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C反应蛋白及其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_游莉

C反应蛋白及其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_游莉

C反应蛋白及其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_游莉
C反应蛋白及其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_游莉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生物化学》课程论文 姓名:曹SS 学号:11310300SS 专业:SS教育 成绩: SS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015年 1 月 1 日

文献综述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学生:曹SS 指导老师:杜SS 【摘要】人类基因组计划即将完成。虽然基因组的序列作为信息库拥有大量的、重要的生物信息资源,但并不是基因本身,而是基因组所编码的蛋白质才能够直接参与和指导绝大多数的生物学过程。毫无疑问,只有阐明蛋白质的作用机理,才能够真正理解基因的功能。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揭示将有助于人类对于如生殖、发育、疾病等生命活动的基本机理的了解。同时,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和药物的发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蛋白质;结构;功能 1.引言 在人类进人21世纪新纪元之际,生命科学也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后基因组时代(Post一genome era)”。在这一时代中,生命科学的中心任务是揭示基因组及其所包含的全部基因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阐明遗传、发育、进化、功能调控等基本生物学问题,以及进一步解决与医学、环境保护、农业密切相关的问题。由于基因的功能最终总是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实现的,因此,要了解基因组全部功能活动,最终也必须回到蛋白质分子上来。现已知道,以蛋白质为主体的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主要决定于它们的三维结构,所以也有人认为当代生物学研究已经进人了“结构基因组时代(structural genomics era)”。目前,我们还不可能只用基因组DNA的一维序列去确定生命活动的机理(mechanism)和途径(path-way),也难以仅用基因的信息去解释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理。显然,在人类基因组之后的时代,在有关生命活动整合知识的指导下,以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组装体为主体的生物大分子的精细三维结构及其在分子、亚细胞、细胞和整体水平上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的重大前沿课题,也是当前生物学领域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在后基因组时代生物学发展中处于战略性的关键地位。因此,在从现在到今后的5到15年中,我国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的战略性规划中,不失时机地组织精干的结构生物学研究队伍,开展对重要功能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组装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是推动我国生物学研究在21世纪生物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必要措施[1]。 另外,以蛋白质为主体的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和组装体三维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是生

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最新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最新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最新临床意义 今晚听了关CRP的讲座,感觉挺有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C-反应蛋白(C-neactveprotein,简称CRP)。早于1930年发现,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在八十年代以前作为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大量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过去CRP的检测方法较为落后,假阳性和假阴性很高,影响了它在临床上的价值,而逐渐被临床所忽视。 近年来,由于检测技术的更新,测定CRP的快速、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已迅速建立。使CRP在临床应用领域大大增加。其在医学上的价值正得到广泛验正和承认。现将其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⒈ 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⒉ CRP与其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CRP与其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具有密切相关性。CRP与WBC 存在正相关。在炎症反应中起着积极作用,使人体具有非特异性抵抗力。在患者疾病发作时,CRP 可早于WBC而上升,回复正常也很快。故具有极高的敏感性。 ⒊ CRP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一旦发生炎症,CRP水平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RP 大都正常。 脓毒血症CRP迅速升高,而依赖血培养则至少需要48小时,且其阳性率不高。又如CRP能快速有效地检测细菌性脑膜炎,其阳性率达99%。 ⒋ 恶性肿瘤患者CRP大都升高。如CRP与AFP的联合检测,可用于肝癌与肝脏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CRP测定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意义。手术前CRP上升,手术后则下降,且其反应不受放疗、化疗和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有助于临床估价肿瘤的进程。 ⒌ CRP用于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当CRP高于250㎎╱L时,则可提示为广泛坏死性胰腺炎。 正常参考值:<10 ㎎╱L 关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1930年TILLETHE和FRANCIS在肺炎患者血清中发现了一种反应素,它能沉淀肺炎球菌的C多糖,被称为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标志物,在发热性疾病、各种炎症状态和创伤时,血清CRP水平会明显增高。长期以来,临床常以健康群体CRP的95%参考值上限判断患者有无明显的感染性炎症。但是,高灵敏度CRP(Hs-CRP)检测方法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原先认为是正常的血清CRP水平(例如<3mg/L)的高低却同未来的心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动脉粥样化的血栓形成除了是脂肪堆积过程外,也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而CRP是动脉粥样化的血栓形成疾病的介导和标志物。CRP对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和行经皮血管成形术患者,具有预测心肌缺血复发危险和死亡危险的作用。 1、 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 CRP是一种Υ球蛋白,分子量为105KD,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有:(1)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消耗补体,释放炎症介质,促进粘附和吞噬细胞反应,使细胞溶解;(2)作用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受体,导致淋巴细胞活化、增生,促进淋巴因子生长,并促进抑制性T淋巴细胞增生,也增

椰子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椰子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摘要】椰子蛋白质功能特性不仅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子大小及结构形态等固有的物理属性有关,而且还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食物组分以及所处的环境情况 或加工条件有关。本文主要从椰子蛋白质在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黏度等方面,分析了pH、离子强度、温度等常见加工条件对这些功能特性的影响。试图为椰子蛋白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椰子蛋白功能特性影响因素进展 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是指食品体系在加工、贮藏、制备和消费过程中蛋白质对食品产生需要特征的那些物理化学性质。蛋白质的功能特性主要包括吸水性、湿润性、膨胀性、粘着性、分散性、溶解度、粘度、胶凝性、乳化性,起泡性等。由于食品的感官品质是由各种食品原料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例如蛋糕的风味、质地、颜色和形态等性质是由原料的热胶凝性,起泡、吸水作用、乳化作用、粘弹性和褐变等多种功能性组合的结果),因而这些功能特性不仅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子大小及结构形态等固有的物理属性有关,而且还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食物组分,如水、离子、碳水化合物、脂质及所处的环境情况或加工条件,如温度、

pH值、电离强度等有关。 椰子蛋白质(coconut protein)为木本油料种子蛋白,单个椰子中蛋白质含量较少4%~8%(湿基),但世界椰子的产量很大,因而椰子蛋白是来源丰富的植物蛋白质。椰子蛋白含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配比合理,L-精氨酸含量较高(14.8g/100g蛋白),前期的研究表明椰子蛋白具有降血脂、降低胆固醇、抑制高血脂症等保健功能。因而,椰子蛋白质是来源丰富、营养价值较高、保健功能较好的优质蛋白质,开发潜力巨大。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就有科员人员对椰子蛋白的功能特性进行研究。1930年美国科学家Sj?gren和Spychalski从椰子蛋白质中分离出一种分子量约208 kDa的球蛋白,并命名为cocosin。Molina等(1976)曾利用酶解-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制备了一种不含纤维的椰子浓缩蛋白(coconut protein concentration,CPC),并对其分子量、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凝胶性等功能特性进行了分析。郑亚军等(2009)曾从脱脂椰肉中制备椰子分离蛋白(coconut protein isolate,CPI),然后分析了pH、温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对椰子分离蛋白溶解性、乳化性、黏度、起泡性、水合性质的影响。Angelia(2012)则从椰子总蛋白质中分离出椰子球蛋白(cocosin),并分析了其氨基酸组成、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及其在巴斯杀菌、加热等常见加工处理方式中的稳定性。本文将对椰子蛋白各种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

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蛋白质工程是生物工程中五大工程之一,本文对蛋白质工程作了简要概述,介绍了蛋白质工程的特点,并从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构、功能的设计和预测、蛋白的创造和改造等方面对蛋白质工程研究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并以实例作了蛋白工程的应用。 关键词:蛋白质工程特点;研究内容;实际应用;展望 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离开了蛋白质,生命将不复存在。可是,生物体内存在的天然蛋白质,有的往往不尽人意,需要进行改造。由于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按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每一种蛋白质有自己独特的氨基酸顺序,所以改变其中关键的氨基酸就能改变蛋白质的性质。而氨基酸是由三联体密码决定的,只要改变构成遗传密码的一个或两个碱基就能达到改造蛋白质的目的。蛋白质工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对负责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基因重新进行设计,使合成的蛋白质变得更符合人类的需要。这种通过造成一个或几个碱基定点突变,以达到修饰蛋白质分子结构目的的技术,称为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重组技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融合了蛋白质晶体学、蛋白质动力学、蛋白质化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学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根据需要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确定蛋白质化学组成、空间结构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从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全新的蛋白质,这也是蛋白质工程最根本的目标之一。 目前,蛋白质工程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蛋白质工程就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变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实际上蛋白质工程包括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分析、设计和预测,通过基因重组或其它手段改造或创造蛋白质。从广义上来说,蛋白质工程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基因重组等技术改造蛋白质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新蛋白质。 1概念 按人们意志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或创造新的蛋白质的过程。包括在体外改造已有的蛋白质,化学合成新的蛋白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已有的或创建新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去合成蛋白质等。为获得的新蛋白具备有意义的新性质或新功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 床意义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核心提示:C反应蛋白(C-reactivenbsp;protein,nbsp;CRP)因其能和肺炎双球菌的细胞壁的C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nbsp;[1]nbsp;,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15-140KD的血清β球蛋白。CRP持续增高提示机体存在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疾病,CRP在病毒感染时不会升高,其变化不受患者的个体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因其能和肺炎双球菌的细胞壁的C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 [1] ,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15-140KD的血清β球蛋白。CRP持续增高提示机体存在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疾病,CRP在病毒感染时不会升高,其变化不受患者的个体差异、机体状态和治疗药物的影响[2]。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采用超敏感方法检测到的CRP被称为超敏CRP。大量的文章研究显示,它在冠心病、中风、周围血管栓塞等疾病诊断和预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被认为是心血管病危险评估的“金标准”[3]。 1 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CR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平均值约为3.5 mg/L),当有急性炎症、创伤和冠心病时CRP会升高 [4] 。CRP含5个多肽链亚单位,非共价结合为盘形多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对CRP的生成有调节作用。CRP的生物特性主要表现为能结合细菌、真菌等体内的多糖物质,在钙离子存在下,形成的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释放炎症介质,促进细胞间粘附和吞噬细胞反应,溶解靶细胞。在血管粥样硬化损害的早期还发现CRP与细胞膜形成的复合体附着在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由于各种原因的组织损伤血清中CRP浓度的升高,同时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免疫反应增强等急性时相反应,CRP的水平与炎症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5]。 2 超敏C反应蛋白与颅脑损伤 张吉平等[6]对129例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期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的研究显示,颅脑损伤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伤情越重,升高越明显。这说明超敏C反应蛋白不仅是一种疾病标记物,同时也参与创伤性疾病的致病过程,且创伤越严重,肝细胞在IL-6等细胞因子诱导下合成超敏C反应蛋白的速度越快,并释放入血液中。伤情越重,超敏C反应蛋白的下降速度越慢。这是因为决定循环中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唯一因素是合成速率。当可刺激超敏C反应蛋白增加的因素没有得到完全控

蛋白质结构解析研究进展作业

《蛋白质结构解析研究进展》 一、蛋白质结构分类 人类对于进化的认识及蛋白质结构相似性比较的研究使蛋白质结构分类成为可能,而且近年来取得的研究进展表明,大部分蛋白质可以成功的分入到适当数目的家族中。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蛋白质结构分类数据库基本上采取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数据库中储存所有结构两两比较的结果;第二种思路是致力于构建非常正式的分类体系。由于所有分类方法反映了各研究小组在探究这个重要领域的不同角度,所以这些方法是同等有效的。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四种分类标准是:手工构造的层次分类数据库SCOP,全自动分类的MMDB和FSSP,和半手工半自动的CATH。 蛋白质结构自动分类问题可以被纳入机器学习的范畴,通过提取分析蛋白质结构的关键特征,构造算法来学习蕴含于大量已知结构和分类的数据中的专家经验知识,来实现对未知蛋白质结构的分类预测。目前,对蛋白质结构的不同层次分类,结果比较好的机器学习方法是: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支持向量机和隐马尔可夫模型。支持向量机应用于分类问题最终归结于求解一个最优化问题。上世纪90 年代中期,隐马尔可夫模型与其他机器学习技术结合,高效地用于多重比对、数据挖掘和分类、结构分析和模式发现。多层感知器即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它是在各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在机器学习中应用最多且最成功的采用BP学习算法的分类器。 二、蛋白质结构的确定 蛋白质三维空间结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X射线晶体学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学技术和三维电镜重构,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完整独立地在原子分辨水平上测定出蛋白质的三维空间结构。蛋白质数据库PDB中80%的蛋白质结构是由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的,约15%的蛋白质结构是由核磁共振波谱学这种新的结构测定方法得到。 1、X射线晶体学

MCPIP 1蛋白质结构、功能的研究进展

MCPIP 1蛋白质结构、功能的研究进展 摘要 ZC3H12A是免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ZC3H12A/MCPIP 1在免疫相关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病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的抑制效应。ZC3H12A的表达能够被多种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所诱导。近来的研究报道,MCPIP 1具有转录因子、RNA酶、去泛素化酶等作用,其在调控基因转录、mRNA降解、多聚泛素链的去除、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炎症抑制、细胞分化、血管生成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基因敲除小鼠患有严重的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淋巴结肿大、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积聚及自身抗体的大量产生等免疫功能紊乱疾病。 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ZC3H12A基因的克隆、MCPIP 1蛋白的结构及功能,从时间的维度观其主要研究历程,以及对免疫系统的重要影响。大体上浅析了MCPIP 1从其发现至今的探索情况。 【关键词】ZC3H12A Zc3h12a MCPIP 1 RNA酶凋亡去泛素化酶

1 简介 ZC3H12A/MCPIP是一种锌指蛋白。它的全名是具有CCCH锌指结构域的蛋白质12A(Zinc finger CCCH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2A),简称ZC3H12A[1],又称MCP-1诱导蛋白(MCP1-induced protein,MCPIP 1)[2]。MPCIP的编码基因是ZC3H12A,它属于ZC3H12基因家族,该家族中共有4个成员,分别编号为ZC3H12A、ZC3H12B、ZC3H12C、ZC3H12D[1]。此家族保守性很强,在很多物种(包括果蝇、秀丽线虫、小鼠和大鼠等)中都有发现其同源序列[1]。MCPIP 1最初被发现于经MCP-1处理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2],而后又在经IL-1β刺激的人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中被发现[3]。在TNF、MCP-1、IL-1β或LPS等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该基因的转录水平被显著激活[1, 2, 3, 4, 5, 6]。同时,具有CCCH锌指结构的蛋白质在巨噬细胞相关的器官(如胸腺、脾脏、肺、小肠和脂肪组织等)中表达水平很高[6]。对于Zc3h12a基因敲除小鼠的表型分析表明[4, 7],该基因的缺陷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相关,在炎症相关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克隆发现 该基因的发现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质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它能够招募并激活单核/巨噬细胞,是使单核/巨噬细胞迁移的主要趋化因子。MCP-1与靶细胞膜上的CCR2结合,启动了一系列的信号通路,导致单核/巨噬细胞向MCP1高浓度处趋化性迁移[8,9]。用MCP-1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后,提取细胞内的总mRNA。将测序结果与基因注释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序列比对后发现了一些未被注释的基因。其中表达差异最显著的一个基因是目前未知功能的基因,在EST数据库中查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序列,同时在GeneBank 数据库中查找到了对应的人cDNA克隆。(GeneBank序列号AW206332)研究者将它命名为人MCP1诱导蛋白(MCP-induced protein,MCPIP 1)[2]。 对蛋白质序列分析发现,MCPIP 1有599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为65.8kD,有两个脯氨酸富集区,一个核定位序列,和一个CCCH锌指结构域[2]。而后发现其序列中还存在一个PIN结构域[4]和一个泛素结合结构域[7]。由于该蛋白质具有CCCH锌指结构域,因而被命名为具有CCCH锌指结构域的蛋白质12a(ZC3H12A)[1]。序列比对发现,人MCPIP 1与小鼠中的同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有82%的相似度,cDNA的核苷酸序列组成有80%的相似度[2]。 该基因家族的发现

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

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和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活检、痰培养及手术证实的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表现特征。结果10例CT表现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结节状阴影,伴有晕征或空气半月征。结论晕征、空气半月征是侵袭型肺曲霉菌病的CT特征性表现,对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诊断或早期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标签:肺;曲霉病;体层摄影术;MSCT 肺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肺部疾病,其影像表现复杂多样,正确认识本病的影像表现对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肺曲霉菌病通过原发和继发两种不同的感染方式,主要是继发感染为主,即患者常在原发病变的基础上,如严重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使致病菌发展,引起疾病。另一方面长期大量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化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不敏感的曲霉菌得以繁殖。肺曲霉菌病影像学表现较复杂,缺乏特征性改变。肺曲菌病临床分为3型:曲霉菌球、侵袭性肺曲菌病(IPA)和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本文收集了我院自2009年1月~2014年1月经临床确诊10例肺曲霉菌病例的CT资料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提高影像对其诊断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4年1月经确诊具有完整临床及CT资料的10例肺曲霉菌病中,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在42~84岁,平均年龄65岁。有7例患者有咳嗽,发热症状,3例咳血。 1.2方法CT扫描机为GE Hispeed DX/i型螺旋CT机,每例患者均采用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自肺尖至肺底进行层厚10 mm,层距10 mm连续螺旋扫描,对较小病灶局部进行层厚2~5 mm,层距2~5 mm薄层扫描。 2结果 10例肺霉菌病中肺霉菌球型6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4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CT表现为多发球形或片状影4例,均可见”日晕”征;单发或多发空洞6例,且均发现6例空洞内软组织影及新月征,见图1~图4。 图1 左肺小片状阴影图2 同一患者,11 d后出现半月征及菌球 图3 空洞及洞内随体位变化之菌球图4 双肺多发空洞及”日晕征” 2.1多发球形或片状阴影4例,占40%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表现,多见。可累及多个肺段或肺叶,境界不清。CT表现为多在肺野中、外带,其边缘可见毛玻璃样改变,呈环或”日晕”征。

食品蛋白质功能研究进展

食品蛋白质功能研究进展 摘要:食品蛋白质功能是指在食品加工,保藏,制备和消费期间影响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的性能的那些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国内外关于食品蛋白质功能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未来研究食品蛋白质功能性质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蛋白质功能,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研究进展 前言: 食品的感官品质是由各种食品原料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例如蛋糕的风味、质地、颜色和形态等性质,是由原料的热胶凝性,起泡、吸水作用、乳化作用、粘弹性和褐变等多种功能性组合的结果。因此,一种蛋白质作为蛋糕或其他类似产品的配料使用时,必须具有多种功能特性。动物蛋白,例如乳(酪蛋白)、蛋和肉蛋白等,是几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它们有着较宽范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多种功能特性,例如蛋清具有持水性、胶凝性、粘合性、乳化性、起泡性和热凝结等作用,现已广泛地用作许多食品的配料,蛋清的这些功能来自复杂的蛋白质组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蛋白质成分包括卵清蛋白、伴清蛋白、卵粘蛋白、溶菌酶和其他清蛋白。然而植物蛋白(例如大豆和其他豆类及油料种子蛋白等);和乳清蛋白等其他蛋白质,虽然它们也是由多种类型的蛋白质组成,但是它们的功能特性不如动物蛋白,目前只是在有限量的普通食品中使用,因为并没有完全了解,哪些蛋白质的分子决定了蛋白质在食品中所具有的各种期望的功能性质,往往通过特定的方法来提高其功能特性,使其应用领域更广阔。 1、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通常是指蛋白质的水化性、戳着性、胶凝作用、乳化性、发性等。 (1)蛋白质的水化性蛋白质的水化取决子蛋白质与水的相互作用,包括水的吸收 与保留、湿润性、溶胀、戳着性、分散性、溶解度和强度等。 蛋白质的水化是通过蛋白质的败键和氨基酸侧链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见 图(1) 大多数的食品是蛋白质水化的固态体系,蛋白质中水的存在及存在方式直接影响着食骏的质构和口感。干燥的蛋白质原料并不能直接加工,须先将其水化。干燥蛋白质遇

C反应蛋白意义

C反应蛋白(CRP)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1930年,Tillett与Francis首次在急性大叶性肺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一种能在Ca2 存在时与肺炎球菌细胞壁中的C-多糖发生特异性沉淀反应的物质。1941年, Avery等测知它就是一种蛋白质,故称为C反应蛋白(CRP)。1944年,Jones将其作为临床风湿热诊断标准的次要指标之一。后来,人们在非感染性疾病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急性期血清中都测到了CRP,于就是人们认为,CRP就是组织损伤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病毒或细菌感染、梗塞、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因素都可导致组织损伤。在组织损伤的急性期,肝脏合成的一些血浆蛋白显著增加,这些蛋白质通称为急性时相蛋白,其中CRP就是急性时相蛋白中变化最显著的一种。近年来,随着许多灵敏、准确而简便的检测手段的相继问世,对CRP 的研究进展较快,目前, 它的测定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生物学特性:血清CRP(下述CRP若无特殊注明均指血清CRP)由肝脏合成。白细胞介素1b、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就是其合成的最重要的调节因子。CRP的分子量为105 500,由含有五个相同的未糖基化的多肽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含有187个氨基酸,这些亚单位间通过非共价键连结成环状的五聚体,并有一个链间二硫键。CRP不耐热,66度30分钟即可被破坏。 若CRP与磷酸胆碱及半乳糖残基结合, 则可以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并充当调理素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还发现,CRP具有调节炎症过

程与防御感染性疾病的作用。 正常健康人的CRP值非常低,一般<0、8 g/L,90%的正常人<0、3 g/L,99%的正常人CRP<1、0 g/L 。而在炎症或急性组织损伤后,CRP的合成则在4~6小时内迅速增加,36~50小时达高峰,峰值可为正常值的100~1 000倍,其半衰期较短(4~6小时)[1]。经积极合理治疗后,3~7天迅速降至正常。CRP的水平与组织损伤后修复的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CRP可作为疾病急性期的一个衡量指标,并且CRP不受性别、年龄、 贫血、高球蛋白血症、妊娠等因素的影响, 因而它优于其它急性期的 反应物质。 (二)与其它急性相反应物的比较:临床最常用于急性相检测的指 标就是血沉(ESR),它可以间接测量纤维蛋白的水平,但其变化范围在 病人与健康人之间交叉较大,因而对其结果的制定受到影响,并且它对 急性炎症的反应较慢,一般2~3天才开始升高,尽管经积极有效地治 疗,ESR几周后仍不降至正常,同时ESR还受到年龄、性别、贫血等因 素的影响。由此瞧,ESR无论就是在出现还就是消退时间上,都较CRP 差,并且尚受较多因素的影响。 其它的急性相反应物如α1-酸性糖蛋白、α1-糜蛋白酶与血清 淀粉样蛋白A等都因正常值与异常值间重叠范围较大、对炎症的反

肺曲霉菌病

肺部真菌感染 肺部真菌感染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部疾病。 肺部真菌感染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微生物学、免疫学检测来辅助诊断。其中免疫学检测血清中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阳性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诊断: 1.肺念珠菌病 见于粒细胞缺乏、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腹部大手术、激素和抗生素治疗、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器官移植等高危人群。临床症状有不能解释的持续发热、呼吸道症状,但体征轻微。咳嗽,甚至剧咳,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或浓痰。血型播散型常出现迅速进展的循环和呼吸衰竭。X线呈支气管肺炎改变或片状浸润或融合,可有空洞形成。下呼吸道分泌物、肺组织、胸水、血直接涂片或培养出念珠菌即可确诊。痰液直接涂片或培养出念珠菌并不能诊断为真菌病,因有10%~20%的正常人痰中可找到白色念珠菌,若3%双氧水含漱3次从深部咳出的痰(合格痰)连续≥2次培养出同一菌种的念珠菌则有诊断参考价值。血培养念珠菌阳性是念珠菌菌血症可靠的诊断证据。部分患者G试验阳性(需除外假阳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2.肺曲霉病 临床表现复杂,常见3种类型: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多见过敏体质)、曲霉球(最常见症状是咯血)和侵袭性肺曲霉病(为粒细胞缺乏或接受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能解释的发热、干咳、胸痛,咯血等)。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断标准包括: (1)反复哮喘样发作; (2)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1X109/L; (3)X线一过性或游走性肺部浸润; (4)血清总IgE浓度≥1000mg/ml; (5)曲霉抗原皮试阳性; (6)血清沉淀素抗体阳性; (7)特异性抗曲霉IgE和IgG滴度升高; (8)中央囊状支气管扩张。 肺曲霉球根据影像学特征可作出临床诊断,但需与其他真菌球、错构瘤、肺癌、棘球蚴囊肿、肺脓肿相鉴别。确诊需病原学和组织病理学。肺曲霉球CT特征为肺空洞或胸膜腔内圆形致密阴影,其边缘有透光晕影。若空腔较大,尚可见球形阴影有蒂与洞壁相连,形如钟摆,球形阴影可随体位变化而改变形态。如果空洞较小,球形病灶填充了大部分空腔,其晕影很小,仅呈一狭长的半月形透亮带。侵袭性肺曲霉病CT特征:早期为炎症阴影,周围呈现薄雾状渗出(“晕轮征”),随后炎症病灶出现气腔实变,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再后可见病灶呈现半月形透光区(“空气半月征”),进一步可变为完整的坏死空洞。其诊断采用上述提到的3级诊断标准。GM试验阳性提供重要参考。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随着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完成和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研究这些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已成为首要任务。因此,蛋白质组学研究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的战略任务蛋白质组学是所有或部分蛋白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可以说,这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分析了蛋白质组学的内涵和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应用领域,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组学的意义,促进蛋白质组学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研究;应用文件识别码A,文件识别码R341于 ,文号XXXX,是一门以生物体的全部或部分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体、细胞(组织)或基因组的蛋白质变化规律的学科。蛋白质组学可以在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表达和调控的水平和调控,旨在了解蛋白质与 相互作用的关系,为生命活动规律提供理论和物质基础,也为人类健康带来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案 随着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完成,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基因表达产物即蛋白质的研究上。蛋白质组学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战略任务和重点1.2蛋白质组学 的研究内容传统的蛋白质研究侧重于单个蛋白质的研究,而蛋白质组学则侧重于生物体全部或部分蛋白质的研究随着学科的逐步发展,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蛋白质研究中的翻

译后修饰已经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翻译后修饰是蛋白质调节功能的重要途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生长阶段和不同的病理条件下,不同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对细胞甚至亚细胞进行准确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最后,双向电泳被用来分离蛋白质。根据等电点和分子量的不同,用双向电泳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通过技术分离和处理的蛋白质可以在质谱系统中分析,以获得蛋白质的定性数据。1.3蛋白质组学的进展 蛋白质组学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于获取和分析蛋白质状态和规律的技术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高吞吐量技术。在研究技术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高灵敏度、高效率的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方法,如二维色谱-串联质谱 谱(2D-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质谱)等。,获得了国际认可,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飞行时间电离质谱(MALDI-TOF/MS)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软电离质谱,具有高准确度、高分辨率和低成本的特点。因此,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离不开研究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 目前,中国已先后建立了一批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如复旦大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为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更加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平台。1.4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意义 蛋白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和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将直接阐明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生命的变化机制。蛋白质

蛋白质药物的研究进展

蛋白质药物的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系07级生物科学(3)班魏海涛 摘要:蛋白质药物是生物技术药物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其成本低、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已成为医药产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现就蛋白质药物研究的现状做一个综述。 关键词:蛋白质合成给药系统 近年随着化学合成和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多肤和蛋白质药物不断涌现[1],目前国内外此药物已批准上市的约50多种,处于早期或临床研究的也多达700多种[2]。所谓蛋白质经物,就是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新生物技术生产的,在蛋白质水平对疾病进行诊断、预防和治疗的药物。 1蛋白药物的合成 1.1化学法合成蛋白质类药物 用化学法合成多肽主要依赖于固相肽自动合成仪,它是将氨基端被保护的第1个氨基酸的羧基结合到一个不溶性载体上,使之固定,然后脱掉该氨基酸的氨基端保护基,再将第2个氨基端被保护的氨基酸的羧基与固定的第1个氨基酸的游离氨基缩合形成不溶性二肽,如此反复进行,最后经化学降解和脱保护基后,从载体上脱落目的多肽。由于产率随每个氨基酸的缩合而递降,合成多肽的长度受到一定限制,一般在30~50氨基酸残基水平。目前,硫酯键介导的化学连接法已被成功地应用于较小蛋白质和蛋白质结构域的合成,其主要缺点是在连接位点需要特定的亲核性氨基酸残基。随着方法学的改进与发展,现在已经能够进行连续几个肽片断的连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变异体的合成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3]。下面是用化学法合成的多肽与蛋白质。 表1化学法合成的多肽与蛋白质[4,5]

1.2化学—生物法合成蛋白质类药物 化学—生物法合成蛋白质主要是利用分子克隆与生物工程技术将化学合成的小片断经特定的介导途径连接于大片断上,例如蛋白质内含子介导法,该法既解决了生物法合成的蛋白质局限于编码氨基酸又能避免化学合成法受到片断大小限制。近年来,已成功地合成了一些多肽与蛋白质。 表2化学-生物法合成的多肽与蛋白质[6] 1.3利用(His)6标识辅助的蛋白类药物合成 最近有报道用(His)6标识辅助蛋白质合成的方法[(His)6tag-assistedprotein synthesis][5]。该方法既利用硫酯键介导又根据固相肽合成原理将2个或多个大片断缩合成多肽或蛋白质,并利用(His)6tag与Ni2+-NTA-树脂的亲和性快速纯化合成蛋白质。Bang和Kent利用该法合成了Crambin和Tetrat-rico peptide repeat(TPR)[7]。然而,利用亲和纯化柱,不可逆吸附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导致产率不够理想。 1.4蛋白质内含子介导法合成蛋白质类药物 蛋白质自剪接(protein self-splicing)是细胞内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后转译水平上的一种加工过程,其主要元件是蛋白质内含子(intein)。自20世纪90年代蛋白质自剪接机理被阐明后[8],为利用蛋白质内含子介导蛋白质的连接(intein-mediated pro-tein ligation,IPL)奠定了基础[9]。IPL不但可以连接化学合成的肽段,也可连接2个表达的大肽片断或蛋白质,大大拓宽了蛋白类药物制备的方法学。Arnold等[10]首次成功地探索了IPL法半合成含有124个氨基酸残基的RNase A。蛋白质内含子介导的蛋白质连接法在蛋白质的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1)它可以直接缩合大片段肽,而且产率高,从而使合成蛋白的大小远远超过蛋白子介导的蛋白质连接[9]了化学合成法;(2)通过该方法可以对蛋白质进行模拟转录后修饰,如糖基化、磷酸化等;(3)通过该法可在蛋白质中引入非天然序列,如非天然氨基酸残基、非天然辅助因子等;(4)对大分子蛋白进行分段连接与标记如荧光、同位素、生物素等,制备高分子质量标记蛋白质,可为N M R分析蛋白质构象提供样品。 2给药系统 2.1注射类给药

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经典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常人C反应蛋白的浓度很低,但在组织损伤、急性感染发生后6-8h开始升高,24-48h达峰值,可达正常值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升高幅度与感染程度成正比,炎症治愈后浓度迅速下降,7-12d可恢复正常水平。C反应蛋白持续增高提示机体存在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疾病,C反应蛋白在病毒感染时不会升高,其变化不受病人的个体差异、机体状态和治疗药物的影响。 1.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 当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在炎症进程开始4-7小时就可开始升高,病毒感染时C反应蛋白不增高,以此鉴别感染的性质,指导临床治疗,有效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在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方面,比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更准确,特别是老年人,免疫系统反应顺应性下降,可能有感染发生但临床上并无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情况,此时检测CRP有助于检出细菌感染。 2.监控病情变化,并用于抗生素疗效观察: C反应蛋白在血中升高的幅度与感染的程度正相关。对细菌感染作抗生素治疗时,动态检测CRP是必要的,它比临床体征更早作出并发症警报和治疗效果的判定,在粒细胞缺乏症或机体免疫状态抑制时更有临床意义。 3.术后感染及败血症的监测 术后6小时左右,C反应蛋白开始升高,如无并发症应在术后三天下降直至正常,如术后出现感染,则CRP长时间不下降;术前C反应蛋白升高者,术后感染率也远高于术前C反应蛋白不高者。对于烧伤病人,可检测CRP以警示是否发生败血症,以便及时应对治疗。对疑有败血症的新生儿,在24-48小时内作CRP的动态监测,可作为是否停止抗生素治疗的可靠依据,而血培养的时间则需更长,培养结果出来之前无法排除败血症。 4.预测心血管病危险: 持续的轻度C反应蛋白升高,说明有持续的炎症存在,可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C反应蛋白升高,在无溶栓治疗时与梗死范围呈正相关,在与梗死有关的冠状动脉完全堵塞时C反应蛋白更高。C反应蛋白可作为缺血性中风预后的独立预报指标,C反应蛋白大于10mg/L比小于10mg/L者危险性大得多。

植物小G 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植物学通报 2005, 22 (1): 1 ̄10①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chongk@https://www.sodocs.net/doc/159784894.html, 收稿日期:2004-03-09 接受日期:2004-12-09 责任编辑:孙冬花 植物小G 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王 昕 种 康①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与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分子与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3) 摘要 近年来,小G 蛋白的调控途径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热点问题。小G 蛋白家族包括Ras 、 Rab 、 Rho 、 Arf 和Ran 亚家族,它们起着许多不同的重要细胞生理作用,例如基因表达、细胞骨架重组装、微管的形成以及囊泡和核孔运输机制。这些小G 蛋白作为重要的分子开关,具有一个非常保守的功能区域,即I-IV 结构区,它起着关键性作用。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基因组预测分析得出,拟南芥含有93个小G 蛋白同源序列,包含Rab 、 Rho 、 Arf 和Ran 亚家族,但没有Ras 亚家族。本文主要阐述了迄今在植物中研究小G 蛋白各个亚家族功能的最新进展,并对植物、酵母和动物相关的同源蛋白的生理功能进行比较和推测。 关键词 小G 蛋白,信号转导,基因家族 Current Progress on the Small GTPase Gene Superfamily in Plants WANG Xin CHONG Kang ① (Research Center for Molecular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Key Laboratory of Photosynthesis & Environment Molecular Physiology,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mall G proteins have become an intensively studied group of regulatory GTP hydrolyses involved in cell signaling. The small G-protein superfamily includes Ras, Rho, Rab,Arf and Ran homologs, which take part in numerous and diverse cellular processes, such as gene expression, cytoskeletal reorganization, microtubule organization, and vesicular and nuclear transport.These proteins, functioning as molecular switches, share a common structural core, described as the I-IV domain, and significant sequence similarity. The Arabidopsis genome contains 93 genes that encode small GTP-binding protein homologs.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se genes shows that plants contain Rab, Rho, Arf, and Ran GTPase but not Ras GTPase.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known functions of individual members of these small GTPases in plants. Additionally, we describe the possible roles of these GTPases in relation to their similarity to orthologs with known functions in yeast or animal systems. Key words Small GTPase, Signal transduction, Gene superfamily 蛋白,分子量较小,大约20 ̄30 kD ,区别小G 蛋白(small GTPases)家族成员是单体

C反应蛋白意义汇总

C反应蛋白(CRP)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1930年,Tillett和Francis首次在急性大叶性肺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一种能在Ca2 存在时与肺炎球菌细胞壁中的C-多糖发生特异性沉淀反应的物质。1941年,Avery等测知它是一种蛋白质,故称为C 反应蛋白(CRP)。1944年,Jones将其作为临床风湿热诊断标准的次要指标之一。后来,人们在非感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急性期血清中都测到了CRP,于是人们认为,CRP是组织损伤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病毒或细菌感染、梗塞、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因素都可导致组织损伤。在组织损伤的急性期,肝脏合成的一些血浆蛋白显著增加,这些蛋白质通称为急性时相蛋白,其中CRP是急性时相蛋白中变化最显著的一种。近年来,随着许多灵敏、准确而简便的检测手段的相继问世,对CRP 的研究进展较快,目前,它的测定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生物学特性:血清CRP(下述CRP若无特殊注明均指血清CRP)由肝脏合成。白细胞介素1b、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是其合成的最重要的调节因子。CRP的分子量为105 500,由含有五个相同的未糖基化的多肽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含有187个氨基酸,这些亚单位间通过非共价键连结成环状的五聚体,并有一个链间二硫键。CRP 不耐热,66度30分钟即可被破坏。 若CRP和磷酸胆碱及半乳糖残基结合,则可以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并充当调理素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还发现,CRP具有调节炎症过

程和防御感染性疾病的作用。 正常健康人的CRP值非常低,一般<0.8 g/L,90%的正常人<0.3 g/L,99%的正常人CRP<1.0 g/L 。而在炎症或急性组织损伤后,CRP的合成则在4~6小时内迅速增加,36~50小时达高峰,峰值可为正常值的100~1 000倍,其半衰期较短(4~6小时)[1]。经积极合理治疗后,3~7天迅速降至正常。CRP的水平与组织损伤后修复的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CRP可作为疾病急性期的一个衡量指标,并且CRP不受性别、年龄、贫血、高球蛋白血症、妊娠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它 优于其它急性期的反应物质。 (二)与其它急性相反应物的比较:临床最常用于急性相检测的 指标是血沉(ESR),它可以间接测量纤维蛋白的水平,但其变化范围 在病人与健康人之间交叉较大,因而对其结果的制定受到影响,并且 它对急性炎症的反应较慢,一般2~3天才开始升高,尽管经积极有 效地治疗,ESR几周后仍不降至正常,同时ESR还受到年龄、性别、 贫血等因素的影响。由此看,ESR无论是在出现还是消退时间上,都 较CRP差,并且尚受较多因素的影响。 其它的急性相反应物如α1-酸性糖蛋白、α1-糜蛋白酶和血清 淀粉样蛋白A等都因正常值与异常值间重叠范围较大、对炎症的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