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

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

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

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

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高度相关。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人们的智力出现了差异。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所谓量的差异,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所谓质的差异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人们学业成就和未来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动机、情绪情感及个性特质都会对学习成果有很大影响。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作为父母、老师,都希望学生超过自己,少年学有所长,长大事业有成。为子成龙,为生成才,都不惜一切代价,如春蚕,如蜡烛,如人梯,促其茁壮成长。有的学生天资聪灵,学习却一天天没了兴趣,成绩自然也不理想。作为家长无不唉声叹气,恨铁不成钢;作为老师,

无不为之惋惜,恨无回天之力。事实表明,有些学生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反应也快,并非“不是那块料”,而是另有原因。

生就灵性聪明,不等于智力就永葆出众;智力一般,也不等于知识摄取量就少。知识是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的,智力也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的。智力的开发,天资聪颖是基础,但二者不成正比关系;知识的增多,智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但有时并非起决定作用。观察发现,天资、智力、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培养学生成长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何谓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很多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这些是人们认识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般能力,是人们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发展特殊能力的基础。心理学家认为,天资或素质是智力和特殊能力发展的天赋前提条件,因此,提倡优生优育是具有科学道理的,这对儿童乃至将来的智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天资与智力不能划等号。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先天素质是有差异的,即使天资聪慧,但聪慧角度未必相同,在人的一般能力的表现上就千差万别了。有的观察力好,有的记忆力好,有的想象力丰富,有的能言善辩,有的反应敏捷,有的思维迅速等等。如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小时学习成绩一班,但观察力好,善于思考,后来闻名于世。天资的差异,也与人的特殊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人视觉特别灵,有的人听觉敏感,有的人在运动方面有独特性等等。但在实际生活中,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在智力因素上都力求全面发展,这是不切实际的,即使能让孩子全面发展,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使孩子心理负担太重,导致逆反心理产生,最后丧失学习上的兴趣。因此,天资聪慧,有的表现在特殊能力的发展上,未必就是智力的全面发展。智力作为人的一般能力,因受天资素质的影响,表现出在发展进程中的不平衡性,但不能因此说,这种不平衡性就不能改变。智力是在人的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的努力,在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智力是一个人动态的心理过程,是可以通过引导、学习、实践而发展变化的。从个人角度讲,影响智力发展的种种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的一个概念,是指对于智力的开发与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感觉、知觉、注意、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品质、信念和世界观、气质、性格等都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客观的因素,还是主观的因素对智力某一因素或整体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影响,当然也影响人的特殊能力的发展方向、水平、程度。

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现在家庭教育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或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突出表现是:吃、穿、住、行家长护驾,对孩子百依百顺,态度好时过分宠爱孩子,态度不好时打骂孩子,不注意对孩子品质、信念和世界观的正确引导等等。总之,在部分家长眼里,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独立于非智力因素,而不知道非智力因素在智力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非智力因素毕竟不同于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上面的投资未必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正是部分家长轻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原因所在。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成果,有一个时间的滞后和效应的累积过程。单调乏味的知识灌输和技艺训练,虽然在某一个时段内或许有些结果,但这仅仅是外部作用力的结果,到头来,很可能造就出像政治家王安石哀伤过的仲永那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庸才。我们知道,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内因,孩子的成长方向、发展水平、素质的高低最终将取决于他自己。

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都是经师者引导、本人学习和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发和发展起来的,同龄的城乡孩子在一起,城市的孩子在能力方面略胜一筹,这一普遍的事实说明环境不同,智力的发展是不一样的,但我们也发现,同样的

客观环境,同样是城市孩子,同样认为天资聪慧,但有的孩子智力水平明显出众,有的孩子智力水平迟迟开发不出来,虽有潜力,却找不到启动其智力发展的钥匙。那么,这把钥匙是什么呢?这就是孩子自身的品质,就是对智力开发起积极推动作用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积极推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说道:“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是由我的全部生活体验,即我的观察、阅读、比较和深思熟虑的一切确定下来的。”这段名言揭示了目标高远的重要性,也揭示了内心精神品质与智力发展的紧密联系。现实表明,内心精神品质不同,其智力因素发展速度、水平、方向也不相同。

人的理想、品质、信念、世界观、需要、动机、兴趣、情感等心理,都是激发人们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积极拚搏、努力工作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指南、前进的动力。孩子如果不知道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或者错误的认为为了应付考试,受家长和老师逼迫而学,没有理想,缺少志向,那么,孩子要么缺乏学习动力,要么厌学逃学,更谈不上智力开发和发展了。事实上,我们在教学和家庭教育过程中明显存在这种重智力轻德育的偏差,在方法上表现为:目标——学生每次考试都必须有个好成绩;措施——唠唠叨叨,开口闭口皆是应该怎么学、向谁学,或者批评,或者动手以示师长威严,而完全忽视或不重视孩子的理想、志向教育,甚至家长带有鄙视政治教育的色彩。因此,现在初中的孩子有部分人就重实惠和个人私利,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言行时有表露。像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属于工作耗力最大的对象;在学习上因缺乏内在动力,故表现为:⑴懒惰:不愿上课,不愿背书,不爱动脑子,不按时完成作业,贪玩,胡闹,逃学等。⑵欺骗:为自己学习懒惰找借口,否认、遮掩自己的错误行为,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老师的批评,或表面承认,伪装改正,背后依然故我。⑶自相矛盾:十分羡慕才华横溢的同学,也曾暗暗发誓、订计划、下决心,欲赶超上游同学,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又觉得玩最痛快。两者时常斗争,但一般表现为自制力很差,前紧后松。⑷自我评价不切实际,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这种学生缺乏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学好的潜力,也不会感到丢面子;而另一种学生则过分拔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导致动力不足,因为抱负水平大大超出能力,自尊心又太强烈,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一遇到失败就会大幅度降低自己的志向水平,最后走向下坡路。⑸易分心,容易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

⑹厌倦,只要上课就提不起精神来,对什么事都表现出烦躁情绪。⑺时起时伏,忽冷忽热。

⑻难以迅速适应新的学习情境。⑼随大流,缺乏独立性,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等等。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说,就是孩子内心世界缺乏一定的品质,即无志向,目的不明,态度不端正,总之,即缺乏内在精神动力。因此,我们说非智力因素能为智力的发展提供指南,是智力发展的风帆。

2、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可靠保证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人的才能的发展,与个性品质的首先培养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人的品质的发展,为智力开发与发展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智力的开发与发展。这里讲的品质,主要是心理学角度讲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有积极的和消极的,积极的品质有目的性、自觉性、果断性、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应用性、顽强性和有纪律性等;消极的品质有盲目性、冲动性、脆弱性、顽固性、轻率和优柔寡断等。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吃苦耐劳,敢于拚搏,勤奋刻苦的品质是成才的重要条件。我们说逆境中出人才,并不是说,优越的环境中就出不了人才,现在优越的家庭环境就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实事求是地说,现在家教的诸因素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是过去家教所无法比拟的,关键是在这优越的条件下如何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毅力、独立能力、战胜困难的精神。很多家长只知道孩子懒惰,却不分析孩子产生懒惰的原因;知道孩子独立性太差,却不分析孩子依赖性太强的原因。相

反,有些家长见不得孩子有一点苦、累、屈,孰不知,这恰恰助长了孩子的脆弱和依赖性格。意志品质对智力发展的可靠保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意志能保持精神动力的持久性,意志能促成精神动力的行为转化,意志能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3、非智力因素影响智力发展的方向、水平、程度

由于人所追求的人生目的不同,内心需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决定了智力发展的方向、水平、程度的差异。下列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一般来说,班主任所教学科,学生的成绩往往比其他班学生的成绩要理想,接受暗示的同学比没有得到暗示的或不注意接受暗示的同学成绩要理想。这说明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初中学生虽然独立性有所增强,但依赖心理依然存在,意志不坚强,可塑性比较强,因此,非智力因素在孩子们身上表现的参差不齐,但有着共同的两个特性:自制力差,缺乏吃苦精神。正是存在着这些不足,初一上学期,学生之间的智力一般来说旗鼓相当。但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孩子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而有的学生迟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初一新课程一时难以入门,因此,智力发展水平的差距便慢慢拉开,最后出现两极分化。其次,初中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求知欲带有了明显的倾向性,兴趣、爱好虽然广泛,但开始有所侧重,智力开发方向有所不同了。有些人爱文、有些人爱理,但初中阶段不分文理,义务教育要求孩子们全面掌握各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上人们存在主副科的观念,便产生了数理化学习好则智力好,数理化学不好则智力差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带着情绪施加给孩子,结果是有的孩子精神受压抑,影响其以后的学习和成长。由此我们看到,智力发展是有方向的,这是非智力因素的结果,要改变孩子的智力方向,应该从根本上,即从非智力因素着手,千万不能以“笨”定性孩子。

4、非智力因素可以加速孩子智力开发和发展的进程

有的孩子智力开发早,有的孩子智力开发晚,所以从古到今就有“神童”和“大器晚成”之说。智力开发的早晚与身体先天素质有关,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学习目的越明确,自制力越强,兴趣越浓厚,自信心越强,智力发展则越迅速,相反则缓慢,甚至越学越愚。我们发现,有些家长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按时对孩子进行辅导,但有的孩子就是顽固不化,于是就得出“不是那块料”的结论。事实上,家长花的钱并没有用在正地方,孩子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谷黍,而需要的是耕耘、管理的方法,即孩子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开发的加速作用突出表现在:学生抱负水平高,思想开放,锐意创新,不墨守成规,敢于向权威和传统观念挑战,心胸开阔,性情开朗,不怕失败,从不低头,注意力集中专一,观察精细,注意把握时机,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等等。目前,受大环境的影响,孩子的情感因素太多,易看老师眼色行事,随大流现象普遍,动机需要层次低,性格脆弱,在智力发展上几乎处于被动的地步。因此,对有些孩子来说,非智力因素品质太差的,智力就迟迟开发不出来,特别是几经挫折产生心理障碍的孩子,自信心不足,或者产生自卑感,那么,智力发展就远远落后于同龄同学了。由此可见,“笨”与“聪明”只在“一念”之间,而这“一念”——内在心理品质,或者说非智力因素是影响智力开发早与晚的重要条件。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在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占有突出的位置。因此,注意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

三.培养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1、正确引导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中学与小学相比,知识量成倍的增加,任务重了,所学知识的内容更抽象了,孩子在小学时起对教师的依赖性已成为现在学习的一大敌人。小学时期学习课程少,作业明确,任务简单,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基础知识,对能力的要求一般不太高。因此,老师要求什么,孩子们基本能做到什么,孩子看老师眼色行事。在中学阶段,不仅要求学生要认真对待老师的指导,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自觉地建立起一套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并贯彻始终。例如,

要求学生建立起自我检查、评定,自我管理、调节的能力,不但自觉的完成作业,而且要能预习、复习、记笔记,不仅善于思考,能理解教师与教材的要求,能找出自己的学习问题,并能纠正、补救。总之,在初一第一学期就必须迅速养成一个适应新环境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始终贯穿于自己的学习过程。由于个性特征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这种方法必须能够调动自己学习的兴趣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因此,老师和家长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学习方法上的兴趣点,并加以强化。第二,有一个学习目标作为自己学习进取的精神动力。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实际,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太高会产生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望感,太低会产生无所谓的轻敌感。目标要不断变化提高,循序渐进。第三、有一个完善的学习程序能严格遵守。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条不紊,学习也不例外。整天手忙脚乱,无章可循,语文没看完,就复习数学,猛然又想起英语没复习好,学习没有头绪,是不会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课程表,指导孩子创设一条学习程序,如:首先完成作业,其次进行复习,应先复习什么,后复习什么,并明确复习的任务,复习时将笔记整理好(如把当天老师讲到的重点、难点、知识点理清楚),最后预习,中间要适当休息等等。第四、有一个学习原则始终贯彻着。如,学习要做到“懂、会、熟“(我校原毕业生张雁的学习原则);决不让今天的作业带到明天做;绝不放过一个疑难问题过夜,等等。很多人笼统的教育孩子要刻苦、勤奋,可怎么做才是刻苦,怎么做才是勤奋,在孩子头脑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此,在给孩子制定学习原则时,务必具体、形象,并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适当更换原则要求。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学有所获,且身心轻松愉快,既不感到紧张,又不感到太松,从而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观察发现,现在的初一学生感知虽然敏锐,但有时很粗糙。如很多同学英语单词会读不会写,相似单词写混了,数学中同类项如x2y、yx2看不出来,一组数能在数轴上标正确,但在排列大小顺序时却排错,记问题似是而非,6-3和-3+6认为不一致等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一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二是平时练习少,三是麻痹大意,但归根结底是没有认真感知、认真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途径多种多样,但直接与书本挂钩,重要的方法就是检验孩子的复习效果。如:听写语文、英语的生字词,复述语文、英语课文,背诵数学定理、公式,回答史地生政的有关问题等。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应注意以下原则:⑴目标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从易到难。⑵目的明确。⑶要有兴趣。⑷指导孩子做好总结。建议老师和家长读一读英国教育学家赫·斯宾塞关于教育孩子的有关书籍,定会受益匪浅的。

3、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个问题上,有人强调唯意志论,认为受不受环境干扰是学生意志坚定不坚定的问题,甚至以例论之。但是,干扰的环境是客观的,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它总是起着干扰的作用。特别是初一的孩子,要求他的意志力特别坚定是不切合实际的。所谓良好的学习环境,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充足的光线(但不要刺眼),清新的空气,正常的气温,相对的安静。因此,孩子的教室或书房布置要简单,不要有太多的装饰悬挂物;不要有与课本无关的其他报刊杂志和书籍;在家家长可看业务书陪孩子学习,等等。还有,孩子在晚上学习之前,少休息一会,解决好饥、渴、大小便等问题。还要注意孩子在上床休息的时候不要让他再看书,实践表明这种行为会产生两种不良现象:一是越看越兴奋,难以入眠;二是翻上几页书,大脑神经产生抑制,于是释书入梦,往后,看书就成了一种催眠剂,这是学习的一大忌,一旦形成捧书即困、阅读就倦的条件反射就麻烦了。

⑵保证身心健康

了解、观察发现,有的孩子动不动就生病请假,有的孩子上课即困,有的孩子上课偷吃零食,有的孩子早上起不来,有的同学经常感到劳累。凡是有这些现象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平平,道理很简单,身体不爽、疲劳过度、精力不足,是很难保证集中注意力学习的。因此,一定要让孩子做到早睡早起,早上坚持锻炼,饮食要有规律,保证身体健康。

⑶ 有意识地训练注意能力

如低音量放英语磁带(切忌用耳塞式录音机),或者低声听写语文、英语生字词(但不允许孩子经常反问),给他一段新的内容(与课文有关或者就是课文的内容),要求在短时间内背诵(注意背诵内容做到由简到难,一般不要太长,久而久之,让孩子在成就感中培养注意力和记忆力)等等。如果孩子有音乐方面的爱好,让他熟悉无线谱并持之以恒定会大有益处的。

4、培养生活自理习惯

学习有无良好习惯,可从生活的其他方面折射出来,譬如,学习无计划的孩子,不是丢三落四,就是拖拖拉拉,没有紧迫感;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干什么事都是虎头蛇尾,自由散漫;学习懒惰的孩子,干其他的事也是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等等。因此,培养生活自理习惯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孩子早晨早起锻炼身体,自己的生活用品自己整理,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乱丢乱扔,不随地吐痰,认真清扫寝室和教室卫生,回家帮助家长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但无论干什么,老师和家长都要把目的讲明,要求讲清,引导孩子做到持之以恒。

5、注意对孩子动机、兴趣、情绪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动机与记忆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以下是两个试验:⑴某班让学生建立练习本,主要练习语文、英语生字词和数学题,并要求近期检查。结果当周的英语单词听写测验90分以上的同学达40多人,超过其他班10-20人。后来,没有再要求检查,结果期中考试英语成绩比其他班略好点,差别不大。⑵期中考试前,某科老师告诉学生试题不难,只要平时听课认真,复习及时,一半以上的同学会拿到90以上的好成绩。可考试结果一出来,平均不及格。从这两个试验中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记忆目的要求在相应的时间区域内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二是记忆目的要求太简单会使学生产生松懈情绪,产生错误判断。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的学习是靠内部动机驱动着。那么,什么样的记忆动机能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呢?针对初一学生心理素质不成熟的特点,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记忆目的要求的时间区域不易太长,但不要间断,必须让学生产生连续不断的动机需要;第二,记忆目的要求不易太简单也不易太难,既不让学生对记忆内容望洋兴叹,又不让学生轻敌,必须让学生产生永远保持自信心的动机需要。因此,老师和家长在做孩子思想工作时,注意观察孩子的动机需要,务必适合他当前的心理状态,切忌要求过高或过低。当然,这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积极认识倾向,它与人们的需要紧密相关。当需要不能满足时,兴趣会减退。兴趣越浓,动机就越强烈,兴趣平淡,动机就削弱。因此,注意对兴趣的培养是使孩子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兴趣是在有收获的愉快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收获越大,就会更加愉快,兴趣也就越浓。所以,在平时要充分肯定孩子的一点一滴成绩,表扬鼓励为主,并指导孩子战胜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每前进一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千万不要以孩子在班内第几名决断孩子的学习状况。同时,老师和家长应给孩子创设调动孩子兴趣的环境,如跟孩子津津有味得进行英语对话、谈论百科知识,指导孩子总结兴趣记忆、有意记忆、强化记忆等各种记忆办法。

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如考好了就忘乎所以,考得不好就精神不振等,但也有抱无所谓态度的。这些情绪都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学习。良好的情绪是胜不骄、败不馁,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时常注意孩子情绪的变化,批评要有的放矢,鼓励要实事求是,务必使学生心胸开阔,精神振奋,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学习任务。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必须关注的课题,由于人的记忆机制目前还是一个谜,我们无法彻底地找出一条快速记忆、增强智力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注意观察、总结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种种因素,克服影响孩子智力发展的消极因素,帮助孩子迅速地建立起一套适合孩子学习的方法,为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 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 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 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 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高度相关。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人们的智力出现了差异。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所谓量的差异,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所谓质的差异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人们学业成就和未来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动机、情绪情感及个性特质都会对学习成果有很大影响。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作为父母、老师,都希望学生超过自己,少年学有所长,长大事业有成。为子成龙,为生成才,都不惜一切代价,如春蚕,如蜡烛,如人梯,促其茁壮成长。有的学生天资聪灵,学习却一天天没了兴趣,成绩自然也不理想。作为家长无不唉声叹气,恨铁不成钢;作为老师,

非智力因素

注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浙江省平湖中学陈杰 314200 【论文摘要】 本文从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影响学生提高自己数学成绩的三个非智力因素: 1、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数学学习意志薄弱,持久性差; 3、自卑感强,自暴自弃。 并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六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1、阐述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 5、给予学生最大的信任,表扬进步,鼓励成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6、注重个别辅导。 【关键字】 非智力因素数学教学教学对策学习动机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好每一门功课,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我校目前在校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学科成绩不理想。根据布卢姆的理论,笔者认为,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并不在智力上,而是在非智力因素上。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现代心理学认为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牲,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即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可以这么说,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所以,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下面结合我校教学实践,拟分析我校数学学习困难生的非智力因素状况,谈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的几个策略,并提出教学对策。 一、造成数学成绩落后的非智力因素 1、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他们往往不注重理解,偏重于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甚至有时题目条件稍一变化,便无能为力。对于所学的知识尚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数学知识掌握显得松散零乱、理解不深。在学习上,他们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数学学习意志薄弱,持久性差。有些学生甚至是最优秀的学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题目,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和信心。他们还常经不起诱惑,贪玩厌学,不能自制。 3、自卑感强,自暴自弃。有些差生在未接触到一些数学知识之前,就对它产生了畏惧心理。一旦接触到这些知识,稍有困难,便自暴自弃,认为数学不是他能学好的,最终放弃了对学好数学的信心。比如,解析几何、函数,常使一部分学生因畏难而放弃学习。 二、分析了上述数学困难生非智力因素状况,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几种教学对策: 1、阐述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从小学到高中,年年都有数学课。世界各国都把数学列为中小学的主干课程。为什么大家都这么重视数学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首先,数学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语言。数学是科学的语言,他用数字、公式、符号、图像、概念、命题、和论证等各种手段,十分精确而简练的表达世界万物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在空间的位置关系。不懂数学,就不能理解科学。其次,数学能够发展人的理性思维。如果说语文能用来表示人的感情、愿望、意志,进行形象思维,那么数学主要用来进行抽象、概括、推断和论证等理性思维。数学推理一是一,二是二,准确无误,用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十分有益。最后,数学的用途广泛。小至上街买东西,大至设计火箭外形、控制卫星运行,全靠数学计算。 我们知道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内驱力,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古今中外,许多教育理论家都阐述了兴趣和动机对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们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反过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但兴趣的产生,往往要靠外界的刺激和诱发。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全面、细致地观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重视智力教育,轻视甚至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许多老师迫于当前应试教育中的升学压力,往往只注重文化知识的讲解,把分数当作教学内容的全部。把考试成绩作为对其评价的唯一尺度。家长的物质刺激和责怪训斥便是家长对孩子学习满意程度常用的两种态度。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欲速而不达,而且更深刻的影响是造成学生个性发展的失衡。因此,教师应尽快走出这一教育观念的误区。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之外又对智力活动产生效益的一切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发生着重要影响,这已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取得共识。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里克山大就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美国的另一位心理学家韦克斯也提出“智力不能与其他个性因素割裂开来”的观点,认为一般智力因素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各种智慧能力之和,还应包含有其他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指气质和人格因素。 在我国,对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般认为,“非智力因素”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感过程,二是意志过程,三是个性意识倾向性,四是气质,五是性格等等。而且上述五个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智力活动,并产生出综合的效益。近年来,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非智力因素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日益突出。目前在部分学校开展的诸如情感教育,愉快教育,审美教育等教改实验,已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有许多学校和教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至少三种作用:首先是动力作用,它是引起能力与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具体说,个性意识倾向性为学习活动提供动力,使学生能顺利地选择和确定任务;成就欲、自我提高的需要与学习任务完成存在着正相关,维持学生学生智力活动朝着目标持续不断地进行;动机过程影响能力与智力的操作效果,促进学生发挥现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知识技能,并将知识技能迁移到新情境中去。情绪情感是通过内在的心理过程影响认知活动,对能力与智力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师生感情的建立,积极性的调动等。其次是定型作用,气质和认知方式是以一种习惯化的方式来影响能力与智力活动的表现形式。 在思想政治44课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第四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教学目的:了解智力内涵,智力个别差异的表现;理解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动机、情绪和情感)与学习成绩及效率的关系;掌握利用智力、非智力因素相互关系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理解本章内容 教学重点:智力,智力理论,非智力因素(动机、情绪、气质)与学习 教学难点:智力理论、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心理测验 教学过程: 第一节智力因素与学习 学习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学习的进程。智力因素作为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直接影响着学习活动,而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却是学习活动赖以高效进行的动力因素。 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 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智力的这种观点应理解为: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一、智力与智力结构 (一)、智力的定义归纳有如下几类: 1.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1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在教育实践中,人们逐渐发现:个人成才或学生的学业成就,既需要聪明才智或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更需要正确而适度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完美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发展智力因素的同时,注重非智力因素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非智力因素的定义 韦克斯勒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从智力和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方面,对非智力因素的含义做了如下概括: 1、从简单到复杂的各智力水平都反应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2、非智力因素是智慧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 3、非智力因素不能代替智力因素的各种基本能力,但对智力起着制约作用。 尽管韦克斯勒对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做了如上概括,但目前学术界对非智力因素的定义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国内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燕国材教授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而言:第二个层次为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心理因素组成;第三个层次为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它的组成因素主要有12种: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 2.林崇德教授认为非智力(或非认知)因素是指除了与能力以外的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相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 一般认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就是说在认识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的接收、加工、处理等任务。非智力因素对认识过程的直接制约表现在它对认识过程的动力作用和调节作用中。在心理学研究中所涉及的非智力因素概念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故多指狭义的非智力因素 二、非智力因素的结构要素(1)--情感 在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中,一般认为,情感是一种对智力与能力活动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在增进智力与能力的同时,必须提高情感的稳定性,抑制冲动性,否则提高智力与能力是有困难的。

影响学习成绩的智力因素

1 第一章 影响学习成绩的智力因素 第一节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一、什么是智力因素 就学习心理而言,可分为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和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通常把构成前者的心理因素统称为智力因素,把构成后者的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智力因素在实际发挥作用时,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在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各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并且各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水平也不一样。 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执行者,是智力活动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调节者,是动力系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既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又是

2 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彼此促进的。学习活动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过程,而学习成绩则是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活动是主动而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不仅包含着各智力因素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还和其他心理过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人完整的内部状态系统。所以,离开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孤立地研究智力发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此外,智力以外的许多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等等,虽然不能直接实现认识过程,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认识的过程和结果,影响智力的发展。 二、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等。许多追踪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不属于智力因素的个性心理品质,即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长效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前提,是产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诱因,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孜孜不倦地进行钻研、探讨、攻读和创造。广泛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知识,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路敏捷,想象丰富,记忆牢固,从而取得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最佳结果。 学生学习成绩差,往往并不是因为智力愚钝,而是因为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或者是积极的情感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创造性学习和智力的自主开发,不仅需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比作种子,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壤,优良的种子只有播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高度相关。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人们的智力出现了差异。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所谓量的差异,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所谓质的差异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人们学业成就和未来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动机、情绪情感及个性特质都会对学习成果有很大影响。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研究 素质是所有外部事物、知识文化等在人的身体心灵头脑中内化之后所氤氲所澄明所亮敞出来的那些东西。[1]一个人素质的好坏是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与其智力因素的高低有关,又与其非智力因素的优劣有关。专家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创造能力、感知理解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的目的性、计划性、意志力兴趣、信心、情感等方面。智力因素是评价一个人智商高低的依据和标准,但智力因素的发展又不是孤立的,它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交互作用交互影响。试想学生学习知识,如果没有兴趣,信心、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再起作用,那么他对所学的知识不可能有良好的记忆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出色的评判能力和理解力。反之一个弱智儿童无论你怎样培养他的非智力因素,他也难以超越常人。根据我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浅谈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帮助更快的提高学生素质。 1,培养智力因素 1.1,培养个性 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即涉及个人先天的智力因素,又与后天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发展个性意味着把每个人的独特的个性因素,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手段加以培养,使之在质的方面不断提高、升华,甚至可以把某些潜意识的因素也整合到更为自觉,更为稳定的理性活动之中。现代教育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个人特色和风格。培育良好的个性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自身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这种指导思想教授画葵花一课时,鼓励学生个人对客体--葵花有独特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学生各自表现出的葵花千姿百态,有的笔下的葵花是茁壮生长的壮士,粗大有力,有的笔下的葵花是窃窃私语的顽童,有的是被果实压的弯了腰的老者,更有甚者,索性改变了葵花的固有色。这些处理都体现了儿童对葵花不同的观察理解和个性心理,同时学生的心愿得到尊重和发展,并刺激发展了他们的个性,正如赫德所说,“创造性儿童最显著的特点是拥有自己的个性”,而只有拥有个性的人才能在竞争的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1.2,培养创造能力 在人的众多智力因素中,创造力可称为智力的最高形式。现代社会是多变化、快节奏、大开放、高速度的知识社会,多种信息使学生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他们不再是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乖孩子”,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自主意识。我们应该培养这种独特性、挖掘他的创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个核心问题被摆到重要位置。众所周知,自主创新源于问题,爱因斯坦曾强调,对问题的发现可能要比解答问题更为重要。然而,各类学校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仍然没有较大改观。这里,我们试图对“问题意识是什么、与哪些因素相关及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探讨。 何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仅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而且在思维和认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问题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质疑的思维品质,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时反映了个体思维具有质疑特色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是认知的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学生个体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困惑、探索的状态。第三是元认知控制、调整与评估认知活动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个体的反思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既高度评价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又重视学、思结合。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和倡导个体的怀疑精神。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进一步对问题意识在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而又辩证的阐述。在国外,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非常强调设置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从而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探究—发现”式学习方法。布鲁纳在批判继承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发现学习”模式和理论,他主张让学生个体主动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发现问题的欲望,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哪些因素与问题意识相关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 知识因素为问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问题意识是一种能力,要使个体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信息为问题意识提供背景材料,背景材料越丰富,就越有提出问题的可能性。知识因素的丰富与提高促使知识范围增大,随着个体认知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也提高了个体认知结构不平衡状态的频率,客观上为形成问题意识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造了条件。因此,积累知识、建构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避免提出的问题在较低水平上重复,从而有所创新。 思维因素为知识转化为问题意识创造了必然条件,问题意识建立于严谨的思维基础之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三种类型。依据吉尔福特的界定,聚合思维等同于传统智力,它和知识对问题意识形成的影响一样;而发散思维不仅是创造力的基础,也是问题意识形成的基础。在个体形成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发挥作用最大,只有在批判性思维的监控下,个体在学习

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75895116.html, 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作者:王绍平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08期 摘要: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才、学习和智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动机、兴趣、意志、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能激发和转化学习动机的能力,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驱动力。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兴趣;态度和动机;意志和情感 一、非智力因素的涵义及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W.P.Alexander)最先提出来的。广义的角度说,凡是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于道德品质都是非智力因素。从狭义的角度看,只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个心理因素。 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英语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共同作用的过程。学习者的内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加快或延缓、加强或减弱心理活动,也可以积极地对学习进行反馈,进行自我核对、自我督促、自我校正。 二、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1. 激发浓厚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学习和记忆英语最积极有效的途径。怎样提高学生的兴趣呢?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培养兴趣的基础。所谓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合作、和谐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中来,无拘无束的交流,作知心朋友。 2、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兴趣以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心理需要。 (1)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这样的情景应具有一定难度才有较大的吸引力,对学生需要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2)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同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实用性强。(3)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批评。运用表扬、批评要适当,不应一味的表扬和批评,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给予肯定或否定。(4)适当开展竞赛。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成就需要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要提倡公平竞争、友爱竞争,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人成长中的作用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人成长中的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班里成绩最好的,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最聪明的孩子;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一个人的成长是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智力仅仅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全部,只强调智力因素的作用,不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显然是难以达到成才的彼岸。如果把智力因素比作种子,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壤,那么优良的种子只有播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 所谓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而非智力因素,顾名思义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指与理解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相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能够,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补充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资料袋 勤奋出天才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广厚,是一位年轻的数学家。他的祖先,没有遗传给他什么"数学细胞",家里也没有一个搞数理化的人。张广厚的父亲是开滦煤矿的矿工。解放前,井下发生了一次事故,父亲的右手伤残了,家里生活更加艰难,经常揭不开锅。没法子,七岁的小广厚,只好跟上堂哥哥广智去捡煤矸石。每天,天还没亮,广厚就背上小筐,顶着寒风,朝煤场奔去。精薄的空心棉袄棉裤,怎么抵得住寒风的袭击?小广厚觉得,狂风简直要撕破他的皮,刮透他的心似的。小广厚用冻得红肿的小手,不停地捡着煤矸石,累得汗水浸湿了棉袄,手上的裂口迸出了鲜血,他还是不顾一切地往筐里扔着:一块,两块,三块......多捡一块,家里就多一点烧的,就多一口呼气;一天不捡,一天就没得烧。这样拼命干,一回也只能捡两三簸箕煤。但是,付出这样艰辛劳动,日子还是过不下去。广厚九岁,便跟上邻居大爷,到矿上的柱子厂去做工。有一天,厂里让他们去卸面袋。小广厚扛着四十斤重的一袋面粉,颤颤巍巍地爬上了高高的跳板。沉重的面袋压得他喘不上气来。小广厚觉得,这袋面简直比座大山还重,这跳板怎么那么高,那么长,老也走不到头啊?!他拼上全身力气刚刚走到面房,一筋斗便摔倒在地,沉重的面袋压在他的身上。这个块、

谈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谈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幼儿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但与幼儿乔力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因素。具体地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曾对800名男性进行政年的跟踪研究。成训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二智能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恒心,是否具有不掘不、不自卑的意志和性格。 目前,许多人不未充分认识到对幼儿非智能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只是片面地看重对幼儿进行智能力、技能的开发,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使幼儿兴趣没有更好的开发,失去了许多锻炼机会,对幼儿造成了不良影响。我们认为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幼儿良好的活动动机和学习动机 幼儿时期,是天真好厅、主动探索的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期幼儿的特点,注重激发幼儿活和 学习和愿望,调节器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并给于恰恰相反当的指导,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东和喜悦,在此基础上,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发他们更高级的活动需要,不断提高他们活动的水平,在活动中挖掘发挥幼儿的巨大潜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儿童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展望而却步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充满好厅、兴趣广泛的幼儿,一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老师组织的各种活动和游戏,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有较强的克制能力和顽强的精神。因此我们应从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出发,让幼儿产生良好的愿望,如孩子们经常说,我长大了想当医生,我想当演员,我想当科学家…… ,那么教师就应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活动,以此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动机。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兴趣 幼儿兴趣不是天生的。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发展变化的重要的是随时注意幼儿学习兴趣的发展趋势,及时采取措施,促使他们的兴趣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注重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动手操作是启迪幼儿积极思考,是引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幼儿对数的认识与计算的知识能力和形成,也要依赖幼儿在具体物体操作过程中的获得与发现,因此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各种条件、环境,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提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操作难度的材料。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操作,大胆创造成,使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发展。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一定的环境条件使人产生一定的兴趣,心灵单纯幼稚的更是如此。特定的家庭环境,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必然形成幼儿特定的兴趣。爱好读书学习的父母,其孩子大多对书本也有较浓厚的兴趣;爱好体育活动的家长,其孩子对体育活动也产生很大的兴趣。 3、能过丰富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通过各种游戏可激发幼儿交往、建构、音乐、绘画、观赏等方面的兴趣。在游戏中通过各种角色(医院与病人)的转换,使幼儿的观察、组织、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指导幼儿再为医院开设音乐休息室等,以满足幼儿更高的活动需要,使幼儿在自然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得到提高。 三、重视对幼儿的情愿教育 情感教育对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对150名最成功的智能力优越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能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智能力因素,热情、自信

非智力因素

影响学生成绩的几个非智力因素 摘要: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对学生成绩的一个淡化,其实素质教育是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的,也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既要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也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关键词:影响非智力因素成绩 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具有中等以上智商的学生就可能取得好成绩,甚至可以超过智商高的学生。这说明提高学生的成绩不仅要发展智力因素同时必须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非智力因素的定义 非智力因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 Alexander)在1935年发表的《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一文中首次提出。1950年,韦克斯勒(D. Wechsler)又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一文,专门就非智力因素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是非智力因素概念正式诞生和科学研究开始的标志。非智力因素已经提出各国都对此进行了研究。我国的学者最早对非智力研究的是燕国材教授。1983年2月11日,他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从此“非智力因素”及其相关问题引起了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界的重视。 2、非智力因素的构成 由于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因此,心理学家们把那些个性心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

有1.兴趣与爱好; 2.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3.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4.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5.自信心与好强心;6.远大的理想与目标;7.高抱负;8.焦虑。在此我们可以把它归为以下四类:兴趣、习惯、意志、情绪。那么如何利用这四个方面的非智力因素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所用就是我们目前所要考虑的问题。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非智力因素的构成入手,来合理利用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成绩。 3、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方法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众所周知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来自社会和舆论的影响,它往往与学生所处的环境相联系;如家长的期望、教师的表扬或批评等。内部动机来自对知识本身的向往、渴望学习后得到的乐趣等。所以我们要兼顾两者的特点积极利用两种动机为学生的成绩服务。 3.2、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只要21天的时间就可以将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但是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鼓足士气,让学生有信心完成习惯的培养过程。 3.3、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 人的意志、性格与能力发展有关系。赛尔金娜(В.И.Сулнкина)

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摘要]提到抓早期教育、培养人才,人们往往先想到儿童的智力,教师分析学生,特别是家长谈论子女时,总关心孩子脑子笨不笨、记住多少字、计算能力强不强等,而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则比较忽视,我们说一个人的成功,除智力因素以外,还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应该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足够认识和应有的重视。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兴趣;性格;意志;情感;后天的环境 所谓非智力因素,简单讲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其它心理因素。它包括兴趣因素、情绪情感因素、意志因素、性格因素和动机因素等。任何人生在世界上都肩负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两大任务,而认识世界就必须进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主体活动。改造世界,要求人们有注意、兴趣、情感等积极参与。不少专家、学者系统的做过实验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与否,不仅取决于一个人的智力,而且还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兴趣、意志、情感等方面,一个缺乏意志品德,缺乏对某种事物的美好情感和深刻认识的人,是永远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的。 有一些国外学者对超常儿童进行研究认为:热情、勤奋、进取心、坚持性是构成天才的重要因素。如美国的心理学家在对超常儿童的跟踪研究中指出:“智力”和“成就”不完全成正比,成就最大的往往和他的顽强、独立性、坚持性等个性品质有密切的联系,并发现他们中间成就最大的和没有什么成就的其最明显的差别就在于意志品质的不同。 我们曾观察过一对智力相仿的儿童学系鞋带和穿编纸篮的过程,发现其中一儿童专心致志,有始有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任务。而另一儿童则虎头蛇尾,遇到难点坚持性差,以至没能完成任务。从中我们看到:两个智力相仿的儿童,在各项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能否取得活动的成效起着决定作用。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有着同智力因素同等的重要性。因为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对儿童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密切的影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促进和强化儿童智力因素的发展,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则压抑和阻碍儿童智力因素的发展,对一个处在科学迅速发展,人类高度文明的社会中的人来说,大量的知识、信息、经验、理论只有通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作用与智力因素才能掌握它,运用它,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知识或经验的获得积累,单凭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而没有良好的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加辅助,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的。 有研究者曾对32位事业成功人士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结论是:一是对本职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爱;二是有为四化献身的高尚志向;三是有百折不挠的决心和毅力。科学家张广厚就提出:“成功等于毅力加耐心。”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是:“艰苦加正确方向加少说废话”。爱迪生的成功秘诀是:“百分之一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智力因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二十世纪初,随着智力概念的提出和心理测验的蓬勃发展,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应运而生。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Alexander, W.P.)在其论文《智力:具体与抽象(Intelligence, concrete and abstract)》中首次提出了“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 factors)这个概念。在亚历山大的启迪下,美国另一位心理测验大师韦克斯勒(Wechsler,D)于1943年提出了“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概念。我们所说的智力系统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绪、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影响企业员工工作和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包括的方方面面很多,兴趣、自制力、踏实、恒心、勤奋、刻苦、毅力、自我确认、自我觉察、自我约束、自我调适、忍耐性、顽强性、挫折承受力等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非智力因素如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它们是怎样影响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呢?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情绪能使人的行为积极,也能使人的行为消极。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积极的情绪,使人心境好,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够提高人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美好的心境又是灵感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好奇心、新奇感、自信心都与积极的心境分不开。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学习和工作,尤其是创造性活动是长久而艰辛的过程,这种活动成功与否除了智力因素外,常常取决于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没有毅力,有没有志向。一个人"常立志",还是"立常志",反映了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强弱。立志就是人们根据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与自己的主观条件确定自己奋斗目标。志向能激发人的热情,增强实现自己目标的信心和决心。立志能充分调动人的智力因素。立志使人的志向与实际的活动密切统一起来。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无疑对人

影响孩子学习非智力因素有哪些

影响孩子学习非智力因素有哪些 除了努力、智力,还有什么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呢?很多老师、家长只是一味地强调要孩子努力,殊不知,脑科学和心理学规律研究表明,孩子的情绪、同伴支持,孩子的自尊,家庭的环境,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今天多小时爱学网为大家分享关于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5个非智力因素一篇文章,里面阐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影响孩子成长的,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不只是努力和智力,还有情绪、习惯等其他因素。与智力与努力相比,也许这些因素对孩子成长更重要。下面为你整理影响孩子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希望能帮到你。 规律一:很多老师、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与智力,殊不知情绪与能力也能影响孩子成绩 “在学校,老师每天叮嘱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回到家,妈妈还问学习怎么样?班里排第几?周末各种班都排满了,课外书也不让看……” “学生的任务当然是学习了,其他的以后再说……” 很多家长和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智力发展,却忽略了孩子情绪和同伴交往等能力的发展。但实际上,后两者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笔者曾对一批初一年级的学生做过3年追踪研究,关注初一成绩

不好的“后1/3学生”与成绩较好的“前1/3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研究发现,两类学生随着年级升高成绩差距渐渐增大。后1/3学生与前1/3学生的认知水平、感受到的社会信任与支持包括来自教师和同伴的信任支持在刚入学时差距不大,随年级升高差距扩大;后1/3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较低,正向积极情绪比前1/3学生低,负向消极情绪比前1/3学生高,并随年级升高不断扩大;后1/3学生父母往往是低学历、高独裁、低期望、低亲密的……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提升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更需要交往,发展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察觉自我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能调控自己的情绪,这些与学习同等重要。 大量研究发现:情绪会影响大脑功能的实现,对大脑功能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当孩子处于愉悦、轻松的情绪中,能更好地保持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和效果更高;当孩子处于紧张或烦躁的情绪中,很难专注于学习。 心理学研究一致认为,与同龄人交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且不可替代。研究结论还告诉我们,学习时间并不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两者不是同步增长的关系。在学习时间达到一定量之前,学习时间越长,成绩越好,但达到一定量后,时间越长,成绩不升反降。 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学生在不同领域中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我们不能厚此薄彼,把学生各方面发展割裂开来。为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