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个总体中的事物是相互作用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变化和发展。在这一意义上,发展观点是联系观点的逻辑延伸,因此,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一起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两者都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本部分内容是《生活与哲学》(人教版)第八课第二框。在本课中,第一框从世界观的角度分析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第二框则从方法论角度讲发展,即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也要知道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懂得脚踏实地做好量变的准备,有要在适当的时机促成事物的发展。

本部分内容在理解发展本质和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物质世界发展本性的考查,帮助学生领悟发展的观点,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看待人生,看待事物,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运用乐观、向上、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待生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自己的梦想。

学情分析

不利因素:高二学生刚接触哲学课,认知水平有限和辩证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在进行思考和关注时往往会出现简单、冲动和情绪和片面、零散的现象,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有利因素:高二文科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快。他们对社会生活有了一定的关注,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能够运用相对简单的哲学道理分析和解释身边的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及其基本含义。

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运用:(1)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分析量变、质变辩证统一关系对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形式,用发展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对待生活的失败和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既应该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有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拥有一份平和处事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地理解量变、质变的关系,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2.教学难点: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教学方法:探究法情境设置法

设计思路:本设计分为四幕,第一幕追梦----创业梦,我的梦以马云创业初期阿里巴巴

公司的艰难经营背景为情境设置,让学生生临其境感受创业的艰辛,同时更理性的思考自己有没有看清楚事物发展的能力和把握机会的能力。

第二幕“说梦解梦”,通过对马云的追逐梦想过程的解读,让学生讨论分析马云在是想梦想过程中一些关键点对于其成功的意义。

第三幕“圆梦-----梦的新征程”,通过分享马云的创业成功,让学生体会成功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

第四幕“筑梦——放飞自我梦想”,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强调引领践行。引导学生追逐梦想,更加自觉地努力学习,更加积极、主动的健康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幕追梦----创业梦,我的梦

问题情境:

六年前有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创业初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这是他们全部的家底。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然而,就是这50万,公司老总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设问:如果是你,你愿意加入这家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与他们一起创业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情境设置,让学生通过时空穿越,感受在创业初对待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要怎样才能有智慧去分辨出这样的公司是会发展壮大还是会胎死腹中呢?)

教师补充:这家公司就是马云的阿里巴巴,在创业的初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开始的两年时间里,公司几乎都在亏钱,也不是很清楚怎样的营销模式能赚钱,18个创业者往往是身兼数职。马云后来也回忆到,当时出门打车,看到桑塔纳来了,举起的手又放下了,非要等到夏利为止,因为后者便宜。最艰难的日子,大家都咬紧牙关听了过来,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2007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让万余名员工身价百万,这样的造富奇迹迅速在年轻人朋友圈中引发了一连串羡慕与感慨,有人说:“在互联网风口,猪也能飞起来!”有人发出“那一年,我去了清华园,你去了阿里巴巴”的感慨;有人则抱怨,“没赶上互联网的好时代,如果早生十年,或许也成为百万富翁了”……

设问:为什么阿里巴巴能发展壮大?

学生讨论回答:那些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作为新事物,在当时还很弱小,不被人们重视和看好;但是,作为顺应社会发展的新事物,其本身符合社会进步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深度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剖析该问题。通过充分讨论,认识、体会新事物的强大生命力与远大前程,并领悟到新事物发展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教师补充:传统商务和电子商务的区别

教师归纳总结:这里涉及到如何看待新事物?如何正确对待新事物的成长过程? 投影展示:总结一:

总结2:

新事物的发展是由小到大

日益完善的过程

旧事物顽强抵抗,极力扼杀新事物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做好准备 迎接挑战

结论: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情境提升:

梦想是美好的,当是任何梦想的实现都需要付诸实施,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内心的恐惧和彷徨,丧失自信心,半途而废,无论怎样,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第二幕 马云的梦想成就之路

情境展示:

设问:盈利1元能否给企业带来辉煌?再来一元怎么样?——还是不行。一直重复下去呢?(——盈利超过亿万)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在理解过程重要性的基础上,体会马云梦想之路实现的过程,从中理解到量变与质变各自的内涵,进而把握量变与质变额辩证关系。)

学生讨论后感悟:马云的梦想之路的实现,经历了从无到有,一步步积累的过程。

教师归纳:1元的盈利,比起以前公司的亏损状态确实是有了变化,但是这样的变化是不是显著的变化呢?显然不是,因为这元的盈利并不会带来公司的辉煌,但一个个1元的积累,到了亿万的级别,就出现了质的变化了。

投影:

结论:

升华:马云的成功秘诀很简单,那就是: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就还有机会。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不管你是怎样,都会取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培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任何的事情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有要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促成质变,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第三幕“圆梦-----梦的新征程”

设问:为什么说“”成全球顶级互联网公司之后,阿里面临的考验更大?”如何理解“对与马云来说,这却是一段旧航程的结束,一段新航程的开始。阿里巴巴网络公司会垮塌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冷思考,让学生通过思维碰撞,在探究讨论中发现问题,生成观点)

学生讨论后感悟:成功难能可贵,然而高处不胜寒。成功意味着过去的结束和未来的开始,理解事物是经过不断的“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如何事物都是有量变到质变的统一。

教师强化:“对于马云来说,却是一段就航程的结束及一段新航程的开始。”把成功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坚守梦想,坚持行动,创新开拓,才能不断发展,在辉煌的基础上在创辉煌。教师升华:在风险中前行,今天,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在为年轻人追逐创业梦想打造良好的环境。当年轻人敢于去从更广阔的舞台追逐梦想、展露创造力时,人生的价值才能充分展示,整个社会也将活力四射。

第四幕:筑梦——放飞自我梦想

设问:马云实现创业梦的过程对于想要创业的年轻人有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概括马云创业过程,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想要成功,首先要有梦想,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能在经历坎坷依然前行;同时要永不放弃,把梦想分解为一个个的目标,努力实践,不断进取,永不放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时刻牢记时代赋予我们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注重量的积累,抓住机遇,担当重任,实现人生的不断飞跃。)

课后作业:课后同学们观察生活,收集身边高中生追梦圆梦的事迹,小组合作,编成励志故事,下一节课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分享交流。

教学反思: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的情境化设置和呈现,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探究性,也让学生能较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逐渐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但此教学设计有些忽略了农村中学学生的信息来源的单一性,学生对与马云的相关创业故事还不是很了解,导致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次充当“脚手架”的作用,补充一些背景资料,学生的讨论才能顺利进行,提问的问题没有形成较好的层次性,跳跃较大,导致学生一下子不知道如何说起,单一的案例也不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当中去,今后要更多的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设计要更贴近学生生活。

教案和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朱广艳许雄 每以为上过讲台的教师都明白教案的重要性,可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教学设计了。由于教案是以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而课堂教学也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层次,所以二者既有共同的地方,不同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范畴上的不同 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这的一个基本概念,又叫可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分支,形成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它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课堂教学设计属于微观教学设计的范畴。 二、对应层次不同 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从整体上教学设计可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设计、以课堂为中心的设计、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鉴于我国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而且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三、指导思想不同 教案是“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教案的编写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常导致的后果是便于学生的知识增长,而不利于他们的能力培养。 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所以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步骤,体现了现代教学理论的鲜明性。它强调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辨正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现有媒体的设计和充分利用,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不少教师

课程前沿内容教案

附件5: 《世界经济地理》课程前沿内容教案(1学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的最前沿内容和最新动态,课程中的热点问题和最新思维方法的应用情况 比较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它不可避免的到来了,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国家只能是接受它、适应它,但是需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可能的问题,那么通过这一次辩论赛,我们大家都清醒地认识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问题,明确了机遇在哪里,挑战又在哪里。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呢,确保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三点具体表现,并总结归纳: 贸易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 专 业 负 责 人 审 核 意 见 签字: 年月日

《连锁经营》课程前沿内容教案(1学时)

《石油工业概论》课程前沿内容教案(1学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的最前沿内容和最新动态,课程中的热点问题和最新思维方法的应用情况 石油的基本性质 1983年第11届石油大会对石油定义为:石油是自然界中存在于地下的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有少量杂质的复杂混合物。 原油:是石油的基本类型,存在于地下储集层内,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呈液态。 天然气:也是石油的主要类型,呈气相,或处于地下储集层时溶解在原油内,当采到地面,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从原油中分离时又呈气态。 在工业上、日常应用中,通常“原油”与“石油”混用,并不加以区分。 石油、天然气的用途 (一)古代石油、天然气的用途 公元前480年,第三次希波战争中,石油做的火箭用来攻城,第一次石油用于战争。 公元前2500年,用曾浸透过防腐沥青和香料的布包裹“木乃伊”。 公元前1000年,有人在约旦河流域的上游开发沥青矿并延续至今。 公元600年,巴比伦人开始掌握用沥青掺和沙石修筑道路,修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条用沥青铺造大的道路。 公元32~92年,《汉书·地理志》:“山郡高奴县,有洧水可然”。 公元1031~1095年,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石油进行了描述。 公元前者770~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火攻的战例。 公元前1518~1593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述了石油的药用。(二)现代石油、天然气的用途 ●汽车、飞机、轮船、各种机器的动力燃料、交通等材料领域的基础原料。 ●基础化润滑剂和民建交通等材料领域的基础原料。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在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国内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7%的比例,石油占18%,天然气占3.4%。非化石能源,即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9.9%。根据国务院去年年底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可再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专 业 负 责 人 审 核意见签字: 年月日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第十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一、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对于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西方国家结束黄金增长期,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贸易低迷,金融市场跌宕起伏,保护主义明显抬头。面对这种新变化新情况,再沿袭粗放发展模式、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显然行不通,必须确立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断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的战略指引。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等等。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新发展理念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教学设计理论是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展到实践应用的领域,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许多教学设计专家把教学设计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形成一系列过程设计模式。这些模式一方面综合了理论与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简化了复杂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设计过程模式也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教学设计观念把教学设计过程看作纯粹是个人经验的产物,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则已经跳出这种传统框架,反映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状况,重点不再限于描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而成为连接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学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在实践上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看成是应用科学。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任何学习的结果都是由一系列预先设置的学习目标所导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习分解成各种类型的行为目标,根据这些行为目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为教学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序列。其倡导者大多是心理学家,如斯金纳、梅格、加涅等。第二阶段倾向于用美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重视美学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强调用美学效果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其倡导者是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媒体制造者。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学中学习者情感尤其是兴趣的发展。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主张教学设计不应该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制定机械的教学步骤,因为学习并不都是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描述的那样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进行。学习应通过学习者自行探究和解决问题而进行,因而强调设计的探究、协作和创造性。这种教学设计过程确立了更为复杂的学习目标,以使学习者成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探究者。第四阶段,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教学设计者和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学习往往是个人的事情,学习是否成功与学习者先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而且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更新和变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教学设计目的不再是建立一系列学习步骤,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世界。教学设计者和教师分别变成了学习背景的设计者和说明者。 以上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原来的单一的应用科学形式转向了多样性的综合化形式。但不论怎样变化,教学设计过程都必须清楚地解决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学习者的特点是什么?二是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三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是什么?四是怎样评价和修改?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处理和展开发生不同,就形成了众多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迪克—凯瑞(W. Dick & L. Carey)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最为突出,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

共谋企业发展 共享发展成果

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是企业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 近年来,我们在辅助行政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凝难问题上,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该局党委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围绕局的中心工作任务,开展以“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为主题的“三对照、三检查”大讨论活动。 一、对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检查干部职工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和解决影响贵州电力改革发展以及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目标进程中体制、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二、对照以“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为主题活动的要求,检查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特别是在讲团结,顾大局,弘扬正气,一心一意谋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三、对照企业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同先进单位相比,检查干部职工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同时检查如何落实始终代表最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切实解决行业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员工群众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党委成员深入该局十五个党支部参加讨论活动,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认真进行梳理,并加以解决。同时给职工分析在电力体制深入改革的情况下,供电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供电企业要向“服务型和经营型”转变的观念,要牢固树立改革、发展、稳定的意识和危机意识,把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紧抓发展主线不放松,让广大干部职工放开手脚,迈开步子,围绕发展大胆干。局党委结合“干部学习教育年”活动的开展,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中心组坚持每月学习一次,各支部坚持每季学习一次,学习“十七大”报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西柏坡讲话及“七一”讲话,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等,通过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同时定期组织局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围绕发展的大局,展开讨论,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积极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开展了目标管理等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提高支部的战斗力。要求党员干部要树立“一个支部就是一个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题目: 结合本次培训,请完成一篇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2.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等一系列的描写秋天的诗词……是的,不同的人对于秋有着不同的感受。毛泽东读到秋日的壮丽,杜甫读到秋风的悲凉,柳永读到秋雨的凄苦。那么,你眼里的秋天是怎样的呢?学生各抒己见:可能会谈身边的秋天,一方面给人以丰收的感觉,田野里,各种庄稼陆续成熟了,果园里,各种果树挂满枝头,天高地广,金风送爽,令人心旷神怡;另一方面秋天也会给人带来破败、凄凉之感:北雁南飞,枯叶飘零,收获后的田野,一片狼藉,风中夹杂着寒意,让人心绪悲凉等等。 “一个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体味一下郁达夫眼里的秋天是怎样的呢? (解说:这一导入,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最佳状态,也就进入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 诵读感悟,辩论情感 1、先听课文朗读录音,配上一段忧郁抒情的音乐《秋思》,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在文中勾画出作者选用了哪些平常景物来描写故都的秋。 2、听完课文录音,请学生读课文1-2自然段,分别用文中的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 明确:北国的秋——清、静、悲凉南国的秋——慢、润、淡 学生很快悟出:作者眼里故都的秋最大的特点:“清、静、悲凉” 3、那么纵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是颂秋还是悲秋?” 将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为两组。要求各组同学在回答时以文本为依据。 (学生有了争论意识,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在阅读和争论中提高运用文本的能力。) “颂秋”组的同学就会从作者赞美、眷恋故都的感情角度来选读文段证明自己观点,而“悲秋”组的同学则会从萧瑟的景物的文段描写中读出“悲凉”。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确定并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教学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设计之后加以实施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学—教的具体境脉中、在互动中发展演化的过程。) 教学设计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方法论学科,是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学系统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a)系统科学理论 b)学习理论 c)教学理论 d)教育传播理论 3、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1、分析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策略 3、进行教学评价 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 (一)教学类型(过程)的设计 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2、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3、广播电视远程教学 4、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 (二)教学资源的设计 1、电视教材 2、多媒体(网络)课件 3、专题学习网站 4、网络课程 5、专业资源库 二、学习者特征与教学目标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涵是什么?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哪些特征?(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分析、学习风格、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 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 一、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二、起点能力分析 三、学习风格分析 四、学习动机分析 五、学习自我效能感分析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

(一)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 2、动作技能领域 3、情感领域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三)国内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3、教学目标分析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用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 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 A即Audience,意指“学习者”,要求有明确的学习者,他们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语。 B即Behavior,意为“行为”,要求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 C即Conditions,意为“条件”,要求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 D即Degree,意为“程度”,要求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 三、学习环境设计 1、学习环境的内涵是什么?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场所说 /工具说 /条件说 广义的学习环境,是指一切影响学习的环境条件和各种因素。 狭义的学习环境,是指在正规课程中影响课堂学习的各种情况和条件。(专指课堂学习环境) 全面认识学习环境概念,需要结合学习环境的空间和时间两个存在形式来考察,学习环境既是一种静态的系统结构,也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3、试述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 ——真实情境 ——问题情境 ——模拟真实情境 四、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资源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贯彻新发展理念新的体会

贯彻新发展理念新的体会 刚才集中学习的内容很丰富,收获很多,下面我就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谈谈个人心得。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 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自觉实践,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是否深刻,行动是否到位。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要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始终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做到知行合一,引领发展。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首先要坚持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 创新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抓创新就是

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其次是坚持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 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 要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布局,协调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尽快形成协调发展、平衡发展的新格局。 再次要坚持绿色发展,注重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们要坚

现代教学设计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现代教学设计》课程考核要 求(专科适用)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撰写课程论文,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 一.论文撰写要求 1. 任选一题,论文内容须紧扣主题、思路清晰、观点明确。 2.须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联系教学实践,撰写课程论文, 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一经发现该门课程将以“不及格”处理),可参考相关资料,引用内容须注明出处,论文结尾须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3. 字数:1500-2000字左右。 二.参考题目 1.对中小学新课改教材中某一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如:中学 语文《×××》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 2.选择一个的主题,分析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完成一个研究 型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3.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数学、英语……) 教学中的应用 4.谈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5.谈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

习动机的激发 6.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语文(数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7.新课改中的评价体系对语文(数学、英语……)的影响 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多媒体已越来越广泛地在各科教学中运用,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更为普遍。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充分的感知,思维活跃。它可把抽象的东西变成直观形象的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变苦学为乐学。因此,语文教学中科学的运用多媒体,为改革传统教学思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多媒体可以转换学生和教师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等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地吸收、记忆,课后抄写、背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只能培养出一批照本宣科的“书呆子”。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去学习,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学会网上在线自学,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提高学习能力。还可以在网上与他人交流沟通,向他人寻求帮助,探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不仅能学会教师教给的基础知识,而且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具有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 在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出现费时低效的问题,有的课文要教二三课时还完不成教学任务。时间一长,学生学习起来就觉得呆板、枯燥,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利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夺取“391”高地时,我军要想取得战斗的胜利,潜伏时必须做到纹丝不动。为什么纹丝不动呢?此时出示投影片,学生的注意力会格外集中,并能从投影片中找到答案:知道敌人离潜伏部队太近了,又加上敌人居高临下,我军很容易被发现。此时,学生既愿动脑筋思考问题,又会积极回答问题,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极佳。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语文教学是形象思维和再现表象的过程。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只有在影像上较完整地把表象再现出来,才能激发出应有的情感效果,从而深刻领会内容,在配制影象上要充分体现它的直观性,使直观的形象和语文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更

教学设计研究发展趋势的探讨

教学设计研究发展趋势的探讨 曾祥翊 国外的教学设计研究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步,至 90 年代,涌现出加涅的“学习条件理 论”、罗米索斯基的 “知能结构论” 、梅里尔的 “成分显示论” 、赖格卢特的 “精细加工论” 、巴纳斯的“宏观教学设计论”、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论”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教学 设计理论。 这些研究趋向于从不同角度,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尤其是用系统方法来探索教学设计问题,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从整体上综合考虑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 虽然这些理论都是各自独立地发展, 但却得出相类似的结论。 因此,梅里尔等人将这些理论称为 “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简称 ID1。 我国的教学设计研究起步较迟。大约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翻译介绍了一些国 外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 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 《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李克东、 谢幼如编著, 1992)和《教学设计》(乌美娜主编, 1994) 两书。可以说,这两本书已成为指导我国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主要理论依据。 90 年代中后期,我国 的教学设计研究者更多地转向教学设计的应用和实践研究。在 1994 年,教育部启 动了九五国家级课题“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在何克抗、李克东教授的主持下,该项 目的试验范围已覆盖 22 个省市的近 600 所学校。素质教育思想、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 是推动项目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其研究成果 “主导──主体” 教学设计方法的提出是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的理论性突破。 如何更好地把握国内外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脉络?本文拟从教学设计观、学习心理学的影响、科学技术的作用等方面作抛砖引玉性的分析与推断。 一、系统观和设计观 教学设计的思维方式主要来自于系统观念的贡献。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解决教学 实际问题而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 从教学设计角度看, 理解和解决教学问题的主要方法,长期以来采用的是系统方法。 这一观点充分反映在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和设计教学的系统方法 模型的认识方面。 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 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 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 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的代表人物加涅对教学设计的定义较为简洁, “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称之为教学设计”。我国教学设计专家乌美娜认为,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 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 试行解决方案、 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这个定义在我国有较大的影响面,但不难看出, 它与 肯普、加涅的定义是一脉相承的。 如果加以分析和概括, 可以得到教学设计的两个重要特征: 系统方法和系统计划过程(通常用模型描述)。 系统方法作为一种综合方法,强调整体性和反馈性,对教学设计的启示是:如何对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 结构和功能进行整体研究, 从而揭示出教学要素之间必然的、联系, 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在教学系统中,使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与反馈正常进行, 规律性的 达到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1)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1)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作业题目: 结合本次培训,请完成一篇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2.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机械能守恒定律 姓名郭春景工作单位唐河县中等职业学校 年级学科物理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重力和弹力做公会引起重力和弹性势能势能的变化,合外力做公会引起动能的变化。使学生对于初中阶段学过的一些定性的东西逐渐找到了定量方面的联系,对功能关系的认识加深了,也萌发了继续探究的兴趣,那么,在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参与转化的过程中,情况又如何,这是学生自然而然想知道的事情,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建立也就是水到渠成的问题了,本节知识既是对前节知识的总结,也是对能量守恒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知道机械能各种形式,能够分析动能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够根据动能定理和重力势能变化关系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会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判

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解决相关问题;能从能量转化角度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并理解其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做为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了初中和高中必修1必修2物理知识的储备,加之于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各种能力有所提高,所以,本节以学生分组讨论,自我探究结合媒体教学等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引入新课: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如物体自由下落或竖直上抛时,前者下落过程中高度不断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加,动能增大,是一个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的过程;后者在上升过程中高度不断增大,重力势能增加,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是一个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的过程。既然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转化”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即机械能变不变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研究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识。 板书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进行新课: 1、机械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 物体的机械能。用E表示,即E=E K +E P 。机械能 是状态量,其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速度有关;机械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机械能是相对量,选取不同的零势点,其值不一样。 2、重力势能与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教学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教学设计发展的新趋势为了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教学,就产生了对教学进行设计的需求。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教学开发(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和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这些术语的定义一直缺乏惟一性,这三个术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时还互换使用。通常认为,教学设计就是用系统方法对有效的教学进行计划、设计、创建、执行和评价,这是一个比较通用的说法,而具体的教学设计模型则各不相同。可以说,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撑学习过程。 西方的教学设计研究可以说从1950年代起步,在1960年代进入大发展时期。当时主要的进展是对教学系统各成分及其系统特性的明确认识。最早对系统进行探讨的人中就有格拉泽(Robert Glaser)和加涅(Robert Gagne)。1962年,格拉泽使用了教学系统一词,并分析了其中的成分。当时,他很清楚地描述了对学习和教育实践的心理学研究与教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的裂痕。1965年,加涅出版了《学习的条件(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1l该书对学习目标进行了细致分析,并设计了为符合教学设计而制定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堪称里程碑式的著作。教学设计

逐渐成为专门领域,当时其主要的根源是:系统工程学和行为主义理论,后者为编制教学过程提供了一系列的规则,但历史地看,前者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更为深远,因为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为达成预期目标服务。 在1970年代,加涅提出了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假设:[,)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学习;教学设计是分阶段的,阶段有即时的也有长期的;系统设计的教学能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在随后的20年中,教学设 计的理论和模式得到了检验和优化。这个时期,教学设计领域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对主题的描述。是以“教学程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加涅的教学设计原则、梅里尔(M.Merrill)的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赖格卢斯(C.Reigeluth)的精制化理论(Elaboration Theory)以及斯堪杜拉(J.Seandura)的结构学习理论(Structural Learning Theory)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性成果。此 间发生在教学设计领域里的诸多变化,暗示了一种新的设计隐喻的萌生——“计算机即人脑”,该隐喻同以加涅教学设计 理论模型为代表的“人脑即计算机”的教学设计隐喻恰好相反。在1980年代接近尾声的时候,该隐喻开始凸显,教学设计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过程所产生的问题的讨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阐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学设计近年来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考察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将有莫大的启发。 一、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或从改变教学媒体、方法,或从精选教学内容,或从改进评价方式和课堂管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同时他们又感到单一方面的改革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借鉴认知理论、技术学等新成果;从更为系统的角度探索问题,以找到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的突破口。 1.学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教学设计?为了更清楚的理解这个概念,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教学和设计。美国的教育学家史密斯(P.L. Smith )和拉根(T. J.Ragan)认为,教学就是信息的传递及促进学生达到预定、专门学习目标的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包含了学习、训练和讲授等活动。所谓设计,是指在进行某件事之前所作的有系统的计划过程或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实施的计划,它可以从精确性、细致性、系统性等方面去判断其效果的好坏。设计者必须以高度的精确和谨慎态度,具有系统计划一个方案的才能进行设计,否则,会导致时间的误用、资源的浪费甚至无效、沉闷和缺乏动机的学习。因此,设计应考虑许多可能影响实施计划或受计划实施所影响的因素。如,设计者要考虑可能影响教学成功的因素,通过上课,把预先设计好的视觉、听觉及其他传递形式的信息传递出去。所以,教学设计的特点除上面谈到的精确、细致和系统之外,还应有形象性、创造性、工艺性、扩展性和自然性等特点。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系统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教什么(课程和内容等)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及其他传媒工具的使用等)的过程。具体来说,一方面它象工程那样需要以过去成功的原理为基础来计划他们的工作,不仅在功能方面,而且以生动的、吸引人的方式来设计事情或活动,建立用以指导他们决策、解决问题的程序。另一方面,这个系统过程是以一种书面的形式把将要完成的事情或活动的结果写下来,而不是变成实际的产品或结果。因此,当教学媒体不仅仅是教师时,系统的计划就显得尤其重要。好的教师有能力根据学生的需要马上调节教学。但当教学媒体不能迅速加以调节时(如印刷体的材料、录像材料、以电脑为基础的教学),以教学原理为基础的设计就显得相当重要。所以,教学设计过程主要依据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第一,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第二,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有哪些?第三,我们如何检验所达到的结果?如何评价和修改教学材料? 韦斯特(Charles K. West )等人则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探讨教学设计。他们认为教学就是以系统的方式传授知识,是关于技术程序纲要或指南的实施。它也是指教师的行动、实践或职业活动。设计是计划或布局安排的意思,是指用某种媒介形成某件事情的结构方式。所以教学设计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在当今复杂的社会里,人们需要学会如何学习。这种需要大大地扩大了教学的目标,它应该包括学习者将能够了解并适当地运用认知策略;(2 )教学设计应该使用认知策略作为教学的手段;(3 )教师将充当教学传递活动中运用认知策略和奖励认知策略运用的模范;(4)把认知策略的知识、适当的应用以及对认知策略

计算机的发展教学设计

《计算机的发展》教学设计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中学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因此采用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及阅读教材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信息。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感受计算机及技术发展的迅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一台计算机的相关资料;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识记构成计算机的元器件的四个发展时期; (3)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体验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情感。知道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策略 1.本节课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学生间的交流及探究、小结法有机结合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从已知过渡到未知的方式展开教学,即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所见所用的计算机入手,带领他们引伸触觉到未知的计算机过去及将来的领域去;通过播放视频、课件和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解除疑惑,建构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计算机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的主要电子元件 五、教学过程

六、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笔记,设计出计算机发展历程表 七、教学反思 本课着力体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这一思想,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表达,尽可能的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创设情境”的导入过程中,学生对引入电脑知识比较感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把最后播放的“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的视频放到情境创设的环节中,应该可以起到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这是一个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大对引入部分设计的构思,使导入更加有效。 在接下来的“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内容比较多,

第二篇 共享发展成果

第二篇共享发展成果 ——新时代,新农村,新生活读书活动教案设计意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农村周围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家乡,深刻体验感悟祖国、家乡、家庭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远大理想,做好准备,长大为家乡建设服务,为建设幸福中国而努力。我们以课改为契机,以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为内容,抓住目前农村的热点,新农村建设这一亮点,开展了本次读书活动,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感悟新时代、新农村的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从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文献研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家乡各方面变化的相关知识,从而进一步了解祖国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老百姓过着新生活。 教学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祖国天天变化着、农村天天变化着,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调查括苍镇人民就业、收入情况,了解当前中国人民的就业情况,中低收入者的情况等。 2、组织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家乡变化的照片、图片,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比较感受到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3、分小组到各自生活的村庄去了解现在农民们生活现状,感悟家乡巨变。 4、请教家中的长辈或询问年长者,请他们谈谈小镇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一系列调查、采访活动,让学生从感受到的变化中萌生出现在生活的幸福感。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情感 1、配乐播放括苍以前的图片(电脑出现:分成河、路、人家、等几组) 现在的一些图片(收集的报纸资料、新图片、城市图片、家庭室内装修、家乡的路、小车、学生拍摄的新照片)看后问:同学们刚才看了一张张有关我们家乡以前和现在的图片以后有什么感受呢? 2、引出:新时代,新农村,新生活 过渡:是啊,我们括苍镇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这么好的生活条件,人民过着这么幸福的生活,这一切都来自于党的政策好。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第二篇章——共享发展成果(课件出示:共享发展成果)你知道自己的家乡有什么变化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二、各抒己件,了解家乡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家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如:道路交通、桥梁建筑、公共设施、环境等(从衣、食、住、行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变化加以举例说明。)自由选择自己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方面进行小组交流。 2、各小组选择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3、从交流中,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呢? 4、讲述身边的故事 5、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说的衣、食、住、行这些仅仅是我们家乡发展变化的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使我们农村人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物质建设方面,有精神生活方面,生活中新鲜事变多了,吃要讲究营养、热量;穿衣追求时尚、美观;住要住的宽敞、舒适;行则要求安全、快速;用要满足、方便、高档。 三、自由表达,畅想未来 1、说一说,议一议 通过实践了解,同学们有很多感受和体会,让我们现在来举行了一个调查报

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节“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活跃的技术之一,教材介绍了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入门知识,概括性较强,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不多,但教学意义却十分重要,在渗透德育工作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的灌输概念,要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体验,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下探究知识点。 ■学情分析 对于思维活跃、喜欢新生事物的初一学生来说,认识多媒体的知识正是他们所喜欢和欢迎的。故学生学习本课时,兴趣极高,求知欲强。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尽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操作欲望。牢牢抓住本课特点——“认识”,以认识多媒体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认识多媒体技术给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影响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 (2)让学生了解媒体的类型、多媒体的常见元素及特征。 (3)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能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各种媒体及其作用。 (2)使学生能从实践中分析多媒体的含义与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媒体和多媒体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关注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2)通过选用有教育意义的多媒体作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