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课时 溶液及其组成(教案)

第1课时 溶液及其组成(教案)

第1课时 溶液及其组成(教案)
第1课时 溶液及其组成(教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点评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

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齐答:想!

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烧杯三个、药匙

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

结论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剂。

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

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

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

学生乙:可加水。

学生丙:还可加热。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等概念。

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

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

学生1:均一、稳定。

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学生3: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

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

学生1:这很简单:用水和洗衣粉洗。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二):

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溶剂溶质现象水碘

水高锰酸钾

汽油碘

汽油高锰酸钾

结论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比较明显地得出结论。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能溶于汽油中,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

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语言的准确表达离不开实验的仔细观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准确表达。

学生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

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

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

水乙醇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

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

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

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

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

学生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

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

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学生观察仔细,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并能准确回答。

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四):此实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并比较溶解与乳化是不同的。

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入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

是否干净

振荡

振荡

静置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洗

涤剂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1:我们所做的实验现象是: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它们均匀了,静置后它们又分层,把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但加入洗涤剂后用水清洗,试管又干净了。

教师介绍:这就是乳化现象。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现象?

学生2: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将知识进行归纳,并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

(教师点评)

巩固练习

同学们回家后,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品制成溶液,并写成小论文形式,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教科书P33习题。

溶液形成第一课时教案

溶液形成第一课时教案 课时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液体中认识一些溶液的实 例。通过对物质溶于水等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理解溶解的过程及溶 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学生通过水和汽油做溶剂的小实验,了解化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关系。通过探究水和乙醇互溶的实验,学生掌握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 别,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三个实验探究解 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视频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 点。 教学目标: 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 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 3 ?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出示四杯溶液:食醋、矿泉水、食盐溶液、蔗糖溶液、 【展示】展示以上四种溶液。 【设问】这是四种相同的液体吗? 【学生品尝并评价】味道不同,不同的液体。 溶液形成第一课时教案 【引入】其实,我们品尝的液体都是溶液,为什么看似相同的液体却有不同的味道?那

么,他们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课题一:溶液的形成》,学了本课题后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自然有了答案。 【展示】学习目标 【过渡】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通过探究实验来进行探究,然后交流实验结果。 【探究实验一】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糖、水。仪器:玻璃棒、100mL小烧杯、药匙。 演示实验9-1,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 【设问】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猜想?小组讨论一下看是否能形成共识。学生积极寻找原因,进行猜想与假设。 【投影】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汇报结果: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一种混合物 【小结】这种混合物就是溶液。 【引导观察】(1)溶液的特征是什么? (2)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 (3)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 (4)将糖溶液和NaCI溶液混合后还是溶液吗? 学生观察,回答观察所得。 【小结】溶液的组成,溶液质量的计算。 【练习】现有20克水100克KON,在20° C当把100克KON放人20克水中,KON 剩余69.4克,溶液质量是多少克?当温度升高到60° C时KONJ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质量又是多少克? 【设问】我们有这种生活经历,当你的,衣服上沾上机油怎么办?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如:可以用洗衣粉、汽油、酒精、香蕉水等物质来洗。 溶液形成第一课时教案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宜昌市第十五中学姜君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一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是学习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基础。这一课题包括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在前面的八个单元中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生接触到的很多试剂就是溶液,在后面酸、碱、盐的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反应又将涉及到溶液,因此在此之前帮助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2. 教学目标分析 ①知识与技能:认识溶解现象: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能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②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在探究实验中学习为提高效率合理分工;练习在实验目的的指导下分析实验现象。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与探究实验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间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 关键:溶液的特征 二、教法分析 溶液是常见的一大类物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应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通过对熟悉的物质的分析归纳,将学生对溶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溶解过程的微观理解比较抽象,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更加直观。在生活中的溶液的讨论环节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社会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乳浊液及乳化现象教材介绍的比较简单,可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完成的,要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交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

溶液的形成教案2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 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B案) 教学目标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初步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探究。 难点: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学用具 多媒体、实验仪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实验引入 演示物质溶于水的趣味实验──在一只小烧杯中装入半烧杯水,在烧杯下面放一块小小的薄木块,并向木块上放少量水,将烧杯向上提,观察到木块没有被提起来;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硝酸铵,边加边搅拌,直到烧杯外壁有水珠凝结,这时又把烧杯向上提。

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呢? 活动探究 方案设计:用烧杯、温度计、玻璃棒等仪器来探究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情况的方案设计。 分组实验: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并观察记录: 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实验探究情况。 演示分析 多媒体演示分析溶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归纳整理 吸热>放热溶液温度降低吸热<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吸热=放热溶液温度不变

【人教pep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第二课时教案

Unit1 My classroom A. Let’s learn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认读有关教室物品设施的词汇. classroom, window, light, picture, blackboard, door.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词汇描述教室里的物品设施。 能听懂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互相帮助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有关教室物品设施的词汇:classroom, window, light, picture, blackboard, door. 2.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词汇描述教室里的物品设施。 教学难点: 1. 运用所学词汇描述教室里的物品设施。 2. 听指令,做动作。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教师出示实物复习pencil, ruler, bag, book, pencil-case, eraser, crayon, pen等单词。 2.教师引导学生用以上单词做问答练习: 如:What’s in the bag? What’s in the pencil-case ? 3.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再问:How many pencils/pens…?使学生能用复数进行回答。 如:What’s in the pencil-case? A ruler, two pencils… Step 2 Presentation

1.课件出示一幅教室的图片,教师介绍说:This is a classroom. . Ask: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classroom? Guess. Ss:教室。Then teach it.教师板书并领读,然后让学生由集体到个别轮流读单词 教师接着问:What’s in the classroom? 学生听懂后,教师可先试着让学生回答,能说出英文的学生给予表扬(desk, chair, picture都已学过),也可让学生用中文回答。 教师指着教室里的黑板教学blackboard,教师板书并领读,然后让学生由集体到个别轮流读单词。 How many blackboards can you see? Ss: Two. Yes, two boards.然后在board加S。然后教师做擦黑板的动作,边做动作边说clean the blackboard.教师边领读边做动作,并让学生跟着边说边做。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单词window, light, picture和door,同时融入动作。 Close the window. Turn on the light. Put up the picture. Open the door.同样教师先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边说边做。 2.让学生观看本部分的教学课件2遍。 第一遍听,第二遍学生跟读并模仿Let’s learn部分的内容。 让学生看着画面回答: What’s in the classroom? One blackboard, one TV, many desks and chairs. 3.教师领读单词和句型。 4.让学生在小组内读单词,采用兵教兵的形式。 然后找部分学生读单词,检查掌握情况。

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第四课时教案人教版PEP

Unit 1 教学设计示例(4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学习如何用What's your name?询问对方的姓名并就询问做相应回答。对于刚开始学习 英语的学生,彼此了解一下英文名字十分必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另一种道别表达"See you!"是生活常用语,同Goodbye 用法相同,且运用广泛。整个语言点简单,且实用性强。教学过程中强调 自然流畅,不要明知故问,使学生觉得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从而降低学习兴趣。趣味操练部分可以 发挥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在做迎宾先生或小姐的游戏中进一步操练句型,巩固所学。扩展性活 动中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将“My name's ...”扩展到His/Her name’s …的句型, 开拓学生英语思维,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语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 掌握日常交际用语: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See you! (二)能力 学会应用以上交际用语进行日常会话; (三)情感 通过会话,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提高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中name的发音和欢迎用语Welcome!的发音。 四、教学媒体 1.名字卡、本课主要人物的头饰; 2.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面具,并制作一个写有本人姓名的头饰。 五、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唱“Hello”歌 (2)师生互相问候Hello! /Hi! (3)学生将胸卡戴在胸前,分别起立做自我介绍。如: a. Hello, I’m Mary. b. Hi! I’m Peter. 2.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老师指着自己的英文名卡说Hello! I’m Miss/Mr. …. 然后用My name’s…. 反复说三到四遍自己的名字,速度由慢到正常。接着教师对一名学生发问What’s your name?(用清晰、缓慢的语调问两遍)边问边指他/她的名卡,并可以用夸张的口型提示他/她回答My name’s….教师对第一个应答学生应重点表扬,并发给他/他小奖品,以次鼓励学生认真听别人的问答,努力模仿 教师说的新句型。用类似的方法在教室里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注意引导学生用My name’s….回答问题。 (2)跟读、模仿What’s your name? 注意学生对name一词中a的发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4.约分第1课时 最大公因数(1) 人教版

4.约分 第1课时最大公因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例1、例2及练习十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知道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经历探究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和12公有的因数。 小结:两个集合相交部分中的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4是这几个数中最大的公因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 课件出示例2,同桌合作完成。 方法一:列举法:先列举出18和27的因数分别有哪些,找出公因数,并找出最大的公因数。 1,3,9是18、27的公因数,最大的公因数是9。 方法二:筛选法:先写出一个数的因数,从中找出哪些数也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并找出最大的一个。 18的因数有1,2,3,6,9,18。 1,3,9是18、27的公因数,最大的公因数是9。 方法三:短除法:用短除法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3×3=9。 (2)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探索、交流,得出:最大公因数是所有公因数的倍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2、3题。(师生共同合作) 五、拓展提升 如果A=2×3×3×5,B=2×3×5×7,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30 )。 六、课堂总结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第节课课型:新授 课题名称:第三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会列举出常见的种种液体,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本节前可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教材从食盐的溶解入手,使学生形成溶液的均一、稳定的感性认识,这对后面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教学重点:溶液及溶液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溶液的组成、溶液与浊液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课本中的器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溶液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许多溶液,比如喝的饮料,打针前涂抹的消毒酒精等,在前几章学习中用到的稀硫酸、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等也都是溶液,海水、河水、地下水即使清澈见底,也还不是纯净的水,这是为什么?牛奶是不是溶液呢?到底什么是溶液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溶液的形成 导入新课: 板书一、溶解的过程 活动天地3-1:取一只小烧杯,倒入约50毫升水,用药匙将食盐一点一点洒落水中,仔细观察食盐的变化,直至食盐在水中消失,用手轻摸烧杯壁的凉热。认真操作,体会实验中蕴涵的道理。在操作中可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从一些常见的现象中,讨论课本提出的3个问题。板书溶液溶剂溶质慨念 (一)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因为溶液是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我们一般把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液就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二)组成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溶液 溶剂:一般是液体 [讲述]溶液概念中有两个要点:一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二是混合物。 [检测]判断正误 1.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 2.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出示:食盐水、黄泥水和油水混合物,讨论它们是一样得吗?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8-59页,了解溶液为什么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板书(三)溶液和浊液的关系 [讨论]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那么溶液有那些用途呢?同学们能否举几个生活中应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案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认识溶解的现象 2.建立溶质、溶剂、溶液的定义 3.认识溶解和乳化 重点:溶液的概念 难点:理解溶液的特性 学习过程 实验准备【实验9-1、2、3、4】 一、溶液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情境引入: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溶有大量的物质,如果有可能,把海水中溶解的物质全部捞出来放在陆地上,能使陆地提高153米;假如把世界海洋的水都蒸干,海底就会积上60米厚的盐层) 1.溶液的形成

2.溶液的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教思考:让学生认真阅读溶液的定义,对溶液的定义中的各成分进行解读) 3.对溶液的理解 ⑴溶液的特性:均一性、稳定性;是混合物。 ⑵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教思考:让学生思考怎样判断溶质和溶剂) (叫表达:用专业用语来表达溶液的组成,要求表达专业化、规范化) 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和固体。一种溶液中溶质可以为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②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⑶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气—液体系:液体是溶剂 液—液体系:量多的为溶剂。但如果有水参加,无论多少,水均为溶剂。如没有指明,溶剂均为水。 固—液体系: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里,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

蔗糖溶液:溶质为蔗糖,溶剂为水。且在该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存在。 在氯化钠溶液里,溶剂是水,溶质为氯化钠,且氯化钠是以离子存在(NaCl=Na++Cl-) (注意记住蔗糖和氯化钠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⑷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未溶解的溶质不能计算在溶液质量当中。 4.碘、高锰酸钾与水、汽油的溶解情况;酒精和水之间的溶解情况碘易溶于汽油而不易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汽油;酒精与水能互溶 (教思考:引入对物质溶解性的理解。酒精和水称为互溶是因为这两种物质均为液体,但规定了水是溶剂。) 小结:不是任意物质之间均能形成溶液。即同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5.溶液的应用 (教体验:溶液的应用的讨论由学生说出日常生活及实验中用到的溶液的用途。试想,如果没有溶液,世界将会是怎么样?——生病打针,打固体;吃饭吃干的;等等)

英语ⅰ译林牛津版unit1第四课时教案

英语ⅰ译林牛津版unit1第四课时教案Teachingcontent Reportingschoolactivities(1) Teachinggoals 1.Targetlanguage Understandingaprogram:date,day,time,venue,event/activit y 2.Abilitygoals Enablethestudentstounderstandaprogram. 3.Learningabilitygoals Helpthestudentslearnhowtocompleteatimetableforaschoolpr ogram. Teachingimportant&difficultpoints Howtocompleteatimetableforaschoolprogram. Teachingmethods Listening. Teachingaids Arecorderandablackboard. Teachingprocedures StepⅠRevisionandLead-in Checkthehomeworkandreviewtheusageofrelativepronouns. T:Inthelastperiodwelearnedtheusageofrelativepronouns.Ar

elativepronounisawordusedtoreplaceanounornounphraseandintro ducesarelativeclausereferringtosomeantecedent.Therelativepr onounsofEnglishare:who,whom,whose,which,andthat.Nowpleasefi nishthefollowingexercises. Showthefollowing. 1.Don'ttalkaboutsuchthingsof__youarenotsure. A.which B.what C.as D.those 2.Thewolveshidthemselvesintheplaces___couldn'tbefound. A.that B.where C.inwhich D.inthat 3.Thefreezingpointisthetemperature__waterchangesintoice . A.atWhich B.onthat C.inwhich D.ofwhat 4.I'lltellyou__hetoldmelastweek. A.allwhich B.that C.allthat D.which 5.We'retalkingaboutthepianoandthepianist__wereintheconc ertweattendedlastnight. A.which B.whom C.who D.that 6.Thegirl__anEnglishsonginthenextroomisTom'ssister. A.whoissinging B.issinging C.sang D.wassinging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这就是物候现象。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课堂实录 一、介绍物候学和竺可桢。 【设计意图:讲解物候学的知识,补充竺可桢的资料,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 1.物候学。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利用物候现象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作者介绍。 竺可桢,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

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论文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台风的源地和转向》等。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了解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分析层次,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 1.了解多音字读音。 连翘(qiáo)——翘起(qiào) 衰草连天(shuāi)——鬓毛衰(cuī) 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 2.明确词义。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周而复始:指循环往复。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色美丽动人。 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找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三、学习第一部分。 【设计意图:了解物候学的特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明确: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且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如果用“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就显得呆板,乏味。 3.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教案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生活中的纯净水是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海水、河水、湖水以及矿泉水呢? 一、溶液 探究思考: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形成溶液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区别:蔗糖在水中是以分子形式存在(C11H22O11),而氯化钠则是以离子形式存在(Na+、Cl-)。 联系:两种溶液只要水分不被蒸发,温度不发生变化,蔗糖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出其中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讨论:纯净水是否是溶液?早上清新的空气是否是溶液?合金是不是溶液?溶液都是无

色的吗? 讨论:1、在化学实验室里你曾经用过哪些溶液?还看到过哪些溶液? 2、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二、乳浊液: 1、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宏观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3、乳化: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为什么再加糖,糖水也不会甜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探究发现: 【演示实验】活动天地 现象:①5gKNO3能溶解在20mL水中; ②10gKNO3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KNO3。 【设疑】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归纳】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1、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设疑】1、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2、为什么在表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明确“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呢? 思考讨论:说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溶解物质的能力是有限的,即溶解可以达到一个最大值。 思考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再加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2、改变温度和溶剂的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能发生转化。 利用与内容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自然的进入本节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初步体会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三、深化探究 【设疑】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有哪些呢? 【探究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

Unit1 My classroom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Unit1 My classroom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Unit1 my classroom

Unit1 My classroom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英语作为在许多国际组织或者会议上都是必需语言,几乎所有学校 选择英语作为其主要或唯一的外语必修课。英语教学涉及多种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词汇学、句法学、文体学、语料库理论、认知心理学等内容。本教案根据 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 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重点:学习This is my classroom The wall is white. The floor is green…;学习单词:computer, teacher’s desk, fan, wall, floor 教学难点:the 的发音与运用 表达复数时be动词的运用 教具准备: 1.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learn/B]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教师自制的单词卡 4.自制颜色转盘(形如第一册P28页Let’s learn部分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 / Revision) 1.教师出示自制的颜色大转盘,一个学生拨动上面的指针,使转盘转动。当转盘停止后,让大家说出指针所指的颜色。再让另一个学生继续转动转盘,直到所学的有关颜色的单词(red, yellow, green, blue, purple, white, black, orange, pink, brown)都被复习过一遍。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复习本单元A部分Let’s learn的内容。 T:Look!This is our classroom. What’s in the classroom?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然后教师补充说:There is a floor, a teacher’s desk, a computer, two fans and four walls in the classroom, too.(教师一边说一边指着教室中的实物,有些教室的设施也许没有这么齐全,不能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学,建议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或本单元的双面对开实景图) 2.教师分别指着教室中的讲台桌,地面,墙,风扇和计算机问学生:What’s this? 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教师可做适当提示。

2019届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全集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第1课时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3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 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 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称。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到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小组合作完成。汇报交流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教师归纳方法。 3.小结。 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三、游戏:我说你画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实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1题。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出图形与特征的正确连线方法,教师适时给予评价。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4题。 要求学生观察各排图形排列的顺序,找出规律,接着画下去。 学生思考,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课堂小结】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溶解的过程

初四化学---------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主备人:张爱香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8、26 审核: 【明确学习目标】 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4、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1、溶液是。 2、溶剂是。 / 3、溶质是。 4、溶液的特征是和 5、溶液的质量= + 6、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7、物质溶解过程中会发生或现象。 【合作探究】 1、课本P2活动天地观察食盐的溶解(完成问题解答) (讨论)溶质与溶剂的关系 (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有相同的溶解性吗 (2)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有相同的溶解性吗 ; (3)溶质可以是、或 (4)怎样确定溶液中谁是溶质谁是溶剂 (5)是最常见的溶剂。 2、课本P3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完成实验记录) 由此得出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哪两种变化

, 【本节反思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达标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呈现液态 B、当水分不蒸发时,溶液不管放置多久,溶质也不会分离出来 C、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D、溶液中的溶剂都是水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澄清石灰水 C、泥水 D、稀盐酸 3、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后不可能形成溶液的是() A、乙醇 B、食盐 C、蔗糖 D、冰块 4、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高锰酸钾 B、蔗糖 C、汽油 D、面粉 5、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葡萄糖注射液 B、生理盐水 C、消毒酒精 D、碘酒 6、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不会明显升高的是() A、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酒精 D、硝酸钾 7、关于一瓶蔗糖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下部的溶液比上部的甜 B、条件不变时,久置会有蔗糖析出来 C、每一部分中蔗糖与水的质量比不同 D、蔗糖分子均匀的分散在水分子中间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教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溶液 问题:喝过雪碧、可乐吗,啥味道?喝过纯净水吗,啥味道? 结论:生活中的液体多数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下面我们重复两个生活中的实验。 解释:。 思考:我们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每种液体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只要条件不改变,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每种液体都没有沉淀析出。如此,你能给溶液一个定义? 一溶液 1.溶液:。 溶液的特征:。 均一:。 稳定:。 2.溶质:。如食盐、蔗糖等。 3.溶剂:。如水(水是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能溶解在 其中)。 溶质、溶剂、溶液三者之间的质量关系 【讨论】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思考: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很难洗去,解决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可以用肥皂水洗;可以用洗衣粉洗;可以用汽油洗。用谁洗效果更好呢? 【实验探究2】

结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这说明:。 思考:看来衣服上的油滴用汽油洗效果更好;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弱、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前边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么溶质还能否是别的状态呢? 二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实验探究3】乙醇溶于水。 【实验步骤】取少量高锰酸钾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乙醇,观察现象。 液—液互溶时,。 2.通常:有水时,。 3.溶质可以为:。 【提问】同学们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如等。 【溶液的用途】 1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 2.医疗上葡萄糖和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3.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液代替土壤,提供植物所需养料。

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四课时教案人教PEP

3 The fourth period(第四课时) Part B Let ’s talk & Let ’ s play ?教学内容与目标 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 Let ’s talk ·能够通过观察、谈论Let ’s talk 板块的图片,并在PPT 和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对话大意 ·能够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及意群朗读对话,并能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 ·能够听懂、会说核心句型“—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s …”“Goodbye./Bye.”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s …”询问对方的姓名并作答 ·能够用“Goodbye./Bye.”与人道别 Let ’s play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s …”进行问答游戏 1.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s …”询问对方的姓名并作答。 2. 能够用“Goodbye./Bye.”与人道别。 ?教学难点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运用本课核心句型进行交际。 ?教学准备 1.预习《状元大课堂》《创优作业100分》《状元作业本》中本课时的相关内容。 2. 教学课件、课文录音、视频、人物头饰、面具等。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 Revision 1. Greetings. 2. Sing the song —ABC song. (课件出示:教材P6 Let ’s sing 板块的歌曲) Let students clap their hands and sing the song together. 3. Revision. T: Do you have an English name? 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f? Who wants to try first?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the front to introduce themselves by using “Hello/ Hi, I ’m…” Step 2: Presentation 1. Teach the sentence structure “My name’s…” The teacher takes out different headdresses and wears the headdress of Chen Jie, then greets the class, “Hello, I ’m Chen Jie. I can also say that my name ’s Chen Jie.” Teaching purpose 通过唱歌活跃课堂氛围,进入课前准备。让学生做自我介绍,既复习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Teaching purpose 通过戴头饰做自我介绍,引出本课核心句型,让学生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自然引入新 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 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1-5的认识(1)教案 (优选.)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记、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分与合。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1.认、读、写5以内各数,掌握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 2.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指导】 1.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按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苛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数。 2.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8课时: 1~5的认识………………………………………………………………1课时比大小……………………………………………………………………1课时第几………………………………………………………………………1课时分与合……………………………………………………………………1课时加法………………………………………………………………………1课时减法………………………………………………………………………1课时0……………………………………………………………………………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6页的内容及课后的“做一做”,练习三第1、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要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奶奶的农家小院”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重点难点】 1.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2.难点:1~5的写法。 【教学准备】

相关主题