦,而唐代羡慕杨玉环般的丰硕。唐代的女性多以丰硕为美,如当时著名的仕女画家张萱、周昉笔下的女性形象就展示出大唐盛世的华贵之美,周昉《挥扇仕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描绘的是嫔妃们的内廷生活。画家在真实地刻画出嫔妃们体貌丰腴、衣饰华丽的外貌形态时,也表现了贵族女性倦懒的神态。再如张萱的《捣练图》(系宋徵宗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这些画作都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人物造型风格。

2.“落花犹似坠楼人”——对弱势女性群体的同情,对女性心理的细腻刻画

应该说,杜牧有着与时人不同的女性观,即使在他的咏史诗中也表现出这一点,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关于他《赤壁》中的这两句诗,历来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与见解,笔者不须赘言,古人有以九鼎、传国玉玺来

作为国家象征的,杜牧却独具只眼,以二乔被劫来见证亡国,以女性的处境作为国家尊严的象征,使人不得不叹服他的奇笔之余也感受到他对女性的重视与关爱。古人写美女,从屈原开始,多是借美人以喻君子,所谓“美人香草”,蕴含了一定的政治意义,而杜牧的《赠别》、《杜秋娘诗》、《张好好诗》却是为女性而写女性。杜牧在《杜秋娘诗》前作序说: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又为《张好好诗》作序: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可以说,杜牧在这两篇诗序中,毫不保留地表达了对杜秋娘和张好好等弱势女性群体的深厚同情,这是一种真情的流露。再如《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金谷园故址在今洛阳西北,是西晋时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据《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绿珠是石崇的家妓,而古代包括唐朝,官僚贵族蓄家妓成风,他们常常从女奴中选出姿色出众者加以歌舞训练,以供其娱乐。但家妓的地位十分低下,命运也多凄惨,《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歧王少惑女色,每至冬寒手冷,不近于火,惟于妙妓怀中揣其肌肤,谓之暖手。”在这里,家妓已经完全被当成了暖手的工具。《全唐诗》和唐人笔记中,屡有“赠妓”的记载,甚至还有“家妓换马”的“艳事”。与其他人纯粹玩弄的心态不同的是,杜牧对歌妓带有较为真切的感情,他路过金谷园,触景生情,联想到绿珠凄惨的命运,在诗中自然表达了他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的同情。

同时,杜牧对歌妓心理的刻画也十分传神,如《赠别二首》(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3“商女不知亡国恨”——对“失足妇女”亦有冷竣的一面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杜牧七绝诗

也有对歌妓冷眼相看的一面。“商女不知亡国恨”中的商女即歌妓,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释:唱《后庭花》的商女,就是扬州歌女,不懂得亡国之恨,到了江南陈朝故都金陵之地,仍然唱靡靡的亡国之音。杜牧一向好歌舞,但这次歌妓唱的《后庭花》却深深触动了他敏感的心弦,这表明诗人并没有在歌舞宴乐中丧失一个知识分子对国事的忧虑,对时局的清醒判断。当然,古代歌妓的职业性质与今天的“失足妇女”也许并不能打等号,但其从事的同样是服务行业,她们唱什么歌完全取决于听者的趣味,因此,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的官僚贵族。可见,杜牧的诗句中反映的是其自身及歌妓们的生活经历。

(二)市井歌妓与诗人元稹的交往

1.市井歌妓是唐代小说中的重要描写对象。关于歌妓方面的内容在《霍小玉传》等著名作品中都有着较为详尽的述论。唐代市井歌妓兴起并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是受到市井艺妓在初唐时期受到宫廷艺妓和家妓兴盛的诱发而逐渐兴起。第二是市井歌妓的商业化发展与盛唐以后的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其融为商品社会的有机部分,因而长盛不衰。另外就是文苑和士林对对扩大市井歌妓的社会影响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里元稹可以说称得上是个典型代表人物了。他与诗人交往甚密,可以确证交往过的诗人约21位,其中宫廷诗人2位,营妓12位,家伎市井诗人 2位; 据推测可能交往过的诗人约 2位; 另外曾经是诗人但后来脱籍为良人的约 1位,故元稹约与 24位诗人有过交往。这种独特的生命经历影响着元稹的歌诗创作与传播

事实上,关于元稹与诗人的交往,以前就有学者重视过,如卞孝萱先生的《元稹年谱》是研究元稹的一部力作,其中对元稹的交游极为关注,其在“凡例”中有“重点介绍了元稹与当时诗人、小说作家、歌者、舞者的交游,”只是受研究对象及篇目等限制,并没有能够对元稹与“歌者”及“舞者”的交往作非常详尽的考察。就元稹所交往的诗人类型而言,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可以确证与元稹有过交往的。考证第一类诗人,即可以确证与元稹有过交往的诗人。据笔者考证,约有21位,具体如下:

第一,华奴、媚子,凤翔营妓,见元稹《和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元稹注“华奴歌淅淅,媚子舞卿卿”曰:“军大夫张生好属词,多妓乐。歌者华奴,善歌《淅淅盐》,又舞者媚子,每觥令禁言,张生常令相挠,由此可见华奴擅歌,

而媚子擅舞,两者均为张大夫的营妓。元稹作此诗旨在怀念少年时代在凤翔的美好时光,因此她们应该是凤翔营妓。关于她们为营妓,还可以从元稹所作的其它诗篇得到补证。如《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也是元稹回忆此段时光的,同样也有歌舞描写,如“将军频下城,佳人尽倾国。媚语娇不闻,纤腰软无力。歌辞妙宛转,舞态能剜刻。筝弦玉指调,粉汗红绡拭。予时最年少,专务酒中职。未能解生狞,偏矜任狂直”,可见元稹当年所交往的这些擅长表演歌舞的诗人主要是为“将军:服务的,因此应为营妓。赵辟( 璧 )、秋娘,宫廷诗人,见元稹《赠吕三校书》。诗中有“共占花园争赵辟,竞添钱贯定秋娘”。秋娘可确定为宫廷诗人,因为白居易《琵琶引并序》写琵琶女在教坊中学习技艺时,提及其为教坊诗人,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而教坊是唐玄宗开元初期设立的一个宫廷音乐机构。既然元稹在诗中将赵辟与秋娘并举,那么她们应该属于一类,故也应该是宫廷诗人。

第二类诗人,即可能与元稹交往过的诗人。据史料推断,约有2位。一是泰娘,其生平事迹详见于刘禹锡《泰娘歌并引》。从序文来看,她的人生与韦尚书关系甚密,泰娘本韦尚书家主讴者,初尚书为吴郡,得之,命乐工诲之琵琶,使之歌且舞,无几何,尽得其术。居一二岁,携之以归京师。京师多新声善工,于是又损去故技,以新声度曲,而泰娘名字往往见称于贵游之间。元和初,尚书薨于东京,泰娘出居民间,由于刘禹锡与元稹处于同时代,同时参照两《唐书》,诗中的韦尚书仕履与元稹的岳父韦夏卿一致,故可断定她是韦夏卿的家伎。[5]

第三类,即原为诗人,但元稹与之交往时,已经脱籍为良人的,这主要有 1位,即薛涛。元稹与薛涛曾有过交往,如范摅《云溪友议》卷下艳阳词条有:安人元相国,及为监察,求使剑门,以御史推鞠,难得见焉。及就除拾遗,府公严司空绶知微之之欲,每遣薛氏往焉。临途诀别,不敢擎行。

由上述考证可见,元稹约与 24位诗人有过交往,其中可确证与元稹交往过的约 21位; 据推测可能与元稹交往过的诗人约 2位; 曾经是诗人但后来脱籍为良的约 1位。元稹与诗人密切交往的独特生命体验对其诗歌的创作与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市井歌妓主要是指在青楼倡门以歌舞为业的女艺人,她们在唐代通常被称

为倡妇或娼妇。唐代市井歌妓出现相对早,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加之当时社会的封建理道德观念她们是当时社会活动中交际面最广和最活跃的阶层。其实在唐代早期的诗歌里,已经有部分的诗歌是对她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如萧德言《见佳人负钱出路》诗云:“独负千金价,应从买笑来。只持难发口,经为几人开。”这是写一位行走江湖卖唱谋生的歌妓。李百药《少年行》云:“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少年不欢乐,何以尽芳朝。千金笑里面,一搦抱中腰。挂缨岂惮宿,落珥不胜娇。”这首诗写行游少年轻狂率意的生活,那些在秦楼楚馆中靠歌舞谋生的“文君”、“弄玉”们则是被追逐取乐的对象。[5]在唐代二百九十年历程中,市井歌妓自始至终保持着深受欢迎的态度,相反地,尽管唐朝后面经历了社会的动乱与困境,但是丝毫没有影响这些个歌妓们的生活,反而带来了不少的发展机会。深入思考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根据现今保存的一些能够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实际情况的材料表明,唐代市井歌妓的兴起与唐初时期宫廷歌妓和贵族家妓的兴盛有着密切的关系。宫廷歌妓主要服务于皇室,家妓服务于其所在大户豪门,而市井歌妓则主要在宫妓和家妓的联动作用下,适应着寒门士族和基层民众的需要逐渐兴盛起来。大家知道尽管唐高祖李渊的贡献功不可没,但是其是一个典型的是风流好色的皇帝,在太源举兵前夕还在晋阳宫里燕歌燕舞寻欢作乐,并且接受了一个好友私赠的宫女。受禅称帝不久,又在太乐署添置内教坊,专门教习宫妓歌舞,以供自己享受使用。在高祖之后,唐太宗号称英明君主,在贞观年间开创了一个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同时,他又是富有才情的诗人,其实可以通过《帝京篇》的记载就可以发现,正如书中写到,九云:“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从这些妖妍的宫妓,丰盛的筵席,优雅的舞姿和余音萦绕的乐曲中,这就很难看出唐太宗在个人生活方面与他的父亲有实质性区别,尽管他的政治建树为后人所称道。玄宗时代,宫廷歌舞达到鼎盛,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当时宫内有散乐三百八十二人,仗内散乐一千人,音声人一万二十七人。”这支数以万计的艺人队伍反映了唐玄宗对歌舞声色的深度嗜好和宫妓群体的空前壮大,也隐射了唐代是一个诗情尽风流的一个时期。

3.在封建社会皇帝个人的生活方式影响整个国家

在唐代仅仅除了除极少数的皇帝外,大多数皇帝不仅自己在深宫中恣意享受

歌舞欢娱,而且还允许大臣家里私蓄艺妓,甚至把宫妓赐给一些受到宠信的大臣分享,作为对他们效忠皇室的褒奖。这种赏赐方式在政权初创阶段已经被使用,武德初年窦抗跟随李世民征讨王世充,收复洛阳,朝廷赐女乐一部。武德六年江东发生叛乱,李孝恭典军平定江南,高祖赐给李孝恭女乐二部。尽管能够获得这种殊荣的人屈指可数,但更多的大臣则从这种赏赐方式中辨清了朝廷对私蓄艺妓所采取的放任自流的态度,于是,他们无所顾忌地收罗名伶倡优入于私宅,有一些人蓄妓多达数以百计。中宗继位以后,士大夫蓄妓受到严格限制,《唐会要》卷三十四载,神龙二年,“敕三品以上,听有女乐一部;五品以上,女乐不过三人,皆不得有钟磬。乐师凡教乐,淫声、过声、凶声、慢声皆禁之。”玄宗时期,这种限制被大幅度放宽,天宝十载九月敕,“五品以上正员清官、诸道节度使及太守等,并听当家畜丝竹,以展欢娱。”玄宗鼓励和提倡的态度再次强劲地激起士大夫阶层私蓄艺妓的热情,天宝年间,不仅高中级官员乐此不疲,低级僚佐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地追步时流。盛唐诗人李颀有一首诗写道: “东风香草路,南客心容与。白析日吴王孙,青娥柳家女。都门数骑出,河口片帆举。夜簟眠橘州,春衫傍枫屿。”[6]这是写友人将要远赴江南,诗人在都门为他送行,题为《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白析日吴王孙”指姚丞,“青娥柳家女”则指随姚丞赴任山阴县的家妓。唐代县丞品秩仅在从八品上下之间,像这样低级僚佐也有家妓,可见,开天时期蓄妓之风已经从唐初的上层贵族蔓延到整个士大夫阶层。

总之,唐代市井艺妓是在宫妓和家妓兴盛局面的联动中,在大都市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在以科举文人和士大夫阶层为主流的社会各群体的共同托举下保持长期兴盛和繁荣的。市井艺妓商业性服务特点及其与都市生活的适应性则是维持这种繁荣的内因。[7]

(三)营妓与白居易交往

白居易曾与数量众多的诗人有过密切的交往,可考者约 45 位,其中宫廷诗人 8 位,府县诗人 22位,家乐 13位,青楼歌妓 2位。这种人生体验对于白居易诗歌的创作、传播及诗歌理论均有着密切的影响。

白居易交往的宫廷诗人大致可分为宫廷诗人民间诗人。白居易所交往的宫廷诗人可考者约有8位,其中盛唐宫廷诗人2 位,同时代的宫廷诗人6位,他们分别是:

1.宫廷诗人,天宝乐叟。这详见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从“白头病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来看,他是盛唐宫廷音乐机构) 梨园的诗人,擅长弹琵琶和法曲,由“从此漂沦落南土,万人死尽一身存”来看,安史之乱以后流散到江南,从“唯有中官作宫使,每年寒食一开门”来看,朝廷每年会派宦官对年迈的他进行慰问。第二,阙名的梨园弟子,还有阿轨与秋娘等。

2.白居易交往的府县诗人除了宫廷诗人以外,白居易还与不少民间诗人有过交往。这些民间诗人包括府县诗人、家乐及青楼诗人等。其中所交往的府县诗人可考者约有22 位,属于杭州府县的有 5 位,属于苏州府县的有 15 位,属于河南府县的有 2 位。她们分别是: 商玲珑、谢好、陈宠、沈平。她们均为杭州府县诗人。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注“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曰:“自玲珑以下,皆杭之妓名,可见此四诗人均擅器乐表演。同时商玲珑还擅歌,如白居易在《醉歌》题后注:”示伎人商玲珑,元稹在《重赠》题后注:诗人商玲珑能歌,歌予数十诗,并有:“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等。关于沈平和谢好,白居易在《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中注“薛刘相次埋新垄,沈谢双飞出故乡”有:“薛刘二客、沈谢二妓,皆当时歌酒之侣”,此处沈谢可能指她们俩;另外白居易在《代谢好妓答崔员外》中也提及到谢好。[8]

3.白居易交往的家乐与青楼诗人白居易还与不少家乐有过交往,这又包括两部分,一是白居易的家乐,一是其他官员的家乐。白居易的家乐数量较多,罢刑部侍郎时,有粟千斛,书一车,洎臧获之习管磬弦歌者指百以归。他的家乐曾组成乐部进行表演,如白居易《快活》:“可怜月好风凉夜,一部清商伴老身”,并且还与其他官员的家乐有过合作表演,如白居易《与牛家妓乐雨后合宴》。《春夜宴席上·戏赠裴淄州》:“四座齐声和丝竹,两家随分斗金钿”等。这些家乐中有名可考者非常少,约有9位,且均为女性乐妓。

两外据资料考证,“营妓”在唐代由各镇节度使掌管。这与之前的朝代相比有所区别的是,唐代的营妓只是给节度使及其属下的文武官员提供陪侍,已经与普通的将校无缘。节度使也可以独自占有自己喜欢的营妓,就好像是他个人的姬妾一样。唐代的范摅在《云溪友谈》中说到池州杜糙、毫州韦任符两人常年学仙求佛,他俩属下的“乐营”女子,“厚给钱粮,任其外住,若有饮宴,方一召来,

柳际花间,任其娱乐”。这是节度使对喜欢的营妓独占花魁的鲜明写照。[8]到了唐宋时代,在各地方的官府或者军镇往往设有“营署”或“乐营”来聚居官妓,其中专门为军队或者军事机构服务的妓女称之为营妓。唐代的营妓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及兵制的演变密切相关,初唐时沿袭隋代的府兵制,国家直接掌握军权,到了高宗、武后以降,府兵制已渐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募兵制。睿宗开始设立节度使,统领个别边防军区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到了玄宗以后,地方节度使的势力大大膨胀,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晚唐,藩镇割据,地方节度使俨然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军阀常常肆意妄为,独霸一方,营妓的数量较初唐时大为增加。这种营妓的衣粮仍有官给,她们的身体属于官兵所“公有”,可以任意召唤,当然,其中的佼佼者在一定时期内也可能被某将帅所独占。譬如孟棨在《本事诗》写道:“韩晋公镇浙西,戎昱为部内刺史,有酒妓,善歌,色亦烂妙,昱情属甚厚。浙西乐将闻其能,白晋公,召置籍中。昱不敢留,饯于湖上,为歌词以赠之。”由此看来,节度使可以任意将部内乐妓召置籍中,以供玩乐。[9] “营妓”是军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组成部分。

(四)诗人私募家伎

家伎即私家蓄养的旨在满足主人声色娱乐需要的女伎。在自先秦以迄唐宋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家伎以其独特的身份参与王公缙绅、豪门富室的歌舞戏乐活动。她们不仅以歌诗的形式介入到诗歌的创作,而且其歌诗活动还成为文人诗作的重要题材,家伎在促进诗歌的创作、传播,提高诗歌的表现艺术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唐代蓄乐之风愈炽,上自王公贵胄,下至士人商贾,无不浸染此风。有樊家旧典型《听歌六绝句#听都子歌》,《全唐诗》卷四五八)、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咏兴五首》之五,《全唐诗》卷四五二)等诗中提到的小玉、都子、樊素、菱角、谷儿、红绡、紫绡都是白氏蓄养的歌伎。如此众多的专事歌诗的家伎存在于乐伎队伍中,足见唐代家伎歌诗风气之盛。

家妓兴盛对市井艺妓兴起的激发作用在初唐时期已经显现出来,当时私家蓄妓的士大夫主要是两种人:一是皇亲国戚,依靠血缘或裙带关系受封食禄,如李渊侄子李博义在武德初以宗室封陇西王,无寸土之功,却“有妓妾数百人,皆衣罗绮,必粱肉,朝夕弦歌自娱,骄侈无比。”另一种人是开国功臣,以杀伐之功

或帷幄之略而居高位,如李孝恭屡建奇功,多次受高祖奖赏,“性豪奢,重游宴,歌姬舞女百有余人。”这两种人各有仗恃,新王朝建立后便过上享乐安逸的生活。当贵族阶层在豪门深宅中建构他们的娱乐天地的时候,寒门士族则显得无所适从了。他们虽然属于统治集团的一部分,但没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虽然享有朝廷暗允的私家蓄妓的权利,却没有殷实的资产承受这种高额消费。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欣赏歌舞艺术的本能需要和相应的欣赏水平,更受到本集团上层生活方式的影响,却很难遂愿。这种状况在开元、天宝以前一百多年里始终没有明显改变。但是,在那段时期里,门第不显和财力不济的才子们的娱乐生活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往往沉入社会基层,留连在坊陌倡门,与那些能歌善舞的市井艺妓保持密切往来,并且写出一些时至今日依然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把他们当日生活情景永久地展示给后人。卢照邻和骆宾王的生活和创作似乎能够说明这种情况的真实性。卢氏早年家境比较富裕,咸亨后父亲去世,家道迅速衰落,沦为破落户,晚年重疾缠身,终于自沉颍水。骆宾王出生在低级官吏之家,父亲仅担任过县令之类的小官,父亲去世后,家境更窘,他与母亲过着食无甘膳的清贫生活。卢、骆家境既属于一般,他们自己在仕途上也没能发达起来。卢照邻最初在邓王府供职,虽然受到信任和倚重,但只是从八品下的王府典签,后来任新都尉,品秩更低。骆宾王曾经在道王府担任录事,仪凤四年任长安主簿,后因事贬临海丞。卢、骆家族状况和他们的仕履表明,他们从一开始就不属于统治集团中的贵族阶层,而且终生屈居下僚。但是,他们都曾在长安和王府供职,对初唐贵族犬马声色生活比较熟悉,耳闻目睹上层权贵妓妾成群,朝夕歌舞。卢照邻《长安古意》诗云:“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长安权贵乘玉辇,挥金鞭,朝暮奔驰,往来于大道之间,穿梭在王侯府第,究竟为什么呢? 诗云:“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原来,驱车登门是为了亲睹芳泽,诗调琴逗,因倾羡他人美妓而款求好合。这是上层贵族的生活,而卢、骆这些潦倒文士的去处却在与“长安大道”相连接的“狭斜”之地,在市井倡门之中。诗云: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口转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

为君开。”好一派热闹喧腾的场面。在狭斜之隅的青楼娼家,云集着放荡公子,少年侠客,禁卫军官各色人等,其中包括像诗歌作者这样出身寒门和仕途失意的潦倒文士。骆宾王《帝京篇》中有一段描写可与《长安古意》共读,诗云: “丹凤朱城白日暮,青巾绀巾宪红尘度。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钩采桑路。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延年女弟双凤入,罗敷使君千骑归。”[10]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赏乐狎妓之风从唐初宫廷和贵族之家扩散蔓延,赏狎对象从宫妓、家妓延伸到市井艺妓,在卢、骆生活的时代,已经形成社会风气,长安各种人物都在市井倡门中追求感官刺激,造成狭斜巷陌门庭若市,北里倡门艳帜高扬的景象,市井艺妓始盛于斯。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里,卢、骆等人才能够完成宫体诗从宫廷到市井的推移。

(五)诗人为别家声伎写诗

唐代歌妓直接参与诗歌的创作和欣赏活动。她们既歌唱诗歌,又创作自己的诗歌,这样的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变化。唐代歌妓在跟文人交感的过程中,把文人的诗作配乐歌唱,促进了唐诗的传播。盛唐以后,更多的歌妓也自作诗歌让文人欣赏。她们的诗作以激奋的情感而给文人诗歌增加了情感深度,大大开拓了唐诗的情感境界,并影响了唐代诗风的变迁。

从唐代诗歌发展的情况看,没有理由轻视歌妓的作用和歌妓诗作的价值,然而对唐代歌妓诗歌的研究至今仍不深入。由于唐代诗风极盛,歌妓参与诗歌创作和欣赏的机会很多,她们既歌唱诗歌,又创作自己的诗歌,其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变化。本项研究从梳理辨析原始资料入手,统计和考察唐代歌妓诗人及其诗作,论述其对唐代诗歌所起的重大作用。

根据资料统计,唐代现存有33位“歌妓诗人”的158首诗,以及19位“歌妓类诗人”(家婢和姬妾)的94首诗,合计共留传下52位歌妓的252首诗。这对于现存唐诗的总数来说,虽不算多,但对唐诗发展和变化所起的作用却不小。唐代歌妓不仅成为文人吟咏的对象,而且她们一边歌诗一边作诗,直接促进了唐诗的发展。倘将这些歌妓的诗歌按诗体分类,在现存252首诗中,歌妓诗人有五律5首、五绝24首、七律4首、七绝121首;歌妓类诗人有五律18首、五绝8首、七律24首、七绝35首。合计五、七言律诗51首,五、七言绝句188首。从而在239首律诗中绝句占了79%,在歌妓的全部252首诗中,绝句占了75%。再分

析189首绝句,分别为五绝32首和七绝157首,其中七绝占83%,在全部律诗中也占65%。[11]

从上可知,唐代歌妓的七绝体压倒其它诗体之作,主要原因是由于七绝体的适合于歌唱。唐诗中的近体诗基本上都是可以吟唱的,歌妓不仅将士大夫文人的诗歌入乐歌唱,而且还自作诗歌让文人欣赏,从而创作出许多她们自己喜欢的适合歌唱的绝句。还要提到的是,歌妓诗人和歌妓类诗人的七绝数量相差很大。歌妓诗人七绝占77%,但歌妓类诗人的七绝只占到37%。由此可见,歌妓类诗人的歌唱较少,特别是所谓“女冠式娼妓”的鱼玄机和李冶的七绝,在她们的诗中各只占28%和17%,大大少于官妓薛涛的七绝占其诗作的80%。歌妓类诗人的五、七律作品显得很多,而歌妓诗人的作诗则倾向于歌唱。唐代的乐工歌妓擅长以七绝名篇配乐歌唱,唐代的诗人也创作出大量用于配乐的七绝歌词。董文涣在《声调四谱图说》中说唐代七绝极盛,“当世名家率多以此擅长,或一篇出,即传诵人口,上之流播宫廷,下之转述妇孺,由是声名大起,遂为终身之荣,实因唐人乐章全用当世士人之诗,皆绝句也”。方成培《香研居词麈》云:“唐人所歌,多五七言绝句。”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中也说:“七绝乃唐人乐章,工者最多。”其实,可以说七绝就是为歌唱而写的诗歌,其歌唱的任务主要是由歌妓来担任。在这样的时代风气下,歌妓创作大量的七绝是必然的。薛涛诗集中有与34位男性诗人唱酬交往的记录,她的七绝体占总体诗作的80%就是一个很能说明时代风气的例子。薛涛的诗作具备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和悦耳的美感,容易歌咏和传唱,很好地体现出七绝体适合于歌唱的艺术特征。沈德潜在《说诗语》中说:“绝句,唐乐府也,篇止四句,而倚声为歌,能使听者低徊不倦,旗亭伎女,犹能赏之。”可见,绝句的特长就在于“倚声为歌”,听歌妓演唱七绝可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歌妓由于职业的需要,需要经常歌唱文人的诗作,而与歌妓经常交往的文人也喜欢写七绝。唐代歌妓唱诗的形式主要是七言绝句,她们将文人的七绝配乐歌唱传播,使得文人们声誉远扬。这种风气直接促进了七绝体诗在中唐之后的迅速发展。从唐代歌妓“取当时名士诗句入歌曲”的流行风气来看,歌妓在诗歌的传播方面确实起着极大的作用。例如刘采春善唱《望夫曲》,范摅在《云溪友议》卷下《艳阳词》中云:“采春所唱一百二十首,皆当代才子所作五、六、七言。……采春一唱是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而元稹《赠刘采春》(《全唐

诗》卷423,以下选自该书者仅注卷数,不注书名)称颂她为“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可见歌妓有着挑选品评诗作的眼光和能力。刘采春之女周德华也善唱《杨柳词》,长安和洛阳的“豪门女弟子从其学者众矣”,“所唱七八篇,乃近日名流之咏”的七绝,包括贺知章的《咏柳》(卷112),杨巨源的《折杨柳》(卷333),刘禹锡的《杨柳枝词》(卷365),滕迈的《杨柳枝词》(卷491),韩琮的《杨柳枝》和《杨柳枝词》(卷565)等。由此可见,唐代的多数诗人在为别人家的歌妓在进行写诗,这不仅极大地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情感,更好的传承了诗歌的发展与传播,同样更能说明唐代诗人的胸怀与才情,更能彰显大唐王朝不愧为诗歌尽风流的朝代。[12] 综上所论,唐代文人与歌妓们之间可以说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其密切的交往也成必然之事。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双方了解得越深彻,就越能超越一般交往的关系而达到一种心灵相通的“交感”状态。尤其是经过安史之乱后,中唐时期文人与歌妓的互相交感愈加频繁起来。为权贵所压制的不得志文人数量很多,他们入仕的机会很少,为了谋得官位而到处奔波并失意不遇的文人常常会聚集到歌楼妓院,这些身处逆境的文人更能深切了解歌妓的心情和哀伤。例如刘禹锡在其《泰娘歌》(卷356)中云“繁华一旦有消歇,题剑无光履声绝。……举目风烟非旧时,梦寻归路多参差”,借泰娘的不幸身世婉转地表达他在政治上受挫折的处境。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写了长诗《琵琶行》,对一位昔日曾经风光无限的教坊名妓现在沦为孤寂冷落商妇的女子,以“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姿态而与其共鸣流涕。杜牧也于受到“甘露之变”的牵连而失意彷徨之时,在洛阳东城的酒肆遇见歌妓张好好,写下了《张好好》诗(卷520),哀伤其不幸和零落。上述这些文人与歌妓的相遇相识,都是由同病而相怜,可以说两者都有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凄婉悲凉心情,其实这也是时代的印证的缩影。

三、唐代歌妓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唐代是诗歌繁盛的时代,诗歌的传播离不开歌妓的演唱诗歌,歌妓将诗歌改变成为乐后再进行演唱,通过歌与诗结合这一音乐形式来渲染诗的内容,丰富了诗的音乐性,也赋予音乐的内容性。作为一种音乐和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歌诗在唐代有了很大发展,音乐与诗歌之间的联系通过歌妓的中介作用,得以相互渗透补充。

(一)促进了“诗”、“乐”的交融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皆本于心”,诗是述说人的思想,歌是唱出人的声音,舞是表演人的姿态动作,都发自人们的内心“关雌·序”中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正义》中说到”诗是乐之心,乐为诗之声,故诗乐同其功也,这些都说明了诗歌和音乐之间的密切联系,但是诗歌和音乐的交融需要歌妓们的演唱才可以真正实现,所以说歌妓的歌诗促进了诗乐的交融。这样正如闻一多将唐代誉为“诗的唐朝”唐诗正是借助了音乐的翅膀才振翅遨游的“没有音乐的参与,就不会有唐诗的辉煌”诗常被人吟诵之,是一种口头文学,而歌,不光是口头文学,也是一种音乐文学"当诗被人乐而歌的时候,即是口头文学与音乐文学相结合的形式"诗歌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书面传播,二是口头传播,而口头传播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则为与音乐相结合诗在口头传播过程中,更注重于向一种音乐文学化的方向转化,与音乐文学相结合。诗歌和音乐相结合后,诗歌被赋予浓厚的音乐气质,音乐性成为诗歌的重要特征"乐调被赋予诗词后,也具有文学性内涵"唐代诗与乐相融合呈现出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特点"远古时候的诗无一定的格律标准,没有形成一定的诗体"正如黄帝时候所作的《弹歌》,仅两句歌词,“断竹,续竹,飞土,逐穴(肉)”而到了唐代,诗已基本形成一种诗风,有了一种标准的题材和格式,对格律的要求也更为讲究“诗的繁荣离不开唐代乐的发展,乐的繁盛也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诗的发展,[13]是诗为乐调提供了发展的基础”所以说,诗与乐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诗待乐而升华,而传播,而实现感人心的价值,所以说,“诗乐结合需要依靠歌妓

的歌诗才得以实现”。

(二)推动了诗乐的繁盛

诗和曲调的结合促进了诗乐的发展"唐代诗词被歌妓人乐演唱,通过歌妓的歌诗活动,促使了诗乐的相融,对诗和音乐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促进了诗人和歌妓的交往"诗歌人乐演唱,诗人与歌妓之间的关系便更紧密,成为相互合作的关系"歌妓的地位虽低下,但这时与诗人成为朋友关系,有的诗人和歌妓还产生了爱恋之情"诗如乐演唱,一定程度上又影响着诗人和歌妓的知名度,谁的诗常被歌妓选用配乐演唱,则意味着此诗人比较有名气[14]反过

来,诗人的诗中出现某歌妓的名字,那么此歌妓也将很出名“这样的情况,促使诗人作诗供歌妓演唱,诗作的数量和质量就得到推动发展”。

2.促进了诗人的创作,丰富了诗的题材“诗人与歌妓交往紧密后,诗人开始关注这一社会地位卑贱的群体”诗的题材不仅局限于抒发个人情感,还有对歌妓命运的怜悯,对人生和光阴流逝的感慨等。所以唐人的诗歌中出现了很多关于歌妓形象的诗词,甚至是对歌妓的爱慕之情,可堪称是情诗佳作“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晏几道(临江仙)})这是晏几道为歌妓留下的追忆之作“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三岁五年间,已闻换一主”,(白居易《有感三首》之一)这表现了歌妓的主人隔几年就会更换的现象,诗人对歌妓没有人生自由的感慨之情“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妓小饮戏赠》),这是赞颂歌妓的技艺才华。

3.促进了诗歌的格律化发展"唐代格律诗大量涌现,并且讲究一定的平仄,说是为了吟诵,不如说是为了更好的歌唱"诗配乐后,字的平仄与乐调的高低相应,歌诗才更易吸引人的听觉"我们可以这样说,唐代诗歌的格律化,虽然也是语言文字发展的一种趋势和进步,同时也是为了便于乐府歌妓的传唱"

4.促进了唐代歌妓演唱水平的提高"由于歌妓的歌诗对歌妓的知名度有一定的影响,这对于本身地位卑贱的歌妓来说,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也是一种提高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歌妓演唱水平的提高在家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文人士大夫是家妓的主要蓄养者,家妓的演唱水平往往成为文人士大夫之间攀比交流的标志,所以,对家妓的才艺有着更高的要求.

5.诗的发展为研究唐代音乐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唐代音乐的史料,留下的音响资料几乎为零,后人在研究时通常从唐史及考古资料中去挖掘唐代鲜活的音乐形象,如敦煌壁画。《北里志》和《教坊记》等等"唐诗,中较多的记录了唐代繁盛的音乐发展状况和诗人的生存情况,涉及音乐的种类。表演形式以及诗人的容貌。技能。内省情怀等多方面内容,从侧面将音乐文字化,丰富了音乐的内容意义,也成为后人研究唐代音乐的重要史料。

(三)歌妓的二度创作推动了诗乐的传播

1.导致诗风的转变,促进了唐词的诞生“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唐以后,诗由齐言体逐渐转变为长短句的形式,才有宋词的兴起”这种转变,是从唐代开

始的“近代文学家胡适在《词的起源》中说:”我疑心依曲拍作长短句的歌调,这个风气,是起于民间,起于乐工歌伎”。这里的歌伎,想必主要是指唱诗的歌妓“歌妓为了使诗与社会上一些流行的曲调结合起来,在唱诗时候,会运用一些衬词以及和声。虚声和偷声。减字的方式来使得词曲吻合,格律化的整齐句式就被歌妓演变成了长短句的形式”诗人为了更好的迎合歌妓的歌诗,逐步改变了自己的创作方式,所以唐中后期,诗的格律化逐渐被打破,出现了一些长短句格式的诗体”。

2.促进了曲调和诗歌的流传人们把作曲家创作的艺术

唐诗需要歌妓的歌唱,使静止的文学形象和旋律相互渗透变得流动起来,更符合人们的心理审美需求,从而广泛流传“二度创作过程中,歌妓常会钊一对诗词进行一番改造,以达到一定的音乐效果,使之更具有吸引力”歌妓则是两者紧密结合的中介,为诗人提供新声,使音乐与诗歌完美结合,诗与音乐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歌妓对诗歌的发展。兴盛以及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

乐工歌妓传唱唐诗使诗歌实现了文化价值,得到了社会的接受,但同时它又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冷的文字信息,需要读者在大脑中进行艰难的理解,而诗歌演唱则不同,它借助于音乐表演,在适当的环境里通过乐工歌妓的深情演绎,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视觉、听觉、感觉等综合起来的艺术享受,歌词也因此而彰显出在阅读过程中难以体会到的艺术魅力。比如,王维的《渭城曲》本是一首普通的送别之作,但配以悲凉的音乐曲调,即所谓,“断肠声里唱阳关”使诗歌中的情感随之升华,其艺术魅力被充分展现,从而得到了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可。

第二,促进了唐诗创作的繁荣。乐工歌妓的传唱实际上是对诗歌进行消费,消费的需求必定会刺激生产,因而诗人们不得不主动去创作大量的歌词。

第三,使唐诗在题材上趋于大众关怀。乐工歌妓的传唱,推动了唐诗的大众传播。反过来,诗歌的大众传播又会影响诗人,使诗人能够感受到大众的关注焦点和情感取向,从而在创作中有意选取类似的题材,以便于尽快传播并被大众所接受,其结果则是体现出了一定的大众关怀意识。比如战争是唐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爱情是人们共有的情感,因而在唐诗中就出现了一大批写及战争和爱情

的诗歌。

最后,使唐诗在风格上走向通俗化。演唱是瞬间性行为,为了让观众能够听明白,用于演唱的诗歌应通俗易懂。白居易创作诗歌时追求“老妪能解”的效果,目的正是为了适合于传唱。其《新乐府》诗序曰:“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顺而肆”正是“可以播于乐章歌曲”的表现。到了宋代,乐工歌妓不再传唱诗歌而改唱词了,诗歌借助于雕版印刷以文本形式进行传播,因而其风格不再通俗浅显,而变得晦涩难懂了。

(四)乐工歌妓的传唱促进了边塞诗的盛行。

纵观整个唐代,唐诗创作题材主要集中于宫体诗、田园山水诗、边塞诗三个领域。初唐时期宫体诗是创作的主流:宫体诗讲究辞采,内容以艳情相思为主,声律以近体诗为体,比较适合演唱,是乐工歌妓喜爱的形式之一。但到了盛唐,宫体诗逐渐让位于边塞诗,不仅诗人热衷于创作边塞题材,乐工歌妓也更喜欢演唱边塞诗。乍一看去,成天流连于酒楼歌院的乐工歌妓们应该更喜欢香艳旖旎的宫体诗,边塞诗讲究风骨,内容朴实,题材贴近民间,更富有社会责任感,似乎与乐工歌妓的生活相去甚远,怎么会得到乐工歌妓们的青睐?盛唐乐工歌妓的分类较细:有宫妓、官妓、营妓、家妓、巿井妓女、女冠之分。供职于宫廷梨园、教坊的,称为宫妓;供职于官府的,称为官妓;供职于军队的,称为营妓。盛唐时期士大夫蓄奴之风还未兴起,家妓未形成主流。所以对当时唐诗创作影响力最大的,应属于宫妓、官妓、营妓三类。营妓是军幕中的音乐家,职业的特点常要求她们常跟随军队四处跋涉,盛唐时期驻军多在西部边陲,营妓的演唱会根据军营所在地的不同而带有鲜明的当地特色,边塞诗与边塞音乐便由此产生了。边塞诗是有感而发的歌词,比宫体诗更贴近生活,这就激发了乐工歌妓们选唱边塞诗的热情,由此引出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唐代歌妓与元稹及白居易等诗人的交往事迹进行分析,分别从市井歌妓与诗人交往;营妓与诗人交往诗人私募家伎;诗人为别家声伎写诗的四个角度进行述论,通过对其的分析述论可以发现唐代乐工歌妓的生活点点滴滴,从而更好地把握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尤其在文章的第三部分论述唐代歌妓对唐诗发展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是歌与诗结合这一音乐形式来渲染诗的内

异曲同构真情世界_比较分析柳永与晏几道的歌妓情结

17 异曲同构真情世界 ——比较分析柳永与晏几道的歌妓情结 李秋虹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462000) 摘要:柳永与晏几道两人的词无论是在体制、艺术风格、及语言择炼上都自成一体,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但是,他们的词却有一个共同的题材——歌妓。他们在各自不同的词中都对那些聪明而不幸的歌妓表现出深切的同情,感情真挚深沉而又充满凄凉与感伤。他们用各自不同的作品构建了一个相同的真情世界。 关键词:柳永;晏机道;歌妓情结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2011/ES (2006)03-0017-04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Journal of Enshi Technical College (Comprehensive Edition ) 第18卷第3期2006年第3期 No.3Vol.18(No.32006) 一 柳永与晏几道的词无论是在体制、艺术风格及语言择炼上都自成一体,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但是,他们两人的词却有一个共同的题材——歌妓。由于情感的、生理的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复杂的原因,女性形象一直是文人创作时的重要对象,柳永和晏几道也不例外。然而他们词中的女性形象却一反封建文人士大夫既定的淑女风范,转向对歌妓的描写。在他们的作品中,这类词占有很大的比例。柳永的《乐章集》中有60%的词所写内容是反映各阶层妇女的生活,而晏几道的《小山词》中也有大量的篇幅写歌儿舞女的生活。他们的词往往对下层妇女的遭遇、心理、思想刻画得细腻、逼真,同时表现出对她们的深深同情。他们在描写女性时真实、大胆、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在柳永的词中反映妓女命运的内容最为突出,真实地描写了妓女被摧残、被蹂躏的不幸遭遇。他满怀关爱的去写她 们,写得真挚、感人。晏几道也是如此,他在词中对歌女们所表达的情感既真淳,又深沉,没有掺入一丝水份。陈廷焯赞赏说:“小山词无人不爱,爱以情胜也。情不深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白雨斋词话》)还有人说:“叔原妙在得于妇人。”其实,“得”与“给”是双向的,以真情才能换真情,以真心才能换真心。从想象与情感的关系上看,艺术构思中想象是始终与作者的情感体验交互作用着的,没有深入的情感体验,艺术家们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就不可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1]无论柳永还是晏几道,他们毫无保留地把爱情献给那些值得爱的歌女,而那些歌女则成为他们艺术创作的不涸之泉。所以,《乐章集》和《小山词》中的情感世界是柳、晏与那些美丽多情的歌女共同创造的。 二 艺术来源于生活,柳永和晏几道他们走上歌妓词的创作道路,成为北宋词坛上卓有成效的词作 收稿日期:2006—05—05 作者简介:李秋虹(1967—),女,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发展系讲师。主要从事文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唐代诗人列表及其作品风格

唐代诗人列表及初唐四杰作品风格 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唐诗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其作品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对初唐浮艳诗风或较单一的体制有所突破和革新。四杰仕宦不显而才华横溢,慷慨有志。他们反对绮靡文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其创作在形式上虽未完全摆脱齐梁遗风,但内容与气骨方面已大有突破。王、杨工于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

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从军行》是汉魏流传下来的乐府歌曲。汉魏诗人作“从军行”,是乐府曲辞。但是到了唐代,《从军行》古曲已经不存在了,杨炯作这篇《从军行》,只是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而这首五言律诗,事实上是不能配合乐曲歌唱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诗题称为“乐府古题”。它并不表示这首诗的曲调,而是表明这首诗的内容。因为每一个古代乐府曲调,都有一个规定的内容。例如《孤儿行》是描写孤儿生活的,《从军行》是反映从军的辛苦的。杨炯做了这首五言律诗,用了这个乐府古题,但诗的内容已不同于汉魏时代的《从军行》,可知初唐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课_唐朝的对外关系 教案

第五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很活跃,与周边国家友好的往来比较频繁 掌握唐与新罗、日本、印度的交往 启发学生思索从古至今对外开放政策既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标志 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让学生了解唐朝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国家,培养学生自豪感【教学重点】 唐朝的对外交往,其中以与日本和天竺国的交往为重点 【教学难点】 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这是为什么?世界上有很多大城市都有“唐人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唐朝的对外关系”学完这一课,同学们就找到答案了 二、自学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日本的遣唐使来我国学习与交流,对新罗、 日本有什么影响

2.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什么重要贡献 3.玄奘取经对中印有什么影响及贡献 4.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三、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情况 1.隋唐时期与亚洲、欧洲、非洲的许多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 界上享有很高声望,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与新罗的交往,唐朝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新罗向中国派出 大量使节和留学生。所有留学生中新罗留学的人数最多,他们 的天文、历法、医学、艺术等受到影响。 3.隋唐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多次,还有大批留学生、留 学僧。他们的制度、经济、建筑、文化、风俗习惯等深受中国 唐朝文化的影响。 4.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建筑技术, 雕塑艺术,医药等知识,鉴真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 术明珠。 5.玄奘取经唐太宗时期,玄奘从长安出发,途径西域中亚访问 天竺等南亚国家,在那烂陀寺研习佛经,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在天竺各地讲学,深受当地人的尊敬,后来返回长安带回大量 的佛经,回来,他根据所见所闻写出了《大唐西域记》成为 研究西域、中亚、印度半岛的历史、地理、风俗的重要文献。 6.唐文化通过大量外国客商、使节、学者、僧侣和留学生把中国 的造纸术,丝织技术,建筑技术,医药技术,瓷器等传到世界

初一七年级历史练习题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两者之间共同之处,能运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 象和历史人物 3、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三位高僧做出重要贡献,其中不包括( ) A.玄奘 B.义净 C.法显 D.鉴真 2、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4、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到非洲、欧洲的国家是 ( ) A.天竺 B.波斯 C.大食(阿拉伯) D.东罗马 5、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因是( ) 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 ⑤唐朝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6、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统治者推崇佛教②佛经浅显易懂③雕版印刷佛经④人们盼望安定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对日本影响深远的哪些事件( ) ①遣唐使②鉴真东渡③“大化改新”④明治维新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 8、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 A.《徐霞客游记》 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D.《史记》 9、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 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

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

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 摘要:柳永词中描写女性的作品约占全部词作的一半,而歌妓作为一个特殊的形象频繁出现在柳永的作品中。通过对柳永《乐章集》中歌妓词的分类与分析,总结柳词中歌妓的五种形象。她们集高超技艺与倾城之姿于一体;她们不幸沦落风尘但心性依然高洁;她们向往真正的爱情和正常的家庭生活然而却注定永远得不到永恒爱情;她们命运悲惨却无力自救。柳永用他的柔情笔墨展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悲剧形象,使人们对传统的歌妓形象有了另一番新的认识。 关键词:柳永;歌妓词;歌妓形象 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也是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作曲、独具原创力的才子词人。虽然他在仕途上屡屡受挫,却用流行的新声写下了大量语言通俗、洋溢着浓厚市民气息的作品,在当时红极一时,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欣赏。不仅仁宗喜爱柳词,“每对歌,必使侍妓歌之再三”[1],更有“凡有井水饮处,皆歌柳词”的盛况。可以说,上至帝王大臣,下至市井百姓,无不爱柳词。 柳永一生作词无数,而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词是与歌妓有关联的。据记载:《全宋词》总共收录了柳永词212首,“约212首词作品中歌妓词有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2]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柳永如此频繁地将歌妓写入他的词中,而这些歌妓又是以怎样的一个形象出现的呢? 一方面,柳永以歌妓入词与宋代的社会风气有关。 歌妓制度产生于殷商时期,到了宋代达到它的鼎盛期。由于宋代最高统治者的提倡和歌舞佐酒的兴盛,不仅使得歌妓的数量达到空前之多,也大大加速了歌妓的社会化进程,使之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这为歌妓作为一种文学形象进入文人的词作提供了可能性。 另一方面,柳永如此频繁地创作歌妓词还和他自身的经历有关。 尽管柳永文采非凡,然在仕途上,他却屡屡遭挫。最后他不得不以“奉旨填词”之名,混迹于汴京的秦楼楚馆,以作“新声”卖给歌妓为生。他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这使得他比其他文人墨客更深入地了解歌妓们的悲惨遭遇。 因此在柳词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同歌妓的身影。而她们也以不同的形象冲击着读者的眼球。 纵观柳永《乐章集》中的歌妓词,歌妓的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下列五种: 一、技艺超群

中国诗词大会诗词汇总

《中国诗词大会诗词汇总》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35.《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

唐宋诗词与歌妓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 歌伎的最早起源,可以上溯至先秦的女乐,也就是当时的歌舞女艺人。其后随着乐籍制度的建立和教坊的成立,歌伎群体逐渐庞大,歌伎制度也日渐稳定。“歌伎制度在经历了先秦女乐,汉代倡乐和魏晋乐户的发展之后,到了唐代,逐渐形成其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官妓的活动进一步组织化和制度化,家妓私妓也十分普遍。”(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伎制度》)。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歌伎制度最昌盛的时期,不仅人数多,而且艺术素质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唐宋诗词的发展。正如武舟在《中国妓女文化史·修订版后序》中所言,“作为妓女,正宗的艺妓曾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这里所言的艺妓,也就是歌伎。因而,我们在研究唐宋诗词时,绝不能忽略歌伎的重要作用。 唐宋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诗词在唐宋时代,本是一种诉诸视听的音乐文艺。诗词的兴起与繁荣,都与歌伎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诗词与歌伎的关系,成为诗词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纵观近些年来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歌伎与诗词的创作,歌伎在诗词传播过程的中介作用,文人与歌伎的交往,歌伎诗词的创作内容与特点,歌伎对词风的影响等。 一、歌伎与诗词的创作 唐宋两朝歌舞酒宴极其普遍,城市酒楼歌馆亦空前发达。而唐是诗的王朝,宋是词的国度,能诗善词的文士就与能歌善舞的歌伎发生了密切联系,诗词就产生于这样一个急管繁弦、玉盏频传的环境之中,但引起创作冲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有求而作。文人作诗词供歌伎演唱歌舞侑觞增添娱乐,歌伎慕名请文士写诗题词,以此抬高身价。如《北里志》记唐乐伎颜令宾“见举人尽礼袛奉,多乞歌诗以为留赠,五彩笺常满箱箧”。柳永“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李白、苏轼等大家都曾应求为歌伎填写新词,留下了许多佳话及优美的词曲。至于宫廷盛宴,文士朝臣应制而作的诗词就太多了。 二是有感而作。文人在宴会或秦楼楚馆中与歌伎接触,常触发其情而形于歌咏,这种情形较为复杂,也使这方面的诗词题材更为多样化。(一)赏美资。诗词中多描绘歌伎的容貌服饰、体态风情:“舞袖低佪真蛺蝶,朱唇深浅假樱桃。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方干《赠美人四首》)。(二)赞技艺。文人和歌伎的交往,首先以歌舞技艺为媒介,因此此类作品特别多,且有不少绝构佳作。如《李凭箜篌引》、《琵琶行》等。(三)传心曲。诗词中还有许多旖旎多情之作,如晏几道为歌伎莲、鸿,苹、芸留下的追忆之作,唐代著名营伎薛涛与大诗人白居易、王建、元稹等皆有诗词往来。(四)悯身世。歌伎身份低贱,大都逃不过悲惨的命运,文人在诗词中常常表现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五)寄感叹。文士们在听歌观舞之际,还有大量诗词或抒发身世沦落之悲,或寄托家国沦丧之恨。 二、歌伎作为诗词传播的媒介 诗词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口头传唱和书面传播两大类型,而歌伎是口头传唱的主要传播者。脍炙人口的旗亭赌唱故事表明唐歌伎以文人诗入乐演唱是极普遍的风气,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文学和口头文学,其特点是易上口、易记忆而且美听,因此入乐演唱便成了诗歌最快速的传播方式,特别是一些名诗人的作品更是争相传唱。至于唐宋词的传播就更与歌伎的演唱分不开,所谓“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乃至于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而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说明当时歌词传唱的广泛性。歌伎的演唱对

中国古代诗人简介及代表作

12.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风格雄奇奔放,前无古人,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高峰。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大纲选其《古朗月行》《静夜思》《秋浦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蜀道难》17首。 13.崔颢hào唐代早期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体验边塞生活,诗风变为雄浑奔放。大纲选其《黄鹤楼》1首。 14.王翰唐朝恃才不羁,诗多壮丽之词,多属边塞风格。大纲选其《凉州词》1首。 15.刘长卿唐朝其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贬谪漂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之情。他善于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雅洗练,接近"王孟",擅长五言,尤工五律,有"五言长城"之称。大纲选其《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首。 16 杜甫唐朝其诗显示唐朝由盛及衰,称为"诗史",思想深厚,境界开阔。以古体、律诗见长,反映民间疾苦,表达爱国之情。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人称为“诗圣”。大纲选其《江畔独步寻花》《赠花卿》《绝句四首》(其三)《绝句二首》(其一)《江南逢李龟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望岳》《旅夜抒怀》《春望》《咏怀古迹》(其三)《蜀相》《登高》《兵车行》《阁夜》《客至》《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首。 18. 岑参唐朝以七言诗见长,后期边塞诗生动夸张,慷慨激昂,表现了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积极乐观精神。作品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形成了奇峻壮阔的风格。大纲选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首。 19、韦应物唐朝其诗多关心民间疾苦,表达愤世忤wǔ时之作,以描写田园景物者最著名。简淡秀朗,意境高远,语言简洁,风格淡雅,富有诗情画意。大纲选其《滁州西涧》1首把春雨中荒山野渡的景色写

唐代乐工歌妓与诗人交往考

唐代乐工歌妓与诗人交往考 摘要 唐代是诗歌繁荣鼎盛的时代,诗歌的发展与传播离不开乐工歌妓们的精心演唱与辛勤的创作。本文试图通过对歌妓与诗人交往的概况的述论,知道歌妓为什么会与诗人之间有往来,他们之间往来链接的桥梁纽带是什么,最终会产生哪些影响?诗人私募家伎的意图是什么,私家歌妓依靠怎样的方式来对诗歌进行传唱?诗人为别家声伎写诗的缘由及影响等等,本文以元稹和白居易为诗人代表,通过与乐工歌妓等交往活动为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述论,以更好的把握唐代的诗歌总体概况,这可以更好的为研究整个唐朝历史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 本文共分为三章进行述论。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前人研究的概述和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进行简要的述论;第二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所在,主要是对唐代歌妓与诗人的交往事迹进行分析,分别从杜牧与歌妓的交往,市井歌妓与诗人元稹交往;营妓与白居易交往等为素材;以及诗人为别家声伎写诗的四个角度进行述论,通过对其的分析述论可以发现唐代乐工歌妓的生活点点滴滴,从而更好地把握唐代社会的诗歌集社会真实面貌。第三章主要论述唐代歌妓对唐诗发展的影响,主要是歌与诗结合这一音乐形式来渲染诗的内容,丰富了诗的音乐性,也赋予音乐的内容性。作为一种音乐和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歌诗在唐代有了很大发展,音乐与诗歌之间的联系通过歌妓的中介作用,得以相互渗透补充;同时乐工歌妓的传唱也极大地促进了边塞诗的盛行。 第四章是对全文的总结。通过对唐诗于歌妓们的生存状况与价值实现过程的考证,进一步揭示出诗歌借助于音乐进行传播的运行机制及其对唐诗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印证了唐朝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为更好地研究唐朝提供有益的参

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

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梳理: 1.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欧洲和非洲。 2.新罗和日本派出大量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留学生最多的是新罗。日本自隋朝就派 人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对新罗和日本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他在日本除了 传授佛教外,还传播建筑、雕塑和医药等知识; 4.玄奘取经:唐太宗时期,玄奘一人从长安出发,到天竺(今印度)学习佛法,回国后, 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后来研究中亚历史的宝贵资料。 5.鉴真东渡和玄奘取经是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典型,体现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6.唐朝时期海外贸易频繁,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 7.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原因有: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政策, 对外交通发达。 鉴真玄奘 巩固练习: 1. 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2. 一位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这位伟大的僧人指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3. 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和日本的交往,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C.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D.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 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 A.《大唐西域记》 B.《徐霞客游记》 C.《东游记》 D.《西游记》 5. 下面两个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特点是()

浅谈柳永的歌妓词

浅谈柳永的歌妓词 【摘要】北宋词人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歌妓的词,着重论述了柳永与歌妓交往密切的原因以及柳永歌妓词的思想内容、艺术价值,不是柳郎才高,而是柳郎心低,他肯低下身来俯就这些女子,他肯看她们心上的伤痕,对她们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纯洁而不染烟尘的。 【关键字】柳永,歌妓词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其词作流传甚广,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是宋代第一位专力作词的文人,《全宋词》收录其词212首,而其中描写歌妓的则有一百余首。 所谓的歌妓词是指那些以歌妓形象和心态以及词人同歌妓的关系为抒写内容的歌词。柳永的“约212首词作品中歌妓词有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这些歌妓词大部分是他与歌妓们来往、恋爱的记录,词中既可见歌妓之名,如秀香、英英、瑶卿、心娘、虫娘、酥娘、佳娘之类;也可见歌妓之才貌,如“莺舌珠喉”、“杏脸花貌”、“明眸娇波”、“柳腰莲步”、“巧笑媚靥”、“歌扇舞群”等等,为柳永词歌舞乐结合的传播形式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歌妓是柳词创作的主要对象,与这群人的交往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词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歌妓结下了不解之缘,色艺俱佳的歌妓成为词人吟咏的对象,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唐五代词人晏殊、张先等人都曾创作过歌妓词,但柳永的妓情词与他们的有着本质的区别。晏殊等人的妓情词多从旁观者欣赏的角度,描绘歌妓的容貌、体态、技艺之美;或以代言体形式,以婉转而又富有女性情调的口吻来言情。这种“男子而作闺音”的代言体形式的出现,显然是为了适应词作的“助妖娆之态”、“资羽盖之欢”、“娱宾遣兴”的实用功能的需要,因此“作品中的妓女形象,则大都充当了风雅的附庸,缺少鲜明的个性,却多了些那一时代特有的贞淑节烈”,对于身份低贱的歌妓的真实感情世界,词人是不屑于去深入了解的,更不用说在词作中加以反映了。柳永则是在她们普遍的美色与技艺中发现一些富于特色的方面加以描绘,以由衷的赞美之情描写她们的美貌和伎艺,并以同情的笔触真实地反映她们的痛苦、不幸、向往和追求。他与歌妓的感情往往是平等的,相互的,是背离了封建门当户对观念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这些都是俗文化元素的集中体现。柳永由于经常出入秦楼楚馆,深得歌妓的喜爱(唐宋时歌妓有喜爱文人、倾慕才情的传统),加之科举功名上遭受挫折,只是在与歌妓的两情相悦中才弥补了他内心的失落,因此,他对歌妓的态度就不再是一种狎客的态度,他尊重她们,理解她们,对她们的遭遇、感慨和内心愿望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给予深切的同情。正因为有这样的基础,在柳永的词作中,第一次真实地刻画了歌妓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她们在情感生活中的遭遇及心理感受。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 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 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 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 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 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 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

历史上的各朝各代居士一览表

1 六如居士--明·唐寅 后山居士——陈师道 柳泉居士——蒲松龄 东坡居士——苏东坡 历史上的居士 青莲居士——李白(唐代大诗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草堂居士——魏野(北宋诗人);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东坡居士——苏轼(北宋文学家); 淮海居士——秦观(北宋词人); 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女诗人); 斜川居士——苏过(北宋文学家);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茶山居士——曾畿(南宋诗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灌园居士——计有功(南宋文学家);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 遂初居士——尤袤(南宋诗人); 于湖居士——张孝祥(南宋词人); 幽栖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无诤居士——刘迎(金文学家); 六如居士——唐寅(明画家、文学家); 遵岩居士——王慎中(明散文家); 温陵居士——李贽(明文学家); 莲溪居士——薛论道(明散曲家); 慎娱居士——李流芳(明文学家、画家); 柳泉居士——蒲松龄(清文学家); 瓠冈居士——史震林(清文学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学家、经学家); 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学家); 蝶庵居士——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清真居士——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 云林居士——倪瓒(元代画家) 瓶庵居士——翁同龢(咸丰六年状元,近代史颇有影响政治家)

乌伤居士——傅翕(南北朝梁) 龙丘居士——陈季常(唐诗人) 莲峰居士——李煜(南唐后主) 无尽居士——张商英(北宋名相) 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文学家) 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 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学家)斜川居士——苏过(北宋文学家) 翠微居士——薛绍彭(北宋书法家) 一佛居士——郑侠(北宋文学家) 稼轩居士——辛弃疾(南宋词人) 鹿门居士——米芾(北宋书法家) 彝斋居士——赵孟坚(南宋画家) 简斋居士——陈与义(南宋词人) 芦山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石林居士——叶梦得(南宋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至游居士——曾慥(北宋末、南宋初) 湛然居士——耶律楚材(元政治家、诗人)

唐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

第五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梳理: 1.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欧 洲和非洲。 2.新罗和日本派出大量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留学生最多的是新 罗。日本自隋朝就派人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对新罗和日本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最终到达 日本。他在日本除了传授佛教外,还传播建筑、雕塑和医药等知识。 4.玄奘取经:唐太宗时期,玄奘一人从长安出发,到天竺(今印度) 学习佛法,回国后,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后来研究中南亚历史的宝贵资料。 5.鉴真东渡和玄奘取经是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典型事例,体现了唐朝 开放的对外政策。 6.唐朝时期海外贸易频繁,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 7.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原因有: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 繁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巩固练习: 1.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2.一位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 筑而成的求知之路。这位伟大的僧人指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3.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 关于唐朝和日本的交往,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C.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D.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A.《大唐西域记》 B.《徐霞客游记》

D.《西游记》 5. 下面两个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泽被东西 6.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的先进文化 C.加强两国友谊 经典 7. 以下最能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所表现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的 是( ) A.玄奘西行 B.文成公主 入藏 C.鉴真东渡 C.《东游记》 B.对外开放、 D.源远流长、 ) B.传播日本 D.求取佛教 D.遣唐使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抽测】 1、贞观之治局面出现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2、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3、唐朝时期出现的农用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用途分别是什么? 4、唐朝陶器中的精品是什么? 5、唐朝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哪里? 6、唐太宗李世民的两点统治措施? 【学习目标】 1. 能记住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掌握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2.能掌握中外交流频繁的条件及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 能记住唐朝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并理解其重要意义。 (独学完成) 阅读教材P12—14,在书上标记出:①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②北方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③藏族祖先的名称;统一吐蕃的首领;他迎娶的汉族公主;汉藏通婚的影响;④唐蕃会盟的时间、盟约及意义。 2.阅读教材P14—16,在书上标记出:①中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②与唐朝交往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③唐朝初年西行取经的僧人、目的地、他的著作及其地位;④唐玄宗时赴日本的僧人及其贡献;⑤唐朝和睦的民族关系与频繁的中外交往的意义;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综合提升】(独学完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履我国都。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中的“文皇”和材料二中的“联”指的是谁?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一说“朕”之前的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怎样的?“朕”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 (3)“文皇统治”,为了密切汉藏之间的关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有什么历史意义?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你有什么建议? 【知识梳理】(独学完成) 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称为: 民族关系唐与吐蕃:吐蕃概况:吐蕃是中国古代政权名,7世纪前期,统 一了青藏高原各部落,定都罗些。 唐蕃交往史实: 对外交往唐对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局面的原因: 对外交往的表现: 对外交往的特点: 根据新知探究阅读教材并在书上做好圈点勾画,然后完成综合提升、知识梳理3、对学内容:

古代歌妓对诗词的贡献

词的形成,还要考虑词艺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他们的生存的时代环境这个重要因素。有了文人参与和艺术消费者需求之两大催化剂,词这种融汇时调新声的艺术形式才脱颖而出。2城市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以及文人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没有出路,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接近下层社会等等。3艺术生产者由民间歌手、市井艺人为主,变为以文人知识分子为主,而沟通民间词文化和文人的重要途径,就是活跃于勾栏瓦肆、青楼歌馆、高堂华屋的歌妓艺人。女伶的唱曲和作曲,对词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沟通了文人和民间的关系。和歌妓交往的文人中,许多都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文学史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人、词作家大都活跃在秦楼楚馆与歌妓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易安词中激荡着大胆、强烈、真率的感情,易安词与佳统的词有所不同。李清照为人,爱则热烈,愁则浓重,思之刻骨,怨之断肠,形诸笔墨,则是抒情大胆、强烈、真率。对此,曾惹得一些性别守中庸的人大动肝火,大张挞伐,说她“出于小听狭慧,构于气习之陋,而未适乎情之正”.与李清照同时代的王灼也说:“作长短句,……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夸张笔墨,无所羞畏”。(《碧鸡温志》)而这恰恰从反面描述了易安词的特点:“肆意落笔”,乃才气豪纵;“无所畏羞”,乃真情喷薄,而“无顾藉”,当是易安为人之超迈尘俗。刻骨的相思和浓重的愁怨,本是易安词的重要内容之一。她词中所表现出的相思缠绵、离愁别绪,却于“季话中有骨”,而不似一些婉约词人陷入姚鼐所言的“颓废而幽”的境地。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一览表

中国历代着名诗人一览表 巍巍中华五千年出现了数不清的风流人物和诗词名家,每个朝代都有其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下面就跟随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都有哪些着名的诗人吧。还可以点击相应链接查看其代表作品,希望对您鉴赏古文化有所帮助! 一、先秦至隋 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楚国贵族,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而死。 2、荆轲(?—前227),战国时卫国人。卫人称为庆卿,燕人称为荆卿、荆叔。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不中,被杀。 3、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击败。 4、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 5、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介绍及代表作】 6、李延年(?—约前90),中山(治今河北定州)人。汉音乐家,善歌,又善创新声。 7、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

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官至丞相,封魏王。 8、刘桢(?—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 9、徐干(171—218),字伟长,北海(治今山东潍坊西南)人。东汉末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10、曹丕(187—226),即魏文帝。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公元220—226年在位。 1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着名诗人。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 12、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13、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文学家。相传左思写成《三都赋》后,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14、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诗品》中称他为“隐逸诗人之宗”。 15、吴隐之(?—414),字处默,濮阳鄄城(今属河南)人。曾

论歌妓对宋词的贡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58151019.html, 论歌妓对宋词的贡献 作者:李方园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5期 摘要:词是我国古代韵文的一种形式,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又称曲子词。 词的音乐性特征使得它和精于歌舞音乐的歌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词在宋代达到繁荣,其中歌妓群体对宋词也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她们在与文人的交往中促进了词的创作,在对词的演唱中推动了词的傳播,同时也影响了词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歌妓;词;传播;风格 歌妓在人类历史上起源很早,可上溯至先秦女乐。宋朝时期,歌妓制度较为稳定,歌妓群体也十分庞大。虽然身份低微,饱受凌辱,但她们和文人有着密切的交往,同时也是传唱宋词的重要媒介,为宋词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促进词的创作 在宋代,歌妓和文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宋代享乐风气盛行,多倡导“歌儿舞女颐养天年”,家妓普遍出现。另一方面,文人大多想踏入仕途实现政治抱负,却多半失意,因而和歌妓有了相似的情感诉求。作词主体和歌唱主体必然有着密切的交往,由于这层关系,歌妓自然而然会对词人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歌妓能够刺激文人创作的欲望。通常来看,在歌楼酒肆、花间樽前,文人填词供歌妓演唱;歌妓唱词为文人助兴,是一种互动关系。但其实,文人在这种关系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歌妓要靠着动听美妙的歌词才能演唱,从而才能生存下去。“为了赢得听众、提高身价,歌妓想方设法要使自己成为新词的首唱者,所以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她们便会主动向文人乞求新 词。”[1]而男人自古爱美人,何况是风流倜傥的文人才子。见到貌美如花的歌妓,他们也许不会动情,但内心的怜香惜玉之情也会促使他们进行创作。 歌妓也丰富了词的题材。在现存5万余首宋词中,歌妓无疑是最重要、最典型的一类人 物形象。歌妓才艺丰富,容貌动人,自然会受到文人的关注和赞赏,又多活跃在文人士大夫生活的场景中,和他们交往密切,自然而然会成为文人关注的焦点和词人创作的重要对象。总之,歌妓是词人创作的一类重要群体,为词人提供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他们创作的内容。 二、推动词的传播 词其一种音乐娱乐文学,带有音乐的特征,便于吟咏传唱,同时歌妓又与文人士大夫关系密切,这种联系使得能歌善舞的歌妓必然会成为宋词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

论柳永词中歌妓形象的特征

论柳永词中歌妓形象的特征 歌妓是柳永词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形象。长期的不第,羁旅,困顿的生涯,使得柳永深切体味到了人生的悲苦。对于歌妓,柳永颇有些“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于是,开始真心真意地和歌妓交朋友,开始设身处地地了解歌妓的悲苦和她们的反抗精神。这时,歌妓已经不仅仅是其玩物,而是成为了柳永的知己、朋友。 柳永词歌妓形象特征 歌妓是柳永词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形象,《乐章集》中歌妓词大约占一半左右。除了歌妓词以外,柳永创作较多的羁旅行役词,歌妓形象也是频繁出现。 一、柳永词作大量出现歌妓形象缘由探讨 首先,柳永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柳永天生浪漫多情的本性被儒家礼法长期压制,久留于内,必求发之于外。柳永在北宋真宗咸平年间进京参加其第一次进士考试,就成了一个发泄的契机。 其次,从当时的社会风气看,汴京是十分繁华和艳冶的: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记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酒楼盛况云:“凡京师酒楼……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上……望之宛若神仙。”而当时的士大夫们在这种情况之下,也是纷纷冶游成风。在这种内因外因之下,柳永难免留恋花街柳巷,结识了大批的歌妓,这就成了柳永词作中,歌妓素材的主要来源。随着柳永人生悲苦愈甚,柳永和歌妓们的交往程度的不断深入,歌妓对柳永的影响也逐渐加大,歌妓形象也就自然而然地大量出现在了柳永的词作中。 二、柳词歌妓形象人格特征之一——欲望 柳永不少词作中的歌妓形象,鲜明地透漏着人性自然欲望。比如,《昼夜乐》(洞房饮散簾帏静):洞房饮散簾帏静。拥香衾,欢心称。金炉麝袅青烟,凤帐烛摇红影。无限狂心乘酒兴。这欢愉,渐入嘉景。再如,《菊花新》:须臾放了残针线。脱罗裳,恣情无限。 柳永将歌妓这一形象,放在一副充满暧昧,诱惑,激发人类原始欲望的场景中,比较直接地描写了男女欢爱场景:从文学上看,这些词句比较粗俗,浅薄,低级,基本看不到什么文学技巧和意境。从内涵上看,这些词句粗俗却直白,鲜明表现出了歌妓这一古代特殊的女性群体的欲望,这就打破了很多人只是将歌妓看做玩物,和花、酒没什么区别的物化的陈腐思想,赋予了歌妓生命感,这种生命感虽然很初级,很原始,但是较之将歌妓物化的观点,毫无疑问也是一种进步。而且,像柳永这么浅露,大量地表现女性的原始欲望,在中国古代文学诗词作家中还是比较鲜见的。柳永词作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歌妓形象的原因:

略谈杜牧七绝诗中的歌妓情结

第33卷第5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5 2012年5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y.2012 略谈杜牧七绝诗中的歌妓情结 陈树 (湖南商学院 北津学院 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205) 摘 要:杜牧以七绝著称,其中与歌妓的交往赠答占有不小的比重,表现了诗人对女性不同流俗的审美与情感,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杜牧;七绝;歌妓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5-0017-04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杜牧在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其中尤以七绝著称。作为当时的贵族子弟, 他在生活上具有两重性:一方面雄姿英发,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另一方面,却又美容姿,好歌舞,风流颇张,不能自遏。在其七绝佳作中,与歌妓的交往赠答占有不小的比重,显然,这既反映了诗人个人独特的审美取向,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杜牧对歌妓不同流俗的审美与情(一)“楚腰纤细掌中轻”——喜好身姿轻盈的女性 所谓“燕瘦环肥”,是说汉代崇尚赵飞燕般的纤瘦,而唐代羡慕杨玉环般的丰硕。唐代的女性多以丰硕为美,如当时著名的仕女画家张萱、周昉笔下的女性形象就展示出大唐盛世的华贵之美,周昉《挥扇仕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描绘的是嫔妃们的内廷生活。画家在真实地刻画出嫔妃们体貌丰腴、衣饰华丽的外貌形态时,也表现了贵族女性倦懒的神态。再如张萱的《捣练图》(系宋徵宗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这些画作都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人物造型风格。唐代诗人元稹的《会真诗》中有这么一段男女性爱描写: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 舞,翡翠合欢笼。眉黛羞频聚,唇朱暖更融。气清 收稿日期:2012-04-10 作者简介:陈树(1975-),男,湖南桂阳人,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中国古代文学。 兰蕊馥,肤润玉肌丰。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 诗中表现的也是一位丰满性感的贵族少女形象。而杜牧作品中的以歌妓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却大异其趣,多是轻盈纤瘦、柳嫩花柔、豆蔻年华的少女,如《遣怀》的一、二句:“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楚腰,指美人的细腰。“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掌中轻,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见《飞燕外传》),两个前代的典故,都是表现女性轻盈纤细的美感,诗人在这里用来形容他所钟爱的扬州歌妓。又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据《本草》记载,“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他将十三四岁的小歌妓比作二月初柔嫩的“含胎花”,同时,花在“梢头”随风颤袅的形态又暗应了少女娉娉袅袅羞怯稚嫩的样子。这样的比喻优美而新颖,作者若没有用心去观察并注入感情就不可能作出如此奇绝的比喻。再如那首《屏风绝句》: 昉 屏风周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实际上唐代绘画雕塑中的女子大都体态丰满,且有周昉画中的美人多肥的说法,因此,杜牧描述的周昉画中的美人其实是他心目中完美女性形象的投影,这也反映了杜牧对女性美有着不同当时流俗的审美趣好。 (二)“落花犹似坠楼人”——对弱势女性群体的同情,对女性心理的细腻刻画 应该说,杜牧有着与时人不同的女性观,即使在他的咏史诗中也表现出这一点,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关于他《赤壁》中的这两句诗,历来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与见解,笔者不须赘言,古人有以九鼎、传国玉玺 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