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评估A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评估A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评估A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评估A

单元评估(七)A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其中的含义显示的时代背景是(B)

A.普法战争时两方的针锋相对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结盟集团的对立

C.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

D.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并结成了稳固的集团利益

解析:漫画反映的是一战前欧洲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对立。A项体现的是漫画的表面现象,仅是两大集团对立的一个小方面;C项所说也是两大集团对立的一方面,A、C两项都包含于B项。D项说法错误,集团内部仍有利害冲突,故排除。

2.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B) A.英法军队军事实力相对强大

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解析:此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并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德国难以承受战争长期的消耗,所以说“已经输掉了战争”。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3.“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

之和平。”以上内容体现的是国联盟约中的(B)

A.委任统治B.集体安全C.民族自决D.全体一致

解析:根据“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可知,国联盟约体现会员国集体互保,维护集体安全,故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委任统治、民族自决和全体一致,排除A、C、D。

4.缔结对德和约“与其说是协商解决,倒不如说更像法庭上的判决”。这说明(B)

A.德国在巴黎和会上任意听候战胜国的处置

B.德国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听候战胜国的处置

C.主要战胜国相互妥协,勉强达成了对德协议

D.主要战胜国矛盾重重,并未对德国问题达成一致协议

解析:巴黎和会上苏俄和战败国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德国只能听候战胜国的处置。

5.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根植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这表明俄国十月革命(B)

A.开创了人类文明新道路B.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C.打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D.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十月革命的必然性而非十月革命的意义,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排除。

6.考茨基等人指责列宁,他们把十月革命比喻为一个怀孕的妇女,想通过“疯狂万分地猛跳”“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断言“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据此判断,考茨基等人认为十月革命(D)

A.开创了俄国社会发展的新道路

B.创立了城市中心的革命新道路

C.实践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D.违背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解析:考茨基等人不认可列宁的“匆忙的”十月革命,故A、B两项

错误;考茨基等人将十月革命看成是早产的革命,并未提及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故C项错误;考茨基等人认为十月革命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故D项正确。

7.“1919年3月,古都开罗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人民起义。成千上万的人手执国旗、小旗、横幅,高呼‘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等口号,结队涌上街头……”材料反映的是(D)

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

C.明治维新D.华夫脱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埃及发生的华夫脱运动。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19年3月,古都开罗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人民起义”“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可得出这是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故选D。

8.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A)

A.九一八事变B.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C.七七事变D.“二二六”政变

解析:材料涉及“满蒙问题”,而且是关东军的侵略行径,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答案为A。

9.“一辈子也没有像现在这样舒坦过”,这是1929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发生后一位德国人说的。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他的身份是(D) A.工人B.农民C.资产阶级D.纳粹分子

解析:在经济危机中,普通民众遭受到深重苦难,而资产阶级也遭受到重大经济损失,只有纳粹分子看到了夺权的希望,故应选D项。

10.1936年,德国采取了破坏以往条约的某一行动,英国政府以这只不过是希特勒要收回“自己的私人宅旁花园而已”为理由,对法西斯德国姑息纵容。据此判断,当时德国的“某一行动”是(B)

A.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B.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C.要求割占苏台德区D.出兵吞并奥地利

解析:结合材料中“自己的私人宅旁花园而已”信息,说明此处原属于德国所有,即莱茵非军事区。

11.之所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主要是基于(D)

A.苏德实力对比的变化

B.欧洲战场实力对比的变化

C.美、英、苏与德、意实力对比的变化

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实力对比的变化

解析: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使苏德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推进了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转变,从此反法西斯同盟开始掌握战场主动权,故选D。

12.“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善用的战术,但在一次战役中却被宣告“破产”。这次战役是(B)

A.德军空袭波兰B.莫斯科保卫战

C.不列颠之战D.德军进攻法国

解析: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13.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对此评论正确的是(B) A.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战争财

B.这有利于掌握制海权的英国

C.表明美国完全放弃“中立”政策

D.这是美国对日本进占印度支那的反应

解析:美国通过新的《中立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照顾反法西斯国家,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这一法案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可以购买和运输军火,所以这有利于掌握制海权的英国,故B项正确;美国完全放弃中立政策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故C项错误;在日本进占印度支那北部的情况下,美国的反应是1940年9月26日宣布对日贸易禁运,故D项错误。

1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很快发生了重大转折。下列战场最早发生转折的是(B)

A.中国战场B.太平洋战场C.北非战场D.苏德战场

解析:在解答本题时,最容易错选D项,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就容易错误地认为它发生转折最早。实际上,早在1942年6月,美军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太平洋战场就已经发生了转折。

15.雅尔塔会议上,美苏领导人联手否决了立即讨论欧洲政治安排和东欧问题的议程,开始商量起联合国问题以及苏联参加对日战争的日程。这一议程的调整表明(C)

A.欧洲不再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

B.亚洲问题成为战后世界格局的核心

C.美苏实力最强主导雅尔塔会议

D.成立联合国成为当时最迫切的事项

解析:由“美苏领导人联手否决了立即讨论欧洲政治安排和东欧问题的议程,开始商量起联合国问题以及苏联参加对日战争的日程”可知,这一议程的调整说明美苏实力最强且主导雅尔塔会议,故选C;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排除A、B;结束二战是当时最迫切的事项,排除D。

16.下图是1945年苏联红军攻占柏林的场景,这一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B)

A.法西斯德国的灭亡B.欧洲战场的结束

C.苏德战争的结束D.亚洲战场的结束

解析:A、B、C三项都是攻占柏林的影响,只有B项符合题干的要求,D项与攻占柏林无关。

17.“性情和善的年轻男子,平常做梦也不会把刺刀插进任何乡下孕妇的肚子;一旦驾起飞机,却可以轻而易举对着伦敦或柏林的满城人口摁下按钮投下炸弹,或在长崎投下末日的原子弹。”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此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

A.人类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反思战争

B.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技术基础

C.德日法西斯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D.正义的战争终究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解析:原本性情和善的男子,在战争中变成了狂人,因此人类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去反思历史,故A项正确。

18.1941年12月,丘吉尔宣称:“经过17个月的孤独作战后……我已经赢得了战争。英格兰会存活,英国会存活……希特勒的命运已经注定,墨索里尼的命运也已注定,至于日本人,他们将被压成粉末。”丘吉尔作出这一判断,是因为(D)

A.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B.雅尔塔会议召开

C.诺曼底成功登陆D.太平洋战争爆发

解析:根据“1941年12月”“经过17个月的孤独作战后……我已经赢得了战争。英格兰会存活,英国会存活……希特勒的命运已经注定,墨索里尼的命运也已注定,至于日本人,他们将被压成粉末”并结合所学知识,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珍珠港被袭震惊了美国朝野,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故选D。

19.有人说《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B)

A.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B.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C.联合国大会上每个会员国都拥有一票表决权

D.联合国秘书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解析:题干中的“防止战争”和“强有力”与教材相吻合的只能是B 项。A项是原则不是机构;D项中的秘书处及秘书长是行政和常务办事机构而非决策防止战争的机构;C项是最主要的审议机构;只有B项中的“安理会”对维持世界和平及安全采取行动。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同国

联一样: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这主要说明当今联合国(C) A.真正起到了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作用

B.不需要考虑构建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机制

C.在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时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或改革D.所有决议都必须经过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先审议并一致通过解析:A项过于绝对;B项说法不符合联合国创立的宗旨;并非所有决议都经过五大常任理事国审议通过,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

21.甘地是印度的“圣雄”,在印度民族解放中采取了独特的斗争方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在《印度自治》一书中将手工织布机或纺车描述为解决印度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的灵丹妙药。……任何帮助印度民众摆脱日益严重的贫困局面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可以帮助印度实现自治。

——甘地《甘地自传:我追求真理的历程》材料二:大批法国、瑞士和意大利人在每个车站聚集起来欢迎他。但是,我怀疑他们是否理解了甘地的话:“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材料三:他(甘地)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不愿向英国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甘地实施手纺车运动的目的和实

质。(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独特方式”是指什么。除手纺车运动外,该方式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还有哪些具体表现?(6分)

(3)据材料三,指出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从中反映出甘地怎样的精神追求?(8分)

解析:(1)第一小问目的,据材料一“将手工织布机或纺车描述为解决印度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的灵丹妙药。……摆脱日益严重的贫困局面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可以帮助印度实现自治”可知目的在于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印度自治。第二小问实质,抵制西方经济侵略。(2)第一小问独特方式,据材料二“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采用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第二小问表现,结合所学可知甘地采用绝食等行为,发动食盐进军、文明不服从等行动。(3)第一小问理由,据材料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可知,甘地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印度力量。第二小问精神追求,据材料二“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及材料三“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可知,他追求仁爱与真理。

答案:(1)目的: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印度经济自主:实现印度自治。实质:以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经济侵略,崇尚印度文明。

(2)方式: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表现:食盐进军;文明不服从;绝食等。

(3)理由: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印度的力量。精神追求:追求仁爱与真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了调整战略,在1943年期间,美、英双方举行了多次会谈。1943年8月,美、英首脑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会晤,决定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准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

开罗进行了会谈,商讨了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和打败日本后日本的善后问题,会议发表了《中英美三国开罗宣言》。11月底至12月初,美、英、苏在德黑兰举行了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了对德、对日的作战问题。

——摘编自翁赛飞《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状况。(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3年召开的重大国际会议的意义。(10分)

解析:第(1)问,联系所学知识,列举发生于1943年的有关二战的各战场的重大史实。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同盟国内部的某些分歧;进一步巩固了反法西斯阵线的团结;加强了同盟国在作战上的协调;推动反法西斯战争走向最终胜利。

答案:(1)状况:同盟国在各战场的反攻条件日趋成熟;苏军转入战略反攻;北非战事结束;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已经转入反攻。

(2)意义: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同盟国内部的某些分歧;进一步巩固了反法西斯阵线的团结;加强了同盟国在作战上的协调;推动反法西斯战争走向最终胜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