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构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特许投标制度体系

构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特许投标制度体系

构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特许投标制度体系
构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特许投标制度体系

构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特许投标制度体系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在几千年封建体制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建立了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包括自然垄断产业在内的所有经济活动都处于政府管理之下,企业在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上没有自主权,经营效率十分低下,整个产业也处于

非常落后的局面。诸如铁路、电信、供水等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招标投标制度的推广,公共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开始普遍推广招标投标制度。

随着我国公用事业等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和民营化的加快,特许投标制度必将在我国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在对自然垄断内涵、特点的讨论基础上,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可竞争性理论和特许投标制度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系统讨论了如何将特许投标制度应用于我国的自然垄断产业,促进其达到有效竞争的目标。本文是一个应用经济学逻辑体系。其中,可竞争性理论是特许投标理论的先导和基础,特许投标理论将可竞争性理论由一种理念转化成为一种现实,有效竞争则是

我们努力的目标导向。

无论是特许投标还是可竞争性理论,其目标都是促使自然垄断产业能够达到有效竞争的状态。自然垄断产业由于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之间的马歇尔两难,市场机制本身难以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因而,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已经得到经济学家的普遍共识,但管制政策的主张则经过了一个演进的过程。传统的规制理论认为,对于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产业,政府必须加以直接干预,限制市场进入并控制垄断经营者的价格或报酬率。

而可竞争性理论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马歇尔两难的规模经济和经济效率不可兼得的结论受到了挑战。可竞争性理论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它可以是寡头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就2会

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

在这种环境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任何超额利润都会吸引潜在进入者进入并以同样的成本与垄断企业分割市场份额与利润。然而,可竞争性理论由于其严格的假设条件,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只是停留在一种理念型的市场结构,直到德姆塞茨(Demsetz,1968年)提出了特许

投标理论(franchise bidding)。通过指出市场内部竞争的不可能性,并不一定排斥为市场的有效竞争这个论点,德姆塞茨向传统的定论——即对付技术上自然垄断的唯一有效办法是通过经济管制或公有企业——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

德姆塞茨选择在特许权投标方案的情况下阐述他的思想。所谓特许投标竞争,就是在一定的质量要求下,让多个企业参与竞争自然垄断行业的独家经营权,由提供最低报价的那家企业取得特许经营权。对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目标是要达到一种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相协调的有效竞争状态,从市场绩效看,有效竞争是市场绩效最优时的状态。它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竞争状态。

因此在政府管制的实践中,应该把有效竞争作为在自然垄断产业开展市场竞争的目标导向。论文分四章。论文的第一章阐述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理论基础和管制制度的演进过程。论文首先对自然垄断产业的内涵做了界定,指出自然垄断产业的充要条件是成本的劣加性。

进而引出马歇尔两难的问题。在解决自然垄断的马歇尔两难时,政府和市场一样,将不可避免要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然而正如市场和企业的相互替代关系一样,在资源配置上,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也有其最优的边界。由于市场和政府都有其失灵问题,因而如何来确定两者的边界,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本论文在此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思想:在自然垄断产业中,能够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就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政府只是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才介入,在自然垄断产业的马歇尔两难问题中,应该注重市场机制的创新,尽量拓展市场机制的作用空间。

在自然垄断管制制度的变迁中,主要的是传统管制理论的逐渐失效和新的管制理论的出现。传统的管制制度由于缺乏激励机制等自身局限性,往往导致严3重的低效率。有效竞争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有效协调作为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目标导向。可竞争性理论又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种理念上的有效途径。

最后,特许投标制度的提出将这些理论转化成了有效的实践工具。可以说,特许投标制度是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论文的第二章讨论特许投标制度理论本身的理论框架,并讨论了其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和前景。特许投标是招标投标这一市场交易方式的一个种类。

因而两者的作用机理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招标投标是一种相对成熟的、

高级的交易方式,通过事先公布招标投标的条件和要求,众多的投标人按照同等条件进行竞争,招标人从中选择中标人这一系列程序,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原则。而特许投标就是以特许权为标的招标投标,由于特许权这一标的物的特殊性,特许投标除了具有招标投标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它能有效地刺激特许经营企业的内部效率,提高自然垄断产品的分配效率,压缩政府权力寻租的空间。论文还介绍并讨论?。

国内自然垄断产业革新.pdf

一、自然垄断产业概念及特征 传统的自然垄断是指由于生产技术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从而最小有效规模要求只有一个企业生产。自然垄断产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经济非常明显,独家垄断经营小于多家分散经营的成本之和;二是有大量的“沉淀成本”,资金一旦投入,就很难收回,也很难改作他用;三是这些产业中的多数服务和产业是公众所需要的基本服务,需要保证提供的稳定性、质量的可靠性和依赖性。一个国家的电力、煤气、电信、邮政、铁路、航空等产业,一般是传统意义上较为典型的自然垄断产业。 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和改革的深入,自然垄断产业的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开始注重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在实行政企分离、政资分离、业务分拆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对国有经济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自然垄断产业改革必要性 自然垄断产业容易产生的问题和固有的弊病基本有以下三种:第一,经营目标双重性导致利益难以协调。自然垄断产业的经营者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他的经营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经营者他要追求经济目标;另一方面由于自然垄断的公益性,他又要追求公共目标。公共目标要求以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质量服务于公众,让利、施惠于公众,自然导致其经营性亏损,这样使其处于两难的境地。第二,垄断地位的滥用。由于自然垄断产业的特殊性,经营者往往会利用其独有地位,收取垄断高价,服务质量低下,甚至附加种种不合理的交易条件。第三,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不足。自然垄断产业大多数是国有国营的,由于体制和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其内在的经济扩张与私人企业相比,明显显得不足。另外,由于没有实际和潜在的竞争者,他们没有竞争的压力,往往不注意加强管理,最大限度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垄断产业是我国国有经济最集中的领域。我国垄断产业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不是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性垄断,而是行政体制与行政权力造成的垄断。我国产业的行政垄断,就其根源而言,有旧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但主要是在转轨过程中形成的。从产业关联的视角看,垄断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基本投入,垄断产业向全社会转嫁其低效率运营的结果,必然降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效率,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垄断产业能否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低成本的平台,事关国民经济的总体竞争力。 三、中国电信改革实证分析 在1988年和1994年国务院两次确定了原邮电部政企分离和邮电分营的改革目标,但是直到1998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特征仍然是政府部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电信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投资等都严格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投资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1998年以后,我国电信业的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做法是在邮电部、电子工业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部成为了我国电信业新的政府管制机构,对电信实行宏观管理,而不再直接从事电信经营。随后又进行了邮政和电信分家,中国电信成为一个独立经营的电信运营商。改革前,1949年~1993年管制部门是邮电部,经营部门是国家级电信总局(中国电信);1994年~1998年管制部门是邮电部,经营部门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1998年~2001年管制部门是信息产业部,经营部门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中国铁通。 在电信市场开放的过程中,由于电信自身的特点,我国基本上采取逐步开放的原则,即先开放增值电信业务,然后开放数据和移动通信业务,最后开放基础电信业务和基础通信设施。目前,我国电信市场主要有6家基础电信企业和4400多家增值电信、无线寻呼企业相竞争,形成了不同规模、不同业务、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十年以前,以联通公司进入电信市场为标志,我国拉开了自然垄断产业从垄断走向竞争的改革序幕。改革提高了电信业的效率,也使社会福利明显增加。 四、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政策建议 1、放宽市场准入,引进新的竞争者。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价格和市场准入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而开放条件下的市场竞争机制是有效率。那么,解决行政垄断问题就必须开放政府垄断的行业和市场,扩大市场竞争范围,在垄断产业取消政府依据市场容量测试设置的进入壁垒。放宽市场准入意味着允许新的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垄断产业,参与市场竞争,而不是只限于分拆之后的原有企业之间开展竞争。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率,解决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的一些难题,而且对于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竞争秩序和廉洁高效的政府,有长远的意义。加快垄断产业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彻底剥离企业的政府职能。随着市场化改革实施,把政府管制的理念、职能,由保护生产者利益调整到兼顾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强化公众利益上来。形成企业在同一市场上进行有效竞争的格局。目前,对垄断产业最大的改革措施就是进行市场拆分,但是拆分的结果只是使市场有过去的独家垄断转变成区域垄断。实践表明,建立在区域垄断基础上的竞争没有触动石油天然气产业和基础电信服务的垄断结构,不能等同于同一市场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发展直接竞争,打破区域垄断结构,是我国垄断产业改革的根本出路。 2、实施市场重组,推进产权改革。行政拆分重组应当与以资本为纽带的市场重组和投资体制改革结合进行,注重产权结构的优化,实现产权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垄断产业全面推进股份制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

招投标管理制度及流程

招投标管理制度及流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1)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项目; (2)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3)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招标投标活动不受地区或者部门的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 招标投标活动及其当事人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依法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传统的建筑、交通行业的招标,分设计阶段招标和施工阶段招标,而信息系统工程的招标通常只进行一次,承建单位中标后,其任务应包括方案设计、网络施工、系统集成及应用软件的开发,有关设备及软件的选购也应包括在招标范围内。 招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确定的国家重点项

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地方重点项目不适宜公开招标的,经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 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其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应当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 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为招标人指定招标代理机构。 招标代理机构是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的营业场所和相应资金; (2)有能够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相应专业力量; (3)有符合规定条件、可以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人选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库。 从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其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从事其他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其资格认定的主管部门由国务院规定。招标代理机构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在招标人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招标事宜,并遵守本法关于招标人的规定。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改革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改革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自然垄断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即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环境的限制,使行业中只需一个或几个生产者就能满足市场需求并达到最佳经济状态。许多基础设施的产业,如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等都存在自然垄断特征。自然垄断产业的存在体现了垄断的两面性,决定了垄断并不能一概而论地反对,某种程度上竞争的消极方面正是垄断的积极方面。因此自然垄断体现为反垄断法的豁免条款,只能通过政府管制。 自然垄断产业的经济特征 对自然垄断产业经济特征的认识体现了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过程。 (一)规模经济性 传统理论认为,自然垄断是市场经济中不应当竞争的领域,该领域的竞争会导致浪费性或破坏性竞争,而如果把某种产品的全部

生产交给一家企业进行垄断生产,对全社会来说,总成本最小,独家垄断能产生最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因此,为了实现规模经济、维护社会公益,政府必须对自然垄断进行管制,即政府运用行政权力,以一定条件选择一家或几家企业生产而限制其他厂商进入,这就是市场准入限制。 (二)范围经济性 在这种管制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传统的观点对自然垄断的认识不全面,由此导致了政府对自然垄断企业管制的不正确做法,因为原来的一个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的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实际上,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非常普遍。针对这种观点进行研究,导致了对自然垄断的重新认识。如夏基和鲍莫尔提出,自然垄断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成本函数的弱增性,即由一家企业提供整个产业的产量成本低于这家企业与另外的企业共同提供相同产量的成本,按这一观点来解释自然垄断,即使在某一产量上企业发生了规模不经济,但只要成本弱增,就是自然垄断。 因此,规模经济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决定自然垄断的是成本弱增性,多产品自然垄断的成本弱增性表现为范围经济性。在多产品自然垄断的情况下,多产品的总成本不是简单地取决于各个产品的规模经济,而主要取决于各种产品成本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用范围经济来描述,即在某一多产品的产业中,只要一家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多家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该产业就是自然垄断产业。因此,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并非像

采购招标流程及管理制度_-

采购招标流程及管理制度 (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采购管理工作,保证物资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和费用, 增加物资采购的透明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具备招标条件的、公司实际需要的工程材料、机电设备、生产物资、办公用品等物资采购。 1、专项物资一次性订货超过50万元的,实行专项招标。 2、同类型或单品种物资半年用量采购值超过30万元的采取半年招标一次。 3、机械设备价值5万元以上、办公用品一次性采购2万元以上的实行招标。 4、其它需要实施招标采购的物资。 第三章招标采购原则 第三条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第四条竞争原则。参加投标供应商必须有三家及三家以上有实力、信誉和服务良好的供应商。 第五条遵循同质低价、同价质优的选择标准。 第六条遵循及时、适用、合理、节约原则。由各物资需求部门,提供物资 采购计划,提供拟采购物资的具体明细和质量技术要求、供货时间等。 第四章组织实施

第七条物资采购招标工作由采购部及集团招标委员会联合组织实施。 第八条在实施招标前,由招标组织部门根据各部门提供计划、要求,拟草有关招标文件,其计划、方案上报公司领导,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采购部门负责采集供应商信息资源,相关部门也可提供供应商信息资源,以形成竞价机制,确保招标工作的实施。 第十条供应商信息资源必须认真筛选,拟选参与竞标的供应商,必须具备一定生产规模,质保体系完善,招标人认同的厂家。对多次参加投标,报价持续 偏高的厂家,逐步由新的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取代参与投标竞价。 第十一条组建物资采购评标小组,由公司相关领导、财务负责人及所需物资部门的负责人参与评标工作。 第五章招标采购形式 第十一条物资招标采购可根据所需物资的品种、数量、使用时间、资金保证等情况,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形式。 第十二条不具备前二种形式招标的,需报请公司董事会或相关使用部门的主管副总批准,可实施商务洽谈。 第十三条商务洽谈采购,必须实行多方询价,填写询价对比过程、结果及拟订供应商,以书面材料形式,报使用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进行采购。 第六章招标采购的工作程序 第十四条招标准备工作 1、采购部门根据物资需求部门计划并依据本制度,确定是否需要招标采购,凡在招标采购范围的,由采购部向集团招标委员会提出招标采购申请。 2、采购部联合招标委员会制定招标实施计划,明确招标采购的具体形式。 3、招标委员会联合采购部编制招标文件(或招标说明)及拟定评标办法, 相关物资需求部门参与招标文件(或招标说明)的编制。 第十四条:招标实施工作 1、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形式采购。 1)由采购部发布招标公告,对有意前来投标报名的供应商进行资格预审,

投标管理制度及流程

公司招投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各类招投标工作,维护公司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黑龙江华侨广场项目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范围内进行的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基建工程、生产工程、专项资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专项资金其他项目、各类物资(包括办公用品、微机耗材)采购的招投标活动,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以下项目必须进行招标: (一)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上的; (二)物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以上的; (三)勘察、设计、监理项目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万元以上的; (四)专项资金项目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和10万元以上的设备大修、科研项目以及公司安排需实施的项目; (五)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一)、(二)、(三)、(四)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 以下项目可以不招标: (一)公司直接管理或报经公司批准不招标的; (二)公司自营工程; (三)公司自修项目; (四)公司自制产品供应; (五)公司内部专业化服务队伍实施项目; (六)国产化、专业化单一厂家实施的项目。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公司规定应当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第五条公司招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六条公司负责对所有招投标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并依据国家、集团公司和公司有关规定查处招投标活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第二章招标 第七条招标项目必须履行立项审批手续,经公司批准,并落实相应资金。 第八条招标以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方式进行。

自然垄断行业特征分析

目录 1自然垄断的定义............................................................. . . 1 2自然垄断的理论基础....................................................... . . 2 2.1规模经济................................................................... (2) 2.2范围经济................................................................... (2) 2.3成本次可加性 (2) 3自然垄断的特征............................................................. . . 3 3.1效率主导型.. (3) 3.2呈网络经济特征......................................................... . . (3) 3.3资产具有沉淀性与专用性................................................... . 3 3.4产品的日常性............................................................... ..4 4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垄断分析.. (4) 参考文献..…………………………………………………………….. . . 5

投标管理制度及流程

投标管理制度及流程

湖南三道云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12月 投标管理制度 第一条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市场开发工作,规范投标工作的管理,明确投标过程各环节的责、权、利,增加投标工作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充分调动公司及各部门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对外的所有投标活动和项目。 对于投标工作,各个有关部门和参加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相互配合,按时保质完成各自的任务,保证投标文件的质量。 第三条职责分工 3.1总经理 1、负责投标工作的组织与决策,负责参加重大开标会议。 2、负责最终投标清单的审核、投标单价分析、投标价格最终确定。 3、负责投标文件的审批工作。

4、负责重大项目参与现场投标和专家咨询及现场突发事件的处理。 3.2技术部 主要职责: 1、应在市场进行充分的信息收集、市场调研的前提下,开展投标竞争工作。 2、负责招标文件购买(或通知行政部)与投标文件递交开标现场的工作。 3、负责整个标前业务接触、投标书的编制。 4、联络相关投标人员(公司)确定行程。 3.3系统集成部 系统集成部是投标工作的主要执行部门之一,主要职责: 1、负责投标文件硬件部分的编制工作; 2、负责投标澄清、产品比选、产品询价、产品技术、标后答疑等工作; 3、负责有关专业设备的基础清单编制工作; 4、整合标书相关商务、技术部分,根据招标要求,打印并装订成册; 5、配合相关部门将已装订成册的标书,严格按照相关招标文件中的相关要求封装(如正副本的数量、需要单独密封的条款、封条等相关的密封要求等)并递交给相关人员 6、负责标书的初审工作; 7、辅助职责:协助技术部参加标前会、标后投标分析等工作。 3.4行政部 1、在接到招标公告后,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或相关外围单位(参标单位或制造商单位)准备投标所需的材料,提供相关目录清单,对标书制作者传答投标书编制内容的特殊要求。

西方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与启示

论文摘要: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私有化浪潮的兴起,西方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也纷纷开展起来。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的目标是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其主要方式是将原垄断企业进行拆分,或者允许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到自然垄断产业中来。西方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实践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就已在西方国家兴起,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的目标是什么,重组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市场结构重组后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政策应如何进行调整和设计?在这些方面,西方国家已经积累起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经验,并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和支持,这对于在此方面起步较晚的中国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国家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的背景 二战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的影响,西方国家大都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国有国营模式,即由国有企业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垄断经营,目的是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国民经济命脉产业(自然垄断产业多为国民经济命脉产业)的调节和控制,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有序运行,同时利用政府对垄断企业的直接控制,力求将垄断的危害降到最低,以优化资源配置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但是实践证明,效率低下似乎是各国国有企业的通病,加之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之后人们对凯恩斯主义的质疑,古典经济学自由竞争的主再次受到关注与推崇。因此,自80年代以来,以促进竞争、提高效率为目的的私有化浪潮再次席卷西方各国。 随着私有化浪潮的兴起,在自然垄断产业以促进竞争为目的的改革也相应开展起来。在自然垄断产业引入竞争机制的方式主要有二:一是在自然垄断产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垄断经营的情况下引入竞争制度。在此方式下,自然垄断产业仍保持原来垄断性市场结构,但强调在政府规制中引进竞争机制。由于规制方式的改善,垄断性企业不能像过去那样在高成本、低效率状态下仍然可以利用其垄断地位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而必须像竞争性企业一样,靠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和成本节约等才能获取一定水平的利润。如特许投标制度(在政府规制中引入竞争机制的方式之一)通过拍卖的形式,让多家企业竞争在某产业或业务领域中的独家经营权(即特许经营权),在一定的质量要求下,由提供最低报价的那家企业取得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权竞标会定期举行,如果在位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低下或未达到当初竞标时的承诺,则会被效率更高的竞争者取代。因此,采用这种规制方式,如果在竞标阶段存在充分的竞争,特许投标制度就会导致平均成本定价和最有效率的厂商运营,不会产生A-J效应。①二是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市场结构重组。市场结构重组通常是指政府以法律和行政手段,在短期对特定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作重大调整,把原有的垄断性市场结构改造成为竞争性市场结构,以形成有效竞争的格局。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政府对具有市场垄断力量的主导性垄断企业实行纵向或横向分割政策或采取放松进入规制等重要规制政策。 自然垄断产业因其具有规模经济和围经济(或成本劣加性)等特征,通常特定自然垄断产业由一家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垄断经营,即由一家企业提供所有的产品和服务。②但实际上,自然垄断产业既有自然垄断性业务,又有竞争性业务,如果由一家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垄断经营,则新企业很难进入,即使进入以后,也难以同原有垄断企业开展公平竞争。因为垄断企业可以通过在自然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间采取交叉补贴战略,以掠夺性定价方式把进入的竞争对手驱逐出去。为破解这一难题,许多国家在自然垄断产业政府规制体制改革中,大都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市场结构重组,实行自然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

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理论概念 自然垄断理论是现代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理论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演进导致了2 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规制(Dereg ulation),许多过去被认为必须加以规制的产业部门都取消或放松了规制。在这一规制改革的背后,实质上隐含着自然垄断理论的革新与进步。 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 一、规模经济与传统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经济学文献中著名的例子就是古诺矿泉水垄断的例子。 而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格林沃尔德在其主编的《现代经济辞典》中指出,自然垄断是一种自然条件,它恰好使市场只能容纳一个有最适度规模的公司。自然垄断能否存在的决定性判断标准是,市场需求必须小得只要有一家成本不断降低的公司就能满足。克拉克森和米勒(Clarkson & Miller,1982)认为自然

垄断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递增(成本递减)状态。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由几家较小规模企业同时生产更有效率。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单个企业进行生产会导致成本最低。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由于产量较低,每家企业的平均成本会居高不下。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规模经济之所以导致自然垄断,还因为在边际成本递减条件下,一方面,原先进入该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因而必然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政府不干预,任何新企业试图进入该产业,其初始成本必然很高,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即规模经济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壁垒。乔治?施蒂格勒(1989)对“规模经济成为新企业进入的壁垒”不以为然。他认为,自然垄断的产生是因为在既定的产业需求条件下,只能存在一家厂商。如果按照“规模经济是进入壁垒,能解释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厂商进入”的逻辑,同样可以说需求不足是进入障碍。 同时由于企业处于自然垄断的地位,如果政府对价格放手不管,垄断企业必然会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交点上,获得垄断利润。根据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只有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社会总福利才最大。而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企业必然亏损。因为平均成本

招标代理工作制度及流程

招标代理工作制度及流程 代理工作规则 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维护建设行业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作,促进建筑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护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建设项目质量,特订立廉政制度,在招投标活动中供招标投标工作人员遵守。 1 、不利用管理招投标工作的便得,指定或介绍施工单位参加投标。 2、不以任何形式参与投标单位的投标活动。 3 、不向投标单位透露招投标工作中不宜公开的内容,不泄露标底。 4、在招投标活动中,不接受招投标单位的礼金、礼品和宴请。 5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偏袒任何投标单位。 6、自觉接受招标办的监督管理,不明招暗定,走过场。 7、工作人员不作为投标单位代理人参与投标活动。 8 、不与投标单位相互串通,阻挠、排挤其他投标单位公平竞争。

保密制度 1. 严格执行《保密法》和《保密法实施办法》等有关保密法规。 2. 对不需要的过期档案、文件或资料经单位领导同意后进行销毁,销毁时要派专人在指定地点监销,不准乱扔乱放。 3. 单位人员的手机、住宅电话号码、住址要对被审核单位保密。 4. 项目的主审人员及有关联的人员的姓名要保密。 5. 审核报告下达前的所有数据及有关内容要保密。招标(预算、工程量清单)标底及本单位出具的各种工程结算、数据、会计成本、收入、财务账目要保密。 6. 工作人员知悉被审单位、委托单位的技术和商业秘密,应有保密义务。 违反保密制度,造成不良影响及严重后果者,要给予纪律处分。 合同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活动的管理,规范招标代理行为,维护招标投标市场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质量,经市招标办研究,决定对招标代理合同实行统一审查备案;对招标代理从业人员实行统一执业手册和挂牌服务,具体规定如下: 一、对招标代理合同的管理

用实例说明自然垄断及其特征

1、用实例说明自然垄断及其特征 (一)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而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对自然垄断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82年,鲍莫尔、潘泽和威利格用部分可加性重新定义了自然垄断。假设在某个行业中有X种不同产品,Y个生产厂商,其中任何一个企业可以生产任何一种或者多种产品。如果单一企业生产所有各种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该行业的成本就是部分可加的。如果在所有有关的产量上企业的成本都是部分可加的,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的。换言之,即使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单一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由单一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依然最小,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平均成本下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新定义扩大了自然垄断的范围,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自然垄断即强自然垄断,还包括了所谓的弱自然垄断。 现代法学一般认为: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法学上的自然垄断概念不仅涵摄了经济学上自然垄断的内容,还突出了现代竞争法的精髓。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二)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 1、规模经济效益显著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单个企业进行生产会导致成本最低。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由于产量较低,每家企业的平均成本会居高不下。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规模经济之所以导致自然垄断,还因为在边际成本递减条件下,一方面,原先进入该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因而必须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政府不干预,任何新企业试图进入该产业,其初始成本必然很高,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即规模经济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壁垒。 2、具有较大的范围经济 在多产品生产中,产品间的相互依赖性非常重要。衡量这种相互依赖性的方法就是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概念。范围经济是指在单一企业内生产不同产品较之几个特定企业分别生产不同产品来说是廉价的,即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节约费用。如果将高峰期电力和低峰期电力视为不同的产品,由一个电厂提供两种产品时范围经济效应体现得比较清楚。3、具有资本的沉淀性 有大量的"沉淀资本",资金一旦投入就很难收回,也难改为其他用途,如果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其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生产技术的固定成本高, “沉淀性”大。自然垄断产业生产技术的固定成本非常高,而一旦建成后,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则很小,甚至递减。于是边际成本曲线总是处于平均成本曲线之下,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便不断下降。例如,电网在筹建时需投入大量的固定成本,而一旦这些设置安置停当,增加输送一单位电的边际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因此,随着输电量的增加,输电的平均成本便不断下降。这类产业固定成本高、“沉淀性”大也构成了市场的进入壁垒,因为一旦进入厂商想退出该行业,由于这类资产不易转移,他将收不回多少投资。 4、基本技术经济标准统一

工程项目投标管理制度(附表格)[详细]

工程项目投标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公司的工程项目投标工作,确保投标工作按正常程序有序的进行,预防投标工作中的风险,根据国家《招投标法》、《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管理制度》及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该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参与的工程项目投标工作(公开招标、议标以及邀标等)。 一、部门职责 工程项目投标工作由市场部牵头组织,技术部、采购部、财务部及综合部进行配合,各部门具体职能如下: 1、市场部 1.1 负责工程项目调查和预测,编制投标计划,组织召开与投标有关的专项会议。 1.2 负责对工程信息的收集、整理、评审、申报、建档、跟踪和反馈等工作。 1.3 负责投标前的信息评审,并将评审意见报送公司总经理。 1.4 负责编制资格预审文件、商务投标文件、并组织合同评审,提出投标策略(重大或重要项目可由市场部、技术部、采购部、工程部、财务部商议投标策略)供公司领导决策。 1.5 负责办理投标报名等手续。 1.6 负责中标项目的后续合同谈判,资料的收集、整理、传递和归档保存。 2、财务部 2.1 负责办理投标保证金、履约保函,提供财务报表、审计及与财务相关的资料。

2.2 协助提供公司营业执照、资质证书、荣誉证书等相关证件、资料的原件及复印件,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在投标文件上盖章。 2.3 协助提供公司以往业绩及相关项目证明材料。 3、技术部 3.1负责投标文件内技术标的编写。 3.2负责提供项目预算书。 4、综合部 协助提供投标所需相关人员各项资格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5、采购部 负责设备、材料价格比选和市场询价。 二、投标流程

三、工作内容 (一)投标文件编制 1、项目编号与名称:投标文件的项目编号及名称需要与招标文件一致。 2、投标人名称:投标人名称与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开户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书原件上的名称保持一致。 3、投标文件格式:招标文件有要求的,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排版。没有要求的,按当地其他工程投标文件的格式进行排版。 4、投标文件目录:投标文件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尤其注意响应招标文件的主要要求(如:工期、质量要求、投标人资质条件、能力、信誉、是否分包、投标截止时间等要明确响应)。 5、投标报价:投标文件内只能有一个投标报价,投标函、唱标书、工程量清单或预算书的投标报价必须保持统一,注意货币单位。 6、工程预算书:预算书的编制应符合招标文件要求,使用定额的版本、主材市场信息价格的月份、预算书内所用预算表格格式,应符合预算规范及招标文件的要求。 7、资质文件:注意投标书内插入资质复印件的顺序及完整性,有无复印件不清晰或证明文件过期等问题。 8、项目部组成人员:按招标文件要求提供项目部管理人员的资格证件、身份证、毕业证、社保凭证等文件。 9、工程业绩:在满足招标文件评分标准的基础上,多提供一些公司的类似工程业绩,以显示公司的实力。 10、技术标准和要求:部分工程要求为EPC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交付使用。按业主的意图和招标文件要求编制设计方案、施工图纸、设备清单等文件。 11、其他废标投标条件:检查投标文件内有无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规定的废标条件。 (二)分项检验

投标流程及管理办法

投标管理详情 投标流程管理标准

预审资料主要情况登记表 投标流程关键点最终检査确认表投标项目:时间:

开标情况一览表 投标项目:时间:

公司投标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第三章信息管理 第四章投标管理

第一章总则 1、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市场开发工作,规范投标工作的管理,明确投标过程各环节的责、权、利,充分调动公司及各单位参与市场竟争的积极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投标工作必须遵守?招投标法?、?合同法?等法律、规章,执行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标准、规范及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 3、公司投标工作实行在总经理领导下,主管领导负责、公司领导分片负责和项目跟踪责任人制度。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 1、公司实行在总经理领导下的由主管领导主要负责的投标管理体制和公司市场部具体负责、各业务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运行机制。项目跟踪实行公司领导分片负责和项目跟踪责任人制度, 项目投标由分管领导统一协调。 2、公司成立投标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重大或重要项目公关方案和投标策略, 由投标法人委托代理人或分片责任人和项目跟踪责任人负责实施。 3、公司市场部负责投标文件的编制工作。 市场部职责

( 1 ) 在总经理和主管领导的领导下, 对投标工作履行归口管理和协调、服务、监督职能; (2) 做好市场调査和预测, 编制公司长短期投标签约计划, 召开投标例会及与投标有关的专项会议: (3)负责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评审、中报、建档、跟踪和反馈等工作。负责投标前的信息评审, 并将评审意见书面报告公司主管或分管领导批准后进入投标程序; (4)负责编制资格预审文件、投标文件、并组织合同评审,提出投标策略供公司领导决策; 负责办理投标项目在当地的投标注册等手续: (5)参加中标项目的合同谈判,并负责中标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传递和归档保存; (6) 根据领导安排, 协助公司领导及项目跟踪责任人做好公关工作; (7)负责中介服务协议书的谈判、签署及管理; (8) 负责与集团公司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 保持正常的、友好业务关系。 (9) 负责公司所属各单位工程信息申报的审查,提出跟踪意见报主管领导审核。 4、配合单位的职责

投标管理制度及流程图22057

项目前期运作报名资格预审 投标总结 审核 定稿装订 报价 成本核算投标文件初稿 施工组织设计 安排文件编制 购买招标文件 开标 相关资料准备 密封标书 按ISO要 求评审

序号名称管理标准 1 项目前期运作 1.前期运作的项目需进行登记。 2.业务人员应提请业务主管拟运作项目进行资金状况、盈 利情况等进行评估,经评估合格的项目可进行下一阶段运 作。 2 报名与资格审查 1.报名与资格预审材料由市场部负责准备,市场主管领导 进行审查,业务人员具体办理。 2.报名时应充分考虑所报的项目经理的业绩与投标项目的 符合性以及其它项目的协调性,由市场主管领导决定所报 的项目经理。 3.报名材料在市场部进行存档(电子版),并填写预审资 料主要情况登记表与招标公告一并存档。 3 购买招标文件 1.招标文件购回后,业务人员(代理人)协助招投标主管 对主要条款进行复印并装订成册分送至市场主管领导、技 术部、工程部等相关责任人。 2.原件留存在市场部。 4 投标文件编制安排 1.投标文件的技术标编制总体上由技术部相关人员负责。 2.市场部重点负责商务标和整体标书的编制,工程部主管 负责审核成本。 5 投标文件质疑 1.招投标主管、业务人员、技术部应认真阅读招标文件, 在招标文件要求时间内书面提出质疑内容提交给市场主 管。 2.由市场主管领导主持质疑会确定质疑内容,质疑内容应 存档。 3.不放过任何疑问和细节,慎之又慎,细之又细。 4.业务人员负责质疑文件的收发工作并及时提醒相关人 员。 6 施工组织设计 应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经过严格审查,不得出现和本次投 标不符的内容。由技术部负责编制,项目经理负责审核。

自然垄断产业理论概述

自然垄断产业理论概述 内容摘要:自然垄断产业理论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成功。本文拟从自然垄断产业的基本特征入手,对其理论做简单介绍,并分析它主要的三种定价方式。 关键词:自然垄断理论定价 自然垄断产业理论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成功,其理论发展可以作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以资借鉴的蓝本。 自然垄断产业的基本特征 通常意义上的自然垄断是指并非人为的限制进入,而是由于技术的原因形成的垄断。法罗(1902)最早对自然垄断的特征进行了描述,提出自然垄断必须具备以下特征:该产业提供某种必需产品或服务;该产业的厂址有天然优势;产品不可储存;存在规模收益;用户需要协调的供给安排,而这种供给制度只能在垄断条件下才能实现。现代经济学对自然垄断产业的理解是从其经济特性角度展开的。自然垄断的经济特性是自然垄断产业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分别从单一产品和多产品的角度讨论其自然垄断性。 单一产品的自然垄断性 规模经济与传统的自然垄断理论 克拉克森、米勒(Clarkson, Miller, 1982)等经济学家主要是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认识自然垄断的经济特征的。他们认为如果规模经济足够大,使得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相应范围内向下倾斜,那么,就只有一家厂商能够生存下去。这个幸存者就会把产出扩张到最大,并达到平均总成本的最大下降,它可用廉价出售的方法来竞争,最终把对手都挤出该行业。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因此,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由几家较小规模的企业同时生产更有效率。

投标管理制度及流程图23619

项目前期运作 报名资格预审 投标总结 审核 定稿装订 报价 成本核算 投标文件初稿 施工组织设计 安排文件编制 购买招标文件 开标 相关资料准备 密封标书 按标书要求评审

投标流程管理标准 序号名称管理标准 1 项目前期运作1.前期运作的项目需进行立项登记。 2.销售人员应提交项目进行状况、可行性、盈利情况等进行评估,经评估合格的项目可进行下一阶段运作。 2 报名与资格审查1.报名与资格预审材料由市场部负责准备,市场主管领导进行审查,具体办理。 2.报名时应充分考虑所报的项目经理的业绩与投标项目的符合性以及其它项目的协调性。 3.报名材料在市场部进行存档(电子版),并填写预审资料主要情况登记表与招标公告一并存档。 3 购买招标文件1.招标文件购回后,市场部对主要条款进行标注复印送至销售部、技术部、工程部等相关责任人。 2.原件留存在市场部。 4 投标文件编制安排1.投标文件的技术标编制总体上由技术部相关人员负责。 2.市场部重点负责商务标和整体标书的编制,工程部主管负责审核成本。 5 投标文件质疑1.销售部、技术部应认真阅读招标文件,在招标文件要求时间内提出质疑内容提交给市场部。 2.由市场确定质疑内容,及时整理并存档。 3.不放过任何疑问和细节,慎之又慎,细之又细。 6 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经过严格审查,不得出现和本次投标不符的内容。 7 投标文件初稿1.市场部应在开标前3天以前提出投标文件初稿,初稿由销售部、技术部及胡总进行检查,并提出意见。 2.应注意项目部组成人员与实际的符合性。 8 定稿装订开标前一日下班以前应装订完毕,装订前应市场部负责人再次进行审查确认定稿。

招投标代理工作制度和流程

完美 WORD 格式编辑 招标代理工作制度及流程 代理工作规则 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维护建设行 业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作,促进建筑市 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护工程建设项目招标 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建设项目质量,特订立廉政制 度,在招投标活动中供招标投标工作人员遵守。 1、不利用管理招投标工作的便得,指定或介绍施工单位参加 投标。 2、不以任何形式参与投标单位的投标活动。 3、不向投标单位透露招投标工作中不宜公开的内容,不泄露 标底。 4、在招投标活动中,不接受招投标单位的礼金、礼品和宴请。 5、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偏袒任何投 标单位。 6、自觉接受招标办的监督管理,不明招暗定,走过场。 7、工作人员不作为投标单位代理人参与投标活动。 8、不与投标单位相互串通,阻挠、排挤其他投标单位公平竞 争。

保密制度 1.严格执行《保密法》和《保密法实施办法》等有关保密法规。 2.对不需要的过期档案、文件或资料经单位领导同意后进行销毁,销毁时要派专人在指定地点监销,不准乱扔乱放。 3.单位人员的手机、住宅电话号码、住址要对被审核单位保密。 4.项目的主审人员及有关联的人员的姓名要保密。 5.审核报告下达前的所有数据及有关内容要保密。招标(预算、工程量清单)标底及本单位出具的各种工程结算、数据、会计成本、收入、财务账目要保密。 6.工作人员知悉被审单位、委托单位的技术和商业秘密,应有保密义务。 违反保密制度,造成不良影响及严重后果者,要给予纪律处分。 合同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活动的管理,规范招标代理行为,维护招标投标市场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质量,经市招标办研究,决定对招标代理合同实行统

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理论概念 自然垄断理论是现代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理论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演进导致了2 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规制(Dereg ulation),许多过去被认为必须加以规制的产业部门都取消或放松了规制。在这一规制改革的背后,实质上隐含着自然垄断理论的革新与进步。 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 一、规模经济与传统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经济学文献中著名的例子就是古诺矿泉水垄断的例子。 而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格林沃尔德在其主编的《现代经济辞典》中指出,自然垄断是一种自然条件,它恰好使市场只能容纳一个有最适度规模的公司。自然垄断能否存在的决定性判断标准是,市场需求必须小得只要有一家成本不断降低的公司就能满足。克拉克森和米勒(Clarkson & Miller,1982)认为自然

垄断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递增(成本递减)状态。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由几家较小规模企业同时生产更有效率。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单个企业进行生产会导致成本最低。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由于产量较低,每家企业的平均成本会居高不下。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规模经济之所以导致自然垄断,还因为在边际成本递减条件下,一方面,原先进入该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因而必然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政府不干预,任何新企业试图进入该产业,其初始成本必然很高,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即规模经济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壁垒。乔治?施蒂格勒(1989)对“规模经济成为新企业进入的壁垒”不以为然。他认为,自然垄断的产生是因为在既定的产业需求条件下,只能存在一家厂商。如果按照“规模经济是进入壁垒,能解释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厂商进入”的逻辑,同样可以说需求不足是进入障碍。 同时由于企业处于自然垄断的地位,如果政府对价格放手不管,垄断企业必然会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交点上,获得垄断利润。根据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只有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社会总福利才最大。而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企业必然亏损。因为平均成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