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ECL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ECL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ECL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ECL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ECL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一、甲状腺功能

甲腺原氨酸(T3, triiodothyronine)

T3是甲状腺激素对各种靶器官作用的主要激素。T3(3、5、3’-三碘酪氨酸)主要在甲状腺以外,尤其是在肝脏由T4经酶解脱碘生成。因此,血清T3浓度反映出甲状腺对周边组织的功能甚于反映甲状腺分泌状态。T4转变成T3的减少会导致T3浓度的下降。见于药物的影响,如丙醇、糖皮质类固醇、胺碘酮等以及严重的非甲状腺疾病(NTI),称为“T3低下综合征”。与T4一样,99%以上的T3与运输蛋白质结合,但T3的亲和力要低10倍左右。T3测定可用于T3-甲亢的诊断,早期甲亢的查明和假性甲状腺毒症的诊断。

检测范围:0.300─10.00nmol/l或O.195-6.51ng/ml

正常参考值:1.3-3.1nmol/l或0.8-2.0ng/ml

甲状腺素(T4, thyroxine)

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产物,也是构成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调节系统完整性不可缺少的成份。对合成代谢有影响作用。T4由二分子的二碘酪氨酸(DIT)在甲状腺内偶联生成。T4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贮存在甲状腺滤泡的残腔中,在TSH的调节下分泌释放。血清中99%以上的T4以与其它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由于血清中运输蛋白质的浓度易受外源性和内源性作用的影响,因此,在检测血清T4浓度的过程中需考虑到结合蛋白质的状况。如果忽略这一点,结合蛋白质浓度的变化(如怀孕期、服用雌激素或者患肾病综合征等),会导致反映甲状腺代谢状况检测的错误结果。T4测定可用于甲亢、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以及TSH抑制治疗的监测。

检测范围:5.40─320.0nmol/l或O.420-24.86μg/dl

正常参考值:

I. 66-181nmol/l或5.1-14.1μg/dl(标本取自德国和日本)

II. 59-154nmol/l或4.6-12.0μg/dl, FT4指数57-147nmol/l或4.4-11.4ug/dl (标本取至美国)

游离T3(FT3- free triiodothyronine)

三碘甲腺原氨酸(T3)是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之一,起调节代谢作用。测定该激素的含量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亢进或低下有重要意义。绝大多数的T3与其转运蛋白质(TBG、前白蛋白、白蛋白)结合,fT3是T3的生理活性形式。fT3测定的优点是不受其结合蛋白质浓度和结合特性变化的影响。因此不需另加测定结合参数

(T-uptake,TBG)。

检测范围:0.400─50.00pmol/l或O.260-32.55pg/ml

正常参考值:2.8-7.1pmol/l或1.8-4.6pg/ml

游离T4(FT4- free thyroxine)

四碘甲腺原氨酸(T4)是甲状腺生理调节系统的一部分。对总代谢有作用,绝大多数的T4与其转运蛋白质(TBG、前白蛋白、白蛋白)结合,fT4是T4的生理活性形式。fT4测定是临床常规诊断的重要部分。当怀疑甲状腺功能紊乱时,fT4和TSH常常一起测定。fT4也适合用作甲状腺抑制治疗的监测手段。fT4测定的优点是不受其结合蛋白质浓度和结合特性变化的影响。因此不需另加测定结合参数(T-uptake,TBG)。

检测范围:0.300─100.0 pmol/l或O.023-7.77ng/dl

正常参考值:12-22pmol/l或0.93-1.7ng/dl

甲状腺素结合力测定(T-Uptake)

甲状腺素(T4)是甲状腺调节系统的组成部分,参于机体的整体代谢活动。测定甲状腺素含量是鉴别甲状腺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实验室手段。由于甲状腺素的大部分与其运载蛋白质(TBG,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结合,因此仅在血清甲状腺素结合力正常的情况下,测定总甲状腺素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血中游离的甲状腺素与结合的甲状腺素处于平衡状态。尽管游离的甲状腺素可能在正常范围,但TBG含量的变化仍可导致总甲状腺素测定值的改变。甲状腺素结合力(亦称甲状腺素吸收量)测定可了解甲状腺素的结合位点数(测定结果称为甲状腺素结合指数,TBI)。总甲状腺素T4和TBI的商得出的游离甲状腺素指数(fT4I),反映了TBG含量以及甲状腺素含量这两种变化因素。

检测范围:TBI:0.200─1.90

正常参考值:TBI: 0.8-1.3

FT4 指数(T4/TBI):62-164nmol/l 或4.8-12.7μg/dl

促甲状腺激素(TSH, Thyrotropin)

TSH是一种分子量为30kD的蛋白质,由二种亚单位组成。β亚单位携带TSH特异的免疫学和生物学信息;α亚单位携带种族特异性信息,与LH、FSH和hCG的α链上的某些氨基酸组成的肽段有一致性。TSH在垂体前叶的特异性嗜碱细胞内生成。垂体释放TSH是机体发挥甲状腺素生理作用的中枢调节机制,刺激甲状腺素的生成和分泌,并有增生效应。TSH检测是查明甲状腺功能的初筛试验。游离甲状腺浓度的微小变化就会带来TSH浓度向反方向的显著调整。因此,TSH是测试甲状腺攻能的非常敏感的特异性参数,特别适合于早期检测或排除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中枢调节环路的功能紊乱。

检测范围:0.005-100μIU/ml

正常参考值:0.27-4.2μIU/ml

甲状腺球蛋白(Tg,Thyroglobulin)

甲状腺球蛋白属糖蛋白,分子量约660KD,由二条蛋白链构成。甲状腺球蛋白绝大多数由甲状腺细胞合成并释放进入甲状腺滤泡的残腔中。TSH,甲状腺体内碘缺乏和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等因素可刺激甲状腺球蛋白的产生。甲状腺球蛋白在外周甲状腺激素T3和T4的合成中起决定作用。它含有约130个酪氨酸残基,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和碘的存在下,一部分可碘化成单-和双-碘酪氨酸(MIT和DIT),并可进一步偶联成T3和T4。甲状腺球蛋白在甲状腺细胞中合成并运输到滤泡的过程中,少量可进入血液。因此,在正常人的血液中可有低浓度的甲状腺球蛋白存在。有低浓度的甲状腺球蛋白存在提示有甲状腺组织的存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就不再有甲状腺球蛋白可测出。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中,检测甲状腺球蛋白可鉴别甲状腺完全缺损、甲状腺发育不全或其它病理状况。另一方面,甲状腺滤泡壁的损伤可导致大量的甲状腺球蛋白进入血液,因此,甲状腺球蛋白也被认为是甲状腺体形态完整性的特殊标志物。甲状腺球蛋白测定也可用于鉴别亚急性甲状腺炎和假的甲状腺毒症。后者,因TSH的抑制,甲状腺球蛋白含量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存在可导致甲状腺球蛋白测定的错误结果。

检测范围:0.100─1000 ng/ml 或μg/l。

正常参考值:85 ng/ml

甲状腺完全去除后就不再有甲状腺球蛋白可测出。在这些病人中如有甲状腺球蛋白升高,需要做进一步的诊断检查。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Anti-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存在于甲状腺细胞的微粒体中,并表达在细胞的表面。该酶与甲状腺球蛋白(Tg)协同作用将L-酪氨酸碘化,并将一碘酪氨酸和二碘酪氨酸联接成为甲状腺激素T4、T3和rT3。TPO是一潜在的自身抗原。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数种甲状腺炎常伴有血中TPO抗体滴度升高。目前仍可经常见到的“抗微粒体抗体”这一名词,从临床角度看,可认为是抗TPO抗体的同义词,因为TPO抗原发现较晚。但是检测方法不同,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尽管两种方法在临床诊断敏感性上可以相比较,但由于抗TPO抗体试验采用纯化的过氧化物酶作为抗原,所以在

批间的重复性、临床特异性方面均优于抗“微粒体抗体”试验。抗TPO抗体滴度升高可见于90%的慢性桥本甲状腺炎以及70%的突眼性甲状腺肿患者。本试验与其他抗甲状腺抗体测定方法,如抗-TG,抗TSH受体抗体,同时测定可提高敏感性,但阴性不能排除自身免疫病的可能性。高滴度抗体与疾病的程度无关系。随着病程的延长或是缓解期,抗体滴度可转阴。如在疾病的缓解期再度出现抗体,即有恶化的可能。

检测范围:5─600 IU/ml 。

正常参考值:34 IU/ml

二、激素

硫酸脱氢雄甾酮(DHEA-S,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

DHEA-S属类固醇激素,由前体胆固醇在肾上腺皮质区合成而来。测定DHEA-S是辅助诊断多毛症和女子男性化的重要手段,此外还可用于androgenisation、高催乳素血症、多囊性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排除肾上腺皮质产生雄激素的肿瘤。DHEA-S仅有微弱的雄激素活性,但其代谢产物,如雄烯二酮和睾酮,有较强的雄激素活性,能间接地引起多毛症和女子男性化症。从7岁起DHEA-S升高,30岁后开始又逐步下降。单纯的DHEA-S升高有临床意义。其它可导致DHEA-S过度产生的因素还有遗传性肾上腺皮质酶缺少、肾上腺皮质增生及产生雄激素的肿瘤。DHEA-S分泌进入血流的速率仅稍高于DHEA,但由于DHEA-S的半衰期约为一天,其浓度要高出1000倍。与其它类固醇激素比较,DHEA-S在体内循环时不与载体蛋白质结合,加上浓度高和变化小,是了解肾上腺皮质雄激素产生情况的良好指标。与睾酮一起,DHEA-S测定是了解多毛症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是否升高的初筛试验中值得选择的方法。约84%的患多毛症妇女雄激素升高。该测定的主要目的是排除产生雄激素的肿瘤(来自于肾上腺皮质或卵巢)。在妇女此类肿瘤产生的DHEA-S高于700μg/dl。

检测范围:0.003─27μmol/l或0.100─1000μg/dl

正常参考值:在德国临床中心对424位女性和389位男性检测结果:

年龄 (岁) n 第5 – 95百分位

μg/dl μmol/l

女性:

10–14 15 54.4 – 255 1.48 – 6.92

15–19 30 66.6 – 306 1.81 – 8.30

20–24 30 158 – 412 4.29 – 11.2

25–34 60 98.0 – 315 2.66 – 8.55

35–44 83 60.8 – 338 1.65 – 9.17

45–54 89 35.4 – 256 0.96 – 6.95

55–64 59 18.9 – 205 0.51 – 5.56

65–74 29 9.40 – 246 0.26 – 6.68

> 75 29 12.0 – 154 0.33 – 4.18

男性:

10–14 18 49.5 – 245 1.34 – 6.65

15–19 30 133 – 553 3.61 – 15.0

20–24 27 210 – 496 5.70 – 13.5

25–34 56 163 – 425 4.42 – 11.5

35– 44 68 110 – 424 2.99 – 11.5

45–54 45 44.3 – 321 1.20 – 8.71

55–64 69 51.7 – 305 1.40 – 8.28

65–74 55 33.6 – 140 0.91 – 3.80

> 75 21 16.2 – 149 0.44 – 4.04

睾酮(Testosterone)

雄激素睾酮的分子量为288D。在男性睾酮几乎全由睾丸的leydig细胞合成,并由LH调节其分泌,受垂体-下丘脑负反馈机制的影响。睾酮促进男性第二性征的发育,维持前列腺和精囊的功能。血循环中的睾酮绝大多数与载体蛋白质结合(SHBG=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女性的卵巢可产生少量睾酮。生理水平的雄激素对妇女没有特殊的作用。雄激素含量升高可引起女子男性化。检测女性体内睾酮含量有助于诊断雄激素综合征(AGS)、多囊性卵巢。当怀疑卵巢肿瘤、肾上腺肿瘤、肾上腺发育不良或卵巢功能不足时,也可检测睾酮。检测男性体内睾酮含量可用于诊断睾酮产生不足的疾病,如hypogonadism、雌激素治疗、染色体异常(如Klinefelter综合征)和肝硬化。

检测范围:0.069─52.00 nmol/l 或0.020-15.00 ng/ml

正常参考值:

百分位数

n 5-95% 5-95%

nmol/l ng/ml

男性 132 9.9-27.8 2.8-8.0

女性 956 0.22-2.9 0.06-0.82

儿童

<1岁 22 0.42-0.72 0.12-0.21

1-6岁 29 0.10-1.12 0.03-0.32

7-12岁 31 0.10-2.37 0.03-0.68

13-17岁 16 0.98-38.5 0.28-11.1

雌二醇 (Estradiol-E2)

生物活性最强的雌激素是17β-雌二醇。主要由卵巢产生。睾丸和肾上腺皮质也产生少量的雌激素。妇女怀孕期,雌激素主要由胎盘产生。检测雌二醇可用于解释下丘脑-脑垂体-性腺调节功能紊乱、男子女性型乳房、产生雌激素型的卵巢和睾丸肿瘤和肾上腺皮质增生等。另外还可用于生育治疗中的疗效监测以及体外受孕中排卵时间的确定。

检测范围:18.4─15781 pmol/l或5.00─4300pg/ml

正常参考值:

百分位数

5-95% 5-95%

例数 pmol/l pg/ml

男性 266 49.6-218 13.5-59.5

女性

卵泡期 231 90.1-716 24.5-195

排卵期 35 243-1509 66.1-411

黄体期 212 147-958 40.0-261

停经后 326 <36.7-145 <10.0-39.5

怀孕

前三个月 26 2884-16823 786-4584

4-6个月 149 2939-21150 801-5763

7-9个月 61 6643-50976 1810-13890

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生理功能是维持妊娠黄体及影响类固醇产生。检测HCG浓度可在妊娠一周后诊断怀孕,在妊娠前三个月测定HCG特别重要,此期间HCG升高提示绒毛膜癌、葡萄胎、多胎妊娠;含量降低提示流产、宫外孕、妊毒症、死胎。

检测范围:0.500─10,000mIUu/ml

正常参考值:非怀孕健康妇女≤4mIU/ml;更年期后妇女≤9 mIU/ml

下表列出妊娠期间HCG的参考值."妊娠周数”的计算是从上次月经期的开始日算起

妊娠周数 HCG IU/ml[1000mIU/ml]

例数中位数范围5-95%

4 36 1.29 0.04-6.23

5 42 10.8 0.62-29.3

6 54 32.2 3.66-108

7 51 68.0 10.9-148

8 35 78.5 30.7-184

9 25 99.8 67.2-169

10 11 77.4 30.0-167

14 374 34.9 15.0-92.1

15 1549 26.8 10.6-64.2

16 2205 21.2 9.0-52.8

17 817 19.1 6.7-47.1

18 240 15.6 6.1-42.1

19 81 15.2 6.8-42.9

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Intact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the β-subunit)

HCG的生理功能是维持妊娠黄体及影响类固醇产生。孕妇血清中主要含完整的HCG。检测HCG浓度可在受孕一周后诊断怀孕,在妊娠前三个月测定HCG特别重要,此期间HCG升高提示绒毛膜癌、葡萄胎、多胎妊娠;HCG升高还可见于生殖细胞、卵巢、膀胱、胰腺、胃、肺和肝脏肿瘤病人;含量降低提示流产、宫外孕、妊毒症、死胎。本试剂所用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识别完整的HCG、HCG的"nicked”的结构、β核的片断和β亚单位。

检测范围:0.100─10,000mIUu/ml

正常参考值:

112名非怀孕、健康妇女第97.5%的测定值是3mIU/ml,其中36名更年期后健康妇女为6mIU/ml;277名健康男性第97.5%的测定值是2 mIU/ml。

下表列出妊娠期间HCG的参考值."妊娠周数”的计算是从上次月经期的开始日算起

妊娠周数 HCG IU/ml[1000mIU/ml]

例数中位数范围5-95%

4 42 1.11 0.04-4.48

5 52 8.05 0.27-28.7

6 6

7 29.7 3.70-84.9

7 62 58.8 9.70-120

8 37 79.5 31.1-184

9 25 91.5 61.2-152

10 12 71.0 22.0-143

14 219 33.1 14.3-75.8

15 355 27.5 12.3-60.3

16 163 21.9 8.8-54.5

17 68 18.0 8.1-51.3

18 30 18.4 3.9-49.4

19 14 20.9 3.6-56.6

促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与卵泡刺激素(FSH)一样同属促性腺激素家族,二者协同调节和刺激性腺(卵巢和睾丸)的发育和功能。与FSH、TSH和hCG一样,LH也是糖蛋白,由二种亚单位(α和β)组成,含121个氨基酸和3条糖链,分子量

29.5kD。对于女性,该激素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调节环路中发挥作用,控制月经周期。LH和FSH从垂体的促性腺细胞中阵发性释放,经血流到达卵巢。在卵巢中LH和FSH一起刺激卵泡的成长和成熟,进而刺激雌激素和雄激素的生物合成。LH水平在月经周期的的中期呈现最高峰,诱导排卵和形成黄体,其主要分泌物是雄激素。在睾丸的Leydig细胞内,LH刺激睾酮的产生。LH检测对查明下丘脑-垂体-卵巢系统的功能失常有作用。LH和FSH联合检测还可用于查明染色体异常的先天性的疾病(如特纳综合征)、多囊性卵巢(PCO)、闭经的病因、绝经综合征和疑有间质细胞发育不全。ElecsysLH测定方法采用二种LH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因此与FSH、TSH、hCG、hGH和hPL的交叉反应可忽略不计。

检测范围:0.100-200mIU/ml

正常参考值:

LH ( mIU/ml)

n 百分位数

5 95

男性 322 1.7 8.6

女性

卵泡期 316 2.4 12.6

排卵期 56 14.0 95.6

黄体期 280 1.0 11.4

停经后 132 7.7 58.5

LH/FSH比值(从育龄期健康妇女的标本中测算出来):卵泡期:0.82(n=315);黄体期:1.12(n=279)

孕酮(Progesterone)

孕酮属于类固醇激素,分子量314.5D,主要在黄体的细胞以及妊娠期的胎盘中形成,孕酮的浓度与黄体的生长与退化密切相关。在月经周期的卵泡期几乎测不出,在排卵前一天,孕酮浓度升高。在黄体期,孕酮的合成增加,在月经周期的后半期,孕酮的主要降解产物,孕烯二醇,从尿中排出。孕酮可以使子宫粘膜转变成腺体丰富的组织(分泌期)。孕酮测定用于生殖诊断,排卵期的检出和黄体期的估计。

检测范围:0.095─191nmol/l或0.030-60.00ng/ml

正常参考值:

百分位数

n 5-95% 5-95%

nmol/l ng/ml

男性 33 0.7-4.3 0.2-1.4

女性

卵泡期 192 0.6-4.7 0.2-1.5

排卵期 13 2.4-9.4 0.8-3.0

黄体期 158 5.3-86 1.7-27

绝经期 89 0.3-2.5 0.1-0.8

泌乳素(Prolactin)

泌乳素由垂体前叶合成并间歇性分泌,由19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为22-23kD。血清中的泌乳素有三种形式:具有生物和免疫活性的单体形式"小”,占多数(80%);无生物活性的双体形式“大”,占5-20%;只有低生物活性的四聚体形式“大-大”,占0.5-5%。泌乳素的靶器官是乳腺,负责其成熟、分化。高浓度泌乳素对卵巢的类固醇生成和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产生和分泌有抑制作用。在怀孕期,受雌激素和progesterone产物升高的影响,泌乳素含量升高,其对乳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产后哺乳。高泌乳素血症(男性和女性)是生殖紊乱的主要原因。泌乳素测定可诊断无排卵性月经周期。当怀疑乳腺癌和垂体肿瘤时,也可检测泌乳素含量。

检测范围:10-10000μIU/ml或0.470-470ng/ml

正常参考值:

百分位数

n 5-95 5-95

uIU/ml ng/ml

男性 116 86-390 4.1-18.4

女性 87 72-511 3.4-24.1

促卵泡激素(FSH-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促卵泡激素与促黄体生成激素一样同属促性腺激素家族。二者协同调节和刺激性腺(卵巢和睾丸)的发育和功能。与LH、TSH和hCG一样,FSH也是糖蛋白,由二种亚单位(α和β)组成,分子量32kD。对于女性,该激素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调节环路中发挥作用,控制月经周期。FSH和LH从垂体的促性腺细胞中阵发性释放。血中的浓度由类固醇类激素通过下丘脑的负反馈机制控制。在卵巢中FSH和LH一起刺激卵泡的成长和成熟,进而刺激卵泡中雌激素的生物合成。FSH水平在月经周期的的中期呈现一高峰,尽管不如LH明显。由于卵巢功能的变化和雌激素水平的下降,绝经期FSH达到高水平。对于男性,FSH起诱导精原细胞发育的作用。FSH检测对查明下丘脑-垂体-卵巢系统的功能失常有作用。FSH和LH检测用于先天性的疾病,如染色体异常的先天性疾病、闭经(病因)、多囊性卵巢(PCO)和绝经期综合征等。男性低促性腺激素见于无精子症。ElecsysFSH测定方法采用二种抗人FSH特异的单克隆抗体,与LH、TSH、hCG、hGH和hPL的交叉反应可忽略不记。

检测范围:0.100-200.0mIU/ml

正常参考值:

FSH ( mIU/ml)

n 百分位数

5 95

男性 319 1.5 12.4

女性

卵泡期 376 3.5 12.5

排卵期 56 4.7 21.5

黄体期 349 1.7 7.7

绝经后 181 25.8 134.8

LH/FSH比值(从育龄期妇女的标本中测算出来):卵泡期:0.82(n=315);黄体期:1.12(n=279)

皮质醇(Cortisol)

皮质醇(氢可的松)是最主要的糖皮质类固醇,对维持人体的多项机能有重要作用。与其它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一样,皮质醇由共同前体胆固醇在肾上腺皮质区合成而来。在外周血中,90%的皮质醇与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CBG)以及白蛋白结合后进行运输。皮质醇最重要的的生理机能是升高血糖,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皮质醇的合成和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负反馈机制的调节。当皮质醇水平下降时,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并由ACTH刺激肾上腺合成并分泌皮质醇。皮质醇本身对垂体和下丘脑起负反馈作用。另外,机体在应急状态下,皮质醇分泌增加。皮质醇在血中的含量呈现昼夜的周期性变化。在清晨含量达到最高峰(700nmol/l或25.4μg/dl),随后在白天含量逐渐下降,到夜间含量降到最低点,大约是峰值的一半。因此,在分析结果时,了解采血时间是很重要的。检测患者血中皮质醇的含量可用于诊断肾上腺、垂体和下丘脑机能紊乱与否。皮质醇含量增高见于库欣综合征,含量降低见于艾迪生病。在对上述疾病进行相应的地塞米松抑制治疗或激素替代治疗中,可利用皮质醇含量进行监测。

检测范围:1.00─1750 nmol/l或0.036─63μg/dl

正常参考值:

上午时间 7-10时: 171-536 nmol/l (6.2-19.4μg/dl) (n=144)

下午时间 4-8时: 64-340 nmol/l (2.3-12.3μg/dl) (n=137)

三、肿瘤标志

甲胎蛋白(AFP,α1-fetoprotein)

AFP来源于卵黄囊、未分化肝细胞和胎儿胃肠道。70~95%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尚未发现AFP含量与肿瘤大小、恶性程度等有关系。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在转移性肝癌中,AFP一般低于350-400IU/ml。AFP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HBsAg携带者。不推荐将AFP用于普通人群的癌症筛查。孕妇血清或羊水AFP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atresia或多胎,AFP降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综合征的危险性.

检测范围:0.500─1000IU/ml 或 0.605-1210 ng/ml

正常参考值:646名健康人测定结果:95%<=5.8IU/ml或<=7.0ng/ml;100%<=11.3IU/ml或<=13.6ng/ml

孕妇的AFP参考值(中位数)见下表."妊娠周数”的计算是从上次月经期的开始日数起。

妊娠周数 14 15 16 17 18 19

例数(n) 382 1782 2386 975 353 146

ng/ml 27.9 30.9 36.1 40.4 48.3 54.8

IU/ml 23.2 25.6 30.0 33.5 40.1 45.5

癌胚抗原(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属癌胚胎性抗原,只在胚胎期产生,主要来源于胎儿的胃、肠道和血液。在正常成人的肠道、胰腺和肝组织中也有少量存在。出生后,CEA的形成被抑制,因此,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患有结肠腺癌的病人,CEA含量通常很高。而在20~50%的良性消化系统及肺部疾患中,CEA含量通常不超过10ng/ml。吸烟者也常见CEA 升高。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结肠癌治疗及随访。CEA测定不适用于普通人群的癌症筛查。因为CEA正常不能排除恶性疾病的存在。

检测范围:0.200─1000ng/ml

正常参考值:314例健康人的95%参考值为3.4ng/ml(其中132例吸烟者的参考值为4.3ng/ml)。

CA125(Cancer Antigen 125)

CA125属肿瘤标志物,其测定值由使用单克隆抗体OC125来命名。在Elecsys测定法中,OC125单克隆抗体被用做检测抗体。另一种单克隆抗体M11用做捕获抗体。正常人的卵巢上皮表面不表达CA125,但在上皮来源的非粘液性卵巢肿瘤中CA125表达率很高,并可在血清中检测到。CA125升高可见于卵巢癌患者外,还可见于子宫内膜癌、乳房癌、胃肠道癌和其它恶性肿瘤。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也可见CA125升高。CA125升高也可见于多种妇科良性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宫颈炎及子宫肌瘤等。轻度升高可见于妊娠早期和其它良性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胃肠道疾病、肾功能衰竭、自身免疫病等。明显升高也可见于肝硬化、肝炎。尽管CA125是非特异的指标,却是迄今为止用于监测卵巢癌病人治疗效果、观察疾病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以65U/ml为cut-off值,ElecsysCA125的敏感性是79%,特异性是82%,如cut-off值设为150U/ml,则敏感性是 69%,特异性是 93%。

检测范围:0.600─5000U/ml

正常参考值:593例健康妇女的95%参考值为35U/ml。

CA 15-3

CA15-3测定值由夹心法中所用的二种单克隆抗体(MAb)115D8和DF3决定。115D8特异性针对人乳脂球膜,而DF3特异性针对人转移性乳腺癌的膜提取成份。能与115D8和DF3反应的决定簇存在于一种称为MAM-6的糖蛋白分子上,该种抗原属于唾液酸化的糖蛋白亚类,又称多态性上皮粘蛋白(PEM)。正常情况下,PEM只存在于腺体细胞腔的分泌物中,不出现在血循环中。当细胞恶变时,基底细胞膜渗透性增强,PEM可在血清中由CA15-3方法检测出来。CA15-3的测定可辅助乳腺癌病人的治疗监测。与其他临床和诊断措施相结合,CA15-3动态测定有助于II期和III期乳腺癌病人治疗后复发的早期发现;监测乳腺癌转移病人对治疗的反应性。

检测范围:1.00─300 U/ml

正常参考值:≤25U/ml(第95%位数,n=272)。

CA 19-9

CA19-9测定值由采用的相应单克隆抗体1116-NS-19-9决定。与1116-NS-19-9反应的决定簇存在于分子量为10kD的糖脂抗原上。此种粘蛋白属于一种Lewis-α型决定簇的半抗原。许多粘膜细胞含有这种成分。有3-7%的人群呈现Lewis a阴性/b阴性血型结构,不表达含CA19-9决定簇的粘蛋白。这一点必须在解释检测结果时考虑进去。这种粘蛋白出现在胎儿的胃、肠和胰腺上皮组织中。成人组织如肝、肺和胰腺也可含有低浓度的该种粘蛋白。CA19-9测定有助于胰腺癌(敏感性70-87%)的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测定值高低与肿瘤大小无关,但是血清CA19-9水平

高于10000U/ml时,几乎均存在外周转移。CA19-9测定不能用于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对于肝胆管癌,CA19-9测定值提供50-75%诊断敏感性。对于胃癌,建议做CA72-4和CEA联合检测。对于结、直肠癌,只做CEA检测已足够,少数CEA阴性病例,CA19-9检测能起作用。由于粘蛋白主要从肝脏清除,某些患者轻微的胆汁郁积便可导致血清CA19-9水平明显升高。CA19-9升高也见于胃肠道和肝的多种良性和炎症病变。

检测范围:0.600─1000 U/ml

正常参考值:

对187名健康者和194名献血员的测定结果:27U/ml(第95%位数)

CA 72-4

CA72-4检测方法用于血清中粘蛋白样肿瘤相关糖蛋白,TAG72,的检测。采用了二种单克隆抗体:B72.3和

CC49(后者是CA72-4特异性抗体)。它们可与以下几类组织反应:乳腺癌,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上皮性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胃癌及其它种类的癌。可与胎儿组织如结肠,胃和食管反应,但与正常的成人组织无反应。良性疾病:血清CA72-4升高可见于以下几种疾病:胰腺炎,肝硬化,肺病,风湿病,妇科病,卵巢良性疾病,卵巢囊肿,乳腺病和胃肠道良性功能紊乱等。与其它标志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优势是其对良性病变的极高诊断的特异性。胃癌:诊断敏感性为28-80%,通常为40-46%。而对良性胃肠疾病的诊断特异性达95%以上。CA72-4升高与疾病的分期有关系。外科手术后,CA72-4水平可迅速下降至正常值。如果肿瘤组织完全切除,CA72-4可持续维持在正常水平。在70%的复发病例中,CA72-4浓度首先升高,或在临床诊断为复发时也已升高。有研究结果提示,术前的CA72-4水平可作为预后判断的参考值。卵巢癌:诊断敏感性为47-80%。对粘液样卵巢癌的诊断敏感性高于CA125。二指标结合起来可使首次诊断敏感性提高到73%(CA125单指标:60%);动态监测的诊断敏感性可提高到67%(CA125单指标:60%)。结直肠癌:诊断敏感性为20-41%。而对良性结肠疾病的诊断特异性是98%。完全切除后CA72-4可显著下降。当体内存留癌组织时CA72-4持续升高。CA72-4与CEA结合起来可使术后监测的诊断敏感性从78%提高到87%。

检测范围:0.200─300 U/ml

正常参考值:6.9U/ml(95%百分位数,n=635)

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 21-1)

细胞角蛋白是上皮细胞的结构蛋白质。目前为止已发现20种不同的细胞角蛋白。由于它们特殊的分布形式,细胞角蛋白现已成为肿瘤病理学研究的划分指标。借助于二种特异的单克隆抗体(KS19.1和BM19.21),CYFRA21-1可检测细胞角蛋白19的一个片段。CYFRA21-1主要用于监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病程。也可用于监测横纹肌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程。CYFRA21-1与良性肺部疾病(肺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的鉴别特异性比较好。在良性的肝病和肾功能衰竭病人中偶见CYFRA21-1轻微升高(约10ng/ml)。肺部有不明的阴影,CYFRA21-1>30ng/ml 提示存在原发性支气管癌的可能性.血中CYFRA21-1水平显著升高提示肿瘤已晚期或预后差。但CYFRA21-1正常或轻微升高,不能排除肿瘤的存在。治疗效果好,CYFRA21-1的水平会很快下降或恢复到正常水平,如果CYFRA21-1值不变或轻度减低提示肿瘤没有完全去除,或有多发性肿块存在,及相应的疗效和预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CYFRA21-1值的变化常常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检查。

检测范围:0.100─500ng/ml

正常参考值:Cutoff值是3.3ng/ml时,特异性为9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以多种二聚体的形式存在,由三种亚单位α、β和γ组成,可以用免疫学方法区别开来。α亚单位可出现在哺乳动物的多种类型组织中,而β亚单位主要存在于心肌和横纹肌组织中。二聚体烯醇化酶αγ和γγ称为NSE或γ-烯醇化酶,主要存在于神经组织、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这些组织来源的肿瘤组织中。支气管癌:NSE被认为是监测小细胞支气管癌

的首选标志物。而CYFRA21-1则适合于非小细胞支气管癌的监测。60-81%的小细胞支气管癌患者,NSE升高。NSE与转移部位或者是否为神经系统转移没关系,但与临床分期,即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好的相关性。化疗期间,首轮治疗开始后24-72小时内,由于肿瘤细胞的分解,NSE呈一过性升高。一周或首轮治疗结束后,NSE含量迅速降低。而治疗无反应者,血中NSE持续升高或不能降到参考范围以下。在缓解期,80-96%的患者NSE含量正常。如NSE升高,提示复发。因此,NSE是监测小细胞支气管癌疗效与病程的有效标志物,并能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诊断敏感性为93%,阳性预测值为92%。神经母细胞瘤:62%患病的儿童血清NSE水平高于30ng/ml。病理性NSE升高水平与疾病的临床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反之,NSE升高不明显,则预后好。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Apudoma):有34%的患者血清NSE升高(>12.5ng/ml)。精原细胞瘤:有68-73%的病人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含量与病程有关系。其它肿瘤:22%的非肺源性恶性疾病患者NSE高于25ng/ml。脑肿瘤,如神经胶质瘤、脑膜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等,偶尔可伴有NSE升高。原发性脑瘤或脑转移性瘤、恶性黒素瘤和褐色素细胞瘤,CNS中NSE升高。有报道14%的原位性和46%的转移性肾肿瘤患者中,NSE升高,并与病变程度有关系。良性病变:血清NSE升高(<12ng/ml)见于良性肺病和中枢系统疾病。主要在CSF中升高者可见于脑血管脑膜炎、弥散性脑炎、脊髓小脑退化、脑缺血、脑梗塞、脑内血肿、蛛网膜下出血、头部损伤、炎症性脑疾病、器质性癫痫、精神分裂症和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综合征等。

检测范围:0.050─370ng/ml

正常参考值:≤15.2ng/ml。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tPSA)]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属糖蛋白,结构上与腺体的血管舒缓素有密切关系,具有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在血液中,PSA可与蛋白酶抑制因子,如a-1-抗胰凝乳蛋白酶、a-2-巨球蛋白及其它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结合形成不可逆性复合物,PSA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受到抑制。除了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外,有30%PSA以游离形式存在,但无蛋白水解能力。血清tPSA升高一般提示前列腺存在病变(前列腺炎、良性增生或癌症)。由于PSA也存在于尿道旁和肛门旁腺体,及乳腺组织或乳腺癌,因此,女性血清中也可测出低水平的PSA。前列腺切除后仍可测出PSA。PSA测定主要用于监测前列腺癌患者或接受激素治疗患者的病情及疗效。放疗、激素治疗或外科手术切除前列腺后,PSA快速下降到可测水平以下,提示疗效好。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创伤(例如尿潴留、直肠检查后、膀胱镜、结肠镜、经尿路活检、激光处理等)可导致PSA不同程度、持续时间不一的升高。

检测范围:0.006─100ng/ml

正常参考值: 244例各年龄组的健康男性血清tPSA含量见下表:

tPSA

年龄 n 第95%位数

<40 45 1.4

40-50 42 2.0

50-60 107 3.1

60-70 41 4.1

>70 9 4.4

Cutoff值定为4ng/ml时,阳性预测值是39%(活检证实是恶性病变)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 fPSA)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属糖蛋白,结构上与腺体的血管舒缓素有密切关系,具有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在血液中,PSA可与蛋白酶抑制因子,如a2-1-抗胰凝乳蛋白酶、a-2-巨球蛋白及其它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结合形成不可逆性复合物,PSA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受到抑制。除了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外,PSA也以游离的、无蛋白水解能力的形式存在血液

中。单项的血清总PSA(tPSA)浓度测定不能明确鉴别前列腺癌(PCA)和良性的前列腺增生,因在浓度2-20ng/ml 范围内,二组病人有交叉。fPSA和tPSA二者结合起来检测,得出fPSA/tPSA比值有利于鉴别此二组病人。fPSA检测主要适用于未经治疗、tPSA值为2-20ng/ml病人,通过fPSA/tPSA比值达到鉴别前列腺癌或良性的前列腺增生的目的。因此,只有在这些病人中,并且一定与tPSA同时平行测定,fPSA才有诊断价值。等摩尔的tPSA检测是获取可靠fPSA/tPSA比值的前提。tPSA值低于2ng/ml,或者高于20ng/ml时,fPSA/tPSA比值不能用于鉴别前列腺癌或良性的前列腺增生。采用不同厂家的试剂联合检测fPSA和tPSA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因为tPSA检测可能采用不同的标准化方法,或者检测fPSA的程度有所不同。

检测范围:0.010─50.00ng/ml

正常参考值:对515例患者(前列腺癌23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77例)检测tPSA和fPSA,fPSA/tPSA cutoffs值、敏感性和特异性见下表:

tPSA Cutoff 敏感性(%) 特异性(%)

ng/ml fPSA/tPSA

2-20 0.23 90 63

2-20 0.19 82 82

四、心肌标志

肌钙蛋白T(Troponin T, TnT)

心肌来源的肌钙蛋白T(cTnT,分子量39.7kD)是心肌损伤特异的、灵敏的标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3-4小时,血清cTnT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天之久。检测血清cTnT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血清中,cTnT可升高。临床资料表明:该类病人患继发性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升高.Elecsys肌钙蛋白T采用两种心肌特异的单克隆抗体.用重组人cTnT作为参考标准品,为第3代TnT测试。

检测范围: 0.010─25.00 ng/ml

正常参考值:建议用0.1ng/ml作为临床阈值。1999年,应用Elecsys肌钙蛋白T(第三代)试剂对1951名正常人的测试结果,99%<0.01ng/ml,最高值为0.037ng/ml。

肌红蛋白(Myoglobin)

肌红蛋白是一种细胞浆蛋白质,存在于心脏和骨骼的横纹肌中,具有转运氧气和贮存氧气的功能,分子量

17.8kD,由于分子量较小,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被释放进入血循环中。检测血清肌红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度梗死以及观察溶栓治疗后成功再灌注的重要指标。症状发生后约两小时,肌红蛋白水平即可升高,因此肌红蛋白被认为是心肌梗死很早期的标志物。梗死发生后4-12小时,肌红蛋白的血浓度达到最高值。24小时后恢复到正常值水平。肌红蛋白升高也可见于骨骼肌损伤和肾功能极度衰竭的病人。

检测范围:21─3000 ng/ml

正常参考值:

n 第2.5% -第97.5%位数

男性 1030 28-72ng/ml

女性 1132 25-58ng/ml

肌酸磷酸激酶-MB同功酶(CK-MB)

肌酸磷酸激酶(CK)是含有两个亚单位的酶。有四种形式:线粒体同功酶和细胞溶质同功酶CK-MM(肌型)、CK-BB(脑型)和CK-MB。检测血清CK-MB质量是诊断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重要指标,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症状发生3-8小时就可在血中测到CK-MB,并可根据病情维持可测水平至较长一段时间。其它一些临床情况,如横纹肌溶解和中风,CK-MB也可升高。就实验室诊断而言,检测总CK、TnT和/或肌红蛋白就能够对以上疾病作鉴别诊断。

CK-MB检测的敏感度取决于标本采集的时间,因此,系列动态检测具有实际意义。

检测范围:0.100─500.0ng/ml

正常参考值:

n 第95%位数

女性 760 2.88

男性 628 4.94

五、骨标志

N-MID?骨钙素( N-MID?Osteocalcin)

骨钙素是骨基质中最重要的一种特异性非胶原蛋白,其与骨钙的结合作用依赖于维生素K。骨钙素分子含49个氨基酸,分子量约5800D。在骨合成中,成骨细胞产生骨钙素,此过程依赖于维生素K,同时维生素D3有促进产生骨钙素的作用。骨钙素产生后一部分吸收进入骨基质,另一部分释放进入外周血。因此,血清(或血浆)中骨钙素的含量与各种骨代谢紊乱中的骨转换率有关。骨钙素含量异常多见于骨质疏松、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Paget 病等疾病中。目前,骨钙素已被视为骨转换标志物,用于对上述疾病进行抗再吸收治疗效果的监测。完整的骨钙素(氨基酸1-49)及大的N-MID片断(氨基酸1-43)均存在于血液中。完整的骨钙素在外周血中不稳定,羧基端43-44间的氨基酸易被蛋白酶水解,裂解下来的N-MID则稳定得多。Elecsys N-MID骨钙素测定方法采用了针对骨钙素N 端片段和N-MID片段上的决定簇的二株单克隆抗体。因此能够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稳定的N-MID片段和尚未被分解的完整的骨钙素。与不稳定的C端片段(氨基酸43-49)没有关系,从而确保在常规实验室条件下获得稳定的检测结果。

检测范围:0.500─300ng/ml

正常参考值:

N-MID骨钙素

例数 5-95百分位

健康妇女

绝经期前>20岁 108 11-43

绝经期后 102 15-46

骨质疏松患者 120 13-48

正常男人

18-29岁 183 24-70

30-50岁 179 14-42

51-70岁 125 14-46

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

甲状旁腺素由甲状旁腺合成并分泌入血流中。完整的PTH由一条肽链组成,含8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9.5KD。具有生物活性的N端片段半衰期只有几分钟。因此,有选择地检测完整的甲状旁腺素,可以直接了解甲状旁腺体的分泌活性。PTH与维生素D和降钙素一起,动员骨骼系统的钙和磷酸,增加小肠对钙的吸收和肾脏对磷的排泄。PTH和降钙素的相互作用维持血钙水平的稳定性。血钙升高抑制PTH的分泌,血钙降低则促进PTH的分泌。甲状旁腺体机能紊乱引起的PTH分泌改变,进而导致血钙水平的升高或降低(高钙血症或低钙血症)。检查甲状旁腺机能低下症要求灵敏的试验,以便检测低于正常范围的PTH水平。甲状旁腺机能功能亢进症导致PTH分泌上升,主要由甲状旁腺腺瘤引起。继发性的甲状旁腺机能功能亢进症中,血钙低下,这是由于其它病理状态引起的。目前,对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诊断中,PTH和血钙含量测定更加引起重视,在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手术前后测定PTH能帮助外科医生了解手术效果,完全切除可使PTH快速下降。

检测范围:1.20─5000pg/ml或0.127-530pmol/l

正常参考值:15-65pg/ml或1.6-6.9pmol/l

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

骨基质的有机成分中,90%是由I型胶原组成的。在正常的骨代谢过程中,骨基质进行着有序的合成与分解。因此,I型胶原在骨中合成,同时也被分解成碎片释放入血流中,并从肾脏排出。通过检测骨吸收指标,可了解骨转换的程度。在生理性或病理性(如年老或骨质疏松症)骨吸收增强时,I型胶原的降解也增高,相应的分解片段在血中的含量随之升高。重要的I型胶原分解片段是C端肽(CTx)。在骨成熟过程中,C端肽的α-天冬氨酸转变成β型(β

-CTx)。此C端肽的同分异构体是I型胶原降解所特异的。检测血清C端肽可用于监测骨质疏松症或其它骨疾病的抗吸收治疗,疗效可在几周后反应出来。由于采用了针对β-8AA八肽的两种单克隆抗体,Elecsysβ-CrossLaps/serum能特异检测交联的I型胶原同分异构体片段及含有此八肽双体的所有I型胶原分解片段(β-CTx)。

检测范围:0.010─6.00ng/ml 或10?6000pg/ml

正常参考值:

例数均数 SD 均数+2SD

ng/ml(pg/ml) ng/ml(pg/ml) ng/ml(pg/ml)

男性

30-50岁 165 0.300(300) 0.142(142) 0.584(584)

50-70岁 109 0.304(304) 0.200(200) 0.704(704)

>70岁 365 0.394(394) 0.230(230) 0.854(854)

女性

停经前 254 0.299(299) 0.137(137) 0.573(573)

停经后 429 0.556(566) 0.226(226) 1.008(1008)

六、感染性疾病

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

HBsAg是乙肝病毒颗粒(HBV)的外壳成份,为一条大小不一的多肽。HBV感染者的血液中除存在完整的HBV 病毒颗粒外,还含有较小的非传染性“空”壳颗粒,其数量极多并含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决定簇a是引起免疫反应的主要成份,普遍存在于HBsAg颗粒上。另外,还有d、y、w、r等主要决定簇。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HBsAg可以查明HBV感染。HBsAg是首选的免疫学标志物。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的数天或数周,HBsAg就已存在。急、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均含有HBsAg,但也有极少数HBV感染者体内测不到HBsAg。HBsAg检测用于诊断HBV感染和预防HBV

生化全套43项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43项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为方便广大医护工作者和患者查阅,现将“生化全项”共43个检测项目临床意义整理如下: 1、总蛋白 2、白蛋白 3、球蛋白 4、总胆红素 5、直接胆红素 6、间接胆红素 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天冬氨酰基转移酶9、AST:ALT 10、γ-谷氨酰基转移酶11、乳酸脱氢酶12、羟基丁酸脱氢酶 13、钾14、钠16、氯 17、磷18、镁19、二氧化碳结合力 20、阴离子间隙21、渗透压22、尿素 23、肌酐24、尿素25、总胆固醇 26、甘油三酯27、高密度脂蛋白28、低密度脂蛋白 29、极低密度脂蛋白30、载脂蛋白A1 31、载脂蛋白B 32、碱性磷酸酶33、肌酸激酶34、CK-MB 35、空腹血糖36、胆碱酯酶37、腺苷脱氨酶 38、胆汁酸39、肌红蛋白40、岩藻糖苷酶 41、脂蛋白42、前白蛋白43、肾小球滤过率

一、总蛋白 升高:各种原因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冷沉淀球蛋白血症等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和某些慢性感染造成球蛋白(多克隆)升高的一些慢性病。 降低:体水份过多;各种渠道的血清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蛋白丢失性肠病、营养不良及消耗增加,如结核、甲亢、肿瘤;蛋白合成障碍,如肝细胞病变,肝功能受损等。 二、白蛋白 升高:偶见于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 降低:与总蛋白原因大致相同。急性降低见于大量出血与严重烧伤。慢性降低见于肾病蛋白尿、肝功能受损、腹水形成、肠道肿瘤与结核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和消耗性疾病等。白蛋白如低于20g/L,临床可出现水肿。 三、球蛋白 升高: 1、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增强:慢性病毒性肝炎、活动性结核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马蜂、亚急性细菌性心膜炎等。 2、自身免疫性疾病时的机体免疫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等。 3、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部分恶性肿瘤等。 4、肾病综合征、过敏反应、肺炎、丝虫病。 5、生理性:血清水分减少、血液浓缩。 降低: 1、合成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征、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

生化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项目 标本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血清(浆) 5~34U /L 增高:肝胆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癌、中毒性肝炎、阿米巴性肝病、脂肪肝、细菌性肝脓肿、肝外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管炎、血吸虫病等。严重肝损伤时出现转氨酶与黄疸分离的现象,即黄疸日益加重,而ALT 却逐渐下降。 重症肝炎及肝硬变有肝细胞再生者,可有AFP 升高,而ALT 下降。其他ALT 升高的疾病: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瘀血、脑出血等)、骨胳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重症糖尿病、甲脏腺功能亢进)、服用能致ALT 活动性增高的药物或乙醇等。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 血清(浆) 9.0~ 48.0U/L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6-12小时内显著升高, 48小时内达到峰值,3-5天恢复正常。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等肝胆疾病。胸膜炎、心肌炎、肾炎、肺炎、皮肌炎、服用肝损害的药物等。 碱性磷酸酶(ALP ) 血清(浆) 31~115U/L 增高: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等。ALP 与转氨酶同时检测有助于黄疸的鉴别。阻塞性黄疸,ALP 显著升高,而转氨酶仅轻度增加。肝内局限性胆管阻塞(如肝癌) ALP 明显升高,而胆红素不高。肝细胞性黄疸,ALP 正常或稍高,转氨酶明显升高。溶血性黄疸ALP 正常。骨胳疾病: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软化、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期。ALP 可作为佝偻病的疗效的指标。 乳酸脱氢酶(LDH-L ) 血清(浆) 89~221U/L 增高:见于心肌梗塞、肝炎、肺梗塞、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溶血可致LDH 假性升高。 谷氨酸转肽酶(GGT ) 血清(浆) 0.0~53.0U/L 增高:原发性肝癌、腺癌、乏特氏壶腹癌等,血清Υ-GT 活力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卫生部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特介绍微生物检验项目,方便统计与分析点评。细菌检验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标性治疗: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与检出率,有利于诊断与使用抗菌药。 经验治疗: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类型时间、区域、耐药谱等使用抗菌药。 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用药:获得准确病原菌和细菌药敏结果。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 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毒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毒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 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应视为病原菌。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 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尿液中出现细菌通常称为菌尿症,如果尿液本身澄清但培养出细菌,一般为标本采集时未彻底消毒尿道口引起。如果细菌培养阳性同时伴有脓尿出现,则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需指出轻度感染时可无脓尿出现)。泌尿系感染常见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除结核分枝支杆菌外,这些细菌又是尿道口常驻菌,极易引起标本留样污染,应注意鉴别。某些真菌疾病,如曲菌病在播散时也可造成肾脏感染,且尿中也能检查到。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简介 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全套检查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不同的医院,生化全套检查的项目会有差别,但大致的项目不会相差太大。生化全套检查用途 1、用于常规体检普查 2、疾病的筛查和确证试验 生化全套检查是对身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对身体情况的一 种了解,有时也可以检查出来潜伏的疾病,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就需要定期的检查,如肝功能检查,防止病情突然发作,及时进行治疗。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2.血清天门冬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3.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4.血清碱性磷酸酶 5.血清白蛋白测定 6.血清白蛋白测定

7.球蛋白 8.A/G 9.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10.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11.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 12.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13.ALT/AST 14.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15.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16.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7.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8.血清载脂蛋白A1测定 19.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 20.血清载脂蛋白a测定 21.尿素测定 22.肌酐测定 23.尿素测定 24.血清碳酸氢盐测定 25.乳酸脱氢酶测定 26.血清肌酸激酶 27.血清肌酸激酶-MB同功酶活性测定28.血清a羟基丁酸脱氢酶测定

29.钾测定 30.钠测定 31.氯测定 32.钙测定 33.葡萄糖测定 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生化项目临床意义及参考范围

1、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 英文缩写ALT 正常参考值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 英文缩写AST 正常参考值0-40I/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检验项目转肽酶 英文缩写GGT 正常参考值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 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ALP

正常参考值30-115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 折及少年儿童。 5、检验项目乳酸脱氢酶 英文缩写LDH 正常参考值90-245U/L 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 小时开始升高,2-4 天可达高峰,8-9 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 6、检验项目总胆红素 英文缩写TBIL 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7、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 英文缩写DBIL 正常参考值0.00-6.00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 英文缩写IBIL 正常参考值0.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9、检验项目总蛋白 英文缩写TP 正常参考值55.00-8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10、检验项目白蛋白 英文缩写ALB 正常参考值35.00-5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与 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白蛋白30g/L, 则预后较差。 11、检验项目球蛋白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 床意义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简介 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不同的医院,生化全套检查的项目会有差别,但大致的项目不会相差太大。 生化全套检查用途 1、用于常规体检普查 2、疾病的筛查和确证试验 生化全套检查是对身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对身体情况的一种了解,有时也可以检查出来潜伏的疾病,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就需要定期的检查,如肝功能检查,防止病情突然发作,及时进行治疗。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2.血清天门冬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3.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4.血清碱性磷酸酶

5.血清白蛋白测定 6.血清白蛋白测定 7.球蛋白 8.A/G 9.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10.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11.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 12.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13.ALT/AST 14.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15.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16.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7.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8.血清载脂蛋白A1测定 19.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 20.血清载脂蛋白a测定 21.尿素测定 22.肌酐测定 23.尿素测定 24.血清碳酸氢盐测定 25.乳酸脱氢酶测定 26.血清肌酸激酶

27.血清肌酸激酶-MB同功酶活性测定 28.血清a羟基丁酸脱氢酶测定 29.钾测定 30.钠测定 31.氯测定 32.钙测定 33.葡萄糖测定 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生化项目临床意义

生化项目临床意义 胆红素与胆汁酸的代谢 1,胆红素形成过多:胆红素在体内形成过多,超过肝细胞的摄取,转化和结合能力,大量未结合胆红素在血中积聚而发生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2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肝细胞对血中未结合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和排泄发生障碍,3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排泄受阻,使胆小管和毛细胆管内的压力增大,肝内转化生成的结合胆红素逆流入血,造成结合胆红素增高, 餐后2小时血胆汁酸检测可能较空腹状态检测对肝功能评估更为灵敏,在肝病早期,无黄疸的潜在性肝病进展期及肝实质细胞微小坏死等情况下常规肝功能实验尚未检出任何异常时,血清胆汁酸的测定确实具有诊断价值,可用来区别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淤积,TBA正常而胆红素增高可视为高胆红素血症,反之则视为胆汁淤积。均增高则考虑胆汁淤积性黄疸。 餐后血清胆汁酸水平检测可作为回肠功能状况的一项指标,若餐后水平不增高,则表明有回 肠病变或功能紊乱。 在肝细胞内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胆汁酸称为初级胆汁酸,包括CA(胆酸)和CDCA(鹅脱氧胆酸),病人血清胆汁酸浓度增高的特征取决于所患肝胆疾病的性质,在胆道梗阻时,病人血清中CA和CDCA浓度增加,但以CA为主,CA/CDCA》1。相反肝实质细胞病变时,以CDCA 为主,CD/CDCA《1。因此血清中两者比值可作为胆道阻塞性病变与肝实质细胞性病变的鉴别 指 尿素氮和肌酐 肾功能不全的代偿期可见尿素轻度增高(大于7mmol/L),肌酐可不增高或轻度增高,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尿素中度增高(17.9-21.4),肌酐也中度增高,(0.442mmol/L) ,尿毒症时尿素大于21.4 mmol/L, 肌酐可达1.8mmol/L.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一. 指甲肌酐测定可了解3个月前血肌酐水平和肾功能状态. 转氨酶及其同工酶 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中毒引起的急性肝损害时,血清ALT水平可在临床症状(如黄症)出现之前就急剧增高,峰值可为20ULN,且ALT>AST.一般急性肝炎时血清ALT高低与临床病情轻重相平行,且往往是肝炎恢复期最后降至正常的,是判断急性肝炎是否恢复的一个很好指标,假如能同时测定AST,并计算AST/ALT比值则对于急慢性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判断转归也特有价值,急性肝炎时比值<1,肝硬化时比值>2,肝癌时比值>3 Y-谷氨酰转移酶 GGT是肝胆疾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酶,胆道疾病如胆石症,胆道炎症,肝外梗阻时,GGT不仅阳性率高且增高明显,可达5-30ULN.肝实质疾病如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时一般只是中度增高(2-5ULN)有助于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若ALP增高而GGT正常可完全排除ALP的肝来源,若

骨科常用化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骨科常用化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化验(正常标准) 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 4、5克%。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 6.出血时间:1~5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法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钟。 8.蛋白质:总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克%。 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儿童80~100毫克%。 10.总胆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岁以上儿童130~200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当量/升或40~150毫克%。 12.谷丙转氨酶:定量法2~40卡门氏单位。 13.肝功能:黄疸指数2~6单位;总胆红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浊度0~6 单位;硫酸锌浊度2~12单位。 二、血常规检查(常见表现及原因) 1、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正常情况: (00、05-00、3)*109/L 增高: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寄生虫病,何杰金氏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阿狄森病病,西蒙病,席汉病、降低: 使用糖皮质激素,柯兴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 2、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 (00、5-1、5)% 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3、红细胞正常情况: 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 4、5) *1012/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得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 贫血,出血。 4、血红蛋白正常情况: 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得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 贫血,出血。 5、白细胞正常情况: (4-10)*109/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正常情况: (50-70)%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6、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情况: (00、5-3)% 增高: 过敏性变态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寄生虫感染; 降低: 伤寒, 副伤寒、糖皮质激素长期或大量用药后。

生化项目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生化项目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总胆红素T-BIL 2.0-20.0cmo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二、直接胆红素D-BIL 0.0-6.0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三、间接胆红素IBIL 1.7-13.0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于见阻塞性黄疽。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他: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五、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0-37u/L 增高: 1、肝脏疾患: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2、胆道疾患: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 3、心脏疾患: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等。 4、一些感染性疾患:如肺炎、伤塞、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总蛋白TP 60.0-80.0g/L 1、增高 (1)常见于高度脱水症(腹泻、呕吐等)。 (2)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3)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病等。 2、减少: (1)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如肾病综合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2)蛋白合成障碍:如肝细胞病症、肝功能受损等。 (3)水钠潴引起的血浆被稀释。

临床生化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 1、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参考值0-40IU/L 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参考值0-40I/L 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转肽酶——GGT:正常参考值0-40IU/L 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考值30-115IU/L 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5、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参考值90-245U/L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 6、总胆红素——TBIL: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TBIL=DBIL+IBIL 7、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参考值0.00-6.00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游离胆红素——IBIL:正常参考值0.00-17.39umol/L 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9、总蛋白——TP:正常参考值55.00-85.00g/L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TP=ALB+GLB 10、白蛋白——ALB:正常参考值35.00-55.00g/L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白蛋白30g/L,则预后较差。

生化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docx

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 酸肌酶等。不同的医院,生化全套检查的项目会有差别,但大致的项目不会相差 太大。 生化全套检查用途 1、用于常规体检普查 2、疾病的筛查和确证试验 生化全套检查是对身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对身体情况的一种了解,有时也可以检查出来 潜伏的疾病,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就需要定期的检查,如肝功能检查,防止病情突然发作,及 时进行治疗。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2.血清天门冬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3.血清γ -- 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4.血清碱性磷酸酶 5.血清白蛋白测定 7.球蛋白 8. A/G 9.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10.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11.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 12.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13. ALT/AST 14.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15.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16.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17.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18.血清载脂蛋白A1 测定 19.血清载脂蛋白 B 测定 20.血清载脂蛋白 a 测定 21.尿素测定 22.肌酐测定 23.尿素测定 24.血清碳酸氢盐测定 25.乳酸脱氢酶测定 26.血清肌酸激酶 27.血清肌酸激酶-MB同功酶活性测定 28.血清a羟基丁酸脱氢酶测定 29.钾测定 30.钠测定 31.氯测定 32.钙测定 33.葡萄糖测定

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6.血清 r- 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或 r -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误新生儿输血错 8.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TG 值 L 以上为增多; L 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 B 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10.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 (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 (3)CHO 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 腺病、肾病等。当CHO值在时,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缘;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平;>L 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度危险水平;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注:以下各项所述临床意义,仅是表明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定患有某病。请勿随便对号入座!如有疑问请至医院由专业医生结合体格检查等后确诊!!! 肝功能 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 英文缩写 AL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 英文缩写 AST 正常参考值 0-40I/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检验项目转肽酶 英文缩写 GG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 ALP 正常参考值 30-115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检验项目总胆红素 英文缩写 TBIL 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 英文缩写 DBIL 正常参考值 0.00-6.00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 英文缩写 IBIL 正常参考值 0.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检验项目总蛋白 英文缩写 TP 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检验项目白蛋白 英文缩写 ALB 正常参考值 35.00-5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白蛋白30g/L,则预后较差。 检验项目球蛋白 英文缩写 GLO 正常参考值 15-35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如化脓性感染、梅毒、麻风、结缔组织病。 检验项目白/球比值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 ----检验科 丙氨酸转移酶(ALT) 增高:肝胆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中毒型肝炎、胆管炎、胆囊炎等)、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脑出血等)、骨骼肌组织受损、药物性肝损害(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抗癌药、四氯化碳、酒精、铅、汞等)。 碱性磷酸酶(ALP) 增高: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等)、骨骼疾病(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 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r-谷氨酰转移酶(GGT)又称为r-谷氨酰转肽酶(r-GT) 增高:胰腺癌和泛特氏壶腹癌、胆道梗阻、恶性肿瘤有无肝转移、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避孕药等。 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变活动期、心肌炎、皮肌炎、肾炎、胆道疾病、急性胰腺炎、胆道阻塞、肝癌等。 乳酸脱氢酶(LDH) 增高:心肌梗塞、肝胆疾病(如: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肺梗塞、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结肠癌、胃癌及肺癌等。(由于各组织中LDH含量较血清高上千倍,微量损伤也足以引起血清LDH升高,故该项检查敏感性较高,正因为如此,其特异性就相对较差,但这一特点可以用于分析无明显原因升高的LDH及其同工酶,可以为早期发现无症状肿瘤病人提供线索)。(同工酶有:LD1—LD5) 胆碱脂酶(CHE) CHE是判断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是协助有机磷中毒诊断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手段。胆碱酯酶在肝脏中合成,然后分泌到血液中。 增高:甲亢、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脂肪肝等。 减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中毒时,其活性明显降低;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阿米巴肝炎),肝脓肿和肝硬化病人中,约有50%患者ChE活性降低,各种肝病时病情越差,其活性越低,持续降低无回升迹象者多预后不良;肝、胆疾病都会引起ALT、r-GT升高,往往难以进行鉴别,如果增加ChE测定,可以发现ChE活性降低者均为肝脏疾病,而正常者多为胆道疾病;营养不良时亦可减低。

生化项目临床意义及参考范围

1、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 英文缩写 AL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 2、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 英文缩写 AST 正常参考值 0-40I/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检验项目转肽酶 英文缩写 GG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 4、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 ALP

正常参考值 30-115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 5、检验项目乳酸脱氢酶 英文缩写 LDH 正常参考值 90-245U/L 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 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 --------------------------------------------------------------- 6、检验项目总胆红素 英文缩写 TBIL 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 7、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 英文缩写 DBIL 正常参考值 0.00-6.00umol/L

12、常见POCT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POCT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gotropin、HCG) HCG是由胎盘滋养层细胞所分泌的一类糖蛋白激素,hCG有α、β两个亚基,α亚基的分子量为约为13000(92个氨基酸),α亚基的生物特性与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及TSH的α亚基相同。β亚基的分子量为15000(145个氨基酸),为特异性链,可被单克隆抗体检测,是一个较好的标志物(β-hCG)。β-hCG在乳腺癌、睾丸癌、卵巢癌时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非肿瘤疾病时,β-hCG也会升高。 在妊娠的前几周内,hCG对维持黄体的功能很重要,在怀孕后hCG持续稳定升高,至第10周达到峰值,然后在怀孕的进程中缓慢回落,分娩后几周即降至正常人水平。某些生殖细胞肿瘤也会产生hCG,胚胎滋养层疾病时hCG也会升高。 【临床意义】 用于确定和监测怀孕,HCG在受孕后9-13天即有明显升高,妊娠8-10周时达高峰,然后下降,维持较高水平,直至足月娩,如果怀孕的最初3-6周,HCG不能持续以每两天66%的速度递增,应考虑异位妊娠或先兆流产的可能性或用于胚胎滋养层疾病及精原细胞癌。 帮助诊断滋养层疾病和生殖细胞癌,可阶段性检测用于监测以上疾病的治疗效果及肿瘤复发。在绒毛膜上皮癌以及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等中,HCG可见升高,经治疗后降低,因此,HCG也可作为疾病预后的监测指标。在胰腺癌、胃癌、小肠癌、结肠癌、肝癌、乳腺癌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当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非肿瘤状态时,HCG含量也会升高。 帮助诊断宫外孕,帮助诊断和监测习惯性流产孕妇、监测流产后的孕妇看是否有残留;在怀孕早期,血中hCG每2-3天浓度会升高一倍,宫外孕时则升高较慢。妊娠失败时hCG浓度加倍时间会延长,并很快呈现迅速降低趋势。若流产后hCG不能降至极低水平,可能表明有hCG生成性性组织残留需要清除。还可用于性早熟诊断,绝经期判断,不孕症的诊断。 1. 若所测结果与临床观察不符,应该用其他方法核实,如尿hCG定性实验,尿中无hCG,则表明血清检测结果为假阳性。另外一种鉴别办法是将标本作系列稀释测定,含有干扰物质的样本测定结果会呈现与稀释度不成比例的变化。

生化项目意义

生化项目意义

生化项目组合及临床意义 一、肝功类: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肝硬化、脂肪肝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心肌梗塞发病期等。 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等,另见于儿童生长发育期。 4、血清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升高:常见于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急性胰腺炎等。 5、血清总蛋白TP 升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等。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烧伤、失血、重症结核、营养不良及吸收障碍等。 6、血清白蛋白ALB 升高:常见于严重脱水导致血浆浓缩。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

7、血清总胆红素TBIL 升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等。 8、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 升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总胆汁酸TBA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汁瘀滞、重症肝炎等。 10、血清前白蛋白PA 升高:急性肝炎恢复期、肝损害者戒酒后、肾病综合征发作期(PA升高、ALB降低)等。 降低:重症肝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阻塞性黄疸、甲亢、营养不良等。PA作为早期肝功能损伤性指标,比白蛋白敏感性强,多数肝病患者PA下降50%。 11、血清唾液酸SA 唾液酸是细胞膜糖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体的许多生物学功能有关,且与细胞恶变、癌转移、浸润、失去接触性抑制、细胞粘附性降低以及肿瘤抗原性密切相关。测定血清唾液酸浓度,

生化项目临床意义

---------------------------------------------------------------最新资料推荐------------------------------------------------------ 生化项目临床意义 生化项目临床意义 Hcy: 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分子的氨基酸。 本身不参与蛋白质合成,也没有特异的三个 DNA 碱基对其进行编码,食物中不含 Hcy,在体内经蛋氨酸脱甲基化生成,主要通过再甲基化和转硫途径代谢。 需蛋氨酸合成酶、胱硫醚合成酶(CBS)及维生素 B12、叶酸、维生素 B6 参与。 酶功能障碍或维生素的缺乏等均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目前对 Hcy 的致病机理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的观点有: (1)Hcy 通过产生超氧化物及过氧化物,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改变凝血因子功能,增加血栓形成倾向。 (2)Hcy 的活化形式可促使血小板聚集,并可与载脂蛋白 B 形成致密的复合物,易于被血管壁巨噬细胞吞噬,引起血管壁脂肪堆积。 (3)Hcy 能增强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胆固醇、高血压及吸烟)对心血管的损害。 正常情况下,血 HCY 含量甚微,一般空腹总 HCY 水平为5-15mol/L;轻度、中度、重度高HCY 血症患者浓度分别为16-30mol/L、31-100mol/L、大于 100mol/L。 1 / 9

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意义: 心脑血管病(Hcy 是引起动脉硬化最终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罪魁祸首)、糖尿病及并发症、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普遍有高 Hcy 血症,其发生率是正常人 33 倍。 )、肺血栓栓塞症、预测骨折风险,防治骨折、优生优育与母婴健康、诊断与监测肝损伤等。 RBP: 视黄醇结合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cin,RBP)为血液中视黄醇(维生素 A)的转运蛋白。 现认为血液中 RBP 主要以视黄醇、前白蛋白结合的复合物形式存在,当复合物中视黄醇与靶细胞结合后,RBP 便与前白蛋白分离,自肾小球滤出,由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降解。 近年来的深入研究表明 RBP 含量改变能够敏感地反映近端肾小管功能、肝功能损害程度,是反映肾脏、肝脏及营养性疾病发展、转归的敏感指标。 RBP 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广泛分布于人体血清、脑脊液、尿液及其他体液中。 在血液中,RBP 与视黄醇、前白蛋白以 1:1:1(mol)的复合物形式存在,转运体内 90%的视黄醇至机体组织,当 RBP 与细胞表面的RBP 受体结合时,视黄醇进入细胞内,复合物解体,游离的 RBP 从肾小球滤出,其中绝大部分被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被分解,供组织利用,仅有少量从尿中排出。

生化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项目标本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血清 (浆)?5~34U/L 增高:肝胆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 癌、中毒性肝炎、阿米巴性肝病、脂肪肝、细菌 性肝脓肿、肝外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管炎、 血吸虫病等。严重肝损伤时出现转氨酶与黄疸分 离得现象,即黄疸日益加重,而ALT却逐渐下降。 重症肝炎及肝硬变有肝细胞再生者,可有AFP升 高,而ALT下降。其她ALT升高得疾病:心血管 疾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瘀血、脑 出血等)、骨胳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 内分泌疾病(重症糖尿病、甲脏腺功能亢进)、服 用能致ALT活动性增高得药物或乙醇等。?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浆) 9。0~4 8.0U/L?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6-12小时内显著升高,48 小时内达到峰值,3-5天恢复正常。急性或慢性 肝炎、肝硬变活动期等肝胆疾病。胸膜炎、心肌 炎、肾炎、肺炎、皮肌炎、服用肝损害得药物等。 碱性磷酸酶(ALP) 血清 (浆)?31~11 5U/L? 增高: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 肝炎、肝癌等。ALP与转氨酶同时检测有助于黄 疸得鉴别。阻塞性黄疸,ALP显著升高,而转氨酶 仅轻度增加、肝内局限性胆管阻塞(如肝癌)ALP 明显升高,而胆红素不高。肝细胞性黄疸,ALP正 常或稍高,转氨酶明显升高。溶血性黄疸ALP正 常。骨胳疾病: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 骨软化、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期、ALP可作为 佝偻病得疗效得指标。 乳酸脱氢酶(LDH—L) 血清(浆) 89~221U/L 增高:见于心肌梗塞、肝炎、肺梗塞、某些恶性肿 瘤、白血病等。溶血可致LDH假性升高。? 谷氨酸转肽酶(GGT)?血清 (浆)? 0。0~53、 0U/L? 增高:原发性肝癌、腺癌、乏特氏壶腹癌等,血清Υ -GT活力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 有无肝转移与肝癌手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 达90%。嗜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 苯妥因钠、安替比林等。口服避孕药会使Υ-GT 值增高20%。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