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一、根据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自述舟中所见的景象是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作者想像在岸边或山顶某高处眺望湖心亭看到的景象是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问题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明时间和地点,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从什么角度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听觉和心理感受写出大雪后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有什么作用(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映衬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做铺垫。

4、“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连用三个“与”有什么作用?

三个“与”字生动的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5、“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数量词有文中有什么作用?

采用白描手法,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的写意山水画,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6、本文描绘西湖雪景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特点

白描的写法,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7、“拉余同饮”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拉”“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

8、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舟子的话有什么含义?

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江雪》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10、本文和《江雪》的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文:采用白描手法,西湖的奇景的游湖人的基雅趣相映照。

《江雪》:采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

11、积累有关西湖的诗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一、根据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自述舟中所见的景象是。

(2)作者想像在岸边或山顶某高处眺望湖心亭看到的景象是。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

二、问题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从什么角度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有什么作用(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4、“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连用三个“与”有什么作用?

5、“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数量词有文中有什么作用?

6、本文描绘西湖雪景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特点

7、“拉余同饮”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拉”“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8、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舟子的话有什么含义?

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江雪》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10、本文和《江雪》的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11、积累有关西湖的诗句。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 【内容概述】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结构简析】 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这天凌晨,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使用白描手法,使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最后,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更是对作者张岱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文章写了什么事?——到湖心亭看雪。看到了什么景?——雪景。你从这些写景叙事的文字中读出了怎样的感情?——故国之思(思念)、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偶遇知音之乐(愉悦)、孤独落寞的伤感(伤感)之情。此正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 【写作特色】 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重点赏析:雪后奇景——【描写雪景的句子(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写景的顺序。【共两句话。概括一下,第一句是对什么进行描写?第二句又是对什么进行描写?】这是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2)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3)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哪些词语体现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4)文中作者还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什么手法来写景? 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法就是白描。 (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用词较少,没有华丽的辞藻)(5)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 是要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湖心亭看雪》 【内容概述】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 “痴” 1 (1 这是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2)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3)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哪些词语体现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4)文中作者还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什么手法来写景? 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法就是白描。? (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用词较少,没有华丽的辞藻)?

(5)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 是要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 ⑦ ⑩ ( 1、 2、 3、 4、 5、 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 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 三、阅读理解 1、用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3)?点明主旨的句子:。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19341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19341 《湖心亭看雪》练习(1) 一、基础部分 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 (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________ (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 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 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二、阅读 (一) 阅读下文,完成4~8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填空:张岱,字__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______(籍贯)人。有著作《_____》和《______》等。 5.分析“绝”字的妙处: 6.(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8.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二) 阅读下文,完成9~15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意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9.翻译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2)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3)月景尤不可言。 10.文中描写西湖春景、月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11.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的“此乐”是什么意思?“俗士”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用这句话结尾? 12.具体描写“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集锦整理版

湖心亭看雪中考题目集锦 2007湖南永州(三)阅读下列诗文,完成20~24题(13分)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1.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2分)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22.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 2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2分) 24.《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20.(4分,每句2分)(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21.(2分)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22.(3分,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23.(2分)《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白描”即可)(1分);《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1分)。 24.(2分)《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1分);《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1分)。(语意相近即可) 2007威海市(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4题。(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分) 1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参考答案:(共4分)13.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能全面描绘出文中所写景物1分,语句连贯通顺1分,共2分)(直接翻译原文也可)14.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2007年达州市(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6—20题。(14分) 【甲】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6、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 1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 18、【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 19、(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 答: (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 答: 20、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参考答案: 16、D;17、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必须直译);18、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19、(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0、D。 2008年中考《湖心亭看雪》试题2008年常德市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8-22题。 (甲)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12 《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精品教案

12 《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三个角度:(1)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游西湖时)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游西湖时)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伴”,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合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也受到了“痴”的精神感染,令人回味无穷。 三、阅读下面三副有关湖心亭的对联,说说你的理解。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明]胡来朝 亭立湖心,伊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 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明]郑焊 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 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 ——[明]张岱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 【写作特色】 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重点赏析:雪后奇景——【描写雪景的句子(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写景的顺序。【共两句话。概括一下,第一句是对什么进行描写?第二句又是对什么进行描写?】 这是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2)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3)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哪些词语体现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4)文中作者还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什么手法来写景? 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法就是白描。? (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5)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 是要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3.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三个角度:(1)未游西湖时,从听觉角度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游西湖时)先总写全景远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湖心亭看雪》测试题

《湖心亭看雪》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湖心亭看雪》的体裁是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是_________时期的散文大家。 2.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_______和游湖人的_______。 3.文中第一段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文中第二段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4.本文首先交代看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记述了这次赏雪的__________,最后以___________收束全文。 5.本文文字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写作手法是_______。 6.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就发出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慨。 二、字词解释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拥毳衣炉火()雾淞沆砀()上下一白()湖中焉得更()()是金陵人()客此()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上下一白() 三、翻译句子 1.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四、名句默写 1.古诗文中咏雪的诗句: 2.描写西湖的诗句: 3.表现作者自我陶醉,怡然自得之情的句子是; 4.表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和谐统一的句子是: 5.文中表现肃杀冷寂意境的句子是:

五、问答题 1.“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2.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3.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并且文末舟子又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为什么? 4.怎样理解文中的“痴”字? 5.结尾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6.本文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六、课外古诗词阅读 比较《湖心亭看雪》与《江雪》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江雪》 (唐朝)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课后题

1.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三个角度:(1)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部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了通话般的梦幻色彩。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调”,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合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痴”的精神感染,让他若有所悟,若有所思。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 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②大雪三日,。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④,,上下一白。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一、1.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 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 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二)9.余客客于客10.“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11.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12.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语文课文-湖心亭看雪-笔记+习题(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 1.出处:《陶庵梦忆》 2.体裁:小品文,主要指随笔杂感等短小的文章,形式比较活泼,体裁广泛,风格多样。从时代上看,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清小品等。 3.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快园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生活经历的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格的出色讲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4.翻译:崇祯五年的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水汽凝成的冰花到处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

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下了船,船夫低声嘟囔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5.注释:余:我。俱:全都。绝:消失。 是: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拏:今做“拿”,牵引。拥:穿着。 毳衣:一种毛制的衣服。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水汽或雾滴受冷在树枝等物体表面凝结成不透明松散冰晶。沆砀:严寒天气,空中白茫茫的空气。一:全。惟:只有。而已:罢了。对:对面,相对。沸:沸腾。大:非常。焉:怎么、哪里。强:竭力。白:指酒杯。别:告别。客:客居。及:等到。 喃喃:小声地说。莫:不要。更:还。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不要求掌握)痴:痴迷。 六.分析:

2021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语文试题

2021-2021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12课《湖心亭看雪》 同步练习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强.饮(______)崇祯.(______)喃.喃(______)拏.(______)正沸.(______)更.定(______) 一芥.(______)长堤.(______)毳.衣(______)雾凇.(______)铺毡.(______) 沆砀 ..(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______ (2)是.日更(gēng)定矣:是:______ (3)雾凇沆砀 ..沆砀:______ (4)焉得更 ...有此人焉得:______更:______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 古义:______ 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______ 今义:白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文中是怎样写西湖雪景的? 5.“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湖心亭看雪》练习及答案

(二)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B )(3分) A.余挐.一小舟(撑)/更定.(结束)/拥毳.衣(鸟兽的细毛)/雾凇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B.晓雾将歇.(消散)/衣不足.惜(足够)/强.饮三大白(勉强)/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C.标.枪舞刀(举)/素湍.绿潭(急流)/盖.竹柏影也(原来是)/为.火所焚(被) D.以.此夸能(凭借)/不以.疾也(认为)/晴初霜.旦(下霜)/两膝相比.者(靠近)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B )(3分) A.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沸腾)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加) C.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D. 更有痴似相公 ..者(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3、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文末的“痴”与开头的“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作者写雪景,用“湖中人鸟声俱绝”,使我们从听觉上感受到大雪的威严,用“雾凇沆砀”形容湖上雪一片弥漫,混茫难辨,从形态上描写大雪飘扬;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从色彩上写雪下之久之大。 (用原文回答)(2分) 4、翻译下面句子(3分)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下列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D )(3分) A、本文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B、“独往湖心亭看雪。”句中的“独”字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C、本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湖心亭看雪》中考真题一网打尽(含2019)+答案解析(含2019)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阅读真题答案及解析 一、(2019年云南省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拏,又作“挐”。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2分)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6.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3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7.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4.(2分)(1)下雪(2)勉强、尽力 15.(4分)(1)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16.(3分)使用白描手法。(1分)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2分) 17.(3分)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1分)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2分) 【解析】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结合句子的意思回答即可。注意(1)为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下雪。(2)古今异义,解释为:勉强、尽力。 15.考查句子的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字词和特殊用法的字词。(2)注意译出反问的语气。 16.考查白描手法的运用。从白描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但勾勒出雪景图的素洁淡雅的美妙境界入手分析即可。 17.考查作者思想感情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对山水的痴迷,和不同俗流的生活方式,以及高雅的雅趣和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二、(2019年山西省中考题) 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 8-11 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湖心亭看雪》最新练习题(2020年)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 一、文学常识填空。(4分) 1、《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号石公,明末清初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二、给下列字词注音。(15分) 崇祯.(zhēn)更.( gēng )定拥毳.( cuì)衣雾凇.(sōng )沆砀 ..( hàng )(dà ng ) 与余舟一芥.( jiè)铺毡.( zhān )强.(qiǎng )饮喃喃.(nán )晨兴理荒秽.( huì)荷.( hè)锄归草木长.( zhǎng )燕.(yān )然帘旌.(jīng )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35分,每空1分,第6、8、23每空2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晚上八点左右 ..都、消失 (2)是.日__这_ 更定 (3)余挐.一小舟撐(4)拥毳衣 ..炉火皮毛製成的衣服 (5)独往 ..湖心亭看雪独自去(6)雾凇沆砀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 (7)上下一白 ....___淡淡一道长堤的痕迹____ ..全白(8)惟长堤一痕 (9)焉得 ..__哪能_更.有此人还(10)余强.__尽力__饮三大白.而别____酒杯____ (11)客此 ..在此地客居(12)及.下船 __等到__ 四、通假字。(2分) 挐.:通 _桡___,意思_____撑______ 五、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2分) 客此:__名__活用作_____动____ 解释__客居____ 六、一词多义(11分) 1、更:是日更.定矣(初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更.有痴似相公者(还) 2、一:余挐一.小舟(一条)上下一.白(全) 3、白:上下一白.(白色)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 4、绝: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来此绝.境(隔绝)夜久语声绝.(消失) 绝.巘多生怪柏(极)沿溯阻绝.(隔绝)哀转久绝.(消失)以为妙绝.(极) 5、是:是.日更定矣(这)是.金陵人(判断词,是) 6、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里)雕栏相望焉.(助词,不译)不复出焉.(从这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这里)见贤思齐焉.(在这里) 七、翻译句子。(18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_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___ 2、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_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___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___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__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__ 5、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_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____ 6、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7、(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_拉着我一同饮酒。 8、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__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____ 9、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___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汇编(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汇编(附答案) 一、阅读下列诗文,完成20~24题(13分)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1.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2分)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22.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 2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 《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 (2分) 24. 《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2分)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4题。(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分) 1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6—20题。(14分) 【甲】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6、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 )定拥毳( )衣崇祯( ) 雾凇( ) 沆砀(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强( )饮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⑴ 更定⑵ 湖中人鸟声俱绝 ⑶ 余拿一小船⑷拥毳衣炉火 ⑸ 独往湖心亭看雪⑹ 雾凇沆砀 ⑺ 焉得更有此人⑻余强饮三大白而不 ⑼客此⑽ 及下船 3、填空: ⑴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⑵ 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 ⑶是日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⑸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纳明朝的年号,您能讲出其中有何深意不? 答: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答: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与写法上有何特点? 答: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不。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讲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