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信息经济比重达23.7%

中国信息经济比重达23.7%

中国信息经济比重达23.7%
中国信息经济比重达23.7%

2013年中国信息经济达到了2.18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中国的信息经济占GDP比重为23.7%,目前正在以远高于GDP(地区生产总值)的速度快速提升。

从产业来看,信息经济正在向传统行业延伸,并改变传统制造业。比如1996年-2013年六个重点行业中信息经济的比重,重点行业从高到低是金融保险、批发零售、机械设备制造、金属、化学工业和纺织工业。

根据近期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发布的2014年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2013年中国信息经济达到了2.18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中国的信息经济占GDP比重为23.7%,目前正在以远高于GDP(地区生产总值)的速度快速提升。

而从产业来看,信息经济正在向传统行业延伸,并改变传统制造业。比如1996年-2013年六个重点行业中信息经济的比重,重点行业从高到低是金融保险、批发零售、机械设备制造、金属、化学工业和纺织工业。

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则认为,从工业经济走向信息经济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产品形态、生产和消费模式,均在变化,这可能使中国的经济在走向信息经济的过程里面能够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信息经济比重达23.7%

根据上述报告显示,尽管中国信息经济总量巨大,但在美日中英4个国家中比重最小。其中,美国比重最高,达到44.68%,日、英则分别为32.29%、30.29%。

中国信息经济也在快速增长,1996年到2013年中国信息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4.98%,高于同期经济增速的5.4个百分点。受此影响,1996年中国信息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5%,2014年有望超过26%,增长速度分别是美国、日本、英国的5.25倍、3.79倍、5.58倍。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信息经济发展报告课题组组长安筱鹏对此指出,信息经济可能是过去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个新的形态。这产生了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生产工具和基础设施。

他认为,信息经济呈现出新的特征,比如全面的智能化、普惠性,与产业的高度融合等等。同时信息经济能够成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且成为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支撑。

这也推动了大众创业的兴起。信息经济发展推动了分工的不断深化,超级细化的分工带来引发组织的去中心,“就业的多样化,个性化和自主性得到紧密的增强。”安筱鹏说。

而目前信息经济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升级时,信息经济的具体产业也在变化。比如电子信息制造业占G DP的比重不断下降,2007年这一比重为4.12%,2013年只有3%。但是软件行业却在快速发展,2006年软件行业占GDP比重为0.8%,2013年这一比例达到1.97%。

对此,杨学山认为,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产品和服务已经联系在一起,没有了边界。

产业版图重构

而随着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行业被改造升级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使得所有的行业的版图将要重写。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认为,过去的互联网主要是与消费有关,主要影响通讯等领域,现在新一代的互联网主要与产业有关。

比如第五代移动通讯这将使得媒体、商贸、金融、旅游、教育、医疗等等行业,产生很多万亿美元以上的产业。

曹淑敏认为,这会使得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加快,进而影响到制造业的不同环节。这些融合反映在营销、研发、制造业各个环节,比如电商的运用,以及远程服务等。而计算机软件、通讯、网络和制造技术相集成,会带来制造业一次全新的变革。

中国信息经济比重达23.7%

但根据报告,中国很多传统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仍很慢。比如2013年金融保险业信息经济比重达到55.4 3%,批发零售业也达到33.82%。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工业、化学工业和纺织工业,该比重分别只有24.4%、12.4%、11.7%、10.4%。

报告建议,为了加快信息经济的发展,下一步中国需要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因为如何围绕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是各种资源和政策聚焦的重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是大国产业博弈的主阵地。

为此,下一步要推动生态系统观落地。在宏观战略规划中,把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理论融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体系中,作为指导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则。

同时需要构建新的国家创新体系。探索国家、企业、院校、中介在交叉融合领域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营造万众创新的新环境,不断丰富创客、众筹、众包等创新方式,推动全面创新。并支持产业联盟创新发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讲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讲义 李由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课程描述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掌握经济学有关制度、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经济体制(制度)改革的方式、过程、内容和绩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能够在经济活动、政府或企业管理、市场分析和咨询、学术研究等方面灵活有效应用。 在学习上,要初步掌握积极、高效的学习方法,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方法,养成合作和分享精神,基本的逻辑分析和思辩能力,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初步掌握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要养成怀疑、创新与实践能力,要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课程简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研究经济转轨(转型、过渡、改革、变革)的一门学科。它主要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制度和制度变迁以及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学科,主要研究制度、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中国经济体制(制度)改革的方式、过程、内容和绩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具体内容:公平、平等与效率;制度、制度变迁;中国的渐进改革;国有经济制度的改革;农村和农业的制度改革;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财政制度的改革;中国的发展战略等。 三、学前准备(先修课程)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学概论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四、教学和学习方式 在教学上,一半课时用于课堂讲授,其他时间组织关键知识和案例的专题讨论、社会调查和课下阅读、小论文。在学习上,将研究、自主、探究性学习与灌输性学习结合起来。 五、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占40分,包括出勤、课堂发言、读书笔记、调查访谈、体制改革案例分析等。其中,案例分析主要是对国内外体制创新和变迁的案例分析,包括事件的背景、变革过程和效果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每篇字数3000—5000字或者更多,遵照学术规范,独立完成。 期终综合考试占60分。 六、学习材料 1、相关参考书目(按出版年代为序)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人民出版社;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

国内外信息化发展比较研究

摘要: 二十一世纪,已成为信息的时代,这个世纪哪行哪业想要立足于市场都离不开信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企业要实现基业常青,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必由之路,培育信息化文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设计、制造等部门的应用,形成了一批分立的、单项应用系统。许多的发达国家在诸多领域信息化水平都远远超出了我国,作为我们中国企业必须认清现状,谋求进步与发展,全面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国内外;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发展比较研究 1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1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的几方面: 1.可以加快企业的内外部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2.企业资料信息可以系统整理,快速调阅,防止人工出错遗漏 3.方便管理,信息技术无论作为企业的战术手段还是战略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但这并不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单方面可以实现的 1.2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57.7%的中小企业都已经信息化。随着政府大力推广信息化建设和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我国企业已认识到企业网站的重要性。业内人士指出,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增长,将会拉动整个IDC行业市场的迅猛发展,如虚拟主机,企业邮箱,智能建站,托管租用等。我们相信,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互联网基础行业的另一个亮点。 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整个IDC行业由于各种类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而稳步发展。追溯中国IDC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国内的IDC是随着网站的迅速发展而超常规发展起来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商业网站上。进入2009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希望借助自己的网站来达成商业交易。 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充分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借助优秀互联网服务,打造优质信息化通道,将有助于

——中国与美国信息化水平的测算和比较

——中国与美国信息化水平的测算和比较 信息化测算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前,世界范围内测算信息化水平的方法多种多样,方法也在不断扩展和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信息产业的广泛渗透性,使得它的界定困难重重,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产业的界定方法,这就使得我们在进行比较时,特别是进行国际比较时,要比较各方需要根据各自的信息产业的界定调整到一个可以比较的体系中,这一工作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在现有的各种测算方法中,大家普遍采用的是算术平均法,这就隐含着一个假设——比较的各个指标对信息化水平的贡献度是相同的,而实际上,每个指标对信息化的贡献是有差异的,因此,用等权的方法进行测算,必然存在相当大的误差。 ——由于信息产业是高技术产业,技术更新、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再加上管制、竞争环境、电信体制的改革等的变化,要求信息产业的测算指标能够体现动态性,换句话说,可能在几年中,原来的信息化指标已过于陈旧,一些在几年前不太重要的指标开始在信息产业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指标体系中反映信息产业的变更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我们在建立和确定比较的指标体系时,对现有的各种信息化测算方法进行了研究,使指标体系尽可能覆盖各种关于信息产业的界定范围,以保证它在使用中的可操作性;其次,我们选择主成分-费雪双边比较法测算信息化指标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并使测算方法在统计上具有较好的特性,尽量减少误差的产生;最后,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未来对信息产业起重要作用的指标,如:INTERNET普及率等,以使指标体系具有动态性。 表1 信息化指数体系

信息化测算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内容 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考虑(详细研究略),我们建立了中国与美国信息化指标评价体系,体系包括五个大分类、40个具体指标(具体内容见表1)。 信息化水平的测算方法 主成分-费雪方法简介 主成分分析是考察多个变量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是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主分量(即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来解释多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结构。形象地说,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多变量平面数据表进行最佳综合简化,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导出少数几个主分量,使它们在尽可能地保留原始变量信息的前提下,又能保持彼此间不相关。主成分—费雪方法就是以主成分法所得到的对原有的n维指标体系简化后的各主因子的贡献率为权数,通过这些主因子与各指标关系的转换,最终得到各指标对信息化的权重。利用主成分测算基国和对应国的权数。并分别用拉氏和派氏法计算比较双方的相对信息化指数,最后用费雪公式测算对应国相对基国的信息化水平。 扩展的信息化指数法 扩展的信息化指数法,是在原日本信息化指数法基础上修改和扩展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思路是:考虑到原有信息化指数法的指标过于陈旧,特别是指标已不能反映目前信息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在原有指标中增加了一部分指标,使其能表现当今信息化的发展的水准。另外,原信息化指数法在对各个指标汇总时,使用的是算术平均,没有考虑各个指标对总体的贡献水平。在扩展的信息化指数法中,在每个大类内部,采用的几何平均的办法,在五个大类上则运用主成分测算的权重,以加权平均计算信息化的总水平。 表2 中国各信息指标对信息化的贡献率水平排队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公布的时间表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公布的时间表 1.月官方PMI每月首天公布; 2.CPI 及PPI 一般是每月9日公布(一般是每月第九天,五月与十月黄金假期会顺延,1月会稍迟宣布; 3.固定投资(不含农户)、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月度报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报告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情况月度报告,这些数据的公布时与CPI 及PPI一样,但五月与十月黄金假期会顺更延,1月亦会更迟宣布; 4.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月度报告一般是每月18日宣布, 5.1月、4月、7月、10月分别召开年度、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支等指针数据将在发布会上一并公布。在发布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稿的同时,分别发布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12月、2012年3月、6月、9月当月或累计数据情况电子报。这些数据会在季结后20天之内公布。 6.根据统计报表制度,2月份不发布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经济效益数据。 7.2月3日发布201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报告。 8.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数据于每月4日、14日、24日上午9:30时发布。 9.由于部分重点企业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旬报停止调查,故取消数据发布。 10.夏粮产量、早稻产量和全年粮食产量分别于7月中旬、8月底和12月初发布。 11.国家统计局数据库(HTTP://219.235.129.58/welcome.do)于每月23日前更新上月(季)数据,12月30日前更新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详细数据(遇法定公休日顺延)。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共10页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如下。 一、深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总纲 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中国一带一路网

附件二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2017年以来,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深化改革创新,振兴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强化预期引导,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不断优化,新兴动能加快成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发展,为更好地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国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593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增长6.9%,三季度增长6.8%,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229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810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313951亿元,增长7.8%,比第二产业快1.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较2016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服务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8%。

图1 2016年1季度-2017年3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下同。 二、粮食生产形势稳定,畜牧业稳定增长 中国政府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前三季度,全国农业生产形势平稳,“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4.5%、6.9%和1.8%,较2016年同期分别加快0.3、1.6和0.3个百分点;渔业增加值增速为2.5%,较2016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达到7.8%,与2016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国夏粮总产量14052万吨,比2016年增产131万吨,增长0.9%。受农户主动调整种植结构、气象条件差等多重因素影响,早稻总产量3174万吨,比2016年减产103.7万吨,下降3.2%。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77

中国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研究

中国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研究1 21世纪,信息产业将成为全球的主导产业。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在竞相发展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尽快提高国家信息能力,从而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以便在21世纪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济总量中,已有50%以上的增加值是由信息产业创造的,信息产业劳动力已占全社会劳动力的50%以上,信息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政府也提出了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中国信息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仅仅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一个很基础性的工作就是摸清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在国际上的地位,摸清我国各地区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即进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水平的研究。本课题的设立和研究,就是为了寻找一个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比较评价方法,并根据这套体系和方法对中国各地区间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测算和评价,以便为中国政府制定信息产业的宏观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量化依据。由于工作的探索性和资料、时间等的限制,我们的研究仅是初步的,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将继续探讨与深入进行该问题的研究。 一、开展中国信息化水平测算工作的意义及框架 (一)、开展中国信息化水平测算工作的意义 本课题为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委托研究课题 课题组顾问:贺铿沈青华 课题组组长:郑京平 课题组副组长:陈泉根杨京英 课题组主要成员:王强铁兵周江陈胜春等

在世界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发达国家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与壮大的背景下,中国信息化建设也在加快发展, 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目前,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状况与问题如何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前景怎样各地区信息化水平与结构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对这些问题,如今尚未有科学与完整的量化的数据来反映与评价。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评价与比较信息化水平及发展的指标体系,迫切需要研究测算中国信息化水平与发展状况的计算方法,以对中国及各省(区、市)信息化水平、发展进程、存在的问题进行量化的反映与评价,以促进全国及各地区信息化健康、快速地发展,从而促进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二)、中国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和信息化体系的构成 本课题进行测算与比较研究所依据的中国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和信息化体系的框架,主要是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1997年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国家信息化的定义: 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 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 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这个定义体现了要实现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四个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 信息化服务于四个现代化的辩证关系, 强调了必须有统一的规划和组织, 突出了各个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表明了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 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还确定了国家信息化体系框架, 包括: 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与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六个方面。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 它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 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宏观经济数据有哪些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某一国在一定时期其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好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被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视为“最富有综合性的经济动态指标”。主要由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四部分组成。数据稳定增长,表明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收入增加,有利于美圆汇率;反之,则利淡。一般情况下,如果GD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则被视为衰退。此数据每季度由美国商务部进行统计,分为初值、修正值、终值。一般在每季度末的某日北京时间21:30公布前一个季度的终值。 工业生产(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国工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的总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工业部门雇佣了大量工人,其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与汇率呈正相关。尤其以制造业为代表。此数据由美联储统计并在每月15日左右晚间21:15或22;15发布。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数据上升说明经济发展受阻,反之则看好。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过9%,则说明经济处于衰退。此数据由美国劳工部编制,每月第一个周五21:30公布。 贸易赤字(TRADE DIFICIT): 国际间的贸易是构成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当一国出口大于进口时称为贸易顺差;反之,称逆差。美国的贸易数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重点是在赤字的扩大或缩小。赤字扩大不利于美圆,反之则有利。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下旬某日晚间21:30公布前一个月数字。 经常项目收支: 经常帐为一国收支表上的主要项目,内容记载一国与外国包括因为商品/劳务进出口、投资所得、其他商品与劳务所得以及片面转移等因素所产生的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状况。如果为正数,为顺差,有利本国货币;反之,则不利于本国货币。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公布。 资本帐收支: 主要描述一国的长、短期资本流动情况,包括长期资本、非流动性短期私人资本、特别提款权、误差与遗漏,以及流动性短期私人资本等项目。资本项目在金融日益国际化、自由化的今天,影响不亚于经常帐项目,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影响越大。其对汇率的影响的观察方法与经常帐基本相同。 利率(INTRESTRATE): 利率是借出资金的回报或使用资金的代价。一国利率的高低对货币汇率有着直接影响。高利率的货币由于回报率较高,则需求上升,汇率升值;反之,则贬值。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由美联储的会议来决定。

国内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开始起步,八十年代进行铺垫,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意识上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2.需求上 1)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高,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后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些企业无论在信息化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都比传统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2)企业效益好、外向型企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 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3.应用深度上 1)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2)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也即是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是相当薄弱的,也是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点。 3)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

(信息化知识类)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点击

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点击 〖报告内容〗 信息化:撬动转型的支点 10.9%与10.7%,两个不大不小的数字在最近一段时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我们为GDP10.9%的过热增幅感到忧虑,尤其这一数字是建立在能耗同比上升0.8%这样一个基础上实现的。另一方面,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10.7%也让我们感到忧虑,毕竟电信业务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在改革开发以来还是第一次。日前信息产业部最新快报显示,1~7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05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无论是上半年的增幅10.7%还是1~7月份的增幅11.4%,都表示大幅超前已然不在了,于是我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电信业是不是已经从辉煌步入了“微利时代”?通过转型是否能够走出“微利”困境?对于转型这样一个相对“抽象”、“虚幻”的理念而言,信息化与之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在这个转型及信息化的时代,关于信息通信行业的思索还远不止这些。 “未来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微利服务行业。” 掘金“微利时代” 在第六届中国信息港论坛上,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信总工韦乐平指出,“未来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微利服务行业,像2002年大规模的、不计成本的、全社会的投资都投向电信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一时间关于电信业“微利说”的争论此起彼伏,其中反对者居多,纷纷指责电信业是暴利行业。然而在笔者看来,“微利”的提出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经济步入“微利时代”的大背景下,某一个行业长期获得高利润是不可能的。而且从电信业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技术的日新月异、业务的更新换代以及服务的日益普及,这些都使得传统电信业的高速增长已成为历史,利润越来越低,并将不得不面临所谓的“微利”困境。 转型突破“微利”困境 在一定的经济状况和市场发展水平之下,受需求、资源、技术和产品价值的限制,无论是一个产品,还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都会经历这样一个生命周期的曲线,出现增长的极限。电信业也不例外。现在我国电信业面临着极限竞争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量收不平衡在加剧。现在个人客户的通信选择在增加,大部分移动客户的工作地点和家中仍有PSTN网的连接,同时越来越多的固定线路客户拥有移动和宽带的连接手段,运营商面临业务量在增加而收入却相对静止不动的问题;其次,固网话音被V oIP 替代的趋势明显。在国外,V oIP用户的规模增长非常迅速,这是世界范围的趋势;再次,语音低值化倾向明显;最后,成本压缩的空间越来越有限。理论分析认为,成本压缩空

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一.问题研究背景 宏观经济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 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 2.1数据描述 本数据包括2000年到2012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国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口自然增长率、经济活动人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一 年份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元) 第一产业增 加值(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全国财政收入(亿元) 2012年 38,459.47 52,373.63 199,670.66 231,934.48 117,253.52 2011年 35,197.79 47,486.21 188,470.15 205,205.02 103,874.43 2010年 30,015.05 40,533.60 160,722.23 173,595.98 83,101.51 2009年 25,607.53 35,226.00 135,239.95 148,038.04 68,518.30 2008年 23,707.71 33,702.00 130,260.24 131,339.99 61,330.35 2007年 20,169.46 28,627.00 110,534.88 111,351.95 51,321.78 2006年 16,499.70 24,040.00 91,310.94 88,554.88 38,760.20 2005年 14,185.36 22,420.00 77,230.78 74,919.28 31,649.29 2004年 12,335.58 21,412.73 65,210.03 64,561.29 26,396.47 2003年 10,541.97 17,381.72 54,945.53 56,004.73 21,715.25 2002年 9,398.05 16,537.02 47,431.31 49,898.90 18,903.64 2001年 8,621.71 15,781.27 43,580.62 44,361.61 16,386.04 2000年 7,857.68 14,944.72 40,033.59 38,713.95 13,395.23 续表一: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人口自 然增长 率(‰) 经济活动人口(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城镇登 记失业 人数(万 人) 374,694.74 210,307.00 4.95 78,894.00 102.6 102 917 311,485.13 183,918.60 4.79 78,579.00 105.4 104.9 922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同方讲席教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 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

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

中国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信息化重大工程初见成效: --金桥工程建成卫星站70个,主干网覆盖10个大中城市,正在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金卡工程的12个试点城市全部实现了同城跨行的自动取款机联网,其中有的城市实现了国际自动取款机联网,发长量超过6000万张。全国电子联行系统每天处理5万多笔业务,金额达800一1000亿元,每天为国家增加可使用资金500亿元。 --金税工程稽核系统投入运行,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多来查出利用发票违法违纪件3万多起,追缴税款1.5亿元。--金关工程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四个应用系统",并已经陆续投入运行,提高了对外经济贸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减少了贸易摩擦。 第二,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生产力的提高。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正在从单项应用向集成化、综 合化、网络化应用发展,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提高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例如: --"八五"期间,电子技术推广应用共完成8000多项。资 金投入产出比为1:5。 --全国约有50%的自来水公司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 每年节水挽回的损失相当于35亿元投资,可建设44个水厂。 --有色金属行业80%的铝电解槽实现了计算机控制,每 年可节电1.2亿度。 --在企业改造中采用电子信息技术,使生产的效率和效 益大幅度提高。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采用计算机集成生产管 理系统,使麦道飞机机头的装配周期从12个月缩短到6个月。库存积压下降20%。 --农业信息网已在十几个省市、200多个县推广应用。 收到良好效果。如1998年1月,山东省聊城市大量芹菜滞销。在网上发布现货待售信息后,一周内积压的芹菜全部售完。价格上涨了一倍多,取得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第三,信息化建设推动了科研教育的发展,为新闻宣传提 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实现了国际联网,使计算机 成为了解与交流科教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教育系统计算机

【公文写作】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展望

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展望 2019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是年末岁初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 近几年来,特别是2019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形势总体复苏较慢、我国经济三期叠加的压力以及结构性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下行的态势。 文章将在分析开放经济下2019年、2019年国际国内经济增长格局的基础上, 从三大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对我国2019年经济走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 对我国2019年经济增长速度和要素贡献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风险。 2019年国内国际经济格局展望 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密不可分。2019 年是中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要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不断的开放, 也意味着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塑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判断2019年中 国经济形势,首先需要在开放经济的视角下对当前国际经济格局进行分析和考察。 2019年,世界经济维持小幅温和增长,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状况仍然持续分化。美国经济总体而言稳定复苏,延续了小幅增长的态势,第三季度GDP 增速从第二季度的3.9%下降至1.5%,略低于市场预期。欧洲经济在走出欧债危 机的过程中,正逐步企稳复苏,欧盟和欧元区在2019年的经济增长分别为1.4% 和0.9%。在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的2019年秋季预测中,2019年和2019年欧盟的GDP 增速分别为1.9%和2.0%;其中,德国的GDP增速为1.7%和1.9%,法国为 1.1%和1.4%,英国为 2.5%和2.4%,欧盟对其内部这几个大的经济体均有良好预 期。新兴经济体经济状况出现分化,印度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而俄罗斯经济和巴 西经济则出现负增长。国际权威机构对世界主要经济体2019年的增长预期普遍 高于2019年。种种信息表明,2019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整体将有所好转, 特别是考虑到2019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即将离任的奥巴马政府不会出台激进的经济政策,这意味着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电子和信息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效地推动这项工作,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改为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于1984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发布了“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指出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要实现两个转移:第一,把电子和信息产业的服务重点转移到为发展国民经济、为四化建设、为整个社会生活服务的轨道上来,为此,必须把电子信息产业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放在首位;第二,电子工业的发展要转移到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装备为主体的轨道上来,并确定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和软件为发展的重要领域。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为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七五”期间,重点抓了十二项应用系统工程,即邮电通信系统、国家经济信息系统、银行业务管理系统、电网监控系统、京沪铁路运营系统、天气预报系统、科技情报信息系统、民航旅客服务计算机系统、航天实时测控与数据处理系统、公安信息系统、财税系统、军事指挥系统,并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贴息贷款,支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以后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广泛的技术和社会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986年3月,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宜速作决断,不可延误”,启动了国家高技术研究

从行业哪些数据能看清中国宏观经济的真相

从行业哪些数据能看清中国宏观经济的真相? 路透北京7月31日电---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真实性近期再遭质疑,那麽行业的哪些数据,能真实反映中国宏观经济的真相? 美银美林在一份名为"中国行业活动数据概览"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一些行业指标能相对较好地反应整体经济运行情况,这些指标可分为上游指标和下游指标. 具体来说,出口、基建和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汽车销售等下游经济活动,通常能够快速传导到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和建造机械等上游领域.这些上游领域原材料的价格和库存,对下游需求的波动极其敏感.此外,运输和电信行业因连接上下游领域,也被美银美林纳入视线. 以下为美银美林重点关注的部分上下游行业指标: * 电力 关注指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发电量数据 国家能源局和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用电量数据 电力数据和工业生产及消费活动密切相关.由於中央对地方单位GDP能耗控制得日益严格,因此地方官员不太愿意在能源问题上虚报.另外,中国五大发电集团在全国发电量中占据"半壁江山",令发电量数据亦不太容易被扭曲. 用电量和发电量指标相比较的话,前者相对更可靠一些,因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发电量数据,仅包括年营收超2,000万元人民币的大型发电企业,小型电厂则被排除在外. * 煤炭: 价格指标:秦皇岛港口5,500大卡大同优混动力煤价格 山西柳林4号焦煤价格 澳洲BJ动力煤价格指数 库存指标:秦皇岛港动力煤库存(该港口占中国港口煤炭吞吐量的约50%) 电厂动力煤库存(包含沿海地区六家主要发电集团) 钢铁企业焦煤库存 煤炭需求主要受电力、水泥和钢铁需求推动.动力煤价格和库存主要跟随发电量而波动,但有一定滞後.因此,要牢记仅仅关注煤炭数据,可能对中国经济做出错误评判. * 钢铁: 产量指标:国家统计局月度钢材产量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