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jsjdg

jsjdg

jsjdg
jsjdg

附件

辽宁省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教学大纲

2000年6月修订

《计算机应用基础》For Windows 98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学校理工农医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初步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字表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目前分为For DOS和For Windows两个平台。本课是在For Windows平台上讲授。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2.了解微机系统的组成

3.了解操作系统的组成

4.掌握DO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5.掌握中文Windows的基本操作

6.掌握字表处理的基本知识、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和字表处理软件Word、Excel 的使用方法。

7.掌握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知识与简单操作。

8.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掌握防治与清除病毒主要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初步知识,又要求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因此,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又要重视上机实践。

本课程要求授课30学时,上机不少于30学时。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授课/上机:30/30)

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授课/上机:2/0)

1.计算机的诞生、发展及应用

2.数据的机内表示,数制及其转换

3.数、进位制及其转换

4.信息编码

⑴数字编码

⑵字符编码

⑶汉字编码

5.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6.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7.计算机键盘录入技术

㈡操作系统及Windows 98基础知识(授课/上机:4/4) 1.微机操作系统概述

2.DOS操作系统及其常用命令

3.中文Windows 98概述

⑴Windows 98的特点

⑵Windows 98的安装与启动

⑶用户界面简介

⑷桌面简介

3.鼠标的基本操作

4.窗口的基本操作

5.菜单与对话框的基本操作

6.开始菜单

7.汉字输入法的选取与汉字输入

⑴输入法的选用

⑵全角、半角的切换与软键盘

⑶自定义词组

⑷输入法功能设置

⑸汉字与英文的切换

㈢中文Windows 98的基本功能(授课/上机:10/12)1.桌面管理

⑴整理桌面

⑵建立快捷图标

2.“我的电脑”的基本操作

⑴观察磁盘信息

⑵磁盘格式化

⑶复制软盘

5.简单的系统设置

⑴任务栏的管理

⑵开始菜单程序的管理

⑶显示器设置

⑷日期与时间设置

⑸安装打印机

6.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

⑴文件及文件夹图标

⑵展开与折叠文件夹

⑶寻找和选择文件

⑷按Web页标志的功能

⑸文件夹选项

⑹文件夹和文件的属性

7.文件夹和文件的操作

⑴新建文件夹

⑵移动文件夹和文件

⑶复制和删除文件夹和文件

⑷查找文件夹和文件

8.“回收站”的操作

9.磁盘管理

10.添加与删除程序及设备

⑴安装程序

⑵添加程序

⑶删除程序

⑷添加新硬件

11.画图操作

⑴画图窗口简介

⑵创建新图

⑶编辑图形

12.获得“帮助”

㈣Word 97 文字处理系统(授课/上机:6/6)1.Word 97概述

2.文档编辑

⑴创建新文档

⑵修改文档

⑶文档排版

⑷文档打印

3.表格制作

⑴建立新表格

⑵修改表格

⑶表格数据处理

4. 图形的应用

⑴插入图形文件

⑵新建画笔图片

⑶编辑图形

㈤Excel 97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授课/上机:2/2)1.Excel 97概述

⑴Excel 97简介

⑵Excel 97的启动与退出

⑶Excel 97窗口简介

2.建立工作表

⑴输入数据

⑵用公式和函数计算与输入数据

⑶保存文件

3.编辑工作表

⑴修改单元格

⑵设置工作表

4.工作簿的管理和打印

⑴工作簿的管理

⑵工作簿的编辑

⑶工作簿的打印

5.图表制作

⑴创建图表

⑵编辑图表

6.数据管理

⑴数据清单的管理

⑵分类汇总表

⑶数据透视表

㈥计算机网络的初步知识(授课/上机:2/2)

1.接入Internet的基本操作

2.Internet Explorer 4.0 的简单操作

3.从Internet网下载文件

4.Outlook Express的基本操作

㈦多媒体及微机病毒的基本知识(授课/上机:2/2)1.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发展

3.中文Windows 98的多媒体操作

㈧微机病毒的防治与工作环境(授课/上机:2/2)1.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

2.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清除

3.反病毒软件的使用

4.微型计算机的工作环境

四、推荐教材:

刘百惠等《计算机应用基础》For Windows 98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数据库(FoxPro)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数据库应用是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FoxPro是目前广为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FoxPro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并培养学生掌握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FoxPro 的特点,基本成份及其要求。

2.掌握FoxPro各种命令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3.具有阅读和编写命令文件的能力。

4.初步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5.具有使用各种事务处理软件和二次开发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授课/上机:30/30)

㈠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概念(授课/上机:2/0 )

1.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功能

2. 描述数据库文件和数据库结构的文件名,扩展名,字段及其类型。记录的概念

3. FoxPro的数据(常数,变量,数组,运算符与表达式)

㈡数据库的建立与显示(授课/上机:2/2)

1. 建立数据库结构

2. 显示与修改数据库结构

3. 复制数据库结构

4. 建立与应用数据库结构描述文件

㈢数据库的操作(授课/上机:10/10)

1. 打开与关闭数据库

2. 记录定位

3.追加、插入记录

4. 显示记录

5.修改记录

6. 删除记录

7. 备注型与通用型字段的操作

8. 记录排序

9. 记录索引

10.数据检索

⑴顺序查询

⑵快速查询

⑶精确查询

⑷SQL查询

11. 统计与计算

⑴统计记录个数

⑵数值求和

⑶计算平均值

⑷数据汇总

⑸统计运算

12.多数据库操作

⑴选择工作区

⑵调用非当前工作区中的数据

⑶数据库的关联

⑷数据库的连接

⑸数据库的更新

13. 管理磁盘文件

㈣程序设计(授课/上机:6/6)

1. 程序设计方法

2. 建立、修改与运行文件

3. 赋值与输入命令

4. 分支程序设计

5. 循环程序设计

㈤数组、子程序、过程、子定义函数与内存变量(授课/上机:2/2) 1.数组定义与数据库间数据传递

2. 子程序,过程及过程文件

3.自定义函数

4.内存变量与内存变量文件

㈥屏幕格式设计(授课/上机:2/2)

1.格式输出、输入命令

2.设置颜色、画图与清屏幕

3.窗口设计

4.按钮设计

5.屏幕格式文件

6.报表的生成与输出

7.屏幕生成器

㈦菜单设计(授课/上机:2/2)

1.普通菜单

2.亮条菜单

3.下拉式菜单

4.弹出式菜单

5.菜单生成器

㈧常用函数(授课/上机:2/2)

1. 数值运算函数

2. 字符函数

3. 日期函数

4. 转换函数

5. 测试函数

㈨综合练习(授课/上机:2/4)

分析并操作一个简单的数据管理系统。四、推荐教材

徐继锋等《数据库(FoxPro)应用基础》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与重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是继微机应用基础之后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目的是向学生介绍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并培养学生掌握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FORTRAN语言的特点,基本成份及使用方法,具有阅读程序和初步编程的能力。

2. 进行算法的初步训练,掌握最基本算法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3. 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能设计出良好风格的程序。

4. 具有调试程序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授课/上机:30/30)

1. 程序设计和算法的基本知识(授课/上机:2/0)

⑴程序设计语言和程序运行环境

⑵算法的概念和特点

⑶算法的表示方法

⑷程序开发步骤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2. FORTRAN语言的基本概念(授课/上机:2/2)

⑴基本符号、程序的基本结构和书写格式

⑵数据类型

⑶常量和变量

⑷函数

⑸表达式

3.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授课/上机:2/2)

⑴赋值语句

⑵简单输入/输出语句

⑶参数语句(PARAMETER)

⑷END、STOP、PAUSE语句

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授课/上机:2/2)

⑴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

⑵逻辑IF语句

⑶块IF语句及其嵌套

⑷其它形式IF语句(算术IF,计算GOTO)

5.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授课/上机:4/4)

⑴用GOTO语句实现循环

⑵用DO语句实现循环及循环嵌套

⑶当型循环DO WHILE语句

⑷直到型循环UNTIL语句

⑸几种循环形成的关系和比较

6. FORTRAN语言的数据结构(授课/上机:2/2 )

⑴程序中的数据结构

⑵双精度数和复型数

⑶四种数值型数据之间的转换和运算

⑷字符型数据及运算

7. 数据的输入输出(授课/上机:2/2)

⑴格式输出及常用格式描述符

⑵格式语句FORMA T

⑶格式输入

8. 数组(授课/上机:4/4)

⑴数组的概念及定义方法、DIMENSION语句

⑵数组的存贮、输入和输出

⑶数组的应用

9. 程序的模块化设计(授课/上机:4/4)

⑴模块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⑵语句函数的定义和引用

⑶子程序: 函数子程序、子例行子程序、形参和实参之间的数据传送

10. 数据共用存贮单元(授课/上机:2/2)

⑴等价语句EQUIV ALENCE

⑵公用语句COMMON

⑶数据块子程序

11. 文件(授课/上机:2/2)

⑴文件与记录的概念

⑵文件操作语句

12. 综合程序设计练习(授课/上机:2/4)

四、学习方法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包含语言和程序设计两方面的内容。重点是程序设计,必须强调实践性。实践性包含上机实践和程序设计实践。全部学时为60学时,其中授课30学时,上机不少于30学时。课程结束前应有一次程序设计综合练习,要求学生完成数百行规模的程序编制与调试。

五、推荐教材

司岩周福才《FORTRAN程序设计基础》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是继微机应用基础之后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与重点,目的是向学生介绍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并培养学生掌握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C语言是目前广泛流行和极有发展前途的程序设计语言,它既适合系统程序设计,又适合应用程序设计,既具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特点,使程序员用它几乎能书写任何类型的结构化程序。C语言也适合用于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理解C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语义和数据类型的使用特点。

2.得到充分的程序设计训练,能正确地运用C语言编写调试程序。

3.通过一定的自学,进一步掌握C语言较深入的内容。

本课程强调实用性,以应用为中心,以算法为基础,以培训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结合专业开展教学。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授课/上机:30/30)

1. C语言的基本概念(授课/上机:6/4 )

⑴程序的书写格式、风格和程序结构

⑵基本数据类型及其常量和字符串的表示法

⑶各种类型的变量的声明及其初始化

⑷运算与表达式

⑸算术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赋值运算和位运算,运算符的优先级及其结合规则

⑹数值型数据类型的自动转换和强制类型转换

⑺表达式的组成及其求值规则(求值顺序)

2. C语言的语句和程序结构(授课/上机:4/6)

⑴顺序结构及其语句

①表达式语句、复合语句和空语句

②格式化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

⑵选择结构

①if语句

②if...else...语句

③if...else if...else...语句

④switch语句和break语句

⑶循环结构

①while语句

②do...while语句

③for语句

④continue语句

⑤语句标号和goto语句

3. 构造类型数据(数组,结构,共用体和枚举类型)(授课/上机:6/8)

⑴数组说明,初始化,存储形式及其使用

⑵结构类型的说明,变量定义,变量初始化和使用

⑶共用体类型的说明,变量定义及其使用

⑷枚举类型的说明,变量定义及其使用

⑸用typedef定义类型

4. 指针(授课/上机:4/4)

⑴指针与地址的概念,取地址运算符&和指针运算符*

⑵指针变量的定义,引用和运算

⑶指针与数组,指针与结构,指针数组和多级指针

5. 函数(授课/上机:2/2)

⑴无参函数和有参函数

⑵无返回值的函数和返回各种类型值的函数的定义

⑶函数参数的传递方式,指针、数组作函数的参数,函数的调用

⑷return语句和函数的返回值

⑸main(int argc, char *argv[])函数的命令行参数

⑹库函数的使用

6.变量的存储类型(授课/上机:2/0)

⑴变量的存储类型说明

⑵各种存储类型的变量的生存期和作用域

7.用指针处理简单的链表(授课/上机:2/2)

链表的建立,输出,插入和删除操作

8.编译预处理(授课/上机:2/2)

⑴编译预处理的概念和特点

⑵不带参数的宏定义和带参数的宏定义及其使用

⑶文件包含的概念和使用

9.文件(授课/上机:2/2)

⑴标准设备文件的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

⑵文件类型指针

⑶文件的打开与关闭fopen(), fclose()

⑷对一般用户文件的有关操作与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

⑸输入/输出一个字符fgetc(), fputc()

⑹输入/输出一个字符串fgets(), fputs()

⑺按记录方式输入/输出fread(), fwrite()

⑻格式化输入/输出fscanf(), fprintf()

⑼文件指针的定位fseek()与随机读写

⑽文件操作的出错检查ferror()

四、上机实验

上机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设计技能的培养只有通过大量的编程训练和上机实习才能获得,为此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机时让学生进行程序的编辑、编译、调试和运行实践。上机机时应不少于30学时。

五、推荐教材

刘小丹韩松《C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硬件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大专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课程任务是使在校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及其一定的应用能力,掌握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且具有一定的应用汇编语言编程和上机调试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数制转换、数的编码、定点和浮点表示形式及其加减法运算、中西文及图形、图象信息的编码。

2.掌握逻辑代数的应用;学会校验方法;熟悉计算机中常用的逻辑部件。

3.熟悉CPU的内部组成结构;了解各种Intel微处理器性能与特点。

4.掌握指令的寻址方式和8086指令系统;学会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熟悉指令的格式与分类方法;了解RISC指令系统。

5.掌握主存储器的组成结构、存储器容量的扩展及存储器与CPU的连接;熟悉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及各种存储器的特点及性能指标;了解虚拟存储器与高速缓冲存储器的作用和功能。

6.掌握各种外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指标;初步学会各种外存的安装连接和维护;熟悉外存的结构组成原理;了解磁记录的记录方式。

7. 掌握主机与外设数据传送的各种控制方式和输入输出接口的编址方式,掌握中断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熟悉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的功能和特点,熟悉中断源的分类;了解Intel8253/8254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及简单编程。

8. 熟悉键盘、鼠标器、显示器、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了解扫描仪和绘图仪等外设的工作原理。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㈠计算机中数据信息的表示及运算(4-5学时)

1.数与各进位制间数的转换

2.带符号数的编码

⑴原码、补码、反码、移码表示法

⑵无符号数的表示

3.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形式

⑴数的定点、浮点表示形式

⑵微机中所能表示的数值类型

4.数字化信息的编码及表示

5.信息的数字化表示形式

⑴用一串脉冲、一组电平信号表示数字代码

⑵用一组数字代码表示字符

⑶用若干位的组合表示图象

⑷用数字信号表示声音

⑸用数字代码表示命令与状态

6.十进制数的编码

7.西文信息在机内的表示

8.中文信息在机内的表示

9.图形信息在机内的表示

10.数值的运算方法

㈡计算机中的逻辑运算与逻辑部件(4-5学时)

1.逻辑代数及基本运算

⑴基本逻辑单元

⑵基本运算规律和公式

2.逻辑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真值表、逻辑表达式、卡诺图(Karaugh Map)3.计算机中常用的逻辑部件

⑴存储逻辑电路

⑵寄存器、计数器、译码器与移位寄存器

⑶三态门电路

⑷数据分配器、数据选择器

4.计算机中的数据校验方法

⑴奇偶校验方法

⑵海明码校验方法

⑶循环冗余校验方法(CRC码)

㈢中央处理器(3-5学时)

1.CPU内部组成

⑴运算器

⑵寄存器组

⑶控制器

⑷流水线组织原理

2.INTEL 80X86CPU

⑴Intel 8086/8088CPU

⑵Intel 80286CPU

⑶Intel 80386CPU

⑷Intel 80486CPU

⑸Intel PENTIUM 微处理器

⑹PENTIUM PRO 微处理器

⑺PENTIUM MMX技术

⑻PENTIUM II 微处理器

⑼PENTIUM III微处理器

㈣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6-12学时)

1.指令的格式与分类

2.指令的寻址方式

3.RISC的指令系统

4.汇编语言及伪指令简介

5.8086汇编指令系统

⑴数据传送指令

⑵算术运算指令

⑶逻辑运算指令

⑷串处理指令

⑸控制转移指令

⑹处理器控制指令

6.汇编语言程序基本程序设计

⑴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⑵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⑶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⑷子程序设计

㈤存储器(5-8学时)

1.存储器与存储系统

⑴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

①主存与辅存

②主存与高速缓存

⑵存储器的类型及特点

①按在系统中的地位分类

②按存储介质分类

③按读写性质分类

2.半导体存储器

⑴常用的半导体存储器

⑵半导体存储器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①半导体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②存储矩阵

③地址译码器

④存储器控制电路

⑤三态双向缓冲器

⑶半导体随机存储器

①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

②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

⑷半导体只读存储器

①基本结构、特点、及类型

②掩膜式只读存储器ROM

③一次性可编程PROM

④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EPROM

⑤电擦写只读存储器E2PROM

⑸存储器的工作时序

①存储器的读写周期

②8086CPU对存储器的读写时序

3.主存储器

⑴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①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②主存储器的体系结构

③DRAM的存储体及外围电路

⑵主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①存储容量

②最大存取时间

③存取周期

④功耗

⑤集成度

⑶主存储器的容量扩展

①位扩展

②字扩展

③字位扩展

⑷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①地址总线的连接

②地址总线的位数多于存储器需求时的连接

③数据总线的连接

④控制总线的连接

⑤8086系统的存储器物理结构

4.虚拟存储器与高速缓冲存储器

⑴虚拟存储器

①虚拟存储器的概念

②段式管理

③页式管理

④段页式管理

⑵高速缓冲存储器

①逻辑结构

②地址的映象与变换

③对Cache和主存的写操作

④一级与二级高速缓存

5.微机中的内存管理

㈥外存储设备(5-6学时)

1.外存储设备概述

⑴外存储设备的种类及作用

①磁存储设备

②光存储设备

⑵外存储设备的发展

2.软盘存储器

⑴软盘与软盘驱动器

①软盘盘片

②软盘驱动器

⑵软盘的磁记录方式

①磁记录过程

②信息的记录格式

⑶主要技术指标

⑷安装、操作及维护

3.硬盘存储器

⑴硬盘存储器的结构

①温式技术的特点

②硬盘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⑵硬盘的管理结构

①硬盘的盘面、磁道、柱面、扇区及容量

②硬盘区域的划分和引导记录

⑶硬盘的磁记录方式

⑷主要技术指标与接口

⑸安装、操作与维护

4.光盘存储器

⑴光盘

①物理结构

②记录形式

③激光读取原理

④检错和纠错

⑵光盘驱动器的基本结构

⑶主要技术指标及接口类型

⑷安装、操作与维护

⑸光盘的类型及发展

㈦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6-10学时)1.输入输出接口基本知识

⑴输入输出接口的功能

①能进行地址译码及设备选择

②能实现数据缓冲与数据锁存

③能完成信息格式和电平的转换

④能保证数据传送的定时与协调

⑵输入输出接口的基本结构与组成

⑶输入输出接口的分类

①串行接口与并行接口

②同步接口与异步接口

③程序传送接口、中断传送接口与DMA接口

④简单普通接口、可编程接口以及外设接口适配器

⑷输入输出接口的编址方式

①存储器统一编址

②I/O端口独立编址

2.主机与外设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⑴程序直接传送控制方式

①无条件传送控制方式

②程序查询传送控制方式

⑵中断传送控制方式

⑶直接存储器存取控制方式

⑷输入输出处理机控制方式

3.中断控制技术

⑴中断的概念

⑵中断系统的功能

①中断请求的检测与屏蔽

②堆栈与断点保护

③矢量中断与中断矢量

④多重中断与中断优先级

⑶ 80x86的中断功能

①中断类型

②中断矢量

③8086的中断响应过程

⑷可编程序中断控制器 Intel 8259A简介(★)

①8259A的主要功能

②8259A的芯片引脚及内部结构

③中断响应过程

④8259A的编程使用

4.总线接口

⑴总线的作用与分类

①总线的作用

②总线的分类

⑵总线的标准

①物理特性

②功能特性

③电气特性

④时间特性

⑶微机总线简介

①ISA总线(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②MCA总线(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 微通道系统结构总线)

③EISA总线(Extended ISA 扩充的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④PC机局部总线

⑤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

⑥AGP(Accelerated Graphic Port)加速图形接口技术

5.串行接口

⑴串行通信简介

⑵串行通信协议

⑶串行接口标准

⑷Intel 8251A可编程串行接口简介(★)

6.并行接口

⑴简单并行接口

⑵Intel 8255A 可编程并行接口

⑶Intel 8253/8254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㈧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4-6学时)

1.常用的输入设备

⑴键盘

⑵鼠标器

⑶扫描仪

⑷触摸屏与手写板

2.常用的输出设备

⑴显示器

⑵打印机

⑶绘图机

四、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

课程上机8-20学时

五、推荐教材

马洪连等《计算机硬件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计算机软件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在高等院校中,“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第二层次计算机教学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为一、二年级学生开设。其任务是讲授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实用技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内容包括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学会虚拟机以及数据库技术的概念,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过程。

2.掌握各种常用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描述及存储。

3.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实现方法;熟悉典型的操作系统。

4.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程序设计风格。

5.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关系数据库SQL语言的使用,了解各种数据模型的特点。

6.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开发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运用开发工具进行应用程序的设计、编程和调试的技能。

三、课程内容:

㈠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授课学时:4)

1.计算机软件的概念

2.程序设计语言

3.操作系统虚拟机

4.数据库技术

5.*网络基础与应用

㈡数据结构与算法(授课学时:16)

1.数据结构概述

2.线性表、栈和队列

3.数组

4.树与图

5.查找与排序

6.实验内容:(学时:14)

⑴线性表的插入和删除

⑵栈的插入和删除

⑶队列的插入和删除

⑷数组元素的存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