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同名3965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同名3965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同名3965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同名3965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控能力

由于受社会发展、经济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加之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他们的基础教育层次不同,当前农村小学特别是低段的学生中有一些课堂学习的自控能力比较弱。表现为:一是任性而行,不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二是虽然主观上想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下过多次决心,但在行动上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本课题是特别针对小学一年级课堂自控能力薄弱的学生的实质性的个案研究。

孔子曾说过:“授之以鱼,供一餐之用;授之以渔,则享用不尽。”在科学

教材中,自始至终贯穿着科学方法内容的渗透。这些科学方法的掌握,能使学生

学习知识,走便捷之路,也是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必备的基本功。教师在教学时

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

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在实践探究中,教师要及时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

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个小学生的能力,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共同研究,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学生积极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重视了这些内容的教学,通过分散、集中等把科学方法

的教学与科学知识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

去实践,去创新的能力。

一、突现问题,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动力。小学生要在探究中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就必须有

一种动力,那便是他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对问题探索的兴趣。为了能唤起小学

生探究的热情,教师必须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强化手段以达到目的。

二、课内外结合,亲历实践。

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使小学生探究

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1.强调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能力水

平,引导小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

风雨雷电等各种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社会工

作生活变化,从校园环境到校外环境的建设等。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做观察日记等。如:在学习了《土壤与生命》中的“土壤里有什么”这个内容之后,就让学生课外去观察自家周围的土壤情况,强调观察土壤的颜色、有什么东西、水分等并做好了真实的记录和提出新问题在课堂上汇报交流。

2.强调动手实践。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老师应少一点知识传授,学生应多一点亲身体验。通过动手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我在学生学习了“收获和播种”一节之后,就让学生在家里亲自种一些花生、土豆或油菜花之类的植物,要求学生亲自栽种,亲手施肥、亲手浇水、护理,亲手收获并要求学生详细做好每一个步骤的记录。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数据绘画植物生长记录图表,写自己亲身感受,和自己的反思、疑问。

3.及时阶段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实践操作中的经验和不足,有利于下一步探究实践活动的开展。及时收集小学生的制作作品、记录档案、图表图画、感受体会(文章)、提出的新问题等成果材料,并开展一个经验交流会,使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学生简单的研究报告和说说亲身体会以及隆重展示小学生的成果,表彰先进。促使学生持之以恒进一步深入探究,同时也促进部分落后的学生迎头超赶,形成一种良好的研究氛围。

4.加强科学兴趣小组的培养。建立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实习,探索研究、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这些内容,我们通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举行墙报宣传或讲座或进行实践活动

等形式,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根据教材内容及我校和当地实际,我们安排了一系列探索及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加强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

孔子曾说过:“授之以鱼,供一餐之用;授之以渔,则享用不尽。”在科学教材中,自始至终贯穿着科学方法内容的渗透。这些科学方法的掌握,能使学生学习知识,走便捷之路,也是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必备的基本功。教师在

教学时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在实践探究中,教师要及时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个小学生的能力,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共同研究,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学生积极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重视了这些内容的教学,通过分散、集中等把科学方法的教学与科学知识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去实践,去创新的能力。

四改革评价,保持发展。

探究能力是一种需要经长期积累,逐步发展的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小学生学习科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思考方式,这就决定了在实践活动中,在探究活动中科学课程评价必须重过程,重激励,重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如自评、他评、师评、集体评等。评价的性质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评价内容包括:探究态度的自主性、合作性、参与性、求异性等。并运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的评价策略。为了充分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发展,可取用以下的评价形式。

1.全员式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评价是学习的一部分,所以学生是评价的主体。把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展示于学校橱窗和走廊,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看到自己的作品,自我评价使每个孩子都坚信自己的探究能力,为每个孩子树立了探究的信心。

2.夸张式评价。这促评价方式抓住了小学生的心理刺激,强化激励作用。在总结会上,授予成绩较突出的学生“研究小专家”称号颁发证书,戴上红花。扩大宣传影响力度。通过树立榜样,使此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追求目标和效仿的楷模。

3.渗透式评价。评价是学习的一部分,理应渗透到学习过程之中,让学习的某些环节也成为一种评价,让学生更直接更真实地感受到其激励的意义。如:“废物利用”制作完成,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

美观进行选择然后进行设计,然后说明选择的原因。显然,这是一种渗透于学习过程中的激励性评价。

4.开放式评价。让学生实际操作过程、操作能力或者作品成果直接展示于大家面前,使学生了解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如让学生在台上演示他发现可以令鸡蛋浮于水的做法并说说其原因。这种开放形成具有对全体学生的鼓动和激励作用。

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目的并不是让每个小学生做一个发明家,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教会学生的探究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让学生有一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使学生可持续地发展。因此,小学科学学习的关键是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培养这一种能力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长期的学习,积累探索才慢慢地形成的。

1、转变观念,培养主体精神。传统的体育教学受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影响,强调教学组织的严密性,由教师指挥、控制一切。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控制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使其自觉地控制自己的问题行为与不良心理。

2、丰富内容,强化体育意识。体育意识是学生在长期体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体育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没有良好的体育意识的参与和调节,学生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教师要利用电教手段、体育比赛、墙报、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广泛地宣传体育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的功能及其锻炼价值,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3、优化教材,激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求知欲望。故而教师可根据气候条件和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安排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积极地投入学习。

4、改革教法,培养体育兴趣。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没有这种兴趣就不会对体育学习产生长久的依恋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与场地器材的情况,改变组织教法,采用丰富多彩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而不疲。

5、严字当头,增强受挫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如难度较高的动作、有一定危险的练习、恶劣的天气变化,这种“逆境”往往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体制和运动基础,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严格要求学生,同时辅以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主动摆脱消极的情绪,排除干扰,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不懈地为达成学习目标而努力,使学生真正悟出体育学习中苦与乐的辨证关系。

6、动态评价,提高自我认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不要轻易地作出绝对的终结评价,而要在肯定其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前提下,对其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作出动态的多元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采用积极的学习策略。这是学生自我控制的理性动力源泉。同时,青少年学生的自尊心

极强,而忍耐挫折的阈值极低,教师不应粗暴地否定学生的学习,更不能体罚学生,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低年级学生自私任性、爱发脾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随便说话,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正是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低的表现。究其原因在于现在独生子女普遍受到的关注较多,许多父母代替孩子做了许多事导致孩子自控能力较低,小学生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优越性相当强,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是以他们个人为中心,许多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坏毛病,自控能力明显弱化。

而自我控制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个性品质之一,需要从小培养。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怎样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杨庄小学王海侠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而且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就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反过来,语言的磨练也将促使思维更加精确、合理。俗话说,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针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 二、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教师的言语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在这个方面教师的语言应做表率,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低年级可以要求学生先想后说,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中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高年级则可要求学生逐步运用语言准确、简练且有根据地进行表述。通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导致以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是学生养成科学使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我的教学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自控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幼儿自控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摘要】: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控,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则是儿童社会化重要目标之一。自我控制能力不仅在早期儿童心理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对个体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学前儿童自控能力发展特点和教育干预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教育意义。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探讨了抑制性控制能力和外部情境两个因素对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影响;采用单一被试实验法,对自控能力较弱的正常幼儿进行了教育干预研究;通过调查法和观察法,对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不利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幼儿园常规教育,培养幼儿自控能力提出有效的教育建议。第一部分,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自我控制的内涵、发展阶段,以及研究取向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以及总体的研究构想。第二部分,通过三个研究,考察了3-6岁幼儿的抑制性控制能力发展特点,比较不同情境下抑制性控制能力不同幼儿的自控能力发展特点,检验了对正常幼儿缺乏课堂自控能力的行为教育干预的有效性。第三部分,从幼儿园常规教育与幼儿自控能力发展关系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幼儿园常规教育中不利于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现象及其原因,提出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常规教育既要遵循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特点以实现维持教育秩序的短期目标,同时更要运用恰当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自控能力发展,以实现常规教育的最终目标。本研究通过以上系列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

论:(1)抑制性控制能力是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教育中教师要依据幼儿抑制性能力发展状况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教育目标和要求;(2)学前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不稳定,还不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应具有足够的有序性和一致性;(3)综合干预法能有效提高缺乏自控能力幼儿的课堂行为自控能力,因此对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干预应发挥各种教育合力。本研究以抑制性控制能力为个体特征变量,考察了不同抑制性控制能力幼儿的自控能力发展特点,及其在不同情境中自控能力的稳定性,弥补了以往研究较少涉及个体特征因素的不足;将同伴作为一个社会因素,比较了同伴存在与否对幼儿自控能力的影响,弥补了以往研究较少考虑社会因素的不足;通过在正常教育活动中渗透对缺乏自控能力的正常儿童的干预,及作为培养幼儿自控能力重要途径的目前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弥补了以往研究中较少探讨幼儿园自控能力培养的不足。本研究丰富了我国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创造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教育环境提供了有效建议。【关键词】:自我控制抑制性控制教育干预常规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10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4图表目录14-16绪论16-23一.人为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终审稿)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 力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自制能力差,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做其他事也是丢三落四。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呢? 首先要适当树立“规矩”,如要求孩子自己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每天晚上上床前要让他整理好,孩子的玩具应自己收拾,饭前应洗手等,并对其讲明道理。这样循序渐进,孩子就会形成习惯,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其次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监督。一般说来,家长在场,孩子就不会忘乎所以。例如孩子做作业,你可以陪坐在一旁默默地看书看报或编织毛衣,给孩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这样孩子就不敢刚写几个字就跑出去玩了。试试看,一个月下来,准有收获。然后再逐渐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再次,对孩子的进步要适当鼓励。对于孩子因提高效率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应让他自己支配,让孩子体会到取得进步的喜悦,从而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别忘了家长自身的修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孩子面前必须表现出很强的自制力,这样才能影响和教育好孩子。(安徽省桐城市沿河西路农机校院内6140信箱?疏泽民) 自控力差的有哪些表现呢?在调查中,反映最多小男生,他们大多是小学2-5年级的男生。一位家长曾经苦恼地表示,儿子调皮,上课只能专注听课15分钟,这之后就开始乱动和影响其他学生,所以她带着孩子一起过来,希望找到儿子缺乏自控的原因及对策。像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自控力差的孩子有这样一些特点:他们常说一些使人恼怒的话,好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常引起大人的厌烦;他们胆大不避危险,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可出现不良行为,喜争吵打骂;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如上课时,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等。

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针对当前小学口语教学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特征,如何改进口语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水平,可以按年级段由低到高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取如下对策:(一)引话"源",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要引导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能就感兴趣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教师做到教学语言亲切、诚恳、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一起说、一起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共同"拉家常"、聊天,一起讲故事,续编故事,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尤其是通过谈论动画片、童话故事,更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起学生的共鸣,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增大口语交际面。 (二)抓活动,促进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听说能力的提高。 1.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组织"瞎子击鼓"、"贴鼻子"、"画嘴巴"等游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指导说;可提示: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观众的反应怎样?组织劳动竞赛活动。如组织"钉扣子"等比赛。然后按先后顺序说说活动的经过、结果及自己的感受。组织手工剪、贴、画活动。由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让学生通过手工剪、贴、画后,再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完成的过程及其内容。 2.在情景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利用幻灯片制作一个或几个动物图片或场景,创设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童话故事。或者教师事先做好录音,叙述一个故事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故事的前一部分。在叙述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加入动作表演,引发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情景导引下,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二是要特别关注"开口难"的学生;三是鼓励创新,不人云亦云。 3.在操作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可能仅停留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白与简单表达中,更应注意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口语交际的操作性,以强化训练效果。在《小兔运南瓜》一课中,让学生运大南瓜等实物,一边运,一边说,或其他学生一边看一边说;在《我爱画画》一课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再向其他同学夸一夸自己的画。 4.在课余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学生说话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如果说课堂是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么家庭则是孩子生

浅议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议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引言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社会扑面而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手段还比较落后、僵化,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对于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教师来说,努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抓起、从小抓起,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才能是各种能力的集中和最有价值的表现,人类社会文明都是创造能力的产物,如今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对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那就是创新能力。所以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人才,一切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温总理在谈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问题时提到:“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创新,原为一个经济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彼得在1921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所提出来的。就概念分析,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由此可以看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已经是摆在素质教育面前一个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觉悟、有道德、身体健康、有知识的创造型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农村小学生的视野窄,知识面也窄,所以,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难点。就这一点,我谈谈自己的一些随想。 一、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是学习自学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一个人只要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自主地去学习和钻研,使其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口头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可是目前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多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而把听、说能力放在一边,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更是放在了次要、最次要的地位,这样就使有一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需要说话时往往表现为无话可说,即使心里有话也不敢说,不会说,就算是开口说,也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我是这样教学的: 1、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语言环境。 如看图作文。看图作文就是让学生看着图画作文。那些适合于小学生看懂的图画,大部分用简洁明了或幽默夸张的笔法来描绘儿童生活,其趣味性、教育性都能深深地打动孩子们的心弦,为孩子们所喜欢。经常进行看图作文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教学《小白兔搬南瓜》这幅看图作文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图上画着什么?(2)小白兔正在干什么?(3)小白兔想到了什么?(4)它是怎样把南瓜运回家的?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的内容,在脑中组织语言,用完整的话叙述清楚内容,在叙述中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说清了自己的意思。另外,还每天交替进行“新闻发布十分钟”,“谈谈天,说说地”,“实物景物谈”等系列课外活动,收到课外搭桥,课内巩固的效果。 2、消除学生胆怯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说。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每天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不限,可以是寓言笑话、成语故事,也可以朗诵课文或精彩片段。在学生演讲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明确说话训练的要求,把握说话的中心和条理。教师可以抽出时间教学生演讲的技巧,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利用每天课余时间对第二天要演讲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这样,可使学生上台演讲显得自然大方,胆子放大了,就会越讲越有兴趣,越讲越有声有色,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细致观察,有条不紊地说。 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口述见闻。口述见闻就是让学生把每天所见到的各种现象、事物的变化或听到的各类消息,用规范的口语说给大家听。为了使学生有内容可说,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景的变化,或让学生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说的时候,要放开心扉,畅所欲言;说的内容,可以选家乡的变化,路上的见闻或校园的新鲜事;也可以是同学间的关系,所听到的消息等。但是不要面面俱到,鼓励学生在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讨论交流的气氛,还可以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听说习惯,使他们饶有兴趣的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二、教会学生说话的方法,提高说话的能力。 说话,有确定的对象,有特定的情境;用语力求生动、简练、易懂;语音要求清晰,口齿要求清楚,态度要求自然;说话即时性强,又得边想边说,要求思维敏捷,组织话语快速等。

浅谈如何提高自控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自控能力 控制自己往往是在自己理性的时候,而不想控制自己往往是在感性的时候。所以用理性的目标似乎不能解决感性的问题。 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感觉,没有人能够完全避免,所以只能改善。 首先不要有压迫自己的感觉,试着在生活中找一些自己做起来感觉舒服的事,比如你所说的放纵,偶尔的放纵,然后再为自己制订一些小计划,难度不要太高,但一定要完成,完成不了,再找找原因,找一本心理历程的笔记本记起来,在迷茫的时候看看会帮助你改善自己的自控能力。 就拿减肥来说,一般胖子总是食欲旺盛。在大多数情况下还能控制自己,然而人总有情绪不好的时候,这时如果觉得自己心情已经不好了,还要限制这限制那,感觉更不爽,于是就敞开肚皮大吃一顿。这样减肥计划又中断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未必就可以做得好。所以在感性的时候如何让自己意识到后果,并引导自己去理性地思考,这应该是解决自控能力差的一个方法。如果经常性的出现这种情况,不要忌讳找找心理医生,或找亲密的朋友聊聊,加强体育锻炼也可以改善自己的自控能力。 如果你喜欢用理性(意识),可以进行意志力训练。如果你喜欢用感性(潜意识),可以使用NAC,催眠等。 我补充自己的一些有效的方法是: 1、把困惑和感受写下来,写东西的过程,就是一个促进自己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自己走出片面的情绪走向理性的对待问题;和朋友倾诉也有类似的效果,因为也要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有时心情不好,自责反而会加重不好的感觉,干脆就告诉自己人总是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给自己一段时间好好体会这时的感觉吧,在这个时间里可以什么都不想和做,只需放松和放纵,当前的事情暂时搁下,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如运动、唱歌、翻书等等。但是具体时间还是要给自己一个限定。给自己的放纵保留一个底线。 3、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提醒自己要爱自己,要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无论在任何环境都应该去寻找快乐。这样即使现在是痛苦的,然而是走在通向快乐的路上。自控能力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能动力量,主要是指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控制主体自身的一种特殊的能动性。自控能力不能理解为消极的自我约束,它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功能,使人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积极地支配自身,排除干扰,使主观恰当地协调于客观,并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去追求良好的行为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情况:一是任性而行,不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二是虽然主观上想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下过多次决心,但在行动上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人的情感、欲望和兴趣这些非智力因素是人的行为动机和毅力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又带有自发性。情感如不经过自控机制的加工处理,任性而动,任情而为,就会出现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必将偏离正确的轨道,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这说明自控能力具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它能调动其他非智力因素的积极的方面,消解它们的消极的方面,使一个人按着理性的要求去行动,从而克服各种放任、散漫、无恒心、无决心的情况。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自控能力在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动力系统中,起着一种枢纽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这个动力系统的调节器和保险阀。自控能力,能够保证人的活动经常处于良性运行的轨道上,从而可

小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的使用电脑.

小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的使用电脑 大田集镇黎庙小学邹青玉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意识不足,需要家长引导正确对待网络。互联网上精彩的虚拟世界不仅吸引了成年人,而且也同样让孩子们感到新奇。很多家长知道,“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电脑可以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但是网上不健康的东西也很容易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学习和使用电脑呢? 首先,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在电脑上可以做什么。除了孩子最爱玩的游戏外,不妨让孩子在电脑上学着画画、写些小段落、在电脑上阅读图文并茂的童话、进行益智类的数学游戏、学习少儿英语、学下围棋等都是很好的办法。在“触电”时间上,要和孩子形成“规矩”,一般儿童每天上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最好。由于孩子刚接触网上学习,家长要多多从正面加以引导。在孩子上网前,家长先给他们立下规矩。总的原则可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执行,还可以具体一些,如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秘密,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家长帮孩子指定几个网站,监督孩子远离网络垃圾,学会自我保护。

其次,在选择电脑软件上,要注意选择幼儿语言。因为不少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对枯燥乏味的“电脑语言”往往感到兴味索然,因此在选择软件上,不仅要注重孩子的“学”,更应该强调“玩”,这样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购买软件时,不要迷信软件包装上的文字说明,最好亲自演示一下,确切了解难易程度。家长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帮助和引导孩子积极上网互动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在网上搞的教育活动,为孩子创造上网交流的机会。同时,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表现,如果孩子出现诸如视力减退、食欲不振、精神困顿等症状,就说明过度痴迷了,要引起家长的警惕,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要求甚至强行命令孩子减少和电脑的“交往”,多多参加其他活动。家长最好也学一些电脑的基础知识,陪孩子一起“触电”,一起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不仅便于与孩子沟通互助,还会保持青春和童心,这种千载难逢的良机不容错过。 最后,孩子不宜过早接触电脑。专家建议,孩子在读小学五六年级时开始学电脑比较合适。因为这时的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这时学电脑不需要费太大的精力,又不会对其身心发育产生影响,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发掘他们的聪明才智。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引言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社会扑面而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手段还比较落后、僵化,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对于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教师来说,努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抓起、从小抓起,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才能是各种能力的集中和最有价值的表现,人类社会文明都是创造能力的产物,如今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对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那就是创新能力。所以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人才,一切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温总理在谈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问题时提到:“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创新,原为一个经济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彼得在1921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所提出来的。就概念分析,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 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说话能力。那么如何在一年级语文课堂实施呢? (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初入学的儿童,虽然没有经过对语言文字的规范、系统的学习,但他们在生活环境的熏陶下,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受和表达的基础。入学后,他们接触最广、使用最多的便是汉语拼音,大量地学习字母发音,书写记忆字母字形,拼读音节,繁琐单调而枯燥,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现在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每一课都有意境优美的情景图,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在拼音教学中尤其要利用情境图,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如教学声母“t”与单韵母“i” 组成的音节时,可根据四声练习说话:tī——梯楼梯我每天回家都要爬楼梯;tí——提提醒妈妈常常提醒我做作业要认真,细心;tǐ——体体育我最喜爱上体育课;tì——剃剃头星期天早上我陪爷爷去剃头。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音节,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既巩固了拼音,又拓宽了思维,还活跃了课堂。 (二)、在识字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虽然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去除拼音后),但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很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这时若能在活动中学习汉字,并渗透说话训练,会怎么样呢? 我是这样做的:在教学“前后左右”时,我把五位学生请到讲台上安位置站好,先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谁站在谁的左边?谁站在谁的右边?谁站在谁的前面?谁站在谁的后面?学生的说话欲被激起来了,小手举得高高的。然后我又让几个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站起来一边比画一边练习说话:某某坐在我的左边,某某坐在我的右边。最后小结:大家刚才说“左边”的“左”、“右边”的“右”,“前面”的“前”,“后面”的

谈自控能力的培养

自控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的:1、自控能力的培养是自律意识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大学生社会化成败的培养息息相关。班会旨在通过对一些大学校园内部常见的自控能力差的表现进行晾晒,使大家认识到自控能力差的危害性。 2、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加强自控能力的自我培养。 一、教学导入 天气寒冷,迟到的同学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引出主题。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案例分析及自我晾晒自控能力差的危害性来反论培养自控能力的重要性。 2、仅从个人的角度去分析缺乏自控能力的原因。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即时满足”和“集体无意识”。 三、教学难点 培养自律能力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1.列出动机并维持。 2.让“反增法”来帮你。 3.养成习惯并坚守。 教学器材:电脑、投影仪等 教学课时及班级:13造价1、2、4、3班,每班2课时 导入 1、由一段视频导入 这段视频虽然是我们临时录制的,但这样的场景确实是天天早上都在上映,而且是在循环播放。 2、对起床前挣扎的心理进行探究。 问题:为什么上午上课迟到? 生来来不上进的人是没有的,每个人都是积极和消极融合的矛盾体。自控能力强的人起床了,自控能力弱的人睡着了,就迟到了。 一、自控力的含义和重要性

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自控能力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功能,它能调动其它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方面,消解它们的消极方面,使一个人按照理性的要求去行动。 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对自我控制能力的一种诠释。一些国外的先哲名人对此也有着精辟的见解,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人啊,你要自助!”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曾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心理学家与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简而言之,就是自我的监督、引导和催促。 良好的自控力是个性成熟的表现,哪怕是一件小事,只要能做到自我的监督、引导和催促,天长日久,就会产生日积月累的力量。 案例:1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故事 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30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过了几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起了手。过了一个月,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过了一年,他又同样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后来也成为了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此时的柏拉图很年轻,在学识上与后来的哲学家柏拉图相比仍显稚嫩,但已表现出一个杰出人物所具有的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优秀心理素质。他在成为哲学家之前,大部分时间仍然显得平淡无奇,所不同的是在那些人们看似平淡、枯燥的重复中,柏拉图能认准目标、始终坚持。甩手固然甩不出一个哲学家,但是目标游移、耐不住寂寞的人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两个同等条件的人,一个学习坚持不懈,一个学习浅尝辄止,两年以后,差别会很明显。这个故事会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呢?值得我们深思。 案例2.俞敏洪的故事 能够坚持不懈,是良好的自控力在起作用。 因而,心理学家认为,自控力比智商更重要,良好的自控能力是一个成熟的人进入理性社会最主要的因素。自控能力强的人,其情绪不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不仅能够增进身心健康,而且更容易实现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更易获得家庭的幸福和事业上的成功。 案例3准毕业生的回首往事 二、自控能力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1、思考一下我们生活中,自控能力差的表现有哪些? 90后大学生的自控力相对较弱是个不容回避的事实,不管是闹得沸沸扬扬的药家鑫案,还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和我们学校的伤人事件。这些不幸事件的发生除了这些当事人法律观念淡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控力差,导致“磕碰擦”这样小的起因把“小事激大,大事激炸。”

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课堂自控能力的个案研究 内容摘要由于受社会发展、经济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加之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他们的基础教育层次不同,当前农村小学特别是低段的学生中有一些课堂学习的自控能力比较弱。表现为:一是任性而行,不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二是虽然主观上想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下过多次决心,但在行动上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本课题是特别针对小学一年级课堂自控能力薄弱的学生的实质性的个案研究。 关键词一年级课堂自控能力个案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社会的知识化、信息的网络化的发展喝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内心世界发生的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封建残余思想、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长期冲击着我们现在的人类。如今媒体上登载的一些高知、身居高位的人触犯国纪国法屡见不鲜,深刻反映出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严重缺陷。仔细分析,这些人除了思想道德品质低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差。 家庭教育方法的不当。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对子女有求必应,百依百顺,造成子女的依赖心理和任性行为。夫妻离异或不管不教,以及重组家庭的增多,外出打工等,许多家庭把孩子抛给老人抚养,隔代的祖父难于管教孩子。有的离异家庭双方都不愿意照顾孩子的生活喝学习,有的甚至把孩子作为自己再追求幸福的障碍。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家庭的关爱,性格变得孤僻,产生好动、不爱学习

的表现。不良的家庭教育,以及有些家长的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长中的子女。 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有些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一些课堂上自控能力差,不爱学习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歧视、甚至体罚,这些学生难免产生自卑,引发厌学,有的甚至课堂上更加任性妄为,成绩每况愈下。 我们学校的学生全部来自农村,由周围多个自然村的孩子组成,由于他们基础教育的层次不同,家庭教育的要求不一,导致了学生的情况参差不齐。常常有这样的一部分学生,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做小动作。只要有一点动静,就会引起他的“好奇心”,并足可以让他“集中”注意力持久,可一旦到上课听讲、做作业完全判若两人,小动作做个不停,自我控制力很差,写字马虎,喜欢拖拉。因为贪玩作业经常拖拉,成绩偏下。他们在老师面前常常唯听事从,信誓旦旦地表示痛改前非,但是做事三分钟热度,开始热情,但总做不到底。尽管老师们想了种种办法,但效果仍不明显。于是,我们都在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爱因斯坦提出:“人一旦学会操纵自己的大脑,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遥。”孩子身上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让这一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于是我们选择了“自控力薄弱学生行为的个案研究”,试图寻找学生自控力薄弱的原因,改变他们的自控力薄弱现状,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步入21世纪,世界教育经历着从传统的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人格教育的转变。当代学生的身心素质教育的完善与否,是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心理卫生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确实,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外许多心理学家致力于自制力的研究,他们提出了多种培养自制力的方法。其中,"7个控制"

数学(心得)之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数学论文之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不盲从书本或权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常规,能独立思考,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解;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与人交流与沟通,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由此可见,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慧发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拥有健康的交际心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因为准备不足而无话可说,有的学生因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完整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挥,进而影响了他们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初学说者或说得不好者给予鼓励和扶助,使其充满信心,增大勇气,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当学生说不出时,我会和蔼地说:“不要紧,慢慢想,下次你一定能说好的。”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我会帮助地说:“不错,如果你能注意到某个地方,答案就更完整了。”当学生说错时,我会友善地说:“没关系,你可能某个地方混淆了或搞错了,再想一想。”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我会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你真肯动脑,有新意!”当学生中出现彼此嘲笑的现象时,我及时进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明白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难免会出错,不应该嘲笑别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逐步形成

了良好的、健康的交际心理,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后进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学生阅读,那么他日后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也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足见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阅读。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需要准确无误。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者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感悟数学语言。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由此可见,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1.小组合作讨论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时,我先告诉学生汇报的流程,让学生明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在说的过程中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不再需要教师所提供的固定格式,也能很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都有听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引言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社会扑面而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手段还比较落后、僵化,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对于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教师来说,努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抓起、从小抓起,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才能是各种能力的集中和最有价值的表现,人类社会文明都是创造能力的产物,如今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对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那就是创新能力。所以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人才,一切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温总理在谈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问题时提到:“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原为一个经济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彼得在1921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所提出来的。就概念分析,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浅谈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在我们的小学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都不是很强,也反映出了思维能力水平不高。知识都是逻辑严谨条理性强的特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语言上的交流外更需要我们思维的创新更加精确。 关键词: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 Abstract: in our primary school children's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in general are not very strong, but also reflects the thinking ability level is not high. Knowledge is the logical rationality and strong features, in our classroom teaching besides language and we need more of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is more accurate. Key words:: Pupils' language ability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低年级抓起,从学生刚入学开始抓起。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更需要语言表达。有时肢体语言也可以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受,小学生在多方面都需要从零开始培养。 由于当前网络多媒体的普及化以及多媒体教学使得文字上的交流更多了些,语言沟通反而越来越少致使小学生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二年级数学]小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 指导学生讲座小学生犯错误以后,绝大多数并不是不懂章法或者明知故犯,而是缺乏一种对自我言行的控制能力或自制力,不善于协调自己行为和语言。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呢? 一、坚持教育经常性 所谓自制力就是善于控制和协调自己言行方面的意志品质。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认知过程,必须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和培养起来。小学生知识经验较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正面疏导原则,经常在课内外进行必要的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逐渐规范和约束他们的言行,让他们知道怎样做事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在言行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这样,通过长期和反复地教育过程,才能使广泛而具体思想内容和道德规范化为学生的个体品德。 二、注意教育的明确性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儿童不良品德行为往往多发于高年级,这个时期进入少年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心理发展不稳定,富于冲动性,在克服困难中缺乏毅力。他们的经历充沛,能力也在发展,但不能找到正确的活动途径。因此,对小学生应加强教育和引导,而教育和疏导必须明确对他们的品德行为的要求。在日常行为训练过程中,不但要他们明确自己的动机,而且要对学生的行

为方式和方法也必须加以具体的明确。就是说,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生可能产生不同的表现,教师要采取正确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并且,坚持在教育的全部过程中特别在学生认识的朦胧阶段采取“点破”和“说引”的方法,明确指出他们在某种情况下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切忌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使学生无可是从。 三、把握教育的预见性 所谓教育的预见性,是指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预见性。就是说,作为教育者要完全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各方面的特点,还要对教育对象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件有充分的估计。事实证明,小学生犯错误很少是没有先兆的突然行为或偶发事件,而是受一定环境影响和各种因素激发出来的感情冲动或自身盲目的情绪激动的结果。同时由于小学生的情感表现天真而且明显,所以他们采取行动之前,一定会有言论行动上的先兆。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洞察学生心理,对将要发生的事件要有充分的预料和估计,以便取得教育的主动权。在一定的条件下,教师要注意观察掌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向,注意分析在某一阶段或某一时间中哪些学生最容易发出哪些错误言行的可能性,以便掌握教育时机,超前做好预防性的教育准备,主动采取应急的手段和措施,做到超前思考,做好预防。这里教师应做到的是尽可能多接触学生,做到既是朋友关系又是师生关系,以便随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各种表现,及时发现潜在的思想苗头,及时采取教育对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