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6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郭家初中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教案

教学课题灿烂的青铜文明授课班级初一

教学用时1课时授课时间2010.09.25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

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突破措施问题意识与探究性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

2自学探究式学法

3、分组导学

学习方法

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

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

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学流程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内容应与一些相关的

电视剧组合讲解,从而

达到历史与现实的相

互沟通,从而使学生在

欢愉掌握历史。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文明”一词反映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

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在夏、商、西周

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在青铜器

制造工艺上。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多媒体演示)司母戊鼎图片。

教师针对图片提问:同学们,我们看的图片是什么?它有多高呢?多长呢?多重呢?司母戊

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多少人同时操作呀?可见商朝的青铜

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教师引导:刚才,我给大家讲了在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突出表现在青铜器制作工艺

上。现在请大家很快的浏览一下课文小标题,想

一想青铜文明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还表现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方面。教学过程

分组导学

根据课文内容,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四人一小组。第一大组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目的内容;第二大组阅读“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一目内容。请同学们边看书边思考屏幕上给出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

第一大组问题

1、夏、商、西周有哪些手工业?

2、青铜器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

3、青铜器制作有何特点?

第二大组问题

1、夏、商、西周农业发展的表现?

2、畜牧业发展的表现?

教师过渡:现在我们看第一大组的同学如何解答第一大组问题。

教师提问: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特点之一:生产规模大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图片

特点之二:工艺精美

(多媒体展示)

青铜农具:铜铲(商)、铜(西周)

青铜兵器:玉援铜内戈(商)、铜剑(西周)青铜用具:铜爵(商)、铜镜(商)

特点之三: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多媒体展示)三星堆的文物、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并简介图片

教师提问:三星堆文化分布于何处?

学生回答: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

教师引导:这说明我国青铜制造业不仅仅分布在商周统治中心地区。在西南等边远地区青铜制造业照样盛行。这说明当时青铜制造业还有何特点?分布怎样?

特点之四:分布广泛。

教师过渡:夏、商、西周的手工业,除了青铜铸造业之外,当时的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发达。(教师简单提一下陶和瓷的区别,稍作讲解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

教师引导:那么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表现如何呢?请第二组同学概括一下。

农业发展表现:

1、商、西周时“五谷齐备”

2、技术改进:选种、施肥、治虫害

3、生产工具改进:西周开始使用青铜农具

畜牧业发展表现:

1、品种繁多:马、狗、牛猪等

查阅奴隶

社会的相关资

料,了解奴隶的

悲惨境遇,酝酿

角色。

让学生思考、总

学生讨论

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

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讨论

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

学生分析思考

重知识的总结归纳

2、牲畜圈养

3、牧场放养(规模大)

判断题:青铜文明就是青铜器工艺高超。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奴隶社会及奴隶悲惨生活的资料。现在我请一些同学来演绎奴隶的悲惨生活。

a)进行繁重的劳动

b)失去人生自由,倍受折磨

c) 随意转让和买卖

d)进行人牲和人殉

教师过渡:在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大量

使用奴隶,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是谁主要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之间是

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总结: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和商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

就,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但这些发展和成就,都离不开奴隶们的辛勤劳

动。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在很大程度上

是由奴隶们创造的。

教师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五课叫“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文明不仅突出表现在铜器制作工艺上,还表现在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

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器制作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

阶段。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

便称作“青铜文明”。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

处于青铜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而,我们

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巩固练习:

1.夏朝已经发现了青铜器,商朝时青铜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比较著名的青铜器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西周时期青铜器大量用于_______,但当时已经出现了一定数量的___________。

3.与上周同期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

_____________,在那里出土了大型的青铜立人

学生看书5分钟,每一小组讨论2分钟。学生纷纷举手,第一大组1、2两小题很快答出。

学生背上贴一“马”字,纸条撕成带状为“丝”。学生表演时加入表情和动作。

像、青铜面具等。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_______的国家。

的农作物是在______时期5.后代称为“_______”

齐备的。今天家畜的主要品种在_____时期已经有了。

板书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

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

有司母戊鼎----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即三星堆文化。

二、农业和畜牧业

1、“五谷”的出现

2、家禽的出现

三、奴隶的地位

教后反思:

从历史课教材的内容来看,它具有历史性和

时代性的特点,这就导致了教学方法上的丰富性

和灵活性,而教学方法的完善只有通过反思才能

得以实现。从历史课自身的特点来看,它不仅要

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相比其它学科,更

重视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和转变,这

更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反思,寻找通往学生心灵深

处的桥梁,少走弯路。历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

学水平,反思是最有效的途径,而课后反思,更

带有批判性和思辨性,更有助于教师将教学经验

理论化。课堂教学总是遗憾的教学,课前精心的

设计,周密的考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

于学生认知、性格个性的差异,社会经历的不同,总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如在教学中,一些同

学抢着发言,意犹未尽,而另一些性格内向的学

生往往得不到表达的机会,而教学应该面向全体

学生,这种矛盾使得我课后经常遗憾。因此,反

思这种遗憾,怎样给内向的同学多一些机会,给

胆怯的学生多一点心理准备的空间呢?“课前五

分钟”就这样诞生了,在上课的头五分钟里,每

次以两位学生为一组,就心理健康话题,组织活

动。以全班参与面、活动形式、内容等评出每月之星。这样的课前活动,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来表现自己,不仅使这些学生得到了发展,也带动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益。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有创新,就会有遗憾,不重复自我,更会有遗憾,但如果抓住遗憾,并反思遗憾,一个新的教学灵感也许就在此时诞生。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板书

1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板书 时间:1956.9、北京 主要任务(内容):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即工业上大炼钢铁、农业上虚报产量 特征(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说假话)和“共产”风 后果:加上当时1959至1961年,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纠错(调整国民经济):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目的: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表现: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 后果: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成为最大的冤案 斗争:老一辈革命家对江青等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 结束: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影响: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 工业方面:①两大钢铁基地:武汉和包头;②三大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③新 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科技方面: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模范人物(主要事迹):①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②党的好干部或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③解 放军的好战士雷锋;④两弹元勋邓稼先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科技成就:1967年6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956——1976年 )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 探索中的失误(1958——1976年) 曲 折 前 进 (左倾错误) 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 建设成就

灿烂的青铜文明

《灿烂的青铜文明》学案 课前延伸: 复习巩固: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 1、牧野大战的双方是谁?结果怎么样?时间是哪一年? 预习:我国典型的青铜器的代表是什么? 课内学习: 一、【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通过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二、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2、青铜文化代表有哪些? 3、用自己的话概括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8页, 1、举例说明奴隶的悲惨命运。 2、思考回答教材第28页的动脑筋 三、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①猜想一下当时奴隶们怎样制造青铜器? ②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都很发达,为什么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③、某鼎铭文记载:“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加一束丝”。这说明了什么? 四、精讲点拨,总结提升:(见下页) 五、巩固练习: 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 C、奴隶的命运十分悲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2、我国古代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是() A、元谋人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三星堆文化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A、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4、在夏、商、周奴隶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部门是()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畜牧业 5、在奴隶社会中,从事经济生产的主要是() A、奴隶主 B、奴隶 C、平民 D、诸侯 6、商朝时的贵族可以把某些人随意转让和买卖,甚至杀死或活埋,而贵族不受处罚。这是因为()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古代的科学文化》导学案中华书局版

第6课古代的科学文化 学习目标 1. 识别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异同。 2. 认识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等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以《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概括古典文学戏剧的成就。 3. 说出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 4. 重点:埃及象形文字;《荷马史诗》和《天方夜谭》;阿基米德及其主要贡献;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 预习导学 2. 绮丽的古代文学 (1)文学 ①史诗:希腊最早的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两部分,它对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 ②民间故事:《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一部童话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各族人民的社会 生活,被称为民间口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⑵戏剧 3. 卓越的科学成就 (1) 古希腊的数学家欧几里德著有《几何原本》,创立了几何学。 (2)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开创了流体静力学和提出杠杆原理。想一想:阿基米德具有哪些可贵的品德? 阿基米德爱好思考、专心探索、献身科学、忠于祖国的优秀品质是当代中学生应当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4. 宏伟的古代建筑 (1)麦加清真寺:是伊斯兰建筑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世界奇观。面积为16万平方米,门旁尖塔高达92米。 ⑵巴黎圣母院:1240年建成,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完美表现,整个建筑的拱门、拱 顶和飞拱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想一想: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具有哪些相同点?

建筑原料以石头为主,尖塔高耸入云,还配以精美的雕刻等。 合作探究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 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 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怎样理解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 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此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自由表达。 ①这句话体现了阿基米德的杠杆定律, 由此可以看出阿基米德丰富的想象力, 杠杆定律产生的力量是巨大无穷的, 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②这句话可理解为科学能够改变世界的面貌,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科学可以使世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③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出人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人发明了科学技术, 并能够运用它改变世界,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④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科学就是力量,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问题二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两者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 都属于象形文字, 都是用图形来表示事 物或概念;都影响深远, 埃及象形文字成为世界通用的字母文字的源流之一, 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对西亚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不同点: 一是书写工具不同, 埃及的象形文字通常被刻写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苏美尔人用木棒和芦苇秆等做笔,用黏土制成半干的泥版做书写材料, 把文字刻在泥板上;二是字的外形不同, 埃及的象形文字是用一定的图形表示一定的事物或概念, 苏美尔人的楔形 文字是因为芦苇秆和木棒在泥板上刻画落笔后笔画极像楔子而得名的。 问题三中国古典建筑、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各有什么特点? ①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主要按中轴线对称布局, 层次分明, 主体突出。 ②罗马式建筑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建筑中拱顶与梁柱的结合, 多使用石头屋顶和圆拱, 并用复杂的骨架结构来建筑拱顶。教堂平面设计的十字架形, 是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特点。 ③哥特式建筑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 但已不是城堡的样式。它的造型风格以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为特征。哥特式建筑结构轻盈、纤细, 大量使用小尖塔, 并装置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窗。

《灿烂的青铜文明》

《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五课,主题在于使学生对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感受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文明的辉煌灿烂,体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本课是在对学生综合能力不太了解的情况下设计的,我依照教学经验,首先得出一般初一学生的能力和心理特点: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由浅入深的引导可以推动部分学生在理性认识上有所升华,但是公开课上学生可能出现胆怯心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特别考虑到这一点,各教学环节都应为学生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留有一定的变化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 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通过本课学习和思考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的能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与夏商周奴隶制文明高度发达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奴隶制文明的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组织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并对之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乃中华民族之骄傲,今天民族文化的辉煌成就与之一脉相承;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炎黄子孙更要保护好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解决策略:以形象的说明将抽象的描述具体化,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令学生从中自行总 结出工艺高超的表现,既实现了认知目标,又进行了能力训练。 难点:正确理解“青铜文明”的概念 解决策略:通过介绍夏、商、西周陶瓷业、玉器制造业等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农业 和畜牧业、商业的进步表现,引导学生得出青铜文明不仅仅表现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器铸造业的兴盛上,还表现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发展进步上。这为后来介绍青铜文明的概念做好了铺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课《自制指南针》教案

6.自制指南针 【课标对应】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常见的力。 了解常见的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6.5.1 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16.2 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教材分析】 《自制指南针》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属于“设计与技术”类型。本课双线续接,先实践,后拓展视野。其中,主体活动按照仿制的一般过程(工程实践)展开:认识——仿制的基础;自制——仿制的行动;测试——仿制的效果检验。然后,阅读资料——拓展视野。 本课教材注重把科学原理渗透在制作的过程中,如磁铁指南北的性质、技术手段的应用如磁化铁质物品成小磁针、数学知识的融入如磁化钢针时摩擦次数的要求等。本课侧重设计和技术的应用,要求引导学生围绕具体目标运用已有的科学概念及原理来进行设计与制作,让学生经历选择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指南针的过程,初步学会指南针的制作方法,培养他们动手制作的能力和创造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方位,知道东、西、南、北。对于指南针,学生在生活中略知一些,但是没有具体地接触过指南针。本课在前两课学习了《磁铁的吸力》和《磁铁的两极》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制一个指南针,是一个动手操作设计制作类课型。这节课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是关键。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二年级孩子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这一实际,适当降低操作难度,通过小资料提示、微课视频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还应充分考虑到1节课只有40分钟的限制,不要过于追求方法的多样性,而应把课堂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自制的指南针能准确地指示方向”上,从而引导学生在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创新,探索制作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指南针的结构,知道使用指南针的方法。 2.经历自制过程,能自制指南针,会使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方向。 3.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史及应用,知道手机上使用的是卫星定位系统。 【教学重点】 会磁化钢针,并能让磁针自由转动制成指南针。 【教学难点】 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我们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 学法指导:1.概括提炼并列举本课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阶段特点;青铜器生产的特点及种类;其他手工业行业;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表现;奴隶的悲惨境遇,等等。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 2.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讨论:“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在讨论过程中应注意引导,使我们掌握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结论。 一:课前预习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铸造业 (1)形成发展 ①末期,出现青铜器。②夏朝,青铜器逐渐增多。 (2)灿烂鼎盛 ①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以和最为著名。 ②时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 (3)“三星堆”文化 ①与商朝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 ②出土文物:、、等。。 2.陶瓷制造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3.玉器制造业:玉器水平很高。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1)夏、商、周是以为主的社会,知道、和治虫害等。 (2)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2.畜牧业:品种齐全,建有牲畜圈栏,还有。 3、业、业、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被强迫集体劳作,没有人身。被奴隶主随意转让和。 2.被杀死当作祭祀。被杀死或活埋做。 二、课堂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2、青铜文化代表有哪些?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主席台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 1956年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史料展示: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6.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文明一词有着深刻的内涵,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有所差别,广义的现代文明学生们都能够理解,本课涉及到的古代青铜文明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青铜怎么和文明联系在了一起。 [教学课题]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材分析] 一、知识和能力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网络搜索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 2.小组探究: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明的辉煌灿烂及其源远流长。 2.体会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通过学生网络搜索展示介绍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https://www.sodocs.net/doc/167670436.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 =%CB%C4%D1%F2%B7%BD%D7%F0%CD%BC%C6%AC# 以及“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https://www.sodocs.net/doc/167670436.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 =%22%C8%FD%D0%C7%B6%D1%22%B3%F6%CD%C1%B5%C4%C7%E0%CD%AD%CD%BC%C6%AC# 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铸造业是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规模大,工艺精美,分布广泛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西周可烧炭火青铜器 https://www.sodocs.net/doc/167670436.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 =%CE%F7%D6%DC%BF%C9%C9%D5%CC%BF%BB%F0%C7%E0%CD%AD%C6%F7%CD%BC%C6%AC# 商朝铜爵 https://www.sodocs.net/doc/167670436.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 =%C9%CC%B3%AF%CD%AD%BE%F4%CD%BC%C6%AC# 铜镜 https://www.sodocs.net/doc/167670436.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 =%C9%CC%B3%AF%CD%AD%BE%B5%CD%BC%C6%AC# 通过观察这些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器具有应用普遍、品种繁多的特点。并通

第6课 我最崇拜的科学家

探究活动:我最崇拜的科学家 教学目标: 通过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任务: 近代科学和思想文化生成、发展于资本主义兴起、确立和巩固时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与经济、政治方面的变革相映照,展现了近代西方主要国家社会巨变的全貌和进程。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这些伟大成就,阐述了自然界客观运动及其规律,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强大工具。文学和艺术的百花园中争奇斗艳,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凡·高、贝多芬等大师巨匠,群星璀璨,光彩夺目。他们的传世精品成为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科学与思想文化的繁荣昌盛,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演进,催化了两次工业革命,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彻底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而带来这些变化的基础是人类科学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在近代世界在科学、文化方面具体有那些代表人物,他们的成就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本课探究的具体任务。 活动目的 次活动的目的在于: 1、提高收集资料以及编写小故事的能力; 2、锻炼演讲故事或演出故事小品的表达技巧; 3、启迪学习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理想和抱负; 4、培养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活动资料

1、课文中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2、图书馆中有关科学家的课外读物; 3、电视、电影中有关科学家的相关资料; 4、网络上有关的专业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确立,为近代科学的生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近代科学的发展又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了巨大的动力。在众多的科学家中,有三位科学家的贡献尤为杰出: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向人们展示自然界物质的客观运动及其规律;爱因斯坦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论,进一步深化人们对物质运动的认识;达尔文揭示生物进化的规律,将生物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与此同时,文化领域也出现了巨大的发展。这些文学艺术家的作品也为近代思想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我们一同学习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 活动要求 根据《学生活动要求》完成课前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第一:全班分为六组,各组提前一周通过抽签的方式选择所探究的科学家或文学家,分工完成探究任务。第二: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做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解决难点。 第三:每个小组可以进一步分工合作,并根据具体的活 动内容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第四:各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互联网、课本以及其他学科学习的知识完成课前探究任务,总结探究成果。 第五:各组活动成果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其他同学。内容展示: 第六:为了协调各组的活动,教师可以充当主持人的角色,根据所掌握的各组探究活动情况,提前编好串场词,在课堂上起临时调度的作用。 第七:各组在课堂上依次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每组时间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内容要具体,形式多样且新颖。活动总结:

灿烂的青铜文明1

灿烂的青铜文明1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教授内容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时间预设 课时 问题预设: 猜想一下当时奴隶们怎样制造青铜器?2、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都很发达,为什么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某鼎铭文记载:“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加一束丝”。这说明了什么?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代表;“三星堆”文化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代表。这两种文化有所不同,为什么?5、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 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通过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知识结构: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 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 展示内容: 一、问题情景 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XX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乡的土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在中国的成语里也有“一言九鼎”的说法。

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重视“鼎”?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我国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_________和造型奇特的_________等。 ⒉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_________也盛行一种独特的、举世闻名的______文化。出土有_________、大型青铜_________、青铜_________等。 ⒊夏、商、西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_________的国家。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7页——“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⒋夏、商、西周是以_____为主的社会,____也相当发达,后代称为粟、麦___、___和___的“五谷”,商周时已经备齐。 ⒌_____、_______、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_______。 任务三:阅读教材第28页——“奴隶的悲惨生活” ⒍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命运十分悲惨,奴隶主还可以把他们_______和______,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______。 思考回答教材第28页的动脑筋巩固达标:

灿烂的青铜文明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彭志文主讲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

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在于使学生对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首先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子目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重要的手工业——青铜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以及其他手工行业如陶瓷业、漆器制造业、玉器制造业及酿酒业的概况;又在第二个子目“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农业及畜牧业繁荣的表现;最后,以“奴隶的悲惨生活”这一子目明确了自夏至西周奴隶制繁荣的基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在处理这一重点问题时,除应注意讲清青铜制造业的

上述特点,还应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认识,还应适当介绍其他手工业行业的状况,使学生对夏至西周手工业的发达有一全面了解。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学生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教师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先生动具体地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 2.教师可通过直观的手段,如计算机、投影或者挂图,向学生展示司母戊鼎或四羊方尊,使学生对商代青铜制造业的高超工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明朝的科学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 文学教案新人教版1 第16 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 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列表归纳明朝科技成就,提高比较分析能力;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地图、 图片,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品读《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提 升历史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愿望。

[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技名著。 难点:小说和戏剧。 [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明朝时期在科技、建筑和文学戏剧三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三个方面内容并列呈现, 对科技、建筑内容着笔有所侧重。学习这三部分内容,应在明朝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把握 它们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小黑板。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展示紫禁城的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看图片,回设置情景,激 请问故宫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答问题。发学生的好奇心。 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 学们课前的了解,能能否谈谈它的建 筑风格( 特点) ? 1.北京城与明长城 学生观察图片,阅 展示《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皇都读教材,回答问题:明 积胜图》,提出问题:观察图片,北京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培养学生识图 城的建筑结构是什么样?城、内城和外城。宫城的能力。 即紫禁城,占地面积72 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 核心。整个北京城平面 呈“凸”字形,由一条让学生了解北 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京城的建筑结构。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课堂实录)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 导入新课 师:展示平台出示司母戊鼎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什么朝代的?发现于哪儿? 生:它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的,是商代著名的青铜器。它重832.84公斤,高1.33米,口长1.10米,壁厚6厘米。因腹壁内有“司母戊”铭文,所以称为司母戊鼎,它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当时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 师:同学们,画面生动再现了商朝铸鼎的场面。司母戊鼎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天我们来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一课。 学生分组,快速阅读全文 教学新课 师:根据课文内容,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第一组是手工业组,第二组是农牧业组,第三组奴隶生活组。然后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收集本组所需要的信息。发给每一个组一张纸,将收集的信息写在纸上。教师可利用学生阅读的机会,了解各组收集信息的情况。 展示交流信息、分析总结。 各组将收集的信息张贴在黑板上互相交流,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讲解。 师:手工业组为我们展示了青铜器制作业、陶瓷业、玉器制作业等行业的情况,在此重点说明一下青铜器制作业。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举例说明夏至西周青铜器制作的特点是什么? 手工业组回答:过程: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经过夏朝的发展,到商朝达到顶峰,西周更加丰富、说明我国文化具有连续发展的特点。 特点:(1)工艺高超。展示平台出示四羊方尊图片,以四羊方尊为例说明,从外形看,器物非常精致,在它的四角,附着四只向外伸出的羊头和前肢,羊角卷曲。四壁装饰着蟠龙纹,布局新颖,造型别致,工艺精湛。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2)品种繁多。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青铜面具、青铜人像、青铜神树等。(3)应用普遍。用于生产、生活(展示西周可烧炭火的青铜器图片),用来铸造武器、祭祀等。(4)分布广泛。在商周的统治区、成都平原等地区。(展示三星堆文化图片)1929年在四川的广汉,出土了大量的金器、玉器、青铜器等,其中青铜神面具、青铜雕像、青铜神树造型生动,引起了中外人士瞩目。 我们把人类使用青铜器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称为青铜时代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手工业中,除了青铜器制造业,还有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教师在此略作说明:夏、商、西周手工业中并不是青铜制作业“一枝独秀”,而是得到了全面发展。) 农牧业组为我们展示了夏商西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五谷”齐备、选种、施肥、治虫害、青铜农具、家畜家禽、牧场…… 从两组的内容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生:当时手工业、农业、畜牧业都很发达,被称作青铜文明。 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前面已讲了青铜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奴隶生活组收集到的信息:奴隶被大量使用、命运悲惨,被带枷锁、转让、买卖,被当做殉葬品。(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插图)从这些展示,我们得到什么认识?夏、商、西周奴隶地位低下,奴隶制的本质是残酷、野蛮的。 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个合作小组讨论。讨论:奴隶的悲惨与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是一种什么关系?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01

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背景: 文明一词有着深刻的内涵,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有所差别,广义的现代文明学生们都能够理解,本课涉及到的古代青铜文明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青铜怎么和文明联系在了一起。 教材分析: 一、知识和能力: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网络搜索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 2.小组探究: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明的辉煌灿烂及其源远流长。 2.体会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通过学生网络搜索展示介绍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以及“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铸造业是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规模大,工艺精美,分布广泛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西周可烧炭火青铜器、商朝铜爵、铜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总第课时) 设计人:使用人: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通过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 隶的悲惨生活。 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 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2、青铜文化代表有哪些? 3、用自己的话概括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 展的基本情况。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8页, 1、举例说明奴隶的悲惨命运。 2、思考回答教材第28页的动脑筋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①猜想一下当时奴隶们怎样制造青铜器? ②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都很发达,为什么以“青铜”作为 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③、某鼎铭文记载:“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家一丝”。这说明了什么? 三、拓展延伸: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代表;“三星堆”文化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代表。这两种文化有所不同,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青铜文明水平高,鼎尊三星三代表。 农牧工商有发展,奴隶命运很悲惨。 五、巩固练习: 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 C、奴隶的命运十分悲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高二历史学案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课标要点】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自主学习】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以下问题: 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简述其演进及外传。以四大发明为例,说明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列举古代中国数学、天文历法、农学与医药学的代表成就 3. 中国古代科技发达原因有哪些? 4.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15世纪后中国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 【知识梳理】 一、成就: (一)、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 1、概况: (1)、造纸: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魏晋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2)、印刷:最早有明确时间的印刷品是唐代《金刚经》;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后从西域传到欧洲。 (3)、火药:最早记载于唐孙思邈的《丹经》;唐末用于战争; 14世纪阿拉伯人传往欧洲。(4)、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航海;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地理大发现。 2、宋元时期四大发明外传以及世界影响: (1)、11世纪后期活字印刷东传朝日,西传欧埃;12世纪造纸术传至欧洲和非洲——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成为科学复兴的手段,推进了民众教育和科学普及; (2)、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促进了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建立; (3)、13世纪中期火药和火器传入阿拉伯,再经它传入欧洲——火药的发明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消除了封建制度,推动了西方社会进步。 (二)、天文学:形成完整的古代天文学体系 1、天象观测: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还著作,其中《石氏星表》是世界最早的星表; 2、天体测量:①东汉:张衡发明浑象仪,其地圆见解比欧洲早1000年,发明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②唐朝:僧一行与梁令瓒制黄道游仪,实测子午线;③元朝:郭守敬制简仪; 3、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领先的原因:①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②为封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授命于天“的依据,宣示政权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能;③朝廷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乾地观测和研究,取得显著的成就。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主备:字学娟 课时安排:1.5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灿烂的青铜文明,指的是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 其核心是“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掌握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其次应注意讲清青铜制造业的上述特点,还应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认识,还应适当介绍其他手工业行业的状况,使学生对夏至西周手工业的发达有一全面了解。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学生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二、目标及分析 1教学目标 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器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掌握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 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目标分析 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器发展的情况;就是要知道三个时期青铜器的发展情况。 掌握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就是要从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各方面学习当时的发展情况。 理解奴隶制度下奴隶的悲惨生活。就是要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 三、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具体表现在正确认识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学生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